《《和氏獻璧》 北師說課教學設計一等獎》屬于教學設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和氏獻璧》 北師說課教學設計一等獎
《和氏獻璧》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奇妙的石頭”主題中的一篇主體課文。在教學中,要注意從課本內(nèi)容到生活實際,從課內(nèi)知識到課外知識的拓展與延伸?!逗褪汐I璧》這篇主體課文是一貫在中國歷史上廣為流傳的故事。
我所教學的是《和氏獻璧》這篇課文的第1課時。它的教學目標是:
學習《和氏獻璧》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告訴我們什么是真正的寶石——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zhì);
結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的含義。
在教學前,與學生一起收集關于“和氏璧”的資料,初感知。
《和氏獻璧》在教學時,為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我從課題入手,讓學生理解“獻”、“璧”的意思,導入新課,并質(zhì)疑。
然后,在新課的教學時,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了使學生能在民主平等、和諧活躍的氣氛中學習,我設計了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默讀課文,并指名說說: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說說:和氏獻了幾次璧玉?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第二步,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1、學習卞和第一次、第二次獻璧。學生自愿起立朗讀,知道卞和前兩次獻璧的結果。
2、學習卞和第三次獻璧。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卞和第三次與前兩次有什么不同?畫出描寫和氏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句子讀一讀,體會體會;思考討論:卞和為什么把寶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淚流盡?這時,并引導學生讀上下文,從而理解“捧”在這里的含義及如此悲傷的原因,再讀卞和說的話,談一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不是真誠、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最后把領悟的內(nèi)容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3、讓學生審題:“和氏獻璧”他獻出的是什么?進一步理解課題的含義。
最后,拓展延伸學習,讓學生將自己收集的關于“和氏璧”的資料,互相交流。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既說明玉的珍貴,又襯托出卞和的忠誠之心。
布置作業(yè):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和氏獻璧》這篇課文的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還存在著許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各環(huán)節(jié)的銜接不夠自然。本資源來
2、《和氏獻璧》 北師說課教學設計
《和氏獻璧》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奇妙的石頭”主題中的一篇主體課文。在教學中,要注意從課本內(nèi)容到生活實際,從課內(nèi)知識到課外知識的拓展與延伸?!逗褪汐I璧》這篇主體課文是一貫在中國歷史上廣為流傳的故事。
我所教學的是《和氏獻璧》這篇課文的第1課時。它的教學目標是:
學習《和氏獻璧》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告訴我們什么是真正的寶石——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zhì);
結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的含義。
在教學前,與學生一起收集關于“和氏璧”的資料,初感知。
《和氏獻璧》在教學時,為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我從課題入手,讓學生理解“獻”、“璧”的意思,導入新課,并質(zhì)疑。
然后,在新課的教學時,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了使學生能在民主平等、和諧活躍的氣氛中學習,我設計了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默讀課文,并指名說說: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說說:和氏獻了幾次璧玉?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第二步,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1、學習卞和第一次、第二次獻璧。學生自愿起立朗讀,知道卞和前兩次獻璧的結果。
2、學習卞和第三次獻璧。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卞和第三次與前兩次有什么不同?畫出描寫和氏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句子讀一讀,體會體會;思考討論:卞和為什么把寶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淚流盡?這時,并引導學生讀上下文,從而理解“捧”在這里的含義及如此悲傷的原因,再讀卞和說的話,談一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不是真誠、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最后把領悟的內(nèi)容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3、讓學生審題:“和氏獻璧”他獻出的是什么?進一步理解課題的含義。
最后,拓展延伸學習,讓學生將自己收集的關于“和氏璧”的資料,互相交流。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既說明玉的珍貴,又襯托出卞和的忠誠之心。
布置作業(yè):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和氏獻璧》這篇課文的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還存在著許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各環(huán)節(jié)的銜接不夠自然。本資源來
3、北師版《和氏獻璧》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通過討論重點體會“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
2、認識本課11個生字,包括10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通過討論重點體會“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
難點:從課文中受到啟發(fā),明白做人的道理
跟老師一起學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發(fā)生在我國楚國時期的一個歷史故事。
2、你對課題的理解?(“獻”“璧”的意思)
3、讀課文認識生字。
4、和氏獻了幾次碧玉,獻給誰,結果怎么樣?
5、填寫。
6、品讀課文,體會感情
第一、二次獻璧
讀相關的段落,讀了課文之后知道了什么。
厲王和武王是怎樣的人。
7、第三次獻璧
第三次獻璧與前兩次有什么不同?
畫出描寫和氏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句子讀一讀,思考:卞和為什么把寶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淚流盡?
重點體會“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
深刻理解“不識真誠、忠心的人,才是最令人痛心的事”。
有感情地朗讀。
8、進一步理解課題的含義:“和氏獻璧”他獻出的終究是什么?
本文來源于yuwen.chazidian.com,有全面的語文知識,歡迎大家繼續(xù)閱讀學習。如有什么問題或建議請加的QQ群315357333溝通交流。
4、北師版三年級下冊《和氏獻璧》教學設計
一、揭題示標
1、師板書課題: 和氏獻璧。
2、教師介紹和氏璧的價值。
3、出示教學目標
二、引導自學:
1、指名分段讀課文,讀準、讀通課文。
2、讀了課題,你想到了什么?
( 生1:我想知道卞和為什么獻璧?
生2:我想知道卞和怎樣獻璧?
生3:我想知道卞和獻璧的結果怎樣?)
3、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生字、新詞。
三、再讀課文,交流釋疑
1、教師出示要求,學生小組合作自讀課文。
(1)卞和把這塊寶玉先后獻給了誰?
(2)練習總結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學生再讀課文,完成表格:
卞和獻璧 獻給誰 玉匠判斷 結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小組交流,完成表格。
4、集體反饋表格內(nèi)容。
四、當堂檢測
1、組詞。
匠 ( ) 報( ) 查 ( ) 價( )
貞 ( ) 鑒( )
2、收集有關和氏璧的資料。
本文來源于yuwen.chazidian.com,有全面的語文知識,歡迎大家繼續(xù)閱讀學習。如有什么問題或建議請加的QQ群315357333溝通交流。
5、《和氏獻璧》說課教學設計
《和氏獻璧》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奇妙的石頭”主題中的一篇主體課文。在教學中,要注意從課本內(nèi)容到生活實際,從課內(nèi)知識到課外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和氏獻璧》這篇主體課文是一貫在中國歷史上廣為流傳的故事。
我所教學的是《和氏獻璧》這篇課文的第1課時。它的教學目標是:
學習《和氏獻璧》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告訴我們什么是真正的寶石——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zhì);
結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的含義。
在教學前,與學生一起收集關于“和氏璧”的資料,初感知。
《和氏獻璧》在教學時,為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我從課題入手,讓學生理解“獻”、“璧”的意思,導入新課,并質(zhì)疑。
然后,在新課的教學時,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了使學生能在民主平等、和諧活躍的氣氛中學習,我設計了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默讀課文,并指名說說: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說說:和氏獻了幾次璧玉?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第二步,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1、學習卞和第一次、第二次獻璧。學生自愿起立朗讀,知道卞和前兩次獻璧的結果。
2、學習卞和第三次獻璧。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卞和第三次與前兩次有什么不同?畫出描寫和氏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句子讀一讀,體會體會;思考討論:卞和為什么把寶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淚流盡?這時,并引導學生讀上下文,從而理解“捧”在這里的含義及如此悲傷的原因,再讀卞和說的話,談一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不是真誠、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最后把領悟的內(nèi)容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3、讓學生審題:“和氏獻璧”他獻出的是什么?進一步理解課題的含義。
最后,拓展延伸學習,讓學生將自己收集的關于“和氏璧”的資料,互相交流。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既說明玉的珍貴,又襯托出卞和的忠誠之心。
布置作業(yè):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和氏獻璧》這篇課文的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還存在著許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各環(huán)節(jié)的銜接不夠自然。
6、《和氏獻璧》說課教學設計
《和氏獻璧》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奇妙的石頭”主題中的一篇主體課文。在教學中,要注意從課本內(nèi)容到生活實際,從課內(nèi)知識到課外知識的拓展與延伸?!逗褪汐I璧》這篇主體課文是一貫在中國歷史上廣為流傳的故事。
我所教學的是《和氏獻璧》這篇課文的第1課時。它的教學目標是:
學習《和氏獻璧》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告訴我們什么是真正的寶石——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zhì);
結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的含義。
在教學前,與學生一起收集關于“和氏璧”的資料,初感知。
《和氏獻璧》在教學時,為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我從課題入手,讓學生理解“獻”、“璧”的意思,導入新課,并質(zhì)疑。
然后,在新課的教學時,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了使學生能在民主平等、和諧活躍的氣氛中學習,我設計了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默讀課文,并指名說說: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說說:和氏獻了幾次璧玉?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第二步,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1、學習卞和第一次、第二次獻璧。學生自愿起立朗讀,知道卞和前兩次獻璧的結果。
2、學習卞和第三次獻璧。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卞和第三次與前兩次有什么不同?畫出描寫和氏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句子讀一讀,體會體會;思考討論:卞和為什么把寶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淚流盡?這時,并引導學生讀上下文,從而理解“捧”在這里的含義及如此悲傷的原因,再讀卞和說的話,談一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不是真誠、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最后把領悟的內(nèi)容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3、讓學生審題:“和氏獻璧”他獻出的是什么?進一步理解課題的含義。
最后,拓展延伸學習,讓學生將自己收集的關于“和氏璧”的資料,互相交流。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既說明玉的珍貴,又襯托出卞和的忠誠之心。
布置作業(yè):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和氏獻璧》這篇課文的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還存在著許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各環(huán)節(jié)的銜接不夠自然。
7、北師版《家》說課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家》是一首優(yōu)美的兒童詩,通過用學生的熟悉的事物作比,讓學生體會為什么說“祖國就是我們的家”。這首兒童詩在本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過本文的感情朗讀,落實《小語大綱》中提出的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任務。同時進行說話和表演訓練,進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本課的重難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朗讀,力求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華。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將本課分兩教時進行教學。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運用“什么是什么的家”的句式說話。
2.技能目標: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學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fā)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說學生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jīng)能說一句較完整的話,并能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學生朗讀課文時可能會出現(xiàn)一個字或詞一讀的現(xiàn)象。
三、說教法
從本課兒童詩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教學時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在教學方法上,因為學齡初期兒童活潑,富于想象的心理特點,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以“突出一個特色,遵循四個原則,落實兩個結合”為指導思想設計教法、學法、以及教學程序。“一個特色”培養(yǎng)學生自讀會讀。遵循哪四個原則呢?1.“三為主”原則,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線;2.直觀性原則,充分利用直觀形象、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景。3.文道統(tǒng)一原則,在學習課文時,教育學生之間要團結友愛。4.課內(nèi)外聯(lián)系原則,讓學生把課堂知識向課外閱讀、觀察、研究這一應用上延伸,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在目標上落實兩個結合,即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把握詩歌教學特點,又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與發(fā)散思維訓練結合起來。
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四、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zhì),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演的方法學習。
五、說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六、為什么這樣教
1、這樣教既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保證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活潑,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了合作學習的氛圍,引導學生互幫互學,從而加強了學生間的學習信息交流,使學生由學習上的競爭對手變成了互助協(xié)作的學習伙伴。
2、這樣教落實了以讀為住,聽、說、演為副線的教學思想,在課堂上充分讓學生讀,讀出感覺來,也可以加上一些動作,其余同學認真聽并進行評價。這樣的教學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聽、說、讀、演的能力。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5課——生:家
(1)請小朋友張大小眼睛仔細看老師一筆一畫把字寫好了。
(2)指名讀課題A、B
齊讀
2、讀詞
(1)在上新課之前我們先來復習一下這一課的詞語。(出示詞語)
(2)開火車讀,看看哪一列火車開的又快有穩(wěn)。(相機正音)
(3)齊讀。
過渡:詞語讀好了,那課文能不能讀好呢?(能)那老師要考考大家了。
(二)學習第一句話
師:你們瞧,藍天是——生:白云的家
1、練習說話,指導讀詞
(1)這個字誰來讀一讀云
(2)詞連讀誰會?白云
(3)你平時見過什么樣的白云?(龍、棉花、小鳥、牛)相機指導朗讀,評價
(4)我們一起來把這個詞語讀一讀。
2、指導讀句子
(1)這句話連起來誰會讀?(指名讀,相機評價)
(2)齊讀。
(三)學習第二句話
師:瞧,樹林是——生:小鳥的家
1、指名讀:這一行誰愿意讀?(指名讀)
2、齊讀全班一起來讀一讀
(四)學習第三句
師:我們一起到小河邊去看一看,鳥兒們都在干什么呀?它們都在做什么?
1、指名說:游來游去
2、游的怎么樣?(指名說)是啊,這條魚還沖著我們笑呢,你來給我們讀一讀。
3、他們還在做什么?。浚ㄍ屡菖荩┲该x
4、齊讀:全班一起試試看。
過渡:很好,下面老師讓大家看一個神奇的景象,你們看。
(五)學習第四句話
1、你們想到了詩中的哪一句話?(指名說:泥土是種子的家)
2、這個詞誰來領大家讀?(泥土)
3、小種子睡在地底下是泥土給了他營養(yǎng),給了他溫暖,春天它才可以發(fā)芽,長葉呢!
4、指名讀,評價。
5、齊讀:全班一起來。
過渡:剛才我們學的這四行它們是完整的一句話,你們能把它連起來讀好嗎?(能)那我們自己可以試試看,可以做一些動作。
(六)表演
1、自由練習(大家練的真不錯,誰愿意一邊作動作,一邊讀給我們聽。)
2、指名表演讀3、齊讀:起立,邊做動作。
過渡:我們小朋友共同的家是哪里呢?
(七)學習第五句
1、生齊讀最后一句話。
2、是啊,我們的祖國是中華民族共和國,它像一只昂首挺立的大公雞,又像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同學們就是朵朵鮮花,在花園里幸福的成長,我們一起再把最后一句話讀一讀。
(八)總結
1、這一篇課文同學們已經(jīng)學完了,你能完整的把它讀好嗎?給你們練習一下。(指名讀)
2、誰愿意一邊做動作一邊讀給我們聽。(相機評價)3、齊讀
(九)延伸
1、這首詩仿佛就是我們同學們心中流淌出來的歌,剛才我們了解到白云、小鳥、魚兒、種子的家,那么你們還知道什么是誰的家呢?請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2、交流
3、大家真愛動腦筋,老師也寫了幾句變成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十)布置作業(yè)
老師請小朋友把我們剛才在課上說的詩句抽幾句變成我們自己作的詩。寫在我們的拼音小日記上,題目就叫《家》。
(十一)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白、云
2、指名讀準字音,組詞。
3、學生自學筆順。
4、做小老師說說如何寫好這兩個字。
5、師范寫,生描紅。
8、《和氏獻璧》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文講了和氏璧名字的由來。楚國的卞和兩次獻璧,都被定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兩只腳。在文王登位后,他的痛哭引起了文王的注意,并最終確認所獻是塊兒寶玉。
教學要求: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和氏璧名字的由來。
2.通過讀這個故事,明白做人要忠貞為本,體會卞和的忠貞之心。
3.掌握本課要求認識和會寫的生字生詞。
教學準備:
有關和氏璧的故事和圖片資料,相關知識網(wǎng)址。(www.jxcyz.com)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交流故事。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板書課題,齊讀。你明白這個題目的意思嘛?(指名答)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
二、初讀感知,檢查預習,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文中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小組內(nèi)互相指讀生字,全班檢查,糾正字的發(fā)音。
3.指名讀課文,隨即出示生字,正音。
三、指導書寫
就本文出現(xiàn)的比較容易錯得字個別指導,大部分交由學生自學。
“鑒”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記得又快又牢呢?
在誘導字帖上將生字各寫一個,教師巡視指導,之后有針對性的在全班進行指導。
四、再讀課文,復述故事
誰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五、分組討論
你認為卞和為什么哭得那么悲傷?從哪兒知道的?
討論后全班交流,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抓出文中相關的句子進行理解。
出示原文與課文中重點句進行對照,感受古今文字的不同:
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
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作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p>
六、作業(yè)
查找有關和氏璧的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深入理解課文,交流故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生字
2.誰能給我們講講“和氏獻璧”這個故事?
二、深入理解課文
你認為卞和是一個怎樣的人?(分組討論,也可以辯論會的形式進行)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和氏璧的故事?
(組內(nèi)交流后全班交流)
三、多媒體教學
老師也為同學們查找了一些有關和氏璧的網(wǎng)上資料,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好嘛?
9、《和氏獻璧》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和氏獻璧》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告訴我們什么是真正的寶石——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zhì)。
2、結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準備:小黑板。
課型:課文。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直接導入,揭示課題:《和氏獻璧》。(齊讀課題兩遍)
2、理解“獻”、“璧”的意思。
(1)、指名說說:“獻”、“璧”兩個字的意思。
(2)、教師小結。
二、新課:
(一)、質(zhì)疑:
1、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指名質(zhì)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并指名說說: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匯報。
3、指名說說:和氏獻了幾次璧玉?(三次)
(三)、熟讀課文、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次獻璧。(第1自然段)
(1)、自愿起立讀第1自然段。
(2)、指名說說:卞和第一次獻璧,結果如何?
(3)、指名回答。(欺君之罪,砍去左腳)
2、學習第二次獻璧。(第2自然段)
(1)、自愿起立讀第2自然段。
(2)、指名說說:卞和第二次獻璧,結果如何?
(3)、指名回答。(欺君之罪,砍去右腳)
3、齊讀第1、2自然段。
4、學習第三次獻璧。(3—5自然段)
(1)、指名接讀3—5自然段。
(2)、第三次與前兩次有什么不同?
(3)、小組討論:
①、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②、畫出描寫和氏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句子。
a、互相交流,讀一讀。
b、指名匯報。
c、出示句子,學生齊讀。
*卞和捧著那塊石頭,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
③、理解“捧”在這句話中的含義。
a、將“捧”字換成“抱”字理解。
*卞和捧著那塊石頭,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
*卞和抱著那塊石頭,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
b、指名說說:用哪個字好?為什么?
*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
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
④、理解卞和說的話“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
a、談談你怎樣理解他說的話。
b、指名匯報。
5、齊讀第3—5自然段。
6、討論:“和氏獻璧”他獻出的是什么?
并指名說說。
7、齊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
三、拓展活動:
1、指名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2、互相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四、作業(yè)布置: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五、板書設計:
6、奇妙的石頭
第一次
砍去左腳
和氏獻璧
第二次
砍去右腳
忠誠
第三次
命名“和氏璧”
做人最寶貴的品質(zhì)
10、《和氏獻璧》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故事的內(nèi)容,學會人物的剖析,積累閱讀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探究的科學精神,學會帶著問題思考;
3、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
[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的含義,懂得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zhì);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和氏獻璧 價值連城 堅貞之士 欺君之罪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卞和獻璧一共獻了幾次?分別向誰獻璧?每次的結果怎樣?
3、了解卞和的經(jīng)過后,你覺得第幾次最令你感動?(第三次)
二、重點讀第三次獻璧,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1、學生默讀3-5自然段,并質(zhì)疑;
2、學生質(zhì)疑,教師梳理歸納:
1)第三次與前兩次有什么不同?
2)卞和為什么哭得這么傷心?
3、品讀課文內(nèi)容,讀中解疑:
解答問題1,出示相關句子:卞和捧著那塊石頭,在楚山腳下,一連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
1)將“捧”換成“抱”可以嗎?為什么?
2)說說什么是“一連”?(連續(xù),沒有停止)
3)假想,一連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拼命哭會有什么情況發(fā)生?(渴、餓、噪音疼、疲勞……)
4)卞和此時的心情如何?請讀出對卞和命運的憐惜以及他堅貞不渝的精神的感嘆。
討論問題2,指名反饋,找出相關句子: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
1)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2)出示文言文: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以誑,此吾所以悲也。
4、齊讀第3-5自然段(敬佩地)也可以自愿起立讀書卞和和查詢者的話。
三、總結
1、“和氏獻璧”他獻出的是什么?(不僅是一塊玉,還是一顆忠誠的臣之心)
2、請對和氏獻璧進行評價,給“和氏”打分。
四、延伸
1、說說收集、查詢關于和氏獻璧的故事?
2、和氏璧是一種美玉,有關于玉,可謂是品種繁多,中國有著名的四大玉石:新疆和田玉,河南獨山玉,遼寧岫巖玉和湖北綠松石;
3、有一家玉器公司,在公司大廳掛著大書家題筆的字幅。(認識有關玉的字)
4、說說帶有玉的成語。
五、作業(yè)
請以“感動”為題,寫一寫令你感動的堅貞之士,也可以寫這篇課文的學后感。
六、板書設計
和氏獻璧
第一次 厲王 砍去左腳
第二次 武王 砍去右腳
第三次 文王 命名“和氏璧”
11、《和氏獻璧》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通過討論重點體會“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
2認識本課11個生字,包括10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課件
課前布置學生搜集關于和氏璧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發(fā)生在我國楚國時期的一個歷史故事。
板書課題:和氏獻璧
提問:通過課前預習,你能說說對課題的理解嗎?(重點引導學生說說“獻”“璧”的意思)
交流自己在課前搜集的關于和氏璧的故事。
問題質(zhì)疑。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讓學生自由小聲讀課文,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生字。
2、四人學習小組相互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
3、教師檢查學生生字的掌握情況。
4、學生合作朗讀課文。
讀后組織學生評價(朗讀的聲音、生字讀音的把握等)
三、整體感知
提問:和氏獻了幾次碧玉,獻給誰,結果怎么樣?
課件出示表格:
____次
獻給誰
結果
學生讀課文后,小組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寫。
全班交流。
四、品讀課文,體會感情
1、第一、二次獻璧
請學生讀讀相關的段落,說說自己在讀了課文之后知道了什么。
讓學生說說自己認為厲王和武王是怎樣的人。
2、第三次獻璧
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第三次獻璧與前兩次有什么不同?
讓學生在書上畫出描寫和氏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句子讀一讀,并思考討論:卞和為什么把寶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淚流盡?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
讓學生充分交流,讓學生深刻理解“不識真誠、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4、回到課題,進一步理解課題的含義:“和氏獻璧”他獻出的終究是什么?
四、課后延伸
1、繼續(xù)搜集、交流自己了解的和氏璧的故事。
2、了解故事《完璧歸趙》。
板書設計:
和氏獻璧
第一次 砍掉了 左腳
} 痛心
第二次 砍掉了 右腳
第三次 將寶玉命名為“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