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潮教學設計一等獎》屬于教學設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花潮教學設計一等獎
八年級下第一單元測試題
一、積累和運用(45分)
1.根據(jù)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16分)
畸形( ) 文縐縐( ) 眼翳( ) 搓捻 ( )
胡髭( ) 瞥見( ) 一綹綹( ) 頷首( )
解剖( ) 廣mào( )無垠 誘huò( ) mó( )畫
zhì( )留 shù( )祖母 jié ( )責 禁gù( )
2.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把它們找出來然后改正。(6分)
深惡痛疾 翻來復去 鶴立雞群 誠皇誠恐 正襟危坐 器語軒昂
暗然失色 期期艾艾 冥思暇想 花團錦簇 不可明狀 藏污納垢
改正 :
. 3、近年來,各地頻發(fā)交通、煤礦、火災、雪災、食物中毒等特大事故,給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面對這些“天”災人禍,我們必須引起足夠警覺,提高安全防范意識?,F(xiàn)請你擬出有關火災,交通的警示語各一條,提醒人們重視人身生命安全。(2分)
(1)火災警示語:
(2)交通警示語:
4、請對下面病句進行修改,在原文上改。(4分)
①我們的校長常常接待許多學生家長的來訪和來信。
②趙老師親切地走過來對我說:“你要注意保護視力?。?rdquo;
③有沒有堅定的意志,是一個人在事業(yè)上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
④我們正在努力為建設一個現(xiàn)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
5、文學常識填空(4分)
《藤野先生》選自 ,作者 ;《我的母親》選自《 》作者 ,字 ,《再塑生命》選自 國女作家 的《 》。
6、原文原句填空。(2分)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 ),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 ),如果我能( )人,( )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7、請按劃線句子的句式再寫一個句子。(3分)
古往今來,彪炳史冊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過非同尋常的努力,因而在事業(yè)上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業(yè)績。試想,如果沒有李時珍跋山涉水,嘗遍百草,沒有他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筆耕不息,哪會有藥學巨著《本草綱目》的問世!
8、詩句填空(8)
1.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 2.過盡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
3.持節(jié)云中,________________。 4、胡馬依北風 。
5、 游子不顧返。 6、 ,對影成三人。
7、我歌月徘徊, 。 8、莫辭酒味薄, 。
二、閱讀訓練(15分)
鼾聲
因公因私,我已好幾年沒回故鄉(xiāng)了。忙忙亂亂地行走在城市的街頭,幾乎忘記了獨自生活在鄉(xiāng)村老屋里的父親。
前不久,家鄉(xiāng)的表哥寫信告訴我,父親蹲在村口路邊守望的身軀像是一塊堅硬的石頭…… 看到這里,①我的淚水滾了出來,連忙推去所有的事務,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鄉(xiāng)趕。在村口的路邊,父親終于看到他風塵仆仆的兒子出現(xiàn)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來,搓著那雙大手嘿嘿地笑著。吃過簡簡單單的晚飯,嘮過一陣子家常,窗外夜色已深。
我打了個哈欠說:“爸,咱睡吧。”
父親的眼中露出難色,他說:“嗯,睡吧。”隨后又站起身往門外走,“我愛打鼾,怕吵你睡覺,我找人搭鋪去。”
我攔住他笑說:“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兩只喇叭一塊兒吹,熱鬧。”
父親不好意思地笑了一聲,開始脫鞋寬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張自己睡了十幾年的破舊、寬大而又溫暖的床。跟以前一樣,父親睡那頭,我睡這頭,彼此枕著一雙臭腳。
月亮在窗外移,樹梢搖動,篩下一床碎銀。但聽不到那熟悉、親切的鼾聲。
父親在那頭說:“不早了,睡吧。”
我在這頭應道:“睡吧。”
月亮從窗口消失,雞啼在村莊遠遠近近的地方響起,床上仍然沒有那親切的鼾聲。記得以前與父親同寢時,在田頭地尾勞累了一天的父親頭沾枕頭就睡過去,鼾聲驚天動地,吵得我無法入眠,就惱怒異常地用腳踹醒他,叫他熬著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這里我的心好痛。于是,就裝作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極香極沉。
父親在那頭輕輕地側(cè)了側(cè)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氣。
隨后,我發(fā)現(xiàn)父親輕輕地起來,輕輕地給我掖被角,最后,父親竟用手輕輕地摸我的臉。當那粗糙而又溫暖的手在我臉上滑過時,我嗅到了一種特別的氣息,鼻子一酸,②淚水便滾出了眼眶,父親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淚水,嘆了一聲說:“雞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著答道:“睡吧。”
1.這篇文章以_______順序展開情節(jié),請找出相應的標志性詞語,寫在下面。 (3分)
2.文中加橫線句“父親……石頭”表現(xiàn)父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我嗅到了一種特別的氣息”中“特別”指 。(1分)
4.文中加點的四個“輕輕的”表現(xiàn)了父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這篇小說寫“我”兩次流淚:(2分)
第一次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畫波浪線處,從“記敘的順序”來看,屬于____敘,其表達作用是_
(3分)
7.本文通過寫“鼾聲”表現(xiàn)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參考答案:
3、示例:火災警示語:(1)生命來自警惕,火患源于麻痹。(2)火魔無情,警鐘長鳴。交通警示語:(1)高高興興出車,安安全全歸家。(2)母念妻等嬌兒盼,愿君平安把家還。
4、①動賓搭配不當,賓語是并列的兩項,“接待”可和“來訪”搭配,刪去“和來信”。②修飾語語序不當,“親切地”與“走過來”應對調(diào)。③前后不呼應,前面的主語是正反兩面的意思,后面的賓語只有正面一面的意思,前后不呼應。④謂語殘缺,句末加上“而努力”才通順。
5、《朝花夕拾》、魯迅;《胡適自傳》、胡適、適之;美、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6、脾氣、和氣、寬恕、體諒
7、不設統(tǒng)一答案。參考:如果沒有孫悟空鞍前馬后,降妖除魔,沒有他堅定不移地保護唐僧,一路西行,怎么會有真經(jīng)的取得。假如沒有李四光潛心治學,大膽創(chuàng)新,沒有他風塵仆仆地深入西南,鉆探華北,怎么會有地質(zhì)新說,地應力學的創(chuàng)立。
二、1.時間 “夜色已深”、“月亮在窗外移”、“月亮從窗口消失”、“隨后”、“最后”;
2.對兒子堅定的盼望與思念 3. 父愛如母
4. 對兒子細心、周到的關愛。
5.父愛如磐石,我感動又內(nèi)疚; 父愛如母,我被深深地感動。
6.插 表現(xiàn)“我”當年的無知,為下文寫“我”裝作打鼾作鋪墊。
7.父子之間深沉感人的愛。
2、《花潮》教學設計教案教學設計
八年級下第一單元測試題
一、積累和運用(45分)
1.根據(jù)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16分)
畸形( ) 文縐縐( ) 眼翳( ) 搓捻 ( )
胡髭( ) 瞥見( ) 一綹綹( ) 頷首( )
解剖( ) 廣mào( )無垠 誘huò( ) mó( )畫
zhì( )留 shù( )祖母 jié ( )責 禁gù( )
2.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把它們找出來然后改正。(6分)
深惡痛疾 翻來復去 鶴立雞群 誠皇誠恐 正襟危坐 器語軒昂
暗然失色 期期艾艾 冥思暇想 花團錦簇 不可明狀 藏污納垢
改正 :
. 3、近年來,各地頻發(fā)交通、煤礦、火災、雪災、食物中毒等特大事故,給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面對這些“天”災人禍,我們必須引起足夠警覺,提高安全防范意識?,F(xiàn)請你擬出有關火災,交通的警示語各一條,提醒人們重視人身生命安全。(2分)
(1)火災警示語:
(2)交通警示語:
4、請對下面病句進行修改,在原文上改。(4分)
①我們的校長常常接待許多學生家長的來訪和來信。
②趙老師親切地走過來對我說:“你要注意保護視力?。?rdquo;
③有沒有堅定的意志,是一個人在事業(yè)上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
④我們正在努力為建設一個現(xiàn)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
5、文學常識填空(4分)
《藤野先生》選自 ,作者 ;《我的母親》選自《 》作者 ,字 ,《再塑生命》選自 國女作家 的《 》。
6、原文原句填空。(2分)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 ),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 ),如果我能( )人,( )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7、請按劃線句子的句式再寫一個句子。(3分)
古往今來,彪炳史冊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過非同尋常的努力,因而在事業(yè)上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業(yè)績。試想,如果沒有李時珍跋山涉水,嘗遍百草,沒有他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筆耕不息,哪會有藥學巨著《本草綱目》的問世!
8、詩句填空(8)
1.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 2.過盡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
3.持節(jié)云中,________________。 4、胡馬依北風 。
5、 游子不顧返。 6、 ,對影成三人。
7、我歌月徘徊, 。 8、莫辭酒味薄, 。
二、閱讀訓練(15分)
鼾聲
因公因私,我已好幾年沒回故鄉(xiāng)了。忙忙亂亂地行走在城市的街頭,幾乎忘記了獨自生活在鄉(xiāng)村老屋里的父親。
前不久,家鄉(xiāng)的表哥寫信告訴我,父親蹲在村口路邊守望的身軀像是一塊堅硬的石頭…… 看到這里,①我的淚水滾了出來,連忙推去所有的事務,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鄉(xiāng)趕。在村口的路邊,父親終于看到他風塵仆仆的兒子出現(xiàn)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來,搓著那雙大手嘿嘿地笑著。吃過簡簡單單的晚飯,嘮過一陣子家常,窗外夜色已深。
我打了個哈欠說:“爸,咱睡吧。”
父親的眼中露出難色,他說:“嗯,睡吧。”隨后又站起身往門外走,“我愛打鼾,怕吵你睡覺,我找人搭鋪去。”
我攔住他笑說:“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兩只喇叭一塊兒吹,熱鬧。”
父親不好意思地笑了一聲,開始脫鞋寬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張自己睡了十幾年的破舊、寬大而又溫暖的床。跟以前一樣,父親睡那頭,我睡這頭,彼此枕著一雙臭腳。
月亮在窗外移,樹梢搖動,篩下一床碎銀。但聽不到那熟悉、親切的鼾聲。
父親在那頭說:“不早了,睡吧。”
我在這頭應道:“睡吧。”
月亮從窗口消失,雞啼在村莊遠遠近近的地方響起,床上仍然沒有那親切的鼾聲。記得以前與父親同寢時,在田頭地尾勞累了一天的父親頭沾枕頭就睡過去,鼾聲驚天動地,吵得我無法入眠,就惱怒異常地用腳踹醒他,叫他熬著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這里我的心好痛。于是,就裝作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極香極沉。
父親在那頭輕輕地側(cè)了側(cè)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氣。
隨后,我發(fā)現(xiàn)父親輕輕地起來,輕輕地給我掖被角,最后,父親竟用手輕輕地摸我的臉。當那粗糙而又溫暖的手在我臉上滑過時,我嗅到了一種特別的氣息,鼻子一酸,②淚水便滾出了眼眶,父親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淚水,嘆了一聲說:“雞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著答道:“睡吧。”
1.這篇文章以_______順序展開情節(jié),請找出相應的標志性詞語,寫在下面。 (3分)
2.文中加橫線句“父親……石頭”表現(xiàn)父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我嗅到了一種特別的氣息”中“特別”指 。(1分)
4.文中加點的四個“輕輕的”表現(xiàn)了父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這篇小說寫“我”兩次流淚:(2分)
第一次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畫波浪線處,從“記敘的順序”來看,屬于____敘,其表達作用是_
(3分)
7.本文通過寫“鼾聲”表現(xiàn)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參考答案:
3、示例:火災警示語:(1)生命來自警惕,火患源于麻痹。(2)火魔無情,警鐘長鳴。交通警示語:(1)高高興興出車,安安全全歸家。(2)母念妻等嬌兒盼,愿君平安把家還。
4、①動賓搭配不當,賓語是并列的兩項,“接待”可和“來訪”搭配,刪去“和來信”。②修飾語語序不當,“親切地”與“走過來”應對調(diào)。③前后不呼應,前面的主語是正反兩面的意思,后面的賓語只有正面一面的意思,前后不呼應。④謂語殘缺,句末加上“而努力”才通順。
5、《朝花夕拾》、魯迅;《胡適自傳》、胡適、適之;美、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6、脾氣、和氣、寬恕、體諒
7、不設統(tǒng)一答案。參考:如果沒有孫悟空鞍前馬后,降妖除魔,沒有他堅定不移地保護唐僧,一路西行,怎么會有真經(jīng)的取得。假如沒有李四光潛心治學,大膽創(chuàng)新,沒有他風塵仆仆地深入西南,鉆探華北,怎么會有地質(zhì)新說,地應力學的創(chuàng)立。
二、1.時間 “夜色已深”、“月亮在窗外移”、“月亮從窗口消失”、“隨后”、“最后”;
2.對兒子堅定的盼望與思念 3. 父愛如母
4. 對兒子細心、周到的關愛。
5.父愛如磐石,我感動又內(nèi)疚; 父愛如母,我被深深地感動。
6.插 表現(xiàn)“我”當年的無知,為下文寫“我”裝作打鼾作鋪墊。
7.父子之間深沉感人的愛。
3、花潮教學設計
花潮
教材分析:
課文記敘了作者李廣田在昆明圓通寺看到海棠花開的盛景,贊美了美妙的春光和社會的平和安詳氣氛。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課文中的聯(lián)想,能分辨課文中哪些是作者的見聞,哪些是作者的聯(lián)想。
2、學會“踵、梧”等9個生字,理解“花團錦簇、接踵摩肩”等26個詞語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4、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社會平和安詳?shù)臍夥眨訜釔凵鐣髁x祖國。
教學重點:
1、初步認識見聞和聯(lián)想,并能夠分辨課文中的有關句子。
2、感受花潮的美和無限的生命力。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體悟作者的情感。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讀通課文,讀熟課文,自學生字詞。
2、再讀課文,理清脈絡;學習課文第一段。
教學教程:
一、圖文交互,引入課文
1、展示花潮圖片,學生欣賞……
2、這是什么花?看了這么美的花,你能不能用四個字的詞說說你現(xiàn)在的感受嗎?(繁花似錦、錦繡連天、花枝招展、婀娜多姿、千姿百態(tài)、競相開放、各式各樣)多美的名字啊!有這么一位作家,叫李廣田,就以“花潮”為題寫過這樣的文章。 (板:花潮)
3、齊讀課題,理解課題。讀了這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的?(這是哪里的花?這是什么時候開的花?為什么花如潮?這花是怎樣的美麗?)會提問,就是會學習呀!
二、初讀課文,提煉主線
1、 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讀好。
2、 檢查初讀情況:認讀生字新詞 讀書情況
3、 學生回憶初讀成果,緊扣課題中的“花”字,說說全文是怎樣圍繞“花”字來寫的。
4、 交流:
第一段(第一至三小節(jié))前兩節(jié)沒有“花”字,但卻交待了看“花”的地點和路線,第三小節(jié)點出“那一大片海棠”,這才引出了“花”——引花(學生板書)
第二段(第四小節(jié))—— “看花”(學生板書)。
第三段(第五、六小節(jié)) “看花的人”對花的態(tài)度——“愛花”(學生板書)。
第四段(第七小節(jié))——“議花”或“話花”(學生板書)。
提煉出的課文的一條主線:引花→看花→愛花→議花
三、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圓通公園的海棠平時和三、四月間有什么不同,請圈出有關詞語。
2、交流
3、齊讀第一段。
4、師引導:課文緊扣課題中的“花”來寫,自然順理成章,可為什么還有一個“潮”字?
地面上的“花”和海洋上的“潮”為什么要連在一起?我們下節(jié)課來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自主研讀、自讀自悟第二段,感受花潮的美和無限的生命力。
2、能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領悟作者愛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
1、課文按怎樣的順序來寫“花潮”?(引花→看花→愛花→議花)
2、這究竟是怎樣的花潮呢?
二、 應“花”生“潮”,提高感悟水平
1、為什么花如潮?哪個自然段直接寫到海棠花?
2、學生默讀第4自然段,想想你在讀的過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好把它概括成一個詞來說說是怎樣的花潮。在課題前加( )
3、交流并板書:迷人的 美麗的 氣勢磅礴的 有生命力的 有聲有色的……
4、教師小結(jié):迷人、美麗、是因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氣勢磅礴、有聲有色也是因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旺盛的生命力是作者把海棠花比作潮水的最重要的原因。
5、學生展開充分的自學研讀,同桌合作。哪些句子能說明花如潮的?哪些句子最能體現(xiàn)海棠花磅礴生命力?用——劃出來,并想辦法把它讀好,并同桌相互討論為什么花如潮?想想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花潮的生命力的。
6、學生按研讀的問題要求作課堂交流。
1)、“向高處看去,隔著密密層層的綠蔭,只見一片紅云望不到邊際?!?/p>
①這句話能體現(xiàn)花如潮嗎?你們能不能一讀就告訴我這花如潮的。
②啊“一片紅云”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呈現(xiàn)紅云般的花圖片。
③齊讀!
2)“有風,花在動;無風,花也潮水一般地動?!?/p>
①這句話你理解嗎?說說你的理解?
②有風花在動,無風花又為何而動呢?
③聯(lián)系生活:
(花香觸動了繁花。)花香自有蝶飛來……
(花美因來游人,觸動了花枝。)
(花美,陶醉了看花的人,看花了眼。)繁花似錦、漫天錦繡醉人心?。?/p>
(花生命力,向外生長……)、你的想法很膽大,也很合理! ④聯(lián)系上文:你們覺得哪個句子也可以說明無風花也在動呢?
3)“在陽光照射下,每一朵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陰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p>
①這里的波浪什么?為什么感覺象在大海上翻騰?(在陽光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陰影,陰影更襯托出花的艷麗和明亮,就仿佛無數(shù)波浪在碧綠的大海上翻騰。)
②指導看圖片。
③讓我們一邊讀一邊來想象花"象潮水一般地動,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的磅礴氣勢。
4)“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像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擴展?!?/p>
①談體會(伸張、擴張) 閉上眼睛,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感受到所以的樹都在——長、所有的花都在——開!這何止是花在開,樹在長呀,這分明是一種生命在——流淌、躍動、流露、涌動?。。?/p>
②指名讀③作者看到這一片的海棠花產(chǎn)生了如此奇妙的想象,作者越看得出神,聯(lián)想就越豐富。
④讓我們再次感受這生機勃勃的海棠吧!齊讀!
5)“每棵樹都在微風中炫耀著自己的鼎盛時代,每朵花都在微風中,顯示著自己的喜悅。”① 理解“炫耀”、“鼎盛”
② 你有炫耀過自己的時候嗎?當時你的感受是什么?可是這樹這花也在炫耀,它們在炫耀什么?(花開得旺盛,開得美用課文中一個詞就是“鼎盛”板書學習“鼎盛”一詞) ③請你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樹或一朵花,你會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時代,如何顯示自己的喜悅呢?
④能不能帶著這種自豪而又喜悅的心情來讀這句話? 指名讀。
⑤展示海棠,看了這海棠花,你有什么感受?⑥齊讀。讓我們再次帶著這份感動、帶著這份贊嘆一起讀吧!
過渡語:有潮水必然有潮聲,那么什么是花潮的潮聲呢?
6)“也許是花下的人語聲,也許是花叢中蜜蜂的嗡嗡聲,也許什么地方有黃鶯的歌聲,還有什么地方送來看花人的琴聲、歌聲、笑聲......這一切交織在一起,猶如海上午夜的潮聲?!?/p>
①出示句子自由讀。
②指導朗讀。讀出輕柔而有生命力的語感。男女生錯落有致地讀。
③這里寫了那么多聲音,充分顯示了花開得很鬧,體現(xiàn)了大自然的旺盛生命力。
7)“只見一片紅云望不到邊際”、“淹沒在海棠花的紅海里”這說明這片海棠花面積很大,把這一大片海棠比喻為“紅云”、“紅?!?,我想這個海面不會水平如鏡,而是起起伏伏,正像海潮一樣。
三、朗讀,升華情感。
1、引語:作者去看海棠花,并由大片海棠花聯(lián)想到了紅云、紅海、潮水、翻騰的波浪和午夜的潮聲,讓我們領略到了充滿磅礴生命力的美,從字里行間,你體會到了作者是以怎樣的心情來看花的嗎?(心潮澎湃,愛花,對生命、生活的熱愛)
2、讓我們帶著對海棠的喜愛與贊賞來朗讀這段課文。
四、課堂作業(yè):摘抄2-3句你認為寫得最出色的文句。
五、課外作業(yè):背誦第四自然段。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 閱讀“學習提示”。
2、 學習第三段,注意怎樣寫出不同人物看花的特點。
3、 學習第四段,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齊背第4自然段
二、研讀課文第三四段,由“潮”生“潮”,提升審美境界
1、師:作者可以把花之盛比喻為“潮”,那么課文中寫到看花人之多,看花人議論之多,我們也可以比喻成什么?請你也來作個比喻并說說為什么?
2、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以上研討題,并找出看花人心情和動作的詞句。
3、交流:
“人潮”:
①課文第4自然段寫了觀花人之多(“接踵摩肩”,“多極了”);
②寫了不同的人觀花的不同情形,
看似矛盾的心情:“覺得置身于花海中,哪兒都好。既依依不舍,又滿懷向往,慢慢地向別處去。”“覺得一棵比一棵更好,美不勝收?!?/p>
看花的不同動作:大方——駐足觀賞;貪心重—— 一嗅,再嗅
師:這“貪心”說明了什么?(想盡量多領略花的美)
③
老爺爺
低吟
老奶奶
珍惜
青年們
好像參加盛會
小學生
被花海迷住了
“心潮”:“回家路上,聽到很多人人紛紛議論”
想像人們會議論些什么?請從課文中寫到的“老爺爺”、“老奶奶”、“小孫孫”、“青年”“小學生”、“大方的人”、“貪心重的人”……任選一位,根據(jù)課文的描寫作聯(lián)想。
4、 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句子的意思。
(美麗的春色無邊無際,令人仿佛置身于春的海洋。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繁榮昌盛,正如春光燦爛。)
三、朗讀課文,總結(jié)全文。
作者通過寫花的旺盛的生命力,引出“花潮”,同時又捕捉了不同人的性別、年齡、個性等表現(xiàn)出他們的共同特征——愛花。再進而從觀花人的議論之多(“紛紛議論”)引出觀花人的“心潮”,最終把議論歸結(jié)為自己默念的兩句話“春光似海,盛世如花”。為什么有那么多人愛這一大片海棠,這在兵荒馬亂的年頭,民不聊生的歲月可能嗎?有如花的盛世,才有這繁花如潮,這春光是自然界的喜光,也是新時代的喜光。盛世如花,花如潮,圓合題意,蘊意深長。于此,作者以“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郁達夫語)的手法,因小見大,寄意于物,從“看花”小事中悟出深刻哲理。
四、學習單元提示,區(qū)別聯(lián)想與見聞
1、 自由讀單元提示,了解什么叫聯(lián)想,怎樣區(qū)分聯(lián)想與見聞。
2、 完成課后第4題。
花潮(教學設計)板書設計
花開——花團錦簇 花的海洋
(見聞)每個花瓣 各種聲音
花潮
(聯(lián)想)好象(擴展)猶如(海潮)
賞花——不同身份 不同特點
感受——春光似海 盛世如花
4、花潮教案教學設計
花 潮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聯(lián)想,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
3、感受花潮的美和無限的生命力,領悟作者愛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感受花潮的美和無限的生命力。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體悟作者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第十課,讓我們齊讀課題。你們是怎么理解課題的?把花比做海洋很常見,可是把花比做潮水就不多見了。 你們見過潮水嗎?你印象中的潮水是怎樣的?(一望無際的,氣勢磅礴的,翻滾的,有潮聲的......)
課文哪些方面描寫讓你感覺到這的確是一片花潮?
1、指名說,隨機板書:多 有動感 有聲音
2、過渡語:這究竟是怎樣的花潮呢?
請同學門自由讀第四自然段,想想你在讀的過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好把它概括成一個詞來說說是怎樣的花潮。在課題前加( )
3、交流并板書:迷人的美麗的氣勢磅礴的有生命力的有聲有色的......
4、教師小結(jié):迷人、美麗、是因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氣勢磅礴、有聲有色也是因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旺盛的生命力是作者把海棠花比作潮水的最重要的原因。
5 、再次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找出最能體現(xiàn)海棠花磅礴生命力的語句,用“—”劃出來,并想辦法把它讀好,想想你是從哪些字眼中體會到花潮的生命力的。可以小組交流。
著重點撥理解以下句子:
句1“蒼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不住游人”
1、談體會
師:松柏、梧桐、竹子都是綠的,也都是高大的,分別用“蒼、翠、碧、修”4個修飾詞,寫法有變化,用擬人的手法說他們“挽不住游人”,不是說這些事物不美麗,而是襯托出那盛開的海棠太吸引人了。
2、感情朗讀
句1:每棵樹都在微風中炫耀著自己的鼎盛時代,每一朵花都在枝頭上顯示著自己的喜悅。
A、指名有感情地讀,理解"鼎盛時代"(正當興旺或強壯,這里指海棠花正在盛開時節(jié)),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用擬人的寫法寫出了花開的茂盛,顯示生命的旺盛,同時反映賞花認得喜悅)
B、請你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樹或一朵花,你會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時代,如何顯示自己的喜悅呢?
D、交流想象。
E、小結(jié)過渡:這么多同學的想象給我們一種爭奇斗艷、喜氣洋洋的感覺。我們就有感情的把這句話讀好
句2:有風,花在動;無風,花也潮水一般的動。在陽光照射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陰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象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擴展。
A、出示句子,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1、2兩句,并說說自己的理解。
B、這里的波浪什么?為什么感覺象在大海上翻騰?(在陽光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陰影,陰影更襯托出花的艷麗和明亮,就仿佛無數(shù)波浪在碧綠的大海上翻騰。
過渡語:作者看到這一片的海棠花產(chǎn)生了如此奇妙的想象,我們把由看到、聽到所引起的想象稱之為聯(lián)想。(板書:聯(lián)想)作者越看得出神,聯(lián)想就越豐富,仿佛……
C、齊讀第三句。
D、再次投入的齊讀。
E、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小結(jié)語:是啊,大家的想象是多么的美,但這一切都來自于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
F、我們用朗讀來體現(xiàn)海棠花這種旺盛得令人驚嘆的生命力。
過渡語:有潮水必然有潮聲,那么什么是花潮的潮聲呢?
也許是花下的人語聲,也許是花叢中蜜蜂的嗡嗡聲,也許什么地方有黃鶯的歌聲,還有什么地方送來看花人的琴聲、歌聲、笑聲......這一切交織在一起,猶如海上午夜的潮聲。
A、你讀懂了什么(人語聲,蜜蜂的嗡嗡聲,黃鶯的歌聲都是輕柔的,但是又有著旺盛的生命力)
B、花叢中傳出的各種聲音是作者聽到的嗎?那么海上午夜的潮聲也是作者聽到的嗎?
師:花的海洋中花在動,花的陰影在動,象波浪在海上翻騰,花叢中闖出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猶如海上午夜的潮聲,有聲有色,讓我們一起來讀這句話。
三、朗讀,升華情感。
1)引語:作者去看海棠花,并由大片海棠花聯(lián)想到了紅云、紅海、潮水、翻騰的波浪和午夜的潮聲,讓我們領略到了充滿磅礴生命力的美,從字里行間,你體會到了作者是以怎樣的心情來看花的嗎?(心潮澎湃,愛花,對生命、生活的熱愛)
2)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來朗讀這段課文。
3)美好的事物總想永遠留在心頭,美妙的文章當然愿意印在腦中,把文辭優(yōu)美的詞句背下來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把你喜歡的句子背誦下來吧。
四、課堂作業(yè):摘抄2-3句你認為寫得最出色的文句。
五、板書設計
花 潮
多
有動感
有聲音
資料提供者:吳海霞
5、《花潮》教學設計
《花潮》教學設計之一
一、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課文中的聯(lián)想,能分辨課文中哪些是作者的見聞,哪些是作者的聯(lián)想。
2、學會“踵、梧”等9個生字,理解“花團錦簇、接踵摩肩”等26個詞語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4、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社會平和安詳?shù)臍夥?,更加熱愛社會主義祖國。
二、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見聞和聯(lián)想,并能夠分辨課文中的有關句子。
難點:課文第三段根據(jù)不同性格和年齡的看花老人的特點,抓住看花人不同的心情和動作,豐富而有變化的寫法。
三、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學習課文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
2、解題:潮水非常壯觀,“花潮”是怎樣的一種景象?作者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
二、初讀課文。
1、聽錄音,思考上面的兩個問題。
2、討論,交流問題的答案。
3、默讀課文,通過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學習生字新詞。
二、檢查自學情況。
1、正確書寫下面的字。
“鼎”盛:部首是目,書空上半部,注意筆順,共12筆。
“簪”花:中間部分不是“無”。
2、理解詞語。
“駐足、鼎盛、依依不舍、花團錦簇、接踵摩肩”5個詞語意思。
3、讀一讀課后第5題中的詞語。
4、課文寫作者去圓通公園看花,重點寫了哪兩個方面?(花和人)
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課文第一段。
1、請3個學生分讀第一段。
2、討論。
(1)第2自然段寫公園里景物不少,用了8個“有”,每個“有”后邊都只用一個字概括一種事物,這些事物的順序能換嗎?(不能。課文按景物、動植物分類記敘,在安排記敘時做到了兩相對應,讀起來有一種節(jié)奏美。)
熟讀這一自然段。
(2)圈出寫圓通公園的海棠平時和三、四月間不同的詞語。(枯枝瘦葉——花團錦簇,一個花的海洋。)
(3)小結(jié):把花比作海洋很常見,而說“花潮”的很少見。學下面的課文要注意作者怎樣把花比作潮水。
四、課堂作業(yè) :完成作業(yè) 本第1、2、3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閱讀“學習提示”。
2、認真學習課文第二段,能背誦第二段。
教學過程
一、閱讀“學習提示”。
1、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什么?(分辨見聞和聯(lián)想)
2、“見聞”指什么?“聯(lián)想”有什么特點?
3、分辨事物和聯(lián)想有什么好處?
二、結(jié)合訓練點,學習第二段。
1、思考:作者到圓通公園去看花,遠看和近看的花名是怎樣的?除了看到的,作者還聽到了什么?
討論:
(1)遠看。“之間一片紅云望不見邊際“說明了什么?
(2)近看。“每棵樹……顯示著自己的喜悅。”
A、從“炫耀”、“鼎盛”這兩個詞,你體會到什么?
B、這兩個詞與課文第一段中的哪句話有怎樣的聯(lián)系?想象一下,在你的眼前還出現(xiàn)怎樣的情景?
C、體會這句話的意思。
(用擬人手法,寫出花開得茂盛,顯示生命力的旺盛,同時反映人們賞花的喜悅。)
(3)聽到。人語聲,蜜蜂的嗡嗡聲,黃鶯的歌聲及琴聲、歌聲、笑聲……
A、想象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聲景?
B、反映了當時人們怎樣的心情?
(4)小結(jié)并過度,這是作者當時的見聞。那么由此產(chǎn)生怎樣的聯(lián)想呢?
2、重點閱讀課后題3(1)、(3)。
(1)齊讀,說說哪些是作者看到、聽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聯(lián)想?
(2)在文中用“——”劃出作者看到、聽到的;用“~~~~”劃出人物聯(lián)想。
A、小組討論“見聞和聯(lián)想”。
B、匯報、小結(jié)。(重點在“聯(lián)想”)
(3)思考并討論:為什么會產(chǎn)生“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這里的“多少”意思是什么?)“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象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地擴展”、“狀如海上午夜的潮聲”這樣的聯(lián)想?
(4)小結(jié)。這就是由事物引起的聯(lián)想。(可適當插入聯(lián)想與比喻區(qū)別的分析,易于讓學生掌握。)
3、在文中找出哪些是作者的見聞和哪些是聯(lián)想的句子。讀讀并體會體會。
(1)看花的人,接踵摩肩,多極了。
(2)這時候,蒼松啊,翠柏啊,碧醒啊,修竹啊,都挽不住人。(挽不住人,說明了什么?)
4、指導背誦。(按“遠看——近看——聲音”三部分來背)
三、作業(yè) 。
1、《作業(yè) 本》第1、2、3、7題。
2、背誦第2段。
3、預習課后題2。
4、補充一些分辨“見聞與聯(lián)想”的片段練習。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第三段,注意怎樣寫出不同人物看花的特點。
2、學習第四段,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段。
1、第5自然段。
(1)這節(jié)講什么內(nèi)容?分哪幾層來說?
(覺得置身于花海之中,哪兒都好;覺得一棵比一棵好,美不勝收;不同性格的人看花時的動作不同。)
(2)句子比較:
①多數(shù)人在花下走來走去,花很好。
②多數(shù)人都在花下走來走去,這棵樹下仔細端詳一番,更好。
A、問:這兩句話哪句寫得好?好在哪里?
B、練習:(依照上面句子寫法。內(nèi)容:“許多人在商場里走來走去,看山品很多。”)
(3)找出“大方”的人和“貪心”的人不同的賞花方式,從“貪心”人的動作說明了什么?
2、第6自然段。
(1)每種人看花時的特點有什么不同?
(2)討論,得出:
老爺爺——低吟
老奶奶——珍惜
青年們——好象參加盛會
小學生——驚呆
①如果把老爺爺?shù)目椿ㄌ攸c與青年們的看花特點以及其他調(diào)換一下,行嗎?為什么?
②為什么這樣寫符合這些人的不同身份?
二、學習第四段。
1、這段寫什么?
2、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句子的意思。
三、朗讀課文,總結(jié)全文。
四、作業(yè) 。
1、《作業(yè) 本》4、5、6題。
2、情地朗讀課文。
3、選比喻與聯(lián)想的句段,讓學生分清兩者之間的不同
板書設計
花開——花團錦簇 花的海洋
(見聞)每個花瓣各種聲音
花潮
(聯(lián)想)好象(擴展)猶如(海潮)
賞花——不同身份 不同特點
感受——春光似海 盛世如花
6、《花潮》教學設計
花潮
教學目標
1 初步認識課文中的聯(lián)想,能分辨課文中哪些是作者的見聞,哪此是作者的聯(lián)想。
2 學會生字9 個,理解詞語26個。
3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4 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社會平和這詳?shù)臍夥?,更加熱愛社會主義祖國。
重點與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見聞和聯(lián)想,并能夠分辨課文中的有關句子。
難點:課文第三段同性格和年齡的看花人的特點,抓住看花人的不同心情和動作,豐富而有變化的寫當法。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 學習課文第一段。
教學過程
1 揭示課題。
出示課題。
解題:潮水非常壯觀,“花潮”是怎樣的一種景象?作者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
2 初讀課文。
聽錄音,思考上面的兩 個問題。
討論,交流答案。
讀課文,通過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學習生字新詞。
3 檢查自學情況。
正確書寫帶點的字。
理解詞語。
讀一讀課后第5題中的詞語。
課文寫作者去圓通公園看花,重點寫了哪兩個方面?
給課文分段。
4 學習課文第一段。
請3個學生 分讀第一段。
討論。
第2自然段寫公園里景物不少,用了8個“有”,每個“有”后邊都只用一個字概括一種事物,這些事物的順序能換嗎?
熟讀這一自然段。
圈出寫圓通公園的海棠平時和三、四月間不同的詞語。
小結(jié):把花比作海洋很常見,而說“花潮”的很少見。
學下面的課文要注意作者怎樣把花比作潮水。
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本第1、2、3題。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第二段,認識作者的見聞和聯(lián)想,并指導背誦。
教學過程
1 學習課文第二段。
聽錄音,思考:這一段課文主要寫什么?
作者到圓通公園看花,遠看和近看的花各是怎樣的?
用“-------”和“———”劃出有關的句子。
討論:從課文中的哪兩個詞去找、劃?
找到句子讀一讀。
學習重點句。
找出課文把花的茂盛比喻成潮水的句子。
為什么說花如潮?
讀句子,用“------”劃出作者看到、聽到的事物,用“——”劃出作者的聯(lián)想。
學習本單元的學習提示。
閱讀“單元提示”。
什么是見聞?什么是聯(lián)想?
聯(lián)想常常用“好像”“仿佛”一類詞語引出。
注意區(qū)分比喻的形式出現(xiàn)。作者的心理活動,而比喻是一種修辭方法。
讀句,品句。
自由讀課文,找找還有哪些句子寫得好。
誦讀,體會句子好在哪里。
熟讀,背下來。
概括段意。
指導背誦第二段。
布置作業(yè)。
完成作業(yè)本第3、4、5題。
背誦第二段。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 學習課文第三段,注意作者怎樣寫出不同人物看花的特點。
2 學習第四段,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3 總結(jié)課文,完成練習。
教學過程
1 學習課文第三段。
聽第5自然段錄音,思考:邊聽邊劃出寫看花人心情和動作的語句。
討論。
既依依不舍,又滿懷向往,慢展覽品地向別處走去。
覺得一棵比一棵好,美不勝收。
不同性格的人看花時的動作也不同。
圈出動詞來交流。
讀這一自然段課文。
聽第6自然,按課文內(nèi)容填表,完成作業(yè)本第5題。
這幾類人物看花時的神情和動作能不能換一下?為什么?
2 學習課文第四段。
齊讀課文。
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3 總結(jié)課文。
把課文分成4段,寫出各段的段意,并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完成作業(yè)本第6題。
朗讀全文。
4 布置作業(yè)。
完成作業(yè)本第6題。
聽寫詞語,指名寫在燈片上,全班校對。
依照課文第6自然段,寫一個場景,寫出不同年齡、性格的人的特點來。
7、《花潮》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課文中的聯(lián)想,能分辨課文中哪些是作者的見聞,哪些是作者的聯(lián)想。
2、學會“踵、梧”等9個生字,理解“花團錦簇、接踵摩肩”等26個詞語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4、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社會平和安詳?shù)臍夥?,更加熱愛社會主義祖國。
二、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見聞和聯(lián)想,并能夠分辨課文中的有關句子。
難點:課文第三段根據(jù)不同性格和年齡的看花老人的特點,抓住看花人不同的心情和動作,豐富而有變化的寫法。
三、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學習課文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
2、解題:潮水非常壯觀,“花潮”是怎樣的一種景象?作者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
二、初讀課文。
1、聽錄音,思考上面的兩個問題。
2、討論,交流問題的答案。
3、默讀課文,通過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學習生字新詞。
二、檢查自學情況。
1、正確書寫下面的字。
“鼎”盛:部首是目,書空上半部,注意筆順,共12筆。
“簪”花:中間部分不是“無”。
2、理解詞語。
“駐足、鼎盛、依依不舍、花團錦簇、接踵摩肩”5個詞語意思。
3、讀一讀課后第5題中的詞語。
4、課文寫作者去圓通公園看花,重點寫了哪兩個方面?(花和人)
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課文第一段。
1、請3個學生分讀第一段。
2、討論。
(1)第2自然段寫公園里景物不少,用了8個“有”,每個“有”后邊都只用一個字概括一種事物,這些事物的順序能換嗎?(不能。課文按景物、動植物分類記敘,在安排記敘時做到了兩相對應,讀起來有一種節(jié)奏美。)
熟讀這一自然段。
(2)圈出寫圓通公園的海棠平時和三、四月間不同的詞語。(枯枝瘦葉——花團錦簇,一個花的海洋。)
(3)小結(jié):把花比作海洋很常見,而說“花潮”的很少見。學下面的課文要注意作者怎樣把花比作潮水。
四、課堂作業(yè) :完成作業(yè) 本第1、2、3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閱讀“學習提示”。
2、認真學習課文第二段,能背誦第二段。
教學過程
一、閱讀“學習提示”。
1、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什么?(分辨見聞和聯(lián)想)
2、“見聞”指什么?“聯(lián)想”有什么特點?
3、分辨事物和聯(lián)想有什么好處?
二、結(jié)合訓練點,學習第二段。
1、思考:作者到圓通公園去看花,遠看和近看的花名是怎樣的?除了看到的,作者還聽到了什么?
討論:
(1)遠看。“之間一片紅云望不見邊際“說明了什么?
(2)近看。“每棵樹……顯示著自己的喜悅。”
A、從“炫耀”、“鼎盛”這兩個詞,你體會到什么?
B、這兩個詞與課文第一段中的哪句話有怎樣的聯(lián)系?想象一下,在你的眼前還出現(xiàn)怎樣的情景?
C、體會這句話的意思。
(用擬人手法,寫出花開得茂盛,顯示生命力的旺盛,同時反映人們賞花的喜悅。)
(3)聽到。人語聲,蜜蜂的嗡嗡聲,黃鶯的歌聲及琴聲、歌聲、笑聲……
A、想象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聲景?
B、反映了當時人們怎樣的心情?
(4)小結(jié)并過度,這是作者當時的見聞。那么由此產(chǎn)生怎樣的聯(lián)想呢?
2、重點閱讀課后題3(1)、(3)。
(1)齊讀,說說哪些是作者看到、聽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聯(lián)想?
(2)在文中用“——”劃出作者看到、聽到的;用“~~~~”劃出人物聯(lián)想。
A、小組討論“見聞和聯(lián)想”。
B、匯報、小結(jié)。(重點在“聯(lián)想”)
(3)思考并討論:為什么會產(chǎn)生“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這里的“多少”意思是什么?)“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象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地擴展”、“狀如海上午夜的潮聲”這樣的聯(lián)想?
(4)小結(jié)。這就是由事物引起的聯(lián)想。(可適當插入聯(lián)想與比喻區(qū)別的分析,易于讓學生掌握。)
3、在文中找出哪些是作者的見聞和哪些是聯(lián)想的句子。讀讀并體會體會。
(1)看花的人,接踵摩肩,多極了。
(2)這時候,蒼松啊,翠柏啊,碧醒啊,修竹啊,都挽不住人。(挽不住人,說明了什么?)
4、指導背誦。(按“遠看——近看——聲音”三部分來背)
三、作業(yè) 。
1、《作業(yè) 本》第1、2、3、7題。
2、背誦第2段。
3、預習課后題2。
4、補充一些分辨“見聞與聯(lián)想”的片段練習。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第三段,注意怎樣寫出不同人物看花的特點。
2、學習第四段,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段。
1、第5自然段。
(1)這節(jié)講什么內(nèi)容?分哪幾層來說?
(覺得置身于花海之中,哪兒都好;覺得一棵比一棵好,美不勝收;不同性格的人看花時的動作不同。)
(2)句子比較:
①多數(shù)人在花下走來走去,花很好。
②多數(shù)人都在花下走來走去,這棵樹下仔細端詳一番,更好。
A、問:這兩句話哪句寫得好?好在哪里?
B、練習:(依照上面句子寫法。內(nèi)容:“許多人在商場里走來走去,看山品很多。”)
(3)找出“大方”的人和“貪心”的人不同的賞花方式,從“貪心”人的動作說明了什么?
2、第6自然段。
(1)每種人看花時的特點有什么不同?
(2)討論,得出:
老爺爺——低吟
老奶奶——珍惜
青年們——好象參加盛會
小學生——驚呆
①如果把老爺爺?shù)目椿ㄌ攸c與青年們的看花特點以及其他調(diào)換一下,行嗎?為什么?
②為什么這樣寫符合這些人的不同身份?
二、學習第四段。
1、這段寫什么?
2、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句子的意思。
三、朗讀課文,總結(jié)全文。
四、作業(yè) 。
1、《作業(yè) 本》4、5、6題。
2、情地朗讀課文。
3、選比喻與聯(lián)想的句段,讓學生分清兩者之間的不同
板書設計
花開——花團錦簇 花的海洋
(見聞)每個花瓣各種聲音
花潮
(聯(lián)想)好象(擴展)猶如(海潮)
賞花——不同身份 不同特點
感受——春光似海 盛世如花◆
8、《花潮》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課文中的聯(lián)想,能分辨課文中哪些是作者的見聞,哪些是作者的聯(lián)想。
2、學會“踵、梧”等9個生字,理解“花團錦簇、接踵摩肩”等26個詞語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4、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社會平和安詳?shù)臍夥眨訜釔凵鐣髁x祖國。
二、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見聞和聯(lián)想,并能夠分辨課文中的有關句子。
難點:課文第三段根據(jù)不同性格和年齡的看花老人的特點,抓住看花人不同的心情和動作,豐富而有變化的寫法。
三、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學習課文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
2、解題:潮水非常壯觀,“花潮”是怎樣的一種景象?作者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
二、初讀課文。
1、聽錄音,思考上面的兩個問題。
2、討論,交流問題的答案。
3、默讀課文,通過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學習生字新詞。
二、檢查自學情況。
1、正確書寫下面的字。
“鼎”盛:部首是目,書空上半部,注意筆順,共12筆。
“簪”花:中間部分不是“無”。
2、理解詞語。
“駐足、鼎盛、依依不舍、花團錦簇、接踵摩肩”5個詞語意思。
3、讀一讀課后第5題中的詞語。
4、課文.寫作者去圓通公園看花,重點寫了哪兩個方面?(花和人)
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課文第一段。
1、請3個學生分讀第一段。
2、討論。
(1)第2自然段寫公園里景物不少,用了8個“有”,每個“有”后邊都只用一個字概括一種事物,這些事物的順序能換嗎?(不能。課文按景物、動植物分類記敘,在安排記敘時做到了兩相對應,讀起來有一種節(jié)奏美。)
熟讀這一自然段。
(2)圈出寫圓通公園的海棠平時和三、四月間不同的詞語。(枯枝瘦葉——花團錦簇,一個花的海洋。)
(3)小結(jié):把花比作海洋很常見,而說“花潮”的很少見。學下面的課文要注意作者怎樣把花比作潮水。
四、課堂作業(yè):完成作業(yè)本第1、2、3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閱讀“學習提示”。
2、認真學習課文第二段,能背誦第二段。
教學過程
一、閱讀“學習提示”。
1、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什么?(分辨見聞和聯(lián)想)
2、“見聞”指什么?“聯(lián)想”有什么特點?
3、分辨事物和聯(lián)想有什么好處?
二、結(jié)合訓練點,學習第二段。
1、思考:作者到圓通公園去看花,遠看和近看的花名是怎樣的?除了看到的,作者還聽到了什么?
討論:
(1)遠看。“之間一片紅云望不見邊際“說明了什么?
(2)近看。“每棵樹……顯示著自己的喜悅。”
A、從“炫耀”、“鼎盛”這兩個詞,你體會到什么?
B、這兩個詞與課文第一段中的哪句話有怎樣的聯(lián)系?想象一下,在你的眼前還出現(xiàn)怎樣的情景?
C、體會這句話的意思。
(用擬人手法,寫出花開得茂盛,顯示生命力的旺盛,同時反映人們賞花的喜悅。)
(3)聽到。人語聲,蜜蜂的嗡嗡聲,黃鶯的歌聲及琴聲、歌聲、笑聲……
A、想象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聲景?
B、反映了當時人們怎樣的心情?
(4)小結(jié)并過度,這是作者當時的見聞。那么由此產(chǎn)生怎樣的聯(lián)想呢?
2、重點閱讀課后題3(1)、(3)。
(1)齊讀,說說哪些是作者看到、聽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聯(lián)想?
(2)在文中用“——”劃出作者看到、聽到的;用“~~~~”劃出人物聯(lián)想。
A、小組討論“見聞和聯(lián)想”。
B、匯報、小結(jié)。(重點在“聯(lián)想”)
(3)思考并討論:為什么會產(chǎn)生“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這里的“多少”意思是什么?)“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象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地擴展”、“狀如海上午夜的潮聲”這樣的聯(lián)想?
(4)小結(jié)。這就是由事物引起的聯(lián)想。(可適當插入聯(lián)想與比喻區(qū)別的分析,易于讓學生掌握。)
3、在文中找出哪些是作者的見聞和哪些是聯(lián)想的句子。讀讀并體會體會。
(1)看花的人,接踵摩肩,多極了。
(2)這時候,蒼松啊,翠柏啊,碧醒啊,修竹啊,都挽不住人。(挽不住人,說明了什么?)
4、指導背誦。(按“遠看——近看——聲音”三部分來背)
三、作業(yè)。
1、《作業(yè)本》第1、2、3、7題。
2、背誦第2段。
3、預習課后題2。
4、補充一些分辨“見聞與聯(lián)想”的片段練習。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第三段,注意怎樣寫出不同人物看花的特點。
2、學習第四段,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段。
1、第5自然段。
(1)這節(jié)講什么內(nèi)容?分哪幾層來說?
(覺得置身于花海之中,哪兒都好;覺得一棵比一棵好,美不勝收;不同性格的人看花時的動作不同。)
(2)句子比較:
①多數(shù)人在花下走來走去,花很好。
②多數(shù)人都在花下走來走去,這棵樹下仔細端詳一番,更好。
A、問:這兩句話哪句寫得好?好在哪里?
B、練習:(依照上面句子寫法。內(nèi)容:“許多人在商場里走來走去,看山品很多。”)
(3)找出“大方”的人和“貪心”的人不同的賞花方式,從“貪心”人的動作說明了什么?
2、第6自然段。
(1)每種人看花時的特點有什么不同?
(2)討論,得出:
老爺爺——低吟
老奶奶——珍惜
青年們——好象參加盛會
小學生——驚呆
①如果把老爺爺?shù)目椿ㄌ攸c與青年們的看花特點以及其他調(diào)換一下,行嗎?為什么?
②為什么這樣寫符合這些人的不同身份?
二、學習第四段。
1、這段寫什么?
2、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句子的意思。
三、朗讀課文,.總結(jié)全文。
四、作業(yè)。
1、《作業(yè)本》4、5、6題。
2、情地朗讀課文。
3、選比喻與聯(lián)想的句段,讓學生分清兩者之間的不同
板書設計
花開——花團錦簇 花的海洋
(見聞)每個花瓣各種聲音
花潮
(聯(lián)想)好象(擴展)猶如(海潮)
賞花——不同身份 不同特點
感受——春光似海 盛世如花
9、《花潮》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聯(lián)想,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
3、感受花潮的美和無限的生命力,領悟作者愛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感受花潮的美和無限的生命力。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體悟作者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十課,讓我們齊讀課題。你們是怎么理解課題的?你們見過潮水嗎?你印象中的潮水是怎樣的?(一望無際的,氣勢磅礴的,翻滾的,有潮聲的......)那么課題為什么能把海棠花比作潮水呢?
二、品讀第四自然段。
(一)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你從哪些描寫中感覺到這的確是一片花潮?
(二)交流、討論并整理。
1、指名說,相機板書:多有動感有聲音
2、過渡語:這究竟是怎樣的花潮呢?
(三)再默讀第四自然段,想想你在讀的過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好把它概括成一個詞來說說是怎樣的花潮。在課題前加()
1、交流并板書:迷人的美麗的氣勢磅礴的有生命力的有聲有色的......
2、教師小結(jié):迷人、美麗、是因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氣勢磅礴、有聲有色也是因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旺盛的生命力是作者把海棠花比作潮水的最重要的原因。
3、再次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找出最能體現(xiàn)海棠花磅礴生命力的語句,用--劃出來,并想辦法把它讀好,想想你是從哪些字眼中體會到花潮的生命力的。
著重點撥理解以下句子:
句1每棵樹都在微風中炫耀著自己的鼎盛時代,每一朵花都在枝頭上顯示著自己的喜悅。
A、指名有感情地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B、理解鼎盛時代、炫耀,請你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樹或一朵花,你會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時代,如何顯示自己的喜悅呢?
C、打開課件,出示海棠花圖片。
D、交流想象。
E、小結(jié)過渡:這么多同學的想象給我們一種爭奇斗艷、喜氣洋洋的感覺。我們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F、齊讀。(不刻意追求齊整,按自己的理解朗讀)
句2有風,花在動;無風,花也潮水一般的動。在陽光照射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陰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這一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象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擴展。
A、出示句子,指名有感情地朗讀1、2兩句,并說說自己的理解。
B、這里的波浪什么?為什么感覺象在大海上翻騰?(在陽光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陰影,陰影更襯托出花的艷麗和明亮,就仿佛無數(shù)波浪在碧綠的大海上翻騰。)指導看圖片。
C、讓我們一邊讀一邊來想象花象潮水一般地動,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的磅礴氣勢。齊讀1、2兩句。
D、過渡語:作者看到這一片的海棠花產(chǎn)生了如此奇妙的想象,我們把由看到、聽到所引起的想象稱之為聯(lián)想。(板書:聯(lián)想)作者越看得出神,聯(lián)想就越豐富。
E、齊讀第三句。
F、再次投入的齊讀。
G、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
小結(jié)語:是啊,大家的想象是多么的美,但這一切都來自于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
H、你能用朗讀來體現(xiàn)海棠花這種旺盛得令人驚嘆的生命力嗎?
I、自由讀、男女聲分讀、集體讀(用自己認為最能表達感情的方式來讀,不刻意追求一致。)
過渡語:有潮水必然有潮聲,那么什么是花潮的潮聲呢?
句4誰知道呢?也許是花下的人語聲,也許是花叢中蜜蜂的嗡嗡聲,也許什么地方有黃鶯的歌聲,還有什么地方送來看花人的琴聲、歌聲、笑聲......這一切交織在一起,猶如海上午夜的潮聲。
A、出示句子自由讀。
B、指導朗讀。讀出輕柔而有生命力的語感。男女生錯落有致地讀。
三、朗讀,升華情感。
1)引語:作者去看海棠花,并由大片海棠花聯(lián)想到了紅云、紅海、潮水、翻騰的波浪和午夜的潮聲,讓我們領略到了充滿磅礴生命力的美,從字里行間,你體會到了作者是以怎樣的心情來看花的嗎?(心潮澎湃,愛花,對生命、生活的熱愛)
2)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來朗讀這段課文。
四、課堂作業(yè)
:摘抄2-3句你認為寫得最出色的文句。
五、課外作業(yè):背誦第四自然段。◆
10、《花潮》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花潮》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之一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聯(lián)想,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
3、感受花潮的美和無限的生命力,領悟作者愛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感受花潮的美和無限的生命力。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體悟作者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十課,讓我們齊讀課題。你們是怎么理解課題的?你們見過潮水嗎?你印象中的潮水是怎樣的?(一望無際的,氣勢磅礴的,翻滾的,有潮聲的......)那么課題為什么能把海棠花比作潮水呢?
二、品讀第四自然段。
(一)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你從哪些描寫中感覺到這的確是一片花潮?
(二)交流、討論并整理。
1、指名說,相機板書:多有動感有聲音
2、過渡語:這究竟是怎樣的花潮呢?
(三)再默讀第四自然段,想想你在讀的過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好把它概括成一個詞來說說是怎樣的花潮。在課題前加()
1、交流并板書:迷人的美麗的氣勢磅礴的有生命力的有聲有色的......
2、教師小結(jié):迷人、美麗、是因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氣勢磅礴、有聲有色也是因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旺盛的生命力是作者把海棠花比作潮水的最重要的原因。
3、再次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找出最能體現(xiàn)海棠花磅礴生命力的語句,用--劃出來,并想辦法把它讀好,想想你是從哪些字眼中體會到花潮的生命力的。
著重點撥理解以下句子:
句1每棵樹都在微風中炫耀著自己的鼎盛時代,每一朵花都在枝頭上顯示著自己的喜悅。
A、指名有感情地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B、理解鼎盛時代、炫耀,請你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樹或一朵花,你會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時代,如何顯示自己的喜悅呢?
C、打開課件,出示海棠花圖片。
D、交流想象。
E、小結(jié)過渡:這么多同學的想象給我們一種爭奇斗艷、喜氣洋洋的感覺。我們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F、齊讀。(不刻意追求齊整,按自己的理解朗讀)
句2有風,花在動;無風,花也潮水一般的動。在陽光照射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陰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這一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象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擴展。
A、出示句子,指名有感情地朗讀1、2兩句,并說說自己的理解。
B、這里的波浪什么?為什么感覺象在大海上翻騰?(在陽光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陰影,陰影更襯托出花的艷麗和明亮,就仿佛無數(shù)波浪在碧綠的大海上翻騰。)指導看圖片。
C、讓我們一邊讀一邊來想象花象潮水一般地動,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的磅礴氣勢。齊讀1、2兩句。
D、過渡語:作者看到這一片的海棠花產(chǎn)生了如此奇妙的想象,我們把由看到、聽到所引起的想象稱之為聯(lián)想。(板書:聯(lián)想)作者越看得出神,聯(lián)想就越豐富。
E、齊讀第三句。
F、再次投入的齊讀。
G、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
小結(jié)語:是啊,大家的想象是多么的美,但這一切都來自于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
H、你能用朗讀來體現(xiàn)海棠花這種旺盛得令人驚嘆的生命力嗎?
I、自由讀、男女聲分讀、集體讀(用自己認為最能表達感情的方式來讀,不刻意追求一致。)
過渡語:有潮水必然有潮聲,那么什么是花潮的潮聲呢?
句4誰知道呢?也許是花下的人語聲,也許是花叢中蜜蜂的嗡嗡聲,也許什么地方有黃鶯的歌聲,還有什么地方送來看花人的琴聲、歌聲、笑聲......這一切交織在一起,猶如海上午夜的潮聲。
A、出示句子自由讀。
B、指導朗讀。讀出輕柔而有生命力的語感。男女生錯落有致地讀。
三、朗讀,升華情感。
1)引語:作者去看海棠花,并由大片海棠花聯(lián)想到了紅云、紅海、潮水、翻騰的波浪和午夜的潮聲,讓我們領略到了充滿磅礴生命力的美,從字里行間,你體會到了作者是以怎樣的心情來看花的嗎?(心潮澎湃,愛花,對生命、生活的熱愛)
2)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來朗讀這段課文。
四、課堂作業(yè):摘抄2-3句你認為寫得最出色的文句。
五、課外作業(yè):背誦第四自然段。
11、12冊《花潮》教案教案教學設計
十二冊〈〈花潮〉〉第一課時
陳慧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文中的聯(lián)想,能分辨有些句子的見聞和聯(lián)想。
2、學會生字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3、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四節(jié)中句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大家知道昆明嗎?那是個怎樣的城市?師:是呀,昆明四季如春,是全國最大的花市。昆明有個圓通寺,寺后就是圓通山。山上有個圓通公園,公園里景色怎樣?我們一起去讀讀課文。
二、自學課文
出示要求:
1、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遇到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2、找出寫花潮的段落和人潮的段落,按“花開----花潮----人潮----感受”分段。
檢查
三、學習第一段
圓通公園的景色怎樣呢?讀讀第一段。(景色美有亭)這個句子有什么特點?(一1個字表示一種景物,簡潔而有韻味。)齊讀。最美的海棠花,找出寫海棠花的詞。
過渡:花團錦簇的海棠吸引了作者前去觀賞,讓我們也跟著去欣賞一番。
四學習第二段
1聽錄音:思考作者到圓通公園看花,遠看和近看的花各是怎樣的?除了看到的,作者還聽到了什么?
2、交流
3、引讀法讀這一段。
4、用感嘆句說說自己的感受。(啊,海棠花真美??!真是美不勝收!)
5、你從那些地方看出花很美的?請學生充分說。
6、重點句點一句出示一句:
(1)向高處看去,隔著密密層層的綠蔭,只見一片紅云望不到邊。
(2)這時候,蒼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不住游人。(用詞富有變化)
(3)每棵樹都在微風中炫耀著自己的鼎盛時代,每一朵花都在枝頭上顯示著自己的喜悅。(炫耀,顯示用擬人手法寫出了花開的旺盛,同時也反映賞花人的喜悅。)
(4)有風花在動,無風,花也潮水一般的動。。
7在陽光照射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陰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象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擴展。(真是花如潮水般涌動,撲面而來。這句話中海棠花是作者親眼看到的,而那片花潮是作者感到想到的。下面老師讀看到的,同學讀想到的。)
8、 看到和想到的之間用什么詞連接?小結(jié):我們把作者直接看到聽到的稱為見聞,把所見所聞引起的想法稱為聯(lián)想。見聞和聯(lián)想之間常常用“好象、仿佛”連接。
學習提示 齊讀
假如這些句子只是寫見聞或只寫聯(lián)想,效果會怎樣?(有了聯(lián)想,內(nèi)容就豐富生動。見聞與聯(lián)想融為一體,引起讀者無限遐想。)
9、 也許是花下的人語聲,也許是花叢中蜜蜂的嗡嗡聲,也許什么地方有黃鶯的歌聲,還有什么地方送來看花人的琴聲、歌聲、笑聲-----這一切交織在一起,猶如海上午夜的潮聲。
分辨見聞與聯(lián)想
聯(lián)想與比喻:聯(lián)想就是感到想到的,比喻就是由聯(lián)想引起產(chǎn)生的,但聯(lián)想并不都以比喻出現(xiàn)。
朗讀:午夜的潮聲怎樣的,該怎么讀?指讀,女生讀。
10、發(fā)揮聯(lián)想,補充句子:花叢中蜜蜂的嗡嗡聲,好像
黃鶯的歌聲,仿佛
,好像
1
1、作者把見聞和聯(lián)想融合在一起,讓我們充分地體會到了海棠花的美。把文辭優(yōu)美的詞句背下來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選擇最喜歡的句子背一背。自由背,指名背。
1
2、讓我們再一次領略海棠花的美,一起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五、總結(jié)
填空:作者到圓通公園看花,,遠看是 ,近看,每棵樹都在 ,每一朵花都在 。聽到的有花下的 聲,有花從中 聲,有 歌聲,還有看花人的 聲、
聲、 聲。
小結(jié):這節(jié)課欣賞了海棠花的美,還學習了分辨作者的見聞和聯(lián)想提高了理解和欣賞語言的能力。
六、拓展練習,培養(yǎng)閱讀能力
出示一段話,分辨見聞和聯(lián)想。
讀一讀,感受美。
資料提供者:張桂明
12、江畔獨步尋花 教學教學設計 江畔獨步尋花 教學教學設計
鄰水縣合流鎮(zhèn)中心小學
集體備課登記表
學校:合小年級:五年級(上)學科:語文課時編號:03
備課時間
2011.8.29主備課人
授課人
授課時間第1周
課題2、古詩兩首教材頁碼P5-6課時安排共2課時第1課時
學習目標1、學習古詩《江畔獨步尋花》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意境,體會作者流露在詩中的喜悅之情。2、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古詩《江畔獨步尋花》。
自學提示(四個明確)1.學習第一首古詩。2.自學為主,小組合作、交流,教師適當點撥3.會認生字詞,會背、會正確默寫古詩。4.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疑難問題預設1、第二句學生不易理解詩意。2、詩句翻譯不夠連貫。
解決辦法預設1.“兵教兵”的方法,反復教讀,或者教師適當引導2.借用工具書
3.讀課文,找關鍵語句,小組交流
教學流程集體備課個人二次備課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過很多古詩,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一首古詩。
《江畔獨步尋花》
生齊讀課文題目
二出示學習目標:小黑板(見上)
生默記目標。
三出示自學指導:
(一)自由讀大聲朗讀古詩,邊讀邊用橫線勾畫生字,有不認識的字詞借用工具書或請教同學。
(二)同桌互讀,把語句讀通順,比誰讀得流利。
(三)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意境,體會作者流露在詩中的喜悅之情。(12分鐘后比誰會寫、會讀、會說,抓住機會喲,看誰最棒)
四先學
1.學生自學,讀書思考問題
教學流程集體備課流程個人二次備課
2.教師巡視,監(jiān)督每位學生都投入學習。
五后教
(一)比讀生字詞語。師出示生字詞,指名讀(后進生)
江畔倚簇
1.不會認讀的兵教兵2.齊讀
(二)比寫生字
1.交流怎樣記住它們
2.隨機抽取易錯字詞進行聽寫,如有錯在組長處再聽寫
(三)比讀古詩
小組賽讀,生評價讀的情況
(四)比理解詩意
1.指明反饋,其他可補充
2.齊讀板書
五當堂訓練
1.默寫古詩
2.評價書寫
板書設計江畔獨步尋花
【唐】杜甫
教學反思
資料提供者:張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