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日本性爱一区二区

  • <menu id="j4nbm"><progress id="j4nbm"><i id="j4nbm"></i></progress></menu>
    <td id="j4nbm"><strong id="j4nbm"></strong></td>
      1. <th id="j4nbm"><tbody id="j4nbm"><table id="j4nbm"></table></tbody></th>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預習學案一等獎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預習學案一等獎》屬于教學設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預習學案一等獎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預習學案一等獎

        劉禹錫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預習

        【學習目標】

        1,背誦這首詩,了解白居易贈詩的內(nèi)容。

        2,正確理解本詩的內(nèi)容,了解古詩中典故的表達作用。

        3,理解劉禹錫百折不撓的樂觀精神。

        【作者介紹】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彭城人,祖籍洛陽,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政治上主張革新,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

        【課文簡析】

        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歸洛,兩位詩人在洛陽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相贈: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劉禹錫便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來酬答他: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劉禹錫這首酬答詩,接過白居易的話頭,著重抒寫這種特定環(huán)境中自己的感情。白居易的贈詩中,對劉禹錫的遭遇無限感慨,最后兩句說:“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嘆劉禹錫的不幸命運,另一方面又稱贊劉禹錫的才氣與名望。白居易用反語說:你應當遭到不幸,誰叫你的才氣那么高呢!可是二三十年的不幸,未免過分了。這兩句詩,在同情之中又包含了贊美,顯得十分委婉。因為白居易在詩的末尾說到二三十年,所以劉禹錫在詩的開頭接著說:“巴山楚水凄涼地,二三十年棄置身。”自己謫居在巴山楚水這荒涼的地區(qū),算來已經(jīng)二三十年了。一來一往,顯出朋友之間推心置腹的親切關系。

        接著,劉禹錫很自然地發(fā)出感慨道:“懷舊空吟聞笛賦”,說自己在外二三十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暗洁l(xiāng)翻似爛柯人”,用王質(zhì)爛柯的典故,說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它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長久,又表現(xiàn)事態(tài)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白居易贈詩說:“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币馑际牵和吶硕歼w升了,只有你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年華,頗為劉禹錫抱不平。對此,劉禹錫寫道:“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眲⒂礤a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shù)倪_觀。沉舟側(cè)畔千帆競發(fā);病樹前頭萬木皆春。劉禹錫從白詩中翻出這兩句,反過來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宦途的升沉表現(xiàn)出豁達的襟懷。這兩句詩意又和白詩“命壓人頭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應,但思想境界要比白詩高,意義也深刻得多了。二三十年的貶謫生活,并沒有使劉禹錫消沉頹唐。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賦予其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正因為“沉舟”這一聯(lián)突然振起,一變前面?zhèn)械统恋那檎{(diào),尾聯(lián)順勢而下,寫道:“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點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意思是說,今天聽了你的詩歌不勝感慨,暫且借來振奮精神吧。劉禹錫在朋友的熱情關懷下,表示要把精神振作起來,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現(xiàn)出堅韌不拔的意志。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見豪放,是酬贈詩中優(yōu)秀之作。

        復習

        【思維訓練】

        1,本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酬”是什么意思?“樂天”是誰?

        ( 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歸洛,兩位詩人在洛陽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相贈。劉禹錫便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來酬答他。

        題中,“酬”是“酬答”的意思?!皹诽臁笔侵赴拙右住?)

        2,本詩的韻腳有哪些?其押韻規(guī)則是什么?

        ( 本詩的韻腳有:身、人、春、神。其押韻規(guī)則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

        3,詩中引用“爛柯人”的典故,有什么意圖?

        ( 暗示自己貶謫時間長久,又表現(xiàn)了世態(tài)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 )

        4,“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边@兩句,表達了詩人什么思想感情?

        ( 白居易的贈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這樣兩句,意思是說同輩的人都遷升了,只有你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了年華,頗為劉禹錫抱不平。對此,劉禹錫從白詩中翻出這兩句:“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眲⒂礤a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惆悵,卻又相當?shù)倪_觀。這也是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宦途的升沉,表現(xiàn)出豁達的襟懷。這兩句詩意又和白詩“命壓人頭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應,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詩高,意義也深刻得多了。簡而言之,這兩句,表達了詩人豁達的胸懷,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的思想感情。 )

        5,今天,我們賦予“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兩句什么新意?

        ( 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賦予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

        6,“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這兩句,有什么表達作用?

        ( 詩人表示要振作起來,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現(xiàn)了詩人堅韌不拔的意志。 )

        7,如何理解白居易的贈詩和劉禹錫酬答詩的關系?

        ( 白居易的贈詩和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見【課文簡析】。

        白居易的贈詩,對劉禹錫的遭遇無限感慨,最后兩句說:“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币驗榘自娔┪舱f到“二三十年”,所以劉禹錫在詩的開頭接過白居易詩的話頭說:“巴山楚水凄涼地,二三十年棄置身?!?/p>

        白居易的贈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這兩句,頗為劉禹錫抱不平。對此,劉禹錫在酬詩中寫道:“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他從白詩中翻出這兩句,反而勸慰白居易。這兩句詩意又和白詩“命壓人頭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應,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詩高,意義也深刻得多了。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這兩句,與白居易贈詩的開頭照應“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點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

        總之,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見豪放,是酬贈詩中的優(yōu)秀之作。 )

        【學習寄語】

        一個人要學會容忍——寬容忍讓是護身符,它能保你一生平安;善于寬容忍讓的人,不會被不平之事傷害。

        2、《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預習學案

        劉禹錫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預習

        【學習目標】

        1,背誦這首詩,了解白居易贈詩的內(nèi)容。

        2,正確理解本詩的內(nèi)容,了解古詩中典故的表達作用。

        3,理解劉禹錫百折不撓的樂觀精神。

        【作者介紹】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彭城人,祖籍洛陽,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政治上主張革新,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

        【課文簡析】

        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歸洛,兩位詩人在洛陽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相贈: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劉禹錫便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來酬答他: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劉禹錫這首酬答詩,接過白居易的話頭,著重抒寫這種特定環(huán)境中自己的感情。白居易的贈詩中,對劉禹錫的遭遇無限感慨,最后兩句說:“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币环矫娓袊@劉禹錫的不幸命運,另一方面又稱贊劉禹錫的才氣與名望。白居易用反語說:你應當遭到不幸,誰叫你的才氣那么高呢!可是二三十年的不幸,未免過分了。這兩句詩,在同情之中又包含了贊美,顯得十分委婉。因為白居易在詩的末尾說到二三十年,所以劉禹錫在詩的開頭接著說:“巴山楚水凄涼地,二三十年棄置身。”自己謫居在巴山楚水這荒涼的地區(qū),算來已經(jīng)二三十年了。一來一往,顯出朋友之間推心置腹的親切關系。

        接著,劉禹錫很自然地發(fā)出感慨道:“懷舊空吟聞笛賦”,說自己在外二三十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暗洁l(xiāng)翻似爛柯人”,用王質(zhì)爛柯的典故,說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它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長久,又表現(xiàn)事態(tài)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白居易贈詩說:“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币馑际牵和吶硕歼w升了,只有你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年華,頗為劉禹錫抱不平。對此,劉禹錫寫道:“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眲⒂礤a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shù)倪_觀。沉舟側(cè)畔千帆競發(fā);病樹前頭萬木皆春。劉禹錫從白詩中翻出這兩句,反過來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宦途的升沉表現(xiàn)出豁達的襟懷。這兩句詩意又和白詩“命壓人頭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應,但思想境界要比白詩高,意義也深刻得多了。二三十年的貶謫生活,并沒有使劉禹錫消沉頹唐。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賦予其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正因為“沉舟”這一聯(lián)突然振起,一變前面?zhèn)械统恋那檎{(diào),尾聯(lián)順勢而下,寫道:“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點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意思是說,今天聽了你的詩歌不勝感慨,暫且借來振奮精神吧。劉禹錫在朋友的熱情關懷下,表示要把精神振作起來,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現(xiàn)出堅韌不拔的意志。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見豪放,是酬贈詩中優(yōu)秀之作。

        復習

        【思維訓練】

        1,本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酬”是什么意思?“樂天”是誰?

        ( 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歸洛,兩位詩人在洛陽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相贈。劉禹錫便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來酬答他。

        題中,“酬”是“酬答”的意思?!皹诽臁笔侵赴拙右住?)

        2,本詩的韻腳有哪些?其押韻規(guī)則是什么?

        ( 本詩的韻腳有:身、人、春、神。其押韻規(guī)則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

        3,詩中引用“爛柯人”的典故,有什么意圖?

        ( 暗示自己貶謫時間長久,又表現(xiàn)了世態(tài)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 )

        4,“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边@兩句,表達了詩人什么思想感情?

        ( 白居易的贈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這樣兩句,意思是說同輩的人都遷升了,只有你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了年華,頗為劉禹錫抱不平。對此,劉禹錫從白詩中翻出這兩句:“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眲⒂礤a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惆悵,卻又相當?shù)倪_觀。這也是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宦途的升沉,表現(xiàn)出豁達的襟懷。這兩句詩意又和白詩“命壓人頭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應,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詩高,意義也深刻得多了。簡而言之,這兩句,表達了詩人豁達的胸懷,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的思想感情。 )

        5,今天,我們賦予“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兩句什么新意?

        ( 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賦予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

        6,“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這兩句,有什么表達作用?

        ( 詩人表示要振作起來,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現(xiàn)了詩人堅韌不拔的意志。 )

        7,如何理解白居易的贈詩和劉禹錫酬答詩的關系?

        ( 白居易的贈詩和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見【課文簡析】。

        白居易的贈詩,對劉禹錫的遭遇無限感慨,最后兩句說:“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因為白詩末尾說到“二三十年”,所以劉禹錫在詩的開頭接過白居易詩的話頭說:“巴山楚水凄涼地,二三十年棄置身?!?/p>

        白居易的贈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這兩句,頗為劉禹錫抱不平。對此,劉禹錫在酬詩中寫道:“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他從白詩中翻出這兩句,反而勸慰白居易。這兩句詩意又和白詩“命壓人頭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應,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詩高,意義也深刻得多了。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這兩句,與白居易贈詩的開頭照應“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秉c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

        總之,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見豪放,是酬贈詩中的優(yōu)秀之作。 )

        【學習寄語】

        一個人要學會容忍——寬容忍讓是護身符,它能保你一生平安;善于寬容忍讓的人,不會被不平之事傷害。

        3、詩詞曲五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赤壁》《過零丁洋》《山坡羊潼關懷古》《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學案

        25、《詩詞曲五首》學案

        教師寄語:徜徉于詩的海洋,感悟詩的意境。

        學習目標

        1.學習并了解詩、詞、曲等詩歌的體裁特點。

        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培養(yǎng)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課前準備

        1、熟悉這五首詩詞曲的作者

        2、熟讀背誦這五首詩詞曲。

        重難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的特點。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字﹏﹏﹏﹏,﹏﹏﹏﹏

        詩人。

        2.《赤壁》作者﹏﹏﹏﹏,字﹏﹏﹏﹏,﹏﹏﹏﹏朝詩人,他與李商隱被稱為“﹏﹏﹏﹏”。

        3.《過零丁洋》作者﹏﹏﹏﹏,號﹏﹏﹏﹏,﹏﹏﹏﹏朝)文學家。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首聯(lián)交代了什么?“凄涼地”和“棄置身”表露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2.頷聯(lián)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什么特點?描寫了怎樣的現(xiàn)狀?體會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赤壁》

        1.詩人對歷史的評價因何而發(fā)?

        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有什么含義?

        3.“二喬”在詩歌中指代什么?這樣寫有什么意義?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過零丁洋》

        1.首聯(lián)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jīng)歷?

        2.頷聯(lián)“風飄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3.頸聯(lián)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么含義?

        4.尾聯(lián)“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jié)?

        5.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水調(diào)歌頭》

        1.詞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2.“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什么含義?

        3.詞中哪兩句是由出塵之想轉(zhuǎn)向入世情懷的過渡?

        4、這首詞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山坡羊 潼關懷古》

        1.“如聚”“如怒”描寫了怎樣的形象?

        2.“望西都,意躊躇”描寫了怎樣的情景。

        3.怎樣理解“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4.為什么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5.這首曲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三、精讀課文,局部研討

        1.《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2.《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頸聯(lián)“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有什么含義?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

        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詩歌常常用最精練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發(fā)復雜的思想感情。本課我們要來學習的五首詩詞曲都是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通過精練的語言都表達樂怎樣的內(nèi)涵呢?

        五、達標測試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蘊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詩句是: 。

        2.《赤壁》中以二喬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zhàn)的重大影響的詩句是:

        3.《過零丁洋》中最能體現(xiàn)文天祥崇高民族氣節(jié)的兩句話是:

        。

        4.《山坡羊 潼關懷古》中作者對以往歷史所作的概括與評價的詩句是: 。

        5.《水調(diào)歌頭》中表達了與親人共賞人間美景的愿望的詩句是: 。

        6.《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____,字____,____人,__代詩人?!案枰磺敝傅氖牵撸撸撸叩摹?》?!冻啾凇纷髡撸撸撸撸?,__代詩人?!哆^零丁洋》選自《 》,作者____,字____,又字____,自號____,___,____人,____(朝代)詩人?!端{(diào)歌頭》作者____,字____,自號____,______人,__代文學家, “水調(diào)歌頭”四字,是____?!渡狡卵蜾P懷古》作者____,字____,號____,____人,__代散曲作家?!吧狡卵颉笔牵撸撸撸?。

        7.讀詩句,完成后面的題目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蘇 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⑴從詩文的描寫來看作者身處什么環(huán)境?

        ⑵作者當時正做太守,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一種什么樣的性格?

        六、課后小記

        4、《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學案

        【學習目標】

        1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 過程與方法: 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啟發(fā)學生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領會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

        【學習難點】領會名句所包含的豐富感情。

        【學習方法】誦讀—自學—討論—探究。

        【學習流程】

        (一)預習檢測

        1 作者( ),字( ),( )代詩人。

        2 解題。

        (二)課內(nèi)探究

        1 詩的開頭兩句'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是什么意思?表達了怎樣的心情?

        2 運用了典故,請把它找出來。并說說所表達的感情。

        3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本意和比喻義是什么?含有怎樣的哲理?

        4 簡析'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為什么會成為千古名句。

        (三)資料鏈接

        敬宗寶歷二年(826)冬,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后,回歸洛陽,途經(jīng)揚州,與罷蘇州刺史也回洛陽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經(jīng)歷遭遇,使兩人有了共同的語言。席間,白居易把箸擊盤吟詩一首,為劉禹錫的長期被貶鳴不平。劉禹錫回憶往事,感慨萬千,因此,寫了這首詩,以答謝白居易。

        (四)訓練檢測

        1“連戰(zhàn)大陸之行,”是歷史發(fā)展的趨勢,順應了民意,打破了僵局,開啟了兩岸交流的新紀元,這可以用劉禹錫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詩句來表現(xiàn)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蘊含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這一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哪兩句用典故表達了作者懷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變遷而悵惘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擺脫現(xiàn)實處境,展望未來風光,借景物變化暗示社會的發(fā)展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既是對友人關懷的感謝,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現(xiàn)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飽含詩人無限辛酸,流露出內(nèi)心的憤懣不平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表現(xiàn)作者堅忍不拔的意志與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對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總結(jié)反思

        5、語文版語文七年級上第25課《詩五首》之《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學設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學習古人豐富的情感;
        二、欣賞詩詞曲中的名句,揣摩其深刻的含義。
        三、欣賞詩歌的藝術魅力。
        教學過程:
        一、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注意:
        (1)節(jié)奏;(2)重音;(3)韻腳
        二、作者與背景介紹: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自稱為漢代中山王劉勝的后人。貞元九年進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后又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檢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有《劉賓客集》,又稱《劉中山集》《劉夢得集》。
        劉禹錫那樣講究書本上的古老出典,同時又對口頭文學的民間歌謠發(fā)生了新鮮事物感。他不但學會了唱民歌,還受了民歌的啟發(fā),寫出了《竹枝詞》《楊柳枝詞》等耐人吟詠的好詩,創(chuàng)造一種新體載。終為一代大師。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于敬宗寶歷二年(826)冬,罷和州刺史后,回歸洛陽,途經(jīng)揚州,與罷蘇州刺史后也回歸洛陽的白居易相會時所作。對“初逢”二字,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未見過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別之后,初次相逢。尚無定論。
        當時淮南節(jié)度使是王播。王播在揚州設宴招待劉禹錫、白居易兩位詩人。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擊盤,吟詩一首,題為“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四句,為劉禹錫長期被貶的不幸遭遇鳴不平。劉禹錫從憲宗永貞元年(805)被貶,到寶歷二年,只有二十二年。由于作詩時已是歲末,預計次年春初才能到達洛陽,而且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后尚未接到新的任命,所以白居易干脆稱為“二十三年”,以求平仄協(xié)調(diào),符合格律。劉禹錫回憶往事,感慨萬端,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答謝白居易。
        詩的首聯(lián),便表現(xiàn)出作者不同凡響的抒情才能。劉禹錫因積極參加順宗朝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而遭受迫害。在宦官和藩鎮(zhèn)的聯(lián)合反撲下,順宗讓位給憲宗,王叔文被殺,劉禹錫等被貶。他先貶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再貶連州(今廣東連縣),調(diào)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和州(今安徽和縣),未離謫籍。朗州在戰(zhàn)國時是楚地,夔州在秦、漢時屬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貶地。劉禹錫沒有直率傾訴自己無罪而長期遭貶的強烈不平,而是通過“凄涼地”和“棄置身”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讓讀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長期謫居的痛苦經(jīng)歷中,感覺到詩人抑制已久的憤激心情,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三、讀詩思考:
        1、本詩各聯(lián)分別寫了什么?
        首聯(lián):表現(xiàn)辛酸,憤懣不平 頷聯(lián):悲悼舊友,感嘆變遷
        頸聯(lián):新貴得意,悲嘆身世 尾聯(lián):意志不衰,堅忍不拔
        2、對過去詩人是怎么看的?對現(xiàn)實詩人是怎么表現(xiàn)的?對未來詩人是怎么展望的?從中你覺得詩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3、拓展延伸:
        模擬白居易與劉禹錫相逢,他們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然后表演。
        4、賞析名句: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這兩句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fā)展,蘊涵著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說,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么,社會總是要向前發(fā)展的,未來肯定會比現(xiàn)在好。
        5、總結(jié)本詩的教學。

        6、詩詞曲五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赤壁》教案《過零丁洋》教案《山坡羊潼關懷古》教案《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教案

        25.詩詞曲五首

        教學目標

        1、背誦五首詩詞曲,準確把握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領會詩歌所抒發(fā)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詩詞中所描繪的意境。

        教學課時:3課時

        資料超市:

        劉禹錫(772—846),字夢得。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后,一再遭貶。曾寫《游玄都觀》詩諷刺朝中新貴。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jīng)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答謝他。

        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為我行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蘇軾才情奔放,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其詞于風格、體制上皆有創(chuàng)變,清雄曠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有《東坡樂府》。

        張養(yǎng)浩(1270—1329),字希孟,號云莊,元代著名散曲家。自幼好學,上自儒家經(jīng)典,下至諸子百家,唐詩、宋詞、筆記小說,無所不讀,又詩賦、文章無所不能,尤長于散曲。他隱居濟南云莊8年期間,“寄傲山林,縱情詩酒”,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文散曲。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且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由千古唐詩引入

        二、品讀詩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聽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正確劃分節(jié)奏,初步體會作者感情。

        作者無限辛酸、憤懣不平以及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

        2、自由朗讀,直至背誦

        3、請同學自由發(fā)言,談談讀后感受。

        4、提供背景及相關材料,重新研讀詩歌。

        5、師生品讀詩句。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舟”“病樹”為詩人自喻。雖然我一人被貶遠遷,但后繼者仍大有人在。何必為我一人可惜?顯示了詩人開朗的胸懷。此句蘊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6、自由有感情品讀這首詩。

        三、品讀詩歌《赤壁》。

        1、指名朗讀《赤壁》

        2、同學根據(jù)所查資料介紹杜牧

        3、思考探究:

        (1)、《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參考: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fā)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于發(fā)現(xiàn)了這把鐵戟,使詩人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認一番,發(fā)現(xiàn)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zhàn)時的遺物。從而為下文鋪墊。

        (2)、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4、齊讀背誦這首詩。

        5、研讀《題烏江亭》,輔佐加深對《赤壁》的理解。

        四、背誦前兩首詩,當堂默寫。

        五、布置作業(yè)

        1、預習下面的詩詞曲,并搜尋資料,準備鑒賞。

        2、繼續(xù)熟背詩歌。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品讀詩歌《過零丁洋》。

        1、集體朗讀《過零丁洋》。

        2、介紹賞析詩歌的注意點

        第一通語言,明意象。

        1、注意動詞、形容詞、疊音詞、象聲詞等;2、注意語序;3、語言特點。主要有:清新,即用語新穎,不落俗套;平淡,即不加修飾,平白易懂;絢麗,即詞藻富麗、有文采;明快,即斬釘截鐵,一語破的;含蓄,即不直接敘述,而曲折傾訴,言此而意彼;簡潔,即干凈利落,言簡意賅。4、意象。就是內(nèi)在的思想感情內(nèi)涵和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tǒng)一體。我們從景物的特征入手,根據(jù)景物的組合整體感悟詩人的情感。明確特殊意象的含義,如梅、竹、菊、柳、蓬、鳥、子規(guī)、月、雨、流水等。

        第二悟情感,析主旨

        1、結(jié)合詩人生活的時代及詩人的身世來理解主旨2、主旨有愛國憂民類:建功立業(yè)、報效國家;憂國憂民、關心民生疾苦;反映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痛苦。身世類:詩人總有“治國平天下”的抱負,但是詩人們的清高、自負又常常使詩人四處碰壁、遭人排擠,遠大理想總是不能實現(xiàn),所以抒發(fā)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詩作在古詩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其特點大多是憂郁、悲憤。羈旅思鄉(xiāng)、貶謫愁思等也屬此類。愛情類:歌頌愛情的美好;反對封建禮教對青年男女壓迫;征人思歸、思婦念夫。閑適類:隱逸生活的閑適;寄情山水的情趣,以山川田園的美好來反襯官場的黑暗、社會的腐敗。友情類:對友人的關心和祝愿,友人之間的友誼。其他類:嘆光陰易逝、感物是人非、蘊含哲理等。

        第三看風格,辨手法

        1、風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經(jīng)歷、感情氣質(zhì)、藝術素養(yǎng)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各自獨特的格調(diào)、氣派和趣味,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風格。

        2、古代詩歌的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和表達方式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托物言志:有些情感,詩人總是不愿或不能直接傾訴,于是詩人就將這些情感寄托在外物上。包括象征手法。借古諷今:借對歷史上人、事的評價來諷喻時事,表達情感。虛實相映:實象側(cè)重客觀事物的再現(xiàn),而虛象則是由實象而誘發(fā)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具體表現(xiàn)在詩文中多是一種暗示、象征或修辭的運用。襯托、起興、比喻、夸張、擬人等手法的作用。

        3、指名學生上臺賞析詩歌。(汪思琪)

        修辭手法;頸聯(lián)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名句的賞析

        4、學生相互質(zhì)疑補充

        5、請同學們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等等。(學生能談多少談多少,不宜作統(tǒng)一要求。)

        6、有感情吟誦這首詩。

        三、品讀詩歌《水調(diào)歌頭》。

        1、播放或?qū)W生唱王菲的《但愿人長久》

        2、請同學說說聆聽后的感受(初步感知情感基調(diào))

        3、介紹詞的相關知識,解題并提供背景

        《水調(diào)歌頭》是詞牌名,它的作用是規(guī)定了一首詞的每句的字數(shù)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懷子由”告訴了做詞的時間和目的。當時子由被貶謫到離蘇軾約數(shù)百公里的山東濟南,兄弟七年沒有見面了。

        4、播放音頻,讓學生聽讀一遍,跟讀一遍。

        5、師生品讀

        明月什么時候就有了?天上的宮殿今晚是何年何月?(體現(xiàn)蘇軾屢受打擊后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徘徊的困惑心態(tài)。)于是想乘風飛往月官去,可是又擔心在高寒的月宮自己難以承受,(借神話傳說中的仙女相比,表達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宮回不去,還不如在人間。(說明蘇軾愿意在人間為國家出力,這顯現(xiàn)蘇軾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敘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月影移動,轉(zhuǎn)過紅色的樓閣穿過雕花的門窗。承上啟下,自然轉(zhuǎn)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個主題上了。為什么偏偏在人們分離時團圓呢? 由己推人,人間有悲歡離合如同月亮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沒有完美無缺的。用月光的普照表達對天下所有離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歲歲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抒發(fā)纏綿悱惻與樂觀曠達情感。

        6、聯(lián)系《記承天寺夜游》及搜尋的資料,結(jié)合本詞,談談你對蘇軾的認識?

        四、布置作業(yè)

        1、推薦學生閱讀《江城子》

        2、背誦詩詞

        第三課時

        一、背誦前四首詩詞

        二、講解曲的知識

        三、品讀《山坡羊 潼關懷古》。

        1、教師先范讀,后學生自由散讀。

        2、思考探究。

        (1)、這首曲劃分為幾個層次?

        (2)、這首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結(jié)合后兩句來理解,對國計民生的憂慮。

        (3)、你認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試說明理由。

        3、背誦本曲

        四、小結(jié)

        五、熟讀詩詞曲五首

        六、課堂檢測

        1、默寫名句

        2、品析名句。

        (1)、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5)、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作了土。

        教后記:

        古詩詞教學人物,個人認為宜通過指導學生誦讀和賞析文章兩種途徑來完成,教師不宜講授得過細,應該傳授一些方法,并注意示范、指導?;谶@樣的想法,在課堂組織教學時,便依照讀-品-析-背的流程與學生共同賞析詩詞。學生在課堂上也能積極發(fā)揮主體性,參與討論,其中時有精彩賞析。

        7、《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教學目的: 1、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景物描寫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3、識記每篇文章的出處,作者及所處的年代。 4、背誦詩詞。

        教學過程

        解題 唐敬宗寶歷二年,劉禹錫從和州返洛陽,途經(jīng)揚州時,遇到了白居易。在筵席上白居易寫了一首詩贈他,他就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作為答謝。

        '樂天'是白居易的字。

        朗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注意讀出節(jié)奏,感情。

        1、 作家作品簡介:

        這首詩選自《全唐詩》,作者劉禹錫(77—842),字夢得,洛陽(現(xiàn)河南省洛陽)人,唐代詩人。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后,一再遭貶。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jīng)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答謝他。酬,答詩。使君,是對刺史的稱呼。

        2、 思考:

        1、詩的開頭兩句'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是什么意思?

        這兩句意思是寫作者自己被貶謫到巴山楚水這些荒涼的地區(qū),二十三年就如同棄置在道旁一樣。劉禹錫想改革時弊,遭到打擊,被貶到凄涼荒僻之地。這兩句寫出了作者長期被貶的憤慨心情。

        2、運用了典故,請同學們把它找出來。

        有兩個典故,一個是'聞笛賦',一個是'爛柯人'。

        3、名句賞析:①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詩人在二十余年的貶謫生活中,多次遷徙邊遠地區(qū),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qū)。在當時這些地方都是很荒僻偏遠的。

        ②懷舊空吟聞窗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quán)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一次向秀經(jīng)過亡友嵇康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不勝悲嘆,于是寫了《思舊賦》。意思為想起當年因政治改革失敗被殺被貶的朋友,不勝懷念?!盃€柯人”指晉人王質(zhì)。據(jù)《述異記》王質(zhì)入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來觀看。等到棋局終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爛?;氐酱謇?,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此處作者以王質(zhì)自比,寫自己被貶離京雖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卻有隔世之感。這兩句活用典故抒發(fā)自己長期被貶的心境。

        ③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舟”“病樹”為詩人自喻。這兩句針對白居易贈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兩句而發(fā)。白詩的意思是您是個這么有才能的人長期被貶邊遠地區(qū),寂寞地閑望山水風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職將由誰來承擔呢?而劉詩答的意思是雖然我一人被貶遠遷,但后繼者仍大有人在。何必為我一人可惜?顯示了詩人開朗的胸懷。也有人認為這句是對比了自己的沉淪與新貴的得勢,詩人的憤激之情達到了頂點。(兩種觀點各有依據(jù),講授時不必強求理解的一致性)

        ④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點明酬贈之意,同時又友人共勉。體現(xiàn)出作者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

        本詩是劉禹錫回贈白居易的詩作,詩中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受政敵打擊,長期遠貶異地的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lián)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5、主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通過寫自身的坎坷遭遇和無限感慨,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和進取精神。

        附: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行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五、作業(yè)

        1、完成課后相關練習

        2、默寫背誦詩歌

        3、 關于的主題。既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現(xiàn)了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精神。

        4、'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本意和比喻義是什么?

        這兩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樹比喻作者自己,是抒發(fā)詩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陳代謝的哲理,使詩句具有了普通意義。后人用此句,并不和詩人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無比美好,社會總是向前發(fā)展。

        8、《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教學目標:

        一、學習古人豐富的情感;

        二、欣賞詩詞曲中的名句,揣摩其深刻的含義。

        三、欣賞詩歌的藝術魅力。

        教學過程:

        一、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注意:

        (1)節(jié)奏;(2)重音;(3)韻腳 二、作者與背景介紹: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自稱為漢代中山王劉勝的后人。貞元九年進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后又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檢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有《劉賓客集》,又稱《劉中山集》《劉夢得集》。

        劉禹錫那樣講究書本上的古老出典,同時又對口頭文學的民間歌謠發(fā)生了新鮮事物感。他不但學會了唱民歌,還受了民歌的啟發(fā),寫出了《竹枝詞》《楊柳枝詞》等耐人吟詠的好詩,創(chuàng)造一種新體載。終為一代大師。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于敬宗寶歷二年(826)冬,罷和州刺史后,回歸洛陽,途經(jīng)揚州,與罷蘇州刺史后也回歸洛陽的白居易相會時所作。對“初逢”二字,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未見過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別之后,初次相逢。尚無定論。

        當時淮南節(jié)度使是王播。王播在揚州設宴招待劉禹錫、白居易兩位詩人。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擊盤,吟詩一首,題為“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四句,為劉禹錫長期被貶的不幸遭遇鳴不平。劉禹錫從憲宗永貞元年(805)被貶,到寶歷二年,只有二十二年。由于作詩時已是歲末,預計次年春初才能到達洛陽,而且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后尚未接到新的任命,所以白居易干脆稱為“二十三年”,以求平仄協(xié)調(diào),符合格律。劉禹錫回憶往事,感慨萬端,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答謝白居易。

        詩的首聯(lián),便表現(xiàn)出作者不同凡響的抒情才能。劉禹錫因積極參加順宗朝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而遭受迫害。在宦官和藩鎮(zhèn)的聯(lián)合反撲下,順宗讓位給憲宗,王叔文被殺,劉禹錫等被貶。他先貶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再貶連州(今廣東連縣),調(diào)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和州(今安徽和縣),未離謫籍。朗州在戰(zhàn)國時是楚地,夔州在秦、漢時屬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貶地。劉禹錫沒有直率傾訴自己無罪而長期遭貶的強烈不平,而是通過“凄涼地”和“棄置身”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讓讀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長期謫居的痛苦經(jīng)歷中,感覺到詩人抑制已久的憤激心情,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三、讀詩思考:

        1、本詩各聯(lián)分別寫了什么?

        首聯(lián):表現(xiàn)辛酸,憤懣不平 頷聯(lián):悲悼舊友,感嘆變遷

        頸聯(lián):新貴得意,悲嘆身世 尾聯(lián):意志不衰,堅忍不拔

        2、對過去詩人是怎么看的?對現(xiàn)實詩人是怎么表現(xiàn)的?對未來詩人是怎么展望的?從中你覺得詩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3、拓展延伸:

        模擬白居易與劉禹錫相逢,他們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然后表演。

        4、賞析名句: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這兩句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fā)展,蘊涵著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說,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么,社會總是要向前發(fā)展的,未來肯定會比現(xiàn)在好。

        5、總結(jié)本詩的教學。1、詩歌中表達的憤激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陳代謝的自然哲理,以及現(xiàn)在對名句的新的理解

        3、對學生進行詩歌賞析的訓練,學習寫簡單的賞析文章。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訓練體會詩歌表達的意境和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朗讀、賞析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情景表演激趣,導入新課。

        情景:小剛和小強是一對好朋友。初中畢業(yè)后,兩人都沒有考上高中。轉(zhuǎn)眼已經(jīng)有三年沒有見面了。今天,在母校門口偶遇了,他們會有怎樣的舉動呢?請兩位同學上來表演一下。

        (預設表演:握手、擁抱、互相打招呼;交流別后的生活;回憶當年的學習生活等)。

        (設計此環(huán)節(jié)主要是想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發(fā)揮潛力,通過表演來導入新課的學習。)

        二、 詩歌背景介紹。

        感謝兩位同學的精彩表演。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詩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板書)詩中也有兩位故人,他們是著名的詩人劉禹錫和白居易。

        敬宗寶歷二年(826)冬,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后,回歸洛陽,途經(jīng)揚州,與罷蘇州刺史也回洛陽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經(jīng)歷遭遇,使兩人有了共同的語言。席間,白居易把箸擊盤吟詩一首,為劉禹錫的長期被貶鳴不平。劉禹錫回憶往事,感慨萬千,因此,寫了這首詩,以答謝白居易。

        三、 解題。

        酬,這里是酬謝的意思。樂天,白居易的字。對“初逢”二字,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未見過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別之后,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種理解,現(xiàn)在尚無定論。我個人采用的是第二種理解?!跋弦娰洝笔菍Π拙右椎脑姷幕刭浿f。

        四、 聽錄音或教師范讀課文,師生共同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五、 發(fā)揮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一) 分組說話,生生互動。請每個同學在自己的小組里,用優(yōu)美的語言把頭腦里想象的詩歌畫面描述出來,同學之間互相評價,互相學習,力求全面理解詩歌的意境。

        (二) 老師作簡潔的詩歌賞析介紹,目的是幫助同學們深入地理解詩歌。

        (這首詩歌的首聯(lián)直抒胸臆。劉禹錫因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而遭貶。被貶到“巴山蜀水凄涼地”,一去就是“二十三載”,其間苦楚可以想見?!捌鄾龅亍焙汀皸壷蒙怼眱删涓挥懈星樯实淖志涞匿秩?,把詩人抑制已久的憤激之情表現(xiàn)了出來。頷聯(lián)用了兩個典故。一個是《聞笛賦》,另一個是“爛柯人”?!皯雅f”句表達了對受害的戰(zhàn)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鄉(xiāng)”句抒發(fā)了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頷聯(lián)用典貼切,感情深沉。頸聯(lián)承頷聯(lián)而來?!俺林邸焙汀安洹笔潜扔骶迷赓H謫的詩人自己,而“千帆”和“萬木”則比喻在貶謫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貴們。后來的欣賞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樹”自比了,而只采取這一聯(lián)所表達的哲理,來表明:沒落的事物就讓它沒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發(fā)展起來,社會在前進,前景無暇美好的道理。這種與詩人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并不奇怪,因為時代不同,欣賞某一作品的感受和作者不同這是很自然的。,尾聯(lián)看似平淡,其實是點睛之筆?!伴L精神”三字,含義深刻,表現(xiàn)了詩人意志不衰,堅忍不拔的氣慨。)

        板書:

        首聯(lián):直抒胸臆。 “凄涼地” “棄置身” 憤激之情

        頷聯(lián):運用典故。 《聞笛賦》 “爛柯人” 感嘆之情

        頸聯(lián):千古名句。 “沉舟” “病樹” 自比之意

        尾聯(lián):點睛之筆?!案枰磺?“長精神” 堅忍之慨

        (三)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多遍。

        六、 學習詩歌的“藝術特色”,感受詩歌的結(jié)構(gòu)美。

        (詩中運用了層層遞進的手法,首聯(lián)自敘被貶的遭遇,為全詩定下基調(diào),頷聯(lián)悼念戰(zhàn)友,自己回故鄉(xiāng)的情景,使憤激之情更進一步深化,頸聯(lián)把自己的沉淪和新貴們的得勢進行對比,使自己的憤激之情達到了頂點,尾聯(lián)急轉(zhuǎn)直下,以自勉、自勵來結(jié)束全詩。全詩言簡意深,憤激而不淺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悵而不頹廢,堪稱劉禹錫的代表作品。)

        七、 背誦大比拼。規(guī)定5分鐘的時間,看誰背得最快最好。請背得快的同學介紹經(jīng)驗。

        八、 作業(yè);

        (1)默寫這首詩

        (2)結(jié)合對“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理解,寫一篇200——300字左右的賞析文章。

        9、《詩詞曲五首》教案: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赤壁、過零丁洋、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山坡羊 潼關懷古(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譯文:

        首聯(lián):巴山楚水荒遠凄涼,二十三年來,我一直被朝廷拋棄在那里。

        領聯(lián):回到家鄉(xiāng)老朋友都已去逝,只能吟著向秀聞笛時寫的《思舊賦》來懷念他們。[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永貞革新中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而自己也成了神話中那個爛掉了斧頭的人,已無人相識,直令人恍如隔世啊。[劉禹錫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xiāng)恍如隔世的心情。]

        頸聯(lián):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貴們好比千帆競渡,飛馳而過,又如一棵病樹,眼前都是萬木爭春,生機盎然。

        尾聯(lián):今天聽到你為我歌唱的那一曲(指白居易寫給劉禹錫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就憑借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一、釋題及作者簡介:

        1、釋題:酬:酬答,酬謝。這里指用詩答謝。 樂天,指白居易,白居易字樂天。

        2、作者及背景簡介:

        這首詩是劉禹錫在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歲暮,從和州返回洛陽,途經(jīng)揚州與白居易相會時所作。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現(xiàn)河南省洛陽)人,唐代詩人。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后,一再遭貶。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jīng)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答謝他。使君,是對刺史的稱呼。

        3、附:白居易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及賞析。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著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名句賞析: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①;亦知合被②才名③折二十三年④折太多!①蹉跎:失意貶官。 ②合被:猶言偏遭。 ③才名:才氣與名望。 ④二十三年:劉禹錫于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九月被貶連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貶朗州司馬。十年后,奉詔入京,又復貶任連州刺史,轉(zhuǎn)夔、和二州刺史。直至唐文宗大和元年(公元827年),方得回京,先后達二十三年。

        這四句詩,對劉禹錫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無限感慨和不平——你遠在邊遠之地,過著寂寞的生活,滿朝那么多官員,唯獨你多次被貶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卻偏偏遭逢不公的對待,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怨憤與對友人的同情溢于言表,見其直率與坦誠,亦見其與劉禹錫友情之深厚。

        二、全詩賞析:

        ①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詩人在二十余年的貶謫生活中,多次遷徙邊遠地區(qū),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qū)。在當時這些地方都是很荒僻偏遠的。

        ②懷舊空吟聞窗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修辭手法:用典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quán)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一次向秀經(jīng)過亡友嵇康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不勝悲嘆,于是寫了《思舊賦》。意思為想起當年因政治改革失敗被殺被貶的朋友,不勝懷念?!盃€柯人”指晉人王質(zhì)。據(jù)《述異記》王質(zhì)入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來觀看。等到棋局終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爛。回到村里,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此處作者以王質(zhì)自比,寫自己被貶離京雖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卻有隔世之感。這兩句活用典故抒發(fā)自己長期被貶的心境。

        ③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舟”“病樹”為詩人自喻。這兩句針對白居易贈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兩句而發(fā)。白詩的意思是您是個這么有才能的人長期被貶邊遠地區(qū),寂寞地閑望山水風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職將由誰來承擔呢?而劉詩答的意思是雖然我一人被貶遠遷,但后繼者仍大有人在。何必為我一人可惜?顯示了詩人開朗的胸懷。也有人認為這句是對比了自己的沉淪與新貴的得勢,詩人的憤激之情達到了頂點。(兩種觀點各有依據(jù),講授時不必強求理解的一致性)

        ④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點明酬贈之意,同時又友人共勉。體現(xiàn)出作者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

        三、主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通過寫自身的坎坷遭遇和無限感慨,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和進取精神。

        四、總結(jié):

        本詩是劉禹錫回贈白居易的詩作,詩中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受政敵打擊,長期遠貶異地的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lián)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2.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一、題目及作者簡介:

        1、“赤壁”的來歷:孫、劉聯(lián)合火攻曹操戰(zhàn)船,火光映得江岸崖壁一片彤紅,后故名赤壁。赤壁在今天湖北蒲圻西北。(湖北被稱為赤壁的地方還有另外六處,最著名的叫黃州赤壁,今湖北省黃岡市,因蘇東坡寫《赤壁賦》和《后赤壁賦》得名,實際上,當年蘇東坡把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戰(zhàn)場與他被貶黃黃州時寫下的赤壁視為了同一個地方。)

        2、杜枚(803---852):晚唐最著名的詩人,與李商隱齊名,后稱“小李杜”。李杜指李白和杜甫。我們學過他的《泊秦淮》,回憶一下: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這是作者借陳后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晚唐那班醉生夢死的統(tǒng)治者不從中汲取教訓,表現(xiàn)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

        二、背景介紹:

        杜牧于會昌二年(842)出任黃州刺史期間 ,曾游覽黃州赤壁磯。站在滔滔東去的大江之濱,觀“赤壁”而思史,回憶三國時代在鄂州赤壁磯所發(fā)生的吳蜀聯(lián)軍大敗曹兵,想起三國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戰(zhàn) ”。撫今追昔,興之所至,揮筆寫下了這著名的詠史詩。

        譯文:

        三、詩句大意:

        這是一支深埋在泥沙中的折斷的戟,還沒有被時光完全銹蝕掉;

        我撿起來磨洗干凈,認出它是(六百多年前)三國赤壁之戰(zhàn)時留下的遺物。

        當年若不是東風相助周瑜火燒赤壁(還有劉備相助),東吳必定失??;

        美麗的大喬(孫權(quán)兄孫策的夫人)小喬(周瑜的夫人)早就被曹操擄去鎖進了銅雀臺(曹操晚年的行樂之處)。

        四、賞析

        詩前兩句敘事,由一件小小的東西,詩人想到了東漢末年那個分裂動亂的時代,想到那次重大意義的戰(zhàn)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曹操和周瑜。

        詩后兩句議論。作者從反面落筆(不從正面寫怎樣火燒曹軍),發(fā)表自己獨特的看法,認為周瑜勝利純屬僥幸。同時講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要建立一番事業(yè),需要一定的條件,倘若沒有這些條件,就是英雄也是無能為力。

        五、主題和寫作方法:

        作者在感于晚唐統(tǒng)治者荒淫無度、不思進取,因此借古諷今,告誡晚唐的統(tǒng)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僥幸。

        寫法:以小見大(表面寫兩個人的命運,大喬小喬的命運,實際寫一個國家的命運和前途),諷刺晚唐那班醉生夢死的統(tǒng)治者不從中汲取教訓,表現(xiàn)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

        出自本課的成語:折戟沉沙。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3.《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作者簡介:

        文天祥(1236—1283年,被害時年僅47歲),南宋,政治家、文學家,著名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

        二十歲考取進士第一名(即狀元),后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1276年,元軍迫近南宋京城臨安(今杭州),他被派往元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在鎮(zhèn)江逃出,得到人民群眾的救援,由海路至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堅持抗擊元軍。曾一度收復了一些失地,后為元軍所敗,退入廣東,轉(zhuǎn)戰(zhàn)海豐、潮陽一帶。宋末帝趙昺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被元軍所俘。后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迭經(jīng)威逼利誘,受盡百般折磨,始終不屈。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在柴市從容就義,表現(xiàn)出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

        文天祥的后期作品密切反映現(xiàn)實,藝術地反映了作者的斗爭生活和愛國思想,展現(xiàn)了南宋軍民抗擊元軍的情景,寫得沉郁悲壯,感人至深。今存《文山先生全集》?!哆^零丁洋》、《正氣歌》等名篇為世所傳頌。

        二、詩歌背景:

        1279年正月,元軍出珠江口,進攻南宋最后據(jù)點厓山(在今廣東新會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船過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廣東中山南的珠江口,中山市南,靠海有個零丁山,山下海面叫零丁洋),元軍都元帥張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堅守厓山的宋軍統(tǒng)帥張世杰,文天祥寫下此詩以死言志,嚴正拒絕。

        三、詩句大意及賞析:

        首聯(lián):辛苦,指辛苦熟讀經(jīng)書。 遭逢,遭遇,指遭受朝廷選拔。 起一經(jīng),指因精通某一經(jīng)籍而通過科舉考試得官。宋代科舉制度,考經(jīng)義,五經(jīng)(易、詩、書、禮、春秋)中可選一經(jīng)。文天祥在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以進士第一名及第,后官至丞相。 干戈:古代的兩種兵器,借指士兵,指戰(zhàn)爭。 寥落:冷落,指兵力單薄。 四周星:四周年(1275-1279)。

        譯:我熟讀經(jīng)書而考取功名,(從此一生坎坷)我兵力單薄,在頻繁的抗元戰(zhàn)爭中度過了四年(1275正月變賣全部家產(chǎn)組織起義軍抗元至1279年被捕)。

        賞:追述早年身世及為官以來的種種辛苦,總寫幾十年來的風雨歷程。

        頷聯(lián):山河破碎:指南宋國土被元軍侵占。

        譯:大好河山被敵人侵占,國家的命運如同風吹的柳絮一樣飄零,我一生也命運坎坷,像被風雨吹打的水中浮萍。

        賞:這兩句從國家和個人兩個方面,繼續(xù)抒寫事態(tài)的發(fā)展和深沉的憂憤。這一聯(lián)對仗工整,比喻貼切,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和詩人的遭遇。國家民族的災難,個人坎坷的經(jīng)歷,萬般痛苦煎熬著詩人的情懷,使其言辭倍增凄楚。表達了作者憂國傷懷之情。

        頸聯(lián):惶恐灘:在今江西萬安縣,水流湍急,為贛江十八灘之一,最險的一灘。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敗,經(jīng)惶恐灘退往福建。 零丁洋:在今廣東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1278)十二月被元軍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戰(zhàn)船中,次年正月,元軍都元帥張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堅守崖山的宋軍統(tǒng)帥張世杰。于是,文天祥寫了這首詩。

        譯:在惶恐灘頭訴說自己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嘆自己的孤苦零丁。

        賞:這兩句回顧一生中很難忘的兩件事,一是兵退從惶恐灘經(jīng)過(所以說內(nèi)心惶恐),一是被捕囚禁在零丁洋上敵人的戰(zhàn)船中(所以說孤苦零?。?。再度展示詩人因國家覆滅和自己遭危難而顫栗的痛苦心靈?!@兩句修辭手法:雙關。

        尾聯(lián):丹心,紅心,比喻忠心。 汗青:史冊。紙張發(fā)明之前,用竹簡記事。制作竹簡時,須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稱汗青。

        譯:古往今來,人生誰無一死?應該留下一顆赤誠的忠心光照史冊。

        賞:這激情慷慨的兩句詩,表明了詩人舍身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全詩也因有此兩句收尾而成為一代名作,千古壯歌。

        四、全詩賞析:

        一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寫法上是舉出入仕和兵敗一首一尾兩件事以概其馀。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國家處于風雨飄搖中,亡國的悲劇已不可避免,個人命運就更難以說起。但面對這種巨變,詩人想到的卻不是個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遺憾兩年前未能在軍事上取得勝利、扭轉(zhuǎn)局面。同時,也為自己的孤立無援感到格外痛心。從全詩的構(gòu)思上看,前面這六句把悲憤艱危的氣氛渲染到了極致,接下去兩句則筆鋒一轉(zhuǎn),情緒由悲憤轉(zhuǎn)為激昂,由壓抑轉(zhuǎn)為高亢。“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惫磐駚?,人難免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舍身取義,一片丹心將垂于史冊,映照千古。這激情慷慨的兩句詩,表明了詩人舍身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全詩也因有此兩句收尾而成為一代名作,千古壯歌。

        五、主題:全詩表現(xiàn)了文天祥大義凜然的高尚氣節(jié)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表現(xiàn)了他為祖國為民族而視死如歸的大義大勇。

        4.《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原文】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詩詞大意】

        序言:敘述作詞原因、時間。

        譯: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的八月十五,歡暢飲酒直至天亮,醉醺醺的,寫下這首詞,同時表達對弟弟(蘇轍,字子由)的思念。

        上片:

        幾時,何時。 把:端。 闕:指宮門樓,這里指宮殿。 夕:傍晚。

        欲:想。 乘:憑借。 瓊樓玉宇:美玉做的樓宇,指月宮。 勝:承受。

        弄:欣賞。 何似:如何,比得上。

        譯:明月是什么時候有的呢?(我)端著酒杯問上天。不知天上的神仙世界里,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借著風到天上去,又擔心空中的樓宇太高,受不了那里的清寒。跳起舞來欣賞自己的影子,(天上)哪里比得上人間好。

        上片寫詞人歡飲時的想象??坍嫵隹侦`澄澈的境界,表達了詞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下片:

        朱,紅色。 閣:樓閣。 低:形容詞作動詞,低低地掛在。 無眠:有心事而不能入睡的人兒。 何:什么。 長通常,常常,總是。 古:從古到今。

        嬋娟:即嫦娥,這里借指明亮的月光。

        譯:(月光)轉(zhuǎn)過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窗戶上,照著不能入眠的人,(月兒)對人不應該有怨恨,為什么總是在人們分離時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時候,月有陰晴圓缺的變化,這種事自古就難圓滿。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能共同享受明亮的月光。

        下片前三小句寫實,寫月光朗照。寫月照人無眠,無眠時對人生哲理的探求,全為內(nèi)心獨白,層層推進,終于釋卻離怨,從結(jié)句的美好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

        總結(jié):全詞上闋問天,下闋問月,歸根到底是在問人生。通過想象和探索——獨自自議,終于得到人生哲理的啟迪——那就是絕不是月與人過意不去(偏在親人不能相見的中秋之意月偏要更圓更明),而是自古月就有陰晴圓缺的變化,人有悲歡離合的時候。

        寫人生離合的哲理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表達良好祝愿的名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

        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為作者醉后抒情,懷念弟弟蘇轍(字:子由)之作。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這一年蘇軾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縣)任太守。其時,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守外郡已歷時五載,而在齊州做官的弟弟蘇轍(字子由)又長達七年未能晤面。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負,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之夜,他喝酒賞月,直到天亮。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他不禁懷念起不在身邊的弟弟蘇轍。這首詞就是他為賞月思念親人而作。

        詞的上片把酒問青天而產(chǎn)生的奇思遐想。句句不離賞月,而又沒有一句正面描寫月色,只從作者對月亮的奇思遐想下筆。這就不落窠臼,寫出了新鮮的意境,表現(xiàn)了作者特有的藝術才能。詞的正文開頭兩句劈空而來,先寫飲酒賞月,還通過對青天的詢問,把思路引向了對宇宙奧秘的探索:明月從何時就有了?不知天上的神仙世界,按照他們的歷法,今晚屬于哪一年的中秋?原來,他的詢問,事出有因。他由賞月而幻想離開塵世,飛到月宮的瓊樓玉宇中去。又因不堪月宮的孤寂清寒而依戀人間,于是在月光下翩然起舞,這時他陶然自樂,因而想到,飛上冷清的天宮,哪里有人間這樣的樂趣呢。他從幻想中回到現(xiàn)實人間,自我戰(zhàn)勝了出世之念。

        詞的下片抒發(fā)了詞人和胞弟的離愁別緒。詞人由賞月而怨月:月亮,你對我們不該有什么過不去的地方吧,為什么偏偏在人們別離之時圓呢?這豈不是加深了人們的離愁嗎?最后從月有陰晴圓缺種種變化聯(lián)想到人世的悲歡離合。人生在世,悲歡離合總是難免的,月亮運行,陰晴圓缺乃自然規(guī)律。這樣,作者以曠達的態(tài)度否定了離愁別緒?!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這千古名句表達了對人生的美好祝愿。

        前人盛贊“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這樣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這首詞從總體看,作者在和明月對話中既展現(xiàn)了奇思遐想,同時又透露出哲理的光輝,這樣,它和一般中秋詞孤立地吟風弄月迥然而異。(二)這首詞以月起,以月終,結(jié)構(gòu)天然,無雕刻斧鑿之痕跡。(三)這首詞,就句式看,上下片中字數(shù)相等的句子多至五對(五言的三對,六言的兩對)。另外,措詞也很講究,使讀者讀起來節(jié)奏鏗鏘,音律和諧。

        5.《山坡羊 潼關懷古》 張養(yǎng)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譯文:

        山:華山。 河,黃河。 表里,外和內(nèi),外有黃河,內(nèi)有華山。 西都:長安。

        躊躇:想得很多,心不安,不愉快。 宮闕:宮殿。

        群峰眾巒好像在這里聚集,(黃河)波濤巨浪好像發(fā)泄著憤怒。依山[華山]傍河[黃河]的是地勢險要的潼關道路。西望長安古都,心緒起伏不起。令人傷心的是經(jīng)過秦漢王朝的舊址,那千萬間宮殿都變成了泥土。王朝興起,百姓受苦,王朝覆滅,百姓還是受苦。

        第一層前三小句,寫潼關雄險的地勢。從其旁邊有山有水來寫地勢險要。寫潼關地勢險要的目的是:說明它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因它引出歷代戰(zhàn)禍。

        第二層中間四小句,寫懷古傷今,由眼“望”而心“傷”。

        第三層最后四小句,抒發(fā)深沉的感慨。從古至今,興也好,亡也罷,揭示主題——都是百姓受苦。

        元曲包括:戲曲和散曲。 散曲又分為套用曲和小令。這是一首小令。

        提示古代勞動人民深重苦難的警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賞析:

        張養(yǎng)浩:元代散曲作家。字希孟,號云柱,濟南(今山東省)人。曾任監(jiān)察御史、禮部尚書,為人剛直,敢言時弊,后辭官歸隱。其“山坡羊”,曲牌名,“潼關懷古”是標題。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且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課題的《山坡羊》都是標有題目的小令。

        作者這時正行進在潼關的路上,峰巒、波濤都是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