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岳陽樓教案 登岳陽樓教案一等獎》屬于教案一等獎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杜甫登岳陽樓教案 登岳陽樓教案一等獎
登岳陽樓是杜甫所寫的通過描述岳陽樓的景觀來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七國情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杜甫登岳陽樓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1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詩歌賞析的能力,把握本詩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2.領會《登岳陽樓》通過描繪雄偉壯闊的藝術境界和個人孤苦的境遇,表達詩人感受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2學情分析
所教學生是農(nóng)村學生,理解詩歌和欣賞詩歌的能力相對弱于城市學生,但借助多媒體的力量,相信學生會有大的提高。
3重點難點
把握詩中的經(jīng)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觸景感懷、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設問撩情,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大屏幕投影)
二、回顧作者及作品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稱杜工部,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人有“詩圣”之譽,其詩有“詩史”之稱。
詩作:“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
“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
三、 知人論世,背景介紹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故鄉(xiāng),觸景感懷之作。是年(769)詩人已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凄苦不堪,年老體衰, 患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巳聾,貧病交加,再加上北歸無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著洞庭湖向南漂泊。
四、誦讀并默寫這首詩
這首詩內(nèi)容極為豐富,感慨也極深沉,要讀得深沉緩慢。
首聯(lián)從“昔聞”到“今上”長達數(shù)十年,包含著人世滄桑的感慨,讀得快了則意味不同。頷聯(lián)寫岳陽樓景色,讀時須有縱目遠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應慢讀——似乎說“多少個日日夜夜就這樣過去了”。這是為下文蓄勢。
頸聯(lián)說個人,有無限辛酸,調(diào)子低些為好。
尾聯(lián)說國家,有滿腔悲憤,調(diào)子稍稍上升——這是全詩高潮所在。
五、賞析詩歌
1.首聯(lián):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①翻譯
過去就聽說洞庭湖水勢浩瀚,名揚海內(nèi),今天我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俯仰江山。
②“昔聞” “今上”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早聞洞庭盛名,早有渴望盡興一游的夙愿,然而無奈戰(zhàn)亂頻繁,身世漂蕩,到了暮年才實現(xiàn)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③首聯(lián)側重寫洞庭湖水面廣闊,汪洋萬頃。
2.頷聯(lián):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①翻譯
大湖廣闊浩瀚把吳楚兩地東南隔開,天地象在蒼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蕩漾。
②“坼”“浮”兩個字煉得好,好在哪里?
“坼”,分裂。“浮”,漂浮蕩漾。廣袤數(shù)千里的吳、楚兩地就因為有了這個湖,一下子斷裂為二,這氣勢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飄浮在這湖水上面,緩緩行進,這景象又何等宏麗。
這兩個字寫出了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宏偉奇麗的景色,給讀者勾勒出一幅氣象萬千的畫面。
曹操詠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觀滄海》) 體現(xiàn)了一種“雄渾闊大”的意境,而杜甫此聯(lián) “氣壓百代,為五言雄渾之絕”。(宋代劉辰翁語)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
③頷聯(lián)側重寫洞庭湖氣勢宏大,吞吐乾坤。
3.頸聯(lián):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①翻譯
我漂泊江湖,親朋故舊早不知聞,竟無一字寄給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②頸聯(lián)的意境,由寬闊突然轉入狹窄,聯(lián)系尾聯(lián),試分析這種表達技巧的作用。
從頷聯(lián)到頸聯(lián),詩的意境從寬闊轉到狹窄,但這兩聯(lián)是相輔相成的。清代史學家浦起龍說:“不闊則狹處不苦,能狹則闊境愈空。”到尾聯(lián),意境又轉到寬闊,詩的前后相互襯托,全詩意境構成一個整體。
③試分析頸聯(lián)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詩人面對汪洋浩淼的洞庭湖,回想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得不到精神和物質(zhì)方面的任何援助。眼前既“老”且“病”,郁居木船,飄流湖湘,更是身世危亡,苦不堪言。其凄涼之境、哀痛之心、憤怨之情,不言自明。詩人抒發(fā)了一種憂己傷世無限悲苦之情。
4.尾聯(lián):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①翻譯
站在岳陽樓上,遙望關山以北,仍然是戰(zhàn)火紛飛,生靈涂炭;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我不禁涕淚奔流。
②尾聯(lián)在抒發(fā)個人悲苦的感情上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體現(xiàn)了詩人作者怎樣的情感?
在尾聯(lián)中,詩人在凄苦萬狀的情況下登樓觀景,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不禁涕淚縱橫,難以抑止。這種憂國傷時之感與身世凄涼之情一齊襲上心頭,詩的意境從狹窄轉到寬闊,由個人的悲苦轉而想到國家的衰頹。由此可見,詩人總是不會停留在個人痛苦上,他總是以國事為念,體現(xiàn)了詩人同情人民疾苦關心國家命運(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
六、探究總結全詩
1.主旨意境
這首詩寫詩人登樓時所見所感。詩人通過 對洞庭湖浩翰汪洋、雄偉壯闊的景象的描繪,觸景傷情,把個人的悲苦、國家的憂患和自然界宏奇?zhèn)惖木吧舷乱r托,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胸懷。意境宏大,情調(diào)悲壯,是登岳陽樓的千古名篇。
2.藝術技巧
①意境博大深遠,風格沉雄悲壯
②全詩對比強烈,對仗工整
③用詞精當,含意深刻。
七、課后練習
熟讀、背誦這首詩,在朗讀中進一步理解全詩的意境和感情。
上面就是杜甫登岳陽樓教案了,想要了解更多內(nèi)容,關注。
【杜甫登岳陽樓教案 登岳陽樓教案一等獎】相關推薦文章: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教案最新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教案一等獎
金字塔教學設計及反思 金字塔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五年級下冊
幼兒園大班堆雪人教案 堆雪人教案
背影教案板書設計 背影教案一等獎
紫藤蘿瀑布教案 紫藤蘿瀑布教案全國一等獎
2、杜甫登岳陽樓教案 登岳陽樓教案
登岳陽樓是杜甫所寫的通過描述岳陽樓的景觀來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七國情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杜甫登岳陽樓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1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詩歌賞析的能力,把握本詩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2.領會《登岳陽樓》通過描繪雄偉壯闊的藝術境界和個人孤苦的境遇,表達詩人感受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2學情分析
所教學生是農(nóng)村學生,理解詩歌和欣賞詩歌的能力相對弱于城市學生,但借助多媒體的力量,相信學生會有大的提高。
3重點難點
把握詩中的經(jīng)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觸景感懷、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設問撩情,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大屏幕投影)
二、回顧作者及作品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稱杜工部,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人有“詩圣”之譽,其詩有“詩史”之稱。
詩作:“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
“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
三、 知人論世,背景介紹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故鄉(xiāng),觸景感懷之作。是年(769)詩人已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凄苦不堪,年老體衰, 患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巳聾,貧病交加,再加上北歸無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著洞庭湖向南漂泊。
四、誦讀并默寫這首詩
這首詩內(nèi)容極為豐富,感慨也極深沉,要讀得深沉緩慢。
首聯(lián)從“昔聞”到“今上”長達數(shù)十年,包含著人世滄桑的感慨,讀得快了則意味不同。頷聯(lián)寫岳陽樓景色,讀時須有縱目遠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應慢讀——似乎說“多少個日日夜夜就這樣過去了”。這是為下文蓄勢。
頸聯(lián)說個人,有無限辛酸,調(diào)子低些為好。
尾聯(lián)說國家,有滿腔悲憤,調(diào)子稍稍上升——這是全詩高潮所在。
五、賞析詩歌
1.首聯(lián):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①翻譯
過去就聽說洞庭湖水勢浩瀚,名揚海內(nèi),今天我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俯仰江山。
②“昔聞” “今上”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早聞洞庭盛名,早有渴望盡興一游的夙愿,然而無奈戰(zhàn)亂頻繁,身世漂蕩,到了暮年才實現(xiàn)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③首聯(lián)側重寫洞庭湖水面廣闊,汪洋萬頃。
2.頷聯(lián):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①翻譯
大湖廣闊浩瀚把吳楚兩地東南隔開,天地象在蒼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蕩漾。
②“坼”“浮”兩個字煉得好,好在哪里?
“坼”,分裂。“浮”,漂浮蕩漾。廣袤數(shù)千里的吳、楚兩地就因為有了這個湖,一下子斷裂為二,這氣勢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飄浮在這湖水上面,緩緩行進,這景象又何等宏麗。
這兩個字寫出了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宏偉奇麗的景色,給讀者勾勒出一幅氣象萬千的畫面。
曹操詠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觀滄海》) 體現(xiàn)了一種“雄渾闊大”的意境,而杜甫此聯(lián) “氣壓百代,為五言雄渾之絕”。(宋代劉辰翁語)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
③頷聯(lián)側重寫洞庭湖氣勢宏大,吞吐乾坤。
3.頸聯(lián):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①翻譯
我漂泊江湖,親朋故舊早不知聞,竟無一字寄給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②頸聯(lián)的意境,由寬闊突然轉入狹窄,聯(lián)系尾聯(lián),試分析這種表達技巧的作用。
從頷聯(lián)到頸聯(lián),詩的意境從寬闊轉到狹窄,但這兩聯(lián)是相輔相成的。清代史學家浦起龍說:“不闊則狹處不苦,能狹則闊境愈空。”到尾聯(lián),意境又轉到寬闊,詩的前后相互襯托,全詩意境構成一個整體。
③試分析頸聯(lián)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詩人面對汪洋浩淼的洞庭湖,回想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得不到精神和物質(zhì)方面的任何援助。眼前既“老”且“病”,郁居木船,飄流湖湘,更是身世危亡,苦不堪言。其凄涼之境、哀痛之心、憤怨之情,不言自明。詩人抒發(fā)了一種憂己傷世無限悲苦之情。
4.尾聯(lián):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①翻譯
站在岳陽樓上,遙望關山以北,仍然是戰(zhàn)火紛飛,生靈涂炭;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我不禁涕淚奔流。
②尾聯(lián)在抒發(fā)個人悲苦的感情上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體現(xiàn)了詩人作者怎樣的情感?
在尾聯(lián)中,詩人在凄苦萬狀的情況下登樓觀景,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不禁涕淚縱橫,難以抑止。這種憂國傷時之感與身世凄涼之情一齊襲上心頭,詩的意境從狹窄轉到寬闊,由個人的悲苦轉而想到國家的衰頹。由此可見,詩人總是不會停留在個人痛苦上,他總是以國事為念,體現(xiàn)了詩人同情人民疾苦關心國家命運(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
六、探究總結全詩
1.主旨意境
這首詩寫詩人登樓時所見所感。詩人通過 對洞庭湖浩翰汪洋、雄偉壯闊的景象的描繪,觸景傷情,把個人的悲苦、國家的憂患和自然界宏奇?zhèn)惖木吧舷乱r托,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胸懷。意境宏大,情調(diào)悲壯,是登岳陽樓的千古名篇。
2.藝術技巧
①意境博大深遠,風格沉雄悲壯
②全詩對比強烈,對仗工整
③用詞精當,含意深刻。
七、課后練習
熟讀、背誦這首詩,在朗讀中進一步理解全詩的意境和感情。
上面就是杜甫登岳陽樓教案了,想要了解更多內(nèi)容,關注。
【杜甫登岳陽樓教案 登岳陽樓教案一等獎】相關推薦文章: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教案最新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教案一等獎
金字塔教學設計及反思 金字塔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五年級下冊
幼兒園大班堆雪人教案 堆雪人教案
背影教案板書設計 背影教案一等獎
紫藤蘿瀑布教案 紫藤蘿瀑布教案全國一等獎
3、《登岳陽樓》教案《無題》教案
《登岳陽樓》《無題》教案1
登《登岳陽樓》 《無題》
教學目標:
1、領會《登岳陽樓》通過描繪雄偉壯闊和藝術境界和個人孤苦的境遇,表達詩人感受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2、領會《無題》中所表達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悅和悲喜交集的心理。
3、掌握律詩和絕句的特點。
4、背誦兩首詩歌。
教學重點:
1、領會《登岳陽樓》通過描繪雄偉壯闊和藝術境界和個人孤苦的境遇,表達詩人感受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2、領會《無題》中所表達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悅和悲喜交集的心理。
3、背誦兩首詩歌。
教學方法:
朗讀法+分析法
教學工具:
錄音機、投影器等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登岳陽樓
一、導入
由上一課時導入
二、初步感知
1、回顧作者及作品
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詩人,有“詩圣”之譽。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詩有“詩史”之稱。
詩作:“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
“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
2、關于律詩和絕句
(見課后練習五)
3、背景
此詩作于代宗大歷三年(768年)冬,當時杜甫57歲,漂泊于湖南一帶,正值國家動亂,人民多難之際,他個人境況又異常困苦,加之既老且病,心情悒郁苦悶,杜甫晚年飽經(jīng)磨難,卻在詩歌創(chuàng)作,特別是律詩創(chuàng)作上日趨成熟。這首五律正是詩人晚年詩歌藝術造詣高深的代表作之一。
4、熟讀、背誦、了解大意
5、找出押韻的字,并指出押何韻。
6、找出對偶句,并分析其特點。
二、分析理解
※首聯(lián):
1、分析對仗。
2、上聯(lián)反映了詩人怎能樣的心情?下聯(lián)呢?
明確:上聯(lián):心儀已久的仰慕之情
下聯(lián):如愿已償?shù)呐d奮之情 今昔對比
3、律詩開頭兩句本可為必對仗,作者卻破格寫成一聯(lián)且自然流暢,是何用意?
明確:加強“今”“昔”對比,突出今日登樓賞景,夙愿得償?shù)呐d奮之情。
※頷聯(lián):
1、分析對仗。
2、此聯(lián)主要寫什么?
明確:描寫洞庭湖的雄渾壯闊的景象。
3、大意?
明確:吳楚這片遼闊的原野從這里東南分割,天地萬物在你的懷抱中日夜沉浮。
4、上下聯(lián)各側重寫什么內(nèi)容?
明確:上聯(lián)側重寫洞庭湖水面廣闊,汪洋萬頃;下聯(lián)側重寫洞庭湖氣勢宏大,吞吐乾坤。
5、“浮”字用得妙,妙在何處?
明確:自然貼切,使意境更加遼闊雄渾,表現(xiàn)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懷。
※頸聯(lián):
1、分析對仗。
2、大意?
明確:親朋好友沒有一個字的音訊,年老多病只有一葉孤舟相隨。
3、主要內(nèi)容?
明確:寫登樓沉景而生在感慨。
分析:在宏大壯闊的洞庭湖面前,詩人頓感自己的涉小無助,自然聯(lián)想到自己艱難的處境,“無一字”,突出了孤獨;“有孤舟”表現(xiàn)了悲苦。寫湖景壯闊→敘處境凄涼,觸景生情,前后對比,詩境頓時不同。這是詩人的精心構思,有意拿二者對照,前后映襯,借此引出更深的思索和感慨。
※尾聯(lián):
1、大意?
明確:北面的關山仍然飽經(jīng)戰(zhàn)火,倚靠著樓窗遠眺,我不禁涕淚交流。
2、內(nèi)容?
明確:抒發(fā)詩人憂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感慨。
3、此聯(lián)與頸聯(lián)有何聯(lián)系?
明確:由頸聯(lián)自傷凄苦到尾聯(lián)不禁感時傷世,這體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由“親朋無一字”,作者聯(lián)想到正是連年的戰(zhàn)亂,造成音書不至前后形成對比。山河依舊,國難家愁,年老多病,壯志難酬,怎不叫人悲從中來,愴然涕下。尾聯(lián)綰上結下,對拓寬詩的意境,深化其思想內(nèi)涵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小結
此詩并非一般的游興之作,而是一首表現(xiàn)詩人熱愛祖國河山和人民的重大主題的抒情詩,詩人通過 對洞庭湖雄偉壯闊的景象的描繪,觸景生情,抒發(fā)了自己年老多病,不能為多難的國家出力的感慨,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胸懷。
※寫作特點:
1、對比強烈。 2、對仗工整。 3、用字精當。 4、感情深沉。
三、鞏固練習
1、熟讀、背誦這首詩,在朗讀中進一步理解全詩的意境和感情。
2、完成課后練習。
4、登岳陽樓教案
《登岳陽樓》是唐代詩人杜甫于大歷三年(768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律詩。為方便教學,語文網(wǎng)小編整理了登岳陽樓教案。該教案具有教學課堂模塊明顯、思維啟發(fā)過渡自然,問題設計精當?shù)奶攸c,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登岳陽樓教案,一起來學習下!
登岳陽樓教案由小編整理,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來體會和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2、學會通過反復誦讀、聯(lián)想想象去置身詩境,通過意象聯(lián)綴緣景明情。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本詩,了解鑒賞古典詩歌要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了解杜甫詩歌的意境和創(chuàng)作風格,并進一步探究中國古典詩歌的不同風格。
教學過程
一、知人論世
唐代宗大歷三年(公元768年),杜甫在四川呆不住了,就坐船順長江東下,到處飄游到荊州也呆不下,又沿洞庭湖向南飄游,這時杜甫已58歲,還不到60歲,但身體已衰弱不堪了。右臂偏枯瘦,耳朵聾了,而且是老肺病。他全家都住在小船上,飄泊不定。到了岳陽,他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放眼遠眺,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詩。想不到轉過年來的冬天,他就在水上的一條小船里與世長辭,永遠停止了歌唱。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會有怎樣的感情呢?
二、朗讀
三、整體感知
⒈請用明白曉暢的語言疏通文意。
從前聽說過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登上了岳陽城樓。吳楚兩地被洞庭湖分隔在東南兩方,日月星辰好像在洞庭湖上漂浮。親人朋友沒有一個字的音信,年老多病,孤身一人,只有一只船伴隨著自己。關山以北依然硝煙四起,倚著欄桿我不禁潸然淚下,淚水奔流。
⒉前兩聯(lián)和后兩聯(lián)所寫內(nèi)容有何不同?
前兩聯(lián)側重于寫景狀物,后兩聯(lián)側重于敘事抒情。
四、課內(nèi)探究
⒈頷聯(lián)寫了哪些景物,寫景狀物有何特點?
狀寫吳楚、乾坤、日月之景。吳楚兩地被廣闊浩瀚的湖水分割于東南,蒼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著大地長天。頷聯(lián)寫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意境雄渾闊大,景象宏偉綺麗。
⒉頸聯(lián)、尾聯(lián)寫了哪些事,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慨?
由音信斷絕的家事寫到老病飄零的孤苦;由戰(zhàn)亂未止的國事寫到老淚縱橫的悲傷;由個人不幸寫到國家不幸——身世之悲與國家之憂兩相交融。由身家及至國運,表現(xiàn)了詩人愈在個人不幸之時,愈不忘政局國情的高尚品格。
⒊試運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鑒賞方法賞析本詩。
問題1: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有何內(nèi)在聯(lián)系?
頷聯(lián)寫雄渾闊遠的景象,頸聯(lián)寫孤身飄零的身世。景是闊景,情是哀情,以雄渾闊大之景反襯孤身悲苦之情。唯有景之闊大,方能顯出孤身漂泊之小,才能彰顯境遇之悲苦。“日月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隱喻自己長期漂泊無歸的感慨。
問題2:頷聯(lián)和尾聯(lián)有何內(nèi)在聯(lián)系?
頷聯(lián)氣象宏奇?zhèn)?壯闊無比;尾聯(lián)由身家遭遇及至時事國運,詩人不為個人身世而哭,而為國家危難落淚。從壯闊無比的景中可以窺見杜甫胸襟之高,這是以浩瀚壯闊、無邊無際的景象映襯了詩人心憂黎民、情系社稷、胸懷天下的博大胸襟。詩人將湖山之勝與家國多難結合起來抒寫,營造了沉雄悲壯的藝術境界。江山的壯闊與胸襟的博大,在詩歌里互為表里。雖悲傷,卻不消沉;雖沉郁,卻不壓抑。
⒋首聯(lián)今昔對比有什么豐富的內(nèi)涵?
昔日滿懷游賞之情,詩人想登樓覽景,一展?jié)n生、安黎民的宏偉抱負——憧憬欣喜;今日滿腔流落之苦,匡扶社稷、濟世報國的理想化為泡影——身不由己,悲苦無奈。昔日血氣方剛,才高志遠;今日老病孤舟,壯懷未酬。詩人早聞洞庭盛名,然而暮年才實現(xiàn)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的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天下至今兵荒馬亂,因而只能老淚縱橫了。今昔對比抒發(fā)了詩人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壯懷難酬的感傷。
五、課外延展
請將杜甫這首詩與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進行比較,兩首詩同時寫登岳陽樓之感,但在詩境和風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這首詩寫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陽時。開頭寫岳陽樓四周宏麗景象,接著把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雁兒高飛帶走自己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銜來好月。然后浮想聯(lián)翩,在岳陽樓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人間一般。最后寫樓上涼風習習,衣袖飄飄起舞,多么瀟灑自如!這首詩寫岳陽樓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麗美好,人的心情輕快歡樂,交融成一個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這個意境與杜甫《登岳陽樓》的沉郁悲壯有很大不同。
在藝術風格上,杜甫的《登岳陽樓》基本寫實,意旨深厚,又多變化,可用沉郁頓挫概括。李白這首詩用陪襯、烘托、夸張等手法,想象奇特,筆法灑脫,可用豪放飄逸來概括。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登岳陽樓教案的全部內(nèi)容,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xù)支持,并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教學文章!
5、《登岳陽樓》教案
知識目標
1、背誦本詩。
2、學習如何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來體會和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3、通過學習了解杜甫詩歌的意境和創(chuàng)作風格,并進一步探究中國古典詩歌的不同風格。
能力目標 學會通過反復誦讀、聯(lián)想想象去置身詩境,通過意象聯(lián)綴、補充聯(lián)想、煉字煉句緣景明情。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詩歌賞析的能力
教學重點 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教學難點 詩人的愛國情懷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景介紹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故鄉(xiāng),觸景感懷之作。時年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患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巳聾,靠飲藥維持生命。
二、詩歌賞析
頭聯(lián)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xiàn)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lián)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云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lián)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zhì)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于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lián)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lián)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三、總結
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局限于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系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其世身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四、譯文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nèi)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象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zhàn)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五、鏈接
(一) 寫洞庭湖的佳句
1、 劉長卿:“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
2、僧可明:“水涵天影闊,山拔地形高”
3、許文化:“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二)岳陽樓的名聯(lián):
1、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滄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巖疆:潴者、流者、峙者、鎮(zhèn)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2、后樂先憂,范希文庶幾知道;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
3、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來第一樓。
4、四面河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5、放不開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樓把酒; 吞得盡胸中云夢,方可對仙人吟詩 。
教學反思:
6、《登岳陽樓》教案
登岳陽樓
備課時間:2月15日 上課時間:2月17日
課型:詩歌賞析 總課時:10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詩歌賞析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2、詩人的愛國情懷
教學過程:
一、背景介紹
。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故鄉(xiāng),觸景感懷之作。時年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患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巳聾,靠飲藥維持生命。
二、詩歌賞析
頭聯(lián)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xiàn)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lián)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云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lián)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坝H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zhì)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于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lián)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lián)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薄皯{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三、總結
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局限于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系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其世身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四、〖譯文〗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nèi)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象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zhàn)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五、〖鏈接〗
(一) 寫洞庭湖的佳句
1 劉長卿:“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
2僧可明:“水涵天影闊,山拔地形高”
3許文化:“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二)岳陽樓的名聯(lián):
1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滄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巖疆:潴者、流者、峙者、鎮(zhèn)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2后樂先憂,范希文庶幾知道;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
3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來第一樓。
4四面河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5放不開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樓把酒; 吞得盡胸中云夢,方可對仙人吟詩 。
7、陳與義《登岳陽樓》教案
登岳陽樓
學習目標
(1)了解這首詩相關的背景知識。
(2)了解這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4)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一、課程導入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李白的送別詩,現(xiàn)在我們看到最后一首《登岳陽樓(其一)》,這是陳與義的一首七言律詩。(轉身板書)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題目的意思,登岳陽樓就是登上岳陽樓游玩的意思,這里的其一是指詩人一共寫了兩首,這是第一首。下面我們再看看作者陳與義的相關情況。
二、作者簡介
請大家看到課本的注釋部分,陳與義,字去非,號簡齋,是我國宋代著名的愛國詩人。他在北宋時做過官,主要貢獻還是在詩歌方面,給后世留下不少憂國憂民的愛國詩篇。他青年時詩文就寫得很好,曾寫過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賞,并由此受到器重。這首詩還是比較容易弄懂的,下面同學們跟我把這首詩讀一遍。
三、整體感知
老師帶讀詩文。
四、詩文賞析
首聯(lián)“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边@兩句交待了岳陽樓的地理位置,以及初次登樓所見之景?!昂熿翰粍酉﹃栠t”由近及遠,近處岳陽樓上的“簾旌”沒有風而靜止不動,遠處的夕陽在緩慢下沉。初臨此地,面對這樣的景色,詩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境遇以及國家政治,北宋就像這即將落下的夕陽,再沒有辦法挽回,這是對時局的一種感慨,不由悲從心來。
頷聯(lián)上句“登臨吳蜀橫分地”從歷史角度介紹了岳陽樓,下句寫了在傍晚時徘徊在岳陽樓這個有湖有山的地方。登樓有感,不禁想起了關于岳陽這個地方的故事來,想當年三國時期的吳與蜀正是在此地因爭奪荊州而兵戈相見。在這樣有山有水的岳陽樓畔,詩人沒有盡情享受山水之樂,而是用“徙倚”二字展現(xiàn)了詩人的舉動,在傍晚時,詩人只在岳陽樓畔徘徊。再聯(lián)系一下當時詩人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那是北宋滅亡三年后,想到這大好河山已經(jīng)易主,那種愛國之心使得詩人在這里徘徊,這也是思想上的徘徊,想到時局,感慨萬千,“徙倚”二字將詩人那滿腔愁緒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頸聯(lián)詩人不遠萬里來到岳陽游玩,靖康之變?nèi)陙?,自己如今站在樓上還眺望著遠方。此處“萬里”和“三年”一虛一實,交待了詩人來到此處登樓的路途及具體的時間。其中,“還望遠”不僅僅只是詩人登樓的望遠,也是詩人聯(lián)想當時國家政治危亡,對將來的一種迷茫之感。這兩句詩人聯(lián)系時局,表達詩人那種憂國憂民的心緒。
尾聯(lián)情景相生,“風霜”既指秋色濃重,又與自己的“白頭”相映襯,且暗示了當時政治局勢的嚴峻,北宋已經(jīng)危亡不可挽救?!袄夏緶娌ā奔葘懷矍皩嵕?,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飽經(jīng)風霜的自我寫照,同樣也是詩人對當時國家政治局勢的一種暗示。國破家亡,悲從心來。
中心思想:這首詩寫了詩人登樓的所見所感,雖是抒寫到岳陽樓游玩,但心系國家政事,憂國憂民,借登樓來譜寫了一首愛國詩篇。
五、板書
登岳陽樓(其一)陳與義
首:地理位置
頷:登樓懷古傷時
頸:憂國憂民的心緒
尾:暗寫時局,悲從心來
8、高一語文《登岳陽樓》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教學大綱 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登岳陽樓》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語文《登岳陽樓》教案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詩歌賞析的能力,把握本詩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2.領會《登岳陽樓》通過描繪雄偉壯闊的藝術境界和個人孤苦的境遇,表達詩人感受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把握詩中的經(jīng)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觸景感懷、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教 具:PPT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設問,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大屏幕投影)
1.江南有哪三大名樓?
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湖南的岳陽樓,被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與“山東的蓬萊閣”并成“四大名樓”)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盛譽的岳陽樓,以其雄偉的氣勢和巍峨壯麗的風采,古往今來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登樓抒懷。
2.你能背誦出多少句古人描繪洞庭湖的佳句?
①屈 原:“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p>
②劉長卿:“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
③許 棠:“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
④孟浩然:“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⑤杜 甫:“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⑥劉禹錫: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⑦詩僧可明:“水涵天影闊,山拔地形高”
3.你記住了幾副寫岳陽樓的名聯(lián)?
①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滄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巖疆:潴者、流者、峙者、鎮(zhèn)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②后樂先憂,范希文庶幾知道;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
③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來第一樓。
④四面河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⑤放不開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樓把酒; 吞得盡胸中云夢,方可對仙人吟詩。
二、回顧作者及作品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稱杜工部,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人有“詩圣”之譽,其詩有“詩史”之稱。
詩作:“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
“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
三、 知人論世,背景介紹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故鄉(xiāng),觸景感懷之作。是年(769)詩人已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凄苦不堪,年老體衰, 患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已聾,貧病交加,再加上北歸無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著洞庭湖向南漂泊。
四、誦讀并默寫這首詩
這首詩內(nèi)容極為豐富,感慨也極深沉,要讀得深沉緩慢。
首聯(lián):從“昔聞”到“今上”長達數(shù)十年,包含著人世滄桑的感慨,讀得快了則意味不同。
頷聯(lián):寫岳陽樓景色,讀時須有縱目遠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應慢讀——似乎說“多少個日日夜夜就這樣過去了”。這是為下文蓄勢。
頸聯(lián):說個人,有無限辛酸,調(diào)子低些為好。
尾聯(lián):說國家,有滿腔悲憤,調(diào)子稍稍上升——這是全詩高潮所在。
五、賞析詩歌
1.首聯(lián):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①翻譯:過去就聽說洞庭湖水勢浩瀚,名揚海內(nèi),今天我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俯仰江山。
②問題:“昔聞”、“今上”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早聞洞庭盛名,早有渴望盡興一游的夙愿,然而無奈戰(zhàn)亂頻繁,身世漂蕩,到了暮年才實現(xiàn)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③概括簡析:首聯(lián)側重寫洞庭湖水面廣闊,汪洋萬頃。
2.頷聯(lián):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①翻譯:大湖廣闊浩瀚把吳楚兩地東南隔開,天地象在蒼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蕩漾。
②問題:“坼”“浮”兩個字煉得好,好在哪里?
“坼”,分裂?!案 ?,漂浮蕩漾。廣袤數(shù)千里的吳、楚兩地就因為有了這個湖,一下子斷裂為二,這氣勢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飄浮在這湖水上面,緩緩行進,這景象又何等宏麗。
這兩個字寫出了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宏偉奇麗的景色,給讀者勾勒出一幅氣象萬千的畫面。
曹操詠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觀滄海》) 體現(xiàn)了一種“雄渾闊大”的意境,而杜甫此聯(lián) “氣壓百代,為五言雄渾之絕”。(宋代劉辰翁語)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
③概括簡析:頷聯(lián)側重寫洞庭湖氣勢宏大,吞吐乾坤。
3.頸聯(lián):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①翻譯:我漂泊江湖,親朋故舊早不知聞,竟無一字寄給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②問題:頸聯(lián)的意境,由寬闊突然轉入狹窄,聯(lián)系尾聯(lián),試分析這種表達技巧的作用。
從頷聯(lián)到頸聯(lián),詩的意境從寬闊轉到狹窄,但這兩聯(lián)是相輔相成的。清代史學家浦起龍說:“不闊則狹處不苦,能狹則闊境愈空?!钡轿猜?lián),意境又轉到寬闊,詩的前后相互襯托,全詩意境構成一個整體。
③試分析頸聯(lián)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詩人面對汪洋浩淼的洞庭湖,回想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得不到精神和物質(zhì)方面的任何援助。眼前既“老”且“病”,郁居木船,飄流湖湘,更是身世危亡,苦不堪言。其凄涼之境、哀痛之心、憤怨之情,不言自明。詩人抒發(fā)了一種憂己傷世無限悲苦之情。
4.尾聯(lián):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①翻譯:站在岳陽樓上,遙望關山以北,仍然是戰(zhàn)火紛飛,生靈涂炭;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我不禁涕淚奔流。
②問題:尾聯(lián)在抒發(fā)個人悲苦的感情上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體現(xiàn)了詩人作者怎樣的情感?
在尾聯(lián)中,詩人在凄苦萬狀的情況下登樓觀景,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不禁涕淚縱橫,難以抑止。這種憂國傷時之感與身世凄涼之情一齊襲上心頭,詩的意境從狹窄轉到寬闊,由個人的悲苦轉而想到國家的衰頹。由此可見,詩人總是不會停留在個人痛苦上,他總是以國事為念,體現(xiàn)了詩人同情人民疾苦關心國家命運(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
六、探究總結全詩
1.主旨意境
這首詩寫詩人登樓時所見所感。詩人通過 對洞庭湖浩翰汪洋、雄偉壯闊的景象的描繪,觸景傷情,把個人的悲苦、國家的憂患和自然界宏奇?zhèn)惖木吧舷乱r托,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胸懷。意境宏大,情調(diào)悲壯,是登岳陽樓的千古名篇。
2.藝術技巧
①意境博大深遠,風格沉雄悲壯
②全詩對比強烈,對仗工整
③用詞精當,含意深刻。
七、課后練習
1.熟讀、背誦這首詩,在朗讀中進一步理解全詩的意境和感情。
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 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①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
答:“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穎。(意思對即可,如答“雁別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②對第三聯(lián)“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做簡要分析。
第三聯(lián)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云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對即可)
9、陳與義《登岳陽樓》教案(其一)
登岳陽樓 (其一) 陳與義(簡案)
教學目標:1、在多次誦讀的基礎上理解詩歌內(nèi)容。
2、在品析詩歌的過程中讀出詩人蘊涵的深切感情。
3、當堂背誦詩歌。
4、培養(yǎng)學生喜歡讀詩的習慣,提高生活情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品析詩歌的過程中讀出詩人蘊涵的家國之恨和身世之懷。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江南有三大名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盛譽的岳陽樓,以其雄偉的氣勢和巍峨壯麗的風采,古往今來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登樓抒懷。
孟浩然望洞庭,描繪出“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钡男蹅ゾ坝^;范仲淹登高樓,抒發(f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钡膫ゴ蟊ж?。
宋代著名詩人陳與義也登上了岳陽樓,那么,他又抒發(fā)了什么情感呢?讓我們趕緊進入今天的課堂。(顯示課題)
二、讀準詩歌
1、自由朗讀詩歌?!舅自捳f“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只有多讀,才能感受詩歌的美。那現(xiàn)在就讓我們趕緊去朗讀一下這首詩吧。】
2、請一個學生朗讀。【讀準字音:旌,徙】
3、齊讀詩歌。
4、明確詩歌節(jié)奏?!咀x準字音只是誦讀的前提。朗讀詩歌,還需注意節(jié)奏。尤其是律詩。我們來看一下這首詩的節(jié)奏劃分?!浚@示詩歌節(jié)奏劃分)
5、學生根據(jù)PPT的節(jié)奏劃分自由朗讀。
6、學生齊讀,要求讀出停頓。
三、讀懂詩歌
1、解釋關鍵詞:簾旌、徙倚、憑危、吊古
2、學生根據(jù)課文注解大致了解詩歌意思。
3、PPT顯示詩歌大意,學生齊讀
四、讀透詩歌
1、找詩眼。
【文有文眼,詩也有詩眼,它是一首詩的靈氣所在,也往往是詩中最精煉最傳神的一個字。請同學們找出這首詩的詩眼?!?/p>
明確:悲
2、“悲”在何處?
【即為詩眼,必定穿透于詩歌的每一個角度,處處滲透著這“悲”,那么就請同學們找找哪些地方能體現(xiàn)這“悲”?】
【品析詩句,朗讀相輔,明確重讀字】
概括:景悲——己悲——國悲
3、圈點出品析得出的重讀字,結合停頓,明確詩歌感情基調(diào),配樂朗讀詩歌。
【只要我們將詩歌的重音和節(jié)奏準確地讀出來,那么詩歌的韻味也就出來了?!?/p>
五、挑戰(zhàn)自我
當堂背誦詩歌《登岳陽樓》
六、詩歌總結
朱光潛先生曾說:“自從有了詩歌,人生就不是一件枯燥的東西”,希望正處于敏感多思、多愁善感的詩般年華的同學們,能通過詩歌,讓自己成為一個有高尚情趣的人,讓自己的生活充滿詩情畫意。
板書: 登岳陽樓(其一) 陳與義
景悲
悲 己悲
國悲
10、九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登岳陽樓》教案
預設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表現(xiàn)和不同收獲。懂得“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的道理。
3、愿意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預設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情趣
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藘蓚€老朋友——小白兔和小灰兔。誰來跟他們打聲招呼?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小白兔和小灰兔》。齊讀課題。
二、語文童子功(復習生字詞)
1、課件出示詞語,要求:用上你的聲音、表情或動作讀出詞語的意思。詞語:挑擔
澆水
翻地
餓了
時候
奇怪
2、自由讀詞語,老師及時糾正字音。
3、指名讀,想讀哪個、演哪個自己定。
4、齊讀。邊讀邊用上你的聲音、表情或動作。
三、讀中感悟,以讀促悟
(一)、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現(xiàn)有哪些共同的優(yōu)點?
(二)、指名說,并找到相應段落。通過齊讀、范讀、分角色地讀一讀,體會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樂于助人和有禮貌。進一步區(qū)分“您”和“你”。
(三)、他們都喜歡樂于助人,又有禮貌,那他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快速讀課文,比一比誰是火眼金睛。
1、指名說(隨機)出示圖1。板書:要菜子
要白菜
2、還有呢?板書:勤勞
懶惰
(1)小白兔拿菜子回家后干什么?從哪幾段知道的?課件出示4、5自然段。
(2)自由讀這兩段,圈一圈小白兔怎么勞動動作的詞。
(3)交流。把這種勞動體現(xiàn)在句子中讀一讀。
(4)課件演示白菜的生長過程。想想:小白兔這樣勞動的次數(shù)多不多?你從哪個詞發(fā)現(xiàn)?給常常找近義詞。這樣常常勞動辛苦嗎?把這種勞動的辛苦體現(xiàn)在句子中讀一讀。(男、女生賽讀)
(5)這樣常常勞動會有什么結果?齊讀最后一句。
(6)課件出示圖2:
●觀察插圖,你還從圖中的哪些地方發(fā)現(xiàn)小白兔勞動很辛苦?
●你平時有沒有覺得很辛苦的時候?什么時候?
●你平時有沒有看到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勞動很辛苦的時候?你從哪發(fā)現(xiàn)的?
●那此時此刻,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對自己說些什么?你還將會怎么做?
●再看圖,小白兔這樣辛苦地勞動,他感到快樂嗎?你從哪發(fā)現(xiàn)?
●把這快樂體現(xiàn)在句子里讀一讀。
●這么快樂,小白兔收獲了什么?
3、是呀,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課件播放課間操:歌曲《勞動最光榮》。
4、勞動是多么光榮呀!小白兔經(jīng)過辛勤地勞動,白菜很快就長大了??尚』彝媚??
●指名說一說。并找到相關段落讀一讀。
●這樣餓了就吃,餓了就吃,最后怎樣?而小白兔呢?
5、自由讀7—9自然段
。課件出示圖4。
●當小灰兔看到小白兔挑著一擔白菜送給老山羊,他的心情怎樣?出示圖1和圖4,進行對比。思考:兩次奇怪的原因一樣嗎?各是什么?強調(diào)第二次奇怪。
●用上你的聲音、表情把這種奇怪體現(xiàn)在句子中讀一讀。
●那小白兔聽了小灰兔的話是怎么回答的?齊讀。他此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當你完成了一件好不容易才完成的事情,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用上你的聲音、表情把這種自豪體現(xiàn)在句子中讀一讀。
●理解“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意思。課件出示:
小練筆:
只有刻苦學習,才
。
只有愛勞動,才
。
●小灰兔聽了小白兔的話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指名說一說,引導用上文中的句子。
6、到現(xiàn)在,你是喜歡小白兔還是小灰兔?為什么?
7、小結:小朋友不僅要學會辨證地看問題,更要學會從小熱愛勞動,在家里多幫爸爸媽媽做自己能做的事。
四、圍繞主題,總結升華
1、背誦識字2
2、希望大家在學校、在家里做個人人喜歡的好孩子。
五、作業(yè)
完成作業(yè)本第4、5題。
六、板書預設
26
小白兔和小灰兔
共同點
樂于助人
有禮貌
區(qū)別
要菜子
收白菜
勤勞
懶惰
送白菜
要白菜
11、九年級語文上冊第6課《登岳陽樓》教案
【學習目標】
1.認識“檐”“飾”等5個生字。會寫“棚”“飾”“冠”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裝飾”“和諧”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走近鄉(xiāng)下人家,感受田園詩情,激發(fā)學生對農(nóng)村生活的興趣和熱愛。
4.帶領學生品味優(yōu)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5.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xiāng)村”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
【課前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課文掛圖及投影片。
3.搜集有關農(nóng)村生活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出示兩組投影片。
第一組:林立的高樓、漂亮的汽車、熱鬧的廣場。
第二組:低矮的磚瓦房、小河里暢游的鴨鵝、穿著樸素的人們。
(也可以用書上的幾幅插圖代替)
提問:看到這兩組圖片,你想到了什么?
2.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你所了解到的鄉(xiāng)下生活是怎樣的。
3.有一位作家用非常細膩、優(yōu)美的筆觸為我們描述了鄉(xiāng)下人家的生活,你們想去看看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1課,一起走進鄉(xiāng)村生活,一起領略它那份獨特的美。
(板書:21鄉(xiāng)下人家)
二、自學生字、新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出示“自學指導”: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對不理解的詞語、句子作上記號。
2.練習將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找找課文哪一小節(jié)概括了鄉(xiāng)下人家的特點?用鉛筆作上記號。
三、匯報交流,了解自學情況
1.指明認讀生字、生詞。注意“巢”不要讀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雞冠花”一詞中讀
“align=baseline alt= border=0 hspace=0 src=/uploadfile/2011/1018/20111018075849545.jpg />”。
2.指名部分同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盡量讀通順。
3.交流默讀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節(jié))。
四、朗讀理解
1.全班齊讀最后一節(jié),理解“獨特”“迷人”的含義,進而理解整段話的含義。
2.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獨特”是指“獨有的,與眾不同的”;“迷人”是說“吸引人”,這句話是說鄉(xiāng)下人家,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季節(jié)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很吸引人的美。讓學生讀一讀課文,從作者的語言描述中去發(fā)現(xiàn)鄉(xiāng)下人家“迷人”“獨特”的美。
3.自由讀課文,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xiàn)鄉(xiāng)下人家迷人、獨特之美的語句并做上記號,在旁邊可以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讀一讀,在腦海中勾畫那美麗的畫面。
4.小組交流自學所得,為全班交流做好準備。
五、指導書寫生字
1.生齊讀生字,并且說說在書寫時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教師重點范寫“冠”“率”“搬”三個比較難寫的字。注意字的結構,擺放要勻稱。
3.學生練寫:抄寫生字、生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出示生詞卡片,指名讀。
二、自主讀文
自由讀課文,想象文中描繪的畫面,回顧上節(jié)課自讀課文時獲得的收獲,為交流做準備。
三、全班交流
你從課文哪些語句體會到了鄉(xiāng)下人家無論何時何地都散發(fā)著的獨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體會到的美用你的朗讀體現(xiàn)出來嗎?
(生交流過程中,師適時點撥,提示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鄉(xiāng)下人家獨特、迷人的美,并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他學生通過“評讀”的方式來參與學習。)
以第一節(jié)內(nèi)容為例,可以抓住以下兩個教學點進行。
1.“別有風趣的裝飾……”
(1)理解“別有風趣”和“裝飾”的含義。(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實際。)
(2)在這里“別有風趣的裝飾”指的是什么呢?(請學生讀一讀相關描寫。)
為什么說這些都是“別有風趣的裝飾”呢?
2.“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1)“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閉上眼睛,聽老師讀一讀課文中對鄉(xiāng)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寫,想象畫面,再想象一下“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的城市的景象,說說你的感覺。
(3)通過比較,感受到鄉(xiāng)下人家的淳樸、可愛。
(4)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xiàn)鄉(xiāng)下人家的“可愛”嗎?
(說明: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只是一個預設,實際教學中,應以學生的發(fā)言為主線,教師的點撥、指導適當?shù)卮┎迤渲?,不可越俎代庖,牽著學生的鼻子走。)
四、整理回顧,想象拓展
1.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發(fā)現(xiàn)無論在屋前、院子里還是小河里,無論在春天,夏天還是秋天,鄉(xiāng)下人家的確具有它獨特、自然的美,現(xiàn)在我們再來齊讀課文的最后一節(jié),現(xiàn)在,你一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師生齊讀最后一節(jié)。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鄉(xiāng)下別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樣的圖畫呢?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吧,說給同座聽一聽。
4.全班交流。
五、激發(fā)興趣,布置綜合學習活動的任務
1.讀了這篇課文,你是否感覺到了農(nóng)村生活的詩情畫意?讓我們開展一次“走進田園”的綜合學習活動吧!
2.讀一讀書上的提示,然后分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組準備怎樣開展這次活動(如鄉(xiāng)村圖片展、收集國內(nèi)外農(nóng)村生活資料、鄉(xiāng)村詩歌朗誦比賽等等)
3.各組交流,匯報自己小組開展活動的計劃。
4.教師統(tǒng)籌安排,確定活動日程。
12、登岳陽樓教學設計 登岳陽樓教學設計
《登岳陽樓》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將詩人懷才不遇空有一腔熱忱卻報國無門的凄傷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下面是小編帶來的登岳陽樓教學設計2021,希望大家喜歡。
一、導入: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岳陽樓,巍峨莊嚴,雄偉壯麗,古往今來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登樓抒懷,它甚至匯成了一股中華文化雄渾激流。孟浩然望洞庭,描繪出“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的雄偉景觀;范仲淹登高樓,抒發(f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抱負。宋代著名詩人陳與義也登上了岳陽樓,那么,他又抒發(fā)了什么情感呢?讓我們隨著陳與義登上岳陽樓來了解他的心境。
二、初步了解
1、出示詩題目(書寫課題):登岳陽樓
讓學生齊讀,以不同感情讀,興奮的、悲傷的
讀著這個題目,你想知道哪些信息?
預設:何人?何地?何時?何景(看到)何事?(做了哪些事)。。。。。。。
2、齊讀文章,幻燈出示整首詩,正音。
師:結合注解,同桌之間互相逐句翻譯,初步感知詩文,了解詩文大意。
師:通過注釋的解讀,同桌的幫助,相信你可以回答以上的問題了
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反應靈活引導學生分析文章
3、朗讀文章,分析情感
①尋找意象觸摸情感
思考:孟浩然登上岳陽樓看到了“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的雄偉景觀,那么陳與義登臨岳陽樓他看到了哪些景物?
請一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劃出景色
預設: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你能否展開自己的想想來描繪出詩人眼中所見的景?
學生交流想象的作品
追問:從剛才的描述中你加入了哪些詞語,可以看到詩人筆下的意象有哪些特點?
“夕陽遲、欲暮時”
生:解釋:黃昏,慘淡的夕陽緩緩下沉,洞庭湖籠罩在沉沉暮靄中。
師:在很多古典詩詞中,不乏有“夕陽”影子,你能背幾句嗎?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斜陽外,寒鴉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師:你發(fā)現(xiàn)了嗎,詩歌中往往因有“夕陽”的渲染,詩歌就涂抹上了一種不尋常的色彩,烘托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悲涼心痛,夕陽使人惆悵、感傷,增添了詩人的無限悲愁)
“風霜里,老木滄波”
師:風霜里:冰冷、寒氣逼人
老木滄波:滿目枯木、渺渺滄波(請學生展開想象,描繪一下老木、滄波)
師:此時又是處于什么季節(jié)?(秋天)每個季節(jié)在詩人眼中都有各自獨特的情緒,秋在古詩詞中通常表達的是什么情緒?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千行!
自古逢秋悲寂寥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悲涼)
小結
師:王國維先生在他的《人間詞話》里寫道:“昔人論詩,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這些帶有詩人的特殊感情的景物,在文學作品中稱為意象。在賞析詩歌時,抓住這些意象,就能幫助我們更好的來感悟詩人的情感。
教師小結:詩人看簾旌靜止,夕陽遲緩,感凄風冷霜, 落木蕭蕭,望悲涼江水,聽長江滾滾. 此時眼前岳陽樓的情景不再氣勢磅礴,難覓壯麗雄渾,取而代之的是滿目蕭然,舉目悲涼,一片凄冷死寂.這些意象中透出的絲絲的悲愁,真是源于他內(nèi)心的剪不斷、理還亂的悲愁。
②聯(lián)系背景分析情感
登臨古代明樓,不同的人登臨會有不同的感覺,詩人為何心生悲涼之情呢?
預設當學生提到:萬里還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追問:萬里來游?說明本不在此地,從哪里來?多難?何難?,請同學們參照注解,找答案(導入背景介紹)。
背景資料介入: 宋欽宗靖康元年的春天,金兵攻破開封,北宋滅亡。深受皇帝賞識詩人,官職屢遷,不知不覺地卷進了政治斗爭的漩渦。靖康之難發(fā)生時,陳與義被貶在陳留(在今河南開封東南)做監(jiān)酒稅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難民行列中,南奔襄漢,顛沛湖湘,流離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幾次登岳陽樓,與朋友悲傷國事,借酒澆愁,寫下了數(shù)首詩歌以記其事.
研讀關鍵句品析情感
追問:詩歌中的這聯(lián)哪些詞反映了詩人心生悲涼情愫的原因?
抓住關鍵詞:萬里 三年
齊讀感受.
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學生描述:
“萬里來游”:萬里逃難,天涯淪落,到處顛沛,流離失所
“三年多難”: 國破家亡,背井離鄉(xiāng),逃難三年,漂泊不定
師:國家的命運和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國家動蕩,個人豈能茍全?靖康之變使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轉折,萬里逃難,天涯淪落,怎不令他心酸悲涼。
師: “萬里”與“三年”,分別從空間、時間的跨度上來寫,讀之讓人感慨萬分。所以我們應帶著怎樣的語氣去讀?
(讓學生隨意回答:沉痛、悲傷、皺眉、語速慢)學生帶感情朗讀。
男女生分讀句子,輪流讀感受這種顛沛流離之苦
追問:你們將詩人飽受顛沛流離之苦,遍嘗背井離鄉(xiāng)之愁用飽滿的情感演繹得很真切,這種悲涼你從我們學過的哪些詩中有更深刻的體會?
聯(lián)系學過的古詩(<春望>,<秋夜曉出籬門有感> 陸游的詩歌: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山。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來體會詩人此刻的心情.
學生交流(可以準備幻燈幫助學生深刻理解)
教師小結:杜甫國破家亡時感時傷世,念家悲己,遺民渴望國家統(tǒng)一,南望王師,淚盡胡塵,你能了解此時詩人是否也在經(jīng)歷著這種痛楚,你從哪些句子體會到,找出有感情地朗讀:白頭吊古風霜里,老目滄波無限悲。
此時你看到詩人怎樣的形象?
學生交流,然后要求學生抓住”白頭””風霜””老木””滄波”來描述詩人的形象.
師小結:整首詩字里行間流露著悲愁的情緒,所見之景——悲是緣于詩人顛沛流離之悲,而詩人心中的悲苦則來自于國家甌缺之悲,自己老大傷悲,詩歌無處不一個“悲”字,像這樣的字詞,在詩(詞)中最凝煉、最傳神、最準確地表現(xiàn)情感意味、精神內(nèi)涵的“詞(字眼)”稱為詩眼。讀詩時能抓住詩眼,就能更好地理清詩歌脈絡,掌握詩人的情感.
4。拓展延伸:
讀完此詩,你們覺得陳與義很像一個人,你們說是誰?你能說說他詩歌中哪些也流露出這種悲情嗎?
預設
教師出示幻燈:
杜甫<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杜甫《登岳陽樓》“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讓學生選擇自己有感悟的一首有感情地朗讀,找出能表明詩人感情的關鍵字來分析詩人的情感。
5。教師小結:從隋唐跨越到南宋,想不到一樣的國家甌缺缺牽動了一些詩人的情絲,他們憂國憂民的情懷又牽動了我們熱愛和平的神經(jīng),多么希望我們在和平的年代里能久遠地享受詩人們留下的千古絕唱。
中國古典詩歌是世界藝術園地的一朵奇葩,但愿我們掌握學習詩歌的一般方法,在詩海中盡情暢游,享受到它優(yōu)美的音韻、意境、情感。
上面就是登岳陽樓教學設計2021的全部內(nèi)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本網(wǎng)站。
【登岳陽樓教學設計2021 登岳陽樓教學設計一等獎】相關推薦文章:
魚我所欲也教案設計2021 魚我所欲也教案設計兩課時
部編版草船借箭教學設計最新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一等獎
幼兒園小班怎樣呼救優(yōu)秀教案與反思2021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最新 五年級上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沁園春長沙教案2021 沁園春長沙教案兩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