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zhàn)教案 淝水之戰(zhàn)教學設計一等獎》屬于教案一等獎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淝水之戰(zhàn)教案 淝水之戰(zhàn)教學設計一等獎
淝水之戰(zhàn)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僅是古代典型以少勝多的案例也是南北朝對立的轉(zhuǎn)折點,歷史在這一刻發(fā)生了變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淝水之戰(zhàn)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的
一、結(jié)合歷史材料誦讀課文,初步了解淝水之戰(zhàn)的基本情況;
二、積累文言詞語;
三、分析文中兩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
四、引導分析戰(zhàn)爭勝敗的主客觀原因。
教學重點
文言詞語的積累、分析人物性格。
教學難點
結(jié)合歷史背景分析交戰(zhàn)雙方勝負的主、客觀原因。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句詩,大家一定還記得,這里的“王”指的是王導家族瑯琊王氏(王羲之家)和謝安陳郡謝氏,此二人都是晉代的名相。
謝安是當時的美男子,他的小兒子謝琰,從小就“美風姿”,琰的第三個兒子謝混長大后“風華江左第一”,是那個時期江南第一美男子,詩也寫的好。清華大學的校名“清華”二字就出自他的詩句“水木湛清華”。因而謝家的后代被稱為“芝蘭玉樹”,這個成語后用做對別人子弟的美稱。
謝安不僅僅是風姿俊郎,他還指揮了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淝水之戰(zhàn),讓我們通過課文更多的了解他。
二、檢查預習,初步了解《資治通鑒》的有關知識。
重點掌握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司馬光負責編纂,書名意思:“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旨在“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
三、誦讀課文
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后,學生討論,寫出前秦和東晉交戰(zhàn)雙方的人物表。
(教師可以制作powerpoint,如下圖所示,逐項單擊顯示,以便學生更深入了解課文)
四、布置作業(yè)
整理本課的通假字、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現(xiàn)象。
第二課時
一、檢查、總結(jié)作業(yè)
(一)通假字
1.年二十已下“已”通“以”
2.謝安石有廟堂之量,不閑將略通“嫻”,熟悉,精通
3.朝廷處分已定,兵甲無闕“闕”通“缺”,缺少
4.帥精兵五千趣洛澗“趣”通“趨”,奔向
5.秦軍逼水而陳“陳”通“陣”,列陣
(二)詞類活用
名詞作狀語
1、晝夜不敢息,草行露宿
名詞作動詞
2、秦王堅下詔大舉入寇
3、柵淮以遏秦兵
4、謝石、謝玄等去洛澗二十五里而軍
5、使不得上
6、時方與客圍棋
使動用法
7、若敗其前鋒使……失敗
8、欲不戰(zhàn)以老秦師使……疲憊
9、擊成,大破之使……失敗
意動用法
10、陛下厭苦安樂,自取危困把……視為討厭和痛苦的事
(三)特殊句式
1、 非汝,誰與成之賓語前置
2、士卒死者萬五千人定語后置
3、問計于謝安,安夷然狀語后置
4、若敗其前鋒,則彼已奪氣被動句
5、馬倒,為晉兵所殺被動句
二、分析人物
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提到,淝水之戰(zhàn),前秦兵馬聲勢浩大,令東晉朝廷嚇破了膽。宰相謝安更是以逃避的姿態(tài)來躲避現(xiàn)實。謝玄來找他下命令,他就說已經(jīng)有了別的安排。后來再找他,他干脆跑到山里面去游山玩水了。
1.謝安真的是因為害怕而逃避現(xiàn)實嗎?你如何看待謝安出游山墅,圍棋別墅的做法?
教師明確:不是害怕。謝安圍棋別墅,外示鎮(zhèn)定。正是如此,才穩(wěn)定住了東晉君臣上下的心,而北府兵的士氣也十分高漲.這對當時來說,是最正確的做法了。
2.結(jié)合課文中甲段和補充的二篇文言文語段,你認為謝安是什么樣的人?
三、拓展探究
淝水之戰(zhàn)是我國軍事史上有名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這場戰(zhàn)爭以符堅的強盛始,而又以符堅的失敗止。有人認為以前秦強大的軍事力量,苻堅的失敗是偶然,也有人認為苻堅的失敗是必然的,你認為前秦失敗的原因是什么?是偶然原因還是必然結(jié)果?
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原因。
1.符堅,性格決定命運。符堅有善良、脆弱的一面。但性格中更突出的是狂妄、專斷,不聽重臣,不得人心。
從苻堅的輕信用人看,用人之時已經(jīng)埋下了失敗禍根。這是戰(zhàn)爭失敗的必然因素。
①誤用鮮卑族,羌族首領慕容垂、姚萇。這些被壓迫的異族分子時刻都在伺機反抗,奪的苻堅的江山。②任用東晉梁州刺史朱序為度支尚書,朱序人在前秦心在東晉。在淝水決戰(zhàn)苻堅“少卻”時,故意發(fā)布“秦兵打敗了”的錯誤信息,引發(fā)秦兵退亂,乘機反抗苻堅。③征用“良家子”即漢族富裕子弟參戰(zhàn)也是一誤,一來他們吃不了苦,不善作戰(zhàn);二來他們不愿與東晉漢人同胞作戰(zhàn)。故此,只要有機會便逃,毫無戰(zhàn)斗力。
2.偶發(fā)因素未嘗不是致命要害
①八公山草木皆兵。洛澗一戰(zhàn),苻堅損兵折將本已傷了銳氣,然而八公山觸“木”驚“心”,使他陷入極度恐慌之中,他的自負自信開始被自恐瓦解,變得更加狂噪。所以,當決戰(zhàn)時刻東晉布下圈套,諸將皆看出不可信,而他卻像一個孤注一擲的賭徒,根本看不出,聽不進,作出急于取勝的錯誤決定。八公山上草木在特定情況下,給苻堅的心里打擊直接影響他后面的決策。
②風聲鶴唳喪膽氣。在突然撤退,主帥被殺,晉兵緊逼的非常時刻,恐怖的風聲與凄厲的鶴鳴所形成的環(huán)境壓力,對早已極度驚恐的前秦逃兵來說,具有催命的心理威懾,客觀上加劇了前秦的敗亡。
③誤導瓦解軍心。苻堅撤兵旨在讓晉軍過河至半時,猛力撲殺,一舉殲之。前方剛撤,朱序便陳后大喊“秦兵打敗了!”在眾兵不知真相的關鍵時刻,如此誤導,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立馬動搖了秦兵之心,瓦解了斗志,打亂了全局。這么多的偶然因素同時產(chǎn)生也是偶然因素。
必然帶出偶然,偶然導致必然。戰(zhàn)爭無小事,任何一個細小疏忽都有可能導致全盤皆輸。
四、總結(jié)
題淝水之戰(zhàn)
謝家玉樹安東晉,外和內(nèi)穩(wěn)解國難。
英雄夢斷新平寺,前秦末路淝水邊。
上面就是淝水之戰(zhàn)教案了,想要了解更多內(nèi)容,關注本網(wǎng)站。
【淝水之戰(zhàn)教案 淝水之戰(zhàn)教案設計】相關推薦文章:
張衡傳教案設計 張衡傳教案兩課時
日出教案設計 日出教案設計一等獎
一厘米教案教學設計2021 一厘米教案設計
錢教案一課時 錢教案設計
錯誤教案設計 錯誤教案分析
2、淝水之戰(zhàn)教案 淝水之戰(zhàn)教學設計
淝水之戰(zhàn)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僅是古代典型以少勝多的案例也是南北朝對立的轉(zhuǎn)折點,歷史在這一刻發(fā)生了變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淝水之戰(zhàn)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的
一、結(jié)合歷史材料誦讀課文,初步了解淝水之戰(zhàn)的基本情況;
二、積累文言詞語;
三、分析文中兩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
四、引導分析戰(zhàn)爭勝敗的主客觀原因。
教學重點
文言詞語的積累、分析人物性格。
教學難點
結(jié)合歷史背景分析交戰(zhàn)雙方勝負的主、客觀原因。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句詩,大家一定還記得,這里的“王”指的是王導家族瑯琊王氏(王羲之家)和謝安陳郡謝氏,此二人都是晉代的名相。
謝安是當時的美男子,他的小兒子謝琰,從小就“美風姿”,琰的第三個兒子謝混長大后“風華江左第一”,是那個時期江南第一美男子,詩也寫的好。清華大學的校名“清華”二字就出自他的詩句“水木湛清華”。因而謝家的后代被稱為“芝蘭玉樹”,這個成語后用做對別人子弟的美稱。
謝安不僅僅是風姿俊郎,他還指揮了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淝水之戰(zhàn),讓我們通過課文更多的了解他。
二、檢查預習,初步了解《資治通鑒》的有關知識。
重點掌握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司馬光負責編纂,書名意思:“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旨在“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
三、誦讀課文
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后,學生討論,寫出前秦和東晉交戰(zhàn)雙方的人物表。
(教師可以制作powerpoint,如下圖所示,逐項單擊顯示,以便學生更深入了解課文)
四、布置作業(yè)
整理本課的通假字、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現(xiàn)象。
第二課時
一、檢查、總結(jié)作業(yè)
(一)通假字
1.年二十已下“已”通“以”
2.謝安石有廟堂之量,不閑將略通“嫻”,熟悉,精通
3.朝廷處分已定,兵甲無闕“闕”通“缺”,缺少
4.帥精兵五千趣洛澗“趣”通“趨”,奔向
5.秦軍逼水而陳“陳”通“陣”,列陣
(二)詞類活用
名詞作狀語
1、晝夜不敢息,草行露宿
名詞作動詞
2、秦王堅下詔大舉入寇
3、柵淮以遏秦兵
4、謝石、謝玄等去洛澗二十五里而軍
5、使不得上
6、時方與客圍棋
使動用法
7、若敗其前鋒使……失敗
8、欲不戰(zhàn)以老秦師使……疲憊
9、擊成,大破之使……失敗
意動用法
10、陛下厭苦安樂,自取危困把……視為討厭和痛苦的事
(三)特殊句式
1、 非汝,誰與成之賓語前置
2、士卒死者萬五千人定語后置
3、問計于謝安,安夷然狀語后置
4、若敗其前鋒,則彼已奪氣被動句
5、馬倒,為晉兵所殺被動句
二、分析人物
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提到,淝水之戰(zhàn),前秦兵馬聲勢浩大,令東晉朝廷嚇破了膽。宰相謝安更是以逃避的姿態(tài)來躲避現(xiàn)實。謝玄來找他下命令,他就說已經(jīng)有了別的安排。后來再找他,他干脆跑到山里面去游山玩水了。
1.謝安真的是因為害怕而逃避現(xiàn)實嗎?你如何看待謝安出游山墅,圍棋別墅的做法?
教師明確:不是害怕。謝安圍棋別墅,外示鎮(zhèn)定。正是如此,才穩(wěn)定住了東晉君臣上下的心,而北府兵的士氣也十分高漲.這對當時來說,是最正確的做法了。
2.結(jié)合課文中甲段和補充的二篇文言文語段,你認為謝安是什么樣的人?
三、拓展探究
淝水之戰(zhàn)是我國軍事史上有名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這場戰(zhàn)爭以符堅的強盛始,而又以符堅的失敗止。有人認為以前秦強大的軍事力量,苻堅的失敗是偶然,也有人認為苻堅的失敗是必然的,你認為前秦失敗的原因是什么?是偶然原因還是必然結(jié)果?
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原因。
1.符堅,性格決定命運。符堅有善良、脆弱的一面。但性格中更突出的是狂妄、專斷,不聽重臣,不得人心。
從苻堅的輕信用人看,用人之時已經(jīng)埋下了失敗禍根。這是戰(zhàn)爭失敗的必然因素。
①誤用鮮卑族,羌族首領慕容垂、姚萇。這些被壓迫的異族分子時刻都在伺機反抗,奪的苻堅的江山。②任用東晉梁州刺史朱序為度支尚書,朱序人在前秦心在東晉。在淝水決戰(zhàn)苻堅“少卻”時,故意發(fā)布“秦兵打敗了”的錯誤信息,引發(fā)秦兵退亂,乘機反抗苻堅。③征用“良家子”即漢族富裕子弟參戰(zhàn)也是一誤,一來他們吃不了苦,不善作戰(zhàn);二來他們不愿與東晉漢人同胞作戰(zhàn)。故此,只要有機會便逃,毫無戰(zhàn)斗力。
2.偶發(fā)因素未嘗不是致命要害
①八公山草木皆兵。洛澗一戰(zhàn),苻堅損兵折將本已傷了銳氣,然而八公山觸“木”驚“心”,使他陷入極度恐慌之中,他的自負自信開始被自恐瓦解,變得更加狂噪。所以,當決戰(zhàn)時刻東晉布下圈套,諸將皆看出不可信,而他卻像一個孤注一擲的賭徒,根本看不出,聽不進,作出急于取勝的錯誤決定。八公山上草木在特定情況下,給苻堅的心里打擊直接影響他后面的決策。
②風聲鶴唳喪膽氣。在突然撤退,主帥被殺,晉兵緊逼的非常時刻,恐怖的風聲與凄厲的鶴鳴所形成的環(huán)境壓力,對早已極度驚恐的前秦逃兵來說,具有催命的心理威懾,客觀上加劇了前秦的敗亡。
③誤導瓦解軍心。苻堅撤兵旨在讓晉軍過河至半時,猛力撲殺,一舉殲之。前方剛撤,朱序便陳后大喊“秦兵打敗了!”在眾兵不知真相的關鍵時刻,如此誤導,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立馬動搖了秦兵之心,瓦解了斗志,打亂了全局。這么多的偶然因素同時產(chǎn)生也是偶然因素。
必然帶出偶然,偶然導致必然。戰(zhàn)爭無小事,任何一個細小疏忽都有可能導致全盤皆輸。
四、總結(jié)
題淝水之戰(zhàn)
謝家玉樹安東晉,外和內(nèi)穩(wěn)解國難。
英雄夢斷新平寺,前秦末路淝水邊。
上面就是淝水之戰(zhàn)教案了,想要了解更多內(nèi)容,關注本網(wǎng)站。
【淝水之戰(zhàn)教案 淝水之戰(zhàn)教案設計】相關推薦文章:
張衡傳教案設計 張衡傳教案兩課時
日出教案設計 日出教案設計一等獎
一厘米教案教學設計2021 一厘米教案設計
錢教案一課時 錢教案設計
錯誤教案設計 錯誤教案分析
3、赤壁之戰(zhàn)教學設計教案教學設計
17、赤壁之戰(zhàn)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率領、調(diào)兵譴將、計策、波浪滔天、眺望、纜繩、硫磺、不計其數(shù)、丟盔棄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讀懂課文的內(nèi)容,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和作者是按什么順序?qū)懙摹?/p>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如何從戰(zhàn)役的具體過程中了解以弱勝強的原因。
【課前準備】
學生在課前四人為一組,自疊紙船。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導語:三國故事,人人皆知。如“單刀會”、“三顧茅廬”、“草船借箭”……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根據(jù)《三國演義》的部分內(nèi)容改編的《赤壁之戰(zhàn)》。(板書課題)
2、你對“赤壁之戰(zhàn)”有哪些了解?(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
3、你還有哪些疑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小組學習:
(1)自學生字新詞。
(2)圍繞課始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交流。
(3)對課文進行二次質(zhì)疑,并由記錄員負責記錄。
2、全班交流:
(1)學習生字新詞,注意字音、字形、字義。
(2)分小組指讀課文。
(3)交流已經(jīng)讀懂的問題。
(4)各小組交流提出的新問題。
三、了解梗概,分清條理。
1、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連起來說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第二課時
一、解題引趣,導入新課。
1、解題。
(1)請齊讀課題《赤壁之戰(zhàn)》
(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題目變成一句話。
(3)請把時間、交戰(zhàn)雙方和戰(zhàn)爭的結(jié)果加進去說一說。
2、從課文入手,概括主要內(nèi)容:
(1)戰(zhàn)爭開始時,雙方的力量對比如何?
(2)這是一場什么樣的戰(zhàn)役?(以少勝多)
(3)把“以少勝多”也加進題目中說一說。(東漢末年,曹操與東吳的周瑜在赤壁進行了一場大戰(zhàn),東吳只有三萬人,曹操號稱八十萬人,結(jié)果周瑜獲勝,曹操戰(zhàn)敗。這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
(4)出示寫有上面這段話的幻燈片。
問:大家看,這段話與這篇課文有什么關系?(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5)作為本課的主要內(nèi)容,你覺得它還缺點什么?(東吳周瑜是如何取勝的?)
(6)那么東吳是如何取勝的呢?(用火攻打敗曹操的。)
(7)把“火攻”加進去再說一說。
出示第二張幻燈片:(東漢末年,曹操與東吳的周瑜在赤壁進行了一場大戰(zhàn),東吳只有三萬人,曹操號稱八十萬人,周瑜用火攻打敗曹操,。這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
(8)請大家回想一下,我們是從什么入手來概括課文的?
(課題)
(9)今后在閱讀寫事的文章時,可以從課題入手,用提問題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來概括主要內(nèi)容。
二、分析東吳取勝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充分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動手操作)
1、“火攻”分哪幾步進行的?請你用簡單的詞語概括一下每一步中雙方的表現(xiàn)?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周瑜 曹操
黃蓋詐降 驕傲輕敵
乘風攻敵 信以為真
火燒曹營 死傷無數(shù)
追兵掩殺 丟盔棄甲
2、黃蓋詐降曹操為什么會相信?(從信中分析)
3、請大家齊讀第26頁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話。
4、周瑜憑什么斷定詐降計一定能成功?
5、充分了解對方心理、特點叫做知己。那么與此相反的呢?——知彼(板書:知己知彼)
6、黃蓋為什么選在有東南風的那天發(fā)動火攻?
(1)四人為一組用紙船演示一下東吳是如何火攻的?
(2)在演示的同時思考:東吳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條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處?
(3)教師深入到小組中參與討論。
東南風——天時
曹操的人馬駐扎在西北方向,東南風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軍鐵鎖連船易于火攻
東吳發(fā)揮了擅長水戰(zhàn)的優(yōu)勢而避免了長期相持、以少敵眾的不一之處——揚長避短
歸納板書: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
7、
大家再來讀第三自然段黃蓋的分析,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二、發(fā)散思維,學習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赤壁之戰(zhàn)。
1、赤壁之戰(zhàn)的結(jié)果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此后三國之間有混戰(zhàn)了七十二年,才最后由西晉統(tǒng)一了中國。
請問:赤壁一戰(zhàn),你認為誰獲勝好?(學生自由討論、發(fā)言)
(1)曹操勝了好
(2)東吳勝了好
(3)誰勝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歸納:
第一種觀點正確,曹操勝利就可以統(tǒng)一中國了。
第二種觀點只從東吳局部的利益出發(fā),保住了一方平安,卻造成了長期的軍閥混戰(zhàn)。
第三種觀點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長期對峙對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2、不少同學喜歡玩電腦游戲,其中就有《三國演義》的游戲,今天就請你用紙船來做一下游戲,曹操如何才能取勝?
學生動手演示:拆開紙船,利用西北風,分路進攻,發(fā)揮人多的優(yōu)勢。
3、教師歸納總結(jié):曹操要想取勝,根本原因還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這是贏得戰(zhàn)爭的最根本的準則。
四、結(jié)課激趣,引導學生到課外去廣泛閱讀
七十二年后,西晉大將王——曹操正是吸取了赤壁之戰(zhàn)的歷史教訓,做到了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所以順江而下直搗金陵,滅掉東吳,完成了統(tǒng)一。大家課下可以閱讀有關三國的故事。
4、《赤壁之戰(zhàn)》教學設計教案教學設計
《赤壁之戰(zhàn)》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分析:
《赤壁之戰(zhàn)》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五組的一篇課文,課文節(jié)選自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課文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qū)?,可配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進行按一定順序?qū)懙挠柧?。文中描寫的赤壁之?zhàn)是我國歷史上一個以少勝多的典型戰(zhàn)例,順利實施火攻計策,是這次戰(zhàn)斗勝利的關鍵。為了成功的推動火攻計策的實施,東吳的將帥們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巧用天時地利,考慮部署周詳,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人們熟知的“計中計”“連環(huán)計”“苦肉計”“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等名稱俗語都與這個故事有關,聰明才智至今閃爍著奪目的光輝。因此,通過本文的學習,不僅要讓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并在學習中感受到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對《三國演義》等古典名著產(chǎn)生課外閱讀興趣。
教學對象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對古典名著涉及不多,特別是赤壁之戰(zhàn)的歷史背景復雜,戰(zhàn)爭涉及到的人和事關系復雜,東吳的計策環(huán)環(huán)相連,部署周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因此,課前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收集有關三國演義的歷史和人物資料,閱讀有關文章,為課文的深入學習做好準備,是很有必要的。課中,盡量整合身邊的教學資源,如利用板書形象地展現(xiàn)兩軍隔江對峙、力量懸殊的形式,利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有關錄像等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通過學生自主閱讀感悟、小組合作探究,去理解課文內(nèi)容,受到思維訓練,通過想象再現(xiàn)當時的戰(zhàn)爭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課后,鼓勵學生去閱讀《三國演義》,培養(yǎng)課外閱讀的興趣。
教學目標:
教養(yǎng)目標:
1、學會14個生字詞語,正確讀寫新詞。
2、理解這次交戰(zhàn)以少勝多的原因;
3、學習按一定順序?qū)懙谋磉_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育目標:
1、學習遇事周密思考、機智靈活的思維方式。
2、初步有多角度看歷史人物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關。
發(fā)展目標:
培養(yǎng)周密思考、機智靈活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想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及課外閱讀興趣。
教學重點:
1、理解這次交戰(zhàn)以少勝多的原因。
2、學習遇事周密思考、機智靈活的思維方式。
3、學習按一定順序?qū)懙谋磉_方法。
教學難點:
1、理解這次交戰(zhàn)以少勝多的原因。
2、學習遇事周密思考、機智靈活的思維方式。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讀中領悟法;合作探究學習方法等。
教學媒體:多媒體電腦教學軟件等。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學習火攻部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激發(fā)興趣。(4分鐘)
1、老師看板書引入:東漢末年,曹操率軍南下,曹吳兩軍隔江對持,吳軍定下火攻計策。
2、齊讀第四自然段,想象:周瑜聽了,有什么反應?
3、設疑:到底黃蓋向周瑜說了什么?他是怎樣用計的,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主要問題。板書:實施火攻
二、初步探究,理清條理。(6分鐘)
1、快速瀏覽課文5——11自然段。 (出示)思考:火攻是分哪幾步進行的? 讀完后,用最簡練的語言列一個提綱,再同桌交換一下意見。
2、全班交流,板書:寫信詐降、靠近曹軍、火攻曹營。過渡:黃蓋的火攻計策步步相連,部署周密,連一代梟雄曹操都無法識破。但是,我想,至少有五十多人能識破黃蓋的妙計!你們一定行的,對嗎?
三、深入探究。(25分鐘)
1、四人小組選各自最感興趣的部分探究。探究提綱:黃蓋的火攻計策妙在哪里?
2、全班交流,評議提高,教師適時指導朗讀。(其間插播錄像)
3、全班討論:從實施火攻的這些環(huán)節(jié)中,你認為東吳勝利的原因是什么?適時板書:知己知彼、天時地利、部署周詳。
4、如果有時空穿梭機,讓你見到了赤壁之戰(zhàn)后的曹操,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出示曹操像)
四、回歸全文,總結(jié)提高(3分鐘)對照板書,說說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描寫赤壁之戰(zhàn)的全過程,你從中悟到了什么?同桌說,指名說。
五、拓展延伸,激發(fā)課外閱讀興趣。(2分鐘)
1、你還知道其他的有關《三國演義》的故事、成語、歇后語、詞語嗎?
2、課外作業(yè):收集《三國演義》故事,我們找一個時間開一個三國演義故事會。
板書設計:
1
7、赤壁之戰(zhàn)
(曹軍軍營)
曹 隔 實
1、寫信詐降
軍 江 施
2、靠近曹軍
南 相 火
3、火燒曹營
下 對 攻
4、追殺曹軍
(東吳軍營)
資料提供者:
5、《赤壁之戰(zhàn)》說課教學設計教案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一)教材內(nèi)容
《赤壁之戰(zhàn)》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根據(jù)中國著名的古典長篇小說《三國演義》的有關情節(jié)改寫而成。敘述了東吳都督周瑜采用部下黃蓋詐降和火攻的計策,在赤壁以三萬兵力打敗曹操八十萬大軍的故事。這一戰(zhàn)不僅改變了當時雙方力量的對比,也為后來的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勢奠定了基礎。
這篇課文編寫的主要意圖是使學生了解戰(zhàn)事的全過程,懂得在赤壁之戰(zhàn)中,東吳獲勝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巧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另外還要引導學生學習按一定順序描寫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目標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設計,因而根據(jù)課標要求和本單元學習目標中提出的重點,我制定的第二課時教學目標如下: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懂得在赤壁之戰(zhàn)中,東吳獲勝的根本原因。
2、理清課文的條理,學習作者按照一定的順序分幾步寫清大戰(zhàn)經(jīng)過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掌握簡單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學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歷史事件。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赤壁之戰(zhàn)的全過程,并從中悟出雙方勝與負的根本原因。
教學難點:使學生領悟到:如果從歷史發(fā)展趨勢的角度來思考,應該希望曹操取得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從而實現(xiàn)中國的統(tǒng)一。
二、說學生
1、在課前我先對學生們做了一個調(diào)查: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來看,他們中大部分人對“三國”的時代背景以及赤壁之戰(zhàn)的了解相當缺乏,因此該怎樣幫助五年級學生學習這個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呢?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前向?qū)W生介紹《三國演義》,讓學生在了解《三國演義》的整體背景基礎上再來學習課文中的《赤壁之戰(zhàn)》。這樣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積極思考,能比較正確的理解課文所敘述的內(nèi)容。
2、黃蓋“火攻”和“詐降”的計策是課文學習的重點,分析計策的來由有利于讓學生知道詳盡周到的觀察與準備是成功的基本素質(zhì)。而需要指出的問題是:由于作者及其所處年代的關系,羅貫中在寫作小說《三國演義》時主觀的把曹操定為反面角色,而由于該小說巨大的影響力造成了過去學生認知中的曹操就是一個壞人,這種認知是比較偏激的。我記得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講壇里評價《三國演義》時搜集了許多歷史依據(jù),對曹操的形象做了還原,我們知道了曹操其實算得上一個真正的大英雄!所以,本堂課試圖對學生的認知作扭轉(zhuǎn),應該說這是學生理解比較困難的地方。而之所以做這樣的嘗試,能健全學生辯證的歷史觀,去認識到統(tǒng)一是歷史發(fā)展的大勢所趨。而且這也比較具有現(xiàn)實的意義,比如現(xiàn)在的臺灣問題。
三、說教法、學法
我整個的教法都是結(jié)合教學實際,合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而設計的,具體是:
1、問題引入,引導學生主動認知。
對于學習而言,教師只是一個引路人。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他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往往能表現(xiàn)出極大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而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適當?shù)囊龑АⅫc撥,必要時進行歸納、小結(jié)和講解。要求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圍繞《赤壁之戰(zhàn)》的核心問題是“東吳周瑜是如何以少勝多的?”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2、感受直觀,拉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
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仍然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而由于小說《三國演義》所描寫的人物和時代都已久遠,在閱讀中如果光是憑空想象,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很難把握人物性格和整個事件進程的。因此,為了拉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我決定采用影片再現(xiàn)當時的情景,讓學生來到赤壁,“親眼目睹”赤壁之戰(zhàn)的整個過程。這時遠程教育資源就顯示出了它極大的優(yōu)勢。首先,初讀課文的時候,我立即播放了課件(出示課件)讓學生邊看屏幕邊跟著字幕小聲朗讀。此時,語言文字和它所描繪的畫面巧妙的融入一起,并折射在了學生的心湖上。此外,在討論“赤壁之戰(zhàn)到底誰贏了好?”這個問題時,在向?qū)W生介紹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后,再讓學生看那殘酷的戰(zhàn)爭場面,在滔天的火光中,在士兵們緊張而痛苦的呼喊中,學生的心靈會一下子受到震撼,他們會感同身受到連年混戰(zhàn)給人民帶來的災難,他們會期盼和平年代的美好。這直觀的畫面一下子就能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的欲望和樂于表達自我的欲望,無形中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以讀代講,深思美讀。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魯迅也說:“言美感身”,可見美讀是誘發(fā)學生審美情感最簡潔、實用、有效的方法。
因此本課的整個教學過程都是以讀為主。通過跟讀,自由讀,品讀,邊讀邊畫、等多種形式,達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的目的。使學生從讀中用心感觸一代梟雄曹操,縱然有雄才偉略,但卻不幸戰(zhàn)敗,沒有實現(xiàn)中國的統(tǒng)一。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情景,直接引入
開課時我就以問題“你知道赤壁之戰(zhàn)嗎?”直接引入課題,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緊接著用課件介紹赤壁和赤壁之戰(zhàn),再整體感知赤壁之戰(zhàn)的背景和概況.
(二)、初讀課文,感受赤壁之戰(zhàn)的全過程。
根據(jù)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首先出示課件,讓學生邊看屏幕邊小聲跟讀,讀后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了解故事的情節(jié)。老師再介紹相關的主要人物。
(三)、細讀課文,明白雙方勝敗的原因.
通過這一問題的引領,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真正做到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首先讓學生自由學習課文4-9自然段,研究“火攻的計策是誰提出來的?他為什么會想到這一計策?”“東吳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條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的條件?”這在學生上一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不難理解.再讓學生邊讀邊畫出關鍵的詞語了解火攻的實施過程,在同桌互相交流意見以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從曹操的一面來分析失敗的原因:曹操為什么要把船連在一起呢?黃蓋假投降,曹操為什么不懷疑?當黃蓋的船已快速向曹操沖來的時候,曹操的態(tài)度如何?說明了什么?這幾個問題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暢所欲言。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jié)得出:正因為東吳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再加上曹操的驕傲和輕敵才使赤壁之戰(zhàn)的結(jié)果是東吳以區(qū)區(qū)三萬兵力就打敗了曹操八十萬大軍,赤壁之戰(zhàn)也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zhàn)役。
(四)、發(fā)散思維,學習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赤壁之戰(zhàn)。
課堂教學的過程不僅在于求得新知的結(jié)果,更重要的思維探索的過程.所以我首先說明赤壁之戰(zhàn)的結(jié)果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再讓學生觀看壯觀的戰(zhàn)爭在浮想連連中學生進而明白正是這種局面卻造成了混戰(zhàn)不斷,災難不斷,從而引出問題“赤壁一戰(zhàn)誰勝了好?”在學生充分思考,討論,和辯駁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教師再引導:如果曹操勝利就可以統(tǒng)一中國了,老百姓也可以早一天過上太平日子。隨后布置一個拓展練習:要求學生以給曹操寫一封信的方式幫助他總結(jié)赤壁之戰(zhàn)的歷史教訓,在信中你也可以進一步表達你對曹操這一歷史人物的看法。
(五)、結(jié)題激趣,引導學生到課外去廣泛閱讀。
介紹歷史上西晉大將王瀎吸取赤壁之戰(zhàn)的歷史教訓,做到了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完成了統(tǒng)一大業(yè)的事實。最后推薦幾部《三國演義》類似的幾部歷史演義小說,如《隋唐演義》等,以供學生在課外去繼續(xù)閱讀,繼續(xù)發(fā)現(xiàn)。
五、說板書
雖然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已經(jīng)普及,遠程教育也正走向各中小學,但我覺得不能說有了高科技的發(fā)展和運用就可以拋棄古老的板書.板書是畫龍點睛之筆,它包羅了整個課堂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思想,學生可以通過板書回憶整堂課的學習過程.根據(jù)課堂實際,我設計了如下板書:(出示課件)通過這種簡潔的板書,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了整合,同時通過對比,揭示了文章的主題思想:只有知己知彼,巧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才能克敵制勝。
6、五年級教案:赤壁之戰(zhàn)教學設計示例 教案
教學設計示例(二)
17 赤壁之戰(zhàn)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赤壁之戰(zhàn),東吳獲勝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
2.理清課文的條理,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4.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赤壁之戰(zhàn)的全過程并從中悟出赤壁之戰(zhàn)雙方勝與負的根本原因。
2.理清課文的條理,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教學難點:
了解赤壁之戰(zhàn)的全過程并從中悟出赤壁一戰(zhàn)雙方勝與負的根本原因。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了解赤壁之戰(zhàn)的時代背景。
(二)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三)理清課文條理,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學重點
(一)了解赤壁之戰(zhàn)的時代背景。
(二)理清課文的條理,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介紹時代背景。
《赤壁之戰(zhàn)》是一篇歷史故事,是根據(jù)我國著名的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jié)改編而成的。哪位同學知道“三國”是哪三國?他們的首領各是誰?
(“三國”是魏、蜀、吳。他們的首領分別是:魏是曹操;蜀是劉備;吳是孫權(quán)。)
“三國”是怎樣形成的呢?東漢末年,曹操統(tǒng)一了黃河流域之后,雄心勃勃,想進一步奪取長江下游孫權(quán)的地盤。當時曹、孫雙方力量對比懸殊,面對強大的曹軍,孫權(quán)聯(lián)合沒有地盤的劉備共同抵抗,公元208年冬在赤壁與曹軍交戰(zhàn)。課文講的就是這次戰(zhàn)役的故事。赤壁之戰(zhàn)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之一。這一戰(zhàn)局不僅改變了當時雙方的力量對比,也為后來魏、蜀、吳三國成鼎立局勢奠定了基礎。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赤壁”這個地方在哪里?交戰(zhàn)雙方是誰?他們?yōu)槭裁匆蛘蹋拷Y(jié)果怎么樣?)
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正是這篇課文的學習任務。首先我們來聽一遍課文的朗讀錄音,找一找課文中是誰和誰在打仗。
帶著問題聽錄音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這篇課文講的是曹操率領的80萬大軍和周瑜的3萬兵士作戰(zhàn)。)
周瑜是孫權(quán)的部下,東吳軍中的水上大都督。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軍攻打東吳,在赤壁這個地方被周瑜率領的東吳軍打敗。“赤壁之戰(zhàn)”寫的就是這件事。作戰(zhàn)雙方力量懸殊那么大,曹軍為什么會敗呢?我們認真學習課文之后,就會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二)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2.辨字組詞
指導學生討論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和字義,然后組詞。例如:“渡”字的部首是“氵”,說明這個字與水有關系,它的字音是右半部分的字音“度”,這個字的意思是:從這一岸到那一岸。用這個字組詞可以是(渡口)(渡船)(渡過)(渡江)等。
率—(率領)(輕率)(率兵)(表率)
遣—(派遣)(消遣)(調(diào)兵遣將)
策—(計策)(對策)(策略)(決策)
盔—(頭盔)(盔甲)(丟盔棄甲)
……
3.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詞語。
抵擋:抵抗的意思。
相持:各不相讓。
自不量力: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量,估量。
計策:對付某種情勢而事先安排好的方法或策略。
定睛:集中視線。
波浪滔天:形容水面上波浪極大。滔,漫、充滿。
失信:答應別人的事沒做,失去信用。
調(diào)兵遣將:調(diào)動兵力,派遣將領。泛指調(diào)動安排人力。調(diào),調(diào)動。
無心應戰(zhàn):沒有心思跟進攻的敵人打仗。應,應付。
丟盔棄甲:形容打仗狼狽逃跑的情形???,打仗時用來保護頭部的帽子,多用金屬制成。甲,用皮革或金屬做的護身衣服。
纜繩:拴船用的粗繩子。
號稱:名義上是。本課的意思曹軍說是80萬,實際上遠沒有那么多。
相持:雙方堅持對立,互不相讓。
隱隱約約: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幔子:為遮擋而懸掛起來的布、綢子等。掛在屋內(nèi)的帳幕。
鼓聲震天:古時候打仗,擂鼓表示進攻。這里形容鼓聲非常大。
3.朗讀課文,理清課文條理。
教師范讀課文,然后找同學說一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討論課文的結(jié)構(gòu)。
課文主要記述了曹操率軍攻打東吳,因為兵士坐不慣船,就把船用鐵索連起來,周瑜采納了黃蓋的假投降和火攻的計策,火燒了曹操的戰(zhàn)船、軍營,曹操大敗而逃。
這篇課文共有11個自然段,是按事情發(fā)展順序?qū)懙?,但又不能死套起因、?jīng)過、結(jié)果這一固定模式。教師要指導學生對課文做具體的分析。課文在起因之后,經(jīng)過之前,這一部分是戰(zhàn)前的準備,應該單獨畫為一段。經(jīng)過和結(jié)果同屬火攻一仗的全過程,不能分開。按照這樣的分析,本課應該是這樣的順序:①戰(zhàn)爭的起因,②戰(zhàn)前的準備,③作戰(zhàn)經(jīng)過和結(jié)果。因此課文應該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曹操率軍南下想奪取東吳的地方,東吳的周瑜調(diào)兵遣將駐在赤壁,與曹軍隔江相對。這是赤壁之戰(zhàn)的起因。
第二段(第2、3、4自然段)講曹軍是北方人,不習慣水戰(zhàn),用鐵索把船連起來練兵。黃蓋根據(jù)這些情況,向周瑜獻計用火攻打敗曹軍。這是雙方的戰(zhàn)斗準備。
第三段(第5~11自然段)講黃蓋假意投降,駕火船燒曹營,大敗曹軍。這是火攻一仗的全過程。
(三)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懂得赤壁之戰(zhàn),東吳獲勝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
(二)抓住重點詞語,理解火攻是怎樣進行的。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
7、五年級教案:赤壁之戰(zhàn)教學設計示例 教案
教學設計示例(三)
17 赤壁之戰(zhàn)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生字,掌握“率領、相持、計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自不量力、調(diào)兵遣將、丟盔棄甲”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東吳獲勝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
3.學習按一定順序?qū)懙姆椒ā?/p>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有條理的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本課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遇事多分析、勤動腦的好習慣。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教學本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nèi)容,直奔重點,創(chuàng)設情境,用作戰(zhàn)圖和人物畫像調(diào)動學生的已有知識,有順序地介紹本文,并根據(jù)疑點讓學生展開辯論以完成本課教學。
(二)學生學法
小組合作自學探究,通過讀、思、講、議等方法,理解課文內(nèi)容。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了解赤壁之戰(zhàn)的全過程,并從中歸納出赤壁之戰(zhàn)雙方勝負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順序,學習技一定順序?qū)懙姆椒ā?/p>
(二)難點
理清“火攻”全過程的順序。
(三)疑點
曹操該不該輸?為什么?
(四)解決辦法
教師通過電化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自述故事的過程提出疑點,通過討論來解決難點。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編順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這一位的順序。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學習,全班交流,使學生暢所欲言,闡明觀點,求得最佳理解效果。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鼓勵學生參與板書
同學們,最近班上哪些同學寫字有進步?
請一名代表,把課題寫在黑板上。
(板書:17赤壁之戰(zhàn))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圍繞課題的“戰(zhàn)”字想一想,課文會寫一些什么內(nèi)容?
(學生可能提出:交戰(zhàn)雙方是誰?他們都是干什么的?為什么交戰(zhàn)?交戰(zhàn)結(jié)果怎樣?等)
2.激勵學生積極讀書。
教師導語:我們先把課文讀一遍。怎么讀呢?自由選擇,當讀到你愿意讀的段落時,可站起來讀。(讀后,了解讀的情況并表揚多讀的同學。)
(三)了解“認識起點”,據(jù)實施教
1.直接了解,開門見山。
教師設問:學這篇課文前,有誰了解“赤壁之戰(zhàn)”?你是通過什么知道的?
2.設計情境,展現(xiàn)已知。
教師出示作戰(zhàn)圖和人物畫像。
啟發(fā)學生:誰能利用老師提供的作戰(zhàn)圖和人物畫像,把“赤壁之戰(zhàn)”向同學們作個簡要介紹?
(學生可以按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的順序介紹;也可按時間、地點、人物、力量對比、經(jīng)過、結(jié)果的方式介紹。)
(四)再讀課文
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1.學生自由讀。
2.交流回答。
(五)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書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順序?qū)懙模?/p>
(二)激勵學生深究,深入剖析
1.利用興趣,直入重點。
教師詢問:讀課文的時候,你們最感興趣的是哪一部分?
(根據(jù)以往對學生的了解,一般學生對“火攻”一仗的過程有興趣。引導學生在書中找到這一部分,明確閱讀范圍。)
2.分組活動,自學探究。
教師啟發(fā):“火攻”這一仗是分好幾步來實施的。請大家好好閱讀這部分,找出你認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并說出原因。
3.全班交流,各抒己見。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時,將說精彩點和讀精彩段相結(jié)合,使理解與朗讀能夠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
4.練習概括,自由創(chuàng)作。
(l)聽了同學們的發(fā)言,我知道了火攻的每一步都是很精彩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這么好的計策,愿意記住嗎?怎么做才容易記呢?(學生可以編順口溜、編詩歌、概括為詞語、編寫成短句等。)
(2)讓提出辦法的學生領頭,自由組成創(chuàng)作編寫小組進行活動。
(3)交流匯報,互相啟發(fā)。
(學生口頭交流后,教師讓學生把自己的創(chuàng)作成果寫在黑板上。)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三)升華認識,深化思想
1.教師啟發(fā):周瑜以3萬人打敗曹操80萬人,這叫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以少勝多)
2.提出問題,引發(fā)辯論。
教師:你們認為曹操該不該輸?為什么?請大家展開辯論。
辯論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討論曹操一方為什么不該輸,卻輸了?周瑜一方不可能贏,卻贏了?
(四)積累詞語,欣賞佳句
1.積累詞語。
這篇課文生動地描述了一次偉大的戰(zhàn)役,其中運用了不少成語,咱們辦一個“成語欄”好不好?同桌合作,找一找,寫一寫,看誰寫得多。
啟發(fā)學生:除了課文中現(xiàn)有的成語,也可根據(jù)課文中的句子的意思概括出成語。(得意忘形、以卵擊石、知己知彼、敵眾我寡、敵強我弱、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驕兵必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等。)
2.欣賞佳句。
讓學生讀一個自己最欣賞的句子,說說欣賞的內(nèi)容和原因。
(五)總結(jié)
通過本文的學習,你受到什么啟發(fā)?(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勝敗就在轉(zhuǎn)眼間,遇事要多動腦,多思考,多分析。)
赤壁之戰(zhàn)圍繞著周曹雙方勝敗的原因這一中心,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步步將這場戰(zhàn)爭的全過程生動地描繪下來,以后我們在閱讀和寫作中也要注意按一定順序?qū)?,這樣文章才會條理清楚。
(六)布置作業(yè)
以下兩題任選一題完成
1.復述《赤壁之戰(zhàn)》給爸爸、媽媽聽。
2.課后觀看
8、五年級教案:赤壁之戰(zhàn)教學設計示例 教案
教學設計示例(一)
17 赤壁之戰(zhàn)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率領、調(diào)兵遣將、計策、波浪滔天、眺望、纜繩、硫磺、不計其數(shù)、丟盔棄甲”等詞語。
2、初步讀懂課文的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的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
教學難點:
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17 赤壁之戰(zhàn)
二、學生交流背景,解題
赤壁之戰(zhàn):發(fā)生在赤壁的戰(zhàn)斗。
背景:東漢末年,曹操率軍南下,攻打東吳,想奪取東吳的廣大地方。“孫、劉”聯(lián)合,又有東吳老將黃蓋施苦肉計,東吳大將周瑜乘勢火攻曹軍,以弱勝強,大獲全勝。本文記敘的就是這個故事。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文,思考:交戰(zhàn)雙方都是哪些人,戰(zhàn)爭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經(jīng)過怎樣,結(jié)果如何?
邊讀邊思考邊在書上勾劃。
2、簡要匯報自己的收獲。(曹操率兵攻打東吳,因為士兵坐不貫船,就把船用鐵索連起來。周瑜采納了黃蓋的假投降和火攻的計策,火燒曹軍的戰(zhàn)船、軍營,曹軍大敗而逃。或簡要的評價人物也可以)
3、檢查預習生字、新詞的情況。
①讀生字字音:率、瑜、遣、渡、策、滔、眺、幔、遮、葦、硫、磺、纜、盔(組詞)
②注意字形
眺:右邊筆順 丿 兆
纜:右上部的筆順
③詞語
相持:兩方堅持對立,各不相讓。
計策:對付某個人或者某種事情而事先安排好的方法或策略。
自不量力: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量,估量。
定睛:集中視線。
不計其數(shù):沒法計算它的數(shù)量。形容很多。計,計算。
調(diào)兵遣將:調(diào)動兵力,派遣將領。泛指調(diào)動安排人力。
丟盔棄甲:形容打了敗仗狼狽逃跑的情形???,打仗時用來保護頭部的帽子,多用金屬制成。甲,用皮革或金屬做的護身衣服。
無心應戰(zhàn):沒有心思跟進攻的敵人打仗。
四、理清順序,劃分段落
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全文可分三段。
事情的起因。
第一段(1~2自然段):講曹操南下攻打東吳,兩軍在赤壁隔江相峙。曹操把船用鐵索連起來,準備渡江。
事情經(jīng)過。
第二段(3~4自然段)老將黃蓋分析敵我情況,針對曹軍用鐵索連船的錯誤,提出火攻的辦法,得到周瑜的贊同。
事情結(jié)果。
第三段(5自然段~結(jié)束)黃蓋寫信給曹操,說愿意投降曹操,曹操信以為真,結(jié)果黃蓋駕船火燒曹營,大敗曹軍。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重點學習課文第三部分,懂得赤壁之戰(zhàn)東吳取勝的原因。引導學生學習按一定順序?qū)懙谋磉_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
1、重點學習課文第三部分,懂得赤壁之戰(zhàn)東吳取勝的原因。引導學生學習按一定順序?qū)懙谋磉_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使學生懂得赤壁之戰(zhàn),東吳獲勝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快速瀏覽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什么主要內(nèi)容?
2、追問:雙方都是誰?交戰(zhàn)原因是什么?“曹操”憑什么打?“周瑜”靠什么打?
板書:曹操 80萬
周瑜 3萬
3、導語
這就是雙方當時的基本情況,“東吳” 3萬人,而“北魏” 80萬人,弱小的東吳面對的是強大無比的“北魏”,而戰(zhàn)爭的結(jié)果怎樣呢?弱小的東吳戰(zhàn)勝了強大無比的“北魏”。這就是我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一個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也正是留傳至今,聞名于世的原因。那么,東吳軍隊究竟怎樣戰(zhàn)勝北魏軍隊的,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重點。
二、速讀引路,精讀細品
(一)我們通過速讀已經(jīng)理清了赤壁之戰(zhàn)的前因后果,可這個故事,值得討論的地方還有很多,請你快速默讀,在你認為需要討論的地方作上記號,試著給全文提幾個主要問題。
(二)梳理歸納問題,課件顯示。
1、赤壁之戰(zhàn)前,雙方的形勢怎樣?
2、雙方安排了哪些戰(zhàn)術(shù)?
3、赤壁之戰(zhàn),,東吳只有3萬人,卻能打敗曹軍80萬,原因在哪里?
(三)速讀與精讀結(jié)合,解疑
1、回憶釋疑的方法:
(1)尋找式速讀全文,找到解決問題的段落。(找)
(2)輕聲自讀找到的段落。(讀)
(3)畫下你認為能解決問題的詞句。(畫)
(4)細讀句詞,說說你從中讀懂了什么。(議)
2、學生按以上四步自讀自悟。
3、自學反饋。
(四)課件演示
赤壁之戰(zhàn)的過程(出發(fā)、炸降、點火、著火、大勝)
(五)我們重點分析一下東吳以少勝多的原因:仍用四步法四人小組學習討論交流。
原因1:
(1)課件顯示描寫曹操的句子。從這些詞句可以看出曹操這人怎么樣?(輕敵)
A.曹操接到黃蓋的信,歡喜得不得了。
B.曹操笑著說:“黃蓋沒有失信,果然來投降了!
C.曹操只道是黃蓋來投降了,高興還來不及,哪兒想到防備。
(2)朗讀訓練:讀出曹操輕敵的語氣。
原因2:
(1)找出重點詞句細品:
A.曹軍號稱80萬,我軍才3萬,相差太遠了。
B.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慣船。
C.船尾接船頭,船頭接船尾。
(2)說說從中讀懂了什么?(知己知彼,抓住對方弱點)
原因3:
畫出有關句子讀議東南風對火攻戰(zhàn)術(shù)的幫助?(船速快、火勢大、蔓延快)
9、金色的腳印、飲湖上初晴雨后、游園不值、養(yǎng)花、理想的風箏、田忌賽馬、赤壁之戰(zhàn)、冀中的地道戰(zhàn)、黃河象教案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媽媽留下的葡萄樹》是語文出版社第6冊中的一篇童話故事。故事講述了小狐貍肚子餓了,狐貍媽媽翻山越嶺去給他找好吃的,當她不辭辛勞地摘回一串葡萄,卻在家門前碰到了獵人,在這危險時刻狐貍媽媽喊孩子快逃。小狐貍逃了出來,長大了,但始終沒有找到媽媽,卻看到了媽媽曾經(jīng)為他而留下的葡萄樹,感激之情由然而生。愛,是文學作品永恒的主題,而學習本課,就是讓學生感受母愛的偉大。
教學思路:
本課我采取了“朗讀——討論”式的教學模式。首先,在課的開始,先讓學生默讀,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和感悟。然后,讓學生找出哪些描寫了狐貍媽媽愛子情深的句段進行朗讀訓練。通過匯報朗讀、評價交流,讀出自己的個性化感受;通過教師的指導,師生互動朗讀讓學生進一步學會朗讀的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在有層次的朗讀訓練中讓學生更加充分地感受作品中鮮活的人物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在此基礎上,再組織學生討論: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狐貍媽媽很愛孩子?課題為什么叫《媽媽留下的葡萄樹》,這棵葡萄樹有什么含義?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目標:
1.復習5個會認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受童話故事中曲折的情節(jié)、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
3.感悟課文內(nèi)容,體會母愛的偉大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4.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發(fā)揮想象,能比較生動地續(xù)編課文。
教學重點及難點:
1.感受童話故事語言的流暢、情節(jié)的曲折、人物的生動。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母愛的偉大。
教學方法:指導朗讀,組織討論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流程:
一、復習生字,導入課文:
1、出示生字、詞語卡片,開火車認讀。
2、指名分小節(jié)讀課文,注意要讀正確、流利、有感情。
二、理解感悟,體會母愛:
1.出示默讀要求,學生默讀課文。
默讀要求:
①默讀時不指讀、不出聲。
②注意正確的讀書姿勢。
③讀完課文后,說說你最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
2.學生默讀完后自由發(fā)言。
3.指導朗讀,體會狐貍媽媽的愛子情深。
①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狐貍媽媽很愛孩子?(分小組討論,把找到的詞句畫上標記。)
提示:可以從狐貍媽媽動作、語言、心理描寫三方面入手。
匯報討論結(jié)果。
投影放映“終于“一詞,體會它的用法,并說說可不可以換成“然后”或“最后”,為什么?
②請體會狐貍媽媽的心情:課件播放:“狐貍媽媽喊起來:‘嗚——孩子,危險!快逃哇!’”,
想象一下狐貍媽媽當時想了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③你在朗讀時想表達怎樣的情感?
學生朗讀相關句段,師生、生生共同評價。
4.讀到這里,你除了感動,還有別的情感嗎?
合作討論:課題為什么叫《媽媽留下的葡萄樹》,這棵葡萄樹有什么含義?
回想起媽媽為自己所做的一切,你想對媽媽說什么?
(學生自由發(fā)言)
5.教師總結(jié):狐貍媽媽無論是翻山越嶺為孩子找一串香甜的葡萄,還是危急時刻那揪心的喊聲,都是母親對孩子最深切的愛。
6.學生談自己的感受,教師指導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感悟道理,續(xù)編故事
1.小狐貍明白了這棵葡萄樹是怎么來的,你能替小狐貍說說嗎?
(指名回答。)
2.媽媽為小狐貍留下了一棵葡萄樹,可是媽媽到底在哪里呢?我們分小組續(xù)編課文吧!
3.小組合作交流、匯報。
四、拓展延伸:
回想起媽媽為自己所做的一切,你想對媽媽說什么?動手寫一寫,回家后讀給媽媽聽。
板書設計:
7媽媽留下的葡萄樹
狐貍媽媽
小狐貍
找吃的
等媽媽
摘葡萄
哭起來
喊起來
躥出洞
沒回來
找媽媽
10、《赤壁之戰(zhàn)》之開放篇教案教學設計
大張
教學目的:
1.在傳統(tǒng)文化中感悟文本之“理”的深意,“智”的光輝,彰顯“文”的華彩。
2.聯(lián)系當今世界局勢,有初步思考、見解、認識。培養(yǎng)和平主義的思想與精神,珍愛和平、珍愛生活。
3.進行古典文化的熏陶,培養(yǎng)愛好、提升審美能力。
教學宗旨:
在濃郁的氛圍中感受、提煉、升華;在“美”中欣賞。
課前準備:
a.教師:CD二胡名曲《陽關三疊》、《江河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歷史的天空》
書法中堂《戰(zhàn)》
課件《念奴嬌·赤壁懷古》及伊戰(zhàn)圖片資料
b.學生:《赤壁之戰(zhàn)》全文學習;伊拉克戰(zhàn)爭局勢關注并收集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引入文本閱讀。
二.再感“赤壁之戰(zhàn)”、討論。并聯(lián)系時事。(播放《陽關三疊》、《江河水》并反復)
1.教師談話:一場發(fā)生在2000年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役結(jié)束了。戰(zhàn)爭雖然結(jié)束,但是,交戰(zhàn)的雙方和人民卻并沒有從戰(zhàn)爭的陰影中就走出來。在這場戰(zhàn)役里,實力強大的曹操卻被他所瞧不起的周郎小兒給打敗了。火燒赤壁、八十萬軍隊灰飛煙滅,我們可以想見當時戰(zhàn)斗的激烈與殘酷。又有多少士兵、百姓被火燒死、被水淹死、被對方殺死。又有多少人流離失所、又有多少人失去親人,失去他們的父母兄弟,又有多少人家破人亡。我們看到好多的白發(fā)蒼蒼的老母親倚靠門柱,翹首期盼著她親愛的孩子們歸來,然而,等來的消息卻是那么的令她悲痛欲絕……孩子們,當你面對這為再也無法活下去的老母親時,你作何感想?
2.學生交流感受
3.引入伊拉克戰(zhàn)爭的圖片資料。(師白:大家都知道,伊拉克戰(zhàn)爭已經(jīng)開火一年多了,有誰還知道伊戰(zhàn)的情況,請給大家匯報一下)
4.學生交流收集的資料。
5.在這場戰(zhàn)爭中,不論是美國的軍人士兵,還是伊拉克的平民百姓,每一天都生活在死亡的恐懼中,他們也有親人與家庭。在現(xiàn)代文明社會里還有這么一些生活在地獄里的人,面對如此情景,你愿意對發(fā)動這場戰(zhàn)爭的美國總統(tǒng)提點什么建議嗎?你愿意對那些戰(zhàn)場上的士兵和人民講點什么嗎?
6.學生交流
7.小結(jié)
三.“理”的深意,“智”的光輝
1.師:是啊,戰(zhàn)爭太可怕了。我們渴望和平,但是,當有人膽敢侵略我們的時候,就象抗日戰(zhàn)爭一樣,我們一定會并必須奮起反抗。就讓我們來總結(jié)一下赤壁之戰(zhàn)雙方的經(jīng)驗教訓吧!現(xiàn)在大家就是曹操、周瑜,是他們的謀士和將軍,請暢所欲言吧?。ㄌ嵴堊⒁猓喊l(fā)言時表明自己的身份)
2.學生自由發(fā)言
3.教師小結(jié)
四.“文”的華彩,深邃高遠而去
1.一千年前,一位偉大的詩人——蘇東坡,站在赤壁江邊,感懷人事,寫下了一首光照千古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請大家欣賞。(課件全詞、教師吟誦)
2.在本課行將結(jié)束之時,請大家在音樂聲中低聲吟誦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再回首看看那些已經(jīng)遠去的背影罷…(播放《歷史的天空》)
作者郵箱: kufedazh@126.com資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