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蘆》閱讀教學課堂實錄及教后反思一等獎》屬于教學反思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我要的是葫蘆》閱讀教學課堂實錄及教后反思一等獎
《我要的是葫蘆》寫的是一個種葫蘆的人因為沒有治葫蘆葉上的蚜蟲,所以他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從而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課文的內(nèi)容短小,蘊涵的哲理淺顯。因此,我把以讀促悟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懂得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與難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積累詞匯和培養(yǎng)語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1、直接導入,初讀課文:
直接導入,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后想想課文里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2、品讀感悟,交流感受:
⑴ 種葫蘆的人喜歡他的小葫蘆嗎?他的小葫蘆可愛嗎?
⑵ 種葫蘆的人和他鄰居的對話。
3、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教師扮演種葫蘆的人向扮演鄰居的學生發(fā)出疑問: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蘆的命啊?
4、把自己畫下來的句子抄寫兩遍。
【課堂實錄】
一、直接導入,初讀課文
師: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第十四課《我要的是葫蘆》。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我要的是葫蘆。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后想想課文里講了誰和誰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生自由讀課文。讀后學生陸續(xù)舉起了手。
師:好,請幾個同學來說說。
生:課文講了種葫蘆的人和他的小葫蘆。他的小葫蘆都落了。(師板書:種葫蘆的人 葫蘆)
生:還有他的鄰居。(師板書:鄰居)
師:哦,那我們把它說完整。
生:課文講了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他的葫蘆葉子上爬滿了蚜蟲,鄰居勸他治一治,他不聽,結(jié)果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
二、品讀感悟,交流感受
師:同學們總結(jié)的真好!讀完合上課本能夠說出來課文里講了什么,這說明你讀書的時候動腦筋了,這叫會讀書。(生比較興奮)
師:種葫蘆的人喜歡他的小葫蘆嗎?他的小葫蘆可愛嗎?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畫出來有關(guān)的語句。
(生輕聲讀課文,邊讀邊畫,而后舉起手)
生:先說哪個?
師:哪個都行。
生:我先說他的小葫蘆可愛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師:這句話直接寫出小葫蘆可愛,看標點是什么?
生:嘆號。
師:嘆號怎么讀?
生: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師: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
生:(齊讀)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
師:誰來說說可愛的小葫蘆長什么樣?
生:(讀)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句朵雪白的小花?;ㄖx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師:請同學們看課文第一幅插圖。小葫蘆的藤、葉子、小葫蘆。
生:細長的藤上長滿了綠葉,藤上掛著幾個可愛的小葫蘆。
師:葫蘆開什么花?
生:雪白的小花。
師:(板書:雪白)“白”是什么?“雪”是什么?“雪白”是什么?
生:“白”是白色,“雪”是雪花,“雪白”是像雪那樣白。
師:我們學過的《歡慶》里也有帶“白”的詞語。
生:潔白。
師:(板書:──潔白)雪白和潔白是一對同義詞,可以交換,說潔白的小花也可以。
師:請同位兩人帶著自己對小葫蘆的喜愛之情互讀一遍。
生自由讀。
師:多可愛的小葫蘆,種葫蘆的人肯定更加喜歡他的小葫蘆。誰畫出來啦!
生:(讀)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師:為什么?
生:因為喜歡,所以一天要看幾次,越看越喜歡。
師: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
生:(齊讀)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
師:還有一個地方也寫出種葫蘆的人對他的小葫蘆的喜愛之情。
生:(讀)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師:讀的真不錯。同學們聽到她讀得聲音高還是低?
生:低,因為是自言自語。
生:自己給自己說話。
師: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
生:(齊讀)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男生讀,女生讀。
……
師:是呀,這么好的葫蘆,葉子上爬滿了蚜蟲。好心的鄰居勸他快治一治。
生:(讀)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師:種葫蘆的人聽完有什么感覺?
生:奇怪。
生:(奇怪地、驚訝地)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師:(驚訝地、夸張地)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師:什么意思?
生: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師:同學們看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
生: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師:(不屑地)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師:什么意思?
生: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師:同學們讀一遍。
生:(齊讀,不屑地)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
師:(出示: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請男生讀一、三句,女生讀二、四句。
男: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女: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男: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女: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師:同位互讀一遍。
生互讀。
三、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師: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師:(稍停頓,面向?qū)W生)好心的鄰居呀,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蘆的命???這是為什么呀?
生:咳,你呀,為什么不聽勸,后悔了吧!
生:他們是一體的。
生:葉子給小葫蘆提供營養(yǎng),沒有了葉子小葫蘆怎么生長啊。
師:我明白了,我不該不聽你的話,謝謝你。
師:(播放錄相)請同學們看屏幕,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四)布置作業(yè)。
師:把自己畫下來的句子抄寫兩遍。
【教后反思】
本堂課學生讀書的興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讀得特別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滿意,學生的表現(xiàn)讓我很興奮。
我覺得這堂課上得扎實。課文之初的情感基調(diào)定得準。
我主要利用了觀察法和范讀法,兩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這兩種教學法,在只有三尺講臺,一支粉筆,缺少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農(nóng)村小學特別適用。
1、觀察法: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我沒有對課文進行繁瑣地分析,而是結(jié)合課文的插圖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描寫的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小葫蘆產(chǎn)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為后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后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不用再進行指導朗讀技巧,學生卻能掌握并熟練運用朗讀技巧來傳遞感悟到的文字間包裹著的思想感情。
2、范讀法:
除了運用課文形象的插圖外,教師的范讀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師范讀時的情感就直接調(diào)動了學生的情感,一些朗讀的技巧滲透到教師的讀中,學生在無意地模仿中就學會了朗讀的技巧,在多次地練習里形成朗讀的技能。這樣做比純粹地教給學生空洞的朗讀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的愉快(精神的愉悅)。
以前我認為只有讓學生自己感悟,教師不講授,才是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弄得自己在課堂上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講,有時該講的地方也不講,學生感悟不到的地方得不到教師的點撥,學習效果很差。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疲乏,教師勞累。在這堂課上,教師范讀的地方不少,談話煽情的地方也有幾處,但是并沒有妨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學得很自主。
現(xiàn)在我才明白,教學的內(nèi)容比形式更重要,范讀、談話,這些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同樣讓學生學得自主。在課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課堂上,卻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們該反思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學習。
2、《我要的是葫蘆》閱讀教學課堂實錄及教后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寫的是一個種葫蘆的人因為沒有治葫蘆葉上的蚜蟲,所以他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從而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課文的內(nèi)容短小,蘊涵的哲理淺顯。因此,我把以讀促悟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懂得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與難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積累詞匯和培養(yǎng)語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1、直接導入,初讀課文:
直接導入,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后想想課文里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2、品讀感悟,交流感受:
⑴ 種葫蘆的人喜歡他的小葫蘆嗎?他的小葫蘆可愛嗎?
⑵ 種葫蘆的人和他鄰居的對話。
3、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教師扮演種葫蘆的人向扮演鄰居的學生發(fā)出疑問: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蘆的命???
4、把自己畫下來的句子抄寫兩遍。
【課堂實錄】
一、直接導入,初讀課文
師: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第十四課《我要的是葫蘆》。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我要的是葫蘆。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后想想課文里講了誰和誰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生自由讀課文。讀后學生陸續(xù)舉起了手。
師:好,請幾個同學來說說。
生:課文講了種葫蘆的人和他的小葫蘆。他的小葫蘆都落了。(師板書:種葫蘆的人 葫蘆)
生:還有他的鄰居。(師板書:鄰居)
師:哦,那我們把它說完整。
生:課文講了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他的葫蘆葉子上爬滿了蚜蟲,鄰居勸他治一治,他不聽,結(jié)果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
二、品讀感悟,交流感受
師:同學們總結(jié)的真好!讀完合上課本能夠說出來課文里講了什么,這說明你讀書的時候動腦筋了,這叫會讀書。(生比較興奮)
師:種葫蘆的人喜歡他的小葫蘆嗎?他的小葫蘆可愛嗎?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畫出來有關(guān)的語句。
(生輕聲讀課文,邊讀邊畫,而后舉起手)
生:先說哪個?
師:哪個都行。
生:我先說他的小葫蘆可愛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師:這句話直接寫出小葫蘆可愛,看標點是什么?
生:嘆號。
師:嘆號怎么讀?
生: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師: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
生:(齊讀)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
師:誰來說說可愛的小葫蘆長什么樣?
生:(讀)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句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師:請同學們看課文第一幅插圖。小葫蘆的藤、葉子、小葫蘆。
生:細長的藤上長滿了綠葉,藤上掛著幾個可愛的小葫蘆。
師:葫蘆開什么花?
生:雪白的小花。
師:(板書:雪白)“白”是什么?“雪”是什么?“雪白”是什么?
生:“白”是白色,“雪”是雪花,“雪白”是像雪那樣白。
師:我們學過的《歡慶》里也有帶“白”的詞語。
生:潔白。
師:(板書:──潔白)雪白和潔白是一對同義詞,可以交換,說潔白的小花也可以。
師:請同位兩人帶著自己對小葫蘆的喜愛之情互讀一遍。
生自由讀。
師:多可愛的小葫蘆,種葫蘆的人肯定更加喜歡他的小葫蘆。誰畫出來啦!
生:(讀)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師:為什么?
生:因為喜歡,所以一天要看幾次,越看越喜歡。
師: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
生:(齊讀)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
師:還有一個地方也寫出種葫蘆的人對他的小葫蘆的喜愛之情。
生:(讀)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師:讀的真不錯。同學們聽到她讀得聲音高還是低?
生:低,因為是自言自語。
生:自己給自己說話。
師: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L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
生:(齊讀)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男生讀,女生讀。
……
師:是呀,這么好的葫蘆,葉子上爬滿了蚜蟲。好心的鄰居勸他快治一治。
生:(讀)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師:種葫蘆的人聽完有什么感覺?
生:奇怪。
生:(奇怪地、驚訝地)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師:(驚訝地、夸張地)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師:什么意思?
生: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師:同學們看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
生: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師:(不屑地)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師:什么意思?
生: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師:同學們讀一遍。
生:(齊讀,不屑地)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
師:(出示: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請男生讀一、三句,女生讀二、四句。
男: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女: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男: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女: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師:同位互讀一遍。
生互讀。
三、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師: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師:(稍停頓,面向?qū)W生)好心的鄰居呀,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蘆的命???這是為什么呀?
生:咳,你呀,為什么不聽勸,后悔了吧!
生:他們是一體的。
生:葉子給小葫蘆提供營養(yǎng),沒有了葉子小葫蘆怎么生長啊。
師:我明白了,我不該不聽你的話,謝謝你。
師:(播放錄相)請同學們看屏幕,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四)布置作業(yè)。
師:把自己畫下來的句子抄寫兩遍。
【教后反思】
本堂課學生讀書的興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讀得特別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滿意,學生的表現(xiàn)讓我很興奮。
我覺得這堂課上得扎實。課文之初的情感基調(diào)定得準。
我主要利用了觀察法和范讀法,兩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這兩種教學法,在只有三尺講臺,一支粉筆,缺少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農(nóng)村小學特別適用。
1、觀察法: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我沒有對課文進行繁瑣地分析,而是結(jié)合課文的插圖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描寫的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小葫蘆產(chǎn)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為后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后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不用再進行指導朗讀技巧,學生卻能掌握并熟練運用朗讀技巧來傳遞感悟到的文字間包裹著的思想感情。
2、范讀法:
除了運用課文形象的插圖外,教師的范讀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師范讀時的情感就直接調(diào)動了學生的情感,一些朗讀的技巧滲透到教師的讀中,學生在無意地模仿中就學會了朗讀的技巧,在多次地練習里形成朗讀的技能。這樣做比純粹地教給學生空洞的朗讀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的愉快(精神的愉悅)。
以前我認為只有讓學生自己感悟,教師不講授,才是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弄得自己在課堂上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講,有時該講的地方也不講,學生感悟不到的地方得不到教師的點撥,學習效果很差。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疲乏,教師勞累。在這堂課上,教師范讀的地方不少,談話煽情的地方也有幾處,但是并沒有妨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學得很自主。
現(xiàn)在我才明白,教學的內(nèi)容比形式更重要,范讀、談話,這些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同樣讓學生學得自主。在課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課堂上,卻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們該反思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學習。
3、《我要的是葫蘆》閱讀教學課堂實錄及教后反思
【設(shè)計意圖】
《我要的是葫蘆》寫的是一個種葫蘆的人因為沒有治葫蘆葉上的蚜蟲,所以他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從而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課文的內(nèi)容短小,蘊涵的哲理淺顯。因此,我把以讀促悟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懂得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與難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積累詞匯和培養(yǎng)語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1、直接導入,初讀課文:
直接導入,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后想想課文里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2、品讀感悟,交流感受:
⑴種葫蘆的人喜歡他的小葫蘆嗎?他的小葫蘆可愛嗎?
⑵種葫蘆的人和他鄰居的對話。
3、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教師扮演種葫蘆的人向扮演鄰居的學生發(fā)出疑問: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蘆的命?。?/p>
4、把自己畫下來的句子抄寫兩遍。
【課堂實錄】
一、直接導入,初讀課文
師: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第十四課《我要的是葫蘆》。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我要的是葫蘆。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后想想課文里講了誰和誰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生自由讀課文。讀后學生陸續(xù)舉起了手。
師:好,請幾個同學來說說。
生:課文講了種葫蘆的人和他的小葫蘆。他的小葫蘆都落了。(師板書:種葫蘆的人
葫蘆)
生:還有他的鄰居。(師板書:鄰居)
師:哦,那我們把它說完整。
生:課文講了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他的葫蘆葉子上爬滿了蚜蟲,鄰居勸他治一治,他不聽,結(jié)果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
二、品讀感悟,交流感受
師:同學們總結(jié)的真好!讀完合上課本能夠說出來課文里講了什么,這說明你讀書的時候動腦筋了,這叫會讀書。(生比較興奮)
師:種葫蘆的人喜歡他的小葫蘆嗎?他的小葫蘆可愛嗎?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畫出來有關(guān)的語句。
(生輕聲讀課文,邊讀邊畫,而后舉起手)
生:先說哪個?
師:哪個都行。
生:我先說他的小葫蘆可愛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師:這句話直接寫出小葫蘆可愛,看標點是什么?
生:嘆號。
師:嘆號怎么讀?
生: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4、《我要的是葫蘆》閱讀教學課堂實錄及教后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寫的是一個種葫蘆的人因為沒有治葫蘆葉上的蚜蟲,所以他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從而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課文的內(nèi)容短小,蘊涵的哲理淺顯。因此,我把以讀促悟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懂得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與難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積累詞匯和培養(yǎng)語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1、直接導入,初讀課文:
直接導入,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后想想課文里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2、品讀感悟,交流感受:
⑴ 種葫蘆的人喜歡他的小葫蘆嗎?他的小葫蘆可愛嗎?
⑵ 種葫蘆的人和他鄰居的對話。
3、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教師扮演種葫蘆的人向扮演鄰居的學生發(fā)出疑問: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蘆的命???
4、把自己畫下來的句子抄寫兩遍。
【課堂實錄】
一、直接導入,初讀課文
師: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第十四課《我要的是葫蘆》。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我要的是葫蘆。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后想想課文里講了誰和誰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生自由讀課文。讀后學生陸續(xù)舉起了手。
師:好,請幾個同學來說說。
生:課文講了種葫蘆的人和他的小葫蘆。他的小葫蘆都落了。(師板書:種葫蘆的人 葫蘆)
生:還有他的鄰居。(師板書:鄰居)
師:哦,那我們把它說完整。
生:課文講了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他的葫蘆葉子上爬滿了蚜蟲,鄰居勸他治一治,他不聽,結(jié)果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
二、品讀感悟,交流感受
師:同學們總結(jié)的真好!讀完合上課本能夠說出來課文里講了什么,這說明你讀書的時候動腦筋了,這叫會讀書。(生比較興奮)
師:種葫蘆的人喜歡他的小葫蘆嗎?他的小葫蘆可愛嗎?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畫出來有關(guān)的語句。
(生輕聲讀課文,邊讀邊畫,而后舉起手)
生:先說哪個?
師:哪個都行。
生:我先說他的小葫蘆可愛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師:這句話直接寫出小葫蘆可愛,看標點是什么?
生:嘆號。
師:嘆號怎么讀?
生: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師: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
生:(齊讀)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
師:誰來說說可愛的小葫蘆長什么樣?
生:(讀)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句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師:請同學們看課文第一幅插圖。小葫蘆的藤、葉子、小葫蘆。
生:細長的藤上長滿了綠葉,藤上掛著幾個可愛的小葫蘆。
師:葫蘆開什么花?
生:雪白的小花。
師:(板書:雪白)“白”是什么?“雪”是什么?“雪白”是什么?
生:“白”是白色,“雪”是雪花,“雪白”是像雪那樣白。
師:我們學過的《歡慶》里也有帶“白”的詞語。
生:潔白。
師:(板書:──潔白)雪白和潔白是一對同義詞,可以交換,說潔白的小花也可以。
師:請同位兩人帶著自己對小葫蘆的喜愛之情互讀一遍。
生自由讀。
師:多可愛的小葫蘆,種葫蘆的人肯定更加喜歡他的小葫蘆。誰畫出來啦!
生:(讀)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師:為什么?
生:因為喜歡,所以一天要看幾次,越看越喜歡。
師: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
生:(齊讀)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
師:還有一個地方也寫出種葫蘆的人對他的小葫蘆的喜愛之情。
生:(讀)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L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師:讀的真不錯。同學們聽到她讀得聲音高還是低?
生:低,因為是自言自語。
生:自己給自己說話。
師: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L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
生:(齊讀)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男生讀,女生讀。
……
師:是呀,這么好的葫蘆,葉子上爬滿了蚜蟲。好心的鄰居勸他快治一治。
生:(讀)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師:種葫蘆的人聽完有什么感覺?
生:奇怪。
生:(奇怪地、驚訝地)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師:(驚訝地、夸張地)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師:什么意思?
生: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師:同學們看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
生: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師:(不屑地)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師:什么意思?
生: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師:同學們讀一遍。
生:(齊讀,不屑地)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
師:(出示: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請男生讀一、三句,女生讀二、四句。
男: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女: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男: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女: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師:同位互讀一遍。
生互讀。
三、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師: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師:(稍停頓,面向?qū)W生)好心的鄰居呀,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蘆的命啊?這是為什么呀?
生:咳,你呀,為什么不聽勸,后悔了吧!
生:他們是一體的。
生:葉子給小葫蘆提供營養(yǎng),沒有了葉子小葫蘆怎么生長啊。
師:我明白了,我不該不聽你的話,謝謝你。
師:(播放錄相)請同學們看屏幕,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四)布置作業(yè)。
師:把自己畫下來的句子抄寫兩遍。
【教后反思】
本堂課學生讀書的興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讀得特別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滿意,學生的表現(xiàn)讓我很興奮。
我覺得這堂課上得扎實。課文之初的情感基調(diào)定得準。
我主要利用了觀察法和范讀法,兩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這兩種教學法,在只有三尺講臺,一支粉筆,缺少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農(nóng)村小學特別適用。
1、觀察法: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我沒有對課文進行繁瑣地分析,而是結(jié)合課文的插圖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描寫的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小葫蘆產(chǎn)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為后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后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不用再進行指導朗讀技巧,學生卻能掌握并熟練運用朗讀技巧來傳遞感悟到的文字間包裹著的思想感情。
2、范讀法:
除了運用課文形象的插圖外,教師的范讀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師范讀時的情感就直接調(diào)動了學生的情感,一些朗讀的技巧滲透到教師的讀中,學生在無意地模仿中就學會了朗讀的技巧,在多次地練習里形成朗讀的技能。這樣做比純粹地教給學生空洞的朗讀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的愉快(精神的愉悅)。
以前我認為只有讓學生自己感悟,教師不講授,才是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弄得自己在課堂上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講,有時該講的地方也不講,學生感悟不到的地方得不到教師的點撥,學習效果很差。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疲乏,教師勞累。在這堂課上,教師范讀的地方不少,談話煽情的地方也有幾處,但是并沒有妨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學得很自主。
現(xiàn)在我才明白,教學的內(nèi)容比形式更重要,范讀、談話,這些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同樣讓學生學得自主。在課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課堂上,卻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們該反思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學習。
5、《稱贊》課堂實錄、教后反思及教學評析
一、教學實錄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藘蓚€以前學過的字寶寶。(出示生字“稱”。生認讀生字。)這個字我們在學習《稱象》一課時見過,那么,這個字呢?(出示生字“贊”。生認讀生字。)
師: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句話嗎?“誠實贏得──”(生:誠實贏得千家贊,虛偽招來萬戶嫌。)
師:“稱贊”是什么意思?誰能把這個詞換個說法?(生:贊美、表揚。)
師:我們來齊讀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聲音真洪亮!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課文讀好。在讀課文前老師提兩個要求: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書下面樹葉上的拼音來幫忙,如果遇到難讀的句子就多讀幾遍。(生自由讀課文。)
師:讀了課文,你認識了幾個動物朋友?今天老師把它們請到了課堂上,(出示刺猬和獾的圖片)快跟他們打個招呼吧。它們的名字你認識嗎?(出示“刺猬”和“獾”的詞語卡片)誰來讀?(生認讀詞語。)
師:“猬”這個字本來讀四聲,當它和“刺”組成詞時讀輕聲。剛才大家讀了課文,是否已經(jīng)知道課文中講了誰稱贊了誰?
生:刺猬稱贊了獾,獾稱贊了刺猬。
師:看來它們是在相互稱贊呢?。ㄔ?ldquo;刺猬”和“獾”中間畫上了箭頭“”),哦,小刺猬也在稱贊你們呢!它夸你們上課認真聽講。它還邀請我們一起去森林里看一看,好嗎?(出示課件,認讀生詞)
師:不過,小刺猬有個要求,只要讀準車廂里的生字詞,小火車就會穿上漂亮的衣服開動起來。(生接讀詞語:板凳、粗糙、椅子、傍晚、但是、留下、瞧。)
師:老師有兩個小問題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瞧”為什么是“目”字旁?
生:因為是用眼睛看。
師:傍晚是什么時候?(生:晚上。)
師:老師告訴你,傍晚是天快黑、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車廂里只剩下生字寶寶了,誰會讀?(指名讀。)
師:老師相信全班同學都能把字讀準確,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吧。(生讀。)會讀的舉手示意一下。(生舉手。)
師:大家把小火車裝扮得多漂亮呀,(播放火車開動音樂)我們現(xiàn)在就坐上火車出發(fā)吧,火車帶著我們,跨過橋梁、穿過山洞、越過小河,大森林終于到了。
(出示課文插圖一)清晨的森林美麗而寧靜,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遇見了小獾,它們在做些什么呢?下面請同學接讀課文的1-4自然段。其他同學拿起書,坐端正,在心里讀一讀。(生接讀課文第1-4自然段。)
師:你們讀懂了嗎?小獾做了三個怎樣的小板凳?
生:小獾做了三個粗糙的板凳。
師:粗糙的板凳看上去怎么樣?
生:凳子腿有的粗,有的細;有的長,有的短。
師:這樣的板凳坐上去會是什么感覺?(生:搖搖晃晃。)
師:這樣的板凳摸上去會有什么感覺?老師這里有一塊木板,(出示一塊粗糙的木板)誰來摸摸看,什么感覺?
生:有裂縫。有小毛刺,摸上去有點扎手。師:像這樣不精巧、不光滑的樣子就是──(生:粗糙。)
師:可見粗糙是指小板凳做得不好。
師:可是小刺猬卻稱贊小獾──看大屏幕,一起讀。
生(讀):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師:明明做得不好,小刺猬卻說小獾能干,做得好,我認為小刺猬不該稱贊小獾,你們說呢?(生急于回答。)
師:到底該不該稱贊小獾,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是讀書,請同學們再讀1-4自然段,找出理由來說服老師。(生自由讀。)
師:應該稱贊小獾嗎?假如你就是小刺猬,說說你為什么要稱贊小獾?
生:因為小獾很認真。
師:既然做得認真,板凳為什么還那么粗糙?
生:他正在學做板凳呢。
師:哦,因為他剛開始學,所以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小獾的態(tài)度卻很認真。
師:拿起書,請你們一起讀第二自然段,通過朗讀告訴老師小獾是值得稱贊的。(生齊讀。)
師:除了認真,那還有什么原因你要稱贊小獾?
生:他做的板凳一個比一個好。
師:看屏幕,“一個比一個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第一個做得最不好,第二個比第一個好……
師:如果說其他東西,還可以說一個比一個怎么樣?
生:一個比一個大。
師:大樹呢?可以說一棵比一棵怎么樣?(生:粗、長、高。)
師:還能說什么?(一______比一_______。)
生:花一朵比一朵美。
師:現(xiàn)在我明白了,“一個比一個好”不是說小獾做得好,而是說他做得有進步。小刺猬們,你們的熱情、你們的細心已經(jīng)打動了我,我被你們說服了。咱們一起來夸夸小獾?。ǔ鍪揪渥?。)
師:我也有一個小發(fā)現(xiàn),這句話末尾這一豎一點是什么符號?(生:感嘆號。)
師:加上了感嘆號這句話該怎么讀呢?自己練習讀一讀。(生讀句子。)
師:現(xiàn)在老師就是小獾,哪只小刺猬來夸夸我?(生讀: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p>
師:你們一起來夸夸我吧,加上動作就更好了?。ㄉ呑鰟幼鬟咠R讀該句。)
師:聽了稱贊,小獾僅僅是高興極了嗎?到了傍晚,他還做出了一把椅子(出示插圖二),一句稱贊的話,竟然讓他有了這么大的變化,這是為什么呢?我們還是看看小獾自己是怎么說的吧。請大家默讀課文的5-7自然段。讀完之后,把小獾說的話用筆畫下來。(生默讀并畫句。)
師:小獾說了些什么,誰能讀一讀你畫的句子?生(讀):在我有點兒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贊了我,讓我有了自信。瞧……)
師:請大家看屏幕,大家一起把小獾說的話讀一讀。(生齊讀。)師:什么叫“泄氣”,你知道嗎?(生:就是灰心了。)
師:失去了信心,沒有了干勁就是泄氣。(板書:泄氣。)
師:假如你就是小獾,“泄氣”是什么樣子?讓我看看。(生做動作。)
師:瞧你們唉聲嘆氣,沒精打采的樣子。這時候,小刺猬稱贊了你,讓你又有了──(生:自信。板書:自信。)“自”是自己,“信”是相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小獾,你們相信自己能怎么樣?
生:相信自己板凳能做得一個比一個好。師:做好了板凳,小獾還想做什么?(生:做一把椅子。)
師:對,因為有了自信,小獾終于做出了一把椅子。(出示句子:瞧,我已經(jīng)會做椅子了)這句話該怎么讀呢?(生讀。)
師:小獾,你會做椅子了,心情怎么樣?別把喜悅藏在心里,讀出來呀。再來讀一讀。(生再讀。)
師:有進步!小獾們,挺起胸膛。帶著你們的自信,帶著成功的快樂,一起來讀。(生齊讀:瞧,我已經(jīng)會做椅子了。)
師:多有趣的故事呀,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傍晚發(fā)生的事情吧。我請同學分角色朗讀5-7自然段。其他同學是小評委,請認真聽他們的朗讀,看看誰能像小刺猬那樣學著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學生戴頭飾,朗讀。)
師:評委們,聽了他們的朗讀,你想夸夸誰?
生:我要夸夸×××,你讀書的聲音真洪亮。
師(對被夸獎的學生):他在夸你呢,你想說些什么?
生:聽到你的稱贊我高興極了。
……
師:小獾的一點兒心意是一把椅子。小刺猬送給小獾的心意是什么?(出示插圖三。)
生:小刺猬的一點兒心意是蘋果。
師:課文中是這樣寫的:小刺猬連忙從背上取下兩個大蘋果,對小獾說──(生:留下吧,這也是我的一點兒心意。)
師:小獾接過蘋果聞了聞,說──(生: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好的蘋果。)
師:小刺猬也高興極了,說──(生:謝謝你,你的稱贊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勞。)
師:從你們的朗讀中老師沒有聽出高興極了的感覺,(出示插圖四)看看小刺猬的表情,再看看他的動作,一起再來讀一讀。(生再讀句子。)
師:“高興極了”這幾個字我們剛才在哪一段還見過它?
生:在第四自然段。(“真的嗎?”小獾高興極了。)
師:聽了小刺猬的稱贊,小獾高興極了,因為這稱贊讓他由—變得—(生:由泄氣變得自信。)
師:聽了小獾的稱贊,小刺猬也高興極了,因為這稱贊把他一天的疲勞怎么樣了?(生:稱贊消除了疲勞。板書:疲勞—消除。)
師:你們看,相互的稱贊還讓他們成了──(生:好朋友。師把刺猬和獾的圖片擺放在一起。)
師:瞧!稱贊還架起了一座友誼的橋梁呢。
師:天色不早了,我們要回家了。小刺猬、小獾戀戀不舍。他們還想和你們一起寫寫字,愿意嗎?(出示課件)要寫的一個字藏在這幅圖中。一棵大樹上結(jié)滿了紅紅的果子,一只手在樹上,古人根據(jù)這個意思造出了“采”字。到了今天,就演變成了這樣的寫法。(師示范書寫“采”字,生書空。)
師:請大家在書上田格中把“采”描一遍,寫兩遍。(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師:要寫的第二個字是個多音字。(出示“背”字。生讀“背”字的兩個讀音。)
師:同學們,老師相信通過你自己的觀察,一定能把“背”寫好。我只提醒一點,“月”做“月”字底時,撇要變成“豎”。(生在田字格中練習書寫“背”字。)
師:(出示課件)瞧,小刺猬、小獾來跟我們告別了,咱們跟他們說“再見”吧。
生:小刺猬、小獾再見!
師:回去以后,請大家再把課文讀一讀。下節(jié)課,我們來演一演這個故事,好嗎?今天老師跟大家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我也該跟你們說再見了。
二、說課及反思
《稱贊》一課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篇文章位于本冊教材的第五組,是基于“友好相處、團結(jié)合作”這個專題編排的一篇童話故事,從細節(jié)處見真誠,從平淡中見深情。
針對本冊教材的具體情況,課標要求教學中多讓學生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和感悟課文,積累語言,運用語言。針對課標的要求和課文自身的訓練重點,對于本課的教學我擬定以下的教學目標:認識“刺”“猬”等10個生字,會寫“采”“背”等8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互相稱贊帶來的快樂,學著真誠地稱贊別人;結(jié)合插圖,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詞句。教學重點: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2.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體會稱贊帶來的快樂,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我在執(zhí)教《稱贊》一課時力圖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這一教學思想,努力使教學真正成為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突現(xiàn)學生這一主體,彰顯學生的個性。總的來看,這節(jié)課主要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加強識字、寫字教學,突出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我采用先集中呈現(xiàn)讀準字音再隨文強化體會字義的識字方法,將識字滲透在整節(jié)課的多個環(huán)節(jié)之中,通過反復再現(xiàn)達到認識和鞏固的目的。
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覺得寫字教學可以分散難點,讓學生每節(jié)課都動筆寫一寫。我想重點指導“采”和“背”這兩個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放在下節(jié)課集中指導。對這兩個字也不平均用力,而是重點指導“采”字,而“背”字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學習。
(二)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力求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稱贊是一種美好的情感體驗,但是對于稱贊的解讀不能流于空洞的說教。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運用等途徑來幫助學生體會課文蘊含的人文性。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盡量采用形象化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詞句,如,用換詞法理解“稱贊”,用看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粗糙”,用演一演、體會心理活動的方法理解“泄氣”“自信”等,使學生在理解和積累語言的同時,體會稱贊給小刺猬、小獾帶來的快樂。
另一方面,在朗讀課文中通過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相互評價,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學會真誠地稱贊別人,體會被稱贊的美好感受。從而使學生對課文的學習由“知”轉(zhuǎn)化為“行”,由“行”體驗到“情”。
(三)利用圖畫創(chuàng)設(shè)情境,培養(yǎng)學生借助圖畫閱讀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要培養(yǎng)學生“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的能力。本課的四幅插圖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形象地再現(xiàn)了故事情節(jié),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插圖創(chuàng)設(shè)情境把學生帶入美麗的大森林,使學生置身于形象可感的童話情境中。并且用課文的四幅插圖連接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使教學過程自然流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同時以圖解文,借助圖畫幫助學生形象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如“粗糙”“一個比一個好”“高興極了”等,從而在圖文結(jié)合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借助圖畫閱讀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力圖體現(xiàn)以上的設(shè)計思路,力求把這節(jié)課上成扎扎實實的語文課。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還存在著問題和不足。
1.課堂容量有些大。有些環(huán)節(jié)做得不夠細致,太求全。整個教學過程雖然緊湊,但是該讓學生去思考去感悟的地方?jīng)]有給予充足的時間。
2.應該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教學中一些環(huán)節(jié)應該引導學生合作交流,通過學生的討論交流來感悟課文。這方面有些欠缺。
3.寫字教學應該再扎實些。由于對時間的把握不夠精確,所以在指導寫字時有點倉促。原先設(shè)計中讓學生在課堂上練習寫一寫“采”和“背”字,但由于時間關(guān)系,沒有進行。
教學評析
我?guī)е鴮W生“學什么”“怎么學”“學得怎么樣”這幾個問題,看邢莉老師執(zhí)教的《稱贊》一課,其印象如下。
本節(jié)課的教學從整體入手,讓學生先對課文初步有個總體感知,再深入到各個局部,然后回到整體上來,總結(jié)全文。教學緊緊把握住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的關(guān)系,以“稱贊”為線,循作者思路,將小刺猬與小獾彼此互相稱贊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期間,設(shè)問緊扣主題,有益于促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
課文里有四幅圖畫。圖畫是供學生觀察的對象,是理解課文的憑借;課文則是觀察的文字的體現(xiàn)。教學中既不離開課文講解圖畫,也不丟開圖畫單獨學文。教師訓練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觀察畫面,把抽象的文字和形象的圖畫結(jié)合起來。對于多幅圖畫,教師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畫面了解事物的活動過程,對照畫面尋找課文中表達圖意的語句,拉近學生觀察圖畫與作者的觀察之間的距離。這樣做,既利于理解課文中的詞句,又助于低年級學生學習觀察事物的方法。
字、詞、句訓練,是小學語文基本功的重要項目,是閱讀的基礎(chǔ)。教師從低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和理解特點出發(fā),識字教學采用集中識字讀字音,隨文識字解字義,寫字之中辨字形的方法。詞、句訓練,選擇重點、多法進行、重在理解。如用換詞法理解“稱贊”,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粗糙”,用演一演、體會心理活動理解“泄氣”“自信”,借助圖畫理解“一個比一個好”“高興極了”等。詞、句訓練在教學中并非孤立進行,而是注意把理解詞句的訓練和理解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過程中加深對詞、句的理解,為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一段文字、一篇文章都是由語言文字組成的,而語言文字又必然有它的思想內(nèi)容。讀一篇文章,語言形式和思想內(nèi)容是作為一個整體呈現(xiàn)的。“稱贊”既是課題,又是文章的主題。本節(jié)課的思想教育,不是停留在對題意做出簡單的結(jié)論,而是寓道理于朗讀、評價、感悟探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在體會稱贊帶來的快樂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再者,教學中還讓學生做評委,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他人長處,展開同學之間的相互表揚,體驗被稱贊的心情。當然這種稱贊是實事求是的,不夸大其辭,且出自學生內(nèi)心,增強了教育的效度。
本節(jié)課教學簡而言之:目標明思路清晰,抓訓練扎實有序。學課文圖文相依,設(shè)問題緊扣主題。匯信息暢若流水,質(zhì)淳樸淡中見味。細打磨渾然一體,文與道兩相映輝。
6、《稱贊》課堂實錄、教后反思及教學評析
一、教學實錄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藘蓚€以前學過的字寶寶。(出示生字“稱”。生認讀生字。)這個字我們在學習《稱象》一課時見過,那么,這個字呢?(出示生字“贊”。生認讀生字。)
師: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句話嗎?“誠實贏得──”(生:誠實贏得千家贊,虛偽招來萬戶嫌。)
師:“稱贊”是什么意思?誰能把這個詞換個說法?(生:贊美、表揚。)
師:我們來齊讀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聲音真洪亮!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課文讀好。在讀課文前老師提兩個要求: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書下面樹葉上的拼音來幫忙,如果遇到難讀的句子就多讀幾遍。(生自由讀課文。)
師:讀了課文,你認識了幾個動物朋友?今天老師把它們請到了課堂上,(出示刺猬和獾的圖片)快跟他們打個招呼吧。它們的名字你認識嗎?(出示“刺猬”和“獾”的詞語卡片)誰來讀?(生認讀詞語。)
師:“猬”這個字本來讀四聲,當它和“刺”組成詞時讀輕聲。剛才大家讀了課文,是否已經(jīng)知道課文中講了誰稱贊了誰?
生:刺猬稱贊了獾,獾稱贊了刺猬。
師:看來它們是在相互稱贊呢?。ㄔ凇按题焙汀扳怠敝虚g畫上了箭頭“”),哦,小刺猬也在稱贊你們呢!它夸你們上課認真聽講。它還邀請我們一起去森林里看一看,好嗎?(出示課件,認讀生詞)
師:不過,小刺猬有個要求,只要讀準車廂里的生字詞,小火車就會穿上漂亮的衣服開動起來。(生接讀詞語:板凳、粗糙、椅子、傍晚、但是、留下、瞧。)
師:老師有兩個小問題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瞧”為什么是“目”字旁?
生:因為是用眼睛看。
師:傍晚是什么時候?(生:晚上。)
師:老師告訴你,傍晚是天快黑、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車廂里只剩下生字寶寶了,誰會讀?(指名讀。)
師:老師相信全班同學都能把字讀準確,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吧。(生讀。)會讀的舉手示意一下。(生舉手。)
師:大家把小火車裝扮得多漂亮呀,(播放火車開動音樂)我們現(xiàn)在就坐上火車出發(fā)吧,火車帶著我們,跨過橋梁、穿過山洞、越過小河,大森林終于到了。
(出示課文插圖一)清晨的森林美麗而寧靜,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遇見了小獾,它們在做些什么呢?下面請同學接讀課文的1-4自然段。其他同學拿起書,坐端正,在心里讀一讀。(生接讀課文第1-4自然段。)
師:你們讀懂了嗎?小獾做了三個怎樣的小板凳?
生:小獾做了三個粗糙的板凳。
師:粗糙的板凳看上去怎么樣?
生:凳子腿有的粗,有的細;有的長,有的短。
師:這樣的板凳坐上去會是什么感覺?(生:搖搖晃晃。)
師:這樣的板凳摸上去會有什么感覺?老師這里有一塊木板,(出示一塊粗糙的木板)誰來摸摸看,什么感覺?
生:有裂縫。有小毛刺,摸上去有點扎手。師:像這樣不精巧、不光滑的樣子就是──(生:粗糙。)
師:可見粗糙是指小板凳做得不好。
師:可是小刺猬卻稱贊小獾──看大屏幕,一起讀。
生(讀):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師:明明做得不好,小刺猬卻說小獾能干,做得好,我認為小刺猬不該稱贊小獾,你們說呢?(生急于回答。)
師:到底該不該稱贊小獾,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是讀書,請同學們再讀1-4自然段,找出理由來說服老師。(生自由讀。)
師:應該稱贊小獾嗎?假如你就是小刺猬,說說你為什么要稱贊小獾?
生:因為小獾很認真。
師:既然做得認真,板凳為什么還那么粗糙?
生:他正在學做板凳呢。
師:哦,因為他剛開始學,所以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小獾的態(tài)度卻很認真。
師:拿起書,請你們一起讀第二自然段,通過朗讀告訴老師小獾是值得稱贊的。(生齊讀。)
師:除了認真,那還有什么原因你要稱贊小獾?
生:他做的板凳一個比一個好。
師:看屏幕,“一個比一個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第一個做得最不好,第二個比第一個好……
師:如果說其他東西,還可以說一個比一個怎么樣?
生:一個比一個大。
師:大樹呢?可以說一棵比一棵怎么樣?(生:粗、長、高。)
師:還能說什么?(一______比一_______。)
生:花一朵比一朵美。
師:現(xiàn)在我明白了,“一個比一個好”不是說小獾做得好,而是說他做得有進步。小刺猬們,你們的熱情、你們的細心已經(jīng)打動了我,我被你們說服了。咱們一起來夸夸小獾?。ǔ鍪揪渥?。)
師:我也有一個小發(fā)現(xiàn),這句話末尾這一豎一點是什么符號?(生:感嘆號。)
師:加上了感嘆號這句話該怎么讀呢?自己練習讀一讀。(生讀句子。)
師:現(xiàn)在老師就是小獾,哪只小刺猬來夸夸我?(生讀: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p>
師:你們一起來夸夸我吧,加上動作就更好了?。ㄉ呑鰟幼鬟咠R讀該句。)
師:聽了稱贊,小獾僅僅是高興極了嗎?到了傍晚,他還做出了一把椅子(出示插圖二),一句稱贊的話,竟然讓他有了這么大的變化,這是為什么呢?我們還是看看小獾自己是怎么說的吧。請大家默讀課文的5-7自然段。讀完之后,把小獾說的話用筆畫下來。(生默讀并畫句。)
師:小獾說了些什么,誰能讀一讀你畫的句子?生(讀):在我有點兒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贊了我,讓我有了自信。瞧……)
師:請大家看屏幕,大家一起把小獾說的話讀一讀。(生齊讀。)師:什么叫“泄氣”,你知道嗎?(生:就是灰心了。)
師:失去了信心,沒有了干勁就是泄氣。(板書:泄氣。)
師:假如你就是小獾,“泄氣”是什么樣子?讓我看看。(生做動作。)
師:瞧你們唉聲嘆氣,沒精打采的樣子。這時候,小刺猬稱贊了你,讓你又有了──(生:自信。板書:自信。)“自”是自己,“信”是相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小獾,你們相信自己能怎么樣?
生:相信自己板凳能做得一個比一個好。師:做好了板凳,小獾還想做什么?(生:做一把椅子。)
師:對,因為有了自信,小獾終于做出了一把椅子。(出示句子:瞧,我已經(jīng)會做椅子了)這句話該怎么讀呢?(生讀。)
師:小獾,你會做椅子了,心情怎么樣?別把喜悅藏在心里,讀出來呀。再來讀一讀。(生再讀。)
師:有進步!小獾們,挺起胸膛。帶著你們的自信,帶著成功的快樂,一起來讀。(生齊讀:瞧,我已經(jīng)會做椅子了。)
師:多有趣的故事呀,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傍晚發(fā)生的事情吧。我請同學分角色朗讀5-7自然段。其他同學是小評委,請認真聽他們的朗讀,看看誰能像小刺猬那樣學著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學生戴頭飾,朗讀。)
師:評委們,聽了他們的朗讀,你想夸夸誰?
生:我要夸夸×××,你讀書的聲音真洪亮。
師(對被夸獎的學生):他在夸你呢,你想說些什么?
生:聽到你的稱贊我高興極了。
……
師:小獾的一點兒心意是一把椅子。小刺猬送給小獾的心意是什么?(出示插圖三。)
生:小刺猬的一點兒心意是蘋果。
師:課文中是這樣寫的:小刺猬連忙從背上取下兩個大蘋果,對小獾說──(生:留下吧,這也是我的一點兒心意。)
師:小獾接過蘋果聞了聞,說──(生: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好的蘋果。)
師:小刺猬也高興極了,說──(生:謝謝你,你的稱贊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勞。)
師:從你們的朗讀中老師沒有聽出高興極了的感覺,(出示插圖四)看看小刺猬的表情,再看看他的動作,一起再來讀一讀。(生再讀句子。)
師:“高興極了”這幾個字我們剛才在哪一段還見過它?
生:在第四自然段。(“真的嗎?”小獾高興極了。)
師:聽了小刺猬的稱贊,小獾高興極了,因為這稱贊讓他由—變得—(生:由泄氣變得自信。)
師:聽了小獾的稱贊,小刺猬也高興極了,因為這稱贊把他一天的疲勞怎么樣了?(生:稱贊消除了疲勞。板書:疲勞—消除。)
師:你們看,相互的稱贊還讓他們成了──(生:好朋友。師把刺猬和獾的圖片擺放在一起。)
師:瞧!稱贊還架起了一座友誼的橋梁呢。
師:天色不早了,我們要回家了。小刺猬、小獾戀戀不舍。他們還想和你們一起寫寫字,愿意嗎?(出示課件)要寫的一個字藏在這幅圖中。一棵大樹上結(jié)滿了紅紅的果子,一只手在樹上,古人根據(jù)這個意思造出了“采”字。到了今天,就演變成了這樣的寫法。(師示范書寫“采”字,生書空。)
師:請大家在書上田格中把“采”描一遍,寫兩遍。(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師:要寫的第二個字是個多音字。(出示“背”字。生讀“背”字的兩個讀音。)
師:同學們,老師相信通過你自己的觀察,一定能把“背”寫好。我只提醒一點,“月”做“月”字底時,撇要變成“豎”。(生在田字格中練習書寫“背”字。)
師:(出示課件)瞧,小刺猬、小獾來跟我們告別了,咱們跟他們說“再見”吧。
生:小刺猬、小獾再見!
師:回去以后,請大家再把課文讀一讀。下節(jié)課,我們來演一演這個故事,好嗎?今天老師跟大家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我也該跟你們說再見了。
二、說課及反思
《稱贊》一課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篇文章位于本冊教材的第五組,是基于“友好相處、團結(jié)合作”這個專題編排的一篇童話故事,從細節(jié)處見真誠,從平淡中見深情。
針對本冊教材的具體情況,課標要求教學中多讓學生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和感悟課文,積累語言,運用語言。針對課標的要求和課文自身的訓練重點,對于本課的教學我擬定以下的教學目標:認識“刺”“猬”等10個生字,會寫“采”“背”等8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互相稱贊帶來的快樂,學著真誠地稱贊別人;結(jié)合插圖,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詞句。教學重點: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2.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體會稱贊帶來的快樂,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我在執(zhí)教《稱贊》一課時力圖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這一教學思想,努力使教學真正成為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突現(xiàn)學生這一主體,彰顯學生的個性??偟膩砜?,這節(jié)課主要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加強識字、寫字教學,突出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我采用先集中呈現(xiàn)讀準字音再隨文強化體會字義的識字方法,將識字滲透在整節(jié)課的多個環(huán)節(jié)之中,通過反復再現(xiàn)達到認識和鞏固的目的。
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覺得寫字教學可以分散難點,讓學生每節(jié)課都動筆寫一寫。我想重點指導“采”和“背”這兩個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放在下節(jié)課集中指導。對這兩個字也不平均用力,而是重點指導“采”字,而“背”字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學習。
(二)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力求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稱贊是一種美好的情感體驗,但是對于稱贊的解讀不能流于空洞的說教。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運用等途徑來幫助學生體會課文蘊含的人文性。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盡量采用形象化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詞句,如,用換詞法理解“稱贊”,用看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粗糙”,用演一演、體會心理活動的方法理解“泄氣”“自信”等,使學生在理解和積累語言的同時,體會稱贊給小刺猬、小獾帶來的快樂。
另一方面,在朗讀課文中通過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相互評價,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學會真誠地稱贊別人,體會被稱贊的美好感受。從而使學生對課文的學習由“知”轉(zhuǎn)化為“行”,由“行”體驗到“情”。
(三)利用圖畫創(chuàng)設(shè)情境,培養(yǎng)學生借助圖畫閱讀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要培養(yǎng)學生“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的能力。本課的四幅插圖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形象地再現(xiàn)了故事情節(jié),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插圖創(chuàng)設(shè)情境把學生帶入美麗的大森林,使學生置身于形象可感的童話情境中。并且用課文的四幅插圖連接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使教學過程自然流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同時以圖解文,借助圖畫幫助學生形象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如“粗糙”“一個比一個好”“高興極了”等,從而在圖文結(jié)合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借助圖畫閱讀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力圖體現(xiàn)以上的設(shè)計思路,力求把這節(jié)課上成扎扎實實的語文課。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還存在著問題和不足。
1.課堂容量有些大。有些環(huán)節(jié)做得不夠細致,太求全。整個教學過程雖然緊湊,但是該讓學生去思考去感悟的地方?jīng)]有給予充足的時間。
2.應該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教學中一些環(huán)節(jié)應該引導學生合作交流,通過學生的討論交流來感悟課文。這方面有些欠缺。
3.寫字教學應該再扎實些。由于對時間的把握不夠精確,所以在指導寫字時有點倉促。原先設(shè)計中讓學生在課堂上練習寫一寫“采”和“背”字,但由于時間關(guān)系,沒有進行。
教學評析
我?guī)е鴮W生“學什么”“怎么學”“學得怎么樣”這幾個問題,看邢莉老師執(zhí)教的《稱贊》一課,其印象如下。
本節(jié)課的教學從整體入手,讓學生先對課文初步有個總體感知,再深入到各個局部,然后回到整體上來,總結(jié)全文。教學緊緊把握住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的關(guān)系,以“稱贊”為線,循作者思路,將小刺猬與小獾彼此互相稱贊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期間,設(shè)問緊扣主題,有益于促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
課文里有四幅圖畫。圖畫是供學生觀察的對象,是理解課文的憑借;課文則是觀察的文字的體現(xiàn)。教學中既不離開課文講解圖畫,也不丟開圖畫單獨學文。教師訓練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觀察畫面,把抽象的文字和形象的圖畫結(jié)合起來。對于多幅圖畫,教師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畫面了解事物的活動過程,對照畫面尋找課文中表達圖意的語句,拉近學生觀察圖畫與作者的觀察之間的距離。這樣做,既利于理解課文中的詞句,又助于低年級學生學習觀察事物的方法。
字、詞、句訓練,是小學語文基本功的重要項目,是閱讀的基礎(chǔ)。教師從低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和理解特點出發(fā),識字教學采用集中識字讀字音,隨文識字解字義,寫字之中辨字形的方法。詞、句訓練,選擇重點、多法進行、重在理解。如用換詞法理解“稱贊”,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粗糙”,用演一演、體會心理活動理解“泄氣”“自信”,借助圖畫理解“一個比一個好”“高興極了”等。詞、句訓練在教學中并非孤立進行,而是注意把理解詞句的訓練和理解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過程中加深對詞、句的理解,為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一段文字、一篇文章都是由語言文字組成的,而語言文字又必然有它的思想內(nèi)容。讀一篇文章,語言形式和思想內(nèi)容是作為一個整體呈現(xiàn)的?!胺Q贊”既是課題,又是文章的主題。本節(jié)課的思想教育,不是停留在對題意做出簡單的結(jié)論,而是寓道理于朗讀、評價、感悟探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在體會稱贊帶來的快樂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再者,教學中還讓學生做評委,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他人長處,展開同學之間的相互表揚,體驗被稱贊的心情。當然這種稱贊是實事求是的,不夸大其辭,且出自學生內(nèi)心,增強了教育的效度。
本節(jié)課教學簡而言之:目標明思路清晰,抓訓練扎實有序。學課文圖文相依,設(shè)問題緊扣主題。匯信息暢若流水,質(zhì)淳樸淡中見味。細打磨渾然一體,文與道兩相映輝。
7、《我要的是葫蘆》課堂教學實錄
【小編寄語】《我要的是葫蘆》課堂教學實錄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優(yōu)質(zhì)教學案例。課堂實錄是一種鮮活的教學資源,通過課堂教學實錄情景再現(xiàn),對教學案例進行分析研討,可親、可近、可學、可用,非常有益處,一起來看看吧!
《我要的是葫蘆》課堂教學實錄
一 設(shè)計意圖:
《我要的是葫蘆》寫的是一個種葫蘆的人因為沒有治葫蘆葉上的蚜蟲,所以他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從而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課文的內(nèi)容短小,蘊涵的哲理淺顯。因此,我把以讀促悟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 懂得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三 教學重點與難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積累詞匯和培養(yǎng)語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 教學過程:
1 直接導入,初讀課文。
直接導入,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后想想課文里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2 品讀感悟,交流感受。
(1)種葫蘆的人喜歡他的小葫蘆嗎?他的小葫蘆可愛嗎?
(2)種葫蘆的人和他鄰居的對話。
3 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教師扮演種葫蘆的人向扮演鄰居的學生發(fā)出疑問: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蘆的命啊?
4 把自己畫下來的句子抄寫兩遍。
五 課堂實錄:
(一) 直接導入,初讀課文。
師: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第十四課《我要的是葫蘆》。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我要的是葫蘆。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后想想課文里講了誰和誰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生自由讀課文。讀后學生陸續(xù)舉起了手。
師:好,請幾個同學來說說。
生:課文講了種葫蘆的人和他的小葫蘆。他的小葫蘆都落了。(師板書:種葫蘆的人 葫蘆)
生:還有他的鄰居。(師板書:鄰居)
師:哦,那我們把它說完整。
生:課文講了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他的葫蘆葉子上爬滿了蚜蟲,鄰居勸他治一治,他不聽,結(jié)果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
(二)品讀感悟,交流感受。
師:同學們總結(jié)的真好!讀完合上課本能夠說出來課文里講了什么,這說明你讀書的時候動腦筋了,這叫會讀書。(生比較興奮)
師:種葫蘆的人喜歡他的小葫蘆嗎?他的小葫蘆可愛嗎?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畫出來有關(guān)的語句。
(生輕聲讀課文,邊讀邊畫,而后舉起手)
生:先說哪個?
師:哪個都行。
生:我先說他的小葫蘆可愛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師:這句話直接寫出小葫蘆可愛,看標點是什么?
生:嘆號。
師:嘆號怎么讀?
生: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師: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
生:(齊讀)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
師:誰來說說可愛的小葫蘆長什么樣?
生:(讀)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句朵雪白的小花?;ㄖx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師:請同學們看課文第一幅插圖。小葫蘆的藤、葉子、小葫蘆。
生:細長的藤上長滿了綠葉,藤上掛著幾個可愛的小葫蘆。
師:葫蘆開什么花?
生:雪白的小花。
師:(板書:雪白)“白”是什么?“雪”是什么?“雪白”是什么?
生:“白”是白色,“雪”是雪花,“雪白”是像雪那樣白。
師:我們學過的《歡慶》里也有帶“白”的詞語。
生:潔白。
師:(板書:——潔白)雪白和潔白是一對同義詞,可以交換,說潔白的小花也可以。
師:請同位兩人帶著自己對小葫蘆的喜愛之情互讀一遍。
生自由讀。
師:多可愛的小葫蘆,種葫蘆的人肯定更加喜歡他的小葫蘆。誰畫出來啦!
生:(讀)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師:為什么?
生:因為喜歡,所以一天要看幾次,越看越喜歡。
師: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
生:(齊讀)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
師:還有一個地方也寫出種葫蘆的人對他的小葫蘆的喜愛之情。
生:(讀)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師:讀的真不錯。同學們聽到她讀得聲音高還是低?
生:低,因為是自言自語。
生:自己給自己說話。
師: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
生:(齊讀)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男生讀,女生讀。 ···
師:是呀,這么好的葫蘆,葉子上爬滿了蚜蟲。好心的鄰居勸他快治一治。
生:(讀)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師:種葫蘆的人聽完有什么感覺?
生:奇怪。
生:(奇怪地、驚訝地)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師:(驚訝地、夸張地)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師:什么意思?
生: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師:同學們看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
生: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師:(不屑地)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師:什么意思?
生: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師:同學們讀一遍。
生:(齊讀,不屑地)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
師:(出示: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請男生讀一、三句,女生讀二、四句。
男: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女: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男: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女: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師:同位互讀一遍。
生互讀。
(三)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師: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師:(稍停頓,面向?qū)W生)好心的鄰居呀,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蘆的命啊?這是為什么呀?
生:咳,你呀,為什么不聽勸,后悔了吧!
生:他們是一體的。
生:葉子給小葫蘆提供營養(yǎng),沒有了葉子小葫蘆怎么生長啊。
師:我明白了,我不該不聽你的話,謝謝你。
師:(播放錄相)請同學們看屏幕,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四)布置作業(yè)。
師:把自己畫下來的句子抄寫兩遍。
以上內(nèi)容來自《我要的是葫蘆》課堂教學實錄。希望能幫助教師朋友們較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小編祝大家學習愉快!
8、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實錄附反思教學實錄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關(guān)于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實錄附反思_教學實錄_反思案例,歡迎您來閱讀并提出寶貴意見!
一 設(shè)計意圖:
《我要的是葫蘆》寫的是一個種葫蘆的人因為沒有治葫蘆葉上的蚜蟲,所以他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從而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課文的內(nèi)容短小,蘊涵的哲理淺顯。因此,我把以讀促悟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 懂得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三 教學重點與難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積累詞匯和培養(yǎng)語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 教學過程:
1 直接導入,初讀課文。
直接導入,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后想想課文里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2 品讀感悟,交流感受。
(1)種葫蘆的人喜歡他的小葫蘆嗎?他的小葫蘆可愛嗎?
(2)種葫蘆的人和他鄰居的對話。
3 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教師扮演種葫蘆的人向扮演鄰居的學生發(fā)出疑問: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蘆的命啊?
4 把自己畫下來的句子抄寫兩遍。
五 課堂實錄:
(一) 直接導入,初讀課文。
師: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第十四課《我要的是葫蘆》。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我要的是葫蘆。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后想想課文里講了誰和誰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生自由讀課文。讀后學生陸續(xù)舉起了手。
師:好,請幾個同學來說說。
生:課文講了種葫蘆的人和他的小葫蘆。他的小葫蘆都落了。(師板書:種葫蘆的人 葫蘆)
生:還有他的鄰居。(師板書:鄰居)
師:哦,那我們把它說完整。
生:課文講了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他的葫蘆葉子上爬滿了蚜蟲,鄰居勸他治一治,他不聽,結(jié)果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
(二)品讀感悟,交流感受。
師:同學們總結(jié)的真好!讀完合上課本能夠說出來課文里講了什么,這說明你讀書的時候動腦筋了,這叫會讀書。(生比較興奮)
師:種葫蘆的人喜歡他的小葫蘆嗎?他的小葫蘆可愛嗎?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畫出來有關(guān)的語句。
(生輕聲讀課文,邊讀邊畫,而后舉起手)
生:先說哪個?
師:哪個都行。
生:我先說他的小葫蘆可愛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師:這句話直接寫出小葫蘆可愛,看標點是什么?
生:嘆號。
師:嘆號怎么讀?
生: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師: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
生:(齊讀)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
師:誰來說說可愛的小葫蘆長什么樣?
生:(讀)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句朵雪白的小花?;ㄖx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師:請同學們看課文第一幅插圖。小葫蘆的藤、葉子、小葫蘆。
生:細長的藤上長滿了綠葉,藤上掛著幾個可愛的小葫蘆。
師:葫蘆開什么花?
生:雪白的小花。
師:(板書:雪白)“白”是什么?“雪”是什么?“雪白”是什么?
生:“白”是白色,“雪”是雪花,“雪白”是像雪那樣白。
師:我們學過的《歡慶》里也有帶“白”的詞語。
生:潔白。
師:(板書:——潔白)雪白和潔白是一對同義詞,可以交換,說潔白的小花也可以。
師:請同位兩人帶著自己對小葫蘆的喜愛之情互讀一遍。
生自由讀。
師:多可愛的小葫蘆,種葫蘆的人肯定更加喜歡他的小葫蘆。誰畫出來啦!
生:(讀)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師:為什么?
生:因為喜歡,所以一天要看幾次,越看越喜歡。
師: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
生:(齊讀)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
師:還有一個地方也寫出種葫蘆的人對他的小葫蘆的喜愛之情。
生:(讀)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師:讀的真不錯。同學們聽到她讀得聲音高還是低?
生:低,因為是自言自語。
生:自己給自己說話。
師: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
生:(齊讀)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男生讀,女生讀。 ···
師:是呀,這么好的葫蘆,葉子上爬滿了蚜蟲。好心的鄰居勸他快治一治。
生:(讀)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師:種葫蘆的人聽完有什么感覺?
生:奇怪。
生:(奇怪地、驚訝地)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師:(驚訝地、夸張地)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師:什么意思?
生: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師:同學們看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
生: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師:(不屑地)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師:什么意思?
生: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師:同學們讀一遍。
生:(齊讀,不屑地)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
師:(出示: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請男生讀一、三句,女生讀二、四句。
男: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女: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男: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女: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師:同位互讀一遍。
生互讀。
(三)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師: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師:(稍停頓,面向?qū)W生)好心的鄰居呀,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蘆的命啊?這是為什么呀?
生:咳,你呀,為什么不聽勸,后悔了吧!
生:他們是一體的。
生:葉子給小葫蘆提供營養(yǎng),沒有了葉子小葫蘆怎么生長啊。
師:我明白了,我不該不聽你的話,謝謝你。
師:(播放錄相)請同學們看屏幕,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四)布置作業(yè)。
師:把自己畫下來的句子抄寫兩遍。
教后反思:
本堂課學生讀書的興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讀得特別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滿意,學生的表現(xiàn)讓我很興奮。
我覺得這堂課上得扎實。課文之初的情感基調(diào)定得準。
我主要利用了觀察法和范讀法,兩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這兩種教學法,在只有三尺講臺,一支粉筆,缺少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農(nóng)村小學特別適用。
1 觀察法。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我沒有對課文進行繁瑣地分析,而是結(jié)合課文的插圖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描寫的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小葫蘆產(chǎn)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為后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后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不用再進行指導朗讀技巧,學生卻能掌握并熟練運用朗讀技巧來傳遞感悟到的文字間包裹著的思想感情。
2 范讀法。
除了運用課文形象的插圖外,教師的范讀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師范讀時的情感就直接調(diào)動了學生的情感,一些朗讀的技巧滲透到教師的讀中,學生在無意地模仿中就學會了朗讀的技巧,在多次地練習里形成朗讀的技能。這樣做比純粹地教給學生空洞的朗讀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的愉快(精神的愉悅)。
以前我認為只有讓學生自己感悟,教師不講授,才是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弄得自己在課堂上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講,有時該講的地方也不講,學生感悟不到的地方得不到教師的點撥,學習效果很差。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疲乏,教師勞累。在這堂課上,教師范讀的地方不少,談話煽情的地方也有幾處,但是并沒有妨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學得很自主。
現(xiàn)在我才明白,教學的內(nèi)容比形式更重要,范讀、談話,這些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同樣讓學生學得自主。在課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課堂上,卻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們該反思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學習。
內(nèi)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guān)于《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實錄附反思,我要的是葫蘆,希望對你有幫助!
9、《隆中對》課堂教學實錄及教學反思
[ 教學目標 ]
1 、了解 “ 隆中對策 ” 的核心,明確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戰(zhàn)略方針及根據(jù),并學習文章選材精當,詳略分明的寫作手法。
2 、學習作者圍繞主要人物形象進行敘寫議論的寫法,領(lǐng)略諸葛亮的軍事天才。
[ 教學設(shè)想 ]
1 、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將枯燥的文字變?yōu)橹庇^的圖片和生動的動畫。
2 、強調(diào)學生的主動參與,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效果,以此活躍課堂氣氛。
[ 教學準備 ]
本案例記錄的是第二、三課時的授課內(nèi)容。
在正式授課前一星期,可布置學生課余閱讀《三國演義》中一些描寫諸葛亮的精彩片段,對諸葛亮的性格、才能、人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利用第一課時,帶領(lǐng)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以培養(yǎng)其較好的文言語感,并借助課下注釋或一些古譯今之類的工具書,疏通文章大意,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把握文章的脈絡。
[ 教學過程 ]
第二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趣導入
(點擊課件,屏幕上出現(xiàn)這樣一幅畫面:黃昏下的古城背景前,大江滾滾東去,一漁夫撐一扁舟劃過。同時,在悠揚的古箏樂曲的烘托下,《三國演義》的開篇詞緩緩出現(xiàn))
師: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老師帶頭,學生齊聲誦讀)
師:一位退隱江湖的高人,或閑情垂釣,慣看秋月春風;或與志同道合的友人開懷暢飲,笑談古今往事。許多的人事已隨滾滾江水飄然而逝,而那些杰出的英雄人物和他們的故事卻如同璀璨的明星長留于人們的心中。比如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隆中對》中的諸葛亮。今天,我們也來笑談一把《隆中對》。(點擊畫面,出現(xiàn)課題。)
(畫面切換到劉關(guān)張 “ 三顧茅廬 ” 的圖片,圖片的前景制作成雪花漫天飛舞的動畫效果)
生:(倍感新鮮、交頭接耳)呀!下雪了!
師:《三國演義》中最經(jīng)典的故事之一 “ 三顧茅廬 ” 大多數(shù)同學都聽過、看過,誰來簡單講述一下這個故事?
(一學生將課前收集的故事大致講述了一番)
師:由于劉備的誠心拜訪, “ 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 ” 的諸葛亮為劉備精辟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特點,對發(fā)展前景作出了天才的預見,這就是有名的 “ 隆中對策 ” ,后人也稱它為 “ 隆中對 ” 。(點擊畫面,出現(xiàn)相關(guān)文字簡介。)
(再次點擊鼠標,出現(xiàn)三國時期的戰(zhàn)略形勢示意圖 , 展示出曹操、孫權(quán)、劉表、劉璋的勢力范圍。)
師:我想請同學們來指出我們所居住的城市大致在什么位置?誰來指指?
(幾個學生上來指點,但不是很準確。)
師:(指著地圖上的 “ 夏口 ” )漢朝末年以武漢為中心的地區(qū)叫 “ 夏口 ” ,屬于荊州管轄,劉表
是荊州牧,就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省長。我們孝感就在夏口的西北面。
生:噢,原來《隆中對》里講的很多事情就發(fā)生在我們這?。。?“ 找位置 ” 的環(huán)節(jié)一下子從時間和空間上拉近了學生與課文的距離。學生嘖嘖連聲,氣氛漸漸活躍。)
二、進入角色,積極探究
(先布置學生齊讀文章核心部分 ----“ 隆中對策 ” ,即文章第 4 自然段,教師糾正字音錯誤、停頓不當?shù)拿。?
師:讀完了課文,接著我想請四位同學來扮演劉備的四位競爭對手曹操、孫權(quán)、劉表、劉璋,我們來進行一個表演,誰來試試?
(幾個大膽的學生躍躍欲試,高高地舉起了手。指定了四位同學后,再開始布置任務。)
師:假設(shè)你們就是曹操、孫權(quán)、劉表、劉璋,請你們分別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將劉備的四位競爭對手的優(yōu)勢和劣勢說出來,記住要用自己的語言來說,最好能借助一些肢體語言和神態(tài)來表現(xiàn)。大家先快速看課文,旁邊的同學可以為這四位同學出謀劃策。作戰(zhàn)最有利的條件是 “ 人和 ” ,這四位同學可要好好利用??!
(學生開始通讀課文,接著就開始小聲交談,漸漸聲音大起來,甚至有人在指手畫腳。幾分鐘后,大家示意已經(jīng)準備好了。)
師:好!下面我們先請 “ 曹操 ” 來表演!(底下有學生笑)
生:我曹操擁兵百萬,皇帝小兒還在我手里,我利用皇帝可以號令各諸侯,沒多久,我就要一統(tǒng)天下!
師:注意神態(tài)!再來一遍!好不好?
( “ 曹操 ” 想了想,然后故作昂首挺胸狀,拍拍胸脯,又表演了一番。)
師: “ 曹操 ” 表演得怎么樣?
生:他把曹操的不可一世、驕橫的樣子表現(xiàn)出來了。
師:很好!下面請 “ 孫權(quán) ” 來表演!
生:(語速較緩慢)我孫權(quán)在勢力上雖然比不過曹操,但我們據(jù)有長江天險,從我父兄到我已經(jīng)歷三朝,而且我們地勢險要,百姓歸順。敵人要想攻打我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師: “ 劉表 ” 呢?
生:唉,想我劉表身為荊州牧,卻無法守住自己的地盤!慚愧呀慚愧!
(另外一男生舉手,老師示意他起來發(fā)言。)
生:老師,我想把 “ 劉表 ” 的表演發(fā)揮一下!
師:請!
生:(裝出一副黯然傷神的模樣,捶胸搖頭道)想我劉表不就是劉備和諸葛亮菜板上的魚肉,任其宰割嗎?唉! “ 誰知盤中餐,便宜劉備家 ” ?。◣熒恼疲β曀钠穑?
師: “ 劉璋 ” 來表演一下!
生:我劉璋真是一個昏君呀!我不僅生性懦弱,而且不知體恤百姓,我手下的人才都去投奔明主了!看來我也沒有什么好日子過了?。〒u頭嘆息)
(對于幾位同學的表演,大家都報以熱烈的掌聲)
師:從大家熱烈的掌聲可以看出幾位同學的表演都很到位??梢钥闯?,曹操、孫權(quán)勢力強大,諸葛亮認為不可爭,不可圖,而二劉昏庸懦弱,所以占領(lǐng)荊州、益州就有極大的可能性。但是,要提醒大家注意:劉表、劉璋就沒有優(yōu)勢嗎?
(短暫的閱讀之后,有幾個同學舉手)
生:劉表的優(yōu)勢是身據(jù)交通要塞,是兵家必爭之地。因為書上說 “ 荊州北據(jù)漢、沔 …… 此用武之國 ” ;而劉璋的地盤是 “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 。
師:不錯!荊州身據(jù)要塞,兵家必爭;益州物產(chǎn)豐饒,地勢險固。那么,大家知道不知道諸葛亮為什么要劉備拿下荊州、益州呢?
生:這樣地勢險要的交通要塞,物產(chǎn)富饒的寶地,誰不想占有呢?
師:對,這樣的要塞、寶地就有占領(lǐng)的必要。我們再次明確一下曹、孫、二劉的勢力情況。(分別點擊地圖上 “ 曹操 ” 、 “ 孫權(quán) ” 、 “ 荊州 ” 、 “ 益州 ” 等字樣,依次出現(xiàn)對四人勢力的概括。)
師:對于這四個競爭對手,諸葛亮替劉備制定了什么樣的斗爭策略呢?
生:要劉備不與曹操、孫權(quán)爭鋒,并且與孫權(quán)結(jié)為友好,先拿下荊州、益州。
師:這是最終目標嗎?
生:最終要打敗曹操、孫權(quán)。
師:然后呢?書上有沒有說?
生:(學生看書,有人說)成就霸業(yè),興復漢室。
師:不錯,這是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最終目標。對那些少數(shù)民族部落又該怎么辦呢?
生: “ 西和諸戎,南撫夷越 ” 。
師:誰能完整地用書上的話來回答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斗爭策略?
生:(討論后明確) “ 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 ” , “ 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 。(點擊畫面,出現(xiàn)諸葛亮制定的戰(zhàn)略方針。再次點擊畫面,出現(xiàn)兩個紅色箭頭,從荊、益兩州向許昌運動,接著,紅星閃動,出現(xiàn) “ 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 ” 的字樣。)(形象直觀的運動線路讓學生對諸葛亮的作戰(zhàn)策略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師:諸葛亮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除了表現(xiàn)在他制定的一套切實可行的政治方案上,還體現(xiàn)在他深知治國不光要考慮到地理環(huán)境、經(jīng)濟條件和軍事實力,更重要的是要體恤百姓、任用賢能。大家能不能在書中找到這樣的內(nèi)容?同桌之間互相幫助,在書中找找有關(guān)的句子。
(大家齊心協(xié)力找到了答案: “ 賢能為之用 ” 、 “ 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 、 “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 。)
師:諸葛亮的這一思想如果用孟子的一句名言來說,應該是哪句?
生: “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師:對,就是孟子強調(diào)的“人和”。剛才四位同學表演成功、同桌之間能很快找到答案,都是大家注重了 “ 人和 ” 作用的結(jié)果。
第三課時
三、龍爭鳳斗,互動生趣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戰(zhàn)略方針,領(lǐng)略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分析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并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從上節(jié)課的討論來看,諸葛亮是不是有懼強凌弱之嫌?
生:有一點。
師:能這么看嗎?作者對諸葛亮是持肯定態(tài)度還是否定態(tài)度?
生:肯定。
師:沒錯!那么,作者筆下的諸葛亮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下面我們進入 “ 談古論英雄 ” 的環(huán)節(jié)。(點擊鼠標,出現(xiàn) “ 談古論英雄 ” 的畫面。明確要求:將男女生命名為 “ 龍隊 ” 、 “ 鳳隊 ” ,每隊每次可起來一名同學談一條對諸葛亮這一人物的分析,答得有道理者,可分別點擊 “ 龍隊 ” 、 “ 鳳隊 ” 字樣,電腦將分別在兩隊下方出現(xiàn)紅旗,比比哪隊紅旗多,也就意味哪隊對諸葛亮的分析更準確、更透徹。)
( 學生討論后,紛紛回答 )
生:我認為諸葛亮是一個有遠見卓識的人,他對曹操、孫權(quán)和二劉的情況是了如指掌,他知道避實擊虛,先拿下二劉,使自己的勢力逐漸強大后,再考慮對付曹、孫二人。
生:我覺得諸葛亮不是一個懼強凌弱的人,如果他是個 “ 懼強 ” 之人,他怎么會有成就霸業(yè),興復漢室的計劃?他這是有頭腦的表現(xiàn)。文章里不是說 “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 嗎?他的最終目的還是要攻打曹操的。
師:除了 “ 隆中對策 ” 這一部分,大家還可以看看其它段落。
(短暫的閱讀之后,又有學生舉手。)
生:我分析的是第一自然段。首先,我認為諸葛亮自比于管仲、樂毅,說明他非常自信,試想一下,若沒有真本事,他敢這么比嗎?其次,博陵崔州平、穎川徐庶元直都認為是這樣,可見不是瞎吹。
生:我有點不明白, “ 時人莫之許也 ” ,就是說當時世人都不贊同這種說法。我也看過《三國演義》,知道諸葛亮是一個軍事天才,那文章為什么還要寫 “ 時人莫之許也 ” ?這不和崔州平、徐庶二人的說法自相矛盾嗎?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諸葛亮是不是有些自命清高,有些狂妄呢?大家同意哪種看法?
(學生開始爭辯、討論)
生:時人,我想是當時社會上的普通人,普通人怎么能發(fā)現(xiàn)高人的真正面目,我想諸葛亮是個深藏不露的人,他不夸夸其談,四處張揚,一般人自然不知。
生:對!這說明他是一個沉穩(wěn)的人、謙虛的人,要不徐庶怎么說諸葛亮是一條 “ 臥龍 ” 呢?
生:老師,我認為諸葛亮還是個美男子。(眾人笑) “ 身長八尺 ” 說明諸葛亮一定是個高大魁梧的人。
生:文章結(jié)尾處劉備說 “ 孤之得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 ,可見劉備對諸葛亮的重視,這也從側(cè)面烘托了諸葛亮卓越的軍事才能。
師:大家的思維非?;钴S。有幾個問題我要問問大家:文章為什么要寫諸葛亮好為《梁父吟》?諸葛亮為什么要隱居田野?為什么劉備三請諸葛亮,諸葛亮才出山?
生:諸葛亮隱居田野,我想可能是由于他的性格決定的,前面大家不是討論了嗎?諸葛亮是一個不張揚的人,他深藏不露,我想他的官癮也不大。劉備三請諸葛亮,諸葛亮才出山,我認為是在考驗劉備是否誠心誠意。至于他為什么好為《梁父吟》,我沒想出來。
師:其他同學有沒有想出來的?(學生搖頭)
師:既然這樣,我來補充一下?!读焊敢鳌肥且皇琢鱾髟邶R魯之間的感慨時事,憂傷戰(zhàn)爭、亂的歌曲,諸葛亮借古抒懷,表達他感傷亂世的思想感情和對軍閥混戰(zhàn)的不滿。
生:這么說,諸葛亮可以說是個憂國憂民的人。
師:不錯。他厭惡軍閥混戰(zhàn),所以隱居田野,所以甘做一 “ 臥龍 ” 。后來,他被劉備的誠心所感動,才決定出山輔佐劉皇叔。
生:這讓我想到,許多人絞盡腦汁想升官發(fā)財,而諸葛亮卻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他身上有一種 “ 傲氣 ” 、有一種 “ 傲骨 ” 。
師:你的思維極具發(fā)散性。沒錯,正如諸葛亮在他的《出師表》中所說: “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 ,他不想升官發(fā)財。諸葛亮對名利、對地位的淡泊,從 “ 白帝城托孤 ” 一節(jié)也能有所了解。當時,劉備臨終將劉禪托付與諸葛亮,讓諸葛亮輔佐劉禪,并且說,若劉禪扶不起,讓諸葛亮取而代之??芍T葛亮一直對劉氏父子忠心耿耿,絕無貳心??梢娭T葛亮對名利的淡泊程度。
師:現(xiàn)在,我們大家來總結(jié)一下,作者在刻畫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時,采用了什么方法?(點擊鼠標,出現(xiàn)描寫方法的提示:描寫可分為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描寫人物時,可對其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等方面進行描寫。)
(根據(jù)提示,這個問題很快迎刃而解,一學生代表起來發(fā)言。)
生: “ 隆中對策 ” 部分應該是對諸葛亮進行正面描寫,重點描寫人物的語言。開頭和結(jié)尾處應該是側(cè)面描寫,以崔州平、徐庶的評價、推薦,和劉備對諸葛亮的認可,來從側(cè)面烘托諸葛亮卓越的軍事才能。
(顯示競賽結(jié)果, “ 龍隊 ” 獲勝。大家鼓掌祝賀。)
四、古今對話,拓展思維
(點擊鼠標,出現(xiàn)下面文字:假設(shè)諸葛亮現(xiàn)在就在你的面前,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師:假設(shè)我就是諸葛亮,你們會對我說些什么?
生:我會說,諸葛亮先生,你真了不起,您能告訴我怎樣才能擁有像您一樣的天才頭腦?
生:那還用說,好好學習唄?。ū娙诵Γ?
生:諸葛先生,我認為您看錯了人。您的英明遠見曾使得劉備能和曹操、孫權(quán)抗衡,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但劉備和他手下的一些人并沒完全照您的意思去做,再加上劉禪昏庸無能,使您統(tǒng)一天下的計劃落空。要是您去輔佐孫權(quán)的話,結(jié)果也許會是另一種樣子。
師:你的話雖然有一定道理,但古人注重忠孝,一臣不侍二主;更何況劉皇叔對我有知遇之恩呢?
生:孔明先生,我認為您忽視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您的健康。您若能重視這個問題,我想您會有更多的精彩故事留給后人,歷史也許會因您而改變。
師:多謝你的關(guān)心!可是,為報先帝知遇之恩,我愿肝腦涂地。當然,若我能再活一次,我一定會注意養(yǎng)生之道。也希望你們能珍愛生命!
(教師小結(jié),結(jié)束本節(jié)課的授課任務)
[ 教學反思 ]
一般來說,文言文學起來會讓學生有晦澀難懂的感覺。所以,要想上好這一課,老師必須在課外花大量的工夫。如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對三國歷史的了解以及設(shè)計各種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這些都花去了我大量的精力。
總結(jié)這節(jié)課之所以上得比較生動有趣,是因為我準確地抓住了一些興奮點來設(shè)計教案,并在授課的適當時機恰如其分地制造興奮點。如 “ 激趣導入 ” 部分中的 “ 漁樵 ” 、 “ 扁舟 ” 、 “ 雪花 ” 、 “ 三國地圖 ” 、 “ 古箏曲 ” 、 “ 找位置 ” 等景物和環(huán)節(jié),都極大地激活了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跨越了時空的阻隔,仿佛置身于古三國時期,目睹諸葛亮笑談 “ 天下三分 ” 的策略。在 “ 進入角色 ” 的環(huán)節(jié)中,要想成功扮演好你的角色,就必須認真研讀課文,揣摩人物心理、琢磨人物表情,當然,這少不了他人的幫助。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感受到了 “ 團隊精神 ” 的重要,這和諸葛亮 “ 隆中對策 ” 中所提倡的 “ 用賢 ” 有很多相似之處。 “ 龍爭鳳斗奪紅旗 ” 的環(huán)節(jié)再次調(diào)動了學生的熱情,使學生更好地發(fā)揮了其 “ 主角 ” 的作用,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補缺者,學生思維的活躍遠遠超出了老師預先的估計,這其中也少不了課前廣泛閱讀所起的作用。最后 “ 古今對話 ” 的環(huán)節(jié),更使學生的思維得以拓展,使他們了解了古人與今人對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同理解。
課堂要精彩,工夫在課外。這是我這堂課最深的體會。
10、比較在閱讀教學中的妙用──《蟋蟀的住宅》課堂實錄與反思
師:同學們,這么漂亮的房子,蟋蟀是怎樣建造出來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七自然段,并且劃出蟋蟀造房子時候動作的詞語。
(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個別學生給予指導。)
師:誰來說一說,蟋蟀是怎樣造房子的?
生:蟋蟀是用前足扒土,鉗子搬掉較大的土塊,還用強而有力的后足踏地,并且用后退上的兩排鋸,將土推到后面,傾斜地鋪開。
師:你讀書的收獲真不小,誰來說一說哪些詞語可以表現(xiàn)這些動作呢?
生:扒、搬、踏、推、鋪。
師生共同給予評價,教師隨即板書:
扒──搬──踏──推──鋪──
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同學們,我們的建筑工人師傅在造房子的時候,他們會用到哪些機器來干這些活呢?
(教師指著板書,進行質(zhì)疑。)
(生思考片刻,互相交流自己的觀點。)
生:工人師傅們會用扒土機、挖掘機進行挖土。
生:吊車、推土機可以用來搬運土塊,幫助工人師傅的忙。
師:你知道的真多!
生:推土機還可以把土塊推運過去,均勻地鋪開。
師:“均勻“這個詞語用得好,學以致用!
生:我知道,可以用壓路機把土壓平。
師:工人師傅們會用這些先進的工具幫助自己勞動,建筑房子、大樓、高速公路。那么蟋蟀有沒有這些工具呢?
生:沒有。
生:它是用自己的前足、鉗子、后腿作為勞動的工具,建造自己的住宅的。
(多媒體展示“蟋蟀的住宅”)
師:學到這里的時候,你想對蟋蟀說什么呢?
生:蟋蟀,我沒有觀察過你的住宅,真是太可惜了。
生:蟋蟀,你的勤勞、聰明,讓我佩服。
生:蟋蟀,我一定要觀察你的住宅,寫一篇科學小品文,讓所有的小朋友都知道你的偉大,不再捕捉你。
生:蟋蟀,你就是一位“偉大的工程師”,讓我感到佩服!
……
師:同學們,就用你們的讀書聲表達你們的敬佩之情吧!
(學生齊讀課文。)
【反思】
為了讓學生體會到蟋蟀建造住宅的辛苦和勞累,感受到蟋蟀的聰明和勤勞,我沒有把自己的教學設(shè)計、教學視野,局限在課文內(nèi)容之中,而是大膽地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中建筑工人勞動的工具,并且引導學生將蟋蟀勞動工具與之進行巧妙地比較。學生在巧妙地比較中,更有效、深刻地感悟、理解課文內(nèi)容,加強學生和蟋蟀之間的親和力。巧妙、有效的比較,不僅讓學生感受到蟋蟀的聰明和勤勞,感受到蟋蟀真是一位偉大的工程師,而且觸發(fā)了學生愛護小動物的情感,激發(fā)了學生觀察小動物的熱情。
11、比較在閱讀教學中的妙用──《蟋蟀的住宅》課堂實錄與反思
師:同學們,這么漂亮的房子,蟋蟀是怎樣建造出來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七自然段,并且劃出蟋蟀造房子時候動作的詞語。
(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個別學生給予指導。)
師:誰來說一說,蟋蟀是怎樣造房子的?
生:蟋蟀是用前足扒土,鉗子搬掉較大的土塊,還用強而有力的后足踏地,并且用后退上的兩排鋸,將土推到后面,傾斜地鋪開。
師:你讀書的收獲真不小,誰來說一說哪些詞語可以表現(xiàn)這些動作呢?
生:扒、搬、踏、推、鋪。
師生共同給予評價,教師隨即板書:
扒──搬──踏──推──鋪──
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同學們,我們的建筑工人師傅在造房子的時候,他們會用到哪些機器來干這些活呢?
(教師指著板書,進行質(zhì)疑。)
(生思考片刻,互相交流自己的觀點。)
生:工人師傅們會用扒土機、挖掘機進行挖土。
生:吊車、推土機可以用來搬運土塊,幫助工人師傅的忙。
師:你知道的真多!
生:推土機還可以把土塊推運過去,均勻地鋪開。
師:“均勻“這個詞語用得好,學以致用!
生:我知道,可以用壓路機把土壓平。
師:工人師傅們會用這些先進的工具幫助自己勞動,建筑房子、大樓、高速公路。那么蟋蟀有沒有這些工具呢?
生:沒有。
生:它是用自己的前足、鉗子、后腿作為勞動的工具,建造自己的住宅的。
(多媒體展示“蟋蟀的住宅”)
師:學到這里的時候,你想對蟋蟀說什么呢?
生:蟋蟀,我沒有觀察過你的住宅,真是太可惜了。
生:蟋蟀,你的勤勞、聰明,讓我佩服。
生:蟋蟀,我一定要觀察你的住宅,寫一篇科學小品文,讓所有的小朋友都知道你的偉大,不再捕捉你。
生:蟋蟀,你就是一位“偉大的工程師”,讓我感到佩服!
……
師:同學們,就用你們的讀書聲表達你們的敬佩之情吧!
(學生齊讀課文。)
【反思】
為了讓學生體會到蟋蟀建造住宅的辛苦和勞累,感受到蟋蟀的聰明和勤勞,我沒有把自己的教學設(shè)計、教學視野,局限在課文內(nèi)容之中,而是大膽地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中建筑工人勞動的工具,并且引導學生將蟋蟀勞動工具與之進行巧妙地比較。學生在巧妙地比較中,更有效、深刻地感悟、理解課文內(nèi)容,加強學生和蟋蟀之間的親和力。巧妙、有效的比較,不僅讓學生感受到蟋蟀的聰明和勤勞,感受到蟋蟀真是一位偉大的工程師,而且觸發(fā)了學生愛護小動物的情感,激發(fā)了學生觀察小動物的熱情。
12、《一個人的遭遇》課堂教學實錄及反思
《辛德勒名單》教學反思
這堂課是我在聽了幾節(jié)縣里的優(yōu)質(zhì)課評比后上的,有得有失,通過教學后的反思,我覺得自己獲得了以下一些認識。
第一,確立明確集中的教學目標,并選擇一個相對較小的切入點。在備課時,我發(fā)現(xiàn)這篇課文可講的東西實在是太多,而時間只有一節(jié)課,如果面面俱到,什么都講,那么最終的結(jié)果可能是浮光掠影,面面俱不到。所以在教學目標的確立上,我把切入點放在排比上,結(jié)合朗讀、品味,解讀、歸納出一些方法,并把它運用到寫作中去,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通過師生間的交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我一直認為語文教學的效果一定程度上與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相關(guān),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我總是積極地和學生進行交流,并相應地對教學作出調(diào)整。我用影視片斷的賞析,以及教師的解說詞來導入,帶領(lǐng)學生進入課文的學習。這次導入新課花費了一些時間,但我并不后悔,因為它為我后來引導學生分析探究問題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學生樂于思考,踴躍發(fā)言,這與新課伊始就形成的融洽的課堂氛圍是分不開的。當然,也有值得改進之處,導課時語言可以更精煉一些,盡可能地縮短一些時間,這樣就給下面的教學在時間上留有了余地。
第三,把教師的“給”變成學生的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是今后教學中努力的方向。這堂課,我雖然設(shè)計了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解讀文本歸納方法,但教師“給”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今后,在備課中一定要充分思考并盡最大能力去解決這個問題,這必將是一個十分艱難的過程,但也是一個不能不正視的問題。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反思的意義正在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