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點兒教學設計與反思一等獎》屬于教學反思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雨點兒教學設計與反思一等獎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有了雨點兒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本課內(nèi)容淺顯,情節(jié)性強,文章的第五小節(jié)給我們留下空白之點、頓歇之處,有利于學生在閱讀時根據(jù)自己的填充。本課的教學,就以第五小節(jié)為憑借,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不斷地調(diào)動、激發(fā)學生的研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驗生活。
【學習目標】 1、理解數(shù)不清、飄落等詞語,準確地讀準雨點兒、地方。 2、初步了解雨點兒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1、2、3、4、5自然段。 4、認識點、數(shù)、清等11個生字,會寫方字。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數(shù)不清、飄落等詞語,準確地讀準雨點兒、地方。初步了解雨點兒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云媽媽有許多孩,它們子特別愛唱歌,你聽,這會它又唱起了歌:滴答滴答,沙沙沙它們是誰呀? 2、出示課題:雨點兒特別愛和小朋友交朋友,你來和它打個招呼吧! 指名讀、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小朋友真熱情,瞧,雨點兒來了。 .出示句子數(shù)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請你讀一讀這一句話。 2.這句句子里有幾個詞語你能把它們讀好嗎?按順序出示數(shù)不清、云彩、飄落三個詞語,指名讀。 3.請小朋友再讀讀這句話,你讀懂了些什么? 4.理解數(shù)不清、云彩、飄落。 ①數(shù)不清:說一說,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數(shù)不清。 ③飄落:慢慢輕輕地落下來。 5、看著雨點兒飄落下來可愛的樣子來讀一讀這句話。 自由練習,指名讀。 三、學習第2、3、4、5自然段。 (1)學習2、3、4自然段 1、數(shù)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半空中(師朗讀并出示相關句子) 2、交流:你聽到了些什么呀? 3、小朋友聽到了大雨點和小雨點在說話呢!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原來是從這些提示語中知道的,那下次我們想知道是誰和誰在說話我們就可以看提示語了。 朗讀訓練: ①我是小雨點,就在你面前,哪位大雨點朋友來問問我?(師生合作) ②小雨點想問大雨點什么呢?(指名說)原來小雨點也想知道大雨點要去哪里? ③剛剛大雨點和小雨點之間互相問答就是在進行對話。我們就學他們來進行對話,好嗎?自由練習。 ④現(xiàn)在老師把提示語去掉了,能直接對話嗎?同桌兩人試一試,指名對話。 (2)學習第6自然段 1、有花有草的地方 小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到什么地方去了? 有花有草的地方在哪里呢? 小雨點來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師出示課件),你看到了什么? 是呀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個句子吧。 朗讀指導 2、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 大雨點兒到哪里去了? 哦,沒花沒草的地方好看嗎?大雨點為什么要去這種地方呢? 大雨點和小朋友想得一樣,不久,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示課件)你們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3、雨點兒讓大地變得如此美麗,你有什么想對雨點說的嗎?
師總結(jié):小朋友們,讓我們也做一顆顆無私的小雨點兒,讓我們的大自然、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4、課間操:歌曲《小雨沙沙》
四、鞏固生字。 現(xiàn)在我們把課文里出現(xiàn)的生字寶寶復習一下。 1、卡片認讀。 2、生字板 3、雨點回云媽媽懷抱。 五、指導書寫。 1、學生自己看書,觀察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別注意點和彎鉤所在的位置。了解生字的筆順。 2、指名書空。 3、教師范寫。 4、學生練寫,教師巡視,糾正寫字姿勢
【板書設計】
12、雨點兒
小雨點兒
有花有草
大雨點兒
沒有花沒有草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語言優(yōu)美,講述了春雨過后大地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景象,滲透水和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本課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各種學習資源。并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給學生描述出一個美麗的畫面。
小學語文低段教學面對的是以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的兒童,本課中教師借助多媒體提供的各種豐富多彩的刺激調(diào)動和協(xié)調(diào)各種感官,提高學習效率。懂得雨水和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對剛?cè)雽W的一年級學生來說,顯然太抽象了,但借助課件,通過多媒體,就可以把小草發(fā)芽、果樹開花、花更紅、草更綠,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再加上引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文,使課文融入學生的心靈。 教科書 + 多媒體的應用,創(chuàng)設了情境,激發(fā)了興趣,點燃了情感,達到了效果,使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2、雨點兒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有了雨點兒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本課內(nèi)容淺顯,情節(jié)性強,文章的第五小節(jié)給我們留下空白之點、頓歇之處,有利于學生在閱讀時根據(jù)自己的填充。本課的教學,就以第五小節(jié)為憑借,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不斷地調(diào)動、激發(fā)學生的研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驗生活。
【學習目標】 1、理解數(shù)不清、飄落等詞語,準確地讀準雨點兒、地方。 2、初步了解雨點兒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1、2、3、4、5自然段。 4、認識點、數(shù)、清等11個生字,會寫方字。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數(shù)不清、飄落等詞語,準確地讀準雨點兒、地方。初步了解雨點兒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云媽媽有許多孩,它們子特別愛唱歌,你聽,這會它又唱起了歌:滴答滴答,沙沙沙它們是誰呀? 2、出示課題:雨點兒特別愛和小朋友交朋友,你來和它打個招呼吧! 指名讀、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小朋友真熱情,瞧,雨點兒來了。 .出示句子數(shù)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請你讀一讀這一句話。 2.這句句子里有幾個詞語你能把它們讀好嗎?按順序出示數(shù)不清、云彩、飄落三個詞語,指名讀。 3.請小朋友再讀讀這句話,你讀懂了些什么? 4.理解數(shù)不清、云彩、飄落。 ①數(shù)不清:說一說,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數(shù)不清。 ③飄落:慢慢輕輕地落下來。 5、看著雨點兒飄落下來可愛的樣子來讀一讀這句話。 自由練習,指名讀。 三、學習第2、3、4、5自然段。 (1)學習2、3、4自然段 1、數(shù)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半空中(師朗讀并出示相關句子) 2、交流:你聽到了些什么呀? 3、小朋友聽到了大雨點和小雨點在說話呢!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原來是從這些提示語中知道的,那下次我們想知道是誰和誰在說話我們就可以看提示語了。 朗讀訓練: ①我是小雨點,就在你面前,哪位大雨點朋友來問問我?(師生合作) ②小雨點想問大雨點什么呢?(指名說)原來小雨點也想知道大雨點要去哪里? ③剛剛大雨點和小雨點之間互相問答就是在進行對話。我們就學他們來進行對話,好嗎?自由練習。 ④現(xiàn)在老師把提示語去掉了,能直接對話嗎?同桌兩人試一試,指名對話。 (2)學習第6自然段 1、有花有草的地方 小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到什么地方去了? 有花有草的地方在哪里呢? 小雨點來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師出示課件),你看到了什么? 是呀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個句子吧。 朗讀指導 2、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 大雨點兒到哪里去了? 哦,沒花沒草的地方好看嗎?大雨點為什么要去這種地方呢? 大雨點和小朋友想得一樣,不久,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示課件)你們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3、雨點兒讓大地變得如此美麗,你有什么想對雨點說的嗎?
師總結(jié):小朋友們,讓我們也做一顆顆無私的小雨點兒,讓我們的大自然、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4、課間操:歌曲《小雨沙沙》
四、鞏固生字。 現(xiàn)在我們把課文里出現(xiàn)的生字寶寶復習一下。 1、卡片認讀。 2、生字板 3、雨點回云媽媽懷抱。 五、指導書寫。 1、學生自己看書,觀察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別注意點和彎鉤所在的位置。了解生字的筆順。 2、指名書空。 3、教師范寫。 4、學生練寫,教師巡視,糾正寫字姿勢
【板書設計】
12、雨點兒
小雨點兒
有花有草
大雨點兒
沒有花沒有草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語言優(yōu)美,講述了春雨過后大地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景象,滲透水和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本課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各種學習資源。并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給學生描述出一個美麗的畫面。
小學語文低段教學面對的是以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的兒童,本課中教師借助多媒體提供的各種豐富多彩的刺激調(diào)動和協(xié)調(diào)各種感官,提高學習效率。懂得雨水和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對剛?cè)雽W的一年級學生來說,顯然太抽象了,但借助課件,通過多媒體,就可以把小草發(fā)芽、果樹開花、花更紅、草更綠,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再加上引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文,使課文融入學生的心靈。 教科書 + 多媒體的應用,創(chuàng)設了情境,激發(fā)了興趣,點燃了情感,達到了效果,使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3、《雨點兒》公開課教學實錄與課后教學反思
教學內(nèi)容: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雨點兒》的教學。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認識11個生字。
2、通過自己的觀察、理解、感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地讀好對話。
3、讀懂課文,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個性化學習,讓學生懂得雨點兒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教學重點:正確認字和練習朗讀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學生能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雨點兒圖片,小花、小草生長的圖畫。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學生唱歌:歌詞:大雨嘩啦啦,小雨淅瀝瀝……(師指揮)
師:同學們唱的歌可真好聽。
師:同學們知道能“嘩啦啦、淅瀝瀝……”唱歌的是誰嗎?
生1:大雨。
生2:小雨。
師:誰來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
生:雨點兒。
2、引出課題,學寫“點”字。
師:剛才小朋友給它取了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雨點兒”。我們一起來叫叫它。注意兒化音:“兒”字要讀得短、輕。
生:雨點兒。
師:雨點兒特別想跟我們交朋友,如果你再美美地叫它一聲,它就會跑出來跟
我們見面呢!誰能大膽地站出來,叫一叫這個好聽的名字,愿意的小朋友一起來吧。(貼圖畫:課題上面的那幅圖畫)
生:雨點兒。
師:瞧!,雨點兒出來跟我們見面了。多可愛的雨點兒呀!同學們想不想和它成為好朋友???
生:想!
師:要想和雨點兒成為好朋友,就得記住它的名字。它的名字是這樣寫的:請同學們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寫:(師板書課題:雨點兒,生按筆順書空“點”字)讓我們再帶著甜甜的微笑,再來叫一叫這個好聽的名字。(齊讀課題)
生:雨點兒。
反思:情境的創(chuàng)設建立在文本的基礎上,我圍繞文本,讓學生齊唱已經(jīng)學過的歌曲《大雨和小雨》,自然而且有趣,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再配以擬人化的圖畫、兒童化的語言,巧妙地引入課題?!皟夯簟钡闹笇Х蟽和膶W習特點。
師:誰來說說你想怎樣記住雨點兒名字中的三個字呢?
生1:“雨”字上面的橫就像是白云,下面的四個點就是雨點兒。
師:想象得很好,不過,是白云嗎?
生1:是烏云。
師:有烏云才能下雨,對吧?
生2:“點”字下面有四個點,就是雨點兒。
生:……
師:同學們觀察得可真仔細。請同學們看一看,這幾個字中,什么筆畫最多?
生:點兒。
師:那我們現(xiàn)在就來學學這個“點”字。誰來說說怎樣記住這個字的寫法呢?
生1:“點”字上面是個“上”字。
師:你仔細看看,是個“上”字嗎?
生1:比“上”字少一橫。
生2:中間是個“口”。
生3:下面還有四個點。
師:有誰看出來了,在寫這四個點時要注意什么?
生:第一個點朝左點,后面三個朝右點。(生說一部分,師就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寫出一部分,并提醒學生注意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師:還要注意四個點要寫勻稱。(寫字指導:師示范寫,特別注意筆順。)
師:來,翻開課本第89頁,在田字格中描一描“點”字。來,我們先描第一個田字格,第二個田字格……在后面的四個田字格中都寫上“點”字。
反思:針對課題中出現(xiàn)的生字,直接細致地指導學生學習寫這個字,學生很容易記住這個字。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師:同學們記住了雨點兒的名字。瞧,雨點兒笑得多甜呀!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之間發(fā)生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88頁,趕快讀讀課文,注意要用手指著書,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指導。
2、指名讀課文,適當進行評價。(先組織教學:看誰坐得最好?。?/p>
師:現(xiàn)在,誰能把課文讀上來?
指生讀課文。
師:誰來說說他讀得怎么樣?
生:很好。
師:怎么個好法?
生:聲音大、沒錯字……(指導學生學習評價朗讀)。
3、引導學生說出識記生字的方法,學生邊讀課文邊圈出生字。
師:你能把課文讀得這么好,老師真佩服你,能說說你遇到不認識的字是怎么解決的嗎?
生1:拼拼音。
師:辦法不錯。還有誰有好方法認識生字呢?
生2:問問老師。
師:辦法也很好。
生3:也可以問問爸爸媽媽。
師:同學們說的這些辦法都很好,下面,就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把生字圈出來,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它們,好嗎?開始吧。
生讀課文圈生字。
師:老師看同學們已經(jīng)把生字圈出來了。現(xiàn)在,你能不能把它們認出來呢?來,我們再一起讀一遍課文??纯茨隳懿荒苷J出課文里的生字娃娃。
4、帶拼音讀生字(課件出示),并采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師:同學們讀得可真準!這些生字娃娃在課文里,同學們能認出它們??伤鼈兲{(diào)皮了,從課文媽媽的家中跑出來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請同學們看小黑板,誰來帶著拼音讀讀這些字?這么多同學想讀?那能讀上來的就大聲讀,讀不上來的同學小聲跟讀。每個生字帶著拼音讀兩遍。
diǎnshǔqīnɡcǎiluòbàn
點數(shù)清彩落半
kōnɡwènhuídáfānɡ
空問回答方
生:齊讀帶拼音的生字。
師:(指名讀生字,領讀生字。)請其他同學聽仔細了。他要是讀對了,你們就跟讀2遍,讀錯了,就幫他改過來,好嗎?
生再拼讀生字。
師:誰來說說他這個小老師當?shù)迷趺礃樱?/p>
生:很好。
師:你跟他學會了嗎?
生:學會了。
5、去掉音節(jié)讀生字。
師:同學們,有拼音的幫忙,我們都能認出這些生字娃娃?,F(xiàn)在,這些生字娃娃頭上的拼音帽子沒有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
生:能!
師: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
生齊讀去掉拼音的生字。
師:同學們讀得可真棒!
6、小組或同桌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師:同學們一起讀,都能讀出來,那是不是所有的同學都能認出這些生字娃娃呢?現(xiàn)在,老師想請同桌倆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要是讀不上來,你就教教他,好嗎?
生同桌之間互相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師以讓生舉手的方式了解學生的認字情況)
師:有的同學還沒有認出這些生字,不要緊,下面我們再讀詞語、讀課文的時候,再注意這些字的讀音。
7、認讀生字組成的詞語。
師:這些生字娃娃很熱情,它們各自找到了一個好朋友,和它組成了詞語,正急著和同學們見面呢?你們想認識它們嗎?
生:想!
師:那我們就一起來認一認,把它們讀出來,好嗎?
生:齊讀詞語。
8、游戲:開火車讀詞語。(師拿詞語卡片)
反思: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diào)了識字教學的重要性,“識字教學的重點在低年級”,只有識字量大,才有可能大量閱讀。課程標準中加強了“識字寫字”在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要求,在第一學段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識字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注意以兒童化的語言“生字娃娃”、“課文媽媽”|“拼音帽子”等,使學生感到生字的可愛,并變換各種方式認讀生字,使學生對生字的接觸處于一種常識常新的狀態(tài),也使學生無形中接受了由字到詞的訓練,設計層次感強。并且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表現(xiàn)欲,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在這個過程中,既完成了對學生(檢查個體、兼顧全體)的反饋檢查,又真正實現(xiàn)了在愉快中扎實地識記生字的目的。在本節(jié)課中也出現(xiàn)了意想不到的情況:就是在師拿出生字卡片、學生開火車讀詞語時,由于準備的卡片上的字面朝學生,因而,學生有時讀錯了,教師也了解不到,沒有及時糾正。困此,在以后的生字卡片設計時,最好能在正反面都寫上詞語,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認讀情況,及時矯正。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課文中的生字,再讀課文的時候,就會更準確了。下面,我們再這樣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自然段。能讀幾遍就讀幾遍,別忘了每讀完一遍就在書上畫一
顆小星星獎給自己。開始讀吧。
生:自由讀課文,并標出自段。
反思: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讀一遍課文就在書上畫一顆星星獎給自己。這一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讀書熱情,取得了良好的讀書效果。
2、檢查朗讀情況,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師:現(xiàn)在,有誰知道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生:(齊答)五個。
師:誰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指五名同學分自然段讀課文)站起來讀的同學,把書端起來,坐著的同學用手指著書認真聽。注意眼睛離書本的距離。
生讀課文。
師:誰來說說,你覺得他們讀得怎么樣?
生:讀得很好。
師:怎么個好法?(指導學生學習評價:正確、流利、有感情。同時師也給予激勵性評價。)
反思: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強調(diào)了學生的讀書姿勢,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同時給學生以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有成就感,從而以更高漲的熱情投入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
3、理解、感悟課文。
(1)學生交流讀書收獲,并質(zhì)疑。
師:讀了課文,誰來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生1:我知道了課文中有大雨點兒。
生2:還有小雨點兒。
……
師:同學們可真會讀書!那你們還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生沒有提出問題的。
反思: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里。我讓學生自己說出讀書的收獲,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在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后,學生的心里有了自豪感,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質(zhì)疑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再加上平時的訓練較少,因而,學生不會提出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
(2)指導學生感悟第一小節(jié)。
A、指導理解詞語“數(shù)不清”。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個忙。課文里有這樣一個詞語,你們看:(詞語卡片出示“數(shù)不清”。生讀一讀)老師找不著它在課文的什么地方了。誰能幫老師找一找,這個詞語在課文的哪句話中?我們一起來讀讀。
生讀。
師:那有誰知道課文中指什么數(shù)不清呢?
生:雨點兒。
師:有誰知道在生活中還有什么數(shù)不清呢?
生1:星星。
生2:葉子。
生3:雪花。
……
師:天上的星星數(shù)不清,秋天的落葉數(shù)不清,漫天飛舞的雪花數(shù)不清。同學們知道得可真多!那我們一起再讀讀這一句話,好嗎?
生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B、指導理解詞語“飄落”。
師:剛才,我們讀的這一句話中還有一個詞語:(出示“飄落”,生讀。)誰能說說課文中是指什么飄落下來呢?
生:雨點兒。
師:你知道生活中還有什么是可以飄落下來的嗎?
生:雪花。
師:雪花從什么地方飄落下來?
生:從空中。
師:你能把這句話完整地說一說嗎?
生:雪花從空中飄落下來。
師:還有什么可以是飄下來的?
生:葉子。
師:你說的是樹葉吧。樹葉從什么地方飄落下來?
(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方法同上)
反思: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搜集信息,在生活中尋找“數(shù)不清、飄落”的現(xiàn)象,幫助學生理解詞義,體會情感,同時也是語文運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體現(xiàn)。同時,指導學生指導話說完整,注重了對學生的語言訓練,增加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3)指導學生學習第2—4自然段。
A、引導學生讀課文的第2—4自然段。
師: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它們要到哪里去?干什么呢?請同學們在課文里找出來,自己讀一讀。
B、指名讀。指學生讀好疑問的語氣。
(指名讀,生評價、師評價。)
C、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文中的對話。
師:我們再來讀讀這一部分,這一次,我們這樣讀:男同學讀大雨點兒的話,女同學讀小雨點兒的話,其余的話老師讀。好嗎?
師生合作讀課文。師作激勵性評價。
D、指導學生懂得雨點兒對植物生長的作用,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
師:讀了這一部分,你們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問同學們:為什么大雨點
兒要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而小雨點兒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生1:大雨點兒大,它要是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草就被壓壞了。它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就能長出花和草。
生2:小雨點水少,它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
師:哦,現(xiàn)在老師明白了,花啊,草啊的生長需要水分,就像人要吃飯一樣,人吃不到飯就會餓,如果好多天不吃飯就會餓死,對吧?埋在地下的種子,需要足夠的水分才能長出來,所以,大雨點兒就要到?jīng)]有花沒有草的地方,而長出了花和草的地方,只要有少一點的水分就能長得很好,所以,小雨點兒就去有花草的地方。
那么,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到過的地方,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呢?
(4)指導學習第五自然段。
A、
指導學生看圖(出示圖畫)。
生:啊,真美呀!
師:你覺得這畫怎么樣?
生:很美。
師:快找找,課文里是怎么說的?誰來讀讀?
生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師:誰來說說,他讀得怎么樣?
生:很好。(指導生評價)
師:(指圖)請同學們看圖,因為有了雨點兒的滋潤,所以,花開得——更紅了,草長得——更綠了(板書:花紅草綠)
B、師范讀,指導朗讀。
師:面對這么美的景色,老師也想讀了。能給老師這個機會嗎?
(師范讀)
師:你覺得老師讀得怎么樣?
生:很好。
師:怎么好?
生:聲音大,有感情。
師:你能過哪個字、或詞,聽出了老師讀得有感情?
生: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師:你真會聽課。那,同學們想不想和老師讀得一樣好?
生:想。
師:好就自己先練習練習。
生練讀。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部分。
C、對照圖畫,說出課文內(nèi)容。
師:請同學們把書放下,注意要輕放?,F(xiàn)在,誰能對著圖畫,把課文里的話說出來?
生對著圖畫說出課文的這一部分內(nèi)容。師激勵性評價。
反思:圖畫的出示。極大地激發(fā)孩子的朗讀興趣和欲望。我在本課的教學中十分注重學生引導學生學習對同學、老師朗讀的評價,旨在使學生從評價中找到朗讀的技巧和方法。
四、拓展:說話練習。
師:如果你就是小花,你就是小草,你想對雨點兒說些什么?
生:謝謝雨點兒。
師:為什么要這么說?
生:因為雨點兒給了我很多水,我就長高了?;ň透t了,草就更綠了。
……
師:那就讓讓學生帶著對雨點兒的喜愛或感謝的感情,把課文再讀遍,好嗎?
反思:本環(huán)節(jié)是承接上一環(huán)節(jié),遵循學生感知──思考──朗讀個性化進行設計的。朗讀是學生對課文理解認識的外在表現(xiàn),教師在引領學生看圖畫,述情景,說感受,使學生從心底迸發(fā)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再將情感釋放于朗讀中
五、小結(jié)。以激勵為主。
《雨點兒》教后反思:
《雨點兒》是一篇科學童話,文筆優(yōu)美,是引導學生進行識字和閱讀很好的教材。課文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有了雨水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比绾卧诮虒W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尤其重要。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教材這個文本載體,將學生帶入愉快的學習氛圍之中,為學生營造一個無拘無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間,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其思維在其間任意馳騁,“悟”出文本要表達的情感。
教學《雨點兒》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
1、讓學生齊唱已經(jīng)學過的歌曲《大雨和小雨》,自然而且有趣,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再配以擬人化的圖畫、兒童化的語言,巧妙地引入課題。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雨點兒到過后大地的美景以圖畫的形式出現(xiàn),學生被眼前美麗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頓時進入了學習情境,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學生看到滿目秀色忍不住發(fā)出“啊!真美呀!”地贊嘆聲。此時,我讓學生看看課文里是怎么寫的?學生的注意力馬上轉(zhuǎn)入到課文中,積極地朗讀課文中描繪圖畫美景的部分。學生在老師設計的情境學習中產(chǎn)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
在本課的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雖然課堂上的語言符合兒童的特點,但我的表情仍然很嚴肅,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課堂上,齊讀課文的次數(shù)多了一些,不利于了解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也不易讀出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學生在課文的朗讀時,“雨點兒”的兒化音讀得不準,我沒有及時給予矯正。
在本課的教學中,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提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如:寫字的教學究竟是隨教隨學,還是安排在這堂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如何教給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等等,都有待于我們在課堂上進一步探索。
我相信,有耕耘就有收獲;有付出就有回報。只要不停地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最終一定會適應新課程的改革,取得成功。
4、雨點兒第五自然段教學實錄與反思教學實錄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關于雨點兒第五自然段教學實錄與反思_教學實錄_反思案例,歡迎您來閱讀并提出寶貴意見!
《雨點兒》第五自然段教學實錄與反思
1.師:過了不久,大地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看,這是一片有花有草的地方,下了一場雨……。(CAI課件演示雨前到雨后的情景)
2.師:在沒有花沒有草的沙漠上,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漸漸的,雨停了……(課件演示情景)看著圖畫,你能說說下雨后的美麗景象嗎?
3.讓學生就這一自然段質(zhì)疑并自己請小老師解答。
生問:為什么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答1:因為雨把花草身上的塵洗干凈了。
答2:因為下雨后花草的心情很好,所以更漂亮了。
生問:為什么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會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
答1:因為花下面有泥,雨把泥淋松軟了,就會長出小草。
答2:因為人喝水就會長高,小花小草喝水也會長高。
4.誰愿意美美地朗讀第五自然段?他讀得怎樣?你能自己找對手比賽讀嗎?一起加動作表演讀讀。
5.這一切都是誰的功勞?你喜歡雨點兒嗎?
6.有一位作曲家也很喜歡雨點兒,他作了一首曲子贊美雨點兒,我們一起聽聽。欣賞樂曲《小雨沙沙》。
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會對雨點兒說什么?
生1:我會說可愛的雨點兒,謝謝你給水我喝。
生2:你幫助我長高了,媽媽看見了會很開心的。
生3:你不但幫我洗干凈身上的灰塵,還給了我營養(yǎng),你以后會經(jīng)常來看我好嗎?
生4:雨點兒,我們交個朋友好嗎?
在本片段教學中,我運用CAI課件的動畫效果,再現(xiàn)雨前雨后情景,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充分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產(chǎn)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用學生自己對課文內(nèi)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分析。但從學生的回答中不難看出,他們其實并沒有很好地理解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系,僅憑想象或一些課外知識對這問題有個模糊的認識。盡管它牽涉到科學常識領域,但面對著一年級剛?cè)藢W的小學生,老師也不能把這問題當做上自然常識課那樣講解。
為解決這一問題,我采取了“課前觀察──課中聯(lián)系實際──課后實踐” 的方法。首先,在上課前一周就布置學生回家觀察花草在澆水前和澆水后的區(qū)別,或觀察花草在下雨后的變化。在上課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談自己的觀察所得。在此基礎上,老師再布置學生課后參加實踐活動的作業(yè),如到校園的花圃給花草澆水、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有關雨水的資料(可以是圖片、兒歌、詩歌、畫畫、唱歌、舞蹈等)、在班內(nèi)舉辦“我眼中的雨點兒”展覽等活動,從而使學生對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系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這一設計思路正符合崔巒老師在全國第三次青年教師閱讀教學研討會上說的:“在閱讀教學中,要適當引進、利用相關的課程資源,并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或觀察、調(diào)查、或讀書、看報、查閱資料,有的可作為教學的鋪墊,有的可作為課文內(nèi)容的補充,有的可作為教學的拓展……改變課程內(nèi)容的舊、窄、死,使之變得新、寬、活,使語文課程內(nèi)容向生活開放,成為一泓不斷更新、永遠流淌的活水。”
內(nèi)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雨點兒》第五自然段教學實錄與反思,雨點兒,希望對你有幫助!
5、雨點兒教學設計及反思
1.
課題 12 《雨點兒》
2.
課型
講讀課
3.
輔助工具 (1)教具 雨點兒 (2)多媒體 課件
4.
教學內(nèi)容 (1)教材簡析 本文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有了雨水的滋潤,才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象。 (2)教學重、難點 認字和練習朗讀是教學的重點。 難點是通過讀課文使學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系。 (3)課堂練習設計 摘雨點兒卡片(正面是雨點,反面是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
5.
學情分析 (1)學生年齡特點分析 (2)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分析 (3)學生差異分析
6.
教學方法 情境識字、字理識字 朗讀引導、質(zhì)疑發(fā)現(xiàn)
7.
教學目標 (1)課標要求 低段閱讀課的重點是識字、寫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2)本節(jié)課的三維目標 計劃第一課時完成三個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學寫方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初步感知雨水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8.
教與學 教師的教學過程 學生的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出示圖片:土地干涸,樹木枯萎。 同學們觀察圖片,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那你知道這些枯萎的小樹、枯黃的小草,最需要什么嗎? 2.引出課題:雨點兒。 瞧瞧,誰來了!出示11個雨點卡片。(背面是這節(jié)課要求會認的生字) 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2課《雨點兒》 板書課題《12 雨點兒》。(點字注音。) (手指點字)這個加拼音的字誰會讀?誰來拼讀一遍。請注意拼讀時不要把中間的介母i丟掉。一起拼一遍。 點字的后面跟了一個兒,讀的時候應該把這兩個音連起來,讀點兒.這是兒化音。跟我讀一遍。好,齊讀課題。 二、檢查交流 1、開火車讀。要求:讀正確。 昨天,老師布置大家讀課文,能正確地讀下來嗎?好,打開課本,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呢? 我請五位小朋友來讀課文,每位小朋友讀一個自然段,其他同學來當小評委,聽一聽他們讀得對嗎?誰來? 評議。(誰來說說,他們讀對了嗎?) (過渡:剛才讀的時候,有的小朋友不僅讀得正確,而且聲音響亮,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有的小朋友讀的時候錯了一點兒,不過,沒關系,一會兒我們學完了生字,課文一定能讀得更好。請把書輕輕地扣在桌子上,看這里?。?(剛才讀的時候,小朋友們不僅讀得正確,而且聲音響亮,我們都應該向他們學習。好了,同學們,課文中的生字寶寶急著要和大家見面呢,請把書輕輕地扣在桌子上,瞧它們來了?。?三、學習生字 (一)交流識字方法,滲透字理識字 生字分兩組學完。 1.認讀理解數(shù)不清、云彩、飄落。 (1)逐一出示生字數(shù)、清, (2)出示詞語數(shù)不清,課文中講的是什么數(shù)不清呢? (3)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數(shù)不清? 過渡:說得真好!看,又有生字寶寶來了! (4)認讀云彩、飄落。 猜猜看,這個飄字右邊為什么是個風呢? (5)你會讀帶有這三個詞語的句子嗎? 出示:數(shù)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 過渡:學了這些詞,句子讀得多流利呀!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生字。 2.認讀理解半空問、回答、方。 (1)出示生字半空問回答方。多種形式指導讀準字音。 (2)來猜猜,問里面為什么是口?外面是門字?(其實是這樣的:有人在外面敲門,門里的人張口問,誰呀?怎么樣,我們中國的文字很有意思吧?) (3)那你知道課文中寫的是誰問誰嗎? 出示:大雨點問小雨點兒什么?誰會讀? 指導朗讀。讀出問的語氣。 還有誰也想問一問? 大家一起問! 出示小雨點的回答: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 誰來當當小雨點回答一下大雨點兒的問話。辨析:你呢?這句話是不是小雨點兒在回答大雨點兒。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呢? 小雨點兒問大雨點兒什么呀? (1)出示大雨點的回答。 誰來讀讀大雨點兒的回答。 現(xiàn)在,老師是大雨點兒,想找一個小雨點兒和我一起合作讀這段對話,誰來? 過渡:認識了生字寶寶,咱們句子讀得更流利了,而且還讀出了問和答的語氣?,F(xiàn)在,再讀課文一定就沒問題了! 3、齊讀課文。 齊讀過后,提問:讀了課文,你知道雨點兒有什么作用嗎? 過渡:是啊,雨點兒可真了不起。同時,教師出示配樂畫面,描述畫面。 (四)讀文感悟 1.教師邊出示干枯圖,演示雨過后草長花開的動畫,同時描述畫面,讓學生初步感受雨點兒給植物帶來的變化。 描述:數(shù)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 教師:是呀,正是有了雨水的滋潤,才有了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象。 2.出示句子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 誰能根據(jù)剛才看到的畫面,像這樣把句子說完整。 小草從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花從____________________。 3.討論交流: 說的真好!小草小花能從土里慢慢地長出來,是誰的功勞呀? 你想對雨點兒說些什么? (五)鞏固識字,當堂檢測,, 大家這么喜歡雨點兒,想不想帶一個小雨點回去呢?但是老師有一個要求:請上來的孩子摘下雨點兒后,讀出背面的生字,讀對了,其他學生跟讀三遍:ⅹⅹⅹ,請把雨點帶回家。讀錯了,其他學生:錯錯錯,請改正。 (六)指導書寫方。 過渡:有一個小雨點藏了起來,它現(xiàn)在還不愿跟你走,知道為什么嗎?它希望大家把方字寫好以后再跟你走。請一起來看方的筆順,伸出小手,跟著書空。 1、出示方。演示筆順。 2、觀察:寫這個字要注意什么呢? 3、教師范寫。 (點、第三筆的起筆和收筆、撇的起筆都在豎中線上,橫要稍微向上斜。) 4、教師巡視。注意寫字姿勢。 5、展評。 學生觀察。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學生齊呼:雨點兒。 指名讀。 齊讀。 齊讀課題。 學生回答。 指名讀。 學生評議。學生之間評議,教師點撥即可。 學生看拼音讀準字音。 學生練習說話。 學生拼讀生字。 學生回答。 指名讀。 學生齊讀。 齊讀、開會車讀。 指名學生猜一猜。 指名回答。 學生朗讀。 (指名朗讀、齊讀) 指名讀,思考、回答。 指名答。 指名分角色讀一遍對話。分清問和答的句子。 指導分角色朗讀。
學生交流。 學生齊讀。 學生說話練習。 學生討論交流。 說話練習。 學生做游戲。 學生觀察,跟著書空。 觀察交流。 學生描紅書寫。 展評交流。
9.
反饋 (1)當堂教學效果反饋(作業(yè)) 讀雨點兒卡片 (2)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整體來說比較成功,識字教學認準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把識字、解詞、讀句、學文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憑借課文語言理解詞義,并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進行朗讀。這種滾動式教學,有趣有效,幫助孩子們讀通課文,同時在識字過程中滲透字源字理的知識。孩子們很喜歡,感受到了我們中國漢字的趣味,堅定了我字理識字的信心。本課的板書設計,我采用了圖文結(jié)合的方式,既是對課文的一種再創(chuàng)作,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學生,符合低年級學齡兒童的審美情趣。同時還進行了有趣的當堂檢測。學生上課時摘雨點時,哪個都喜歡,竟猶豫不決,不知摘那個好。但上課時我出示過草長花開的畫面后,忘了讓孩子們練習說話,錯過了一次很好的語言積累的機會。
10.
板書設計 12、雨點兒 雨點圖片(正面是雨點兒,反面是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
6、雨點兒教學設計雨點兒優(yōu)秀教學設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關于雨點兒教學設計_雨點兒優(yōu)秀教學設計,歡迎您來閱讀并提出寶貴意見!
雨點兒教學設計_雨點兒優(yōu)秀教學設計
摘要:
教學目標:1、認識12個生字。會寫“方、半、巴”3個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 系。教學重點:認字和朗讀是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要通過朗讀讓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正文: 12、雨點兒
教學目標:1、認識12個生字。會寫“方、半、巴”3個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
教學重點:認字和朗讀是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要通過朗讀讓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猜謎:小朋友們,今天在上新課之前,老師想請大家猜個謎語,好嗎?
“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里都不見。”(雨)
2、大家都知道是雨,誰來說說你見過什么樣的雨?(大雨、小雨、毛毛雨、
雷陣雨、狂風暴雨。)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雨的課文。(板書課題并注音:12、雨點兒)
誰來試著讀讀課題?(指導讀準輕聲、兒化。)雨點兒教學設計_雨點兒優(yōu)秀教學設計
二、初讀課文
1、這篇課文究竟講了雨點兒的什么事呢?請同學們借助拼音自由地大聲讀課文,喜歡的那一節(jié)多讀幾遍。
要求:把字音讀準,課文讀通,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問周圍的同學和老師。
2、指名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聽的同學幫助正音糾錯。
3、隨著讀文出示生字、生詞認讀。
三、看圖,學習課文。
1、第一節(jié) :
〈1〉〈圖一〉【課件出示】你看見了什么?看到雨點兒怎樣?〈很小、很多〉多到怎樣?〈數(shù)不清〉
〈2〉理解“數(shù)不清”,指導朗讀第一節(jié)。
練習用“數(shù)不清”說話。
〈3〉“飄落”什么意思?還有什么東西可以飄落下來?
創(chuàng)設情景,練習用“飄落”說話:秋天到了,風一吹,樹 上的葉子就飄落下來。
〈4〉齊讀第一節(jié)。
2、第二、三、四節(jié)
〈1〉(圖2)【課件出示】數(shù)不清的雨點兒飄落下來。這時,半空中,一個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說起悄悄話來,讓我們聽聽它們說了些什么。
〈2〉大雨點兒要去哪兒?小雨點兒要去哪兒?(板畫:有花有草的地方,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
〈3〉下面請同學們拿出筆找出大雨點和小雨點分別是怎么問的,用直線畫出來,讀一讀。指導學生體會“你呢”這句話沒說完整。
〈4〉分組讀對話,指導讀好疑問語氣。分男女生扮演大雨點,小雨點讀對話。
3、第五節(jié)
〈1〉同學們,讀到這兒,你們想不想知道大雨點、小雨點去了那兒以后,那里的景色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讓我們?nèi)タ纯凑n文中是怎么說的吧?。ㄗ杂纱舐曌x課文,找一找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指名說說有花有草的地方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板畫)。
(配樂圖三)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象?雨點兒教學設計_雨點兒優(yōu)秀教學設計
〈3〉那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配樂圖四:荒地—有花有草)
〈4〉師:有了雨水的滋潤,花更紅,草更綠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
4、(看圖三、圖四)【課件出示】想象: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想對雨點兒說些什么呢?〈小組討論后,指名說話。〉
四、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雨點兒〉一課,知道了大雨點兒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兒更紅,草更綠了;小雨點兒去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那兒就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
你們喜歡雨點兒嗎?讓我們帶著喜歡雨點兒的感情去齊讀全文。
五 、作業(yè)設計:
回家把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雨點兒》這篇課文,這節(jié)課繼續(xù),老師請這一行的同學一人讀一段。再認認生字。
1、出示生字卡:數(shù)不清 云彩 飄落(生認讀)
2、出示生字。
二、學習生字。
這些字你們在課文中已經(jīng)認識,那么離開課文你還認識嗎?拿出字卡老師讀一個生字,你們找一個。
1、指名一組上臺。找到領讀,并貼黑板上。
2、生字“找朋友”(從12個生字中找,找字擺詞,并領讀)
三、“我會讀”生自由讀課后三個句子,齊讀課文。
四、指導書寫。雨點兒教學設計_雨點兒優(yōu)秀教學設計
1、“方、半、巴”三個字都是獨體字。要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把這三個字寫均勻。
2、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3、學生描紅、練寫、反饋,再練寫。
4、口頭組詞。
五、布置課外實踐活動的任務。
課余時間,請學生在家里的小花盆里栽花種草,繼續(xù)引導學生觀察,下雨或澆水后,花草有什么變化。
六、作業(yè)設計。
1、在正確的讀音后打鉤。
cai( ) shu ( ) fan( )
彩 數(shù) 方
chai( ) su ( ) fang( )
2、想一想,猜一猜。
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里看不見。
板書設計:
12 雨點兒
小雨點(圖) 大雨點(圖)
有花有草 無花無草
花更紅草更綠 長出紅花綠草
內(nèi)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雨點兒優(yōu)秀教學設計,44-雨點兒,希望對你有幫助!
7、《雨點兒》第五自然段教學實錄與反思
1.師:過了不久,大地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看,這是一片有花有草的地方,下了一場雨……。(CAI課件演示雨前到雨后的情景)
2.師:在沒有花沒有草的沙漠上,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漸漸的,雨停了……(課件演示情景)看著圖畫,你能說說下雨后的美麗景象嗎?
3.讓學生就這一自然段質(zhì)疑并自己請小老師解答。
生問:為什么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答1:因為雨把花草身上的塵洗干凈了。
答2:因為下雨后花草的心情很好,所以更漂亮了。
生問:為什么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會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
答1:因為花下面有泥,雨把泥淋松軟了,就會長出小草。
答2:因為人喝水就會長高,小花小草喝水也會長高。
4.誰愿意美美地朗讀第五自然段?他讀得怎樣?你能自己找對手比賽讀嗎?一起加動作表演讀讀。
5.這一切都是誰的功勞?你喜歡雨點兒嗎?
雨點兒,他作了一首曲子贊美雨點兒,我們一起聽聽。欣賞樂曲《小雨沙沙》。
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會對雨點兒說什么?
生1:我會說可愛的雨點兒,謝謝你給水我喝。
生2:你幫助我長高了,媽媽看見了會很開心的。
生3:你不但幫我洗干凈身上的灰塵,還給了我營養(yǎng),你以后會經(jīng)常來看我好嗎?
生4:雨點兒,我們交個朋友好嗎?
[教后反思]
在本片段教學中,我運用CAI課件的動畫效果,再現(xiàn)雨前雨后情景,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充分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產(chǎn)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用學生自己對課文內(nèi)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分析。但從學生的回答中不難看出,他們其實并沒有很好地理解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系,僅憑想象或一些課外知識對這問題有個模糊的認識。盡管它牽涉到科學常識領域,但面對著一年級剛?cè)藢W的小學生,老師也不能把這問題當做上自然常識課那樣講解。
為解決這一問題,我采取了“課前觀察──課中聯(lián)系實際──課后實踐” 的方法。首先,在上課前一周就布置學生回家觀察花草在澆水前和澆水后的區(qū)別,或觀察花草在下雨后的變化。在上課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談自己的觀察所得。在此基礎上,老師再布置學生課后參加實踐活動的作業(yè),如到校園的花圃給花草澆水、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有關雨水的資料(可以是圖片、兒歌、詩歌、畫畫、唱歌、舞蹈等)、在班內(nèi)舉辦“我眼中的雨點兒”展覽等活動,從而使學生對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系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這一設計思路正符合崔巒老師在全國第三次青年教師閱讀教學研討會上說的:“在閱讀教學中,要適當引進、利用相關的課程資源,并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或觀察、調(diào)查、或讀書、看報、查閱資料,有的可作為教學的鋪墊,有的可作為課文內(nèi)容的補充,有的可作為教學的拓展……改變課程內(nèi)容的舊、窄、死,使之變得新、寬、活,使語文課程內(nèi)容向生活開放,成為一泓不斷更新、永遠流淌的活水。”
8、《雨點兒》第二課時教學反思與創(chuàng)新教案
【舊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雨點與植物生長有密切的關系。
3、會寫“半、巴”。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雨點與植物生長有密切的關系。
〖反思〗
教學目標是否能體現(xiàn)三個維度之間的和諧。
三條都是關于知識技能的目標沒有涉及過程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所以教學目標沒有體現(xiàn)新課程對于教學目標三維融合的要求。
對學生的培養(yǎng)不是孤立地從每一個方面進行,而是在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體現(xiàn)三個維度的融合。良好的教學目標應該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綜合體現(xiàn)。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生字詞語卡片,開火車讀,評議、正音。
〖反思〗
識字和閱讀應該是相互統(tǒng)一,互相補充的。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同時,閱讀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字意。
在這個復習活動中,識字復習強調(diào)了詞語的再現(xiàn),但趣味性不強,難以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且與文分離,不利于學生進入文本。
是否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
二、學習課文2~4自然段
1、提出讀書要求:邊讀邊想,你從他倆的對話中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2、學生自由讀。
3、檢查識字情況: 逐個出示“空、問、答、地、方”,分別指名讀字音,并說說自己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
4、 指導讀問句。
⑴ 誰能把大雨點兒問小雨點兒的話讀一下?
指名讀,生評議(他讀得像在問人家嗎?);再指名讀,學生再評議,;教師范讀,;全班朗讀此問句。
⑵ 小雨點兒是怎么問大雨點兒的?
指名讀。(注意問的語調(diào))你聽明白小雨點兒到底想問什么了嗎?
5、指導朗讀。
⑴ 借助書中插圖體會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心情。
⑵ 學生看書,聽老師范讀。(讓學生比較哪句是高興時說的話)
⑶ 學生練讀小雨點兒的話。
⑷ 學生自己試讀大雨點兒的話。指名讀,學生評議。
⑸ 齊讀2、3、4自然段,體會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感情。
⑹ 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
⑺ (出示課件)以小組為單位給動畫中的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配音。
6、質(zhì)疑:聽完他們的對話,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要問他倆嗎?
7、課間操:《小雨沙沙》。(配種子發(fā)芽的動畫)
〖反思〗
這是整篇課文的中心部分。在這部分設計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教學設計主導線索有些混亂。閱讀──識字──閱讀。識字是否可以放在第一課時。如果以教學“問”作為主線,會更好??梢韵葘W什么是問句,雨點問了什么?怎么讀出問的語氣?
2、沒有體現(xiàn)“學生學”為主。在這個預設中學生只是學習的隨從,跟著老師一步步走。如果讓學生把自己就當作雨點,問“你們說了什么?”然后通過大量朗讀訓練,情境朗讀可能會更好。
3、在朗讀練習中,是否可以更多地給學生生活化的情境:教師讓學生分角色給動畫片配音,這個活動學生很喜歡,但是學生在活動中還是在“演”而不是真正把自己當作雨點,所以,我覺得在朗讀中是不是可以這樣設計:大雨點小雨點遇到了,你們先打個招呼(這樣讓學生充分進入情境),你們離得很遠,該怎么說呢?(要大聲)
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把課堂對話和生活中的口語交際相結(jié)合,擴大了語文學習的外延。
9、《雨點兒》第五自然段教學實錄與反思
師:過了不久,大地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看,這是一片有花有草的地方,下了一場雨……。(CAI課件演示雨前到雨后的情景)
師:在沒有花沒有草的沙漠上,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漸漸的,雨停了……(課件演示情景)看著圖畫,你能說說下雨后的美麗景象嗎?
讓學生就這一自然段質(zhì)疑并自己請小老師解答。
生問:為什么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答1:因為雨把花草身上的塵洗干凈了。
答2:因為下雨后花草的心情很好,所以更漂亮了。
生問:為什么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會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
答1:因為花下面有泥,雨把泥淋松軟了,就會長出小草。
答2:因為人喝水就會長高,小花小草喝水也會長高。
誰愿意美美地朗讀第五自然段?他讀得怎樣?你能自己找對手比賽讀嗎?一起加動作表演讀讀。
這一切都是誰的功勞?你喜歡雨點兒嗎?
有一位作曲家也很喜歡雨點兒,他作了一首曲子贊美雨點兒,我們一起聽聽。欣賞樂曲《小雨沙沙》。
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會對雨點兒說什么?
生1:我會說可愛的雨點兒,謝謝你給水我喝。
生2:你幫助我長高了,媽媽看見了會很開心的。
生3:你不但幫我洗干凈身上的灰塵,還給了我營養(yǎng),你以后會經(jīng)常來看我好嗎?
生4:雨點兒,我們交個朋友好嗎?
【教后反思】
在本片段教學中,我運用CAI課件的動畫效果,再現(xiàn)雨前雨后情景,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充分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產(chǎn)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用學生自己對課文內(nèi)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分析。但從學生的回答中不難看出,他們其實并沒有很好地理解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系,僅憑想象或一些課外知識對這問題有個模糊的認識。盡管它牽涉到科學常識領域,但面對著一年級剛?cè)藢W的小學生,老師也不能把這問題當做上自然常識課那樣講解。
為解決這一問題,我采取了“課前觀察──課中聯(lián)系實際──課后實踐” 的方法。首先,在上課前一周就布置學生回家觀察花草在澆水前和澆水后的區(qū)別,或觀察花草在下雨后的變化。在上課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談自己的觀察所得。在此基礎上,老師再布置學生課后參加實踐活動的作業(yè),如到校園的花圃給花草澆水、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有關雨水的資料(可以是圖片、兒歌、詩歌、畫畫、唱歌、舞蹈等)、在班內(nèi)舉辦“我眼中的雨點兒”展覽等活動,從而使學生對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系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這一設計思路正符合崔巒老師在全國第三次青年教師閱讀教學研討會上說的:“在閱讀教學中,要適當引進、利用相關的課程資源,并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或觀察、調(diào)查、或讀書、看報、查閱資料,有的可作為教學的鋪墊,有的可作為課文內(nèi)容的補充,有的可作為教學的拓展……改變課程內(nèi)容的舊、窄、死,使之變得新、寬、活,使語文課程內(nèi)容向生活開放,成為一泓不斷更新、永遠流淌的活水。”
10、關注學生,因時施教──《雨點兒》教學案例與反思
【情景說明】
《雨點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一冊第五單元中的一課,是一篇科學童話。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雨水滋潤了萬物,花兒更紅了,草兒更綠了。從而讓學生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根據(jù)一年級的教學目標,我們主要是讓學生在讀文中識字,在識字中讀文,最終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 出示富有動感的美麗畫面,激情談話導入
師:看見這個畫面,你們不想說點什么嗎?
生:(學生暢所欲言,興致勃勃)
師:想知道課文講些什么嗎?想知道就自己讀讀課文。(引領學生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整體感知。)
二、 識字讀文,整體感知
師:誰能把帶有這個生字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師:瞧,學會了這個詞,你們讀起來就通順多了,再試一試。
(引導學生在讀文中找字找詞找句,句中落實學字學詞;讀中找,讀中識,識后又讀。學生后來有點躁動了,思維也出現(xiàn)遲緩,氣氛變得沉悶。)
三、體驗性朗讀
師:小朋友,這些字大家都認識了,現(xiàn)在你們可以下位去找找自己的朋友,你讀給我聽,我讀給你聽。
生:(學生紛紛離座,下位自由尋找自己的好朋友,面對面大聲朗讀課文。)
(幾分鐘后)
師:小朋友,你覺得你們的好朋友讀得好嗎?推薦推薦。
生:(紛紛舉手回答)
我覺得A同學讀得很好,很流利。
我覺得B同學讀得很有感情,特別是……
(頓時,沉悶的課堂又有了生機。)
四、想像延伸
師:多好啊,這是誰的功勞啊?
生:雨點兒。
師:你不想對它說點什么嗎?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共設計了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即“談話導入”,“整體感知”,“識字讀文”,“體驗性朗讀”,“想像延伸”。整個教學設計是圍繞“學生主體”如何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設計的。諸如“看了這個畫面你不想說些什么?”“你想知道課文中寫了什么嗎?想知道就讀讀。”“這是誰的功勞?你不想對它說些什么嗎?”等等,充分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中“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些全新的教學理念。在“識字讀文”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出現(xiàn)了生理疲勞現(xiàn)象,注意力開始轉(zhuǎn)移,我們就應當調(diào)整教學程序。安排學生下位自由走走,放松身體,可以消除疲勞。其次,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伙伴,擯棄了原先的教師固定的四人學習小組,充分體現(xiàn)了對學生個體的尊重,體現(xiàn)了對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yǎng)。另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還避免了“一二三,看老師”的單調(diào)乏味和“伸伸腿,彎彎腰”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阻斷,保持了整堂課的流暢.透過學生,我認識到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真應該“蹲下來看學生”。對教學中的“意外”,我們要珍視它、欣賞它、研究它,從而引導它,變“意外”為新的知識增長點,新的能力開發(fā)點,新的創(chuàng)新培養(yǎng)點。
蹲下來和學生的心貼在一塊,拋卻權威,你會發(fā)現(xiàn)眼前一片開闊;拋卻“自我”,課堂上將不在尷尬,將帶給你一個又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