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日本性爱一区二区

  • <menu id="j4nbm"><progress id="j4nbm"><i id="j4nbm"></i></progress></menu>
    <td id="j4nbm"><strong id="j4nbm"></strong></td>
      1. <th id="j4nbm"><tbody id="j4nbm"><table id="j4nbm"></table></tbody></th>

        一年級上《古朗月行》教案一等獎

        《一年級上《古朗月行》教案一等獎》屬于教案一等獎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一年級上《古朗月行》教案一等獎

        1、一年級上《古朗月行》教案一等獎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觀察月亮。

        2.本課生字卡片,月亮的圖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5分)

        1.背誦李白的詩《靜夜思》。(先指名背誦,再全班背誦。)

        2.揭示課題。板書:古朗月行。認讀課題中的生字。注意讀準兩個后鼻韻母的字。

        3.介紹這首詩也是李白寫的。

        二、觀察圖畫,范讀課文。(7分)

        1.出示掛圖。聯(lián)系課前觀察,說一說:圖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

        2.范讀課文。聽聽詩人是怎么說圓月的。

        三、自學課文(教師巡回并指導)(8分)

        要求:

        1.借助漢語拼音反復讀課文3遍。

        2.用不同的符號畫出詩中要掌握的6個生字和要認識的5個字,讀準字音。

        【設計意圖】:此項練習強化了教學重點,突出了識字教學這一重點。

        四、讀詩句,學生字(10分)

        1.檢查古詩朗讀情況。(指3-4名不同層次學生讀)

        2.認讀“時”、“識”這兩個讀音相同的生字,區(qū)別字義。

        齊讀第一行詩:小時/不識/月,

        3.詩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齊讀第三行)

        教師解釋“白玉”(可制作裝飾品的礦石,或用實物舉例)。

        認讀“作”。(平舌音。作業(yè)的“作”就是這個字。)

        指導讀:他以為月亮是白玉盤呢,多有趣啊!把兩行詩句連起來讀……,呼作/白玉/盤。

        4.除此之外,他還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讀第三行)指導:又疑瑤臺鏡。認讀“臺” 5.這瑤臺鏡應該放在桌子上、梳妝臺上,詩中說它怎么了?(讀第四行。)指導:飛在/碧云/端五、朗讀、背誦課文

        同學們雖然都認識月亮,但在觀月時也有許多想象,越看越覺得月亮美麗、可愛。能把你的心情在讀中表達出來嗎?請聽錄音朗讀。

        6.反復朗讀課文(先學生自由讀,再指名讀)

        7.背誦課文。(背誦時仍要注意節(jié)奏。)

        五、識字、寫字指導(9分)

        以學生識記為主,教師作適當?shù)难a充,重點指導“彳”的寫法。

        古:“枯”的右半部分。組詞鞏固:古詩、古代。

        行:左邊是雙人旁,上撇短,下撇長。右邊比左邊低一些。組詞鞏固:自行車、行人、行不行。

        時:日字旁加個“寸”?!皶r”與太陽有關(guān)。如:時間、時候、時光。

        識:言字旁加個“只”。組詞:認識、知識、識字。

        作:作業(yè)、工作、作用的“作”都與“人”有關(guān),所以這個字是單人旁。右邊是“竹”的左半邊再加兩短橫。

        臺:上半部分要寫得比“口”寬些。組詞:講臺、臺球、上臺。

        六、作業(yè)(1分)

        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5分)

        1.認讀生字。(開火車讀,反復兩遍。)

        2.比一比,讀一讀。(完成課后練習3)

        指名讀,說出每組字形上的聯(lián)系,讀音的差別,通過詞語區(qū)別字義。

        3.讀拼音寫漢字。(略)

        二、認讀要求認識的生字(10分)

        1.讀古詩,畫出課文中要求認識的字。

        2.讀一讀,記住它們的讀音。

        3.認讀:朗 呼 疑 鏡 碧

        4.去掉拼音,開火車讀。

        三、背誦課文(10分)

        四、鞏固練習(15分)

        1.完成課后練習4。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兒的,然后要求學生如實畫下來。

        ○【設計意圖】:通過說一說,畫一畫,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每評一幅畫得好的,貼到黑板上展覽。

        3.用“月亮”練習說話。

        把句子“月亮___________。”補充完整。內(nèi)容不加限制,可從形狀、顏色、位置、運動等多角度說,學生想說什么說就說什么。

        板書設計:

        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

        飛入/青云端。

        2、一年級上《古朗月行》教案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觀察月亮。

        2.本課生字卡片,月亮的圖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5分)

        1.背誦李白的詩《靜夜思》。(先指名背誦,再全班背誦。)

        2.揭示課題。板書:古朗月行。認讀課題中的生字。注意讀準兩個后鼻韻母的字。

        3.介紹這首詩也是李白寫的。

        二、觀察圖畫,范讀課文。(7分)

        1.出示掛圖。聯(lián)系課前觀察,說一說:圖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

        2.范讀課文。聽聽詩人是怎么說圓月的。

        三、自學課文(教師巡回并指導)(8分)

        要求:

        1.借助漢語拼音反復讀課文3遍。

        2.用不同的符號畫出詩中要掌握的6個生字和要認識的5個字,讀準字音。

        【設計意圖】:此項練習強化了教學重點,突出了識字教學這一重點。

        四、讀詩句,學生字(10分)

        1.檢查古詩朗讀情況。(指3-4名不同層次學生讀)

        2.認讀“時”、“識”這兩個讀音相同的生字,區(qū)別字義。

        齊讀第一行詩:小時/不識/月,

        3.詩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齊讀第三行)

        教師解釋“白玉”(可制作裝飾品的礦石,或用實物舉例)。

        認讀“作”。(平舌音。作業(yè)的“作”就是這個字。)

        指導讀:他以為月亮是白玉盤呢,多有趣啊!把兩行詩句連起來讀……,呼作/白玉/盤。

        4.除此之外,他還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讀第三行)指導:又疑瑤臺鏡。認讀“臺” 5.這瑤臺鏡應該放在桌子上、梳妝臺上,詩中說它怎么了?(讀第四行。)指導:飛在/碧云/端五、朗讀、背誦課文

        同學們雖然都認識月亮,但在觀月時也有許多想象,越看越覺得月亮美麗、可愛。能把你的心情在讀中表達出來嗎?請聽錄音朗讀。

        6.反復朗讀課文(先學生自由讀,再指名讀)

        7.背誦課文。(背誦時仍要注意節(jié)奏。)

        五、識字、寫字指導(9分)

        以學生識記為主,教師作適當?shù)难a充,重點指導“彳”的寫法。

        古:“枯”的右半部分。組詞鞏固:古詩、古代。

        行:左邊是雙人旁,上撇短,下撇長。右邊比左邊低一些。組詞鞏固:自行車、行人、行不行。

        時:日字旁加個“寸”。“時”與太陽有關(guān)。如:時間、時候、時光。

        識:言字旁加個“只”。組詞:認識、知識、識字。

        作:作業(yè)、工作、作用的“作”都與“人”有關(guān),所以這個字是單人旁。右邊是“竹”的左半邊再加兩短橫。

        臺:上半部分要寫得比“口”寬些。組詞:講臺、臺球、上臺。

        六、作業(yè)(1分)

        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5分)

        1.認讀生字。(開火車讀,反復兩遍。)

        2.比一比,讀一讀。(完成課后練習3)

        指名讀,說出每組字形上的聯(lián)系,讀音的差別,通過詞語區(qū)別字義。

        3.讀拼音寫漢字。(略)

        二、認讀要求認識的生字(10分)

        1.讀古詩,畫出課文中要求認識的字。

        2.讀一讀,記住它們的讀音。

        3.認讀:朗 呼 疑 鏡 碧

        4.去掉拼音,開火車讀。

        三、背誦課文(10分)

        四、鞏固練習(15分)

        1.完成課后練習4。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兒的,然后要求學生如實畫下來。

        ○【設計意圖】:通過說一說,畫一畫,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每評一幅畫得好的,貼到黑板上展覽。

        3.用“月亮”練習說話。

        把句子“月亮___________?!毖a充完整。內(nèi)容不加限制,可從形狀、顏色、位置、運動等多角度說,學生想說什么說就說什么。

        板書設計:

        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

        飛入/青云端。

        3、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古朗月行》教學二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

        1.認讀生字。(開火車讀,反復兩遍。)

        2.比一比,讀一讀。(完成課后練習3)

        指名讀,說出每組字形上的聯(lián)系,讀音的差別,通過詞語區(qū)別字義。

        3.讀拼音寫漢字。(略)

        二、認讀要求認識的生字

        1.讀古詩,畫出課文中要求認識的字。

        2.讀一讀,記住它們的讀音。

        3.認讀:朗呼疑鏡碧

        4.去掉拼音,開火車讀。

        三、背誦課文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后練習4。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兒的,然后要求學生如實畫下來。

        2.每評一幅畫得好的,貼到黑板上展覽。

        3.用“月亮”練習說話。

        聯(lián)系《小小的船》,把句子“月亮____?!毖a充完整。內(nèi)容不加限制,可從形狀、顏色、位置、運動等多角度說,學生想說什么說就說什么,鼓勵學生要和別人說的不同。注意說話時語句完整、通順。

        4、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案《古朗月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朗、呼、疑、鏡、碧”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掌握本課生字的音、形、義,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1.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先請大家猜一則謎語,看誰能最先猜出來。“有時圓圓掛天空,有時彎彎掛樹頭。白天見不著,晚上才出來。”(月亮)

        2.出示朗月的畫面。我們知道,彎彎的月亮我們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圓圓的月亮像什么呢?啟發(fā)想象。同學們說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詩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題,范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初步讀通課文。

        2.范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3.指名讀,教師隨機指導生字讀音。

        4.相機出示生字:古、行、時、識、作、臺、朗、呼、疑、鏡。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讀古詩,談認識。

        讀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從哪句詩句知道的?

        (1)古時候的小朋友把月亮當成“白玉盤”。又當作“瑤臺鏡”。

        (2)“呼”的意思是叫。

        (3)“識”的意思是認識。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云彩中間。)

        2.借圖想象,感情朗讀。

        (1)出示幻燈片:圖上畫的都有什么?誰能把圖意說一說?

        (2)聽描述,想象詩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藍,一輪圓圓的明月高高地懸掛在上面。月光如銀,灑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寧靜、美好的景象啊!

        (3)邊想象邊誦讀詩句。

        (4)指名讀詩文,大家評議。

        3.背誦古詩。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誦,齊背。

        四、識記生字字形。

        1.自學生字。

        2.小組內(nèi)交流。

        3.班內(nèi)交流,指導“作、臺”。

        五、指導書寫生字。

        六、擴展:畫一幅有關(guān)月亮的圖畫。

        5、語文一年級下冊25課古詩兩首《古朗月行》教案

        以下教案內(nèi)容是我區(qū)教師利用假期完成的,如能給您的教學工作帶來幫助,是我們的期望,但不用做其他商業(yè)用途,敬請您遵守,并歡迎您的指教。

        《古朗月行》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朗、呼、疑、鏡”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材說明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詩,全詩16行,課文節(jié)選其前4行。詩句的意思是:年幼時不認識月亮,稱它為白色的玉盤。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鏡子,高高地懸掛在夜空云間。作者以神話般的想象,贊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掌握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建議

        一、談話導入

        1.上學期我們學習了葉圣陶爺爺寫的《小小的船》,還記得嗎?

        2.學生背誦《小小的船》。

        3.葉圣陶看到彎彎的月亮想象成了小小的船,唐代詩人李白小時候看到了圓圓的月亮他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們來學習《古朗月行》。(板書:古朗月行)

        設計意圖:復習舊課導入新課,這不僅鞏固了舊知,而且大大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新知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課件范讀古詩。

        剛才的錄音怎么洋,只要你認識這些朋友,你就成功了一半。(出示生字:朗、識、玉、盤)

        (設計意圖:教師的范讀給學生帶來第一次對課文韻律美的熏陶,又激起學生賽讀的自信心,并讓學生明確學習生字的目的。)

        2.作者簡介

        出示課件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大詩人。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了解作者李白。

        三、圖文結(jié)合,感悟、理解古詩。

        過渡:同學們都能把古詩讀準確、通順了,現(xiàn)在就讓我們和小李白一起去觀賞美麗的月亮。

        1.學習第一句詩

        (1)觀察、想象、描述圖畫。(電腦出示:白玉盤與月亮的圖片,使學生直觀的理解比喻。)

        師: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圓圓的月亮像什么呢?小李白把月亮叫作了什么?請同學們動筆劃一劃古詩中哪兩行詩是描寫這幅圖的。

        師:為什么小李白把月亮當成了白玉盤?

        (2)圖文對照讀第一句詩。

        2.學習第二句詩。

        過渡:圓圓的月亮像一個玉石的盤子,可好像不像盤子,瞧,月亮更像什么呢?請同學們在書中劃出描述這幅圖的詩句。

        (1)學生觀察瑤臺鏡與月亮的圖片。

        (2)圖為對照第二句話。

        出示全詩詩意:小時候不知道圓圓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盤。又以為它是梳妝用的鏡子,飛到藍藍的云上了。多美的景色啊。讓我們來把古詩讀好。(結(jié)合圖畫)

        (1)學生根據(jù)課件讀古詩。

        (2)教師范讀。(要求注意聽老師讀,劃出停頓和重音。)

        (3)學生練讀。

        (4)賽讀。(按照劃出的停頓和重音讓學生自評、互評。)

        (5)學了這首古詩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設計意圖: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朗讀課文將不再是“小和尚念經(jīng)”。而是根據(jù)語言和意像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

        3. 出示全詩詩文,師配樂朗讀,生自讀。

        4 .課后練習。

        課件出示練習題,鞏固全課知識,并完成課后思考題。

        《古朗月行》原詩: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 凄愴摧心肝。

        此詩開頭描寫月亮的形狀,接著寫了關(guān)于月亮的傳說,最后嘆息月蝕后朗月不再可欣賞。詩人用比擬的手法,對唐玄宗晚年沉迷聲色,朝政腐敗,表示了憂慮和沉痛。

        四、參考資料

        1.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大詩人。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附近),出生于中亞的碎葉城,五歲時隨父全家遷居四川江油,因此他一直把四川認作自己的故鄉(xiāng)。李白的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時期,同時也經(jīng)歷了唐朝由極盛到衰落的轉(zhuǎn)折時期,他的一生中,既親見了歷史上有名的太平盛世,也遭遇到慘不忍睹的戰(zhàn)亂禍端,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是與這樣一個特定的時代分不開的。李白一生懷著遠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艱難,在政治上也未能展翅凌云。一生中寫下了上千首詩歌,詩歌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暢,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2.《古朗月行》是一首樂府詩。原詩16行8句,為適合小學生閱讀,只摘用了前4行作為課文。因詩人鮑照曾著有《朗月行》,李白采用這個題目,故稱《古朗月行》。“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

        板書設計:

        古朗月行

        朗 識 玉 盤

        白玉盤——月亮

        瑤臺鏡——月亮

        6、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登鸛雀樓、古朗月行》教案

        《登鸛雀樓》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本課生字卡片,朗讀課文錄音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提示課題

        同學們還記得黃河嗎?它是我國第二大河。從青海省流出,經(jīng)過四川、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陜西、山西、河南等省區(qū),在山東流入渤海。在黃河流過的山西永濟縣有一座著名的高樓,叫鸛雀樓。(板書部分課題:鸛雀樓)一千多年前的一個傍晚,詩人王之渙登上這座樓,看到遠處太陽正在慢慢地落下,樓下滔滔的黃河水奔流東去,興奮不已,寫下了一首詩(板書“登”完成課題)《登鸛雀樓》。

        齊讀課題。注意讀準“登”字。

        這座樓后來被黃河水沖毀,但是這首詩,卻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

        二、范讀課文

        三、自學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要求:

        1.借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通順。

        2.畫出本課要求掌握和要求認識的字,讀準每個字音。

        四、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

        樓入窮目更層

        登鸛雀依

        2.朗讀課文。(指名朗讀,齊讀)

        五、了解課文大意,指導朗讀

        1.登上鸛雀樓,詩人看到了什么?(指導看圖:遠處,太陽靠近山頭,慢慢地落下去。樓下,黃河水奔騰著,流向大海。

        2.讀詩句: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教師示范讀出夕陽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學生反復練讀。

        3.眼前的景象吸引著、鼓舞著詩人,他想怎么樣?讀第三、四行。

        教師講解:詩人想看到更遠的景物,就對自己說,我應該再上一層樓。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聯(lián)系登高活動,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4指名讀: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5.朗讀課文。以不同形式反復練讀。

        六、識字、寫字指導

        入:與“人”、“八”比較。組詞:入口、出入、進入。

        窮:上邊是穴寶蓋兒,寫法與寶蓋不同。

        目:比“日”多一橫。

        更:第一筆橫較短,是間為扁“日”,第六筆長撇頂在橫中,直穿“日”后撇向左下方,捺起筆在“日”的左下方,撇捺要平衡。

        層:外面是“尸字頭,里面是“云”字。

        樓:左窄右寬。右邊“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后一筆是捺,“女”第一筆是撇點,最后一筆橫稍長,托起上部,組詞訓練。

        七、抄寫生字(完成課后練習2)

        八、復習生字,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包括要認識的字)。

        2.練習背誦。

        以個人、小組、全班等形式練習背誦。

        3.完成課后練習3。

        《古朗月行》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觀察月亮。

        2.本課生字卡片,月亮的圖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1.背誦李白的詩《靜夜思》。(先指名背誦,再全班背誦。)

        2.揭示課題。板書:3古朗月行。認讀課題中的生字。注意讀準兩個后鼻韻母的字。

        3.介紹作者:這首詩也是李白寫的。

        二、觀察圖畫,范讀課文。

        1.出示掛圖。聯(lián)系課前觀察,說一說:圖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

        2.范讀課文。聽聽詩人是怎么說圓月的。

        三、自學課文(教師巡回并指導)

        要求:

        1.借助漢語拼音反復讀課文3遍。

        2.用不同的符號畫出詩中要掌握的6個生字和要認識的5個字,讀準字音。

        四、讀詩句,學生字

        1.檢查古詩朗讀情況。(指3-4名不同層次學生讀)

        2.認讀“時”、“識”這兩個讀音相同的生字,區(qū)別字義。

        齊讀第一行詩:小時/不識/月,

        3.詩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齊讀第三行)

        教師解釋“白玉”(可制作裝飾品的礦石,或用實物舉例)。

        認讀“作”。(平舌音。作業(yè)的“作”就是這個字。)

        指導讀:他以為月亮是白玉盤呢,多有趣??!把兩行詩句連起來讀。……,呼作/白玉/盤。

        4.除此之外,他還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讀第三行)指導:又疑瑤臺鏡。認讀“臺”5.這瑤臺鏡應該放在桌子上、梳妝臺上,詩中說它怎么了?(讀第四行。)指導:飛在/碧云/端。

        五、朗讀、背誦課文

        同學們雖然都認識月亮,但在觀月時也有許多想象,越看越覺得月亮美麗、可愛。能把你的心情在讀中表達出來嗎?請聽錄音朗讀。

        1.反復朗讀課文(先學生自由讀,再指名讀)

        2.背誦課文。(背誦時仍要注意節(jié)奏。)

        六、識字、寫字指導

        以學生識記為主,教師作適當?shù)难a充,重點指導“彳”的寫法。

        古:“枯”的右半部分。組詞鞏固:古詩、古代。

        行:左邊是雙人旁,上撇短,下撇長。右邊比左邊低一些。組詞鞏固:自行車、行人、行不行。

        時:日字旁加個“寸”。“時”與太陽有關(guān)。如:時間、時候、時光。

        識:言字旁加個“只”。組詞:認識、知識、識字。

        作:作業(yè)、工作、作用的“作”都與“人”有關(guān),所以這個字是單人旁。右邊是“竹”的左半邊再加兩短橫。

        臺:上半部分要寫得比“口”寬些。組詞:講臺、臺球、上臺。

        七、抄寫生字(課后練習2)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

        1.認讀生字。(開火車讀,反復兩遍。)

        2.比一比,讀一讀。(完成課后練習3)

        指名讀,說出每組字形上的聯(lián)系,讀音的差別,通過詞語區(qū)別字義。

        3.讀拼音寫漢字。(略)

        二、認讀要求認識的生字

        1.讀古詩,畫出課文中要求認識的字。

        2.讀一讀,記住它們的讀音。

        3.認讀:朗呼疑鏡碧

        4.去掉拼音,開火車讀。

        三、背誦課文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后練習4。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兒的,然后要求學生如實畫下來。

        2.每評一幅畫得好的,貼到黑板上展覽。

        3.用“月亮”練習說話。

        聯(lián)系《小小的船》,把句子“月亮___________。”補充完整。內(nèi)容不加限制,可從形狀、顏色、位置、運動等多角度說,學生想說什么說就說什么,鼓勵學生要和別人說的不同。注意說話時語句完整、通順。

        7、一年級教案:古朗月行 一年級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示例

        3. 古朗月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朗、呼、疑、鏡、碧”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掌握本課生字的音、形、義,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1.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先請大家猜一則謎語,看誰能最先猜出來。“有時圓圓掛天空,有時彎彎掛樹頭。白天見不著,晚上才出來。”(月亮)

        2.出示朗月的畫面。我們知道,彎彎的月亮我們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圓圓的月亮像什么呢?啟發(fā)想象。同學們說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詩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題,范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初步讀通課文。

        2.范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3.指名讀,教師隨機指導生字讀音。

        4.相機出示生字:古、行、時、識、作、臺、朗、呼、疑、鏡。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讀古詩,談認識。

        讀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從哪句詩句知道的?

        (1)古時候的小朋友把月亮當成“白玉盤”。又當作“瑤臺鏡”。

        (2)“呼”的意思是叫。

        (3)“識”的意思是認識。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云彩中間。)

        2.借圖想象,感情朗讀。

        (1)出示幻燈片:圖上畫的都有什么?誰能把圖意說一說?

        (2)聽描述,想象詩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藍,一輪圓圓的明月高高地懸掛在上面。月光如銀,灑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寧靜、美好的景象?。?/p>

        (3)邊想象邊誦讀詩句。

        (4)指名讀詩文,大家評議。

        3.背誦古詩。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誦,齊背。

        四、識記生字字形。

        1.自學生字。

        2.小組內(nèi)交流。

        3.班內(nèi)交流,指導“作、臺”。

        五、指導書寫生字。

        六、擴展:畫一幅有關(guān)月亮的圖畫。

        板書設計

        8、二年級上冊課文《古朗月行》教案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觀察月亮。

        2.本課生字卡片,月亮的圖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1.背誦李白的詩《靜夜思》。(先指名背誦,再全班背誦。)

        2.揭示課題。板書:3 古朗月行。認讀課題中的生字。注意讀準兩個后鼻韻母的字。

        3.介紹這首詩也是李白寫的。

        二、觀察圖畫,范讀課文。

        1.出示掛圖。聯(lián)系課前觀察,說一說:圖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

        2.范讀課文。聽聽詩人是怎么說圓月的。

        三、自學課文(教師巡回并指導)

        要求:

        1.借助漢語拼音反復讀課文3遍。

        2.用不同的符號畫出詩中要掌握的6個生字和要認識的5個字,讀準字音。

        四、讀詩句,學生字。

        1.檢查古詩朗讀情況。(指3-4名不同層次學生讀)

        2.認讀“時”、“識”這兩個讀音相同的生字,區(qū)別字義。

        齊讀第一行詩:小時/不識/月,

        3.詩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齊讀第三行)

        教師解釋“白玉”(可制作裝飾品的礦石,或用實物舉例)。

        認讀“作”。(平舌音。作業(yè)的“作”就是這個字。)

        指導讀:他以為月亮是白玉盤呢,多有趣啊!把兩行詩句連起來讀……,呼作/白玉/盤。

        4.除此之外,他還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讀第三行)指導:又疑瑤臺鏡。認讀“臺” 5.這瑤臺鏡應該放在桌子上、梳妝臺上,詩中說它怎么了?(讀第四行。)指導:飛在/碧云/端。

        五、朗讀、背誦課文。

        同學們雖然都認識月亮,但在觀月時也有許多想象,越看越覺得月亮美麗、可愛。能把你的心情在讀中表達出來嗎?請聽錄音朗讀。

        1.反復朗讀課文(先學生自由讀,再指名讀)

        2.背誦課文。(背誦時仍要注意節(jié)奏。)

        六、識字、寫字指導。

        以學生識記為主,教師作適當?shù)难a充,重點指導“彳”的寫法。

        古:“枯”的右半部分。組詞鞏固:古詩、古代。

        行:左邊是雙人旁,上撇短,下撇長。右邊比左邊低一些。組詞鞏固:自行車、行人、行不行。

        時:日字旁加個“寸”?!皶r”與太陽有關(guān)。如:時間、時候、時光。

        識:言字旁加個“只”。組詞:認識、知識、識字。

        作:作業(yè)、工作、作用的“作”都與“人”有關(guān),所以這個字是單人旁。右邊是“竹”的左半邊再加兩短橫。

        臺:上半部分要寫得比“口”寬些。組詞:講臺、臺球、上臺。

        七、抄寫生字(課后練習2)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

        1.認讀生字。(開火車讀,反復兩遍。)

        2.比一比,讀一讀。(完成課后練習3)

        指名讀,說出每組字形上的聯(lián)系,讀音的差別,通過詞語區(qū)別字義。

        3.讀拼音寫漢字。(略)

        二、認讀要求認識的生字

        1.讀古詩,畫出課文中要求認識的字。

        2.讀一讀,記住它們的讀音。

        3.認讀:朗 呼 疑 鏡 碧

        4.去掉拼音,開火車讀。

        三、背誦課文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后練習4。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兒的,然后要求學生如實畫下來。

        2.每評一幅畫得好的,貼到黑板上展覽。

        3.用“月亮”練習說話。

        聯(lián)系《小小的船》,把句子“月亮___________。”補充完整。內(nèi)容不加限制,可從形狀、顏色、位置、運動等多角度說,學生想說什么說就說什么,鼓勵學生要和別人說的不同。注意說話時語句完整、通順。

        9、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古詩《古朗月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朗、呼、疑、鏡、碧”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掌握本課生字的音、形、義,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1.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先請大家猜一則謎語,看誰能最先猜出來。“有時圓圓掛天空,有時彎彎掛樹頭。白天見不著,晚上才出來。”(月亮)

        2.出示朗月的畫面。我們知道,彎彎的月亮我們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圓圓的月亮像什么呢?啟發(fā)想象。同學們說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詩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題,范讀課文。

        1. 學生自讀課文,初步讀通課文,理解文章大意。

        詩句的大意是:小的時候不認識月亮,稱它為白色的玉盤。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鏡子,高高地懸掛在夜空云間。作者用神話般的想象,贊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2.范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3. 指名讀,教師隨機指導生字讀音。

        4.相機出示生字:古、行、時、識、作、臺、朗、呼、疑、鏡。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讀古詩,談認識。

        讀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從哪句詩句知道的?

        (1)古時候的小朋友把月亮當成“白玉盤”。又當作“瑤臺鏡”。

        (2)“呼”的意思是叫。

        (3)“識”的意思是認識。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云彩中間。)

        2.借圖想象,感情朗讀。

        (1)出示幻燈片:圖上畫的都有什么?誰能把圖意說一說?

        (2)聽描述,想象詩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藍,一輪圓圓的明月高高地懸掛在上面。月光如銀,灑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寧靜、美好的景象??!

        (3)邊想象邊誦讀詩句。

        (4)指名讀詩文,大家評議。

        3.背誦古詩。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誦,齊背。

        四、識記生字字形。

        1.自學生字。

        2.小組內(nèi)交流。

        3.班內(nèi)交流,指導“作、臺”。

        五、指導書寫生字。

        六、擴展:畫一幅有關(guān)月亮的圖畫。

        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古詩《古朗月行》是以神話般的想象,贊美月亮的美妙、神奇。教案中以謎語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中借助圖片,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逐步理解詩句,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10、古朗月行 一年級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示例

        3.古朗月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朗、呼、疑、鏡、碧”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掌握本課生字的音、形、義,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1.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先請大家猜一則謎語,看誰能最先猜出來。“有時圓圓掛天空,有時彎彎掛樹頭。白天見不著,晚上才出來。”(月亮)

        2.出示朗月的畫面。我們知道,彎彎的月亮我們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圓圓的月亮像什么呢?啟發(fā)想象。同學們說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詩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題,范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初步讀通課文。

        2.范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3.指名讀,教師隨機指導生字讀音。

        4.相機出示生字:古、行、時、識、作、臺、朗、呼、疑、鏡。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讀古詩,談認識。

        讀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從哪句詩句知道的?

        (1)古時候的小朋友把月亮當成“白玉盤”。又當作“瑤臺鏡”。

        (2)“呼”的意思是叫。

        (3)“識”的意思是認識。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云彩中間。)

        2.借圖想象,感情朗讀。

        (1)出示幻燈片:圖上畫的都有什么?誰能把圖意說一說?

        (2)聽描述,想象詩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藍,一輪圓圓的明月高高地懸掛在上面。月光如銀,灑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寧靜、美好的景象??!

        (3)邊想象邊誦讀詩句。

        (4)指名讀詩文,大家評議。

        3.背誦古詩。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誦,齊背。

        四、識記生字字形。

        1.自學生字。

        2.小組內(nèi)交流。

        3.班內(nèi)交流,指導“作、臺”。

        五、指導書寫生字。

        六、擴展:畫一幅有關(guān)月亮的圖畫。

        板書設計

        11、三年級教案:古朗月行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觀察月亮。

        2.本課生字卡片,月亮的圖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背誦李白的詩《靜夜思》。(先指名背誦,再全班背誦。)

        2.揭示課題。板書:3 古朗月行。認讀課題中的生字。注意讀準兩個后鼻韻母的字。

        3.介紹作者:這首詩也是李白寫的。

        二、觀察圖畫,范讀課文。

        1.出示掛圖。聯(lián)系課前觀察,說一說:圖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

        2.范讀課文。聽聽詩人是怎么說圓月的。

        三、自學課文(教師巡回并指導)

        要求:

        1.借助漢語拼音反復讀課文3遍。

        2.用不同的符號畫出詩中要掌握的6個生字和要認識的5個字,讀準字音。

        四、讀詩句,學生字

        1.檢查古詩朗讀情況。(指3-4名不同層次學生讀)

        2.認讀“時”、“識”這兩個讀音相同的生字,區(qū)別字義。

        齊讀第一行詩:小時/不識/月,

        3.詩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齊讀第三行)

        教師解釋“白玉”(可制作裝飾品的礦石,或用實物舉例)。

        認讀“作”。(平舌音。作業(yè)的“作”就是這個字。)

        指導讀:他以為月亮是白玉盤呢,多有趣??!把兩行詩句連起來讀。……,呼作/白玉/盤。

        4.除此之外,他還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讀第三行)指導:又疑瑤臺鏡。認讀“臺” 5.這瑤臺鏡應該放在桌子上、梳妝臺上,詩中說它怎么了?(讀第四行。)指導:飛在/碧云/端。

        五、朗讀、背誦課文

        同學們雖然都認識月亮,但在觀月時也有許多想象,越看越覺得月亮美麗、可愛。能把你的心情在讀中表達出來嗎?請聽錄音朗讀。

        1.反復朗讀課文(先學生自由讀,再指名讀)

        2.背誦課文。(背誦時仍要注意節(jié)奏。)

        六、識字、寫字指導

        以學生識記為主,教師作適當?shù)难a充,重點指導“彳”的寫法。

        古:“枯”的右半部分。組詞鞏固:古詩、古代。

        行:左邊是雙人旁,上撇短,下撇長。右邊比左邊低一些。組詞鞏固:自行車、行人、行不行。

        時:日字旁加個“寸”。“時”與太陽有關(guān)。如:時間、時候、時光。

        識:言字旁加個“只”。組詞:認識、知識、識字。

        作:作業(yè)、工作、作用的“作”都與“人”有關(guān),所以這個字是單人旁。右邊是“竹”的左半邊再加兩短橫。

        臺:上半部分要寫得比“口”寬些。組詞:講臺、臺球、上臺。

        七、抄寫生字(課后練習2)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

        1.認讀生字。(開火車讀,反復兩遍。)

        2.比一比,讀一讀。(完成課后練習3)

        指名讀,說出每組字形上的聯(lián)系,讀音的差別,通過詞語區(qū)別字義。

        3.讀拼音寫漢字。(略)

        二、認讀要求認識的生字

        1.讀古詩,畫出課文中要求認識的字。

        2.讀一讀,記住它們的讀音。

        3.認讀:朗 呼 疑 鏡 碧

        4.去掉拼音,開火車讀。

        三、背誦課文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后練習4。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兒的,然后要求學生如實畫下來。

        2.每評一幅畫得好的,貼到黑板上展覽。

        3.用“月亮”練習說話。

        聯(lián)系《小小的船》,把句子“月亮____。”補充完整。內(nèi)容不加限制,可從形狀、顏色、位置、運動等多角度說,學生想說什么說就說什么,鼓勵學生要和別人說的不同。注意說話時語句完整、通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