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電影的誕生》教案一等獎》屬于教案一等獎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三年級上冊《電影的誕生》教案一等獎
《電影的誕生》教案1
教材簡析
《電影的誕生》是一篇主體課文,它圍繞“科技”這一單元主題,按時間順序,根據電影誕生各個階段的特征,用清楚、完整、生動的故事,描述了電影誕生的過程。同時又給人以啟示:遇事要多思考、多研究,才有可能取得成績。
設計理念
閱讀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獲取文本的信息,更是為了在解讀文本中學會解讀,在欣賞作品中學會欣賞,在感悟情感中學會感悟,在揣摩語言中學會揣摩。解讀文本只是閱讀的基礎行為,學會閱讀,獲得綜合發(fā)展才是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
教學目標
1.通過讀書,了解電影誕生的過程,知道遇事要多思考,多研究,才有可能取得成績。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復述課文。
3.主動認識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復述課文。
2.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13個生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誕生)“誕生”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誕生說一句話嗎?誕生不僅指人的出生,也指新事物的出現。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到19世紀,追尋電影誕生的過程(板書課題:電影的誕生)。
二、讀題質疑
1.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預設:當學生思維受阻時,教師予以啟發(fā)性提示:如:在“誕生”前面能加個什么詞。
3.師生共同梳理疑問
(“誕生”一詞是文章的“題眼”,在這里它還蘊含著發(fā)明者的探索與創(chuàng)造。圍繞“誕生”一詞引導學生質疑,既培養(yǎng)了學生對題目的理解能力和緣題質疑的能力,同時又為深入閱讀、理解文本找到了基點。)
三、初讀課文
同學們有這么多的問題想知道,下面就請大家認真讀課文,試著從文中尋找答案吧。
1.自由朗讀課文,努力做到讀正確、讀通順。
教師巡視指導,關注讀書有困難的學生。
2.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要求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跟著默讀課文。
預設:教材中的一些外國人名和長句子學生可能讀起來有困難,外國人名可讓學生畫出來,集中讀一讀,讀順口。長句子教師可范讀,引導學生注意停頓,把句子讀通順。
3.自由輕聲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筆畫出表示時間的數字。思考:電影的誕生分為哪幾個階段。
(不熟讀,何以深入體會?多種形式的讀書實踐,引導學生字字讀準,句句讀順,并嘗試著讀出自己的感悟。扎實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中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和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要求。)
四、細讀課文
(一)學習課文1~5自然段。
1.電影的誕生竟和兩個美國人的打賭有關,誰能說說這是怎么一回事?
2.理解“爭執(zhí)”一詞。
(1)自由朗讀書中有關句子,初步體會詞語意思。
(2)嘗試將文本的描述變成人物對話。同桌合作,再現“激烈爭執(zhí)”的場面。
(采用“體驗式”的教學,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詞語的意義,變外部給予為內化生成。)
3.課件出示刪減詞語及標點的對比句:爭執(zhí)的結果是誰也說服不了誰,于是他們決定采取美國人慣用的方式來解決。
(1)引導學生讀一讀對比句。問:你發(fā)現了什么?
(2)去掉破折號和“打賭”一詞行不行?說出你的理由。
(通過刪減標點及詞語,使學生理解破折號的作用之一是表示注釋。)
4.究竟誰輸誰贏,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呢?默讀課文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結合學生匯報引導理清層次;
(1)憑肉眼判斷不出來。
(2)用相機鏡頭判斷科恩贏了。
(3)照片中靜止的“馬”活了。
5.理解句子: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1)利用“手工動畫書”讓孩子們感受靜止的畫面“動”起來的效果。
(2)個性化朗讀句子,體會人們發(fā)現靜止中的“馬”活了的心情。
(二)學習課文6、7自然段。
一次平常的打賭,卻帶來了一個重大的發(fā)現和發(fā)明。
1.請同學們默讀6、7自然段,看看在電影誕生的過程中還有哪些人也作出了重要貢獻。
2.理解詞語:鼻祖。
方法:先查字典,再聯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鼻祖”這個詞的意思。
五、回歸整體
先默讀全文,再完成下面的練習。
1872年,通過一次打賭,在人們的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 ),生物學家馬萊受到啟迪,1888年研制出了( ),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第一次用自己發(fā)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影片《火車到站》,這標志著( )。
(從工具性的角度來看,文本語言的習得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目標。課文采用時間順序介紹電影誕生的過程,此訓練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文章的行文思路。)
六、積累內化
1.選擇自己喜歡的或新學會的詞語,填在詞語小車里。
2.在積累本上摘抄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第2課時
一、回顧課文,復述練習
1.默讀課文,想一想電影的發(fā)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哪些人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學生可用列表法或摘記法在本子上寫出簡要的復述提綱。
2.按照時間順序用自己的話試著講一講電影誕生的故事。
方法:
(1)練習說。(借助書中語言描述)
(2)同桌互說。(互相補充,完善提高)
(3)推選代表,全班展示。(示范引領)
二、識字、寫字
1.在《電影的誕生》一課中我們又認識了11位新的字寶寶,讓我們一起來同它們打個招呼吧!(多媒體出示11個生字)
要求:讀準字音。
(復現是避免遺忘、強化記憶的最佳方法之一,所以,當學生學完生字時,就必須及時予以再現,以達到鞏固識記的目的。)
2.同學們真聰明,這么快就記住了新朋友的名字?,F在我們讓它們到田字格中去做客吧!(多媒體出示在田字格中規(guī)范書寫的13個生字)
(1)田字格家的朋友太多了,讓我們先按間架結構給它們分分類。
(2)書寫指導:異、駿、差。
①觀察:每一筆的位置,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②描紅。
③嘗試書寫。
④對照范字再觀察(找差距)。
⑤再練寫。
總結歌謠:一看二描三寫四對照,一次更比一次好。
(3)學生獨立練寫其他生字。
(4)找同學到黑板分別范寫自己最拿手的字,并介紹經驗。
(5)給生字找朋友,可以組書上的詞語,也可以查字典組新詞。
(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讓學生多觀察、多交流是寫好字的一個重要前提,有利于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到黑板前范寫難寫的字,可以激發(fā)寫字積極性,培養(yǎng)大膽嘗試、向困難挑戰(zhàn)的精神。相互交流和評析,可以促進學生欣賞水平的提高。)
三、拓展延伸
1.閱讀《小學語文閱讀資源》一書中《貝爾發(fā)明電話》一文。
2.交流讀書收獲。
四、布置作業(yè)
搜集有關科技發(fā)明的故事,介紹給同伴或家人。
(課外拓展延伸,訓練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充滿趣味的實踐活動中,學生的能力會不斷得到提高。)
《電影的誕生》教案2
設計理念
閱讀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獲取文本的信息,更是為了在解讀文本中學會解讀,在欣賞作品中學會欣賞,在感悟情感中學會感悟,在揣摩語言中學會揣摩。解讀文本只是閱讀的基礎行為,學會閱讀,獲得綜合發(fā)展才是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
教學目標
1.通過讀書,了解電影誕生的過程.
2.讀悟結合,感受在電影誕生的過程中,科學家們不懈努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正確、流利、有感情 地朗讀課文,能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電影是怎樣誕生的
教學難點
感受科學家們不懈努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器材
多媒體電腦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師:(板書:誕生)“誕生”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誕生說一句話嗎?誕生不僅指人的出生,也指新事物的出現。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到19世紀,追尋電影誕生的過程(板書課題:電影的誕生)。
二、初讀正音,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教師巡視指導,關注讀書有困難的學生。)
2、默讀課文。
明確要求:繼續(xù)聯系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不動唇、有速度、能思考;
標記出文中關鍵的詞語。
(預設:教材中的一些外國人名和長句子學生可能讀起來有困難,外國人名可讓學生畫出來,集中讀一讀,讀順口。長句子教師可范讀,引導學生注意停頓,把句子讀通順。)
3.師生共同梳理疑問
(“誕生”一詞是文章的“題眼”,在這里它還蘊含著發(fā)明者的探索與創(chuàng)造。圍繞“誕生”一詞引導學生質疑,既培養(yǎng)了學生對題目的理解能力和緣題質疑的能力,同時又為深入閱讀、理解文本找到了基點。)
4.自由輕聲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筆畫出表示時間的數字。思考:電影的誕生分為哪幾個階段。
(不熟讀,何以深入體會?多種形式的讀書實踐,引導學生字字讀準,句句讀順,并嘗試著讀出自己的感悟。扎實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中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和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要求。)
5、課文圍繞以下這些人物講了一件什么事?
斯坦福 科恩 麥布里奇 馬萊 盧米埃爾
三、讀中感悟,細讀文本
1、理清思路,電影是如何誕生的?(提煉板書:麥布里奇拍照 馬萊研制固定底片連續(xù)攝影機 盧米埃爾發(fā)明電影)
2、學習文章的三、四、五自然段
(1)、學習三、四自然段
麥布里奇拍照來裁決馬奔跑時的問題給了馬萊和盧米埃爾發(fā)明的啟迪,那他究竟又是怎樣進行裁決的呢?讀文章的三、四自然段,試著畫出麥布里奇試驗的過程。指名到黑板上畫圖,(進行第三自然段的內容擴充,了解其用意: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準跑道,是為了 ;在跑道的另一邊,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都系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系到對面每架照相機的快門上,是為了 。
引導學生結合圖來復述麥布里奇是進行裁決的過程,讀到這里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引導學生感受這次試驗是周密的,是智慧的,是創(chuàng)造的,甚至是克服了很多困難的)
(2)、學習文章的第五自然段
默讀第五自然段,故事到此并沒有結束,當有人無意中快速地牽動照片帶時,又發(fā)生了什么事?為什么說它竟然“活”了起來?
3、學習文章第六、七自然段
用多媒體播放馬萊研制出“固定底片連續(xù)攝影機”的簡介圖片和盧米埃爾兄弟發(fā)明電影的圖片,引導學生談談從1872年開始試驗到1895年電影誕生,你感受到了什么?體會科學家們進行試驗的不容易,體會他們的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四、總結,升華主題
2、三年級上冊《電影的誕生》教案
《電影的誕生》教案1
教材簡析
《電影的誕生》是一篇主體課文,它圍繞“科技”這一單元主題,按時間順序,根據電影誕生各個階段的特征,用清楚、完整、生動的故事,描述了電影誕生的過程。同時又給人以啟示:遇事要多思考、多研究,才有可能取得成績。
設計理念
閱讀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獲取文本的信息,更是為了在解讀文本中學會解讀,在欣賞作品中學會欣賞,在感悟情感中學會感悟,在揣摩語言中學會揣摩。解讀文本只是閱讀的基礎行為,學會閱讀,獲得綜合發(fā)展才是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
教學目標
1.通過讀書,了解電影誕生的過程,知道遇事要多思考,多研究,才有可能取得成績。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復述課文。
3.主動認識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復述課文。
2.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13個生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誕生)“誕生”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誕生說一句話嗎?誕生不僅指人的出生,也指新事物的出現。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到19世紀,追尋電影誕生的過程(板書課題:電影的誕生)。
二、讀題質疑
1.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預設:當學生思維受阻時,教師予以啟發(fā)性提示:如:在“誕生”前面能加個什么詞。
3.師生共同梳理疑問
(“誕生”一詞是文章的“題眼”,在這里它還蘊含著發(fā)明者的探索與創(chuàng)造。圍繞“誕生”一詞引導學生質疑,既培養(yǎng)了學生對題目的理解能力和緣題質疑的能力,同時又為深入閱讀、理解文本找到了基點。)
三、初讀課文
同學們有這么多的問題想知道,下面就請大家認真讀課文,試著從文中尋找答案吧。
1.自由朗讀課文,努力做到讀正確、讀通順。
教師巡視指導,關注讀書有困難的學生。
2.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要求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跟著默讀課文。
預設:教材中的一些外國人名和長句子學生可能讀起來有困難,外國人名可讓學生畫出來,集中讀一讀,讀順口。長句子教師可范讀,引導學生注意停頓,把句子讀通順。
3.自由輕聲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筆畫出表示時間的數字。思考:電影的誕生分為哪幾個階段。
(不熟讀,何以深入體會?多種形式的讀書實踐,引導學生字字讀準,句句讀順,并嘗試著讀出自己的感悟。扎實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中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和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要求。)
四、細讀課文
(一)學習課文1~5自然段。
1.電影的誕生竟和兩個美國人的打賭有關,誰能說說這是怎么一回事?
2.理解“爭執(zhí)”一詞。
(1)自由朗讀書中有關句子,初步體會詞語意思。
(2)嘗試將文本的描述變成人物對話。同桌合作,再現“激烈爭執(zhí)”的場面。
(采用“體驗式”的教學,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詞語的意義,變外部給予為內化生成。)
3.課件出示刪減詞語及標點的對比句:爭執(zhí)的結果是誰也說服不了誰,于是他們決定采取美國人慣用的方式來解決。
(1)引導學生讀一讀對比句。問:你發(fā)現了什么?
(2)去掉破折號和“打賭”一詞行不行?說出你的理由。
(通過刪減標點及詞語,使學生理解破折號的作用之一是表示注釋。)
4.究竟誰輸誰贏,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呢?默讀課文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結合學生匯報引導理清層次;
(1)憑肉眼判斷不出來。
(2)用相機鏡頭判斷科恩贏了。
(3)照片中靜止的“馬”活了。
5.理解句子: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1)利用“手工動畫書”讓孩子們感受靜止的畫面“動”起來的效果。
(2)個性化朗讀句子,體會人們發(fā)現靜止中的“馬”活了的心情。
(二)學習課文6、7自然段。
一次平常的打賭,卻帶來了一個重大的發(fā)現和發(fā)明。
1.請同學們默讀6、7自然段,看看在電影誕生的過程中還有哪些人也作出了重要貢獻。
2.理解詞語:鼻祖。
方法:先查字典,再聯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鼻祖”這個詞的意思。
五、回歸整體
先默讀全文,再完成下面的練習。
1872年,通過一次打賭,在人們的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 ),生物學家馬萊受到啟迪,1888年研制出了( ),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第一次用自己發(fā)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影片《火車到站》,這標志著( )。
(從工具性的角度來看,文本語言的習得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目標。課文采用時間順序介紹電影誕生的過程,此訓練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文章的行文思路。)
六、積累內化
1.選擇自己喜歡的或新學會的詞語,填在詞語小車里。
2.在積累本上摘抄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第2課時
一、回顧課文,復述練習
1.默讀課文,想一想電影的發(fā)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哪些人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學生可用列表法或摘記法在本子上寫出簡要的復述提綱。
2.按照時間順序用自己的話試著講一講電影誕生的故事。
方法:
(1)練習說。(借助書中語言描述)
(2)同桌互說。(互相補充,完善提高)
(3)推選代表,全班展示。(示范引領)
二、識字、寫字
1.在《電影的誕生》一課中我們又認識了11位新的字寶寶,讓我們一起來同它們打個招呼吧!(多媒體出示11個生字)
要求:讀準字音。
(復現是避免遺忘、強化記憶的最佳方法之一,所以,當學生學完生字時,就必須及時予以再現,以達到鞏固識記的目的。)
2.同學們真聰明,這么快就記住了新朋友的名字?,F在我們讓它們到田字格中去做客吧!(多媒體出示在田字格中規(guī)范書寫的13個生字)
(1)田字格家的朋友太多了,讓我們先按間架結構給它們分分類。
(2)書寫指導:異、駿、差。
①觀察:每一筆的位置,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②描紅。
③嘗試書寫。
④對照范字再觀察(找差距)。
⑤再練寫。
總結歌謠:一看二描三寫四對照,一次更比一次好。
(3)學生獨立練寫其他生字。
(4)找同學到黑板分別范寫自己最拿手的字,并介紹經驗。
(5)給生字找朋友,可以組書上的詞語,也可以查字典組新詞。
(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讓學生多觀察、多交流是寫好字的一個重要前提,有利于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到黑板前范寫難寫的字,可以激發(fā)寫字積極性,培養(yǎng)大膽嘗試、向困難挑戰(zhàn)的精神。相互交流和評析,可以促進學生欣賞水平的提高。)
三、拓展延伸
1.閱讀《小學語文閱讀資源》一書中《貝爾發(fā)明電話》一文。
2.交流讀書收獲。
四、布置作業(yè)
搜集有關科技發(fā)明的故事,介紹給同伴或家人。
(課外拓展延伸,訓練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充滿趣味的實踐活動中,學生的能力會不斷得到提高。)
《電影的誕生》教案2
設計理念
閱讀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獲取文本的信息,更是為了在解讀文本中學會解讀,在欣賞作品中學會欣賞,在感悟情感中學會感悟,在揣摩語言中學會揣摩。解讀文本只是閱讀的基礎行為,學會閱讀,獲得綜合發(fā)展才是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
教學目標
1.通過讀書,了解電影誕生的過程.
2.讀悟結合,感受在電影誕生的過程中,科學家們不懈努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正確、流利、有感情 地朗讀課文,能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電影是怎樣誕生的
教學難點
感受科學家們不懈努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器材
多媒體電腦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師:(板書:誕生)“誕生”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誕生說一句話嗎?誕生不僅指人的出生,也指新事物的出現。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到19世紀,追尋電影誕生的過程(板書課題:電影的誕生)。
二、初讀正音,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教師巡視指導,關注讀書有困難的學生。)
2、默讀課文。
明確要求:繼續(xù)聯系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不動唇、有速度、能思考;
標記出文中關鍵的詞語。
(預設:教材中的一些外國人名和長句子學生可能讀起來有困難,外國人名可讓學生畫出來,集中讀一讀,讀順口。長句子教師可范讀,引導學生注意停頓,把句子讀通順。)
3.師生共同梳理疑問
(“誕生”一詞是文章的“題眼”,在這里它還蘊含著發(fā)明者的探索與創(chuàng)造。圍繞“誕生”一詞引導學生質疑,既培養(yǎng)了學生對題目的理解能力和緣題質疑的能力,同時又為深入閱讀、理解文本找到了基點。)
4.自由輕聲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筆畫出表示時間的數字。思考:電影的誕生分為哪幾個階段。
(不熟讀,何以深入體會?多種形式的讀書實踐,引導學生字字讀準,句句讀順,并嘗試著讀出自己的感悟。扎實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中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和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要求。)
5、課文圍繞以下這些人物講了一件什么事?
斯坦福 科恩 麥布里奇 馬萊 盧米埃爾
三、讀中感悟,細讀文本
1、理清思路,電影是如何誕生的?(提煉板書:麥布里奇拍照 馬萊研制固定底片連續(xù)攝影機 盧米埃爾發(fā)明電影)
2、學習文章的三、四、五自然段
(1)、學習三、四自然段
麥布里奇拍照來裁決馬奔跑時的問題給了馬萊和盧米埃爾發(fā)明的啟迪,那他究竟又是怎樣進行裁決的呢?讀文章的三、四自然段,試著畫出麥布里奇試驗的過程。指名到黑板上畫圖,(進行第三自然段的內容擴充,了解其用意: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準跑道,是為了 ;在跑道的另一邊,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都系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系到對面每架照相機的快門上,是為了 。
引導學生結合圖來復述麥布里奇是進行裁決的過程,讀到這里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引導學生感受這次試驗是周密的,是智慧的,是創(chuàng)造的,甚至是克服了很多困難的)
(2)、學習文章的第五自然段
默讀第五自然段,故事到此并沒有結束,當有人無意中快速地牽動照片帶時,又發(fā)生了什么事?為什么說它竟然“活”了起來?
3、學習文章第六、七自然段
用多媒體播放馬萊研制出“固定底片連續(xù)攝影機”的簡介圖片和盧米埃爾兄弟發(fā)明電影的圖片,引導學生談談從1872年開始試驗到1895年電影誕生,你感受到了什么?體會科學家們進行試驗的不容易,體會他們的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四、總結,升華主題
3、八年級語文上冊《每天誕生一次》《列寧格勒的樹》教案
《每天誕生一次》、《列寧格勒的樹》
二. 教學目標
(一)語文基礎知識目標
1. 生字
充溢yì 恩賜cì 不啻chì 喋喋dié 絮叨xù
凝然nínɡ 抖擻sǒu 譬如pì 陌生mò 淚腺xiàn
殘酷kù 凍餒něi 凍僵jiānɡ 不堪kān 凝眸móu
早夭yāo 佐證zuǒ 踉蹌liànɡqiànɡ 簡陋lòu
2. 形似字
3. 詞語
誕生:本指人的出生,有些重要新事物出現時常借用表示不凡。
令人憐惜:不由得使人愛憐和珍惜它。
不能自禁: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旋律:指聲音經過藝術家的構思而形成的有組織有節(jié)奏的和諧運動。
莫名其妙:說不出其中的奧妙。指事物很奇怪,說不出道理來。也作莫明奇妙。
酣暢淋漓:形容盡情暢快地把情緒完全表露出來。
忽略:沒注意到。
喋喋不休:說話沒完沒了。
絮絮叨叨:形容說話羅嗦。
滄桑:滄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年代久遠,世事變化很大。
齒序年輪:動物的齒序,樹木的年輪都是反映年齡大小的標志。
嶄新:非常新。
抖擻:奮斗振作。
殘酷:兇殘冷酷。
凍餒:穿不暖,吃不飽。
凝眸凝思:目不轉睛地看著思考著。眸,眼珠。
生計:生活謀生的辦法。
傲骨:高傲不屈的性格。
早夭:未成年而死。
尊嚴:尊貴而莊重?;蛑缚勺鹁吹纳矸莸匚?。
佐證:證據。
踉蹌:腳步不穩(wěn)的樣子。
4. 作者
周濤: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家。生于1946年3月,祖籍山西,在京發(fā)蒙,1955年隨父遷徙新疆,1969年畢業(yè)于新疆大學中語系。出版詩集、散文集四十部。曾榮獲第二屆、第三屆、第七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全國詩集、散文集獎,魯迅文學獎及多種獎項。現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國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聯副主席、作協(xié)副主席,蘭州軍區(qū)創(chuàng)作室副主任兼新疆軍區(qū)創(chuàng)作室主任,一級作家。
(二)閱讀能力目標
1. 體會作品從不同的角度、手法和風格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生之機趣的寫法。
2. 學習文章細膩的筆法,感受真摯的感情。
(三)寫作能力目標
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的細小事情入手,深入思考有所發(fā)現,并能加以合理形象的表述。
(四)思想教育
學習兩篇文章對生命的感悟,體會高貴的人生精神。
三. 教師建議
馮驥才從每天一張的日歷中感知自己的生命,從中思考珍惜生命、創(chuàng)造生命這個嚴肅而重大的問題。而周濤則認為每一天都是自己生命的再一次開始。學習時首先應該分析的關鍵詞是“誕生”:作者把早晨醒來,不當成照例地醒來,而是一生只有一次的誕生。每天醒來一次,都是誕生一次。誕生的內涵發(fā)生了變化。把醒當成誕生的第一個特點,就是第-次,因為是第一次,所以本來不新鮮的感覺,就變得新鮮了。誕生第二個特點,就是意義重大,生命的開始。從無生命到有生命,未來的一切,都從今天開始。對于司空見慣的現象,有了新鮮的感覺,發(fā)現了特別的意義,文章就有了觸發(fā)點。這個觸發(fā)點,是文章的開始,它的感覺和意義都是要生發(fā),發(fā)展、衍生的。從誕生生發(fā)出“陌生感”,從黑夜到光明的感覺。其次,其意義深化了,不僅僅在光明,而在“又活過來了”。暗喻黑夜是死亡,而早晨則是生命的開端。
理解《列寧格勒的樹》要抓住關鍵詞語:似乎在歡呼人類的傲骨和人心的偉大,那是一群精神強健人格高貴的人。在理解基礎之上來學習:本文寫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列寧格勒被德國法西斯整整圍困了900天,城中居民生活極其困苦,許多人凍餓而死,但沒有一人為生計砍伐一棵樹。勝利之后,遍布城市的樹依然郁郁蔥蔥。在魔劍高懸的900個日日夜夜里,列寧格勒城里竟然:“劇照貼滿大街小巷,劇院天天夜里開演,觀眾座無虛席。學校準時開學,上課鈴聲從未間斷……”我們要向這些不放棄尊嚴的人和有高貴品質的人學習,為祖國效力,為民族爭光。
四. 重點講解
其實早晨并不新鮮。新鮮的是生命在醒來時的感覺。
這一句話是全文的靈魂,也就是文章成功的奧秘。作者沒有去貼近早晨的現象,而是貼近自己對于早晨特別新鮮的深邃的感覺。“渾身充滿著力量和欲望,睜開的眼睛含滿對光亮的感激”。“感激”,把新鮮的感覺深化了。這是對于生命的珍惜,也就是對誕生的一種注解,每天都是新的生命的開端,而不是舊生命的重復:“不點就亮的世界,是真正偉大的恩賜!誰不意識到這一點,就是最大的忽略。”“不點就亮的世界”。說得很有智慧。光明,在人類生活中,都是點亮、努力的結果,可是早晨,卻是不點就亮的,接下來的“恩賜”,聯想順利。這是貼近了自我的智慧的成功,抓住瞬息即逝的智慧。
把樹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們是怎樣的人們?那是一群精神強健人格高貴的人。
作者主要用的是敘述手法,敘述得很簡練,很少用描寫,渲染,但是仍然不乏動人之處。被法西斯圍困了900天,公民們變賣了一切可以變賣之物,以求溫飽,免得在饑餓和寒冷中失去生命。這是一般的敘述。接著就出現了一個鏡頭:一個婦女拖著一具小棺材,里面躺著她的凍餓而死的孩子。沒有多久,這個衣裳單薄的女士,自己也凍僵在街頭。而那棺材簡陋,是用舊鋪板釘成的。這個鏡頭似乎有點描寫,但是非常簡潔,簡潔得和敘述差不了多少,只有必要的三個細節(jié):小棺材,凍餓而死的孩子,舊木板。除此以外,什么細節(jié)也沒有了,既沒有女士臉上的表情,也沒有寒冷對她臉色和軀體的效果,也看不出作家感情的特殊性。但是作者似乎無意于此,他追求不是煽動感情,而是在以敘述來說明問題。他采用的方法不是強烈的抒情,而是敘述中對比:一方面是如此嚴酷的饑寒,“人們賣房屋,變賣首飾,變賣家具,賣一切可賣之物,只為換取一點可憐的口糧和棉毯”;另一方面卻是:“在最艱苦的900天內,列寧格勒城里的人們,沒有為生計砍伐過一棵樹”,沒有誰去砍樹生火取暖”。
文章主要就是以這樣的對比手法來感動人的。但是作為一篇文章,光有這樣的對比似乎還不太充分,因而作者在此基礎上,又采取了一種手法來加以補充,這就是說明和議論的手法:把樹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們是怎樣的人們?那是一群精神強健人格高貴的人。這樣就把主題提高了一個層次。
4、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案 三年級語文《掌聲》教學設計
人生需要掌聲,掌聲是對我們的認可。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15個生字,會寫25個生字
2.通過多元的識字方法,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3.理解“猶豫、赦免、稚拙”等詞語的意思
重難點
1.會認、會寫生字,理解新詞意思。
2.通過多元的識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積累和運用詞語的能力。
樂學善思辦法
1.用開火車讀、搶答、游戲等方法理解詞語、熟記生字。
2.用小組賽PK賽的形式識記字形。
教學流程
一、激發(fā)情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走進《掌聲》和《一節(jié)特殊的課》兩課文,同學們可以盡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并自學生字。爭當記字“小明星”師板書課題
二、讀文識字,培養(yǎng)能力
1.學生默讀課文,畫己喜歡的詞語和生字
2.組內交流,互學互助 展示詞語,理解意思,不懂的詞查找詞典、字典 互考認字,互助組詞
3.匯報展示,多元認讀
(1)生匯報字詞(師板書)
(2)學生齊讀,指讀,輪讀字詞并組詞,強調多音字字音
(3)搶答詞語的意思(優(yōu)者獎星)
4.板前檢測,認字注音
(1)開火車式給讀字注音
(2)學生
5.識記字形,爭奪明星
(1)學生匯報記字方法
(2)評出“記字小明星
三、重點指導,關注書寫
(1)找出易錯的字“圈、英、刷”
(2)書寫時主筆的定位。
(3)學生書寫在寫字本上
四、作業(yè),書寫寫字書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案 篇2
【教材簡析】
本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全文共7個自然段,可分為4段(1:2-4;5-6;7)。課文以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多次寫到小英的神態(tài)與動作。因此,知道學生朗讀課文,了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內涵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9個二類字。理解生詞意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地看待自己。
【教學準備】
生字卡、圖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目的要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一、導入揭題
1、我們鼓掌時發(fā)出的聲音叫什么?(板:掌聲)
2、我們常常會在什么情況下聽到掌聲?
3、預習了渴望呢,知道文章寫誰為誰鼓掌?為什么事鼓掌?
二、初讀課文
1、師范讀。
2、生自讀課后生字詞。
3、師出示詞語,檢查認讀情況: 班里 愿意 投向 調來 情況 持久 講述 交談 珍惜 慢吞吞 困境 殘疾 猶豫 驟然 鞠躬 舞蹈 理解: 持久:保持的時間長?! ±Ь常豪δ堑奶幘场! —q豫:拿不定注意?! ◇E然:突然。
4、讀課文。
5、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6、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賹懶∮⒁蚧加袣埣捕鴳n郁、自卑。 ?、诶蠋熡捎诓涣私馇闆r而讓小英上臺演講,小英在同學們的掌聲中上臺演講,獲得成功?! 、弁瑢W們的掌聲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氣,不再憂郁了?! 、茳c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聲。
7、每組各讀一段。
三、書寫生字
1、師指導寫“班”“境”“愿”。
2、生習字,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目的要求】精讀課文。
一、復習
1、認讀詞語。
2、說出文章各段的內容。
二、前后對比,感受小英變化
1、小英曾經是怎樣一個人?請小朋友自己讀讀第一段。
2、小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膽小、自卑、沒有勇氣面對現實……
3、這樣的印象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1)出示: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指名讀這句話?! ?)她為什么坐在教室的一角? 4)“默默地”說明了什么? 5)你從“總是”中又體會到了什么? 6)齊讀這句話?! 】墒遣痪靡院螅∮⑾褡兞藗€人似的,她變得怎樣了? 7)指名說?! ?)讀讀這一小節(jié),出示:“說也奇怪……” 9)小英變得怎么樣了?(自信、勇敢……) 10)你認為省略號還省去了什么?誰來補充? 11)是什么原因,使她變得判若兩人?(指名說) 真替小英的變化感到高興呀,就讓我們高興地來讀讀第5段吧! 小英前后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能從你的朗讀中把這種變化表現出來嗎?(分組讀1、5兩段。)
4、讀到這兒在我們心中一定留下一個很大的問號,是……?(小英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你認為是因為什么?(掌聲) 過渡:掌聲竟會有這么神奇的作用!讓我們回到那次難忘的演講中去。
三、感悟重點,領會掌聲內涵
1、學生自由讀2、3、4自然段。
2、同學們給了小英幾次掌聲?用不同的符號劃出表示掌聲的詞語
3、第一次掌聲“熱烈、持久”。大家來鼓掌(指名讀)小英感受到了嗎? 誰來讀一讀,讓大家感受到掌聲的力量?
4、同學們的為什么要給小英這樣的掌聲呢?在掌聲響起來之前發(fā)生了什么事?
5、出示: 輪到小英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小英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來。我們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兒紅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視下,終于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誰來讀第一段話? 小英為什么立刻把頭低了下去?在那一剎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齊讀?! 。?)自由讀第二段話,注意體會帶點的詞語?! ?ldquo;猶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猶豫什么?(上去還是不上去) 小英想上去嗎?(不想)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嗎?(不能)為什么? 因此,從“慢吞吞”、“眼圈兒紅了”我們體會到小英的內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無奈)。齊讀?! 。?)師:在萬般無奈下,在無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小英終于——(引讀)?! ∈前?,同學們已經走進了小英的心里,關注著她。其實同學們早已在關注她,這關注的目光里包含著什么? ?。?)小英終于走上了講臺,教室里頓時響起了什么?包含著什么? ?。ɑ仡櫱懊娴恼n文。) ?。?)掌聲漸漸平息,小英開始演講了,她講得怎么樣?聽了演講,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想對她說些什么?
6、同學們把要對小英說的話用什么表達出來?(第二次掌聲)這時的掌聲又是什么?這時的掌聲又猶如什么?(學生自由說,并讓說得精彩的同學把關鍵詞板書在黑板上) 再次聽到這經久不息的掌聲,小英內心又是多么的——(生答:感激)
7、聽到同學們的第二次掌聲,小英怎樣了? ?。ǔ鍪荆盒∮⑾虼蠹疑钌畹鼐狭艘还?,然后,在同學們的掌聲里微笑著走下講臺?! ↓R讀?! ⌒∮⒃谡坡曋?,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無數的話語在小英心頭涌動,她想說——(生答)小英什么也沒說,只是向大家——(引讀)
8、是啊,從那次演講以后,小英像變了個人似的,她……(再次引讀)
9、后來,小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給她的老師寫來了一封信,想看看嗎? 出示: ?。?)、指名讀。讀課文就應該這樣,把自己放進課文中讀。
四、總結升華,讀背作者感想。
這掌聲僅僅是指這次掌聲嗎?這掌聲包含著什么?(關愛、友情……) 是呀,當別人需要你的掌聲的時候,我們就要毫不吝嗇地把自己的掌聲送給別人?! 境鍪尽渴前?,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R讀這一段,把這一段話工工整整地抄下來,把這愛記在心里。以后如果有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就把這段話送給他;如果你自己遇到困難,你可以拿出來看看——記?。哼€有很多朋友在關心你,愛護你! 課后小記: 1、本課的教學設計參照顏宏京老師的設計,我覺得能抓住主線,突出重點,主要抓住兩次掌聲出現的時間、小英的神態(tài)及心理,以及同學們的表現,就是抓住了本文的主干。另外在講課時要把課堂的掌聲與文本的掌聲相結合?! ?、存在的一些遺憾,學生感悟到小英的前后變化,從自卑、憂郁、膽小到開朗、自信、勇敢,但在感悟后需要通過朗讀來加以鞏固,在課堂上讀的時間總覺得不到位,似乎意猶未盡啊。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認識“麻、癥”等10個生字。會寫“愿、姿”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掌聲、文靜、愿意”等16個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會尊重別人、關愛別人。培養(yǎng)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會尊重別人、關愛別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我們每個人都聽過掌聲,有些掌聲是你給別人的,有些掌聲是別人給你的。掌聲響起來,你的心情怎樣?(讓學生自由說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出示課題:“掌聲”,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賹W生一讀課文(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順暢。 ?、趯W生二讀課文(和同座合作讀),可以每人讀一節(jié),互相指正讀錯的地方?! 、蹖W生三讀課文(指名讀或開火車讀),每人一個自然段,讀后請學生進行評價。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 ?、軐W生四讀課文(默讀),想一想:課文圍繞掌聲講了一件什么事?引導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體會人物的變化 ①屏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內容,讓學生自由讀,讀后說說英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谄溜@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內容:指讀,讀后讓學生說說這時的英子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聯系第一自然段,理解“憂郁”的意思。) ?、蹖W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和第四兩個自然段。 ?、苷n文讀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呢? 引導學生提出:英子為什么會有這么大變化呢?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后,可作為下一階段學生自主閱讀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疑邊悟的能力。
四、指導認字和寫字 ①屏顯本課的生字?! 、谧寣W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要求認識的字?! 、垡龑в^察要求寫的字。重點探討“姿、勢、吞、烈、普”這5個上下結構的字的寫法。教師板書給學生看。 ?、軐W生練習寫13個字。及時展示學生寫的字,進行評價、指點。
五、拓展活動 學生繼續(xù)搜集有關反映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關愛的名言或諺語。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認識“麻、癥”等10個生字。會寫“愿、姿”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掌聲、文靜、愿意”等16個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閱讀能力。
★學會尊重別人、關愛別人。特別是給身處困境的人鼓勵與幫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明確閱讀目標 上節(jié)課同學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ㄓ⒆訛槭裁磿羞@么大變化的呢?)
二、精讀課文,自己釋疑 ?、賹W生自讀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帶著以上的問題自讀自悟?! ∫髮W生在文中勾勾畫畫,可以適當地寫一點讀書感受?! 、诮M織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處熖岢鲇懻摰囊螅骸 ∪斯っ鞔_:組長負責,確定代表小組發(fā)言的人。 人人參與:要求每一個人在小組內都發(fā)言?! 、坌〗M匯報討論結果?! ∶總€小組派一名代表發(fā)言,其余成員可以補充?! W生發(fā)言的要領主要是認識掌聲對英子的幫助,談從兩次掌聲中體會到了什么。 ?、苤笇W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學生自己先練讀?! .然后展示朗讀水平,可以進行賽讀,挑戰(zhàn)讀?! W生讀后,組織學生進行評議,哪個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
三、拓展延伸,加深認識 ?、倨溜@英子信的內容:“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次掌聲,因為它使我明白,同學們并沒有歧視我。大家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著面對生活。” a.學生齊讀這段話。 b.聯系全文談談對這段話的理解。 ?、谏钪校愕玫竭^掌聲嗎?當時有什么感受呢?你給過別人掌聲嗎?當時又是怎么想的.呢? ?、蹖W了,又談了那么多,還想對自己或別人說些什么呢? 板書設計: 掌聲 英子 默默地 早早地 最后 不愿意 快樂 說笑 跳舞 有勇氣 鼓勵 尊重
以上就是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案,希望對大家的教學能夠有所幫助。需要了解更多知識,關注本網站。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案 三年級語文《掌聲》教學設計】相關推薦文章:
掌聲教案設計優(yōu)秀教案 小學三年級掌聲教案
小學語文掌聲的說課稿 小學語文掌聲教材分析
《花鐘》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丑小鴨》練習作業(yè)
三年級語文《望洞庭》教案
5、《每天誕生一次》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內容預覽:
《每天誕生一次》教案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作者關于生命和時間的基本觀點。
2、 能力目標:學會在比較中鑒賞不同作品的寫作特色;品味文中格言式句子,扶助寫作。
3、 情感目標:學習正確對待時間和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學生在學習本單元前面課文的基礎上,比較分析的思想內容和結構。
2、幫助學生摘取關鍵詞句,鑒賞語言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4、 以積累格言名句為目的,簡要探討文中的哲理性句子,品位其內涵。
教學方法
問題式教學法;比較研究法;探討拓展法。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入。
很多同學在寫作文時,總是覺得沒有東西可寫。他們所指的“東西”實際指的是“事情”?!笆虑椤边@個詞可以分為兩部分?!笆隆笔恰笆录保扒椤笔恰笆闱椤?。很多文章并不局限于寫“事件”,而是重在抒發(fā)自己對于人生的感受和感悟。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一篇新的文章,我們注意從這兩個方面來欣賞。
二、 研讀領會的思想內容。
1、 閱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 作者最想告訴我們這些讀者的什么話?
(2)題目中的“誕生”和文中的“醒來”之間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2、 請同學朗讀文章第一部分。
(1) 找出文中描述“醒來”之后感受的句子。
提示:應該是“醒來的一剎那--”。這其中包含著一個比喻句,形象的寫我早晨醒來的特殊感覺。
(2) 賞析“渾身充溢著力量和欲望--”一句。
提示:“感激”、“忽略”、“恩賜”這些詞語中充滿對生之喜悅的感激和贊美。
3、 請同學朗讀讀文章的第二部分。
(1) 文中描述自己醒來時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我仿佛從死亡線上返回來”。
(2) 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語言是我生命存在的一個重要顯示”。
4、 請同學朗讀讀文章第四部分。
(1) 文中描述自己醒來時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接著我靜默下來--”這里使用了博喻的修辭手法。表現了思維的“簡潔、純凈、專注、漂浮、凝然不動”、“舒適、溫暖”的美。
(2) 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我思故我在”。
5、 閱讀第五部分。
(1) 文中描述自己醒來時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無所顧忌,酣暢淋漓”。
(2) 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敢哭才是真性情,偉男子”。
6、 請同學朗讀讀第六部分。
提示:文章從智性的沉思轉而成為感性的抒情。
三、 分析比較的寫作特點。
1、 情與理的有機結合。在文章中,作者用包含深情的語言描繪醒來的感覺。如“仿佛從一個深黑的海里被一個偶然的浪頭送回岸邊那樣,我被一個力量重又送回到光明的早晨”。這一句描寫就抒發(fā)了作者從黑暗醒來后的無以言表的愉悅之情?!皽喩沓湟缰α亢陀?。這一句更是對早晨充滿了贊美之情。文中無論是描寫,還是議論、抒情都包含著作者濃濃的情。而“每天誕生一次”的獨特感悟充斥在其中,新穎樂觀,富有哲理,令人感奮。整篇文章就是這樣把情與理有機地統(tǒng)一在了一起。
2、 獨特的寫作視角。每天都是重復的現象,毫無新鮮可言,但是作者卻能從全新的角度,賦予他新的內涵,提出“每天誕生一次”的新的認識和感悟,這主要源于寫作角度的新奇獨特。在這一點上,與《日歷》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選取了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平凡細節(jié),“小中見大”的表現對生活獨到的感悟和理解。
四、 布置作業(yè)。
1、 積累文中的格言式句子。(抄寫本)
2、 完成“閱讀練習探究”第1、2題。(作業(yè)本)
五、 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將《日歷》和《每天誕生一次》比較。從思想內容、寫作特色、哲理格言等方面進行學習,了解相同的題材的異同之處,體會了同中的異和異中的同。課后,大家繼續(xù)實踐,在比較中出真知。
附:
板書設計
每天誕生一次
(其實早晨并不新鮮,新鮮的是生命在醒來時的感覺)
感悟 感受
喚醒
喚醒我的是生命自身的力量 我又活過來了
說話
說話是我生命存在的一個重要顯示 仿佛從死亡線上追回
思維
我思故我在 思維很美
哭
敢哭才是真性情、偉男子 無所顧及、酣暢淋漓
(機)理 結合 情(趣) 人生機趣
誕生(抖落塵埃、復歸本真)
6、八年級上冊語文《每天誕生一次》教案
內容預覽:
《每天誕生一次》教案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本文作者關于生命和時間的基本觀點。
2、 能力目標:學會在比較中鑒賞不同作品的寫作特色;品味文中格言式句子,扶助寫作。
3、 情感目標:學習正確對待時間和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學生在學習本單元前面課文的基礎上,比較分析本文的思想內容和結構。
2、幫助學生摘取關鍵詞句,鑒賞本文語言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4、 以積累格言名句為目的,簡要探討文中的哲理性句子,品位其內涵。
教學方法
問題式教學法;比較研究法;探討拓展法。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入。
很多同學在寫作文時,總是覺得沒有東西可寫。他們所指的“東西”實際指的是“事情”。“事情”這個詞可以分為兩部分。“事”是“事件”,“情”是“抒情”。很多文章并不局限于寫“事件”,而是重在抒發(fā)自己對于人生的感受和感悟。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一篇新的文章,我們注意從這兩個方面來欣賞。
二、 研讀領會本文的思想內容。
1、 閱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 作者最想告訴我們這些讀者的什么話?
(2)題目中的“誕生”和文中的“醒來”之間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2、 請同學朗讀文章第一部分。
(1) 找出文中描述“醒來”之后感受的句子。
提示:應該是“醒來的一剎那--”。這其中包含著一個比喻句,形象的寫我早晨醒來的特殊感覺。
(2) 賞析“渾身充溢著力量和欲望--”一句。
提示:“感激”、“忽略”、“恩賜”這些詞語中充滿對生之喜悅的感激和贊美。
3、 請同學朗讀讀文章的第二部分。
(1) 文中描述自己醒來時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我仿佛從死亡線上返回來”。
(2) 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語言是我生命存在的一個重要顯示”。
4、 請同學朗讀讀文章第四部分。
(1) 文中描述自己醒來時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接著我靜默下來--”這里使用了博喻的修辭手法。表現了思維的“簡潔、純凈、專注、漂浮、凝然不動”、“舒適、溫暖”的美。
(2) 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我思故我在”。
5、 閱讀第五部分。
(1) 文中描述自己醒來時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無所顧忌,酣暢淋漓”。
(2) 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敢哭才是真性情,偉男子”。
6、 請同學朗讀讀第六部分。
提示:文章從智性的沉思轉而成為感性的抒情。
三、 分析比較本文的寫作特點。
1、 情與理的有機結合。在文章中,作者用包含深情的語言描繪醒來的感覺。如“仿佛從一個深黑的海里被一個偶然的浪頭送回岸邊那樣,我被一個力量重又送回到光明的早晨”。這一句描寫就抒發(fā)了作者從黑暗醒來后的無以言表的愉悅之情。“渾身充溢著力量和欲望”。這一句更是對早晨充滿了贊美之情。文中無論是描寫,還是議論、抒情都包含著作者濃濃的情。而“每天誕生一次”的獨特感悟充斥在其中,新穎樂觀,富有哲理,令人感奮。整篇文章就是這樣把情與理有機地統(tǒng)一在了一起。
2、 獨特的寫作視角。每天都是重復的現象,毫無新鮮可言,但是作者卻能從全新的角度,賦予他新的內涵,提出“每天誕生一次”的新的認識和感悟,這主要源于寫作角度的新奇獨特。在這一點上,本文與《日歷》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選取了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平凡細節(jié),“小中見大”的表現對生活獨到的感悟和理解。
四、 布置作業(yè)。
1、 積累文中的格言式句子。(抄寫本)
2、 完成“閱讀練習探究”第1、2題。(作業(yè)本)
五、 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將《日歷》和《每天誕生一次》比較。從思想內容、寫作特色、哲理格言等方面進行學習,了解相同的題材的異同之處,體會了同中的異和異中的同。課后,大家繼續(xù)實踐,在比較中出真知。
附:
板書設計
每天誕生一次
(其實早晨并不新鮮,新鮮的是生命在醒來時的感覺)
感悟 感受
喚醒
喚醒我的是生命自身的力量 我又活過來了
說話
說話是我生命存在的一個重要顯示 仿佛從死亡線上追回
思維
我思故我在 思維很美
哭
敢哭才是真性情、偉男子 無所顧及、酣暢淋漓
(機)理 結合 情(趣) 人生機趣
誕生(抖落塵埃、復歸本真)
7、語文三年級上冊《電影的誕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主動認識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復述課文。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分析理解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科技發(fā)明中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學習本課生字,了解電影誕生的過程
教學難點:體會科技發(fā)明中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教學準備
多媒體電腦課件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有了科技,人類才從愚昧走向了文明,有了科技,人類才成為了地球的主人,有了科技,人類才為自己鑄造了美好的家園。然而,科技的每一項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有一個艱苦的過程,發(fā)明者和創(chuàng)造精神和探索精神值得同學們學習!今天就讓我們隨著倒轉的時光,來到19世紀,追尋電影的誕生過程。
二、初讀正音,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要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
2、默讀課文。
明確要求:繼續(xù)聯系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不動唇、有速度、能思考;
標記出文中關鍵的詞語。
3、結合課文后的第一道題,理出課文的脈絡,完成表格,讀懂大意。(課件出示課后表格)
4、突破難點:第三、四自然段,默讀,畫出示意圖,解說給同桌聽;第五自然段,制作簡單的動畫片做實驗,讓靜止的畫面“動”起來。
三、復述課文。
1、結合課后第二題目“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電影誕生的故事”。
要求“用自己的話”的意思是要求學生不能是讀課文、背課文,必須是自己組織語言。
2、步驟:
1)明確要求。
2)自己練說。
3)小組互說。
4)推薦代表。
5)全班展示
四,總結:說一說電影的誕生分為那幾個階段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積累內化:
1、自選詞語,由學生獨立完成。
選擇自己喜歡的或新學會的詞語填在空白處。
2、摘抄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二、遷移練習:
1、認讀生字。
開火車認讀,并用字組詞,用詞說話。
2、指導書寫生字。
讓學生選擇有挑戰(zhàn)性的字來寫,然后在黑板上示范,給同學講解書寫的要求和注意事項。
三、實踐活動:
搜集科技發(fā)明這一類的故事。
板書設計: 電影的誕生
1872 攝影師麥布里奇——拍攝照片
1888 馬萊——固定底片連續(xù)攝影機
1895 盧米埃爾兄弟——放映影片《火車到站了》
8、二年級語文上冊二年級語文上冊《一株紫丁香》的優(yōu)秀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師生之間的深厚感情。
3、樹立起尊敬老師的心愿。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朗讀體會課文。
2、樹立起尊敬老師的心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激趣導入
1、投影“紫丁香”的圖片,提問:
有誰認識這株植物?
2、有些同學悄悄地在他們老師的窗前種下了一株紫丁香。這株紫丁香代表了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詩歌《一株紫丁香》。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四人小組進行輪讀,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一起研究。
3、交流:
讀了課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三、識字
1、同學拿出自身的生字卡片,自主認讀。
2、同桌交流讀,互聽,并正音。
3、開火車檢查生字讀音。去掉拼音再來一遍。
4、匯報記憶方法,把你記生字的好方法說給同學聽。
5、猜字謎:
舌頭嘗出甘蔗味(甜)。
一人站在大樹旁(休)。
四、朗讀
1、教師范讀,聽后說說感受。
2、小組練讀,用自身喜歡的方式來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3、分小節(jié)檢查朗讀情況。
4、朗讀展示:
讀自身喜歡的小節(jié),相機引導評議。
五、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休、伸、甜、院、除、息、困
讀字音,認字形。
2、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點,教師提示書寫注意事項。
3、教師范寫。
4、同學練習,教師檢查同學的寫字姿勢和寫字效果。
5、實物投影儀展示同學寫的字,進行評議。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開汽車”游戲。
師:汽車汽車開起來。
生:汽車開到我這里,我為汽車加點油。
二、朗讀課文
1、放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談感受。
2、同學練讀,指導同學讀出對老師的尊敬之情。
3、教師引讀。
4、同學選讀,喜歡哪個小節(jié)就用自身喜愛的方式讀哪個小節(jié)?
5、配樂朗讀全詩,把對老師的愛表示出來。
三、朗讀感悟
1、小組內再讀讀課文,想一想,說一說:
“我們”為什么要在老師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指讀第三小節(jié),引導同學:
“幫您消除一天的疲倦”這一句中你能體會到什么,或者聯想到什么?
3、假如讓你去陪老師你會為老師做點什么?
4、同學選讀,選自身最喜歡的小節(jié)來讀,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5、小組挑戰(zhàn)讀,看哪一組讀得最有感情,能使老師感動。
6、全班包括對老師的深情朗讀全文。
四、說說背背
1、說出你想對老師說的話。(學習自由說)現在就讓紫丁香為我們做這一切吧!
2、看著畫面自身練習背誦。
3、扮演背誦。
五、寫字指導
1、寫“甜、歌、牽、困”四個字。
2、觀察教師范寫,點評。
3、同學練習。同桌展示?;ヌ峤ㄗh。
六、拓展活動
1、學唱一首歌頌老師的歌曲,要求自主讀歌詞。
2、交流自身積累的贊美老師的詞語、名言、詩句等。
9、中秋詠月詩詞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我的思念是圓的》教案教學設計 七年級上冊
教學重點提示:
1、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情景交融,想象豐富。
教學時間安排:2課時
建議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十五夜望月
教學重點:
1、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2、領會詩中美好的意境和委婉的別離思聚的情思,以及由己推人的思想境界。
教學過程:
一、朗讀這首詩
1、請兩名同學朗讀這首詩;
2、請全班同學邊揣摩詩情畫意邊進行朗讀2遍;
3、老師范讀這首詩;
4、全班集體朗讀這首詩2遍。
二、教師簡介作者
王建字,唐代宗進士。一生困頓,晚景尤為凄涼。為官在外,常與家人別離。
三、師生共同分析詩句
中庭地白樹棲鴉——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蕭森的樹陰里,鴉鵲的聒噪聲逐漸消停下來,它們終于適應了皎月刺眼的驚擾,先后進入了夢鄉(xiāng)?!暗匕住倍郑瑓s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之感?!皹錀f”三字,簡潔、樸實,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況,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冷露無聲濕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濕庭中桂花。這也讓人聯想到滿月中的桂樹。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詩人無聲望月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
冷露無聲浸潤了桂花,那么月中的白免呢,揮斧的吳剛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詩句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明月當空,難道只有詩人獨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嗎?普天之下,有誰不在注目明月,神馳意遠呢?詩人由已推人,擴大了望月的范圍。詩人由于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想思。詩人沒有直說自己的情思,而是用了一種委婉的語氣,不知那飽含相思的清輝灑在哪一家。欲說不盡,委婉動人。
四、分小組討論
1、詩人在這首詩中描繪的景色的特征是什么?
秋月——秋思
2、詩人通過這種景色表達何種情感?
詩人通過聯想,由已推人,在這出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中,表達出別離思聚的情感。
我的思念是圓的
教學重點:
1、背誦這首詞。
2、朗讀訓練。
3、展示詠月詩句和自我創(chuàng)作的詠月詩。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在詩中表露出來的濃郁的親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寫作背景、作者
艾青,現代詩人,原名蔣海澄。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著名詩篇。他的一生曲折坎坷。1929年,中學畢業(yè)后的第二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32年有感于中國的民族危機回國,開始畫畫和詩歌創(chuàng)作,1932年7月,被誣陷為陰謀顛覆政府,判刑6年,1935年10月出獄。在獄中寫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詩。解放后,1959年被錯劃為右派,此后一直蒙受冤屈,直到20年后的1979年才得以洗雪。
1983年,詩人由于經歷了太多的飄零磨難后,內心那淡漠的親情日益濃郁起來。詩人托今追昔,想到心靈上的摯友和骨肉親人多年不在身邊,有的已經離世,而自己仍活著,自然產生一種沉重而凄慘的孤獨。由于詩人自身心境開闊,性格豁達,寫下此詩表達自己對團聚、親情、友情的珍視和懷念。
二、朗讀這首詩
1、學生個人朗讀這首詩2遍。
2、理解這首詩的大意
由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入手分析。
“我的思念是圓的”,把無形的思念說成是有形的圓,形象的語言中包含著許許多多情感上的東西,詩人渴望團圓,渴望美滿。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圓最亮的”詩人由思念到圓月,引發(fā)人的聯想與想象。月兒常圓嗎?不圓時又是如何的一番情感?。咳藗冊诳丛碌臅r候常常會想到——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激起人們對個人命運的遐思。
詩人由眼前的“西瓜、蘋果都是圓的”聯想到團聚的歡樂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引出自己渴望親朋團聚的情感。
3、學生個人朗讀這首詩2遍。
4、請同學簡述一下這首詩的大意。
5、學生集體朗讀這首詩1遍。
三、展示詠月詩名
1、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豆旁娛攀住?/p>
2、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曹植《怨歌行》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陳子昂《春夜別友人》
4、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唐王維《鳥鳴澗》
5、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6、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唐李白《關山月》
7、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唐李白《子夜吳歌四首》
8、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唐李白《把酒問月》
9、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唐李白《把酒問月》
10、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唐杜甫《一百五十日夜對月》
11、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12、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
13、萬影皆因月,千聲各為秋。唐劉方平《秋夜泛舟》
14、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唐徐凝《憶揚州》
1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宋晏殊《寓意》
16、明月卻多情,隨人處處行。宋張先《菩薩蠻》
17、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來花弄影。宋張先《天仙子送春》
18、月出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宋蘇軾《前赤壁賦》
19、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宋辛棄疾《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四、作業(yè)
1、背誦并會默寫〈十五夜望月〉;
2、小作文:根據下文的開頭,發(fā)揮聯想和想象,續(xù)寫文章。
中秋的夜晚,涼風習習,我坐在陽臺上,望著明亮的月亮,心緒萬千……
第二課時?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教學重點:
1、背誦這首詞。
2、聯想力和想象力的訓練。
教學難點: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
教學過程:
一、從寫月或月光的詩句入手,進入新課。
今來,不少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樣的,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調。
我們來看看后人對這首詞的評價:清朝詞評家胡仔在《菬溪漁隱叢話集》里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二、初讀課文
1、在學習這首詞之前,我們先來個“預習檢查”。
請一位同學朗讀這首詞。
教師范讀(錄音范讀)。
學生一齊朗讀這首詞。
2、下面,同學們看屏幕上的提示和結合課本的注解,進一步認識蘇東坡,并且了解一下這首詞的寫作背景。
三、精讀課文
(一) 根據注解,疏通文句。
(二) 這首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什么?兩者的聯系何在?
( 提示:中國古代的詩詞,大都先寫景,后抒情,我們來看看這首詞是否也具有此特點。)
①上闋主要寫什么?(寫了什么景?)
上闋----望月(寫景)
②下闋呢? (抒發(fā)了什么感情?)
下闋----懷人(抒情)
③上、下兩者的聯系何在?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在哪些詞句上?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四) 詞中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
實景:明月、酒、青天、“我”、風、清影、朱閣、綺戶
虛景:宮闕(瓊樓玉宇)
四、研究討論
1、詞前小序,有何作用?
——詞前小序,述作詞緣由(懷念子由)。
2、在“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中,月“轉”“低”表示(夜深);“無眠”表示(離情正濃)。
3、“懷子由”體現在詞中哪句?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主題:這首詞表達了詩人的曠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五、作業(yè)布置
(一)背誦這首詞。
(二)請同學們根據所學詩篇,寫一首四句以上的詠月小詩。
10、八年級語文上冊《讀書雜談》《讀書的三種姿勢》教案
內容預覽:
《讀書雜談》《讀書的三種姿勢》教案
二. 教學目標:
(一)語文基礎知識目標
1. 生字
嗜好shì 譬如pì 抽屜tì 泛覽fàn 無聊liáo
消遣qiǎn 縹緲piāo miǎo 懾于shè 一絲不茍gǒu
心無旁騖wù 正襟危坐jīn 似的shì 囊括náng
2. 需掌握的多音多義字
3. 詞語
博物:舊時中學的一門課程,包括動物、植物、礦物等學科的內容。
嗜好:①喜好,特殊的愛好。②今多以指不良的愛好。
譬如:也作“比如”。連詞。用于舉例。
手不釋卷: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抽屜:桌子﹑柜子等家具中放東西用的匣子,有底,沒蓋,可以抽出來推進去。
泛覽:①廣泛閱讀。②隨處游覽。
無聊:①精神空虛,沒有寄托。②無以為生。③說話、做事沒有意義和作用,令人討厭。
不求甚解:甚:很,極。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了解。常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不深入。〖出處〗晉·陶潛《五柳先生傳》:“不慕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
博覽群書:博:廣泛。廣泛地閱讀各種書。形容讀書很多。
消遣:①設法度過閑散時間:冬夜長,做針線消遣|飲酒賞月,消遣時光。②捉弄;戲耍:看我消遣他則個。
領悟:理解領會。
天賦:個人生來所具有的生理特點。個人大腦的生理結構和稟賦的某些差別,是后天才智發(fā)展的物質基礎。但人的聰明才智只能通過后天的社會實踐才能真正形成。
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著。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著。形容嚴肅或拘謹的樣子。
心無旁騖:旁;另外的;騖:追求。心思沒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專心致志。
不約而同:約:相約。事先沒有約定而相互一致。
一絲不茍:茍:茍且,馬虎。指做事認真細致,一點兒不馬虎。
有口無心:嘴上說了,心里可沒那樣想。指不是有心說的。
虛懷若谷:虛:謙虛;谷:山谷。胸懷象山谷一樣深廣。形容十分謙虛,能容納別人的意見。
縹緲:①高遠隱約貌。②隨風飄揚;隨水浮流。③形容聲音清越悠揚。
④虛浮;渺茫。⑤峰名。
囊括:全包羅在里面。
懾于:有所畏懼而喪失勇氣。
4. 作者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翻譯家和新文化運動的奠基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思想影響。
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為筆名,發(fā)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人吃人的制度進行猛烈地抨擊,奠定了新文化運動的基石。
中山大學由于郭沫若的介紹,聘請魯迅為文科中國文學系教授兼教務處主任,在一九二七年一月十九日到校。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五日反革命政府發(fā)動“四?一五”政變,那時,中山大學學生畢磊等多人被捕,魯迅召開各系主任緊急會議,堅決要求盡力做好營救工作,因多持消極態(tài)度,終無結果。繼之畢磊犧牲的噩耗傳來,就堅決辭去一切職務,他感覺“深深嘗到抱著夢幻而來,一遇實際,便從夢境放逐了。我的生命存在,縱已節(jié)節(jié)敗退,我實未嘗死亡”。魯迅在白云樓經過一個時期,還出外演講過兩次,一次是七月間去知用中學演講,題目是《讀書雜談》。一次也是七月間,去廣州夏期學術演講會演講,題目是《魏晉風度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他終于在九月二十七日離開廣州,于是廣州文藝氣氛,重入黑暗時代。
孫紹振,1936年生,江蘇鹽城人,祖籍福建長樂,196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并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外文論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著有詩集《山海情》(合作),散文集《面對陌生人》,論文集《美的結構》、《論變異》等。孫紹振在學術上有獨創(chuàng)的系統(tǒng)性,他把康德的審美價值論引向文學創(chuàng)作領域,提出了真善美三維錯位系統(tǒng)理論,在幽默學方面,提出了幽默邏輯錯位的理論,在散文理論方面,他提出了審美、審丑、審智的散文的理論體系。
(二)閱讀能力目標
1. 理解文章闡述的論點。
2. 感受以議論為主的演講詞的特點。
(三)寫作能力目標
能夠運用論據論證自己的觀點。
(四)思想教育
認識到讀書的魅力,熱愛讀書。
三. 教師建議
學習時要從下面幾個方面思考:
(一)全面地、扼要地復述《讀書雜談》有關讀書的觀點,《孔孟論學習》中哪些名言可以與之相應?
1. 十分推崇無功利嗜好的讀書,既包括自覺做學問的深入研讀,也包括隨隨便便的自由讀。
2. 在現今,求學讀書的最大部分還是為職業(yè)的讀書。
3. 功課做完后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相應名言有“樂之者”“專心致志”“自得之”等條。 詳見練習一、二解答。
(二)《讀書的三種姿勢》講了哪幾種讀書的態(tài)度和方法?主要講哪一種?《孔孟論學習》中哪些名言可與之相應?
1. 消遣性地躺著讀;2. 刻苦鉆研坐著讀;3. 批判性地站著讀。主要是第3種。相應名言有“專心致志”“不如無《書》”“與古人謀”“學思關系”“樂之者”等條。 詳見練習一、二解答。
(三)魯、孫兩文說讀書,表達上有何特點?
化抽象的說理為感性鮮活的表達,別致、風趣、生動、形象。詳見練習一解答。
四. 課文講解
《讀書雜談》
(一)演講寫作語言的特點
1. 演講寫作語言是以敘述語體為基調,綜合運用了其他各種語言體裁。演講寫作語言的特點就在于不論描寫、抒情還是議論、說明,都染上敘述的色彩表現出來。
2. 演講寫作語言有“聲音感”和“動作感”。聲音感即當看作為演講稿的文字符號時,仿佛感到它在耳邊發(fā)出聲音。遣詞用字是造成有聲感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來自演講寫作語言的特殊性,即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結合。
3. 演講寫作語言是文學化的口頭語言??陬^語言也是演講寫作語言的基礎,但其口語化不是一般的口語,是經過加工的口語。
(二)魯迅讀書法
多翻法--魯迅先生說:“在手中,不管它是什么;總要拿來翻一下,或看一遍序言,或者讀幾頁內容。”書并不是放在櫥柜中了事,更不能寫上自己的姓名就算擁有了。書是要讀的,不管它是什么書,開卷有益。
跳讀法--魯迅先生說:“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那個地方,那么無論到多久都不會懂。所以跳過去,再向前進,于是連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讀書,誰都會遇到不懂的地方,如果固執(zhí)于一點,一味地死摳一字一句、鉆牛角尖,那么,就會因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甚至連這障目的“一葉”也弄不明白了。晉代大詩人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選讀法--魯迅先生說:“倘要看文藝作品呢,則先看幾種名家的選本,從中覺得作品最愛看,然后再看這一作者的專集;倘要知道得更詳細,就看一兩本這個人的傳記,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
背書法--魯迅的背書方法與眾不同,他制作了一張小巧精美的書簽,上面寫有“讀書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個工整小楷字。他把書簽夾到書里面,每讀一遍就掩蓋住書簽上的一個字。讀了幾遍后,就默誦一會兒,加強記憶。等把書簽上的10個小楷字蓋完,也就把全書背下來了。
(三)重點語句
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個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這樣子,對于別人,別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解析:生命的活力,在于它的彈性。學生時代,除了運動和娛樂,更重要是體現為對世界整體的自由接納和自主反應,這當然是超越學科的。現在很多專家都發(fā)現了學生只沉陷于學科的弊病,倡導學科綜合性,注重學生知識的拓展。因為時代的發(fā)展使每門專業(yè)的內在結構和外部界限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沒有足夠的整體視野,連本專業(yè)都很難學好。這說明知識淵博的重要性。
(四)寫作特點
演講寫作語言是以敘述語體為基調,綜合運用了其他各種語言體裁。寫作時,文體一定其語言趨向也就定了,因為一定的文體需要與之相適應的語體進行寫作,而語體的形成反過來推動文體的成熟和發(fā)展。二者緊密聯系、互相對應。演講寫作語言的特點就在于不論描寫、抒情還是議論、說明,都染上敘述的色彩表現出來。如魯迅的《讀書雜談》:從總體框架上看是篇論文,它有論點、論據、論證及從個別到一般的推理;從所用的語言體裁上看,它既有說明、議論又有記敘、描寫等手法的運用,但這些通通被納入了敘述的格調之中,故不難看出,它不是一般的議論文,而是以議論為主的演講詞。
《讀書的三種姿勢》
(一)文章主旨
課文把讀書分為躺、坐、站三種象征性造型。其實,這也是讀者作為思考著的主體在場的不同姿態(tài):休閑、靜思、批判。人之為人的第一次自我肯定,就是站立。躺著讀書是讀閑書,坐著讀書才算進入狀態(tài),站著讀書是上佳之境--走近作者而又不迷失自我,惟此才能與書本權威作平等的對話和精神交流。這種姿勢的讀,是互動式的,也是批判式的。
(二)文章思路
課文從三方面寫讀書不同姿態(tài):躺,是一種休閑的在場姿態(tài)。坐,是一種凝神靜思的姿態(tài)。跟躺相比,坐有一種強制自己心無旁騖的意味。站,是一種自我確證的造型,人之為人的第一次自我肯定,就是站立。躺著讀書是讀閑書,坐著讀書才算進入狀態(tài),站著讀書是上佳之境--走近作者而又不迷失自我,惟此才能與書本權威作平等的對話和精神交流。“躺”,是一種休閑的在場姿態(tài)。“坐”,是一種凝神靜思的姿態(tài)。“站”,是一個自我確證的象征性造型--人之為人的第一次自我肯定,就是站立。
(三)寫作特點
孫紹振散文話語的最大風格,自然是幽默。在我看來,所謂“歪理歪推,將謬導謬,在荒謬中見深刻”,并非其幽默的突出藝術特色;雖然,他有著很強的理論自覺。善于歪理歪推,追求“片面的深刻”的人,至少還有一位錢鐘書。孫紹振所關注的范疇似乎介于二者之間,“追求生活溶解在心靈中的秘密”,他仍然從現實的生活出發(fā)。因而,世俗瑣事每每觸動他的情思,一有所感,他便訴諸筆端。他的散文有許多篇章都是建立在個人經歷的基礎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