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課《橋之美》教學實錄一等獎》屬于語文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初二語文課《橋之美》教學實錄一等獎
課前科代表組織齊背本冊書需背誦課文。(避免在老師沒到教室前浪費時間,也可以起到耳濡目染的效果。)
師:上課!
生:起立!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首先我們以最熱烈的掌聲歡迎今天到場的所有老師!
生:(掌聲很熱烈!學生沒有怯場,讓我頓時放下心來?。?/p>
師:接下來我們用一如既往的學習激情學習這篇課文,好不好?(好?。?/p>
師:前段時間我們學習了《中國石拱橋》,這節(jié)課老師要來考考大家,(出示趙州橋的結(jié)構(gòu)圖)這座橋是什么橋?
生(齊):趙州橋。(聲音洪亮,干凈利落)
師:非常好。(出示趙州橋三個大字)這就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拱橋——趙州橋。那么趙州橋的設(shè)計者是誰呢?
生(齊):李春。
師:唐朝的張嘉貞是如何評價這座橋的呢?
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保志钕然卮穑?/p>
師:是從哪個角度進行評價的呢?(緊追其答)
生:結(jié)構(gòu)?。ㄓ袔酌麑W生一起回答)
師:非常好。(一片熱烈的掌聲?。┐蠹覝蕚浜昧?,接著聽提問,現(xiàn)代橋梁學家茅以升是如何評價這座橋的呢?
生:(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象一張弓;(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橋結(jié)構(gòu)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經(jīng)提示后,回答得非常完整。)
師:可見,橋梁專家看橋更重視他的結(jié)構(gòu)。今天,我們還要學習一篇寫橋的文章,文章的作者是當代著名的畫家吳冠中,(出示作者姓名)那么畫家是如何欣賞橋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畫家橋的世界——《橋之美》。(出示課題)
師:首先,我們走近作者。(出示作者介紹,請一生朗讀作者介紹。)同學們,你們愿意欣賞幾幅吳冠中先生的畫作嗎?
生:(齊)愿意!
師:好,那么我們就來一起欣賞。(出示畫作,并一一介紹)
師:在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中,有很多很多美麗的橋,我們每讀到一處,都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陽老師把今天這堂課叫做“激情之旅”!請同學們關(guān)上書,用你們的耳朵聽課文錄音,用你的眼睛去看屏幕上的圖片,更重要的是用你的心靈去感受。(放課文錄音,展示橋的圖片)(同學們都欣賞得很認真)
師:這次旅行可不容易,出門就遇到個難題,大家請看大屏幕: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問題)聽了錄音,看了圖片后,你們的心跳加速了吧?原因是什么呢?
生:橋的美在于與周圍事物的和諧統(tǒng)一。
師:真是回答得漂亮?。ㄕ坡曉俅雾懫穑ㄔ疚乙詾閷W生回答的橋很美,語言很美,但是學生一步到位的答案,讓我很驚訝,而且不用再在形式美和線面塊的專業(yè)術(shù)語的提示下,進行下去,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超越了預(yù)期目的)(出示答案)
師:剛才那位同學提到了一個詞——和諧。陽老師又有問題了,你能說出幾個生活中不和諧的例子嗎?(學生似乎一下子被難住了)你們聽陽老師舉個例子:我們正在聽一段優(yōu)美的鋼琴曲時,外面突然傳出來一陣嘣、嘣、嘣……嘣、嘣、嘣……的聲音,和諧嗎?(不和諧?。▽W生這時都明白了,很多人都把手舉了起來,回答得還都很好)
師:接下來,我們在課文中找找,作者提到了哪些橋?(話筒順手遞給了平時最愛回答問題的學生,但由于太緊張,竟然沒回答出來)沒關(guān)系,在思考一下,我們看看,還有其他同學發(fā)現(xiàn)沒有,一座或幾座都可以。
生:小橋流水人家。(旁邊一生舉手,話筒傳了過去)
生:江南水鄉(xiāng)或威尼斯的石橋。(旁邊又一生舉手,話筒接著傳了下去)
生:趙州橋。(這時同學回答完后,自主的把話筒傳給了他旁邊的同學,就這樣一橫排六名同學都順利地完成了。)
(這時我發(fā)現(xiàn)后面有很多同學舉手補充,補充后的答案,顯得很完整)
師:其實老師也有個答案,跟你們的答案比起來顯得太草率。(學生要求要看看,其實我的目的也達到了,嘿嘿)(出示答案)(烏鎮(zhèn)葦叢中的石橋;江南鄉(xiāng)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橋外是飛瀑流泉;風雨橋;《清明上河圖》中的橋;莊稼地、小徑盡頭的橋;南京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鵲橋。)
師:既然是旅行,光說不欣賞怎么過癮。(出示圖片,邊看邊講解)
師:橋與周圍景物相配合就形成了一幅完美的圖畫,你最喜歡哪座橋呢?(請四人小組討論)(出示圖片,播放背景音樂)
(學生討論的答案很精彩,簡直出乎我意料)
師:這些橋通過你們這么一說,變得更加美了,我們再來一起品味一下第四自然段,好嗎?(好?。┧淖匀欢卫锾岬搅撕芏嗟臉颍阆矚g哪座橋,就請你直接站起來讀,好嗎?(好!)(我起頭)茅盾故鄉(xiāng)烏鎮(zhèn)的小河兩岸,起!(學生還沒反應(yīng)過來,頓了一秒中起來了兩名,我笑了)再來一次,我說起,就是起立的意思,我又起了一遍頭。(這時站起來讀的同學變得多了起來,每一處景點都有不少的學生站出來讀,因為那是他們所喜歡的。)
師:剛才有同學說他喜歡鵲橋,因為那是一條愛情的橋梁,是一座“愛之橋”,那么我們思考一下,鵲橋和我們前面講到的橋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個是實實在在的,一個是虛構(gòu)的。
師:很好!在文中的最后一句話,作者為我們總結(jié)了什么是橋之美。大家請看大屏幕:凡是起到構(gòu)成及聯(lián)系之關(guān)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學生在小聲地跟著我讀)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嗎?(在這里學生回答得很含糊)
2、初二語文課《橋之美》教學實錄
課前科代表組織齊背本冊書需背誦課文。(避免在老師沒到教室前浪費時間,也可以起到耳濡目染的效果。)
師:上課!
生:起立!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首先我們以最熱烈的掌聲歡迎今天到場的所有老師!
生:(掌聲很熱烈!學生沒有怯場,讓我頓時放下心來?。?/p>
師:接下來我們用一如既往的學習激情學習這篇課文,好不好?(好?。?/p>
師:前段時間我們學習了《中國石拱橋》,這節(jié)課老師要來考考大家,(出示趙州橋的結(jié)構(gòu)圖)這座橋是什么橋?
生(齊):趙州橋。(聲音洪亮,干凈利落)
師:非常好。(出示趙州橋三個大字)這就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拱橋——趙州橋。那么趙州橋的設(shè)計者是誰呢?
生(齊):李春。
師:唐朝的張嘉貞是如何評價這座橋的呢?
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保志钕然卮穑?/p>
師:是從哪個角度進行評價的呢?(緊追其答)
生:結(jié)構(gòu)?。ㄓ袔酌麑W生一起回答)
師:非常好。(一片熱烈的掌聲?。┐蠹覝蕚浜昧?,接著聽提問,現(xiàn)代橋梁學家茅以升是如何評價這座橋的呢?
生:(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象一張弓;(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橋結(jié)構(gòu)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經(jīng)提示后,回答得非常完整。)
師:可見,橋梁專家看橋更重視他的結(jié)構(gòu)。今天,我們還要學習一篇寫橋的文章,文章的作者是當代著名的畫家吳冠中,(出示作者姓名)那么畫家是如何欣賞橋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畫家橋的世界——《橋之美》。(出示課題)
師:首先,我們走近作者。(出示作者介紹,請一生朗讀作者介紹。)同學們,你們愿意欣賞幾幅吳冠中先生的畫作嗎?
生:(齊)愿意!
師:好,那么我們就來一起欣賞。(出示畫作,并一一介紹)
師:在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中,有很多很多美麗的橋,我們每讀到一處,都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陽老師把今天這堂課叫做“激情之旅”!請同學們關(guān)上書,用你們的耳朵聽課文錄音,用你的眼睛去看屏幕上的圖片,更重要的是用你的心靈去感受。(放課文錄音,展示橋的圖片)(同學們都欣賞得很認真)
師:這次旅行可不容易,出門就遇到個難題,大家請看大屏幕: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問題)聽了錄音,看了圖片后,你們的心跳加速了吧?原因是什么呢?
生:橋的美在于與周圍事物的和諧統(tǒng)一。
師:真是回答得漂亮!(掌聲再次響起)(原本我以為學生回答的橋很美,語言很美,但是學生一步到位的答案,讓我很驚訝,而且不用再在形式美和線面塊的專業(yè)術(shù)語的提示下,進行下去,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超越了預(yù)期目的)(出示答案)
師:剛才那位同學提到了一個詞——和諧。陽老師又有問題了,你能說出幾個生活中不和諧的例子嗎?(學生似乎一下子被難住了)你們聽陽老師舉個例子:我們正在聽一段優(yōu)美的鋼琴曲時,外面突然傳出來一陣嘣、嘣、嘣……嘣、嘣、嘣……的聲音,和諧嗎?(不和諧?。▽W生這時都明白了,很多人都把手舉了起來,回答得還都很好)
師:接下來,我們在課文中找找,作者提到了哪些橋?(話筒順手遞給了平時最愛回答問題的學生,但由于太緊張,竟然沒回答出來)沒關(guān)系,在思考一下,我們看看,還有其他同學發(fā)現(xiàn)沒有,一座或幾座都可以。
生:小橋流水人家。(旁邊一生舉手,話筒傳了過去)
生:江南水鄉(xiāng)或威尼斯的石橋。(旁邊又一生舉手,話筒接著傳了下去)
生:趙州橋。(這時同學回答完后,自主的把話筒傳給了他旁邊的同學,就這樣一橫排六名同學都順利地完成了。)
(這時我發(fā)現(xiàn)后面有很多同學舉手補充,補充后的答案,顯得很完整)
師:其實老師也有個答案,跟你們的答案比起來顯得太草率。(學生要求要看看,其實我的目的也達到了,嘿嘿)(出示答案)(烏鎮(zhèn)葦叢中的石橋;江南鄉(xiāng)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橋外是飛瀑流泉;風雨橋;《清明上河圖》中的橋;莊稼地、小徑盡頭的橋;南京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鵲橋。)
師:既然是旅行,光說不欣賞怎么過癮。(出示圖片,邊看邊講解)
師:橋與周圍景物相配合就形成了一幅完美的圖畫,你最喜歡哪座橋呢?(請四人小組討論)(出示圖片,播放背景音樂)
(學生討論的答案很精彩,簡直出乎我意料)
師:這些橋通過你們這么一說,變得更加美了,我們再來一起品味一下第四自然段,好嗎?(好?。┧淖匀欢卫锾岬搅撕芏嗟臉?,你喜歡哪座橋,就請你直接站起來讀,好嗎?(好?。ㄎ移痤^)茅盾故鄉(xiāng)烏鎮(zhèn)的小河兩岸,起?。▽W生還沒反應(yīng)過來,頓了一秒中起來了兩名,我笑了)再來一次,我說起,就是起立的意思,我又起了一遍頭。(這時站起來讀的同學變得多了起來,每一處景點都有不少的學生站出來讀,因為那是他們所喜歡的。)
師:剛才有同學說他喜歡鵲橋,因為那是一條愛情的橋梁,是一座“愛之橋”,那么我們思考一下,鵲橋和我們前面講到的橋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個是實實在在的,一個是虛構(gòu)的。
師:很好!在文中的最后一句話,作者為我們總結(jié)了什么是橋之美。大家請看大屏幕:凡是起到構(gòu)成及聯(lián)系之關(guān)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W生在小聲地跟著我讀)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嗎?(在這里學生回答得很含糊)
3、初二語文下《旅鼠之謎》教學實錄
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對于鼠并不陌生,但是有一種鼠,他們奇怪的行為,科學家研究了幾個世紀,至今仍是未解之謎,今天我們來學習《旅鼠之謎》(板書課題),看題目,你猜測一下會是什么文體呢?
生:介紹旅鼠的奧秘。應(yīng)該是說明文。
師:如果是說明文,從題目中你可以讀出什么信息?
生:說明對象旅鼠,說明內(nèi)容旅鼠之謎。
師:(板書)旅鼠究竟有哪些謎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速讀課文,篩選提煉并概括出旅鼠之謎的內(nèi)容,在讀的過程中如果遇到認讀不準的詞語先勾畫出來,我走到你身邊你可以示意我。
一、速讀知大意
(學生讀課文,教師巡視,兩位學生示意,教師請學生把詞語寫在黑板左側(cè)。)
師:從你們寫的字可以看出你們的語文老師平時一定非常重視指導大家規(guī)范寫字,向同學們說說,二位寫著兩個字的原因。
生:我讀不準“迷惘”的字音。
師:誰來幫助。
生:mí wǎng
師:另一位同學也是認讀不準嗎?
生:不是,我覺得“媲美”的“媲”比較難寫,想引起同學們的重視。
(學生紛紛點頭)
師:看來這個詞很重要,不動筆墨不讀書,請大家在書的空白處將這兩個詞工整的寫一遍;
師:字詞是否還有困惑?
生:沒有。
師:看來這篇文章字詞并沒有難度,那么旅鼠之謎的內(nèi)容是什么呢?誰能概括?
生:一共三個奧秘:繁殖能力強、引敵自殺和死亡大遷移。
師:(板書:繁殖能力強、引敵自殺和死亡大遷移)你概括得很準確,文章為我們介紹了旅鼠的相關(guān)知識。(板書:知識性)能不能告訴大家,你是怎樣快速概括出這三點奧秘的呢?
生:我是從13自然段“這還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奧秘?!焙?7自然段“這就是旅鼠的第二個難解之謎。”“這就是旅鼠的第三大奧秘,”看出來的。
師:真聰明!抓住文章的關(guān)鍵句,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篩選信息,這是閱讀文章尤其是說明文的一個很好的習慣。你能在大量文字中迅速篩選并概括出重要信息,可以看出你的語文能力很強,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行文思路非常清晰。
師:說到行文思路,旅鼠的三個奧秘能不能調(diào)換位置呢?看來有點難度,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學生交流)哪位同學談一下你的看法。
生:不能調(diào)換,因為,只有當數(shù)量太多時,旅鼠才會采取改變毛色的方法吸引天敵進行自殺,或進行死亡大遷移,這就是層層深入的。
師:這些材料是按照什么順序安排的呢?
生:邏輯順序,
師:(板書)為了在環(huán)境惡劣的北極維持種族延續(xù),必須大量繁殖,可是當達到一定數(shù)量時,他們又會通過改變毛色等方式來吸引天敵自殺,甚至進行死亡大遷移來,這確實是難解之謎。愛因斯坦說過:“我們所經(jīng)歷的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神秘,這是一切藝術(shù)和科學的來源”期待這些美妙的奧秘能在未來你們的手中得到解決。
設(shè)計意圖:以上兩個環(huán)節(jié),整體感知課文,完成教學目標1
二、朗讀品語言
師:在以往的學習中,說明文大多是枯燥的,旅鼠對于我們來說又是陌生的,可是今天我們?yōu)槭裁茨芸焖贉蚀_地把握文章的說明內(nèi)容呢?作者是怎樣做到的呢?文章不厭百回讀,在剛才的閱讀中,你一定有你的發(fā)現(xiàn),請找到這樣的句子或段落,大聲的朗讀并品味,品的時候我推薦大家可以通過說明方法、修辭、句式、表達方式等角度,以后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進行解讀文章。
(學生再讀課文)
師:下面哪位同學和我們一起分享一下你的發(fā)現(xiàn)?
生:我認為第11自然段運用了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準確的說明了旅鼠超強的繁殖能力。
師:大量的數(shù)據(jù)的說明方法使說明更準確。(板書:準確性)
生:我認為第7段“它們雖然是哺乳動物,但在所有動物之中,甚至也包括昆蟲在內(nèi),是繁殖能力最強的動物.也許只有細菌分裂才能和它們相媲美。”這段話通過旅鼠與細菌分裂作比較,突出了旅鼠繁殖能力快的特點。
師:你的朗讀語速適中,方法判斷的很準確。
生: 我發(fā)現(xiàn)的是21自然段“有人專門研究了各地旅鼠遷移的方向,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它們最終的目的都是奔向大海。例如,瑞典和挪威中部的旅鼠是往西奔向大西洋,而挪威北部的旅鼠則是往北奔向巴倫支海。奇怪的是,還沒有發(fā)現(xiàn)哪個地方的旅鼠是往南遷移的,其實只要它們稍微往南走一點,就可以找到食物豐富且氣候溫和的天堂。由此可見,它們似乎是按照某種嚴格的指令行事,明白無誤地都把大??醋髯约鹤罱K的歸宿。”這一段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具體地說明了旅鼠遷移的方向就是大海。
師:讀得抑揚頓挫,舉例子會讓我們更具有說服力。
生:15自然段“這與自殺沒有什么區(qū)別.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日本的敢死隊差不多?!边@句話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生動的寫出旅鼠自殺時的堅決。
生:也是比喻的修辭方法,語言生動。
生:說到修辭,老師我找到一處,17自然段“不知是誰,也不知道是,它們忽然朝著同一個方向,浩浩蕩蕩地出發(fā)了。而且往往是白天休整進食,晚上摸黑前進。沿途不斷有老鼠加入,隊伍愈來愈大,常常達數(shù)百萬只。它們逢山過山,遇水涉水,沿著一條筆直的路線奮勇前進,決不繞道,更不停止。一直奔到大海,仍然,紛紛跳將下去,被洶涌澎湃的波濤吞沒,直到全軍覆沒為止。這就是所謂'旅鼠死亡大遷移?!蔽艺J為這段中“一聲令下” 、“由誰帶頭”、“ 前赴后繼” 、“毫無懼色”是擬人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旅鼠自殺時的視死如歸,讓我特別震撼!
師:修辭的使用,使語言生動(板書:生動性),你來評價一下他剛才的朗讀。
生:只是他感受到震撼,我沒有聽出來,有些平淡。
師:怎樣讀出氣勢呢?
(生沉默)
師:除了修辭,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句話在字數(shù)上有什么特點?
生:啊!很短。
師:對,很短,這樣的幾個短句連在一起,朗讀時會有什么樣的效果?
(學生思考,無果)
師:我范讀。(教師范讀)
生:老師,您讀得越來越快,更讓我們感受到旅鼠自殺時堅決,也似乎看到了旅鼠死亡大遷移時那浩浩蕩蕩的隊伍。尤其是 “它們逢山過山,遇水涉水,沿著一條筆直的路線奮勇前進,決不繞道,更不停止。一直奔到大海,仍然,紛紛跳將下去,被洶涌澎湃的波濤吞沒,直到全軍覆沒為止?!?/p>
師:對,急促,有氣勢,但是要為你糾正一下字音,“奔” 的義項為“急走,跑”時讀 “bēn”,義項為“趨向”時,要讀“bèn”。你再來讀一下。
(學生跟讀)
師:好多了,我們再齊讀一遍,坐直,挺胸,抬頭,讀出旅鼠集體赴死時的決絕!
(學生齊讀)
師:壯哉!這樣是不是更能說明旅鼠的第三大奧秘的內(nèi)容呢?這也許就是他被科學家把它叫做旅鼠的原因吧。
生:老師,我讀起來也覺得很有趣,因為語言這么生動。
師:作者為了說明旅鼠的三大奧秘,運用大量說明方法為我們準確具體地介紹旅鼠的知識,同時也運用了修辭和變化的句式是語言生動有趣,真可謂是用心良苦!除此之外,你們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我發(fā)現(xiàn),作者還想引導我們關(guān)注一些社會問題,在文章的結(jié)尾“不過,人類也許應(yīng)該從旅鼠身上學到點什么。例如,如果人類也毫無節(jié)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蔽矣X得作者想通過旅鼠告訴我們要控制人口數(shù)量。
師:是“調(diào)節(jié)”,你很有洞察力!是呀,人類到底應(yīng)該學會什么呢?旅鼠之所以這樣,是為了自然平衡,也許這就是大自然的平衡方式吧,我們真的應(yīng)該敬畏自然呀!同學們,你們對這篇說明文,還有哪些發(fā)現(xiàn)和疑問嗎?
生:老師,我發(fā)現(xiàn)文章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感覺像是記敘文呀?
生:我也是這么認為,但是文章的確是在介紹旅鼠的奧秘。
師:從本質(zhì)上看,作者寫的目的到底什么?
生:是旅鼠的奧秘
生:那還是說明文。用記敘的框架,對話的方式,他有什么好處呢?使說明的內(nèi)容變得通俗易懂,并且趣味橫生,增強文章的可讀性。
設(shè)計意圖:再次朗讀課文,找到自己喜愛的句子或段落,讀一讀,品一品,可以從內(nèi)容、修辭、說明方法等角度談自己的見解。完成教學重點。
三、比讀明文體
師:初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和你們的感覺一樣,于是按照一般說明文的寫法對進行了改編,哪位同學為我們讀一下,請同學們仔細傾聽,比較一下兩篇文章有哪些不同?
(出示PPT,一生讀,其他學生傾聽)
附:
新編《旅鼠之謎》
旅鼠是哺乳動物,但在所有動物之中,是繁殖能力最強的動物。它們一年能生七八胎,每胎可生12個幼崽。只需20多天,幼崽即可成熟,并且開始生育。 一對旅鼠從三月份開始生育,到八月底九月初就會變成1647086只的龐大隊伍。有時候,它們的密度竟能達到每公頃有250只之多!這是旅鼠的第一大奧秘。 旅鼠并非每年都大量繁殖,而是有節(jié)制的,并且有豐年和歉年之分,大約四年左右一個周期。在平常年份,旅鼠只進行少量繁殖,使其數(shù)量稍有增長。只有到了豐年,當氣候適宜和食物富足時,整個種群的數(shù)量急劇地膨脹。一旦達到一定的密度,它們的毛色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由灰黑變成鮮艷的橘紅,去吸引天敵的注意,以便多多地來吞食它們。這就是旅鼠的第二個難解之謎。 而天敵的數(shù)量卻總是有限的,靠這種方法來減少數(shù)量收效甚微。因此,它們朝著同一個方向,一直奔到大海,紛紛跳將下去。這就是所謂旅鼠死亡大遷移。這就是旅鼠的第三大奧秘。( 劉宏娟改編)
生:老師,你的文章篇幅短小,簡單。
師:顯而易見,但是我說明的內(nèi)容完整嗎?
生:完整,把旅鼠的三大奧秘都介紹了。
師:感謝你的肯定。還有哪些發(fā)現(xiàn)?
生:但是老師,我還是喜歡看原文(羞澀的笑)。
師:沒關(guān)系,大膽說。
生:課文看著像記敘文,通過 “我”和丹尼斯的對話,我們不知不覺地了解了旅鼠的奧秘。而您的文章太枯燥了。向我們平時讀到的說明文(不好意思地撓頭)。
師:慧眼,你在用心讀文章,是個會學習的好孩子。記敘的框架,對話的方式,旅鼠離我們很遙遠,很陌生,如果枯燥的介紹,人們可能就不感興趣了。
生:老師,你的文章也沒有關(guān)注到社會問題,顯得單薄。
師:你很敏銳!
生:老師,你的文章語言不生動,如果像原文那樣使用一些修辭方法就好了。
師:沒有修辭,會枯燥,大家都不喜歡讀。能關(guān)注到修辭的作用,知識學得很扎實。
師:同學們的分析很精彩,看來我改編的文章就是一般說明文,而其實是科學小品文,也稱之為文藝性說明文,科學小品文以普及科學知識為己任,所以往往借助某些文學寫作手法,如,本課中的記敘的框架,對話的方式,將科學內(nèi)容生動形象的表達出來,使說明的對象通俗易懂,減輕了理解的難度,就連字詞也通俗易懂,看了這篇文章,我們突然明白,原來說明文還可以這樣寫呀!那么我們課下也用這種記敘的框架,對話的方式方式練一下呢?出示幻燈片
設(shè)計意圖:略讀修改版《旅鼠之謎》,與課文進行對比閱讀,然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學習科學小品文的文體特點。完成教學目標2,并解決教學難點。
四、回讀談收獲
從內(nèi)容、寫法、感悟等多角度談收獲。
師:是不是一般說明文就一無是處呢?
生:不是,我們生活中的很多說明書就是準確而簡潔的一般說明文呀,習用性很強。
生:知道了,離我們生活遠的、陌生的、深奧的就借助科學小品文的文體,通俗易懂。
師:在劉禹錫眼里,“牡丹真國色,花開動京城”,而“花謝花開花滿天”更符合林黛玉的心境??磥磉m合的才是最好的。這節(jié)課我們不但了解了旅鼠的三大奧秘,還了解了科學小品文的特點,隨著高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和科技知識的普及,社會對這種文體的需求日益增大,越來越受重視。我們不但要學會這類文體的閱讀方法,也可以嘗試著寫些這類文章。很開心和同學們共同度過這段快樂的學習時光,祝同學們接下來的學習時光更加快樂!下課!
4、初二語文:橋之美課堂實錄
初二語文:橋之美課堂實錄?
師生互致問候,上課。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中國石拱橋》,這節(jié)課老師來考考大家。(出示趙州橋的結(jié)構(gòu)圖)
師:這座橋是什么橋?
生:趙州橋。
師:趙州橋是誰設(shè)計的?
生:李春。
師:唐朝的張嘉貞是如何評價這座橋的?是從哪個角度進行評價的?
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是從結(jié)構(gòu)角度評價的。
師:茅以升是如何評價這座橋結(jié)構(gòu)的?
生: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像一張弓。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組成。四、全橋結(jié)構(gòu)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十分和諧;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
師:可見,橋梁專家看橋更重視它的結(jié)構(gòu)。今天我們還要學習一篇寫橋的文章,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那么畫家是如何欣賞橋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畫家橋的世界——《橋之美》。
(出示課題,作者。音樂響起。)
師:同學們,請把書合上,讓我們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用你的耳朵聽課文錄音,用你的眼睛去看屏幕的圖片,更重要的是,用你的心靈去感受。
(放課文錄音,展示橋的圖片。)
師:同學們感受到了什么?
生:橋很美。
生:本文語言很美。
生:本文描寫了很多座橋。
師:看來同學們都陶醉在一座座美麗的橋之中。橋的確很美,那么在畫家的眼里橋美在何處呢?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在文中找到答案。
生:橋的美,緣于橋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師:你答得非常準確。那你能不能解釋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呢?
生:就是寫不同環(huán)境中,橋美的形式各不相同。
師:很好,橋美在形式。在畫家的眼中,形式美當然是繪畫的形式美,那么什么是繪畫的形式美呢?請再速讀課文,在文中找出。
生:繪畫的形式美就是要注意塊、線、面的搭配。
師:你在哪一段找到答案的?如此專業(yè)的塊、線、面知識,作者是如何介紹清楚的?
生:第二段。作者從我們熟知的“小橋流水人家”這句詩入手。
(出示“小橋流水人家”的圖片,教師指圖片介紹塊、線、面的知識。)
師:畫面的構(gòu)成要有塊、線、面的搭配,橋在畫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師:同學們剛才說了,文章中寫了許多橋,這些橋是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橋,那么文中寫了哪些不同環(huán)境中的哪些不同形式的橋呢?
生:烏鎮(zhèn)葦叢中的石橋;江南鄉(xiāng)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橋外是飛瀑流泉,橋面上有廊和亭的風雨橋;《清明上河圖》中的橋;莊稼地、小徑盡頭的小橋;南京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鵲橋。
5、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橋之美》教學設(shè)計
【教材解讀】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云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chǔ)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于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jié)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并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guān)系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蕩氣回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于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鐘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chǎn)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
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設(shè)計理念】
如何優(yōu)化小學文言文傳統(tǒng)教學方法是小學文言文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決定學習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對艱澀難懂的文言文,怎樣才能激發(fā)學
生的興趣?在《伯牙絕弦》的教學中,我采用情感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時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體會感情雙線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講的方式,讓學生在情感引導中完成學習內(nèi)容。
【重難點】
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nèi)容;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文、音樂《高山流水》、課外拓展。
2、學生準備:搜集了解伯牙的相關(guān)資料。
【教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導入,激發(fā)情趣
同學們,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今天,讓我們繼續(xù)走入發(fā)生在兩千多年前的“伯牙絕弦”的故事,相信,他會帶給你歷久彌新的啟迪。還記得故事寫了哪兩個人嗎?(板書:俞伯牙、鐘子期)打開書,自由讀一讀這個故事,注意讀出古文的韻味和節(jié)奏。
二、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出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p>
A:誰來讀一讀這句話?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么?你是從哪個字讀懂的?(善是什么意思?)
B:誰能讀出他們的特點?(應(yīng)該注意哪個字?)
C:伯牙和子期一個善于彈琴,一個善于聽琴,(板書:琴)你們從文中找一找,還有哪些句子也告訴了我們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聽琴?
D:你們找到了哪些句子?(生讀勾畫的句子。)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A:仔細讀讀這句話,想想你是怎樣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聽琴的
B:預(yù)設(shè)1、整句話理解,誰還能結(jié)合具體字或詞談一談?
預(yù)設(shè)2、①善哉,哉是語氣詞,善哉用現(xiàn)代的話說說就是什么?(妙啊,好呀,棒極了。)這個善和前一句的善字意思一樣嗎?
從這個詞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誰能讀出你的理解?
細心的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這句話中還有一個語氣詞是什么?(兮)為什么一句話中連用了兩個語氣詞?(強烈的贊嘆)讓我們帶著強烈的贊嘆來讀一讀這句話。
②峨峨,伯牙的琴聲使子期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泰山?(雄偉、高大、挺立)讀出你看到的情景。
③志在高山,從哪個字體會到琴技高超?用你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
C:同學們,讀古文就應(yīng)該向剛才那樣,從字里行間去體會它的味道。
【出示: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A:看看這句話,再看看上一句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B:他們在句式和寫法上完全相同,下面,你們就用剛才學到的方法,自己大聲讀讀這句話,看看你從這句話中又是如何體會到伯牙善彈,鐘子期善聽的?
C:兩人一組,讀句子并交流感受。
D:指名讀句子,說感受,指導朗讀。
E:伯牙的琴技如此高超,他的琴聲中除了峨峨的高山,洋洋的江水,也許還會有(課件出示:清風徐徐、明月皎皎、波光粼粼)
現(xiàn)在,我就是伯牙,你們就是子期。
當我彈琴志在清風時,你會對我說:······(提示:誰能仿照書上的話來夸夸我?)
當我彈琴志在明月時,你會對我說:······
當我彈琴志在波光時,你們會對我說:······
誰還能自己說說這樣的贊嘆?
F:好一個善彈的伯牙,好一個善聽的子期,這就是——
【出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知?!?/p>
A: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B:子期聽懂的僅僅是伯牙的音樂嗎?他還聽懂了什么?
C:友誼的基礎(chǔ)是理解,伯牙琴聲子期能懂,伯牙心聲子期也能懂,(板書:心)這樣的朋友才能叫——知音(板書:知音)
D:能得子期這一知音,伯牙的心情如何?(喜悅、激動)誰來讀出這種感覺?
E:下面,就讓我們在高山流水的樂曲中一同分享知音相伴的樂趣吧?。ㄕn件播放:高山流水)
【出示: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p>
A:伯牙和子期多么想向這高山流水一樣相依相伴呀,然而不幸的是,子期死了,于是,伯牙說了什么,做了什么?誰來讀讀文章最后一句話?
B:他為什么這樣說,這樣做?他碎的只是琴嗎?短的只是弦嗎?
C:此時,他的心情又是如何?(悲傷、悲痛欲絕)誰能讀出他的心情?
D:失去了唯一的知音,此刻,他最想對子期說些什么?在書上寫一寫,可以用現(xiàn)代文,也可以用古文。
E:誰來讀讀你寫的話?再讀讀書中的話。
三、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教師結(jié)語:“相識滿天下,知音只一人”伯牙絕弦使得高山流水成絕唱,高山流水依舊在,人事已全非,只是這山水中平添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話。后人由于伯牙絕弦的傳說,就認為彈琴時弦斷,則聽眾中必有知音在場;或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也常用高山流水比喻樂曲高妙或知音難覓。關(guān)于這個故事,還有很多傳說,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xù)去查閱相關(guān)的資料。
四、板書設(shè)計
伯 牙 絕 弦
琴 心
俞伯牙 鐘子期
知 音
6、初二語文上冊《信客》教學實錄
一、析字解題,對比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余秋雨先生的《信客》。
(師板書課題、作者。)
師:“信”是一個會意字,由“人”和“言”兩個字根組成?!叭恕薄把浴睘椤靶拧?,是指走動著傳達口信的人?!靶趴汀本褪撬托诺娜?。在2005 年“感動中國人物”中,有一位郵遞員被稱為“大山里的孤獨信使,馬班郵路的鐵漢”。他就是———王順友。
(屏顯。)
木里藏族自治縣地處橫斷山脈腹心地段,交通通信非常落后。多少年來,郵件傳遞只能靠鄉(xiāng)郵員步行背送。1960年,境況才有所改變。鄉(xiāng)郵員開始配馬———馬班郵路由此而生。王順友就是馬班郵路上的郵遞員。20 年,他每年至少330天都在蒼涼孤寂的深山峽谷里躑躅獨行;20 年,他步行26 萬公里,足可重走長征21 回,環(huán)行地球六圈半;20 年,他沒延誤一個班期,沒丟失一封郵件,投遞準確率100%。2001年,他成為全國“五一勞動獎?wù)隆鲍@得者;2005 年,全國總工會授予他“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去年,他還光榮地成為黨的“十八大代表”。
師:王順友在平凡的工作中表現(xiàn)出一種不平凡的偉大?,F(xiàn)在,就讓我們走近信客,去感受他們那凄苦而偉大的人生。
二、速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師:請同學們速讀課文,然后各用一個詞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
(生速讀。)
生1:接受托付;信客生涯;信客辭職;信客執(zhí)教。
生2:信客接班;信客從業(yè);信客卸任;信客轉(zhuǎn)行。
師:兩位同學都用簡潔的語言作了概括,用語準確。我們把兩個同學的內(nèi)容整合一下。
(師板書“托付”“從業(yè)”“辭職”“轉(zhuǎn)行”。)
三、品讀課文,感悟形象
師:文章寫了兩位信客———老信客和年輕信客。課文第一部分重點寫了老信客。請同學們仔細閱讀這一部分,勾畫出描寫老信客的語句,看一看老信客的遭遇,想一想老信客是個怎樣的人。
(生讀并勾畫。)
生1:老信客家境貧寒,地位卑微。從“但他的家,破爛灰黯,值錢的東西一無所有”可以看出。老信客卑微而不茍且,誠信無私,勇于承認錯誤,責己很嚴。剪紅綢事件可以體現(xiàn)。
師:一次無意的過失,讓老信客愧疚自責。他真的是責己甚嚴。
生2:“我名譽糟蹋了,可這鄉(xiāng)間不能沒有信客?!边@樣的處境下,老信客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委屈與生計,而是鄉(xiāng)間沒有信客不成。他還精心物色好了接班人。這說明他心中并不看重自己的得失,看重的是自己做了大半輩子的信客不能沒人接班。
師:處境艱難,仍心系“工作”。這是一種樸素但難能可貴的職業(yè)責任感。
生3:老信客辦事認真,無微不至。他向信客交班時,足足用了兩天時間,大到郵遞路線、外出人員,小到每個人的脾氣習慣等,都一一作了細致的交代。他去看守墳場時,也總是回憶以前從業(yè)的經(jīng)過。這說明他對所從事職業(yè)的摯愛。
師:真可謂是細致周到,老信客有崇高的責任感和滿腔的熱忱。
生4:交班時,老信客反復(fù)強調(diào)“信”是職業(yè)的根本。一方面,是對小信客提出希望,表現(xiàn)了他對小信客的關(guān)愛;另一方面,表現(xiàn)了他嚴于律己的品質(zhì)。還有,小信客提出以后要接濟他時,他說:“我臭了,你挨著我也會把你惹臭?!彼@樣做,也是出于對小信客的愛護。我認為這些都說明老信客克己為人且關(guān)愛他人勝過關(guān)愛自己。
師:“一時失足成千古恨”??梢姡\信是多么重要。一旦失信,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老信客是這樣一個人,那小信客呢?請同學們先重點閱讀第2~4 部分,歸納出小信客的形象,然后展示一下自己的學習收獲。
(生讀書并勾畫。)
生1:小信客是個不畏艱苦、任勞任怨、忍辱負重、非常仁義的熱心人。收發(fā)信件、財物,帶口信,代人寫信,他樣樣都干,而且毫無怨言;在外謀生的鄉(xiāng)親死了,他還要主動幫忙料理后事,上門報喪,遞送遺物,做這些常常是吃力不討好的事,甚至受人懷疑和呵斥。這些他都隱忍下來了,足見他的忍讓和寬容。
師:小信客做事不分分內(nèi)分外,只要有求于他,再辛苦他也在所不辭;他潔身自好,從不侵占別人的財物,因此也不怕別人猜忌;平白受了責罵,他反倒賠罪,真的是任勞任怨。
生2:小信客也忠于自己的職業(yè),誠信無私,熱心助人。他說到做到,經(jīng)常去看望老信客。無暇時,還叮嚀家人抽空去看望他。一些婦女還托他給出門在外的家人捎“悄悄話”。由此可見,他的誠信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師:這些婦女已經(jīng)把他當做自己的“知心人”了。
生3:我認為小信客性格沉穩(wěn),辦事穩(wěn)重。老信客交班時,他從頭至尾都沒答應(yīng)接班,可見他是個沉穩(wěn)的人。這點還表現(xiàn)在他代寫書信時反復(fù)斟酌詞句及鄭重認真的態(tài)度上。
師:他沉著、隱忍而且不麻木,辦事還可靠,所以才得到了大家的尊重。還有補充的嗎?
生4:我想補充的是小信客是個善良厚道、寬容待人、敢于擔當?shù)娜恕_@從課文第三部分詳寫的代人送信反受誣陷的事可看出。
師:如此忍辱負重,以德報怨,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小信客做到了,而且是主動地、毫無怨言地做到了。他還以德報怨,善于體諒人。
(師板書“誠信無私”“恪盡職守”“任勞任怨”“忍辱負重”“善良寬容”“仁義慈懷”。)
師: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知道了文中寫的兩個信客其實是一脈相承的。他們有共同的好品格,那就是忠誠職業(yè)、誠信無私、任勞任怨,愿意默默為鄉(xiāng)人服務(wù)。信客的形象同學們已經(jīng)分析得很清楚了。下面,我們再進一步分析一下作者是用了哪些寫作技巧和表現(xiàn)手法來刻畫兩位信客的形象的。
生1:我認為主要的方法是通過對人物的描寫。比如,在同鄉(xiāng)客死他鄉(xiāng)信客幫忙料理后事的敘述中,就運用了神態(tài)和動作等多種人物描寫方法。
生2:還有語言描寫。比如,老信客和小信客交接時,還有小信客到老信客墳前跪拜時。
師: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寫,將人物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師板書“人物描寫”。)
師:除此之外,還用了什么手法?有同學發(fā)現(xiàn)了嗎?
生3:文章以敘述為主,適當穿插議論?!八泥l(xiāng)的外出謀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淚,堆在他的肩上?!边@說明信客是外出謀生者和留守家人聯(lián)系的紐帶。他的責任重大。
師:精彩的議論提升了文意,生發(fā)出文中敘述的意義,也能引發(fā)讀者的深入思考。
(師板書“敘議結(jié)合”。)
師:大家還要關(guān)注一個問題,它關(guān)系到文章的總體構(gòu)思。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應(yīng)該是小信客,那為什么要先寫老信客呢?
生1:我認為先寫老信客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能突出“信客”這一職業(yè)的特點。第二,是為后文寫小信客作引領(lǐng)和鋪墊。
生2:我認為寫小信客是為了映襯老信客。文中對老信客雖然著墨不多,但細細思考,其實文章每個情節(jié)都有他的影子。
師:小信客與老信客的性格與命運相似之處頗多。通過他們,可以知悉中國近現(xiàn)代的世事與人心。他們之間有難以割斷的親密關(guān)系。老信客是小信客的“伯樂”與老師,小信客視老信客為長者、先輩和精神知己。將兩個人物放在一起寫,互為補充,相得益彰,既突出了重點,又表現(xiàn)了老信客對小信客的深遠影響,進而使人物形象更全面、更豐滿。
(師板書“相互映襯”。)
四、拓展延伸,探求思想內(nèi)涵
師:信客這個職業(yè),在今天早已經(jīng)消失了。那作者為什么要花這么多的筆墨,傾注這么大的熱情,為信客樹碑立傳呢?請大家想一
想:刻畫信客這樣的人物形象,有怎樣的典型意義?
生1:肯定信客的價值,說明誠信是立人之本。
生2:贊頌像信客這樣誠信無私、恪盡職守、默默奉獻的精神。
師:很好。信客出身貧寒,地位低微,是沒有名望的“小人物”,但他們身上卻有不同尋常的“大精神”。
(師板書“小人物,大精神”,并屏顯李慕云的《通過意識和行為看待魯迅筆下的小人物形象》中的論述。)
小人物,是構(gòu)成整個小說故事情節(jié)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對小人物的深入刻畫,所反映出來的社會思想和故事內(nèi)涵尤為深刻。無論什么時代,構(gòu)成人民大眾的絕大多數(shù)是小人物,能夠真正反映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也只能依靠小人物的生活生存方式。小人物,是構(gòu)成整個社會的最基本的元素,而通過小人物所展現(xiàn)出來的則不僅僅是小人物的思想、思維習慣,而是大眾化的生活態(tài)度和精神境界。它往往可以闡述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和物質(zhì)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小人物帶給這個社會的影響,以及他們潛在的文學意義是深遠而宏大的。
師:這位評論家評述的是魯迅筆下的小人物。其實,其與其他作家筆下的小人物完全相似。古往今來,藝術(shù)家們往往以小人物的人生際遇為載體,并通過他們表現(xiàn)出這一類人物的共同命運,謳歌人性中美好的品質(zhì)。文藝作品中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小人物”,同學們還能舉出一些例子來嗎?
(生舉例。)
師:做客“百家訪談”時,余秋雨先生就講過這樣一句話:“我把我永遠想不明白的問題交給我的散文?!边@是一句很深奧的話!我們不妨猜想一下,在《信客》這篇文章中有什么問題可能是連作者也“永遠想不明白的”,抑或通過信客他還想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思考什么?
生1:他想不明白的也許是老信客一直無私地為大家奉獻,為什么因為一段窄窄的紅綢就遭人懷疑,讓人不信任。
生2:還有,年輕信客那樣辛苦地為同鄉(xiāng)料理后事,并沒有從中撈取一點點非分的好處,可為什么也遭到喪家婦人的懷疑。
生3:老信客失信于人,因此最后只好不做信客。年輕信客一直固守著誠信,為什么也不能堅守一生,做個人人信任的好信客?
師:是呀,為什么做個好信客,做個好人這樣艱難?好人為什么也會遭人誤解?你們怎樣看待我們身邊的社會,我們應(yīng)該擁有怎樣的品格和道德,這些問題也許會伴隨我們很久很久。但是,我們一定要堅信人總體上是有良心的,奉獻者終究會贏得敬愛和懷念。最終,小信客的寬厚仁德就為自己樹立了人格威信,贏得了人們的尊敬與愛戴。下面,我們要請大家完成文后練習三,為信客寫一段墓志銘。這里,我們先請同學們閱讀王順友2005 年當選“感動中國人物”時的頒獎詞。頒獎詞與墓志銘固然很不相同,但也不是不可以相互借鑒。
(屏顯。)
他樸實得像一塊石頭,一個人一匹馬,一段世界郵政史上的傳奇。他過灘涉水,越嶺翻山,用一個人的長征傳郵萬里,用20 年的跋涉飛雪傳心,路的盡頭還有路,山的那邊還是山,近鄰尚得百里遠,世上最親郵遞員。
師:寫墓志銘,也要像這段頒獎詞一樣,要概括出人物的主要品格、精神、事跡。當然,可以不面面俱到,只突出其中某一方面。還有,墓志銘是寫給逝者的,要表達對逝者的尊敬、懷念和自己的哀思。
(生展示。)
師:老師也寫了一段墓志銘送給勤勞的信客,并以此銘作為我們這堂課的結(jié)束語:位不在高,誠信則名;業(yè)不在大,仁厚則成。忍辱為鄉(xiāng)誼,勤勞為鄉(xiāng)鄰。傳郵萬里,服務(wù)眾生;一世貧寒,馨德永存。四里齊稱頌,眾口皆豐碑。
7、人教版八年級(初二)上冊語文:《橋之美》教案
橋之美
教學目標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
品味本文優(yōu)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學習從某一角度欣賞藝術(shù)作品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品味本文優(yōu)美而又富有意蘊的
語言。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布置學生預(yù)習課文,會寫生字、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課前學生借助網(wǎng)絡(luò)或圖書,查閱一些有關(guān)的圖片資料,或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繪制幾幅圖畫。(體現(xiàn)橋與周圍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準備錄音帶、錄音機、微機或投影儀。
教學步驟
-整體感悟
導人新課。
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讓人聯(lián)想到家的溫馨;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使人產(chǎn)生無限的惆悵……在詩人的眼中“橋”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載體;在畫家的眼中,橋則別有一番韻味。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當代畫家吳冠中去感受“橋之美”。(板書課題,“美”字寫大,突出一下)
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要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diào)及重音的把握)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問題.a(chǎn).在作者的眼中橋美在何處?
b.為了說明橋之美作者主要舉了哪些例子?
c.聯(lián)系課文說說怎樣欣賞一幅畫?
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并不著眼于橋自身的結(jié)構(gòu)美,而是緣于橋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b.舉了四個例子:烏鎮(zhèn)葦叢上的石橋;江南鄉(xiāng)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頤和園的仿盧溝橋、蘇州的寶帶橋;形式獨特的廣西、云南、貴州山區(qū)的風雨橋。
c.畫面的構(gòu)成是否有塊、線、面的搭配;畫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圍的景物既形成對照又不失和諧。
■研讀與賞析
(過渡)通過閱讀文章,我們不難看出作為畫家,作者看橋淡化其結(jié)構(gòu)、種類、功用,更重其美學價值。那么你能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文中你最欣賞的一幅畫面嗎7重點研讀第④小節(jié)。
(出示學生繪制的四幅圖畫)
四人小組討論:
a.說說四幅圖中你最喜歡哪一幅,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畫面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b.請有繪畫天賦的同學點評。
c.我們應(yīng)從哪些角度欣賞一幅藝術(shù)作品?
明確:
a.◆厚厚實實的平面鋪開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chǎn)生憋悶感;間或出現(xiàn)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細弱的柳枝拂著橋身厚重堅硬的石塊,這里有形體上的強弱、輕重、動靜之分,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變(柳枝年年發(fā)新芽)與不變(橋能歷久不變)之別,種種不同,歸結(jié)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這兩種美的類型的不同,因橋的輪廓精心設(shè)計而和諧統(tǒng)一。
◆長橋一般建筑在比較寬闊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單調(diào)感。橋是人們勞動的成果,出現(xiàn)在蒼茫水面上的長橋,是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xiàn)。整個環(huán)境似乎有了靈氣和生命。
◆橋面上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閑、自在的感覺,這種感覺恰好與險峻的山峰、橋下的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b.點評語言、欣賞的角度。
c.從色彩的搭配、畫面構(gòu)成(塊、線、面)、景物的選擇(強弱、明暗、動靜等)是否對立統(tǒng)一……角度來判斷。
美句賞析。
(過渡)吳冠中以他畫家的真知灼見,不但告知了我們?nèi)绾斡?ldquo;美學”的眼光來重新審視事物,而且他還用蘊涵豐富的語言引起我們強烈的感情上的共鳴。
a.找出意蘊豐富的語句,體味句子的情昧。
b.先四人小組討論,再讓小組派代表發(fā)言。
重點賞析以下語句:
◆茅盾故鄉(xiāng)烏鎮(zhèn)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xiàn)一座石橋時,仿佛發(fā)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早春天氣,江南鄉(xiāng)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xié)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田野無聲,畫家們愛于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仿佛孩子們尋找熱鬧。
(過渡)我們從《橋之美》中,體會到了橋的美感,真是賞心悅目。同是寫橋的文章,
《中國石拱橋》與之有什么不同之處呢?
_拓展延伸
比較本文與《中國石拱橋》在內(nèi)容和寫法上有何不同?
明確:本文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zhì)的小品文。它的說明性體現(xiàn)在文中先點明在畫家眼里橋美在何處,隨后舉了一些具體的例子。但是與《中國石拱橋》這種較為規(guī)范的說明文不同的是,在舉例時,作者并不是用科學、平實的語言向讀者解說,而是或描寫景物,或抒發(fā)感情,文字極富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畫家吳冠中的帶領(lǐng)下,一起領(lǐng)略了橋的風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勝收的景致,或纖弱或雄壯或含蓄……讓我們練就一雙慧眼去發(fā)現(xiàn)、去鑒賞這大干世界吧!
點評
《橋之美》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zhì)的小品文,極富表現(xiàn)力,適合朗讀。因此本教案因勢利導,采用以讀帶講的教學方法。
從教學目標上看,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設(shè)置知識、能力、情感目標,循序漸進,易于實施。
從教學流程看,用詩句導入,富有內(nèi)涵,極具感召力。整體感知、研讀賞析、問題設(shè)計由淺入深。更值得一提的是,沒有機械、繁瑣地逐一分析幾幅圖畫,而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用畫筆或課件描繪自己最喜歡的圖畫,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課堂教學有了活力。讓學生運用美學的知識進行鑒賞,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將品味語言作為本課的學習重點,用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的方式,使學生對語言有更真切的體會。拓展延伸部分安排學生賞析影片《英雄》中的畫面,貼近生活,大大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總之,本教案貫徹新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創(chuàng)新的精神,可操作性極強。
8、初二語文:橋之美教學設(shè)計
初二語文:橋之美教學設(shè)計?
目標:理解作者所寫的橋之美;與中國石拱橋比較,感受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理解一些難句的情味。
課時:兩課時(課內(nèi)指導一課時,課外自讀鞏固一課時)
第一課時(課內(nèi)指導)步驟:
○導入
○簡介作者:吳冠中1919年生,中國現(xiàn)代畫家。
○在早讀課讀過書的基礎(chǔ)上,快速閱讀課文,(或看播放有關(guān)畫面)思考:在作者看來,"橋”美在何處?你對此有什么感想,從中受到什么啟發(fā)?
提示:這篇課文以畫家的標準和眼光,發(fā)掘橋在不同環(huán)境中所產(chǎn)生的美學效果。美術(shù)工作者以獨到的視角,引領(lǐng)我們用“另一種眼光”去看我們此前雖感覺到美好而說不出好在何處的景物,這些景物在此時煥發(fā)出新的靈性與生命力。
畫家眼中的橋有什么特殊的美感呢? 學生先思考或回答,教師再明確指導:
概括地說,是橋在不同環(huán)境中,起著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學效果。
第一個例子,是寫石橋與密密的葦叢相配合給人帶來的特別感受。厚厚實實平面鋪開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chǎn)生憋悶感;間或出現(xiàn)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第二個例子,是寫石橋與細柳合作創(chuàng)造的動人景致。細弱的柳枝拂著橋身厚重堅硬的石塊,這里有形體上的強與弱、輕與重之分,有動靜之分,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變(柳枝年年發(fā)新芽)與不變(橋能歷久不變)之別,種種不同,歸結(jié)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這兩種美的類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諧統(tǒng)一,可能就在于橋有著經(jīng)過精心設(shè)計的輪廓吧。
第三個例子,是寫長橋之美。長橋一般建在比較寬闊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單調(diào)感。同時,如前所說,橋是人們勞動的成果,出現(xiàn)在蒼茫水面上的長橋,是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xiàn),從這個意義上說,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
第四個例子寫的是形式比較獨特的橋——風雨橋,作者沒有明言橋所起的作用,不過,我們不妨做一些揣測。如,從作者說風雨橋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再結(jié)合我們欣賞國畫的經(jīng)驗,可以想像得到,橋面上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閑、自在的感覺,這種感覺恰好與險峻的山峰、橋下的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在以上四個例子中,橋或為主體,或為陪襯,或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但都與周圍景物成為和諧的一體,共同構(gòu)成入畫的景致。
隨后,作者比較概括地寫橋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聯(lián)系形象的重疊與交錯。這是對作者眼里的“橋之美”的進一步補足。文章以《清明上河圖》里的“虹橋”及鄉(xiāng)間小橋為例,指出通過橋能構(gòu)成豐富的畫面。此后作者宕開一筆,開始結(jié)合具體實例談橋與周圍景物要互相襯托、呼應(yīng)的問題,作者是所舉實例基本上持否定態(tài)度。
9、小學語文二年級教學實錄《赤壁之戰(zhàn)》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師:當曹操率領(lǐng)80萬虎狼之師虎視眈眈,欲一口吞吳之時,東吳沒有驚慌,調(diào)兵遣將,而是鋒相對。
這節(jié)課咱們繼續(xù)學習,把赤壁之戰(zhàn)進行到底。請大家齊讀課文第4自然段。
生:(齊讀第4自然段)
師:到底黃蓋向周瑜說了什么?他是怎樣用計的,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共同要研究的主要問題。
那么周瑜聽了黃蓋的話后,非常滿意。他會怎么說,怎么做?
生“哈哈,姜還是老的辣。這下咱們贏定了?!敝荑み呎f邊拍拍黃蓋的肩膀。
生:周瑜會拍拍黃蓋的胸脯,稱贊他:“妙,妙計!”
(師板書:妙)
生:周瑜會向黃蓋翹起大拇指。
生:周瑜會舉起酒杯,對黃蓋說:“老將軍,有你這等妙機,曹操必敗無疑。來,為我的勝利,先干一杯?!?笑聲)
師:好!周瑜會這么做(邊說邊用右手猛地往桌子上一拍)
生:拍桌叫好。(笑聲)
生:拍桌叫絕。
師:這叫“拍案叫絕”(指板書)黃蓋用計確實妙,連一代梟雄曹操都無法識破。但是(話鋒一轉(zhuǎn))至少有50多人能破黃蓋的妙計!
生:(驚疑地)啊——誰呀?
師:就是咱們班的全體同學。(學生大笑)是不是?。?/p>
生:是!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5自然段至最后,看誰首先能識破黃蓋的妙計?
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或三人一組,或兩人合作,或五人一伙自由地朗讀課文,有的邊讀邊劃,有的讀讀議議,有的靜靜思索。老師不時地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
師:看來,大家都已有收獲了。(有部分學生舉手)不過別急,現(xiàn)在請同學們找剛才不在一塊討論學習的同學交流一下,看是不是英雄所見略同。
生:(再一次尋找伙伴合作、交流,繼而紛紛回到原位。)
師:好,誰第一個先來說說。(學生紛紛舉手)請你來。
生:我認為黃蓋的信寫得妙!
師:請你讀出有關(guān)句子。
生:(讀)“黃蓋寫了一封信給曹操……非失敗不可?!?/p>
師:好,再請談?wù)劺碛伞?/p>
生:黃蓋故意吹捧曹操,說曹操厲害,合乎曹操的心意。
師:曹操當時的心意怎樣呢?(無人回答)請聯(lián)系上文句子讀讀,就明白了。
生:(讀)“東漢末年,……奪取江南東吳的地方。”
師:曹操以為自己兵強(馬壯),兵多(將廣),因此來勢(洶洶),志在(必得),穩(wěn)操(勝券)。
(括號里由學生接答)
生:(讀)“他只等兵士練好了……就下令渡江?!?/p>
師:他還求勝(心切),認為東吳不堪(一擊),真是驕傲(自大),看來黃蓋懂得曹操的——
生:心。(師板書:識人心)
生:(讀)“他愿意脫離東吳,帶著兵士和糧草投降曹操。”
師:有兩樣東西要特別強調(diào)一下,明白嗎?
生:明白。
師:一起讀。
生:(強調(diào)兵士和糧草讀這句話。)
師:請聯(lián)系上下文有關(guān)句子讀讀,這兵士對曹操來說,重要嗎?
生:(有說重要的,有說不重要的。)
生:(讀)“曹操的兵士者是北方人,坐不慣船,可要渡過大江,非坐船不可。”黃蓋的士兵如果投降過去,可以教曹軍水上打仗的本領(lǐng)。
師:所以,這么一說,曹操是求之(不得)。告訴大家,黃蓋是東吳一個負責糧草的將官。古語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曹操率軍南下,千里迢迢,人馬多多,現(xiàn)在黃蓋要帶著糧草來投降,真是(求之不得)。所以曹操——
生:(接讀)曹操接到黃蓋的信,歡喜得了不得。
師:其實,黃蓋說帶著兵士和糧草投降,是一石二鳥,一箭雙雕之計,聯(lián)系下文讀讀,大家就明白了。
生:(快速看下文,又快速地紛紛舉手)
生:(讀課文第6自然段)“不錯,趁著東南風來的……裝著火硝、硫磺。”
師:黃蓋明說帶著兵士,糧草,投降曹操,而實際上卻暗藏火種,暗藏殺機。而這樣做又是那么的名正——
生:言順。
師:妙極了!請大家讀這一自然段,讀出對黃蓋的佩服。
生:(帶著欽佩的語氣齊讀)“不錯,趁著東南風來的正是黃蓋的船……”學生(紛紛舉手)
師:好!有同學把手舉得高高,定有什么重大發(fā)現(xiàn)。(指一學生)你來說說。
生:(讀)“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隊帆船……船頭的大旗上分明寫著‘黃’字。”(讀
畢,說)黃蓋故意把旗張開,是讓曹操知道他真的來投降了。
師:哦,這叫大張——
生:(齊接)旗鼓。
師:目的是讓曹操放松——
生:警惕。
生:戒備。
師:妙!誰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讀)這一天,東南風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讀得較平淡)
師:你覺得這一處妙,好,你能不能把風讀得再大些,把浪讀得再高些。剛才似乎給人感覺——風平
生:(齊接)浪靜。
生:(再一次,有所強調(diào)地讀)“這一天,東南風很急,江面上波滔……”(由于急,誤讀波滔了)(笑聲)(隨即她糾正了)
師:風已讀得很大了,這波浪似乎還不高。(有學生紛紛示意要讀,不過老師滿懷期待地說)我們再給她一次機會,相信她一定能讀好!
生:(第三次,非常認真地,抑揚頓挫地讀)“這一天,……波浪滔天。”
師:好,我們就以她為師,齊讀這句話,讀。
生:(齊聲,抑揚頓挫地讀)“這一天,……波浪滔天。”
師:風這么急,浪這么高。如果是曹軍,他們會怎樣?
生:他們肯定會很難受。
生:因為曹操的兵士者是北方人,不習慣水戰(zhàn),即使船已用鐵索連起來,可風急浪高,
師:(接)這船就像——
生:搖搖籃一樣。
師:唉,真的難受死了,誰來讀出曹軍的難受?
生:(皺著眉頭讀)“這一天,……波浪滔天?!?/p>
師:是呀!如此風,如此浪,要是我是曹軍,媽呀——(笑聲)一起讀出曹軍的難受,讀。
生:(難受的語氣,齊讀)“這一天,……波浪滔天。”
師:如果你是黃蓋,看到風大,浪高。你心里怎樣想?
生:(齊答)高興
師:那請大家練練,看能不能讀出黃蓋的高興。
生:(自由練讀后,紛紛舉手)
師:請你來讀。
生:“這一天,……波浪滔天?!?有點壓抑)
師:看來,黃蓋憂心忡忡??!(笑聲)請你來讀。
生:“這一天,……波浪滔天。”(還沒讀出高興勁)
師:看來,大家很難和黃蓋的心溝通。(笑聲)還是由我親自出馬。(笑聲。師滿臉笑容地,得意洋洋地讀)“這一天,……波浪滔天?!备卟桓吲d?
生:高興。
師:那就學著我讀。
生:(齊讀)“這一天,……波浪滔天?!?/p>
師:黃蓋為什么如此高興呢?
生:因為曹軍不習慣水戰(zhàn),而東吳的士兵習慣水戰(zhàn),所以風越急,浪越高,越對東吳有利。
師:所以黃蓋很高興,那么黃蓋是偶然發(fā)現(xiàn)東南風很急的,還是早在預(yù)料之中呢?
生:預(yù)料之中的。
師:你說。
生:黃蓋是故意選定這么一個東南風很急的日來來“投降”曹操的。
師:(插話)你的意思是黃蓋故意選定了這么一個黃道
生:吉日(師板書;天時)
師:那么東南風很急,到底幫了黃蓋什么忙呢?找出文中有關(guān)句子讀出來。
生:(讀)黃蓋的船把帆張足,快得像離弦的箭。
師:好,一起讀出風急船快。
生:(齊讀)黃蓋的船把帆張足,快得像離弦的箭。
師:船快,有什么妙用?
生:船快,萬一曹操發(fā)覺了,他也逃不了。
師:有一個詞語叫作迅雷不及——
生:掩耳。
師:妙!
生:(讀)“讓這20條火船趁著東南風一起沖進了曹操的船隊……岸上的兵營也著了火。”
師:哪些詞語充分地說明了東南風的作用。
生:沖進,一下子。
生:還有“躥”字。
師:好,現(xiàn)在大家再讀出幾句話,把這幾個詞強調(diào)一下,讀出風急火勢猛,讀。
生:(齊讀這幾句話)
師:妙!這些都說明了黃蓋妙在巧借(指板書)
生:天時,(師板書:借)
師:繼續(xù)匯報,找出課文中體現(xiàn)黃蓋用計之妙的“蛛絲螞跡”
生:(讀)“火光照得滿天通紅,濃煙封住了江面……,不計其數(shù)。”
師:行。你這是從戰(zhàn)斗的結(jié)果來說明黃蓋用計之妙。大家自由讀讀這段話,你認為該怎樣讀,就怎么讀。
生:(自由練讀)
師:誰來讀讀這段話?
生:(滿懷悲傷地讀這段話)
師:不錯,讀出曹操的悲痛欲絕,悲痛萬分??磥砟愫筒懿偈且换锏摹?笑聲)
生:(滿臉喜色,得意洋洋地讀這段話。)
師:你是站在東吳這一立場讀的,你讀出了黃蓋的喜悅、自豪和得意,真了不起!
(全體男生讀出曹操的“悲”,全體女生讀出黃蓋的“喜”。)
師:本來東吳百姓安居樂業(yè),跟曹操井水不犯河水,可曹操偏要率領(lǐng)大軍南下入侵別人的美好家園,而終究遭到慘敗。這叫多行不義
生:必自斃。
師:曹操完全是綹由——
生:自取。
師:來吧,讓我們一起來讀出對侵略者的諷刺、批評和憤慨吧!
生:(放聲朗讀這段文字,節(jié)奏強烈,感情激昂)
師:(深情地講述)同學們,畢竟曹軍、東吳兵士都是一脈相承的炎黃子孫,本應(yīng)情同手足。
今日卻自相殘殺。人類啊!請遠離戰(zhàn)爭吧,和平是我們共同的期盼!讓我們讀出對那些在滾滾長江東逝水中屈死的冤魂的深深同情吧!
生:(語調(diào)深沉,飽含深情地齊聲朗讀這段話。)
師:從用計的結(jié)果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了“兩軍相逢智者勝”這一說法。不知大家還能不能發(fā)現(xiàn)、識破黃蓋的“妙”計?
生:“黃蓋的船離曹操的船隊只有1公里地了……大家解開纜繩,上了小船?!?/p>
師:你說說妙在哪里?
生:妙在……妙在……(欲說又不能)
師:黃蓋為什么要命士兵一齊點燃20船的火,而不點一艘,放一艘(老師邊說邊做動作,學生大笑,既而紛紛舉手)
生:一齊點著,火勢猛,能使曹軍的船大面積起火。否則,一艘點燃,曹軍便發(fā)現(xiàn)了。容易使部分曹軍趁火沒燒過不時逃跑或作出抵抗。
師:妙,點火方式妙!
生:離曹操的船隊只有一公里了,才點火。這樣的時機把握得好。
師:妙!
生:如果距離太遠了點火,曹軍一發(fā)現(xiàn),便于及時撤退。如果距離太近了點,一來容易被曹軍識破,二來火勢燒得不旺,三來自己也會被火燒。
師:你講得頭頭是道,真有水平。這些都是黃蓋作了巧妙的
生:布置、安排。
師:對,巧妙的安排。(板書:巧安排。邊板邊問)
生:還有這小船,安排得很妙!
師:哦,這小船是黃蓋和兵士放火后。
生:逃跑用的。
師:你們意思是說,黃蓋一點火后,馬上逃跑,逃回江的南岸。(笑聲)想想看,黃蓋放火后,馬上要投入——
生:戰(zhàn)斗。
師:對,這小船只是暫時地轉(zhuǎn)移,脫離火境,隨之投入戰(zhàn)斗。(指全班同學)這節(jié)課還沒有發(fā)言的同學請舉手,我想,好戲在后頭,你們肯定有精彩的表現(xiàn)。(沒有發(fā)言的學生大多舉了手)
生:(讀)“曹操坐了小船逃上江岸,……周瑜的兵追來了?!?/p>
師:(故作驚訝)咦,周瑜的兵哪里來的?好像天兵天將從天而降。
生:(紛紛)“那是周瑜早有安排的。”“前面已有交待。”……
師:(指一生)你說。
生:(讀)周瑜帶著兵船跟在后面。
師:聽你讀,好像周瑜帶兵士去旅游一樣。(笑聲)周瑜帶著兵船要不要被曹操發(fā)現(xiàn)呀?
生:不要。
師:那該怎么讀這句話?
生:輕輕的,悄悄的。
生:鬼鬼崇崇的。(笑聲)
師:那不行?,F(xiàn)在就讀出“輕輕、悄悄的語氣。”
生:(輕聲地帶著有不讓人發(fā)覺的語氣讀這句話。)
師:周瑜帶著兵船目的是趁火——
生:打劫。
師:強盜?(大笑)
生:殺人?
師:殺人犯?(更加大笑)那叫趁火——
生:殺敵。
師:行,或者叫趁火掩殺,趁火追擊,趁火出擊。正因為這樣巧妙地安排,所以周瑜能在曹操落荒而逃時,及時地追殺。請聽老師讀讀這句話,聰明的同學肯定會有新的感悟?!安懿僮〈由辖?,忽聽得背后鼓聲震天,周瑜帶著兵追來了。”(老師故意突出“鼓聲震天?!?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凝思片刻,有十幾位舉手)
生:我感覺到了鼓聲之妙。
師:哦,鼓聲妙在哪?
生:因為,曹操和軍士本來就是提心吊膽地逃跑,現(xiàn)在一聽鼓聲震天,他們會更加慌張,害怕。
師:他們會以為有千軍萬馬殺到,他們會嚇得魂飛——
生:魄散。面如土色,渾身發(fā)抖。
師:他們猶如一群驚弓——
生:之鳥。
師:他們已經(jīng)到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地步了,誰來描述一下曹軍聽到鼓聲時的狼狽樣?
生:他們拼命地亂躥,有的踩到自己人的身上,有的撞翻了自己人的戰(zhàn)馬
生:他們你擠我,我擠你,爭先恐后地逃,一下子人仰馬翻。
生:他們還可能為爭奪馬匹或搶道而自相殘殺。
師:這鼓聲,嚇破了曹軍的膽;這鼓聲驚飛曹軍的魂;這鼓聲亂了曹軍的陣。這鼓聲真是妙極了!同學們,你們說周瑜命兵士帶上鼓之外,還要帶上其它什么很重要的東西?
生:兵器(笑聲)
師:打仗不帶兵器,難道帶樂器不成?(大笑)不過,有一樣兵器周瑜命令大量地帶,什么呢?
生:弓箭。
師:對,周瑜帶上大量的弓箭手,在追擊時,先來個萬箭齊發(fā),箭如飛蝗,把曹軍射成一個個小刺猬。(大笑不止)
再追上去刀砍槍刺。妙嗎?
生:妙!
師:鼓,弓箭要帶,還要帶什么?(故作自問狀)要及時追上,及時追上。
生:戰(zhàn)馬??祚R加鞭。
師:馬不停蹄地追,殺他個片甲不留,狼狽而逃,抱頭鼠躥,落花流水,器爹喊娘,屁滾尿流。(師一口氣說到這兒,學生一邊大笑,一邊鼓掌)真是高、妙,絕呀!(學生又是大笑)當然,(老師故作認真狀)我又有幾許深深的遺憾。(學生靜寂了)要是咱們班的同學在曹操或周瑜手下,肯定都能嶄露頭角,大顯身手。新世紀更需要智慧,更需要我們?nèi)W習,奮斗,挑戰(zhàn)。推薦大家去讀《三國演義》。
生:(紛紛)讀過了。
師:一遍太少,兩遍還行,三遍不算多。越讀越聰明,越讀越狡猾。(大笑)好!(下課并布置作業(yè))
10、《橋之美》教學實錄
今天小編分享的《橋之美》教學實錄,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師生互致問候,上課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中國石拱橋》,這節(jié)課老師來考考大家(出示趙州橋的結(jié)構(gòu)圖)
師:這座橋是什么橋?
生:趙州橋
師:趙州橋是誰設(shè)計的?
生:李春
師:唐朝的張嘉貞是如何評價這座橋的?是從哪個角度進行評價的?
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是從結(jié)構(gòu)角度評價的
師:茅以升是如何評價這座橋結(jié)構(gòu)的?
生: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像一張弓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組成四、全橋結(jié)構(gòu)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十分和諧;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
師:可見,橋梁專家看橋更重視它的結(jié)構(gòu)今天我們還要學習一篇寫橋的文章,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那么畫家是如何欣賞橋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畫家橋的世界——《橋之美》
(出示課題,作者音樂響起)
師:同學們,請把書合上,讓我們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用你的耳朵聽課文錄音,用你的眼睛去看屏幕的圖片,更重要的是,用你的心靈去感受
(放課文錄音,展示橋的圖片)
師:同學們感受到了什么?
生:橋很美
生:本文語言很美
生:本文描寫了很多座橋
師:看來同學們都陶醉在一座座美麗的橋之中橋的確很美,那么在畫家的眼里橋美在何處呢?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在文中找到答案
生:橋的美,緣于橋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師:你答得非常準確那你能不能解釋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呢?
生:就是寫不同環(huán)境中,橋美的形式各不相同
師:很好,橋美在形式在畫家的眼中,形式美當然是繪畫的形式美,那么什么是繪畫的形式美呢?請再速讀課文,在文中找出
生:繪畫的形式美就是要注意塊、線、面的搭配
師:你在哪一段找到答案的?如此專業(yè)的塊、線、面知識,作者是如何介紹清楚的?
生:第二段作者從我們熟知的“小橋流水人家”這句詩入手
(出示“小橋流水人家”的圖片,教師指圖片介紹塊、線、面的知識)
師:畫面的構(gòu)成要有塊、線、面的搭配,橋在畫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師:同學們剛才說了,文章中寫了許多橋,這些橋是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橋,那么文中寫了哪些不同環(huán)境中的哪些不同形式的橋呢?
生:烏鎮(zhèn)葦叢中的石橋;江南鄉(xiāng)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橋外是飛瀑流泉,橋面上有廊和亭的風雨橋;《清明上河圖》中的橋;莊稼地、小徑盡頭的小橋;南京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鵲橋
(教師展示每座橋的圖片)
師:橋與周圍的景物相配合就形成了一幅完美的圖畫,你最喜歡哪座橋呢?是因為景物描繪得美還是因為語言美呢?請四人小組討論
(四人小組學生討論,小組間交流教師巡視)
生:我們組最喜歡江南水鄉(xiāng)細柳下的石橋因為早春時的細柳綠而柔軟,是陰柔之美,橋是有堅硬石塊的石橋,這是陽剛之美
師:細柳和石橋、陽剛與陰柔之美,的確美得動人
生:我們組也最喜歡江南鄉(xiāng)間細柳下的石橋因為這段文字中“銷魂”這個詞用得很好,表達出畫家的感受
師:你說得很好,那你知道“銷魂”這個詞的含義么?
生:不知道
師:“銷魂”出自江淹的《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時而已矣”意思是說人們在分別的時候非常悲傷、愁苦那“曉風殘月”是何意?
生:是景物描寫
師:對這句話出自柳永的《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又哪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首詞聽后,給人什么感受?
生:悲傷、凄清
師:對“曉風殘月”這凄清的景象烘托了別后悲傷的情狀,文中為何說“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呢?
生:就是說細柳和石橋所構(gòu)成的美景本身已夠動人,不再需要別的景物來烘托,已令畫家銷魂
師:很好看來江南細柳下的石橋的確很美文中有沒有其它橋吸引著你?
生:我們組最喜歡烏鎮(zhèn)葦叢中的石橋因為葦叢密不透風,給人憋悶感,其間出現(xiàn)了一座石橋,讓人感到眼前豁然開朗,神清氣爽
師:“豁然開朗”這個詞用得好,能活學活用書上是怎樣寫人的這種感受的?
生:(齊讀)茅盾故鄉(xiāng)烏鎮(zhèn)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xiàn)一座石橋時,仿佛發(fā)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師:“葦叢”會“做深呼吸”么?會“透舒暢的氣”么?
生:不會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師:對葦叢不會“發(fā)悶”,也不會做“深呼吸”,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這表明了作者與周遭環(huán)境已融為一體我們一起來做一次深呼吸,想想以前有沒有這種體驗?
(師生一起做深呼吸)
生:考試時,難題忽然想出了解題的方法
師:對難題被你想出答案時的感覺就與葦叢中出現(xiàn)橋給你的感覺一樣,通過文字我們能體會到作者當時的感受么?
生:(全體)能
師:其他組同學喜歡哪座橋呢?
生:我們組最喜歡風雨橋因為這段話中“駐足”這個詞用得好能讓欣賞者停住腳步,可見景色美
師:景色美在何處呢?
生:橋外是飛瀑流泉
生:橋上是遮雨的廊和亭,亭中有人悠閑自在地欣賞著景色;橋外是飛瀑流泉,驚險壯觀
師:橋上的安閑與橋外的驚險形成鮮明的對比老師不禁想到卞之琳的詩《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的是飛瀑流泉,“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是因為你和橋已構(gòu)成了一幅畫橋上、橋下各是一道風景,別有情趣,大家一起讀一遍,好不好?
生:(齊讀)廣西、云南、貴州等省山區(qū)往往碰見風雨橋,橋面上蓋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橋下多半是急流,人們到此總要駐足欣賞飛瀑流泉,畫家和攝影師們必然要在此展開一番搏斗
師:大家讀得很好以上,通過同學們的討論,我們看出文中,橋與周圍的景物相映襯的確很美,語言也很優(yōu)美那么作者為何能把橋?qū)懙眠@么美呢?
生:因為作者帶著感情,帶著“愛”去寫橋的
師:何以見得?
生:文中說,“畫家愛于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
生:文中還寫道,“我之愛橋”
師:很好那么,作者愛的僅僅是橋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美么?
生:(沉默)
師:有沒有同學喜歡鵲橋?
(教師出示鵲橋的圖片)
生:(部分)有
師:為何喜歡?
生:(沉默片刻、害羞)有情人終成眷屬
師:愛情是很美好的這座橋美在它是一座“愛之橋”請同學們把文中寫鵲橋的句子朗讀一遍
生:(齊讀)有人畫鵲橋,喜鵲構(gòu)成的橋不僅意義好,形式也自由,生動活潑凡是起到構(gòu)成及聯(lián)系之關(guān)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
師:大家知道文章結(jié)尾一句話是何意思么?
生:(思考、沉默)
師:我們再把文章結(jié)尾一句朗讀一遍
生:齊讀(仍然不解)
師:老師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很久以前,一對兄弟生活在兩個相鄰的莊園里,他們的莊園之間是一個美麗的大牧場40年來他們一直生活得很和睦可是有一天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起小誤會,這個小誤會結(jié)果發(fā)展到讓他們反目為仇的地步弟弟命人用推土機在兩個莊園之間開了一條渠,從此一條小溪隔斷了兩個莊園,也割斷了兩兄弟的情義一天,有人敲開了哥哥家的大門,一個身背木匠工具的人對哥哥說:“我正在找活干,如果您的莊園需要修繕,我可以幫助您”哥哥于是讓木匠在小溪邊修一座兩米高的柵欄,因為他再也不想見到他弟弟了木匠接受了工作,從早晨就開始忙碌到了傍晚,哥哥來到小溪邊,他驚得目瞪口呆,因為他眼前不是什么兩米高的柵欄,而是一座小橋,一座穿過小溪連通兩個莊園的橋,它靜靜地沐浴在夕陽的余輝中,精美得簡直就像一件藝術(shù)品這時弟弟從橋的那頭走過來,抱住哥哥說: “你真?zhèn)ゴ?,在我做了對不起你的事之后,你卻建造了這么美的一座橋……”從此兄弟倆重歸于好哥哥為了感激木匠,讓木匠留在莊園里,可是,木匠說:“對不起,我倒是很想留下來,但是還有很多橋等著我去造呢!”同學們,木匠造的這座橋美么?
生:(全體)美!
師:它美在何處?
生:它是一座聯(lián)系兄弟心靈的心靈之橋
師:很好我們再來把文章結(jié)尾一句齊讀一遍,看是否能體會到它的深意
生:齊讀
師:你的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樣美麗的橋呢?
生:以前同學之間發(fā)生矛盾,是老師從中調(diào)解,老師為我們架起一座友誼之橋
生:我和我媽媽之間有很深的代溝,我爸爸經(jīng)常勸慰我們,爸爸為我們架起了一座親情之橋
師:很好看來同學們已深刻感悟到橋之美的內(nèi)涵同學們,今天我們在畫家吳冠中的帶領(lǐng)下,一起領(lǐng)略了橋的美其實,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美的事物,正如法國雕塑家羅丹所說:“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愿同學們練就一雙慧眼,去發(fā)現(xiàn)、去鑒賞這大千世界的美吧!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橋之美》教學實錄的全部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