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珠寶》一等獎》屬于語文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九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珠寶》一等獎
內容預覽:
比較·探究 《珠寶》教案
一、教學目標:
1. 熟讀課文,把握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
2. 理解文中以小見大的寫法
領悟小說中所揭示的社會現(xiàn)象
二、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文中以小見大的寫法
難點:領悟小說中所揭示的社會現(xiàn)象
三、解決辦法:教師設問引導,學生對比自讀
四、教具準備:略
五、課時安排:兩課時
六、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作為和俄國的契可夫,美國的歐?亨利并列享譽世界文壇的三大短篇小說巨匠的莫泊桑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經(jīng)典的小說,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了他的名篇《項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另一篇名作《珠寶》,再次領略一下莫泊桑獨有的寫作風格。
二)作者簡介:
莫泊桑( 1850~1893) 法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摹寫人情世態(tài),構思布局別具匠心,細節(jié)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 莫泊桑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母親醉心于文藝。他受老師路易?布那影響,開始多種體裁的文學習作,后來在福樓拜的指導下練習寫作,參加了以左拉為首的自然主義作家集團的活動。莫泊桑的作品以《羊脂球》最為出色,這個中篇的輝煌成功,是莫泊桑一夜之間即蜚聲巴黎文壇。 除了《羊脂球》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chuàng)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383)、《兩個朋友》(1883)、《項鏈》(1884)等在內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共創(chuàng)作了6部長篇:《一生》(1883)、《俊友》(又譯《漂亮朋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和《我們的心》(1890),其中前兩部已列入世界長篇小說名著之林。 莫泊桑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被譽為“短篇小說王”,對后世影響很大。
三)背景介紹
《珠寶》是一篇優(yōu)秀的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小說,小說不著痕跡的客觀真實描寫和意味深長的諷刺不僅從一個側面反映了19世紀后半期法國的社會風貌,也為讀者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和深入思考的余地。
四)初步感知課文:
1.粗讀課文,給加點的字注音:
墮入( ) 和藹( ) 嗜好( ) 謙遜( ) 滑稽( ) 咳嗽( ) 雙頰( ) 鰥夫( ) 嘀咕( ) 踱步( ) 疑竇( ) 鞠躬( )( ) 擤鼻子( ) 彬彬有禮( )
2.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第一部分(1--13)故事開端,寫郎丹夫人愛珠寶
第二部分(14--20)故事發(fā)展,郎丹夫人去世,郎丹先生的生活變得貧困。
第三部分(21--72)故事高潮,郎丹先生變賣珠寶,真相大白。
第四部分(73--74)故事結尾,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五)精讀課文,互動學習:
互動1:品讀課文,找出文章的線索,簡單概括故事情節(jié)。
明確:線索:珠寶
故事情節(jié):郎丹夫人愛珠寶,郎丹先生賣珠寶。
互動2:故事情節(jié)簡單,但是布局構思卻很精巧,作者巧妙設伏,暗示珠寶的真假,,在課文中找到這樣的地方?
明確:1。郎丹先生年薪不多,但是他們的日子似乎很闊綽。這本身就暗示了,有可能這中間有什么問題。
2.P20“我當然更喜歡真的珠寶”
3. P21“你倒是瞧瞧呀,做的多么好,簡直跟真的一樣”
互動3:文章的目的是為了揭露腐朽的想了思想對郎丹夫婦的毒害,嘲諷他們道德的墮落,叫人警醒,為什么在開頭部分花費了大量的筆墨來刻畫郎丹夫人的完美?
明確:文章極力描寫郎丹夫人的正派,穩(wěn)重,美貌,溫柔,體貼,勤儉持家,精打細算,這一切在真相大白之后更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令人扼腕,但這種描繪當中隱隱暗示著幸福,愛情的虛假,人性的丑惡。
互動4:小說刻畫的人物主要是通過情節(jié)來展現(xiàn)性格,有許多細節(jié)的描寫,很好的刻畫了郎丹夫婦,請找出來并認真分析。
明確:郎丹夫人:表現(xiàn)上道貌岸然,暗地里卻卑瑣墮落,為追求金錢財富和享樂,不惜出賣肉體和尊嚴去換取,而表面上卻賢良淑德,作者把郎丹夫人不可告人的行徑用平實的筆調掩藏在迷人的外表和行為之中,通過郎丹先生多角度的敘述來暗示讀者,當一切真相大白時,郎丹先生“傻了”“昏了”,讀者大吃一驚,如夢方醒這種刻畫手法最適合刻畫騙子,流氓的性格特征最耐人尋味,令人叫絕。
郎丹先生:是個無恥之徒,作者故意把郎丹還原成一無所有的自然人,又把他置于萬貫金錢之前來讓他表演。妻子死后,他“餓得厲害,而且又沒有一個子兒”但他手上卻有價值一萬八千發(fā)郎的鉆石項鏈,在赤貧與暴富,道德和金錢,誠實和虛偽,純潔和恥辱戲劇性的矛盾沖突中經(jīng)過一番痛苦的內心掙扎,他也抵不住金錢的誘惑,人格崩潰了。從此,徹底墮落成一個資產(chǎn)階級的寄生蟲。郎丹夫婦一個以假亂真,一個當眾出丑,他們墮落的根本原因是“愛慕虛榮,追求享受”,他們既是資產(chǎn)階級享樂思想的受害者,有時它的體現(xiàn)者。
六)寫作特點:
情節(jié)簡單,但尺水興波,構思布局精巧,情理之中有意外,苦澀之中有幽默。
2、九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珠寶》
內容預覽:
比較·探究 《珠寶》教案
一、教學目標:
1. 熟讀課文,把握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
2. 理解文中以小見大的寫法
領悟小說中所揭示的社會現(xiàn)象
二、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文中以小見大的寫法
難點:領悟小說中所揭示的社會現(xiàn)象
三、解決辦法:教師設問引導,學生對比自讀
四、教具準備:略
五、課時安排:兩課時
六、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作為和俄國的契可夫,美國的歐?亨利并列享譽世界文壇的三大短篇小說巨匠的莫泊桑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經(jīng)典的小說,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了他的名篇《項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另一篇名作《珠寶》,再次領略一下莫泊桑獨有的寫作風格。
二)作者簡介:
莫泊桑( 1850~1893) 法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摹寫人情世態(tài),構思布局別具匠心,細節(jié)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 莫泊桑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母親醉心于文藝。他受老師路易?布那影響,開始多種體裁的文學習作,后來在福樓拜的指導下練習寫作,參加了以左拉為首的自然主義作家集團的活動。莫泊桑的作品以《羊脂球》最為出色,這個中篇的輝煌成功,是莫泊桑一夜之間即蜚聲巴黎文壇。 除了《羊脂球》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chuàng)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383)、《兩個朋友》(1883)、《項鏈》(1884)等在內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共創(chuàng)作了6部長篇:《一生》(1883)、《俊友》(又譯《漂亮朋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和《我們的心》(1890),其中前兩部已列入世界長篇小說名著之林。 莫泊桑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被譽為“短篇小說王”,對后世影響很大。
三)背景介紹
《珠寶》是一篇優(yōu)秀的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小說,小說不著痕跡的客觀真實描寫和意味深長的諷刺不僅從一個側面反映了19世紀后半期法國的社會風貌,也為讀者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和深入思考的余地。
四)初步感知課文:
1.粗讀課文,給加點的字注音:
墮入( ) 和藹( ) 嗜好( ) 謙遜( ) 滑稽( ) 咳嗽( ) 雙頰( ) 鰥夫( ) 嘀咕( ) 踱步( ) 疑竇( ) 鞠躬( )( ) 擤鼻子( ) 彬彬有禮( )
2.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第一部分(1--13)故事開端,寫郎丹夫人愛珠寶
第二部分(14--20)故事發(fā)展,郎丹夫人去世,郎丹先生的生活變得貧困。
第三部分(21--72)故事高潮,郎丹先生變賣珠寶,真相大白。
第四部分(73--74)故事結尾,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五)精讀課文,互動學習:
互動1:品讀課文,找出文章的線索,簡單概括故事情節(jié)。
明確:線索:珠寶
故事情節(jié):郎丹夫人愛珠寶,郎丹先生賣珠寶。
互動2:故事情節(jié)簡單,但是布局構思卻很精巧,作者巧妙設伏,暗示珠寶的真假,,在課文中找到這樣的地方?
明確:1。郎丹先生年薪不多,但是他們的日子似乎很闊綽。這本身就暗示了,有可能這中間有什么問題。
2.P20“我當然更喜歡真的珠寶”
3. P21“你倒是瞧瞧呀,做的多么好,簡直跟真的一樣”
互動3:文章的目的是為了揭露腐朽的想了思想對郎丹夫婦的毒害,嘲諷他們道德的墮落,叫人警醒,為什么在開頭部分花費了大量的筆墨來刻畫郎丹夫人的完美?
明確:文章極力描寫郎丹夫人的正派,穩(wěn)重,美貌,溫柔,體貼,勤儉持家,精打細算,這一切在真相大白之后更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令人扼腕,但這種描繪當中隱隱暗示著幸福,愛情的虛假,人性的丑惡。
互動4:小說刻畫的人物主要是通過情節(jié)來展現(xiàn)性格,有許多細節(jié)的描寫,很好的刻畫了郎丹夫婦,請找出來并認真分析。
明確:郎丹夫人:表現(xiàn)上道貌岸然,暗地里卻卑瑣墮落,為追求金錢財富和享樂,不惜出賣肉體和尊嚴去換取,而表面上卻賢良淑德,作者把郎丹夫人不可告人的行徑用平實的筆調掩藏在迷人的外表和行為之中,通過郎丹先生多角度的敘述來暗示讀者,當一切真相大白時,郎丹先生“傻了”“昏了”,讀者大吃一驚,如夢方醒這種刻畫手法最適合刻畫騙子,流氓的性格特征最耐人尋味,令人叫絕。
郎丹先生:是個無恥之徒,作者故意把郎丹還原成一無所有的自然人,又把他置于萬貫金錢之前來讓他表演。妻子死后,他“餓得厲害,而且又沒有一個子兒”但他手上卻有價值一萬八千發(fā)郎的鉆石項鏈,在赤貧與暴富,道德和金錢,誠實和虛偽,純潔和恥辱戲劇性的矛盾沖突中經(jīng)過一番痛苦的內心掙扎,他也抵不住金錢的誘惑,人格崩潰了。從此,徹底墮落成一個資產(chǎn)階級的寄生蟲。郎丹夫婦一個以假亂真,一個當眾出丑,他們墮落的根本原因是“愛慕虛榮,追求享受”,他們既是資產(chǎn)階級享樂思想的受害者,有時它的體現(xiàn)者。
六)寫作特點:
情節(jié)簡單,但尺水興波,構思布局精巧,情理之中有意外,苦澀之中有幽默。
3、九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珠寶》
教學目標
1.認識“蓮、哭”等13個生字,會寫“她、他”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助人為樂的精神。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夏夜的美。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錄音機。
2.觀察美麗的夜景。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興導入,引出課題
讓學生描述一下夏天夜晚的景色。(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讀出美感)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師范讀課文,學生了解課文內容。
2.讓學生說一說聽懂了什么。(能聽懂多少講多少)。
3.學生自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三、識字學習
1.讀準讀好課文生字(遇到困難可以找朋友幫助解決)
2.結合課文內容,靈活多樣地識記生字。
3.了解自學情況。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片。(識記“蓮、根”等字,組詞并能說句話)
(2)做動作學習生字。(識記“趴、爬、哭”等字。)
4.交流識字方法和經(jīng)驗。
四、學習書寫生字
1.認讀生字“送、過、時、讓”。
2.說一說識記的方法。
3.生自己寫,師指導寫法和姿勢。
五、鞏固字詞
1.讀文中有生字的6個句子。
2.用字擴詞。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夏天的夜晚,公園里靜悄悄的,一只小螞蟻不小心掉進池塘里,是誰救了他?(引導學生回顧課文)
二、整體感知
1.生默讀課文,畫出覺得最動人的句子。
2.把覺得最動人的地方讀給同學聽,說一說為什么?
三、質疑解疑,指導朗讀
1.找出睡蓮救小螞蟻的句子,讀一讀,指導讀好感激的詞句。
2.接受別人幫助時應怎樣做,說一說。
3.找出小蜻蜓、螢火蟲幫助小螞蟻的句子,說一說他們可愛嗎?
4.體會“飛機”的含義,講解引號作用。
5.說說小螞蟻回家時的心情。(引導體會高興不僅是因為到家,更是因為有了大家的熱心幫助。)
6.討論體會夏夜景色美在哪里?
四、學習書寫生字
1.讀生字“她、他”等。
2.舉例講解“她”與“他”的區(qū)別。
3.指導書寫,學生練寫。
五、復習鞏固
1.填上恰當?shù)脑~語[多美的()高興地()靜悄悄的()……]。
2.做“找朋友”游戲。
3.課外延伸,用課文中的詞語描述身邊的夏夜美景。
4、初中語文教案 《泊秦淮》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教案
《泊秦淮》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體會字里行間蘊涵的情味。
3、細心品味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點難點]
1、重點:背誦默寫詩歌。
2、難點: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時數(shù)]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上課前請同學們先聽老師朗讀一首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這首詩是誰寫呀?(杜牧)
1、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詩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詩人呀?最著名的兩位詩人是誰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稱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還有“小李杜”,你們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兩位詩人嗎?(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長寫情詩的唐代詩人李商隱。為了有別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隱和杜牧一起合稱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時期,這時的唐王朝內憂外患,戰(zhàn)亂不斷,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條河的名稱。有誰知道這條河在哪呀?(江蘇省)秦淮河由城中穿過,流入長江,兩岸酒家繁多,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據(jù)傳是南朝陳后主所作,由于陳后主整日尋歡作樂,不理朝政,最終丟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為了亡國之音。
如今詩人杜牧夜泊秦淮,在這樣的一種情形下又聽到此曲,他的心情應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欣賞杜牧的《泊秦淮》。(板書:泊秦淮)
這是一首絕句還是律詩呀?(五言絕句)
二、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整體感悟。
三、學生示范朗讀再全班齊讀。
四、賞析詩歌。
1、賞析一、二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這兩句是寫什么的?(寫景)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寫詩人夜泊秦淮所見的景物:淡煙寒水,夜幕朦朧的凄迷景象。)
誰來把這兩句話的意思說一說?(如煙的水汽籠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著江邊的沙岸。寧靜的夜里把船停在岸邊,靠在酒家。)
“籠”是什么意思?(籠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氣寒冷,表明這是深秋時節(jié))除了季節(jié)的冷?有沒有別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賞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商女,請同學們看一下注解。(指以賣唱為生的歌女。)
這兩句話是什么意思?誰來說一說? (這時,從江對岸傳來歌聲,這是不知亡國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樹后庭花》。
“猶唱”就是“還在唱”。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責歌女嗎?(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賣唱為生,既然是賣唱,就要有聽眾,有點歌者。沒有聽眾,歌女也無意唱這個曲子。
大家想一想,這些聽眾可能是哪些人?(在內憂外患的情形下,還有金錢、有時間、有心情聽曲子應該是些豪門貴族)
這些豪門貴族明知是亡國之音,卻偏要聽,而且是在國難當前的情況下,可見他們是一群怎樣的人?(沉湎酒色,尋歡作樂,過著醉生夢死,燈紅酒綠的生活)作者面對這樣的一番景象,這樣的一群人,他的心情應該是怎樣的?(感慨、鄙視、憂傷、悲憤)
所以“商女不知亡國恨”,表面是說賣唱的女子不懂亡國之恨,實際上是借題發(fā)揮,批評豪門貴族,表現(xiàn)了詩人對他們這種醉生夢死生活的鄙視。陳后主醉生夢死,亡了國,這些豪門貴族不以為鑒,一樣會步陳后主的后塵,除了憂傷、悲憤、鄙視外,從作者對歷史興亡的感慨中,我們還可感受到作者那顆憂國憂民的心。
板書: 借題發(fā)揮
商女 豪門貴族
主題:對醉生夢死生活的鄙視和對歷史興亡的感慨。
五、齊讀并背誦全詩。要求:讀出憂傷、悲憤。
六、積累:
1、《題臨安邸》。
題臨安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翻譯]青山之外還有青山,高樓之外還有高樓,湖中的游客皆達官貴人,他們通宵達旦與歌*舞女一起尋歡作樂,紙熏金迷,這種情況不只何時才能罷休?暖洋洋的春風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們忘乎所以,只圖偷安宴樂于西湖,竟把杭州當成了汴州。
[簡析]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墻壁上的詩。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占。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fā)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茍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xiàn)實而作的,它傾吐了郁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詩的頭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抓住臨安城的特征: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和無休止的輕歌曼舞,寫出當年虛假的繁榮太平景象。詩人觸景傷情,不禁長嘆:“西湖歌舞幾時休?”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時候才能罷休?
后兩句“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詩人進一步抒發(fā)自己的感概。“暖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淫靡之風。正是這股“暖風”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茍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tǒng)治階級。詩中“熏”“醉”兩字用得精妙無比,把那些縱情聲色、禍國殃民的達官顯貴的精神狀態(tài)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結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當局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茍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諷刺中蘊含著極大的憤怒和無窮的隱憂。
這首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杰作。
2、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
5、初中語文教案 《一厘米》(語文版)九年級上冊教案
一 厘 米
內容簡析
文章講述了一位艱辛的母親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形成純正、善良、高貴的品行,不倦而持久地努力,以微薄的心力構造龐大的工程,描繪了這個母親內心的蒼涼和對孩子鍥而不舍的摯愛。
這篇課文是百集電視連續(xù)劇《咱老百姓》的節(jié)選,所寫的是一件小事,卻反映了一個嚴肅的主題: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靈,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精神人格,一個人應該怎樣對待尊嚴的問題。
創(chuàng)意說明
本文是刻畫偉大母愛的好文章。在學習過程中,應該發(fā)揮學生積極主動、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小說的學習一直講究體會和個人感悟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設置問題,推進學生的學習活動,并善加指導。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本篇文章的主題內涵、語言特色,而且要教會學生比較閱讀的方法,以便學生在日后的小說閱讀和鑒賞中學會遷移,進而拓展探究能力。
活動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一些生僻字詞的用法,能正確、靈活地加以運用。
2、了解小說的有關知識,明白作者如何通過這種體裁表情達意。
3、通過作者對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動的描寫,了解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4、文章使用了許多寫作手法來加強表達效果,掌握其精髓,并正確、靈活地運用。
◆過程與方法
1、教師深情朗讀部分片段,并詳細講解這些內容如何表達、升華作者的思想。
2、教師設置問題,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加以理解,明白課文中女主人公的作為。
3、組織討論,學生從自己的感受探討母愛的無私、偉大。
4、結合其他關于母愛的名篇,談如何從細微處來表情達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母愛的無私、偉大,從內心深處激起對母親以及其他親人的熱愛。
2、使學生能夠恰當、客觀地認識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以及發(fā)展的巨大作用,引導學生擯棄從社會中沾染的不良習慣與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活動時間
1課時
課前學習
通過查閱書籍或網(wǎng)絡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畢淑敏及其主要作品。
活動過程
初讀·感知
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1
生命和尊嚴哪一個更重要?
(只引導學生討論,教師不給予評價。)
各抒己見。
2
【點撥】人的尊嚴與生俱來,如同生命一樣寶貴。詞典上對尊嚴解釋是:“尊貴而莊嚴的身份和地位”,其實,真正的尊嚴決不取決于身份和地位。尊嚴是高尚的人的一種價值觀,一種自立奮斗的精神。《一厘米》講的就是一個關于尊嚴的故事。
聆聽、感悟。
3
閱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分小節(jié)概括故事情節(jié)。
閱讀,思考。
4
組織交流、評價。
討論,交流。
精讀·理解
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1
劇中的媽媽陶影為了 1厘米 而斤斤計較,是不是太小題大做了?
思考,討論。
2
組織辯論。
分組,辯論。
3
主持、參與、評價。
自評、小組互評。
4
本劇要表現(xiàn)的主題到底是什么?
思考,討論。
5
組織交流、評價。
交流,評價。
品讀·探究
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1
媽媽陶影是一個怎樣的人?請根據(jù)劇中的臺詞加以概括。
思考,小組討論。
2
組織交流、評價。
各抒己見。
賞讀·延展
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1
有人認為:陶影為了這“一厘米”費了這么大的周折,根本沒有必要,她完全還有更好的方式可以解決問題。你能替陶影出些什么主意呢?
【提示】她可以直接找公園領導說理;如果認為公園紅線有問題,她可以用尺子量出紅線的高度,用鐵的事實說話……
思考,小組討論。
2
請看下面的報道,然后從“尊嚴”這一角度出發(fā),對此事發(fā)表你的看法。
某建筑工地上一民工班的班長,65歲的陳××,因工頭欠下民工的班81510元工錢不給,爬到吊塔頂上準備跳下來自殺。工友們苦勸,他不下來;兒子趕過來苦勸,他仍不下來;3個多小時之后,工程項目部來人,在工頭保證發(fā)給他工錢時,陳××才走下吊塔。剛下來陳××就朝在場的工人們撲通一跪,顫抖著說:“給各位添麻煩了。”
【提示】有人認為,一位65歲的老人,拿回本該屬于自己的那一點血汗錢,卻因自己的“尋死”麻煩了工友而給他們下跪,為了錢居然不要自己的尊嚴!真可悲。(你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
各抒己見。
板書設計
一厘米
高潮 結局
送票 —— “逃票” —— 投書報社 —— 矛盾解決
開端 發(fā)展
備課資料
作者簡介
畢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學就讀于北京外國語學院附屬學校。1969年入伍,在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昆侖山交匯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隊當兵11年。1980年轉業(yè)回北京。
從事醫(yī)學工作20年后,開始專業(yè)寫作,共發(fā)表作品200萬字。曾獲莊重文文學獎、小說月報第四、五、六屆百花獎、當代文學獎、陳伯吹文學大獎、北京文學獎、昆侖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青年文學獎、臺灣第16屆中國時報文學獎、臺灣第17屆聯(lián)合報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30余次。
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yī)師。北師大文學碩士。
6、初中語文教案 續(xù)寫《清兵衛(wèi)與葫蘆》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教案
續(xù)寫《清兵衛(wèi)與葫蘆》
一、總體構思:
學生剛剛學完《清兵衛(wèi)與葫蘆》一文,并且嘗試編排、表演了課本劇,為續(xù)寫小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節(jié)寫作課可以看作是《清兵衛(wèi)與葫蘆》一文教學的延伸,教師要有效利用學生已經(jīng)高漲的閱讀熱情、學習興趣和青少年特有強烈的好奇心,通過對話、交流、討論,打開學生想象的翅膀,激起他們的寫作激情。教學中,仍然要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增強他們自主意識;要幫助他們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準確、生動地創(chuàng)編故事;要指導他們懂得自我欣賞、自我修改自己的習作,并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時間安排兩課時,最好兩節(jié)課連在一起。
二、過程設計
教法學法
1、課前布置學生編寫課本?。阂孕≌f的結尾句“可是他的父親,對于他的喜歡繪畫,又在開始嘀咕了”作為開頭,合理想象,續(xù)編故事,準備在班級表演。每個大組編排一個劇本。大組組長負責本組劇本的編排演。
2、課堂教學以學生的表演,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為主。教師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表演或者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啟發(fā)學生從續(xù)編故事、對話交流和表演中得到寫作的靈感。
3、現(xiàn)場寫作,自我評價、修改習作。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師:大家一定愛看動畫片吧,能告訴老師你最喜歡看哪部動畫片嗎?當然,你還得說說喜歡它的理由。
(學生各抒己見)
師:這些大家喜聞樂見的動畫主人公形象都是作者發(fā)揮了豐富的想象力而得來的。同樣,如果我們在寫作時有了豐富的想象力,也一定會把作文寫得更好。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續(xù)寫,就需要有豐富的想象力。我想通過這次的寫作來測評一下同學們的想象力,你們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
(觀察學生的反應,調節(jié)課堂氣氛,激發(fā)寫作熱情。)
教師點擊電腦,借助多媒體系統(tǒng)展示續(xù)寫的有關知識和要求。(見板書設計)
教師簡要點撥。
(二)課本劇表演。
1、各大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報告本組課本劇編排演的分工合作準備過程。教師記載,作為期末綜合評價內容之一。
2、四個大組輪流表演課本劇。
3、討論、評點:
師:請同學們評一評,剛才課本劇表演是不是小說《清兵衛(wèi)與葫蘆》情節(jié)的繼續(xù)發(fā)展。
學生發(fā)言。教師根據(jù)他們的發(fā)言,結合課本劇表演的內容,啟發(fā)思維,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
師:他們的表演,情節(jié)雖然不同,但具有一些共同特點。
學生發(fā)言,教師總結強調:
(1)圍繞“可是他的父親,對于他的喜歡繪畫,又在開始嘀咕了”編劇。
(2)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
(3)想象合理。
4、提出本次習作要求。(見板書設計)
(三)自由寫作。
1、教師提供三種寫作形式供不同程度的學生選擇。(見板書設計)
2、學生寫作。
(四)自我欣賞。
1、小組交流:我覺得我的文章這兒寫得比較好……
2、請部分學生上臺宣讀自己的習作,師生點評。
(五)簡單修改習作。
學生自由表達:我想這樣修改我的文章……
(七)總結延伸:
師:這堂課,我們嘗試著把語文課外實踐活動與課內的寫作結合起來。課前,大家發(fā)揚合作精神通過查資料、請教別人等各種途徑獲取多種信息,然后發(fā)揮想象,精心構思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課上,大家能根據(jù)自己的不同情況選擇寫作方式進行寫作;而自信的展示、客觀的評價、自主的修改,使你們的作品錦上添花。課后,請大家繼續(xù)修改自己的習作再送交老師閱評。
板書設計:
1、續(xù)寫:根據(jù)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展開豐富的想象,使故事進一步發(fā)展,再次創(chuàng)編故事。
2、續(xù)寫的要求:
(1)人物性格、語言風格盡量與原文保持一致。
(2)情節(jié)合理、完整。
(3)想象要有創(chuàng)意。
(4)描寫要具體生動。
3、續(xù)寫的類型:
(1)給一個開頭,要求續(xù)寫成一篇文章。
(2)閱讀一篇小說,把握人物性格特點,在文章結尾處加以續(xù)寫。
寫作要求:
(1)圍繞結尾句選材、續(xù)寫。
(2)通過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
可是他的父親,對于他的喜歡繪畫,又在開始嘀咕了……
你可以選擇:
(1)記錄故事:把剛才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
(2)續(xù)編故事:接著剛才看到的、聽到的故事寫下去。
(3)創(chuàng)編故事:自己根據(jù)理解自主創(chuàng)作。
教學探討:在編排演課本劇的基礎上續(xù)寫小說,這是一個全新的嘗試。對于學生而言,這是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有意義的、能激起他們熱情和興趣的工作。當然,從閱讀體驗到表演心理體驗,再到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對學生的要求相當高,所花費的時間也較多。
三、設計亮點 這節(jié)寫作課教學設計方案,體現(xiàn)了語文學習的人本化、多元化、綜合化以及合作學習的教學思想,吻合語文課程標準所強調的“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到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考慮到學生個體的差異,讓學生自主選擇寫作方式;重視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通過自己評價、修改習作,體驗作文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7、二年級語文上冊二年級語文上冊《一株紫丁香》的優(yōu)秀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師生之間的深厚感情。
3、樹立起尊敬老師的心愿。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朗讀體會課文。
2、樹立起尊敬老師的心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激趣導入
1、投影“紫丁香”的圖片,提問:
有誰認識這株植物?
2、有些同學悄悄地在他們老師的窗前種下了一株紫丁香。這株紫丁香代表了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詩歌《一株紫丁香》。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四人小組進行輪讀,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一起研究。
3、交流:
讀了課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三、識字
1、同學拿出自身的生字卡片,自主認讀。
2、同桌交流讀,互聽,并正音。
3、開火車檢查生字讀音。去掉拼音再來一遍。
4、匯報記憶方法,把你記生字的好方法說給同學聽。
5、猜字謎:
舌頭嘗出甘蔗味(甜)。
一人站在大樹旁(休)。
四、朗讀
1、教師范讀,聽后說說感受。
2、小組練讀,用自身喜歡的方式來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3、分小節(jié)檢查朗讀情況。
4、朗讀展示:
讀自身喜歡的小節(jié),相機引導評議。
五、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休、伸、甜、院、除、息、困
讀字音,認字形。
2、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點,教師提示書寫注意事項。
3、教師范寫。
4、同學練習,教師檢查同學的寫字姿勢和寫字效果。
5、實物投影儀展示同學寫的字,進行評議。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開汽車”游戲。
師:汽車汽車開起來。
生:汽車開到我這里,我為汽車加點油。
二、朗讀課文
1、放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談感受。
2、同學練讀,指導同學讀出對老師的尊敬之情。
3、教師引讀。
4、同學選讀,喜歡哪個小節(jié)就用自身喜愛的方式讀哪個小節(jié)?
5、配樂朗讀全詩,把對老師的愛表示出來。
三、朗讀感悟
1、小組內再讀讀課文,想一想,說一說:
“我們”為什么要在老師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指讀第三小節(jié),引導同學:
“幫您消除一天的疲倦”這一句中你能體會到什么,或者聯(lián)想到什么?
3、假如讓你去陪老師你會為老師做點什么?
4、同學選讀,選自身最喜歡的小節(jié)來讀,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5、小組挑戰(zhàn)讀,看哪一組讀得最有感情,能使老師感動。
6、全班包括對老師的深情朗讀全文。
四、說說背背
1、說出你想對老師說的話。(學習自由說)現(xiàn)在就讓紫丁香為我們做這一切吧!
2、看著畫面自身練習背誦。
3、扮演背誦。
五、寫字指導
1、寫“甜、歌、牽、困”四個字。
2、觀察教師范寫,點評。
3、同學練習。同桌展示?;ヌ峤ㄗh。
六、拓展活動
1、學唱一首歌頌老師的歌曲,要求自主讀歌詞。
2、交流自身積累的贊美老師的詞語、名言、詩句等。
8、語文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4課《草莓》教案
4、草莓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由一事物引發(fā)豐富聯(lián)想的寫法。
2.從文中得出啟示。
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作者豐富的聯(lián)想。
2.難點:通過聯(lián)想感悟作者所要抒寫的情懷。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二、導入 作者及背景介紹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四、分析課文
(一)討論文章結構
(二)質疑
1.一顆晚熟的草莓引發(fā)了作者哪些聯(lián)想?
香甜的草莓把作者的思緒引回草莓最盛的六月時光,再從六月聯(lián)想到眼前秋意漸濃的九月,由季節(jié)的變化聯(lián)想到曾經(jīng)擁有過的青年時光以及似水流年正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我們的心性和容顏,思想和感情。
2.通過聯(lián)想作者抒寫了怎樣的思想和感情?
抒發(fā)了作者對時光易失的感概,及對人生秋天的贊美,表達了作者積極樂觀情懷。
3.試比較第1、3兩段對九月景物描寫的不同?
第一段重在表現(xiàn)夏意正濃:天空像藍寶石一樣晶瑩璀璨,挺拔的槲樹生意盎然,到處歡歌笑語。
第三段卻重在表現(xiàn)秋的氣息:樹是綠的,但只需吹一陣寒風,頃刻之間就會枯。天空是蔚藍的,但不久就會變得灰慘慘;
4.從文章的思路看寫作目的是什么?
5.細讀課文,體會作者觀察與感受,說說你從中得到的啟示。
五、語言品析
選擇自己喜愛的語段,反復閱讀,體會情感。
例:地晨新翻的玫瑰紅的土塊,有如一堆堆綠色的珠子,又如野草一般妖艷。
這兩個比喻很有創(chuàng)意。把新翻的土塊,比作一堆堆垢子和野果,看了之后令人產(chǎn)生喜愛之情,也表現(xiàn)了這里一片充滿生機制土地,更妙的是“妖艷”這個詞經(jīng)人以無限的遐想。
六、小結
作者由一顆晚熟的草莓觸動了情思,引發(fā)了豐富的聯(lián)想,他告訴我們季節(jié)的更替、生命的演變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我們要很好地把握現(xiàn)在,去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
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
9、語文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愚公移山》教案
21.愚公移山
列子
教學目標
1.學習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2.積累文言詞語,誦讀課文。
3.學會辯證地看問題。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熟讀課文,讀準字音,看注解試譯全文。
二、導入
從“杞人憂天”說起。《列子》一書,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列子,名御寇,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三、研讀課文
1.朗讀課文
2.翻譯課文
3.方法指導
(1)加。文言詞以單音節(jié)為主,而現(xiàn)代漢語則以雙音工為主,有些文言詞的基本意義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詞上加一個字,變成現(xiàn)代的雙音節(jié)詞,如“方”即“方圓”指面積。
(2)改。有些文言實詞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換一個意思相近的語來代替,如
(3)補。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語、介詞賓語和量詞等,所以翻譯時,必須補出,如:“二山”即兩座山。
(4)調。文言文的語序有的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翻譯時需要調整。如,“甚矣,汝之不惠”這是謂語提前的倒裝句。
(5)省。文言文中的發(fā)語句,即句首的助詞,或句中的語氣助詞,如果省略后的影響原意的可省去。
四、小結
1.詞性活用
險: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險峻的大山
箕畚:名詞用作狀語,用箕畚。
2.通假字
汝之不惠 始一反焉 一厝朔東
五、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一
思考課后練習二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翻譯了課文,大致理解了課文的意思,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細讀課文,深入分析,研究課文所蘊含的思想內容。
二、研讀分析
1.同學自己細讀課文,可分角色朗讀。思考下面問題。
(1)愚公之妻和智者對愚公移山的態(tài)度是否相同
(2)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這一細節(jié)有何作用
(3)愚公移山要而對哪些困難
(4)文中兩個人物的名字以“愚”“智”對舉,有什么深意
(5)討論本文的寓意
2.討論歸納
提示:
(1)愚公之妻是從獻疑的角度說的,帶有關心的語氣,并提出了移山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客觀難題,但并不反對移。而智叟則是譏笑和責難,阻止其移山。
(2)體現(xiàn)了愚公移山的決定得到眾人的擁護。
(3)兩山非常大;人力有限;工具簡陋,運土路途遠
(4)愚--智--
(5)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
三、寫法點評
1.對比:愚公--智者 京城氏之子--智者
2.烘托:山之高大,運土路程遠--移山不易;山神之懼,天帝之感--愚公決心之堅
四、學生質疑
五、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一
2.讀了這則寓言,有什么感想?就本文寫一篇讀后感。
10、語文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28課《馬說》教案
內容預覽:
28.馬說
韓愈
.知識教學點
1.掌握重點文言實詞虛詞
2.理解本文寓意和作者思想感情
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的口譯能力
2.訓練學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
美育滲透點
討論對人才的看法,樹立價值觀觀念,爭做“千里馬”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介紹作者、文體
1.以伯樂相馬導入。(幻燈片展示) 同學們知道“伯樂相馬”的故事嗎?(教師簡單講故事)
2.作者介紹。古往今來寫馬的文章中,以韓愈的《馬說》最為著名。
韓愈:字退之…… (幻燈片)
3.文體介紹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看法,寫法靈活,奇巧而言辨,與現(xiàn)代雜文大體相似
幻燈片展示 愛蓮說 蓮--人 托物言志 馬說 馬---人 托物寓意
二.正音(學生聽,注音 劃出通假字)
學生讀,找出錯誤,結合意思簡單講(先展示要注意的字音,給學生兩分鐘時間按照課下注釋注音,點學生讀課文,有錯誤的地方大家喊停,講解后換人讀)
祗 駢 槽櫪 一食或盡粟一石 邪通耶 食馬者 (幻燈片 顯示注音)
聽錄音
三.學生初讀,領會課文內容
四.疏通文意
學生自己按課下注釋嘗試翻譯,遇到問題就提出來,先看有沒有程度較高的同學能幫助解決,若沒有,則老師講解
處理完字詞后,給兩分鐘時間重新梳理課文。然后翻譯
翻譯采用分組“開火車”的方式,比如第一組,一人翻譯一短句,負責第一段。二組,負責第二段。三組負責第三段 以達到比較大的活動面積
完成后,教師評價,再讀課文
可能遇到的字詞障礙
馬之千里者 (馬中能日行千里的,之,定語后置的標志) 是馬也 (是,這 也,表判斷) 才美 (才華和美好的素質)鳴之 (之,語助詞,延長音節(jié) 同《狼》久之) 其
五.把握結構,疏通文意
1.說 是一種說明議論的文體。作者要借馬來表明自己的觀點,請同學們在結尾處找找,哪句話最等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那么作者何以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呢?我們一起回過頭來看看前面的課文。
2.先看第一段,我們請女生先把第一段齊讀一遍,聲音要洪亮
作者以開篇就亮出了一個觀點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真的是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嗎? 那么沒有伯樂,千里馬就怎么樣了呢?我們繼續(xù)往后讀
“故雖有名馬,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第一段寫了千里馬和伯樂的關系,(展示幻燈--無伯樂則名馬不名)
看看第一段還有什么問題,自由讀
3.第一段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無伯樂則名馬不名。為什么說沒有伯樂,千里馬就不能千里了呢?看看韓愈是如何進一步闡述他的觀點的。男生讀第二段,找出體現(xiàn)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的句子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堂堂千里馬,怎么會“食不飽,力不足”?。恳驗?/p>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結果就是: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問,把責任歸結到食馬者不知馬。讀的時候要讀出憤慨的感情。
這段寫無伯樂,千里馬被埋沒(幻燈)
散讀
4.最后一段是對上文的總結,齊讀
第一句的句式很有特點,是什么句式?(三個不連用構成排比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還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把不識馬者的虛妄無知的嘴臉刻畫的入木三分。最后發(fā)出感慨。
最后寫 并非沒有千里馬,而是“不知馬”
齊讀
四,背景介紹
根據(jù)文意,你覺得韓愈是在什么背景下寫這篇文章的?
韓愈當時初登仕途,恨不得志,寫下此文(幻燈片)
六. 遷移
作者認為伯樂決定了千里馬的命運,你同意他的觀點嗎?說說理由
1.千里馬和伯樂究竟誰更重要
2.如果你懷才不遇 你學哪位古人?
A韓愈 懷才不遇寫文學 B蘇秦 懸梁刺股發(fā)憤
C董邵南 另尋高就發(fā)展 D.陶淵明歸隱田園樂悠悠
11、語文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20課《秋水》教案
20.秋水
《莊子》
教學目標
1.了解莊子及其基本思想。
2.掌握文中的重點詞語和特殊句式,積累文言詞匯。
3.理解本文的寓意
重點、難點
1.重點:在背誦的基礎上掌握文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式。
2.難點:理解本文寓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習
1.熟讀成誦,對照注解,自讀理解課文。
2.了解莊子及《莊子》一書,初步了解莊子思想。
二、課堂導入
1.莊子與〈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哲學家,道家代表人物?!辞f子〉道家經(jīng)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一般認為內篇是莊子自著,外篇、雜篇是莊了的門徒所著。〈莊子〉一書想象奇幻,構思巧妙,言辭瑰奇,善用寓言與比喻,文筆汪洋姿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
2.基本思想:主張“天道無為”
三、誦讀感知
1.齊讀課文
2.正音、疏通文意。
3.解釋下列短語
秋水時至 東面而視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始旋其面目 莫己若少仲尼之聞 見笑于大方之家
4.特殊句式(相當于現(xiàn)代的固定短語),在課文中找出例句,并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非……則
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
(2)見……于
見笑于大方之家。
四、探討
1.河伯在什么情況下欣然自喜?
2.河伯見了北海為什么“望洋向若而嘆”?
3. 河伯為什么認為自己將“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4.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五、延伸
1.歸納成語
2.比較河伯和“坐井觀天”中的“井底之蛙”有何異同點。
六、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
12、語文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吳漢何嘗殺妻》教案
教學目標
理解“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區(qū)別。
引用典籍一一否定敵論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區(qū)別。
難點:初步學習演繹論證法。
教學課時:2
教學內容和步驟:
А預習
字詞障礙掃除
1、讀準字音
刎給事無稽校
2.解釋下列詞語
刎死心塌地典籍給事校質樸造次殊不知
В.研習課文
一、導入:
曹操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奸雄”------“英雄”
二、作者簡介
三、讀準字音
馬南邨篡位燕薊自刎誣害校訂祠堂
四、理解詞義
(1)死心塌地:(2)中興:(3)造次:
(4)殊不知:(5)無稽:
五、整體感知課文,復述《吳漢殺妻》的故事情節(jié)
六.分析課文
1、課題釋疑
作者用一個問句做題目,是為了造成懸念,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而且它本身就是答案,讀者一目了然。
2.思考探究
作者要否定“吳漢殺妻”的歷史真實性,提出哪些論據(jù)?你認為作者的論據(jù)能說服你嗎?哪些論據(jù)說服力最強?
論據(jù):
a.從吳漢的出身證明吳漢未嘗殺妻。
b.吳漢家庭關系或夫妻關系很正常,看不出有“殺妻”之類的變故
c.吳漢夫人的名位正常,沒有引起“殺妻”之類變故的可能。
3.探究小結
課文用以否定“吳漢殺妻”的歷史真實性的論據(jù)既有具體的史料,又有對于史料的總體把握。具體的史料有四則,第一則是關于吳漢生平的,第二則和第三則是關于吳漢家庭關系的,第四則是關于吳漢為人的。然而最主要的,具有根本意義的是對于史料的總體把握,即“在漢代的歷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謂`吳漢殺妻’的事實根據(jù)”。
4.探究:上述論據(jù)是如何推理出“吳漢殺妻”的結論的?
如果吳漢確曾殺妻,那么《后漢書》必有記載
《后漢書》沒有吳漢殺妻的記載
所以,吳漢未嘗殺妻
5集思考探究
1、畫出的觀點和作者對歷史劇創(chuàng)作原則的基本看法。
2、你怎么看待作者的觀點?結合看過的歷史劇,談談自己的看法。
6.拓展遷移
結合看過的戲說歷史的電視劇,以“我看戲說”為題,談談自己對這類作品的創(chuàng)作原則或社會效應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