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寫作2》教學設計一等獎》屬于語文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七年級語文《寫作2》教學設計一等獎
一、教學目標
1、寫作文是對生活的描述,生活是真實的作文才是真實的,才能寫出真感情。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感受生活的習慣,對生活中的一切細心觀察,慢慢口味,積累豐富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感情真切,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三、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1、準備片斷
(1)“第二年的春天終于來了……”
(2)《西湖詩情》
2、錄音機
學生自讀一些短文(教師推薦《一件小事》、《背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第二單元我們學習過一篇古文《兒時記趣》我們都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很真實,雖然我們沒有“留蚊于素帳”但與之相似的童趣我們也曾有過,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在年幼時做過哪些有趣的事呢?
二、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對說真話的同學給予肯定。
三、引入寫作知識講解,寫文章就是要說真話,抒真情(板書)。
四、學生自讀寫作知識,概括成兩點:
1、寫文章要講真話,抒真情。
2、要多讀優(yōu)秀文學作品,積累情感。
五、理解舉例。
1、欣賞《春》中關(guān)于淑英到上海后的一段描寫。
教師講解這段文字出現(xiàn)的背景,談談表達了怎樣的情。
2、放錄音《一件小事》
學生討論這件小事的真體現(xiàn)在何處,它表達了什么樣的真情。
六、學生自讀一些自己認為“說真話,抒真情”的片斷。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在45分鐘內(nèi)完成習作。
2、條理清楚,有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布置作文題
1、題目:教材P67—68一、二中任選一題。
2、要求:說真話,抒真情,條理清楚。
3、學生習作
附:作文修改放在作文評講中,選擇本次習作中的一篇出現(xiàn)常見錯誤較多的作文,印發(fā)給學生,教師以投影儀展示習作和學生一起修改,并交給學生修改的方法和常見符號。
2、七年級語文《寫作2》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寫作文是對生活的描述,生活是真實的作文才是真實的,才能寫出真感情。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感受生活的習慣,對生活中的一切細心觀察,慢慢口味,積累豐富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感情真切,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三、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1、準備片斷
(1)“第二年的春天終于來了……”
(2)《西湖詩情》
2、錄音機
學生自讀一些短文(教師推薦《一件小事》、《背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第二單元我們學習過一篇古文《兒時記趣》我們都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很真實,雖然我們沒有“留蚊于素帳”但與之相似的童趣我們也曾有過,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在年幼時做過哪些有趣的事呢?
二、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對說真話的同學給予肯定。
三、引入寫作知識講解,寫文章就是要說真話,抒真情(板書)。
四、學生自讀寫作知識,概括成兩點:
1、寫文章要講真話,抒真情。
2、要多讀優(yōu)秀文學作品,積累情感。
五、理解舉例。
1、欣賞《春》中關(guān)于淑英到上海后的一段描寫。
教師講解這段文字出現(xiàn)的背景,談談表達了怎樣的情。
2、放錄音《一件小事》
學生討論這件小事的真體現(xiàn)在何處,它表達了什么樣的真情。
六、學生自讀一些自己認為“說真話,抒真情”的片斷。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在45分鐘內(nèi)完成習作。
2、條理清楚,有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布置作文題
1、題目:教材P67—68一、二中任選一題。
2、要求:說真話,抒真情,條理清楚。
3、學生習作
附:作文修改放在作文評講中,選擇本次習作中的一篇出現(xiàn)常見錯誤較多的作文,印發(fā)給學生,教師以投影儀展示習作和學生一起修改,并交給學生修改的方法和常見符號。
3、語文版語文七年級上第30課《詩五首》之《望岳》教學設計
《望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guān)古體詩、近體詩的一些常識。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
2.掌握一些古詩朗誦的常識,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律,逐步提高詩歌朗讀水平。
3.加強朗讀教學,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詩歌的意境,品味詩中的美點。
4.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教學重點:
1.初步鑒賞品味詩歌的美點。
2.把握詩的景與情、事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
1.透過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蘊藉的詩意。
2.初步掌握一些詩歌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并體悟其表達效果。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反復朗讀、吟誦,感知詩歌的聲韻美,通過想像與聯(lián)想,把握詩的景與情。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jié)合。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真正成為鑒賞的主體。教師盡量少講,以讀代講,以講促讀。
3.古詩五步教學法。《望岳》采用這種教法,從知詩起,經(jīng)歷說詩、想詩、悟詩、品詩等四個階段,引導學生知內(nèi)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
4.詩歌境界教學法。教讀《春望》,打算采用這種教法,引導學生想像形象、把握物境;體驗情感、把握情境;品味意蘊,把握意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詩歌到了唐代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迎來了她的第一個高峰,佳作浩如煙海,名家燦若繁星。今天,讓我們走近被后人稱為“詩圣”的杜甫,聆聽他筆下流淌出來的歌聲。
設計(二)
多媒體顯示:
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滿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國,草堂猶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
同學們,這些對聯(lián)中寓指的人物是誰呢?對,是杜甫,今天我們學習他的二首詩《望岳》
二、杜甫簡介
多媒體顯示“杜甫畫像”,分發(fā)文字資料,資料內(nèi)容如下:
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為我們留下了1400多首詩歌。這些詩篇像一面鏡子,廣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自唐以來,他的詩歌即被公認為“詩史”,詩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詩宗,被尊為“詩圣”。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詩中自稱少陵野老,后人稱他杜少陵。杜甫出生于一個“奉儒守官”的家庭里。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父親杜閑曾做過奉天縣令。這樣一個家庭給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杜甫的創(chuàng)作歷程,可分為四個時期。
(一)讀書和壯游時期。杜甫七歲即能作詩文,十五歲時便在文壇上初露頭角。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學習的自述。二十歲后,他開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吳越,北越齊趙,飽覽了祖國壯麗的河山,開闊了他的視野和心胸,并在洛陽與李白等同時代的著名詩人結(jié)為肝膽相照的朋友。這個時期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調(diào)。如《望岳》一詩表現(xiàn)了他青年時代的氣概和抱負,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
(二)長安十年時期。公元746年杜甫懷著經(jīng)世濟用的政治理想到長安試求官。可是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無遺賢”的騙術(shù),使參加考試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遭其害,困居長安達10年之久,過著辛酸屈辱的流浪生活。不幸的遭遇使他進一步認識到統(tǒng)治者的腐朽,創(chuàng)作出了像《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等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篇。詩的風格情調(diào),也由早期的熱情奔放、樂觀坦蕩變得悲壯凄涼,形成“沉郁頓挫”的詩風。
(三)戰(zhàn)亂流離時期。這是其現(xiàn)實主義詩歌發(fā)展時期。在短短兩三年中,由于安史之亂,他攜家和人民一道受凍挨餓,避難流亡,卷進了生活的底層。在淪陷區(qū),山河破碎之感甚深。脫賊后,又屢遭肅宗貶斥。災難的時代,震撼著詩人的心靈,使他寫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愛國思想的不朽詩篇,并達到了現(xiàn)實主義的高峰。
(四)漂泊西南時期。介紹略,留待以后介紹。
三、師生共同研討《望岳》
多媒體顯示:
這首詩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輕的詩人離開了長安,到兗州去省親——其父杜閑當時任兗州司馬。此后大約三四年內(nèi),他一直在山東、河北一帶漫游,結(jié)交了不少朋友,這首詩就是這期間寫的。
這是一首古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多數(shù)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或七言句為主而雜有長短句的;平仄沒有嚴格的限定,體現(xiàn)自由的抑揚韻律;用韻比較自由,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換韻。從句式方面看,古詩一般四字為二、二式,五字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七字為二、二、二、一式,有時因表意需要而有特殊情況?!锻馈肥且皇孜逖怨旁?,句式有“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薄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br /> 1.(1)配樂詩朗誦《望岳》,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把握五言古詩的誦讀節(jié)奏。
(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
(3)指名學生朗讀,其余同學點評。
(4)教師范讀,學生輕吟。
2.學生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意。
教師要求學生從文字到內(nèi)容基本理解和把握詩歌,可設置思考題啟發(fā)和幫助學生理解,小到一個詞的詞義,大到這首詩的整體內(nèi)容。就這些問題,小組展開討論,學生將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表達出來,學生之間互相切磋交流,有助于充分地理解詩意。
3.再次播放配樂詩朗誦,要求學生邊聽邊想,想像詩歌描繪的畫面和意境,體會詩的詩情畫意。
教師提問:詩題為《望岳》但全詩沒有一個“望”字,而句句寫向岳而望,而且角度有別,試對此作具體分析。
教師提供必要的背景常識:這里說的是泰山山脈,它在山東省中部,從東平湖東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長約二百公里。
學生展開想像,設想詩人當時望岳的情景。
明確: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那種欣喜驚嘆仰慕的情形,非常傳神。“齊魯青未了”語出驚人,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欣賞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烘托泰山之高。這兩句是遠望泰山的景象。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這是近望泰山所見的景象。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寫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xiàn),或高或低;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仔細看才能看見。這是凝望泰山時所見的景象。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由望岳而產(chǎn)生的登岳的意愿,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這顯然是詩人神游玉皇頂之所見。
4.進一步感悟作者通過內(nèi)容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對詩的理解逐漸向較高的理性層次靠近。
提問:詩言志,詩歌創(chuàng)作無不是為了傳情達意。這首詩流露出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教師提示學生,可以聯(lián)系寫作背景,聯(lián)系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
明確:這是杜甫的早期作品,青年時期的杜甫過著一種“裘馬輕狂”的漫游生活,字里行間 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勃的朝氣。詩人熱情贊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5.感受詩人高超的寫作藝術(shù),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要求學生說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并闡述理由?;蛘摺斑@首詩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來并說明原因”,或者“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絕唱,你認為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應當以鼓勵為主,不要動輒評判,更不要輕易否定。
比如:“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鐘”將大自然人格化、擬人化,把大自然寫得有情有義?!案睢弊皱N煉得極好,從山的北面看,那照臨下土的陽光就像被一把碩大無朋的刀切割斷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含蓄蘊藉,意在言外,詩人凝望泰山“層云”“歸鳥”,不覺時間已久,連眼睛都酸困了,這不正流露了詩人對泰山情有獨鐘,熱愛有加嗎?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意蘊豐厚,有一種哲理美。它不止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shù)氖难裕彩窃娙艘实侨松敺宓氖难裕钪覀冊谌松牡缆飞嫌劳鼻啊?br /> 虛實相生的寫法使本詩顯得搖曳多姿,言有盡而意無窮。1、2句虛寫,3、4句實寫,5、6句實寫,7、8句虛句,虛實交錯,意韻悠長。
4、語文版語文七年級上第30課《詩五首》之《觀滄?!方虒W設計
《觀滄?!方虒W設計
教學目標 :
1、 體會詩人廣闊的胸襟、豪邁的氣慨。
2、 體會宏偉壯麗的景象。
3、 寫實與想象。
教學重點:
目標1、目標2。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自主性學習】
1、 學生課前預習,掃清文字障礙。
指名兩位學生來朗讀,注意節(jié)奏、語調(diào)、情感。讀完后請其他同學來指出讀錯的字詞。
2、 朗讀,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全班齊讀,講究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充滿豪情壯志誦讀,然后請兩位學生來說說詩中畫面及詩人的情感。
【合作性學習】
1、 整體感悟
詩人站在碣石山上,望著蒼茫的大海,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詩人感到這是多么壯麗的意境,多美好的圖畫??!看到太陽、月亮的運行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親一樣,這是多么博大的胸懷?。?br /> 2、 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開始共同研討下列問題。
問:整首詩是由一個字來展開詩的線索,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請指出是哪個字?
理解:“觀”是全詩的“詩眼”,以下十句都是觀海所見。
問:“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句中直接寫到人嗎?
理解:主要交代觀海地點、方位,句中雖沒有寫人,但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觀海時那種勃勃英姿。
問:詩中哪幾句是寫實景?主要寫了哪些景色?顯示了什么?
理解:“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全是實景,主要描寫了滄海水波蕩漾的動態(tài)景色和山島挺立,草木豐茂的靜態(tài)景象。顯示了在茫茫蒼蒼的大海上,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生機勃發(fā),這是多么壯麗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圖畫?。?br /> 問:詩中哪幾句又是寫虛景?能說出這景象嗎?這種景象是一種什么樣意境?
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比菍懱摼?,即作者的主觀感受,可從兩個“若”看出。主要描寫了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這些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狀觀景象。是一種極其開闊博大的意境。
問:實景是一幅美麗的山水圖畫,虛景能把我們帶進一個極其開闊,博大胸懷的境界,你能悟出詩人寫實虛景的感情嗎?
理解:詩人描寫實景實際上在謳歌祖國壯麗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詩人目睹祖國山河壯麗景色后,更加激起要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愿望。虛景描寫是詩人實際借助豐富奇特想象,來充分表達這種愿望,以滄海自比,勾畫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景象來表現(xiàn)詩人博大胸懷和豪邁氣魄。
3、 小結(jié),朗讀、背誦。
這是一首以寫景為主題的名作,通過對登山觀海的描寫,抒發(fā)了詩人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學生齊讀,當堂背誦。
【探究性學習】
問:你能說出此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博大胸懷?
理解:實景也能看出詩人的博大胸懷,但跟虛景比較,氣象略遜一籌,因為詩人的意圖在虛景中,所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博大胸懷。
問: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但全詩卻沒有哪一句是寫情的詩句,情寓于景中。你能說出古代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嗎?
理解: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等等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
作業(yè) :1、背誦全詩。2、課外閱讀有關(guān)曹操詩句。
5、語文版語文七年級上第30課《詩五首》之《登飛來峰》教學設計
《登飛來峰》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能夠大致理解詩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理解詩中蘊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中蘊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教學過程】:
導語:孩子們,老師今天帶你們?nèi)ヒ粋€被人們稱為“無石不奇,無樹不古,無洞不幽”的杭州飛來峰走走看看。
一、欣賞圖片,激情導入。
1、教師播放飛來峰的圖片,學生欣賞。
師導:孩子,剛才你看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話來談談自己看后的感受嗎?
2、學生談觀后的感受。
3、談話,揭題。
師導:在你們的眼中,飛來峰是那樣的美麗、雄偉壯觀,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教師板書:角度),結(jié)果認識不同,感受不同。我們北宋時期最偉大的詩人、政治家也登上了飛來峰,并留給了我們一首千古傳頌的《登飛來峰》。(教師板書:登飛來峰)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品味詩人獨特的感情、豪邁的氣魄。
4、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
1、投影古詩。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古詩,做到讀準字音,最好還能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
(2)誰能代替詩人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2人讀,并正音)。
(3)我們一起做王安石,把這首詩齊讀一遍。
師導:孩子們,學習古詩,就是透過字面去想像當時的畫面,和古人對話,體會他的感情。
(4)你再認真讀一讀,想一想,從這首詩里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想像出什么樣的畫面?(交流要點:人、峰、塔、云、日等,其他人可以補充,老師隨機板書。)
(5)再現(xiàn)古詩畫面。
他們又有著一種怎樣的聯(lián)系呢?能不能把這幾個字連起來說一說?
(6)質(zhì)疑,問難。
過渡:在讀的過程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嗎?
學生提問,教師相機板書。
(過渡:學貴有疑,有了這些疑問,我們才能更加深入地去學習。現(xiàn)在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三、誦讀詩歌,感悟哲理。
1、解讀1、2句。
幻燈出示: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1)指名讀詩句。
(2)理解詞語。
尋:古代的度量單位。八尺為一尋,“千尋”極言塔高?!扒А痹谶@里不是實寫,是指多。如我們學過的“飛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白發(fā)三千丈,緣愁是個長?!痹谶@里詩人運用了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
聞說:聽說。
雞鳴見日升:傳說。站在塔上,五更天雞叫的時候就看見太陽升起。
(3)詞語的意思理解了,誰能說說整句詩的意思呢?(同桌互相說、指名說)
(4)想象太陽升起時的美景。
師導:此時,詩人就站在飛來峰高高的塔上,想象看到了這樣一幅美麗的情景。(出示:日出時的插圖)發(fā)揮你的想象,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看到了這樣的美景,你能用幾句話描述當時的景象嗎?
(5)指導朗讀。
師導:這樣的景象給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那你認為怎樣通過朗讀來表達呢?
2、解讀3、4句。
(過渡,師導:登上高高的塔,仿佛看見了日出時美麗壯觀的情景。詩人不由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出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1)學生齊讀3、4句。
(2)理解詞語。
不畏:不怕。
緣:因為。
(3)理解整句詩的意思。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呢?
3、整體理解詩意。
四、誦讀詩歌,感悟哲理。
(師導:現(xiàn)在我們理解的只是詩句的意思,實際上詩人寫詩和我們現(xiàn)在寫文章是一樣的,是想通過字里行間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和愿望。我們要想讀懂詩人的心聲,那就必須了解詩人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背景。)
1、教師出示:王安石變法的故事 ,“浮云”的典故。
學生自己讀讀。
(出示:在北宋仁宗時候,大批農(nóng)民失去田產(chǎn),淪為佃戶,遭受沉重的剝削和壓迫。為了爭取生存的權(quán)利,他們只有拿起武器,鋌而走險。于是王安石就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法,變法以“富國強兵”為目標。在此期間,每項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可是各項新法的實施或多或少地觸犯了中、上級官員、皇室、豪強和高利貸者的利益,因此在新法實施的過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所以,他一登到山嶺高塔,就聯(lián)想到雞鳴日出時光明燦爛的奇景,通過對這種景物的憧憬,表達了對自己前途的展望。
“故邪臣之蔽賢,猶浮云障日也。”——陸賈《新語慎微篇》。意思:西漢的人曾把浮云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對賢臣進行挑撥離間,讓皇帝受到蒙蔽。)
2、理解“浮云”的深層含義。
師導:讀完了王安石的故事,知道了“浮云”的典故,你認為王安石眼中的“浮云”還指什么?
3、深層次得理解“不畏”。
師導:同樣王安石也在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時候遇到了這樣的奸邪小人,那他的反應是什么?你能用詩中的一個詞來說說嗎?
“不畏”說明了什么?堅決果斷地讀讀這個詞。
4、理解“最高層”。
師導:這是多么有氣魄的豪邁聲音!他這種堅決果斷的意志,早在這首詩里就流露出來了,后來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時候就做了宰相,任憑反動勢力怎樣反對,他始終堅持貫徹執(zhí)行新法。他能如此堅持和毫不畏懼,全都源于“只緣身在最高層”。“最高層”又有了什么樣的深層含義?僅僅指的是他站的比別人高嗎?還指他身上的哪些方面?
5、指導朗讀。
讀出詩人豪邁的氣勢。
6、學生總結(jié)。
(師: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7、誦讀整首詩歌
(師:只有站的高才能望得遠。同樣,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yǎng)方面也是這樣,只有在各個方面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王安石的一生都致力于變法革新,他滿懷著要求改變現(xiàn)實的雄心壯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國平天下的雄才偉略。請同學們合上書本一起誦讀這首詩,讀出詩人的豪邁氣勢,讀出詩人的雄心壯志。)
四、課堂檢測。
試題:填空練習
飛來峰上___,
__雞鳴見日升。
____遮望眼,
__身在___。
五、課后拓展。
1、自學古詩《題西林壁》。
2、課下搜集有關(guān)王安石的古詩讀一讀,進一步了解這位偉大的詩人。
六、結(jié)束語。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蓖醢彩呛肋~的氣勢在這首詩中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讓我們?yōu)橹炔?。同樣也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努力為自己儲備知識,積蓄能量,提高自己,因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最后讓我們?nèi)w起立,齊聲誦讀這首詩來結(jié)束本課。
6、語文版語文七年級上第25課《詩五首》之《夜雨寄北》教學設計
《夜雨寄北》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詩句的意思,理解詩中描述的情景。
2、通過詩句描繪的景象,感受同樣的夜晚詩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默寫。
4、用復述、改寫、表演等方式把對詩意的理解表達出來。
教學重難點:
在讀懂詩句的基礎(chǔ)上,感受詩中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時間:一教時
一、引入學習《夜雨寄北》
二、初讀理解詩歌的意思。
1、借助工具書自讀理解,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收獲和疑問。
2、小組討論:在小組內(nèi)交流,你讀懂了什么,說給同學聽聽。你還有什么不懂的,討論討論,看能解決嗎?不能解決的留下來。
3、全班交流。交流后學生說說詩的意思。
三、品讀詩歌。
1、誰愿意讀讀?讀后評議,你覺得怎么樣?你也讀讀。
2、小組品讀。在小組中互讀,邊讀邊品議。
3、比讀。愿意讀的同學,我們來比一比。
四、深讀感悟。
輕輕的讀這首詩,在心中體會一下詩人當時在想什么?詩中的哪些詞使你有了這種感覺?
五、小結(jié)學法,布置學生按照學法自學《楓橋夜泊》。
六、分組匯報自學情況。
七、對比體會兩首詩的情感。
八、課外延展。
選一首詩,自己賞析,把賞析的情況在班內(nèi)展示。
7、語文版語文七年級上第25課《詩五首》之《淮上與友人別》教學設計
《淮上與友人別》教學設計
一、導語設計
說到友誼,無數(shù)的文人辭客酒未沾唇,臉上早就有了深深的酡紅。李白是個多情的種子、癡情的漢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一片深情托付風月,傳達出了自己對朋友的一片赤誠之情:“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又把深深的眷戀之情付流水;李商隱在友誼里醉得出奇,自己一邊愁緒滿腹,一邊卻又有對未來團聚時的幸福想象,“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溫暖了千百年來無數(shù)個寒冷的深秋和無數(shù)顆孤寂的心。還是王勃醉得灑脫,“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句,讓我們看到了他比大海還寬闊比天空還遼遠的心胸,真是酷到了極點??舌嵐冉^不惺惺作態(tài),一株綠柳、數(shù)聲風笛,意惹亂了萬千思緒,莫道不消魂,揚子江頭有真情流露。
二、知人論世:一字之師的故事
三、學習一種學習詩歌的方法:學會抓住關(guān)鍵字詞學習欣賞詩歌
什么是詩?詩就是特殊的時間、特殊的地點、特殊的景物下的事件和感情。
特殊時間:春(春日之美好,反襯離別的哀傷)、傍晚(暮靄沉沉,平添幾分憂傷)
特殊地點:揚子江頭、離亭(自古以來黯然銷魂之地,多少離情別意在這里上演,悲歡離合在這里凝聚:這里有一江送別的淚,一江盼歸的情。這里承載了人類多少厚重的情感)
特殊景物:楊柳、楊花、風笛
柳者,留也。楊柳依依,有多少往昔共追憶?有多少離情別意藏心底?風亂、柳絮亂、心亂;而那凄涼的笛聲,一聲聲報告著離別時候的到來。
事件:與友人別——君向瀟湘我向秦(從此天各一方,相期渺茫,怎不叫人愁腸寸斷?)
情感:愁——依依惜別
四、寫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五、抓住關(guān)鍵字詞,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把這首詩歌改寫一篇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
8、語文版語文七年級上第25課《詩五首》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設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設計
1.教學設計學科名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設計
2.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我班學生經(jīng)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于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jīng)過以往的朗讀訓練,他們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說、創(chuàng)作等學習活動中來。但由于本單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編排方式,且所有的課文都有背誦要求,因此不斷激發(fā)學習興趣及成就感成為必要。
3.教學內(nèi)容分析
這是詩人二十一歲游蜀之前供職長安時期的作品。杜少府:名不詳。少府:唐人對縣尉的尊稱。蜀川:猶言蜀地。又作“蜀州”?!缎绿茣さ乩碇尽份d:蜀州,“垂拱二年析益州置”。垂拱二年為公元六八六年,其時王勃已去世十年,故當以“蜀川”為是。
4.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的一些常識。
2、了解詩歌的一些技巧,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3、通過品味詩歌的語言,體味詩歌的情味,領(lǐng)悟詩歌的意境。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及珍視朋友間的友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5.教學難點分析:
1、通過反復吟詠,當堂能夠順利背誦詩歌。
2、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過詩歌意境的再加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加強修養(yǎng),陶冶情操。
6.教學課時:1課時
7.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應該說每一個人都經(jīng)歷過離別,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唐代詩人王勃在與自己的好友分別時的贈言。前面我要求大家作了預習,改寫了這首詩,要求有人物的描寫,下面我們就請一位同學來讀他的作品。(一學生讀)這位同學仿佛已經(jīng)把我們帶入了那種情景之中,使大家迫不及待地想了解這首詩了,下面我們就進入對此詩的學習。
二、 整體感知:
1、 本詩屬于哪種體裁?
五言律詩。
2、 回顧關(guān)于律詩的知識。
律詩有四聯(lián),分別是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以數(shù)字來判斷是幾言。
三、 正課:
1、 師范讀本詩,學生體會詩歌的節(jié)奏和感情基調(diào)。
2、 學生齊讀,注意把握詩的節(jié)奏。
3、 學生自由朗讀,在把握節(jié)奏的基礎(chǔ)上揣摩詩歌的感情。
4、 抽個別學生朗讀,其他學生點評,大家在朗讀上共同進步。
5、 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特點?
這是一首送別詩,表達了作者與友人的情誼,感情比較達觀。
6、 你從詩中的哪句話理解到作者的這種感情的?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br /> 7、 怎樣來理解這句話呢?用自己的話來說。
“只要四海之內(nèi)知心的朋友時刻關(guān)心著自己,即使遠隔天涯,也會覺得跟近鄰一樣?!边@句話可以說道出了古今上下幾千年人們的共同心聲。
8、 分析其他三聯(lián)
(1) 我們來看一下首聯(lián)。它是在寫景嗎?或是寫什么?
看似寫景,實則勸慰友人。這里出現(xiàn)了兩個地點,“我”在長安城可以看到杜少府上任之地“五津”,此番離別并非遠別,何必傷感呢?因此,“三秦”是送別地點,“五津”是上任地點。
(2) 頷聯(lián)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這句話怎樣理解?
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勸勉友人,我們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別為別中之別,不必傷感。
(3) 頸聯(lián)則推開一層,轉(zhuǎn)述別后思緒,所以1—6句詩意似悲而作者曠達的胸襟可以顯見,怎樣理解最后兩句呢?
尾聯(lián)由前三聯(lián)層層逼出——既非遠別,又同為宦游,雖別而如比鄰,自當與分別之時不要效仿小兒女的情態(tài),哭泣悲傷。
9、 背誦
要求學生默讀,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味,檢查背誦效果。
8.課堂練習
同學們,結(jié)合我們剛才分析詩的方法來看下面幾首詩,首先請大家用兩分鐘時間快速閱讀,找出你最喜歡的一首,分析詩人的感情,最后比較詩人之間相同或不同之處。
9.作業(yè)安排
以杜少府的口吻,以你們自己的感情,回贈王勃一首現(xiàn)代詩。
10.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送元二使安西 芙蓉樓送辛漸 別董大
王維 王昌齡 高適
渭城朝雨邑輕塵,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千里黃云白日曛,
客舍清清柳色新。 平明送客楚山孤。 北風吹雁雪紛紛。
勸君更盡一杯酒, 洛陽親友如相問, 莫愁前路無知己,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一片冰心在玉壺。 天下誰人不識君。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
天涯一望斷人腸。
11. 自我問答
詩歌教學,側(cè)重于引領(lǐng)學生進行詩歌的賞析,通過朗誦培養(yǎng)學生感悟詩歌的語感。從而在根本上啟迪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9、語文版語文七年級上第28課《古文二則》之《蔡勉旃堅還亡友財》教學設計
《蔡勉旃堅還亡友財》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蔡勉旃堅還亡友財》是選自清代徐珂的《清稗類鈔·敬信》。這是一篇篇幅短小,文意易懂的文言短文。講述了蔡勉旃在沒有立字據(jù)的情況下,堅決把好友生前寄放在自己處的一千兩銀子送還給亡友之子的故事。文章主要圍繞蔡勉旃“重諾責、敦風義”的為人來展開的,其主題具有現(xiàn)實意義。文中的字詞不多,注釋較為全面,學生易于自學。在文章簡短的文字下蘊***著一種巨大的人格力量——誠信乃做人之本。這種力量是當今社會所需要、所呼喚、所倡導的。教學此文,充分挖掘文中蔡勉旃的人格魅力,可以使學生受到心靈的洗禮。
學生分析
學生通過第六單元的古文學習,已具備了必要的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分析方法,培養(yǎng)了初步翻譯文言文的能力。同時,對第六單元《期行》、《乘船》的學習,對“誠信”已有一定的理解和認同。
初一年級學生的思想是不成熟的,面對繁紛復雜的社會,他們總是睜大迷惘的眼睛觀察著社會的人情世故。作為老師,特別是語文老師,不僅要傳授課本知識,更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讓孩子的眼睛不再迷惘。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并強調(diào),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充分去讀,營造一個有利閱讀主體情緒化的“場”,使他們主動地讀,專注地讀。特別是文言文,更應讓學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熏陶,在讀中遷移。為此,本課擬應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立求使學生能熟讀成誦,達到當堂背誦。
文言文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其深厚的文化積淀,獨特的審美底蘊,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恫堂沆箞赃€亡友財》一文中,蔡勉旃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可以使學生受到心靈的震蕩,進而完成一次精神的洗禮,一次思想的升華。為此,學習本文,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在于它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維度的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提示、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理解文意,掌握重要文言字詞的意義。
2.充分挖掘蔡勉旃的人格魅力,培養(yǎng)學生恪守信用的優(yōu)良品質(zhì)。
3.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文中人物作出評價,力求學生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并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4.反復誦讀,達到熟讀成誦并能當堂背誦,積累常見文言詞語。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達到熟讀成誦,并理解文章大意,掌握重要文言字詞的意義。
2.挖掘蔡勉旃的人格魅力,培養(yǎng)學生“恪守信用”的優(yōu)良品質(zhì)。
教學難點
對文中人物作出評價,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獲得有益的啟示。
教學準備
學生:常規(guī)預習,讀課文,掃除閱讀障礙;搜集有關(guān)誠信的小故事及名言警句。
教師:錄音機,制作課件。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課文
師:老師最近碰到一個難題,有個朋友找我借一筆錢,該不該讓朋友打張借條呢?誰來幫我出個主意?(生答師引入課文,并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錄音,初步感知文章內(nèi)容,注意生字的讀音,朗讀的節(jié)奏。
2.生齊讀,進一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3.小組自由練習朗讀,邊讀邊圈點課文,根據(jù)提示、注釋和工具書,合作疏通文意。
4.把小組在疏通文意的過程中所不能解決的詞語、句子提出來師生合作共同解決。
5.自主合作學習檢測,鞏固學習效果。(多媒體展示練習題)
6.故事再現(xiàn):默讀課文,然后請你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可適當?shù)募右詣?chuàng)造。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文章題目《蔡勉旃堅還亡友財》,哪里體現(xiàn)了“堅”字?你認為蔡勉旃是個怎樣的人?
要點提示:蔡勉旃在友人去世以后,且友人的兒子不知情的情況下把友人寄存的千金還給友人,這體現(xiàn)了他的“堅”。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重信守諾之人。
2.怎樣理解“券在心,不在紙”這句話?你贊不贊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這種做法?說說理由。
要點提示:“券在心,不在紙”是說信守諾言重在內(nèi)心和行動,而不在口頭上或紙上。誠心守諾就會表現(xiàn)在行為上,不誠心就是寫在紙上捏在手里也無用。
3.通過這個故事的學習,你獲得了什么啟示?對于誠信和金錢你是否有新的見解?
四、課外延伸,拓展提高
1.請你把搜集到的有關(guān)誠信的小故事或名言警句說給大家聽聽。
2.在市場經(jīng)濟社會的今天,我們還需不需要“誠信”?試舉例說說誠信在當今市場經(jīng)濟社會中的作用。
五、課堂總結(jié)
誠信乃做人之本
作業(yè)設計
1.把你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熟悉的文言詞語做成文言詞語積累卡,或抄在你的積累本上。
2.根據(jù)上課的討論,請你在周記本上就“誠信”寫一篇五百字左右
10、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
《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同學相互交流自己身邊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跡。做到態(tài)度自然大方,語句通順,能夠根據(jù)口語交際的要求表達和評議,內(nèi)容清楚具體。
2. 寫自己敬佩的一個人,內(nèi)容具體,語句通順,認真修改。
3. 發(fā)現(xiàn)引號的不同用法。
4.積累描寫精神意志的詞語。
5. 閱讀成語故事,大致了解意義,提高閱讀能力。
課前準備
1. 拜訪自己身邊最值得敬佩的人,進行觀察或記錄,為口語交際和習作做好準備。
2. 《成語故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談話導入
在本組教材中,我們認識了一個個閃爍著精神光輝的人,有十七世紀執(zhí)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癡全神貫注工作的羅丹,,勤奮專注讓魚游到了紙上的聾啞青年,堅持不懈、勤勞樸實的農(nóng)民。他們都讓我們肅然起敬。其實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在我們的身上就有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人。這次口語交際課我們就來說說身邊值得敬佩的人。
小組交流
1. 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說清楚說具體,表達出敬佩之情。
2. 拿出自己課前所做的觀察記錄或任務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紹給大家。
3. 在小組內(nèi)輪流說說自己身邊最敬佩的人。
4. 小組評選:一是評選出所說的人物,誰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學習;二是評選出說得最生動具體的同學。
5. 各小組推選一位代表參加全班交流,小組同學共同幫助把事例說得清楚具體。
全班交流
1. 各組代表輪流說,勸班同學進行評價:一是評價說得內(nèi)容是否具體,能否表達出敬佩之情;二是評價表達時是否態(tài)度大方,聲音響亮。情感渾厚。
2. 教師引導學生積極評價,雙向互動,既可以接受同學和老師建議,重說某一部分,也可以椐理力爭,說得真實自然。
3. 引導學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寫在黑板報上,說一說他們身上值得學習的是什么風范。
延伸拓展
小組同學共同辦一張手抄報,把“觀察記錄”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報上。
第二、三課時
激發(fā)習作興趣
上節(jié)課,通過口語交際我們認識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們憤怒學習的人,這節(jié)棵課,讓我們把這些任務寫下來,并編輯一本《我們敬佩的人》班級作文集。
明確習作要求
學生自讀習作要求,通過任務的形象和所做的具體事例來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內(nèi)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寫完后要認真修改。
精彩回顧
1. 回憶口語交際時,自己在小組里說的受到組員認可的部分。
2. 回憶在全班交流是,被老師和同學們稱贊的同學是怎么說的。
習作
1. 學生試寫,教師巡視,了解情況,個別指導。
2. 按照要求寫完后要認真修改。
評議
1. 把自己認為好的地方做上記號。
2. 與組內(nèi)同學互相習作,寫幾句評語。
3. 再次修改后在組內(nèi)朗讀欣賞,推選一篇完整習作和一個優(yōu)美片段,參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從以下幾點引導學生進行賞析:內(nèi)容具體、語句通順,人物描寫能夠表現(xiàn)人物特點等。
謄抄習作,編輯班級作文集《我們敬佩的人》
第四課時
我的發(fā)現(xiàn)
1. 自由讀文中的三個句子,聯(lián)系學過的課文想想這三句話的意思。
2. 想一想三句話中的引號有什么作用。
3. 翻閱類似的課文找出類似句子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4. 想想課外的讀物中有沒有這樣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過引號嗎?是發(fā)揮它的哪一種作用?
日積月累
1、自讀成語,要求讀得正確。
2. 你發(fā)現(xiàn)這些成語有什么特點?
3. 自選一個成語說說它的意思。
4. 開展讀的競賽,熟記這些成語。
閱讀
1. 自由閱讀,自學生字新詞,體會“鵬程萬里”的含義。
2. 指名朗讀。
3. 交流讀后的啟示,(人要有遠大的目標)練習造句。
4.推薦課外閱讀《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