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導學教學設計一等獎》屬于教學設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吆喝》導學教學設計一等獎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了解民俗文化——吆喝的種類、內容和意蘊,把握課文脈絡,了解作者的寫法。
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會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欣賞美,豐富個人的精神生活。
三、過程與方法:
激趣導入——問題導學——探究互動——拓展引申
【導學內容與步驟】
一、激趣導入:
請同學列舉在生活中聽到的各種沿街呼喚、在門口叫賣的吆喝聲,并說說自己聽完的感受,比較一下它與媒體產品廣告有什么異同點。
二、問題導學:
1、 屬什么文體?為什么?全文分成三部分內容,怎么分?
是記敘文中的散文。因為文本介入了人物以及情感體驗。全文共14自然段??煞秩蟛糠?。
第一部分(第1至3段),總寫舊北京城街頭商販為招徠顧客而發(fā)出的種種音響。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具體從兩個方面入手寫“吆喝”:一是“從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第三部分(第11至14段),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jié)奏。
2、 品讀1—3段,思考解答:英國詩人憑什么把北京小販叫賣聲稱作“街頭管弦樂隊”?
3、 品讀4—10段,思考解答:(1)畫出相關的時間詞語,理清寫作順序。(2)吆喝者都是些什么樣的人?賣什么的特別多?作者對這些吆喝產生什么樣的感受?
4、 品讀5—14段,思考解讀:作者是分別按照什么標準給吆喝分類的?分出哪些類別?
5、 面對復雜多樣的吆喝,作者這樣選材、安排結構行不行,為什么?如果讓你來寫,你打算怎么寫?
6、 老師補充介紹其他的民間吆喝。
2、《吆喝》導學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了解民俗文化——吆喝的種類、內容和意蘊,把握課文脈絡,了解作者的寫法。
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會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欣賞美,豐富個人的精神生活。
三、過程與方法:
激趣導入——問題導學——探究互動——拓展引申
【導學內容與步驟】
一、激趣導入:
請同學列舉在生活中聽到的各種沿街呼喚、在門口叫賣的吆喝聲,并說說自己聽完的感受,比較一下它與媒體產品廣告有什么異同點。
二、問題導學:
1、 屬什么文體?為什么?全文分成三部分內容,怎么分?
是記敘文中的散文。因為文本介入了人物以及情感體驗。全文共14自然段??煞秩蟛糠?。
第一部分(第1至3段),總寫舊北京城街頭商販為招徠顧客而發(fā)出的種種音響。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具體從兩個方面入手寫“吆喝”:一是“從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第三部分(第11至14段),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jié)奏。
2、 品讀1—3段,思考解答:英國詩人憑什么把北京小販叫賣聲稱作“街頭管弦樂隊”?
3、 品讀4—10段,思考解答:(1)畫出相關的時間詞語,理清寫作順序。(2)吆喝者都是些什么樣的人?賣什么的特別多?作者對這些吆喝產生什么樣的感受?
4、 品讀5—14段,思考解讀:作者是分別按照什么標準給吆喝分類的?分出哪些類別?
5、 面對復雜多樣的吆喝,作者這樣選材、安排結構行不行,為什么?如果讓你來寫,你打算怎么寫?
6、 老師補充介紹其他的民間吆喝。
3、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教學案例二則:《彎彎的月牙》、《少年閏土》教案教學設計
寧波江北廣廈小學 歐緒成
教學案例:(一堂公開課上,上課內容是語文教育出版社一年級 ( 紅日圓圓 ,月牙彎彎 。河水清清 , 火苗閃閃。)
老師:同學們,彎彎的月牙多么可愛啊,你們喜歡嗎?
大多數(shù)同學回答喜歡。
可有兩三個小家伙搖著頭說:不喜歡,我喜歡圓圓的月亮。
(這可完全出乎了老師意料。教師原意是這么美的彎彎月亮,引導學生讀出喜歡之情??蓪W生的回答結結實實地將了老師一軍。當時我們都拭目以待著這位教師怎么來引導。)
教師當時一愣,但畢竟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她和顏悅色地問:你能說說為什么喜歡圓圓的月亮呢?
生1:圓圓的月亮像月餅一樣,很好看。
生2:月亮圓圓的時候最亮了。
生3:圓圓的月亮像大玉盤,太漂亮了。
(這么一說,大多數(shù)學生覺得自己也喜歡圓圓的月亮了。)
教師仍微笑著說:這幾位小朋友說得真好,十五的月亮圓圓的多可愛啊,老師也很喜歡。那月亮是不是天天是圓的呢?
生齊聲回答:不是
師:那它有時是怎么樣的?你能說說嗎?
生1:像香蕉一樣的彎彎的。
生2:像我眉毛一樣
師夸道:跟你眉毛一樣美(孩子樂得笑瞇瞇的)
生3:像小船一樣
師:是啊,能在上面坐著,那該多好啊
生4:像鉤子一樣,還是銀子打的,亮晶晶的哩。
師:你說得真好,說得真美。是啊,這時候的月亮我們就把它叫作月牙。我們把
一、二兩句連起來讀讀。
(生讀)
師:你們想想叔叔阿姨為什么不寫“月亮圓圓”呢?聽老師來讀。你們來比比。
(教師先讀“紅日圓圓,月亮圓圓”;再讀“紅日圓圓,月牙彎彎”。)
師:聽出來了嗎?來說說。
生1:“月牙彎彎”好,“月亮圓圓”不好。第一句已經有“圓圓”了。
生2:讀起來“太陽圓圓,月牙彎彎”好聽。
生3:月牙彎彎讀得輕輕的,很可愛的
生4:太陽是圓圓的,月牙是彎彎的。這樣有變化了。
師:你們懂的可真多,說的可真好。我們好好讀讀,能把它的好聽讀出來?
(學生很投入地讀)
思考:這個教學片段充分顯示了教師的課堂教學睿智,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教學原則。教學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彎彎月牙”,學生有喜歡的權力,也有不喜歡的權力。教師不是視而不見,
更不是壓制這一與文本內容價值取向所不相和諧的聲音,而是針對這個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實際情況,因勢利導,讓學生盡情地訴說“圓月”的美。在此基礎上,話鋒一轉,“月亮天天是圓的嗎?它有時是怎樣的呢?”啟發(fā)學生去發(fā)現(xiàn)“月牙”的美,讓學生喜歡上“彎彎月牙”。更可貴的是,教師再次引領學生比較“紅日圓圓,月亮圓圓”與“紅日圓圓,月牙彎彎”朗讀感覺,學生在比較中悟出了文本語言的變化美、音律美。在充滿民主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學生學習了語言,發(fā)展了語言,培養(yǎng)了語感。
開放板書 促讀促思
寧波廣廈小學 歐緒成
教學案例:《少年閏土》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雪地捕鳥”這一段請你們自己來學習,要求象老師平時那樣設計好板書,并能說明理由。
(生默讀課文,靜靜思考,陸續(xù)完成。)
生1:我的板書是“支 縛 拉 罩”
師:你為什么這樣板書?
生1:這些是捕鳥的動詞,連起來就是捕鳥的經過。
師:抓住主要動詞來板書,是個好辦法。
生2:我板書的是“匾 縛 秕谷 鵓鴣”
師:你能說說理由嗎?
生2:這是同學們容易讀錯和寫錯的字,我板書出來,提醒大家,就不會錯了。
師:很有必要。通過板書讓同學們學記易錯字。
生3:我的板書是“大雪 竹匾 遠遠
什么都有”
師(很納悶,看不懂他板書的理由):你為什么這樣板書?
生3(振振有辭):這捕鳥必須在“大雪”天,用大“竹匾”容易罩住,人必須“遠遠”地藏起來,不然會被鳥兒發(fā)現(xiàn)。這些是捉鳥的條件,結果是“什么鳥都有”。
師:你考慮問題很周到,確實缺一不可。
接下來教師根據(jù)生1的板書指導復述,根據(jù)生2的板書指導寫字,根據(jù)生3的板書提醒學生寫作時要考慮全面。
思考:這一教學片段充分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通過開放板書,巧妙地引領全員進入文本,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了學生。在學生眼里板書是教師的專權,而現(xiàn)在“權力”下放,就積極調動了他們的情感,激活了他們的思維,促使他們萌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在這種自主意識的驅動下,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探究時,已不再是單調乏味的操練,而是充分喚醒了他們的學習潛能,去饒有興趣地朗讀、發(fā)現(xiàn)、思辨、歸納,寫出符合自己認知能力的板書,結果自然就多元化、個性化了。同時教師絲毫不曾忘記自己的“引領”作用,根據(jù)學生的板書,取其所長,一人資源,多人共享。再次引領全體學生涵泳文本,習得語言。
作者郵箱: oxc7862@163.com
資料提供者:
4、《詩兩首》:《金色花》《紙船》導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領悟詩中所包含的對母親深切的愛。
2、朗讀品味兩首詩是如何表達對母親深切的愛。
3、模仿詩歌中對母親愛的表達方式,表達自已對母親的愛。
[教學設想]:
1、師生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營造氛圍、導入母愛的主題。
2、朗讀,配樂朗讀品味全詩,把握兩首詩的感情。
4、發(fā)揮想象能力借用具體形象抒發(fā)對母親的愛。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生配樂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二、朗讀整體把握兩首詩
1、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兩首詩。
2、請男、女同學集體朗誦這兩首詩。
3、想象一下詩中主人公的形象,兩首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否相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特點?
《金色花》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調皮的孩子。
《紙船》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柔弱的女子。
4、播放三段音樂。
問:哪兩段音樂適合做這兩首詩的背景音樂?為什么呢?
5、配樂朗讀這兩首詩。
三、探討研讀這兩首詩如何表達母愛。
(一)《金色花》
1、這位調皮的孩子借用什么表達對母親的愛?
2、“我”變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好玩——“看著媽媽工作”——為媽媽做點事——回到媽媽身邊
3、詩中最后有兩句對話,你能說說媽媽說此話時的心情嗎?
4、配樂品讀全詩。
(二)《紙船》
1、這位柔弱的女子用什么來寄托對母親深切的愛?
2、這位柔弱的女子對母親的愛我們可以理解,但為何有“悲哀”呢?
3、配樂品讀全詩。
四、仿寫仿說
1、兩首詩中你最喜歡哪幾句?自由讀你最喜歡的詩句。分男、女生比賽背誦。
2、這兩首詩都表現(xiàn)了對母親深切的愛,但都沒有直接說“媽媽,我愛你呀!”,你能否仿照這兩首詩的表達方式,通過一個具體的事物也來說說你對媽媽的愛。
五、回顧品味
配樂朗讀。
5、《詩兩首》:《金色花》《紙船》導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 引導學生領悟詩中所包含的對母親深切的愛。
2、 朗讀品味兩首詩是如何表達對母親深切的愛。
3、 模仿詩歌中對母親愛的表達方式,表達自已對母親的愛。
[教學設想]:
1、師生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營造氛圍、導入母愛的主題。
2、朗讀,配樂朗讀品味全詩,把握兩首詩的感情。
4、 發(fā)揮想象能力借用具體形象抒發(fā)對母親的愛。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師生配樂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二、 朗讀整體把握兩首詩
1、 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兩首詩。
2、 請男、女同學集體朗誦這兩首詩。
3、 想象一下詩中主人公的形象,兩首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否相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特點?
《金色花》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調皮的孩子。
《紙船》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柔弱的女子。
4、 播放三段音樂。
問:哪兩段音樂適合做這兩首詩的背景音樂?為什么呢?
5、 配樂朗讀這兩首詩。
三、 探討研讀這兩首詩如何表達母愛。
(一)《金色花》
1、這位調皮的孩子借用什么表達對母親的愛?
2、“我”變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好玩——“看著媽媽工作”——為媽媽做點事——回到媽媽身邊
3、詩中最后有兩句對話,你能說說媽媽說此話時的心情嗎?
4、配樂品讀全詩。
(二)《紙船》
1、 這位柔弱的女子用什么來寄托對母親深切的愛?
2、 這位柔弱的女子對母親的愛我們可以理解,但為何有“悲哀”呢?
3、配樂品讀全詩。
四、 仿寫仿說
1、 兩首詩中你最喜歡哪幾句?自由讀你最喜歡的詩句。分男、女生比賽背誦。
2、 這兩首詩都表現(xiàn)了對母親深切的愛,但都沒有直接說“媽媽,我愛你呀!”,你能否仿照這兩首詩的表達方式,通過一個具體的事物也來說說你對媽媽的愛。
五、 回顧品味
配樂朗讀。
6、《詩兩首》:《金色花》《紙船》導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領悟詩中所包含的對母親深切的愛。
2、朗讀品味兩首詩是如何表達對母親深切的愛。
3、模仿詩歌中對母親愛的表達方式,表達自已對母親的愛。
[教學設想]:
1、師生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營造氛圍、導入 母愛的主題。
2、朗讀,配樂朗讀品味全詩,把握兩首詩的感情。
4、發(fā)揮想象能力借用具體形象抒發(fā)對母親的愛。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師生配樂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二、朗讀整體把握兩首詩
1、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兩首詩。
2、請男、女同學集體朗誦這兩首詩。
3、想象一下詩中主人公的形象,兩首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否相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特點?
《金色花》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調皮的孩子。
《紙船》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柔弱的女子。
4、播放三段音樂。
問:哪兩段音樂適合做這兩首詩的背景音樂?為什么呢?
5、配樂朗讀這兩首詩。
三、探討研讀這兩首詩如何表達母愛。
(一)《金色花》
1、這位調皮的孩子借用什么表達對母親的愛?
2、“我”變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好玩——“看著媽媽工作”——為媽媽做點事——回到媽媽身邊
3、詩中最后有兩句對話,你能說說媽媽說此話時的心情嗎?
4、配樂品讀全詩。
(二)《紙船》
1、這位柔弱的女子用什么來寄托對母親深切的愛?
2、 這位柔弱的女子對母親的愛我們可以理解,但為何有“悲哀”呢?
3、配樂品讀全詩。
四、仿寫仿說
1、兩首詩中你最喜歡哪幾句?自由讀你最喜歡的詩句。分男、女生比賽背誦。
2、這兩首詩都表現(xiàn)了對母親深切的愛,但都沒有直接說“媽媽,我愛你呀!”,你能否仿照這兩首詩的表達方式,通過一個具體的事物也來說說你對媽媽的愛。
五、回顧品味
配樂朗讀。
7、情境導學 詞句導讀《鮮花和星星》教學設計教案教學設計
吳曉敏
設計思路:
本課是首兒童詩。全詩共分兩個部分,分別描寫了地上的鮮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體現(xiàn)了兒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對身邊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關愛和向往。這首詩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活潑,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
教學中引導學生感情朗讀、移情美讀課文,讓學生走進詩歌,與小詩人產生內心的共鳴,從而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利用圖畫創(chuàng)設一貫充滿活力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在有趣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使課文內容悄無聲息地進入學生的心田。另外指導學生模仿文中句式,創(chuàng)編兒歌,幫助學生運用語言,豐富語言,在廣闊的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理解本課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背誦和表演。
3、理解課文內容,展開想象,關注和熱愛身邊的事物和大自然。
4、創(chuàng)編兒歌,在廣闊的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認識本課生字詞,并讀準,尤其注意輕聲音節(jié)的讀法。
2、有感情朗讀課文,展開想象,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一、猜謎揭題,動畫激趣
1、猜謎
師述:
(1)一朵朵,一叢叢,長在綠葉中,五顏六色它最美。
(2)它的家在夜空,它是夜空的小眼睛,一閃一閃亮晶晶。
相機出示謎底(畫有鮮花、星星的詞卡)指導讀好,并指出“星星”的第二個“星”是輕聲音節(jié),是不帶聲調的。領生讀好。看圖說說你覺得這些鮮花怎么樣?星星呢?
2、揭題
有一首兒歌把他們寫得更美,我們一起來學學好嗎?
引領學生補充課題,書空“和”,齊讀課題:鮮花和星星
3、激趣
老師把這首好聽的兒歌做成了一部非常好看的動畫片,想看嗎?
(播放課件)好看嗎?好聽嗎?我們也來試試!
二、初讀兒歌,指導讀詞
1、提出自讀要求:
(1)讀準生字字音;
(2)注意輕聲音節(jié),找出哪些音節(jié)不帶調的讀好它。
生自讀,再同桌互讀檢查。
2、檢查讀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多種形式指導讀準,相機引導學生區(qū)別字意。
(2)出示詞語卡片:a指導讀好輕聲音節(jié),b指導有感情朗讀。如“最喜歡”一詞要突出“最”字,可問“最喜歡就是怎樣喜歡?”“那怎樣讀才能讀出非常非常喜歡呢?”再如讀“滿地的鮮花”可問“滿地的說明鮮花怎么樣???”“那怎樣讀才能讓人感覺鮮花很多很多呢?”
三、品讀句子,情境表演
1、剛才讀了兒歌,我們知道了夏天的鮮花很多很多,開滿了地,那你知道夏天有哪些鮮花嗎?
(1)這么多鮮花都開了,五顏六色的一定很好看!我們把它們貼到黑板上來好嗎?(生拿畫好剪好的鮮花貼到黑板上,師可即興給花兒們添上綠綠的小草。)
(2)引導生說話:你們看到了什么?你想說些什么?
相機出示句子:我最喜歡,夏天滿地的鮮花。
誰能讀好它?指名讀,相機再強化讀好“最”“滿地的”。
(3)這么多鮮花,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吧。指導用“朵”。
生看圖數(shù):“一朵,兩朵,三朵,四朵……”
這么多鮮花,能數(shù)得清嗎?指導用“這里一朵,那里一朵”數(shù),(加手勢)
出示句子: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還多。
指導讀好“還多”
(4)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讀,你們行嗎?
生試讀,加上動作再讀,指名上黑板表演。
(5)讓我們一起來到這夏天滿地的鮮花中,用最美的聲音,最好看的動作表現(xiàn)出我們最喜愛的心情,好嗎?
生齊表演
2、過渡:到了夜里,花兒睡了,星星出來了。
(1)出示句子:到了晚上,花兒睡了。
指導輕輕地讀,別吵醒了這些美麗的花兒。
(2)生上黑板貼星星。
看圖說,你看到了什么?星星們好象在干什么?你知道他們的名字嗎?
相機出示句子:我數(shù)著滿天的星星。指導讀好(滿天的)
(3)一起數(shù)星星:“一顆,兩顆,三顆,四顆……”數(shù)不完,誰來換個方法數(shù)?
出示:這里一顆,那里一顆,真你地上的花兒還多。
指名讀,加動作讀。
(4)一段話連起來有感情朗讀,表演。
3、練習整首兒歌的朗讀,表演。指名上黑板演。
4、學當小小播音員。配上多媒體課件,音樂。
四、拓展延伸,學做詩人
1、出示句子,練說兒歌。
(1)我最喜歡
秋天滿地的菊花
這里()
那里()
真比()
(2)草原上遍地都是牛羊
這里()
那里()
真比()
2、你還自己編首兒歌嗎?
作者郵箱:chuxin-1211@163.com
資料提供者:
8、導無痕,潤有意《金蟬脫殼》導學案教學設計
金蟬脫殼
【文本分析】
1、字詞:“柿”注意是翹舌音,“搜、籽”是平舌音,“協(xié)”的韻母是“ie”,“趴”不讀“ba”。注意“柿”,“搜”、“配”的寫法。
2、理解金蟬脫殼的過程,感受其神奇。
3、學習描寫動物的方法。
4、資源鏈接:
蟬是一種較大的吸食植物的昆蟲,通常大約有四五公分長。它們象針一樣中空的嘴里可以刺入樹體,吸食樹液。蟬的蛹在地下度過它一生的頭兩三年,或許更長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它吸食樹木根部的液體。然后在某一天破土而出,憑著生存的本能找到一棵樹爬上去。蟬蛹經過幾年緩慢的生長,作為一個能量的儲存體爬出地面。它用來挖洞的前爪還可以用以攀援。蟬將蛹的外殼作為基礎,慢慢地自行解脫,就象從一副盔甲中爬出來。整個過程需要一個小時左右。
會鳴的蟬是雄蟬,它的發(fā)音器就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層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動而發(fā)出聲音,由于鳴肌每秒能伸縮約1萬次,蓋板和鼓膜之間是空的,能起共鳴的作用,所以其鳴聲特別響亮。并且能輪流利用各種不用的聲調激昂高歌。雌蟬的樂器構造不完全,不能發(fā)聲,所以它是“啞巴蟬”。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兩條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了解“殼”的兩種不同讀法。
2.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觀察的仔細,用詞的準確。
3.能正確流利有感請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自然段。
4.學習課文細致生動的描寫,練寫一段話。
【導學過程】
一、
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讀題正音。
金蟬脫殼(jīn
chán
tuō
qiào)
文讀:qiào;
在本文其他地方,“殼”都是白讀,讀作ké。
2.說說你對“金蟬脫殼”的理解。
(蟬變?yōu)槌上x時要脫去一層殼。比喻用計脫身,使人不能及時發(fā)覺。)
(諸葛亮的三十六計之一。)
3.不過,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可不是一則成語故事,而是記敘了作者親眼目睹的一只肥肥的金蟬怎樣脫去外殼,換上五彩繽紛的外衣的。(邊說,邊示圖)多神奇?。?/p>
二、【學生五分鐘】課前必問:
1.課文你讀正確讀通順了嗎?同桌互相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2.生字詞你學會了嗎?
請一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上臺報詞,選擇你認為比較難寫的生字詞檢查大家。
請兩位同學上黑板寫。。
3.相機教學本課生字。
這些字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呢?他寫得對不對?
重點板書:搜
學生在書上描紅。
4.過渡:這篇課文很長,你們最想學哪一段?(第四自然段)為什么?(直接寫金蟬脫殼的過程的,寫得很精彩。)
那就讓我們趕緊去讀讀第四自然段,看看蟬是怎樣一步步脫下身上的殼的。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帶著問題默讀第四自然段。
交流板書:
背→頭→腳→尾
把過程按照順序一步一步說清楚,這就叫言之有序?。ò鍟貉灾行颍?/p>
你能用一組完整的表示順序的詞說說蟬脫殼的過程嗎?
3.在整個脫殼的過程中,你感覺哪兒給你的印象最深?
自讀自悟。圈畫,批注。兩三分鐘
學生大多不會批注,要么整段畫下,要么無從下筆。
導:如果你關注到了重點詞語,一定會有新的收獲。
4.交流:
★蟬兒把它已經出殼的上半身騰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撲來,再用前腳抓住蟬殼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蟬尾就出來了。
教:(1)指名讀。
(2)出示句子。還有誰也對這句印象深刻?再指名讀。
(3)你為什么把“仰”讀得那么重?(此處以“仰”為例,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展開教學)
(4)還有對“仰”印象深刻的嗎?說說你的理由。
(5)“仰”可以換成“倒”嗎?
(6)讀出你蟬的奮力!
出示:“蟬兒把它已經出殼的上半身騰空向后仰去”
一個“仰”字,讓我們看到了蟬脫殼時的奮力,從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出作者觀察細致,用詞準確,這就是“推敲”?。?/p>
(板書:用詞準確)
扶:(7)讓我們再來推敲推敲,這句話中還有哪個動詞打動了你?
預設:
撲——敏捷地撲,奮力地掙脫。
抽——最后的動作,輕快地,果斷地。
(8)出示句子(動詞變紅)。
誰能連起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
(9)再讀讀這句話,透過這些準確的動詞,你讀出新的感受了嗎?
【學生五分鐘】
放:(10)這句話之所以寫得這么傳神,是因為這些動詞用得多準確啊!在第四自然段中,像這樣準確生動的動詞還有很多。請同學們再次默讀第四自然段,用心體會體會,把你的感受寫下來。
動詞
感
受
交流。說一說,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這段話寫得如此準確、細膩、傳神,靠的是什么?(板書:觀察仔細)
5.那就讓我們一起再來仔細地看看圖,感受一下金蟬脫殼的全過程。老師用課文語句給畫面配上了解說詞。
學生練習背誦。
指導看圖背誦(背→頭→腳→尾)。
一連串的動詞,寫出了蟬尾出殼的經過,這就是“自然協(xié)調”。(點紅“自然協(xié)調”)
6.導:背出來了,頭出來了,腳出來了,尾巴也出來了!這自然協(xié)調的過程看似瞬間可以完成,但實際上要用多長時間你知道嗎?你來猜猜看。(前后需要一個小時左右)一個小時的努力,一個小時的掙扎,一個小時里經歷一次破繭成蝶似的新生!
出示:
脫殼的蟬兒靜靜地趴在蟬殼上,過了好一陣子,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蟬殼。
指名讀。你又讀出了什么?
“靜靜地趴在蟬殼上”,說明蟬兒筋疲力盡;“依依不舍”寫出了蟬兒不忍心離開蟬殼,在作者眼中,蟬兒好像人一樣有思想,有靈性,有感情。
四、拓展練筆:
此時此刻,那靜靜地趴著的蟬兒在想些什么呢?寫下來。
五、感悟升華總結。
今天,我們目睹了金蟬脫殼的過程,金蟬雖小,卻在那一次次掙扎與抽搐中,如破繭成蝶,如鳳凰涅磐,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頑強,令人動容!而正是有了作者聚精會神的觀察,細致準確的描寫,才讓我有了如此深切的感受。
△附板書
7、金蟬脫殼
觀察仔細
言之有序
用詞準確
9、導學 導練 步步深入──《黃山奇石》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由四幅圖和一篇課文組成。課文講的是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qū)景色秀麗神奇,其中無數(shù)的奇巖、怪石更是十分有趣。課文共六段。第一段總寫黃山風景區(qū)的景色與怪石。第二至第五段重點介紹黃山的四塊奇石,其構段方式有所不同:二、四段先介紹奇石的名稱,后介紹樣子;三、五段先介紹奇石的樣子,后揭示名稱。這是本文寫作上的特點。課文的最后一段告訴我們黃山奇形怪狀的巖石非常多。作者在字里行間蘊含著對黃山趣致的巖石和秀麗的景色的贊美,令讀者情不自禁地產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本文的訓練重點是“抓住特點,展開想像”。訓練要求是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石的奇妙,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通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語言文字,培養(yǎng)觀察和想象能力;詞句訓練重點是理解“聞名中外”、“尤其”、“秀麗神奇”、“陡峭”、“翻滾的云海”等詞語,弄清第一段兩句話這之間的聯(lián)系,讀懂它所表達的意思,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巨石變成了一只金光閃閃的雄雞”。
【教法與學法設計】
〖教路與學路〗
初步看圖讀文,粗知圖文意──圖文結合研讀,體味美的語言——賞圖誦讀想像,進入美的意境:
1、初步看圖讀文,粗知圖文意:
先整體感知圖意并通過觀察了解奇石的特點,再進行口語表達訓練,然后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圖文結合研讀,體味美的語言:
通過觀察、朗讀和語言文字訓練,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味文中美的語言。
3、賞圖誦讀想像,進入美的意境:
通過觀察和誦讀幫助學生體會黃山奇石的神奇有趣,將圖文融為一體,在美的意境中啟發(fā)想像,激發(fā)愛國情感。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圖入手,初讀課文
1、看幻燈抽拉片,欣賞黃山全貌,引導學生說圖意,使學生對黃山景觀有個整體印象。
2、教師范讀課文。
3、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放聲朗讀課文,自學生字,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劃出不懂的詞句。
4、檢查自學效果:
⑴ 注意讀準字音:
翹舌間:省、著、狀。
前鼻音:仙、翻、滾。
后鼻音:形、省、狀。
⑵ 注意“滾”、“秀”、“省”、“區(qū)”的寫法。
5、說說課文的四幅圖分別與課文的哪段內容相對應。
二、圖文結合,細讀課文
1、學習課文的第一段:
看圖(出示幻燈片一),展現(xiàn)黃山秀麗的景觀,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段,思考:
第一段有幾句話?(用序號在書上標出來)每句話各講了什么?
3、幻燈出示課文第一段:
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qū)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學生輕讀,要求:
⑴ 找出句子中贊美黃山風景的詞語,用“──”畫出來。
⑵ 想一想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這個句子?
4、指名讀這一段,問:這一段哪些詞語是贊美黃山風景的?
⑴ 理解“聞名中外”,指導朗讀第一句:
① “聞名中外”是什么意思?
② 我國的黃山風景區(qū)在世界上都很出名,作為中國人你感到怎樣?請用自豪的語氣自己練讀第一句話,再指名讀。
⑵ 理解“秀麗神奇”,指導朗讀第二句:
① “秀麗”指清秀美麗,“神奇”指非常奇妙。
② 老師范讀第二句,然后指導學生讀。
⑶ 理解“尤其”,指導朗讀并完成填空練習:
① “尤其”可以換一個什么詞而句子的意思不變?
② 比較句子,領會黃山奇石的有趣:
那里景色秀麗神奇,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那里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比較這兩句話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上一句中“景色”和“怪石”處于并列地位,無輕重之分;下一句加上“尤其是”,前后兩個分句語意就有輕重之分,重點在后一分句上,突出了怪石有趣,既照應了題目,又提示了下文。
③ 指導朗讀這一句,“尤其”要讀得重一些,“極了”要讀得輕緩一些,學生練讀,教師指導。
④ 完成填空練習:
我喜歡圖畫,
尤其
喜歡國畫。
我喜歡上課,
⑤ 引導學生理解這一段中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理解這兩句話所表達的意思。
2、學習第二至五段:
⑴ 學生輕聲讀二至五段,思考:
① 這四段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第二、四段寫法相同,三、五段寫法相同。)
② 這四段分別介紹了什么奇石?
(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
過渡:
這四塊奇石你最喜歡哪一塊?
⑵ 導讀第三段,指導學法:
① 出示幻燈片“猴子觀海”,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
A、圖上的巖石像什么?從哪兒看出來的?課文的哪一段是寫這幅圖的?
B、你看了這幅圖的奇石后有什么問題嗎?
② 請同學們帶著剛才提出的問題自由讀課文的第三段。
③ 默讀第三段,劃出描寫奇石的句子,再從句子中找出具體描寫奇石“奇”的詞語用“──”畫下來。
出示第三段: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云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
④ 議論:這些詞語寫得好在哪里?
(“抱、蹲、望”寫出了猴子觀海的動作,把石猴子寫活了。)哪個詞語寫出了石猴子入迷的神態(tài)?(一動不動)
⑤ 誰愿意到前面來表演猴子一動不動地觀看云海的動作?(通過表演,把猴子觀海的形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性。)往下看,云就像大海的波濤那樣上下翻滾的壯觀場面。理解“陡峭”、“翻滾的云海”。
⑶ 這只猴子大概是被千變萬化的云海迷住了,猴子觀海多么有趣!我們要用贊美的語氣來讀,“抱”、“蹲”、“望”、“一動不動”要讀得重一些。學生自由讀后,老師引讀這一段。(板書:讀)
⑷ 師生看板書總結第三段的學習方法:
看 找 議 讀
→仔細看幻燈片,圖上的巖石像什么?從哪兒看出來的。
→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奇石“奇”的句子和詞語。
→讀句子,議論這些詞語好在哪里?感情朗讀。
⑸ 半扶關放學習第二段,遷移學法。學生先自學,再檢查匯報:
① 指名匯報學習第二段:
A、看圖(出示幻燈片二),圖上的巖石像什么?從哪兒看出來的?
B、找出具體寫奇石“奇”的詞語“飛”、“落”。
② 這些詞寫得好在哪里?(“飛”與“掉”比較。)
(“飛、落”把仙桃石寫活了,使人感到神秘、奇異,更富有情趣。)
⑹ 學生自學四、五兩段:
(自學后分組交流、討論,重點檢查寫奇石“奇”的詞語和朗讀。)
① 第四段“站、伸、指”寫出了“仙人指路”這塊石頭的神奇,要用贊美的語氣來讀,“站、伸、指、更”要讀重音。
② 第五段“伸、啼叫”寫出了“金雞叫天都”的神奇,理解:
A、為什么稱它為“金雞”?
B、“天都”指什么?從哪個句子看出它叫“天都”?
要用贊美的語氣讀,“伸、啼叫”要讀重音。
③ 過渡:
黃山風景區(qū)只有這幾塊奇石嗎?
三、展開想像,進行說話練習
1、學習課文第六段:
⑴ 邊讀邊思考:這一段介紹了哪些奇石?
⑵ “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些奇石作者有沒有具體地描寫出來?你能按下面的提示,仿照二至四段的寫法,用一句話把自己歡的奇石的樣子具體地說出來嗎?
幻燈提示:
① 就說天狗望月吧,(什么樣的天狗,望著什么樣的月兒,在想什么)。
②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什么樣的獅子,在怎樣搶球,搶怎樣的球)。
這就是有趣的“獅子搶球”。
學生先同桌互說,再指名說。
⑶ 你還從書上哪里看出黃山的奇石很多?
齊讀最后一句。
2、按幻燈片上奇石的樣子給它起名字:
出示補充幻燈片圖片(幾塊奇石),由學生討論給它們起名。
(金龜望日、仙人下棋、駱駝觀天……)
四、總結課文
《黃山奇石》這篇課文詳細介紹了黃山的四種奇石是( )、( )、( )和( )。簡略提到的三種奇石是( )、( )、( )。這些景色秀麗神奇,十分( )。
板書:
有趣
五、課堂練習
1、完成課后填空練習并朗讀句子。
2、指名背誦。
(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奇石,看幻燈片,用贊美的語氣向大家介紹。)
六、作業(yè)
從課文中選兩段背下來。
【板書設計】
(一)
仙桃石
猴子觀海
黃山奇石 有趣
仙人指路
金雞叫天都
(二)
黃山奇石
仙桃石 飛 落
猴子觀海 抱 蹲 望
仙人指路 站 伸 指
金雞叫天都 伸 啼 叫
(奇) (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