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識天氣》課堂教學實錄一等獎》屬于教學設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看云識天氣》課堂教學實錄一等獎
《看云識天氣》課堂實錄
何祎
師:中國有句俗話叫“天有不測風云”,意思是“天也有不能預測的時候”,那么用逆向思維反過來思考就成了“天氣一般都能預測”。確實,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就已經(jīng)能夠預測天氣了,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將經(jīng)驗總結成了許多關于天氣的諺語。下面就讓我們用這些諺語并做個游戲——找朋友。我這里有諺語的上半句,下半句已經(jīng)分到了你們手上。我們就來找一找諺語的下半句各是什么。(背景音樂:《找朋友》)
第一組:天上鉤鉤云
生:地下雨淋淋
師:好,請手里拿著這句諺語的同學到第一組就坐。
第二組:早上烏云蓋
生:無雨也風來
師:是嗎?我們來看一看。正確。請手里拿著這句諺語的同學到第二組就坐。
第三組:烏云接日頭
師:下一句是什么呢?
生:半夜雨淋淋
師:同樣請這些同學到第三組就坐。
第四組:西北開天鎖
師:再來看看這一組。
生:明朝太陽大
師:請到第四組就坐。
第五組:朝霞不出門
師:這個簡單,下半句是什么?
生:晚霞行千里
師:請到第五組就坐。
第六組:有雨山戴帽
生:無雨便是風
師:對嗎?再想想。
生:無雨云攔腰
師:對了,請這些同學到第六組就坐。
第七組:日暈三更雨
生:月暈午時風
師:這組猜得最快,請他們到第七組就坐。
第八組:日出胭脂紅
生:無雨便是風
師:剛才這些同學早就等不及了,現(xiàn)在終于輪到他們,請他們到第八組就坐。
師:好,現(xiàn)在每位同學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也組成了一個學習小組,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要相互配合。下面我分配一下任務:請①②③號的同學代表小組發(fā)言;④號同學是這個學習小組的組長,組織好合作學;⑤號同學是記錄,要求記錄下小組討論的內(nèi)容,給發(fā)言的同學參考;⑥號同學計時,安排小組活動在老師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F(xiàn)在每個同學都有了自己的任務,請認真完成。
師:我們看到古人是那么聰明,已經(jīng)能將天氣情況編成簡單的諺語。我們當然也不甘示弱,今天我們也來看云識識天氣。(出示課題)我們雖然沒有古人那么多的實踐經(jīng)驗,但我們手頭有最好的老師。是什么?
生:書。
師:好,那我們就來看看書中介紹了哪幾種云?(搶答)
生:卷層云。卷云。卷積云。積云。積雨云。高積云。高層云。雨層云。
師:哦,一共八種。那它們各自有什么特征呢?請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并用第一人稱的方式描述出來,然后找到一個關鍵詞來概括它的主要特征。當然可以小組合作一下,不過我們先請小組長把這八種云家族的成員分別帶回去。
生:(爭先恐后上臺挑選云。)
師:現(xiàn)在可以小組活動了,五分鐘時間完成。
師:(擊掌以示時間到)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聽一聽云家族的自我介紹。哪一小組先來?
生:我是“雨層云”,我又矮又胖,穿著暗灰色的外衣,太陽、月亮見了我都要躲藏起來,我在天空出現(xiàn)時就表示連綿不斷的雨雪就要來臨了。
師:原來你會帶來雨雪,難怪是灰蒙蒙的。你有什么只要特征呢?請2號同學補充。
生:連綿不斷的雨雪就要來臨。
師;請用一兩個詞概括。比如暗灰色、密布。我們再來聽聽另一種云的介紹。
生:當積云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時就變成了我,我是積雨云,然后我越長越高,慢慢變黑,最后我整個倒下了,這是烏云彌漫、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馬上下起了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或者龍卷風。
師:原來你是這樣形成的。下面請2號同學概括一下主要特征,像什么?
生:山。
師:下一個誰來介紹?
生:我是卷層云,是在連綿的雨雪來臨之前出現(xiàn)在天空的一層薄云,看到我,請大家出門前帶上雨具。
師:謝謝卷層云的提醒。那你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生:像毛玻璃。
師:好象有人提反對意見了,到底是毛玻璃還是別的什么?
生:應該是綢幕。
師:哦。那我們馬上請急著要說的“毛玻璃”來介紹一下自己。
生:我的綽號叫“毛玻璃”,是由卷層云積聚而來的,透過我看天就會模糊不清因而得名,其實我的真名叫“高層云”。雨雪都是我的好伙伴,常常和我形影不離。
師:我想這么一介紹,大家對他的主要特征已經(jīng)很清楚了,就是“毛玻璃”,不需要2號同學補充了。還有幾位云家族的成員沒有介紹過自己,我們也來聽一聽。
生:我是……(介紹略)
師:聽了那么多云的自我介紹,我們對這些云所預示的天氣已經(jīng)很清楚了。以往我們總習慣于聽天氣預報,今天我們也可以當一回小小的天氣預報員,根據(jù)云圖自己來預報天氣。預報之前也需要小組合作準備一下。因為既然是預報,事先肯定不知道會出現(xiàn)什么云,所以只要在非常熟悉每種云預示的天氣情況的基礎上準備好大致的預報綱要就可以了。預報時要盡量模仿天氣預報員的語氣、語調(diào)、動作、表情。也是5分鐘的準備時間,現(xiàn)在開始。
師:現(xiàn)在是氣象服務時間,想要了解未來的天氣趨勢嗎?讓我們來聽聽天氣預報。
生:海南島的上空出現(xiàn)了一片積雨云,積雨云……(介紹積云的特點),那里馬上就要下雷陣雨,請出門的朋友帶好雨具。
師:這位預報員的知識非常豐富,給我們介紹了許多云的知識,可聽起來不太像天氣預報。有沒有同學再來給我們示范一下?
生:上海上空偶而飄著幾多積云,晴空萬里,氣溫23——27°C。人體舒適指數(shù):2級,氣溫適宜。穿衣指數(shù):2級,短袖襯衣。旅游指數(shù):3級,適合外出游玩。
師:這樣的天氣預報非常清楚,很人性化。還有沒有同學想試一下現(xiàn)場預報窗外的天氣?
生:……
師:這位同學很有主持人的氣質,好象帶我們到戶外現(xiàn)場講解了天氣情況,語言也很親切,讓人很愿意聽。
師:聽了那么多介紹,我們發(fā)現(xiàn)天上的云真是變化多端,很奇妙。它離天最近,是最佳的天氣預測者。但善于觀察的人一定會發(fā)現(xiàn),除了云之外,自然界中還有許多東西都可以預示天氣。你發(fā)現(xiàn)過嗎?它們預示了什么天氣?
生:燕子低飛,要下雨。
生:雞遲遲不愿入籠,是下雨的預兆。
生:蜻蜓低飛要下雨。
生:螞蟻搬家預示將要下大雨。
生:蜘蛛張網(wǎng)補網(wǎng)兆天晴
師:我還知道一種古老的鹽巴占卜術,將鹽巴丟到火中,發(fā)出劈啪聲的預示好天氣,可以遠行;而沒有聲音的就象征天氣變壞、風雨將至,鹽巴警告人們應該呆在家中,等風雨過去再出門遠行。
師:有這么多可以預示天氣的現(xiàn)象,你們想過其中有什么科學依據(jù)嗎?或者有沒有什么疑惑?我就有一大堆的疑惑?這些現(xiàn)象真的準確嗎?為什么能預示天氣?我們是不是不用天氣預報,直接看它們就可以了?你們也可以把疑問提出來。但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不可能都在課堂上解決,下課后,學習小組可以繼續(xù)活動,相互協(xié)作找出問題的答案。同時我們還要把這節(jié)課上“細心觀察、專注思考”的學習方法繼續(xù)用下去,仔細觀察身邊的任何一樣小事物,發(fā)現(xiàn)它的獨特之處,并用最精彩的話將其記錄下來。我們到時來看看誰的發(fā)現(xiàn)最新鮮、描寫最生動有趣。
師:好,這節(jié)課先到這里,下課。
2、《看云識天氣》課堂教學實錄
《看云識天氣》課堂實錄
何祎
師:中國有句俗話叫“天有不測風云”,意思是“天也有不能預測的時候”,那么用逆向思維反過來思考就成了“天氣一般都能預測”。確實,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就已經(jīng)能夠預測天氣了,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將經(jīng)驗總結成了許多關于天氣的諺語。下面就讓我們用這些諺語并做個游戲——找朋友。我這里有諺語的上半句,下半句已經(jīng)分到了你們手上。我們就來找一找諺語的下半句各是什么。(背景音樂:《找朋友》)
第一組:天上鉤鉤云
生:地下雨淋淋
師:好,請手里拿著這句諺語的同學到第一組就坐。
第二組:早上烏云蓋
生:無雨也風來
師:是嗎?我們來看一看。正確。請手里拿著這句諺語的同學到第二組就坐。
第三組:烏云接日頭
師:下一句是什么呢?
生:半夜雨淋淋
師:同樣請這些同學到第三組就坐。
第四組:西北開天鎖
師:再來看看這一組。
生:明朝太陽大
師:請到第四組就坐。
第五組:朝霞不出門
師:這個簡單,下半句是什么?
生:晚霞行千里
師:請到第五組就坐。
第六組:有雨山戴帽
生:無雨便是風
師:對嗎?再想想。
生:無雨云攔腰
師:對了,請這些同學到第六組就坐。
第七組:日暈三更雨
生:月暈午時風
師:這組猜得最快,請他們到第七組就坐。
第八組:日出胭脂紅
生:無雨便是風
師:剛才這些同學早就等不及了,現(xiàn)在終于輪到他們,請他們到第八組就坐。
師:好,現(xiàn)在每位同學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也組成了一個學習小組,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要相互配合。下面我分配一下任務:請①②③號的同學代表小組發(fā)言;④號同學是這個學習小組的組長,組織好合作學;⑤號同學是記錄,要求記錄下小組討論的內(nèi)容,給發(fā)言的同學參考;⑥號同學計時,安排小組活動在老師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F(xiàn)在每個同學都有了自己的任務,請認真完成。
師:我們看到古人是那么聰明,已經(jīng)能將天氣情況編成簡單的諺語。我們當然也不甘示弱,今天我們也來看云識識天氣。(出示課題)我們雖然沒有古人那么多的實踐經(jīng)驗,但我們手頭有最好的老師。是什么?
生:書。
師:好,那我們就來看看書中介紹了哪幾種云?(搶答)
生:卷層云。卷云。卷積云。積云。積雨云。高積云。高層云。雨層云。
師:哦,一共八種。那它們各自有什么特征呢?請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并用第一人稱的方式描述出來,然后找到一個關鍵詞來概括它的主要特征。當然可以小組合作一下,不過我們先請小組長把這八種云家族的成員分別帶回去。
生:(爭先恐后上臺挑選云。)
師:現(xiàn)在可以小組活動了,五分鐘時間完成。
師:(擊掌以示時間到)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聽一聽云家族的自我介紹。哪一小組先來?
生:我是“雨層云”,我又矮又胖,穿著暗灰色的外衣,太陽、月亮見了我都要躲藏起來,我在天空出現(xiàn)時就表示連綿不斷的雨雪就要來臨了。
師:原來你會帶來雨雪,難怪是灰蒙蒙的。你有什么只要特征呢?請2號同學補充。
生:連綿不斷的雨雪就要來臨。
師;請用一兩個詞概括。比如暗灰色、密布。我們再來聽聽另一種云的介紹。
生:當積云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時就變成了我,我是積雨云,然后我越長越高,慢慢變黑,最后我整個倒下了,這是烏云彌漫、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馬上下起了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或者龍卷風。
師:原來你是這樣形成的。下面請2號同學概括一下主要特征,像什么?
生:山。
師:下一個誰來介紹?
生:我是卷層云,是在連綿的雨雪來臨之前出現(xiàn)在天空的一層薄云,看到我,請大家出門前帶上雨具。
師:謝謝卷層云的提醒。那你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生:像毛玻璃。
師:好象有人提反對意見了,到底是毛玻璃還是別的什么?
生:應該是綢幕。
師:哦。那我們馬上請急著要說的“毛玻璃”來介紹一下自己。
生:我的綽號叫“毛玻璃”,是由卷層云積聚而來的,透過我看天就會模糊不清因而得名,其實我的真名叫“高層云”。雨雪都是我的好伙伴,常常和我形影不離。
師:我想這么一介紹,大家對他的主要特征已經(jīng)很清楚了,就是“毛玻璃”,不需要2號同學補充了。還有幾位云家族的成員沒有介紹過自己,我們也來聽一聽。
生:我是……(介紹略)
師:聽了那么多云的自我介紹,我們對這些云所預示的天氣已經(jīng)很清楚了。以往我們總習慣于聽天氣預報,今天我們也可以當一回小小的天氣預報員,根據(jù)云圖自己來預報天氣。預報之前也需要小組合作準備一下。因為既然是預報,事先肯定不知道會出現(xiàn)什么云,所以只要在非常熟悉每種云預示的天氣情況的基礎上準備好大致的預報綱要就可以了。預報時要盡量模仿天氣預報員的語氣、語調(diào)、動作、表情。也是5分鐘的準備時間,現(xiàn)在開始。
師:現(xiàn)在是氣象服務時間,想要了解未來的天氣趨勢嗎?讓我們來聽聽天氣預報。
生:海南島的上空出現(xiàn)了一片積雨云,積雨云……(介紹積云的特點),那里馬上就要下雷陣雨,請出門的朋友帶好雨具。
師:這位預報員的知識非常豐富,給我們介紹了許多云的知識,可聽起來不太像天氣預報。有沒有同學再來給我們示范一下?
生:上海上空偶而飄著幾多積云,晴空萬里,氣溫23——27°C。人體舒適指數(shù):2級,氣溫適宜。穿衣指數(shù):2級,短袖襯衣。旅游指數(shù):3級,適合外出游玩。
師:這樣的天氣預報非常清楚,很人性化。還有沒有同學想試一下現(xiàn)場預報窗外的天氣?
生:……
師:這位同學很有主持人的氣質,好象帶我們到戶外現(xiàn)場講解了天氣情況,語言也很親切,讓人很愿意聽。
師:聽了那么多介紹,我們發(fā)現(xiàn)天上的云真是變化多端,很奇妙。它離天最近,是最佳的天氣預測者。但善于觀察的人一定會發(fā)現(xiàn),除了云之外,自然界中還有許多東西都可以預示天氣。你發(fā)現(xiàn)過嗎?它們預示了什么天氣?
生:燕子低飛,要下雨。
生:雞遲遲不愿入籠,是下雨的預兆。
生:蜻蜓低飛要下雨。
生:螞蟻搬家預示將要下大雨。
生:蜘蛛張網(wǎng)補網(wǎng)兆天晴
師:我還知道一種古老的鹽巴占卜術,將鹽巴丟到火中,發(fā)出劈啪聲的預示好天氣,可以遠行;而沒有聲音的就象征天氣變壞、風雨將至,鹽巴警告人們應該呆在家中,等風雨過去再出門遠行。
師:有這么多可以預示天氣的現(xiàn)象,你們想過其中有什么科學依據(jù)嗎?或者有沒有什么疑惑?我就有一大堆的疑惑?這些現(xiàn)象真的準確嗎?為什么能預示天氣?我們是不是不用天氣預報,直接看它們就可以了?你們也可以把疑問提出來。但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不可能都在課堂上解決,下課后,學習小組可以繼續(xù)活動,相互協(xié)作找出問題的答案。同時我們還要把這節(jié)課上“細心觀察、專注思考”的學習方法繼續(xù)用下去,仔細觀察身邊的任何一樣小事物,發(fā)現(xiàn)它的獨特之處,并用最精彩的話將其記錄下來。我們到時來看看誰的發(fā)現(xiàn)最新鮮、描寫最生動有趣。
師:好,這節(jié)課先到這里,下課。
3、《看云識天氣》 課堂實錄
《看云識天氣》 課堂實錄
師:中國有句俗話叫“天有不測風云”,意思是“天也有不能預測的時候”,那么用逆向思維反過來思考就成了“天氣一般都能預測”。確實,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就已經(jīng)能夠預測天氣了,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將經(jīng)驗總結成了許多關于天氣的諺語。下面就讓我們用這些諺語并做個游戲——找朋友。我這里有諺語的上半句,下半句已經(jīng)分到了你們手上。我們就來找一找諺語的下半句各是什么。(背景音樂:《找朋友》)
第一組:天上鉤鉤云
生:地下雨淋淋
師:好,請手里拿著這句諺語的同學到第一組就坐。
第二組:早上烏云蓋
生:無雨也風來
師:是嗎?我們來看一看。正確。請手里拿著這句諺語的同學到第二組就坐。
第三組:烏云接日頭
師:下一句是什么呢?
生:半夜雨淋淋
師:同樣請這些同學到第三組就坐。
第四組:西北開天鎖
師:再來看看這一組。
生:明朝太陽大
師:請到第四組就坐。
第五組:朝霞不出門
師:這個簡單,下半句是什么?
生:晚霞行千里
師:請到第五組就坐。
第六組:有雨山戴帽
生:無雨便是風
師:對嗎?再想想。
生:無雨云攔腰
師:對了,請這些同學到第六組就坐。
第七組:日暈三更雨
生:月暈午時風
師:這組猜得最快,請他們到第七組就坐。
第八組:日出胭脂紅
生:無雨便是風
師:剛才這些同學早就等不及了,現(xiàn)在終于輪到他們,請他們到第八組就坐。
師:好,現(xiàn)在每位同學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也組成了一個學習小組,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要相互配合。下面我分配一下任務:請①②③號的同學代表小組發(fā)言;④號同學是這個學習小組的組長,組織好合作學;⑤號同學是記錄,要求記錄下小組討論的內(nèi)容,給發(fā)言的同學參考;⑥號同學計時,安排小組活動在老師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F(xiàn)在每個同學都有了自己的任務,請認真完成。
師:我們看到古人是那么聰明,已經(jīng)能將天氣情況編成簡單的諺語。我們當然也不甘示弱,今天我們也來看云識識天氣。(出示課題)我們雖然沒有古人那么多的實踐經(jīng)驗,但我們手頭有最好的老師。是什么?
生:書。
師:好,那我們就來看看書中介紹了哪幾種云?(搶答)
生:卷層云。卷云。卷積云。積云。積雨云。高積云。高層云。雨層云。
師:哦,一共八種。那它們各自有什么特征呢?請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并用第一人稱的方式描述出來,然后找到一個關鍵詞來概括它的主要特征。當然可以小組合作一下,不過我們先請小組長把這八種云家族的成員分別帶回去。
生:(爭先恐后上臺挑選云。)
師:現(xiàn)在可以小組活動了,五分鐘時間完成。
師:(擊掌以示時間到)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聽一聽云家族的自我介紹。哪一小組先來?
生:我是“雨層云”,我又矮又胖,穿著暗灰色的外衣,太陽、月亮見了我都要躲藏起來,我在天空出現(xiàn)時就表示連綿不斷的雨雪就要來臨了。
師:原來你會帶來雨雪,難怪是灰蒙蒙的。你有什么只要特征呢?請2號同學補充。
生:連綿不斷的雨雪就要來臨。
師;請用一兩個詞概括。比如暗灰色、密布。我們再來聽聽另一種云的介紹。
生:當積云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時就變成了我,我是積雨云,然后我越長越高,慢慢變黑,最后我整個倒下了,這是烏云彌漫、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馬上下起了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或者龍卷風。
師:原來你是這樣形成的。下面請2號同學概括一下主要特征,像什么?
生:山。
師:下一個誰來介紹?
生:我是卷層云,是在連綿的雨雪來臨之前出現(xiàn)在天空的一層薄云,看到我,請大家出門前帶上雨具。
師:謝謝卷層云的提醒。那你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生:像毛玻璃。
師:好象有人提反對意見了,到底是毛玻璃還是別的什么?
生:應該是綢幕。
師:哦。那我們馬上請急著要說的“毛玻璃”來介紹一下自己。
生:我的綽號叫“毛玻璃”,是由卷層云積聚而來的,透過我看天就會模糊不清因而得名,其實我的真名叫“高層云”。雨雪都是我的好伙伴,常常和我形影不離。
師:我想這么一介紹,大家對他的主要特征已經(jīng)很清楚了,就是“毛玻璃”,不需要2號同學補充了。還有幾位云家族的成員沒有介紹過自己,我們也來聽一聽。
生:我是……(介紹略)
師:聽了那么多云的自我介紹,我們對這些云所預示的天氣已經(jīng)很清楚了。以往我們總習慣于聽天氣預報,今天我們也可以當一回小小的天氣預報員,根據(jù)云圖自己來預報天氣。預報之前也需要小組合作準備一下。因為既然是預報,事先肯定不知道會出現(xiàn)什么云,所以只要在非常熟悉每種云預示的天氣情況的基礎上準備好大致的預報綱要就可以了。預報時要盡量模仿天氣預報員的語氣、語調(diào)、動作、表情。也是5分鐘的準備時間,現(xiàn)在開始。
師:現(xiàn)在是氣象服務時間,想要了解未來的天氣趨勢嗎?讓我們來聽聽天氣預報。
生:海南島的上空出現(xiàn)了一片積雨云,積雨云……(介紹積云的特點),那里馬上就要下雷陣雨,請出門的朋友帶好雨具。
師:這位預報員的知識非常豐富,給我們介紹了許多云的知識,可聽起來不太像天氣預報。有沒有同學再來給我們示范一下?
生:上海上空偶而飄著幾多積云,晴空萬里,氣溫23——27°C。人體舒適指數(shù):2級,氣溫適宜。穿衣指數(shù):2級,短袖襯衣。旅游指數(shù):3級,適合外出游玩。
師:這樣的天氣預報非常清楚,很人性化。還有沒有同學想試一下現(xiàn)場預報窗外的天氣?
生:……
師:這位同學很有主持人的氣質,好象帶我們到戶外現(xiàn)場講解了天氣情況,語言也很親切,讓人很愿意聽。
師:聽了那么多介紹,我們發(fā)現(xiàn)天上的云真是變化多端,很奇妙。它離天最近,是最佳的天氣預測者。但善于觀察的人一定會發(fā)現(xiàn),除了云之外,自然界中還有許多東西都可以預示天氣。你發(fā)現(xiàn)過嗎?它們預示了什么天氣?
生:燕子低飛,要下雨。
生:雞遲遲不愿入籠,是下雨的預兆。
生:蜻蜓低飛要下雨。
生:螞蟻搬家預示將要下大雨。
生:蜘蛛張網(wǎng)補網(wǎng)兆天晴
師:我還知道一種古老的鹽巴占卜術,將鹽巴丟到火中,發(fā)出劈啪聲的預示好天氣,可以遠行;而沒有聲音的就象征天氣變壞、風雨將至,鹽巴警告人們應該呆在家中,等風雨過去再出門遠行。
師:有這么多可以預示天氣的現(xiàn)象,你們想過其中有什么科學依據(jù)嗎?或者有沒有什么疑惑?我就有一大堆的疑惑?這些現(xiàn)象真的準確嗎?為什么能預示天氣?我們是不是不用天氣預報,直接看它們就可以了?你們也可以把疑問提出來。但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不可能都在課堂上解決,下課后,學習小組可以繼續(xù)活動,相互協(xié)作找出問題的答案。同時我們還要把這節(jié)課上“細心觀察、專注思考”的學習方法繼續(xù)用下去,仔細觀察身邊的任何一樣小事物,發(fā)現(xiàn)它的獨特之處,并用最精彩的話將其記錄下來。我們到時來看看誰的發(fā)現(xiàn)最新鮮、描寫最生動有趣。
師:好,這節(jié)課先到這里,下課。
4、《看云識天氣》課堂實錄
師:中國有句俗話叫“天有不測風云”,意思是“天也有不能預測的時候”,那么用逆向思維反過來思考就成了“天氣一般都能預測”。確實,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就已經(jīng)能夠預測天氣了,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將經(jīng)驗總結成了許多關于天氣的諺語。下面就讓我們用這些諺語并做個游戲──找朋友。我這里有諺語的上半句,下半句已經(jīng)分到了你們手上。我們就來找一找諺語的下半句各是什么。(背景音樂:《找朋友》)
第一組:天上鉤鉤云。
生:地下雨淋淋
師:好,請手里拿著這句諺語的同學到第一組就坐。
第二組:早上烏云蓋。
生:無雨也風來
師:是嗎?我們來看一看。正確。請手里拿著這句諺語的同學到第二組就坐。
第三組:烏云接日頭。
師:下一句是什么呢?
生:半夜雨淋淋
師:同樣請這些同學到第三組就坐。
第四組:西北開天鎖。
師:再來看看這一組。
生:明朝太陽大
師:請到第四組就坐。
第五組:朝霞不出門。
師:這個簡單,下半句是什么?
生:晚霞行千里
師:請到第五組就坐。
第六組:有雨山戴帽。
生:無雨便是風
師:對嗎?再想想。
生:無雨云攔腰
師:對了,請這些同學到第六組就坐。
第七組:日暈三更雨。
生:月暈午時風
師:這組猜得最快,請他們到第七組就坐。
第八組:日出胭脂紅。
生:無雨便是風
師:剛才這些同學早就等不及了,現(xiàn)在終于輪到他們,請他們到第八組就坐。
師:好,現(xiàn)在每位同學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也組成了一個學習小組,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要相互配合。下面我分配一下任務:請①②③號的同學代表小組發(fā)言;④號同學是這個學習小組的組長,組織好合作學;⑤號同學是記錄,要求記錄下小組討論的內(nèi)容,給發(fā)言的同學參考;⑥號同學計時,安排小組活動在老師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F(xiàn)在每個同學都有了自己的任務,請認真完成。
師:我們看到古人是那么聰明,已經(jīng)能將天氣情況編成簡單的諺語。我們當然也不甘示弱,今天我們也來看云識識天氣。(出示課題)我們雖然沒有古人那么多的實踐經(jīng)驗,但我們手頭有最好的老師。是什么?
生:書。
師:好,那我們就來看看書中介紹了哪幾種云?(搶答)
生:卷層云、卷云、卷積云、積云、積雨云、高積云、高層云、雨層云。
師:哦,一共八種。那它們各自有什么特征呢?請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并用第一人稱的方式描述出來,然后找到一個關鍵詞來概括它的主要特征。當然可以小組合作一下,不過我們先請小組長把這八種云家族的成員分別帶回去。
生爭先恐后上臺挑選云。
師:現(xiàn)在可以小組活動了,五分鐘時間完成。
師:(擊掌以示時間到)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聽一聽云家族的自我介紹。哪一小組先來?
生:我是“雨層云”,我又矮又胖,穿著暗灰色的外衣,太陽、月亮見了我都要躲藏起來,我在天空出現(xiàn)時就表示連綿不斷的雨雪就要來臨了。
師:原來你會帶來雨雪,難怪是灰蒙蒙的。你有什么只要特征呢?請2號同學補充。
生:連綿不斷的雨雪就要來臨。
師;請用一兩個詞概括。比如暗灰色、密布。我們再來聽聽另一種云的介紹。
生:當積云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時就變成了我,我是積雨云,然后我越長越高,慢慢變黑,最后我整個倒下了,這是烏云彌漫、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馬上下起了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或者龍卷風。
師:原來你是這樣形成的。下面請2號同學概括一下主要特征,像什么?
生:山。
師:下一個誰來介紹?
生:我是卷層云,是在連綿的雨雪來臨之前出現(xiàn)在天空的一層薄云,看到我,請大家出門前帶上雨具。
師:謝謝卷層云的提醒。那你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生:像毛玻璃。
師:好象有人提反對意見了,到底是毛玻璃還是別的什么?
生:應該是綢幕。
師:哦。那我們馬上請急著要說的“毛玻璃”來介紹一下自己。
生:我的綽號叫“毛玻璃”,是由卷層云積聚而來的,透過我看天就會模糊不清因而得名,其實我的真名叫“高層云”。雨雪都是我的好伙伴,常常和我形影不離。
師:我想這么一介紹,大家對他的主要特征已經(jīng)很清楚了,就是“毛玻璃”,不需要2號同學補充了。還有幾位云家族的成員沒有介紹過自己,我們也來聽一聽。
生:我是……(介紹略)
師:聽了那么多云的自我介紹,我們對這些云所預示的天氣已經(jīng)很清楚了。以往我們總習慣于聽天氣預報,今天我們也可以當一回小小的天氣預報員,根據(jù)云圖自己來預報天氣。預報之前也需要小組合作準備一下。因為既然是預報,事先肯定不知道會出現(xiàn)什么云,所以只要在非常熟悉每種云預示的天氣情況的基礎上準備好大致的預報綱要就可以了。預報時要盡量模仿天氣預報員的語氣、語調(diào)、動作、表情。也是5分鐘的準備時間,現(xiàn)在開始。
師:現(xiàn)在是氣象服務時間,想要了解未來的天氣趨勢嗎?讓我們來聽聽天氣預報。
生:海南島的上空出現(xiàn)了一片積雨云,積雨云……(介紹積云的特點),那里馬上就要下雷陣雨,請出門的朋友帶好雨具。
師:這位預報員的知識非常豐富,給我們介紹了許多云的知識,可聽起來不太像天氣預報。有沒有同學再來給我們示范一下?
生:上海上空偶而飄著幾多積云,晴空萬里,氣溫23~27℃。人體舒適指數(shù):2級,氣溫適宜。穿衣指數(shù):2級,短袖襯衣。旅游指數(shù):3級,適合外出游玩。
師:這樣的天氣預報非常清楚,很人性化。還有沒有同學想試一下現(xiàn)場預報窗外的天氣?
生:……
師:這位同學很有主持人的氣質,好象帶我們到戶外現(xiàn)場講解了天氣情況,語言也很親切,讓人很愿意聽。
師:聽了那么多介紹,我們發(fā)現(xiàn)天上的云真是變化多端,很奇妙。它離天最近,是最佳的天氣預測者。但善于觀察的人一定會發(fā)現(xiàn),除了云之外,自然界中還有許多東西都可以預示天氣。你發(fā)現(xiàn)過嗎?它們預示了什么天氣?
生:燕子低飛,要下雨。
生:雞遲遲不愿入籠,是下雨的預兆。
生:蜻蜓低飛要下雨。
生:螞蟻搬家預示將要下大雨。
生:蜘蛛張網(wǎng)補網(wǎng)兆天晴。
師:我還知道一種古老的鹽巴占卜術,將鹽巴丟到火中,發(fā)出劈啪聲的預示好天氣,可以遠行;而沒有聲音的就象征天氣變壞、風雨將至,鹽巴警告人們應該呆在家中,等風雨過去再出門遠行。
師:有這么多可以預示天氣的現(xiàn)象,你們想過其中有什么科學依據(jù)嗎?或者有沒有什么疑惑?我就有一大堆的疑惑?這些現(xiàn)象真的準確嗎?為什么能預示天氣?我們是不是不用天氣預報,直接看它們就可以了?你們也可以把疑問提出來。但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不可能都在課堂上解決,下課后,學習小組可以繼續(xù)活動,相互協(xié)作找出問題的答案。同時我們還要把這節(jié)課上“細心觀察、專注思考”的學習方法繼續(xù)用下去,仔細觀察身邊的任何一樣小事物,發(fā)現(xiàn)它的獨特之處,并用最精彩的話將其記錄下來。我們到時來看看誰的發(fā)現(xiàn)最新鮮、描寫最生動有趣。
師:好,這節(jié)課先到這里,下課。
5、七上17課《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實錄及相關資料
七上17課《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實錄及相關資料
1、《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能概括課文內(nèi)容,了解云同天氣的關系。
3、學習比喻的修辭手法,體會其表達作用。
4、培養(yǎng)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熱愛科學的精神。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
導語:今天我們學習新課《看云識天氣》。大家齊讀。這是一篇科普小品??吹竭@個題目,大家猜猜,文章會寫什么內(nèi)容?
這位同學?他說要寫認識天氣的內(nèi)容。沒錯,但不全面。再度題目,對,和云還有關系呢。你說,對,看云的形態(tài)就可以知道天氣情況。換句話說,就是文章介紹了云與天氣的關系。(板書)那么云與天氣有怎樣的關系,作者又是怎樣介紹的呢?走進文章。同學們會找到滿意的答案。這也是我們這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
(二)初讀課文 感知內(nèi)容
(課件投影)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并劃出你還不認識或者自己認為重要的、優(yōu)美的字詞作為積累,與同學交流后,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峰巒 luán 鱗波 lín 絲絲縷縷lǚ 彌漫 mí
棉絮xù 日暈yùn 預兆zhào 輕盈yíng 綾紗líng
2、說一說文章圍繞云與天氣的關系寫了哪些內(nèi)容?
3、好,同學們都讀完了,請看大屏幕:誰來讀一讀?這位同學?其它同學看看和你讀得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
4、這位同學說,他把“暈”讀作了一聲,把“綾”讀作了“l(fā)éng”,說的很對,我們齊讀這兩個字?齊讀本課生字。給兩分鐘練會。
5、文章都寫了哪些內(nèi)容?
生1:寫了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的形態(tài)和天氣的關系。
生2:寫了暈、華、虹、霞和天氣的關系。
師1:難為同學們找的那么齊全。但同學們還要提高歸納課文的能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文中尋找重點句或者中心句子,同學們跳讀課文,看看有沒有?
師2:這位同學看出來了,文章第二段:大家齊讀: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這是看云識天氣的最基本的經(jīng)驗。
師3:你補充?第六段:我們還可以根據(jù)云上的光彩現(xiàn)象,推測天氣的情況。
師4:同學們還可以繼續(xù)用自己的話概括:這位同學?很簡潔,云的形態(tài)和天氣的關系。什么關系?對:云薄,可能是晴天;云低而厚,就是陰雨風雪。板書。然后呢?云的光彩同天氣的關系(板書)
師5:老師發(fā)現(xiàn),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五段備受同學們的冷落,咱們概括文意,還要注意,除了簡介準確,還要全面,我們齊讀第一段,看看說了什么?
師6:讀得很洪亮。這位同學你認為?他用了課文中的兩個句子概括的,就是:天上的云,真是姿態(tài)萬千。云就像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講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用自己的話就是:根據(jù)云的形態(tài)可以看云識天氣。(板書)
師7:最后一段呢?誰讀讀?其它同學思考?好,同學們說的對:看云識天氣的重要意義。(板書)
師8:看黑板,同學們觀察思考,從板書中,同學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師9:好,同學們發(fā)現(xiàn)最多的是我們概括文意時要簡潔要全面。能不能從結構上說?這位同學真聰明!采用總分總的結構來寫的,這樣使文章很有條理,我們寫科普文章的時候,為了能使知識介紹的很條理,往往采用這樣的方法,同學們寫作的時候可以借鑒。
三、探究寫法
那么,云同天氣的關系究竟如何?文中又是如何介紹的呢?(課件投影)
默讀課文,任選一種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對它作口頭介紹。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每組推選一名代表參加全班交流。
介紹要求:
1、充分利用描寫云彩的語言材料。
2、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
老師先來拋磚引玉。示例:"Ha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為我會給大家?guī)砬缋实奶鞖狻?
好,仿照老師的說法,開始準備!
師1:同學們說的很熱烈,派代表說說吧?
師2:這位同學,大家認真聽。
學生A:嗨!大家好,我叫卷積云,我是由我的妹妹卷云成群排列而成的,我像水面的鱗波,很美麗。我雖然沒有我的妹妹卷云站的:高。但是在云的家族里也是第二了,我像人們應該都很喜歡我,因為我不會帶來雨雪。說的真好:
請繼續(xù)!
學生B:大家好,我是高積云。我時而像羊群在漫步,時而成扁球狀的云塊排列著,“天上魚鱗斑”說的便是我的優(yōu)美姿態(tài)了。而且啊,農(nóng)民伯伯們可喜歡俺了,因為有俺在,“曬谷不用翻”。很好,你接著。
學生C:Hai,大家好,我叫積云,常在兩千米左右的天空上鼓鼓的飄浮著,像棉花糖一樣潔白飽滿,所以自然受到小孩子的青睞。我只會在上午或者午后出現(xiàn),因為這時陽光最燦爛、最溫暖了。當黃昏降臨時,我也就消散了。
同學們分別對8種云彩的
看,咱們同學既充分利用了描寫云彩的語言材料又讓我們明白這樣的云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描寫云彩的語言主要是用了什么修辭?對!比喻。為什么要用比喻???
這個同學說得好?。ㄕn件)有些事物很難描摹,打個比方,就容易講清楚,而且顯得生動活潑,很有趣味。尤其是能把一些枯燥的知識,介紹得通俗易懂,比如說。
四、拓展延伸 學以致用
(一)(課件投影)下面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把那些描寫生動的比喻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具體說一說,這個比喻句好在哪?
師:誰愿意讀一讀、說一說?
(二)(課件投影)我們看到的這些句子這么精彩,那么我們就試著仿照下面的例子,也來寫一寫。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仿寫:
1、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
2、遠處的霓虹燈亮了,……
師:好,請把你的成果與大家分享。很好!
生1: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像神秘的古堡,像沉默無言的巨人,又像高大的駝峰。
生2:遠處的霓虹燈亮了,閃閃爍爍,像高遠天空中的點點星光,又像璀璨的鉆石,點綴著這樣祥和的夜晚。
生3: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與朦朧的月色纏綿交融,像水墨畫中柔美自然的線條,像女子橫臥酣睡,像微波蕩漾的湖面。
同學們比喻運用的很恰當,想象力很豐富,寫作時同學們要多多運用,使文章增加文采。
五、總結本課
同學們,本節(jié)課我們的閱讀思路能否理順一下?好,集中大家的意見,最重要的閱讀思路是:先了解寫了什么?再知道怎樣寫的?然后是為什么這樣寫?這也是閱讀其它文章的思路,希望同學們用心體會,學以致用。
(三)(課件投影)課后作業(yè)
1、設計一個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征和他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表格形式可參考伴你學第三大題,小組內(nèi)展示,互相補充。
2、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天氣的諺語,請在課外搜集十條(可以查閱資料或向長輩請教),分類積累到自己的周記本上。
2、《看云識天氣》教學實錄
作者:語文組 李振輝 來源:四十中學
師:同學們,對于我們這些經(jīng)常上班或上學的人來說,天氣幾乎成了我們每天都要關注的一個問題。我來問一下大家,平時你都是根據(jù)哪些方法來預知天氣情況的?
生:我都是每天看天氣預報。
師:好。
生:我可以通過報紙來得知天氣情況。
師:再來。
生:我有時候看天上的星星,有星星說明第二天是晴天,沒星星說明第二天是陰天。
師:你很注意觀察。
生:我可以看我爸的手機短信。
師:同學們的方法很多,今天呢,老師就教給大家一種非常直觀的方法,看云識天氣。首先,我們先一起來看看天上的云吧。
(屏幕展示圖片,圖片自動切換)
師:那么天上究竟都有哪幾種云和云的光彩現(xiàn)象呢?它們叫什么名字,又各自預示著怎樣的天氣呢?請同學們快速的默讀課文,同時用筆及時的圈點出這些要點。
(學生默讀提煉信息 )
師:好,誰來談談自己所圈點的結果。
生:我找到的云有卷云、卷積云和積云,卷云和卷積云一般不會帶來雨雪,積云,積云對應的天氣沒有找到。
師:呃,沒有找到,我們看“它們常在兩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著,映著燦爛的陽光” ,這說明積云對應著什么天氣?
生:晴天。
師:好。再來。
生:我找到的是第四段的卷層云和高層云。卷層云慢慢地向前推進,天氣就將轉陰。出現(xiàn)了高層云,往往在幾個鐘頭內(nèi)便要下雨或者下雪。
師:很準確,并且提示了大家段落,很好,繼續(xù)。
生:我找到的有第四段的雨層云和第五段的積雨云。雨層云一形成,連綿不斷的雨雪也就降臨了。出現(xiàn)積雨云馬上就會嘩啦嘩啦地下起暴雨,有時竟會帶來冰雹或者龍卷風。
師:好,還有一種云我們沒有提到,你來。
生:還有一種云在第三段的結尾,叫高積云,是晴天。
師:你很細心。那么我們剛才所找的都是天上的云,誰能告訴大家天上有哪些云的光彩現(xiàn)象呢?
生:有一種云的光彩現(xiàn)象叫做暈,在太陽和月亮的周圍,有時會出現(xiàn)一種美麗的七彩光圈,里層是紅色的,外層是紫色的。日暈和月暈常常產(chǎn)生在卷層云上,卷層云后面的大片高層云和雨層云,是大風雨的征兆;另有一種比暈小的彩色光環(huán),叫做“華” ,華環(huán)由小變大,天氣趨向晴好。華環(huán)由大變小,天氣可能轉為陰雨。
師:說得很詳細,關于暈和華的區(qū)別你談到了一點,華比暈小,然而他們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區(qū)別,誰看到了?
生:暈里層是紅色的,外層是紫色的,華顏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紅,跟暈剛好相反。
師:通過兩者的比較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了二者的區(qū)別。云的光彩現(xiàn)象不僅僅是這兩種呀,還有。
生:還有“虹”,人們常說:“東虹轟隆西虹雨?!币馑际钦f,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還有一種云彩常出現(xiàn)在清晨或傍晚,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陰雨天氣在向我們進襲;晚霞在東,表示最近幾天里天氣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的諺語。
師:好,請坐。(展示表格)這就是剛才大家所找的八種云和四種光彩現(xiàn)象以及它們對應的天氣情況,通過這些我們懂得了很多相關的知識,這就是這篇說明文所體現(xiàn)的豐富的知識性。(板書:豐富的知識)
好了,那么大家現(xiàn)在分一分這八種云中哪幾種是晴天的象征?哪幾種云是壞天氣的象征?
(學生思考片刻)
生:卷云、卷積云、積云和高積云是晴天的象征,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和積雨云是壞天氣的象征。
(教師隨手點擊遙控,出現(xiàn)大括號進行分類)
師:我們再看看晴天的四種云有什么共同點?壞天氣的四種云有什么共同點?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文中介紹八種云的段落,分別用原文中的一個詞概括它們的共同點。
(學生閱讀課文,篩選信息)
生:晴天的四種云都屬于薄云,壞天氣的四種云都是低而厚密的云層。
師:好,很準確,告訴大家在第幾段?
生:在第二段。
師:好,一類是薄云,一類是低而厚密的云層(點擊遙控,屏幕上出現(xiàn)“薄云”“低而厚密的云層”),很顯然這是根據(jù)云的形態(tài)來分的。(點擊遙控,屏幕上出現(xiàn)“根據(jù)云的形態(tài)”)。在這里第二段的“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這一句話就概括了第三段的內(nèi)容,“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這一句話就概括了四五兩段的內(nèi)容。那我們就把這樣能夠概括一段或幾段內(nèi)容的句子叫做總領句。比如第六段第一句“我們還可以根據(jù)云上的光彩現(xiàn)象,推測天氣的情況”,這一句話便是整個第六段的總領句。我們看文章的二至六段為我們介紹了如此多的看云識天氣的知識,現(xiàn)在我們能不能找出全文的總領句。來,這位同學你來朗讀一下第一段。
生:(朗讀第一段,略)
師:請問全文的總領句是哪一句?
生:我認為是:天上的云,真是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
師:全文講的是看云識天氣,你說的這一句話只有云而沒有提到天氣呀,看來,不行,再來。
生:我認為是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
師:好(點擊遙控,屏幕上出現(xiàn)“云(天氣的‘招牌’)”),全文都是圍繞著這一句話來寫的。文章先總說一句: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然后對這一句話分開進行具體的介紹,最后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了總結,我們看全文是一種什么結構?
生:(齊答)總分總。
師:好,在對內(nèi)容進行具體介紹時,作者進行了分類說明,一類是根據(jù)云的形態(tài),把云分為薄云和低而厚密的云層,然后又把他們各自分成了四種云;另一類是根據(jù)云的光彩現(xiàn)象,把這些現(xiàn)象分成了暈、華、虹、霞。
作者正是運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和分類說明的方法使文章呈現(xiàn)出清晰的條理性。(板書:清晰的條理)
清晰的條理讓豐富的知識顯得層次分明,內(nèi)容清楚,那我們再來看看在語言上有什么突出的特點?
生:感覺文章寫的比較生動。
師:對,英雄所見略同,老師也有同感。下面就請同學們選擇文章中語言生動的句子去讀,比如你讀一讀擬人句,讀一讀比喻句,讀一讀用詞生動的句子,在朗讀中品味這樣寫寫出了事物的什么特征。
你比如用詞生動的句子,像第五段結尾:積雨云越長越高,云底慢慢變黑,云峰漸漸模糊,不一會,整座云山崩塌了,烏云彌漫了天空,頃刻間,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馬上就會嘩啦嘩啦地下起暴雨,有時竟會帶來冰雹或者龍卷風。這幾句話就很生動,比如“崩塌” ,它在生動的同時,準確地反映了高大的積雨云云山迅速的崩裂倒塌的情景。
再比如“彌漫”,它的妙處在于不僅用詞文雅,而且準確地寫出了崩塌后的積雨云云很多,布滿了整個天空的特征。
現(xiàn)在大家就像老師一樣,選擇生動的語言去朗讀,在朗讀中去品味它寫出的什么特征。好,開始。
(學生選讀,品析。)
師:通過朗讀與品味,相信大家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收獲,現(xiàn)在把你的收獲告訴你的同桌,兩個人交流一下。
(學生交流)
師:好,誰來談談自己的品析的結果。
生:我找的是第一段:它們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嚴嚴實實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這幾句話用了比喻的修辭,寫得很生動,能夠寫出天上的云很多,并且姿態(tài)都不一樣。
師:找的句子很生動,它寫出了云的什么特點,用原文說
生:呃,姿態(tài)萬千。
師:很聰明。您能不能具體分析其中的一個比喻句,比如“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這一句寫出了云的什么特點?
生:這種云很整齊。
師:好,請坐。誰再來?
生:我找的是高積云,“高積云是成群的扁球狀的云塊,排列很勻稱,云塊間露出碧藍的天幕,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痹谶@里用了比喻,雪白的羊群,就說明了高積云是雪白的顏色,然后高積云是成群的,所以比喻成羊群,羊也是成群的。
師:很好,比喻成羊群還因為高積云是扁球狀的,比較貼切。再來。
生:我找的是雨層云,“最后,云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塊密密層層地布滿了。這種云叫雨層云?!边@兒說“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用的是擬人,說明當時的云很厚,把太陽和月亮都遮蓋起來了。
師:好,再來。
生:我找的是卷云。這種云很薄,陽光可以透過云層照到地面,房屋和樹木的光與影依然很清晰。卷云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這里運用了比喻,能夠寫出卷云很白,很輕。
師:像羽毛、像綾紗,就只是很輕嗎?還能反映卷云的什么特點?
生:還很薄。
師:對。通過幾位同學的品析我們發(fā)現(xiàn):說明文對生動的語言有著特殊的要求,那就是在生動的同時更要能準確地反映事物的特點。(板書:生動準確的語言)
好了,《看云識天氣》的學習就要告一段落了,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了哪些收獲?
(學生思考片刻)
生:我學到了一些云和天氣的知識,學會了怎樣看云識天氣。
生:我知道了天上的云可以分成八種,比如卷云什么的。
師:好,這都是內(nèi)容上的收獲,除了內(nèi)容上的,你還有哪些收獲?
生:我學到了寫這類的文章,生動的語言也要能準確的寫出事物的特征。
師:對,這是在語言上的收獲。
生:我懂得了寫文章要注意文章的條理,條理要清楚,比如可以運用總分總的結構。
師:好,這是結構上的收獲。那么,怎樣較快地概括內(nèi)容,理清條理呢?我們教了一種方法?想一想。
生:可以看看段落有沒有總領句。
師:(屏幕展示:縱談收獲:內(nèi)容上: 懂得了怎樣看云識天氣。結構上:學會了用提煉總領句的方法來理清文章的結構、條理。語言上:學會用生動的語言準確地反映事物的特點。)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的收獲,看到同學們學有所獲我很高興,但是,學,以致用,下面我們就來閱讀一篇短小的說明文:《晉祠》節(jié)選,對我們這節(jié)課的學習進行一下能力的拓展。
首先請同學們速讀短文,感受經(jīng)典片段。
(學生速讀《晉祠》節(jié)選)
師:短文讀完了,誰能迅速的畫出全文的總領句和每一段的總領句?好,你來。
生:全文的總領句是:晉祠的美,在山,在樹,在水。第一段的總領句是:這里的山,巍巍的;第二段的總領句是:這里的樹,以古老蒼勁見長;第三段的總領句是:這里的水,多、清、靜、柔。
師:反應很快,也比較準確。糾正一個讀音:這里的樹,以古老蒼勁見cháng,不是見長(zhǎng)。另外,第二段的總領句應該是:這里的山,巍巍的;然后再加上“長長的”就完整了。那我們來看,這個短文是一種什么結構?
生:總分總。
師:正確。了解了整體內(nèi)容,我們再來看具體的內(nèi)容介紹,哪位同學讀一下第二段?你來。
生: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長長的,又如 。春日黃花滿山,徑幽香遠;秋來草木蕭疏,天高水清。無論什么時候拾級登山都會心曠神怡。
師:寫的多美呀,但美中不足的是,第二段少了一句話,我們看哪位同學能夠迅速的把它補充完整?
(學生練筆,補充一句話)
師:誰來讀一讀自己的佳作?
生: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長長的,又如廣闊的大海。
師:把山比成大海,好不好?誰來點評一下?
生:我感覺不合適。大海是廣闊的,而這里的山是長長的,所以不合適。
師:好,沒有抓住山“長長的”特點。并且比喻應該是不同的事物才能可以,山水屬于同一類的東西,不能比喻。再來。
生: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長長的,又如一條蜿蜒的巨龍。
師:你自評一下吧。
生:我感覺寫的還可以。首先“蜿蜒”這個詞比較生動,并且巨龍給人的感覺就是比較長的,所以比喻山還是比較恰當?shù)摹?/p>
師:很好,寫得好,分析的也到位。看來同學們確實是學有所獲,學有所用。最后我想告訴大家:學習不僅僅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生活中、自然中處處都蘊含著知識,那就讓我們帶著一雙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探索這無盡的知識吧。
好,下課。
《看云識天氣》教學反思
1、語文課首先要解決教什么。
初讀《看云識天氣》,感覺它講了很多豐富的氣象知識,后來一遍遍讀過,一遍遍思考,覺得它語言生動,知識介紹得很清楚,雖是說明文,但文章很簡單。那么,這節(jié)課我到底要教給學生什么?教氣象知識,顯然不行,那是地理課不是語文課;按正常的說明文去教說明文的知識,好像也不行,我的教學對象是初一的學生,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說明文(科普文),講一些枯燥的說明文的知識也不合適;那么我究竟要培養(yǎng)學生的什么語文能力呢?我的教學目標究竟應該設置為什么?
2、教學目標的設置應根據(jù)文本的特點來設置,應該考慮到單元目標。
幾經(jīng)思索,查閱資料,我認識到我們不能一教說明文就是講說明方法等說明文的知識,不能一教議論文就講論點論據(jù)等議論文的知識,那么所有得語文課將千篇一律,絲毫體現(xiàn)不出文章的特色、作者的匠心,教學目標的設置應該是根據(jù)文本的具體特點來設置,于是我對文本進行了深入地挖掘,對《看云識天氣》這篇文章的特色有了較深刻、較全面地認識。
內(nèi)容方面,知識性與趣味性(知識性略,趣味性則有自然之趣、欣賞之趣、表達之趣);
行文方面,條理性與生動性。
條理性表現(xiàn)在文章結構的條理(總分總)、段落的條理(總分總、總分、分總)、語句的條理、形態(tài)與光彩的條理、形態(tài)中八種云的條理、四種光彩的條理。
生動性。使語言生動的手段:修辭(比喻、擬人、排比)、用詞、句子的長短、語體色彩、引用等。生動的好處:吸引讀者,以達“科普”之目的。而生動的基礎是認真觀察、探究,準確的抓住了事物的特點。以生動語言達準確之效果,這才是《看云識天氣》語言上的特色與魅力。
體征方面,準確性與有效性。
準確性。說明的本質要求是準確;欲求準確的方法:說明方法(有列數(shù)字、分類別)、用詞。
有效性??丛谱R天氣的知識是前人認真觀察、科學探究的結果,是實用的;看云識天氣是有局限的;前人的認真觀察事物、探究科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一節(jié)評優(yōu)課,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我抓住最主要的方面去設計教學目標:知識性、條理性(結構與分類說明)、生動性(以生動語言達準確之效果)。
另外,根據(jù)單元提示,我又考慮到應該訓練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提煉信息的能力,還應該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其科學精神。
為此,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置為:
①知識與能力目標:使學生懂得一些看云識天氣的知識,提高學生提煉信息、概括內(nèi)容的能力以及抓住事物特征進行介紹的能力。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在默讀、朗讀中提煉信息,在朗讀中品析語言,在拓展閱讀中提升能力。
③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用心觀察、探索知識的興趣。
3、語文課應注重對學生進行方法的指導和能力的訓練。
本課我注重提高學生提煉信息、概括內(nèi)容的能力以及抓住事物特征進行介紹的能力。為此,在第一個整體感知(知識性:提煉信息)的環(huán)節(jié),我要求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同時用筆及時圈點要點。在第二個品味探究(一)(條理性)的環(huán)節(jié),我提示學生一種概括內(nèi)容的方法:提煉總領句,這些方法對學生學習語文應該是長期受益的。
4、課堂的“外衣”(形式)應該是巧妙的、新穎的、吸引學生的。
無極縣一位老師在執(zhí)教本課時,在上課之初就告知學生讀書可分為三種境界:一級讀者,讀出眉目;高級讀者,讀出共鳴;特級讀者,讀出能力。
于是,很自然的她把教學分成三個環(huán)節(jié):讀出眉目;讀出共鳴;讀出能力。
眉目環(huán)節(jié)她解決的是文本的知識性;共鳴環(huán)節(jié),她說有一篇朱永毅的談話稿,談的是如何把枯燥的知識寫的生動,但由于種種原因,談話稿殘缺了,需要大家補充。此環(huán)節(jié)其實解決的是語言的生動性問題;能力環(huán)節(jié)她設置了兩個活動:“遠處飄來一片云”,讓學生以第一人稱介紹一種云;“我是小小預報員”,讓學生看云識天氣,進行天氣預報。
應該說這位老師設計很巧妙,充分的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值得我學習。
5、每一步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都應該有不同的預案,預想不同的情況,這樣教學才能靈活自如。
6、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是富有感染力的。
3、有關資料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tài)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
文章先說不同形態(tài)的云和天氣的關系。第1段是概述,語言很有特點。先總說一句:“天上的云,真是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接下來,作者運用比喻和排比把云的萬千姿態(tài)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能夠激發(fā)讀者的想像。學習這段語言,教師要讓學生熟讀,細細體味語言的美妙,盡情想像藍天白云的奇妙變化,甚至可以讓學生模仿寫作。
接下來的4段具體介紹云的形態(tài)和天氣的關系。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綱”: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教師提示學生思考:此處為什么用“往往”“常?!弊飨拗圃~,不用行不行?)后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這就是文章的思路。教師要引導學生把這個思路理清。理清了思路,看文章才不盲目。
具體到一段文字中,也是有思路的。第3段對應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幾類呢?薄云有什么特點呢?薄云分為“卷云”“卷積云”“積云”和“高積云”。它們分別有自己的特點,又有共同的地方。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它們各自的特點和共同點。這一段分四層,非常清晰,教師可讓學生自己寫出來。作者清晰的思路是通過分類別的方法來表現(xiàn)的。把薄云分為四種,一一介紹,有條不紊,值得學生學習和借鑒。
第4、5段對應第2段中的“厚密”“陰雨風雪”,寫作思路與上面幾段相同。從第6段開始,文章轉入了另外一層意思,即“云的光彩與天氣的關系”。應該說,“云的光彩”是被第1段中“天上的云,真是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所涵蓋的,所不同的是3、4、5段是從云的形態(tài)與天氣的關系的角度來說明的,第6段轉為從云的光彩與天氣的關系的角度來說明。教師要引導學生看出說明角度的變化,并且總結寫作經(jīng)驗:善于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明事物。按照云的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為四種:暈、華、虹、霞。作者還把它們之間的差別作了介紹,這是比較說明。作者還引用了諺語,說明這是經(jīng)過人民群眾實踐檢驗了的,是生活經(jīng)驗的總結。這一段的層次也很清晰。由此可啟發(fā)學生總結出寫作層次清晰的特點。
的寫作特點:1.層次清楚,有綱有目;2.能抓住云的特點來進行說明;3.語言生動,運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把云寫得生動形象;4.運用分類別的說明方法。
二、問題研究
1.這是一篇科普文,教學重點應放在對天氣知識的學習上呢?還是放在說明文的學習上呢?還是兩者兼有呢?如果放在對天氣知識的學習上,很容易上成地理課,應該以學習文章的閱讀規(guī)律為重點,把握這一類文章的特點。對天氣知識的學習可適當進行,一點不學也是不可能的。但要把對天氣知識的學習滲透在閱讀的訓練中。
2.對于云的名稱的理解是有一定難度的,可結合課本前面的彩色插頁加深理解。比如“卷云”的圖片中,卷云呈現(xiàn)出卷起的樣子,有一個小鉤。另外,文中看云的角度是從地面往上看,不是從飛機上往下看。
練習說明
一 默讀課文,完成下面兩題。
1.看云識天氣最基本的經(jīng)驗是(用課文中的原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設計一種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征和它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
參考答案:
1.這道題檢查學生把握中心句的能力。中心句是“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解題思路是:主要介紹云和天氣的關系,第1段先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云的千姿萬態(tài),最后一句話總結,點明中心,后面的文字是對它的具體說明。
2.云的種類繁多,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通過設計表格,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云的種類,從而更加清楚地理解課文。解答這道題的思路是,先把云分成兩大類:按照云的形態(tài)可分為晴天的云和雨雪天氣的云;再按照云的光彩分為四種。列表如下:
晴天云簡表
云名 云的形態(tài)變化 高度 厚度 天氣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綾紗,絲絲縷縷地漂浮著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積云 像水面的鱗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無雨雪
積云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xiàn),傍晚消散 2 000米左右 較薄 陽光溫和
高積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狀,排列整齊 2 000米左右 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層變化簡表
云名
變化過程
形狀
位置
天氣征兆
卷層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進 像白綢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轉陰
高層云
卷云越變越厚 像毛玻璃遮著太陽 低
將下雨雪
雨層云
高層云變得更厚 暗灰色云塊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連綿
積雨云
積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烏云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簡表
光名
產(chǎn)生和分布情況
色彩
天氣征兆
暈
產(chǎn)生在卷層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圍 里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華
產(chǎn)生在高積云邊緣部分 里紫外紅
華環(huán)由小變大,轉晴;由大變小,轉陰雨
虹
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云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陽照著對面的云彩 云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二 有些事物很難描摹,打個比方,就容易講清楚,而且顯得生動活潑,很有趣味。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1.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
2.遠處的霓虹燈亮了,……
此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比喻句的掌握(在形式上還應該是排比句)。
參考答案:
1.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像駝峰,像閘門,像臥佛,像長蛇,……
2.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綢,像長虹,……
解答此題主要靠想像和聯(lián)想。從形狀入手,既考慮靜態(tài),又考慮動態(tài)。
三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開展活動。
1.從現(xiàn)在開始的幾十天內(nèi),每天抽個時間,練習看云識天氣,判斷當天或第二天的天氣情況,輪流發(fā)布天氣預報,看誰預報得準確。
2.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天氣的諺語,請在課外搜集一些(可以查閱資料或向有經(jīng)驗的長輩請教),分類積累。
此題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答案從略。
教學建議
一、復習鞏固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
二、建議教師運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觀看云的圖片,加強感性認識。
三、教師不要講得太多,主要通過學生的讀書、討論和教師的答疑來完成。
四、結合“有關資料”教給學生一些關于天氣的諺語,并運用于生活中。
有關資料
一、看云識天氣的一些諺語
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chǎn)實踐中根據(jù)云的形狀、來向、移速、厚薄、顏色等的變化,總結了豐富的“看云識天氣”的經(jīng)驗,并將這些經(jīng)驗編成諺語。我們在這里將這些有關“看云識天氣”的諺語匯總在一起,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留心作一些觀察對照。
“天上鉤鉤云,地下雨淋淋”:鉤鉤云氣象上叫做鉤卷云,它一般出現(xiàn)在暖鋒面和低壓的前面,鉤卷云出現(xiàn),說明鋒面或低壓即將到來,是雨淋淋的先兆。但是,雨后或冬季出現(xiàn)的鉤鉤云,則會連續(xù)出現(xiàn)晴天或霜凍,所以又有“鉤鉤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冬鉤云,曬起塵”的諺語。
“炮臺云,雨淋淋”:炮臺云指堡狀高積云或堡狀層積云,多出現(xiàn)在低壓槽前,表示空氣不穩(wěn)定,一般隔8~10小時左右有雷雨降臨。
“云交云,雨淋淋”:云交云指上下云層移動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說云所處高度的風向不一致,常發(fā)生在鋒面或低壓附近,所以預示有雨,有時云與地面風向相反,則有“逆風行云,天要變”的說法。
“江豬過河,大雨滂沱”:江豬指雨層云下的碎雨云,出現(xiàn)這種云,表明雨層云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將來臨。有時碎雨云被大風吹到晴天無云的地方,夜間便看到有像江豬的云飄過“銀河”,也是有雨的先兆。
“棉花云,雨快臨”:棉花云指絮狀高積云,出現(xiàn)這種云表明中層大氣層很不穩(wěn)定,如果空氣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運動,就會形成積雨云,將有雷雨降臨。
“天上灰布懸,雨絲定連綿”:灰布云指雨層云,大多由高層云降低加厚蛻變而成,范圍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產(chǎn)生連續(xù)性降水。
“云往東,車馬通;云往南,水漲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曬麥”:根據(jù)云的移動方向來預測陰晴,云向東、向北移動,預示著天氣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動,預示著會有雨來臨。云的移動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風向。這一諺語說明的是云在低壓內(nèi)不同部位的分布情況。它適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動較快的云。
“烏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指太陽落山時,西方地平線下升起一朵城墻似的烏云接住太陽,說明烏云東移,西邊陰雨天氣正在移來,將要下雨。一般來說,如接中云,則當夜有雨;如接高云,則第二天有雨。但如西邊的烏云呈條塊狀或斷開,或本地原來就多云,那就不是未來有雨的征兆了。
“西北天開鎖,明朝大太陽”:指陰雨天時,西北方向云層裂開,露出一塊藍天,稱“天開鎖”。這說明本地已處在陰雨天氣系統(tǒng)后部,隨著陰雨系統(tǒng)東移,本地將雨止云消,天氣轉好。
“太陽現(xiàn)一現(xiàn),三天不見面”:指春、夏時節(jié),雨天的中午,云層裂開,太陽露一露臉,但云層又很快聚合變厚,這表明本地正處在準靜止鋒影響下,準靜止鋒附近氣流升降強烈、多變。上升氣流增強時,云層變厚,降雨增大;上升氣流減弱時,云層變薄,降雨減小或停止;中午前后,太陽照射強烈,云層上部受熱蒸發(fā),或云層下面上升氣流減弱,天頂處的云層就會裂開。隨著太陽照射減弱,或云層下部上升氣流加強,裂開的云層又重新聚攏變厚。因此,“太陽現(xiàn)一現(xiàn)”常預示繼續(xù)陰雨。這句諺語和“太陽笑,淋破廟”“亮一亮,下一丈”等諺語類同。
“天上鯉魚斑,明天曬谷不用翻”(瓦塊云,曬煞人):鯉魚斑是指透光高積云,產(chǎn)生這種云的氣團性質穩(wěn)定,到了晚上,一遇到下沉氣流,云體便迅速消散,次日將是晴好天氣。但是,如果云體好像細小的魚鱗,則是卷積云,這種云多發(fā)生在低壓槽前或臺風外圍,近期會刮風或下雨,所以又有“魚鱗天,不雨也風顛”的諺語。
“云往東,刮陣風;云往西,披蓑衣”:這里所指的云,是低壓區(qū)里的低云。低壓是自西向東的(實際上往往是自西南向東北移動)。云往西,說明該地處于低壓前部,本地將因低壓移來而降雨;云往東,說明低壓已經(jīng)移過本地,本地處于低壓后部,天氣即將轉晴,轉晴之前常常要刮一陣風。
“云鉤向哪方,風由哪方來”:云鉤指的是鉤卷云的尾部,出現(xiàn)在高空,有時上端有小鉤,也有排列成行的。上端小鉤所指,是高空風的方向,而高空風往往又與地面相聯(lián),所以根據(jù)云鉤方向大體可測知風的來向。
“早上烏云蓋,無雨也風來”:是說早晨東南方向有黑云遮日,預示有雨。因為早晨吹暖濕的東南風,溫度較本地空氣為高,形成上冷下熱,水汽易上升成云,再加上白天地面受熱,空氣對流上升,更促使云層抬高,水汽遇冷成水滴,從而可能使天氣變?yōu)椴伙L即雨的情況。
“黃云上下翻,將要下冰蛋”:黃云多是暖濕空氣強烈上升所致,出現(xiàn)這種情況多降陣雨與冰雹。
“山戴帽,大雨到”:山戴帽是說氣壓低,空中水汽多在山頂形成云層。至于是否會降雨,一般要視情況而定,如云逐漸降低且加厚,降雨的可能性大,反之,云逐漸抬升變薄,下雨的可能性就小。
“云吃霧下,霧吃云晴”:見到霧之后來了云,可能低氣壓要來臨,是要下雨的兆頭。反之,如云消霧起,表示低氣壓已過,晴朗天氣即將來臨。
“日落射腳,三天內(nèi)雨落”:指太陽從云層的空隙中照射下來,稱“日射腳”,傍晚出現(xiàn)日射腳,說明對流作用強烈,預示有雨。
“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早晨東方無云,西方有云,陽光照到云上散射出彩霞,表明空中水汽充沛或有陰雨系統(tǒng)移來,加上白天空氣一般不大穩(wěn)定,天氣將會轉陰雨;傍晚如出晚霞,表明西邊天空已放晴,加上晚上一般對流減弱,形成彩霞的東方云層,將更向東方移動或趨于消散,預示著天晴。
“久晴大霧陰,久陰大霧晴”:指的是久晴之后出現(xiàn)霧,說明有暖濕空氣移來,空氣潮濕,是天陰下雨的征兆;久陰之后出現(xiàn)霧,表明天空中云層變薄裂開消散,地面溫度降低而使水汽凝結成輻射霧,待到日出后霧將消去,就會出現(xiàn)晴天。
在暖季的早晨,如天邊出現(xiàn)了堡狀云,表示這個高度上的潮濕氣層已經(jīng)很不穩(wěn)定,到了午間,低層對流一旦發(fā)展,上下不穩(wěn)定的層次結合起來,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對流運動,形成積雨云而發(fā)生雷雨。所以有“清早寶塔云,下午雨傾盆”的諺語。
另外,有天氣預兆的云在演變過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連續(xù)性、季節(jié)性和地方性。當天空中的云按照卷云、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這樣的次序從遠處連續(xù)移來,而且逐漸由少變多,由高變低,由薄變厚時,就預示著很快會有陰雨天氣到來;相反,如果云由低變高、由厚變薄、由成層而崩裂為零散狀的云時,就不會有陰雨天氣。在暖季早晨,天空如出現(xiàn)底平、頂凸、孤立的云塊(淡積云),或移動較快的白色碎云(碎積云),表明中低空氣層比較穩(wěn)定,天氣晴好。
此外,云的顏色也可預兆一定的天氣,如冰雹云的顏色先是頂白底黑,而后云中出現(xiàn)紅色,形成白、黑、紅色亂絞的云絲,云邊呈土黃色。黑色是陽光透不過云體所造成的;白色是云體對陽光無選擇散射或反射的結果;紅黃色是云中某些云滴(直徑在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毫米之間)對陽光進行選擇散射的現(xiàn)象。有時雨云也呈現(xiàn)淡黃色,但云色均勻,不亂翻騰。還有不少諺語是從云色和云形來預兆要下冰雹的。例如,內(nèi)蒙古有“不怕云里黑,就怕云里黑夾紅,最怕黃云下面長白蟲”等諺語,山西有“黃云翻,冰雹天;亂攪云,雹成群;云打架,雹要下”“黑云黃云土紅云,翻來覆去亂攪云,多有雹子災嚴重”等諺語。還有“午后黑云滾成團,風雨冰雹一齊來”“天黃悶熱烏云翻,天河水吼防冰蛋”等說法,這些都說明當空氣對流強盛,云塊發(fā)展迅猛,像濃煙一股股地直往上沖,云層上下前后翻滾時,就容易下冰雹。
二、看云識天好出游
天氣狀況對戶外活動者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遭遇惡劣天氣多半起因于天氣驟然變化。為了享受快樂的戶外生活,旅游者在收聽天氣預報的同時,需要掌握一定的氣候知識,學會看云識天氣,使自己能夠從容應對天氣的異常變化。
這里介紹10種云層形式,有“積”字表示云的形狀是塊狀(無關大小),有“層”字表示天空布滿陰沉的云。每種類型都給出了分布的大約海拔高度,云層越高,天氣越好。在極地地區(qū),同種類型的云層會在更低海拔的天空出現(xiàn)。
卷積云:小圓塊積云,看上去如同波紋狀,常被稱為“魚鱗天”,通常海拔高度5 000~8 000米,一般預兆晴朗天氣。
高積云:類似于卷積云,預兆天氣良好,但它的覆蓋范圍更廣,云層更厚,白中有暗。通常出現(xiàn)于暴雨之后,懸浮在5 000~6 000米的高空。
積雨云:為低層雷云,云色烏暗。塔形云層高可達6 000米,頂部平云層被稱作砧頂。積雨云常帶來強風暴雨、雷鳴和閃電。上層類似假卷云,頂層類似假雨云。
積云:很易于識別,蓬松狀白云,如同團團棉絮,飄浮在空中。如果彼此分開意味著又是美好的晴天,可是如果發(fā)展得越來越大,前端越來越多,很可能會帶來一場突然降臨的暴雨。位于海上碧空中的積云,通常表明離陸地已經(jīng)不遠,高度一般不超過2 500米。
卷云:由冰晶形成的高層縷狀云,這也是它看上去純白色的原因,經(jīng)常稱作馬尾云。它們也通常意味著天氣晴朗,高5 000~9 000米。
卷層云:由冰顆粒形成,看上去像白云的紋路,這些是惟一會在太陽或月亮周圍產(chǎn)生光暈的云層。如果卷層云擴展,意味著天氣晴朗;如果卷層云縮小,意味著將要下雨;如果天空籠罩著卷云,卷云上部的天空變暗,逐漸形成卷積云,這預示著雨雪的來臨。
高層云:在陽光或月光照耀下,看上去像灰色的幕幔。如果濕空氣靠近,云盤消失,云層變厚、變暗,直至下雨,高可達2 500~6 000米。
雨層云:為低層烏云,籠罩在空中,意味著4小時之內(nèi)會有降雨,通常會持續(xù)幾小時。
層積云:低層覆瓦狀云層,通常覆蓋整個天空。云層較薄,陽光可以透射下來。它們可能會帶來雷陣雨,但一般會在午后消失,留下一片晴朗明亮的藍天。高度低于2 500米。
層云:云層最低,猶如濃霧籠罩在空中,剛開始出現(xiàn)時經(jīng)常會被誤認為是高山濃霧。它們并非很自然的雨水云,但也可以形成蒙蒙細雨。如果在夜間它越來越厚,覆蓋在清晨空中,通常這會是晴朗的一天,高度不超過2 500米。
6、看云識天氣公開課課堂實錄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篩選信息,抓文本的主干。
2.掌握文本中使用的擬人、比喻、排比等的修辭方法。
3.領會擬人、比喻在文本中的用處,并學會運用比喻手法。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語:(由于是借班開課,又是下午第四節(jié),先說了些題外話)很抱歉,讓大家辛苦了。(學生:沒關系,老師,你上課吧。)謝謝,那么我們開始上課了。
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有這么兩句詩: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這句詩寫出了一個有趣的自然現(xiàn)象,同時也說明人類與天氣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而判別天氣變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云的變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科普文《看云識天氣》。(板書)
這篇文章比較簡短,只有七個自然段,請同學們先給各段標上序號。
我來朗讀全文,朗讀時請同學們思考:這篇文章寫了些什么?請從文中找出關鍵性的句子進行說明。
教師朗讀課文。
讀完,提問:從文章中找出關鍵性的句子說明這篇文章究竟寫了什么?
生1.云,能夠幫助我們識別陰晴風雨,預知天氣變化,這對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著重要的意義。
師:這句話告訴我們識別天氣的變化對我們?nèi)祟愑兄匾饬x。還有嗎?
生2:天上的云,真是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
師:這是課文的第一句話,天上的云變化無常,那么如何通過他們來識別天氣的變化呢?
生3:第二段:“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底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師:很好,這句話告訴我們該如何識別天氣:薄云,大多是天氣晴朗,底且密的云大多是陰雨風雪天。還能找出別的句子嗎?
生4: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
師:很好,云不同,天氣也會跟著不同。(板書)不同形態(tài)的云與天氣的關系。薄云,天氣晴朗, 底而厚密的云, 陰雨風雪
生5:還有第六段:我們還可以根據(jù)云上的光彩現(xiàn)象,推測天氣的情況。
師:(板書)光彩不用的云和天氣的關系
由于時間有限,這堂課我們將只講第一部分內(nèi)容:不同形態(tài)的云與天氣的關系。下面請同學們找找,課文中一共介紹了多少種不同形態(tài)的云?它們分別叫什么?
生6:我只找到四種,它們是: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
師:好的,四種了。哪位同學繼續(xù)補充?
生7:還有卷層云。
生8:還有高層云和積雨云。
生9:還有雨層云。
師:好的,八種云我們都找齊了。下面,我們將采用第一人稱的手法來介紹這八種云,例如卷云:“我叫卷云,是最輕盈,站得最高的云……”同學們可以商量一下,選出其中一種云來介紹。(1分鐘后)現(xiàn)在,我們按照云的排列順序,一個個地往下講。可以適當?shù)剡M行聯(lián)想,或對語句稍加變動。
生10: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云就是我,我很薄,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房屋和樹木的光與影依然很清晰。我絲絲縷縷地漂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
師:了解你的特點嗎?
生10:我很薄。
生11:卷云如果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就成了我——卷積云了,我好象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鱗波。由于缺水,所以我一般不會帶來雨雪。
師:缺水,這個詞用得好。這也是卷積云的特點。
生12:我叫積云,像棉花團似的白云,我們常常在兩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著,映著燦爛的陽光,云塊四周散發(fā)出金黃的光輝,我都在上午出現(xiàn),午后最多,傍晚漸漸消散。
生13:我是高積云,是成群的扁球狀的云塊,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生14:當那連綿的雨雪將要來臨的時候,卷云在聚集著,天空漸漸出現(xiàn)一層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綢幕,這就是我——卷層云。
生15:如果卷層云向前推進,越來越厚,看東西朦朧不清,這時他的名字就叫高層云,也就是我了。
師:卷層云是怎么向前推進的?
生16(大聲):來勢洶洶。
師:是不是?
生(齊):不是,是慢慢地。
師:對,請繼續(xù)。
生17:云越來越厚,越來越低,天空都被嚴嚴實實地遮蓋了,這就是我了,我一形成,連綿不斷的雨雪也就降臨了。
生18:我是積雨云,夏天雷雨到來之前,天空中首先會看到積云,積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就變成了我了。
師:好的,八種不同形態(tài)的云我們采用了第一人稱的方式已一一介紹完畢,請問,剛才我們介紹的方式運用了一種什么修辭手法?
生(齊):擬人。
師:請同學們與原文作個比較,你更喜歡擬人的方法介紹還是書中的這種……叫……的方法呢?
生(齊):擬人。
師:那請思考,擬人的修辭手法的使用有什么好處?
生19:更形象生動。
生20:讓我們記得更牢,也更容易記住。
生21:理解起來也不那么困難了。
師:擬人的手法有這么多的好處,將來你看書時若有理解較困難的地方,就可以試著采用擬人的方法了。對這八種不同形態(tài)的云的介紹,還使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生(齊):比喻。
師:我們找出幾句來分析一下比喻的作用。
生22:卷云絲絲屢屢地漂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可以看出,卷云通常是單獨出現(xiàn)的,顏色是白的,羽毛和綾紗說明它輕盈,綾紗說明它薄,透明。
生23:卷積云是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象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鱗波。鱗波說明有層疊起來,比卷云要厚一些。而且說明它的皺紋比較多。
生24:積云像棉花團似的,這說明積云的樣子是一朵朵的,比較厚,顏色也是白色的。
師:好,我們就分析這三句吧。使用比喻句有什么好處呢?
生25:很形象,可以把各種云的樣子、形狀都表現(xiàn)出來。
生26:如果不采用比喻的話,就很難表達清楚,比喻又形象又生動。
生27: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師:大家說得很好。課文中,除了這里使用了比喻之外,還有一處地方比喻用得相當?shù)木剩朗悄囊欢螁?
生(齊):第一段。
師:對,現(xiàn)在,請同學們齊聲朗讀第一段。
生齊讀第一段。
師:這段用了許多精彩的比喻,還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下面我們來做一練習,請同學們看課后練習二: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運用四個比喻組成排比句式,后面有兩小題,請同學們?nèi)芜x其中一道進行仿寫,可以合作進行。(離下課時間只有8分鐘了)
生28:我選第二道。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星星,像月亮,像太陽,像……還像字。
(解釋一下,星星,月亮,太陽說明亮的范圍越來越大,字是霓虹燈上有字,應該說,這個比喻用得實在不怎么樣。)
生29:我也說第二句: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星星,像眼睛,像彩虹,還像太陽照耀下的片片魚鱗。
師:最后這句用得好,片片都在閃光。
生30:我選第一道。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像參天的大樹,像駱駝背上起伏的駝峰,像蜿蜒盤旋的蛇,像一位頂天立地的巨人。
師:說得非常好,我們?yōu)樗墓恼啤?/p>
生鼓掌,還有舉手的,但時間已到,老師只能抱以歉意。
小結:通過學習,我們不僅了解了這篇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還學習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方法,(學生補充:還有排比),對,還有排比的修辭手法,在文章中采用這些修辭方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也更容易入腦。由于時間的關系,這節(jié)課我們只能介紹前面部分,后半部分將由你們的語文老師來完成。非常感謝同學們。下課,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反思:這是一堂職稱評審課。朗讀課文時還比較緊張,讀完兩三段后情緒逐漸平定,讀完時已鎮(zhèn)定自若了??磥矸€(wěn)定情緒,朗讀課文是個好辦法,既給了穩(wěn)定情緒的時間,也使課能繼續(xù)下去。這堂課開始的提問不太理想,也許學生對篩選信息比較陌生,再加上初一學生剛接觸此類文章,不容易接受。用擬人的方式作自我介紹,開始學生比較新奇,但由于準備不足,語言的表達基礎不是很好,同時有八種云需要表達,內(nèi)容顯得太多,所以后面幾種云的介紹明顯有勉強跡象,但礙于公開課而不得不做做樣子,所以我要謝謝同學們。后面部分我比較滿意。我的第一個教學目標沒有能夠展開就收手,是這堂課的敗筆。總的來說,這堂課是不成功的。
7、《趣識對聯(lián)》課堂教學實錄
一、了解“對子”。
師:老師給大家?guī)砹藘山M材料,請大家先看第一組,我們來讀一讀。
生:(齊讀)晴對雨,暑對寒,天地對山川,魚蟲對草木,曠野對平原;二月柳,九秋蓮,露草對霜菅,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師:課堂上最美的就是朗朗的讀書聲,讓這美妙的聲音在會場上空回蕩,好嗎?來,我們再讀一讀。(生讀)朗讀了兩遍以后,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發(fā)現(xiàn)了這些是相對的。
師:對,好多的詞語是相對的,那么具體說一說,哪些詞語是相對的呢?
生:晴對雨,暑對寒,天地對山川,大漠對長河。
生:魚蟲對草木,曠野對平原,露草對霜菅。
師:這些很明顯的相對的詞語我們一眼就能看見,還能找到相對的詞語嗎?仔細辨別一下。
生:二月對九秋,柳對蓮。大漠對長河,孤煙對落日,直對圓。
師:大家對語言很是敏感。請再讀一遍這朗朗上口的對韻歌。
師:(出示第二組材料)當?shù)诙M對韻歌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一定能把其中相對的詞語找出來。
(生齊讀)
來對往,去對回,雨雪對風雷,松柏對竹葉,草舍對柴扉。
潮漲落,月盈虧,暮色對朝暉,窗前鶯共語,簾外燕雙飛。
師:這遍朗讀已經(jīng)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韻味了!通過讀這兩首對韻歌,同學們大概已經(jīng)知道什么叫做“對子”了。那么同學們能不能自己來“對一對”呢?老師把同學們分組,前后排的7個同學分成一組。每一組有一個同學發(fā)言,其他同學可以幫忙。如果組內(nèi)同學都回答不出來,可以撥打999電話求助??梢郧笾谄渌M的同學,也可以求助老師。
(分五次出示,五個小組的成員共同合作填寫,老師隨機點撥。)
1.天對——,雨對——,大陸對——,山花對——,赤日對——。
2.秋月——,晚霞——,水繞對——,雨中山果——,燈下草蟲——。
3.冬對——,暮對——,走獸對——,魚唇對——,虎爪對——。
4.藤對——,豆對——,綠葉對——,摘花對——,煮酒對——。
5.金對——,寶對——,玉兔對——,獵戶對——,白雪對——。
師:對好了嗎?我們讓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朗讀聲繼續(xù)飄蕩起來。
(生對對子)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
秋月白,晚霞紅,水繞對云橫,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冬對夏,暮對晨,走獸對飛禽,魚唇對鹿角,虎爪對龍鱗。
藤對蔓,豆對巫,綠葉對紅壟,摘花對采蜜,煮酒對喝茶。
金對玉,寶對珠,玉兔對白馬,獵戶對農(nóng)家,白雪對紅霞。
二、識對聯(lián)。
師:剛才我們讀的是對韻歌,下面我們朗讀的是什么呢?
出示閱讀材料,生讀。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迎新春春春,春光明媚
辭舊歲歲歲,歲月紅火
佛腳清泉,飄飄飄飄,飄下兩條玉帶
源頭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春意布滿大地
陽光普照人間
人民軍隊所向無敵
鋼鐵長城堅不可摧
(學生讀完后異口同聲地說“是對聯(lián)”)
師:既然大家都知道是對聯(lián),那么誰能發(fā)現(xiàn)對聯(lián)有什么特點呢?咱們還是分組討論,3分鐘后再交流。
(生小組討論,教師在黑板上寫一幅對聯(lián)。)
師:有什么想法分享一下。孩子們!
生:字數(shù)是一樣的,而且字與字是相對的。
師:請把你的想法寫在黑板上
生:上聯(lián)與下聯(lián)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上聯(lián)說了一件事,下聯(lián)繼續(xù)討論這件事,只不過角度是不同的。
師:對了,上下是有聯(lián)系的,意思是相關的。
(板書:意思相關)
生:比如“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意思就是相反的。對聯(lián)可以表達一個相同的意思,也可以表達相反的意思。
師:這也是上一個特點,意思相關。那么除了這三大特點以外,對聯(lián)還有一個特點,需要我點撥一下嗎?對聯(lián)讀起來朗朗上口,稱為音韻相諧。上聯(lián)一般貼在右邊,下聯(lián)一般貼在左邊。上聯(lián)的第一個字是第三聲或第四聲,下聯(lián)的最后一個字一般是第一聲或第二聲。
形成板書:
三、活動——挑戰(zhàn)對聯(lián)。
師:現(xiàn)在我們既然知道了對聯(lián)的四大特點,那就要挑戰(zhàn)自我了。用音韻相諧這個知識來區(qū)分上下聯(lián)。(出示材料)
(一)區(qū)分上下聯(lián)。
舉例:爆竹聲聲辭舊歲(上)梅花點點迎新春(下)
1.同心同德,共繪四化宏圖( )各行各業(yè),齊跨長征駿馬( )
2.龍井茶多奇味( )武夷茶發(fā)異香( )
3.壺中明月不老仙齡( )架上丹丸長生妙藥( )
師:來展示一下你們的思維成果吧!
(各組同學做出回答,均正確,獲得了老師的贊揚。)
(二)組合上下聯(lián)。
師:現(xiàn)在難度高了一點,用意思相關,詞語相對的方式把上下聯(lián)組合到一起。(出示打亂排列次序的上下聯(lián),讓學生組合。)
飲龍井茶,品江南絲竹
竹籃提筍,母懷兒
北京輸油管油輸京北
鴻是江邊鳥
登虎丘塔,論天下園林
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
稻草扎秧,父抱子
蠶為天下蟲
(生回答正確,獲得老師的贊揚。)
(三)把下面八個混亂的條幅配成對聯(lián)
師:這次比剛才的要求可要高一些。不僅考慮上下聯(lián),還得思考詞性是否相對,意思是否相關。把完全混亂的八條字幅配對,并分出上下聯(lián)。看哪個小組速度最快?①綠竹別具三分景②松竹梅歲寒三友③紅梅正報萬家春④芳草春來依舊綠⑤春夏秋冬春為首⑥梅花到時自然紅⑦桃梨杏春風一家⑧梅桃李杏梅占先
(教師巡視,最后請速度最慢的一組把討論的結果告訴大家。)
師:這樣,請這位女同學上來說上聯(lián),全體對下聯(lián)。
生:芳草春來依舊綠。
生:(全體)梅花到時自然紅。
生:春夏秋冬春為首。
生:(全體)梅花桃李梅占先。
(四)填寫對聯(lián)。
師:困難都已經(jīng)被我們踩在腳下了!填寫對聯(lián)現(xiàn)在開始了。當我們攀登上高峰時,應該有喜悅涌上心頭。(出示材料)
1.搶答。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處處飛花飛處處,潺潺碧水碧潺潺。
先生算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孩子數(shù)樹,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高高低低樹,叮叮咚咚泉
——山,——路
2.聽故事對對聯(lián)。
1921年,陳毅同志在法國因為參與學潮被法國政府遣送回國,過春節(jié)時,他給自己家里寫了一幅對聯(lián):
年難過,年難過,年年難過,
事必成,事必成,事事必成。
縣令想要在長江里游泳,見一個小孩,不肯回避,就想出一招:若能對出下聯(lián),免你死罪。
千年枯樹作衣架,
一0
(教師引導一個一個詞語地“對”,學生終于對出“萬里長江當浴盆”的答案。)
3.小組填對聯(lián)。(每組一題)
芝麻開花——步步高,甘蔗出土——
春風春雨春色,——年——歲——景
春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為雪——頭。
心在集體,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班級,何必爭——得——得。
發(fā)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人間——。
青魚——綠水,白鶴——碧霄。
(其中,“春風春雨春色,——年——歲——景”和“青魚——綠水,白鶴——碧霄”答案最多,老師不斷給予鼓勵。)
(五)送春聯(lián)。
師:老師第一次和大家見面,想贈送同學一份禮物,禮物是一副對聯(lián),不是人人都能獲得,而要靠實力去爭。組織語言,說出恰當?shù)睦碛?,表述清楚明白,才能獲得你想要的對聯(lián)。(出示六副對聯(lián))
①韻出高山流水,曲現(xiàn)陽春白雪。
②前程遠大,腳步須站穩(wěn);工作繁忙,步驟要分清。
③美味招徠云外客,清香引出洞中仙。
④兢兢業(yè)業(yè)育桃李,勤勤懇懇做園丁
⑤敬愛無親疏,天下高齡皆父母;老殘不孤獨,人間晚輩盡兒孫。
生:我需要第三副對聯(lián)。因為我以后要開飯館,顧客看了此聯(lián)以后,會認為我做的菜很好吃!
師:噢!你說得很清楚,理由也很充分。請接受老師送給你的這副對聯(lián),下次你飯館開起來的時候我可要去找你呀!
生:我要第二副對聯(lián),希望爸爸前程遠大,每一步都很踏實,工作忙碌的時候,要分清什么先做,什么后做。
師:孝心可敬呀。同時向你爸爸表示我的敬意。這副送給你。
生:我想把第一副送給我的一個朋友。因為她會彈琴,而且非常喜歡高雅的音樂,希望她能在中學里面能夠好好學習。
師:希望她能彈出美妙的音樂。愿你們的友誼天長地久!我這還有兩副對聯(lián)。(出示)
生:我想把“敬愛無親疏,天下高齡皆父母;老殘不孤獨,人間晚輩盡兒孫”貼在我們的家里,讓我們孝敬老人。
師:父母的愛像大海一樣深,我們報答的只是涓涓細流,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都用這副對聯(lián)提示自己。
(生齊讀)
師:最后這副聯(lián)送給誰呢?兢兢業(yè)業(yè),作業(yè)本上灑心血,勤勤懇懇,心靈深處忙耕耘。 .
生:這個送給我的班主任老師。
師:掌聲獻給你的老師。
師:讓我們大聲朗讀這幾副對聯(lián),送給在場的所有老師。
(生慷慨激昂地朗讀)
妙手載桃李,恒心造棟梁。
知識甘露,澆開理想花朵;心靈清泉,潤育情操美果。
陽光普照,園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潤,桃李枝頭蓓蕾紅。
默默無聞,育出桃李滿天下;拳拳有志,造就棟梁興中華。
四、總結拓展。
師:對聯(lián)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今天的學習,我們只是初步認識了對聯(lián),知道了它的有關特點。(讀板書中的內(nèi)容)打開對聯(lián)的大門,里面有無數(shù)的珍寶。讓我們在對聯(lián)的世界盡情徜徉。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
8、《讀讀詞語識漢字》第一課時課堂教學實錄
1.教學內(nèi)容背景材料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語文版)》二年級上冊第70、71頁。
課文原文:
荷花菊花山茶花
草莓菠蘿紫葡萄
蓮藕蘑菇卷心菜
茄子胡蘆青豆角
2.教學過程
師:(屏幕出示荷花、玫瑰花、草莓、葡萄的圖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水靈靈的葡萄……
師:這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更多有關植物的詞語。(師板題:讀讀詞語識漢字)
(學生齊讀課題)
師:自由讀課文,請你的好朋友拼音幫忙把字音讀準。(屏幕出示課文第一部分)
師:你會讀哪個詞了?
生:我會讀“荷花”……
師:你真了不起,還有一些詞不會讀或者不夠熟悉,沒關系,請你把這些詞語找出來,然后和小組內(nèi)的同學利用卡片互相學習,會讀的讀給同伴聽,不會讀的互相幫忙。
yǔ
jú
chá
(屏幕出示生字詞:詞語菊花山茶花
bō
pú
taoliǎnǒujuǎn
菠蘿
紫
葡
萄
蓮
藕卷
心菜)
(小組內(nèi)合作學習生字,師巡視指導)
師:哪個小組想讀給大家聽?
(師利用卡片檢查2個小組)
師:同學們都很想讀,大家一起讀!
(生齊讀)
師:你認為哪個詞最難讀?
生:我認為“紫葡萄”這個詞最難讀。
師:(貼詞語:紫葡萄)你真棒,這么難讀的詞也會讀了,請你帶讀。
(生帶讀)
師:誰會讀了?
(指幾生讀、小組讀、齊讀)
師:讀得真好。你看,“萄”可真調(diào)皮,“a”頭上的帽了摘掉了,變成了輕聲。請你再讀讀課文,把這些調(diào)皮的詞語找出來。
(生邊讀邊畫)
師:誰找到了?
生:“茄子”“葫蘆”“蘑菇”
(師依次貼出詞語)
師:同學們真厲害。誰來領大家讀這些詞?
(教師指一生領讀)
師:你還認為哪個詞最容易讀錯?
生:我認為“卷心菜”最容易讀錯,因為“卷”還有一種讀音是“juàn”。(師貼詞語:卷心菜)
師:謝謝你的提醒,你來當當小老師。
(生跟讀)
師:誰也會讀了?
(指幾生讀、小組讀)
師:你能用“卷(juàn)”組詞嗎?
生:試卷。
……
師:這么難讀的詞都讀準了。這些詞你會讀嗎?
(師逐一出示詞卡,生讀,師相應貼:荷花菊花山茶花草莓蓮藕青豆角)
師:我指哪個詞,你就把它讀兩遍,看看誰的反應快。
(生讀)
師:開火車比賽,好不好?
生:好!
(學生一個緊接一個地讀出詞語)
師:火車到站了,我們來幫這些詞語找找朋友。(指4生上臺,每生拿3張圖片)
比一比,哪個同學最快找到朋友?
(臺下學生唱《找朋友》,4生爭著貼圖片。)
(獎勵最快找到朋友的學生)
師:請大家讀讀這些朋友的名字,邊讀邊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自由讀詞語)
生:我發(fā)現(xiàn)“荷花、菊花、山茶花”是寫花的詞語;“草莓、菠蘿、紫葡萄”是寫水果的詞語;“蓮藕、蘑菇、卷心菜、茄子、葫蘆、青豆角”是寫蔬菜的詞語。
師:對,我們可以把這些詞語分成花卉、水果和蔬菜這3類。你喜歡哪類就讀哪類詞語給同桌聽。
師:在字形方面,還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生: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字都帶有草字頭。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在今天學的9個生字中,就有7個帶有草字頭。(屏幕出示:語菊荷菠葡萄蓮藕卷,草字頭的字變紅色)齊讀這7個字,邊讀邊想:它們有什么特點?
(生齊讀)
生:我發(fā)現(xiàn)草字頭的字都和花草有關。
生:我發(fā)現(xiàn)“菠”和“蓮”的讀音和它草字頭下面的字讀音相同。
生:我發(fā)現(xiàn)草字頭的字都是上下結構。
師:同學們真聰明。你還認識其他帶草字頭的字嗎?(屏幕出示:)
生:“禾苗”的“苗”。
生:“蘋果”的“蘋”。
師:你認識的字可真多!會讀了,你用什么好辦法記住了哪個字?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言字旁”加“五”再加“口”就是“語”。
生:我用猜一猜的方法,“五口人說話”就是“語”。
師:對,誰能用“語”組詞?
生:語言。
生:英語。
師:你還記住哪個字?
生: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連忙”的“連”加上草字頭就是“蓮”。
生:我也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波浪”的“波”加上草字頭就是“菠蘿”的“菠”。
生:我用猜一猜的方法,“一個人戴著草帽坐在有樹根的木頭上,就是“茶”。
生:我用減一減的方法,“圓圈”的“圈”減去“口”就是“卷”。
師: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星星對你滿意地笑了。(出示9顆星星圖片)每顆星星后背都有一個生字,你讀對了,就把它帶回家。誰想摘?
(學生興趣盎然,指9生上臺做“摘星星”游戲。)
師:星星回家了,現(xiàn)在我們來寫寫字吧!(屏幕出示:語菊茶荷卷)你認為哪個字最難寫?哪個字最容易寫錯?
生:我認為“卷”最難寫。
師:誰來說說該怎樣寫才好看?
生:上面部分的撇捺要伸展一些。
生:撇要從豎中線起筆。
生:我認為“茶”最容易寫錯。
師:你給大家提個醒。
生:不要把“茶”的下面寫成“木’,它是“木”它是“木”字帶鉤的。
生:還要把草字頭寫得小一點,下面寫得稍大一些。
生:中間的“人”撇捺要伸展。
師:觀察真仔細。我們一起來寫寫這兩個字。
(生書空,師范寫)(學生寫字,教師巡視。)
師: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許多有關植物的名稱,還學會了很多漢字。請你課后留心觀察生活,去收集更多有關植物的詞語,把它寫在采集本上。好,下課。
評析
《讀讀詞語識漢字》第一課時的教學,具有以下特色:
一、寓教于樂,在游戲中識字。
低年級學生喜歡做游戲。在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適時地有選擇地運用游戲,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快的學習氛圍,使識字教學步入“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理想境地。課中先做了一個給詞語“找朋友”的游戲。教師制作了與課文詞語相應的植物圖片,這些圖片直觀形象、色彩鮮艷,學生通過這個游戲,鞏固了詞語,認識了植物,感受到識字的快樂和自己獲取知識后的喜悅。同時,課中也設計了“摘星星”的游戲,教師充滿贊美的語言,漂亮的星星,深深地吸引了學生。這些都體現(xiàn)課程標準所說的“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理念。
二、多種方法復現(xiàn),鞏固識字效果。
認字和認人一個道理:一回生,二回似曾相識,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鞏固識字最好的辦法是復現(xiàn),最有效的辦法是在語言環(huán)境中多次見面。在教學中,教師不斷變換識記方法,據(jù)拼音認讀、小組內(nèi)合作認讀、卡片認讀、開火車讀、找難讀的詞、指名讀、齊讀、小老師帶讀,讓學生運用“加一加”、“減一減”、“猜一猜”等多種識記辦法記住生字。這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主動識字、獨立識字提供了條件,而且有效地鞏固了現(xiàn)有的知識,掌握了識字、記字的方法,充分體現(xiàn)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的要求。
三、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了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記住9個生字,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做小老師帶讀,學生仔細觀察詞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讀輕聲的詞語,發(fā)現(xiàn)詞語分三類,發(fā)現(xiàn)了許多字都帶有草字頭,發(fā)現(xiàn)草字頭的字都與花草有關,發(fā)現(xiàn)草字頭的字都是上下結構。在一系列的發(fā)現(xiàn)中,教師始終用甜美的語言或實物給予激勵,每一個發(fā)現(xiàn)教師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學生的求知欲望得到實現(xiàn)。這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理念。
9、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 看云識天氣教案范文精選
《看云識天氣》是一篇科普說明文,下面是查字典網(wǎng)的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一語文上冊《看云識天氣》教案”,供大家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初一語文上冊《看云識天氣》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恰當?shù)谋扔鲗φf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復習分類說明的方法。
3.進一步學習和鞏固有關說明順序的知識。
(二)能力目標
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積累語言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精神。
2.體會諺語這種語言的形式美。
二、重點•難點
重點:打比喻、分類別的說明方法。
難點:
1.比喻、擬人、排比、對比、引用等大量修辭方法的運用及作用。
2.課文的主體部分,即怎樣看云識天氣這部分,由于云層、光彩的種類繁多,變化復雜,學生一時難于分辨,所以這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學的一個難點。
三、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進行說的比賽,其中還可以培養(yǎng)觀察能力。
2.聽音樂,描述可能出現(xiàn)的畫面。
3.分小組討論,進行制表。
4.搜集有關識別天氣的諺語,班上交流,并建立一個小天氣預報站。
四、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先放一段音樂,請同學們描述一下畫面:陰云密布,狂風大作,大雨點砸在盆上叮當響,人們四下奔跑的聲音,雞鴨亂叫聲?! 倪@段描述中,我們看到的是暴雨來臨時的場面,由什么的變化引起了雨的到來?對,是云、風的到來引起的,所以說,云的變化就能暗示天氣變化。(訓練學生聽、說的能力和想像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講述云和天氣關系的課文——《看云識天氣》。
(一)明確目標
1.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2.理清如何看云識天氣。
3.打比喻、分類別的說明方法。
(二)整體感知
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具體、生動地介紹了云的形態(tài)、變化及云上的光彩現(xiàn)象同天氣的關系,說明了怎樣看云識天氣。
(三)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
(1)從題目上看,這是說明什么的文章?
說明云和天氣關系的文章。
(2)從題目上看,你還能讀出什么來?
體裁說明文,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2.讀課文,第1段老師范讀,第2段全班女生齊讀,第3、4兩段分別由兩名女同學朗讀,第5段、第6段分別由兩名男生朗讀,第7段全班男生齊讀。
3.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從而說明為什么可以看云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2-6段):具體介紹云的形態(tài)變化,云上的光彩現(xiàn)象同天氣的關系,從而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
第三部分(第7段):說明看云識天氣的意義和局限性。
4.這樣分段,體現(xiàn)了什么說明順序? 邏輯順序(由現(xiàn)象到本質)。
5.閱讀第1段,回答下面各題。
(1)這段的結構是怎樣的?(總分總)
(2)如何分層?
第一句是第一層,最后一句是第三層,中間是第二層。
(3)第一段中哪些內(nèi)容照應“姿態(tài)萬千”,哪些內(nèi)容照應“變化無常”?
“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張大棉絮,滿滿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這些內(nèi)容與“姿態(tài)萬千”相照應。
“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這些內(nèi)容與“變化無常”相照應。
6.分組討論制表,把同學們分成三個組,第一組閱讀第3段,討論并制出晴天云彩簡表;第二組閱讀第4、5段,討論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層變化簡表;第三組閱讀第6段,討論并制出云彩識天氣簡表
7.同學交流如何看云識天氣。
8.由多媒體演示云和天氣的變化,并伴隨音樂,同學們看著畫面進行復述。
9.再速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是天氣晴朗的象征;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這些云低而厚密,是陰雨風雪的預兆,”這是什么說明方法? 說明方法是分類別。
(2)“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這是什么說明方法?
說明方法是打比方。
10.本文的說明方法是分類別、打比方,在文中找出例子來。
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的句子有:
(l)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張大棉絮,滿滿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
(2)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
(3)卷云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
(4)還有一種像棉花團似的白云,叫積云。
(5)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6)隔著云著太陽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層毛玻璃,朦朧不清。
分類別:光彩有暈、華、虹、霞。
(四)總結、擴展
這篇課文緊扣題目進行說明,層次十分清晰:首先說明春云可以識天氣。因為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氣變化的“招牌”。再說怎樣看云識天氣。這是全文的重點,寫得詳細、縝密,從高層云依次說到低層云,從象征晴朗天氣的云,依次說到帶來暴風雨的云,又從云的形態(tài)特點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再說到云的光彩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在說明中,從現(xiàn)象入手,進而觸及事物的本質。云的形態(tài)和光彩是現(xiàn)象;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就是本質。云的種類很多,但說明層次不亂,先說什么,再說什么,后說什么,有助于把“春云識天氣”的事理說清楚。最后畫龍點睛,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擬題訓練,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閱讀課文的最后一部分,即最后一段分組擬題,互作答案。
結尾總結全文、點題,同時說明了看云識天氣的局限性。
(五)布置作業(yè)
在課外,練習看云識天氣。試著根據(jù)天空中的云彩形狀,判斷一下當天或第二天的天氣情況,把結果寫在教室后墻的黑板上。
以上就是查字典網(wǎng)小編為大家講解的語文課文教案的相關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xù)關注本網(wǎng)站。
10、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17課 看云識天氣》生本課堂導學案
17、看云識天氣
學習目標
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
2、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xiàn)象的習慣。
學習過程
前置作業(yè)
課前誦讀:
《看云識天氣》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tài)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
預習檢測
1、給加點字注音
輕盈( ) 勻稱( )( ) 崩( )塌 一霎( )間
2、解釋下列詞語
預兆: 彌漫:
姿態(tài)萬千: 變化無常:
3、快速閱讀課文,思考云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系?
課堂探究
4、本文主要介紹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征?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
5、本文運用了多種修辭方法對云進行了細致形象的描摹,由這些方法有何好處?試從文中找出幾例加以分析。
6、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體會說明語言的生動特點,并仿照課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遠處的霓紅燈亮了,像
◆每當月光照在地上,像
7、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云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等。
8、本文介紹了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當堂檢測
(一) 積累與運用。
1、給加點的字注音。
(1)魚鱗( ) (2)峰巒( ) (3)一霎間( )(4)冰雹( )
(5)彌漫( ) (6)圓弧 ( )
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2)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云層,叫卷云。
(3)高積云是成群的扁球狀的云塊,排列很勻稱。
3、“天上的云,真是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边@句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又是如何來展示云的“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钡??
(二)課內(nèi)閱讀
我們還可以根據(jù)云上的光彩現(xiàn)象,推測天氣的情況?!藗兂3Uf“東虹轟隆西虹雨。”意思是說, ① 。還有一種云彩常常出現(xiàn)在清晨或傍晚。太陽照到天空,使云層變成紅色,這種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陰雨天氣在向我們進襲;晚霞在東,表示最近幾天里天氣晴朗。所以就有“② ”的諺語。
1、把“東虹轟隆西虹雨”的意思填在①處: 。
根據(jù)語段的內(nèi)容把相關的一句諺語填在②處: 。
2、聯(lián)系全文從內(nèi)容與結構上分析一下文中劃線句子的作用。
3、你認為本語段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加以分析。
4、指出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1)華環(huán)由大變小,天氣可能轉為陰雨。
(2)還有一種云彩常常出現(xiàn)在清晨或傍晚。
5、本語段比較突出的是引用了諺語來進行說明,請說明原因,并分析它的作用。
(三) 拓展閱讀。
在熱帶地區(qū)或航行于赤道附近的海船上,冰是非常寶貴的,因為冰可以防止食物腐爛變質,可以使捕撈的海產(chǎn)品保鮮。但是正是熾熱的陽光最能“摧殘”這些冰塊。不過,科學家 想出了辦法讓太陽對冰停止“敵對行為”不要那么水火不容。
太陽當然不能直接制造冰塊,但可以“曲線”造冰。比如,用電冰箱造冰,就是曲線造冰。電是一種能源,它可以使電燈發(fā)光,使電爐發(fā)熱,卻也能讓冰箱造出堅硬的冰塊來。電是能源,太陽也是能源,既然電可以造冰,太陽光為什么不能造冰呢?
因此,從道理上說,太陽光是完全可以造出冰塊來的,其中一個方法是使太陽能通過光電池把光變成電,再用電來開動冰箱。但這個方法要使大量的光電材料,成本高。為了讓漁民都能買得起,法國一家船舶公司的科學家研制出太陽能冰箱——一種能自動制冰的機器。
這種太陽能自動制冰機,外形像一個恒溫箱,它既不用電,也不用燒油,就靠一個太陽光接收器。在接收器里裝有許多活性炭顆粒,活性炭中有許多小孔,孔的直徑只有百萬分之25毫米,所以1克重的活性炭中孔的面積加起來很大,有1000平方米,相當于一個網(wǎng)球場面積的1.5倍。在這些活性炭的孔中“灌進”甲醇,就像海綿吸水一樣,活性炭可以吸進好多甲醇。
甲醇起什么作用呢?它和電冰箱中的制冷劑氟里昂的作用是一樣的。在夜晚沒有太陽時,因氣溫下降,接收器內(nèi)的活性炭就吸進液態(tài)的甲醇。白天,太陽能接收器被太陽一曬,活性炭中的甲醇就變成氣體,甲醇氣化就會吸收大量周圍的熱量,起到冷卻作用。氣化后的甲醇流到制冰訂的冷凝器變成液體,夜晚時又被活性炭粒吸進小孔內(nèi),每天就這樣日夜循環(huán)制冰。
這種制冰機的優(yōu)點是不用電,而利用“天賜”的太陽光“良源”。但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在陰天時因活性炭中的甲醇不能氣化吸熱,反而不能制造冰塊。因此,這種太陽能冰箱只有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才有用武之地。
1.解釋第二段中“曲線”一詞的含義:
2.第三段中“從道理上說”能否刪去,為什么?
3.第四段中,畫線句子用了什么說明方法,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4.從第五段中摘取、組合字詞,填入下面句中的括號內(nèi):
甲醇所起的作用是: (只填四字),從而制冷。
5.從整體上看,“太陽能自動制冰機”具有哪些優(yōu)點?
6.請給本文加一個標題。
參考答案
1、yíng yúnchèn bēng shà2、事前顯露出來的跡象;.(煙塵,霧氣,水)充滿;布滿;指姿態(tài)多種多樣;指事物經(jīng)常變化,沒有規(guī)律性。
1、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
2、略
3、找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句子。(側重于比喻的修辭方法),效果:形象生動;舉例略
4、略
5、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臨。
天上掃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東云長,有雨不過晌。早晨云擋壩,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曬死狗。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一)積累與運用。
1、(1)lín(2)luán(3)shà(4)báo(5)mí(6)hú 2、(1)事前顯露出來的跡象。
(2)本文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動作、體態(tài)一樣輕巧優(yōu)美。(3)本文顯然成群的高積云排列的很有規(guī)律,相互之間很和諧。3、是本段的總起句(中心句),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在第一段作者主要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辭來展示云的“姿態(tài)萬千”,主要用了對比的修辭和描寫的表達方式寫出了云的“變化無?!?。(寫出具體的語句也可以)
(二)課內(nèi)閱讀
1、①虹在東方,就 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②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2、是過渡句,同時也是本段的中心句。3、結構上是總分:第一句總說可以從云的光彩來識別天氣,下文就云上的光彩現(xiàn)象,即暈、華、虹、霞與天氣的關系分別作了簡要說明。4、(1)“可能”表示對后面的情況的推測,不是很肯定,體現(xiàn)說明語言的準確性。(2)“常?!笔侵赋霈F(xiàn)這種情形的機會很多,但特殊情況除外,同樣體現(xiàn)說明語言的準確。5、因為諺語是群眾通過觀察和實踐總結經(jīng)驗的結晶,它簡短通俗,鮮明生動,讀起來瑯瑯上口;用諺語來說明知識顯得準確、生動、簡潔。
(三)拓展閱讀。
1.間接 2.不能。從本文看,主要側重于介紹太陽能造冰的實際應用及方式,“從道理上講”強調(diào)了其可能缺少推廣價值的一面。 3.列數(shù)字。說明活性炭小孔面積大得驚人。這樣寫與下面“吸進好多甲醇”一致,揭示其強大的存儲功能。4.氣化吸熱 5.廉價不用電 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