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說課稿一等獎》屬于教學設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說課稿一等獎
水調(diào)歌頭 說課
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三中的…。
我說課的題目是《水調(diào)歌頭》,它是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六單元中的一首詩。 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詞,為作者醉后抒情,懷念弟弟蘇轍之作。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象,緊緊圍繞中秋之月展開描寫、抒情和議論,從天上與人間、月與人、空間與時間這些相聯(lián)系的范疇進行思考,把自己對兄弟的感情,升華到探索人生樂觀與不幸的哲理高度,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愿、無限熱愛。
通過這首詩的教學,我準備達到以下目標:
1抒情誦讀。 新課標 提出:7-9年級的學生“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 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詩情、詩理和詩味,體會不同情境下的語氣、語調(diào)、節(jié)奏的變化。因此,這也是本詩教學的重點。
2 品味詩句,感受意境。這一目標的制定是根據(jù)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皩ψ髌分懈腥说那榫常苷f出自己的體驗”。
3 了解作者的情感境界。新課標要求學生 “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這樣才能將詩的解讀升華到更高的層次。囿于年齡和經(jīng)歷的差異,這方面的理解會成為難點。
在教學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幾點:
1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我國的當代教育家魏書生、錢夢龍等人的教學論都特別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學習法。
在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2語文學習要與時俱進,引導學生充分正確地利用網(wǎng)絡資源,培養(yǎng)學生查資料的能力和習慣,并且在網(wǎng)上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四 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課后及時復習鞏固等。經(jīng)過自學,應基本讀準字音、理解課文內(nèi)容。 2誦讀品味法 要求學生在,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后,能通過反復朗讀,讀出文中的韻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讀可以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熱愛優(yōu)秀文化的精神。
3創(chuàng)造性學習法 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
我的教學過程主要安排這樣幾個板塊:
1 導入 古往今來,明月牽動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思,我們信口就可拈來幾句。比如…教師的一句話就可激起學生詩情的波浪。教師繼續(xù)引導:大家記不記得蘇軾在《記承天寺夜游》中就由優(yōu)美的月色引發(fā)了對人生的感慨。然后讓學生回憶原文。之后自然導入新內(nèi)容: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仍然是蘇軾對月抒懷的詩
這樣的導入既聯(lián)系了舊知,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還讓課堂一開始就有了濃厚的文學氛圍。
2 傾聽作品 ,創(chuàng)設情境
列寧曾十分強調(diào)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他說:
“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情感與情緒。文章的flash朗讀兼具美麗的畫面和聲情并茂的朗讀,對于學生讀準字音進入情境非常有效。
3 反復誦讀,走入文本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我先請幾名學生朗讀,在此過程中組織學生聽讀、評議,然后集體朗讀。在這基礎上,讓學生配樂朗讀。(樂曲明月幾時有就是專門為這首詩配的樂,因此,意境與詩非常和諧),這首樂曲節(jié)奏舒緩而有力,正好適宜這首詩的基調(diào))我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詩的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詩奠定良好的基礎。
4 與文本對話,賞析詩句
現(xiàn)代教育理論主張在課堂上拋出一個主問題來帶動學生對全篇進行質(zhì)疑、分析、探討,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層浪;而不是象從前一樣用一個個瑣碎的問題來牽著學生鼻子走。因此,我就問學生“你喜歡哪一句或幾句,喜歡的理由是什么?”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這樣一句話:“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币虼?,我在教學中注重方法的傳授。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jīng)總結(jié)過賞析詩詞應從 詞語、句子含義、修辭、展現(xiàn)畫面、思想感情、相關(guān)詩句等方面進行。因此,他們可以輕車熟路地進行分析。
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上述活動是讓學生們合作探討進行的。
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就理解了詩的藝術(shù)特征和詩人的感情、胸襟。
5 與詩人對話,主題升華
教師闡述:整首詩中,詩人既有出世思想,又有戀世情懷。但最終還是能夠勇敢地面對人生,你們能從中受到啟示嗎?學生能總結(jié)出:在我們?nèi)松穆吠局锌倳龅皆S多困難和挫折,只要我們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熱愛生活、情懷曠達,就一定能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這一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方面揭示了詩的主旨,另一方面又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內(nèi)涵的拓展延伸。
解讀作者
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初中古詩教學,則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與語感為主,使學生對中國古文學作品作家有所了解。所以我要求學生結(jié)合他們所了解的蘇軾的生平及作品寫一段關(guān)于蘇軾的介紹(體裁可詩可文)。這個小練筆的設置,既合乎讀寫結(jié)合訓練的要求,又真正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7 網(wǎng)絡大看臺
我在網(wǎng)上摘取了一些網(wǎng)友回復《行路難》的帖子,(用多媒體出示)同學們可以看出它們是形式內(nèi)容不同的讀后感。然后,我就要求學生們也試著寫回復帖,等到微機課上發(fā)上去,大家共賞。
8 自檢自測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guān)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zhì)疑、探究,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蔽易寣W生自己就這首詩出題,題型也由學生自己總結(jié)。多媒體出示:難度由小到大依次是:直接默寫上下句;根據(jù)提示默寫上下句;語境默寫。
這項如果課上時間不足,可以留作課下作業(yè)。語文應注重基礎知識與素養(yǎng)能力的雙重提高。這幾項練習、作業(yè)都符合這個要求。
2、《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說課稿
水調(diào)歌頭 說課
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三中的…。
我說課的題目是《水調(diào)歌頭》,它是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六單元中的一首詩。 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詞,為作者醉后抒情,懷念弟弟蘇轍之作。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象,緊緊圍繞中秋之月展開描寫、抒情和議論,從天上與人間、月與人、空間與時間這些相聯(lián)系的范疇進行思考,把自己對兄弟的感情,升華到探索人生樂觀與不幸的哲理高度,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愿、無限熱愛。
通過這首詩的教學,我準備達到以下目標:
1抒情誦讀。 新課標 提出:7-9年級的學生“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 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痹诜磸驼b讀中理解詩情、詩理和詩味,體會不同情境下的語氣、語調(diào)、節(jié)奏的變化。因此,這也是本詩教學的重點。
2 品味詩句,感受意境。這一目標的制定是根據(jù)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皩ψ髌分懈腥说那榫?,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3 了解作者的情感境界。新課標要求學生 “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這樣才能將詩的解讀升華到更高的層次。囿于年齡和經(jīng)歷的差異,這方面的理解會成為難點。
在教學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幾點:
1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我國的當代教育家魏書生、錢夢龍等人的教學論都特別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學習法。
在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2語文學習要與時俱進,引導學生充分正確地利用網(wǎng)絡資源,培養(yǎng)學生查資料的能力和習慣,并且在網(wǎng)上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四 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課后及時復習鞏固等。經(jīng)過自學,應基本讀準字音、理解課文內(nèi)容。 2誦讀品味法 要求學生在,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后,能通過反復朗讀,讀出文中的韻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讀可以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熱愛優(yōu)秀文化的精神。
3創(chuàng)造性學習法 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
我的教學過程主要安排這樣幾個板塊:
1 導入 古往今來,明月牽動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思,我們信口就可拈來幾句。比如…教師的一句話就可激起學生詩情的波浪。教師繼續(xù)引導:大家記不記得蘇軾在《記承天寺夜游》中就由優(yōu)美的月色引發(fā)了對人生的感慨。然后讓學生回憶原文。之后自然導入新內(nèi)容: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仍然是蘇軾對月抒懷的詩
這樣的導入既聯(lián)系了舊知,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還讓課堂一開始就有了濃厚的文學氛圍。
2 傾聽作品 ,創(chuàng)設情境
列寧曾十分強調(diào)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他說:
“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庇纱丝梢姡楦信c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情感與情緒。文章的flash朗讀兼具美麗的畫面和聲情并茂的朗讀,對于學生讀準字音進入情境非常有效。
3 反復誦讀,走入文本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我先請幾名學生朗讀,在此過程中組織學生聽讀、評議,然后集體朗讀。在這基礎上,讓學生配樂朗讀。(樂曲明月幾時有就是專門為這首詩配的樂,因此,意境與詩非常和諧),這首樂曲節(jié)奏舒緩而有力,正好適宜這首詩的基調(diào))我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詩的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詩奠定良好的基礎。
4 與文本對話,賞析詩句
現(xiàn)代教育理論主張在課堂上拋出一個主問題來帶動學生對全篇進行質(zhì)疑、分析、探討,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層浪;而不是象從前一樣用一個個瑣碎的問題來牽著學生鼻子走。因此,我就問學生“你喜歡哪一句或幾句,喜歡的理由是什么?”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這樣一句話:“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币虼耍以诮虒W中注重方法的傳授。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jīng)總結(jié)過賞析詩詞應從 詞語、句子含義、修辭、展現(xiàn)畫面、思想感情、相關(guān)詩句等方面進行。因此,他們可以輕車熟路地進行分析。
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上述活動是讓學生們合作探討進行的。
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就理解了詩的藝術(shù)特征和詩人的感情、胸襟。
5 與詩人對話,主題升華
教師闡述:整首詩中,詩人既有出世思想,又有戀世情懷。但最終還是能夠勇敢地面對人生,你們能從中受到啟示嗎?學生能總結(jié)出:在我們?nèi)松穆吠局锌倳龅皆S多困難和挫折,只要我們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熱愛生活、情懷曠達,就一定能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這一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方面揭示了詩的主旨,另一方面又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內(nèi)涵的拓展延伸。
解讀作者
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初中古詩教學,則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與語感為主,使學生對中國古文學作品作家有所了解。所以我要求學生結(jié)合他們所了解的蘇軾的生平及作品寫一段關(guān)于蘇軾的介紹(體裁可詩可文)。這個小練筆的設置,既合乎讀寫結(jié)合訓練的要求,又真正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7 網(wǎng)絡大看臺
我在網(wǎng)上摘取了一些網(wǎng)友回復《行路難》的帖子,(用多媒體出示)同學們可以看出它們是形式內(nèi)容不同的讀后感。然后,我就要求學生們也試著寫回復帖,等到微機課上發(fā)上去,大家共賞。
8 自檢自測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guān)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zhì)疑、探究,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我讓學生自己就這首詩出題,題型也由學生自己總結(jié)。多媒體出示:難度由小到大依次是:直接默寫上下句;根據(jù)提示默寫上下句;語境默寫。
這項如果課上時間不足,可以留作課下作業(yè)。語文應注重基礎知識與素養(yǎng)能力的雙重提高。這幾項練習、作業(yè)都符合這個要求。
3、詩詞曲五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赤壁》《過零丁洋》《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學案
25、《詩詞曲五首》學案
教師寄語:徜徉于詩的海洋,感悟詩的意境。
學習目標
1.學習并了解詩、詞、曲等詩歌的體裁特點。
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培養(yǎng)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課前準備
1、熟悉這五首詩詞曲的作者
2、熟讀背誦這五首詩詞曲。
重難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的特點。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字﹏﹏﹏﹏,﹏﹏﹏﹏
詩人。
2.《赤壁》作者﹏﹏﹏﹏,字﹏﹏﹏﹏,﹏﹏﹏﹏朝詩人,他與李商隱被稱為“﹏﹏﹏﹏”。
3.《過零丁洋》作者﹏﹏﹏﹏,號﹏﹏﹏﹏,﹏﹏﹏﹏朝)文學家。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首聯(lián)交代了什么?“凄涼地”和“棄置身”表露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2.頷聯(lián)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什么特點?描寫了怎樣的現(xiàn)狀?體會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赤壁》
1.詩人對歷史的評價因何而發(fā)?
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有什么含義?
3.“二喬”在詩歌中指代什么?這樣寫有什么意義?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過零丁洋》
1.首聯(lián)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jīng)歷?
2.頷聯(lián)“風飄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3.頸聯(lián)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么含義?
4.尾聯(lián)“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jié)?
5.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水調(diào)歌頭》
1.詞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2.“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什么含義?
3.詞中哪兩句是由出塵之想轉(zhuǎn)向入世情懷的過渡?
4、這首詞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山坡羊 潼關(guān)懷古》
1.“如聚”“如怒”描寫了怎樣的形象?
2.“望西都,意躊躇”描寫了怎樣的情景。
3.怎樣理解“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4.為什么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5.這首曲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三、精讀課文,局部研討
1.《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2.《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頸聯(lián)“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有什么含義?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
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shù)。詩歌常常用最精練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發(fā)復雜的思想感情。本課我們要來學習的五首詩詞曲都是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通過精練的語言都表達樂怎樣的內(nèi)涵呢?
五、達標測試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蘊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詩句是: 。
2.《赤壁》中以二喬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zhàn)的重大影響的詩句是:
。
3.《過零丁洋》中最能體現(xiàn)文天祥崇高民族氣節(jié)的兩句話是:
。
4.《山坡羊 潼關(guān)懷古》中作者對以往歷史所作的概括與評價的詩句是: 。
5.《水調(diào)歌頭》中表達了與親人共賞人間美景的愿望的詩句是: 。
6.《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____,字____,____人,__代詩人。“歌一曲”指的是____的《 》?!冻啾凇纷髡撸撸撸撸?,__代詩人?!哆^零丁洋》選自《 》,作者____,字____,又字____,自號____,___,____人,____(朝代)詩人。《水調(diào)歌頭》作者____,字____,自號____,______人,__代文學家, “水調(diào)歌頭”四字,是____?!渡狡卵蜾P(guān)懷古》作者____,字____,號____,____人,__代散曲作家?!吧狡卵颉笔牵撸撸撸?。
7.讀詩句,完成后面的題目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蘇 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⑴從詩文的描寫來看作者身處什么環(huán)境?
⑵作者當時正做太守,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一種什么樣的性格?
六、課后小記
4、詩詞曲五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赤壁》教案《過零丁洋》教案《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教案《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教案
25.詩詞曲五首
教學目標
1、背誦五首詩詞曲,準確把握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領會詩歌所抒發(fā)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詩詞中所描繪的意境。
教學課時:3課時
資料超市:
劉禹錫(772—846),字夢得。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后,一再遭貶。曾寫《游玄都觀》詩諷刺朝中新貴。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jīng)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答謝他。
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為我行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p>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蘇軾才情奔放,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其詞于風格、體制上皆有創(chuàng)變,清雄曠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有《東坡樂府》。
張養(yǎng)浩(1270—1329),字希孟,號云莊,元代著名散曲家。自幼好學,上自儒家經(jīng)典,下至諸子百家,唐詩、宋詞、筆記小說,無所不讀,又詩賦、文章無所不能,尤長于散曲。他隱居濟南云莊8年期間,“寄傲山林,縱情詩酒”,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文散曲。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且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由千古唐詩引入
二、品讀詩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聽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正確劃分節(jié)奏,初步體會作者感情。
作者無限辛酸、憤懣不平以及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
2、自由朗讀,直至背誦
3、請同學自由發(fā)言,談談讀后感受。
4、提供背景及相關(guān)材料,重新研讀詩歌。
5、師生品讀詩句。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舟”“病樹”為詩人自喻。雖然我一人被貶遠遷,但后繼者仍大有人在。何必為我一人可惜?顯示了詩人開朗的胸懷。此句蘊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6、自由有感情品讀這首詩。
三、品讀詩歌《赤壁》。
1、指名朗讀《赤壁》
2、同學根據(jù)所查資料介紹杜牧
3、思考探究:
(1)、《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參考: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fā)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于發(fā)現(xiàn)了這把鐵戟,使詩人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認一番,發(fā)現(xiàn)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zhàn)時的遺物。從而為下文鋪墊。
(2)、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4、齊讀背誦這首詩。
5、研讀《題烏江亭》,輔佐加深對《赤壁》的理解。
四、背誦前兩首詩,當堂默寫。
五、布置作業(yè)
1、預習下面的詩詞曲,并搜尋資料,準備鑒賞。
2、繼續(xù)熟背詩歌。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品讀詩歌《過零丁洋》。
1、集體朗讀《過零丁洋》。
2、介紹賞析詩歌的注意點
第一通語言,明意象。
1、注意動詞、形容詞、疊音詞、象聲詞等;2、注意語序;3、語言特點。主要有:清新,即用語新穎,不落俗套;平淡,即不加修飾,平白易懂;絢麗,即詞藻富麗、有文采;明快,即斬釘截鐵,一語破的;含蓄,即不直接敘述,而曲折傾訴,言此而意彼;簡潔,即干凈利落,言簡意賅。4、意象。就是內(nèi)在的思想感情內(nèi)涵和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tǒng)一體。我們從景物的特征入手,根據(jù)景物的組合整體感悟詩人的情感。明確特殊意象的含義,如梅、竹、菊、柳、蓬、鳥、子規(guī)、月、雨、流水等。
第二悟情感,析主旨
1、結(jié)合詩人生活的時代及詩人的身世來理解主旨2、主旨有愛國憂民類:建功立業(yè)、報效國家;憂國憂民、關(guān)心民生疾苦;反映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痛苦。身世類:詩人總有“治國平天下”的抱負,但是詩人們的清高、自負又常常使詩人四處碰壁、遭人排擠,遠大理想總是不能實現(xiàn),所以抒發(fā)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詩作在古詩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其特點大多是憂郁、悲憤。羈旅思鄉(xiāng)、貶謫愁思等也屬此類。愛情類:歌頌愛情的美好;反對封建禮教對青年男女壓迫;征人思歸、思婦念夫。閑適類:隱逸生活的閑適;寄情山水的情趣,以山川田園的美好來反襯官場的黑暗、社會的腐敗。友情類:對友人的關(guān)心和祝愿,友人之間的友誼。其他類:嘆光陰易逝、感物是人非、蘊含哲理等。
第三看風格,辨手法
1、風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經(jīng)歷、感情氣質(zhì)、藝術(shù)素養(yǎng)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各自獨特的格調(diào)、氣派和趣味,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風格。
2、古代詩歌的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和表達方式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托物言志:有些情感,詩人總是不愿或不能直接傾訴,于是詩人就將這些情感寄托在外物上。包括象征手法。借古諷今:借對歷史上人、事的評價來諷喻時事,表達情感。虛實相映:實象側(cè)重客觀事物的再現(xiàn),而虛象則是由實象而誘發(fā)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具體表現(xiàn)在詩文中多是一種暗示、象征或修辭的運用。襯托、起興、比喻、夸張、擬人等手法的作用。
3、指名學生上臺賞析詩歌。(汪思琪)
修辭手法;頸聯(lián)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名句的賞析
4、學生相互質(zhì)疑補充
5、請同學們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等等。(學生能談多少談多少,不宜作統(tǒng)一要求。)
6、有感情吟誦這首詩。
三、品讀詩歌《水調(diào)歌頭》。
1、播放或?qū)W生唱王菲的《但愿人長久》
2、請同學說說聆聽后的感受(初步感知情感基調(diào))
3、介紹詞的相關(guān)知識,解題并提供背景
《水調(diào)歌頭》是詞牌名,它的作用是規(guī)定了一首詞的每句的字數(shù)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懷子由”告訴了做詞的時間和目的。當時子由被貶謫到離蘇軾約數(shù)百公里的山東濟南,兄弟七年沒有見面了。
4、播放音頻,讓學生聽讀一遍,跟讀一遍。
5、師生品讀
明月什么時候就有了?天上的宮殿今晚是何年何月?(體現(xiàn)蘇軾屢受打擊后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徘徊的困惑心態(tài)。)于是想乘風飛往月官去,可是又擔心在高寒的月宮自己難以承受,(借神話傳說中的仙女相比,表達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宮回不去,還不如在人間。(說明蘇軾愿意在人間為國家出力,這顯現(xiàn)蘇軾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敘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月影移動,轉(zhuǎn)過紅色的樓閣穿過雕花的門窗。承上啟下,自然轉(zhuǎn)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個主題上了。為什么偏偏在人們分離時團圓呢? 由己推人,人間有悲歡離合如同月亮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沒有完美無缺的。用月光的普照表達對天下所有離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歲歲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抒發(fā)纏綿悱惻與樂觀曠達情感。
6、聯(lián)系《記承天寺夜游》及搜尋的資料,結(jié)合本詞,談談你對蘇軾的認識?
四、布置作業(yè)
1、推薦學生閱讀《江城子》
2、背誦詩詞
第三課時
一、背誦前四首詩詞
二、講解曲的知識
三、品讀《山坡羊 潼關(guān)懷古》。
1、教師先范讀,后學生自由散讀。
2、思考探究。
(1)、這首曲劃分為幾個層次?
(2)、這首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結(jié)合后兩句來理解,對國計民生的憂慮。
(3)、你認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試說明理由。
3、背誦本曲
四、小結(jié)
五、熟讀詩詞曲五首
六、課堂檢測
1、默寫名句
2、品析名句。
(1)、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5)、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作了土。
教后記:
古詩詞教學人物,個人認為宜通過指導學生誦讀和賞析文章兩種途徑來完成,教師不宜講授得過細,應該傳授一些方法,并注意示范、指導?;谶@樣的想法,在課堂組織教學時,便依照讀-品-析-背的流程與學生共同賞析詩詞。學生在課堂上也能積極發(fā)揮主體性,參與討論,其中時有精彩賞析。
5、中秋詠月詩詞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我的思念是圓的》教案
《中秋詠月詩詞三首》
學習目標:1、養(yǎng)成良好的誦讀詩歌的習慣,在“讀”中理解這三首詩描繪的情景;
2、通過比較閱讀,結(jié)合個人理解,談對三首詩的認識和評價;
3、學寫《中秋詠月詩》,舉辦“詠月”專題手抄報;
第7課時 《中秋詠月詩詞三首》(一)
課前學習: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的背景資料;
課堂學習:
第一塊:初讀詩歌,整體感知內(nèi)容
教學步驟 | 教師組織 | 學生活動 | 備注 |
1 | 指導語:借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讀順三首詩。 | 朗讀課文 | |
2 | 組織朗讀 | 齊讀 |
第二塊:再讀詩歌,發(fā)揮想像,再現(xiàn)詩歌所描寫的畫面
教學步驟 | 教師組織 | 學生活動 | 備注 |
1 | 創(chuàng)設情境:詩人同時抓住了中秋之月加以詠嘆,但描寫的情景還是有所不同的,你能借助具體的詩句說說作者描寫了怎樣的畫面嗎? | 再次朗讀,同伴互助,理解詩歌所描寫的意境 | |
2 | 組織交流 | 發(fā)表見解,小組補充 | |
3 | 組織朗讀 | 齊讀 |
第三塊:三讀詩歌,品位字里行間流露的詩人感情
教學步驟 | 教師組織 | 學生活動 | 備注 |
1 | 創(chuàng)設情境:看似朦朧的詩歌,卻是作者思想的體現(xiàn),這三首詩的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感情呢?你能通過你的朗讀,將作者的感情很好的傳遞嗎? | 朗讀、小組交流、討論 | |
2 | 組織交流、點撥、朗讀評價 | 發(fā)表見解、表情朗讀、小組補充 | |
3 | 組織朗讀 | 齊讀 |
課后學習:1、背誦三首《詠月詩》
2、搜集中秋詠月詩詞;
第8課時《中秋詠月詩詞三首》(二)
課前學習:1、背誦三首《詠月詩》
2、搜集中秋詠月詩詞;
課堂學習:
第一塊:誦讀品位,說說個人喜好
教學步驟 | 教師組織 | 學生活動 | 備注 |
1 | 創(chuàng)設情境:三首詠月詩詞,寫于不同時代,都表達了思念之情,你最喜歡哪一首,請將它背出來,并簡述你喜歡的理由。 | 明確任務 | |
2 | 組織交流 | 結(jié)合內(nèi)容談感受 | |
3 | 組織背誦 | 齊誦 |
第二塊:拓展延伸——能誦會寫更多的詠月詩
教學步驟 | 教師組織 | 學生活動 | 備注 |
1 | 創(chuàng)設情境: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都喜歡詠嘆中秋之月,賦予它一定的內(nèi)涵,你能再吟誦幾句嗎? | 吟詩、品詩 | |
2 | 創(chuàng)設情境:就你的理解,作者往往賦予“中秋之月”怎樣的寓意呢? | 明確目標 | |
3 | 組織交流,評價 | 發(fā)表見解 | |
4 | 布置任務:請學生即興作一首“中秋詠月詩”(巡視、幫助) | 當堂作文 | |
5 | 組織交流,點評 | 交流、互評 | |
教學反思 |
課后作業(yè):1、四人小組,以“中秋之月”為主題,辦一期手抄報。
2、邀請家人舉辦一個中秋賞月晚會,將你寫作的詩歌獻給家人。6、中秋詠月詩詞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我的思念是圓的》教案
一、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欣賞三首詩詞。
2、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二、重點和難點:
1、形象和情感是如何統(tǒng)一的。
2、景和情是怎樣統(tǒng)一的。
3、朗讀
三、教學設計:
熟讀或者背誦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創(chuàng)設自身情景,鋪設感情基調(diào)(讓學生談談對中秋的認識:月餅、月亮、團圓、思念)導入所學課文。
二、深入課文:
反復閱讀、揣摩詩詞,談談你最喜歡哪一首,說明理由。
共同欣賞:(側(cè)重于意境的分析)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1、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環(huán)境氣氛,把讀者帶入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jié)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xiàn)得非常委婉動人。
2、點撥:(1)、講透詩題“十五夜望月”。前兩句寫景,不帶一個“月”字,卻處處含“月”試分析。拓展:白——月光,聯(lián)想李白的《靜夜思》。
樹棲鴉——聽到,非看到,聯(lián)想周邦彥《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烘托了月夜的寂靜。辛棄疾的《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
濕桂花——桂花已濕,夜太深,聯(lián)想月中桂花是否也濕,月中嫦娥、吳剛、白兔是否也像庭中人一樣無眠,意境更為悠遠,這里暗點“望月”。
(2)、后兩句抒情,非直接傾訴,而用委婉的疑問語氣間接表達?!奥洹弊肿蠲?,妙在何處?(新穎妥貼,不同凡響,給人以動的形象,仿佛秋思隨著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
水調(diào)歌頭 北宋 蘇軾
1、簡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文學家,書法家,官場常失意。其文想象力豐富,又流暢自然,有時還含有深刻的哲理。與其弟蘇轍、其父蘇洵合稱“三蘇”。
2、這首詞把宇宙、人生問題融合在一起,把對官場的思考和對弟弟的感情貫穿到賞月中去,想象瑰麗又不離現(xiàn)實生活。宋代詞評家胡仔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把握作者思想情緒:因政治處境的失意以及與弟弟子由分別七、八年,中秋對月,無不抑郁惆悵之感。但作者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卻以超然達觀的思想排除憂患,終于表現(xiàn)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3、撥:上下片都有包含人生哲學意識的句子,找出,試分析。
4、佳句欣賞:分組討論:闡明理由
我的思念是圓的 艾青
分組討論:
(1)、作者思念什么,為什么思念是圓的?
(2)、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升華到什么高度?
作業(yè):
1、背誦并且默寫《十五夜望月》《水調(diào)歌頭》這兩首詩詞。
2、試做一首中秋詩詞。
7、中秋詠月詩詞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我的思念是圓的》導學案
學習內(nèi)容 | 十三、中秋詠月詩詞三首(第1課時) | 課型 | |||||||
編寫人 | 審核人 | 年級 | 7 | 學科 | 語文 | ||||
學習目標 | 1、反復誦讀,熟記詠月名句,感知三首詩詞的內(nèi)容。2、理解《水調(diào)歌頭》中作者對人生哲理的探究。3、激發(fā)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文化的熱愛之情,提高語文素養(yǎng)。 | ||||||||
學習 重難點 | 1、感知三首詩詞的內(nèi)容。2、激發(fā)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文化的熱愛之情,提高語文素養(yǎng)。 | ||||||||
學 習 過 程 | 說 明 | ||||||||
預習板塊 | 1、給黑體字注音: 棲息( )咽下( )嬋娟( )宮闕( )綺戶( )瓊樓( ) 2、填空: (1)王建,________代詩人。(2)________,字子瞻,號________,________代文學家。(3)________,原名蔣海澄,著名詩人,以《________________》一詩成名?!段业乃寄钍菆A的》一詩表達了渴望______ _ _的愿望。 | ||||||||
探究板塊 | 閱讀〈〈明月幾時有〉〉答題: 1、“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反映了詞人怎樣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結(jié)合語段說說詞中人在思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不應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內(nèi)容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下面詠月的詩句中,哪兩句與“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為什么? ①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鉤。③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⑤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月亮的美稱很多,你能說出幾個(至少兩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蘇軾的詞以豪放著稱,你還能說出宋詞中與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種風格嗎?并舉一兩個作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請簡要寫出你讀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體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檢測板塊 | 1、默寫:不知天上宮闕,________________。我欲乘風歸去,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應有恨,________?________,月有陰晴圓缺,________。 中庭地白樹棲鴉,________。今夜月明人盡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________________。 2、《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的詞牌名為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號________,________代人。這首詞是為思念其弟________而作,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闋問____ ___ _,下闋問___ ___ __,歸根結(jié)底,是問________。表現(xiàn)作者對人生哲理的探求。 3、解釋加粗的字: 棲鴉( )秋思 ( )把酒( )低綺戶( )乘風( ) 弄清影( )何似( )共嬋娟( )瓊樓( ) 4、另寫出兩句含“月”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延伸板塊 | 1、“不知秋思落誰家”一句中“落”換成“在”好不好,為什么? 2、翻譯句子: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判斷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的正誤,在括號內(nèi)用“√”或“×”表示。 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 ②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 4、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蘊含著人生哲理的詞句是 。 5、(01年無錫)下面對《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詞是寫詩人對親人的懷念,因此,整首詞充滿了傷感壓抑的情調(diào)。 B.上片寫詞人“歡飲”時的想像,下片寫“無眠”時對人生的思索探求,作者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C.詞中把“天”與“月”人格化了,創(chuàng)造了一種神話般的境界。 D.“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中的“轉(zhuǎn)”、“低”,以月光變化表示夜已深,“無眠”表示想念親人,難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問。 6、(03黑龍江)“月亮”是文人筆下常見的景物,曾經(jīng)勾起許多詩人、詞人的創(chuàng)造情思,寫出很多名篇佳作。請你寫出古代詩詞中含有 “月”字的2上、下句: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 7、“我的思念是圓的”,此處的“圓”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 ||||||||
學后反思 | |||||||||
盱眙縣第三中學有效教學目標導學案(學生用)
學習內(nèi)容 | 十三、中秋詠月詩詞三首(第2課時) | 課型 | |||||||
編寫人 | 朱在彬 | 審核人 | 年級 | 7 | 學科 | 語文 | |||
學習目標 | 激發(fā)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文化的熱愛之情,提高語文素養(yǎng)。 | ||||||||
學習 重難點 | 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文化的熱愛之情,提高語文素養(yǎng)。 | ||||||||
學 習 過 程 | 說 明 | ||||||||
預習板塊 | 1、給加點字注音:樹棲鴉 低綺戶 宮闕 天涯 2、下面的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中庭:即庭中,庭院中。秋思:秋天的情思,指懷人的思緒。 B.歡飲達旦:酒喝得很暢快,一直喝到天亮。歸去:回到天上去。 C.朱閣:朱紅色樓閣。何似:怎比得上。 D.但愿:但是希望。嬋娟:這里指月亮。 | ||||||||
探究板塊 | 比較閱讀: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歌,王孫自可留。 1.給加點黑體字注音:棲( )、浣( ) 2.在《十五夜望月》一詩中,作者借“地白”“棲鴉”“冷露”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為讀者展示了一幅清雅幽靜、明朗秀美的圖景,下列詩句中,哪一句與它意境最為相似?( ) A.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B.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C.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D.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4.同是寫月景的詩,但詩的風格迥然不同:《十五夜望月》的風格 ,感情 ;《山居秋暝》寫的是深山秋景,風格 ,感情 。 5.用散文的語言描述“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一句。 6.同是觀賞月景,卻會因看月者心情的不同而寫出不同的內(nèi)容來,你在觀看月亮的時候有什么想法,說說看。(如想借用前人的詩句文章亦可) | ||||||||
檢測板塊 | 1、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中蘊含著人生哲理的詞句是( ) A.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B.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C.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D.我欲乘風歸去。 2、對《水調(diào)歌頭》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 A.“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開篇一問,破空而入,筆力奇崛,寫出詞人灑脫的形象,他在這里借明月自喻清高。 B.“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幾句言下之意是說得在現(xiàn)實社會中好自為之。 C.“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弊髡叽藭r已經(jīng)從感情轉(zhuǎn)向理智,認識到悲歡離合,自古皆然,于是化悲怨為曠達,轉(zhuǎn)出更高的精神境界,向世間所有的離別的親人,發(fā)出深摯的慰問和祝愿。 D.本詞通篇寫“我”,“我”是詞的中心形象。 | ||||||||
延伸板塊 | 【類文品析】 《月夜憶舍弟》(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向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背景提示:這首詩是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zhàn)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于戰(zhàn)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 1.首聯(lián)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薄笆摹敝甘鶚巧舷墓穆暋!皵嗳诵小睂懰姡c明 ;“戍鼓”“雁聲”寫 ,寫出 。這兩句詩渲染了 的氣氛,這就是“月夜”的背景。 2.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樣的,但詩人為何偏偏說“月是故鄉(xiāng)明”? 3.“有弟皆分散,無家向死生?!鄙暇湔f弟兄離散,天各一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卜。這兩句詩也概括了 。 4.“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笔銓懥嗽娙藘?nèi)心的憂慮之情。這使我們想起了杜甫《春望》中的另外兩句名句:“ ”。 | ||||||||
學后反思 | |||||||||
8、中秋詠月詩詞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我的思念是圓的》教案教學設計 七年級上冊
教學重點提示:
1、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3、情景交融,想象豐富。
教學時間安排:2課時
建議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十五夜望月
教學重點:
1、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2、領會詩中美好的意境和委婉的別離思聚的情思,以及由己推人的思想境界。
教學過程:
一、朗讀這首詩
1、請兩名同學朗讀這首詩;
2、請全班同學邊揣摩詩情畫意邊進行朗讀2遍;
3、老師范讀這首詩;
4、全班集體朗讀這首詩2遍。
二、教師簡介作者
王建字,唐代宗進士。一生困頓,晚景尤為凄涼。為官在外,常與家人別離。
三、師生共同分析詩句
中庭地白樹棲鴉——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蕭森的樹陰里,鴉鵲的聒噪聲逐漸消停下來,它們終于適應了皎月刺眼的驚擾,先后進入了夢鄉(xiāng)?!暗匕住倍?,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之感?!皹錀f”三字,簡潔、樸實,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況,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冷露無聲濕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濕庭中桂花。這也讓人聯(lián)想到滿月中的桂樹。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lián)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詩人無聲望月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
冷露無聲浸潤了桂花,那么月中的白免呢,揮斧的吳剛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詩句讓人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明月當空,難道只有詩人獨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嗎?普天之下,有誰不在注目明月,神馳意遠呢?詩人由已推人,擴大了望月的范圍。詩人由于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想思。詩人沒有直說自己的情思,而是用了一種委婉的語氣,不知那飽含相思的清輝灑在哪一家。欲說不盡,委婉動人。
四、分小組討論
1、詩人在這首詩中描繪的景色的特征是什么?
秋月——秋思
2、詩人通過這種景色表達何種情感?
詩人通過聯(lián)想,由已推人,在這出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中,表達出別離思聚的情感。
我的思念是圓的
教學重點:
1、背誦這首詞。
2、朗讀訓練。
3、展示詠月詩句和自我創(chuàng)作的詠月詩。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在詩中表露出來的濃郁的親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寫作背景、作者
艾青,現(xiàn)代詩人,原名蔣海澄。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著名詩篇。他的一生曲折坎坷。1929年,中學畢業(yè)后的第二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32年有感于中國的民族危機回國,開始畫畫和詩歌創(chuàng)作,1932年7月,被誣陷為陰謀顛覆政府,判刑6年,1935年10月出獄。在獄中寫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詩。解放后,1959年被錯劃為右派,此后一直蒙受冤屈,直到20年后的1979年才得以洗雪。
1983年,詩人由于經(jīng)歷了太多的飄零磨難后,內(nèi)心那淡漠的親情日益濃郁起來。詩人托今追昔,想到心靈上的摯友和骨肉親人多年不在身邊,有的已經(jīng)離世,而自己仍活著,自然產(chǎn)生一種沉重而凄慘的孤獨。由于詩人自身心境開闊,性格豁達,寫下此詩表達自己對團聚、親情、友情的珍視和懷念。
二、朗讀這首詩
1、學生個人朗讀這首詩2遍。
2、理解這首詩的大意
由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入手分析。
“我的思念是圓的”,把無形的思念說成是有形的圓,形象的語言中包含著許許多多情感上的東西,詩人渴望團圓,渴望美滿。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圓最亮的”詩人由思念到圓月,引發(fā)人的聯(lián)想與想象。月兒常圓嗎?不圓時又是如何的一番情感???人們在看月的時候常常會想到——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激起人們對個人命運的遐思。
詩人由眼前的“西瓜、蘋果都是圓的”聯(lián)想到團聚的歡樂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引出自己渴望親朋團聚的情感。
3、學生個人朗讀這首詩2遍。
4、請同學簡述一下這首詩的大意。
5、學生集體朗讀這首詩1遍。
三、展示詠月詩名
1、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豆旁娛攀住?/p>
2、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曹植《怨歌行》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陳子昂《春夜別友人》
4、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唐王維《鳥鳴澗》
5、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6、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唐李白《關(guān)山月》
7、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唐李白《子夜吳歌四首》
8、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唐李白《把酒問月》
9、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唐李白《把酒問月》
10、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唐杜甫《一百五十日夜對月》
11、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12、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
13、萬影皆因月,千聲各為秋。唐劉方平《秋夜泛舟》
14、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唐徐凝《憶揚州》
1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宋晏殊《寓意》
16、明月卻多情,隨人處處行。宋張先《菩薩蠻》
17、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來花弄影。宋張先《天仙子送春》
18、月出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宋蘇軾《前赤壁賦》
19、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宋辛棄疾《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四、作業(yè)
1、背誦并會默寫〈十五夜望月〉;
2、小作文:根據(jù)下文的開頭,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續(xù)寫文章。
中秋的夜晚,涼風習習,我坐在陽臺上,望著明亮的月亮,心緒萬千……
第二課時?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教學重點:
1、背誦這首詞。
2、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的訓練。
教學難點: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xiàn)。
教學過程:
一、從寫月或月光的詩句入手,進入新課。
今來,不少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樣的,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調(diào)。
我們來看看后人對這首詞的評價:清朝詞評家胡仔在《菬溪漁隱叢話集》里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二、初讀課文
1、在學習這首詞之前,我們先來個“預習檢查”。
請一位同學朗讀這首詞。
教師范讀(錄音范讀)。
學生一齊朗讀這首詞。
2、下面,同學們看屏幕上的提示和結(jié)合課本的注解,進一步認識蘇東坡,并且了解一下這首詞的寫作背景。
三、精讀課文
(一) 根據(jù)注解,疏通文句。
(二) 這首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什么?兩者的聯(lián)系何在?
( 提示:中國古代的詩詞,大都先寫景,后抒情,我們來看看這首詞是否也具有此特點。)
①上闋主要寫什么?(寫了什么景?)
上闋----望月(寫景)
②下闋呢? (抒發(fā)了什么感情?)
下闋----懷人(抒情)
③上、下兩者的聯(lián)系何在?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xiàn)在哪些詞句上?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四) 詞中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
實景:明月、酒、青天、“我”、風、清影、朱閣、綺戶
虛景:宮闕(瓊樓玉宇)
四、研究討論
1、詞前小序,有何作用?
——詞前小序,述作詞緣由(懷念子由)。
2、在“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中,月“轉(zhuǎn)”“低”表示(夜深);“無眠”表示(離情正濃)。
3、“懷子由”體現(xiàn)在詞中哪句?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主題:這首詞表達了詩人的曠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五、作業(yè)布置
(一)背誦這首詞。
(二)請同學們根據(jù)所學詩篇,寫一首四句以上的詠月小詩。
9、《《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
新課標指出:
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
學生在閱讀中,對作品的思想傾向,能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必要的文言詞語疏通詞的大意落實背誦
能力目標
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品位詞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感悟詞創(chuàng)設的完美意境
情感目標
理解蘇軾因政治失意,手足分離而心情抑郁惆悵,最終心胸開闊豁達的心理變化過程
教材分析
小序點明創(chuàng)作的時間,背景
上片:借月自喻、起舞弄影、憤世獨立、自現(xiàn)孤高
下片:用月襯情、旨在懷人、意境豁達、以理遣情
教學創(chuàng)意
美讀品味積累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品讀詩詞意境,提高審美情趣,能讓學生體會作者強烈的苦悶心情和豪放自信的性格,把這節(jié)課定位于——鑒賞誦讀課。
賞月——讀月——寫月——品月
教學過程
一、賞月
導入:
請欣賞一組美侖美奐的月亮圖片,打開記憶的閘門,搜尋與月亮有關(guān)的詩句,并朗誦。
二、讀月
1.聽讀——聽配樂朗誦
要求:
注意聽朗誦的語速、語氣、語調(diào)、重音、停頓、感情等。
2.齊讀
要求:男生齊讀上闋,女生齊讀下闋
3.譯讀
要求:對照課下注釋,讀懂詞的意思
4.點讀
要求:以“月”為中心,從詞中挑選幾個動詞,放在“月”的前面,構(gòu)成一組短語,看看蘇軾對月做了些什么?(如:問月、歸月、怨月、共月)
活動一:
聯(lián)系組成的與月亮有關(guān)的短語,挑選詞中的句子,按下列句式說話:“透過詩句……,我讀到了蘇軾……”
例如:
“透過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我讀到了蘇軾懷念兄弟的抑郁”
“透過詩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讀到了蘇軾豁達的胸懷。
5.自讀
要求:把自己想象成蘇軾,以內(nèi)心獨白式朗讀。
活動二:
請?zhí)钊胍唤M或幾組反義詞
《水調(diào)歌頭》是一曲﹏﹏而不失﹏﹏的音樂。
(如:抑郁VS曠達、惆悵VS樂觀、悲傷VS舒展)
6.背讀
要求:在五分鐘內(nèi)背誦詞的上闋或是下闋,也可以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三、寫月
欣賞文學作品,不能只停留在淺層次的閱讀,特別是對于詩詞歌賦的閱讀,還應能寫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活動三:
改寫:
請將詞的上闋或下闋,改寫成抒情的散文片段
四、品月
學習詩詞要懂得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1.聽認真聽朗誦,正字音,劃節(jié)奏
2.讀對照注釋讀懂詩歌
3.找找出兩首詩歌意境相通的詩句
4.說請說出你最喜歡的詩句,并簡要賞析
結(jié)束語:
讓我們用音樂來演繹這首流傳幾百年的中秋詠月詞!請聽歌曲《明月幾時有》
教學亮點
亮點一:
葉圣陶說過:“詩要反復地詠,詞要低回地誦”。詩歌的模糊美所造就的那種恍惚悠眇的意境,只有當讀者涵詠其間,立身其中,與之渾然一體,其意境才朗現(xiàn),在讀月這一板塊中我安排了:聽讀、齊讀、譯讀、點讀、自讀等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從反復地吟誦中造就良好的詩歌審美心境,引起體驗情緒的高漲,以達到與詩歌意境的共鳴。
教學亮點
亮點二:
音樂是表情的藝術(shù),是最能撥動人們情感的琴弦,在引起人們相似的情緒方面是有巨大地力量的,在歌曲《明月幾時有》中結(jié)束本課,能使學生耳醉其音,心同其情,從而入境、入情、會心。
10、《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教案
水調(diào)歌頭(1課時)
第一課時 時間:
一、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識記詞中的字詞。
能力目標:1、能當堂背誦全詞;積累詠月名句。。
2、了解閱讀對話的三條基本途徑。
德育目標:理解作者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的生活態(tài)度。
2、教學重點、難點:
(1)詞人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
(2)閱讀對話的基本途徑及方法。
3、課型:新授
4、教法:組織閱讀對話,引導誦讀感悟、合作探究。
5、教具: 多媒體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調(diào)。蘇東坡的詞,境界開闊,想像奇特,在宋詞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學習的這首《水調(diào)歌頭》,更是不同尋常。請看清代評論家胡仔對它的評價:“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二)誦讀欣賞
1、放錄音泛讀,學生在聽的同時畫出停頓,揣摩語氣、語調(diào)。
2、學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讀全詞,進一步了解全詞的內(nèi)容。
3、找同學泛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并畫出詞中的生字詞。
4、全班齊讀,記憶好的同學可以背誦。
(三)文章分析、理解
今天我們的學習采取一種新的方式,希望同學們積極參與。
開展閱讀對話。 有一句話說得好: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就是在和文學大師進行意味深長的對話。閱讀的過程,應該成為對話的過程。如何開展閱讀對話呢?我們可以嘗試從這三條途徑入手: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環(huán)境對話。
1、 與文本對話
(1)學生對照課下注釋解釋全詞,理解全詞大意(小組討論)。
重點幾句話的理解: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p>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p>
其他同學還有疑難句子請?zhí)岢鰜恚蠹矣懻摗?/p>
(2)解決了文句的疑難,讓我們整體把握一下詞的上下兩闋的主要內(nèi)容
上闋:望月-思歸 (寫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下闋:責月-懷人。 (抒情)
(3)詩詞總是以最精煉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nèi)容,因此對其中精美的詞句要會賞析品味。你最欣賞詞中的哪一句,請說說你的理由。
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詞,整體感知詞的內(nèi)容,仔細品味精美的語言。
2、與作者對話
語言,是情感的外殼。欣賞古代詩詞,應該經(jīng)過語言這條通道,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領會詞人的情感,這就是與作者對話。這里,老師提供兩個參考話題,同學們可以據(jù)此展開想像:假如你通過時間旅行站在東坡大師面前,和他談起這首詞,你將對他說些什么?
(出示話題:讀你的詞,其實是在讀你。對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對你的人格,我最欣賞的是……)
例1:我能理解“我欲乘風歸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獨郁悶,酒醉后幻想超脫人世間,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例2:我最欣賞你“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中表現(xiàn)出來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見,飽受離別之苦,但你還能想到天下更多的離別之人,并祝愿他們,你有一種曠達的胸懷。
例3:我會這樣問東坡大師:既然政治生活讓你感到愁苦郁悶,你為什么不像陶淵明那樣辭去官職,回歸田園,過著快樂的隱居生活呢?
師:你的提問很有深度。實際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進”與“退”的問題。從詞中來看,東坡對此是很矛盾的。但從他為官的事實看,他沒有學淵明的“退”,他選擇了“進”!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雖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愛民,多為百姓辦實事,做好事,深受當?shù)匕傩盏膼鄞?。百姓們尊稱他為“蘇公”。所以,東坡的可貴就在于,他孤寂過,愁苦過,矛盾過,但他最終選擇的是奮發(fā)!我們都應該學習他樂觀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讓我們第三次來朗讀這首詞,注意領會詞人情感的變化過程。 (生齊讀全詞。)
3、 與環(huán)境對話
問題(1)這首詞的想象與抒情都是圍繞著什么來進行的?(明月)
(2)“月下”這一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不知觸發(fā)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懷!你能聯(lián)想一下,課文以外,還有哪些詠月抒懷的古詩文名句,你能對它們進行簡要的評析嗎?
例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遠在天涯的親人,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
師:這句和課文中哪兩句異曲同工?
生:“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例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边b望一輪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寫得很平實。
師:真實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飾。
例(3):“星漢燦爛,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庇每鋸埖氖址鑼憸婧5膲衙?,表現(xiàn)了曹操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寫得氣勢宏大,氣魄雄偉。
例4:“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币栽孪碌菢撬姳磉_了詞人亡國的憂愁和對故國的思念。
(3)讓我們從古人筆下的優(yōu)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來。當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與苦悶時,你是怎樣面對的,或你將怎樣面對?
同學們的發(fā)言讓老師深受啟發(fā)。讀東坡的詞,我總想到李白。李白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東坡則說“明有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酒醉以后,東坡“欲乘風歸去”,李白則“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兩位大詩人的浪漫何其相似!李白還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边@里,老師斗膽將這兩句竄改為:“人生失意仍須歡,莫使年華付水流!”大家同意老師的觀點嗎?生:同意!
師:讓我們集體將這首詞朗誦一遍。 (生齊背全詞。)
四、閱讀方法小結(jié)與作業(yè)。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開展閱讀對話的途徑和方式:
1、與文本對話:感知內(nèi)容,品味語言。
2、與作者對話:展開想象,領會情感。
3、與環(huán)境對話:拓寬視野,加深體驗。
大家對此都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讓我們共同欣賞有著首次演繹的歌曲。
十年以后,你還會再讀這首詞嗎?二十年以后,若干年以后呢? 優(yōu)秀的作品值得我們用一生去解讀。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如同暢飲陳年美酒,總讓人口齒留香,久而彌篤。東坡的這首詞,從千年以前的宋代向我們飄來,它的芳香,還將向遙遠的未來飄蕩,飄蕩……以后,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能再一次與它相逢,我們都會從心底迸發(fā)出一個聲音:我愛東坡!
板書: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上闋:望月-思歸 (寫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下闋:責月-懷人。 (抒情)
課后反思:本節(jié)課除了沿用原來的教學理念:朗誦感悟詩詞,還做了另一個大膽的嘗試,開展閱讀對話: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環(huán)境對話。這對我是一個挑戰(zhàn),沒這樣上過,對學生同樣沒接觸過,當時還有些害怕,怕學生接受不了,但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真的很投入,從詩歌的表層,自然的直入作者的內(nèi)心,考慮問題比以往更靈活。
11、《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教案
設計理念:
打破在講解、朗讀、背誦中學習古詩詞的常規(guī),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詩的意境,從而認識詩歌、喜歡詩歌甚而有創(chuàng)作詩歌的興趣和意愿。
打破記憶和欣賞詩歌的常規(guī),不遵從一家之言,讓學生對不同的詩歌表現(xiàn)形式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從而達到有積累古典文化的興趣和意愿。鼓勵和培養(yǎng)學生對作品有獨特的個人體驗。
教學環(huán)節(jié):
兩個內(nèi)容:
一、學生對原詩有比較準確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再創(chuàng)作,稱為“現(xiàn)代演繹版”;
二、有關(guān)原版與翻版的大辯論,鼓勵學生對事物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從而以此為契機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熱愛詩歌。
教學步驟:
一、 進入語言場,設置詩意境
師:我曾經(jīng)跟你們講過一個概念“語言場”,(板書:語言場)就是一種說話的場合、氣氛、說話人的身份、性格,它們是出現(xiàn)某些語言的大環(huán)境,這些語言符合這樣的環(huán)境,這語言就在這環(huán)境里。讓人覺得合宜和可信。比如我們學過的《阿長與山海經(jīng)》里的長媽媽,她對迅哥講的話不可能是:迅哥兒,你要發(fā)奮讀書,將來報效祖國!她只能說:“我把三哼經(jīng)給你買回來了!”,因為她的身份和所處的年代要求她只能在這樣的語言場里。再比如,我們通常會說詩人說出來的話特別有詩意,特詩人,很詩情畫意,很藝術(shù)、很美;我們會說哲學家們說出來的話特別深奧,特別難懂,特別引人深思,比如咱們班的“馬克思”鄭宏哲,他一說話,大家都得安靜,還得慢慢思忖話里的意思;咱們開班會的時候,大家發(fā)言都特有神圣感,因為知道這個場合很嚴肅;等等,總之,在不同的語言場里就會有不同的語言產(chǎn)生,才讓人覺得合適。
那么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詩歌,如果我們也給自己設定一個語言場,它應該是怎樣的呢?
生:我想它應該是充滿詩意的,我們說出的話應該是藝術(shù)的,有美感的。
(板書:詩意)
師:好,現(xiàn)在我們先做一個小嘗試:我說一句話,“今天,我們學習詩歌”,請同學們在詩意的語言場里把這句話用其他語言再次表達出來。試試看。老師可以幫你們一把,我認為應該比較典雅的音樂才符合這個場,所以來點古典音樂。
(放音樂并一直持續(xù))
生:思維片刻,紛紛表達。(舉一兩例)
“今天我們聆聽詩韻”“今天我們在詩海中信步”“今天我們與詩人對話”“讓我們走近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
師:定要及時贊賞,大加鼓勵。氣氛越來越熱烈,意猶未盡。
師:看來一個詩意的語言場在我們大家的努力下醞釀成了,當然這還僅是牛刀小試,接下來,我們在今天這個詩情畫意的語言場里學習蘇軾的這首很有名氣的詞《水調(diào)歌頭》。
二、在醞釀基本到火候的氣氛里進行詞的再創(chuàng)作,對詞的內(nèi)容有到位并獨特的理解。
師:在音樂中,同學們做第一件事:自由地大聲朗讀這首詞,最好能模仿古人搖頭晃腦,有模有樣。體會詩情畫意。
生:大聲誦讀,盡量用肢體語言營造學習古詩的氣氛;
師:可我還是覺得這詞中的詩情畫意,僅是這樣吟讀一下似乎感覺還是不夠徹底,那我們就一起再來挖掘挖掘。下面同學們做第二件事情:用自己的詩意的現(xiàn)代語言把詞的上下闕里所表達的意思進行再創(chuàng)作,可以有適當?shù)穆?lián)想和想象,可以加入你個人對這首詞的理解或者想象?,F(xiàn)在分組合作,給你們?nèi)轿宸昼?,有思路之后,選派一名代表來口頭作詩。要求:第一、語言要有詩意,能讓人聽起來進入種詩的意境;第二、文辭優(yōu)美而且含蓄,有詩的蘊味;第三、盡量尊重原詩原義。
生:分組進行,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寫在紙上。
師:現(xiàn)在我們來分組展示:(略)可以只先改寫上闋,做適當點評和鼓勵;再由沒有發(fā)言的組進行下闋的練習。學生創(chuàng)作的形式多樣,都能按照要求完成,語言比較流暢,也比較有詩意。
點評要抓住契機,并且滲透對詩歌的深入分析。舉一兩例:
有學生在前面一直很有詩情畫意,最后來一句“還是長嘆一聲:唉,還是人間好!”這時,同學們都笑了,好象有狗尾續(xù)貂的感覺。我趁機點評:所有的詩歌都不是無病呻吟,都是在表達詩人的一種理想或一種人生感嘆,這應該就是詩的精髓,這聲長嘆就是本首詞的要旨,它表達出了蘇軾不計眼前的得失,不畏浮云遮望眼,經(jīng)過反復的思量和斗爭之后,依然沒有泯滅心中對生活的熱愛,這需要極大的決心和意志!所以剛才這句表白雖然有些直白,但我覺得是對蘇軾最好的理解。
再比如有學生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本就是科學原理嘛!”學生也覺得有意思,我趁機引導學生:著名詩人說過“最好的詩歌是藝術(shù)與哲學的統(tǒng)一”,那么在這句話里就蘊含著哲理,也就是同學們剛才說的科學原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哲理,于是它才會與我們有了共鳴,因為我們對這句話沒有質(zhì)疑,與我們心有戚戚焉,而且它是用藝術(shù)的形式表現(xiàn)了哲學的概念,當然要比哲學本身更能吸引我們,于是這句話便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
生:隨著對原詞的更多形式的再創(chuàng)作,對這首詞的內(nèi)容已經(jīng)有了基本把握,而且興趣極高,感覺到了語言風格的迥異帶來的贊賞。
三、有關(guān)原版與翻版的大辯論,鼓勵學生對事物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從而以此為契機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熱愛詩歌。
師:同學們的藝術(shù)再創(chuàng)作的確非常成功,真讓老師望塵莫及,我此時正在心中竊喜,不知你們中間將來會出多少個詩人!對了,我經(jīng)常鼓勵你們給人教社寫信,把你們對書本中的意見和建議寄給他們,希望他們進行改進。我看,我們剛才的成果就可以變成文字,交給出版社,建議他們干脆拿掉蘇軾的這個原版,換成我們的創(chuàng)作,你們看怎么樣?
生:對此進行分組討論(略,眾說不一)
師:而且同學們,據(jù)我所知,對蘇軾這首詞進行翻版的不止我們,還有其他版本,現(xiàn)在老師讓你們看看。(展示王菲的MTV;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的漫畫版;著名演員孫道臨的配樂朗讀。)
好了,同學們,說說到目前為止你知道的《水調(diào)歌頭》有幾個版本了。原版加翻版共有五種,也許有些同學早就不愿意了,要對我提出抗議:老師,請您支持正版,打擊翻版!也許有些同學還有不同意見,那下面就請同學們談談你對這五種版本的看法,你最喜歡哪一種?
生:進行討論,氣氛熱烈。舉一兩例:
生:我覺得還是原版好!老師說過詩歌是最濃縮的文學樣式,也就是說它所傳達的情感是非常豐富的,它給讀者留下了極大的想象空間。那么我們在讀詩歌時,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而且有時甚至會加入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經(jīng)歷,而所有的翻版其實都已經(jīng)是加入制作者的個人的情感與理解,那么它們會左右我們對原詩的理解,我覺得這等于是剝奪了我們想象的權(quán)力。所以,我寧愿尊重自己的理解權(quán)力。
生:我應該感謝翻版,因為我的理解能力實在有限,讓我自己去理解這首詞簡直是太難了??墒钱斘铱吹讲讨局业穆嫊r,我基本上已經(jīng)理解了一大半,而且我也很喜歡它的畫面,讓我產(chǎn)生興趣。這樣我才有可能繼續(xù)深究,甚至背會它,達到學習的目的,而不是很枯燥。
生:其實我記住這首詞,并不是因為老師講過我理解了,而是因為我喜歡音樂,在很早的時候就聽過王菲的這首歌,旋律很美,雖然當時我不知道歌詞所要表達的意思,但是在音樂中我記住了這首詞,今天老師講過之后,我明白了,就更加喜歡了。但是,我還是覺得用音樂形式來表現(xiàn)古典詩歌是一個好方式,讓我更多的積累了詩詞。因為有些詩歌,雖然老師也講過,我也背過,但很快就會忘記,而這首我是先會唱的,相信永遠不會忘記。
……
師:總結(jié):真的是眾說不一,但是無論哪一種形式,都是為了讓我們中華文化一直流傳下去。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那就讓我們在自己喜歡的方式里多讀多記詩歌,在詩的海洋里徜徉,讓自己多一些中國古典文化的積淀,從而升華自己的人格魅力,因為人有了知識便會高格。還是那句話:腹有詩書氣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