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游戲教案《看誰的記憶力強》反思》屬于幼兒園中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中班數學游戲教案《看誰的記憶力強》反思
設計意圖
幼兒數數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幼兒的匆力水平,影響粉幼兒智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因此,開展了這次《看誰的記憶力強》活動。對幼兒進行數數訓練,既要根據幼兒所具有的一般生理和心理特點,抓住教育的關鍵時機,又要依據各個幼兒的其體情況,開動腦筋,找出自己孩子能夠接受、積極參與的理想或較理想的訓練方式和途徑,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游戲目標:
1、訓練幼兒數數的能力,強化實物點數的能力。
2、鍛煉幼兒的記憶力及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6、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7、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游戲內容:
1、準備1個蘋果,2個皮球、3個梨、4個橘子;報紙若干張(其他幼兒熟悉物品皆可,家長可據情況引申)。
2、家長將準備好的物品散亂的放在桌子上,讓幼兒向后轉,等家長用報紙把這些物品覆蓋起來布置好之后,再請幼兒轉過身來坐好。
游戲時,家長對幼兒說"報紙下面覆蓋了許多樣小物品,把報紙掀開之后,很快的看幾分鐘,并要記住這許多物品的名稱和個數"說完后,就打開報紙,讓幼兒仔細觀察約3分鐘,然后用報紙遮蓋起來。
最后讓幼兒把物品一件件的說出來,有幾個同類物品要說出同類物的總數??词欠裾f得多,說得對。
游戲指導:
1、家長布置物品時,幼兒不許回頭窺看。
2、物品的體積不要太大,以小物品為宜,而且是幼兒認識并能叫出名字的。
3、觀看的物品根據幼兒的反應能力,可多可少,難度提高。比如:兩個蘋果、三個梨、三塊積木、四只筆。
4、可以請小朋友來家中一同玩游戲??凑l說得多,看誰說得快。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數學教學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大小、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立初步的數概念”。但數學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確性和廣泛應用性這三個特點,對幼兒來說是相對難理解的活動過程。以師生互動的流程圖為主,適度地運用一些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的靈活性、趣味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比較活躍,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操作內容。
能引起孩子的喜愛,活動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嚴謹的數學讓孩子掌握,還要有新穎有趣的環(huán)節(jié)和語言來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讓孩子們積極的去想、說、做。本活動以小朋友喜歡的游戲為主。整個活動孩子們能積極主動參與。
2、中班數學教案《誰在前誰在后》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正確感知9以內的數量,比較相鄰兩數之間的關系。
2.教幼兒學習準確地運用單位量詞。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 實物卡(見圖一~五),數字5、6、7、8、9,教育掛圖3。第二組:印比9少的點子紙人手1份,印泥2盒,點子印章,點子印章6個;第三組:實物標記圖(見圖七),2~7的數字印章2個,印泥2盒,操作卡片19;第四組:8或9的數字口袋人手1份,點條、豎線條、實物條數量均為10;第五組:圖形卡(見圖八),彩筆6支,操作卡片19;第六組:依樣接畫(見圖九),鉛筆6支。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1)目測數群,學習準確運用量詞。
出示圖一~五,“絨板上有什么?”(汽車、輪船、飛機、坦克、大炮)“每樣有多少?”要求幼兒正確使用量詞。
(2)游戲:數得快、說得對。
教師指某實物卡,幼兒準確地說出數量,并正確使用量詞。<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
(3)比較相鄰兩數的關系。
“誰來給卡片排隊?哪張卡片應該排在第一個?排好后給它們貼上數字,表示它是幾個?!闭堃幻變翰僮??!按蠹艺f說他是怎么排的?”(5、6、7、8、9)“9 的前面是幾?”“8和9哪個多?”(8少,9多,如果有幼兒能說出8比9少,9比8多,則更好。)以此類推比較其它相鄰兩數的多少。“前面的數總比后面的數少,后面的數總比它前面的數多?!?/p>
2.小組活動。
第一組,填空格?!疤詈煤笳f一說,靠近的兩個數,哪個多,哪個少?”
第二組,印比8、9少的點子?!按蠹乙葱虬驯?或比9少的點子全印出來?!?/p>
第三組,看圖按標記計數?!翱纯催@幅圖是用哪些形狀拼出來的,數數各有幾個,再按形狀標記用數字記錄下來。”
第四組,給數字口袋送禮物。請一名幼兒介紹怎樣做。
第五組,給相同的圖形涂色?!澳男﹫D形是相同的,請小朋友給它們涂上同一種顏色?!钡诹M,依樣接畫。教師重點指導第一活動小組的活動,引導幼兒正確地表述操作結果。
3.活動評價。
請在第一活動小組活動的一名幼兒講述操作結果。(填了幾個點子,幾多幾少。)鼓勵全班幼兒能大聲地講述操作過程和結果。
活動反思:
杜威曾說:“教育即生活”,幼兒的數概念的形成是與幼兒所接觸的生活環(huán)境密不可分的,是建構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的。因此,本活動的設計從生活出發(fā)、在游戲中進行、在反復練習中建構經驗,萌發(fā)幼兒對數學活動的喜愛。
3、中班下學期數學教案《看誰握得多》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抓握游戲,使幼兒粗略知道抓握數量與手的大小、物體的大小之間的關系。
2、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抓握物體的數量,學習用不同的記錄方法進行記錄。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4、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海洋球、乒乓球、玻璃彈子,人手一只籃子。
2、記錄紙、水筆,1—10的數字,粘貼板一塊,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1、師: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玩一個“五門開開”的游戲,好嗎?
2、提問:誰知道剛才我們是用什么來玩游戲的呀?
3、師:對,手除了可以做游戲,還可以做很多事情?,F在老師就想用我的一只手來抓乒乓球,可是,只能抓一次,而且抓得要多,你們來教教我,有什么好辦法?
幼:五個手指張開。
師: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空中抓兩次)看準了——123——抓
二、第一次操作。
1、師:(示范)看準了,123,抓一把(放入籃中)——你們教我的方法真好,你們也想來試一試嗎?好,那在玩這個游戲的時候要注意遵守我們的游戲規(guī)則:小朋友只能用一只手去抓乒乓球,看準了抓一把,放在小籃子里,數一數自己抓了幾個,把數量記在心里。然后再把乒乓球倒回籃筐中。聽明白了嗎?如果有人還想玩第二次怎么辦?(記得把第一次抓的乒乓球倒回去)好,游戲開始——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提問:你剛才抓了幾個球?用數字幾表示?找到數字貼上去。(3、4)
你是怎么數出來的?你也是一個一個數出來的嗎?
4、看板:小朋友抓了3個或4個,那你們來看看錢老師最多能抓幾個?一起數,用數字幾表示?老師和小朋友誰抓得多?為什么?比一比手。
5、小結:同樣是乒乓球,老師的手大就抓得多,小朋友的手小就抓得少。
三、第二次操作。
1、師:你們觀察的非常仔細。那如果我們要把這些抓握的數量記住,應該怎樣來記錄呢?老師這兒就有一張記錄表格,你們看看上面有什么?
2、師:這三個圓形分別代表了三樣不同的物體,你們根據桌上的材料來認一認,乒乓球對應哪個圓形?同意嗎?前面的大圓表示什么?小圓呢?我們把抓握數量記錄在哪里?老師剛才抓了5個乒乓球,誰來幫我記錄?他是用XX記錄的,你們還有不同的記錄方法嗎?
3、師:小朋友的記錄方法可真多,那接下來,我就請你們再去玩一次抓握游戲,游戲規(guī)則是什么?游戲規(guī)則不變,只不過表格上有三樣物體,你們要把每一樣都抓到,然后把數出來的數量用你們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聽清楚了嗎?請你拿出椅子底下的記錄表格開始操作。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5、交流:
(1)小朋友,都記錄好了嗎?那就請你先跟旁邊的同伴交流一下你的記錄表。
(2)誰愿意到大家面前用響亮的聲音來介紹你的記錄表。
(3)請你來介紹,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記錄的?
(4)把你的記錄表給大家看看(海洋球抓了幾個?乒乓球抓了幾個?玻璃彈子抓了幾個?一起數。他是用什么方法來記錄的?你們再看看他什么東西抓得最多?什么東西抓得最少?)
(5)你的記錄表讓大家看看,你什么東西抓得最多?什么東西抓得最少?
(6)小朋友,我們都看看自己的記錄表,什么東西抓得最多?什么東西抓得最少?哎,我不明白了,為什么彈子抓得最多而海洋球抓得最少?(請個別幼兒講述)
6、小結:你的發(fā)現和他一樣嗎?哦,你們都發(fā)現了,原來同樣用一只手去抓,只要物體的大小不同,抓握出來的數量也是不同的。物體大的,抓得就少;物體小的,反而抓得多。
活動反思
中班數學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數、量……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
4、中班數學優(yōu)質課教案《看誰夾得多》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10以內物體數量并比較多少。
2、能正確運用數字記錄每次所夾種子的數量。
3、能大膽地講述自己操作的過程與結果。
4、愿意動手創(chuàng)作,體驗欣賞創(chuàng)作活動的樂趣。
5、能大膽選用自己喜愛的顏色作畫。
【活動準備】
自制記錄單,黑色水筆;提供3種種子(蠶豆、花生、玉米)每組擺放1種種子;人手一雙筷子、1個小碗。
【活動過程】
1、以游戲的形式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今天我們要玩什么游戲嗎?對,我們要玩“看誰夾得多”的游戲。用筷子夾哪些東西呢?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種子。
2、感知10以內數量——幼兒第一次游戲。
(1)提出游戲要求。
師:今天我們不僅要看誰夾得多,還要看誰能準確地把自己夾了多少種子也記錄下來。
(2)教師出示記錄單,并介紹游戲規(guī)則。
師:你夾的是什么,就在記錄單上找到相應的標記,然后在其下面的空格里用數字記錄你一共夾了幾顆。聽到開始口令時才能夾,聽到停止口令時就要放下筷子。
(3)幼兒游戲。
(4)幼兒交流。
師:誰來介紹你夾了幾顆什么?他夾的種子和記錄的數字是一樣多嗎?誰比他夾的種子的數量多?
(5)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干,不僅數對了,而且也記對了。
3、比較10以內數量的多少——幼兒第二次游戲。
(1)提出第二次游戲前的要求。
(2)幼兒游戲。
(3)幼兒交流。
4、怎樣夾得多——幼兒第三次游戲。
師:每人想一想,怎樣夾才能讓自己夾得更多?這次夾完后不但要記錄你夾了幾顆種子,還要比一比在自己的三次記錄中,哪一次夾得最多,請你在下面的格子中對最多的一次做上標記。
活動反思
中班數學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數、量……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
5、中班數學優(yōu)秀教案《誰輕誰重》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掂一掂、試一試、比一比、秤一秤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2、在探索過程種,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
3、培養(yǎng)幼兒在操作活動中的合作能力。
4、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幼兒人手操作簍子一個、投影儀、操作卡片、天平、小積木
活動過程:
一、利用課件,教師講述故事,引出課題,比較兩樣物體的輕重。
1.秋天來了,果園里各種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課件出示情境圖。)
2.這時候小兔子,跑來了,它說:“我肚子餓了,想吃東西,你愿意把你的水果分給我吃嗎?”小兔子說:“可是我想吃比較重點的水果,你可以在蘋果和橘子之間,找出那個重,哪個輕嗎?
3.小朋友,老師這里有蘋果和橘子,你覺得那個更重?(學習詞匯:掂一掂)
4.我們可以把兩樣水果分別放在自己的手里,用小手去掂一掂,并告訴老師掂完之后是那樣水果重?
5.幼兒操作簍子里的兩樣物體,激發(fā)幼兒比較這兩樣物體的輕重。
教師總結:
原來兩樣物體比較輕重的時候,不能光用眼睛看,有時候是要用小手來幫助,才能比較出物體的輕重。
二、繼續(xù)欣賞故事,引導幼兒比較小鴨和小雞身體的輕重。
1、咦,什么聲音?(播放課件,小雞小鴨吵架的聲音,比較差、誰輕誰重)
2、小朋友,你們可以幫助他們嗎?還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較它們身體的輕重?通過使用像似蹺蹺板的天平來比較小鴨小雞身體的輕重。(跟幼兒介紹天平)
3、在出示的天平秤上秤出兩塊不同形狀的小積木的輕重,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天平兩邊的變化,提問:你發(fā)現了什么?引導幼兒學習:沉下去的一邊是重的,蹺起來的那邊是輕的。
4、引導幼兒猜測小鴨小雞誰輕誰重。你是怎么知道的?(播放課件)
三、繼續(xù)欣賞課件,引導幼兒比較三樣物體(小鴨、小雞、母雞媽媽)的輕重。
引導幼兒相互商量:怎樣才能比出三樣物體的輕重呢?
幼兒討論得出結果:先兩樣兩樣比,找出重的,再拿走輕的,把剩下的兩樣再比,再找出最重的,最后把兩樣輕的再比,得出最輕的。
出示三樣形象重量差不多的小水果:小番茄、紫葡萄、小青棗,先請幼兒掂一掂,然后感覺掂不出來嘗試用天平秤一秤。
操作時引導一幼兒幫忙,幼兒和老師一起說出它的好辦法,一幼兒操作,引導幼兒判斷出到底誰最輕、誰最重。
四、分組操作。
教師介紹操作活動:
第一組,用掂一掂的好辦法比較簍子里任意兩樣物體,并在重的后面打上ü。
第二組:使用天平秤出三樣水果的輕重,并進行記錄。
第三組:引導幼兒看圖找出誰最輕誰最重,并進行記錄。
五、評價幼兒的操作活動。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幼兒基本掌握了掂一掂、試一試、比一比等比較物體重量的方法,使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鍛煉;并讓幼兒通過目測、手握等方法判斷物體的輕重,發(fā)展幼兒的感知與判斷能力;同時幼兒學會了用正確的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基本符合了大班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使孩子在比較物體輕重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樂趣與成功感。通過活動延伸,加深了孩子對知識的鞏固以及求知的欲望,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但是在活動過程中,個別幼兒參與動手能力還有待加強,活動區(qū)的材料準備還不夠豐富,為幼兒提供探索的空間還顯得有些局限。
6、中班數學教案《誰輕誰重》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掂一掂、試一試、比一比、秤一秤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2、在探索過程種,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
3、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4、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幼兒人手操作簍子一個、投影儀、操作卡片、天平、小積木
活動過程:
一、利用課件,教師講述故事,引出課題,比較兩樣物體的輕重。
1. 秋天來了,果園里各種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課件出示情境圖。)
2. 這時候小兔子,跑來了,它說:“我肚子餓了,想吃東西,你愿意把你的水果分給我吃嗎?”小兔子說:“可是我想吃比較重點的水果,你可以在蘋果和橘子之間,找出那個重,哪個輕嗎?
3.小朋友,老師這里有蘋果和橘子,你覺得那個更重?(學習詞匯:掂一掂)
4.我們可以把兩樣水果分別放在自己的手里,用小手去掂一掂,并告訴老師掂完之后是那樣水果重?
5幼兒操作簍子里的兩樣物體,激發(fā)幼兒比較這兩樣物體的輕重。
教師總結:
原來兩樣物體比較輕重的時候,不能光用眼睛看,有時候是要用小手來幫助,才能比較出物體的輕重。
二、繼續(xù)欣賞故事,引導幼兒比較小鴨和小雞身體的輕重。
1、咦,什么聲音?(播放課件,小雞小鴨吵架的聲音,比較差、誰輕誰重)
2、小朋友,你們可以幫助他們嗎?還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較它們身體的輕重?,!來源:屈,老,師教.案網"通過使用像似蹺蹺板的天平來比較小鴨小雞身體的輕重。(跟幼兒介紹天平)
3、在出示的天平秤上秤出兩塊不同形狀的小積木的輕重,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天平兩邊的變化,提問:你發(fā)現了什么?引導幼兒學習:沉下去的一邊是重的,蹺起來的那邊是輕的。
4、引導幼兒猜測小鴨小雞誰輕誰重。你是怎么知道的?(播放課件)
三、繼續(xù)欣賞課件,引導幼兒比較三樣物體(小鴨、小雞、母雞媽媽)的輕重。
引導幼兒相互商量:怎樣才能比出三樣物體的輕重呢?
幼兒討論得出結果:先兩樣兩樣比,找出重的,再拿走輕的,把剩下的兩樣再比,再找出最重的,最后把兩樣輕的再比,得出最輕的。
5、出示三樣形象重量差不多的小水果:小番茄、紫葡萄、小青棗,先請幼兒掂一掂,然后感覺掂不出來嘗試用天平秤一秤。
操作時引導一幼兒幫忙,幼兒和老師一起說出它的好辦法,一幼兒操作,引導幼兒判斷出到底誰最輕、誰最重。
四、分組操作。
教師介紹操作活動:
第一組,用掂一掂的好辦法比較簍子里任意兩樣物體,并在重的后面打上ü。
第二組:使用天平秤出三樣水果的輕重,并進行記錄。
第三組:引導幼兒看圖找出誰最輕誰最重,并進行記錄。
五、評價幼兒的操作活動。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幼兒基本掌握了掂一掂、試一試、比一比等比較物體重量的方法,使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鍛煉;并讓幼兒通過目測、手握等方法判斷物體的輕重,發(fā)展幼兒的感知與判斷能力;同時幼兒學會了用正確的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基本符合了大班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使孩子在比較物體輕重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樂趣與成功感。通過活動延伸,加深了孩子對知識的鞏固以及求知的欲望,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但是在活動過程中,個別幼兒參與動手能力還有待加強,活動區(qū)的材料準備還不夠豐富,為幼兒提供探索的空間還顯得有些局限。
7、中班數學教案《誰與誰是鄰居》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掌握6以內的相鄰數。
2、通過活動復習6以內的數。
3、了解相鄰數的數學概念。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一張有房子的背景圖。
6個小動物頭飾。
1——6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1、小豬、小兔、小狗、小熊、小雞、小鹿來到班上做客,我們來數數來了幾位客人吧?
2、對!是六個小動物,這六個小動物為什么一起來的那?
3、原來小豬、小兔、小狗、小熊、小雞、小鹿它們之間是鄰居,都在一起住的很近,招呼一聲就一起來了。
4、那小朋友家有沒有鄰居啊?!出自:快思老.師!你們家的鄰居都認識嗎?
5、小客人們現在遇到一個問題,從家里出來,在回家就找不到自己的房子了,想讓小朋友們給排排順序。
6、看圖上有六座房子,我們現在就來給排排吧!教師把1——6數字卡片隨意粘在房子上。
7、讓幼兒觀察,有沒有不對的地方,都哪不對?
8、把數粘錯順序的地方改正過來,讓幼兒說說數與數之間誰和誰是好朋友。
9、讓幼兒學習6以內的相鄰數,了解了解相鄰數的數學概念。
10、說說動物之間誰和誰是鄰居,然后給小動物送回自己的家。
活動反思
數學課的范圍很廣泛,我今天主要教學的是相鄰數,幼兒對相鄰數接觸的很少,在生活中也不太能運用的到,會了看起來很簡單,但給幼兒教學學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的一件事。本節(jié)課的教學意圖,想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樂,讓幼兒在收獲知識的同時,能實際的動手操作,也感受到數學活動的樂趣,從而讓幼兒喜歡上數學活動。
本課我通過復習、引入、理解開始了相鄰數的教學,教學中運用了游戲,讓幼兒在玩的同時,快樂的就學習完了,不會感覺到數學課的乏味。
在教學里我也遇到了很多問題,我都一一解決了,在教學方法上有不對的地方,我也及時的改正了,讓我發(fā)現教師懂得多,思維上比幼兒快,幼兒是一點都不懂,在慢慢的學,我把這點疏忽了,在教學設計上有點欠考慮了,沒有站在幼兒的角度想想,讓我感覺這節(jié)課在設計上有點失敗,在邊教邊改的過程中,完善了我在設計上的不足,讓我這節(jié)課圓滿的結束了。
8、中班數學優(yōu)秀教案《看誰拿得多》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在操作活動中比較10 以內數量的多少。
2. 輪流玩游戲,培養(yǎng)初步的規(guī)則意識。
活動準備
1. 玩具食物、籃子、獨立包裝的糖塊。
2. 數字卡 1-10。
活動過程
1. 幼兒兩人一組,老師給每組發(fā) 10 塊糖。"屈,老師.教案,網出,處!請幼兒輪流用一只手在桌面上拿取糖塊,并數出各自拿取的數量。
2. 請幼兒輪流拿取糖塊,數出數量,比較各自糖塊數量的多少,并指出誰的糖塊比誰多。
3. 等幼兒能掌握用實物比較多少后,可讓他們輪流抽取數字卡,比較數字所代表的量的多少。
活動評價
1. 能比較 10 以內數量的多少。
2. 在游戲中能輪流玩,不爭搶。
活動建議
可挑選比較小的糖塊或其他小玩具,讓幼兒可用一只手拿取較多的糖塊。
活動反思
中班數學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數、量……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
9、中班數學游戲教案《看誰的記憶力強》含反思
設計意圖
幼兒數數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幼兒的匆力水平,影響粉幼兒智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因此,開展了這次《看誰的記憶力強》活動。對幼兒進行數數訓練,既要根據幼兒所具有的一般生理和心理特點,抓住教育的關鍵時機,又要依據各個幼兒的其體情況,開動腦筋,找出自己孩子能夠接受、積極參與的理想或較理想的訓練方式和途徑,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游戲目標:
1、訓練幼兒數數的能力,強化實物點數的能力。
2、鍛煉幼兒的記憶力及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游戲內容:
1、準備1個蘋果,2個皮球、3個梨、4個橘子;報紙若干張(其他幼兒熟悉物品皆可,家長可據情況引申)。
2、家長將準備好的物品散亂的放在桌子上,讓幼兒向后轉,等家長用報紙把這些物品覆蓋起來布置好之后,再請幼兒轉過身來坐好。
游戲時,家長對幼兒說"報紙下面覆蓋了許多樣小物品,把報紙掀開之后,!出自:快思老.師!很快的看幾分鐘,并要記住這許多物品的名稱和個數"說完后,就打開報紙,讓幼兒仔細觀察約3分鐘,然后用報紙遮蓋起來。
最后讓幼兒把物品一件件的說出來,有幾個同類物品要說出同類物的總數。看是否說得多,說得對。
游戲指導:
1、家長布置物品時,幼兒不許回頭窺看。
2、物品的體積不要太大,以小物品為宜,而且是幼兒認識并能叫出名字的。
3、觀看的物品根據幼兒的反應能力,可多可少,難度提高。比如:兩個蘋果、三個梨、三塊積木、四只筆。
4、可以請小朋友來家中一同玩游戲??凑l說得多,看誰說得快。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數學教學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大小、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立初步的數概念”。但數學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確性和廣泛應用性這三個特點,對幼兒來說是相對難理解的活動過程。以師生互動的流程圖為主,適度地運用一些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的靈活性、趣味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比較活躍,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操作內容。
能引起孩子的喜愛,活動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嚴謹的數學讓孩子掌握,還要有新穎有趣的環(huán)節(jié)和語言來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讓孩子們積極的去想、說、做。本活動以小朋友喜歡的游戲為主。整個活動孩子們能積極主動參與。
10、中班數學優(yōu)秀教案《誰吃誰》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比較6以內數量的多和少。
2. 進一步理解6 以內數字的次序。
活動準備
1-6魚形數字卡兩三套。
活動過程
1. 先玩游戲“超市大贏家”:教師請兩名幼兒到超市去搶購某種物品,在相同時間內看誰拿得多?教師敲鼓計時,鼓聲停止后,請幼兒一起點數分別拿的是幾件,比較誰多誰少?
2. 再玩游戲“小貓釣魚”:全班分兩組,每次每組派一位幼兒(小貓)出來抽(魚形)數字卡,比較兩張卡數值的大小。"屈,老師.教,案,網"取得較大數值的幼兒(小貓)可“吃掉”對方的(魚)數字卡。假如雙方抽的數字相同,便重新抽卡?;顒右来祟愅疲詈罂茨囊唤M得卡最多。
3. 活動完成后,請一位幼兒出來,把1-6數字卡由左至右順序排列。
活動評價
能比較6以內數量的多少。
能順序排列1-6。
活動建議
對于年齡小的幼兒來說,數的概念是抽象難懂的,教師應該為幼兒創(chuàng)設更多具體的情境,如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情境或故事情境,來幫助幼兒理解數和認識數字。
活動反思
充分利用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資源,通過作用于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fā)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11、中班數學優(yōu)秀教案《誰的花紋》含反思
一、 教學目標
1.根據花紋認識幾種動物身上不同的花紋,并能根據花紋找出動物。
2.能根據圖案找出圖案花紋樣式。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二、 教學準備
1.PPT(動物圖片、各種圖案)
2.操作本、勾線筆人手一份。
三、 出示PPT,認識各種動物及花紋。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小動物。
(1.)第一個我們看看是誰呀?(奶牛) 對,仔細觀察一下奶牛身上的花紋是什么樣子的?(是一塊一塊的,黑白相間的)。
(2.)再來看第二個小動物是誰啊?(長頸鹿)哦,它身上的花紋是什么樣子的?(底紋是白色的,上面有一塊一塊的褐色斑紋)。
(3.)接下來看第三個小動物是誰呀?(斑馬)誒呀,它身上有什么樣的花紋?(一條一條的,黑白相間的條紋)。
(4.)來,我們看最后一個是誰?(獵豹) 它身上的花紋有什么不一樣呢?(金色毛發(fā)上有不規(guī)則的斑點)。
總結:哇!原來它們身上的花紋都是不一樣的。
奶牛身上的是黑白的,像什么?(云朵)
長頸鹿身上的是一塊一塊白底褐色的,像什么?(巧克力、地面磚)
斑馬身上的是一條一條黑白相間的,像什么?(斑馬線)
獵豹身上的是不規(guī)則的斑點,像什么?(眼睛)
四、 出示PPT,根據圖案找出動物。
接下來老師呀要給這些小動物施個魔法,把他們身上的花紋各取下一部分,看你們還能不能猜出是誰的,好嗎?(好的) 請小朋友把小眼睛閉閉好,老師要施魔法嘍(克里克里克里巴巴變)。來睜開眼睛猜猜看它們分別是誰?如果猜對了,他就會變出來哦!
出示動物身上其中一塊ⅹⅹⅹ,這是誰的斑紋?(奶牛)
、、、、、、、、、、、、、、、、、、、、、、、、、、、、、、、、、、、、、、、、 (長頸鹿)
、、、、、、、、、、、、、、、、、、、、、、、、、、、、、、、、、、、、、、、 (斑馬)
、、、、、、、、、、、、、、、、、、、、、、、、、、、、、、、、、、、、、、、、 (獵豹)
哇!小朋友太棒了!!
五、 槍聲,根據圖案救小動物。
發(fā)生什么事情了(驚訝),啊,獵人來了???,動物都被捉到籠子里了,怎么辦?我們一起把動物救出來吧。(好) 怎樣才能把動物救出來呢?(幼兒積極回答)
真棒,(大拇指)小朋友都很愛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辦法??墒沁@個獵人也很聰明哦,他設計了一種神奇圖案鎖,必須要找出和門一樣的圖案,才能救出小動物,并且有時間限制哦,我們只有10秒鐘的時間,時間到門就會消失,就再也救不出小動物了。
現在我們趁獵人不在趕快救小動物吧,你們看長頸鹿門上的圖案是什么樣子的?"快思老師.教.案網出處"(黑色點點的)是這個嗎?(拖動4個圖案往門上配對) 是的,YE找到正確答案了,時間剛好,看門消失了,我們成功了。剩下還有三只小動物請小朋友來幫忙好嗎?(好)現在請小朋友悄悄走到桌子邊,準備好了嗎?(好了)每人拿一只勾線筆,找出和門一樣的圖案就圈起來。
我們看奶牛門上的圖案是什么樣子的(橫條紋的),好計時開始10秒鐘哦。時間到找到了嗎?(找到了)
接下來看斑馬門上的圖案是什么樣子的?(黑白格子的) 好,計時開始,10秒鐘哦。時間到找到了嗎?(找到了)
最后一個是獵豹,它很著急了,我們小朋友要加速嘍,它門上的圖案是什么樣子的?(黑白斜條紋) 好,計時開始,時間到。
現在來看看我們找的對不對。奶牛、斑馬、獵豹依次試著配對,YE找對了。太棒了,小動物都被救出來了,他們要感謝你們,那你們要說什么?(不用謝)
對我們要做愛護動物的“小衛(wèi)士”好嗎?(好) 你覺得應該怎樣做才是愛護小動物?(積極回答)哦,從你們的話中老師知道你們都特別喜歡小動物,那我們就從愛護身邊的小動物開始吧,比如,不把魚從魚缸里拿出來玩弄,不捉小鳥捆起來玩,不踢小狗、小貓等,因為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它。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fā)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huán)境,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12、幼兒園中班數學游戲《看誰的記憶力強》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幼兒數數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幼兒的匆力水平,影響粉幼兒智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因此,開展了這次《看誰的記憶力強》活動。對幼兒進行數數訓練,既要根據幼兒所具有的一般生理和心理特點,抓住教育的關鍵時機,又要依據各個幼兒的其體情況,開動腦筋,找出自己孩子能夠接受、積極參與的理想或較理想的訓練方式和途徑,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游戲目標:
1、訓練幼兒數數的能力,強化實物點數的能力。
2、鍛煉幼兒的記憶力及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6、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7、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游戲內容:
1、準備1個蘋果,2個皮球、3個梨、4個橘子;報紙若干張(其他幼兒熟悉物品皆可,家長可據情況引申)。
2、家長將準備好的物品散亂的放在桌子上,讓幼兒向后轉,等家長用報紙把這些物品覆蓋起來布置好之后,再請幼兒轉過身來坐好。
游戲時,家長對幼兒說"報紙下面覆蓋了許多樣小物品,把報紙掀開之后,很快的看幾分鐘,并要記住這許多物品的名稱和個數"說完后,就打開報紙,讓幼兒仔細觀察約3分鐘,然后用報紙遮蓋起來。
最后讓幼兒把物品一件件的說出來,有幾個同類物品要說出同類物的總數。看是否說得多,說得對。
游戲指導:
1、家長布置物品時,幼兒不許回頭窺看。
2、物品的體積不要太大,以小物品為宜,而且是幼兒認識并能叫出名字的。
3、觀看的物品根據幼兒的反應能力,可多可少,難度提高。比如:兩個蘋果、三個梨、三塊積木、四只筆。
4、可以請小朋友來家中一同玩游戲??凑l說得多,看誰說得快。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數學教學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大小、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立初步的數概念”。但數學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確性和廣泛應用性這三個特點,對幼兒來說是相對難理解的活動過程。以師生互動的流程圖為主,適度地運用一些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的靈活性、趣味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比較活躍,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操作內容。
能引起孩子的喜愛,活動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嚴謹的數學讓孩子掌握,還要有新穎有趣的環(huán)節(jié)和語言來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讓孩子們積極的去想、說、做。本活動以小朋友喜歡的游戲為主。整個活動孩子們能積極主動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