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月亮童謠反思》屬于幼兒園中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中班月亮童謠反思
紅月亮
小弟弟,畫月亮,畫好月亮拍手唱;
我的月亮紅又紅,好像太陽一個樣!
月兒彎彎掛樹梢
月兒彎彎掛樹梢,好像一把小鐮刀,
我要借它用一用,割把青草喂羊羔。
月亮
月亮,月亮,干凈,明亮。
誰給月亮洗臉?一朵一朵白云!
月光光
月亮光光,裝滿筐筐,
抬進屋去,全都漏光。
月亮對我笑
月亮越爬越高,老對著我笑。
問她笑什么,她說該睡覺,
哎,不急,
還早哩,再看會兒電視多好。
月亮生氣了,拈進云里,
把天燈關掉。我說:好,
聽你的話,她開了燈又對著我照。
上船玩玩
月亮彎彎,像只小船,寶寶騎竿,
當做火箭,你要干啥,上船玩玩。
月光堂堂
月光堂堂,照見汪洋。汪洋水漫過方塘,
方塘蓮子香。
月亮走
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交朋友。
袋里裝著兩只蛋,送給月亮當早飯。
太陽地球和月亮
太陽大,地球小,地球繞著太陽跑。
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繞著地球跑。
月亮彎彎
月亮彎彎彎上天,牛角彎彎彎兩邊,
鐮刀彎彎好割草,犁頭彎彎好耕田。
月亮婆婆
月亮婆婆,殺只雄鵝。雄鵝腳,分我爹。
雄鵝腸,分我娘。雄鵝頭,分我哥。
雄鵝瓜,分我嫂。雄鵝腿,分我妹。
大月亮
大月亮,黑咕呼,樹葉兒不動刮大風。
水泡兒沉,沉底兒上,石頭水上漂。
都來看,都來瞧,老鼠咬個大貍貓。
月亮和我好
每一棵樹梢,掛一顆月亮,
小鳥說:"月亮和我好!"
每一灣池塘,漂主顆月亮,
青蛙說:"月亮和我好!"
每一只臉盆,盛一個月亮,
寶寶說:"月亮和我好!"
月姥娘
月姥娘圓圓,里頭盛著神仙;
神仙來磕頭,里頭盛著松猴;
松猴來作揖,里頭盛著花雞;
花雞出來咯嗒,里頭盛著黃瓜;
黃瓜有刺,扎著淘氣;
淘氣要跑;磚頭絆倒,
爬起來往西,聽見黃鼬拉雞。
看花燈
正月十五月兒明,媽媽領我去看燈。
大宮燈,紅彤彤,走馬燈,轉(zhuǎn)不停,
金魚燈,搖尾巴,孔雀燈,開彩屏,
金燈銀燈五彩燈,一盞一盞數(shù)不清。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也存在著不足:孩子的語言表達不夠成熟,缺乏連貫性;孩子們安靜傾聽同伴發(fā)言的習慣仍需加強等等??傊谝院蟮幕顒又形覀儠⒁膺@些方面的引導與教育,爭取做得更好。
2、中班中秋節(jié)兒歌教案《月亮》含反思
主要涉及領域:語言
[活動目標]
1.理解、學習兒歌,嘗試遷移已有經(jīng)驗,根據(jù)兒歌的句式創(chuàng)編兒歌的內(nèi)容。
2.在觀察、發(fā)現(xiàn)關于月亮的畫面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學習兒歌并嘗試創(chuàng)編。
3.了解節(jié)日的來歷,知道節(jié)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jié)日的活動。
4.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jié)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根據(jù)兒歌內(nèi)容制作的幻燈片三幅。
[活動過程]
1.觀察第一幅幻燈片,發(fā)現(xiàn)和學習兒歌的第一句。(在觀察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逐一觀察畫面上不斷出現(xiàn)的樹、月亮和小鳥,用語言進行描述,并學習兒歌中的語言。)
2.遷移對句式的感受和經(jīng)驗,觀察第二幅、第三幅幻燈片,進行學習。
3.觀看幻燈片演示,欣賞老師完整地朗誦兒歌。
4.遷移已有經(jīng)驗進行創(chuàng)編,體驗快樂。(教師在創(chuàng)編的過程中,引導幼兒按句式進行講述。)
教學反思
一個完整的活動不是老師一個人的操作過程,而是包含了很多前期的觀察和了解,對孩子的觀察,對孩子能力的了解,設立一個可行性的目標,適合孩子才是正確的。在一個活動中,孩子獲得了什么發(fā)展是在老師的預設之內(nèi)的,也有是預設之外的,這才是活動本身帶給我們的思考。孩子是活動的主體,是我們圍繞的中心,只有關注了孩子,才能發(fā)現(xiàn)活動的價值。
3、中班教案《月亮的味道》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猜測故事內(nèi)容,初步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嘗試用連貫的語句講述動物們的活動與對話。
3、重點認讀字詞:味道、動物、伸、夠不著、袋鼠、肯定。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樂意參與表演,大膽學說角色對話。
活動準備:
大圖書、大字卡、大頭飾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師:你見過月亮么?你見過的月亮是什么形狀的?(引導幼兒月亮是有變化的) 你知道月亮的味道么?
師:很多小動物也非常喜歡月亮,你們猜猜它們是為什么喜歡月亮?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有趣的故事吧!
二、出示大圖書閱讀觀察理解
師:你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這本書的名稱叫“月亮的味道”(出示大字卡“味道”,并講述故事) 觀看圖書P1—P3。
師: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它們想干什么?(出示字卡“動物”)是誰想要去嘗一嘗月亮?(出示大頭飾“烏龜)小烏龜遇到了什么麻煩?(出示字卡“夠不著”) 烏龜叫來了誰?(出示頭飾“大象”,并按順序擺好)教師翻閱圖書,適時出示大字卡“袋鼠”
師:最后誰咬下了一片月亮?月亮這一次為什么不輕輕往上一條呢?(出示字卡“肯定”)
師:有哪些動物嘗到了月亮? 它們有什么感覺?
你們吃到最好的東西時會怎么說?
小魚看到大家費那么大的;力氣摸到月亮。它是怎么想的?
你們同意小魚的想法么?
三、 看大圖書完整講述故事,結束。
師:故事聽完了,小動物們品嘗到了月亮的味道,它們是怎樣夠到月亮的?
師小結:疊在一起就夠到了,團結起來力量大。
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課后反思: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由波蘭作家麥克·格雷涅茨創(chuàng)作的著名圖畫書。這是一本非常簡單的圖畫書,單看一幅幅精美的圖畫就能猜出故事大概。故事本身淺顯易懂,講述了月亮和一群小動物之間的故事。同時,這又是一本充滿童趣和智慧的圖畫書。
《月亮的味道》這個語言活動,非常富有趣味性,故事輕快幽默,富有想象力。《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就是要創(chuàng)設一個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鼓勵幼兒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幫助幼兒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幼兒大膽的在集體面前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用語言描述月亮的味道是我們這個活動的目標。
月亮掛的高高的,小動物們怎樣才能嘗到月亮的味道呢?他們會怎么做呢?在集體活動前,我通過問題“ 你們知道月亮的味道嗎?”讓幼兒進行了一次討論,孩子們的發(fā)言都很積極,大家都爭著發(fā)表自己想法 ,大家的想法意見都不相同。有的小朋友說月亮的味道是甜的,有的小朋友說是咸的,有的說是酸的。我以講故事內(nèi)容,讓幼兒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有趣和奇妙為突破口,邊根據(jù)幼兒的回答靈活的調(diào)整動物圖像的疊加順序與月亮圖像的變化,體會小動物們一起分享月亮味道的愉悅,最后根據(jù)幼兒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想象,用語言描述月亮的味道。通過本次活動,我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對教材把握不夠,對孩子的已有經(jīng)驗也了解不夠。相信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會更好的從多方面考慮問題,讓我們的孩子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4、中班教案《月亮下來吧》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發(fā)展想象力,激發(fā)對大自然產(chǎn)生美好的情感。
2、在理解兒歌的基礎上學會朗誦。
3、感受民間童謠的藝術魅力。
4、運用已有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
5、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課件:《月亮下來吧》。
2、仿編兒歌紙條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引入:回憶月亮形狀變化。
提問:月亮的形狀是怎樣變化的?(請個別幼兒發(fā)言)
播放PPT2,小結:每個月的初一,月亮又彎又小,然后慢慢變大變圓,到十五時月亮又大又圓,然后又慢變彎變小。
(二)師生談話:圓圓(彎彎)月亮像什么?
1、點擊進入PPT3提問:圓圓的月亮像什么?(幼兒自由發(fā)言)。繼續(xù)點擊PPT2,師生一起邊看邊說。然后教師小結:圓圓的月亮像皮球、西瓜、車輪……,還像我們生活當中的許多東西。
2、播PPT4提問:彎彎的月亮像什么?(幼兒自由發(fā)言)。繼續(xù)點擊PPT4,師生一起邊看邊說。然后教師小結:圓圓的月亮像香蕉、眉毛……,還像我們生活當中的許多東西。
(三)學習朗誦兒歌。
1、完整欣賞兒歌,感受兒歌的意境美。
(1)初次欣賞。
導語: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關于月亮兒歌,一起來欣賞吧。
(點擊進入PPT5)介紹兒歌的名字《月亮下來吧》。(點擊兒歌名字啟動背景音樂,教師朗誦,點擊PPT5進入自動播放到PPT15,畫面切換可結合點擊控制)
提問:兒歌名字叫什么?聽起來感覺怎么樣?引導幼兒學習詞“優(yōu)美”。
(2)帶著問題再次欣賞。
提出要求:請仔細聽,兒歌里講了什么?把月亮當成什么?誰想把它怎么樣?(點按鈕回到PPT5,點擊方法同上,教師再次朗誦)
2、逐段回憶兒歌內(nèi)容,結合圖譜分段學習朗誦。
(點擊進入PPT16)教師提問:你在兒歌里最先(或接下來)聽到什么?把月亮當成什么?誰想把它怎么樣?(教師點擊PPT16,依次逐段出示圖譜后,引導幼兒逐段朗誦二遍。)
3、整首朗誦。(根據(jù)教學需要點播PPT16、17聲音“掌聲”,鼓勵幼兒,增加氣氛)
(1)結合PPT16的圖譜,提醒幼兒用自然好聽的聲音將兒歌完整朗誦二遍。
(2)點擊進入PP17,引導幼兒脫離圖譜配樂朗誦若干遍。
(3)師生共同討論為兒歌配上合適的動作,視幼兒興趣引導幼兒朗誦兒歌若干遍。
(四)活動延伸:仿編兒歌。
點擊進入PPT18,教師示范仿編,請幼兒將小紙條帶回,與家人一起紡編。
點擊進入PPT19,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本活動以談話形式引入,運用形象的圖譜,通過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興趣,啟發(fā)、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來理解兒歌的內(nèi)容,感受兒歌的韻律美,教師精巧的課堂設計、熱烈有效的師幼互動、真實自然的教學風格,極大地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較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
5、中班教案《月亮船》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nèi)容,能用輕柔、優(yōu)美的聲音朗誦詩歌。
2、根據(jù)提示仿編兒歌。
3、培養(yǎng)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嘗試精神。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yǎng)幼兒幼兒漢語口語表達能力。
難點:認識月亮,知道月亮的樣子,用語言描述月亮的形態(tài)。
活動準備
1、一個小朋友坐在月亮上的圖片。
2、自制的大月亮道具一個。(可以坐下一個人)
3、輕音樂、教學音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自制的月亮道具。
播放輕音樂,教師:小朋友,老師手里拿的什么?(月亮)
教師:月亮是什么樣子?
引導幼兒用詩歌中的語句回答,如:彎彎的月兒,兩頭尖,好像一只小小的船。
二、基本部分
2、通過談話和互動,理解詩歌內(nèi)容。
教師:什么時候月亮才會出來?月亮出來的時候你還會看到什么?
引導幼兒知道晚上的時候月亮才會出來,晚上還可以看到星星。
教師:彎彎的月亮像一個“搖籃”,誰想在“搖籃”里面坐一坐?
請幼兒有秩序的在“月亮”道具上面坐一坐,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葉圣陶先生寫的關于月亮的詩歌,寫得很美,猜一猜是什么詩歌?
3、學習詩歌。
播放教學音帶,引導幼兒仔細傾聽,體會是歌的意境美。
教師:大聲告訴老師,這首詩歌的名字叫什么?(小小的船)
教師:彎彎的月兒像什么?(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兒兩頭怎樣?(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到了什么?(只看到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教師:聽了這首歌,你是什么樣的感覺?
請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詩歌的感受。
播放輕音樂,教師有感情的朗誦一遍詩歌,傳達給幼兒美的感受。
三、結束部分
4、幼兒朗誦詩歌。
播放輕音樂,鼓勵幼兒大膽朗誦詩歌,引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出示自制的月亮,請幼兒邊朗誦,邊做動作。
活動延伸
開展“奇妙的天空”美術活動,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天空的事物,并用繪畫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
教學反思
1、幼兒初步認識了天空中的事物,知道了月亮的大概特征。
2、活動的成功之處在于,活動的開始有正確的引導,激發(fā)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活動中的道具也非常重要,使幼兒能夠感受到這個有些抽象的東西是什么樣的。
3、應選擇一個晴朗的夜晚,讓給幼兒在夜晚觀察夜空,有助于幼兒更好地理解。
6、中班教案《月亮》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欣賞詩歌,能理解作品描繪的畫面,感受詩歌語言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
2.學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正確運用量詞:灣、棵。
3.運用自己積累的經(jīng)驗大膽想象,嘗試仿編詩句。
4.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初步學習朗誦詩歌。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nèi)容。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配音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活動
1.談話導入
師:你們看到過月亮嗎?
幼兒:月亮在天上;晚上才有月亮;有時候清早還能看到月亮等
師:你們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圓圓的、亮亮的;有時是彎彎的像香蕉。
教師小結:小朋友說的非常好,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關于月亮的詩歌,我們一起欣賞
二、初步感受詩歌內(nèi)容
1.教師富有感情地配樂朗誦詩歌。
師:詩歌的題目是什么?你們聽到詩歌里說了什么?
幼兒可以泛泛地說
2.幼兒看圖片,再次欣賞教師配樂朗誦。
提出欣賞的要求:詩歌里有誰?他們在哪里看到了月亮?
(1)師:小鳥在哪里看到了月亮?它說了什么?
(2)師:青蛙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說了什么?
(3)師:寶寶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又說了什么?
三、深入理解詩歌的情感內(nèi)涵
1.幼兒在教師帶領下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注意語調(diào)的輕柔及量詞的運用。
2.組織幼兒討論。
(1)師:月亮真的掛在樹梢了嗎?為什么說樹梢掛一個月亮?
幼兒:這是月亮的光照在樹梢上。
師:小鳥為什么說:月亮和我好?
幼兒:月亮給小鳥照亮了路;月亮看著小鳥睡覺,月亮喜歡小鳥。
教師小結:小朋友說的都有道理,月亮光撒在了樹梢上,遠遠望去好像在高高的樹梢上掛著一個月亮。
理解詞:掛
師:這里用了一個好聽的詞:掛,請小朋友做一個“ 掛”的動作,
老師示范用“掛”說一句話:墻上掛著一個包。
請幼兒也用“掛”說一句話。
幼兒:架子上掛著一塊毛巾;晾衣架上掛著一件衣服等。
(2)師:為什么詩歌中說池塘里漂一個月亮?池塘里真的有月亮嗎?幼兒:在池塘里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
師:月亮的影子浮在水面,看起來月亮好像漂在水面一樣,什么東西還會漂在水面?幼兒:紙會漂在水面;塑料汽車會漂在水面等。
師:為什么青蛙說:“月亮和我好”
幼兒:月亮的影子漂在池塘里,,青蛙以為月亮來和他玩
幼兒:月亮的影子一會有,一會就看不見了,青蛙以為月亮和他玩捉迷藏,所以,青蛙說月亮和他好。
教師小結:在明亮的夜晚,水面上就會出現(xiàn)月亮的倒影,所以看上去好像池塘里漂著一個月亮,當微風吹來,水波蕩漾,月亮的倒影若隱若現(xiàn),好像在和青蛙捉迷藏,所以青蛙說月亮和我好。
(3)詩歌中還說臉盆里盛一個月亮,你們是怎么認為的?
幼兒:臉盆里看到的月亮也是月亮的倒影。
師:為什么用一個詞:“盛”來說?
幼兒:盆里盛有水,月亮的倒影在水中,所以要這樣說
幼兒:好像盆里放了一個月亮。
師:寶寶為什么說“月亮和我好”?
幼兒:月亮來到寶寶的盆里,寶寶覺得月亮喜歡她
師:假如在你的盆里看到了月亮的倒影,你是什么感覺?
幼兒:我覺得很驚訝;我覺得很高興。
師:寶寶的水盆里有一個月亮的倒影,就像盆里盛著一個月亮一樣,寶寶在玩水,月亮的倒影就像和寶寶玩起了捉迷藏,寶寶開心極了。所以寶寶說月亮和他好。
3.師:我們明白了詩歌的內(nèi)容,你們喜歡這首詩歌嗎?最喜歡那句詩,請幼兒讀出來。
4.師:這首詩寫的是在靜靜的晚上,月亮悄悄地來和小鳥、小青蛙、寶寶玩,我們在讀詩歌的時候要用輕柔的語氣,心情愉快的讀。請全體幼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并加些動作來表現(xiàn)
四:創(chuàng)造性仿編
1.你們還在那里看到過月亮?(啟發(fā)幼兒說出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月亮)
2.教師出示小河、小魚的圖片,鼓勵幼兒運用圖片仿編詩歌。
3.還有哪些小動物在什么地方也看到了月亮?請幼兒把想到的畫在紙上,然后嘗試按詩歌的句式說出來。
活動反思:
從整個活動看,層次清楚,層層遞進,每一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整個活動比較順暢。教師的提問具有層次性,能將回憶性提問、體驗性提問和創(chuàng)造性提問融合起來,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開動腦筋,大膽質(zhì)疑,達到了良好的師幼互動。整個活動氛圍寬松,教師對教材的把握也比較到位,對詩歌的情感特征、重點句、詞的分析比較準確,教師在活動中情感的投入感染著幼兒,使幼兒在活動中也很投入,尤其是幼兒在朗讀詩歌的時候,幼兒能做到深情并茂,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7、中班教案《月亮生日快樂》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圖書,愿意用語言表達對畫面內(nèi)容的理解。
2、學習熱愛、關心他人。
3、對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樂于思考。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有過生日的體驗,初步了解回聲。
2、物質(zhì)準備:掛圖、課件;故事讀本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課件出示:本班幼兒過生日的場景,各式各樣漂亮的蛋糕、朋友團聚的歡樂場面——配生日歌
師問:小朋友看看這些快樂的小天使他們在干什么?(過生日)
2、談話:你們喜歡過生日嗎?為什么?
3、有一只小熊,它想給月亮送生日禮物,它會送什么禮物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故事《月亮,生日快樂》
4、幼兒自主閱讀,教師適時介入個別幼兒的閱讀,幫助理解故事。
二、理解活動
(一)教師出示掛圖幼兒觀察
教師提問:
你看見故事里有誰?小熊和月亮說什么了?小熊送給月亮什么生日禮物?
小熊和月亮有沒有收到禮物?后來發(fā)生什么事?結果怎么樣?讓我們一起再來看看故事吧。
(二)師幼一起觀看課件21頁至28頁,共同閱讀故事
(出示課件)教師提問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
1、(圖21)小熊想送給月亮一份生日禮物,他不知道月亮的生日是哪天?它想問月亮可小熊離月亮太遠了,你是小熊你會到什么地方和月亮說話?
2、(圖22、23)你知道小熊到了山上后和月亮說了什么呢?
3、(圖24)小熊買了帽子,可問題也出現(xiàn)了,它怎么給月亮戴上帽子呢?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你是小熊,你怎么把帽子送給月亮呢?真棒!咱們來看看小熊是怎么做的吧。師講述圖24頁。
4、(圖25)早晨,小熊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他的心情怎樣?(可啟發(fā)幼兒觀察小熊的表情和動作讓幼兒說出詞“手舞足蹈”,讓幼兒用動作表示小熊高興的樣子。)
5、(圖26、27)小熊的帽子怎么了?小熊的心情又會怎樣?小熊又一次來到山上會對月亮說什么了?月亮是怎么說的?認們一起來讀讀小熊和月亮的對話吧??磥硇⌒苁且粋€非常誠實的孩子,你們愿意做一個誠實的孩子嗎?
6、一陣風吹走了帽子,可是小熊還是對月亮說:“沒關系,我還是一樣喜歡你”。月還是對小熊說:“沒關系,我還是一樣喜歡你”你從這句話里讀到什么?(是啊,一陣風吹走的只是小熊的帽子,可是卻吹不走他們的友誼。
7、教師小結:其實付出愛和得到愛都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朋友之間的友誼是很珍貴的。小熊在祝福月亮的同時,小熊也收獲了月亮的祝福。今天的故事好聽嗎?那我們再翻開書和老師一起把故事完整的講一遍吧。
三、完整欣賞,教師朗讀故事,幼兒輕聲跟讀。
四、結束活動。 [幼兒園教案網(wǎng)]
故事結束了,小熊和月亮快樂嗎?讓我們一起來為小熊和月亮唱起《生日快樂歌》吧。祝它們永遠快樂。(音樂起)
小熊和月亮聽到中五班小朋友的祝福特別開心,你們開心嗎?
你們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嗎?如果他們過生日,你準備怎樣給爸爸媽媽過生日,也讓他們像你們一樣快樂呢?現(xiàn)在你就可以到他們的身邊悄悄地告訴他們。(音樂起)
課后反思:
《月亮生日快樂》是個很溫馨的故事,故事中樂觀積極的小熊真誠無邪地交友,讓孩子們感到溫暖。通過故事的講解,幼兒都為小熊與月亮之間純純的友情所感動,心靈也受到了洗禮,為了讓孩子們學習熱愛、關心他人,在最后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上讓幼兒和家長互動,感受與朋友分享快樂。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更好地讓幼兒提出疑問,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多讓幼兒提出疑問,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幼兒。
8、中班優(yōu)秀月亮童謠含反思
紅月亮
小弟弟,畫月亮,畫好月亮拍手唱;
我的月亮紅又紅,好像太陽一個樣!
月兒彎彎掛樹梢
月兒彎彎掛樹梢,好像一把小鐮刀,
我要借它用一用,割把青草喂羊羔。
月亮
月亮,月亮,干凈,明亮。
誰給月亮洗臉?一朵一朵白云!
月光光
月亮光光,裝滿筐筐,
抬進屋去,全都漏光。
月亮對我笑
月亮越爬越高,老對著我笑。
問她笑什么,她說該睡覺,
哎,不急,
還早哩,再看會兒電視多好。
月亮生氣了,拈進云里,
把天燈關掉。我說:好,
聽你的話,她開了燈又對著我照。
上船玩玩
月亮彎彎,像只小船,寶寶騎竿,
當做火箭,你要干啥,上船玩玩。
月光堂堂
月光堂堂,照見汪洋。汪洋水漫過方塘,
方塘蓮子香。
月亮走
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交朋友。
袋里裝著兩只蛋,送給月亮當早飯。
太陽地球和月亮
太陽大,地球小,地球繞著太陽跑。
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繞著地球跑。
月亮彎彎
月亮彎彎彎上天,牛角彎彎彎兩邊,
鐮刀彎彎好割草,犁頭彎彎好耕田。
月亮婆婆
月亮婆婆,殺只雄鵝。雄鵝腳,分我爹。
雄鵝腸,分我娘。雄鵝頭,分我哥。
雄鵝瓜,分我嫂。雄鵝腿,分我妹。
大月亮
大月亮,黑咕呼,樹葉兒不動刮大風。
水泡兒沉,沉底兒上,石頭水上漂。
都來看,都來瞧,老鼠咬個大貍貓。
月亮和我好
每一棵樹梢,掛一顆月亮,
小鳥說:"月亮和我好!"
每一灣池塘,漂主顆月亮,
青蛙說:"月亮和我好!"
每一只臉盆,盛一個月亮,
寶寶說:"月亮和我好!"
月姥娘
月姥娘圓圓,里頭盛著神仙;
神仙來磕頭,里頭盛著松猴;
松猴來作揖,里頭盛著花雞;
花雞出來咯嗒,里頭盛著黃瓜;
黃瓜有刺,扎著淘氣;
淘氣要跑;磚頭絆倒,
爬起來往西,聽見黃鼬拉雞。
看花燈
正月十五月兒明,媽媽領我去看燈。
大宮燈,紅彤彤,走馬燈,轉(zhuǎn)不停,
金魚燈,搖尾巴,孔雀燈,開彩屏,
金燈銀燈五彩燈,一盞一盞數(shù)不清。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也存在著不足:孩子的語言表達不夠成熟,缺乏連貫性;孩子們安靜傾聽同伴發(fā)言的習慣仍需加強等等。總之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會注意這些方面的引導與教育,爭取做得更好。
9、中班社會優(yōu)秀教案《月亮船》含反思
教材分析:《朋友船》體現(xiàn)的是動物間團結合作的精神,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積極地參與文學閱讀活動,從而懂得朋友間要相互幫助,特別是在朋友需要的時候。老師首先可以指導幼兒自己看畫冊,說說看到了什么?讓幼兒猜一猜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接著讓幼兒欣賞故事,引導幼兒討論:1、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2、為什么這條船的名字叫“月亮船”?3、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離開這條船?4、小朋友之間應該怎樣做?最后教師講故事,引導幼兒讀圖講故事。
幼兒行為基礎:
1、大多數(shù)幼兒不能感覺到朋友之間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2、大多數(shù)幼兒的讀圖能力不強。
3、大多數(shù)幼兒語言表達得不流暢。
4、部分幼兒聽完故事的第一遍能講出故事的名稱及故事里的人物,但講不清楚故事的重要情節(jié)。
5、少數(shù)幼兒會答非所問。
中班社會優(yōu)秀教案《月亮船》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地參與文學閱讀活動。
2、知道小朋友之間要相互幫助,特別是在朋友需要的時候。
3、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zhì)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朋友船》的故事(見幼兒畫冊)。
2、投影儀。
活動過程
1、指導幼兒自己看畫冊。
師:現(xiàn)在每個小朋友都拿到一本幼兒畫冊,請你翻到**,小朋友看的時候,一定要認真,想想你在圖畫上看到了什么,請你猜一猜發(fā)生了什么事?
2、欣賞故事。
師講故事,或者讓幼兒聽磁帶,講清楚聽的要求:小朋友們聽的時候要想一想發(fā)生了什么事?
師:故事聽完了,請你回憶一下故事里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3、用投影儀示范閱讀,讓幼兒再聽故事。
師:聽這一遍的時候要好好想一想:為什么這條船叫“朋友船”?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離開這條船?小朋友之間應該怎樣做?
師:這一遍故事又聽完了。大家討論討論:a為什么這條船叫“朋友船”?b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離開這條船?c小朋友之間應該怎樣做?
幼:我看到了許多小動物,有小獅子、小熊、小馬、小豬、小狗、小兔、小猴、小鳥、海豚、大章魚;我看到了森林;我看到了大海;我看到了船;我還看到了礁石把船撞破了……
幼:森林里的小動物小獅子、小熊、小馬、小豬、小狗、小兔、小猴、小鳥非常想去看大海,他們分工合作一起造了一艘船,并起名為“朋友船”,當“朋友船”駛進大海時,忽然刮起了大風暴,海浪越來越大,把“朋友船”沖到礁石上,被礁石撞破了,當海豚和大章魚呼喊小狗小猴,讓它們離開破船的
師總結:小朋友之間也要互相幫助,特別是在朋友需要的時候。
4、再次讓幼兒看書講故事。
師:下面請小朋友自己看書講故事,邊看邊想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發(fā)生了怎樣的一件事情?
附故事:朋友船。
森林里住著許多小動物,他們都是好朋友。他們非常想去看大海,于是就分工合作,一起造船。船終于造好了。大家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朋友船”。小獅子和小熊首先上了船,小馬和小豬接著上了船,小狗和小兔也上了船。最后,小猴和小鳥上了船?!芭笥汛逼鸷搅耍樦『玉傔M了大海。忽然,大風暴來了,海浪越來越大。不好了!“朋友船”被礁石撞破,開始進水了!一只海豚向小狗喊:“小狗!趕快離開這條破船吧!”小狗說:“不!我不能離開我的朋友?!币恢淮笳卖~向小猴喊道:“小猴!趕快離開這條破船吧!”小猴說:“不,我不會離開我的朋友?!毙游飩凖R心協(xié)力,堵住了船上的缺口,把船駛向了岸邊。從此以后,森林里就多了一條船,船上還畫著小動物航海的故事呢。
活動后反思:
本活動我首先利用兒歌導入了新課,從而引導幼兒說出兒歌中的小小的船是指月亮船。故事的欣賞,讓幼兒知道了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墻、最大的廣場。整個活動的開展始終圍繞活動目標來教學,通過層層的設問,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開發(fā)了幼兒的思維,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幼兒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時又培養(yǎng)幼兒更加熱愛祖國的情感。
10、幼兒園童謠《郊游》中班音樂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郊游》是一首曲調(diào)流暢、輕快從容的臺灣兒童歌謠。歌曲為 2/4 拍,全曲分 3 個樂句,第 1、3 樂句比較緊湊,生動地描述了小朋友結伴郊游的喜悅心情。第 2 句節(jié)奏比較舒展表現(xiàn)了大自然美麗的景色。本次活動引導幼兒在充分了解歌曲旋律和節(jié)奏特點的基礎上, 運用打擊樂器,表達自己對樂曲內(nèi)在的感受,鼓勵幼兒在欣賞體驗敲敲打打中感受游玩的快樂,激發(fā)幼兒對春游的渴望和喜歡春天的情感。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優(yōu)美、歡快的旋律,能根據(jù)圖譜和同伴合作演奏歌曲。
2.能根據(jù)歌曲情緒變化創(chuàng)編動作選擇配器。
3.在敲敲打打中感受郊游的快樂。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jié)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指導幼兒學唱歌曲《郊游》,《幼兒素質(zhì)發(fā)展課程·音樂》CD。
2.打擊樂器(鈴鼓碰鈴、響板、木魚)幼兒人手 1 件歌曲《郊游》的節(jié)奏譜,兩種顏色的水彩筆各 1 支,樂器圖示卡片 1 套。
活動建議:
1.帶領幼兒演唱歌曲《郊游》,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引導幼兒完整演唱歌曲《郊游》,用聲音和表情表現(xiàn) 3 個樂句的不同情緒。
2.啟發(fā)幼兒邊演唱邊用肢體動作進行表現(xiàn)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1)提問:用什么動作表現(xiàn)第 1、3 樂句歡快的旋律?用什么動作表現(xiàn)第 2 樂句優(yōu)美的旋律?
(2)鼓勵幼兒聽音樂自主創(chuàng)編動作,教師進行梳理、提升。
(3)請幼兒隨音樂完整地用拍手、挽花等動作進行表現(xiàn)。
3.師幼兒共同討論配器方案,感受樂曲節(jié)奏的變化。
(1)提問:歌曲第 13 樂句是表現(xiàn)郊游的歡快心情的,你想用什么樂器演奏?
歌曲第 2 樂句是優(yōu)美、抒情的,可以用什么樂器演奏?
(2)請幼兒自選樂器,自主探究
(3)組織幼兒交流、分享,教師用樂器圖示卡片幫助幼兒記錄配器方案。
4.幼兒看圖譜完整演奏,根據(jù)圖譜與同伴合作演奏。
(1)引導幼兒觀察圖譜,自主選擇樂器,分組進行練習。
(2)引導幼兒跟隨音樂完整演奏,討論怎樣才能演奏得更整齊。
(3)鼓勵幼兒交換樂器,看指揮演奏。
(4)請節(jié)奏感強的幼兒當指揮,帶領幼兒邊演唱歌曲邊演奏樂器,表現(xiàn)出歌曲歡快、優(yōu)美的情緒,體驗和同伴合作演奏的樂趣。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音樂表現(xiàn)區(qū)嘗試其他不同的配器方案。
活動反思:
本次音樂活動是一個歌唱活動?!督加巍愤@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模茿BA結構,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活潑歡快,中間第二段比較柔和,唱了郊游的風景。(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出處)活動開始我以談話導入,引導幼兒說說郊游地的風景,根據(jù)幼兒的回答我用簡筆畫的形式畫了下來,從而引出第二段歌詞。接著我用動作引導幼兒說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詞。歌詞理解后,讓幼兒通過聽教師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鋼琴伴奏,一句句學習歌唱。等唱了兩到三遍后請幼兒編動作,邊表演邊唱,這樣比較能幫助幼兒記住歌詞。雖然大多數(shù)幼兒能大概將歌曲唱出來,但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覺得興趣缺缺;而且后面邊表演邊唱,孩子們會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輕,應該在幼兒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再加動作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