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教案《鴨媽媽和雞阿姨》》屬于幼兒園大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大班音樂教案《鴨媽媽和雞阿姨》
活動目標:
讓幼兒嘗試創(chuàng)作不同的節(jié)奏,掌握幾種節(jié)奏型,培養(yǎng)其節(jié)奏感。
活動準備:
鴨子、母雞、小鴨、河水及鴨子馱母雞的教具。舞板、碰鐘、三角鐵、鋁板琴或木琴。
活動過程:
1.教師給幼兒講“鴨媽媽和雞阿姨”的故事(故事大意見后)。請幼兒說一說故事里有誰?學一學小河流水的聲音。
2.請幼兒嘗試自編節(jié)奏來表演這個故事。
?、賳l(fā)幼兒分別編出故事中角色、情節(jié)的節(jié)奏。(見附圖)
?、谡堄變簩W拍以上節(jié)奏型。學會后,自己選擇角色,按故事中出現(xiàn)的角色先后及情節(jié)進行表演。熟練后,角色可互換。
3.讓幼兒討論故事中的角色用那些節(jié)奏樂器表現(xiàn)合適。選擇與角色相符的打擊樂器表演故事。
4.表演歌曲《鴨媽媽和雞阿姨》,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歌曲的內(nèi)容和節(jié)奏,有表情地進行演唱。幼兒可用打擊樂器齊奏給歌曲伴奏。
附故事大意:
一天,鴨媽媽帶著一群小鴨出門,路上遇到了雞阿姨,它們一起高高興興地走著、說著。沒走多久,遇上了一條小河。小河水不停地流著。雞阿姨不會游水,怎么辦呢?她心里非常著急。鴨媽媽和孩子們一起商量幫助雞阿姨過河的辦法。最后,鴨媽媽當小船馱著雞阿姨,由小鴨們護送著游過了小河。大家上了岸真高興啊!
建議:
1.教師講故事時,可邊講邊出現(xiàn)圖片,幫助幼兒記住角色、情節(jié)。
2.用節(jié)奏樂器伴奏可以增強節(jié)奏感。如:鴨子選用舞板,母雞選用碰鐘,小鴨選用三角鐵,河水則用鋁板琴或木琴刮奏從而打出相應的節(jié)奏型。所選的樂器應在讓幼兒比較音色,討論哪種樂器適應故事中的角色后進行確定。
2、大班教案《鴨媽媽找蛋》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的胎生、卵生現(xiàn)象,知道鳥類、爬行類、魚類和昆蟲等都為卵生動物。
2、了解動物界的大致分類。
3、理解故事內(nèi)容,記清主要情節(jié),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4、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難點:
知道鳥類、爬行類、魚類和昆蟲等都為卵生動物
了解動物界的大致分類
活動準備:
《小朋友的書·動物世界》、掛圖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出。
1、教師講述故事《鴨媽媽找蛋》。
師:鴨媽媽找到了哪些動物的蛋?你知道還有哪些動物是生蛋的嗎?
2、小結:在動物世界中,不是所有的動物寶寶都在媽媽的肚子里孕育,大部分動物都是卵生的,不僅鳥類會生蛋,還有很多動物會生蛋,如爬行類、魚類和昆蟲。
二、使用《小朋友的書·動物世界》第25頁—26頁“鴨媽媽找蛋”,請幼兒幫動物媽媽找到它們的寶寶。
1、辨認畫面中的動物媽媽的形象,并說出它們的名稱。
2、教師及時豐富相關的知識,如青蛙是兩棲類,將卵產(chǎn)在池塘的水草上;蝴蝶是昆蟲類,將卵產(chǎn)在樹葉上。
3、欣賞各種各樣的卵(蛋),說出它們是誰的寶寶。
4、欣賞各種動物小寶寶,說說它們的名字和樣子。
5、完成動物媽媽和寶寶的連線。
6、介紹特殊的卵生哺乳動物:鴨嘴獸。
三、講解小海龜?shù)墓适隆?/p>
師:海龜媽媽把蛋產(chǎn)在沙灘上,用沙子把蛋埋起來,然后就爬回海里去。經(jīng)過2—3個月的陽光照射,小海龜陸續(xù)從蛋殼中鉆出來。它們要盡快爬向大海,避開鳥類和螃蟹的捕食,為了生存賽跑,一旦回到海里,小海龜?shù)纳鏅C會就大大增加了,但是它們還將繼續(xù)面臨大型魚類的捕食。
四、小結。
師:在這些卵生動物中,不是所有的寶寶都能得到媽媽的照顧。大部分的昆蟲、魚類、爬行動物孵化出來后就需要獨立生活,靠自己的力量生存。
活動反思:
動物世界里充滿了神秘感,在幼兒平時的出游活動中,接觸小動物的機會比較少,對于動物寶寶具體是是怎么來的?孩子們都是模凌兩可的。動物寶寶都是媽媽直接生出來的嗎?這些問題引導著幼兒去探索,去深思。《鴨媽媽找蛋》利用故事、圖片等形式幫助幼兒了解動物的胎生、卵生現(xiàn)象。本次活動利用故事的引出,圖片的欣賞等形式,讓幼兒了解動物的胎生、卵生現(xiàn)象,幼兒在活動中有興趣的學,參與性也比較高。
3、大班教案《殺雞宰鴨》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學唱歌曲《殺雞宰鴨》。
2、能根據(jù)歌詞創(chuàng)編找雞(鴨)、抓雞(鴨)、殺雞(鴨)、吃雞(鴨)等動作。
3、體驗生活中熱情招待客人的快樂情感。
4、認真傾聽并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5、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熟悉歌詞。
2、教師事先讓幼兒觀察捉雞(鴨)、殺雞(鴨)的過程豐富幼兒的感性經(jīng)驗。
3、鼓勵幼兒在爸爸媽媽殺雞(鴨)時做他們的小幫手。
4、教師帶領幼兒一起用掛歷紙制作廚師帽。
5、燉雞湯和紅燒鴨的實物,歌曲錄音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教師扮演廚師,導入活動
1、我是個廚師,今天我給大家做了兩道好吃的菜,你們想知道是什么菜嗎?讓我來唱給你們聽。
2、教師范唱一遍歌曲,在歌曲的結尾出出示兩道菜(燉雞湯和紅燒鴨)
(評:教師在開頭以廚師的身份導入,讓幼兒進入“廚師做菜”的情景,使幼兒在開頭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有利于活動的更深層的開展。)
二、幼兒學唱歌曲
1、廚師做的是什么菜?(燉雞湯、紅燒鴨)要做出這兩道香噴噴的菜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找雞(鴨)、抓雞(鴨)、殺雞(鴨)、拔毛)
(評: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巧妙的將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和活動結合起來,)
2、幼兒與教師一起在音樂的伴奏下說歌詞。
(評:在這里出現(xiàn)音樂是為了讓幼兒在熟悉歌詞的同時感受的歌曲旋律,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填詞歌唱打下基礎。)
3、幼兒學唱歌曲
(1)放慢速度,讓幼兒試著在音樂的伴奏下填詞歌唱。
(評:在沒有范唱的情況下,讓幼兒嘗試填詞主動學唱,是基于幼兒對歌詞曲調(diào)比較熟悉)
(2)請幼兒用清晰快樂的歌聲表現(xiàn)接待客人時的愉快情感。
三、幼兒創(chuàng)編歌表演動作
1、引導幼兒回憶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找雞(鴨)、抓雞(鴨)、殺雞(鴨)、拔雞(鴨)毛、吃雞(鴨)的先后過程。
“在做這道菜地之前,我們先要學會找雞(鴨)、抓雞(鴨)、殺雞(鴨)等準備工作,你看
2、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句歌詞?為什么?你喜歡這句歌詞配上哪個動作?
3、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雙手按|× ×× × ××|的節(jié)奏輪流做 拔毛的動作。請一些創(chuàng)編的較好的幼兒做示范表演。
4、啟發(fā)幼兒為第12小節(jié)創(chuàng)編各種表示高興的動作。(高興得跳起來、跳起了舞
5、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共同討論逐句創(chuàng)編1--12小節(jié)的歌表演動作。
(評:這一環(huán)節(jié)與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關,創(chuàng)編拔毛時“橫拔”、“豎拔”、“兩只手輪流拔”等都是幼兒的創(chuàng)意。)
四、幼兒完整歌表演
1、幼兒隨音樂完整表演
2、幼兒戴上自制的廚師帽完整的表演一遍,要求幼兒按樂句做動作。
(評:這里讓幼兒體驗一下廚師做好一道菜時的成就感)
3、請幼兒找一個伙伴合著音樂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做動作,對一些創(chuàng)編的較好的幼兒給予肯定。
活動延伸:
教師與幼兒一起用雞毛和鴨毛做成漂亮的毽子。
歌表演部分動作提示:
1小節(jié):找雞(鴨)。
2小節(jié):抓雞(鴨) 。
3---4小節(jié):每拍做一下殺雞(鴨)的動作。
5---6小節(jié):雙手按|× ×× × ××|的節(jié)奏輪流做拔毛的動作。
7小節(jié):把雞(鴨)放進鍋。
8小節(jié):蓋上鍋蓋。
9小節(jié):打開鍋蓋。
10小節(jié):聞香味。
11小節(jié):吃雞 (鴨)。
12小節(jié):作出表示滿足,高興的動作。
活動反思:
組織一個音樂活動,教師要先熟悉歌詞內(nèi)容,從幼兒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來設計活動過程。因此我覺得我原來的教學設計可以進行這樣的調(diào)整:為了讓幼兒了解這些知識,我首先要跟他們講述找雞、抓雞、殺雞的過程,然后讓他們逐句創(chuàng)編動作,動作與音樂的配合也要做到緊密。動作分為坐在位置上的動作和站立時的舞蹈動作。先讓孩子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邊唱邊做動作,學會后就站著和老師一起舞蹈。
我之所以這樣調(diào)整,是因為通過講述找雞、抓雞、殺雞的過程,了解這一生活經(jīng)驗,然后通過游戲激發(fā)幼兒對活動感受興趣。
4、大班教案《鴨媽媽瘦身》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三段體的變化過程,能根據(jù)音樂節(jié)奏和樂曲創(chuàng)編動作。
2、了解肥胖的危害和保持健康體型的好方法。
3、能大膽表現(xiàn)歌曲的內(nèi)容、情感。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重點難點
1、難以明顯分清《瑞典狂想曲》三段體變化。
2、 創(chuàng)編較完整的動作。
活動準備
1、樂曲《瑞典狂想曲》。
2、 胖、瘦鴨媽媽的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
1、出示胖鴨媽媽的圖片并且以鴨媽媽變胖的故事導入。
2、引導孩子們想辦法給鴨媽媽減肥。
二、分段欣賞《瑞典狂想曲》
1、播放曲目A段,幼兒邊聽音樂邊想象并且模仿胖鴨媽媽的樣子。
2、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自由地跟隨音樂節(jié)奏表現(xiàn)鴨媽媽可能做的各種健身運動。
3、播放曲目B段,鴨媽媽胖得走不動了,怎么辦?模仿并且給它想辦法減肥。
4、播放曲目C段,出示瘦鴨媽媽的圖片,運動堅持下來了,最后鴨媽媽變瘦了,幼兒根據(jù)最后一段節(jié)奏表現(xiàn)瘦鴨媽媽輕快的動作。
三、交流討論
1、通過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啟發(fā)幼兒相互交流:肥胖有哪些危害?小朋友應該怎樣保持健康體形。
四、延伸活動
自行分組根據(jù)音樂創(chuàng)編舞曲。
教學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表現(xiàn)得相當積極,在對于教學目標方面基本掌握,并且在活動韻律節(jié)奏中大膽踴躍的表現(xiàn)了自己,已經(jīng)達到了本次教學的目的。在這次活動中我主要扮演的是引導和參與者,和他們一起伴著有節(jié)奏的韻律在開心的玩著。對于這次的活動孩子們都非常的感興趣,只是在創(chuàng)編舞曲的過程中確實有點難倒孩子們了,我想在以后的活動中若還有類似的課程,就該讓孩子們多聽幾次音樂,鼓勵他們勇敢表現(xiàn)。
5、大班音樂律動教案《殺雞宰鴨》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律動,隨音樂有感情地表演捉雞燒菜的過程。
2、在教師小幅度動作的提示下記憶動作,積累學習動作的策略。
3、與同伴共享動作表演的空間。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活動準備:
1、學會唱歌曲《殺雞宰鴨》。
2、可事先讓幼兒觀察家長燒菜的過程,豐富幼兒的感性經(jīng)驗,以便在活動中提取動作元素。
活動過程:
1、幼兒復習歌曲《殺雞宰鴨》。
(1)教師用談話的形式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表演的欲望。
師:上次我們學習了一首歌,歌里唱了一件什么事情?現(xiàn)在請大家一起來唱一唱。
2、教師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每小節(jié)的動作。
(1)聯(lián)系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引導幼兒討論出創(chuàng)編動作的元素。
師:客人來了,我們請客人吃雞,要做什么準備呢?
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討論,了解燒好"雞湯"要做的活動準備。
(2)教師引導幼兒根據(jù)動作元素創(chuàng)編動作。
師:加入你面前有一只雞,你怎樣才能捉住它?燒雞湯之前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怎么把雞放進鍋里?怎么蓋上鍋蓋、打開鍋蓋、聞香味?你們嘗一嘗自己燒出來的雞湯味道怎么樣?
3、教師和幼兒共同隨音樂做動作。
(1)教師引導幼兒思考:記不住動作時怎么辦?(幫助幼兒回憶曾經(jīng)學過的記憶策略。)
師:你有什么幫助自己記憶動作的好辦法?
(2)教師提醒幼兒在律動中嘗試使用"看老師動作提示"這一策略。
師:記不住動作時,可以看看老師的動作(模仿做)。
4、教師逐漸減小提示幼兒的動作幅度,鼓勵幼兒嘗試自己做動作。
師:老師只做少少的動作,你們盡量自己做,實在需要幫助時,再看老師的動作提示。
5、教師請幼兒隨音樂有感情地獨立表演。
(1)教師鼓勵全體幼兒在沒有動作提示的情況下,獨立地表演動作。
師:這次老師不做示范動作,你們自己會做嗎?
(2)教師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表演得更好?(鼓勵幼兒有感情地投入表演。)
教學反思:
組織一個音樂活動,教師要先熟悉歌詞內(nèi)容,從幼兒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來設計活動過程。因此我覺得我原來的教學設計可以進行這樣的調(diào)整:為了讓幼兒了解這些知識,我首先要跟他們講述找雞、抓雞、殺雞的過程,然后讓他們逐句創(chuàng)編動作,動作與音樂的配合也要做到緊密。動作分為坐在位置上的動作和站立時的舞蹈動作。先讓孩子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邊唱邊做動作,學會后就站著和老師一起舞蹈。
我之所以這樣調(diào)整,是因為通過講述找雞、抓雞、殺雞的過程,了解這一生活經(jīng)驗,然后通過游戲激發(fā)幼兒對活動感受興趣。
6、大班音樂教案《迷路的小花鴨》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感受、理解歌曲的內(nèi)容與所表達的情緒。
2、嘗試用表情(神態(tài))、動作來表現(xiàn)歌曲的憂傷和愉快的情緒。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nèi)容,學唱歌曲。
5、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歌曲的內(nèi)容與所表達的情緒。
2、難點:用表情、動作表現(xiàn)歌曲的憂傷和愉快的情緒。
活動準備:
掛圖兩幅。
活動過程:
1、律動《頭發(fā)、肩膀、膝蓋、腳》導入,調(diào)動幼兒情緒。
2、欣賞歌曲第一段,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nèi)容。
你聽到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小花鴨迷路了,哭著找媽媽)小花鴨在什么地方叫媽媽呢?(池塘邊、柳樹下)小花鴨是怎樣哭著叫媽媽的呢?(嘎嘎嘎、嘎嘎嘎)
出示掛圖一,教師總結:池塘邊、柳樹下,有只迷路的小花鴨,嘎嘎嘎,嘎嘎嘎,哭著叫媽媽。(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采用了反復欣賞歌曲,讓孩子在一遍遍的欣賞中熟悉歌曲旋律,認真傾聽歌詞,在聽聽、說說中記住歌詞,掛圖的出示為幼兒展現(xiàn)完整的畫面,有助于理解歌詞,為學會歌曲打好基礎。)
3、提問:小花鴨迷路了,誰能幫助小花鴨找到媽媽呢?怎樣幫助小花鴨呢?(幼兒展開想象,進行討論)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喚起幼兒對迷路的小花鴨的同情,激發(fā)幼兒積極想辦法幫助小花鴨,打開幼兒的思維)
4、欣賞歌曲第二段,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nèi)容。
小花鴨迷路了,這時是誰看見了它呢?(小朋友)小朋友是怎樣幫助小花鴨的呢?(把小花鴨抱回家送回家)小朋友把小花鴨送回家,高興的唱起了歌,他是怎樣唱歌的呢?(啦啦啦,啦啦啦)
出示掛圖二,教師總結:小花鴨迷路了,原來是小朋友看見了,抱起迷路的小花鴨,啦啦啦,啦啦啦,把它送回家。(在多次欣賞中,幼兒熟悉了歌曲的旋律,理解了歌詞,形成了完整的敘事情節(jié),為幼兒更好地表現(xiàn)歌曲做好了準備)
5、完整欣賞歌曲,引導幼兒用表情表達樂情緒。
你覺得這首歌有幾段(兩段)
歌曲的第一段說了什么事情?歌曲第二段說了什么事情呢?
第一段唱小花鴨迷路了,哭著找媽媽,你看到這只小花鴨、聽到的哭聲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啊?這時臉上的表情又是怎樣的呢?
第二段唱小朋友幫助了小花鴨,把它送回家,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大家高興會是怎樣的表情?(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引導幼兒如何表現(xiàn)歌曲的情緒,培養(yǎng)幼兒的情緒意識)
6、再次欣賞歌曲,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情緒表現(xiàn)歌曲,師幼共同演唱歌曲多遍。并嘗試用動作進行歌表演并結束活動。(反復的欣賞與感受的目的就是為孩子能夠準確表現(xiàn)歌曲的性質與內(nèi)容,所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老師采取多種形式讓幼兒來唱歌曲,表現(xiàn)歌曲,達到教學的目的)
課后反思:
本次活動我主要針對部分幼兒雖然喜愛小動物卻不愛護小動物,因此,我選取了這節(jié)音樂課——《迷路的小花鴨》。在活動設計上,讓幼兒反復欣賞、感受音樂,在欣賞、感受的基礎上讓幼兒熟悉音樂旋律,記住歌詞。根據(jù)中班幼兒思維形象性的特點,讓幼兒在欣賞感受歌曲的同時并通過欣賞與歌曲內(nèi)容相一致的形象掛圖,使幼兒耳聞目見有一個完整的意象。在幼兒對音樂旋律性質、內(nèi)容的感知基礎上,幼兒理解了迷路的小花鴨的心情。當我用“你看到、聽到迷路的小花鴨的時候,你的心情是怎樣的?”的語言,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幫助幼兒實現(xiàn)第二個目標,嘗試用表情和動作來表現(xiàn)歌曲,啟發(fā)幼兒隨著音樂做出傷心和高興的動作、表情,激發(fā)幼兒同情、關心他人的情感。
7、大班下學期音樂教案《殺雞宰鴨》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學唱歌曲《殺雞宰鴨》。
2、能根據(jù)歌詞創(chuàng)編找雞(鴨)、抓雞(鴨)、殺雞(鴨)、吃雞(鴨)等動作。
3、體驗生活中熱情招待客人的快樂情感。
4、能唱準曲調(diào),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活動準備:
1、熟悉歌詞。
2、教師事先讓幼兒觀察捉雞(鴨)、殺雞(鴨)的過程豐富幼兒的感性經(jīng)驗。
3、鼓勵幼兒在爸爸媽媽殺雞(鴨)時做他們的小幫手。
4、教師帶領幼兒一起用掛歷紙制作廚師帽。
5、燉雞湯和紅燒鴨的實物,歌曲錄音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教師扮演廚師,導入活動
1、我是個廚師,今天我給大家做了兩道好吃的菜,你們想知道是什么菜嗎?讓我來唱給你們聽。
2、教師范唱一遍歌曲,在歌曲的結尾出出示兩道菜(燉雞湯和紅燒鴨)
二、幼兒學唱歌曲
1、廚師做的是什么菜?(燉雞湯、紅燒鴨)要做出這兩道香噴噴的菜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找雞(鴨)、抓雞(鴨)、殺雞(鴨)、拔毛)
2、幼兒與教師一起在音樂的伴奏下說歌詞。
3、幼兒學唱歌曲
(1)放慢速度,讓幼兒試著在音樂的伴奏下填詞歌唱。
(2)請幼兒用清晰快樂的歌聲表現(xiàn)接待客人時的愉快情感。
三、幼兒創(chuàng)編歌表演動作
1、引導幼兒回憶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找雞(鴨)、抓雞(鴨)、殺雞(鴨)、拔雞(鴨)毛、吃雞(鴨)的先后過程。
“在做這道菜地之前,我們先要學會找雞(鴨)、抓雞(鴨)、殺雞(鴨)等準備工作,你看
2、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句歌詞?為什么?你喜歡這句歌詞配上哪個動作?
3、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雙手按|××××××|的節(jié)奏輪流做拔毛的動作。請一些創(chuàng)編的較好的幼兒做示范表演。
4、啟發(fā)幼兒為第12小節(jié)創(chuàng)編各種表示高興的動作。(高興得跳起來、跳起了舞5、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共同討論逐句創(chuàng)編1--12小節(jié)的歌表演動作。
四、幼兒完整歌表演
1、幼兒隨音樂完整表演
2、幼兒戴上自制的廚師帽完整的表演一遍,要求幼兒按樂句做動作。
3、請幼兒找一個伙伴合著音樂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做動作,對一些創(chuàng)編的較好的幼兒給予肯定。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印度尼西亞童謠,歌曲旋律比較簡短有情趣,經(jīng)過修改后的歌詞更具情節(jié)性簡單易學,節(jié)奏感也很強,歌詞生動的展現(xiàn)了小朋友熱情的招待小客人的情景,歌曲中充滿了小朋友快樂、活潑的情感。幼兒對這次活動很感興趣,氣氛活躍,他們自始至終都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在創(chuàng)編活動中我充分發(fā)揮幼兒的積極性與主體性,鼓勵他們大膽的表現(xiàn)自己的動作,并選出一些較好的動作進行示范表演,最后,讓他們學會選擇合適的動作進行表演。當戴上廚師帽進行表演時,個個都成了快樂的小廚師。
8、大班音樂教案反思《迷路的小花鴨》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三段歌詞表達的不同情感。
2、體驗小花鴨的心理感受,嘗試用不同的聲音或樂器來表現(xiàn)。
3、產(chǎn)生關心他人的情感,體會幫助別人的樂趣。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活動準備:
音樂、圖譜、頭飾、鈴鼓等。
活動過程:
一、師幼兒以問答的形式進行發(fā)聲練習進活動室。
二、引導幼兒依次理解講述三段歌詞內(nèi)容,體會每段歌詞所表達的不同情感。
1、出示小花鴨的圖片,引題迷路的小花鴨。
2、它在哪里?為什么哭的?依次出示圖譜,邊指圖譜邊唱譜嘎嘎嘎,小花鴨真?zhèn)?,我們一起來唱唱看?/p>
3、如果你迷路了,怎沒辦?小花鴨迷路了,誰來幫助它?我們接著聽歌曲里是怎么唱的?依次出示圖譜(教師清唱第二段)。(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出處)如果是你看見了小花鴨,會怎么做呢?原來你們都是幫助別人的好孩子,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小花鴨要回家了,可高興了。也要有精神,把開心唱出來好嗎?(全體幼兒唱一次)
4、小花鴨回家了,見到媽 媽會很開心,(出示圖片3張)你說媽 媽會怎么說?(教師唱第三段)鴨媽 媽怎么說的?引導幼兒唱一次。
三、引導幼兒完整的唱一次。
1、提醒幼兒要記住第一段迷路的時候和第二段找到家的時候的區(qū)別,跟著圖譜全體唱。
2、引導幼兒全體邊看圖譜邊做動作。
四、樂器感應。
小花鴨找到了媽媽,我們來開個音樂會慶祝一下好嗎?(出示鈴鼓,沙錘、瓶子)
幼兒自由選擇,幼兒自由選擇樂器,形成三個聲部,根據(jù)教師指揮伴隨音樂即興表演。第一段我們用瓶子,手掌指一下第一組,第二段我們用沙錘,第三段鈴鼓加進去一起演奏。
五、游戲《幫助小花鴨》
請一個小朋友扮演一只小花鴨,老師扮演大朋友,我們一起去找小花鴨。教師拍手帶領幼兒走成圓形,在黑板后找到,我們一起來送它回家
活動延伸:
小朋友幫小花鴨找到了媽 媽,媽 媽可開心了,夸你們是樂于助人的好孩子,我們一起去找找看還有什么人需要我們幫忙的!
活動反思:
《迷路的小花鴨》這首歌旋律簡單優(yōu)美,因此我在設置教學目標時沒有把學唱這首歌作為教學的重點難點,而把培養(yǎng)孩子對小動物的同情心,體會小花鴨找不到媽 媽而傷心難過寂寞的心情,和樂于助人的情感作為教學的重點難點。從教學效果來看教學重點難點已經(jīng)突破了,
1、我在教學中孩子的主體地位的到了充分的發(fā)揮。我設計了很多的問題,比如:怎么唱才能把小花鴨傷心難過的心情唱出來呢?小花鴨迷路了怎么辦呢?等等。把問題拋給孩子,給孩子足夠的思考時間,我只是充當孩子的引導者。
2、為了加深孩子對歌曲的理解和把握,初次讓孩子體驗樂器感應,使用打擊樂器給了孩子一個演奏的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不但可以鍛煉孩子的表現(xiàn)能力。還能了解孩子對這首歌是否把握,最后的游戲環(huán)節(jié)點睛了整個活動的中心主題,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但是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這節(jié)音樂教學中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有待提高。尤其是歌詞部分一定要記住。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的反思,不斷的總結,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9、大班音樂優(yōu)秀教案《鴨媽媽和雞阿姨》
活動目標:
讓幼兒嘗試創(chuàng)作不同的節(jié)奏,掌握幾種節(jié)奏型,培養(yǎng)其節(jié)奏感。
活動準備:
鴨子、母雞、小鴨、河水及鴨子馱母雞的教具。舞板、碰鐘、三角鐵、鋁板琴或木琴。
活動過程:
1.教師給幼兒講“鴨媽媽和雞阿姨”的故事(故事大意見后)。請幼兒說一說故事里有誰?學一學小河流水的聲音。
2.請幼兒嘗試自編節(jié)奏來表演這個故事。
?、賳l(fā)幼兒分別編出故事中角色、情節(jié)的節(jié)奏。(見附圖)
?、谡堄變簩W拍以上節(jié)奏型。學會后,自己選擇角色,按故事中出現(xiàn)的角色先后及情節(jié)進行表演。熟練后,角色可互換。
3.讓幼兒討論故事中的角色用那些節(jié)奏樂器表現(xiàn)合適。選擇與角色相符的打擊樂器表演故事。
4.表演歌曲《鴨媽媽和雞阿姨》,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歌曲的內(nèi)容和節(jié)奏,有表情地進行演唱。幼兒可用打擊樂器齊奏給歌曲伴奏。
附故事大意:
一天,鴨媽媽帶著一群小鴨出門,路上遇到了雞阿姨,它們一起高高興興地走著、說著。沒走多久,遇上了一條小河。小河水不停地流著。雞阿姨不會游水,怎么辦呢?她心里非常著急。鴨媽媽和孩子們一起商量幫助雞阿姨過河的辦法。最后,鴨媽媽當小船馱著雞阿姨,由小鴨們護送著游過了小河。大家上了岸真高興啊!
建議:
1.教師講故事時,可邊講邊出現(xiàn)圖片,幫助幼兒記住角色、情節(jié)。
2.用節(jié)奏樂器伴奏可以增強節(jié)奏感。如:鴨子選用舞板,母雞選用碰鐘,小鴨選用三角鐵,河水則用鋁板琴或木琴刮奏從而打出相應的節(jié)奏型。所選的樂器應在讓幼兒比較音色,討論哪種樂器適應故事中的角色后進行確定。
10、大班音樂游戲教案《殺雞宰鴨》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學唱歌曲《殺雞宰鴨》。
2、能根據(jù)歌詞創(chuàng)編找雞(鴨)、抓雞(鴨)、殺雞(鴨)、吃雞(鴨)等動作。
3、體驗生活中熱情招待客人的快樂情感。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熟悉歌詞。
2、教師事先讓幼兒觀察捉雞(鴨)、殺雞(鴨)的過程豐富幼兒的感性經(jīng)驗。
3、鼓勵幼兒在爸爸媽媽殺雞(鴨)時做他們的小幫手。
4、教師帶領幼兒一起用掛歷紙制作廚師帽。
5、燉雞湯和紅燒鴨的實物,歌曲錄音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教師扮演廚師,導入活動
1、我是個廚師,今天我給大家做了兩道好吃的菜,你們想知道是什么菜嗎?讓我來唱給你們聽。
2、教師范唱一遍歌曲,在歌曲的結尾出出示兩道菜(燉雞湯和紅燒鴨)
(評:教師在開頭以廚師的身份導入,讓幼兒進入“廚師做菜”的情景,使幼兒在開頭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有利于活動的更深層的開展。)
二、幼兒學唱歌曲
1、廚師做的是什么菜?(燉雞湯、紅燒鴨)要做出這兩道香噴噴的菜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找雞(鴨)、抓雞(鴨)、殺雞(鴨)、拔毛)
2、幼兒與教師一起在音樂的伴奏下說歌詞。
3、幼兒學唱歌曲
(1)放慢速度,讓幼兒試著在音樂的伴奏下填詞歌唱。
(評:在沒有范唱的情況下,讓幼兒嘗試填詞主動學唱,是基于幼兒對歌詞曲調(diào)比較熟悉)
(2)請幼兒用清晰快樂的歌聲表現(xiàn)接待客人時的愉快情感。
三、幼兒創(chuàng)編歌表演動作
1、引導幼兒回憶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找雞(鴨)、抓雞(鴨)、殺雞(鴨)、拔雞(鴨)毛、吃雞(鴨)的先后過程。
“在做這道菜地之前,我們先要學會找雞(鴨)、抓雞(鴨)、殺雞(鴨)等準備工作,你看這些動作應該怎樣做呢?
2、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句歌詞?為什么?你喜歡這句歌詞配上哪個動作?
3、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雙手按|× ×× × ××|的節(jié)奏輪流做 拔毛的動作。請一些創(chuàng)編的較好的幼兒做示范表演。
4、啟發(fā)幼兒為第12小節(jié)創(chuàng)編各種表示高興的動作。(高興得跳起來、跳起了舞)
5、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共同討論逐句創(chuàng)編1--12小節(jié)的歌表演動作。
四、幼兒完整歌表演
1、幼兒隨音樂完整表演
2、幼兒戴上自制的廚師帽完整的表演一遍,要求幼兒按樂句做動作。
3、請幼兒找一個伙伴合著音樂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做動作,對一些創(chuàng)編的較好的幼兒給予肯定。
活動延伸:教師與幼兒一起用雞毛和鴨毛做成漂亮的毽子。
歌表演部分動作提示:
1小節(jié):找雞(鴨)。
2小節(jié):抓雞(鴨) 。
3---4小節(jié):每拍做一下殺雞(鴨)的動作。
5---6小節(jié):雙手按|× ×× × ××|的節(jié)奏輪流做拔毛的動作。
7小節(jié):把雞(鴨)放進鍋。
8小節(jié):蓋上鍋蓋。
9小節(jié):打開鍋蓋。
10小節(jié):聞香味。
11小節(jié):吃雞 (鴨)。
12小節(jié):作出表示滿足,高興的動作。
教學反思:
組織一個音樂活動,教師要先熟悉歌詞內(nèi)容,從幼兒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來設計活動過程。因此我覺得我原來的教學設計可以進行這樣的調(diào)整:為了讓幼兒了解這些知識,我首先要跟他們講述找雞、抓雞、殺雞的過程,然后讓他們逐句創(chuàng)編動作,動作與音樂的配合也要做到緊密。動作分為坐在位置上的動作和站立時的舞蹈動作。先讓孩子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邊唱邊做動作,學會后就站著和老師一起舞蹈。
我之所以這樣調(diào)整,是因為通過講述找雞、抓雞、殺雞的過程,了解這一生活經(jīng)驗,然后通過游戲激發(fā)幼兒對活動感受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