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脫貧攻堅工作心得感想》屬于工作心得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度脫貧攻堅工作心得感想
基層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zhàn)脫貧攻堅的“主戰(zhàn)場”,是社會治理、為民服務的“主陣地”。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持續(xù)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體現了黨中央切實為基層減負的決心。各級黨組織要深入抓好貫徹落實,整治形式主義給決戰(zhàn)決勝“清淤除障”、給基層治理“舒筋活血”、給基層干部“強心壯骨”,讓“真減負”跑出決戰(zhàn)決勝的“加速度”。
堅持問題導向,給決戰(zhàn)決勝“清淤除障”。形式主義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通過去年全黨上下集中整治,基層的形式主義得到有效遏制,但在某些方面卻出現了“新瓶裝舊酒”的新形式主義苗頭,諸如“線下會議”換成“線上會議”、“紙上文件”換成“群內通知”、“考核走訪”換成“拍照打卡”……包裝后的形式主義重新壓在基層干部肩上,無形中削弱了基層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心勁。新型智能載體應該成為提高工作效率的“幫手”,而不應該淪為替形式主義搖旗吶喊的“幫兇”。當前決戰(zhàn)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關鍵期?;鶎訙p負工作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相結合,做到標準不降、力度不減,盯住老問題和新表現全面檢視、靶向治療,強化源頭治理和制度建設,給決戰(zhàn)決勝“清淤除障”,把基層干部手腳從形式主義束縛中解脫出來,讓他們在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路上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沿著黨的既定目標奮勇向前,向歷史和人民交出“優(yōu)異答卷”。
強化責任擔當,給基層治理“舒筋活血”?;鶎邮巧鐣卫淼摹懊氀堋?,這些年給基層減負聲音不斷、文件不少,但有些地方借“減負”之名,對應盡之“責”和應抓之“事”降低標準、放松要求;有的干部把“減負”當成不擔當和不作為的借口,遇事退避三舍、等待觀望;有的干部在“減負”中拈輕怕重和推脫卸責,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如此不擔當不作為造成基層“負擔”依然多如牛毛,各項工作依然被形式主義所累。基層減負是為了把基層工作從形式主義之“負”中解脫出來,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基層減負絕不能減擔當、減作為、減質量,更不能成為基層治理“懶政怠政”的借口。基層減負要強化責任擔當,做到減負不減責、減負不減質,通過整治形式主義給基層治理“舒筋活血”,防止以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杜絕基層減負的形式化和極端化,保證基層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為民解憂,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突出關心關愛,給基層干部“強心壯骨”。基層工作經常面臨“急難險重”挑戰(zhàn),基層干部往往壓力大、任務重。為基層松綁減負的目的在于樹立激勵基層干部擔當作為的實干導向,讓基層干部能夠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抓工作落實上?;鶎訙p負要突出關心關愛,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與約束并重,既要警醒不愿為慢作為的干部,又要保護能干善干的干部,旗幟鮮明地為那些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干部撐腰鼓勁加油,給基層干部“強心壯骨”,調動基層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肯干事、敢干事。要發(fā)揮容錯免責機制作用,根據基層干部在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推進基層治理、開展為民服務等工作中出現的失誤,綜合考慮問題發(fā)生的各種因素,以事實為依據、以紀律規(guī)定和法律法規(guī)為準繩,及時作出認定結論,營造鼓勵創(chuàng)新、寬容失敗的氛圍,為敢于擔當負責的干部擔當負責,促使基層干部以實干在崗的狀態(tài)、超越崗位的追求,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跑出“加速度”。
2、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心得感想精選大全
戰(zhàn)疫斗貧,人才為要。贏取“雙場”作戰(zhàn)全面勝利、有序有力推動復工復產、促進經濟社會穩(wěn)步發(fā)展,離不開人才支撐。在戰(zhàn)疫斗貧中,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組織和集聚一支素質高、能力強、技術硬的人才隊伍,釋放人才技術、智力、資源等優(yōu)勢,為戰(zhàn)疫斗貧提供堅實人才保證。
強化政治引領育人才。在戰(zhàn)疫斗貧的斗爭實踐中,一大批院士、專家等優(yōu)秀人才無畏前行、勇于擔當、無私奉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矢志報國的家國情懷、砥礪了務實奮斗的時代精神、展現了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優(yōu)秀人才在“雙場”作戰(zhàn)中的感人事跡,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成為感召人們奮進前行的力量。堅持在人才隊伍中開展“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yè)新時代”活動,開展學習典型人才的宣傳與學習,教育引導人才樹立家國情懷,自覺對標先進典型,汲取成長前行的精神力量。堅持發(fā)展所需、事業(yè)所要,有針對性地結合醫(yī)療事業(yè)、鄉(xiāng)村振興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制定個性化“培養(yǎng)菜單”,加大人才培育投入,為保障事業(yè)發(fā)展、推動社會進步輸送源源不斷的優(yōu)秀人才。
強化擔當作為用人才。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yè),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無論是奪取抗擊疫情勝利,還是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都需要更多優(yōu)秀人才擔當作為、發(fā)揮作用。改進完善集聚人才的體制機制,完善人才培養(yǎng)、使用和評價和管理等全方位的配套機制,做到以事業(yè)留人、環(huán)境留人、機制勵人,凝聚戰(zhàn)勝疫情、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信心與合力。要樹立旗幟鮮明在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中發(fā)現、識別和使用人才的導向,通過把人才放在疫情防控一線、脫貧攻堅前沿進行錘煉,及時把政治過硬、敢于斗爭、成績突出的人才發(fā)現出來、使用起來,引導人才涵養(yǎng)想干事、敢干事的自覺,增強會干事、干成事的本領,為“雙場”作戰(zhàn)筑牢人才基石,凝聚獲勝力量。
強化關愛激勵聚人才?!耙宰R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各方面優(yōu)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斗中來?!敝挥嘘P心人才、珍惜人才、愛護人才,才能讓更多優(yōu)秀人才集聚,在“雙場”作戰(zhàn)中更好發(fā)光發(fā)熱。注重挖掘、總結和宣揚優(yōu)秀人才先進事跡,營造尊重人才、崇尚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增強他們的職業(yè)榮譽感、自豪感、獲得感。更加關心關愛投身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一線的人才,及時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工作情況,解決他們的問題困難,解決日常生活、待遇補貼、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后顧之憂,從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雙場”作戰(zhàn)前沿,凝聚起戰(zhàn)“疫”斗貧的強勁人才力量。
3、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工作心得體會最新精選
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要激發(fā)貧困群眾內生動力。要充分調動貧困地區(qū)干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的心熱起來、手動起來。必須找準路子,實施精準脫貧,切實提高基層治理水平,激發(fā)貧困群眾以更加振奮的精神狀態(tài)、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要聚合全社會之力。脫貧攻堅需要形成合力,必須強化政府責任,引導市場、社會協(xié)同發(fā)力,構建專項扶貧、行業(yè)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要動員全國全社會力量,把所有工作、各種資源、各方力量向脫貧攻堅聚焦、聚集、聚合,對照標準,徹底整改,高標準完成任務。
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要加強黨的領導力。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脫貧攻堅是省市縣鄉(xiāng)村五級書記一起抓的一把手工程,是一項極其重大、極為嚴肅的政治任務。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領導責任制,明確責任、盡銳出戰(zhàn)、狠抓實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施大規(guī)模扶貧開發(fā),使7億多農村人口擺脫貧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當前,扶貧開發(fā)已經進入到了啃硬骨頭和攻城拔寨的收官沖刺階段,只能成功,沒有退路。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我們共慶中國農民豐收節(jié),分享豐收帶來的喜悅,凝聚共識,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積蓄強大力量。
4、脫貧攻堅月個人工作心得體會最新精選
在當前這場必須打贏的脫貧攻堅戰(zhàn)中,如果說上級政策是牽引力,外部幫扶是推動力,那么,貧困群眾自身的脫貧志向,正是不可或缺的內生動力。
改革開放37年來的努力,讓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首先就是靠著堅定的脫貧意志、滴水穿石的韌勁。無數地區(qū)的脫貧經驗證明:擺脫貧困,首要的意義不是擺脫物質上的貧困,而在于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解決好頭腦中的貧困,才可能實現“弱鳥先飛”“至窮致富”。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面對最后7000多萬“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這個“硬骨頭”,當務之急,正是先要除掉“頭腦貧困”這個障礙。特別是,“等靠要”的觀望心態(tài)、依賴心理和功利思想,當前還在許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
比如人窮志短、不思進取。有的貧困戶,上級給他建了大棚,他還等著政府買種子買機械、供肥料供技術,連換個草簾都指望政府干。一位鄉(xiāng)鎮(zhèn)干部曾說,每當發(fā)一些救災、救助物品,就會有一些群眾相互“攀比”,出現爭窮比窮、“躺著當低保戶”的現象。
比如觀念落后、被動依賴。有貧困縣的領導,把爭取到“貧困縣”帽子當作榮譽和政績,到處炫耀,甚至在政府網站上發(fā)布“特大喜訊”。戴上“貧困縣”帽子,意味著可以多出來幾億元甚至更高的財政轉移支付,可是,只知“炫貧”,只等“救助”,怎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盡快摘帽?
又如思路閉塞、方法單一。一些干部缺乏深入調研內容'>調研,找不到病因,開不出方子。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或者只會用老辦法,或者不顧實際抄別人的經驗。蘆筍價高,就要求大家都種蘆筍,一哄而上“爛市”了,再改種山藥,結果種什么賠什么,農民掙不到錢,不僅無法脫貧,還失了信心。
貧窮不可怕,怕的正是這種思想和思路的貧困。群眾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解決好了精神面貌,堅定信心、積極進取,激發(fā)出貧困地區(qū)干部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解放思想,積極探索,才可能化短處為長處,變劣勢為優(yōu)勢,讓“至貧”能致富。反之,如果扶貧變成了養(yǎng)懶人的政策,就算花很多精力和投入暫時搞上去,也不能持久,甚至還會陷入“越窮越要、越要越懶、越懶越窮”的惡性循環(huán)。
對貧困群眾來說,扶貧當先扶志。有了志氣,“輸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靶腋2皇敲?,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惫膭钬毨У貐^(qū)的群眾通過雙手苦干、巧干致富,樹立“寧愿苦干,不愿苦熬”觀念,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看見身邊的榜樣。山東沂源縣張家泉村原村支書朱彥夫,在戰(zhàn)場上失去了雙手雙腳,仍然帶領群眾治山、治水、造田。他可以跪著走、爬著走,甚至“滾”著走,但他的精神世界從來沒有被貧窮擊垮。這樣的人,正是大長貧困群眾志氣的精神資源。
5、脫貧攻堅月個人工作心得體會最新精選
中國夢,是近14億中國人共同的夢想;步入全面小康社會,是2020年完成的目標任務。然而在大山深處還有百姓掙扎在溫飽線上、在城市街頭還有市民等待政府兜底救濟,這樣的夢就缺了一個口子,這樣的任務不算完成。在實現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黨員、干部要緊緊的拉著貧困戶的手,帶領著他們,走出困境。
用心扶貧
對貧困的群眾,我們心里有一種發(fā)自內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層干部也是從貧困中走過來,和農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更加增強我們抓好扶貧攻堅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這是用心扶貧的必要條件。在一家一戶的走訪過程中,太多的臥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絕癥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這些更加的驅使我們用心去幫扶他們。
扶貧攻堅對各村都有任務、有指標,還要納入最終的年終考核。如果僅僅把扶貧當作任務,為駐村而駐村,敷衍了事的填寫扶貧手冊;為入戶而入戶,表示我來過、我見過,然后紙上談兵,這些被動的扶貧、被動的工作,沒有一絲的責任感,如何能夠用心。在奮斗在一線上的黨員干部,從內心深處懷著對弱勢群里的關愛、對困難群眾的同情,堅持行善向善的信念,變任務為責任,變壓力為動力,充滿激情、充滿愛心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扶貧攻堅戰(zhàn)中。
用新扶貧
扶貧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實施項目之初要尊重群眾,積極了解群眾的真實想法,了解他們對未來的規(guī)劃。站在他們的角度上思考問題,黨員干部要有扶危救濟的擔當和準確的自我定位,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而不是自我標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頤指氣使,不斷的反駁群眾的意見。
在扶貧工作的過程中,把貧困群眾當作親友,傾聽他們的訴求和想法,設身處地的謀劃、實事求是的規(guī)劃,維護他們的人格尊嚴,保護他們的脫貧愿望和發(fā)展生產的積極性。以白塔畈鎮(zhèn)項沖村為例,鎮(zhèn)村兩級干部白天走訪入戶,在田間地頭、山場茶園等處與貧困戶交流,結合實際,與幫扶結對的萬盛集團制定養(yǎng)鵝計劃、發(fā)展光伏扶貧、通過村里種養(yǎng)殖大戶帶動群眾、與石料廠簽訂協(xié)議雇傭具有勞動能的貧困戶等切實可行地措施幫扶貧困群眾,同時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雨露計劃等方式幫助生病的群眾和學生渡過難關,讓貧困戶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正能量去面對現在的問題,加大智與志的幫扶力度,永久脫貧、直奔小康才不會是一句空話,不是遙不可及的愿望。
用沒用心和新,群眾是有感覺的;被動扶貧和主動幫扶,群眾是心知肚明;有沒有將工作落在實處,群眾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幫扶,扶貧工作才會取得實效,而不是簡單的數字游戲,群眾路線教育的成果會更加鞏固,在攻堅戰(zhàn)役中會取得絕對的勝利,更加會體現出基層干部的自我價值。
6、度脫貧攻堅工作心得感想
基層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zhàn)脫貧攻堅的“主戰(zhàn)場”,是社會治理、為民服務的“主陣地”。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持續(xù)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體現了黨中央切實為基層減負的決心。各級黨組織要深入抓好貫徹落實,整治形式主義給決戰(zhàn)決勝“清淤除障”、給基層治理“舒筋活血”、給基層干部“強心壯骨”,讓“真減負”跑出決戰(zhàn)決勝的“加速度”。
堅持問題導向,給決戰(zhàn)決勝“清淤除障”。形式主義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通過去年全黨上下集中整治,基層的形式主義得到有效遏制,但在某些方面卻出現了“新瓶裝舊酒”的新形式主義苗頭,諸如“線下會議”換成“線上會議”、“紙上文件”換成“群內通知”、“考核走訪”換成“拍照打卡”……包裝后的形式主義重新壓在基層干部肩上,無形中削弱了基層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心勁。新型智能載體應該成為提高工作效率的“幫手”,而不應該淪為替形式主義搖旗吶喊的“幫兇”。當前決戰(zhàn)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關鍵期?;鶎訙p負工作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相結合,做到標準不降、力度不減,盯住老問題和新表現全面檢視、靶向治療,強化源頭治理和制度建設,給決戰(zhàn)決勝“清淤除障”,把基層干部手腳從形式主義束縛中解脫出來,讓他們在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路上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沿著黨的既定目標奮勇向前,向歷史和人民交出“優(yōu)異答卷”。
強化責任擔當,給基層治理“舒筋活血”。基層是社會治理的“毛細血管”,這些年給基層減負聲音不斷、文件不少,但有些地方借“減負”之名,對應盡之“責”和應抓之“事”降低標準、放松要求;有的干部把“減負”當成不擔當和不作為的借口,遇事退避三舍、等待觀望;有的干部在“減負”中拈輕怕重和推脫卸責,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如此不擔當不作為造成基層“負擔”依然多如牛毛,各項工作依然被形式主義所累?;鶎訙p負是為了把基層工作從形式主義之“負”中解脫出來,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鶎訙p負絕不能減擔當、減作為、減質量,更不能成為基層治理“懶政怠政”的借口。基層減負要強化責任擔當,做到減負不減責、減負不減質,通過整治形式主義給基層治理“舒筋活血”,防止以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杜絕基層減負的形式化和極端化,保證基層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為民解憂,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突出關心關愛,給基層干部“強心壯骨”。基層工作經常面臨“急難險重”挑戰(zhàn),基層干部往往壓力大、任務重。為基層松綁減負的目的在于樹立激勵基層干部擔當作為的實干導向,讓基層干部能夠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抓工作落實上?;鶎訙p負要突出關心關愛,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與約束并重,既要警醒不愿為慢作為的干部,又要保護能干善干的干部,旗幟鮮明地為那些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干部撐腰鼓勁加油,給基層干部“強心壯骨”,調動基層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肯干事、敢干事。要發(fā)揮容錯免責機制作用,根據基層干部在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推進基層治理、開展為民服務等工作中出現的失誤,綜合考慮問題發(fā)生的各種因素,以事實為依據、以紀律規(guī)定和法律法規(guī)為準繩,及時作出認定結論,營造鼓勵創(chuàng)新、寬容失敗的氛圍,為敢于擔當負責的干部擔當負責,促使基層干部以實干在崗的狀態(tài)、超越崗位的追求,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跑出“加速度”。
7、脫貧攻堅個人工作心得體會范文精選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泵撠毠?、精準扶貧,是這幾年談的最多的話題之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年,也是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戰(zhàn)年。
面對貧困地區(qū)、貧困人民,黨和國家想方設法,發(fā)展生產脫貧、易地搬遷脫貧、生態(tài)補償脫貧、發(fā)展教育脫貧、社會保障兜底、就業(yè)扶貧、健康扶貧、資產收益扶貧等方式,在現行脫貧標準“不愁吃、不愁穿,即義務教育、基本醫(y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不降低、不拔高的前提下,在扶貧干部們的努力下,確實有大批貧困人口脫貧,實現了一大批貧困縣摘帽的目標。
脫貧攻堅,我們最初的關注點放在物質脫貧上,溫飽問題的確是人最本能的需求。我們對“三農”的刻板印象,往往是“雞犬之聲相聞”的農村、“看天吃飯”的農業(y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因此說起扶貧,很長一段時間都保持了“捐款捐物”的雛形,“扶貧”莫名地帶上了一點“此高彼低”的姿態(tài)。其實,在物質脫貧的基礎上,精神脫貧也相當重要,扶貧亦要扶起貧困群眾的“尊嚴”?!懊褚允碁樘臁保l敢說“三農”不重要?
貧困群眾有尊嚴,才能讓他們產生更多內生動力,自然而然地檢視地區(qū)自身的陳規(guī)陋習,主動邁開脫貧的步伐。精準扶貧、深度扶貧,更多關注貧困群眾的心理訴求。他們盼望“富?!保瓮坝凶饑馈钡馗辉?他們“窮則思變”,更希望“挺直腰桿”思變;不是外人覺得他們需要什么,他們就需要什么;別人給什么,他們就必須要什么;扶貧不是“高高在上”的,是一種并肩共進、促膝共商的關系,還得因時因地因人因事制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有些貧困村大膽啟用“先富起來”的致富能手做村支書,共商致富良方,讓全村人都富起來?!柏殹笔歉F困,也是精神上的貧乏。貧困群眾需要黨和國家選配的“主心骨”,讓他們生活富裕,精神生活豐富,引導出他們對美好生活“獨特”的向往,再以這個“需求”為導向,扶貧。扶的是“貧”,也是他們的“尊嚴”。
近年來,富裕發(fā)達地區(qū)對口支援貧困地區(qū),已經從簡單的資金對接到不吝輸送人才、提供致富良策。隨著抖音、快手、梨視頻等短視頻的興起,很多地方的縣委書記、縣長、村支書也帶頭開直播,親自“帶貨”,叫賣農產品,為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代言”。“以購代捐”無疑是一種給予貧困群眾“尊重”的扶貧方式,通過推廣特色產品、特色旅游,摘掉的是貧困的帽子,帶來的是情感的滿足,田間地頭的“苦味”,變成了文化輸出的“洋味”,這也從心理上很好地保護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農民種的是糧食,需要的是知識。“希望工程”堪稱精神扶貧的起點。那張“我要上學”的標志性照片,大眼睛女孩滿臉都寫著“渴望”。20多年過去了,助學助困有了更為平等、自立的“作業(yè)本公益計劃”,這個民間公益項目,面向中西部貧困中小學生,以學生個人的寫作本換取愛心認助,改變了單向的經濟和物資資助模式,鼓勵孩子用寫作、畫畫等方式,完成一學期的日記,來換取每學期的愛心認助款。這種交換的形式,最大程度地給予了孩子尊重、尊嚴和平等,這些被“尊重”澆灌長大的孩子,內心一定不會自卑、怯懦。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泵撠毠裕欠晟介_路,遇水架橋,讓貧困大山里孕育的產品有產量有銷量,讓“農村”用筆直的腰桿與“城市”對話;脫貧攻堅,是讓貧困地區(qū)的孩子,走得出去、更愿意回歸,拿同等的知識回饋建設家鄉(xiāng);脫貧攻堅,是讓貧困地區(qū)的綠水青山,挖掘出更多的“金山銀山”,非但“人夸顏色好”,更有生態(tài)環(huán)保的“清氣滿乾坤”。脫貧攻堅,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8、最新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心得總結_脫貧攻堅工作總結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更是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的一年。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zhàn)場,脫貧攻堅時間緊迫,任務艱巨,3月底,省委省政府發(fā)動脫貧攻堅“沖刺90天打贏殲滅戰(zhàn)”,利用4,5,6三個月時間,奮力沖刺,同時間賽跑、與貧困較量。越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越需要強化黨建引領,凝聚起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堅決奪取最后總攻的全面勝利。
凝聚思想共識,樹立必勝信心。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必須干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要充分利用理論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等方式,強化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提升脫貧攻堅履職能力,引導黨員干部化任務為責任、化壓力為動力,積極主動地投身于脫貧攻堅戰(zhàn)中。要充分利用院壩會、大走訪、宣講培訓等方式,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真正做到傳遞真情、理順民心,讓貧困群眾增強脫貧內生動力,堅定脫貧摘帽信心。
堅持盡銳出戰(zhàn),確保打法精準。“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 ”,在沖刺的關鍵階段,必須調精兵遣強將,集中優(yōu)勢兵力投入殲滅戰(zhàn),讓一批好干部、好黨員真正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排頭兵。兵法講究“以謀為上,先謀而后動”,面對最后難啃的“硬骨頭”,更要確保各項政策精準落實,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確保已脫貧戶不____,著力補齊“兩不愁三保障”問題短板。對脫貧不穩(wěn)定戶、邊緣戶以及因病、因災、因學等問題支出驟增的農戶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提前發(fā)現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從源頭上抑制新的貧困的產生。
強化責任擔當,錘煉過硬作風?!胺沧魇拢瑢⒊晒χ畷r,其困難最甚?!笔芤咔橛绊懀行┓鲐氻椖块_工推遲、有些地區(qū)種養(yǎng)殖產品滯銷、有些貧困群眾務工收入減少...面對重重困難,更需要黨員干部扛起責任,勇于擔當,敢于向身邊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亮劍”,積極破解脫貧攻堅戰(zhàn)中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以扎實嚴謹的工作作風帶領群眾搶時間、補損失,如期交上一份高質量的、人民滿意的、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放心答卷。
9、脫貧攻堅工作心得論述材料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zhàn)決勝之年,“扶貧號”一路劈波斬浪,滿載著人民期盼和豐碩成果,所向披靡。如今這艘戰(zhàn)艦面向最終勝利的沖刺關頭,更當慎始如終,鉚足一馬當先的闖勁、一篙不松的韌勁和一鼓作氣的干勁,正“心態(tài)”之船帆、穩(wěn)“人才”之船身、實“產業(yè)”之船艙,以只爭朝夕的靶向心態(tài)、雄姿英發(fā)的領路姿態(tài)和全力以赴的奮進狀態(tài),行穩(wěn)脫貧攻堅的“后半程”,駛向人民幸福、國家富強的輝煌彼岸。
扶正“心態(tài)”船帆,堅定不跑偏的“攻堅心態(tài)”。脫貧攻堅的收官階段,就如烹飪菜肴的收汁勾芡,關乎成色和質量,切不可掉以輕心。要獲取脫貧攻堅戰(zhàn)的全面勝利,扶貧工作務必保質保量,力不足者,不足以至矣。對于廣大扶貧干部而言,越是在接近勝利的時候,越是要穩(wěn)住心神,越是要求真務實,不能有“涂鴉式”的漫不經心,不能有“打卡式”的淺嘗輒止,不能有“突擊式”的火急火燎,這些心態(tài)都是扶貧快進道上的“攔路虎”,必然影響扶貧政策的落實和扶貧成效的鞏固擴大。當前,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扶貧干部要分秒必爭,警惕跑偏心態(tài)的出現,排出“時間表”和“路線圖”,以最中正的標準和最嚴格的要求踢好正步,集中火力啃下“硬骨頭”,身姿端正地站好最后一班崗,擺正“扶貧號”船帆,為沖破前浪蓄足力量。
扶穩(wěn)“人才”船身,培養(yǎng)本土化的“人才隊伍”。“扶貧號”的船身要行得穩(wěn),離不開人才力量的支撐。人才既是“脫貧”的關鍵,也是“發(fā)展”的動力。在人才引流上,可以通過定向招錄、降分錄用、學費全免、研修培養(yǎng)、兜底安置等柔性引才制度,確保人才引得進來又扎得下根,促進人才隊伍的本土化;在人才培養(yǎng)上,要注重實用教學,力求專業(yè)、精細、高效、系統(tǒng),可以充分利用本地教學資源進行現場教學,通過產教融合,強優(yōu)勢、補短板,填補人才在農業(yè)技能和本土產業(yè)發(fā)展實情上的盲區(qū)和空白點,培養(yǎng)技能遷移能力,提升人才的綜合能力;在人才體量的壯大上,可以通過“人才培養(yǎng)人才”“人才帶動人才”的幫扶傳遞形式,搭建人才“橋梁”,形成以點帶面的“人才培育鏈”,不斷開拓本土的人才資源,釋放人才活力。
扶實“產業(yè)”船艙,培育利長遠的“特色產業(yè)”。產業(yè)扶貧是脫貧攻堅奏鳴曲中的“主旋律”,要結合區(qū)位優(yōu)勢和地域資源,堅持綠色發(fā)展思路,堅持市場導向,因地制宜找對具有獨特且顯著優(yōu)勢的產業(yè)。在產業(yè)發(fā)展上,一方面,要以政策激勵、基地建設和示范帶動促進產業(yè)的集約化和規(guī)?;?,做大做強特色產業(yè),提升整體效益,形成農村產業(yè)現代化的發(fā)展格局,走向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廣闊前景;另一方面,要以“一體化”思維推動特色產業(yè)向縱深發(fā)展,如將特色產業(yè)與旅游資源、文化資源相結合,融入多樣元素,豐富特色中的特色,從而擴大產業(yè)的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此外,可以通過做精加工、品牌打造、激活民間資本和搭建合作平臺等方式來提升特色產業(yè)的抗風險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結合市場需求動態(tài)調整產業(yè)結構,推動產業(yè)的融合、升級,打造穩(wěn)定長效的產業(yè)鏈條。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扶貧號”戰(zhàn)艦以志在必得的信心和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決心擂響重錘、踏浪遠征,必將奪取脫貧攻堅戰(zhàn)的全面勝利,駛向全面小康的幸福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