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釘子的故事》教案匯總一等獎》屬于教案一等獎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三年級上冊《釘子的故事》教案匯總一等獎
《釘子的故事》教案一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反復朗讀父親的話,明白口頭上對人造成的傷害與傷害人的身體沒什么兩樣的道理。
3幫助孩子樹立勇于克服自己弱點的信心和勇氣,懂得尊重他人,知道該怎樣和身邊的人和睦相處。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的話和口頭上對人造成的傷害與傷害人的身體沒什么兩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板書釘子,說說釘子有什么用?
2師:在一個充滿智慧的父親眼中,釘子還具有神奇的作用呢?揭示課題《釘子的故事》,讀課題,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生自由小聲讀課文,一句一句讀通順。
2指名分段試讀,集體評議,訂正字音:柵欄、釘釘子、疤痕。
3默讀全文,想:本課講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匯報,引導歸納:父親用釘子教育孩子。
三、朗讀課文,理解感悟
1父親是怎樣用釘子來教育孩子的?
小組合作讀課文,討論歸納。
2匯報交流,引導歸納:釘釘子、拔釘子。
3生獨立找出相應段落朗讀、理解。
父親要求孩子釘釘子的用意是什么?建議拔釘子的目的呢?
4指名匯報,集體交流。
(1)讀課文第1、2段,想:當父親發(fā)現(xiàn)小男孩脾氣很壞時,他會怎么想?怎么做?
引導歸納釘釘子記錄發(fā)脾氣的次數(shù)。
(2)這個辦法有用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3)讀課文第3段,當父親知道孩子的轉(zhuǎn)變時,又會怎么想?怎么做?
(4)你從父親開始對孩子的要求到后來對孩子的建議體會到了什么?
引導:要求表達了父親一定要幫助孩子改掉壞脾氣的決心,建議一詞讓我們體會到了一位父親的民主、智慧
5現(xiàn)在,孩子的壞脾氣已改掉了,父親又會怎么想?怎么做?
(1)指名說,找出相應段落自由讀。
(2)指導朗讀父親的話,體會含義。
引導:釘釘子 傷害柵欄的身體 留下釘孔
發(fā)脾氣 傷害人的內(nèi)心 留下疤痕沒什么兩樣
(3)此時,你明白了什么?
齊讀最后一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聯(lián)系父親的話理解。
四、小結(jié)、明理
1讀了課文,在你腦中出現(xiàn)了一位怎樣的父親?
2學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結(jié)束語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當我們有什么不快,想向人發(fā)泄時,不妨多想想《釘子的故事》,學會克制自己,這樣才能與人友好相處。
附:板書設計
31釘子的故事
(明德學校)
《釘子的故事》教案一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反復朗讀父親的話,明白口頭上對人造成的傷害與傷害人的身體沒什么兩樣的道理。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或課件, 釘子和木板。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實驗激趣,導入課文題目
1教師拿出一塊木板和一顆釘子,把釘子釘入木板。接著請一個同學上臺拔出。師:同學們,木板上留下了什么?板書:小孔。(順勢過渡)小孔雖小,卻凝聚著一位父親的智慧。
齊讀課文題目。
2 讀了課文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 匯報交流,檢查預習情況
1大家?guī)е鴨栴}自己小聲地讀一讀課文,注意把預習中遇到的較難的字詞,多讀兩遍。
2指名分段讀課文,注意要求學生讀得正確通順。
3齊讀課文。要求學生讀得正確流利。
4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只要學生說個大概就給予肯定)
5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問題嗎?
(1)爸爸的話是什么意思?
(2)為什么父親要以這種方式教育孩子,不覺得太費時間嗎?
(3)壞脾氣真的有那么大的危害嗎?
三、 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再讀課文,針對黑板上的問題,把你讀懂的內(nèi)容、獲得的啟發(fā)、自己的感受講給全班同學聽。
2團結(jié)就是力量,我們一起解決了問題,讀懂了課文,學會了在合作交流中集思廣益,真是受益匪淺。請大家?guī)е约旱母形蛟僮x課文,勾畫出啟發(fā)你的句子。
3釘子的故事給我們哪些啟發(fā)?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父親的話。
(1)用把父親的話勾畫下來,多讀幾遍。
(2)聯(lián)系課文和自己的感受理解父親的話。
(3)從父親的話中你明白了什么?
(4)父親的話對我們有什么意義?
在交流中總結(jié)主旨:口頭的傷害與傷害身體沒什么兩樣。
四、 拓展與升華,運用與積累
1結(jié)合實際,讓學生談一談壞脾氣在生活中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傷害與懊悔、不便與煩惱。
2教師用搜集的資料說明:壞脾氣不但傷害別人,還危害自己的健康。
3積累園:把中給你印象最深的語句抄寫在采蜜本上,多讀幾遍,最好能背下來。
2、三年級上冊《釘子的故事》教案匯總
《釘子的故事》教案一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反復朗讀父親的話,明白口頭上對人造成的傷害與傷害人的身體沒什么兩樣的道理。
3幫助孩子樹立勇于克服自己弱點的信心和勇氣,懂得尊重他人,知道該怎樣和身邊的人和睦相處。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的話和口頭上對人造成的傷害與傷害人的身體沒什么兩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板書釘子,說說釘子有什么用?
2師:在一個充滿智慧的父親眼中,釘子還具有神奇的作用呢?揭示課題《釘子的故事》,讀課題,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生自由小聲讀課文,一句一句讀通順。
2指名分段試讀,集體評議,訂正字音:柵欄、釘釘子、疤痕。
3默讀全文,想:本課講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匯報,引導歸納:父親用釘子教育孩子。
三、朗讀課文,理解感悟
1父親是怎樣用釘子來教育孩子的?
小組合作讀課文,討論歸納。
2匯報交流,引導歸納:釘釘子、拔釘子。
3生獨立找出相應段落朗讀、理解。
父親要求孩子釘釘子的用意是什么?建議拔釘子的目的呢?
4指名匯報,集體交流。
(1)讀課文第1、2段,想:當父親發(fā)現(xiàn)小男孩脾氣很壞時,他會怎么想?怎么做?
引導歸納釘釘子記錄發(fā)脾氣的次數(shù)。
(2)這個辦法有用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3)讀課文第3段,當父親知道孩子的轉(zhuǎn)變時,又會怎么想?怎么做?
(4)你從父親開始對孩子的要求到后來對孩子的建議體會到了什么?
引導:要求表達了父親一定要幫助孩子改掉壞脾氣的決心,建議一詞讓我們體會到了一位父親的民主、智慧
5現(xiàn)在,孩子的壞脾氣已改掉了,父親又會怎么想?怎么做?
(1)指名說,找出相應段落自由讀。
(2)指導朗讀父親的話,體會含義。
引導:釘釘子 傷害柵欄的身體 留下釘孔
發(fā)脾氣 傷害人的內(nèi)心 留下疤痕沒什么兩樣
(3)此時,你明白了什么?
齊讀最后一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聯(lián)系父親的話理解。
四、小結(jié)、明理
1讀了課文,在你腦中出現(xiàn)了一位怎樣的父親?
2學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結(jié)束語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當我們有什么不快,想向人發(fā)泄時,不妨多想想《釘子的故事》,學會克制自己,這樣才能與人友好相處。
附:板書設計
31釘子的故事
(明德學校)
《釘子的故事》教案一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反復朗讀父親的話,明白口頭上對人造成的傷害與傷害人的身體沒什么兩樣的道理。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或課件, 釘子和木板。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實驗激趣,導入課文題目
1教師拿出一塊木板和一顆釘子,把釘子釘入木板。接著請一個同學上臺拔出。師:同學們,木板上留下了什么?板書:小孔。(順勢過渡)小孔雖小,卻凝聚著一位父親的智慧。
齊讀課文題目。
2 讀了課文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 匯報交流,檢查預習情況
1大家?guī)е鴨栴}自己小聲地讀一讀課文,注意把預習中遇到的較難的字詞,多讀兩遍。
2指名分段讀課文,注意要求學生讀得正確通順。
3齊讀課文。要求學生讀得正確流利。
4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只要學生說個大概就給予肯定)
5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問題嗎?
(1)爸爸的話是什么意思?
(2)為什么父親要以這種方式教育孩子,不覺得太費時間嗎?
(3)壞脾氣真的有那么大的危害嗎?
三、 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再讀課文,針對黑板上的問題,把你讀懂的內(nèi)容、獲得的啟發(fā)、自己的感受講給全班同學聽。
2團結(jié)就是力量,我們一起解決了問題,讀懂了課文,學會了在合作交流中集思廣益,真是受益匪淺。請大家?guī)е约旱母形蛟僮x課文,勾畫出啟發(fā)你的句子。
3釘子的故事給我們哪些啟發(fā)?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父親的話。
(1)用把父親的話勾畫下來,多讀幾遍。
(2)聯(lián)系課文和自己的感受理解父親的話。
(3)從父親的話中你明白了什么?
(4)父親的話對我們有什么意義?
在交流中總結(jié)主旨:口頭的傷害與傷害身體沒什么兩樣。
四、 拓展與升華,運用與積累
1結(jié)合實際,讓學生談一談壞脾氣在生活中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傷害與懊悔、不便與煩惱。
2教師用搜集的資料說明:壞脾氣不但傷害別人,還危害自己的健康。
3積累園:把中給你印象最深的語句抄寫在采蜜本上,多讀幾遍,最好能背下來。
3、西師版三年級上冊《釘子的故事》教案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反復朗讀父親的話,明白“口頭上對人造成的傷害與傷害人的身體沒什么兩樣”的道理。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或課件, 釘子和木板。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實驗激趣,導入課文題目
1教師拿出一塊木板和一顆釘子,把釘子釘入木板。接著請一個同學上臺拔出。師:同學們,木板上留下了什么?板書:小孔。(順勢過渡)小孔雖小,卻凝聚著一位父親的智慧。
齊讀課文題目。
2 讀了課文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 匯報交流,檢查預習情況
1大家?guī)е鴨栴}自己小聲地讀一讀課文,注意把預習中遇到的較難的字詞,多讀兩遍。
2指名分段讀課文,注意要求學生讀得正確通順。
3齊讀課文。要求學生讀得正確流利。
4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只要學生說個大概就給予肯定)
5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問題嗎?
(1)爸爸的話是什么意思?
(2)為什么父親要以這種方式教育孩子,不覺得太費時間嗎?
(3)壞脾氣真的有那么大的危害嗎?
三、 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再讀課文,針對黑板上的問題,把你讀懂的內(nèi)容、獲得的啟發(fā)、自己的感受講給全班同學聽。
2團結(jié)就是力量,我們一起解決了問題,讀懂了課文,學會了在合作交流中集思廣益,真是受益匪淺。請大家?guī)е约旱母形蛟僮x課文,勾畫出啟發(fā)你的句子。
3釘子的故事給我們哪些啟發(fā)?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父親的話。
(1)用“”把父親的話勾畫下來,多讀幾遍。
(2)聯(lián)系課文和自己的感受理解父親的話。
(3)從父親的話中你明白了什么?
(4)父親的話對我們有什么意義?
在交流中總結(jié)本文主旨:口頭的傷害與傷害身體沒什么兩樣。
四、 拓展與升華,運用與積累
1結(jié)合實際,讓學生談一談壞脾氣在生活中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傷害與懊悔、不便與煩惱。
2教師用搜集的資料說明:壞脾氣不但傷害別人,還危害自己的健康。
3積累園:把本文中給你印象最深的語句抄寫在“采蜜本”上,多讀幾遍,最好能背下來。
4、西師版三年級上冊《釘子的故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反復朗讀父親的話,明白“口頭上對人造成的傷害與傷害人的身體沒什么兩樣”的道理。
3幫助孩子樹立勇于克服自己弱點的信心和勇氣,懂得尊重他人,知道該怎樣和身邊的人和睦相處。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的話和“口頭上對人造成的傷害與傷害人的身體沒什么兩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板書“釘子”,說說釘子有什么用?
2師:在一個充滿智慧的父親眼中,釘子還具有神奇的作用呢?揭示課題《釘子的故事》,讀課題,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生自由小聲讀課文,一句一句讀通順。
2指名分段試讀,集體評議,訂正字音:柵欄、釘釘子、疤痕。
3默讀全文,想:本課講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匯報,引導歸納:父親用釘子教育孩子。
三、朗讀課文,理解感悟
1父親是怎樣用釘子來教育孩子的?
小組合作讀課文,討論歸納。
2匯報交流,引導歸納:釘釘子、拔釘子。
3生獨立找出相應段落朗讀、理解。
父親要求孩子“釘釘子”的用意是什么?建議“拔釘子”的目的呢?
4指名匯報,集體交流。
(1)讀課文第1、2段,想:當父親發(fā)現(xiàn)小男孩脾氣很壞時,他會怎么想?怎么做?
引導歸納“釘釘子記錄發(fā)脾氣的次數(shù)”。
(2)這個辦法有用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3)讀課文第3段,“當父親知道孩子的轉(zhuǎn)變時,又會怎么想?怎么做?”
(4)你從“父親開始對孩子的要求”到后來對孩子的“建議”體會到了什么?
引導:“要求”表達了父親一定要幫助孩子改掉壞脾氣的決心,“建議”一詞讓我們體會到了一位父親的民主、智慧……
5現(xiàn)在,孩子的壞脾氣已改掉了,父親又會怎么想?怎么做?
(1)指名說,找出相應段落自由讀。
(2)指導朗讀父親的話,體會含義。
引導:釘釘子→傷害柵欄的身體→留下釘孔
發(fā)脾氣→傷害人的內(nèi)心→留下疤痕沒什么兩樣
(3)此時,你明白了什么?
齊讀最后一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聯(lián)系父親的話理解。
四、小結(jié)、明理
1讀了課文,在你腦中出現(xiàn)了一位怎樣的父親?
2學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結(jié)束語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當我們有什么不快,想向人發(fā)泄時,不妨多想想《釘子的故事》,學會克制自己,這樣才能與人友好相處。
附:板書設計
31釘子的故事
5、三年級上冊《5美元的故事》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到人們的善良及愛。
2、通過抓重點詞,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演一演,幫助學生了解人物心理。
4、理解課文中的四字詞語,并進行積累。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到人們的善良及愛。
三、教學難點:
體會到人們的善良及愛。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0課《5美元的故事》
2、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游戲。
根據(jù)意思寫出對應的四字詞語。
(1)、形容心里不明白,困惑。(疑惑不解)
(2)、形容忽然醒悟。(恍然大悟)
根據(jù)課文填一填
(拍賣員)聽了(小男孩)的話恍然大悟
(3)、形容有顧慮,有話不敢直說或說話含糊不清。
(4)、形容什么東西都沒得到。(一無所獲)
(5)、形容非常安靜。(鴉雀無聲)
(6)、形容沒有事先約定,彼此看法或行動一致。(不約而同)
根據(jù)課文填一填
(所有的人)都不約而同地看著(小男孩),(會場)鴉雀無聲
這些四字詞語都特別好,如果你們能記住它們,并運用到你日常的說話和寫作中去,這樣你會變得更棒。
3、下面我們來一起學習課文
快來回憶一下,想一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自己說
誰能用這樣的句子說一說。
在拍賣會上,()僅有的()美元買到了()的()。
(二)、深入理解感悟課文
1、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通過讀課文,我們知道小男孩特別想買一輛自行車。默讀第二自然段,哪些詞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想買自行車?用直線畫出來。
學生匯報找到的詞:“第一個”“總是”“眼睜睜”
師:誰來讀讀這句話,
引導學生進入角色
師:如果你是小男孩,你總是第一個喊價,然后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想買的自行車被別人買走,你的心情是怎樣?
(“第一個”“總是”體會出小男孩急切得到自行車的焦急心情
“眼睜睜”體會出小男孩失望的心情。)
師:你能帶著這種感情讀讀這句話嗎?
師:你讀得真好,你是怎樣讀得這樣好的?
生:我用的是重點詞讀法
師:你抓住哪幾個詞重點讀了
師:誰能像他這樣讀一讀。
師:你讀得真好,你是怎樣讀的?
生:我邊讀邊體會小男孩難過、失望的心情。
師:誰能像他這樣讀一讀。
師:你是怎樣讀的?
生:我是想象當時的情景讀的。
師:誰能像他這樣讀一讀。
師:同學們,要想讀好課文,我們可以用抓重點詞,體會人物心情和想象當時的情景等方法讀。選擇適合你的方法再去讀一讀。
2、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小男孩每次總是以5美元第一個喊價,最后卻眼睜睜的看著別人用30美元、40美元把自行車買走。這時如果你在現(xiàn)場,看到小男孩的做法,你有什么想法呀?能用書上的一個詞來說一說嗎?(疑惑不解),
我就是這個小男孩,那你能問問‘我’為什么這樣做嗎?
生:你為什么不出較高的價錢來買呢?
師:我……我只有5美元。
師:我們來把這一幕演一演,
男生演小男孩,女生演拍賣員,老師讀旁白
師:老師聽出拍賣員開始疑惑不解,后來恍然大悟。
誰能像這樣讀讀。
或:老師聽出小男孩吞吞吐吐,不好意思。
誰能像這樣讀讀
3、學習第五自然段
師:小男孩最后買到自行車了嗎 閌竊躚賴??灾X鬧姓乙徽遙浪狄凰怠?br 生:復述第五自然段
師:咱們把這個情景演一演。
一名同學演拍賣員,一名同學演小男孩,其他同學演拍賣場中的所有人,
指名讓學生演。
演完后,老師問演小男孩的同學:“你在喊5美元的時候,你的心里在
想些什么?”
生:我?guī)缀踅^望了,認為自己沒有希望買到自行車了。
老師問演拍賣場中的所有人的同學:
師:你們不約而同的看著小男孩,會場上鴉雀無聲的時候,你們心中在想什么?
生:誰都不要出價,讓小男孩買到車吧!
師:你們?yōu)槭裁床怀鰞r?
生:因為小男孩只有5美元?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四自然段,參加競買的人們開始把目光落到小男孩身上,逐漸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師:你會聯(lián)系上文找出答案,你真棒!
師:最后你們發(fā)出的歡呼聲,是為了什么?
生:為小男孩買到車而歡呼。
師:你們用30美元、40美元買到了自行車時心情又會怎樣?
生:高興。
師:這個高興和你們歡呼時的高興一樣嗎?用什么不同?
生:用30美元、40美元買到了自行車時的高興是為自己,我們歡呼的高興是為小男孩。
師:你們看到小男孩買到車而歡呼高興,這說明了什么?為什么你們也想買到這輛自行車,卻更希望小男孩買到呢?
老師問演拍賣員的同學:“你的錘子落這么快,你在想什么?
師:想快點讓小男孩買到車。
師: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
指名讀
師:那老師想問問你,小男孩為什么用5美元就買下了一輛漂亮的自行車了嗎?
同桌說一說
全班交流
(1)、所有的人不喊價
(2)、所有的人都同情小男孩
(3)被小男孩的執(zhí)著感動(每輛車起拍時;小男孩總是第一個以5美元喊價,當最后一輛車時,小男孩幾乎絕望的又喊出“5美元”)
師:讓我們再讀讀這段感受一下人們善良和愛吧!
指名讀
5、小男孩僅用5美元就買到了一輛最好的自行車,他知道人們?yōu)樗隽耸裁磫?他感受到了什么?所以他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透過這張燦爛的笑臉。你仿佛看到了()
板書:善良、愛
6、請你融入這愛的故事中再輕聲的讀一讀課文。
五、作業(yè):
1、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同學利用課間在小組內(nèi)分角色演一演。
板書:
105美元的故事
善良愛
6、三年級上冊《做風車的故事》教案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編寫教案有利于教師弄通教材內(nèi)容,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接下來小編為大家?guī)砹巳昙壣蟽浴蹲鲲L車的故事》教案,歡迎閱讀與借鑒!
課文說明:
這篇課文講的是英國的大科學家牛頓小時候的故事,牛頓做成了一架小風車,因為出風國為什么轉(zhuǎn)的道理,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從此以后,牛頓發(fā)奮學習,逐漸養(yǎng)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了解牛頓能夠朋會做風車,但講不出道理這件事中接受教訓,從而發(fā)奮學習的故事,教育學生向牛頓學習。
2繼續(xù)學習預習課文,做到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辯析多音字“幾”的讀音。
4學習仿照第二自然段寫不,圍繞著“喜歡干什么”,怎樣喜歡的“寫一段話的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牛頓正確對待別人的嘲笑,正視自己的缺點,發(fā)奮學習,養(yǎng)成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難點:
1理解牛頓的神態(tài)變化,“得意”、“發(fā)愣”、“羞得滿臉通紅。”
2理解重點句:“小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里難受極了,但沒有流一滴眼淚?!睆拇?,牛頓發(fā)奮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么,漸漸地養(yǎng)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板書課題:做風車的故事
齊讀課題后,學生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老師整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課文寫了誰做風車?他為什么做風車?他怎樣做風車?做風車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圍繞做風車展開的,讓我們帶著以上的問題學習課文。同時學習第二自然段寫法,圍繞著“喜歡干什么,怎樣喜歡的”寫一段話的方法。最后練習朗讀。
二、范讀課文,聽讀思考: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牛頓說不出風車會
轉(zhuǎn)的道理,受到同學們嘲笑的?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讀,思考:
(1)第一段講了什么?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頓特別喜歡做手工?
四、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小聲朗讀,思考:這兩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
2根據(jù)下列問題批畫:
(1)從哪些句子或詞語可以看出牛頓喜歡風車、愛做風車?
(2)牛頓的風車是怎樣做出來的?
3投影:
讀下面的句子,理解帶點詞語的意思,再想想這些話說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細細地看,幾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學,他都要跑去看一陣子?
4指名朗讀第二自然段。
學習圍繞“喜歡干什么,怎樣喜歡的”寫一件事的方法。
五、學習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讀思考:同學牛頓的風車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見對不對?討論回答。
2、找出牛頓神態(tài)變化的詞語,并說說這些態(tài)變化的詞語說明了什么?
3、看書中插圖,圖上有幾個人物?哪個是牛頓?哪個是卡特?說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讀課文。
5、小風車被摔壞以后,牛頓為什么心里難受極了,但又沒有注滴眼淚?
6、齊讀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頓是怎樣發(fā)奮學習的?
六、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七、分組討論:你喜歡牛頓嗎?為什么?
八、齊讀全文。
習題:
一、用“∨”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ji()mo( ) shan()
幾乎石磨扇子
ji () mo()shan()
二、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1、有一天,牛頓放學回家,看見村子旁邊正在安裝磨面的風車。他停下來()地看,()忘了回家,以后()放學,他都要跑去看一陣子。
2、做風車的故事發(fā)生后,牛頓從此(),漸漸地養(yǎng)成了()的習慣.
3、牛頓()值得我們學習。
7、《紙的故事》教案(三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區(qū)別形近字“豪、毫”和“記、紀”,學會給生字確定部首;理解16個新詞語的意思,辨別“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
2、會用“誰怎樣地說什么”的句式寫一句話;會用“怎么”提問題。
3、能正確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了解紙的發(fā)明經(jīng)過。
4、知道紙是我們的祖先發(fā)明的,知道外國人懂得造紙比中國遲一千多年,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5、能在學懂課文的基礎上寫一段贊嘆中國人了不起的話。
教學重點:
理清紙的發(fā)明過程,感受中華民族祖先的聰明才智。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清紙的發(fā)明過程。
教學準備:
投影儀、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初步了解紙的發(fā)明過程。2、讀懂課文1--5段,知道在紙發(fā)明以前,書是用什么做的,有什么特點。3、完成作業(yè)。
教學過程:
一、揭題談話
讓學生就課題質(zhì)疑,說說想從課文中了解什么。
二、初讀課文
1、邊聽錄音,邊看課文,注意讀音。
2、按要求輕聲自由讀課文。
3、檢查指導。
4、通讀課文。指名讀課文,注意正音。
用自己的話說說紙的發(fā)明過程,并完成部分作業(yè)。
三、學習課文1--5自然段
1、分角色朗讀課文前五段,思考:
(1)在紙發(fā)明以前,書是用什么做的?
(2)那樣的書有什么缺點?
2、檢查討論,并板書。
3、看板書同桌互說。
四、作業(yè)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熟練朗讀課文,知道紙的發(fā)明過程和“蔡候紙”的特點。
2、掌握“誰怎么地說什么”的句式。
3、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二、學習課文6--7自然段
1、輕聲朗讀課文,思考:我國最早的紙是用什么做的?“蔡候紙”是指什么樣的紙?紙是誰發(fā)明的?
2、檢查上述問題。在討論中理解“異口同聲”等詞語的意思。
3、指導用自豪的語氣朗讀第7段。
4、自由朗讀6、7段。
5、指導“誰怎么樣地說什么”句式練習。并進行擴散性的練習。
三、學習第8段
1、指導有感情朗讀。
2、在全文中找到可以體會到“咱們的祖先真了不起”的句子。
3、啟發(fā)學生說出我國四大發(fā)明,進一步體會“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的情感。
四、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
五、完成作業(yè)
8、三年級上冊《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在讀中品詞析句,體會作者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⑵讀懂課文主要內(nèi)容,理解小村莊消失的原因,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角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中表達的效果。
⑶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創(chuàng)設情境,以讀為主,開展研究式和體驗式學習,鍛煉創(chuàng)新素質(zhì)。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領會愛護家園、保護環(huán)境、愛護樹木,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
4、創(chuàng)新素質(zhì)培養(yǎng)目標:
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志向、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想像。
【教學分析與處理】
1、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隱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沒有一處譴責人們?yōu)E砍亂伐樹木的行為,卻把抽象的含義化為具體的物象,讓我們從這些可視可感的畫面中去領悟、認識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2、學生分析:
語言淺顯、樸實,用娓娓道來方式向?qū)W生講述了一個村莊從發(fā)展到毀滅的過程。但文章中也有含義很深的句子,與學生的人生體驗有些距離,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讓學生結(jié)合體會,談感受,教師適當點拔。
3、重點、難點、創(chuàng)新點、德育點、空白點的確立:
⑴重點:
①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
②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⑵難點:
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⑶德育點:
①通過質(zhì)疑,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②通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引導學生為建設和擁有一個綠色的家園做出自己的努力。
⑷創(chuàng)新點:
鞏固與創(chuàng)新運用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談感受,表現(xiàn)自己對環(huán)境保護的感悟。
⑸空白點:
多處設置空白,主要體現(xiàn)在解決重點,突破難點中。學生自由研讀,提出問題等。
【教學內(nèi)容】
正如它的題目,講述在一個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小村莊中,人們靠著手中鋒利的斧頭,將樹木一棵棵砍下來,蓋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是由于過度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終于在一場連續(xù)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卷走了。揭示了村莊里人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錯誤行為引發(fā)的嚴重后果──不愛護大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教具的選擇與使用目的】
本課教學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課件,展示直觀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讓情境再現(xiàn),使學生多感官參與教學,使學生的情感體驗達到較深的層次,對課文內(nèi)容有更深刻的體會和感悟。
【教學過程】
本課采用師生合作研究體驗創(chuàng)新教學程序,重視讀中感悟,誦讀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始終。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情境導入)
1、教師播放村莊的畫面,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欣賞感悟,同時設問質(zhì)疑。
2、教師導語:
同學們,今天老師想給大家講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個小村莊。那里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這里住著幾十戶人家,靠著周圍豐富的自然資源,用斧頭砍下樹木,蓋成房子,造成各種工具,日子過得還都不錯。(課件出示)你覺得這個小村莊怎么樣?(板書)那么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現(xiàn)在怎么樣了呢?請同學們齊讀(出示“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為什么會這樣呢?今天我們來繼續(xù)學習第7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師生合作研究探索(學習2~4節(jié))
1、學習第二節(jié):
⑴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
指名讀,質(zhì)疑。
帶著你的問題,自由讀課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線畫下來。
(本環(huán)節(jié)意在使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并通過質(zhì)疑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能力)
⑵自由研讀,分析理解:
①設計問題:
從哪個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樹的?(留空白,尊重學生的選擇,有觀點后討論,學生可以從關鍵詞、句多角度分析,解決本課教學重點,同時滲透環(huán)保教育)(空白點、重點、德育點)
(課件出示)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xiàn)了裸露的土地。
②質(zhì)疑:
指名再讀,其他人想一想,你從中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點)
(尊重學生選擇,留空白,請學生在讀的基礎,提出問題,然后再通過讀來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的內(nèi)涵。)
A、理解“誰”。
B、理解“拎”。(換詞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圖片對比理解)
D、小結(jié)。
(板書:隨意砍樹)
③指導朗讀。
④句子訓練:
(課件出示)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誰家想(),誰家()……就拎起斧頭到山坡上砍樹 。
(發(fā)揮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補充句子,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生活經(jīng)驗相合)(創(chuàng)新點、留空白)
這里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呢?
⑤小結(jié)。
2、學習第三節(jié):
設計問題,引發(fā)思考:
人們在擁有了房子、犁之后他們停止砍樹了嗎?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⑴課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⑵理解“不斷砍樹”:
(板書:不斷砍樹)
理解省略號的作用(此處作者省略意味深長,說明森林的破壞仍在繼續(xù),在這設置空白,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含義,從而達到與作者心靈上的溝通。同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會過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點、德育點)
⑶句子訓練:
應有盡有家具和各種各樣的工具都會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練習。
(空白點、創(chuàng)新點)
⑷理解“柴煙”:
在這一自然段中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柴煙是指木柴燃燒后所產(chǎn)生的氣體。
人們把這些樹木砍下來后干什么了?這里指樹木被人們砍下來,用來生火做飯、取暖。
在我們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
(通過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體會文章內(nèi)涵──環(huán)境保護。)(德育點)
⑸指導朗讀。
3、學習第4節(jié):
過渡:我們雖然生氣、我們雖然難過,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
⑴理解“不錯”。
⑵出示句子:
引讀第四節(jié)。
⑶情境再現(xiàn)。(課件)
⑷談感受。
⑸指導朗讀:
自由讀、齊讀。
4、學習第五節(jié):
⑴出示句子:
引讀最后一節(jié)(板書:什么都沒有了)
⑵指導朗讀。
三、鞏固與創(chuàng)新運用
1、小結(jié):
板書:保護環(huán)境
2、情境再現(xiàn):
出示98年洪水的圖片和各種污染環(huán)境的圖片。
3、談感受:
任選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組同學說一說:
⑴我想設計一句環(huán)保公益廣告詞──
⑵所有地球村的村民們,我奉勸你們──
⑶讓我放飛想象的翅膀?qū)⒚利惖拇迩f、咆哮的洪水細細描述給你聽!
(本環(huán)節(jié)是這節(jié)課的創(chuàng)新點,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感受,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靈活性思維,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設計多種形式,任選其一表現(xiàn)自己對環(huán)境保護這一主題的感悟,同時進行德育滲透。讓學生立足于剛掌握的知識,在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又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和勇于表達自我的能力)(創(chuàng)新點、德育點)
【延伸作業(yè)】
同學們,今天的課就上到這,作業(yè)請各小組任選其一來完成。
1、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出一份“保護綠色家園”的手抄報。
2、以小組為單位,對學校周圍環(huán)境進行調(diào)查研究,根據(jù)實際情況寫出簡單的匯報材料,與同學交流
(這節(jié)課的最后,提供給學生探究學習的途徑與方式,鼓勵學生探究無止境,學習無止境。課尾,教師并不滿足于學習的“無疑而終”,努力使其“疑無窮,疑無盡”,無數(shù)問號引研究性學習之路,再一次體會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創(chuàng)新點)
【板書設計】
隨意砍樹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什么都沒能了
(保護環(huán)境)不斷砍樹
【教學體會】
本課采用研究體驗式創(chuàng)新教學法,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通過研究體驗、自主學習,體會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人格。并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感悟。通過質(zhì)疑、討論、鞏固與創(chuàng)新運用研究式學習和體驗式學習,學生們不僅學會和課文中的知識、鍛煉了閱讀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想像能力,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思想感情。
9、《小河蚌的故事》教案(三年級上冊)
一、教材說明:
《小河蚌的故事》是語文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3課。這是一篇很有哲理的小童話。小河蚌們聽從老河蚌的提醒,紛紛撿沙子埋在自己的體內(nèi)。經(jīng)過歲月的磨礪,沙粒在小河蚌體內(nèi)變成了光亮晶瑩的珍珠,小河蚌們歡快地慶祝自己的成果??墒牵恢恍『影鰠s傷心得流下了悔恨的淚,因為它當初沒有聽從老河蚌的提醒,時光白白地從它身邊流走了。這篇文章啟迪我們要珍惜時間,克服困難,做有意義的事。
二、教學目標:
1、認識7個會認字。
2、通過朗讀感悟,品析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小河蚌們珍惜時間、艱苦磨礪獲得成功后的快樂,懂得在成長中需要經(jīng)受挫折,不斷克服困難,才會有收獲。感悟沒有珍珠的小河蚌痛苦后悔的心情,懂得珍惜時間的重要。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品味感悟,感受小河蚌們珍惜時間、艱苦磨礪獲得成功后的快樂,懂得在成長需要經(jīng)受挫折、不斷克服困難;感悟沒有珍珠的小河蚌痛苦后悔的心情,懂得珍惜時間的重要。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欣賞圖片。
2、語言描述:
春光明媚,微風吹拂,河面上仿佛撒了一層金子。一群小河蚌簇擁著一只老河蚌在歡快地散步……
3、欣賞畫面,暢談想法: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那些小河蚌的珍珠是怎么來的?為什么那只小河蚌沒有珍珠呀?那只小河蚌為什么流淚了?……
4、板書并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順。
1、自由讀文。
學生可以邊讀邊將不認識的字畫記下來,借助課后的生字表讀準字音。也可以先讀課后的生字,讀準字音,再讀課文。如果課文中除了生字還有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同學和老師。
2、檢查生字讀音。
(1)出示帶拼音的生詞,指名認讀。
仿佛 簇擁 貪玩 竟然 磨礪 追逐
(2)去掉拼音,齊讀。
3、指名分段讀文。引導學生邊聽邊思考,帶著問題讀書。
為什么有的小河蚌有珍珠呢?而沒有珍珠的小河蚌流淚了?
引導學生找出事物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并通過讀書找出答案。
(三)理解課文,感悟朗讀。
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感受小河蚌獲得珍珠的艱辛及快樂。
(1)為什么有些小河蚌的蚌殼中有珍珠?(因為那粒埋在自己體內(nèi)的小小的沙子,經(jīng)過歲月的磨礪,心血和汗水的澆灌,終于變成了美麗晶瑩的珍珠。)
(2)結(jié)合信息窗,了解小沙粒在河蚌體內(nèi)經(jīng)歷磨礪的過程。使大家體會由一粒沙子變成一顆珍珠的艱辛過程?(小河蚌里的沙子變成珍珠很艱難,很痛苦,不容易,要經(jīng)歷很長的時間。)
指名讀書,集體評價。
抓住“終于”一詞,讀出由一粒沙子變成一顆珍珠是一個漫長的、需要經(jīng)受時間考驗的過程。
(3)當這些小河蚌打開自己的蚌殼忽然發(fā)現(xiàn)閃閃發(fā)光的珍珠時,它們心情怎樣?你從哪兒體會出來的?(高興)(小河蚌們長大了,它們紛紛打開自己的蚌殼,那些蚌殼中竟然藏著一顆顆珍珠!珍珠閃閃發(fā)光,把滿河的水照得通明光亮。)
教師范讀,注意突出“竟然”。引導學生評價,從中感受到小河蚌驚喜的心情。
有感情地朗讀,邊讀邊體會小河蚌們驚喜的心情。
正是有了小河蚌們當時用心的收藏,經(jīng)歷了漫長時間的考驗,經(jīng)歷了痛苦的磨礪,才使它們變得如此美麗,也給它們成長的環(huán)境增添了光彩,更使它們自己獲得了成功的喜悅。讓我們再一次為它們慶賀吧,朗讀課文,升華感情。
2、學習第六自然段。
(1)過渡:當這些小河蚌為自己的成功歡呼的時候,卻有一只小河蚌沒有珍珠,它有什么表現(xiàn)呢?自由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那只沒撿沙子的小河蚌悄悄地溜走了,它流淚了,它后悔了。)
(2)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現(xiàn)呢?(它的殼中沒有珍珠,沒有珍珠它拿什么來慶賀呢?它后悔,當初沒有聽老河蚌的話。)
老河蚌當初是怎么教育小河蚌們的?(老河蚌語重心長地對小河蚌們說:孩子們,你們不能光顧著玩,該去撿一粒沙子。)
有感情地朗讀,邊讀邊體會小河蚌后悔的心情。
(3)現(xiàn)在小河蚌后悔了,它想再去撿一粒沙子,結(jié)出美麗晶瑩的珍珠來,行嗎?
(不行。衰老已爬上了它的額頭,失去的時光就像那條河中悄悄逝去的河水,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
體會“一去不復返”?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意思。
(4)現(xiàn)在假如你是那只沒有珍珠的小河蚌,你的心情怎么樣?
(5)大家對小河蚌非常同情,讓我們走近它,給它鼓勵。
(有的鼓勵、有的同情、有的警示……)
(四)回顧全文,談感受。
讀完故事,提升認識。
小河蚌在成長的過程中可以撿一粒沙子,把它變成美麗晶瑩的珍珠。聯(lián)系生活,談論大家在成長過程中,要獲得成功需要怎樣做?(珍惜時間、克服困難、不虛度光陰……)
板書設計:
小河蚌的故事
磨礪
沙子—————珍珠
10、三年級上冊27課《一個小山村的故事》教案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了解一個美麗的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使學生懂得要合理地利用和保護大自然的資源。
3.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了解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
難點:懂得合理地利用和保護大自然的資源。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收集一些人類破壞環(huán)境帶來危害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以畫導入
很早以前,有一個美麗的小山村,那里的人們幸福的生活著。想去那看看嗎?(課件出示畫面)看到這么美麗的小山村你想說點什么?在這個小山村里又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呢?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一個小山村的故事
二、以讀入境
1.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讀不懂,請做上記號,再往下讀。讀完后,同桌可以互相交流。
2.品第一段
這個小山村曾經(jīng)是美麗的,課文哪一自然段寫了小山村的美?(第一自然段)
a.聽課文配樂讀(第一段)
是的,這是一個美麗的小山村,通過這些文字同學們看到了怎么樣的景色?
b.指導讀
誰愿意也來試著讀這段(指名學生讀,其他學生聽后評)
還有哪些同學也想讀這一段的一起讀(感悟小山村的美)
c.入情入境,再讀
如果你就是當時的居民,能允許我來采訪一下嗎?
在這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小山村中,你會做些什么事情呢?(感悟小山村帶給人們的快樂)
我們一起讀讀這些文字,把你對小上村的喜愛,把小山村帶給我們的快樂讀出來(齊讀)
3.質(zhì)疑
可是就是這么一個美麗的小山村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里,永遠的消失了。
a.學生自由讀5.6自然段(課件播放狂風、雨水、喊叫聲)
同學們一邊聽音樂一邊自己小聲讀讀5、6自然段,然后告訴老師你讀了這些句子以后心情怎么樣?
b.齊讀這兩段
是啊,我們都為這個小山村感到擔心、難過。讓我們一起來讀。
c.質(zhì)疑
聽了你們朗讀,我好象聽到小山村在難過地哭泣??吹叫∩酱逵擅利愖兂筛辉#詈笞兂梢粺o所有,親愛的同學們,這個時候你最想問的是什么?(小山村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小山村是如何變富裕的?)
4.再讀課文,解疑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2.3自然段,把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劃下來再細細讀一讀,想一想,看從中能感受到什么?(生默讀課文)
你找到了哪個句子?
(1)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倒,運下來。
把這個句子改成這樣,哪個句子好?好在什么地方?
課件對比句子:
想蓋房,想造犁,就拿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砍下來。
(很多樹木被砍了)
(2)樹木變成了一棟棟大大小小的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煙窗冒出的濃煙,消失在天空了。
還有一個句子也寫了許多樹木被砍了,是哪一句?生讀
你從哪兒看出很多很多樹木被砍?(一棟棟、各式各樣、大量)
找到這個句子的一起讀一讀。
(3)就這樣,山坡上出現(xiàn)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在這片裸露的土地上你們看到了什么景色?(體會裸露)
(動物越來越少;生:空氣越來越差;生:到處都光禿禿的)
齊讀!
(4)小結(jié)
無數(shù)的樹木被村民砍掉了,就連小樹苗也不放過,這種砍伐是多么可怕啊。
郁郁蔥蔥的樹木消失、小山坡裸露,村民們靠什么富起來,小山村為何最終卻消失了?
同學們小組討論討論。指名說
把樹木變成生活所需品,讓日子富起來的是誰?把樹木都砍掉,最終導致小山坡裸露,讓小山村消失的又是誰?
(板書:人類)
三、延伸擴展(感悟要合理地利用和保護資源)
人類!是啊,人們在把樹木變成自己的所需品時,確實是讓自己過上富裕的好日子。但如果這種砍伐是無節(jié)制的砍伐那么人類最終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變得一無所有。(課件展示破壞環(huán)境給人類帶來危害的畫面)
你還收集到了哪些有關的資料,講給大家聽聽。
看著、聽著這些,你除了難過、擔心,此時你的心情更多的是什么呢?
這時候你最想對小山村的人們說的話是什么?
總結(jié):感謝你們,老師代表這美麗的小山村感謝你們!你們倒出了許許多多小山村的心聲,你們是它們的知己,是它們朋友!就讓我們把這篇課文齊讀一遍吧,告訴人們要合理利用大自然的資源,告訴所有的人都來愛護樹木,都來保護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11、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綜合資料
一、教材簡說
本文正如它的題目,講述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小村莊,村莊周圍是郁郁蔥蔥的森林。人們靠著手頭鋒利的斧頭,將樹木一棵棵砍下來,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是由于過度的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極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終于在一場連續(xù)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卷走了。這個故事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莊里的人們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錯誤行為所引發(fā)的嚴重的后果——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本文呼吁人們應該愛護樹木,保護周圍的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隱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因此,“言簡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點。比如,通篇課文沒有一處譴責人們?yōu)E砍亂伐樹木的行為,但在讀完課文之后,讀者會油然而生一種對人們錯誤行為的惋惜和譴責。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二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引導學生為建設和擁有一個綠色的家園做出自己的努力。
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學習難點是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二、學習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森林、郁郁蔥蔥、湛藍、甜潤、蓋房、裸露、擴大、一棟棟、各式各樣、應有盡有、鋒利、喘氣兒、黎明”等詞語,摘抄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
4、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三、教學建議
1、如果有條件,教師在課前組織學生查找資料,了解我國的森林覆蓋率與森林的破壞情況、植物與水土流失、植物與環(huán)境保護等相關知識。
2、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9個,讀音難點主要有“澈、湛”(翹舌音)、“湛、棟”(前者為前鼻音,后者為后鼻音)。注意不要將“湛”讀成“shèn”,將“裸”讀成“guǒ”??梢园才艑W生互相交流識字方法,教師作有針對性的指導,并利用多種方法加強識字的鞏固。比如,可以運用增加或者減少偏旁的辦法認記生字,“包+口——咆”、“牛+利——犁”、“木+東——棟”。要求會寫的生字如:“森、蔥、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應該協(xié)調(diào)?!笆[”的中間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補”不是“示補”;“黎”的上部右邊的不能寫成多一撇的“勿”;同樣是“木”這個部件,在“森、棟、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提醒學生注意,很多獨體字作偏旁時具體形狀要發(fā)生改變,如“蔥”中的“心”、“砍”中的“石”等。
3、本篇課文語言淺顯、樸實,可以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初讀課文的要求有以下幾點: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學之間的合作,掃清文字的障礙,將書讀正確、流利;二是在讀書過程中思考,那個“美麗的小村莊”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在學生的自主閱讀基礎上,針對上述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懊利惖男〈迩f”變化的過程很清楚:最開始那是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接著人們開始砍樹蓋房、造犁,山坡上出現(xiàn)了裸露的土地;后來,樹木大量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最后,大雨之后,河水暴漲,小村莊為水卷走,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學生在歸納出小村莊的變遷過程之后,可以根據(jù)這個變遷過程逐步領會其變遷的原因:人們過度地砍伐樹木,使環(huán)境遭到極大破壞是小村莊消失的直接原因。說“過度地”砍伐樹木,要結(jié)合小村莊的變遷過程來了解:這個“過度”,是逐漸地顯示出來的,最開始的時候,人們并未認識到這一點,“就這樣,山坡上出現(xiàn)了裸露的土地”,只“裸露”幾片土地,是不會造成“村毀人亡”的后果的;正是由于人們最開始時并未認識到過度砍伐樹木的危害,于是接著又“一年年、一代代”砍伐,“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砍伐的樹木不斷增多,造成砍伐的“過度”。但是,人們?nèi)晕凑J識到這一點,直到樹木變得異常稀少,村莊為洪水卷走為止。小村莊消失的重要原因,就是人們沒有環(huán)保的意識,貪圖眼前利益,致使村莊最后消失。它具有非?,F(xiàn)實的意義,對我們今天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有著特別的警示作用。這一點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理解。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領會和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
“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這里的兩個“誰”值得特別注意,“誰”不作為疑問代詞,是“任指”,表示沒有例外,兩個“誰”字連用,表明這里的人們沒有任何的約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樹非常隨便,因此,森林被破壞也就順理成章了,森林遭到過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個前提——沒有人管?!傲唷弊?,從字面上與“拿、帶”一致,但為什么不可以換成后兩者呢?這個“拎”字表達了人們的一種非常隨意的心態(tài),它把人們那種把砍樹沒當作一回事的心態(tài)淋漓盡致地勾畫了出來。表達這種隨意心態(tài)的還有“一棵一棵”,這“一棵一棵”表示的不確定數(shù)目,既然是不確定,就突出了人們沒有將砍樹當作一回事。
“就這樣,山坡上出現(xiàn)了裸露的土地”?!俺霈F(xiàn)”和“裸露”,表明小村莊周圍的環(huán)境開始發(fā)生變化了,這是向著環(huán)境惡化開始的第一步,如果人們沒有注意的話,環(huán)境的破壞將無法避免。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這句里有兩個“不斷”,它們表明了對森林的破壞還在繼續(xù)。最后的省略號意味深長,它雖然省掉了文字的說明,但是比文字的說明更有韻味——對森林的破壞仍在繼續(xù)。這里的兩個“不斷”和一個省略號,動態(tài)地、含蓄地表明了“過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边@里連用了三個“變成”,構成了排比句,它非常強烈地體現(xiàn)了人們對森林的破壞?!斑€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這個句子表面上描述了人們“利用”樹木的一種方式——用樹木作柴燒,但卻深刻地表達出了對人們的錯誤行為的一種遺憾和譴責,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這是多么低效的一種利用方式,又是多么輕易的一種破壞方式呀!
“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边@句話,也是一種對當時情況的實實在在的說明,但是其中的一個“還”字,卻表達出了一種較為勉強的味道(試著去掉“還”字,意味大不相同),實際上是對人們行為的否定。
“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薄芭叵北緛碇敢矮F的吼聲,這里用來形容河流的波濤聲,它生動地反映了在失去樹林的保護之后,洪水是多么的肆虐,突出了人們亂砍濫伐樹木的嚴重后果。
“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這里的“一切”,指的是人們通過砍伐樹木所獲得的所有的物品?!笆裁础?,這里不是用來提問,而是用以“任指”隨便的一個什么東西、物品。一個可以概括任意一件事物的詞語“什么”的運用,突出亂砍濫伐樹木所引發(fā)的慘重后果,同時也襯托出災害的無情,人類如果不珍惜熱愛自然,自然會對人類進行殘酷的懲罰。這句話含義深刻,發(fā)生在小村莊身上的故事也非常耐人尋味,因此,本文最后學習伙伴吐了一個泡泡“我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角度,闡述自己的想法:可以譴責人們的錯誤行為,可以表達自己的同情之心,可以對人們今后的生活提出建議等等。
文中三處提到了“鋒利的斧頭”,它是有用意的。“鋒利的斧頭”代表著人們對樹木森林的無情的、殘酷的破壞、短視的利用,甚至可以說是那些無知的人們的一種象征?!颁h利的”,更突出地表明了破壞的殘酷、無情。
上述的含義深刻的詞句,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思考。教材當中通過學習伙伴的泡泡作了相應的提示,試圖通過舉例的形式引起學生的注意。比如,一個學習伙伴說“我知道‘大雨沒喘氣兒’的意思”,這里的“大雨沒喘氣兒”是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說明了大雨連續(xù)不斷、幾天沒停。
在領會了上述含義深刻的句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那些關鍵詞句的表達效果。比如,“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讀到“誰家、拎起、一棵一棵”時,語氣要略微舒緩、加重。
4、課后安排交流閱讀感受的題目,通過這個題目了解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把握程度,以及是否在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基礎上作了深入的思考,有自己的體會和感受。關于小村莊發(fā)生的變化比較容易交流,但發(fā)生變化的原因則會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教師還可以在這兩個問題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請學生提出如何保住小村莊的建議。
體會、積累語言的題目,有較大的自由空間。學生可以在例句的基礎之上,根據(jù)自己的閱讀感受自主抄寫、體會、積累。在“找出意思深刻的句子”,學生抄寫之后,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說出每一個句子深刻意思。以便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愛護森林、增強環(huán)保意識的重要性。除了意思深刻的句子之外,還可以積累運用得得體、恰當、優(yōu)美的詞語或者片段。
這篇課文是有關人類居住環(huán)境的生態(tài)維護與建設的文章,學生在學完之后,可以緊密聯(lián)系本組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學生了解自己周邊的環(huán)境狀況,比如,動植物有無增減,這種增減對環(huán)境的影響,這種變化的原因;周圍有無新的建筑和工廠,它們對環(huán)境有何影響;化肥和農(nóng)藥的使用狀況,它們對動植物、大氣和水等的污染;政府和個人對上述污染或者環(huán)境破壞所采取的應對措施等等。
5、本文課后安排了綜合性學習提示,意在提醒學生在開展了一段時間的綜合性學習之后,對材料、成果進行整理,為后面的交流和展示做好準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里交流是如何開展活動的,然后請學生將收集到的材料進行整理。具體的材料不同,整理的方式和呈現(xiàn)的方式也不一樣??梢韵葘⒎从惩磺闆r的材料歸為一組,比如動物、植物、空氣、水、光、噪音、工廠污染等等;然后就反映同一種情況的材料按其所屬性質(zhì)分類,比如可以分成文字、圖片、聲像、圖表等等;最后考慮同一種情況中的不同材料如何搭配,以便將其整合起來,對自己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進行綜合的說明,比如,給圖片配上相應的文字說明。上述工作做完后,要對這些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探究它們所反映的問題,可以參考如下的角度:第一,調(diào)查時間、地點、人數(shù)、調(diào)查方式和所受污染的種類、程度;第二,借助手頭整理之后的材料,對所受的污染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第三,根據(jù)整理之后的材料,為有關部門或者個人提供建議。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引導學生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手段,對自己的或小組的調(diào)查成果進行整理,以便交流和展示。材料整理的形式不必強求一致,要鼓勵學生采用富有創(chuàng)意的、多樣的形式,以更好地培養(yǎng)和提高其學習中的自主、探究意識。
四、參考資料
犁耕翻土壤的農(nóng)機具。中國春秋時代就有用牛為動力的畜力犁,由犁轅和裝在其前下方的鏵式犁體等構成?,F(xiàn)代機引犁由工作部件、犁架、調(diào)節(jié)機構、牽引或懸掛裝置等組成。按工作部件分鏵式犁、圓盤犁、驅(qū)動型耕作機等。
12、人教大綱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做風車的故事》教學設計
課文說明:
這篇課文講的是英國的大科學家牛頓小時候的故事,牛頓做成了一架小風車,因為出風國為什么轉(zhuǎn)的道理,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從此以后,牛頓發(fā)奮學習,逐漸養(yǎng)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習,使了解牛頓能夠朋會做風車,但講不出道理這件事中接受教訓,從而發(fā)奮學習的故事,教育學生向牛頓學習。
2 繼續(xù)學習預習課文,做到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
3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辯析多音字“幾”的讀音。
4 學習仿照第二自然段寫不,圍繞著“喜歡干什么”,怎樣喜歡的“寫一段話的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牛頓正確對待別人的嘲笑,正視自己的缺點,發(fā)奮學習,頭
養(yǎng)成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難點:
1 理解牛頓的神態(tài)變化,“得意”、“發(fā)愣”、“羞得滿臉通紅。”
2 理解重點句:“小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里難受極了,但沒有流一滴眼淚。”從此,牛頓發(fā)奮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么,漸漸地養(yǎng)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板書課題:做風車的故事
齊讀課題后,學生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老師整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課文寫了誰做風車?他為什么做風車?他怎樣做風車?做風車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圍繞做風車展開的,讓我們帶著以上的問題學習課文。同時學習第二自然段寫法,圍繞著“喜歡干什么,怎樣喜歡的”寫一段話的方法。最后練習朗讀。
二、范讀課文,聽讀思考: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牛頓說不出風車會
轉(zhuǎn)的道理,受到同學們嘲笑的?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讀,思考:
(1)第一段講了什么?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頓特別喜歡做手工?
四、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聲朗讀,思考:這兩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
2 根據(jù)下列問題批畫:
(1) 從哪些句子或詞語可以看出牛頓喜歡風車、愛做風車?
(2) 牛頓的風車是怎樣做出來的?
3 投影:
讀下面的句子,理解帶點詞語的意思,再想想這些話說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細細地看,幾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學,他都要跑去看一陣子?
4 指名朗讀第二自然段。
學習圍繞“喜歡干什么,怎樣喜歡的”寫一件事的方法。
五、學習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讀思考:同學牛頓的風車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見對不對?討論回答。
2、找出牛頓神態(tài)變化的詞語,并說說這些態(tài)變化的詞語說明了什么?
3、看書中插圖,圖上有幾個人物?哪個是牛頓?哪個是卡特?說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讀課文。
5、小風車被摔壞以后,牛頓為什么心里難受極了,但又沒有注滴眼淚?
6、齊讀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頓是怎樣發(fā)奮學習的?
六、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七、分組討論:你喜歡牛頓嗎?為什么?
八、齊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