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日本性爱一区二区

  • <menu id="j4nbm"><progress id="j4nbm"><i id="j4nbm"></i></progress></menu>
    <td id="j4nbm"><strong id="j4nbm"></strong></td>
      1. <th id="j4nbm"><tbody id="j4nbm"><table id="j4nbm"></table></tbody></th>

        八年級語文《蘆花蕩》教學設(shè)計一等獎

        《八年級語文《蘆花蕩》教學設(shè)計一等獎》屬于語文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八年級語文《蘆花蕩》教學設(shè)計一等獎

        1、八年級語文《蘆花蕩》教學設(shè)計一等獎

        引導語:《蘆花蕩》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蘆花蕩》教案設(shè)計,歡迎參考閱讀!

        ○課型:

        教讀研討課

        ○課時分配:

        兩課時

        ○教學目標 :

        1. 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體味這個英雄故事傳奇色彩;

        3.領(lǐng)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

        ○預習提綱:

        通讀課文,課前查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思考課后練習,寫出發(fā)言提綱。

        ○教學過程 :

        教學內(nèi)容及步驟:

        ○導入 :

        同學們,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發(fā)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講應該是養(yǎng)老的年齡,課時他卻能神出鬼沒,無數(shù)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蘆葦塘中部隊的物質(zhì)供應,保證了部隊的戰(zhàn)斗力,他能夠手無寸鐵,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的確是一個富于傳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現(xiàn)代小說家孫犁寫的一篇小說《蘆花蕩》,去感悟這個傳奇故事吧。

        ○早讀課同學們對課文進行了朗讀,大家預習得怎么樣?還有那些生字詞需要幫助的嗎?(學生提出,教師解決)

        ○作者介紹:孫犁,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況見教師用書P15-16頁適當介紹)

        ○指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感悟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強烈的愛國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過于自信自尊。(引導學生找出相關(guān)詞語進行賞析,也可參見教師用書P11頁)

        感悟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引導學生探究以下幾個關(guān)鍵問題:(學生先討論,教師根據(jù)情況點撥與指導)

        1.課文中哪些內(nèi)容表現(xiàn)了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

        “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xiàn)他“過于自信和自尊”。

        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里,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wǎng)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xiàn)他“過于自信和自尊”。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為萬無一失,什么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還是“不怕”,以為“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為“他打不著我們”,不能不說他有點大意,這是過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wù)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xiàn)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于自尊了。

        老頭子發(fā)狠要為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過于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jié),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fā)出來的。

        2.人物描寫藝術(shù)探究:這篇小說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jiān)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干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yè)績。精神,是那么悠閑自得,.異常自信;業(yè)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里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yǎng)。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課文著重寫一場“英雄的行為”,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這里有一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后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為老頭子不過發(fā)發(fā)狠,說說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

        再是在敘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使傳奇色彩顯得更為濃郁。老英雄是設(shè)好圈套讓鬼子往里鉆。他事先系好了鉤子,又想出用蓮蓬引誘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guī)律。作者不寫這些,只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頭子船上放著一大捆蓮蓬,只顧剝著蓮蓬吃,也不寫他的用意,寫小船沖著鬼子這里來,又轉(zhuǎn)了一個圓圈回去,也不寫老頭子的船為什么這樣劃來劃去,其實是誘使鬼子進入圈套,這層意思要回味起來才能明白。進了有木樁的水域,先不說樁子上有無數(shù)鉤子,只寫小船繞著鬼子轉(zhuǎn),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下面才寫鬼子這么亂轉(zhuǎn),一個個都被鉤子咬住了。待到明白過來,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為富有傳奇色彩。一個干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于掌股之間,置他們于死地,真可以說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3.敵人嚴密監(jiān)視著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像?你還能想到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zhàn)斗歌聲嗎?

        提示:可由歌聲想像戰(zhàn)士的情緒,想像戰(zhàn)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yǎng)充足,戰(zhàn)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zhàn)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聯(lián)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zhàn)斗歌聲,可以回憶課內(nèi)外讀過的文藝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把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抄出來,仔細品味,細心揣摩,在仿寫幾句家鄉(xiāng)的景物。

        2、八年級語文《蘆花蕩》教學設(shè)計

        引導語:《蘆花蕩》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蘆花蕩》教案設(shè)計,歡迎參考閱讀!

        ○課型:

        教讀研討課

        ○課時分配:

        兩課時

        ○教學目標 :

        1. 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體味這個英雄故事傳奇色彩;

        3.領(lǐng)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

        ○預習提綱:

        通讀課文,課前查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思考課后練習,寫出發(fā)言提綱。

        ○教學過程 :

        教學內(nèi)容及步驟:

        ○導入 :

        同學們,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發(fā)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講應該是養(yǎng)老的年齡,課時他卻能神出鬼沒,無數(shù)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蘆葦塘中部隊的物質(zhì)供應,保證了部隊的戰(zhàn)斗力,他能夠手無寸鐵,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的確是一個富于傳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現(xiàn)代小說家孫犁寫的一篇小說《蘆花蕩》,去感悟這個傳奇故事吧。

        ○早讀課同學們對課文進行了朗讀,大家預習得怎么樣?還有那些生字詞需要幫助的嗎?(學生提出,教師解決)

        ○作者介紹:孫犁,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況見教師用書P15-16頁適當介紹)

        ○指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感悟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強烈的愛國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過于自信自尊。(引導學生找出相關(guān)詞語進行賞析,也可參見教師用書P11頁)

        感悟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引導學生探究以下幾個關(guān)鍵問題:(學生先討論,教師根據(jù)情況點撥與指導)

        1.課文中哪些內(nèi)容表現(xiàn)了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

        “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xiàn)他“過于自信和自尊”。

        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里,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wǎng)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xiàn)他“過于自信和自尊”。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為萬無一失,什么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還是“不怕”,以為“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為“他打不著我們”,不能不說他有點大意,這是過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wù)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xiàn)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于自尊了。

        老頭子發(fā)狠要為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過于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jié),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fā)出來的。

        2.人物描寫藝術(shù)探究:這篇小說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jiān)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干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yè)績。精神,是那么悠閑自得,.異常自信;業(yè)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里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yǎng)。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課文著重寫一場“英雄的行為”,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這里有一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后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為老頭子不過發(fā)發(fā)狠,說說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

        再是在敘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使傳奇色彩顯得更為濃郁。老英雄是設(shè)好圈套讓鬼子往里鉆。他事先系好了鉤子,又想出用蓮蓬引誘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guī)律。作者不寫這些,只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頭子船上放著一大捆蓮蓬,只顧剝著蓮蓬吃,也不寫他的用意,寫小船沖著鬼子這里來,又轉(zhuǎn)了一個圓圈回去,也不寫老頭子的船為什么這樣劃來劃去,其實是誘使鬼子進入圈套,這層意思要回味起來才能明白。進了有木樁的水域,先不說樁子上有無數(shù)鉤子,只寫小船繞著鬼子轉(zhuǎn),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下面才寫鬼子這么亂轉(zhuǎn),一個個都被鉤子咬住了。待到明白過來,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為富有傳奇色彩。一個干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于掌股之間,置他們于死地,真可以說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3.敵人嚴密監(jiān)視著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像?你還能想到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zhàn)斗歌聲嗎?

        提示:可由歌聲想像戰(zhàn)士的情緒,想像戰(zhàn)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yǎng)充足,戰(zhàn)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zhàn)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聯(lián)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zhàn)斗歌聲,可以回憶課內(nèi)外讀過的文藝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把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抄出來,仔細品味,細心揣摩,在仿寫幾句家鄉(xiāng)的景物。

        3、八年級語文上冊《蘆花蕩》教學設(shè)計

        一、學習目標

        1、探究人物揣摩性格,注重環(huán)境品味語言。

        2、感悟我們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偉大精神。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認真速讀《蘆花蕩》全文,然后回答下列問題:

        1、這篇課文主要寫什么內(nèi)容?文中的老頭子是一個怎樣的人?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請你口頭復述這個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三、合作探究,研讀品味

        1、探究人物,揣摩性格:

        請同學們根據(jù)下列思考題找出文中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并結(jié)合后面相關(guān)鏈接部分提供的有關(guān)資料進行合作探究,研讀品味,從而更確切地感悟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⑴ “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文中哪些內(nèi)容表現(xiàn)了老頭子的這種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⑵ 課文中有段精彩地描寫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完成任務(wù)而懊喪、內(nèi)疚、自責的心理,請你們找出來細細品味,然后再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頭子英雄行為時的心理活動補寫出來。

        ⑶ 課文是怎樣來渲染老頭子的傳奇色彩的?

        2、注重環(huán)境,品味語言:

        ⑴ “敵人嚴密監(jiān)視著葦塘,然而,等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像?你還能想起其他作品中的戰(zhàn)斗歌聲嗎?

        ⑵ 找出課文中幾處如詩如畫描寫景物的語句,并把它抄寫下來逐一品味,然后再仿寫幾句,寫寫你家鄉(xiāng)的景物。


        四、體驗反思,拓展延伸

        1、讀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感受和聯(lián)想?

        2、請你利用課余時間收集一組有關(guān)抗日戰(zhàn)爭的歌曲、圖片或故事進行交流。

        3、寫一篇以“戰(zhàn)爭”為話題的文章。題目自擬,字數(shù)不限。


        五、課堂內(nèi)外,相關(guān)鏈接

        1、作者人生:

        孫犁,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生。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孫犁主要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的冀中區(qū)從事革命文化工作。在抗戰(zhàn)的冀中平原上,孫犁到處看到一種無形的力量:“我遙望著那漫天的蘆葦,我知道那是一個大帳幕,力量將從其中升起。:

        孫犁不但熟悉白洋淀,而且更熟悉那些在葦塘中堅持抗戰(zhàn)的白洋淀英雄人民。1944年在延安,他發(fā)表了《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藝術(shù)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秾O犁文集》共5集?!栋籽蟮砑o事》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建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qū)一帶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進行戰(zhàn)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chǎn),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從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的歷史風俗畫,以明麗的流暢的筆調(diào),秀雅,雋永的風格和豐富的勞動者的鮮明形象,在讀者中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其中《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文藝界甚至視其為現(xiàn)代文學的一種風格流派的標志,視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4、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課《蘆花蕩》教學設(shè)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shè)計

        府東街小學李奇華

        學習目標

        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洛杉磯、混亂、昔日、廢墟、爆炸、瓦礫”等詞語。

        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領(lǐng)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激情導入

        出示圖片師導語: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你看房倒屋塌,滿目瘡痍,在巨大的災難面前,人類如同螞蟻般渺小,生命在轉(zhuǎn)瞬間灰飛煙滅。可就是在這場災難中有一對父與子卻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第17課。

        二、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一)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課文告訴我們這是一對這樣的父與子?(了不起的父與子)

        (二)引導學生感悟父親和兒子的“了不起”。

        1、自由朗讀課文1——12自然段,把表現(xiàn)父親“了不起”的語句,用“------”畫下來,想象作者用了怎樣的描寫方法?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學生交流,匯報

        A、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埋頭接著挖。

        救火隊長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fā)生大爆炸,請你離開。”

        這位父親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你很難過,我能理解可這樣做,對你自己、對他人都有危險,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用了什么表達方法?

        你有什么體會?

        面對大家的勸阻,父親的回應是怎樣的三句話(課件出示)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可是父親說三句話的心情一樣嗎?讀一讀,談?wù)勛约旱捏w會。

        師生合作,練讀這幾句話

        B、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抽讀,用了什么表達方法,你體會到了什么?

        比較句子: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他挖了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比較一下,哪一句好,作者不厭其煩地把表示時間的詞語羅列出來,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是什么支撐著這位父親苦苦地挖掘?而這一切的一切,我們不得不再一次感嘆: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從父親的外貌描寫中,你讀懂了什么?作者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

        就讓我們記住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形象,指導有感情朗讀這段。

        2、配樂出示5·12地震時表現(xiàn)父母之愛的圖片,進一步感悟父母之愛的偉大。

        引導學生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2—24自然段,找一找表現(xiàn)兒子“了不起”的句子,用“()”劃起來。

        學生交流匯報:

        A、“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fā)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這里用了什么描寫方法?

        讀讀句子,談?wù)勛约旱捏w會。

        (四)抓住主線,引深感悟。這對父親和兒子真是父子情深?。≌n文中哪句話讓我們感受到父子情深呢?(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類似的話在文中出現(xiàn)過幾次?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總結(jié)全文,升華情感·

        同學們,在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感受了父子情深,我們還學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和文章描寫方法上的見解。)

        遷移導行,抒寫“親情”

        請你仔細觀察課件出示的畫面,想象畫面內(nèi)容,用上今天所學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寫一段話。

        板書設(shè)計

        了不起父親

        兒子

        外貌動作語言

        5、八年級上冊《蘆花蕩》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的】

        1、體會文章景物描寫、人物對話的特色及其對展開情節(jié)、刻畫人物性格、表達主題的作用。

        2、領(lǐng)略冀中抗日根據(jù)地人民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精神。

        【教學設(shè)計】

        一、導入

        同學們,在我國當代文學史上,有一個著名的文學流派,這就是“荷花淀”派。這個流派作品的內(nèi)容大都反映了我們河北白洋淀人民英勇艱苦的斗爭生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荷花淀”派主要代表人物孫犁先生所寫的一篇作品──《蘆花蕩》。

        作者介紹:

        孫犁(1913~2002)現(xiàn)、當代作家。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人。保定育德中學畢業(yè)后流浪到北平,在圖書館讀書或去大學旁聽,當過職員。1936年到安新縣的小學教書,了解到白洋淀一帶勞動群眾的生活。后任教于冀中抗戰(zhàn)學院和華北聯(lián)大,在晉察冀通訊社、《晉察冀日報》當編輯。1944年赴延安,在魯迅藝術(shù)文學院學了著名的《荷花淀》、《蘆花蕩》等短篇小說。1945年回冀中農(nóng)村,1949年起主編《天津日報》的《文藝周刊》。曾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作協(xié)天津分會副主席等職。1956年起因病輟筆。1977年以后,又寫有不少散文和評論以及少量小說。

        孫犁的作品以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為其秀雅、雋永的創(chuàng)作風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囑咐》等短篇作為現(xiàn)代文學史上負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藝界視之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孫犁的小說以抗日戰(zhàn)爭時期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qū)農(nóng)村為背景,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shù)厝嗣袢罕姷纳詈蛻?zhàn)斗情景。

        這篇課文的體裁是小說,我們先來理清思路,再來品味語言。

        二、研讀討論

        1、快速閱讀課文,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

        ⑴ 這篇小說以“蘆花蕩”為題,實則講的是發(fā)生在蘆花蕩里的一則小故事。說說這則小故事是從哪里開始的,它前面的幾段文字起什么作用。

        ⑵ 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請你給這則小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jié)局四個部分各擬一個小標題。

        提示:

        ⑴ 這則故事是從“一天夜里,……”開始的。它前面的幾段文字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環(huán)境和主人公,是小說的序幕部分。

        ⑵ 隊伍駐扎在葦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個將進六十的老頭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被鬼子發(fā)現(xiàn),其中一個女孩子受了傷,他發(fā)誓要為女孩報仇。他引誘鬼子進入他的埋伏圈,用鋒利的鉤子鉤住鬼子,用竹篙痛打鬼子。

        2、下面我們著重來品味這篇小說的語言:

        提問:你覺得孫犁這篇小說哪些地方寫得最精彩?

        下面我們來品味這篇小說的景物描寫。

        ⑴ “夜晚……目標好象就是天上”

        借敵人的視角,寫出了葦塘就是他們的葬身之地,他們正落入“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因而只能萬分恐懼,卻又無可奈何的呆望著,為故事情節(jié)的結(jié)局埋下了伏筆。

        提問:將“呆望著”改為“望著”好不好?為什么?

        非常生動地寫出了鬼子兵十分注意地看卻有無法看清的那種無可奈何的神情。

        下面我們再來品味一段景物描寫。

        ⑵ “這是冀中區(qū)的女孩子……她們長大成人了”

        借女孩子的視角,寫冀中農(nóng)村的夏秋之景,抒寫了人民忍受苦難的艱辛,對家鄉(xiāng)的眷戀,對勝利的渴望。

        學生大聲地自由地朗讀這兩段景物描寫,讀出其中的意境。

        提問:這兩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為人物活動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增添了小說的詩意。(“詩體小說”)

        3、下面我們來品味人物的對話:

        ⑴ 提問:這一段寫的是老頭子護送女孩的過程中的一段對話,表現(xiàn)了老頭子對兩個女孩子的什么感情?

        這段對話表現(xiàn)了老頭子對兩個女孩子無限的喜歡和憐愛。

        ⑵ 提問:將“多么俊的一個女孩子呀!”改為“好一個靚女呀!”效果有什么不同?

        “俊”字含有樸實清新的泥土氣息,這是孫犁作品的藝術(shù)風格。

        學生仔細揣摩,同桌分角色朗讀。

        ⑶ 提問:在老頭子護送的過程中,他連續(xù)說了哪三句類似的話?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一找。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個孩子呀!”

        “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p>

        “不怕。他打不著我們!”

        ⑷ 提問:這三個“不怕”的意思是否一樣?

        第一個“不怕”的意思是“可以”的意思,后面兩個是“不要害怕”的意思。

        ⑸ 提問:三個“不怕”各應用怎樣的語氣讀?

        前一個應該帶著喜愛的語氣,后兩個“不怕”應該帶著鎮(zhèn)定、自信、樂觀的語氣。

        ⑹ 提問:當小女孩意外的受傷后,老頭子又說了哪些話?表現(xiàn)了老頭子什麼性格特征?

        “我不能送你們進去了?!?/p>

        “我沒臉見人?!?/p>

        表現(xiàn)了老艄公對工作認真負責,為不能完成任務(wù)而感到深深的自責、內(nèi)疚。

        ⑺ 提問:朗讀這兩句話應該怎樣讀? 垂頭喪氣,自責,內(nèi)疚。 ⑻ 提問:老頭子是不是就這樣一直自責、內(nèi)疚下去?他又說了哪些話? “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 ⑼ 提問:朗讀這句話,重音應該落在哪里?

        重音應落在“十個人”上。

        學生反復朗讀,品味。

        ⑽ 提問:兩個孩子并沒有答言,老頭子覺得受到輕視,他又說了一句什么話?這句話應該怎樣讀?

        “你們不信我的話,我也不和你們說。誰叫我丟人現(xiàn)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們看吧!”

        應該突出“你們看吧”四個字。

        學生朗讀,揣摩。

        ⑾ 提問:當小女孩子表示懷疑的時候,老頭子又怎麼樣?

        老頭子狠狠地說:“為什么不能……有熱鬧哩!”

        ⑿ 提問:去掉“狠狠地”可以嗎?

        不可以,去掉就不能寫出老頭子對敵人的痛恨,也不能表現(xiàn)老頭子過于自尊、自信的性格

        “為什麼不能?”是一個什麼句式?改為陳述句好不好?

        不好,用反問句語氣更加強烈。

        仔細品味朗讀這一段對話。

        ⒀ 提問:通過我們剛才品味人物的對話,誰能給老頭子下一個鑒定?

        機智,勇敢,自信,對工作極端負責,富有愛心。

        〖教師小結(jié)〗

        通過我們剛才的理清情節(jié),品味語言,我們明白了孫犁小說最大的藝術(shù)特色有兩個:一個是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烘托了人物形象。另一個是簡潔樸素的人物對話,展示了人物鮮明的性格特征。

        中心思想:通過寫主人公夜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和第二天狠狠懲罰敵人、報仇雪恨的故事,贊美了老船夫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英勇機智的革命精神。表現(xiàn)了根據(jù)地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英勇抗敵的愛國主義精神。

        同學們課后熟讀課文,繼續(xù)品味文中景物描寫、對話描寫的精妙,可與《荷花淀》比較閱讀,用心體味其中那樸素清新的泥土氣息!

        6、八年級上冊《蘆花蕩》創(chuàng)意教學設(shè)計

        《蘆花蕩》文章主要講述了在抗日戰(zhàn)爭中,一位老人利用白洋淀中的蘆花蕩為在淀中的抗日武裝隊伍運輸糧草、護送干部的故事。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八年級上冊《蘆花蕩》創(chuàng)意教案設(shè)計,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復述故事情節(jié),感知人物形象。

        展開想像,體驗人物心理。

        體味景物描寫的作用,提高描寫的能力。

        認識到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復述故事,把握課文內(nèi)容。探究人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guān)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故事。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生:預習課文生字詞,查閱作者孫犁的有關(guān)資料,了解抗日戰(zhàn)爭時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環(huán)境。

        教學內(nèi)容

        《蘆花蕩》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一個老頭子撐著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無數(shù)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干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lǐng),在萬畝葦塘里穿梭,從未發(fā)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聯(lián)絡(luò)。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xù)前進的力量;但他發(fā)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斗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這篇小說很有點傳奇色彩,人物形象鮮明,環(huán)境描寫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

        教學設(shè)計

        導入(可讓學生講抗日戰(zhàn)爭時的故事,或教師講“平原游擊隊”“地道戰(zhàn)”的故事)

        歷史上,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嗎?黃帝曾在河北一帶活動,三國時的張飛和宋太祖趙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近代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更有一些群眾英雄,智斗敵人,從容不迫。今天我們學習孫犁的小說《蘆花蕩》,講的就是一個老英雄智斗敵人的故事。

        整體感知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檢查預習生字詞情況,投影字詞(學生齊讀)。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邊聽邊思考。

        復述故事情節(jié),說說老頭子是怎樣的一個人。

        故事主要表現(xiàn)老頭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內(nèi)容表現(xiàn)出來的?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參與。

        預期目的:

        把握課文內(nèi)容,抓住老頭子的思想核心“過于自信和自尊”

        想像體驗

        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揣摩體會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地完成任務(wù)而產(chǎn)生的心理。

        從文中找出描寫老頭子心理活動的一段話。重點品讀并評析他的心理。

        在品讀中展開想像,如果自己是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

        學生齊讀或自由讀,小組討論交流。

        預期目的:

        體味老頭子懊喪、內(nèi)疚、自責的心理。

        多角度想像二菱的心理活動,提高體驗性閱讀的能力。

        探究特色

        教師要引導學生體味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領(lǐng)悟這種描寫的高妙之處。

        從課文中摘抄你喜歡的景物描寫的句子,用心感受并評析。

        試仿照課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寫寫學校周圍的景物。

        預期目的:

        學習運用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形象,渲染氣氛的寫法。

        教師小結(jié)

        作者筆下的老頭子有鮮明、倔強的個性,智勇雙全,決不認輸,決不退縮。他的身上展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為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作者還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寫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藝術(shù)上融情人景,寄寓作者深沉的情懷。

        布置作業(yè)

        完成研讀與練習。

        試把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連成一段話,寫在練習本上。

        點評

        本教案的設(shè)計,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遵循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突出了對學生人文精神和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人文精神方面,注重把人物的思想感情,轉(zhuǎn)化成學生的自身體驗,讓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在語文素養(yǎng)方面,抓住敘事性作品的特點,重在復述故事情節(jié)和分析人物形象。在閱讀方面,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提高默讀的速度和默讀的質(zhì)量,重視培養(yǎng)默讀的技能。閱讀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再從局部到整體;從感性到理性;從閱讀教材到自我體驗,啟發(fā)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體驗性、創(chuàng)造性閱讀,比較鮮明地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學法指導上,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設(shè)計比較新穎,符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7、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蘆花蕩》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把握故事情節(jié),體味這個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
        2.賞析文中“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點。
        3.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在閱讀賞析中,品味語句的優(yōu)美,把握作用;著眼于文本,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分析課文內(nèi)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
        四、教學重點:把握故事情節(jié),感知老英雄的性格。
        五、教學難點:揣摩文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
        六、教學準備:學生預習課文內(nèi)容,查找資料。一些影片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創(chuàng)設(shè)問題,2分鐘
        電影《小兵張嘎》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你們知道電影中的小男孩是誰嗎?(小兵張嘎)有哪位同學知道,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什么地方? (河北白洋淀) 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大片的蘆葦、美麗的荷花還有一望無際的水域,以及白洋淀獨有的水上生活、斗爭情景。這部電影中小英雄嘎子機智勇敢,智斗鬼子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白洋淀優(yōu)美奇特的水上風光也令我們心生向往。 今天,我們來學一篇課文,講述的也是抗戰(zhàn)時期打鬼子的故事,同樣發(fā)生在河北白洋淀上,只不過,其中的主要人物,不是一位小英雄,而是一位老英雄。讓我們一起走近課文《蘆花蕩》。
        二、作者簡介 學生補充,板書鞏固。3分鐘
        孫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F(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主要作品《荷花淀》《蘆花蕩》《白洋淀記事》等。
        三、閱讀課文,熟悉課文內(nèi)容,了解故事梗概:
        1、邊閱讀邊標出段序,并注意以下字詞和詞語解釋 閱讀感悟,自主研討。15分鐘
        提防 瘧子 寒噤 吆喝 躥 仄 颯颯 泅水
        2、解釋詞語:
        轉(zhuǎn)彎抹角: 悠閑:
        張皇失措: 月明風清:
        3、復述故事,理清文章思路:快速默讀課文,理清記敘要素。(學生口述,教師引導。5分鐘)
        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
        復述故事情節(jié):注意交代清楚六要素,突出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示例: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軍隊伍駐扎在葦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被鬼子發(fā)現(xiàn),其中一個女孩受了傷,他發(fā)誓要為女孩報仇。他引誘鬼子進入他的埋伏圈,用鋒利的鉤子把鬼子鉤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大意正確即可)
        四、再讀課文,把握文章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梳理行文思路。
        反復閱讀感悟,理清思路。13分鐘
        第一部分:(1-8)交代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和主要人物。(為情節(jié)展開作鋪墊)
        第二部分:(9-54) 在一次護送兩個女孩進蘆花蕩的看病途中,由于老頭子過分的自信, 導致大女孩受傷,老頭子感到丟人,決定當著小女孩的面教訓敵人,挽回面 子。 (開端、發(fā)展)
        一層:寫老頭子載了兩個女孩回葦塘找隊伍。
        二層: 由于老頭子的過分的自信和自尊,導致大女孩受傷。 。
        三層:老頭子為沒能完成護送任務(wù)而內(nèi)疚,發(fā)誓要為女孩報仇。
        第三部分:(55-末尾) 寫老頭子用計謀通達了幾十個日本鬼子,為大女孩報了仇,找回了自己的自尊。 (高潮、結(jié)局)
        五、課堂小結(jié):學生梳理本節(jié)課的收獲。學生口述,2分鐘)
        六、布置作業(yè):
        A組(學優(yōu)生):完成練習冊,將故事內(nèi)容復述整理在筆記上。
        B組(中等生):將故事內(nèi)容復述整理在筆記上,字詞小楷。
        C組(后三分之一學生):字詞小楷,識記文學常識。
        板書 蘆花蕩
        一、作者簡介:
        二、字詞
        三、故事情節(jié):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 結(jié)果——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復習:文學常識、字詞等 口頭提問,筆試小考。3分鐘
        二、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shè)問題,提問導入。2分鐘
        1、本文體裁?這種體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
        小說。
        三要素: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活動的具體環(huán)境。
        2、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畫人物的?找出來分析 學生齊答,1分鐘
        主人公:老頭子。刻畫手法:外貌,語言,行動,心理,動作。
        三、研究閱讀 閱讀文本,勾畫圈讀,學生補充。10分鐘
        請用不同的標記分別從文中畫出外貌,語言,心理,動作的句子。
        外貌描寫:
        “撐船的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頭子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枝竹篙?!?br /> “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墒悄菚竦酶珊诘哪槪潭痰幕ò缀訁s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br /> 語言描寫:
        “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薄安慌?,他打不著我們!”“我沒臉見人。”“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為什么不能?我打他們不用槍,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來看吧!”……
        心理描寫“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wù),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
        動作描寫:
        集中表現(xiàn)在那一場英雄行為中,他捉弄鬼子,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
        4、這些描寫表現(xiàn)了老頭子的什么性格特點? 教師引導,歸納總結(jié)。15分鐘
        ①具有老當益壯的英雄氣概?!项^子將近60歲了,“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按理說應該在后方安度晚年,可是他像青壯年一樣,充滿了活力,無所畏懼,為葦塘里的部隊輸送糧食。
        ②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他對同胞姐妹充滿了摯愛,對日本鬼子滿懷仇恨,大菱受了傷,他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辈⑶腋吨T實際行動。
        ③智勇雙全——他為了給大菱報仇,預先在水中設(shè)好埋伏。然后在船頭放一大捆新鮮的蓮蓬,引誘鬼子上當,把他們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④過于自信與自尊——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 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彼蛢蓚€女孩子進葦塘,在過封鎖線時,認為萬無一失,女孩子受了傷,他覺得丟人現(xiàn)眼,沒臉見人。這些都體現(xiàn)了他的過于自信和自尊。
        5、小說中著意突出的是其中哪一性格特征?“過于自信與自尊”的“過于”應當怎樣理解?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組討論,深入理解。10分鐘)
        ——過于自信與自尊;“過于”有非常的意思,老頭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另一方面,確實有過頭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傷,跟他過于自信、不夠謹慎是有關(guān)系的。小女孩子洗臉,大女孩子還警惕一些,老頭子卻說“不怕,洗一洗吧”,洗臉有響聲。老頭子以為小火輪上的探照燈照不見他們,事實上探照燈把兩個女孩子的臉照得雪白。這些都是他過于自信以致有點麻痹的表現(xiàn)?!斑^于自信和自尊”,是老頭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與過,都由此生發(fā)。
        五、課堂小結(jié) 教師一語帶過
        這篇小說通過對人物的刻畫,表現(xiàn)了人物鮮明的性格特點。
        六、布置作業(yè):
        A組(學優(yōu)生):口頭作文:說說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完成習題。
        B組(中等生):口頭作文:說說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完成布置的習題。
        C組(后三分之一學生)說說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板書設(shè)計
        蘆花蕩
        孫犁
        外貌 老當益壯
        老頭子 語言 愛憎分明
        心理 智勇雙全
        動作 過于自信和自尊(性格核心)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一語帶過
        上節(jié)課我們分析了老頭子的人物形象,了解老頭子的性格特點,今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二、分析文中環(huán)境描寫 教師引導,學生研讀教材。25分鐘
        《蘆花蕩》寫的是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們讀后并沒有感到非常的凄慘,沒有讓人感到壓抑,而是感到寫得非常優(yōu)美,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其中一個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對白洋淀美麗風光的描繪。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關(guān)于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揣摩這些景物描寫的句子的作用。
        1、畫出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
        2、體味這些景物描寫的句子。
        (1段)“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里去了。”從這句話里,你能感受到當時蘆花蕩處于一種什么環(huán)境中? 說明當時蘆花蕩一帶處于日寇占領(lǐng)、嚴密的封鎖中。(抗日戰(zhàn)爭時期,敵人把白洋淀重重包圍,我軍處境異常艱難)。
        ——“呆望”一詞還可以看出敵人的束手無策;——“狠狠地往上鉆” 象征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頑強生存的意志和斗爭的力量。
        (2段)“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br /> ——表現(xiàn)老頭子的身輕如燕,可用一種輕快、瀟灑的語調(diào)來讀。
        (9段)“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br /> ——天空的明凈,用環(huán)境的寧靜、優(yōu)美來為下文所發(fā)生的不平常的事情作鋪墊。
        -
        (13段)“她們在家鄉(xiāng)的道路上行軍,眼望著天邊的北斗。她們看著初夏的小麥黃梢,看著中秋的高梁曬米。雁在她們的頭頂往南飛去,不久又向北飛去,她們長大成人了”
        ——把女孩子的逐漸成長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韻味,莊稼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飛北回,暗喻著時光的流逝?!疤爝叺谋倍贰耙彩且环N暗喻,暗喻她們在黨的光輝的指引下,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38段)“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br /> ——“用颯颯的風響”來形容老頭子此時的心情,月亮也落下去了,老頭子心情十分沮喪。
        (55段)“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咽氣?!?br /> ——因為天氣悶熱,所以鬼子要出來洗澡,為下面情節(jié)作鋪墊。
        (59段)“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br /> ——通過靜來反襯下面的情景,引出下文的情節(jié)。以靜來寫動。
        (60段)“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br /> ——老頭正狠狠地敲打著鬼子,內(nèi)心萌發(fā)著輕松、痛快的感受,鮮嫩的蘆花也顯得格外美麗。
        小結(jié):《蘆花蕩》寫的是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的人和事件,但決沒有那種凄慘的描繪,就連那個女孩子受傷后的幾聲呻吟,也被輕輕一筆帶過,作品要高昂濃重地傳達出來的,是一種戰(zhàn)勝敵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情緒,即使在殘酷的戰(zhàn)爭背景下,作者仍然以沉靜從容的姿態(tài)抒寫白洋淀的美麗風光,細心地鐫刻白洋淀人民心靈的塑像。
        ——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
        三、探究討論 閱讀文本,發(fā)現(xiàn)問題,15分鐘
        1、敵人嚴密監(jiān)視著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象?你還能想起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zhàn)斗歌聲嗎?
        ——可由歌聲想象戰(zhàn)士的情緒,想象戰(zhàn)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的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yǎng)充足,戰(zhàn)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zhàn)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因為 炮樓里的敵人監(jiān)視著蘆花蕩企圖用這種卑劣手段困死蕩中的軍民。
        2、老頭子的船頭為什么要放那一大捆的蓮蓬?
        ——為了引誘鬼子上當。
        3、他狠狠地敲打,向著葦塘望了一眼。”“望”字表現(xiàn)了老頭子什么樣的心理?你能夠?qū)懗隼项^子當時的心理活動嗎?
        ——怎么樣,我沒有夸海口吧,小鬼子傷了人,我一定要叫他們付出代價。
        4、結(jié)尾段寫有個女孩子目睹了老頭子的英雄行為,她是誰?她當時心理是怎樣想的?請同學們把她當時的心理補寫出來。
        ——二菱;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她想這位老同志昨天說的話可不是放空炮,自己真是小看了老同志,別看他這么大年紀,真是老英雄啊!你看他,面對十幾個鬼子,毫不畏懼。想不到他足智多謀,原來把一大捆蓮蓬放在船頭,自己有滋有味剝著蓮蓬吃,是在引誘鬼子。他駕船的本領(lǐng)神了,好像牽著鬼子的鼻子在轉(zhuǎn)。鬼子在水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怎么會不敢動彈了呢?怎么一股一股血水冒上來呢?老同志還沒動手,鬼子怎么就流血了呢?定然是水下設(shè)了什么機關(guān),他真有點子。原來他真有他的本事,不用槍,一個人就能對付十幾個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沒有還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叫他們頭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報了,回去告訴大菱,讓她知道這英雄的故事,讓她早日養(yǎng)好傷,向老英雄學習,打敗日本鬼子。
        四、課堂小結(jié)
        真正的愛國情感,是從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開始,從你接觸的每一位憑著誠實勞動養(yǎng)活全家的人開始,從平凡的生活中解讀人的情感開始,從逐步了解用 血汗寫就的幾千年文明開始,而不是空喊。
        五、布置作業(yè)
        A組(學優(yōu)生):練習冊同步
        B組(中等生):書后習題
        C組(后三分之一學生)整理筆記
        六.板書設(shè)計
        蘆花蕩
        孫犁
        人物——真實
        環(huán)境——詩情畫意
        情節(jié)——傳奇色彩
        教學反思:

        8、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蘆花蕩》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尖利、能耐、悠閑、寒噤、陰慘、仄歪、央告、轉(zhuǎn)彎抹角、月明風清、張皇失措”等詞語,掌握字音、字形和詞義。
        2.了解作者及故事發(fā)生的背景。
        3.了解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及環(huán)境特征,感受其傳奇色彩。
        能力目標
        1.把握故事情節(jié),體味這個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掌握解讀敘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2.賞析文中“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德育目標
        從文中智勇雙全的“老頭子”,投身革命的大菱、二菱,葦塘里堅持抗戰(zhàn)的隊伍身上,學習他們不怕艱險、豪邁樂觀、斗志昂揚的英雄品格,我們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
        ●教學重點
        1.通過體味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
        ●教學難點
        探究問題:這篇小說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的?如何理解“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過于”二字?
        ●教學方法
        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通過反復誦讀,把握故事情節(jié),在復述中再現(xiàn)文章內(nèi)容,感受其傳奇色彩。在熟悉內(nèi)容的前提下,對文章進行美點追尋,賞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寫,感受作品的美。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把握故事情節(jié),感受課文內(nèi)容的傳奇色彩,并探究傳奇色彩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shè)計
        設(shè)計(一)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到過許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一個抗日英雄“老頭子”的故事。一個干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于掌股之間,置他們于死地,可謂智勇雙全,讓我們走進《蘆花蕩》去見識見識這位神奇的老人。(板書文題)
        設(shè)計(二)
        請大家翻開課本前面的彩色插圖《白洋淀》,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個淀組成,占地面積四十多萬畝,水道縱橫,蘆葦萬頃,俯仰吐穗,風光旖旎。面對浩淼的淀水和一望無際的葦田,我們可曾想到這里曾是抗戰(zhàn)的大舞臺,上演了無數(shù)個英雄的故事,讓我們在蘆花叢中,尋找英雄的足跡,追隨他們高大的身影。
        二、作者、作品簡介
        多媒體顯示:
        孫犁,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白洋淀紀事》是他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創(chuàng)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建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qū)一帶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進行戰(zhàn)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chǎn)、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從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的歷史風俗畫,以明麗流暢的筆調(diào),秀雅雋永的風格和豐富的勞動者的鮮明形象,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其中《荷花淀》《蘆花蕩》等反映抗戰(zhàn)時期的作品,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文藝界甚至以其為現(xiàn)代文學的一種風格流派的標幟,視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多媒體顯示白洋淀優(yōu)美風光,聲屏播放課文朗讀,學生聽讀,感受課文內(nèi)容。
        教師提示需要積累的詞語(多媒體顯示):
        辨明字音:
        提防(dī fɑnɡ) 竹篙(ɡ?。? 葦塘(wěi) 瘧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一梭機槍(suō) 躥(cu?。?
        仄歪(zè) 趴(pā) 扒(bā) 颯(sà)
        轉(zhuǎn)彎抹角(mò)
        辨析詞義: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仄歪(傾斜、歪斜)
        張皇失措(慌慌張張,不知怎么辦才好)
        2.學生自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jié),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選兩位同學復述故事,其余同學補充、評價。
        教師點撥:故事情節(jié)是小說的一大要素,復述時應抓住主要人物“老頭子”,他活動在敵人監(jiān)視的葦塘里,“老頭子”的主要活動構(gòu)成了整個故事內(nèi)容的框架。
        明確:一個干瘦的、眼睛特別明亮的老者撐著一只小船,無數(shù)次地穿過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運干部。他不帶一支槍,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樣的衣服(除了那件藍色的破舊短褲),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lǐng),在萬畝葦塘里穿梭馳騁,從未發(fā)生一次意外??苛怂?,稻米和肥魚的香味,才和歌聲一起從葦塘里飄出來;靠了他,淀里淀外的交通聯(lián)絡(luò)才得以維系。
        學生在教師的示范下接著復述故事情節(jié)的后半部分,即最精彩的部分。以“但有一次,卻發(fā)生了意外……”開頭,續(xù)說下文。
        四、美點大追尋
        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一次美點大追尋,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發(fā)現(xiàn)美,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美。
        1.教師以記者的身份采訪同學讀這篇小說的感受,要求同學用“我喜歡 ,因為 ”這樣的句式說話。
        學生各抒己見,暢談閱讀的感受。
        可能出現(xiàn)的答案有:
        “我喜歡這篇小說的情節(jié),因為它具有濃濃的傳奇色彩?!?br /> “我喜歡這篇小說的主要人物‘老頭子’,因為他孤身一人捉弄并戰(zhàn)勝十幾個鬼子,本領(lǐng)神奇?!?br /> “我喜歡這篇小說中的兩個俊女子,因為她們小小年紀便投身革命,大菱受傷后表現(xiàn)得異常堅強,是個真正的革命戰(zhàn)士。”
        “我喜歡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因為它富于詩情畫意,比如‘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這樣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多么令人賞心悅目?。 ?br /> “我喜歡小說把嚴酷的戰(zhàn)爭與溫柔的水鄉(xiāng)結(jié)合在一起的寫法,因為它具有一種搖曳的美?!?br /> ……
        2.教師對同學的發(fā)言作總結(jié)歸納,明確這篇小說的美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即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描寫。
        五、教師引導學生深層體味故事情節(jié)的傳奇色彩
        1.要求學生就“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的問題在小組內(nèi)展開討論。
        2.各小組組長代表本組發(fā)言,進行全班交流。
        明確:表現(xiàn)在老英雄身上。老人年近六十,身體干瘦,卻神出鬼沒。無數(shù)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葦塘中部隊的供給,保證了部隊的戰(zhàn)斗力,就是因為他,敵人的陰謀總不能得逞。
        表現(xiàn)在老英雄的英雄行為上。老人手無寸鐵,獨自一人,竟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
        3.深層探究
        提問:這篇小說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的?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1)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 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jiān)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干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yè)績。精神,是那么悠閑自得,異常自信;業(yè)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部落空,保證了塘內(nèi)物質(zhì)的充足與聯(lián)絡(luò)的通暢。兩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英雄富有傳奇色彩。
        (2)“英雄的行為”更富有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大菱受傷后,老人發(fā)誓說:“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焙髞碛终f“等到天明,你們看吧”,而女孩卻一再懷疑,先不答話,后來竟說“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女孩的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
        后來敘述打鬼子,也只交待打鬼子的過程,而不寫他事先已設(shè)好圈套;寫打鬼子的過程,只寫老人的行動,也不寫其用意,就在剝蓮蓬、繞小船中,巧妙地痛擊鬼子。讓人讀后才恍然大悟,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為富有傳奇色彩。
        六、布置作業(yè)
        熟讀課文,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題。
        第 二 課 時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賞析小說的人物美、景物美,把握刻畫人物的多種手段,明確景物描寫的作用。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課,我們充分體會故事情節(jié)的傳奇色彩,感覺《蘆花蕩》像一塊磁鐵深深地吸引著我們,身處磁場,我們似乎身不由己。今天,我們繼續(xù)品讀《蘆花蕩》,賞析小說的人物、景物。
        二、賞讀小說中的人物
        1.以小組為單位,就“你認為小說中人物的刻畫有什么特點?”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小組組長作總結(jié)歸納。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全班交流。
        學生明確: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為“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很豐滿,很真實,很可愛。“豐滿”表現(xiàn)在小說中運用多種描寫人物的手段,寫出了人物的各個方面,具有一種立體美;“真實”表現(xiàn)在作為一個大英雄,小說不僅寫其智勇雙全,而且寫其過于自信、自尊,寫他自責、歉疚;“可愛”表現(xiàn)在“老頭子”對待兩個女孩的態(tài)度上。
        2.引導學生賞析小說中人物的立體美。
        要求學生從課文中畫出描寫老頭子的語段,并說明表現(xiàn)人物的手段,分析“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學生讀課文,畫出相關(guān)語段。
        明確:外貌描寫:“撐船的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頭子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枝竹篙。”
        肖像描寫:“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墒悄菚竦酶珊诘哪?,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br /> 語言描寫:“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薄安慌拢』疠喩系奶秸諢?,它照不見我們?!薄安慌?,他打不著我們!”“我沒臉見人。”“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為什么不能?我打他們不用槍,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來看吧!”……
        心理描寫:“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wù),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
        動作描寫集中表現(xiàn)在那一場英雄行為中,他捉弄鬼子,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
        教師點撥:這些片斷從多方面展示了“老頭子”的英雄性格:他有愛國抗日的熱情,有老當益壯的氣概;他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他愛鄉(xiāng)土、同胞,他恨敵人;他過于自信自尊,他有勇氣,有膽略,只身制服敵人。
        教師補充:除了對老英雄的正面刻畫外,也有側(cè)面描寫,如“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不像是餓肚子的人們唱的;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還是從葦塘里飄出來?!备杪?、香味讓我們想像到戰(zhàn)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從側(cè)面表現(xiàn)老英雄的功勞。再如“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寫敵人的束手無策,從側(cè)面表現(xiàn)老英雄的神奇。又如寫二菱對老英雄的懷疑、不信任,側(cè)面寫老人的英雄行為。
        3.引導學生賞析小說中人物的真實美。
        (1)提問:課文中哪些內(nèi)容表現(xiàn)了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學生明確:①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許諾一切靠他,一切保險;②通過敵人封鎖線,老人就像一個沒事人,顯得悠閑自得;③送兩個女孩進葦塘,他以為萬無一失,結(jié)果大菱受傷,確實過于自信;他覺得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又有些過于自尊。④老頭子發(fā)誓要討回血債,這場極其精彩的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自信的。
        (2)仔細揣摩文中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地完成任務(wù)而懊喪、內(nèi)疚、自責的心理,感受人物的真實、可愛。
        學生齊讀相關(guān)語段,在想像中感受老人的復雜心理。
        第 三 課 時
        三、賞讀小說中的景物描寫,領(lǐng)悟這種描寫的好處
        1.課文中有不少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要求學生從文中畫出并摘抄,仔細體味寫景的?妙處。?
        明確:(1)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2)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
        (3)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
        (5)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煙氣。
        (6)水淀里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面歇涼去了。
        (7)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
        (8)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學生齊讀寫景語段,展開想像,感受那濃濃的詩情畫意。
        2.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寫景的作用。
        (1)教師示范分析第(1)、第(8)句。
        明確:“敵人”“炮樓”點明了環(huán)境的氣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來的樣子”,渲染了淀水的晶瑩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隨著微風的輕拂激起層層漣漪,使得星星也閃爍不定起來,因而給人以“要滴落下來”的幻覺。這么優(yōu)美的水鄉(xiāng)卻被敵人封鎖。白天一片死寂,連水鳥也躲避;只有到晚上,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里行間,流露出鮮明的愛憎情感。寫“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把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tài)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這段景物描寫不僅渲染了故事的氣氛,也給作品增添了一種戰(zhàn)斗的詩情畫意,構(gòu)成了情景交 融的藝術(shù)境界。
        第(8)句是老人致敵人于死地時,“向著葦塘望了一眼”所產(chǎn)生的感受。老人此刻正沉浸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之中,那鮮嫩的蘆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會顯得格外美麗。這段景物描寫有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決非可有可無。
        (2)學生品味其他寫景句,分析其作用??蓮狞c染環(huán)境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等角度入手。
        四、課堂小結(jié)
        孫犁的《蘆花蕩》寫得異常優(yōu)美,那故事情節(jié)的傳奇色彩,那人物的真實、可愛,那景物描寫的詩情畫意,讓我們流連駐足,不忍離去,這是孫犁創(chuàng)作魅力的最高體現(xiàn)。特別是文中那位智勇雙全、自信自尊的老英雄,讓我們贊嘆不已。從他身上,我們深深地感到,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五、課堂練習
        請同學們展開想像,把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時的心理活動補寫出來。
        教師點撥:抓住對老英雄的崇敬、贊嘆,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對昨天自己懷疑老人的羞愧、歉疚等心理來寫。
        選三位同學口頭回答,其余同學點評。
        六、布置作業(yè)
        課外閱讀孫犁的《荷花淀》,感受作品的詩意美。
        ●板書設(shè)計
        情節(jié) 傳奇色彩
        蘆花蕩——美 人物 立體美 真實美
        環(huán)境 詩情畫意
        教學后記:學生對“老頭子”的誘敵殺敵理解得透徹;但對充滿詩情畫意的戰(zhàn)爭描寫的理解要引導。

        9、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蘆花蕩》教案

        課題課型新授
        授課時間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1. 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體味這個英雄故事傳奇色彩;
        3.領(lǐng)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
        教 材 分 析概述
        重點
        難點通讀課文,課前查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思考課后練習,寫出發(fā)言提綱。
        教具投影儀
        教學法
        設(shè)計
        教學內(nèi)容及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
        教學內(nèi)容及步驟:
        ○導入:同學們,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發(fā)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講應該是養(yǎng)老的年齡,課時他卻能神出鬼沒,無數(shù)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蘆葦塘中部隊的物質(zhì)供應,保證了部隊的戰(zhàn)斗力,他能夠手無寸鐵,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的確是一個富于傳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現(xiàn)代小說家孫犁寫的一篇小說《蘆花蕩》,去感悟這個傳奇故事吧。
        ○早讀課同學們對課文進行了朗讀,大家預習得怎么樣?還有那些生字詞需要幫助的嗎?(學生提出,教師解決)
        ○作者介紹:孫犁,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況見教師用書P15-16頁適當介紹)
        ○指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感悟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強烈的愛國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過于自信自尊。(引導學生找出相關(guān)詞語進行賞析,也可參見教師用書P11頁)
        感悟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引導學生探究以下幾個關(guān)鍵問題:(學生先討論,教師根據(jù)情況點撥與指導)
        1.課文中哪些內(nèi)容表現(xiàn)了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
        “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xiàn)他“過于自信和自尊”。
        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里,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wǎng)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xiàn)他“過于自信和自尊”。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為萬無一失,什么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還是“不怕”,以為“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為“他打不著我們”,不能不說他有點大意,這是過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wù)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xiàn)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于自尊了。
        老頭子發(fā)狠要為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過于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jié),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fā)出來的。
        2.人物描寫藝術(shù)探究:這篇小說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jiān)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干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yè)績。精神,是那么悠閑自得,.異常自信;業(yè)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里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yǎng)。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課文著重寫一場“英雄的行為”,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這里有一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后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為老頭子不過發(fā)發(fā)狠,說說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
        再是在敘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使傳奇色彩顯得更為濃郁。老英雄是設(shè)好圈套讓鬼子往里鉆。他事先系好了鉤子,又想出用蓮蓬引誘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guī)律。作者不寫這些,只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頭子船上放著一大捆蓮蓬,只顧剝著蓮蓬吃,也不寫他的用意,寫小船沖著鬼子這里來,又轉(zhuǎn)了一個圓圈回去,也不寫老頭子的船為什么這樣劃來劃去,其實是誘使鬼子進入圈套,這層意思要回味起來才能明白。進了有木樁的水域,先不說樁子上有無數(shù)鉤子,只寫小船繞著鬼子轉(zhuǎn),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下面才寫鬼子這么亂轉(zhuǎn),一個個都被鉤子咬住了。待到明白過來,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為富有傳奇色彩。一個干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于掌股之間,置他們于死地,真可以說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3.敵人嚴密監(jiān)視著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像?你還能想到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zhàn)斗歌聲嗎?
        提示:可由歌聲想像戰(zhàn)士的情緒,想像戰(zhàn)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yǎng)充足,戰(zhàn)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zhàn)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聯(lián)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zhàn)斗歌聲,可以回憶課內(nèi)外讀過的文藝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把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抄出來,仔細品味,細心揣摩,在仿寫幾句家鄉(xiāng)的景物。

        10、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蘆花蕩》教案

        內(nèi)容預覽:

        第2課、蘆花蕩

        ●學習目的:

        1、復述故事情節(jié),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展開想像,體味人物心理及故事的傳奇色彩。

        3、領(lǐng)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提高描寫的能力。

        4、感受老頭子的愛國主義精神及文章對抗日軍民的謳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學習重點:

        探究小說的傳奇色彩是怎樣造成的,探究景物描寫起了什么作用。

        ●教學設(shè)想:

        《蘆花蕩》是以白洋淀地區(qū)軍民抗日斗爭為題材的小說。隊伍駐扎在葦塘,里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他毫不懼怕敵人的嚴密監(jiān)視,乃至過于自信。一次,送兩個十幾歲的女孩進葦塘,被鬼子發(fā)現(xiàn),其中一個孩子掛了花,他發(fā)恨要討還血債,赤手空拳,引誘正在淀里洗澡的十幾個鬼子進入他的圈套,用鋒利的鉤子把鬼子鉤住,用竹篙痛砸鬼子。無論是日常斗爭,還是這場“英雄行為”,都頗有點傳奇色彩。小說在飄逸精巧的敘事中蘊含著一股謳歌抗日軍民的激情。分析老英雄的思想性格,首先要把握他的愛與憎,智與勇,對他的“過于自信自尊”,要作實事求是的分析。根據(jù)這篇小說敘事、寫景、抒情的特點,可以探究小說的傳奇色彩是怎樣造成的,還可以探究景物描寫起了什么作用。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本設(shè)計著眼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chǔ)上,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局部,從人物形象到故事情節(jié)到藝術(shù)手法進行感知、感受、感悟,讓學法在感受中明確,讓語文素養(yǎng)在感悟中形成,讓思維品質(zhì)在探究中提升。

        課前準備:預習課文生字詞,查閱作者孫犁的有關(guān)資料,了解抗日戰(zhàn)爭時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環(huán)境及有關(guān)故事。

        ●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一、蘆花蕩景,激趣引讀。

        1、蘆花蕩景:學生一邊欣賞蘆花蕩優(yōu)美景色,一邊聽鐵道游擊隊、地道戰(zhàn)等冀中平原上的故事。

        2、激趣引讀:同學們,在那富饒的齊魯大地上,在長長的鐵路沿線,游擊隊員們以非凡的智慧打擊了敵人,收獲了勝利。在遼闊的冀中平原,在美麗的白洋淀,抗日戰(zhàn)爭的洪流也鍛造出許許多多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認識他們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現(xiàn)代小說家孫犁寫的一篇小說《蘆花蕩》,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這些傳奇人物吧。

        作者簡介:孫犁,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936年暑假后,孫犁到河北安新縣的小學教書,對白洋淀一帶人民群眾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抗戰(zhàn)爆發(fā)后,他主要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冀中區(qū)從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進入延安魯迅藝術(shù)文學院工作和學習,發(fā)表了《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藝術(shù)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栋籽蟮砑o事》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創(chuàng)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蘆花蕩》是一短篇小說。

        二、配樂誦讀,走進蘆花蕩。

        1、配樂誦讀:學生聽配樂朗讀,初步感受蘆花蕩,并將感受用“這是一片 ”的蘆花蕩說出來。

        2、走進蘆花蕩: 美麗的蘆花蕩里生活著哪些人?發(fā)生了哪些事?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自由細讀文章,將自己對人、事情的感受說出來。

        如:

        人物: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老頭/一對可愛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

        事件:一次驚心動魄的護送/一場酣暢淋漓的復仇

        情感:一份深沉的愛國情/一份屈辱的亡國痛

        三、合作探究,感受人和情。

        設(shè)置問題情景一:

        ♂合作閱讀,重點探究人物的性格內(nèi)涵。

        可用“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xiàn)在 ”說話,(先由學生歸納,再教師總結(jié))

        可以有如下結(jié)論: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xiàn)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xiàn)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xiàn)在他智勇雙全的行為上。

        ……

        設(shè)置問題情景二:

        ♂合作閱讀,重點探究事件發(fā)生的過程和意義。

        可用“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xiàn)在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xiàn)在 ”的句式說話,(先由學生歸納,再教師總結(jié))

        可以有如下結(jié)論: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xiàn)在路途的危險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xiàn)在交通工具的簡陋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xiàn)在敵軍密集的火力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xiàn)在敵我勢力的懸殊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xiàn)在老頭設(shè)下的圈套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xiàn)在敵人的愚蠢上鉤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xiàn)在老頭痛打敵人上。

        ……

        加入初二學習小組 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Section targeting

        設(shè)置問題情景三:

        ♂課文中哪些內(nèi)容表現(xiàn)了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

        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xiàn)他“過于自信和自尊”。

        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里,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wǎng)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xiàn)他“過于自信和自尊”。

        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為萬無一失,什么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還是“不怕”,以為“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為“他打不著我們”,不能不說他有點大意,這是過于自信了。

        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wù)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xiàn)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于自尊了。

        老頭子發(fā)狠要為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過于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jié),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fā)出來的。

        設(shè)置問題情景四:

        ♂人物描寫藝術(shù)探究:這篇小說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jiān)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干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yè)績。精神,是那么悠閑自得,.異常自信;業(yè)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里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yǎng)。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一場“英雄的行為”,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這里有一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后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為老頭子不過發(fā)發(fā)狠,說說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

        再是在敘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使傳奇色彩顯得更為濃郁。老英雄是設(shè)好圈套讓鬼子往里鉆。他事先系好了鉤子,又想出用蓮蓬引誘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guī)律。作者不寫這些,只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頭子船上放著一大捆蓮蓬,只顧剝著蓮蓬吃,也不寫他的用意,寫小船沖著鬼子這里來,又轉(zhuǎn)了一個圓圈回去,也不寫老頭子的船為什么這樣劃來劃去,其實是誘使鬼子進入圈套,這層意思要回味起來才能明白。進了有木樁的水域,先不說樁子上有無數(shù)鉤子,只寫小船繞著鬼子轉(zhuǎn),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下面才寫鬼子這么亂轉(zhuǎn),一個個都被鉤子咬住了。待到明白過來,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為富有傳奇色彩。一個干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于掌股之間,置他們于死地,真可以說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四、總結(jié)存儲,體驗拓展。

        1、總結(jié)存儲:在戰(zhàn)火紛飛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發(fā)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故事,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神出鬼沒,無數(shù)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蘆葦塘中部隊的物質(zhì)供應,保證了部隊的戰(zhàn)斗力,他還能夠手無寸鐵,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

        2、體驗拓展:

        敵人嚴密監(jiān)視著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像?你還能想到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zhàn)斗歌聲嗎?

        提示:可由歌聲想像戰(zhàn)士的情緒,想像戰(zhàn)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yǎng)充足,戰(zhàn)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zhàn)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聯(lián)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zhàn)斗歌聲,可以回憶課內(nèi)外讀過的文藝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第二課時

        一、故事復述,再現(xiàn)蘆花蕩。

        復述故事情節(jié),再現(xiàn)老頭子的英雄事跡。(主要復述故事表現(xiàn)老頭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內(nèi)容表現(xiàn)出來的?)

        《蘆花蕩》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一個老頭子撐著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無數(shù)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干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lǐng),在萬畝葦塘里穿梭,從未發(fā)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聯(lián)絡(luò)。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xù)前進的力量;但他發(fā)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斗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

        二、想像體驗,人物心理。

        1、從文中找出描寫老頭子心理活動的一段話,自讀品析,想像體驗,揣摩體會。例: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地完成任務(wù)而產(chǎn)生了怎樣的心理。

        (體味老頭子懊喪、內(nèi)疚、自責的心理。)

        2、在品讀中展開想像,如果自己是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 (多角度想像二菱的心理活動,提高體驗性閱讀的能力。)

        三、景物描寫,揣摩作用。

        教師要引導學生體味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領(lǐng)悟這種描寫的高妙之處。

        從課文中摘抄你喜歡的景物描寫的句子,并展開想象,感受美景。

        試仿照課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寫寫學校周圍或家鄉(xiāng)的景物。

        加入初二學習小組 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Section targeting

        四、語言品味,升華情感。

        ♂感受、體驗文章的語言美(學生若能談到其中的二、三個方面即可)

        《蘆花蕩》是孫犁“詩體小說”的代表作之一,讀之有一種如詩如畫的感覺,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文章的語言美。

        例:

        ①他“只穿一條蘭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魚鷹”。這是形貌的描寫,點出老人矍鑠干練的內(nèi)在氣質(zhì)。

        ②“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 比喻手法,體現(xiàn)出老頭子的英勇、干練。

        ③“鮮敕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散。” 語言清新雋永,柔婉秀美,富有詩情畫意。

        ④“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擬人手法,把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tài)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

        討論交流,明確:

        ①輕緩節(jié)奏。孫犁的小說一般不具有緊張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他著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是力圖以情節(jié)取勝?!短J花蕩》就是這樣,講的是一位老人護送兩個小女“戰(zhàn)士”,又為她們負傷報仇的故事,全文幾乎沒有明顯的情節(jié)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蘆花蕩里緩緩地進行著,就像那脈脈的流水一樣。

        ②白描的手法。寫人不以外形為主,而是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傳神之處,突出重點,通過簡潔的、最具有特征性的語言和行動描寫,點出人物的神韻,展現(xiàn)他們的精神世界。本文刻畫主人公--協(xié)助我軍的“老頭子”就體現(xiàn)出了這一點。他“只穿一條蘭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魚鷹”,這是形貌的描寫。緊接著以“短短的花白胡子”和“尖利明亮的眼睛”點出老人矍鑠干練的內(nèi)在氣質(zhì)。在戰(zhàn)斗中,又以“覺得自己的手腳頓時失去了力量”“嘆了一口氣像連珠箭”“射穿了老頭子的心”等幾處心理描寫,展現(xiàn)了老人的自尊。而人物的幾句精簡的語言描寫,如“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和“等到明天,你們看吧”,就把老人的自信自強,愛憎分明的性格表現(xiàn)得生動而深刻。著墨不多卻直指人物的靈魂精神,卻反映人物的人性美和靈魂美。

        ③詩意的意境。作者追求作品中詩的情調(diào)、詩的感情。本文中的景物描寫,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如“月明風清”“一片葦葉”“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颯颯的風響”等情境和語言的選擇,就連寫戰(zhàn)斗,也不忘那“蓮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選擇。景物的描寫是為展現(xiàn)情感的,即古人所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從而使作品的情與景都飽含著詩意,展現(xiàn)出作者對美好的事物和光明的人生以及優(yōu)雅的人情的向往和追求,對罪惡、丑陋、陳舊和黯淡的事物的厭棄。

        ④清新的語言。本文語言的特色是凝練、含蓄、優(yōu)美、生動,富于色彩美和音響效果。課文的第一段,寫葦塘、星光和水鳥,都是那么的輕婉柔美,把讀者帶到一個清新的語境中。“悠悠”“彎彎”“颯颯”“溜溜”等疊音詞的運用,給人以輕緩的節(jié)奏美感。“風清月明”“清爽”“悠閑”“絲絨”“清香”等詞語也給人以舒適、光亮的情感體驗,使文章清麗自然,含蓄雋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

        五、總結(jié)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jié)存儲:作者筆下的老頭子有鮮明、倔強的個性,智勇雙全,決不認輸,決不退縮。他的身上展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為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作者還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寫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藝術(shù)上融情人景,寄寓作者深沉的情懷。

        2、課外延伸:

        ①完成課后研讀與練習。

        ②課外閱讀《荷花淀》,更多地了解孫犁,了解詩體小說的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