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勃朗峰》學案一等獎》屬于教學設(shè)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登勃朗峰》學案一等獎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在朗讀中感受景色的壯美;人物的奇特。
2.品味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優(yōu)美又幽默的語言,理解作者的情懷。
3.體會這篇游記寫景敘事相結(jié)合的寫法,詳略得當,使文章錯落有致。
【知識鏈接】
1.作者介紹
馬克吐溫,是美國幽默大師、小說家、著名演說家。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題材涉及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
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xiàn)象或人性的丑惡之處,表達了這位來自社會底層的作家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guān)心。其作品語言生動有趣,充滿了喜劇的情節(jié)和智慧、幽默。
而從《登勃朗峰》這篇游記也可看出,馬克吐溫不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同時也是一位筆下極富詩意和擅長寫景狀物的文章妙手。
2.勃朗峰,又譯為白朗峰,是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國的上薩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萊達奧斯塔的交界處。勃朗峰的最新高度為海拔4810米,它是西歐的最高峰。
【自主學習】
1.標注字音
翌()日隧()道俯瞰()穹()頂
巍峨()皚皚()蔓()延顛簸()
溝壑()曠()野紛至沓()來
2.解釋下列詞語
翌日:
巉峻:
拾級:
霓裳羽衣:
【整體感知】
是一篇游記,請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
提示:
【第一部分(第1段)】
寫作者徒步前往勃朗峰時在路上的所見所想。
【第二部分(2—6段)】
寫作者抵達阿冉提村前看到的勃朗峰變幻的美景。
【第三部分(7—11段)】
寫作者前往沙蒙尼途中偶遇的奇人奇事。
【合作探究】
1.找出描寫所見景物的句子,分別寫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物。
2.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從中感受到景物怎樣的特點,產(chǎn)生了怎樣的聯(lián)想?又是如何將景物的特點描繪出來的?
3.找出描寫車夫的句子,思考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車夫的?寫出了車夫怎樣的特點?
4.寫“車夫之王”與寫其朋友筆法不同,試具體分析?
【拓展延伸】
品析文章語言
(1)“天氣灼熱難當,乘坐在緩慢爬行的騾背之上和轔轔前進的馬車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艷陽之下,真是可憐可憫。為什么作者認為乘車騎騾的游客“可憐可憫”?
提示:因為他們是花了錢坐車的,要讓錢花得值,如果他們下車來就覺得“錢白花了”,所以不會象我們那樣在樹林中避暑納涼,稍作歇息。含蓄地寫出了他們被金錢所束縛住了,迷失了人的自然天性。
(2)“眼前的絢麗景色以及它們的無窮變幻便是我們從飄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其價值會是多少呢?”這里聯(lián)想到肥皂泡,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慨?
提示:作者的感慨是:那些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瞬息萬變的,同時又是虛幻的短暫的。
2、《登勃朗峰》學案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在朗讀中感受景色的壯美;人物的奇特。
2.品味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優(yōu)美又幽默的語言,理解作者的情懷。
3.體會這篇游記寫景敘事相結(jié)合的寫法,詳略得當,使文章錯落有致。
【知識鏈接】
1.作者介紹
馬克吐溫,是美國幽默大師、小說家、著名演說家。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題材涉及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
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xiàn)象或人性的丑惡之處,表達了這位來自社會底層的作家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guān)心。其作品語言生動有趣,充滿了喜劇的情節(jié)和智慧、幽默。
而從《登勃朗峰》這篇游記也可看出,馬克吐溫不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同時也是一位筆下極富詩意和擅長寫景狀物的文章妙手。
2.勃朗峰,又譯為白朗峰,是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國的上薩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萊達奧斯塔的交界處。勃朗峰的最新高度為海拔4810米,它是西歐的最高峰。
【自主學習】
1.標注字音
翌()日隧()道俯瞰()穹()頂
巍峨()皚皚()蔓()延顛簸()
溝壑()曠()野紛至沓()來
2.解釋下列詞語
翌日:
巉峻:
拾級:
霓裳羽衣:
【整體感知】
是一篇游記,請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
提示:
【第一部分(第1段)】
寫作者徒步前往勃朗峰時在路上的所見所想。
【第二部分(2—6段)】
寫作者抵達阿冉提村前看到的勃朗峰變幻的美景。
【第三部分(7—11段)】
寫作者前往沙蒙尼途中偶遇的奇人奇事。
【合作探究】
1.找出描寫所見景物的句子,分別寫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物。
2.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從中感受到景物怎樣的特點,產(chǎn)生了怎樣的聯(lián)想?又是如何將景物的特點描繪出來的?
3.找出描寫車夫的句子,思考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車夫的?寫出了車夫怎樣的特點?
4.寫“車夫之王”與寫其朋友筆法不同,試具體分析?
【拓展延伸】
品析文章語言
(1)“天氣灼熱難當,乘坐在緩慢爬行的騾背之上和轔轔前進的馬車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艷陽之下,真是可憐可憫。為什么作者認為乘車騎騾的游客“可憐可憫”?
提示:因為他們是花了錢坐車的,要讓錢花得值,如果他們下車來就覺得“錢白花了”,所以不會象我們那樣在樹林中避暑納涼,稍作歇息。含蓄地寫出了他們被金錢所束縛住了,迷失了人的自然天性。
(2)“眼前的絢麗景色以及它們的無窮變幻便是我們從飄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其價值會是多少呢?”這里聯(lián)想到肥皂泡,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慨?
提示:作者的感慨是:那些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瞬息萬變的,同時又是虛幻的短暫的。
3、登勃朗峰教案 登勃朗峰教案
古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站得高才能望得遠,將萬物踩在腳下的感覺一定很好。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登勃朗峰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異特點,體會作者的游蹤的順序。
2.了解旅途中的所見所遇之事。
過程與方法
朗讀課文,體會作者運用優(yōu)美和幽默的語言描寫眼前景物、記敘所遇人物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熱愛大自然,以積極美好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
教學重難點
重點 體會作者以游蹤和觀察點的變化描寫眼前景物。
難點 體會作者優(yōu)美和風趣的語言風格。
教法 朗讀法,討論法
教具 有關(guān)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時 1課時
要問西歐最雄偉的山脈是什么山脈,那就是阿爾卑斯山脈;要問阿爾卑斯山脈上最高峻的山峰是哪座山峰,那就是勃朗峰。今天,我們將穿越到一個世紀以前,跟隨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去登游勃朗峰,這必定會是一次輕松愉快的旅行。
馬克?吐溫(1835-1910),美國幽默大師、小說家,19世紀后期美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之一。作品風格以幽默和諷刺為主,既富于獨特的個人機智與妙語,又不乏深刻的社會洞察與剖析。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萬英鎊》(短篇)等。此外,馬克?吐溫還有自己的四大名著:《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苦行記》等。
勃朗峰是阿爾卑斯山脈最高峰,也是西歐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語意為“銀白色山峰”,位于法國和意大利邊境。勃朗峰地勢高聳,常年受西風影響,降水豐富。冬季積雪,夏不融化,白雪皚皚,山體約有200平方公里為冰川覆蓋。勃朗峰設(shè)有空中纜車和冬季體育設(shè)施,為登山運動勝地;山峰雄偉,風光旖旎,為阿爾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勃朗峰下筑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國的沙漠尼山谷到意大利的庫馬約爾,長11.6公里,1965年建成通車,使巴黎到羅馬的里程縮短了約220公里。
1.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填表格
方式 所見所遇 感慨
上山 徒步登山
(1-6) 勃朗峰美麗景色 驚嘆
美好聯(lián)想
下山 雇車旅行
(7-11) 幽默風趣的“車夫之王” 幸運
輕松愉快
2.找一找地名,看一看作者的行蹤怎樣,體會本文行文順序。
馬蒂尼→阿冉提村→勃朗峰→沙蒙尼旅館
可見,本文以作者的行蹤到展現(xiàn)作者旅行的所見所遇。
1.作者登山時是徒步進行,為什么認為乘車騎騾的游客“可憐可憫”呢?
見課文第1段,采用了對比的寫法。
因為路都是山坡,陡峭難行;天氣又灼熱難當,焦炙于火辣辣的艷陽下,乘車騎騾反而極不方便,所以顯得“可憐可憫”。
2.作者怎樣描繪勃朗峰的?
(1)遠望勃朗峰:穹山頂呈V字形,聳入藍天,巍峨壯觀;
(2)登山勃朗峰:望周圍的峰奇形怪狀,側(cè)面襯托了勃朗峰的雄偉。
(3)逗留高地:仰面遙望美景獨特,滿目華彩,變幻無窮,如同肥皂泡(仙境)。
3.作者由勃朗峰奇幻的景象聯(lián)想到什么?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慨?
作者由勃朗峰美麗景色,尤其是神奇變幻無窮的云彩聯(lián)想到肥皂泡。
肥皂泡的色彩也是變幻無窮的,且轉(zhuǎn)瞬即逝,這和作者在勃朗峰上見到的奇美景象相似。作者這種特別聯(lián)想,一方面表達了對大自然創(chuàng)造如勃朗峰神奇美麗一般景觀的贊嘆;一方面也感慨如此的美景轉(zhuǎn)瞬即逝,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人們應好好珍惜吉時美景,人們也應積極投身大自然,縱享大自然的饋贈。
4.下山作者寫的是遇“車夫之王”一事,怎樣理解作者的安排,這一內(nèi)容和題目“登勃朗峰”有聯(lián)系嗎?
作者下山寫雇車去旅館,塑造了一位車技嫻熟、幽默風趣的車夫之王,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一內(nèi)容和前文登勃朗峰緊密相連,展現(xiàn)了旅行的另一面。寫美景,令人陶醉留戀;寫人,風趣幽默,讓人倍感輕松愉快。這樣的旅游行程真是一個完美的身心之旅。
5.細讀課文,體會課文的語言特點。
(1)“有些頂端尖峭,并微微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纖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山峰或比作“美女的纖指”,或比作“塔糖”,形象地寫出了山峰的形狀,突出了勃朗峰周圍山峰奇形怪狀、千姿百態(tài)的特點。
(2)“我們曾仰面遙望附近的一座峰巔,但見色彩斑斕,彩霞滿天,白云繚繞,輕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細,宛如游絲蛛網(wǎng)一般。”
描寫峰巔的奇幻色彩和白云姿態(tài),從側(cè)面反映了勃朗峰景色的美麗壯觀,如夢似幻。
(3)“自然界中最美麗最精致的造物,莫過于肥皂泡泡了:剛才空中的華麗色彩,天衣云錦,恰如那在陽光下破裂并蔓延開去的肥皂泡。”
把眼前勃朗峰的美景——這個大自然精美的杰作比作色彩華麗、奇幻無比的肥皂泡泡,聯(lián)想豐富、獨特,也贊美了勃朗峰的景觀真是如夢似幻,可望不可久留。
(4)“他說的是法語,還不時地打嗝,像是在加標點符號。”
生動描寫出車夫之王說話的特點。語言幽默風趣,氣氛輕松愉快。
本文記敘了與友人游覽勃朗峰的一次經(jīng)歷,描繪了山中奇景、嶙峋怪石、變換光影,敘述了奇人奇事、驚險旅程、怪異車夫,表現(xiàn)了旅途的無限趣味,表達了對世事人生的無限感慨,抒發(fā)了對奇山異景的贊美之情。
1.全文以作者的行蹤和觀察點的移動為線索,描述了作者游勃朗峰的所見和所遇之事。
2.作者筆法多變。寫上山,用散文筆法,描繪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變幻的光影,引出無限感慨;寫下山,以小說筆法,敘述奇人奇事,驚險的旅途,怪異的車夫,富有傳奇色彩。
3.文中語言優(yōu)美又不乏幽默風趣。馬克?吐溫是語言大師。即使本篇文章是篇游記散文,也體現(xiàn)了他語言精美又不失幽默的語言風格。如“有些頂端尖峭……只能在分野處才得以偶見幾堆”一組句子,就運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描寫出勃朗峰周圍山峰多樣的形狀;而所選的喻體都來自生活,以小喻大,不失幽默,能使讀者閱讀后產(chǎn)生輕松愉悅之感。
登勃朗峰上山觀峰遠望:V字形 壯觀周圍山峰形狀多樣美景獨特:華彩變幻,如肥皂泡(聯(lián)想)下山遇車夫之王車技嫻熟說話風趣輕松愉快
讀馬克?吐溫的《登勃朗峰》,我們絲毫不覺得作者同他朋友一道登山旅行的勞頓之苦,有的只是觀賞美景,享受旅行的輕松愉快。那么,我在教授這一課時,力求也能讓同學們輕松地讀,愉快地學。學習的過程也好比旅行的過程,只要我們抓住主要目標,端正我們的心態(tài),運用恰當?shù)姆椒?,就能像作者游勃朗峰一樣,既能觀賞沿途的美景,又能享受出行的樂趣,從身和心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都要力求貫徹這一教學理念。
上面就是登勃朗峰教案了,想要了解更多內(nèi)容,請多多關(guān)注本網(wǎng)站。
【登勃朗峰教案 登勃朗峰教案一等獎】相關(guān)推薦文章:
宿建德江教學設(shè)計 宿建德江教學設(shè)計一等獎
廉頗藺相如列傳教案 廉頗藺相如列傳教案一等獎
師說教案 師說教案一等獎
客至教案設(shè)計 客至教案設(shè)計一等獎
十五從軍征教案 十五從軍征教案一等獎
4、《登勃朗峰》教案
教學
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感知文意,了解作者的游覽經(jīng)歷。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描繪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品味精彩語句,感受景物之美。
2.掌握作者行蹤,體會文中優(yōu)美而又幽默風趣的語言。
情感、態(tài)度
與價值觀 體會并感受作者的感情,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學習
重點 了解作者游歷,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描繪的寫法。
學習
難點 品味精彩語句,感受景物之美。
學法
指導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5、《登勃朗峰》教案
教學
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感知文意,了解作者的游覽經(jīng)歷。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描繪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品味精彩語句,感受景物之美。
2.掌握作者行蹤,體會文中優(yōu)美而又幽默風趣的語言。
情感、態(tài)度
與價值觀 體會并感受作者的感情,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學習
重點 了解作者游歷,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描繪的寫法。
學習
難點 品味精彩語句,感受景物之美。
學法
指導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6、八年級下冊語文登勃朗峰教學設(shè)計
勃朗峰是阿爾卑斯山脈最高峰,也是西歐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勃朗峰地勢高聳,常年受西風影響,降水豐富。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八年級下冊語文登勃朗峰教案設(shè)計最新,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異特點,體會作者的游蹤的順序。
2.了解旅途中的所見所遇之事。
過程與方法
朗讀課文,體會作者運用優(yōu)美和幽默的語言描寫眼前景物、記敘所遇人物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熱愛大自然,以積極美好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
重點 體會作者以游蹤和觀察點的變化描寫眼前景物。
難點 體會作者優(yōu)美和風趣的語言風格。
教法 朗讀法,討論法
教具 有關(guān)多媒體課件
課時 1課時
要問西歐最雄偉的山脈是什么山脈,那就是阿爾卑斯山脈;要問阿爾卑斯山脈上最高峻的山峰是哪座山峰,那就是勃朗峰。今天,我們將穿越到一個世紀以前,跟隨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去登游勃朗峰,這必定會是一次輕松愉快的旅行。
馬克?吐溫(1835-1910),美國幽默大師、小說家,19世紀后期美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之一。作品風格以幽默和諷刺為主,既富于獨特的個人機智與妙語,又不乏深刻的社會洞察與剖析。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萬英鎊》(短篇)等。此外,馬克?吐溫還有自己的四大名著:《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苦行記》等。
勃朗峰是阿爾卑斯山脈最高峰,也是西歐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語意為“銀白色山峰”,位于法國和意大利邊境。勃朗峰地勢高聳,常年受西風影響,降水豐富。冬季積雪,夏不融化,白雪皚皚,山體約有200平方公里為冰川覆蓋。勃朗峰設(shè)有空中纜車和冬季體育設(shè)施,為登山運動勝地;山峰雄偉,風光旖旎,為阿爾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勃朗峰下筑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國的沙漠尼山谷到意大利的庫馬約爾,長11.6公里,1965年建成通車,使巴黎到羅馬的里程縮短了約220公里。
1.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填表格
方式 所見所遇 感慨
上山 徒步登山
(1-6) 勃朗峰美麗景色 驚嘆
美好聯(lián)想
下山 雇車旅行
(7-11) 幽默風趣的“車夫之王” 幸運
輕松愉快
2.找一找地名,看一看作者的行蹤怎樣,體會本文行文順序。
馬蒂尼→阿冉提村→勃朗峰→沙蒙尼旅館
可見,本文以作者的行蹤到展現(xiàn)作者旅行的所見所遇。
1.作者登山時是徒步進行,為什么認為乘車騎騾的游客“可憐可憫”呢?
見課文第1段,采用了對比的寫法。
因為路都是山坡,陡峭難行;天氣又灼熱難當,焦炙于火辣辣的艷陽下,乘車騎騾反而極不方便,所以顯得“可憐可憫”。
2.作者怎樣描繪勃朗峰的?
(1)遠望勃朗峰:穹山頂呈V字形,聳入藍天,巍峨壯觀;
(2)登山勃朗峰:望周圍的峰奇形怪狀,側(cè)面襯托了勃朗峰的雄偉。
(3)逗留高地:仰面遙望美景獨特,滿目華彩,變幻無窮,如同肥皂泡(仙境)。
3.作者由勃朗峰奇幻的景象聯(lián)想到什么?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慨?
作者由勃朗峰美麗景色,尤其是神奇變幻無窮的云彩聯(lián)想到肥皂泡。
肥皂泡的色彩也是變幻無窮的,且轉(zhuǎn)瞬即逝,這和作者在勃朗峰上見到的奇美景象相似。作者這種特別聯(lián)想,一方面表達了對大自然創(chuàng)造如勃朗峰神奇美麗一般景觀的贊嘆;一方面也感慨如此的美景轉(zhuǎn)瞬即逝,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人們應好好珍惜吉時美景,人們也應積極投身大自然,縱享大自然的饋贈。
4.下山作者寫的是遇“車夫之王”一事,怎樣理解作者的安排,這一內(nèi)容和題目“登勃朗峰”有聯(lián)系嗎?
作者下山寫雇車去旅館,塑造了一位車技嫻熟、幽默風趣的車夫之王,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一內(nèi)容和前文登勃朗峰緊密相連,展現(xiàn)了旅行的另一面。寫美景,令人陶醉留戀;寫人,風趣幽默,讓人倍感輕松愉快。這樣的旅游行程真是一個完美的身心之旅。
5.細讀課文,體會課文的語言特點。
(1)“有些頂端尖峭,并微微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纖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山峰或比作“美女的纖指”,或比作“塔糖”,形象地寫出了山峰的形狀,突出了勃朗峰周圍山峰奇形怪狀、千姿百態(tài)的特點。
(2)“我們曾仰面遙望附近的一座峰巔,但見色彩斑斕,彩霞滿天,白云繚繞,輕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細,宛如游絲蛛網(wǎng)一般。”
描寫峰巔的奇幻色彩和白云姿態(tài),從側(cè)面反映了勃朗峰景色的美麗壯觀,如夢似幻。
(3)“自然界中最美麗最精致的造物,莫過于肥皂泡泡了:剛才空中的華麗色彩,天衣云錦,恰如那在陽光下破裂并蔓延開去的肥皂泡。”
把眼前勃朗峰的美景——這個大自然精美的杰作比作色彩華麗、奇幻無比的肥皂泡泡,聯(lián)想豐富、獨特,也贊美了勃朗峰的景觀真是如夢似幻,可望不可久留。
(4)“他說的是法語,還不時地打嗝,像是在加標點符號。”
生動描寫出車夫之王說話的特點。語言幽默風趣,氣氛輕松愉快。
本文記敘了與友人游覽勃朗峰的一次經(jīng)歷,描繪了山中奇景、嶙峋怪石、變換光影,敘述了奇人奇事、驚險旅程、怪異車夫,表現(xiàn)了旅途的無限趣味,表達了對世事人生的無限感慨,抒發(fā)了對奇山異景的贊美之情。
1.全文以作者的行蹤和觀察點的移動為線索,描述了作者游勃朗峰的所見和所遇之事。
2.作者筆法多變。寫上山,用散文筆法,描繪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變幻的光影,引出無限感慨;寫下山,以小說筆法,敘述奇人奇事,驚險的旅途,怪異的車夫,富有傳奇色彩。
3.文中語言優(yōu)美又不乏幽默風趣。馬克?吐溫是語言大師。即使本篇文章是篇游記散文,也體現(xiàn)了他語言精美又不失幽默的語言風格。如“有些頂端尖峭……只能在分野處才得以偶見幾堆”一組句子,就運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描寫出勃朗峰周圍山峰多樣的形狀;而所選的喻體都來自生活,以小喻大,不失幽默,能使讀者閱讀后產(chǎn)生輕松愉悅之感。
登勃朗峰上山觀峰遠望:V字形 壯觀周圍山峰形狀多樣美景獨特:華彩變幻,如肥皂泡(聯(lián)想)下山遇車夫之王車技嫻熟說話風趣輕松愉快
讀馬克吐溫的《登勃朗峰》,我們絲毫不覺得作者同他朋友一道登山旅行的勞頓之苦,有的只是觀賞美景,享受旅行的輕松愉快。那么,我在教授這一課時,力求也能讓同學們輕松地讀,愉快地學。學習的過程也好比旅行的過程,只要我們抓住主要目標,端正我們的心態(tài),運用恰當?shù)姆椒ǎ湍芟褡髡哂尾史逡粯?,既能觀賞沿途的美景,又能享受出行的樂趣,從身和心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都要力求貫徹這一教學理念。
7、《望岳》《登飛來峰》導學案
1、畫線的字注音全對的一組是( )
⑴ 伏在窗口(fú) 癡想(chī)
⑵ 隱秘(bì) 凝成(nín??)
⑶ 誘惑(xiù) 漫濕(màn)
⑷ 枯干(?括?) 一瞬間(shùn)
2、下邊四組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⑴ 幻想 凝成 誘惑 宣騰
⑵ 海潮 攀登 朦朧 癡想
⑶ 隱秘 清澈 依然 枯干
⑷ 漫濕 一瞬間 飄來 深根
3、填空
⑴ 這首詩敘述了一個山區(qū)孩子童年的_________,即對__________________和自信。
⑵ 用課文中詞語填空:
小時候,我常__________在窗口__________。
于是,懷著一種__________________的想望。
山那邊的山啊,__________________臉。
在山的那邊,__________________!
是用_________________的海。
4、根據(jù)課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⑴ 我伏在窗口癡想渴望見到波濤洶涌的大海。
⑵ 我渴望見到的大海是信念凝成的大海。
⑶ 山那邊的山,鐵青著臉,使我一次次失望過。
⑷ 從小飄來的種子使我一次次鼓起信心。
【參考答案】
1、⑴
2、⑴
3、⑴ 幻想 大海的熱烈向往
⑵ 伏 癡想 隱秘 鐵青 是海 信念凝成
4、⑴
8、《爬天都峰》名師導學案
【小編寄語】《爬天都峰》名師導學案是小編精心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質(zhì)的教學案例,目前,“學案導學”的模式已經(jīng)廣泛運用于實際教學中,該模式能更好的將教與學有機結(jié)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跟語文小編一起來學習學習!
《爬天都峰》名師導學案
學習目標 :
1.我要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峰”等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峰頂、似乎”等12個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我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
4.我要抄寫課文第二段。
學習重點: 感悟“我”與老爺爺是如何互相激勵著爬上天都峰的。
學習難點: 讀懂文中爸爸說的話。
課前準備:搜集有關(guān)天都峰的資料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我要認識“陡、鏈、顫、攀、鯽、呵”6個生字。會寫“爬、峰、頂、似、蒼、仰、咱、奮、辮、勇、居”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峰頂、似乎、忽然、白發(fā)蒼蒼、咱們、奮力、終于、辮子、勇氣、決心、居然、力量”12個詞語。
2、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我能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學習重點 我要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學習難點 我要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學習過程
一、溫故而知新
我們曾學過《黃山奇石》,知道黃山位于( ),有四大景觀( )、( )、( )、( )。天都峰是黃山的主峰之一,海拔1829千米,以( )最為險峻,峰頂石壁刻有“登峰造極”,極目云天,風光無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天都峰》。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我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我能給帶點的字加拼音
天都峰( ) 暑假( ) 似乎( )
都 是( ) 假裝( ) 似的( )
3、我要給同桌讀讀本課的生詞,并能用“終于、居然”練習說話。
終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們一定要認真看老師范寫“顫、仰”,我還要在練習本上把其它的生字寫一寫吧!要寫正確、美觀喲!
三、我要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四、再讀課文,概括內(nèi)容
1.我通過讀課文,知道在假期里,“我”和爸爸去___________,路遇_____________,我們互相___________,互相__________,終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課文的敘述順序是爬天都峰( )——爬上( )——( )
達標練習
1、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pá cāng cāng fèn yǒng zán
( )山 白發(fā)( ) ( )力 ( )氣( )們
2、填空
“顫”是( )結(jié)構(gòu),部首為( ),第十三筆是( )。
“仰”的音序是( ),右半部分是( )。
3寫出它們的近義詞
居然——( ) 汲取——( )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我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我要抄寫課文第二段。
學習重點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過程。
學習難點 讀懂課文最后一段爸爸的話。
學習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 聽寫生詞
2、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課文,我知道課文是按照( )——( )——( )的順序?qū)懙摹?/p>
二.讀議結(jié)合,合作探究。
1、大聲朗讀第二段,我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天都峰的兩個特點:又( )又( ),我能分別用“_____和“~~~”畫出表現(xiàn)這兩個特點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應讀出“我”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2、我默讀了6-7段,用橫線畫出作者爬天都峰時的艱難、奮力、勇往直前的詞語,從“終于”一詞我體會到了________________。
3、我能在課文中找出“我”和老爺爺?shù)膬纱螌υ?,和同桌分角色讀一讀。
(1)“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通過讀,我走進老爺爺?shù)男睦?,他在想?/p>
(2)當我發(fā)現(xiàn)是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爺爺來爬天都峰時,不禁問道:“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通過讀,我走進“我”的心里,“我”在想:
(3)爬上天都峰,“我”和老爺爺非常激動,互相道謝,因為在爬山的過程中我們都從對方身上受到 。
4、在爬天都峰的過程中“我“的心理從( )—( )—( )。我從中體會到了在困難面前要有__________________,要善于從別人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自己也曾遇到過困難,我們來說一說自己是如何克服的,當時又是怎樣想的?
三、誦讀全文,加強積累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抄寫課文第二段。
四.拓展延伸
這幾天,我把自己的課余生活記錄下來了,我們來交流交流吧!
以上就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爬天都峰》名師導學案的全部內(nèi)容,導學案中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教師依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和教材的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設(shè)置。最后,小編祝大家學習愉快!
9、小學三年級上《爬天都峰》導學案
學習目標
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峰”等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
4、懂得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yǎng)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fā)向上的品格。
學習重難點:
1、“我”爬天都峰的過程。
2、讀懂最后一個自然段中爸爸說的話的含義。
教法與學法:
師:品析重點詞句法。
生:讀議法、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法。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收集有關(guān)黃山天都峰的VCD、圖片、文字介紹等。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揭題導入
看天都峰的風光片或圖片,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鯽魚背”,導語激情,揭示課題
二、揭示目標:認讀生字,初步感悟課文內(nèi)容。
三、初讀課文,認字學詞
自學提示:自由讀課文,認讀生字。要求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詞,借助拼音或小組內(nèi)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把字音讀準確。
檢測練習: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檢查識字。
a.出現(xiàn)帶有拼音的詞語:筆陡、石級、發(fā)顫、仰起臉、奮力、攀著、鯽魚、紀念、小辮子、笑呵呵、鼓舞、居然、汲取力量
b.讀準多音字:假日、似乎、白發(fā)蒼蒼、照相、應該
c.去掉拼音讀詞語。
d.去掉詞語讀生字。
小組為單位,輪流認讀生字。教師可有重點地對學生識字的難點進行指導。
四、讀通課文,初步感悟
1、指名小組開火車朗讀,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全班評價、教師指導,重點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分組朗讀,要求:反復練習,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教師巡視,相機指導。達到要求后全班齊讀。
3、仔細觀察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五、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要求寫的11個字,并分別組詞。
2、與熟字比較,識記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蟲,所以“蜂”是“蟲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頂,跟“山”有關(guān),所以是“山字旁”。
辮——辯、辨:三個字的左右兩邊都是“辛”,關(guān)鍵要看中間。和言語說話有關(guān)的是“辯”;“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辮”和發(fā)絲有關(guān),中間是條“絲”。
3、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朗讀課文,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聽寫詞語,每個詞語讀兩遍。
二、揭示目標:“朗讀感悟我”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有什么收獲?你讀了課文后有什么體會?
三、自學提示:
1、讀讀想想。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天都峰的“高”和“陡”,畫出有關(guān)句子。
2、找出“我”和老爺爺?shù)膬纱螌υ?。說一說這與我爬上有什么關(guān)系。
四、交流討論
1、課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觀,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讀一讀。邊讀邊想象“在云彩上面”、“筆陡”、“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等詞句所表達的意思。
朗讀體會兩個語氣詞(啊、哩)的作用。有感情朗讀第二自然段。
2、讀讀議議。他們是怎么爬天都峰的?他們爬上去了嗎?他們?yōu)槭裁茨芘郎先?
a.“我”和老爺爺?shù)牡谝淮螌υ挕K麄兯f的話中都帶有一個“也”字,經(jīng)過討論,讓學生體會到:天都峰這么高,又這么陡,你年紀這么小(這么大)怎么也來爬呀,表面上是雙方都有懷疑,其實是對雙方表示敬慕,說明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
b.“我們”是怎樣爬天都峰的?讀句子找出重點詞語加以體會。
課文中用“奮力”“一會兒……一會兒”“手腳并用”“爬呀爬”“終于”等詞語,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艱難,又表現(xiàn)了他們不怕困難的勇氣。
c.“我”和老爺爺?shù)牡诙螌υ挕K伎加懻摚骸拔摇焙屠蠣敔敒槭裁椿ハ嗟乐x?在討論中應讓學生注意到兩個人的話中都有“勇氣”一詞。讓學生認識到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
3、練習分角色朗讀
五、拓展活動
1、教師引導:“我們”沿著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許多游人。有的人望著險峻的天都峰退縮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猶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該如何前進……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紹給大家。
2、愉快的假日結(jié)束了,班級開展“假日活動匯報”活動。你可以向大家介紹一下天都峰的險峻,可以向大家講講自己的爬山過程,也可以向大家談?wù)勛约旱巧仙巾敽蟮母惺堋?/p>
板書設(shè)計: 爬天都峰
“我”
一起爬 奮力 手腳并用 終于
老爺爺
10、《登岳陽樓》導學案
《登岳陽樓》導學案(二)
1、整體感悟:
(1)知人論世,關(guān)注背景(口頭概括):
自“安史之亂”后,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故鄉(xiāng),觸景感懷之作是年(769)詩人已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jié)僅有兩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凄苦不堪,年老體衰,患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巳聾,貧病交加,再加上北歸無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著洞庭湖向南漂泊了解這一背景,有助于我們讀懂領(lǐng)悟本詩的思想感情
(2)觸摸詩人,讀懂大意(口頭概括):
過去就聽說洞庭湖水勢浩瀚,名揚海內(nèi),今天我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俯仰江山大湖廣闊浩瀚把吳楚兩地東南隔開,天地象在蒼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蕩漾我漂泊江湖,親朋故舊早不知聞,竟無一字寄給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站在岳陽樓上,遙望關(guān)山以北,仍然是戰(zhàn)火紛飛,生靈涂炭;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我不禁涕淚奔流
(3)置身詩境,熟讀成誦(課堂檢查并指導朗讀)
2、品味探究
(1)頷聯(lián)中“坼”“浮”兩個字用得好,請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賞析
“坼”,分裂“浮”,漂浮蕩漾廣袤數(shù)千里的吳、楚兩地就因為有了這個湖,一下子斷裂為二,這氣勢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飄浮在這湖水上面,緩緩行進,這景象又何等宏麗這兩個字寫出了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宏偉奇麗的景色,給讀者勾勒出一幅氣象萬千的畫面
(2)簡單分析本詩首聯(lián)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
杜詩首聯(lián)運用對比手法,通過今昔對比,抒寫人世滄桑的感慨
(3)本詩寫詩人登樓所見之景,表達了詩人什么思想感情?
杜甫晚年漂泊江湘一帶,登岳陽樓而做此詩,表達了詩人漂泊流離、凄涼落寞感情和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
[拓展遷移]
1、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句更妙,為什么?
“雁引愁心去”句中“引”字的意思是“帶走”,該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與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穎(意思對即可)
2、對第三聯(lián)“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做簡要分析
本詩頸聯(lián)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登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想象奇特,在云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鏡的情景
3、本詩與杜甫的《登岳陽樓》同寫登樓所見之景,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為什么?
不相同本詩是詩人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樓而作,詩人表達的是快樂、喜悅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