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教案詩歌活動 《小小的船》及評課》屬于幼兒園小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小班語言教案詩歌活動 《小小的船》及評課
幼兒園詩歌活動《小小的船》(小班)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到詩歌的純潔、質(zhì)樸、奇妙、富有幻想和童趣。
2.引導幼兒理解詩歌的節(jié)奏,喜歡和熱愛幼兒詩歌。
3.讓幼兒理解自己生活的現(xiàn)實世界和心中的幻想世界。
4.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nèi)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jié)。
5.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準備玩教具:月牙、小船、星星、天空背景;幼兒詩歌(多媒體課件)
2.《小小的船》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兒兩尖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活動重難點:
重點:使幼兒掌握幼兒詩歌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
難點:使幼兒理解和喜歡幼兒詩歌,掌握詩歌的內(nèi)在表現(xiàn)。
活動過程:
1.教師演示多媒體課件詩歌《小小的船》并隨情景朗誦,感染幼兒的情感把幼兒帶入情境中,讓幼兒了解詩歌的內(nèi)容、韻律和節(jié)奏。
2.教師再次誦讀詩歌,使幼兒進一步熟知詩歌的內(nèi)容。
3.請幼兒說一說詩歌的內(nèi)容和聽到詩歌后腦中的畫面。
4.請會誦讀詩歌的單個或者一組幼兒誦讀詩歌,讓沒有誦讀的幼兒認真聽。使幼兒更加對詩歌的節(jié)奏感有一定的掌握。
4.教師出示玩教具,和幼兒一同誦讀并將詩歌的場景表現(xiàn)出來,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認識。
活動點評:
《小小的船》是我國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創(chuàng)作的一首非常優(yōu)美的詩歌,詩歌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把孩子們引入藍天、明月、繁星構(gòu)成的神話般的仙境,比喻大膽,想象奇特,音韻順口和諧。試想:在銀月如鉤的夜晚,和孩子一起仰望天空:藍色的天幕上晶瑩的繁星閃耀,一彎明亮的新月像小小的船輕盈地在云彩和星星中間穿行,盡情地感受這優(yōu)美的境界,那是何等的愜意,能夠讓幼兒感受到詩歌的魅力,熱愛詩歌,喜歡詩歌。
1.把握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演示詩歌內(nèi)容,很容易打動幼兒。
2.教師聲情并茂示范朗誦詩歌,能讓幼兒很好的了解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
3.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盡情表白和發(fā)揮自己的想象。
4.師幼共同利用玩教具表現(xiàn)詩歌情景更讓幼兒喜愛詩歌
2、小班語言活動兒歌教案《我有一雙小小手》
一.活動目標
1.喜歡朗誦兒歌。
2.培養(yǎng)語言的節(jié)奏感。
3.了解保護手的方法,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1. 手的圖片。
2.《小小手》兒歌。
三.活動過程
1.出示手的圖片。
教師提問:
(1)這是什么?
(2)手怎么才可以發(fā)出聲音呢?
2.請幼兒用手發(fā)出聲音,例如拍掌、搓手、用手拍自己的身體、與小伙伴互相拍拍手等。
3.教師引出兒歌,并配合兒歌的節(jié)奏,加上上述的動作。
教師:現(xiàn)在我們用一首好聽的兒歌,加上我們的動作一起和小手一起玩。好不好?
4.教師完整地朗誦一遍。(加上動作)
5.幼兒跟著教師念兒歌,配合兒歌的節(jié)奏并且加上動作。
6. 與幼兒討論:
(1)如果我們的小手受傷了,手還能跟我們玩嗎?
(2)那小朋友要怎樣保護這雙手呢?
四.教師小結(jié)
小朋友要保護這雙小小手,首先我們愛它,怎樣愛呢?勤洗手、洗澡、剪指甲、不 要觸碰危險的東西,這樣我們的小手才會樂得笑哈哈!
附:
小小手
小小手,小小手,
一只左來一只右,
它們是我的好幫手,
我會保護這雙手。
小手百科:五指能各自向內(nèi)彎曲,并能左右輕微擺動。人類透過彎曲手指做出不同的手勢,包括五指緊握的拳頭、食指與中指舉起的V字手勢及舉中指的不雅手勢等等。當有些手指豎起時,左右兩旁的手指可能會較難觸自彎下,如當其他手指彎曲時,無名指不能完全豎直,或當其他手指豎直時,小指不一定能完全彎曲,但這些情況都可透過不斷練習,放松手指肌肉及訓練手指神經(jīng)來做到。普通人的手指通常只能筆直豎起,但有些人的手指天生能向外彎得更多,并能借助另一只手或其他物件來完全接觸手背,并且不會脫臼。
3、小班音樂教案《小小的船》含反思
教學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并能用自然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
2、從音樂中感受夜晚安靜的氣氛。
3、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已經(jīng)有學唱過三拍子的的經(jīng)驗、歌曲《小月亮》。
材料準備:課件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優(yōu)美。
教學難點:
把握3/4拍的節(jié)奏特點,注意演唱時的換氣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
小貓咪
二、小小月亮船
1、聽賞歌曲旋律
過渡:(出示PPT)月亮出來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夜晚了。忙碌了一天的人們上床睡覺了,四周變得靜悄悄的。在這個寧靜的夜晚,傳來了一陣音樂,讓我們仔細地聽一聽。(播放音樂)
提問:聽完這段音樂,你感覺這首樂曲怎么樣?
小結(jié):這段音樂讓我們感覺很寧靜、很優(yōu)美,我們好像睡著了,做美美的夢呢。
2、第二遍聽賞
“那么,聽著這樣一首動聽的音樂,你會想到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邊聽音樂邊畫一畫吧?!?(一邊播放樂曲,一邊繪畫)
“誰愿意來喝大家分享一下。”(教師播放樂曲作為背景音樂)
“在這寧靜的夜晚……”(幼兒聽著音樂一個個接著說)
提問:這段音樂是幾拍子的呢?(教師可以用手數(shù)數(shù)來提示幼兒)
小結(jié):這是一段三拍子的音樂,三拍子是強弱弱的節(jié)奏力度,三拍子樂曲旋律優(yōu)美、舒緩。
三、歌曲《小小的船》
1、 聽賞歌曲
“這其實是一首好聽的歌曲,名字叫做《小小的船》,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p>
提問:在歌曲里彎彎的月亮像什么?(小小的船)
它是一艘怎樣的船?(兩頭尖尖的船)
誰坐在了船里?(小女孩)
小女孩坐在船里看見了什么?(.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MTV)
2、幼兒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拍手念歌詞,初步跟唱。
3、幼兒初步學唱
過渡:彎彎的月兒就像一艘小小的船,載著我們一起去看閃閃的星星和藍藍的天,和老師一起來唱唱這首歌吧。
四、一起開小船
過渡:這首歌曲可真美呀,仿佛真的看見了閃閃的星星和藍藍的天,我們一起來劃劃月亮船吧。
幼兒邊唱邊表演歌曲,注意三拍子的節(jié)奏特點律動。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幼兒參與度較高,但是對一些發(fā)展較快的幼兒來說,活動相對較簡單,因此出現(xiàn)了個別幼兒的熱情持久度不高的現(xiàn)象。今后在活動設(shè)計中這方面應考慮充分。以使得所有的幼兒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
4、小班語言教案《小小船》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仔細的觀察圖片,能說大概說出圖片的意思,有想了解圖片的興趣。
2、基本理解聽懂圖片故事的含義。
3、學習了解關(guān)心和幫助別人。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活動準備
掛圖 若干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與幼兒談話,引起幼兒觀察圖片的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小鴨嗎?它是怎樣唱歌的呢?青蛙呢?是怎樣的聲音?
二、逐幅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圖意。
出示圖片一,提問:
1 、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些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誰呢?
2 、這里有幾只小鴨啊?它們都在干什么啊?(幼兒討論)
3、在它們的旁邊又游來了誰啊?小青蛙想干什么?
三、出示圖片二,提問:
1、這邊的岸上站著誰?你們看小雞怎么啦?小朋友們猜猜它為什么哭呢?(和小鴨和青蛙一起玩)
2、可是小雞會不會游泳啊?那小朋友們看小雞哭的這么傷心,我們來想想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小雞在河里和它們一起玩的呢?
3、最后是誰想出了辦法來幫助小雞呢?小鴨是怎么幫助小雞的呢?
四、出示圖片三,
提問:
1、小雞坐在船上有和朋友們一起玩了嗎?
2、小雞坐在船上能和大家一起玩,它高興嗎?那它高興起來的話就會怎么樣呢?
3、它們高興就會唱歌的?那小動物們都是用什么聲音來唱歌的?大家一起來學它們唱一唱好嗎?(請幼兒站起來,大家一起學小鴨、青蛙、小雞的聲音)
五、教師邊操作桌面教具,邊和幼兒一起將故事講述一遍。
六、教學延伸
提問:
1、小朋友們,知道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的身邊的人遇到了困難,我們要盡自己的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2、那小朋友們有沒有幫助過自己身邊的人呢?都幫助他們做了什么呢?(幼兒回答,討論)
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給身邊有需要幫助的同伴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活動反思:
我把這節(jié)課分成繪畫和手工兩部分。
第一課時繪畫:導入,讓學生們回憶自己見到的船和坐船的感受,接著欣賞圖片讓學生認識船的種類船的結(jié)構(gòu)、樣式。最后在畫紙上完成一幅船的兒童畫。
第二課時:我事先折疊好幾種船(漁船、軍艦、雙體船),發(fā)給學生探究學習,最后讓學生在折疊好的船上進行裝飾。學生在折疊上會感到吃力,經(jīng)過個別指導都掌握了。
5、小班音樂課教案《小小的船》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對三拍子有初步的了解,體驗三拍子舒緩、優(yōu)美的旋律。
2、讓幼兒初步學會唱兒歌《小小的船》。
3、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nèi)容。
4、能大膽表現(xiàn)歌曲的內(nèi)容、情感。
活動準備:琴一臺、圖片兩張。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生問好。
2、基本音階練習:小兔跳、大象走。(模仿)
3、幼兒練聲歌--模仿小動物的叫聲。
二、基本部分
1、復習舊歌曲《小雨沙沙》
2、引出主題
3、看圖說話,引導思考:彎彎的月亮像什么?
4、新歌教學:
A、讓幼兒視聽,熟悉音樂。(老師示范演奏)
B、老師示范演唱。
C、老師演奏生試唱(要求幼兒音準、咬字清晰)
5、分組活動:各小組跟著老師唱,鼓勵幼兒大膽唱、大聲唱,進一步達到教師的要求。
三、結(jié)束部分:
鼓勵幼兒會唱的唱給大家聽,唱給家長聽。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chǎn)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fā)揮想象,表現(xiàn)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chuàng)造。
6、小班語言活動教案反思《小小運動會》
活動目標:
1、學習動詞 :飛、跑、爬、游、跳、走等,練習短句“XX來運動,怎么怎么樣?!?/p>
2、在理解兒歌的基礎(chǔ)上,嘗試仿編兒歌。
3、感受運動帶來的快樂。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活動前了解有關(guān)運動會的知識、教學掛圖、小動物卡片、2個小筐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今天,森林里可真熱鬧,原來是小動物們正在舉行小小運動會。
出示教學掛圖,啟發(fā)幼兒完成問題。
1、運動會上有哪些小動物?(蝴蝶、小馬、烏龜、龍蝦、青蛙)
2、他們分別在做什么?( 蝴蝶在飛,小馬在跑,烏龜在爬,龍蝦在游,青蛙在跳)
3、誰來表演一下:蝴蝶怎樣飛,小馬怎樣跑…… 教師以短句:“XX來運動,怎么怎么樣?!边M行小結(jié)
二、理解兒歌,學習短句:“XX來運動,怎么怎么樣。”(.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 蝴蝶、小馬、烏龜、龍蝦、青蛙不僅都來參加運動會,它們還把自己的本領(lǐng)編成了好聽的兒歌呢。
附兒歌:
蝴蝶來運動,飛呀飛呀飛
小馬來運動,跑呀跑呀跑
烏龜來運動,爬呀爬呀爬
龍蝦來運動,游呀游呀游
青蛙來運動,跳呀跳呀跳
1、師完整讀兒歌
2、師幼齊讀
3、接讀(師讀前半部分,幼讀后半部分)
4、邊讀邊做動作
三、嘗試仿編兒歌
1、師幼一起仿編
2、和旁邊小朋友一起仿編
3、請個別幼兒仿編
4、全體幼兒仿編
四、結(jié)束活動
師幼到戶外運動,鞏固短句“我們來運動,怎么怎么樣?!?/p>
活動反思:
小班的孩子活潑好動,對動物特別感興趣,對他們充滿了好奇,很樂意去了解它們,更加樂意去模仿他們的動作,但是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好,所以這個語言活動《小小運動會》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正如《綱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兒的現(xiàn)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的發(fā)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被顒邮冀K以動靜結(jié)合融入的形式展開,符合幼兒身心發(fā)育特點,易于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和實踐中接受。所以孩子們整個活動很積極,效果很好。
7、小班語言活動教案《小小手》含反思
目標:
1、愿意用小手表現(xiàn)各種動作。
2、通過兒歌,初步懂得對人要有禮貌。
3、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準備:
小熊娃娃手偶一只、兒歌《小小手》
過程:
一、出示小熊娃娃教師演示小熊用小手做出動作問:
1、看小熊會用小手做什么?
2、說說小熊用小手做了什么,你會做嗎?
二、模仿小熊請大家學小熊做做動作,并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熊?
三、兒歌游戲:小小手1、欣賞兒歌2、學念兒歌3、大家四散站立,邊念兒歌邊找朋友,念到"要拉許多好朋友"時,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面對面或圍成圓圈,與好朋友邊念兒歌邊做相應的動作。;.教.案來自: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兒歌結(jié)束后再去找新朋友,游戲重新開始。
四、說說、做做小手還會做哪些動作
五、活動延伸:
看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會用手做哪些動作和事情。請你也來學一學。
《小小手》
我有一雙小小手,要拉許多好朋友,"你好,你好"招招手,"歡迎,歡迎"拍拍手,"謝謝,謝謝"握握手,"再見,再見"擺擺手。
反思:
孩子們通過學念兒歌,了解到自己的小手的本領(lǐng),了解了原來自己的小手這么能干可以做這么多的事情,從而促使更多的孩子愿意用自己的小手去嘗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8、小班 語言活動兒歌《我有一雙小小手》復習課教案設(shè)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喜歡朗誦兒歌。
2.培養(yǎng)語言的節(jié)奏感。
3.了解保護手的方法。
4.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現(xiàn)力。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二.活動準備
1. 手的圖片。
2.《小小手》兒歌。
三.活動過程
1.出示手的圖片。
教師提問:1.這是什么?2.手怎么才可以發(fā)出聲音呢?
2.請幼兒用手發(fā)出聲音,例如拍掌、搓手、用手拍自己的身體、與小伙伴互相拍拍手等。
3.教師引出兒歌,并配合兒歌的節(jié)奏,加上上述的動作。
教師:現(xiàn)在我們用一首好聽的兒歌,加上我們的動作一起和小手一起玩。好不好?
4.教師完整地朗誦一遍。(加上動作)
5.幼兒跟著教師念兒歌,配合兒歌的節(jié)奏并且加上動作。
6. 與幼兒討論:1.如果我們的小手受傷了,手還能跟我們玩嗎?2.那小朋友要怎樣保護這雙手呢?
四.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要保護這雙小小手,首先我們愛它,怎樣愛呢?勤洗手、洗澡、剪指甲、不 要觸碰危險的東西,這樣我們的小手才會樂得笑哈哈!
附:小小手
小小手,小小手,
一只左來一只右,
它們是我的好幫手,
我會保護這雙手。
活動反思:
整節(jié)課設(shè)計比較流暢,課前緊跟目標,預想到了重點難點,想到了解決的方法,比較順利。整節(jié)活動幼兒愿意參與活動,表現(xiàn)積極?;顒娱_始部分我利用師幼拍著手相互問好,練習了歌曲的節(jié)奏。理解歌詞部分,我主要運用圖片,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認識左右手時,我在活動前已為幼兒左手背上貼了一朵小紅花,幫助幼兒區(qū)分左右手,降低了難度。學習了歌曲內(nèi)容后,拍著手說歌詞,既幫助幼兒熟悉了歌詞,又感受了節(jié)奏,重點讓幼兒練習了最后一句“一共十個手指頭”的節(jié)奏,解決了難點。學唱歌曲后,讓幼兒當小歌唱家,登臺演唱,激發(fā)了幼兒的積極性,把活動推向高潮?;顒又写蟛糠钟變悍e極參與,只有兩名幼兒認識左右手時,在弄自己的厚外套,教師這時才幫幼兒脫掉衣服。課前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也要照顧到孩子,排除干擾影響幼兒的因素,如活動前要如廁,穿的衣服是否合適,幼兒身體是否舒服等。
9、幼兒園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詩歌活動 《小小的船》及評課
幼兒園詩歌活動《小小的船》(小班)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到詩歌的純潔、質(zhì)樸、奇妙、富有幻想和童趣。
2.引導幼兒理解詩歌的節(jié)奏,喜歡和熱愛幼兒詩歌。
3.讓幼兒理解自己生活的現(xiàn)實世界和心中的幻想世界。
4.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nèi)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jié)。
5.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準備玩教具:月牙、小船、星星、天空背景;幼兒詩歌(多媒體課件)
2.《小小的船》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兒兩尖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活動重難點:
重點:使幼兒掌握幼兒詩歌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
難點:使幼兒理解和喜歡幼兒詩歌,掌握詩歌的內(nèi)在表現(xiàn)。
活動過程:
1.教師演示多媒體課件詩歌《小小的船》并隨情景朗誦,感染幼兒的情感把幼兒帶入情境中,讓幼兒了解詩歌的內(nèi)容、韻律和節(jié)奏。
2.教師再次誦讀詩歌,使幼兒進一步熟知詩歌的內(nèi)容。
3.請幼兒說一說詩歌的內(nèi)容和聽到詩歌后腦中的畫面。
4.請會誦讀詩歌的單個或者一組幼兒誦讀詩歌,讓沒有誦讀的幼兒認真聽。使幼兒更加對詩歌的節(jié)奏感有一定的掌握。
4.教師出示玩教具,和幼兒一同誦讀并將詩歌的場景表現(xiàn)出來,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認識。
活動點評:
《小小的船》是我國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創(chuàng)作的一首非常優(yōu)美的詩歌,詩歌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把孩子們引入藍天、明月、繁星構(gòu)成的神話般的仙境,比喻大膽,想象奇特,音韻順口和諧。試想:在銀月如鉤的夜晚,和孩子一起仰望天空:藍色的天幕上晶瑩的繁星閃耀,一彎明亮的新月像小小的船輕盈地在云彩和星星中間穿行,盡情地感受這優(yōu)美的境界,那是何等的愜意,能夠讓幼兒感受到詩歌的魅力,熱愛詩歌,喜歡詩歌。
1.把握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演示詩歌內(nèi)容,很容易打動幼兒。
2.教師聲情并茂示范朗誦詩歌,能讓幼兒很好的了解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
3.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盡情表白和發(fā)揮自己的想象。
4.師幼共同利用玩教具表現(xiàn)詩歌情景更讓幼兒喜愛詩歌
10、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公開課詩歌教案《逗螞蟻》教學實錄及評課稿
活動目標:
1、學習并理解兒歌內(nèi)容,感受兒歌所表現(xiàn)的天真爛漫的兒童情趣。
2、體驗角色游戲的快樂。
3、嘗試用適當?shù)脑~語替換兒歌中的飯菜名,發(fā)展創(chuàng)造能力。
4、閱讀故事,能細致的觀察畫面,大膽的表述對故事的理解。
5、引導幼兒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經(jīng)過,鍛煉自己口語的表達能力及思維能力,創(chuàng)編出一個完整的故事。
活動準備:
活動前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自制的黃米飯、炒青菜若干盤,毛竹筷一雙、小瓷碗一個,螞蟻卡片2-3張,黑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產(chǎn)生興趣
1.猜一猜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要請一位客人一起做游戲(慢慢拉開黑板上的紙簾,露出螞蟻觸角和上半個頭),猜猜它是誰?
(幼兒猜測一番后,教師出示政治螞蟻卡片。)
幼:是螞蟻。
2、喊一喊
師:誰能把螞蟻喊到身邊來?
幼:小螞蟻!小螞蟻!
幼:小螞蟻快來,我們有許多小朋友。
(教師扮演小螞蟻邊搖頭邊向前走,但表示拒絕走到幼兒身邊。)
師:螞蟻不肯過來,我們要想一個辦法逗逗它,把它引過來。
3.逗一逗。
師:我們怎樣喊才能把螞蟻引過來呢?
幼:螞蟻來呀來。
師:拿什么逗它?
幼:螞蟻螞蟻我給你小汽車∕螞蟻螞蟻我給你吃巧克力∕螞蟻螞蟻我?guī)闳ゴ河唯M螞蟻螞蟻我有好看的書‥‥‥
師:我們換是一起來試一試吧。(大家一起招手喊:“螞蟻來呀來,我給你......”)
二、在游戲中學習兒歌
1.逗引螞蟻。
師:咦,今天早晨我們做了什么飯菜?
幼:黃米飯/炒青菜。
師:我們把它拿來逗逗螞蟻吧。
(師幼一起擺出“黃米飯”“炒青菜”、毛竹筷、小瓷碗,引導幼兒在此逗螞蟻。)
幼:螞蟻來呀來。
師:(扮演螞蟻搖頭):嗯,不來不來。
幼:來吃飯,快快來吃飯。
師扮演螞蟻):什么飯?
幼:黃米飯。
師:什么菜?
幼:炒青菜。
師:什么筷?
幼:毛竹筷。
師:什么碗?
幼:小瓷碗。
師(扮螞蟻來到餐桌前聞聞并吃得很香的動作,然后眉頭一皺):吃不完,怎么辦?
幼:搬回去。
師:搬回去干什么?
幼:留著以后吃/留給姐姐吃/留給爸爸媽媽吃/留給爺爺奶奶吃.......‥‥‥
師:螞蟻有了好吃的東西能想到別人,真是好樣的。一想到有更多的螞蟻能吃到好吃的黃米飯、炒青菜,他在班的時候心情會怎樣呢?
幼:高興/快樂。
(教師一邊做螞蟻搬東西的動作一邊念“哼喲哼喲搬得歡”。)
師:為什么螞蟻搬米飯是要“哼喲哼喲”的?
幼:它搬得多/它力氣小螞蟻一點點大,很吃力。
師:它一次能搬多少米飯?為什么?
幼:兩粒/一粒。
師:螞蟻個頭那么小,還沒有米粒大,它一次搬一粒還很辛苦呢,所以他們走得很慢,我們一起做一做“哼喲哼喲搬得歡”的動作。
2.學習兒歌,并進行表演游戲。
(1)學習兒歌、
師:把我們剛才逗螞蟻吃飯的游戲連起來說一說就是一首兒歌,你們聽—(教師朗誦兒歌《逗螞蟻》。)
師:請小朋友們也來說一說。
(2)游戲
玩法:先請兩位幼兒和教師扮演螞蟻,一起躲到“洞”里,讓其他幼兒來逗螞蟻。大家喊第一句“螞蟻來呀來”,螞蟻說“嗯”,大家喊第二句“快快來吃飯”,螞蟻問:“什么飯?”大家答:“黃米飯?!蔽浵亞枺骸笆裁床?”大家答:“炒青菜?!蔽浵亞枺骸笆裁纯?”大家答:“毛竹筷。”螞蟻問:“什么碗?”大家答:“小瓷碗?!敝笪浵伮艹鰜?,來到餐桌前聞一聞再吃,吃飽后螞蟻問:“吃不了?!贝蠹艺f:“往回搬?!庇谑俏浵佭吥睢昂邌押邌寻岬脷g”
邊搬黃米飯。
三、替換兒歌中的飯菜名稱
1.師: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要在請螞蟻來做客,還可以準備些什么飯菜?
幼:白米飯/紅豆飯/黑米粥.......‥‥‥
幼:炒菠菜/紅燒肉......‥‥‥
2.師:小朋友回到家還可以編編新的兒歌,和爸爸媽媽一起玩這個游戲。
附兒歌:
逗螞蟻
螞蟻來呀來,
快快來吃飯。
什么飯?白米飯。
什么菜?炒青菜。
什么筷?毛竹筷。
什么碗?小瓷碗。
吃不了,怎么辦?
哼唷哼唷往回搬。
評析
《逗螞蟻》這首詩歌節(jié)奏明顯、內(nèi)容淺顯,短小精練又生動活潑,非常符合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為中心的年齡特點。教師從猜一猜—喊一喊—逗一逗使幼兒無意識的進入游戲情境,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來熟悉兒歌內(nèi)容,在對話與扮演中不知不覺的感受兒歌的情趣,熟悉兒歌的句式,為下邊學習兒歌打下鋪墊。由于幼兒主動性不夠,所以教師的參與既是一種示范,又是幫助幼兒開展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替換創(chuàng)編活動中教師有效調(diào)動幼兒,使幼兒直接回憶平時吃過的飯菜,拓展孩子已有的經(jīng)驗,幫助孩子梳理建構(gòu)經(jīng)驗既貼近幼兒生活,又可以將游戲延續(xù)下去,使幼兒充分體驗學習兒歌的快樂,并推動幼兒與家長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