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班幼兒手腦速算《3的進位》教案和教學反思》屬于幼兒園公開課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學前班幼兒手腦速算《3的進位》教案和教學反思
目標:
1.幼兒能熟練掌握進位口訣。
2.掌握運算能力。
3.對補數(shù)的進一步加強。
4.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重難點:掌握進位口訣,運算能力。
準備::數(shù)字卡練習題動物圖片左右手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小猴子找數(shù)字》
提問;小猴子問了小貓1的補數(shù)是幾;
小猴子問了小兔2的補數(shù)是幾;
小猴子問了小狗3的補數(shù)是幾;
然后請了班上的幼兒來幫小猴子來找其他數(shù)的補數(shù)。
二.然后提問的方式來回答并復習什么是補數(shù);兩個數(shù)加起來為10。
三.出示個位和十位的圖片;。
四. 復習 1.2的進位口訣是:
1.提問,1的補數(shù)是幾。 2的補數(shù)是幾。
2.告訴幼兒1和2的口訣。
1進1屈92進1屈8
例如:9+1=8+2=
五.游戲《十根手指頭》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六.學習《3的進位加法口訣》
1. 提問;什么時候用進位加法口訣(個位不夠加時,向十位進1)
3的補數(shù)是幾。
2.告訴幼兒3的進位加法口訣。3進1屈7
7+3=9+3=8+3=
七.做練習題時并穿插游戲。28+32-30=9+3+3=19+3=
游戲是:教師把結果和習題放在身上,先讓幼兒來算,并找出答案,然后再和幼兒一起來計算,是否正確。
八.操作比賽:幼兒每組發(fā)一張練習題來進行比賽看哪一組最先完成就取勝。
九.游戲來結束教學,征求幼兒的意見。
手腦速算課《3的進位加法》后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根據(jù)幼兒的情況以及本班的實際情況,認真的設計和想象。采取多種形式來引導幼兒,關注每一位幼兒的細節(jié)來進行教學。尤其是教學重點,難點,以及目標與幼兒喜聞樂見的游戲穿插在一起。以故事形式有機的融入,并適當?shù)陌才旁诮虒W活動中,以幼兒為中心,教師作為適當?shù)囊龑д吆蛥⑴c者。以幼兒動手,動腦,動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幼兒的身心潛能,省時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
在本堂課中以游戲,故事的目的是要求幼兒在玩中學,去中練,增強活動中的新穎以及創(chuàng)新,使她們主動的學,愉快的學,努力爭取正確,迅速的完成游戲中的學習任務,結合手指游戲,讓幼兒對數(shù),以及個位,十位能進一步加強。
但是,在教學活動中也存在著一些弊端。包括各位教師的點評。
1.在細節(jié)方面多注意,例:在每組做完題時,可以針求幼兒的意見,不要老師去指定幼兒,限制幼兒的主體作用。
2.在最后總結時應該更細致一點。
今后在上任何課時,應采取更多樣化以及創(chuàng)新的形式來進行授課,要對手腦速算進行研究和教學。
2、學前班幼兒手腦速算《3的進位》優(yōu)秀教案和教學反思
目標:
1.幼兒能熟練掌握進位口訣。
2.掌握運算能力。
3.對補數(shù)的進一步加強。
4.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重難點:掌握進位口訣,運算能力。
準備::數(shù)字卡練習題動物圖片左右手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小猴子找數(shù)字》
提問;小猴子問了小貓1的補數(shù)是幾;
小猴子問了小兔2的補數(shù)是幾;
小猴子問了小狗3的補數(shù)是幾;
然后請了班上的幼兒來幫小猴子來找其他數(shù)的補數(shù)。
二.然后提問的方式來回答并復習什么是補數(shù);兩個數(shù)加起來為10。
三.出示個位和十位的圖片;。
四. 復習 1.2的進位口訣是:
1.提問,1的補數(shù)是幾。 2的補數(shù)是幾。
2.告訴幼兒1和2的口訣。
1進1屈92進1屈8
例如:9+1=8+2=
五.游戲《十根手指頭》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六.學習《3的進位加法口訣》
1. 提問;什么時候用進位加法口訣(個位不夠加時,向十位進1)
3的補數(shù)是幾。
2.告訴幼兒3的進位加法口訣。3進1屈7
7+3=9+3=8+3=
七.做練習題時并穿插游戲。28+32-30=9+3+3=19+3=
游戲是:教師把結果和習題放在身上,先讓幼兒來算,并找出答案,然后再和幼兒一起來計算,是否正確。
八.操作比賽:幼兒每組發(fā)一張練習題來進行比賽看哪一組最先完成就取勝。
九.游戲來結束教學,征求幼兒的意見。
手腦速算課《3的進位加法》后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根據(jù)幼兒的情況以及本班的實際情況,認真的設計和想象。采取多種形式來引導幼兒,關注每一位幼兒的細節(jié)來進行教學。尤其是教學重點,難點,以及目標與幼兒喜聞樂見的游戲穿插在一起。以故事形式有機的融入,并適當?shù)陌才旁诮虒W活動中,以幼兒為中心,教師作為適當?shù)囊龑д吆蛥⑴c者。以幼兒動手,動腦,動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幼兒的身心潛能,省時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
在本堂課中以游戲,故事的目的是要求幼兒在玩中學,去中練,增強活動中的新穎以及創(chuàng)新,使她們主動的學,愉快的學,努力爭取正確,迅速的完成游戲中的學習任務,結合手指游戲,讓幼兒對數(shù),以及個位,十位能進一步加強。
但是,在教學活動中也存在著一些弊端。包括各位教師的點評。
1.在細節(jié)方面多注意,例:在每組做完題時,可以針求幼兒的意見,不要老師去指定幼兒,限制幼兒的主體作用。
2.在最后總結時應該更細致一點。
今后在上任何課時,應采取更多樣化以及創(chuàng)新的形式來進行授課,要對手腦速算進行研究和教學。
3、學前班幼兒園《手腦速算》優(yōu)秀教學設計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左右手的快速伸屈刺激左右腦細胞的興奮 ,使左右腦平衡發(fā)展 , 從而開發(fā)學生智力。
2、充分調(diào)動 手、眼、耳、口、腦等器官協(xié)同運作,使學生的動作系統(tǒng) ,形象系統(tǒng) ,符號系統(tǒng)協(xié)調(diào)起來 ,互相轉化與促進 .有利于兒童個性的發(fā)展。
3、提高速算能力,激發(fā)學生計算興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體會數(shù)學的生活化,體驗數(shù)學游戲的樂趣。
二、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是教會學生用雙手表示 0 —— 10 幾個數(shù)。讓學生明確 拇指表示 5 ,即一個拇指相當于一只手的手指數(shù),其余群指一個均表示 1 ;左手表示十位,右手表示個位;學會 5 的不進退加減法。教學重點: 5 的加減口訣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神秘地說:“同學們你們會數(shù)數(shù)嗎?會用手指數(shù)嗎?”學生不屑一顧地伸手數(shù)。教師評價:這種數(shù)數(shù)方法對這節(jié)數(shù)學課而言是錯誤的。學生表情詫異,這時教師再教學生新的速算方法——手指操,從而引出課題。
二.新授
(一)教學用手指表示 0-10
1、師:請同學們與老師一起數(shù),當數(shù)到 5 時,教師停頓片刻——以前 5 個指頭表示 5 ,今天一個大拇指就是 5 。學生與教師從 0 數(shù)到 5 。那接下來 6 應該怎樣數(shù)呢? 7-9 。最后“左手 1 右手 0 即為 10 ”
2 、慢節(jié)奏 0-1010-0 ;較快節(jié)奏數(shù);同桌比賽;快節(jié)奏數(shù)
3 、小組四人淘汰賽評出第一。
4 、教師說數(shù),學生用手指快速表示。
(二)教學 5 的不進退位加減
教學加法:
1 、師: 1+4=2+3=你們會做嗎?那么用手指操應該怎樣表示呢?要想熟練用手指表示,必須要先掌握口訣:一四五、二三五、三二五、四一五。
2 、學生熟練記憶,然后教師與學生共同邊說口訣邊演示。
3 、同桌之間互相練習。
教學減法:
教學方法同上。
(三)課堂練習
1 、簡單的個位數(shù)加法與減法
2 、兩位數(shù)加減但個位上湊 5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習了一門新的速算方法,你們有哪些收獲呢?
(五)布置作業(yè)
住宿生課下互相練習 5 的不進退位加法與減法。
回家與父母一起復習 5 的不進退位加法。
4、學前班科學活動《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與教學反思
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基本生長過程和外形特征;
2、啟發(fā)幼兒對小動物的探索欲望和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操作能力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盛有小蝌蚪的魚缸
2、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3、掛圖:小蝌蚪生長變化的四個過程;
4、集體排序圖四張;
活動過程:
一、老師帶領幼兒觀察小蝌蚪引入活動主題
1、老師講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提醒幼兒邊聽故事邊觀察“小蝌蚪長得是什么樣子的,象什么?”
2、引導幼兒觀察魚缸中的小蝌蚪,討論并講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頭、有眼睛、沒腿、象魚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它的
四個不同的過程,并在活動中適當穿插各種提問。
參考資料:
1、卵子:一個青蛙媽媽在春天時會在池塘或小河里產(chǎn)下許多的卵子。每個卵子都是圓圓的,軟軟的,許多許多連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動著。
2、剛出生的小蝌蚪:過2——3天以后,小蝌蚪便從卵子里鉆出來,大大的頭,長長的尾巴,特別象魚,并用頭上的鰓從水中吸進空氣,開始生活。
3、長大的小蝌蚪:大約需要50天的時間。慢慢地先長出兩條后腿,再長出兩條前腿,變成了小青蛙的樣子,嘴巴變大了,頭上的鰓沒有了,但尾巴還沒有脫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脫落。這時,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陸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變成了一個能干的小青蛙。
三、師生共同小結并請幼兒粘貼,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小蝌蚪生長變化過程的認識和理解。
1、小結:以上是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基本過程,從卵子到變成小青蛙大約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將近3年的時間才能變成它爸爸和媽媽的樣子,世界上還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進行變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進行變化,直到長成小青蛙才跳出來。
2、粘貼:請四名幼兒將小蝌蚪的變化過程小卡片按順序粘貼到不同的四副圖片中,全班幼兒集體觀察并驗證。
3、提問:
(1)為什么把小青蛙叫兩棲動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陸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蟲、蚯蚓、蜘蛛、蝸牛……)
老師提示:青蛙不停地脫皮,舊皮對它們來說也是最好的食物。
(3)為什么要愛護小青蛙?(它是捉害蟲的能手,莊稼的好朋友,對我們?nèi)祟悂碚f是有益的,所以要愛護它、保護它)
附件(兒歌):小蝌蚪找媽媽
1、一個卵子圓又圓,
動一動,動一動,真好玩;(動作緩慢)
2、一只蝌蚪一條尾
游來游去找媽媽;(動作輕快)
3、兩條后腿長出來,
媽媽媽媽在哪里?(歡快)
4、四條腿呀長出來,
媽媽媽媽在這里。媽媽……撲向媽媽的懷抱(老師頭演青蛙媽媽去迎接“小蝌蚪”)。
教學反思:
設計本節(jié)活動主要是為了滿足幼兒對于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好奇心而展開的,通過《小蝌蚪找媽媽》一故事讓幼兒初步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基本生長過程和其外形特征;然后通過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過程的形象圖片讓幼兒進行排序,鞏固幼兒在其變化過程的熟知,邊排序邊讓幼兒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兒歌,不僅發(fā)展了幼兒的操作能力同時也發(fā)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最后用實物小蝌蚪來讓幼兒觀察,既調(diào)動了幼兒的觀察興趣,也滿足其好奇心,同時也發(fā)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由于幼兒教多本節(jié)課的前半部分幼兒們還能全神貫注的聽故事、回答問題,后半部分讓幼兒排序和觀察小蝌蚪的時候就顯得很亂,如果分組上這節(jié)活動,我想效果會更好一些。教師的語言可能不夠吸引幼兒,這也是一不足。
5、學前班美術活動教案與教學反思:《熱鬧的小池塘》
美術活動:《熱鬧的小池塘》
設計意圖:基于幼兒的年齡特點發(fā)展的情況,發(fā)現(xiàn)幼兒對動手制作非常感興趣喜歡各種漂亮的事物,初步自己尋找美、感受美的意識,所以制作一節(jié)《熱鬧的小池塘》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來塑造小魚的形象。
一、活動名稱:《熱鬧的小池塘》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搓、團圓和鑲嵌的技能來塑造小魚的基本特征;
2、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3、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xiàn)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征;
4、愿意動手創(chuàng)作,體驗欣賞創(chuàng)作活動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小池塘若干,橡皮泥若干,小魚范例,手指游戲《小魚》
四、活動重點:幼兒學習制作小魚,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小動物的情感
五、活動形式:集體、小組
六、活動過程:
1、導入;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幾位小客人,你們看誰來了?
(出示小圓餅,細長條等)呀!還有一個大圓餅,還有一個細長條,他們來干什么呢?小朋友猜一猜,它們說‘我來變一個小動物,變誰呢?小朋友要仔細看哦!’
2、制作完成后,請小朋友說這是什么小動物?請幼兒觀察小魚的結構(有漂亮的花紋,眼睛、嘴巴)小魚多神氣多漂亮啊!小魚最喜歡在池塘里游泳了。
3、引導幼兒學習塑造小魚的方法
<1>老師把小魚放到池塘里:“池塘的水藍藍的,清清的,小魚游到東,游到西,哎呀,一個人玩真沒勁,要是有好朋友就好了,他的好朋友在哪里?小朋友來幫它吧!
<2>引導幼兒觀察塑造小魚的方法,邊講邊示范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分享評價看誰的小魚最漂亮
七、活動評價
活動反思:
1、目標完成情況較好;
2、教學過程中,教態(tài)可以再親切一點,把自己當做是孩子的伙伴;
3、幼兒的操作材料還不夠豐富,多樣;
4、沒有過多的延伸。
6、學前班語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教學設計與反思
活動目標:
1、能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出乎意料的故事結局。
2、能大膽地用較連貫的語言進行講述和表達。懂得運動能使身體暖和,冬天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3、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jù)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4、喜歡并嘗試創(chuàng)編故事結尾,并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參加體育鍛煉的經(jīng)驗。
2、故事圖片,小兔子頭飾。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激發(fā)幼兒興趣。
1、 老師:“今天我要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不怕冷的大衣》。請小朋友先猜一猜,這《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樣的大衣呢?”請幼兒大膽想象和表達。
2、 老師:“你們想得都很棒!讓我們聽一聽故事里是怎么說的,看看故事里的不怕冷的大衣和你們想得一樣不一樣?!?/p>
(二)、講述故事,理解故事情節(jié)。
1、 教師邊出示圖邊聲情并茂的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
2、在故事結尾時提出:“猜猜姥姥會說什么?”請小朋友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大膽地猜想,并請幼兒說一說理由。教師講述故事結尾:姥姥對陶陶說:“你渾身冒汗,不就像穿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嗎?陶陶拍了拍腦袋說:哦,我明白了,原來媽媽說的不怕冷的大衣就是讓我多做運動啊!”。
3、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奶奶、媽媽說運動是不怕冷的大衣?”可請幼兒說說自己運動后的感受,使其理解運動能使身體出汗,變暖和,感受奶奶、媽媽想法的有趣獨特。
4、老師:“小朋友們,剛開始時你們想到是這樣的結局嗎?這個結尾真有意思,是我們沒有想到的” 。
(三)、看圖分段講故事,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1、老師生動講述前兩幅圖后提問:“小兔子為什么不肯起床?媽媽對他說了什么?”
2、講第3幅圖:“小伙伴們?yōu)槭裁葱Π?”
3、講第4幅圖:“在去姥姥家的路上,陶陶做了什么?他滑了一會兒雪后,感覺怎么樣?他做什么了?”
4、講第5幅圖。
(四)、集體講述故事。
1、 教師和幼兒一起結合圖片講述故事。
2、小白兔:“小朋友,你們講得真好!我給你們帶來一本書,書里面有故事《不怕冷的大衣》,你們可以邊看圖邊講,也可以給好朋友講一講?!?/p>
3、幼兒自由講述。
反思:
勇敢,既是一種精神力量,又存在于一系列具體的行為表現(xiàn)中。4--5歲的孩子,他們的認知能力,情感和意志力正處在發(fā)展過程中常常會有害怕黑暗,害怕疼痛,害怕寒冷與困難等表現(xiàn)。主題“勇敢的我”當中有一活動內(nèi)容《不怕冷的大衣》其活動目標:1.理解兒歌內(nèi)容,知道運動能讓自己暖和起來。 2. 初步運用不同的語氣表現(xiàn)兒歌內(nèi)容。 活動的開始部分我拋給了孩子一個問題“天氣冷嗎?這么冷的天氣里你會做什么事?那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可以讓自己暖和起來?”孩子們想了很多辦法,但是他們想的辦法基本上是借助現(xiàn)代技術產(chǎn)物了來保暖。之后我又拋給孩子們一個問題:“什么是不怕冷的大衣?”請幼兒之間可以共同的討論,并隨著小兔子的想得到不怕冷的大衣而跑去奶奶那里去過程發(fā)現(xiàn)到底什么才是不怕冷的大衣。這期間引導孩觀察小兔子的身體變化。從而使孩子知道運動能使自己的身體暖和起來。為了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加體驗運動的好處,活動后我?guī)∨笥岩黄鸬綉敉饣顒?。鼓勵幼兒在寒冷的季?jié)里要勇敢的戰(zhàn)勝寒冷。
7、學前班音樂游戲優(yōu)秀教案和教學反思《找朋友》
活動目標:
1、復習聽音樂做相應的動作。
2、學會游戲方法,復習踵趾小跑步。
3、復習模仿小動物走路。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懂得對人要有禮貌。
5、通過圖片理解歌詞內(nèi)容,并能根據(jù)歌詞內(nèi)容展開大膽的想象。
6、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一)教具準備
1、磁帶《多快樂》、《拍手歌》《找朋友》
2、木偶鴨,由專人表演
3、小鴨、小兔、小烏龜圖片各一張。
4、小花小星同幼兒人數(shù)。
(二)知識準備:
幼兒熟悉游戲的歌曲《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隨音樂《多快樂》揮動小花、小星愉快的跑進活動室。
2、復習律動《拍手歌》
(二)基本部分
1、木偶表演,引出課題
2、請幼兒聽游戲歌曲《找朋友》來熟悉歌詞,聽后提問
(1)歌曲(游戲)的名字叫什么?
(2)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3、幼兒和教師一起說歌詞。
4、教師示范游戲玩法,復習踵趾小跑步。
5、請幾名幼兒和教師一起做示范。
6、幼兒和教師一起游戲。
7、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模仿圖片上的小動物走路進行游戲。
(三)結束部分
1、教育幼兒對人有禮貌
2、幼兒隨音樂《多快樂》拍手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找朋友》是幼兒園教材小班音樂教本中的一個邀請舞?!墩遗笥选愤@首歌曲可以說是一首流傳廣泛深受幼兒喜愛的歌曲。我根據(jù)小班幼兒剛入園,對音樂美的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并不是十分強烈,而對游戲卻十分偏愛的特點,將《找朋友》以音樂游戲的形式進行。讓幼兒在聽聽、唱唱、動動、玩玩中增強節(jié)奏感,促進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發(fā)展幼兒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引起幼兒對游戲的濃厚興趣,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在這節(jié)課的設計上,我設計了兩種游戲方法,一種是以舞蹈動作走路找朋友,一種則是以模仿幾種小動物如小鴨、小兔走路找朋友,并通過游戲?qū)τ變哼M行德育教育。另外我還設計了與臺下老師握手,請臺下老師一起游戲這一環(huán)節(jié),烘托課堂氣氛,培養(yǎng)幼兒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整節(jié)活動幼兒興趣濃厚,笑聲不斷,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
8、學前班健康優(yōu)秀教案《我會洗手》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要求:1、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知道在飯前飯后、點心及大便后要洗手。
2、學會念《洗手》兒歌
3、教育幼兒養(yǎng)成清潔衛(wèi)生的好習慣。
4、能夠?qū)⒆约汉玫男袨榱晳T傳遞給身邊的人。
教學準備:一條臟毛巾
教學過程:
一:用游戲口吻,引起幼兒學習洗手的愿望
老師:今天我聽到毛巾架上有哭的聲音,我走過去一看(舉起臟毛巾)這條毛巾對我說:“有一個小朋友手沒洗干凈就在我身上擦了,你看,把我身上擦臟了?!?/p>
提問:1、誰在哭啊?
2、毛巾為什么哭?
3、怎樣讓毛巾不哭?
二、學習正確洗手的方法,手心手背都要搓到,洗手后在水池上把手甩三下,不把水濺到地上。
1、老師邊示范邊念兒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換只手,再搓搓,沖沖沖,沖沖手,沖沖沖,沖干凈,關上龍頭甩三下,一二三?!?/p>
2、幼兒先在坐位上邊學兒歌邊練習洗手方法,學念兒歌,老師邊檢查幼兒洗手方法是否正確,邊對個別幼兒進行輔導。
3.組織幼兒在水池邊,,實地練習一次洗手。
活動反思:幼兒通過有趣的游戲,學會了正確的洗手方法。
9、學前班體育教案《火眼金睛》教學設計及教后反思
目標:
1、練習用紙球擊目標。
2、發(fā)展凝神注視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團結、謙讓。
4、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與靈敏性。
準備:
1、用報紙、皺紙做成的紙球若干只。
2、在日常生活中用紙板箱做好“怪獸”。
3、猴子胸飾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
過程:
1、孫悟空的“火眼金睛”。
——為什么孫悟空能很快認出妖魔鬼怪?因為他看東西的時候,盯著看,仔細地看。我們來學孫悟空那樣“火眼金睛”看東西好嗎?
——引導幼兒定睛看物,模仿孫悟空的“火眼金睛”。
2、我是小悟空。
——幼兒扮演小猴子,教師扮演孫悟空?!昂⒆觽儯业玫揭粋€消息,猴山上來了許多怪獸,我們該怎么辦?”
——教師帶領幼兒邊念“張大眼睛看,看得清,投得準”,邊做投擲動作。
——幼兒兩人一組,互相分散自由地進行拋接、投擲練習。
3、火眼金睛打怪獸。
——在練習的基礎上,教師和幼兒一起玩“火眼金睛”的游戲。每個幼兒手拿紙球,跑步投向自己隊的“怪獸”,比一比那隊投得又多又準。
——慶祝勝利。
教后反思 :
活動后,我對這一節(jié)課的教材認知、教學組織、教學效果等作了諸多反思。
由于日復一日看到的都是同樣的事物,周圍的一切已不再新異,不再具有引起幼兒專注觀察的興趣。本活動的意圖是通過孫悟空的形象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利用孫悟空火眼金睛之神奇,引導幼兒祛除隨意觀察的習慣,能夠有意識地凝神注視——看得清,投得準。他們自主合作探索中,得到了合作與競爭意識的鍛煉,整個教材安排、活動實施嚴謹而有序,教學調(diào)控靈活,有足夠的思索與探究空間與時間,并能及時獲取課堂反饋信息,適時調(diào)節(jié)課堂教學,教學效果達到了預先的設計。從身邊選擇游戲材料,潛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環(huán)保概念。
10、學前班語言活動公開課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彎彎的路 直直的路》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懂得彎路、直路的用處。
2、初步了解彎繞的立交橋給城市交通帶來的便捷的作用。
3、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nèi)容。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分清彎路和直路所在位置,將彎路和直路聯(lián)系在一起,想到彎路和直路連在一起的立交橋能給城市交通帶來的便捷作用。
活動難點:彎路和直路的聯(lián)系和用處,城市立交橋是由彎路和直路連成的,是城市交通建設不可缺少的部分。
活動準備:故事磁帶、幼兒活動材料第三冊第31——34頁。
活動過程:
一、我們走過的路。
1、 老師問,你們都走過怎么樣的路?有彎路,也有直路你們覺的彎的好還是直的好?
2、 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路,并說出理由。
3、 剛才有的小朋友說直路好有的說彎路好,現(xiàn)在,我這里有兩個專門修路的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吧。
二、欣賞故事。
1、 幼兒邊看活動材料邊聽老師講故事1—12段。
2、 聽了故事后你現(xiàn)在喜歡彎路還是直路?為什么?讓幼兒充分考慮。
3、 汽車從山腳到山頂發(fā)生了什么事?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
4、 彎彎來到城里修了一條怎樣的路?這次人們是怎樣說的?為什么?
三、討論。
1、 直直修的直山路不受歡迎,彎彎修的城里的彎路也不受歡迎,這可怎么辦啊?
2、 讓幼兒討論,并回答。
3、 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4、 后來直直和彎彎一起修路,直的地方修上直直的路,到了路口和山腳就修上彎彎的路,直直和彎彎一起合作修出來的路,汽車就在也不會出危險了。
最后老師講述直路有直路的好處,彎路有彎路的好處,要看他們是否按照人們的需要來修了。
課后反思:
《彎彎的路直直的路》是一節(jié)語言活動,其重點在于讓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并懂得彎路和直路各有不同的用處。這個故事用了彎彎和直直兩個有趣的人物造路引出故事,幼兒語言故事理解能力強,在聽故事過后能很快地理解故事內(nèi)容。本活動的難點在于引導幼兒分清彎路和直路所在位置,告訴他們?yōu)槭裁催@樣修路?進而將彎路和直路聯(lián)系在一起,想到彎路和直路連在一起的立交橋能給城市交通帶來的便捷作用。通過活動讓幼兒了解了彎路和直路的聯(lián)系和用處,在陡的地方走彎路比較適合,在平的地方走直路更方便。城市立交橋是由彎路和直路連成的,是城市交通建設不可缺少的部分。整個過程的語言教育部分主要從幼兒生活中親身經(jīng)歷的彎路和直路,以及見過的立交橋的直觀形態(tài)去引導幼兒進行想象和探索彎路和直路的聯(lián)系和用處?;顒咏Y束了,但幼兒的思緒和情感并沒有結束,在社會中有很多機會讓幼兒去親身體驗真實的立交橋,進一步提升幼兒的感知能力。
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物體都以一定的形態(tài)呈現(xiàn)在小朋友的面前,彎和直就是富有變化的形態(tài),比如:小朋友的中餐香蕉、笑臉上彎彎的眉毛、媽媽(媽媽食品)用過的毛線團、卷卷的頭發(fā);桌子、黑板、凳子和門窗的邊緣處處都是直的形態(tài)。這些都告訴小朋友,彎和直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看似簡單的直接形態(tài),對小朋友來說,還不能去感知和探索到彎和直在生活里真正的影響,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fā)他們的想象讓他們在彎和直的世界里發(fā)掘和體驗,用他們熟悉的材料和方式去創(chuàng)造一片彎彎直直的天地。
11、學前班健康教案《我是小司機》教學設計與反思
活動名稱:我是小司機
重點領域:健康
活動方式:分組
預設目標:
1、能依據(jù)交通指示標記,看信號改變走跑方向。
2、初步建立遵守社會規(guī)則的意識。
3、引導幼兒樂于交流,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培養(yǎng)幼兒的安全意識。
4、能夠?qū)⒆约汉玫男袨榱晳T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膠圈若干、交通指示標記(停車P拐彎)、繞桿4支
活動預設:
1、幼兒手握方向盤(膠圈)做開車狀,隨音樂進入操場。教師與幼兒一起做準備活動。
2、“小司機 ”練本領。
教師扮“警察”叔叔扮“小司機”。
3、幼兒在教師的囗令下走跑交替。
出示相應的交通指示標志,幼兒按指揮信號做模仿動作。
“綠燈”:小司機做開車快跑狀。
“紅燈”:小司機原地走跑狀。
“彎道”:小司機轉動方向盤做轉彎狀。
“停車場”:小司機模仿剎車動作。
教師出示不同交通標志,幼兒做
“小司機”游戲。
4.游戲:過隧道
讓幼兒自由兩人搭成“小隧道”,輪流當小司機穿過小隧道。
5.放松動作。帶領幼兒做擦車、洗車的動作。
觀察記錄:
1、2 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握著方向做鉆走跑的動作 ,一會停一會開,孩子還提議鉆過滑梯的山洞,在門囗的斜坡來回“開汽車”(提醒孩子注意控制上下坡的速度)。
3、我先向孩子認識所要懂的交通標記,他們很聰明,馬上領會其游戲的要領,分成兩組進行游戲。
有個別的孩子為爭著排第一,碰撞到旗桿,于是與他們討論怎么解決。前一組上的幼兒和后一組上的幼兒有不同的表現(xiàn),先上的孩子要教師來解決,后上的孩子則提出解決的方法。
4.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點在玩“過隧道” 時,我馬上調(diào)整游戲方案,和他們一起定下規(guī)則。他們在自己定的規(guī)則中愉快的游戲,并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識。
5.放松的環(huán)節(jié)幼兒則跟著教師做同樣的動作 。
活動反思:
在這個游戲設計上,孩子所要遵守的游戲規(guī)則很簡單,因此玩起來很容易進入角色,教師不僅是他們的設計者、支持者,還是他們的監(jiān)督者。在發(fā)現(xiàn)孩子違規(guī)時給予指出,使孩子不致于把游戲規(guī)則丟棄,由此至終向目標靠近。教師也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合作者、引導者。當出現(xiàn)孩子的需要時,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能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還學會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12、學前班教學設計:幼兒園大班詩歌《大自然的話》教案反思
目標:
1、欣賞詩歌,初步感知詩歌的語言和結構等藝術特點。
2、在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基礎上嘗試仿編。
3、有欣賞、了解大自然的濃厚興趣,體驗人和大自然的親情。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5、能通過表情、動作表現(xiàn)詩歌內(nèi)容嘗試仿編詩歌的最后一句。
準備:
1、幼兒有觀察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初步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
2、配樂詩歌錄音磁帶。
3、大自然景象教學掛圖、詩歌圖譜各一幅。
4、拍攝的大自然景象圖一套。
過程:
(一)開始部分
游戲“指五官”,引起幼兒興趣。
師:我們一起來玩“指五官”的游戲,聽我的口令,看誰指得又快又對!
小結:小朋友的反應很快,說明剛才老師的語言大家都能聽懂。老師說的話你們是靠耳朵才能聽懂的。不要以為只有人才會說話,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語言。大自然的語言你們能聽懂嗎?靠什么發(fā)現(xiàn)呢?我們一起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教學掛圖,感受大自然,了解詩歌。
師:這兒有一幅畫,畫上有什么?(花、草、樹木、白云、太陽、荷花、小河┉)這就是大自然。大自然會說話嗎?我們一起來聽詩歌《大自然的話》里說了些什么?
2、欣賞詩歌。
a、幼兒聽配樂詩歌錄音。提問:大自然會說話嗎?詩歌里說了些什么?
師:你們聽懂大自然的話了嗎?我們再來欣賞一遍!
b、教師有表情地朗誦一遍。
c、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nèi)容。
①詩歌里說了大自然中誰在說話?怎么說話的?(逐一揭開相關的詩歌形象圖譜(白云、螞蟻和樹樁…)為什么說白云飄得高高,明天準是晴天;為什么說螞蟻往高處搬家,明天準是晴天?樹樁上的一道道圈圈說明什么?怎么知道的?這都是人類多年觀察出來的,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诖笞匀坏恼Z言與人的語言有什么不同? (人的話要用耳朵聽,而大自然的語言就是指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現(xiàn)象,它好象用無聲的語言告訴人們新奇的知識。)
d、引導幼兒有感情地地學習朗誦詩歌一遍。
師:大自然的語言真是五彩繽紛,妙不可言,我們一起來輕輕學念這首詩歌。
?、且龑в變郝牨嫒卧姼杞Y構上的特點。
師:《大自然的話》這首詩歌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段?為什么?好在哪里?(揭開詩歌外的形象圖譜)
小結:詩歌中先說了看到的大自然各種各樣的現(xiàn)象(白云高飄、螞蟻往高處搬家、樹樁上有一道道圈圈)緊接著寫人們看到這種現(xiàn)象后想到了什么?(晴天、雨傘、一圈就是一年)最后告訴我們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詩歌的結構這樣安排能讓我們小朋友一聽就能明白大自然的語言是什么?人類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會給人類好的回報,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真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歌,
e、組織幼兒看圖譜完整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3、幼兒嘗試仿編詩歌2—4段內(nèi)容。
a、幼兒交流自己發(fā)現(xiàn)的大自然的話。
師:大自然中有無窮的奧秘,你們平時都注意觀察了嗎?有沒有發(fā)現(xiàn)感受到大自然的話?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b、幼兒進行仿編。
師:我用詩歌的形式把我發(fā)現(xiàn)的大自然的話告訴了你們,你們也來用詩歌的形式說說你發(fā)現(xiàn)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話,好嗎?
小結:真棒!你們一定都是愛學習肯動腦,細心觀察,勤于積累的小朋友才能聽動大自然的話,課后你們可以把你們觀察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話畫下來我們裝訂成一本大的詩歌集,好嗎?
(三)結束部分
大自然真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只要我們善待她,她就會給我們?nèi)祟惡玫幕貓螅乾F(xiàn)在我們?nèi)祟愑行┤藚s不能善待大自然,大量地砍伐樹木、捕殺動物,亂扔垃圾、工廠排除廢氣、廢水污染環(huán)境,使大自然受到嚴重的破壞。大自然還會和我們?nèi)祟愖雠笥褑?她還會以好的回報給人類嗎?我們應該怎樣做?課后你們可以去了解了解,再來告訴我,好嗎?
這首詩歌科學知識趣味性很強,可以借機培養(yǎng)幼兒觀察大自然的興趣,進而培養(yǎng)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要想讓幼兒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nèi)容,感受詩歌的美,就必須對詩歌中提到的大自然的景象有所了解,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知識基礎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在課前利用了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大自然有規(guī)律的變化,讓幼兒了解四季的變化特征,動植物的變化,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
教學反思:
教學達到了預期制定的目標,通過本次語言教學活動,我班孩子對大自然的語言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大自然的語言其實就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也從中學會了一些創(chuàng)編詩歌的技巧,并知道只要愛學習肯動腦筋,細心觀察,勤于積累就能聽懂大自然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