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童話欣賞活動《樹媽媽和樹葉娃》教案設計附故事》屬于幼兒園大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大班童話欣賞活動《樹媽媽和樹葉娃》教案設計附故事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聆聽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2、在欣賞音樂與語言自然交融中,讓幼兒充分感受、體驗故事的情節(jié),激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3、在活動過程中,激發(fā)幼兒敢想、敢說的積極性,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5、能簡單復述故事內容,并進行角色表演。
二、活動準備
1、梧桐樹掛圖兩幅。(春、秋各一幅)
2、梧桐樹葉若干張。(一面綠色,一面黃色)
3、錄音機一臺,錄音帶一盒。
三、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聆聽故事。
教師:小朋友這圖上畫的是什么呀?(梧桐樹)漂不漂亮?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梧桐樹的故事?
2、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一遍。
教師提問:小朋友剛才我講的這個童話說的是誰的故事呀?(梧桐樹媽媽和樹葉娃娃的故事)春天和秋天樹葉娃娃有什么不一樣?(幼兒回答)
3、用音樂伴奏,老師有表情地講述第二遍故事,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故事內容。
(1)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教師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有表情地演唱樹媽媽傷心的歌和樹葉娃娃安慰樹媽媽的歌。
(2)教師:小朋友們又聽完了一遍故事,現(xiàn)在誰來告訴我春天和秋天樹媽媽的心情有什么不一樣?(讓幼兒談談自己的感受。知道春天樹媽媽很高興,秋天樹媽媽很難過)
(3)幼兒集體學唱樹媽媽和樹葉娃娃的歌。幼兒分組演唱樹媽媽和樹葉娃娃的歌。
(4)教師說:剛才我聽到了小樹葉們都用歌聲來安慰樹媽媽了,現(xiàn)在你們想一想能不能用一句話來安慰樹媽媽呢?(讓幼兒自由發(fā)言,教師注意傾聽,及時給予鼓勵)。什么是安慰?(讓媽媽高興、快樂起來)
4、聽錄音機分段講故事。
(1)聽完第一段故事,教師和幼兒一起感受春天樹媽媽和樹葉娃娃在一起的情景。
教師說:聽完第一段故事你們感覺怎么樣呢?樹媽媽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2)聽完第二段故事,教師和幼兒一起感受秋天樹葉娃娃離開樹媽媽的情景。
教師說:秋天到了,小樹葉都離開媽媽了,樹媽媽的心情會怎么樣呢?(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秋天樹媽媽傷心的心情)
討論: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和媽媽分離過呢?你們和媽媽分開了,心情會不會好受呢?(讓幼兒之間互相交流,共同分享各自的感受)
(3)聽完第三段故事,教師和孩子們一起感受第二年春天樹葉娃娃又回到樹媽媽身邊的情景,啟發(fā)幼兒說說回到媽媽身邊的感受。
5、故事情節(jié)表演
教師說: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把小樹葉掛在胸前和老師一起表演這個童話故事。
要求:
?、俅禾鞎r,小樹葉綠色掛前面,并且都圍著樹媽媽做游戲。
?、谇锾鞎r,小樹葉黃色掛前面,并且都離開了媽媽。
?、鄣诙甏禾?,小樹葉又是綠色的,又回到了樹媽媽的身邊和媽媽一起做游戲。
6、結束部分
教師:好,小樹葉們和樹媽媽在一起玩得高興嗎?那我們一起到別處去玩吧?;顒咏Y束。
附:故事《樹媽媽和樹葉娃娃》
公園里的梧桐樹媽媽有一群可愛的樹葉娃娃,每天,樹媽媽用它扎實的樹根,粗壯的樹干,堅挺的樹枝,托著這群可愛的樹葉娃娃,和它們快樂的做游戲,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媽媽了。就這樣,樹媽媽和樹葉娃娃們一起度過了春天,度過了夏天。
天氣漸漸地涼了,秋風不停地吹著樹媽媽和樹葉娃娃的身上,樹葉娃娃們換上了吉黃色的衣裳,一片一片的離開了樹媽媽,它們飄呀、飄呀,誰也不知道自己會飄到哪兒去?樹媽媽眼睜睜地望著孩子們離開了自己,它惶慌地唱起了傷心的歌謠。小樹葉們聽到了樹媽媽的歌,都不忍心再讓它傷心下去了。于是,它們也用歌聲安慰樹媽媽。
第二年的春天,公園里的梧桐樹媽媽身上,又長出了許多小綠芽,這些小綠芽長成了可愛的樹葉娃娃。樹媽媽看到孩子們回來了,心里可高興了,它又用自己扎實的根根,粗壯的樹干,堅挺的樹枝,托著樹葉娃娃,和它們快樂的做游戲,它又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媽媽了。
歌曲:
故事講到樹媽媽惶慌地唱起了傷心的歌謠時,老師站起來演唱歌曲第一段,小樹葉安慰媽媽演唱第二段(用鋼琴伴奏)。
2/41=D
33321533332 —∣
樹 媽 媽:秋風起 來 了,秋風起來了。
樹葉娃娃:小樹 葉沙 沙 沙沙沙沙沙。
235 ∣ 332∣1·6∣1 — ∣
樹 媽 媽:小 樹葉離 開了媽媽。
樹葉娃娃:好 像在勇 敢地說話。
7·7∣ 7765 ∣ 6·1∣2—∣
樹 媽 媽:票 呀,飄呀飄向哪里。
樹葉娃娃:春 天春天我會回來。
235∣32∣ 1 —‖
樹 媽 媽:心 里可害怕。
樹葉娃娃:打 扮樹媽媽。
2、大班教案《小樹葉找媽媽》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區(qū)分常綠樹和落葉樹的顯著特征。
2.培養(yǎng)幼兒喜歡觀察、探索的好習慣。
3.通過本活動培養(yǎng)幼兒對樹的喜愛之情,從而更關心我們環(huán)境。
4.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并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觀察、比較,區(qū)分常綠樹和落葉樹的顯著特征。
2. 培養(yǎng)幼兒對樹的喜愛之情和對我們生活環(huán)境的熱愛。
活動準備
1.各種常見樹在不同地方的圖片。(課件)
2.常綠樹葉和落葉樹葉若干(每個幼兒至少4片樹葉)。
3.常綠樹和落葉樹樹干。
4.漢字“常綠樹、落葉樹”。
活動過程
(一)認識樹
1.律動《小樹葉》。
歌曲里邊唱到:秋風起來了,小樹葉離開了媽媽。是不是所有的樹到了秋冬季節(jié)樹葉都會離開大樹媽媽?
2.下面我請小朋友們欣賞一些圖片,我們會從中找到答案。
剛才看到的這些樹你認識嗎?你說得出它們的名字嗎?
當孩子說到柳樹或桃樹時順勢引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3.你們看到柳樹或桃樹綠綠的時候是什么季節(jié)來臨了?
春天來了,柳樹或桃樹發(fā)芽了;夏天滿樹的綠綠的葉子,你們知道柳樹或桃樹冬天是什么樣子的嗎?
(二)區(qū)分常綠樹和落葉樹
1.(出示漢字“落葉樹”像柳樹這樣的春天樹葉都發(fā)芽了冬天樹葉都落光的樹,我們叫它“落葉樹”。
2.除了落葉樹還有一種一年四季有是綠葉滿樹的,叫常綠樹。
3.(出示兩種葉子)這里有兩種葉子,一種是常綠樹的,一種是落葉樹的,請各拿一片。
強調:幾種東西,叫小朋友各拿一個,一共是兩個。
4.請你看一看摸一摸,這兩種葉子一什么吧一樣?
——這里通過感官,來感知樹葉的不同特征。在活動中,老師根據(jù)孩子的感受。將兩種樹葉的特征分別記錄在表格上,以供歸納使用。(排除無關特征,抽象出常綠樹的顯著特征:葉厚、正面顏色深反面顏色淺、葉子表面有光澤。)
小結:無論我們在馬路上看到哪些樹,即使我們不認識它,但是只要它的葉子是比較厚、樹葉正面顏色深反面顏色淺、表面有光澤,我們就可以判斷它是常綠樹。
5.區(qū)分柑橘樹、小葉榕樹和香樟樹的歸屬。
(1)(依次出示柑橘樹、小葉榕樹和香樟樹葉子)這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的葉子?(2)(出示圖片驗證觀點)這滿地都是香樟樹的葉子,看了這張照片,你還認為香樟樹是常綠樹嗎?
孩子改變觀點或不改變觀點老師都追問為什么?
(3)現(xiàn)在我們可以回答活動開始時的問題了,像香樟樹、小葉榕、柑橘樹這樣,一年四季都落葉子,但是它落葉子之后,馬上長出新的葉子出示,盡管不停地落葉,但一年四季它滿樹都有茂密的葉子,它是常綠樹。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樹到了秋冬季節(jié)都會變得光禿禿的。
(三)游戲:《小樹葉找媽媽》
(聲音:媽媽、媽媽,你在哪里呀?)
(1)出示一棵落葉樹的樹干,“我是落葉樹,我的葉子薄,葉子表面不光
滑、沒有光澤。秋天到了,風把小樹葉都吹跑了,我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了。我的腳好冷啊!小朋友你能幫我找到樹葉寶寶嗎?”(音樂響起,幼兒把落葉樹的樹葉放在落葉樹上。)
(2)出示一棵常綠樹的樹干,“謝謝小朋友!我還有一個好朋友,它是常綠樹,它的葉子厚、正面顏色深、有光澤。一年四季都是綠葉滿樹。小朋友你能幫它找到樹葉寶寶嗎?(音樂再次響起,幼兒把的常綠樹的葉子放在常綠樹上。)
(3)老師:“謝謝你們!小朋友真厲害,幫樹媽媽把寶寶都找到了。樹媽媽高興極了!樹媽媽說很高興,謝謝小朋友,我還有很多朋友呢,我要考考小朋友們能吧能分辨出它們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F(xiàn)在就請小朋友們和我一起去見見它們吧!”
(四)活動結束及延伸活動
在《找朋友》的音樂中結束活動,帶領幼兒到操場上幫樹媽媽找朋友。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幻燈片、老師針對性的提問和幼兒零距離地的觀察比較樹葉,很快的掌握了“常綠樹”和“落葉樹”的概念,且得出了常綠樹和落葉樹的不同特征。接下來,重點區(qū)分柑橘樹、小葉榕樹和香樟樹的歸屬。在反復的驗證過程中幼兒對常綠樹和落葉樹不同特征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顒又形液秃⒆觽円黄鹗占舜罅康臉淙~供幼兒觀察比較,給幼兒提供了一個輕松自在、愉悅的學習情境。對此幼兒很感興趣,發(fā)表觀點的孩子很多,我卻沒有很好地照顧到每一個幼兒,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會多注意這些方面的問題。
3、大班語言散文教案《小樹葉給大樹媽媽的一封信》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的優(yōu)美意境。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3、體驗小樹葉和大樹媽媽互相關愛的情感,激發(fā)幼兒對媽媽的熱愛之情。
4、在課件與圖片的提示下,嘗試學說散文中優(yōu)美語句。
5、大膽參與活動,體驗散文無限美好的遐想意境。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詩的優(yōu)美意境。
2、活動難點: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帶孩子戶外在觀察秋天的景色。
2、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以歌曲《小樹葉》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師:小樹葉真懂事,雖然離開了大樹媽媽,可它們心里還記著媽媽呢!你們看,它們還給大樹媽媽寫了一封信呢。信里會寫些什么呢?我們來聽一聽就知道了。
二、欣賞散文,初步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的優(yōu)美意境。
(一)完整欣賞配樂散文《小樹葉給大樹媽媽的一封信》,提問:你聽到小樹葉給大樹媽媽的信里都說了什么?
(二)結合多媒體課件分段欣賞,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
1、欣賞第一段散文,然后提問:
?、偾锾?,大樹媽媽給小樹葉換上了什么顏色的衣服?
②小樹葉挽著大樹媽媽在秋風中干什么?
2、欣賞第二段散文,然后提問:
?、傩淙~離開了大樹媽媽,心里感覺怎么樣?
?、谛淙~跟著秋風阿姨都看到了什么?
3、欣賞第三段散文,然后提問:
?、傩淙~生病了,媽媽是怎么做的?
?、谛淙~是怎么長大的?
?、勖慨敶箫L大雨來臨時,大樹媽媽又是怎么做的?怎么做的?
?、苄淙~送給大樹媽媽的禮物是什么?
(三)完整誦讀,并進行簡單表演。
三、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喜歡的語句。
四、拓展提問,體驗小樹葉和大樹媽媽互相關愛的情感。
你喜歡小樹葉嗎?為什么?如果你是大樹媽媽,你會怎樣關心小樹葉?如果你是小樹葉,你會怎樣關心大樹媽媽?
五、教師小結,聽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結束活動。
師:外面還有許多的大樹媽媽在想念自己的孩子呢!我們一起到外面把《小樹葉給大樹媽媽的信》送給她們吧。
附:散文欣賞《小樹葉給大樹媽媽的一封信》
親愛的大樹媽媽:
您好!
我是您的孩子小樹葉,接到我的信您一定很高興吧!秋天,您給我們換上了紅色和黃色的衣服,我們攙著您在秋風中翩翩起舞。一天,一陣秋風吹來,我們離開了您,心里感到非常難過。我們跟著秋風阿姨飄過城市和農村,一路上的風景真是太美了!那高高的樓房、寬寬的馬路、金黃的稻田和豐收的果園,把我們的祖國媽媽打扮的非常漂亮。媽媽,要是您也來看看,那該多好啊!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有一次,我們生病了,是您請來了啄木鳥醫(yī)生為我們治病,一直等我們病好了,您才露出笑臉。每天您拼命從土壤里吸取養(yǎng)料把我們養(yǎng)大,從不說一聲辛苦。每當大風大雨來臨的時候,您把我們緊緊的抱在懷里說:"孩子,勇敢點,別害怕,有媽媽在。"我們從心里說一聲:謝謝您,親愛的大樹媽媽,祝您永遠年輕、健康,等到明年春天來臨的時候,我們會帶一件最好的禮物給您!
啊,秋風阿姨又在催我們出發(fā)了,過幾天我們還會給您寫信的,等著吧,媽媽!
--您的孩子:小樹葉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jié)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后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4、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樹葉的故事》
活動目標:
1、通過孩子們的探索,了解有關樹葉的秘密。進一步知道一些樹葉的知識。
2、幼兒能夠在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大膽嘗試,體驗表達表現(xiàn)的快樂。
3、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活動一、樹葉的談話
過程:
老師:“上次我們在戶外活動時,很多孩子去找了樹葉,那么關于樹葉你們還有什么問題要提出來?”
紅紅:“為什么樹葉會掉下來呢?
家豪:“為什么有的樹葉是紅顏色的?”
李想:“有的樹葉的名字我不知道?!?/p>
代娟:“為什么一片樹葉上有不同的顏色?”
宋亮:“為什么樹葉的形狀都是不一樣的呢?”
在談話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孩子對“樹葉”很感興趣,而且在交流時他們提了很多問題。他們的問題有些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沒有想到孩子們有的問題提的那么的“深奧”給我很大的震動,由此,在活動中,我?guī)椭⒆觽冋?,使他們明白他們要想探究的是有關樹葉的特征、名稱、生長等的奧秘。老師就鼓勵孩子們自己去探究,找到答案。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對這個活動興趣不大,老師則尊重他們的意愿,在以后的活動中老師不強求他們一定要和其他孩子一起去探索,但老師和幼兒的行為去影響他們,使他們也逐步地加入到我們的活動中。
活動二、找樹葉
活動過程:
老師帶領全班幼兒到樹林里去找樹葉,當我們來到樹林時,孩子們看到一大片的樹,孩子們大聲的歡呼起來了,“哇,好多的樹啊?!边@時有的孩子站到一顆樹前,大聲地喊:“我找到樹葉了。”有個別孩子一聲不響地找到一片樹葉,在仔細地看看。微微說:“老師這片樹葉好大呀。”有些孩子干脆從樹上采下一片樹葉拿在手里仔細地觀察。這時老師及時地引導:“你看到了什么?”周川說:“我看到了葉子上有一根一根的東西?!崩钕耄骸斑@是花紋?!辨面茫骸皹淙~上怎么會有花紋呢?”老師看到孩子們在爭論,就引導幼兒,讓我們一起去找找資料吧?;蛘呷枂柊职謰寢尠?。許多孩子在整個活動中很投入,通過孩子們自己的探索,終于對樹葉又有了新的認識。知道樹葉上一根一根的東西是叫葉脈,樹葉下面的小尾巴叫葉柄。由于這個活動前要求不明確,在找樹葉時只有少數(shù)幼兒在認真地找樹葉,許多幼兒都是沒有目的在撿樹葉,孩子們很興奮,奔來奔去。這可能與幼兒的年齡特點有關,他們的觀察的持續(xù)性不夠。所以老師引導他們去撿樹葉的同時讓幼兒仔細地觀察樹葉寶寶。讓孩子們對樹葉有了新的認識。
活動三、美麗的樹葉
活動過程:通過找樹葉的活動,孩子們對樹葉已有一般性的認識,而對于其他方面的了解就不太多,老師就引導幼兒看看書。或者讓孩子們看看自己收集來的各種樹葉,孩子們一邊看一邊議論,慢慢地孩子們發(fā)現(xiàn)原來樹葉有各種各樣不同的形狀,有的樹葉象小星星,有的象小手,有的樹葉很大,孩子們看到不同的樹葉就在問同伴,“這是什么樹的葉子,你知道嗎?”“我知道。這是梧桐樹的葉子,是我媽媽告訴我的。”孩子們在各自交流自己知道的知識,對于一些樹葉的名稱都是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探究了解到的,當孩子們告訴同伴時好自豪。孩子們看到各種各樣的樹葉很漂亮。就覺得要把這些樹葉畫下來。老師就為孩子們準備了筆和紙,孩子們就開始畫樹葉了。并且有些孩子邊畫邊講:“半圓形的樹葉是叫銀杏,又厚又大的樹葉是叫橡皮樹?!鼻匦↓堖€畫出了樹葉的莖,有些孩子是把樹葉放在紙上將樹葉的輪廓印下來。還有的是將樹葉放在紙下,進行拓印樹葉。反正孩子們畫樹葉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
嘉嘉還畫了五顏六色的樹葉。婷婷說:“樹葉怎么會有這樣的顏色呢?”周川說:“樹葉只有黃顏色的和綠色的。”嘉嘉著急地說:“樹葉是五顏六色的,不信我們問老師。”大家各說各的理,老師就引導幼兒先看看書再說。于是小朋友一起看書,從書中孩子們明白了許多,知道時間上的樹葉有許多許多種,它們是千姿百態(tài)的。
孩子們在觀察樹葉的特征過程中,結合書中的資料,對樹葉的外形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過討論,提高了幼兒的觀察積極性。在畫樹葉的形狀特別趕興趣,孩子們也嘗試了各種方法來畫樹葉,因此孩子們的興趣很濃,樂此不疲。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不僅需要語言來表達,還需要用作品來表現(xiàn)。
活動四:百變樹葉
活動過程:
孩子們對樹葉的研究的興趣越來越濃了,休息天他們到公園里去撿樹葉,或是去書店買有關的書,然后將這樣葉子、書都帶到幼兒園里。特別是各種各樣的樹葉引起了小朋友極大的興趣。這時老師在教室里布置一些用樹葉拼成的各種圖案,孩子們感到好奇怪,怎么樹葉會變成如此美麗的東西。同時也激發(fā)孩子們制作的愿望,他們也用樹葉拼成了小金魚、小鹿、花等等。并且把自己的作品張貼在墻上,感到好高興。誰知過了幾天,他們拼成的樹葉畫上的樹葉都卷起來了。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樹葉可能是干死了、樹葉要喝水了。”這時,孩子們發(fā)現(xiàn)老師制作的樹葉不會卷的,知道是塑封起來的。有的孩子想辦法將自己的樹葉畫拓印下來了。當孩子們看到自己制作的樹葉畫真的好高興,為自己的成功而自豪。
在這個活動中,不僅孩子們的興趣很大。同時也得到了家長的支持,小朋友對自己表現(xiàn)活動中的作品非常關注,他們對事物的理解不僅在于表達,而更注重用自己的作品來表現(xiàn)。在與孩子們的共同探討過程中,不但孩子們增長了知識,老師也獲得了新的知識。
5、童話故事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小蝌蚪找媽媽公開課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及青蛙的外形特征及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2、能夠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
3、喜歡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現(xiàn)的人情美。
4、通過閱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了解故事的情節(jié),通過一組圖片排序,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培養(yǎng)細致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活動重、難點:
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
活動準備:
故事錄音帶、課件、圖片。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課題。
“大大的腦袋,黑黝端,細細的尾巴水中游!”
提問:“小蝌蚪從沒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
二.播放故事錄音,感知故事內容。
教師提問:
1、故事中有誰?發(fā)生了什么事?
2、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是什么樣的?
3、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它們碰到了誰?互相說了什么?
4、它們把誰當成了媽媽?
三、分段欣賞故事內容。
1、小蝌蚪為什么去找媽媽?
2、看圖片1,遇到鴨媽媽時,他們說了些什么?鴨媽媽說了些什么?
3、看圖片2、3、4,遇到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時,他們說了些什么?小蝌蚪又說了些什么?
4、用連貫的語言說一說故事情節(jié)。
四、熟悉掌握故事
幼兒跟錄音邊看圖邊講述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五、活動延伸:
欣賞小蝌蚪變成青蛙的課件。
1、小蝌蚪和青蛙媽媽長得像嗎?她是長得怎么樣的?蝌蚪是如何變成青蛙的?
2、再次完整看圖片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3、教師小結:原來小蝌蚪過幾天先會長出兩條后腿來,接著又會長出兩條前腿來,等四條腿長齊了,脫掉尾巴,換上綠衣襲,就變成了青蛙。
活動反思:
我覺得這節(jié)課的設計整體來說是自然、流暢、輕松活潑的,教學內容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方式,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具是孩子們興致盎然。首先從老師問孩子們,回家沒看見自己的媽媽時,是什么樣的心情導入,讓幼兒知道孩子和媽媽的關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這不僅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也讓幼兒有了一個豐富的想象空間。從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對老師的操作活動有著很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己的表達,孩子們對小蝌蚪的各種動態(tài)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師先讓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讓幼兒討論小蝌蚪游動的反向,是怎樣改變小蝌蚪游動的方向的,突出了本節(jié)活動課的重點。將語言發(fā)展,數(shù)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6、健康活動《和樹葉玩游戲》大班體育教案
在此次活動中,美好的落葉環(huán)境激發(fā)了孩子的興趣,在參與各種玩樹葉的游戲中發(fā)展孩子跳躍能力、投擲能力及身體協(xié)調和平衡能力。體驗自由創(chuàng)造、想象多種玩樹葉的樂趣,并能用語言完整表述各自創(chuàng)造的玩法。
設計意圖
我們校園有三棵大樹長得非常茂密,奇怪的是春天才落葉,戶外活動時間孩子都喜歡在樹底下玩樹葉向上拋,有的拿樹葉當扇子,有的在樹葉堆上打滾,有的拿樹葉當紙飛機,有的拿樹葉包粽子,看著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孩子對玩樹葉有如此濃厚的興趣,我萌發(fā)了一個念頭“既然孩子那么愛玩,那就好好利用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游戲中進行身體的鍛煉吧”,于是我便有針對性的設計了《和樹葉玩游戲》這樣的一節(jié)體育活動,讓樹葉成為了孩子本節(jié)體育活動的重要鍛煉器材。讓孩子有目的的玩吧,能夠在快樂中完成鍛煉的目的。
活動目標
1、在參與各種玩樹葉的游戲中發(fā)展孩子跳躍能力、投擲能力及身體協(xié)調和平衡能力。
2、體驗自由創(chuàng)造、想象多種玩樹葉的樂趣,并能用語言完整表述各自創(chuàng)造的玩法。
3、感受在小范圍內自轉保持平衡的動作,體驗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在和樹葉玩游戲的過程中鍛煉孩子的跳躍動作、投擲動作及身體平衡協(xié)調能力。
活動難點:能夠掌握原地自轉的方法、并能連續(xù)原地自轉4-6圈。
活動準備 1、鋪滿落葉的地面,幼兒已有對樹葉的生長過程的了解,以及落葉飄落時方式的認識。
2、紅、黃、綠的泡沫墊,墊子數(shù)量每個顏色9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 歌曲:《小樹葉》,老師帶領幼兒模仿小樹葉,邊聽兒歌邊走進活動場地。
2、熱身運動《動物模仿操》。
3、導入活動:剛才我們走進操場時,聽了一段很優(yōu)美的音樂,音樂里唱了誰?
幼兒:樹媽媽和小樹葉。師:小樹葉離開媽媽很寂寞,今天邀請小朋友來和它們玩。
二、基本部分:
(一)嘗試玩樹葉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力。
老師:看到這么多漂亮的、金黃的樹葉,你想怎么和它玩呀?
幼兒:可以這樣玩。幼兒自主地玩著樹葉。
幼兒創(chuàng)造的玩法有:
1、幼兒:雙腳跳起來拋樹葉:下雪了,結婚撒花了,生日快樂等游戲!(玩拋樹葉的游戲)
教師:下雪的時候雪可是從天上落下來的,所以一定要把樹葉拋得高高的喲。我們來比賽一下,看誰拋得高吧。(幼兒聽完我的話趕緊高高跳起來拋,在鼓勵中幼兒雙腳跳起來同時拋樹葉,發(fā)展幼兒的跳躍能力。)
2、幼兒:樹葉變成飛機,孩子們把飛機使勁扔出去然后追著飛機跑。(玩開飛機的游戲)
教師:飛機飛起來了,看誰的飛機飛得最遠。他的飛機飛得好遠,老師觀察。XX小朋友的飛機飛得好遠,他是怎么做的呢?飛機飛回來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撞機喲,撞機可是很危險的事情喲。(教師示范或者引導幼兒觀察投擲的規(guī)范動作,引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投擲小“飛機”。發(fā)展幼兒投擲能力,同時發(fā)展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敏性)
3、教師:小樹葉被大風一吹,怎樣落到大地媽媽的懷里?(小樹葉會原地自轉著落地的哦。大家嘗試原地自轉的動作,并討論在原地自轉的感受,為什么會有跌倒的感覺?(轉得太快,雙腳分得太大)
(二)分享交流玩法,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1、教師提問:誰愿意把你的玩法分享一下!注意要把話說得清楚,讓別人能聽懂喲。
幼兒:我把樹葉拋起來,玩下雪的游戲。
幼兒:我把樹葉當成飛機,和它一起飛起來。
幼兒:像小樹一樣原地轉圈著落地面。
幼兒:我把樹葉當成床,可以躺在上面休息。(大家爭相表述。)
(教師著重引導幼兒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指導幼兒用合適的詞語表述。)
教師:剛剛小朋友們分享的方法,你們都有玩過嗎?試一試。除了剛才的這些玩法,還可以怎么玩?我們再玩一次吧。(幼兒又一次開心的玩了起來。)
小結:“倘若你有一種玩法,我也有一種玩法,彼此交流,那么,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玩法了?!焙⒆觽兺ㄟ^集體分享交流之后,都嘗試著玩沒有玩過的方法,還碰撞出更多的玩法呢。
2、最后師幼總結挑選一個最難的自轉的動作來練習。
幼兒學習要領:站在泡沫墊中,抬頭挺胸,兩手側平舉(或兩手叉腰),雙腳并攏,膝蓋靠緊,慢慢移動雙腳轉圈。
3、教師進行動作的示范。(教師邊示范邊講解一遍動作的要領)
4、幼兒自由的練習。小朋友再次嘗試自轉的動作時,教師用語言提示:轉——轉——轉——停(幫助幼兒控制自轉的圈數(shù)和速度)
5、幼兒在進行游戲:幼兒邊說邊轉:“我變樹葉轉——轉——轉——停。”(教師檢查幼兒的練習情況,了解幼兒的動作掌握情況)
6、游戲:“大風吹”
玩法:老師說:“大風吹”,幼兒問:“吹那呀?”,當老師說“吹綠色”,誰站綠色墊子上,誰就轉,當老師再說:“大風吹”,幼兒再問:“吹那呀?”,當老師要變換吹的顏色了,如說“吹紅色”,那就站在紅色墊子上的幼兒轉了。每輪轉的次數(shù)都比上一輪轉多一圈。
注意:轉的時要注意安全,在墊子中間原地轉,雙手平衡(或叉腰)、腳并攏。(游戲可進行2—3輪)
(三)活動結束:
1、 小樹葉聽音樂自由舞蹈,放較柔和的音樂,教師帶幼兒自由的做放松動作。(鼓勵幼兒相互捶捶背,揉一揉肩)
2、小樹葉和你們玩累了也想回家了,請小朋友把它送到大樹下的籮筐吧!(讓幼兒學會自己收器械。)
活動總結
活動優(yōu)點:有效的教育活動要以幼兒的興趣需要為基礎。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就沒有教育。在此次活動中,美好的落葉環(huán)境激發(fā)了孩子的興趣,使他們產生了想玩的愿望,這是本次活動成功的主要原因。所次活動可以用簡單、有效、好玩、互動性強、整合來小結。簡單:充分利用了幼兒園的落葉資源以及幼兒已有的種植經(jīng)驗,不用花費時間來準備教學具。有效:孩子們在活動中鍛煉了跳躍能力,跑的能力,平衡能力,身體協(xié)調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好玩:從孩子們從頭到尾的笑臉、笑聲中我也體驗到了他們帶我玩樹葉的樂趣。整合:運動智能、運動能力的提高,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豐富,都在此次活動中有所體現(xiàn)。老師要發(fā)揮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作用。當孩子們自發(fā)的玩起樹葉時,老師沒有硬性的要求他們停止,而是“放任”他們并和他們一起玩耍,老師是一位支持者、合作者;當孩子們玩游戲時,教師適時的引導讓孩子在游戲情景中鍛煉了動作、發(fā)展了語言和想象力,充分發(fā)揮了教師引導者的作用?;顒又泻⒆拥姆e極的參與,快樂的游戲,常規(guī)交好,愿意探索玩法,并能夠很快掌握到原地轉的技能,達到預設的活動目標。
活動的不足:本次活動沒有合適的軟地面,老師只能用到較大的泡沫墊來代替,保證孩子自轉時的安全。體育活動沒有考慮到孩子的著裝問題,沒有提前做好家長的工作,造成有些幼兒著裝影響了運動的效果。
此次活動讓我懂得,教育無處不在,今后我會敏感地抓住教育契機,在自然的情景中進行潤物無聲的教育,促進孩子的主動積極地發(fā)展。同時在教育教學活動不斷反思以提進對教學活動的改進和評價能力。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7、教案大班音樂欣賞《獅王進行曲》附故事反思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雄壯有力的進行曲風格,根據(jù)圖譜符號,理解樂曲結構和含義。
2.能創(chuàng)造性地用各種動作表現(xiàn)樂曲的內容和動物形象。
3.感受音樂欣賞活動帶來的樂趣。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活動準備
《獅王進行曲》音樂、圖譜
活動過程
一、導入情境,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森林里格外熱鬧,森林之王獅子的生日晚會就要開始了,我們一起去湊湊熱鬧吧!
二、欣賞樂曲。
1.完整欣賞樂曲,初步感受樂曲性質。
教師:聽完這首樂曲,你有什么樣的感覺?你覺得音樂中可能有哪些動物?
2.再次完整欣賞樂曲,了解樂曲創(chuàng)作背景。
教師:你想到了些什么?
總結:這首樂曲是法國音樂家圣·桑斯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jié)》中的作品之一,名字叫做《獅王進行曲》,樂曲旋律雄壯有力,生動形象。
三、講述故事,理解圖譜。
1.教師看圖譜在音樂背景下講述故事。
教師:這首樂曲,有一個好聽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教師:這首樂曲總共分為幾段呢?
2.分段欣賞樂曲。
教師:聽一聽這一段是什么場景呢?
小結:第一段音樂十分有力量,十分雄壯,是獅王出場時候。第二段音樂聽起來讓人害怕,是獅王遇到小動物,大聲吼叫時候的時侯。第三段節(jié)奏歡快,非常動聽,是小動物們在一起狂歡時候
四、嘗試分段表演
1.播放樂曲第一段“獅王出場”。
(1)樂隊是會怎樣表演的?獅王是怎么出場的?
(2)用什么樣的表情和動作能把獅王神氣威猛的樣子表現(xiàn)出來?
2.播放樂曲第二段“獅王吼叫”,互相商量,選擇喜愛的角色扮演。
(1)獅王這是怎么了?小動物聽了心里感到怎樣?
(2)什么樣的表情和動作讓人一看就知道你很害怕?
(3)獅王的吼聲一聲比一聲響亮,小動物越聽越害怕,動作又該發(fā)生怎樣變化?
3.播放樂曲第三段“動物狂歡”,扮演喜歡的角色。
鼓勵幼兒把自己想象成某一種小動物,其大膽地創(chuàng)編不同的舞蹈動作。
4.角色分配,合作表演
教師:讓我們跟著樂曲,一起完整的來呈現(xiàn)這個故事吧!
活動拓展
在表演區(qū)投入多種動物頭飾、服飾及其他材料,讓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進一步嘗試樂曲的表演。
附故事:在一個大森林里,生活著許多小動物。風吹樹搖時,遠處隱隱傳來了獅王的吼叫聲。忽然,猴子從樹上滑下來報告說:"獅王駕到"。樂隊吹起了喇叭,獅王大搖大擺、威風凜凜地走出來。獅王得意地大聲吼叫,向小動物們示威,樂隊為它伴奏。獅王高興的對小動物們說:"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不吃你們。"小動物們高興地圍著獅王跳起了舞,唱起了歌。
活動反思:
在設計本活動之前,我有幸讀到了許卓婭關于音樂活動的一些理念,文章分析幼兒從音樂中獲得某種體驗的期待,是欣賞熱情產生的最原始動力,而期待和期待的不斷滿足則是欣賞熱情生長的增強劑,因此說沒有欣賞期待的不斷滿足,就不會有欣賞的熱情。在上述理念的影響下,我通過讓孩子們創(chuàng)編故事,創(chuàng)編動作,然后出示圖譜,最后視、聽、動同步參與的方法,引導幼兒感受和表現(xiàn)音樂。本次活動孩子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尤其讓我難忘的是,當我引導孩子們看完圖譜時,他們竟情不自禁地給我鼓起了掌。我認為這就是本次活動的最大收獲和成功。
不足之處:
1、前面聽音樂看圖譜時,引子那段沒卡準。
2、最后孩子玩游戲時要求不太明確。
8、大班語言《狐貍和烏鴉》優(yōu)秀教案防騙童話故事反思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體驗聽故事的快樂,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不能光聽好話,以免上當受騙
2.能力目標:能用語言、動作表現(xiàn)故事內容,能大膽創(chuàng)編故事
3.認知目標:理解故事內容,感受角色的鮮明特征,并能在聽故事過程中豐富詞匯
4.通過閱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了解故事的情節(jié),通過一組圖片排序,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培養(yǎng)細致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5.激發(fā)幼兒主動復述故事的欲望,培養(yǎng)幼兒高自控性和高興奮性。
活動重點:
能用語言、動作表現(xiàn)故事內容,能大膽創(chuàng)編故事
活動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明白聽好話容易上當?shù)牡览?/p>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故事圖片、故事視頻、狐貍和烏鴉的頭飾
經(jīng)驗準備:對烏鴉的外形有一定了解,有一定創(chuàng)編故事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以謎語進行導入
通過謎語進行導入,“黑褲褲來黑褂褂,愛在樹上叫哇哇,有人說它不吉利,其實滅蟲本領大”。以謎底為烏鴉的謎語進行導入,然后引出關于烏鴉的談話,吸引幼兒的興趣,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順利進入我們今天關于烏鴉的故事中。
“據(jù)說小烏鴉非常的聰明,是人類以外具有的第一流智商的動物,但是今天故事里的小烏鴉可是糊涂了,我們一起來聽聽它辦了哪些糊涂事兒?!?/p>
二、基本部分
1、學習文學作品的內容
(1)學習故事前半段,初步感知故事
教師先根據(jù)圖片講述故事前半段,講述完畢后可進行如下提問: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出現(xiàn)的角色有誰?” “狐貍想要干什么呢?”
通過以上提問,引導幼兒對故事前半段有個初步的了解。為承接故事后半段內容,可進行以下提問:“狐貍為什么想要聽烏鴉唱歌呢?”
(2)學習故事后半段,了解故事大意
教師講述完故事的后半段,講述完畢后可進行以下提問:
“狐貍是真的想要聽烏鴉唱歌嗎?是為什么呢?”“狐貍這樣做對嗎?”
2、教師播放《狐貍與烏鴉》視頻,幼兒理解體驗作品經(jīng)驗
教師播放視頻,請幼兒再次聽故事,進一步理解整個故事,二次講述完畢后,可提問啟發(fā)性問題。“烏鴉是怎樣受騙的?”,“它為什么會上當?”。
3、圍繞故事開展相關的語言活動
(1)請幼兒創(chuàng)編故事
“既然烏鴉是一只聰明的烏鴉,那當他再遇到這種事情會怎么做呢?或是如果你是這只烏鴉,遇到這只狡猾的狐貍,會怎么做呢?”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故事的創(chuàng)編。
(2)進行角色表演,感受角色特征
教師組織幼兒進行角色表演游戲,鼓勵幼兒通過語言、動作的描繪,體會狐貍和烏鴉的不同角色特征。
三、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到手工區(qū),制作“狐貍和烏鴉”的手工制品,感受狐貍和烏鴉的形象。
下附教材內容:
活動反思:
因為幼兒對形象直觀的事物比較感興趣,所以本次活動利用狐貍和烏鴉的頭飾以及一些圖片,讓幼兒明確故事的主要角色。這樣從幼兒的認知水平出發(fā),有利于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故事內容的欲望,使他們想要學。緊接著,師幼共同演一演,說一說,評一評,師幼互動,教師用形象的語言、逼真的動作,把孩子們帶入到了故事的情境中,使教師極具親和力,營造了融洽的學習氛圍,使學習充滿了樂趣。在活動中,幼兒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9、幼兒園觀摩課一等獎大班音樂活動《小樹葉》教案設計及說課稿
優(yōu)質課 大班音樂活動:《小樹葉》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歌曲《小樹葉》第一段和第二段音樂中所表達的不同情感,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2、在感知和理解音樂形象的基礎上,初步學習用歌聲(輕緩連貫、響亮跳躍)、表情、動作來表現(xiàn)音樂的內容。
3、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jié),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二、教學準備:
1、有意識地在戶外散步時指導幼兒觀察各種樹的姿態(tài)及樹葉飄落的情景。
2、兩棵“大樹媽媽”,若干片“小樹葉”。
3、多媒體課件《小樹葉》、歌曲磁帶、錄音機。
三、教學過程
(一)律動進場,調動情緒
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表演活潑詼諧的律動《小毛驢》進入課堂。
(二)練聲
1、氣息練習:慢吸慢呼,快吸快呼。
2、練聲曲:練習輕緩連貫、歡快跳躍兩種不同旋律風格的唱法。
(三)學習歌曲
1、設置情境 感受旋律
在所設置的落葉場景中教師與幼兒共同撿起落葉,并伴隨音樂做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以及樹葉在風中飄舞的動作,初步感受《小樹葉》的音樂旋律。
2、欣賞童話 理解作品
教師講述童話故事,并有機地將范唱溶入其中,引導幼兒初步感受音樂作品內容。
提問:你們聽到故事里講了什么?你們傷心的時候會怎樣?你們快樂的時候會怎樣?
3、整曲欣賞 感受音樂
觀看多媒體課件,完整欣賞歌曲《小樹葉》。
提問: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你聽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4、分段感受 加深理解
分段欣賞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比較歌曲《小樹葉》第一段和第二段中不同音樂所表達的不同情感,并讓幼兒自主討論應分別用什么樣的心情來唱這兩段。
5、學唱歌曲
1)利用多媒體引導幼兒跟著歌曲旋律朗誦歌詞。
2)用單音“啦”來哼唱旋律,進一步熟悉音樂旋律。
3)完整演唱歌曲,引導幼兒用輕緩連貫的歌聲演唱第一段,用歡快跳躍的歌聲演唱第二段。
(四)自由表現(xiàn),體驗樂趣
幼兒與老師一起手拿小樹葉扮演樹葉娃娃,隨著《小樹葉》的音樂自由表現(xiàn)。
大班音樂活動:《小樹葉》說課稿
一、設計意圖:
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歌曲教學一直被認為是比較枯燥的、最不容易出彩的教學活動,只要教師會唱,幼兒自然會跟著模仿。而今,在認真貫徹新《綱要》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新歌教學并非像以往單一的“老師唱一句,幼兒跟一句”,只將幼兒是否能夠完整地把歌詞唱出來為教學目的,而應是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的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xiàn)的技能和能力。這便是我設計這個活動的初衷。
二、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樹葉》是一首AB段式的歌曲,是富有情感教育意義的音樂教材。歌曲表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情感體驗。歌曲的第一段主要講樹媽媽看到樹葉娃娃們飄走了,心里很難過,音樂緩慢憂傷;第二段主要寫小樹葉變勇敢了,樹媽媽很高興。音樂歡快跳躍,與第一段的音樂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強烈共鳴,幼兒容易感受、理解和表達。而且大班幼兒對“喜怒哀樂”已有一定的生活體驗,通過學習歌曲,可以讓幼兒獲得不同的情感體驗,豐富幼兒的內心情感。
(二)教學目標
大班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對嗓音的控制能力有所提高,對音樂的再認和記憶能力也逐漸增強。在對教材有了充分的分析后,根據(jù)大班幼兒在音樂技能技巧和認知、常識等方面的實際水平,結合我對新《綱要》的理解,從情感態(tài)度、知識和能力的角度出發(fā),我確立了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歌曲《小樹葉》第一段和第二段音樂中所表達的不同情感。 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重點)
2、在感知和理解音樂形象的基礎上,初步學習用不同的歌聲(輕緩連貫、歡快跳躍)、表情、動作等來表現(xiàn)音樂的內容。(難點)
以上目標的制定,體現(xiàn)了藝術教育由傾聽—感受—表達的審美過程。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藝術教學過程應該是在教師引導下,幼兒積極主動地體驗與感悟藝術美的過程。因此我將本活動的教學重點定為:充分調動幼兒的聽覺視覺,去感受歌曲所表達的不同情感,體驗其中的樂趣。
難點:由于幼兒已具有一定的音樂記憶和再現(xiàn)能力。學唱一首新歌對于他們來說并不難。但是在對歌曲有了自己的內心體驗后,如何把自己內心的體驗通過音色、節(jié)奏、音量、情緒、動作等表現(xiàn)出來,這對于他們來說,將是一個挑戰(zhàn)。所以我把它列為整個活動的難點。
(四)教學準備:
1、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樹的姿態(tài)及樹葉飄落的情景(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為理解歌詞做好鋪墊)。
2、兩棵“大樹媽媽”,若干片“小樹葉”(幼兒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運用這些材料來創(chuàng)設秋天的情境,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呼應,同時為最后的表演環(huán)節(jié)提供材料)。
3、多媒體課件《小樹葉》(這是作品欣賞的重要媒介,它將作為一個載體,向幼兒呈現(xiàn)完整、感性的視聽覺的藝術形象。創(chuàng)設意境,幫助幼兒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歌曲磁帶及錄音機。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個體在認識過程中開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個體對認識對象的體驗也就越細致,越豐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本活動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啟發(fā)引導法和示范法。其中,通過啟發(fā)引導法,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啟發(fā)幼兒發(fā)散性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想法;而情境教學法貫穿活動始終,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在身臨其境中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為幼兒享受藝術,表現(xiàn)藝術提供了機會,激發(fā)幼兒的藝術表現(xiàn)欲。
(二)學法
日本音樂教育家鈴木認為:“兒童學習音樂,首先應該學習聽完整的優(yōu)秀音樂,而且需要學到能聽出這些好的音樂中的一切細微變化及獨特情趣,并能對這些音樂及其細微變化熟悉到能夠做出直覺反應的程度?!备鶕?jù)這一教學理論,在活動過程中,欣賞法、對比法和游戲法是幼兒主要的學習方法,這兩種學習方法的綜合運用,為幼兒提供了充分感受音樂、自由表現(xiàn)的機會,同時肯定和接納幼兒獨特的表現(xiàn)方式,體現(xiàn)了幼兒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四、說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活動過程中,將充分為幼兒營造一個民主、平等、輕松愉快的藝術氛圍,促進幼兒的藝術能力和良好個性的發(fā)展。
(一)律動進場,調動情緒
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表演活潑詼諧的《小毛驢》進入課堂,通過老師的主唱,幼兒用彈舌等方法與老師進行互動,營造了一種活潑、寬松的活動氣氛,調動幼兒參加活動的熱情。
(二)練聲
1、 氣息練習
調整幼兒氣息,為練聲做好準備。
2、練聲曲
有助于練習幼兒的音準、節(jié)奏。練聲曲里包含了兩種不同風格的唱法,非常有趣,為幼兒領會歌曲《小樹葉》兩段輕緩連貫、歡快跳躍的不同旋律風格做好鋪墊。
(三)學習歌曲
1、設置情境 感受旋律
教師與幼兒一起隨著音樂做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的樣子,以及樹葉在風中飄舞的情景。目的在于引發(fā)幼兒對秋天落葉情景的聯(lián)想,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同時,也讓幼兒初步感受《小樹葉》的音樂旋律,并由此而導入故事《小樹葉》。
2、欣賞童話 理解作品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運用了欣賞法、示范法、啟發(fā)引導法,通過提開放式的問題(你們聽到故事里講了什么?你們傷心時會怎樣呢?等等),給了幼兒一個較大的思考空間,讓幼兒回憶自己傷心和快樂的情感體驗,從而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并巧妙地將老師的范唱溶入到童話欣賞中,讓幼兒初步感受音樂作品。為下面理解歌曲《小樹葉》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該環(huán)節(jié)使各領域相互滲透,體現(xiàn)了課程多元化的整合。
3、整曲欣賞 感受音樂
此環(huán)節(jié)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法和整曲欣賞法。課件將生動的畫面與歌曲《小樹葉》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一下子就將幼兒帶入歌曲的情境中,呈現(xiàn)了完整的藝術形象,使幼兒在視覺和聽覺上得到了藝術美的享受。在這里采用整曲欣賞法,是因為幼兒正處在整體模式識別階段,大腦總是不加思索地選擇自己熟悉的對象進行完整地攝取,所以讓幼兒整曲欣賞,可使幼兒對曲子獲得更加完整的審美享受。
4、分段感受 加深理解
此環(huán)節(jié)借助了多媒體課件,以分段欣賞的形式,引導幼兒對比作品中兩種不同的音樂情緒。運用啟發(fā)引導法,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幫助幼兒了解小樹葉、樹媽媽的內部心理活動,探索思考什么樣的歌聲適合體現(xiàn)該段歌曲,進一步體驗音樂情感的直覺性,體現(xiàn)了積極的師生、生生互動,營造了輕松、自由、平等的課堂氣氛。突出了重點,為解決難點做好準備。
5、學唱歌曲
旋律和節(jié)奏是歌曲的靈魂,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朗誦歌詞,接著用單音“啦”來哼唱旋律,進一步熟悉旋律線條,最后,幼兒完整學唱歌曲。教師通過引導幼兒自我評價,自我調整,在尊重幼兒想法的基礎上,幫助幼兒提高表現(xiàn)的技能和能力:把自己內心的體驗通過音色、節(jié)奏、音量、情緒等表現(xiàn)出來。這樣,有效地突破了難點。
(四)自由表現(xiàn) 體驗樂趣
此環(huán)節(jié)是本活動的結束部分,所有的幼兒與老師一起手拿小樹葉扮演樹葉娃娃,與所設置的場景產生積極的互動,讓幼兒置身于角色中,隨著《小樹葉》的音樂自由表現(xiàn),起到了首尾呼應的作用。
評析:
亮點:目標定位準確,符合孩子現(xiàn)狀,活動過程始終抓住“感受”“初步”兩個關鍵詞,從多媒體到童話故事,從悠揚干凈的鋼琴聲到教師神情、肢體等形態(tài)語言,無不營造一種“感受”的氛圍。“初步”二字體現(xiàn)在教師沒有過分強調學唱時間的長度、程度的完美性,而是重在讓孩子用各種形式表現(xiàn)歌曲。活動過程主次分明,突顯目標、服務目標。整個活動完整樸實,沒有令人眼花繚亂、標新立異的環(huán)節(jié),卻在“實”字上留下濃濃的筆墨,在平凡中見立意,是一堂常規(guī)教學活動的典范。
問題及建議:
1、 在幼兒情感體驗上,從孩子身邊的人或事切入,如能挖掘得更深入些,對孩子的情感內化幫助更大,效果更好。
2、 學唱的形式更多樣化,氣氛會顯得更活躍。
10、大班綜合活動觀摩課教案設計欣賞《和時間賽跑》
大班綜合活動:和時間賽跑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時鐘,學會看整點,知道時鐘的基本用途。
2.感知時間,體驗時間的長短,發(fā)現(xiàn)時間的價值與自身努力的關系。
3.培養(yǎng)珍惜時間、利用時間的良好習慣。
4.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時間。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jīng)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時鐘、秒表各一。
2.一定數(shù)量的雪花片、皮球、呼拉圈、記錄卡、筆、小塑料筐。
3.幼兒有一定的計數(shù)和記錄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1.認識時鐘,調動幼兒關于時間的經(jīng)驗。
(1)出示時鐘,提問: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引導幼兒學會看時間7點整和8點整。提問:你會看時間
嗎?這是幾點?你怎么知道的?早上7點你在干什么?早上8點你在干什么?
(3)幼兒經(jīng)驗介紹:在早上7點到8點這一小時里做了哪些事情?
2.感知時間,體驗一分鐘時間的長短,發(fā)現(xiàn)時間的價值與自身努力的關系。
師:“原來在一小時里我們可以做這么多的事情,那么你們知道一分鐘里我們可以做多少事情嗎?”
(1)幼兒第一次游戲,無意識插雪花片,感知一分鐘時間的長短。
(2)鄰座幼兒相互交流:插出了什么東西?用了幾片雪花片?
為什么同樣是一分鐘,有的插了3片,有的插了7片,還有的插了12片呢?(發(fā)現(xiàn)加快速度就可以)
(3)幼兒第二次游戲,有意識插雪花片,體驗時間的價值與自
身努力有關系。
(4)幼兒對比前后兩次游戲交流:是不是加快速度后比第一次插得更多了?
(5)請幼兒迅速將兩次的作品放入雪花片筐子里。
3.開展體育游戲,幼兒輪流玩兩種不同的體育器具,進一步感知時間的價值與自身的努力有關系,并學會記數(shù)和記錄。
(1)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交代活動要求:輪流玩一玩皮球、呼拉圈,邊玩邊數(shù),把每一次的個數(shù)記錄在記錄卡上,每次的時間都是一分鐘,兩種器具都要輪流玩到。(請個別幼兒示范,交代游戲規(guī)則)
(2)幼兒分別玩兩種體育器具,并記錄結果。教師發(fā)指令,幼兒聽信號進行游戲。(教師要關注幼兒的記錄情況,發(fā)現(xiàn)記錄錯誤的要及時提醒,強調游戲規(guī)則。)
(3)幼兒帶回記錄卡,坐在位置上相互交流活動的結果。
(4)集體交流,比較評出各項目玩得快和多的幼兒。
4、利用現(xiàn)場的情景和資源,處進同伴互動,激勵幼兒學會抓緊時間、珍惜時間,拓展和遷移經(jīng)驗。
(1)鼓勵幼兒快速整理場地、器具,更深刻地感受到只要抓緊時間、加快速度,一定能做更多的事情,同時讓幼兒感受集體合作的力量。
(2)啟發(fā)幼兒討論:平時我們應該怎樣抓緊時間?教育幼兒要珍惜時間。
11、大班童話欣賞活動《樹媽媽和樹葉娃》教案設計附故事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聆聽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2、在欣賞音樂與語言自然交融中,讓幼兒充分感受、體驗故事的情節(jié),激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3、在活動過程中,激發(fā)幼兒敢想、敢說的積極性,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5、能簡單復述故事內容,并進行角色表演。
二、活動準備
1、梧桐樹掛圖兩幅。(春、秋各一幅)
2、梧桐樹葉若干張。(一面綠色,一面黃色)
3、錄音機一臺,錄音帶一盒。
三、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聆聽故事。
教師:小朋友這圖上畫的是什么呀?(梧桐樹)漂不漂亮?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梧桐樹的故事?
2、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一遍。
教師提問:小朋友剛才我講的這個童話說的是誰的故事呀?(梧桐樹媽媽和樹葉娃娃的故事)春天和秋天樹葉娃娃有什么不一樣?(幼兒回答)
3、用音樂伴奏,老師有表情地講述第二遍故事,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故事內容。
(1)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教師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有表情地演唱樹媽媽傷心的歌和樹葉娃娃安慰樹媽媽的歌。
(2)教師:小朋友們又聽完了一遍故事,現(xiàn)在誰來告訴我春天和秋天樹媽媽的心情有什么不一樣?(讓幼兒談談自己的感受。知道春天樹媽媽很高興,秋天樹媽媽很難過)
(3)幼兒集體學唱樹媽媽和樹葉娃娃的歌。幼兒分組演唱樹媽媽和樹葉娃娃的歌。
(4)教師說:剛才我聽到了小樹葉們都用歌聲來安慰樹媽媽了,現(xiàn)在你們想一想能不能用一句話來安慰樹媽媽呢?(讓幼兒自由發(fā)言,教師注意傾聽,及時給予鼓勵)。什么是安慰?(讓媽媽高興、快樂起來)
4、聽錄音機分段講故事。
(1)聽完第一段故事,教師和幼兒一起感受春天樹媽媽和樹葉娃娃在一起的情景。
教師說:聽完第一段故事你們感覺怎么樣呢?樹媽媽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2)聽完第二段故事,教師和幼兒一起感受秋天樹葉娃娃離開樹媽媽的情景。
教師說:秋天到了,小樹葉都離開媽媽了,樹媽媽的心情會怎么樣呢?(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秋天樹媽媽傷心的心情)
討論: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和媽媽分離過呢?你們和媽媽分開了,心情會不會好受呢?(讓幼兒之間互相交流,共同分享各自的感受)
(3)聽完第三段故事,教師和孩子們一起感受第二年春天樹葉娃娃又回到樹媽媽身邊的情景,啟發(fā)幼兒說說回到媽媽身邊的感受。
5、故事情節(jié)表演
教師說: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把小樹葉掛在胸前和老師一起表演這個童話故事。
要求:
?、俅禾鞎r,小樹葉綠色掛前面,并且都圍著樹媽媽做游戲。
?、谇锾鞎r,小樹葉黃色掛前面,并且都離開了媽媽。
③第二年春天,小樹葉又是綠色的,又回到了樹媽媽的身邊和媽媽一起做游戲。
6、結束部分
教師:好,小樹葉們和樹媽媽在一起玩得高興嗎?那我們一起到別處去玩吧?;顒咏Y束。
附:故事《樹媽媽和樹葉娃娃》
公園里的梧桐樹媽媽有一群可愛的樹葉娃娃,每天,樹媽媽用它扎實的樹根,粗壯的樹干,堅挺的樹枝,托著這群可愛的樹葉娃娃,和它們快樂的做游戲,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媽媽了。就這樣,樹媽媽和樹葉娃娃們一起度過了春天,度過了夏天。
天氣漸漸地涼了,秋風不停地吹著樹媽媽和樹葉娃娃的身上,樹葉娃娃們換上了吉黃色的衣裳,一片一片的離開了樹媽媽,它們飄呀、飄呀,誰也不知道自己會飄到哪兒去?樹媽媽眼睜睜地望著孩子們離開了自己,它惶慌地唱起了傷心的歌謠。小樹葉們聽到了樹媽媽的歌,都不忍心再讓它傷心下去了。于是,它們也用歌聲安慰樹媽媽。
第二年的春天,公園里的梧桐樹媽媽身上,又長出了許多小綠芽,這些小綠芽長成了可愛的樹葉娃娃。樹媽媽看到孩子們回來了,心里可高興了,它又用自己扎實的根根,粗壯的樹干,堅挺的樹枝,托著樹葉娃娃,和它們快樂的做游戲,它又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媽媽了。
歌曲:
故事講到樹媽媽惶慌地唱起了傷心的歌謠時,老師站起來演唱歌曲第一段,小樹葉安慰媽媽演唱第二段(用鋼琴伴奏)。
2/41=D
33321533332 —∣
樹 媽 媽:秋風起 來 了,秋風起來了。
樹葉娃娃:小樹 葉沙 沙 沙沙沙沙沙。
235 ∣ 332∣1·6∣1 — ∣
樹 媽 媽:小 樹葉離 開了媽媽。
樹葉娃娃:好 像在勇 敢地說話。
7·7∣ 7765 ∣ 6·1∣2—∣
樹 媽 媽:票 呀,飄呀飄向哪里。
樹葉娃娃:春 天春天我會回來。
235∣32∣ 1 —‖
樹 媽 媽:心 里可害怕。
樹葉娃娃:打 扮樹媽媽。
12、幼兒園大班美工美術《樹葉粘貼畫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掌握折紙、剪紙的基本方法。
2、發(fā)揮想象,嘗試動手折小青蛙,剪小蝌蚪。
3、體驗粘貼畫活動的樂趣。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保持桌面干凈。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1、彩色折紙,藍色硬卡紙,黑色海綿紙若干。
2、美工剪。
3、雙面膠。
經(jīng)驗準備:熟悉和理解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回顧《小蝌蚪找媽媽》故事內容。
1、教師和幼兒一起回顧故事內容。
2、師:小蝌蚪終于找到媽媽了,它們快快樂樂的在一起,再也不分開了。今天我們一起動手來做一副粘貼畫,展現(xiàn)出小蝌蚪找到媽媽時的歡樂場景吧。
二、教師示范步驟。
1、教師出示折紙小青蛙的步驟圖,引導幼兒觀察,然后按步驟師范折小青蛙。
2、教師示范剪小蝌蚪和荷花的方法,重點講解使用剪刀時的安全事項。
3、教師示范講解使用雙面膠粘貼的正確方法。
三、完整欣賞微課:粘貼畫《小蝌蚪找媽媽》。
幼兒欣賞,教師就重點內容再次講解。
四、幼兒動手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1、分發(fā)材料。
2、幼兒動手制作,幼兒巡回指導。
五、展示作品。
1、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賞。
2、把作品展示在班級美工區(qū)。
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幼兒熟悉和喜愛的故事,通過理解故事的基礎上,用粘貼畫的形式展現(xiàn)出小蝌蚪找到媽媽時的情景?;顒又杏變号d趣濃厚,積極性高,能夠大膽動手,運用折紙、剪紙、粘貼的技巧進行制作,然后進行同伴間的相互欣賞!通過這一活動,幼兒掌握了折紙和使用剪刀的方法,鍛煉了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但是在孩子操作的環(huán)節(jié)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
一、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差。
1.孩子們對于手工活動都非常感興趣,但是幼兒們的手部肌肉還沒有發(fā)育完善,手、眼、腦的動作都很不協(xié)調.
2.幼兒日常生活中手工活動方面缺乏鍛煉,對于手工方面的一些技巧都不太熟悉,控制能力也不強!
二、缺乏自信
原因:個別孩子在家也不用見剪刀,對于剪刀的運用都不怎么靈活,雖然在活動操作時,我會進行個別的一對一的輔導,但是仍有個別的孩子在屢試屢敗的情況下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從而對手工活動逐漸缺少了興趣和動力。
通過這個活動我進行了反思,有什么好辦法能夠讓孩子對手工活動想做,敢做,會做并做得很好呢?進過思考我想出了幾個改進的方法:
1. 在選材的時候要注意簡易性,難易度符合我班孩子的現(xiàn)有水平。
2.通過家園合作,在家讓家長輔導孩子進行簡單的材料操作,如:如何正確用剪刀,如何正確用膠棒、雙面膠等。在班級的區(qū)域活動中投放各種符合孩子現(xiàn)階段水平的手工操作材料,并在生活中鼓勵孩子多操作。在課上對孩子進行簡單的手工技巧知識傳授和嘗試。
3.多關注那些不自信的孩子,對其進行一對一指導,以鼓勵為主的方式。
通過這次的反思,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在這一方面教學的許多不足,還需更多的努力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