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分享閱讀《禮物》觀摩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屬于幼兒園公開課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幼兒分享閱讀《禮物》觀摩課教案及教學反思
一.導入活動:
1.將全班幼兒的《禮物》小書用包裝紙包成一份禮物的樣子,給幼兒呈現(xiàn)禮物,討論關于禮物的話題。
2.拆開禮物,給幼兒分發(fā)小書。
二.初次獨立閱讀圖畫:
1.讓幼兒獨自翻看自己的小書,并思考問題:是誰在送禮物?它送出了幾份禮物?這些禮物都是送給誰的?
2.請幼兒概括故事內容,教師注意用上面的幾個問題引導幼兒回憶和講述。有需要的話,教師可以把幼兒對這幾個問題的回答進行記錄和分類。
三.再次集體閱讀圖畫:
1.逐頁翻看大書,引導幼兒關注禮物的形狀、花紋和顏色,以及接受禮物者的身體特點,發(fā)現(xiàn)并總結規(guī)律。
2.另外,注意觀察小動物的表情和動作,猜測它們的心理活動,想象它們之間的對話。
《禮物》教學反思
《禮物》是一個有關送禮物的溫馨故事,小猴子是一個非常貼心的送禮人,他的身后有一大堆準備好的禮物,有長長的、有大大的、有帶條紋的,還有用卷卷花朵裝飾的……這些禮物分別屬于哪個好朋友呢?
我在教學之前就準備好了禮物,然后出示禮物引導幼兒圍繞禮物進行談話,如:你們什么時候收到禮物,誰送的?等,幼兒紛紛踴躍發(fā)言,一些小朋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出自己收到禮物的有:小汽車、蛋糕、、、、、、,心情很高興,很喜歡等。通過讓幼兒討論引出教學內容《禮物》。幼兒對《禮物》的讀本很感興趣,第一個禮物通過老師的引導,知道禮物是送給老虎的,緊接著幼兒通過觀察禮物的包裝盒及圖畫背景信息動物身體的特征,預測禮物送給長頸鹿、大象、獅子、猴子;最后剩下的兩個禮物,幼兒說“送給斑馬和小蛇”,因為通過對畫面的觀察,禮物的外部包裝條紋像“斑馬”身上的條紋。所以孩子說把禮物送給斑馬,彎彎曲曲的禮物就像扭來扭去的小蛇這個禮物是給小蛇的??v觀整個活動,在教學活動中需要加強孩子對動物之間的對話,小動物表情觀察。
2、幼兒分享閱讀活動《巨人》教案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能夠理解圖畫內容,知道圓圈部分表示的是巨人的想法;
2、能夠根據(jù)各種線索進行合理推測和想象;
3、理解巨人的行為雖然給人們帶來了不少的麻煩,但他并不是故意這樣做的;
4、通過討論、猜測等多種方式,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5、樂意觀看表演,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大書、大腳印。
活動過程:
1、游戲:巨人哪里去了
教師將硬紙板剪成幾個大腳印布置在地面上,組織幼兒按照巨人的腳印走,并且用故事引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從前,有一個巨人,他長的有十層樓那么高,他的腳印就在我們的地板上,我們來比比看,他的腳有多大呀?……(孩子們對大腳印很感興趣,我讓他們猜是誰的,有的說大象、何馬等,沒有孩子說是巨人,我直接講故事,引起孩子興趣。
2、大書閱讀
教師將大書局部遮蓋(用紙遮蓋表示巨人想法的圖畫部分)。第一次閱讀的時候,不拆開遮蓋的部分。第二次閱讀時揭開遮蓋的部分。
3、再次閱讀:揭開遮擋的部分,說說巨人都需要些什么。
4、教師總結:巨人腦袋邊上的圈圈是什么意思呢?這些表示的是巨人腦袋里面想的事情。(孩子們都能知道旁邊圈代表的意思)
5、談話:
A你現(xiàn)在愿意和巨人做朋友嗎?
B我們平時有沒有做出給別人帶來麻煩的事情呢?
反思:
該讀本講的是一個巨人和一群普通人的故事,故事中的巨人本來只是想滿足自己的一些需要,卻不小心破壞了人們原來的生活。其實這個巨人就是一個頑皮孩子的真實寫照,所做的對別人帶來很多麻煩的事情,自己是不知道的。
在第一環(huán)節(jié),教師用了非常神秘的語氣,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幼兒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被吸引進來了。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閱讀大書部分,部分幼兒非常善于發(fā)言,每次的提問都還是有回應,也能夠根據(jù)圖畫推測故事內容,理解故事,以及巨人想象的事情。在第二次閱讀時,也就是讓幼兒知道圈圈代表是巨人的想法這一部分,有了前面的分析和猜測,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當揭開遮擋畫面時,幼兒終于明白了,原來是巨人想得到某種物品,目標在此也很好地達成。最后的總結分享幼兒還是很認真地聽。
教師在活動中做得最成功的是,能引導孩子站在巨人和普通人兩個角度去看待問題。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從情感上引導孩子學會寬容巨人,使孩子的情感得到提升。從巨人的角度,明白知錯就改的道理,最后巨人和普通人友好相處,達到一個完美的結局,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結局。
3、幼兒分享閱讀《禮物》觀摩課教案及教學反思
一.導入活動:
1.將全班幼兒的《禮物》小書用包裝紙包成一份禮物的樣子,給幼兒呈現(xiàn)禮物,討論關于禮物的話題。
2.拆開禮物,給幼兒分發(fā)小書。
二.初次獨立閱讀圖畫:
1.讓幼兒獨自翻看自己的小書,并思考問題:是誰在送禮物?它送出了幾份禮物?這些禮物都是送給誰的?
2.請幼兒概括故事內容,教師注意用上面的幾個問題引導幼兒回憶和講述。有需要的話,教師可以把幼兒對這幾個問題的回答進行記錄和分類。
三.再次集體閱讀圖畫:
1.逐頁翻看大書,引導幼兒關注禮物的形狀、花紋和顏色,以及接受禮物者的身體特點,發(fā)現(xiàn)并總結規(guī)律。
2.另外,注意觀察小動物的表情和動作,猜測它們的心理活動,想象它們之間的對話。
《禮物》教學反思
《禮物》是一個有關送禮物的溫馨故事,小猴子是一個非常貼心的送禮人,他的身后有一大堆準備好的禮物,有長長的、有大大的、有帶條紋的,還有用卷卷花朵裝飾的……這些禮物分別屬于哪個好朋友呢?
我在教學之前就準備好了禮物,然后出示禮物引導幼兒圍繞禮物進行談話,如:你們什么時候收到禮物,誰送的?等,幼兒紛紛踴躍發(fā)言,一些小朋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出自己收到禮物的有:小汽車、蛋糕、、、、、、,心情很高興,很喜歡等。通過讓幼兒討論引出教學內容《禮物》。幼兒對《禮物》的讀本很感興趣,第一個禮物通過老師的引導,知道禮物是送給老虎的,緊接著幼兒通過觀察禮物的包裝盒及圖畫背景信息動物身體的特征,預測禮物送給長頸鹿、大象、獅子、猴子;最后剩下的兩個禮物,幼兒說“送給斑馬和小蛇”,因為通過對畫面的觀察,禮物的外部包裝條紋像“斑馬”身上的條紋。所以孩子說把禮物送給斑馬,彎彎曲曲的禮物就像扭來扭去的小蛇這個禮物是給小蛇的??v觀整個活動,在教學活動中需要加強孩子對動物之間的對話,小動物表情觀察。
4、中班音樂活動《手指歌》觀摩課教案及教學反思
目標:
1、學唱歌曲,在角色情境中感受歡快的旋律。
2、初步嘗試簡單的創(chuàng)編。
3、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4、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1、爸爸、媽媽、哥哥、姐姐、我的頭像圖片各一
2、音樂
活動過程:
一、游戲引入
1、師:聽我說,跟我做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舉起來。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放下來。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前伸。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后伸。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抱起來。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來?!?/p>
2、師:小朋友都有兩只手,比一比你的兩只手是不是一樣大(師教幼兒比的方法,將手掌合起來,手指對手指) 兩只手一樣大,所以也叫一雙手。
二、介紹五個手指頭
師:我們的一只手上有多少手指頭啊?這五個手指頭可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哦!
1、伸出大拇指,“它叫什么名字呀?像家里的誰?”讓幼兒知道大拇指是爸爸,并把爸爸的頭像圖片貼在大拇指上。
2、伸出食指,“它叫什么名字呀?像家里的誰?”讓幼兒知道“爸爸旁邊是媽媽”,并把媽媽的頭像圖片貼在食指上。
3、照上面的方法介紹“中指是哥哥,無名指是姐姐,小小指頭就是我”。
三、欣賞歌曲
1、師:這五個手指頭啊不僅相親相愛,而且它們的本領都很大。你們來聽聽看,它們都有什么本領?老師唱一遍,然后請幼兒回答。
2、師:大拇指爸爸會開汽車,那么開汽車的聲音是怎么樣的呢?我們一起再來聽一遍歌曲,然后告訴我,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3、師:開汽車的聲音是怎樣的呀?開汽車的動作是怎樣的?強調象聲詞的節(jié)奏。
4、回答剩下四個手指頭的本領的聲音和動作。強調節(jié)奏和發(fā)音。
四、學唱歌曲
師:你們說的真好聽,下面我們把它唱出來,一起來學一學,好嗎?幼兒跟唱歌曲兩遍。老師根據(jù)情況糾正。
五、創(chuàng)編歌曲
1、師:你們太厲害了,一學就會,而且唱得很動聽。來,表揚下自己。
2、師:我們回到位子上休息一會吧。
3、師:我們的爸爸除了會開汽車,還會干什么?啟發(fā)幼兒想想其聲音和動作。
4、同上,說說媽媽、哥哥、姐姐、我。
5、請幼兒根據(jù)自己說的,跟著音樂來唱一唱。
六、結束
師:我們家里每個人的本領都好大啊,等下我們把他們的本領唱給其他小朋友聽,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較高,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基本上完成了預定的目標。老師能夠了解、關注到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認識了手指的名稱,家人的本領等),使得孩子“有話可說,有東西可發(fā)掘”。另外,老師在提問方面能夠根據(jù)幼兒反應隨機進行調整。如,當問“爸爸開汽車是怎樣的?”時,幼兒都不知道該怎么回答,所以馬上把問題變?yōu)椤鞍职珠_汽車的動作是怎樣的?發(fā)出了什么聲音?”
由于是第一次進行歌曲的創(chuàng)編,所以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調整的地方:在第五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編歌曲方面,沒當孩子說出本領和聲音的時候,老師可以用旋律哼唱一遍,加深幼兒記憶,降低幼兒歌唱時的難度?;蛘咭部梢园堰@個環(huán)節(jié)另外組織一次活動。請孩子事先回家觀察家人有什么本領,他們的動作是怎樣的,聲音是怎樣的。這樣可使活動更好的開展,也能讓孩子獲得更多的本領。
5、幼兒分享閱讀《我喜歡》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走來走去”、“游來游去”等疊詞的含義。
2、了解書中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習性,能用恰當?shù)膭釉~形容動物的行為。
3、初步理解故事情節(jié),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復性特點。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大書、一些小動物及這些動物生活環(huán)境的圖片。
教學過程:
1、先請幼兒把一些小動物及這些動物生活環(huán)境的圖片配對,并邊說邊表演一下這些動物是怎么運動的,然后出示大書,指讀書名,指出這本書也是介紹小動物運動特點和生活習性的。
2、出示大書,逐頁閱讀:
第1—4頁(遮住文字):每頁先請幼兒講講這一小動物喜歡生活在哪里、是怎么運動的,接著指讀下面的文字,請幼兒根據(jù)文字進行表演。教師可結合圖畫分析、肢體表演等多種方法引導幼兒理解疊詞的含義。例如,請幼兒上前邊用手指著圖畫邊闡釋“爬來爬去的意思就是一會兒爬到泥地這邊,一會兒爬到那邊,來回爬……”。還可請一些幼兒上前表演一個疊詞,大家評說表演的對不對,還可以請幼兒說說還有哪些小動物會爬來爬去并表演一下。
第5---8頁(每頁“××喜歡”后面的文字遮住,圖畫遮住):先指讀“××喜歡”,請幼兒邊說邊表演這種小動物喜歡在哪里干什么,接著指讀后面的文字,請幼兒用動作演示一個這句話。可請若干幼兒上前共同表演一個疊詞,評說一下大家表演的對不對、準確嗎?誰表演的最好等等,還可請幼兒說說還有哪些小動物會×來×去,并表演一下。最后展示圖畫,請幼兒觀察圖畫,看看說說圖畫是怎樣表現(xiàn)這些小動物×來×去的。
9頁:直接指讀文字,請幼兒看圖猜猜說說這本書是哪本書,激發(fā)幼兒愛閱讀的情感。
3、出示大書,教師先完整示范指讀一遍,然后請幼兒跟讀幾遍。
4、總結分享,留出一些關鍵詞語(各頁中的疊詞)讓幼兒參與講述(邊講邊逐頁展示大書):今天,我們讀的這本書名叫《我喜歡》。書中的白云生活在?它喜歡在藍天上飄來飄去,青蛙生活在……?它喜歡在荷葉間跳來跳去……
反思:
《我喜歡》是本學期分享閱讀教學課程的第一個讀本,讀本巧妙的將“×來×去”的學習融入了常見的事物、動物的運動特點的介紹中,形象、生動、有趣,讓幼兒讀了朗朗上口。
活動開始,我讓幼兒說說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接著我也舉了一個我喜歡做的事情的例子:“我喜歡坐在秋千上蕩來蕩去?!苯又龑в變赫J識讀本—《我喜歡》接著設置懸念讓幼兒對讀本產(chǎn)生興趣:“到底是誰喜歡干什么呢?”
引導幼兒進行有序觀察,首先是大書的封面,接著一頁一頁往下翻。上面有什么?他生活在……?”他喜歡……?讓幼兒進行思考與判斷,這些動物生活在哪?(天上、水里、草原上等等)接著讓他們講述及模仿各種動物生活習性和動作并進行表演,讓幼兒利用原有的知識和新知識相互結合,進行句子及詞匯的運用。
教學活動形式采用了“集體—小組—個人”相結合的活動形式。這樣子使幼兒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因為我采用了先替換再到仿編,由潛入深,這樣子幼兒較容易接受,幼兒的參與興趣也較高,所以疊詞的使用和句子的創(chuàng)編方面大多數(shù)的幼兒還是基本可以完成的。
整個活動中,我注意尊重幼兒。孩子的思維方式和我們成人是有很大的差異性的,有的孩子在認識事物和出現(xiàn)模仿的地方存在很大的不同,教師在這里不應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幼兒,我們可以和幼兒一起尋找合適的方案,當然允許孩子有失誤,鼓勵幼兒自己糾正??傊?,教師的作用是幫助孩子理解讀本的內容,梳理和加深幼兒對這些動物的認識。
通過這次活動,我發(fā)現(xiàn)只要教師積極引導,注意方法的使用,激發(fā)幼兒的參與興趣,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就會更好。
反思:
《我喜歡》是本學期分享閱讀教學課程的第一個讀本,讀本巧妙的將“×來×去”的學習融入了常見的事物、動物的運動特點的介紹中,形象、生動、有趣,讓幼兒讀了朗朗上口。
活動開始,我讓幼兒說說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接著我也舉了一個我喜歡做的事情的例子:“我喜歡坐在秋千上蕩來蕩去?!苯又龑в變赫J識讀本—《我喜歡》接著設置懸念讓幼兒對讀本產(chǎn)生興趣:“到底是誰喜歡干什么呢?”
引導幼兒進行有序觀察,首先是大書的封面,接著一頁一頁往下翻。上面有什么?他生活在……?”他喜歡……?讓幼兒進行思考與判斷,這些動物生活在哪?(天上、水里、草原上等等)接著讓他們講述及模仿各種動物生活習性和動作并進行表演,讓幼兒利用原有的知識和新知識相互結合,進行句子及詞匯的運用。
教學活動形式采用了“集體—小組—個人”相結合的活動形式。這樣子使幼兒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因為我采用了先替換再到仿編,由潛入深,這樣子幼兒較容易接受,幼兒的參與興趣也較高,所以疊詞的使用和句子的創(chuàng)編方面大多數(shù)的幼兒還是基本可以完成的。
整個活動中,我注意尊重幼兒。孩子的思維方式和我們成人是有很大的差異性的,有的孩子在認識事物和出現(xiàn)模仿的地方存在很大的不同,教師在這里不應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幼兒,我們可以和幼兒一起尋找合適的方案,當然允許孩子有失誤,鼓勵幼兒自己糾正。總之,教師的作用是幫助孩子理解讀本的內容,梳理和加深幼兒對這些動物的認識。
通過這次活動,我發(fā)現(xiàn)只要教師積極引導,注意方法的使用,激發(fā)幼兒的參與興趣,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就會更好。
6、幼兒分享閱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螞蟻》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進一步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和特點。
2、仔細觀察畫面,嘗試用恰當詞匯描述小螞蟻的動作,初步理解動詞“拉”、“推”、“搬”、“抬”、“撐”和“搖”的含義。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事能夠試著面對。
教學準備:
大書、有關螞蟻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出現(xiàn)螞蟻的圖片,幼兒觀察。教師提問:“這是什么小動物,它長得怎么樣,你們知道它們生活在哪里嗎?它們喜歡吃什么?是怎樣活動的?”
二、閱讀活動
1、閱讀封面。引導幼兒觀察封面,了解故事名稱,并初步知道一些螞蟻的習性。
2、第1頁:這是哪兒,小螞蟻在干什么?旁邊的草地上有什么?
3、第2頁:小螞蟻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螞蟻要做什么?你想用什么詞來描述它們的動作?你能學學它們的動作嗎? 請幼兒一邊念這個動詞,一邊做這個動作。
4、第3頁:它們又在干什么?你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螞蟻的動作嗎?請你學一學,請幼兒一邊念這個動詞,一邊做這個動作。
5、第4頁:小螞蟻又發(fā)現(xiàn)什么?它們是怎樣運送這些小米粒的?用什么詞來形容螞蟻的動作,大家來學一學這個動作,請幼兒一邊做這個動作,一邊念這個動詞。
6、第5頁:小螞蟻還發(fā)現(xiàn)什么食物?小螞蟻是怎樣運送碎餅干的?用什么詞語來形容螞蟻的動作?我們來學一學螞蟻的動作。
7、第6頁:下雨了,誰去躲雨了?她們是怎么躲雨的?小螞蟻是怎么躲雨的?
8、第7頁:什么東西是小螞蟻的船?小螞蟻怎樣把它的食物運回家的?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四、閱讀文本。
教師逐頁展示圖畫,邊觀察圖畫,邊閱讀下面的文字,重點理解每頁用到的動詞。
教學反思:
小螞蟻是生活中常見的小動物,孩子已經(jīng)有過接觸小螞蟻的經(jīng)驗,在家里的地板上,幼兒園的操場上,幼兒喜歡蹲下來觀察小螞蟻。讀本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描述一群小螞蟻勤勞、快樂的生活。在活動中,教師主要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畫面,了解螞蟻辛勤勞動的過程。通過仔細觀察圖畫中螞蟻的動作并結合肢體演示、游戲等手段理解和掌握動詞“拉”、“推”、“搬”、“抬”、“撐”和“搖”的意義和用法。幼兒在表演這些動作的時候興趣較濃,整個活動幼兒是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的,幼兒模仿小螞蟻的動作更能深入地以第一人稱的身份融入到故事情節(jié),深刻地理解故事內容。本活動采用的方法是觀察法、游戲法,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對本故事的內容掌握較好,喜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觀察到的內容,并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講述小螞蟻的特點,了解小螞蟻的習性。教師在幼兒了解小螞蟻的基礎上,結合小螞蟻的特點,引導幼兒學習小螞蟻勤勞、團結的特點。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學習幫助其他小朋友,和小朋友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7、大班故事觀摩課教案及教學反思《月亮船》
活動目標:
1、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4、欣賞并理解故事,能在集體前復述故事。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月亮船》
1.教師播放課件【故事欣賞】,幼兒邊看課件邊欣賞完整故事。
2.教師播放課件【第一段】。
教師:蒲公英為什么哭?蒲公英對仙女是怎么說的?
3.教師可點擊【問題一】中的卡通"蒲公英"按鈕和【問題二】中的卡通"仙女"按鈕幫助幼兒熟悉故事。
4.教師播放課件【第二段】。
教師: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山?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5.教師可點擊按鈕:【問題三】、【問題四】、【問題五】、【問題六】,通過卡通仙女的解說來印證幼兒的答案。
6.教師總結: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喜馬拉雅山;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天安門廣場;世界上最長的城墻是長城。
【說明:本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在欣賞故事的過程中,了解我國的四個“之最”,感受它們的大、高、長。萌發(fā)自豪之情?!?/p>
二.說一說:祖國真美麗
1.教師:小朋友,蒲公英的家在中國,那你們的家在哪里呀?(中國)
2.教師:我們的祖國除了蒲公英剛剛提到的那些地方外,還有很多漂亮的地方,小朋友,你去過哪里呢?知道哪里呢?說出來給大家聽聽吧。幼兒自由發(fā)言。
【說明:本環(huán)節(jié)通過讓幼兒自由發(fā)言,來說說自己去過的地方和喜歡的地方,交流自己的經(jīng)驗,抒發(fā)自己的情感?!?/p>
三.看一看:美麗的祖國
1.幼兒觀看圖片,了解更多的祖國的風景
2.你最想去哪里玩?為什么呢?
活動反思:
總體來說本次活動不算失敗,但也沒有成功,雖然活動的過程中幼兒常規(guī),師幼互動等都還可以?;顒觾热萦變悍浅O矚g,但是,我在執(zhí)教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如孩子的回答不夠完整時,我沒有提醒他們用完整話來回答,這也是我失誤的一個地方。作為教師,我要勇于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及時給予回應,豐富孩子的經(jīng)驗 我常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孩子們在回答我的提問以后,我置之不理,或者說只是用一些無效語言如,“恩”,“你說的對”而沒有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給予孩子積極的應答。總之,語言活動要以幼兒為主,創(chuàng)設一個幼兒敢說,想說的語言環(huán)境。同時要將情感滲透在活動之中,而不是單純的語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