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游戲教案:有趣的塑料袋》屬于幼兒園公開課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幼兒園游戲教案:有趣的塑料袋
目標:
1.大膽探索使塑料袋發(fā)出聲音的辦法,如,搓、揉、甩、拍、捏等。
2.借助音樂發(fā)揮想象,并運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已有經驗,體會游戲的樂趣。
3.發(fā)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4.增強幼兒與同伴合作的游戲的意識,體驗游戲的快樂。
準備:
1.各種塑料袋若干(每個幼兒兩只以上)。
2.用于律動表演的音樂磁帶,如《下雨》《小小云朵》等。
過程:
一、會變魔術的塑料袋
1.組織幼兒玩手指游戲“小孔雀”,在游戲的最后將手放至背后巧妙地引出塑料袋。
2.塑料袋不但可以裝東西,還會變魔術呢!看,變變變,塑料袋變成了什么?(教師一一演示塑料袋變魔術,幼兒回答:一朵花、棒棒糖、小提包等。)
3.幼兒嘗試用塑料袋變魔術。
4.幼兒集體交流用塑料袋變出了什么,是怎么變的。
幼:我把塑料袋卷成長條,變成了金箍棒。
幼:我把塑料袋口捏住,它鼓起來像氣球。
幼:像榔頭。
幼:來回折就像折扇子。
5.幼兒互送禮物,學說“我把塑料袋變成某某送給你”。
二、會唱歌的塑料袋
1.自由探索塑料袋發(fā)出聲音的方法。
(1)塑料袋不但會變魔術,還會唱歌呢!
(2)(教師示范搓袋子,發(fā)出“沙沙”聲)好聽嗎?我剛才是用什么方法讓塑料袋唱歌的?
(3)還有什么辦法能讓塑料袋唱歌呢?動腦筋想一想,看誰讓塑料袋唱歌的辦法最多。
(鼓勵幼兒獨立嘗試或與同伴合作,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的新玩法。)
2.交流讓塑料袋唱歌的方法。
(1)你剛才是用什么方法讓塑料袋唱歌的?
幼:我用手拍塑料袋,它就會唱歌。
幼:我拎住袋子用力甩,它也會發(fā)出聲音。
幼:像媽媽洗衣服那樣搓一搓。
(鼓勵幼兒介紹自己的動作,引導幼兒互相學習。)
(2)用塑料袋給音樂伴奏。
你們想出了這么多辦法讓塑料袋變成了樂器。下面我們聽著音樂用各種辦法讓塑料袋有節(jié)奏地唱歌吧。
三、給塑料袋洗澡
1.塑料袋和我們玩了這么長時間,都臟成了小花臉,怎么辦?
2.讓我們聽著音樂,帶著塑料袋跳進浴缸里洗洗澡吧!
(幼兒隨音樂舞動,教師用語言加以引導。如:“一、二、三,跳進浴缸洗澡了。一會兒上,一會兒下,左邊洗洗,右邊洗洗,打個滾兒洗一洗,再翻個身子洗一洗。慢慢地漂起來了,轉個圈兒洗一洗。洗干凈了甩甩水,晾在竹竿上?!币源斯膭钣變哼\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清洗和晾曬塑料袋的過程。)
四、帶著塑料袋回家
1.塑料袋曬干了,我們得把它整理好下次再用。
2.以有趣的兒歌(一個胖子,變成一個瘦子;一個高個子,變成一個矮個子)指導幼兒整理好塑料袋,自然結束活動。
2、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編鐘
設計意圖
隨著《荊州特色文化在園本課程中開發(fā)與利用研究》課題的不斷深入,孩子們對荊楚特色文化越來越感興趣。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入的了解探究我們荊州的特色文化,我請家長周末帶孩子去荊州市博物館參觀了編鐘,并設計了這節(jié)科學活動《有趣的編鐘》,讓幼兒探究編鐘發(fā)聲的秘密,提升幼兒對家鄉(xiāng)的文化遺產的關注。
活動目標
1、初步探索編鐘的大小與音調高低的關系。
2、能用簡短的語言描述操作的結果。
3、喜歡參與探究活動,萌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重點難點
了解編鐘的鐘體越大音調越低聲音越大,鐘體越小音調越高聲音越小。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家長帶孩子去博物館參觀了解過編鐘。
2、物質準備:編鐘表演視頻;從大到小的玻璃杯七個一組;豎笛風鈴一組:筷子一根;編鐘模型一套。
活動過程
一、觀看表演視頻,激發(fā)探索欲望。
1、 播放編鐘表演視頻,請幼兒欣賞編鐘表演,感受古代打擊樂器的美感。
2、提出問題:這種樂器叫什么名字?每一個鐘都是一樣嗎?大小不同的鐘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不一樣?
3、幼兒猜想:大鐘發(fā)出的聲音低沉,小鐘發(fā)出的聲音高而尖。
二、看一看、摸一摸、敲一敲,探索編鐘的奧秘。
1、看一看,了解編鐘的外形。(編鐘由木架支起,由從小到大排列的扁圓鐘組成,用木棒擊打發(fā)聲,鐘體上有花紋圖案。)
2、摸一摸,了解編鐘的材質。(編鐘的支架和敲打的棒是木質的,鐘體由青銅制成。)
3、敲一敲,了解編鐘的發(fā)聲。(編鐘的鐘體越大發(fā)出的音調越低,鐘體越小發(fā)出的音調越高。)
三、觀看 PPT,初步了解編鐘的歷史。
編鐘是一種中國古代的樂器,由青銅鑄成,由扁圓鐘按照大小依次排列,最小的編鐘由 3 枚組合而成,也有 9 枚和 13 枚一組的,用木錘和長棒敲打發(fā)聲。咱們荊州市博物館就有一架戰(zhàn)國編鐘,它是荊州市博物館內極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四、探究生活中的樂器。
1、出示玻璃杯,引導幼兒觀察其大小異同。
2、請幼兒嘗試敲打玻璃杯,觀察傾聽不同的杯子發(fā)出的聲音異同。
3、小結:玻璃杯越小,音調越高,玻璃杯越大,音調越低。
4、出示豎笛風鈴,請幼兒嘗試撥動風鈴,觀察傾聽長度不同的豎笛風鈴發(fā)出的聲音異同。五、總結啟發(fā)。
編鐘是一種古代樂器,鐘體越大音調越低,鐘體越小調越高。這是古代勞動人民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來的樂器,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我們小朋友也要從小學好本領,長大才能做一個有用的人,去為我們的國家為我們的家鄉(xiāng)做出貢獻!今天有一個小任務:請小朋友回家以后在自己的家里找一找,看一看,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沒有可以發(fā)聲的樂器,好嗎?
活動總結
隨著荊州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近年來我們荊州新建了很多有荊楚特色的活動場所,如:荊州園博園、荊州方特等。這些活動場所都是孩子們愛去愛玩的地方,孩子們在游玩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地方都有仿制的編鐘模型。于是孩子們帶著疑問和我一起去荊州博物館里參觀了編鐘。孩子們了解到編鐘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用青銅鑄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鐘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fā)出不同的樂音。
孩子們對編鐘的發(fā)音頗為好奇,于是我把編鐘帶到了課堂上,和孩子們一起探索編鐘發(fā)音的奧秘。我的活動目標定為初步探索編鐘的大小與音調高低的關系并能用簡短的語言描述操作的結果,喜歡參與探究活動,萌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整節(jié)活動下來三個目標初步達成?;顒又惺紫炔シ啪庣姳硌菀曨l激發(fā)孩子的探索欲望,然后通過三個感官的刺激來探索編鐘,一看,看外型,二摸,摸材質,三敲,聽聲音。經過三重探索過后,孩子們對編鐘有了初步的了解,并知道了編鐘的鐘體越大發(fā)出的音調越低但聲音越大,鐘體越小發(fā)出的音調越高但聲音越小。最后我們尋找了生活中能發(fā)出聲音的各種物體,讓孩子們進一步的操作與探究,提升了孩子們對探究的興趣。
3、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裝飾畫:爸爸的領帶反思
活動目標:
1.欣賞各種領帶,感受不同的線條、花紋、色彩搭配后帶來的美感。
2.能選擇多種工具遷移已有線條、圖案、色彩經驗裝飾爸爸的領帶。
3.熟悉爸爸衣飾特點,體驗給爸爸設計、制作禮物的快樂,產生愛爸爸的情感。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5.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chuàng)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裝飾爸爸的領帶 PPT。
2.水彩筆、畫紙、花紋范例。
活動重難點:
1.重點:欣賞各種領帶,感受不同的線條、花紋、色彩搭配后帶來的美感。
2.難點:能選擇多種工具遷移已有線條、圖案、色彩經驗裝飾爸爸的領帶。
活動過程:
1.播放課件,引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提問:這是什么?一般誰會用到它?戴領帶的爸爸看起來怎樣?
2.創(chuàng)設“領帶博覽會”,帶領幼兒欣賞各種領帶。
師:今天我們這里要開領帶博覽會,一起來看看。
(1)請幼兒介紹自己喜歡的領帶。引導幼兒從顏色線條、花紋等方面介紹自己喜歡的領帶, 感受圖案的美。
(2)教師進行總結、提升。
小結:這些領帶有的是以動物、植物、花卉、植物造型為主,有的以色塊為基本造型, 還有的以線條做基本造型。
3.幼兒繪畫創(chuàng)作領帶,教師巡回指導。
師:你的爸爸會喜歡什么樣的顏色、圖案呢?鼓勵幼兒大膽說出爸爸的喜好。
師:這里還有一些領帶沒有被創(chuàng)造出來,你們也來試試看。創(chuàng)作前請你來想一想你的領帶想用什么顏色、造型來創(chuàng)作?
可針對個別幼兒的需要進行指導,重點關注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
1. 將作品展覽,師幼共同欣賞、評價作品,感受給爸爸制作禮物的快樂心情。
(1)把幼兒設計、制作好的領帶掛在繩子上進行展覽,鼓勵幼兒欣賞、講述。
(2)請個別幼兒從材料、圖案、制作方法等方面評價自己或同伴的作品。
師:你喜歡哪條領帶?為什么?
(3)結合幼兒作品,從圖案的運用、設計的創(chuàng)新等方面進行點評。
活動反思:
領帶是男性特有的裝飾品,裝飾領帶的活動可以使幼兒熟悉爸爸的衣飾特點,從而更加留意、關心自己的爸爸。爸爸會被孩子的這份心意所感動,從而更關注孩子的情感需要。所以在活動的一開始我便出示準備好的一條領帶,可是我班有的孩子說這是圍巾,有的說這是帶子……還有一個小朋友說“我爸爸也有這個 ”,我馬上接到他們說“這是領帶,爸爸的領帶”。
接著請幼兒觀賞領帶,說說領帶的顏色及花紋,這下孩子們說開了“有紅顏色、有藍顏色、有圓形……”我用一幅有一條大領帶的畫讓孩子們靜下來,“ 哇,好大的一條領帶哦,這條領帶你們覺得漂亮嗎”?啟發(fā)幼兒開動小腦筋,想想辦法來裝飾爸爸的領帶,并說說自己喜歡什么樣的領帶。我請鑫鑫小朋友來“領帶 ”上作畫,鑫鑫說他喜歡棒棒糖,所以她在上面畫了棒棒糖。接著請孩子們在各自的“領帶”上畫上自己喜歡的認為漂亮的東西,有的孩子畫的一座房子,有的孩子畫滿了愛心,還有的孩子把領帶涂成七彩色。畫好了之后請幼兒把領帶拿回家,親手為爸爸戴上,體驗成功的喜悅,表達對爸爸的愛意。
整個活動下來,孩子們非常開心地為爸爸裝飾領帶,但是看到孩子們最后的作品后我反思了一下:如果我能在活動前多準備幾條不一樣的領帶,讓孩子們直觀地看出領帶的區(qū)別,這樣會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還有一點就是孩子上前作畫時應給她們多一些時間,老師可和孩子共同把畫完成,不要急著畫沒完成就讓所有的孩子作畫。
4、幼兒園游戲教案:有趣的塑料袋
目標:
1.大膽探索使塑料袋發(fā)出聲音的辦法,如,搓、揉、甩、拍、捏等。
2.借助音樂發(fā)揮想象,并運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已有經驗,體會游戲的樂趣。
3.發(fā)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4.增強幼兒與同伴合作的游戲的意識,體驗游戲的快樂。
準備:
1.各種塑料袋若干(每個幼兒兩只以上)。
2.用于律動表演的音樂磁帶,如《下雨》《小小云朵》等。
過程:
一、會變魔術的塑料袋
1.組織幼兒玩手指游戲“小孔雀”,在游戲的最后將手放至背后巧妙地引出塑料袋。
2.塑料袋不但可以裝東西,還會變魔術呢!看,變變變,塑料袋變成了什么?(教師一一演示塑料袋變魔術,幼兒回答:一朵花、棒棒糖、小提包等。)
3.幼兒嘗試用塑料袋變魔術。
4.幼兒集體交流用塑料袋變出了什么,是怎么變的。
幼:我把塑料袋卷成長條,變成了金箍棒。
幼:我把塑料袋口捏住,它鼓起來像氣球。
幼:像榔頭。
幼:來回折就像折扇子。
5.幼兒互送禮物,學說“我把塑料袋變成某某送給你”。
二、會唱歌的塑料袋
1.自由探索塑料袋發(fā)出聲音的方法。
(1)塑料袋不但會變魔術,還會唱歌呢!
(2)(教師示范搓袋子,發(fā)出“沙沙”聲)好聽嗎?我剛才是用什么方法讓塑料袋唱歌的?
(3)還有什么辦法能讓塑料袋唱歌呢?動腦筋想一想,看誰讓塑料袋唱歌的辦法最多。
(鼓勵幼兒獨立嘗試或與同伴合作,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的新玩法。)
2.交流讓塑料袋唱歌的方法。
(1)你剛才是用什么方法讓塑料袋唱歌的?
幼:我用手拍塑料袋,它就會唱歌。
幼:我拎住袋子用力甩,它也會發(fā)出聲音。
幼:像媽媽洗衣服那樣搓一搓。
(鼓勵幼兒介紹自己的動作,引導幼兒互相學習。)
(2)用塑料袋給音樂伴奏。
你們想出了這么多辦法讓塑料袋變成了樂器。下面我們聽著音樂用各種辦法讓塑料袋有節(jié)奏地唱歌吧。
三、給塑料袋洗澡
1.塑料袋和我們玩了這么長時間,都臟成了小花臉,怎么辦?
2.讓我們聽著音樂,帶著塑料袋跳進浴缸里洗洗澡吧!
(幼兒隨音樂舞動,教師用語言加以引導。如:“一、二、三,跳進浴缸洗澡了。一會兒上,一會兒下,左邊洗洗,右邊洗洗,打個滾兒洗一洗,再翻個身子洗一洗。慢慢地漂起來了,轉個圈兒洗一洗。洗干凈了甩甩水,晾在竹竿上?!币源斯膭钣變哼\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清洗和晾曬塑料袋的過程。)
四、帶著塑料袋回家
1.塑料袋曬干了,我們得把它整理好下次再用。
2.以有趣的兒歌(一個胖子,變成一個瘦子;一個高個子,變成一個矮個子)指導幼兒整理好塑料袋,自然結束活動。
5、幼兒園練習“走”的游戲教案:游戲名稱:“小老鼠過河”
游戲目的:
通過游戲,讓幼兒練習一個跟著一個走,提高排隊走能力。
提高幼兒的競爭能力,促進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
增強幼兒與同伴合作的游戲的意識,體驗游戲的快樂。
游戲準備:在場地上畫兩條相距10~15米的平行線當作“小河”幼兒每人一個布繩。
游戲的玩法及規(guī)則:
1將幼兒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四組,分別組成路縱隊“站在”平行線一側。
2教師扮演“老鼠”媽媽幼兒每人腰系一根布繩(留長一端作為老鼠的尾巴)扮演小老鼠。
3游戲前除排頭小老鼠外,其余小老鼠依次抓住前面小老鼠的尾巴。
4游戲時,當小老鼠聽到老鼠媽媽說:“小老鼠,我們排隊出去玩吧”時,小老鼠一個跟著一個走向“河對岸”(另一側的平行線)
5游戲可重復進行。
游戲建議:
1初學者為保證幼兒一個跟著一個走,可要求幼兒一定要拉住前面幼兒腰間的繩子,且走路時不要太快。
2待幼兒熟悉游戲后,可讓幼兒不抓繩子,一個跟著一個走,并提醒幼兒走路時抬頭,挺胸。
6、幼兒園9月份教案及教學反思美術:手印添畫:我的小手變變變
一、 活動目標
1. 嘗試用手掌、手指、拳頭進行印畫,并大膽添畫。
2. 根據(jù)要表現(xiàn)的動作或植物形象,選擇適應的手印方式進行組合表現(xiàn)。
3. 對趣味添畫產生興趣,體驗活動的樂趣。
4. 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 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二、 活動準備
各種顏料,塑料盤、白紙人手一張、抹布、各色油畫棒。
三、活動重點:嘗試用手掌、手指、拳頭進行印畫,并大膽添畫。
活動難點:根據(jù)要表現(xiàn)的動作或植物形象,選擇適應的手印方式進行組合表現(xiàn)。
四、活動過程
1.游戲:小手變魔術,引導幼兒觀察手型的變化。
提問:小朋友張開小手,伸一伸、張一張、彎一彎,看看手變成了什么?
小結:手指可以變化出這么多有趣的手形,我們把它引出來吧。
教學反思:開始部分,我利用魔術表演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引導他們觀察出不同的手形變換,讓幼兒發(fā)揮想象力,感知對手形的聯(lián)想。
2.示范手印畫。
(1)張開五指,在塑料盤里將整個手掌畫蘸上顏料。
(2)將手掌印在白紙上。
(3)用抹布把手上的顏料擦干凈。
(4)晾干后根據(jù)手印進行添畫。
指導語:手印好了,如果在這手印上載添畫東西,又可以變成什么呢?(如添上眼睛、嘴巴可以變成孔雀)
教學反思: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欣賞示范手印畫,引導他們學會用塑料盤里將整個手掌畫蘸上顏料,并仿編兒歌事,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3.豐富經驗,討論設計。
(1)提問:你準備創(chuàng)作一幅什么樣的手印畫?里面有哪些動物?哪些植物?這個動物要用什么樣的手型進行印畫?怎么添畫?
(2)引導幼兒擺出不同的手型,說說像什么?可以怎么印畫?
(3)討論怎么組合各種手型表現(xiàn)形象。
(4)提醒幼兒注意操作常規(guī),晾干后進行添畫。
小結:我們可以用拳頭、手掌、手指、指尖、手背很多地方進行印畫,根據(jù)形象還可以把各種手型的印畫進行組合表現(xiàn)。
教學反思:第三部分,啟發(fā)幼兒自由說出不同的手形,繼續(xù)結合幼兒熟悉的事物對手形進行想象,并進行添畫創(chuàng)作出一幅幅富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來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鼓勵幼兒大膽,自由地說,說得越多越好,啟發(fā)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及想象力。創(chuàng)作手形畫的過程十分有趣,幼兒從始至終興趣盎然,積極投入。
4. 想象創(chuàng)作。
指導要點:
(1) 指導幼兒按照自己的設計進行創(chuàng)作。
(2) 幫助幼兒注意畫面布局,豐富畫面主題。
(3) 印畫時能利用手掌、手指、指尖印畫出大小、粗細、長短不同的組合畫面。
(4) 常規(guī)指導:更換顏料時要把手上的顏料擦干。
5. 分享與展示
分享評價:
你的手印變成什么?猜猜好朋友的手印變的是什么?你用手指印畫了畫面上圖案的哪個部分?手掌印畫了哪些部分?指尖印畫了哪個部分?為什么用這樣的手形印畫這個部分?用了哪些顏色?顏色是怎么組合的?
教學反思:
活動結束時,讓幼兒拿自己的作品相互評價,教師參與評價,再次達到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的效應。同時也充分體現(xiàn)以幼兒為活動的主體,讓幼兒自主評價,發(fā)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參與性。
7、中班體育游戲優(yōu)秀教案:有趣的塑料袋反思
【活動目標】
1.在追逐跑和躲閃中,能對信號迅速作出反應。
2.體驗運動帶來的樂趣。
3.發(fā)展走、跑、跳等基本動作及動作的靈敏性、協(xié)調性。
4.培養(yǎng)幼兒不怕困難、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1.幼兒用各種顏色的紙剪成自己喜歡的圖案裝飾塑料袋若干,(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
2.用舊掛歷、報紙卷成紙棍,夾子若干,小鼓一面。
【活動指導】
1.幼兒往塑料袋中充氣,系緊袋口,然后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往空中拋。
2.幼兒探索各種玩的方法。
師:小朋友,除了把塑料袋往空中拋以外,還可以怎么玩呢?要與別的小朋友玩的不一樣哦!
捉尾巴:教師把充氣塑料袋用夾子夾在幼兒背后,幼兒手持紙棍,聽鼓聲節(jié)奏幼兒慢跑或快跑,鼓聲 停,幼兒迅速用手中的紙棍敲擊對方身后的塑料袋,以擊中他人者為勝。
追踩:幼兒把塑料袋系在腳上,聽鼓聲節(jié)奏單腳或雙腳跳,鼓聲停,幼兒迅速互相追逐,踩他人腳上系著的塑料袋,以不被他人踩中者為勝。
快樂追:幼兒自由追跑教師手持紙棍點幼兒,點到誰,誰就到一旁休息一會。
規(guī)則:若對方低頭下蹲,則表示在休息,另一方就不能追逐。
教學反思:
孩子們非常地感興趣,通過本次活動,我們也知道了只要幼兒感興趣地東西,他們就會給你意想不到地驚喜,所以,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應該從幼兒地興趣出發(fā),來提高活動地質量,因為興趣是幼兒最好地老師。
8、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有趣的鼓
鼓是我國民族樂器中的奇葩,它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文化,為了弘揚民族文化,培養(yǎng)幼兒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大班幼兒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過此活動引導幼兒探索興趣,培養(yǎng)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目標:
1、教幼兒認識各種鼓,了解其名稱、形狀以及制作材料和演奏方法,知道鼓是我國民族樂器的一種。
2、啟發(fā)幼兒初步欣賞并感受中國鼓樂所表現(xiàn)的內容及情緒。
3、培養(yǎng)幼兒熱愛祖國、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4、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錄像機、電視機、兩盤錄像帶。
2、戰(zhàn)鼓、手鼓、5寸扁鼓、腰鼓、撥郎鼓、鈴鼓若干。
3、課前請家長豐富幼兒有關鼓的知識。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欣賞《鼓聲震天》錄像帶,引導幼兒了解鼓是我民族樂器的一種。并了解鼓的形狀、特點及打擊方法。
(1)放錄像,請幼兒觀賞。
教師:“老師請小朋友看一段錄像,大家要認真看,仔細聽面是什么內容?”
(2)出示戰(zhàn)鼓,向幼兒介紹其名稱,形狀及制作材料。
“電視中小朋友敲打的鼓叫戰(zhàn)鼓,鼓是什么樣的?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請幼兒上來看看、摸摸,感受一下鼓的外形及材料征,是做什么用的。
教師小結:“戰(zhàn)鼓是我們國家古代打仗時常用的,它屬于哪種樂器。鼓基本上是扁圓形的,鼓身向外凸出,用木頭制做的,紅色的油漆;鼓面是牛皮制成的,用鉚釘固定在木頭上,鼓正面,是圓形的?!?/p>
(3)向幼兒介紹打擊方法及演奏特點。
?、佟澳銈冎涝鯓邮顾l(fā)出好聽的聲音嗎?誰來試試?出的聲音是怎樣的?有什么感覺?”請幼兒上來敲敲、打打。“為了使戰(zhàn)鼓發(fā)出響而好聽的聲音,我們用鼓錘來敲打鼓1
幼兒探索學習幾種簡單的打擊節(jié)奏。
?、谟變鹤杂捎懻撀牭竭诉说墓穆曈惺裁锤杏X?體驗鼓沉、雄壯有力,讓人感到有力量,想跳起來……
2、向幼兒介紹幾種不同鼓的名稱以及演奏方法,比較相同點與不同點,初步引導幼兒感受鼓樂所表現(xiàn)的情緒與內容。
(1)“除了戰(zhàn)鼓,你們還見過哪些鼓?叫什么名字,它是怎樣演奏的?!币来胃鶕?jù)幼兒所說,出示手鼓,腰鼓、5寸扁鼓、鈴鼓,告訴其名稱,請幼兒上來打打、敲敲、拍拍、搖搖,體驗不同演奏奏方法。
小結:“鼓有多種多樣的,它是我們國家常用的民族樂器,漢族人民喜愛它,少數(shù)民族的人民也喜歡敲敲。瞧,這是手鼓維吾爾族人民使用的,它只有一面鼓面,周圍有一圈小鈴片(邊示范用手擊打幾下,并做些簡單的舞步);這叫做5寸扁鼓,京戲和說書人常用的道具(示范打擊幾下)。要說最有名的數(shù)皇腰鼓,系在腰問,邊打邊跳;還有許多有趣的鼓,下面,請小朋友看電視錄相,里面都是有關鼓的內容,請小朋友注意看有什么鼓,是怎樣演奏的?!?/p>
(2)幼兒觀看《中華鼓舞》錄像帶,了解我國民族樂器——鼓多。讓幼兒從中初步感受歡樂、熱烈的情緒與內容。
提問:“你在錄像中看到了哪幾種鼓,是什么形狀的,怎樣敲的?!?/p>
教師小結:“我們國家的鼓很多很多,剛才小朋友都看到]像,也說出了一些鼓,有威風鑼鼓,朝鮮族的長鼓,藏族的熱巴佤族的木鼓,土族的太平鼓,它們都是我國人民在長期的勞動活、娛樂中創(chuàng)造的,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聽到鼓聲使人感至快、振奮、有力量、有干勁,我國人民都喜歡在過年、過節(jié)、豐收的時候打鼓、唱歌、跳舞,表達喜慶、歡樂之情。
3、幼兒使用各種鼓,為樂曲《擁軍花鼓》配伴奏,進一步垂鼓樂所帶來的歡樂氣氛及熱烈的情緒。
教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自己拿一面你喜歡的鼓,我們來為多《擁軍花鼓》配伴奏?!苯處煆椾撉?,幼兒配伴奏。
活動延伸:
將各種鼓和音樂磁帶放置在音樂角,供幼兒游戲中繼續(xù)握鼓樂。
最大限度的發(fā)展。通過觀看《中華鼓舞》節(jié)目,了解我國鼓之多,激發(fā)了幼兒民族自豪感。透過激昂、有力的鼓點體驗到中華民族開拓進取、奮發(fā)上進的民族之魂。最后的集體合作為《擁軍花鼓》樂曲配伴奏,更加調動了幼兒使用樂器的積極性,滿足了積蓄著的表現(xiàn)和探索的欲望。
專家點評:
在21世紀的今天,人們在過多關注世界的先進文化之后,開始關注傳統(tǒng)文化。民族的、民俗的、傳統(tǒng)的,又成為現(xiàn)代文化的補充與底蘊。21世紀,是一個國際交流、交融的世紀,如果每個國家都對孩子們進行民族傳統(tǒng)教育,那么即使無國度的交流馬上來臨,中國的兒童也始終是中國的兒童,因為,他們了解自己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希望類似的活動多出現(xiàn)。
反思與討論:
想一想,還有哪些民俗文化教育的內容可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