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shù)學活動課教案設計——《和數(shù)字朋友做游戲》》屬于幼兒園小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小班數(shù)學活動課教案設計——《和數(shù)字朋友做游戲》
活動目標:
1、鞏固對數(shù)字1——5的認識。理解數(shù)字能表示相應數(shù)量的動作和物品。
2、學習按數(shù)匹配實物。
3、能聽清老師的要求并按要求活動。
4、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字的認識能力。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數(shù)字卡“1-5”,實物卡片“1-5”。
2、第一組、第二組:手絹、花朵若干,貼在手絹后面有1-5數(shù)字。 第三組、第四組:1-5數(shù)字袋子若干,糖果若干;第五組:有數(shù)字1-5的盤子、草莓若干;第六組:生日蛋糕1-5數(shù)字、蠟燭若干。
活動過程:
一、看數(shù)字拍手。(游戲激興,導入活動)
教師:現(xiàn)在張老師和你們玩一個拍手游戲??磸埨蠋熌玫氖菙?shù)字幾?就拍了幾下手。一邊拍一邊數(shù)數(shù)。
二、復習5以內(nèi)的數(shù)
1、復習認識數(shù)字1——5
今天數(shù)字寶寶要和我們做游戲了,看看數(shù)字寶寶怎么了?
數(shù)字寶寶摔倒了,誰來幫數(shù)字寶寶站好,幫助數(shù)字寶寶的時候,要說:數(shù)字幾,我?guī)湍阏竞谩<w驗證,并認讀數(shù)字。
2、數(shù)字寶寶都站好了,誰愿意幫它們排排隊?!?從小——大)
(從大——小)
3、幫動物找數(shù)字朋友。(出示動物卡片找相應的數(shù)字做朋友)
小朋友們,老師今天還請來了許多的小動物,看看都是誰來了。
(1)出示1只小鴨的動物卡片
師:1只小鴨的數(shù)字朋友是誰呢?幼:是數(shù)字1。
(2)誰來幫助這些小動物找到它們的數(shù)字朋友呢?
師:要求幼兒用一句完整的話邊送邊說。(例如:2只小貓我送你數(shù)字2和你做朋友好嗎?)
三、和數(shù)字做游戲(用多種感官感知物品數(shù)量)
你們想不想和數(shù)字做游戲呀,(想)
1、看數(shù)字拍手
邊拍邊數(shù)數(shù)。(可看數(shù)字拍手、拍腿、學動物叫)
2、《猜猜誰躲起來了》,抽掉幾張數(shù)字卡片,請小朋友猜猜誰躲起來了?
3、按數(shù)取物:教師出示數(shù)字卡片,幼兒迅速拿出相應數(shù)量的雪花卡片。
四、小組活動
數(shù)字寶寶想請我們小朋友去做客,我們是不是要給數(shù)字寶寶帶些禮物呢。
今天老師為小朋友預備了許多操作材料。(逐個講解小組操作內(nèi)容)引導幼兒送禮物時邊操作邊講述。
第一組、第二組:送花朵,手絹上是數(shù)字幾,就貼上幾朵花。
第三組、第四組:裝糖果,袋子上是數(shù)字幾,就送幾個糖果。
第五組:裝草莓,盤子上是數(shù)字幾,就貼幾個草莓。
第六組:插蠟燭,蛋糕上有數(shù)字幾,就插幾根蠟燭。
五、師幼共同檢查。
我們看看數(shù)字5是不是收到和自己數(shù)量一樣多的禮物呢?
師幼共同檢查。
2、小班社會活動公開課教案設計——寶寶快跑
小班社會活動——寶寶快跑
活動設計意圖與教學策略:
小班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弱,尤其在火災等緊急情況發(fā)生時,容易因受到驚嚇而不知所措,因此,讓幼兒了解災難發(fā)生時如何應對,掌握一些簡單的自救方法是很必要的。本活動采用創(chuàng)設寶寶電影院的情境、模擬火災現(xiàn)場、進行實地逃生演練的方法,讓幼兒了解火災的危害,學習火災發(fā)生時基本的逃生技能。
鑒于以上分析,為更好的達成目標讓幼兒獲得有益經(jīng)驗,活動中將采用以下幾點教學策略:
1. 由近及遠,易于幼兒接受新經(jīng)驗?;顒訉挠變核诘摹半娪霸骸?,讓幼兒通過對環(huán)境和安全標志的觀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進而拓展到讓幼兒能夠有主動尋找安全標志的意識。這種“由近及遠”的方式,易于幼兒對新經(jīng)驗的接受。
2. 視聽結合,利于幼兒新經(jīng)驗的獲得?;顒又?,教師利用“雪兔子”的視頻,將內(nèi)容直接呈現(xiàn)在孩子面前,并通過“與媽媽聊天”,讓幼兒了解到火災的危害及逃生方法。這種視聽結合、講練結合的方式利于幼兒直觀、積極的學習新經(jīng)驗。
3. 情景游戲,達到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通過“看電影”的情景游戲,讓幼兒在輕松快樂的環(huán)境中,將所獲得的經(jīng)驗達到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這既可以有效地服務于目標,對幼兒今后的生活也將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在整個活動的設計組織過程中,教師力求營造情境化的教學氛圍,讓幼兒在觀看錄像、討論、演練的過程中積極參與活動,主動獲得經(jīng)驗。以上策略只是教師活動前的設計和預想,活動中,教師將根據(jù)幼兒的實際需求進行調(diào)控,通過追問、有效回應等方式進行師幼互動,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活動目標:
1.了解火災的危害,初步學習火災發(fā)生時的逃生方法。
2.能按照教師的指令有序地進行逃生演練。
3.在火災等災難面前能夠做到勇敢、不慌張。
4.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5.促進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動作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jīng)觀看過動畫片《雪孩子》的前半部分。
2.課件、場地標志指示布置、號碼牌。
活動過程:
一、看電影導入情境,引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引導語:前幾天我們剛剛看過了《雪孩子》的動畫片的第一集,雪孩子和小兔子交朋友玩得很開心,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動畫片的第二集。
二、認識安全出口和通道,了解逃生標志。
1.認識安全出口標志。
提問:電影院的門上這是什么東西?告訴我們什么?
小結:這是安全出口的標記,提醒我們遇到了危險可以從這里跑出去。
2. 認識安全出口指示標志。
提問:看看電影院還有什么?它要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情?看看最后都跑到哪里了?
小結:這是安全出口提示標志,箭頭都指向安全出口,告訴我們順著的箭頭的方向跑是安全的。以后我們到了新的地方,都去找找它們的安全出口和安全通道在哪里。
三、觀看影片,初步了解火災及逃生方法。
1.觀看影片,師幼共同討論、了解火災發(fā)生的原因及危害。
引導語:呀,電影快開始了,我們趕快找位置吧,1號的小朋友坐第一排,2號的小朋友坐第二排。看看第二集演了什么?
提問:小兔家怎么了?小兔家為什么著火了?看看小兔家都給燒成什么樣子了?
小結:起火了會燒壞家具燒壞房子,還會燒傷人呢。
2. 出示三張圖片,師幼共同討論
提問:我們一起看看這幾個人在干什么?他們這樣做對不對?爺爺會對他怎么說?我們要對叔叔說什么?玩爆竹也會發(fā)生危險嗎?
小結:不可以玩火,會有危險的;煙要掐滅了扔到垃圾桶;一定要有大人的陪伴,在安全空曠的地方放爆竹。
3.初步學習火災發(fā)生時的逃生方法。
(1)提問:小兔子一睜眼看到周圍都是火,它是怎么做的?
小結:大火真是太可怕了,像小兔子一樣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真的發(fā)生火災,一定不要害怕、不要慌張。
(2)提問:那小兔應該怎么做?
小結:你們的方法都很對,救火就交給大人來做,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遇到危險使勁的。
(3)提問:我們往哪里跑啊?怎么跑?
小結:是呀,可以沿著這條路線或者那條路線使勁往安全出口跑,煙往上飄,站得很高煙會嗆到我們,我們一定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身體彎的低低的,不要推擠,一個個往外跑,如果沒有濕毛巾,可以用衣服捂住口鼻。
四、逃生演練。
提問:哎呀孩子們著火了,我們往哪跑?怎么跑?趕快捂住口鼻,彎腰往安全出口跑,不要推擠,一個個從門口出去。
小結:讓媽媽數(shù)數(shù)是不是都出來了,我的寶寶做得真棒。
3、小班數(shù)學活動優(yōu)質課教案設計——《和數(shù)字朋友做游戲》
活動目標:
1、鞏固對數(shù)字1——5的認識。理解數(shù)字能表示相應數(shù)量的動作和物品。
2、學習按數(shù)匹配實物。
3、能聽清老師的要求并按要求活動。
4、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字的認識能力。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數(shù)字卡“1-5”,實物卡片“1-5”。
2、第一組、第二組:手絹、花朵若干,貼在手絹后面有1-5數(shù)字。 第三組、第四組:1-5數(shù)字袋子若干,糖果若干;第五組:有數(shù)字1-5的盤子、草莓若干;第六組:生日蛋糕1-5數(shù)字、蠟燭若干。
活動過程:
一、看數(shù)字拍手。(游戲激興,導入活動)
教師:現(xiàn)在張老師和你們玩一個拍手游戲。看張老師拿的是數(shù)字幾?就拍了幾下手。一邊拍一邊數(shù)數(shù)。
二、復習5以內(nèi)的數(shù)
1、復習認識數(shù)字1——5
今天數(shù)字寶寶要和我們做游戲了,看看數(shù)字寶寶怎么了?
數(shù)字寶寶摔倒了,誰來幫數(shù)字寶寶站好,幫助數(shù)字寶寶的時候,要說:數(shù)字幾,我?guī)湍阏竞?。集體驗證,并認讀數(shù)字。
2、數(shù)字寶寶都站好了,誰愿意幫它們排排隊?!?從小——大)
(從大——小)
3、幫動物找數(shù)字朋友。(出示動物卡片找相應的數(shù)字做朋友)
小朋友們,老師今天還請來了許多的小動物,看看都是誰來了。
(1)出示1只小鴨的動物卡片
師:1只小鴨的數(shù)字朋友是誰呢?幼:是數(shù)字1。
(2)誰來幫助這些小動物找到它們的數(shù)字朋友呢?
師:要求幼兒用一句完整的話邊送邊說。(例如:2只小貓我送你數(shù)字2和你做朋友好嗎?)
三、和數(shù)字做游戲(用多種感官感知物品數(shù)量)
你們想不想和數(shù)字做游戲呀,(想)
1、看數(shù)字拍手
邊拍邊數(shù)數(shù)。(可看數(shù)字拍手、拍腿、學動物叫)
2、《猜猜誰躲起來了》,抽掉幾張數(shù)字卡片,請小朋友猜猜誰躲起來了?
3、按數(shù)取物:教師出示數(shù)字卡片,幼兒迅速拿出相應數(shù)量的雪花卡片。
四、小組活動
數(shù)字寶寶想請我們小朋友去做客,我們是不是要給數(shù)字寶寶帶些禮物呢。
今天老師為小朋友預備了許多操作材料。(逐個講解小組操作內(nèi)容)引導幼兒送禮物時邊操作邊講述。
第一組、第二組:送花朵,手絹上是數(shù)字幾,就貼上幾朵花。
第三組、第四組:裝糖果,袋子上是數(shù)字幾,就送幾個糖果。
第五組:裝草莓,盤子上是數(shù)字幾,就貼幾個草莓。
第六組:插蠟燭,蛋糕上有數(shù)字幾,就插幾根蠟燭。
五、師幼共同檢查。
我們看看數(shù)字5是不是收到和自己數(shù)量一樣多的禮物呢?
師幼共同檢查。
4、小班心理健康活動優(yōu)秀教案————我好害怕
活動目標
1 知道害怕的感覺人人都會有
2 能夠想辦法消除害怕的心理,學會戰(zhàn)勝害怕
3 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yǎng)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4 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 繪本《我好害怕》
2 事先讓幼兒和家長合作記錄下自己最害怕的實物或場景
活動過程
1 小熊的害怕:出示小熊 請幼兒觀察它的表情,猜猜它怎么啦?可能發(fā)生了什么事?
2 我的害怕 請幼兒說說自己怕什么?為什么會害怕?害怕時你心里有什么感覺呢?
小結:每個人都有害怕的時候,害怕時冷冷的緊緊的 不舒服的感覺,害怕時我會哭,我會躲起來,你喜歡這種感覺嗎?
3 我不害怕 請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讓我們不害怕呢?(遇到兇猛的動物時,我們可以離它遠一點,保護好自己,像打雷一樣有很大的聲音時,我們可以捂上耳朵,也可以找些事做一做,而水,電刀等,我們要小心使用哦!
4 小熊不害怕
你們都想到了好辦法,變成勇敢的孩子了,小熊有沒有變得勇敢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熊想到了什么辦法。
活動延伸
5、小班數(shù)學活動優(yōu)秀教案——補城墻反思
目標:
1、鞏固幼兒對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的認識,并讓幼兒初步感知圓形與半圓形之間的轉換關系。
2、初步培養(yǎng)幼兒團結合作的能力。
3、讓幼兒體驗幫助別人的喜悅心情。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用泡沫板做的城墻及各種形狀的“石塊”,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各種形狀的餅干。
活動重難點:
1、知道大小一樣的半圓能合成一個圓。
2、能用相同形狀的“石塊”補城墻。
活動過程:
一、教師邀請“圖形寶寶”做客,激發(fā)興趣。
師:小(3)班的小朋友,今天我邀請了幾個圖形寶寶來做客,看看它們是誰呀?
1、復習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2、認識半圓形。
3、與圖形寶寶做游戲——捉小魚
師:圖形寶寶們想跟大家交朋友一起做游戲,你們愿意嗎?聽說你們昨天學了一個新的游戲——捉小魚是吧?好不好玩呀?那我們就請圖形寶寶跟我們一起來玩捉小魚的游戲吧。我先給每個小朋友分一個圖形寶寶。看看自己朋友是什么圖形?呆會兒,大家牽手圖形寶寶一起玩捉小魚的游戲,當你被漁網(wǎng)撈住的時候,漁網(wǎng)會問:你的朋友是什么圖形呀?比如我拿的是半圓形,我就回答:我的朋友是半圓形。記住一定要回答正確哦,不然就會被撈走曬成魚干啦。
二、幫助圖形王國補“城墻”。
師:剛才在玩游戲的時候,一個圖形寶寶悄悄的告訴了我一個秘密。你們想不想知道呀?昨天晚上圖形王國被怪獸偷襲了,怪獸乘圖形寶寶們都在睡覺的時候,就偷偷的來攻打圖形王國。還好圖形王國的城墻比較堅固,怪獸們怎么攻打也打不進去,最后只能放棄逃走了。。??墒浅菈s被打壞了,到處都是洞。城墻壞了可不行呀~萬一,今晚怪獸又來攻打可就完了!得趕緊修補呀??墒菆D形寶寶們都不會修補城墻,這可把國王給急壞了。。。于是他派了幾個圖形寶寶來請我們我去幫助補城墻,你們愿不愿意呢?好,我們現(xiàn)在就出發(fā)!坐上我的魔法小飛機,飛機起飛時我們要閉上眼睛,不然會掉下去的~~那樣就到不了圖形王國啦。。。
1、教師示范補城墻。
師:HI~我是圖形王國的女王,瞧!這就是我們的城墻,被怪獸打得到處都是洞~咦~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這些洞都是有形狀的也~都是些什么圖形呀?我給大家也準備了各種形狀的石塊,可是要怎么修補呢?誰會?
2、幼兒合作一起補城墻。
三、分享美食。
師:你們太能干了,把我的城墻修補得這么平整,就跟嶄新的一樣~謝謝大家!你們太辛苦了~這樣吧~我大家吃點小點心。瞧~!我們王國的點心也都是有形狀的呢~想不想吃呀?等下我會給你們幾張購物卷。。。。。
五,幫助其它圖形寶寶補墻,(幼兒獨自操作)教師指導。
師:我們王國的點心好吃吧?我告訴你們哦~剛才補好的這面墻只是我們王國的一小小小角落,還有很多墻上都是洞呢。我想請小朋友們繼續(xù)幫我修補好么?
教學反思:
這次我選擇的活動內(nèi)容是小班數(shù)學活動——補城墻。通過活動幫助鞏固對各種圖形的認識,并初步了解半圓與圓形之間的轉換關系。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和興趣。我以游戲為線索貫穿整個活動,孩子們在玩中做,在學中玩,活動效果還不錯。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我覺得幼兒園的教學,是教師的教育與孩子的學習相結合的一種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教起主導作用,而孩子的學則起著主體作用。教固然重要,學則更是重重之中。所以在這次活動中,我著重發(fā)揮了孩子的學。
首先,從孩子的興趣出發(fā),把活動設計成游戲。
游戲是幼兒做喜歡的活動,特別是小班的孩子,它們就是喜歡玩。如何讓枯燥乏味的認識圖形變成孩子們喜歡玩的游戲呢?我想了很多,最后決定選擇孩子們喜歡的怪獸攻城的故事引出活動。激發(fā)幼兒的正義感,并讓他們幫助補城墻。孩子們對這次活動非常喜歡,每個孩子都能積極的投入到游戲中去。
其次,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快樂。
教學活動不是單純的教與學的結合,也不是純粹的學習,只有在玩中學,學中玩,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也是事半功倍的學習。所以,我不是單純的講解示范,讓幼兒枯燥的學,而是讓幼兒動起來在快樂中學習。讓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最后,從尊重幼兒出發(fā)。
幼兒都是聰明的。不論是哪一節(jié)課我們都應該走進幼兒,走進幼兒的心靈。因此在這次活動中很多幼兒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他們在粘貼圖形時,是帶著一顆熱心,幫助關心他人的心來進行操作的,是從自己的興趣出發(fā)的,最后都體驗到了幫助他人的快樂。
總之,這次活動我感覺還存在一些問題,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多學習老師們的經(jīng)驗,并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身心發(fā)展的需要,采用幼兒易于接受的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進行引導,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6、小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計算——《正方形》反思
活動內(nèi)容:計算——《正方形》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形,能在生活中辨認出正方形。
2.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許多物品包含有正方形。
3.發(fā)展幼兒空間思維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方方的塔”;正方開、非正方形報紙若干。
2.學具準備:“方方的塔”;毛線、扣子板若干,正方形紙若干。
3.《操作冊》第1冊第27—28頁。
活動過程:
1.走線,線上游戲:猜謎。
2.師生共同探索。
(1)感知正方形。
幼兒拿出學具感知正方形,看一看、摸一摸,感受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游戲“小企鵝跳冰塊”。
聽音樂,幼兒在冰塊上隨意走,音樂停時必須找正方形的冰塊站上去,其它形狀的冰塊站上去會破掉,就會掉到水里去,所以站在其他形狀上的就失敗了。
找找教室里的正方形物品。
3.分組活動。
第一組:操作“方方的塔”。數(shù)一數(shù)正方形的邊和角。感知它們都是正方形。
第二組:操作正方形的紙,進行邊對邊折,角對角折,感知4條邊一樣長,4個角一樣大。
第三組:扣子游戲。請幼兒用一根線在扣子板上繞正方形。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5.活動延伸:完成《操作冊》第1冊第27—28頁的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選材十分適合小班幼兒的認知年齡特點,抓住了他們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用多種形式達到了一個目標,逐層推進、逐步提高要求。各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聯(lián)系,使幼兒的注意力始終處于集中狀態(tài)。教師還注重了低年齡幼兒的語言、社會能力的發(fā)展。若在最后環(huán)節(jié)添上一些讓幼兒的情緒得到高漲的游戲活動會更貼切小班幼兒的心理。
7、小班美術活動優(yōu)秀教案《棉簽畫——扭動的線》活動設計與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畫不同方向的曲線,體驗棉簽畫的繪畫形式。
2、能積極作畫、大膽想象,并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3、在創(chuàng)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4、在想象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學用具:畫有高山、草地、藍天、大海等教學掛圖;小毛蟲、塑料玩具蛇、彈簧小兔等玩具;各種曲線條。
2、繪畫材料:藍、綠水粉顏料、棉簽若干、盤子若干、塑料瓶子若干、廢舊毛巾若干。
3、繪畫服飾:幼兒人手一套圍兜、袖套等。
活動過程:
1、以“小毛蟲”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小毛蟲是怎樣扭動的。
(1)師:今天,有條毛毛蟲來看我們小朋友了,你們看它來了(小毛蟲出場),我們和它打個招呼吧!“小朋友好!”
幼兒:毛毛蟲你好!
(2)師:你們知道毛毛蟲是怎么跳舞的?
幼:扭來扭去跳的。
師:它跳舞的時候身體是怎么動的?(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示。)
師:原來它在跳扭扭舞呢!我們也來學一學!(用身體模仿)
(3)師:毛毛蟲是怎么跳扭扭舞的?它一會兒怎么樣扭,一會兒又怎么樣扭?我們用小手也來橫著豎著扭扭看。我們的小手指也來跳一跳。 (老師明確的提出了要求:從手臂的模仿——手指的模仿,從橫著扭動——豎著扭動,使幼兒從不同方向感受了不同的曲線,加深了他們對曲線的認識,為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作了很好的鋪墊。)
2、學畫曲線。
(1)小朋友跳得真好看,聽!(老師做傾聽狀)誰在講話,原來是這里的棉簽寶寶,它們也想跳扭扭舞!我們歡迎棉簽寶寶給大家跳一個!(拍手歡迎)
(2)教師拿起綠色的棉簽寶寶在紙上畫豎曲線,一邊畫一邊說:“我來豎著扭一扭”。
師:綠棉簽寶寶也來跳扭扭舞了,它是怎樣跳的?
師:它豎著跳的扭扭舞像什么?
(3) 在紙上畫橫曲線,一邊畫一邊說:“我來橫著扭一扭”。
師:什么顏色的棉簽寶寶來跳舞了?
師:它是怎么跳扭扭舞的?
師:它橫著跳的扭扭舞像什么?
3、拓展思維:在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曲線?(蛇、彈簧小兔、彩帶……)
4、提出要求,幼兒繪畫,教師巡視。
(1)師:這些棉簽寶寶跳得真漂亮,后面還有許多棉簽寶寶也想來跳一跳了,我們請它們也來跳吧。
(2)看!這里有白紙,有棉簽寶寶,有綠色的水粉顏料、還有藍色的水粉顏料。等會兒,你想請哪個棉簽寶寶跳舞就拿著紙去找它,讓它在你的紙上跳,好嗎?跳的時候想一想,它是怎么跳的?它跳的扭扭舞像什么?
(3)學習棉簽作畫的方法:棉簽寶寶跳舞的時候,請小朋友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捏緊棉簽寶寶的中部,將棉花部分蘸上顏料作畫,蘸顏料時不要蘸得太多;如果小手不小心蘸到顏料可以用抹布擦掉。
5、展示幼兒作品,交流點評
師:你請了什么顏色的棉簽寶寶來跳舞?它是怎么跳的?它跳的扭扭舞像什么呀?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能大膽的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效果較好,縱觀全過程,有以下特點:
1、本次活動的內(nèi)容非常適合小班幼兒,尤其是在幼兒已經(jīng)對曲線產(chǎn)生興趣并有了初步的體驗后,所以此次活動正好投其所好,讓幼兒在感受、體驗了曲線美的同時能大膽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
2、活動中,我積極的創(chuàng)設一個“學毛毛蟲跳扭扭舞”的情景,引導幼兒在這樣有趣的情景中融入對不同方向的曲線畫法的練習。以“學跳扭扭舞”為線索,組成了由“觀察——體驗——學習——表現(xiàn)”的四個主要環(huán)節(jié),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使幼兒在各種感官的刺激下,逐漸學會畫曲線的技能,并能積極作畫,大膽的想象。讓幼兒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繪畫能力。
3、讓幼兒在學習毛毛蟲的舞蹈中初步體驗曲線扭動的特點。接下來的畫面又生動形象的展示了毛毛蟲橫著扭動身體,和豎著扭動身體的情景,讓幼兒能直接用感觀觀察感知毛毛蟲扭動身體時所形成的不同方向的曲線,在用小手到手指的模仿中,練習畫曲線的感覺。
4、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主要表現(xiàn)在講評活動中,老師能積極的鼓勵幼兒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以“畫的像不像?對不對?!眮碓u價每位幼兒的作品。老師對每位幼兒的作品都予以了積極的肯定和鼓勵。“尊重他們的選擇并欣賞和鼓勵他們?!?/p>
5、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幼兒、信任幼兒,積極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活動情境,通過有趣的游戲形式與幼兒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讓幼兒在玩中學,在玩中發(fā)展,充分體現(xiàn)了小班幼兒美術活動游戲化的特點。
8、小班美術活動教案《棉簽畫——扭動的線》活動設計與反思
設計意圖:
大千世界,每個地方;每個角落,都存在著色彩,色彩是最能表現(xiàn)情感的手段之一。普辛曾講過:色彩是吸引眼睛注意的誘餌,所以,從小應讓幼兒用多種感官去感受色彩、認識色彩、激發(fā)幼兒對美的追求。小班初期的幼兒,他們喜愛的是繪畫的過程,對于畫什么并不感興趣。水粉顏料顏色鮮艷,使畫面色彩分明,而棉簽畫易掌握又能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孩子們很樂于參與。所以,本次活動,讓幼兒從玩色游戲為切人點開展棉簽畫教學。旨在讓幼兒在玩顏色的過程中,喜歡棉簽繪畫形式,嘗試用棉簽蘸上自己喜歡的水粉顏料進行作畫,初步培養(yǎng)他們對色彩的欣賞能力,同時在游戲中讓幼兒學畫不同方向的曲線,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小班幼兒在繪畫過程中,不會邊觀察邊畫,往往急于求成,畫出的作品也就出現(xiàn)粗糙、散亂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我將充分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游戲化的語言指導、幫助幼兒完成作品。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畫不同方向的曲線,體驗棉簽畫的繪畫形式。
2、能積極作畫、大膽想象,并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3、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xiàn)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動準備:
1、教學用具:畫有高山、草地、藍天、大海等教學掛圖;小毛蟲、塑料玩具蛇、彈簧小兔等玩具;各種曲線條。
2、繪畫材料:藍、綠水粉顏料、棉簽若干、盤子若干、塑料瓶子若干、廢舊毛巾若干。
3、繪畫服飾:幼兒人手一套圍兜、袖套等。
活動重點:體驗棉簽畫的繪畫形式。
活動難點:學習畫不同方向的曲線。
活動過程:
1、以“小毛蟲”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小毛蟲是怎樣扭動的。
(1)師:今天,有條毛毛蟲來看我們小朋友了,你們看它來了(小毛蟲出場),我們和它打個招呼吧!“小朋友好!”
幼兒:毛毛蟲你好!
(2)師:你們知道毛毛蟲是怎么跳舞的?
幼:扭來扭去跳的。
師:它跳舞的時候身體是怎么動的?(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示。)
師:原來它在跳扭扭舞呢!我們也來學一學!(用身體模仿)
(3)師:毛毛蟲是怎么跳扭扭舞的?它一會兒怎么樣扭,一會兒又怎么樣扭?我們用小手也來橫著豎著扭扭看。我們的小手指也來跳一跳。 (老師明確的提出了要求:從手臂的模仿——手指的模仿,從橫著扭動——豎著扭動,使幼兒從不同方向感受了不同的曲線,加深了他們對曲線的認識,為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作了很好的鋪墊。)
2、學畫曲線。
(1)小朋友跳得真好看,聽!(老師做傾聽狀)誰在講話,原來是這里的棉簽寶寶,它們也想跳扭扭舞!我們歡迎棉簽寶寶給大家跳一個!(拍手歡迎)
(2)教師拿起綠色的棉簽寶寶在紙上畫豎曲線,一邊畫一邊說:“我來豎著扭一扭”。
師:綠棉簽寶寶也來跳扭扭舞了,它是怎樣跳的?
幼:豎著跳扭扭舞的。
師:它豎著跳的扭扭舞像什么?
幼:像高山、像小草等 。(幼兒邊回答,教師邊出示高山和小草)教師拿起藍色的棉簽寶寶
(3) 在紙上畫橫曲線,一邊畫一邊說:“我來橫著扭一扭”。
師:什么顏色的棉簽寶寶來跳舞了?
幼:藍色的。
師:它是怎么跳扭扭舞的?
幼:橫著跳扭扭舞的。
師:它橫著跳的扭扭舞像什么?
幼:像藍天,像水等。 (幼兒邊回答,邊出示藍天和大海的掛圖。)
3、拓展思維:在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曲線?(蛇、彈簧小兔、彩帶……)
4、提出要求,幼兒繪畫,教師巡視。
(1)師:這些棉簽寶寶跳得真漂亮,后面還有許多棉簽寶寶也想來跳一跳了,我們請它們也來跳吧。
(2)看!這里有白紙,有棉簽寶寶,有綠色的水粉顏料、還有藍色的水粉顏料。等會兒,你想請哪個棉簽寶寶跳舞就拿著紙去找它,讓它在你的紙上跳,好嗎?跳的時候想一想,它是怎么跳的?它跳的扭扭舞像什么?
(3)學習棉簽作畫的方法:棉簽寶寶跳舞的時候,請小朋友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捏緊棉簽寶寶的中部,將棉花部分蘸上顏料作畫,蘸顏料時不要蘸得太多;如果小手不小心蘸到顏料可以用抹布擦掉。
5、展示幼兒作品,交流點評
師:你請了什么顏色的棉簽寶寶來跳舞?它是怎么跳的?它跳的扭扭舞像什么呀?
活動反思:
在一次區(qū)域活動中,我無意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活動室飄動的彩帶很感興趣,放音樂時孩子們會拿起彩帶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沒事的時候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彩帶來裝飾自己,特別是當我們在自然角飼養(yǎng)了蠶寶寶后,孩子們竟然將這兩樣毫無關聯(lián)的事物聯(lián)系了起來,這個說:“彩帶扭起來的樣子和蠶寶寶一樣的?!蹦莻€說:“彩帶是彩色的,蠶寶寶是白色的?!边€有的說:“蛇也是這樣扭來扭去的?!薄斑€有繩子、頭發(fā)、……”幼兒的討論隨著思維的發(fā)散,越來越激烈。于是在此基礎上,設計了小班美術活動《扭動的線》。旨在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通過學習畫不同方向的曲線。并通過實際操作,鼓勵幼兒大膽表現(xiàn),感受成功的喜悅。
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能大膽的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效果較好,縱觀全過程,有以下特點:
1、本次活動的內(nèi)容非常適合小班幼兒,尤其是在幼兒已經(jīng)對曲線產(chǎn)生興趣并有了初步的體驗后,所以此次活動正好投其所好,讓幼兒在感受、體驗了曲線美的同時能大膽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
2、活動中,我積極的創(chuàng)設一個“學毛毛蟲跳扭扭舞”的情景,引導幼兒在這樣有趣的情景中融入對不同方向的曲線畫法的練習。以“學跳扭扭舞”為線索,組成了由“觀察——體驗——學習——表現(xiàn)”的四個主要環(huán)節(jié),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使幼兒在各種感官的刺激下,逐漸學會畫曲線的技能,并能積極作畫,大膽的想象。讓幼兒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繪畫能力。
3、讓幼兒在學習毛毛蟲的舞蹈中初步體驗曲線扭動的特點。接下來的畫面又生動形象的展示了毛毛蟲橫著扭動身體,和豎著扭動身體的情景,讓幼兒能直接用感觀觀察感知毛毛蟲扭動身體時所形成的不同方向的曲線,在用小手到手指的模仿中,練習畫曲線的感覺。
4、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主要表現(xiàn)在講評活動中,老師能積極的鼓勵幼兒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以“畫的像不像?對不對?!眮碓u價每位幼兒的作品。老師對每位幼兒的作品都予以了積極的肯定和鼓勵?!白鹬厮麄兊倪x擇并欣賞和鼓勵他們?!?/p>
5、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幼兒、信任幼兒,積極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活動情境,通過有趣的游戲形式與幼兒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讓幼兒在玩中學,在玩中發(fā)展,充分體現(xiàn)了小班幼兒美術活動游戲化的特點。
9、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設計——西瓜里的娃娃公開課教案反思
有益的學習經(jīng)驗:
1、要做誠實的孩子。
2、學習“可惜”、“回答”等詞。
活動準備:
一個大西瓜和吃西瓜的用具。
活動與指導:
1、老師問:
(1)誰吃過西瓜呀?西瓜是什么樣子的?什么味道的?
(2)誰吃過不甜的西瓜?不甜的西瓜是什么樣兒的?
告訴幼兒生的西瓜不甜,瓤不太紅,不好吃。要挑熟的西瓜吃。可是,怎么挑呢?別著急,學習了這首兒歌,幼兒就會知道了。因為“西瓜里有個娃娃”。
2、老師朗誦兒歌。
3、問:爸爸用手一拍,西瓜怎么回答呀?——嘭嘭嘭或者叭叭叭。
4、請幼兒來拍一拍老師的西瓜,聽一聽西瓜娃娃是怎么回答的。達成共識:嘭嘭嘭,熟啦熟啦。
5、老師:“你們想見西瓜娃娃嗎?我們打開西瓜,找一找西瓜娃娃吧?!贝蜷_,“真的是熟了,西瓜娃娃是誠實的好娃娃??上?,打開瓜門兒找不到他。”強調(diào)“沒有找到西瓜娃娃,真可惜?!钡牵獙W習西瓜娃娃說真話,做誠實的人。
6、請幼兒吃瓜。
附:
西瓜里的娃娃
西瓜里,有個誠實的娃娃。
爸爸用手一拍,
他就大聲回答:
嘭嘭嘭!
叭叭叭!
生的就說生的,
熟啦就說熟啦。
我真想見這個娃娃,
可惜,打開門門兒找不著他,
哦,
他又鉆到別的瓜里去啦!
買瓜的叔叔阿姨,
都在聽他回答……
活動反思:
讓孩子完整的欣賞故事,從中強化和深入了解故事內(nèi)容,知道好孩子要誠實,不說謊。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有個細節(jié)以后要多多注意,在今后的故事視頻教學中,應該在旁邊靜靜觀察每個幼兒,從中找出幼兒是否理解故事或者發(fā)掘他們腦袋里疑惑并及時解決。
10、小班語言活動設計——水果歌公開課教案反思
小班語言活動設計
——水果歌
活動目標:
1、觀察梨子、蘋果等水果的顏色,以水果的顏色為題材創(chuàng)編兒歌。
2、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3、運用已有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梨子、蘋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圖片(正面沒涂色,反面涂有顏色)。相應水果的頭貼。
2、實物水果若干。
3、相應顏色的字卡。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呀,我們班來了幾位小客人。是誰呢?現(xiàn)在,就請它們出來和大家見見面?!?/p>
1、教師逐一出示蘋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圖片(沒涂顏色的一面),并引導幼兒說出是什么水果。
2、“仔細看看,它們有顏色嗎?”(沒有)
3、請幼兒說說蘋果是什么顏色的,說對了,老師則將圖片翻過來,即紅紅的蘋果。
4、用同樣的方法,請幼兒說說其它水果的顏色,如說對了,老師則將該水果的圖片翻過來,即黃梨子、紫葡萄、綠西瓜。
二、編兒歌《水果歌》
老師告訴幼兒要根據(jù)水果的顏色來編兒歌。一邊編兒歌一邊出示相應字卡。
1、給蘋果編。
老師先編一句:什么水果紅紅的?啟發(fā)幼兒編第二句:蘋果蘋果紅紅的。告訴幼兒把老師編的一句和小朋友編的一句連起來,兒歌就編好了。
2、給梨子編。
由老師編第一句:什么水果黃黃的?啟發(fā)幼兒說出“梨子梨子黃黃的?!?/p>
3、給葡萄編。
“現(xiàn)在我們給葡萄編。誰來編第一句?”幼兒編第一句:什么水果紫紫的?再由大家編出第二句:葡萄葡萄紫紫的。
4、請幼兒把剛才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
什么水果紅紅的?蘋果蘋果紅紅的。什么水果黃黃的?梨子梨子黃黃的。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5、“小朋友們編的兒歌真好聽?,F(xiàn)在我們再給西瓜編。誰會把兩句一下子編出來?”
請幼兒模仿前面的句式編出:什么水果綠綠的?西瓜西瓜綠綠的。
6、請幼兒試著把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
三、游戲:水果歌。
分組練習鞏固兒歌。如老師(或個別幼兒)問:“什么水果紅紅的?”戴蘋果頭貼的幼兒(也就是蘋果組)則站起來說:“蘋果蘋果紅紅的?!贝髌渌^貼的幼兒則不可以站起來。
四、鼓勵幼兒回家后把其它水果編進兒歌,并念給爸爸媽媽聽。
五、活動延伸
水果冷餐會,幼兒邀請客人老師一起來品嘗。
附兒歌:
水果歌
什么水果紅紅的?
蘋果蘋果紅紅的。
什么水果黃黃的?
梨子梨子黃黃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
葡萄葡萄紫紫的。
什么水果綠綠的?
西瓜西瓜綠綠的。
教學反思:
孩子們特別的認真,也特別的興奮,對水果歌充滿了好奇感,整個活動的過程幼兒的注意力非常集中。 本次活動以水果貫穿,即讓幼兒在活動中認真聽敢于表達,在游戲中體驗兒歌韻律美,在游戲中體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