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活動《春雨中的小動物》教學設計》屬于幼兒園小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小班科學活動《春雨中的小動物》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下春雨時小動物的不同活動。
2.能夠根據(jù)小動物身體的大小為它們選擇合適的雨傘。
3.欣賞兒歌,感受下春雨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植物實拍圖若干;小動物實拍圖片若干;樹葉傘、蘑菇傘、花瓣傘圖片;《下春雨了》兒歌音頻。
紙面教具:樹葉傘、蘑菇傘、花瓣傘各1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感知花草樹木對春雨的喜愛,接著引出主題,鼓勵幼兒大膽猜測哪些小動物也喜歡春雨。
——春天到了,春雨滴答滴答,真美啊!看看誰喜歡春雨?
——對的,小花、小草、樹木都喜歡春雨。
——除了植物們很喜歡春雨,猜猜有哪些小動物也喜歡春雨?
二、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看圖回答問題。
1.出示動物圖片,引導幼兒思考這些小動物誰喜歡春雨,誰害怕淋雨。
小結:小青蛙、小魚、小鴨喜歡春雨。小兔、小雞、小螞蟻害怕淋雨。
2.出示喜歡春雨的小動物圖片,引導幼兒說說喜歡春雨的小動物會在春雨里做什么。
——小青蛙/小鴨/小魚為什么喜歡春雨?它們會在春雨里做什么?
——我們來聽聽小青蛙/小鴨/小魚是怎么說的吧。
小結:小青蛙、小鴨、小魚,它們都會游泳,所以都不怕水。它們喜歡春雨。
3.出示害怕淋雨的小動物圖片,引導幼兒討論這些小動物遇到春雨時該怎么辦。
小結:我們可以讓怕淋雨的小動物躲到樹葉、蘑菇、花瓣下面。
三、出示紙面教具“樹葉傘、蘑菇傘、花瓣傘”,將教具貼在椅背上,啟發(fā)幼兒思考小螞蟻、小兔子、小雞三種小動物分別選擇哪把傘遮雨更合適。并請幼兒模仿小動物的動作站到相應傘的面前。
——老師這里有三把傘,有大大的樹葉傘,中等的蘑菇傘,小小的花瓣傘,你們覺得小螞蟻、小兔子、小雞三種小動物選擇哪把傘遮雨最合適呢?
——你們來當小動物,學著小動物的動作站到雨傘的面前吧。
四、出示小動物和雨傘的圖片,請幼兒根據(jù)動物身體的大小選擇合適的雨傘。
1.出示小動物和雨傘的圖片,請幼兒連線,并說一說原因。
——小兔子/小雞/小螞蟻會選哪把傘呢?我們來看一看剛才扮演小兔子/小雞/小螞蟻的小朋友選對了沒?
小結:小兔的身體比較大,所以選了大大的樹葉傘。小雞的身體比較中等,所以選了中等的蘑菇傘。小螞蟻的身體最小,所以選了小小的花瓣傘。
2.出示更多的小動物和雨傘的圖片,請幼兒連線,進一步學習動物身體大小與雨傘大小的對應關系。
五、播放兒歌音頻,引導幼兒完整欣賞兒歌,并用動作自由表演兒歌內容。
1.初步欣賞兒歌。
——下春雨了,喜歡春雨的小動物們真開心。害怕淋雨的小動物們也都有了合適的雨傘,它們快樂地走在雨中。
——小朋友們來聽聽這首好聽的兒歌《下春雨了》,一起分享小動物的快樂吧。
2.師幼一起誦讀兒歌,并請幼兒用動作自由表演兒歌內容。
附【兒歌】
下春雨了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青蛙“呱呱呱”唱著歌,淋著雨,真快活。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鴨子“嘎嘎嘎”唱著歌,淋著雨,真快活。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魚兒游來游去,跳著舞,淋著雨,真快活。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動物們走來走去,撐著傘,淋著雨,真快活。
2、幼兒園小班主題科學活動《有趣的小烏龜》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烏龜?shù)耐庑翁卣鳌?/p>
2.嘗試用肢體表現(xiàn)烏龜縮進龜殼以及烏龜爬行的動作。
3.體驗游戲的樂趣。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烏龜”圖片;《小烏龜》視頻;《烏龜爬》視頻;游戲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烏龜”,引出活動主題
二:播放視頻,引導幼兒觀察烏龜并模仿縮殼動作
——小烏龜?shù)臍な鞘裁葱螤?烏龜殼上有什么圖案?
——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烏龜縮進烏龜殼的動作。
三:播放視頻,引導幼兒用肢體表現(xiàn)烏龜爬的動作
——小烏龜在地上是如何前進的?
——我們來學一學小烏龜爬的動作吧。
四:播放背景音樂,組織幼兒進行游戲
1.教師講解游戲玩法。
2.幼兒愉快游戲。
3.可根據(jù)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來調整游戲的速度。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課將幼兒帶入到一個游戲的情境中,以捉迷藏的游戲引出小烏龜,后面就很自然地過渡到了觀察烏龜?shù)沫h(huán)節(jié),情節(jié)也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作為一堂科學課更是以兩次觀察將烏龜?shù)耐庑魏蜕盍曅粤私鈧€透徹。第一次觀察時幼兒只注意到烏龜?shù)耐庑?,是一些比較外在的東西,然而經(jīng)過教師引導性語言的第二次觀察,有目的地將幼兒帶往了解烏龜生活習性的方面?;顒拥淖詈螅杂螒虻男问綄觚?shù)闹饕卣骱土曅猿尸F(xiàn)以及達到鞏固知識點的作用。
3、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小動物的家》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能夠說出動物的名稱。
2.知道動物居住的地方。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動物的家”實拍組圖;“動物的家”圖片。
紙面教具:《動物翻翻牌》
活動過程
一、出示組圖“動物的家”,鼓勵幼兒看圖討論。
1.出示組圖“動物的家”01,引導幼兒討論螞蟻的家。
——猜猜這是誰的家?(螞蟻)
——螞蟻把家安在哪里?(安在地下)
小結:螞蟻的家從上面看,只能看到一個小孔,其實它們的家特別大,有很多很多房間,還有無數(shù)相互連接的隧道。
2.出示組圖“動物的家”02,引導幼兒討論燕子的家。
——這是誰的家?(燕子)
——燕子把家安在什么地方?(屋檐下)
——你知道燕子是怎么做窩的嗎?
小結:春天來的時候,燕子就忙碌地從外面銜來濕泥、稻草、草根等,和著自己的唾液,在屋檐下堆砌出像碗一樣的窩。這樣的窩不透風,非常暖和。
3.出示組圖“動物的家”03,引導幼兒討論蜘蛛的家。
——這是誰的家?(蜘蛛)
——你見過蜘蛛網(wǎng)嗎?在哪里見過?
小結:蜘蛛網(wǎng)是蜘蛛的家。蜘蛛一般在角落或樹枝之間吐絲結網(wǎng)。蜘蛛網(wǎng)有粘性,可以
用來捕獲小昆蟲。
二、組織幼兒自由討論,鼓勵幼兒說一說更多有關動物的家的話題。
——小朋友們,剛才我們看了這么多動物的家,你最喜歡誰的家?為什么呢?
——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家?它們的家是什么樣子的?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
在益智區(qū),投放紙面教具“動物翻翻牌”,請兩名幼兒一起游戲。游戲開始前,將所有牌倒扣,動物一排,動物的家一排。一名幼兒每次翻開兩張牌,若動物與動物的家相符就收走這兩張牌。若不符就將牌倒扣回去,換另一名幼兒接著游戲。最后誰得的牌多,誰就獲勝。
教學反思
給小動物找家是一節(jié)科學活動課。而孩子們都喜愛小動物,因此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由寶寶的家 → 給小動物找家 → 做練習,三個環(huán)節(jié)貫穿整個活動。 首先我先出示寶寶家的掛圖,讓幼兒談談寶寶的家里有些什么?客廳、書房、臥室,幼兒們都很感興趣,也能很完整的說出來。讓幼兒知道寶寶們都有一個溫暖的家。那么小動物的家在哪里呢? 第二環(huán)節(jié)、由迷路的小鳥平時喜歡生活在哪?哪里是小鳥的家?讓幼兒知道小鳥的家在樹上。接著小魚、小螞蟻找家,幼兒們也都很感興趣,而且注意力很集中,能踴躍地回答。最后連線把小動物送回家,教師先在黑板出示小動物的家和小動物讓幼兒連線,再由幼兒在課本《開心果園》上連線,幼兒完成得很好。 最后,教師評議說:活動設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孩子很感興趣,參加活動興趣高?;顒油瓿傻幂^好。
4、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小動物去哪里了》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產(chǎn)生對探索動物奧秘的興趣。
2、知道一些動物的過冬方式。
3、通過觀察、觀看資料圖片、錄像了解動物的過冬方式。
4、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秋天動物們在森林里忙碌的圖片。
2、動物過冬的視頻資料。
3、小兔頭飾。
活動過程:
一、 情景設置,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1.教師戴小兔頭飾出場。
教師:小朋友好,我是小兔斑比。我現(xiàn)在有一件很煩惱的事情:我不知道我的朋友們到哪里去了,你們能幫我找找看嗎?
2.教師:秋天的時候我還見到它們了,你們看。出示圖片。
出示圖片:秋天里,森林里一片忙碌的景象,小松鼠忙著把松鼠運回樹洞里;大狗熊到處找吃的;大雁王溫暖的地方飛......
教師:請你看看,在秋天的時候小動物都在干什么?你知道它們?yōu)槭裁匆@么做?
二、了解一些動物的過冬方式。
1、教師:可是冬天到了,我就再也沒見我的一些朋友了,青蛙、小蛇、松鼠、狗熊、烏龜這些好朋友都不見了。它們到哪里去了,你知道嗎?幼兒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2、教師播放視頻資料,幫助幼兒了解動物的過冬方式。
教師:我的動物朋友們到哪兒去了?
教師小結:動物過冬有很多方法,有的冬眠,像小青蛙、小烏龜、熊;有的到溫暖的地方,比如大雁;有的在樹洞里不出來,害怕被凍壞了,小松鼠冬天就躲在樹洞里。
三、欣賞兒歌《小動物過冬》,結束活動。
小動物過冬
冬天里,刮北風,小動物,忙過冬。
羊兒換上厚皮襖,青蛙睡到泥洞里;
雁子飛到南方去,魚兒躲到水底層;
松鼠貯足糧食后,一頭鉆進大樹洞。
活動延伸與建議
1、家長幫助幼兒搜集動物過冬的資料,在幼兒了解足夠多動物過冬方式后,可以組織“找朋友”的游戲,同種過冬方式的小動物分類到一起。
2、引導幼兒說說人類是怎樣過冬的。
活動反思:
好奇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契機,用提問式的導入形式設置懸念,引起他們的好奇心?;顒娱_始,我用提問的方法吸引幼兒的注意,并激發(fā)幼兒思考。活動中,讓幼兒借助圖片、視頻幫助幼兒了解各種動物的過冬方式,讓幼兒產(chǎn)生濃厚興趣。
除了視頻里的動物之外,其實自然界里還有很多的動物,它們過冬方式有“冬眠”過冬,有的“換毛”過冬,有的“遷徙”過冬,還有的“躲藏”過冬。這些都是動物們?yōu)榱吮Wo自己,適應季節(jié)的變化而想到的方法。
不足之處,就是有個別幼兒不愿加入到活動中來。今后我一定盡量找出原因,讓所有幼兒都樂意參與活動,形成和諧、歡樂的氛圍。
5、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小動物騎輪車》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手口一致點數(shù)車輪的數(shù)量,并說出總數(shù),且一一對應。
2.在幫助小動物停車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3.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認識獨輪車、自行車、三輪車、小汽車。
課件準備:小動物騎車、開車相關圖片、小動物停車相關圖片。
紙面教具:獨輪車、自行車、三輪車、小汽車、停車場每位幼兒各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動物騎車、開車圖片,引出主題。
——動物朋友們一起去公園玩??纯磥砹四男┬游?他們是怎么來的?
二、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感知輪子的數(shù)量。
1.引導幼兒看圖數(shù)一數(shù)輪子的數(shù)量。
——小動物們有的騎著車來公園,有的開著車來公園。
——小兔子騎的是什么車呀?數(shù)數(shù)小兔子的車有幾個輪子?
——小兔子騎了一輛一個輪子的獨輪車。
2.引導幼兒數(shù)數(shù)其他動物的車輪。
——熊貓奇奇騎的是兩個輪子的自行車,小老鼠騎著三個輪子的三輪車,熊貓妙妙開了四個輪子的小汽車。
3.引導幼兒比比輪子的數(shù)量。
——誰的車子輪子最多,誰的車輪子最少?”
三、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幫助小動物們停車。
——老虎警長告訴我們不能亂停車,要我們把車子停停好。
——根據(jù)地上輪子的數(shù)量,我們來幫助小動物們有秩序的停車吧。
四、出示交互圖片,引導幼兒獨自操作,幫小動物們把車停好。
——小朋友們,試著來自己幫助小動物們停車吧。
——為什么這么停呢?小朋友們,你們覺得他停得對嗎?
6、幼兒園小班主題語言活動《小動物愛吃什么》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常見小動物的不同叫聲及愛吃的食物。
2.能夠伴隨有節(jié)奏的語言模仿小動物的叫聲,體驗游戲的樂趣。
3.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我愛我的小動物》歌曲視頻;“喂喂小動物”組圖。
紙面教具:《小動物》。
材料準備:小鼓。
活動過程:
一:播放歌曲視頻,引導幼兒了解常見動物的叫聲
——視頻里出現(xiàn)了哪些動物?它們的叫聲是怎樣的?
——你還知道哪些常見的小動物?它們是怎么叫的?
二:出示組圖,引導幼兒了解小動物愛吃什么
——小雞/小貓/小鴨/小狗/小羊喜歡吃什么呢?
——請你點擊食物,分給對應的小動物。
三:投放教具,組織游戲,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1.教師介紹游戲規(guī)則。
2.帶領幼兒玩游戲。
3.一輪過后,幼兒可重新自選動物頭飾。
活動反思:
幼兒對動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孩子是非常喜歡小動物的,他們眼中的動物是他們的好朋友。所以從幼兒興趣出發(fā)選擇小動物吃什么這一活動。由于所學小動物較多,情節(jié)有點重復,幼兒的注意力不集中,可以利用電腦,將小動物吃什么設制了動畫的形式,提高幼兒的興趣。
7、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幫小動物蓋房子》教學設計反思
小班健康《幫小動物蓋房子》教案(附反思)
活動目標:
1.能較熟練、平衡地走平衡木,提高平衡能力。
2.能自己選擇并勇于嘗試走不同難度的平衡木,發(fā)展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3.通過合作游戲,體驗互助、成功的樂趣。
4.培養(yǎng)競爭意識,體驗游戲帶來的挑戰(zhàn)與快樂。
5.學會與同伴協(xié)商合作游戲。
6.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xié)調性。
7.引導幼兒樂于交流,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培養(yǎng)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能自己選擇并勇于嘗試走不同難度的平衡木。
活動難點:
能較熟練、平衡地走平衡木,提高平衡能力。
活動準備:
1.高度和坡度不同的平衡木(做小橋)(s型平衡木、小椅子搭成橋);
2.正方形或長方形積木、大雪碧瓶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做動作。
幼兒聽音樂在教師的帶領下做動作:拍皮球、學游泳、打排球、打鼓、劃船。(教師自編)
二、教師出示3座高度、寬度和坡度不同的“小橋”(平衡木),幼兒自主嘗試,探索“過橋”的方法。
1、教師:快過冬了,小動物們要蓋房子了,我們大家去幫他們一起蓋房子吧!我們首先要克服一個困難,那就是過小橋。你們想一想,應該怎么過橋呢?橋的高度、寬度和坡度都有不同,你可以自己選擇一座橋來試試,也可以嘗試從不同的橋上走過去。
2、幼兒第一次嘗試過橋。
教師:你們是怎么樣又快又穩(wěn)的過小橋?(幼兒自由講述)
3、請個別幼兒示范。
4、教師示范并講解動作要領:步子小、腳踩穩(wěn),一步一步走過橋,還可以雙手平舉保持身體平衡。
5、練習活動:幼兒嘗試走不同的高度、寬度和坡度的“小橋”。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三、游戲“幫小動物蓋房子”。
1、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和玩法:幼兒分成若干組,每人手拿1~2塊積木,依次走過小橋,繞過小樹林(用雪碧瓶代替)至前面空地,用積木蓋房子,然后跑回自己組,拍下一個幼兒的手,下一個幼兒繼續(xù)出發(fā)蓋房子,每組共同搭一個房子。(或可嘗試一組幼兒魚貫通過獨木橋,然后合作搭出房子)
2、幼兒游戲2次,教師鼓勵幼兒每次過不同的橋。
四、教師和幼兒共同做放松運動。
活動反思:
練習過這三座橋,孩子們都做的很好,我在橋的一端畫上起始箭頭,這樣大家都排好隊,從簡單的橋到難度大一點的橋,我請孩子們每一座橋都要勇敢的試一試。但是在第三部分:“合作幫小動物蓋房子”,孩子們做的不是很好,大家都聚在一起,先到的孩子搭了幾塊積木,后到的孩子就沒有積木了,所以場面顯得有點混亂,我應該在橋的起始端請孩子拿好積木,再帶著積木過橋,最后答好積木回到隊伍中,這樣,人手一塊積木,孩子的秩序就會好很多。
8、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春雨中的小動物》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下春雨時小動物的不同活動。
2.能夠根據(jù)小動物身體的大小為它們選擇合適的雨傘。
3.欣賞兒歌,感受下春雨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植物實拍圖若干;小動物實拍圖片若干;樹葉傘、蘑菇傘、花瓣傘圖片;《下春雨了》兒歌音頻。
紙面教具:樹葉傘、蘑菇傘、花瓣傘各1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感知花草樹木對春雨的喜愛,接著引出主題,鼓勵幼兒大膽猜測哪些小動物也喜歡春雨。
——春天到了,春雨滴答滴答,真美啊!看看誰喜歡春雨?
——對的,小花、小草、樹木都喜歡春雨。
——除了植物們很喜歡春雨,猜猜有哪些小動物也喜歡春雨?
二、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看圖回答問題。
1.出示動物圖片,引導幼兒思考這些小動物誰喜歡春雨,誰害怕淋雨。
小結:小青蛙、小魚、小鴨喜歡春雨。小兔、小雞、小螞蟻害怕淋雨。
2.出示喜歡春雨的小動物圖片,引導幼兒說說喜歡春雨的小動物會在春雨里做什么。
——小青蛙/小鴨/小魚為什么喜歡春雨?它們會在春雨里做什么?
——我們來聽聽小青蛙/小鴨/小魚是怎么說的吧。
小結:小青蛙、小鴨、小魚,它們都會游泳,所以都不怕水。它們喜歡春雨。
3.出示害怕淋雨的小動物圖片,引導幼兒討論這些小動物遇到春雨時該怎么辦。
小結:我們可以讓怕淋雨的小動物躲到樹葉、蘑菇、花瓣下面。
三、出示紙面教具“樹葉傘、蘑菇傘、花瓣傘”,將教具貼在椅背上,啟發(fā)幼兒思考小螞蟻、小兔子、小雞三種小動物分別選擇哪把傘遮雨更合適。并請幼兒模仿小動物的動作站到相應傘的面前。
——老師這里有三把傘,有大大的樹葉傘,中等的蘑菇傘,小小的花瓣傘,你們覺得小螞蟻、小兔子、小雞三種小動物選擇哪把傘遮雨最合適呢?
——你們來當小動物,學著小動物的動作站到雨傘的面前吧。
四、出示小動物和雨傘的圖片,請幼兒根據(jù)動物身體的大小選擇合適的雨傘。
1.出示小動物和雨傘的圖片,請幼兒連線,并說一說原因。
——小兔子/小雞/小螞蟻會選哪把傘呢?我們來看一看剛才扮演小兔子/小雞/小螞蟻的小朋友選對了沒?
小結:小兔的身體比較大,所以選了大大的樹葉傘。小雞的身體比較中等,所以選了中等的蘑菇傘。小螞蟻的身體最小,所以選了小小的花瓣傘。
2.出示更多的小動物和雨傘的圖片,請幼兒連線,進一步學習動物身體大小與雨傘大小的對應關系。
五、播放兒歌音頻,引導幼兒完整欣賞兒歌,并用動作自由表演兒歌內容。
1.初步欣賞兒歌。
——下春雨了,喜歡春雨的小動物們真開心。害怕淋雨的小動物們也都有了合適的雨傘,它們快樂地走在雨中。
——小朋友們來聽聽這首好聽的兒歌《下春雨了》,一起分享小動物的快樂吧。
2.師幼一起誦讀兒歌,并請幼兒用動作自由表演兒歌內容。
附【兒歌】
下春雨了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青蛙“呱呱呱”唱著歌,淋著雨,真快活。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鴨子“嘎嘎嘎”唱著歌,淋著雨,真快活。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魚兒游來游去,跳著舞,淋著雨,真快活。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動物們走來走去,撐著傘,淋著雨,真快活。
9、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小動物過橋》教學設計反思
一、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對小動物有一種很特殊的感情,無論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都會對它們表現(xiàn)出莫大的關心與好奇,因此,我經(jīng)常利用實物、圖片,為幼兒介紹有關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外形特征,并請幼兒從家里帶來玩具動物進行介紹,還進行了一系列《可愛的小動物》主題活動,使他們逐漸積累了些有關小動物的知識,針對這點,我創(chuàng)編了這首兒歌《小動物過橋》。
此教材富有形象性、趣味性和啟發(fā)性。而在小班幼兒已經(jīng)能說一些簡單的句子,掌握了小動物叫聲和走路特點的基礎上開展活動,并結合指偶進行表演,以促進幼兒具體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進一步發(fā)展。
二、活動目標:
1、結合指偶表演 ,圖片和文字進行閱讀,讓幼兒正確地說出小動物的名稱及其過橋的樣子。
2、嘗試仿編短句“誰過橋怎樣”,發(fā)展表達和仿編的能力。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4、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做事要認真、要有耐心。
三、活動準備:
1、幼兒自制的指偶人手一個
2、幼兒對一些小動物的叫聲及走路的樣子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3、磁帶、掛圖4張 小熊木偶1個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小熊”,“今天小熊可高興了,因為等會兒有許多的小動物要來給它慶祝生日,可是,到小熊家必須經(jīng)過一座小橋,小熊想:它們能過橋嗎?瞧!別擔心,誰已經(jīng)來到橋邊了?”
(二)基本部分
1、利用情景結合動物玩具,學習兒歌
(1)出示小花貓(幼兒先說,老師后操作)
提問:聽!誰唱著歌兒來了?想一想,小花貓是怎樣過橋的?
(2)出示小烏龜,請幼兒說說、做做小烏龜過橋的樣子
提問:這是誰呀?小烏龜是怎樣過橋的?(提示語:小烏龜是怎樣走路的?)
(3)老師出示小鴨子的玩具并生動、形象的演示小鴨子過橋。(邊操作玩具邊叫嘎嘎嘎)
提問:小鴨子是怎樣過橋的?
(4)用猜謎的形式引出小狗
提問:A:站著沒有坐著高,一年四季穿皮袍??匆娚怂徒校匆娭魅税盐矒u,是誰呀?B:小狗過橋是怎樣的?(幼兒用動作表演)
(5)幼兒完整欣賞兒歌《小動物過橋》,并跟著配樂邊朗誦邊用動作表示自己對作品的理解。
“小動物順利地過了橋,來到了小熊家,它們把過橋這件事編成了一首兒歌,名字就叫《小動物過橋》,我們來聽聽?!?/p>
2、幼兒選擇指偶自由表演“過橋”,
“可以選個你喜歡的動物,找上你喜歡的朋友,把小動物怎么過橋,一邊講一邊表演出來”。
幼兒分組表演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3、結合圖片,示范仿編兒歌。
老師出示小青蛙、蝴蝶的圖片。提問:誰來過橋了?怎么過橋呢了?
學習短句,小青蛙橋過橋呱呱呱(跳跳跳)
學習短句:小蝴蝶過橋飛飛飛
"我們帶上我班的這些小動物一起去小熊家為它過生日,好嗎(唱生日歌結束)。
附:作品
《小動物過橋》
小花貓過橋喵喵喵,小烏龜過橋爬爬爬;
小鴨子過橋嘎嘎嘎,小黃狗過橋汪汪汪。
創(chuàng)編:
小鴨子過橋呷呷呷,小雞過橋嘰嘰嘰。
小螃蟹過橋爬爬爬,小白兔過橋蹦蹦跳。
《小動物過橋》教學反思
小班幼兒對小動物都特別喜歡,有一種特殊的感情,而且知道一些常見動物的特征,喜歡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動作。我經(jīng)常利用實物、圖片,為幼兒介紹有關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外形特征,并請幼兒從家里帶來玩具動物進行介紹,還開展了一系列《可愛小動物》的主題活動,豐富了有關小動物的知識經(jīng)驗?!缎游镞^橋》這首兒歌朗朗上口,富有形象性、趣味性和啟發(fā)性。而在小班幼兒已經(jīng)能說一些簡單的句子,掌握了小動物叫聲和走路特點的基礎上開展本次活動,并結合多媒體課件,以促進幼兒具體形象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
本次活動我制作了《小動物過橋》的動畫課件,課件色彩鮮艷,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多媒體課件貫穿整個活動,活動過程中通過請幼兒“看”或者“聽”,自己上臺操作多媒體,看到小花貓喵喵喵地過橋,聽到小鴨子嘎嘎的聲音,看到烏龜慢慢爬過橋,小黃狗汪汪汪的過橋,小朋友們很激動,多媒體的動畫效果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實現(xiàn)了和幼兒在課堂上的操作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