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育隨筆《幼兒老師的愛》》屬于幼兒園小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小班教育隨筆《幼兒老師的愛》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了要培養(yǎng)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熱愛勞動、熱愛科學的情感,由此可見,對幼兒進行愛的教育是我們幼教工作者必須負起的責任。但是對幼兒的愛心教育決不是空中樓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就象涓涓細流、空氣中彌漫的花香,不知不覺中浸潤著你的心田,日久天長,花香會溢滿你生存的空間,流水會濕潤每一片干渴的家園。到那時,你會發(fā)覺我們的世界是多么美好。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的愛則應愛在平凡中,愛在細節(jié)中。愛體現在扎實的基本功、高度的責任感、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嫻熟的專業(yè)技能以及一顆愛孩子們的心。愛體現在對孩子的每一次談話,每一句語言當中;體現在老師看孩子的每一個眼神中;體現在老師對孩子的每一個細小的動作中。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在教育學生與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只有讓他們體會到我們對他們的愛,他們才會心甘情愿地去接受我們的教育。
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睈凼且淮螞]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xù)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xù)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
我們要全身心的去愛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關心他們的成長,為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而欣慰,用愛的泉水去滋潤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長!
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將努力對孩子更多地給予一點呵護、一份真情、一份關注、一些寬容,讓孩子感受到來自老師濃濃的情意和關愛。
2、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有時候還是袖手旁觀的好》
小班開學第一個星期,我和孩子們都是在一片苦惱中度過的。有些小朋友原本情緒不錯,但身旁有小朋友苦惱受到感染也產生哭鬧情緒。幾個月下來,我深深感到小班的孩子們對老師的依靠性是那么強,諸如系鞋帶、扣鈕扣等小事也要老師幫忙才能完成。尤其每一天午睡醒來后,總有一大群孩子圍在身邊,讓我?guī)兔λ麄冏鲞@些事晴。說實話,有的時候真的感覺有點煩,但當我看到孩子們那一張張充滿懇求的小臉聽到孩子們稚氣十足的話語:“老師,幫我穿一下衣服行嗎”,“老師,我的鞋帶系不上了”,“老師,幫我……”我還真不忍心不去幫忙。但是往深處一想,孩子生活自理的潛力本來就很差,如果一味這樣遷就照顧下去,孩子的自理潛力怎樣能提高呢怎樣辦呢好長時間,這個問題始終困擾著我。
一天在帶幼兒進行戶外活動時,我的胳膊不留意扭了一下,一時間動都不能動。午睡起來后,孩子們仍像往常一樣圍在我身邊,要我?guī)兔ψ鲞@做那的,但有幾個孩子看到我受傷的胳膊,懂事地自己穿起了衣服。過了一會兒,幾個平時一向要我穿衣服的孩子,竟然也穿“好”了。雖然,他們的衣服鈕扣扣錯了,鞋子穿反了,但畢竟是他們自己穿的。
我猛然發(fā)現,這些事情他們不是不會做,而是不想做。那么,我何不利用這個機會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于是,我便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老師的胳膊不留意弄傷了,醫(yī)生說要過好長一段時間才能好,看來這幾天,老師不能幫你們穿衣服了,你們自己穿衣服,系鞋帶,扣鈕扣,好不好”絕大多數孩子都答應了,但仍有少數幾個孩子拿著衣服坐在床沿上一言不發(fā)。
我明白,他們的確不會自己穿,于是,我一邊叫潛力強的孩子幫他們一下,一邊告訴他們回家后讓媽媽教他們,自己也多練習練習,爭取早日自己穿衣服,系鞋帶,孩子們滿懷信心地點了點頭,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們最后全部穿好了衣服,系好了鞋帶,扣上了鈕扣。
望著一張張通紅的小臉,我心里感到了―陣欣慰。為了能給更多孩子得到鍛煉的機會,我們班在午睡環(huán)節(jié)會讓孩子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動手是很快樂的事情。經過這件小事,長時間困擾著我的問題最后得到了解決,對于如何提高孩子們的自理潛力我也有了一些新的見解。
有的時候,“袖手旁觀”地逼孩子們自己動手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教育方式。
3、小班教師教育隨筆范文《我們的生活不一樣》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生活都不一樣,就像世界上沒有相同的雪花,生活經驗是人在生活實踐中通過觀察、感受、體驗、積累、豐富起來的印象和知識總量,一起來看看小班教師教育隨筆范文《我們的生活不一樣》。
一、生活經驗與語言交流
生活經驗是人在生活實踐中通過觀察、感受、體驗、積累、豐富起來的印象和知識總量。在生活實踐中積累起來的豐富生活經驗,可以使我們更好的處理發(fā)生的事情或者更好的表達自己所想所聞所見。生活經驗包括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前者指人的所作、所見、所遇;后者指其從別人的言談中的獲得的所聞、所學。而游戲活動更是離不開生活經驗的支撐,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也能促進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與表達。
二、不一樣我們
威威和悅悅都是是小班的幼兒,在一次區(qū)域活動中威威正在娃娃樂園進行著游戲,威威開始只是擺弄著玩具材料,一聲也不出,我忍不住走了過去問:“威威你在干嘛呢?”威威看了一眼我,害羞地低下了頭小聲說道:“穿衣服?!敝灰娡J真地給手中的娃娃穿著衣服,卻怎么也穿不上。
旁邊的悅悅卻不同一直在一旁自言自語著:“寶寶乖,給你穿衣服,穿上衣服就不冷啦!”邊說話,邊給娃娃往頭上套衣服。
這兩個幼兒的行為使我陷入了深思,為什么同樣給娃娃穿衣服,一個與娃娃沒有任何交流,另一個卻與娃娃交流的很好呢,就感覺真的像是在照顧一個小寶寶一樣。這個問題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要去問一問當事人的家長,看看家長們是怎么說的。
于是,晚上做了一些了解,悅悅媽媽告訴我說:“悅悅家里還有一個小妹妹,平時悅悅總是看到媽媽給妹妹穿衣服,然后媽媽哄妹妹的時候會對妹妹說‘寶寶乖,穿上衣服就不冷了’”久而久之悅悅聽久了就會模仿者媽媽的樣子照顧妹妹了,原來在娃娃樂園的時候悅悅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模仿媽媽呢;而威威的爸爸說:“威威是家里唯一的寶寶,平時都是自己一個人在玩玩具,玩玩具的時候也不怎么說話。”通過了解給了我很大啟發(fā),那可不可以在幼兒園來幫威威或者其他生活經驗不夠豐富的孩子豐富生活經驗,提高幼兒的語言交流能力呢?
小班的幼兒在語言表達上多數不完整,有的幼兒甚至只會使用一些簡單的詞或詞組來與別人進行交流,在語言方面表現出一定的匱乏。我們都知道《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語言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相應的社會經驗支持,應通過多種活動擴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語言的內容,增強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另外,幼兒的學習與幼兒的生活密不可分。
三、不一樣的表達
于是,我們開展了《我說說怎么穿衣服》的集體教育活動,通過生活經驗來豐富幼兒對動詞的理解。幼兒與幼兒之間互相幫,一起邊說邊做。
惜惜說:“我的衣服沒有拉鎖,要把頭鉆進去!”
我用贊美的語氣說:“鉆進去”說的真好聽。
其他幼兒也覺得有意思紛紛說了起來“鉆進去”
恒恒說:“要把衣服的帽子戴上,然后伸手臂”
悅悅說:“我的衣服要拉上拉鎖。”
楚楚說:“把衣服先往后一甩,用手拽住領子,然后再伸袖子。”
我們結合生活經驗說了自己是怎樣穿衣服的之后,孩子們對穿衣服時的動詞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如:鉆、戴、伸、拉、甩、拽。
后來我們小朋友與小朋友之間互相幫助,一起邊說邊操作:在互相幫助的同時再一次對動詞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威威說:“悅悅你能幫我戴上帽子??!?/p>
悅悅:“好的,你會拉拉鎖嗎?我?guī)湍憷侠i吧!”
威威:“我會拉拉鎖,你幫我戴帽子就行?!?/p>
我們還通過兒歌來鞏固穿衣服的方法:
沒有拉鎖的衣服:先把頭兒伸大洞,再從洞中鉆出來,最后小手伸小洞,衣服穿好啦!
有拉鎖的衣服:先把帽子戴頭上,拽好領子伸袖子,沒有帽子別著急,拽著領子往后甩,一手拽領子,一手伸袖子,最后記得拉拉鎖。
幼兒邊說兒歌邊穿衣服的過程中對于鉆、戴、伸、拉、甩、拽等動詞,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我們還充分利用家園共育,把穿衣服的兒歌利用通訊工具發(fā)給家長,使孩子在家穿衣服的時候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邊說兒歌邊穿衣服,同時還豐富了幼兒的語言表達交流能力。
后來我們又進行了穿衣服比賽,在比賽中幼兒邊說兒歌邊穿衣服,對穿衣服的兒歌和穿衣服的方法再一次有了記憶加深,鞏固了穿衣服的兒歌,也鞏固了穿衣服的方法。
一系列活動后,我們再一次進入了區(qū)域活動,這時威威不再是一個人給娃娃裝扮了他和葉葉一起給娃娃穿起衣服來:
威威對葉葉說:“你扶著娃娃,我們一起給娃娃穿衣服吧!”
葉葉高興地說:“好啊!你幫娃娃伸袖子,我給娃娃戴帽子吧!”
威威笑著說:“那誰給娃娃拽著領子呢?”
葉葉的小眼珠在眼眶里轉了一圈說道:“請悅悅吧,請悅悅來幫忙!”就這樣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邊說邊玩。
而另一邊的惜惜和恒恒呢,也在給娃娃穿著衣服。
惜惜問:“恒恒這個沒有拉鎖的衣服怎么穿呢?”
恒恒胸有成竹地說:“我們不是學過兒歌嗎!先把頭兒伸大洞,再從洞中鉆出來,最后小手伸小洞,衣服穿好啦!”
惜惜拍拍手說道:“對對對,先把頭兒伸大洞,再從洞中鉆出來,我想起來了!”
恒恒接著說到:“還有呢,有拉鎖的衣服的兒歌我也記得,先把帽子戴頭上,拽好領子伸袖子,沒有帽子別著急,拽著領子往后甩,一手拽領子,一手伸袖子,最后記得拉拉鎖。”
就這樣惜惜和恒恒邊說兒歌邊給娃娃穿好了衣服!
通過孩子們的表現可以看出幼兒的語言交流能力與生活經驗分不開,只有幼兒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才能在游戲中更好的與同伴互動交流。
《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彼云綍r要選擇孩子感興趣的內容引出話題,調動幼兒不同的生活經驗以及經歷引起共鳴使幼兒有話說,想說敢說,最后再發(fā)展到會說。
四、豐富的生活經驗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素材
生活經驗是知識的來源,也是一個人發(fā)展的基礎。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抓住幼兒感興趣的話題,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話,如:春天的時候,談一談春游,說一說鮮花的顏色,有紅的、黃的、白的還有什么顏色?讓幼兒先聞一聞花香,再談一談花香,幼兒相互之間可以積極交流,引起共鳴;夏天的時候談一談游泳,怎么做才能涼快一些;
秋天的時候談談樹葉,以及看看樹葉是怎么落下來的;冬天下雪的時候,可以說一說怎樣保暖?還可以帶孩子們看雪花飄落時候的狀態(tài),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激發(fā)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雪花的樣子。鍛煉孩子的感受能力,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為語言能力的快速發(fā)展提供素材。
4、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不一樣的小貓釣魚》
到現在,我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大俊的時候,媽媽抱著如同奶貓一樣萌萌的他,不忍放手。他的爸爸在旁邊溫和地勸到:“把孩子放下來吧,我們該上班了?!蹦菚r,當我從媽媽的手中抱過大俊,第一個感受是相比同齡的孩子,他好輕啊。第二個感受是爸爸媽媽的期望好重啊。
在孩子入園前進行的家訪工作中,我大概了解孩子的情況:由于早產,體質弱,身形比同齡的孩子小,語言發(fā)展緩慢,只會喊媽媽,其他的都不會說。
入園一個月后,大俊跟其他孩子們一樣,順利渡過入園焦慮期,不再哭鬧,每天愿意來幼兒園。此時大俊的現狀卻也讓老師們頭疼:大俊一天最多的時候需要更換八套衣褲。他在跟小朋友相處時,常常有動手打人的現象。
怎么辦呢?在一個周五孩子們離園后,老師們坐在一起討論這個問題。經過討論,老師們明白了大俊會有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不會說話,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們接下來的教育工作是需要幫助大俊突破語言的障礙。老師們想出了幾個辦法,并決定這樣去做。在做這件事之前,我與大俊的父母進行了一個溝通,獲得了他父母的支持和配合。
于是,接下來與大俊相處的日子里,我和老師們互相提醒堅持做以下幾件事情:跟大俊交流時,用簡單的字詞,并請他看著老師的嘴型,重復老師說話,比如喝水,吃飯,小便,謝謝,對不起等等。在一日活動環(huán)節(jié)中加大歌謠,故事的比例。引導大俊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然后再去滿足。一旦發(fā)現大俊能說出一個音,馬上給與獎勵和表揚。
太陽東升西落,每一天老師們堅持著這些方法,剩下就是等待了。
奇跡沒有辜負老師們的努力,還沒有進入11月,大俊能對老師說:喝,吃,謝謝。他的衣褲更換的次數漸漸減少了。11月底的時候他能對小朋友清楚地說:給你,對不起,喜歡你。班里已經有小朋友愿意跟他一起玩了。
12月22日這一天,孩子們都離園了,班里剩下大俊一個人,老師們整理教室。大俊拿著益智區(qū)活動材料的釣魚竿在教室里走來走去,嘴里發(fā)出各種聲音,最后坐在椅子上。我能聽見他在說著什么,但是含糊不清。我走到他的身邊,蹲下來想仔細聽,但是他又不說了。于是我輕輕地問他:“大俊,你剛才在說什么呢?感覺很有趣呢?!边@時大俊很清楚地說:“我在說小貓釣魚呀!”停了一會兒,他繼續(xù)說:“貓媽媽帶著貓寶寶去釣魚,貓寶寶沒有釣到魚。我在學小貓釣魚,你看我釣了好大一條魚?!甭犕晁倪@段話,我真心地感謝自己從事了這份工作,內心里懷著滿滿的成就感
那天他爸爸來接了,我向他爸爸轉述了大俊所說的,他爸爸還不太相信。當天晚上我接到了他媽媽的電話,說大俊在家也給他們講了小貓釣魚的故事,從電話里,我能感受到大俊父母的欣喜和感激之情。
在那個晚上,我回想了這么多年的教育工作,雖然有的時候很辛苦,但看到一個個如同幼苗一樣的孩子們,在老師們的正確教育下茁壯成長。同時覺得能成為一名幼兒老師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5、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發(fā)現不一樣的你們》
原來,孩子們的想法真的都各不一樣!
每到周五,都是我們的特色活動——Looking for活動的開展時間,今天的主題是鍛煉幼兒手指靈活性,手眼協調,以及分類的能力?;顒娱_始,我們首先學習兩指配合,給小刺猬穿衣服——插牙簽,有的孩子能認真的從一端開始,每根刺之間保持差不多的間距,直到小刺猬全身;有的孩子則有些著急,只關注給小刺猬多插一些牙簽。幫小刺猬穿好衣服后,小朋友們幫助小刺猬找食物,可是,小刺猬的豆子都混在一起了,分不清楚紅豆、綠豆、黑豆和黃豆,在游戲情境中,孩子們很投入,立刻說:“我來幫小刺猬分吧!”
分豆子開始啦,在錢老師的幫助下,我們臨時將教具重新調整,讓材料發(fā)揮最大的教育價值,每個小朋友一個盒子,一個盒子有四個小格,每小格里都有一顆豆子,首先分給孩子們觀察,每個格子里的豆子分別叫什么,應該把豆子送回相應的家里,孩子們討論的津津有味,跟同伴比較自己的紅豆在第幾格,而同伴的紅豆在另一個,一番討論結束后,我們開始要給小刺猬分豆子了啦,孩子們躍躍欲試,開始了自己的操作。
安妮先找出來最大最容易分辨的黃豆,把黃豆找完后,再找黑豆、紅豆,最后找最小的綠豆,按照大小依次找出來;果果只找了第一格的黑豆和第四格的黃豆,而中間就空著,我趕緊過去看看這是為什么,結果我的發(fā)現令我忍俊不禁:原來,第二格的紅豆和第三格的綠豆不知何時混到一起,都躺在第三格里,果果不記得紅豆和綠豆到底應該在哪里,干脆放著先找其他的,這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這次的Looking for活動,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孩子們的操作過程非常安靜,但是我們都能感受到孩子們的認真和專注,從他們細致的動作中,能感受到孩子們的思維非常有序,專注于自己的活動,我們每位老師都非常投入地參與到活動中,及時地與孩子討論,了解孩子們的想法,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在活動中,孩子們的手指肌肉得到了鍛煉,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游戲,我們老師也感到非常欣慰,很簡單、樸實無華的材料,注入了我們充分的準備,給了孩子們愉悅的情緒收獲,能力也得到了鍛煉,讓我們發(fā)現了孩子們的想法各有不一樣,孩子們都說:下次還要玩這樣好玩的游戲!
孩子們快樂,我們老師能不快樂嗎?當然快樂啦!
6、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用無私的愛去呵護每一朵花》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已經在幼教崗位上工作了8年的時間。大家都說教育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原來我只認為那是一種類似口號的東西,如今看來,教師真的是幸福指數最高的職業(yè),在這短短的8年中,我體會到了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真正的幸福所在。
也許每個老師都會遇到過這樣的孩子,有調皮搗蛋的,有自理能力差的,有活潑開朗的,還有不愛說話的。在我們班中就有一個不愛說話的孩子。
他的名字叫祺祺,長的很可愛,個子不算高,大大的眼睛看起來很帥氣,我們三位老師都很喜歡她。然而孩子的行為卻與其他幼兒大不相同,因此從一開始來園,他不怎么愛說話,但是在老師的不注意時總是喜歡做一些小動作,從此、他變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為了讓他覺得自己與其他小朋友一樣,當他與小朋友發(fā)生矛盾時,我們不批評他,而是正面的引導,不突出他與別的小朋友的與眾不同,以平等的目光去審視與深思,當然在這個當中也藏著更深的故事。祺祺從小與姥姥姥爺在農村長大,爸爸一直在外地工作,媽媽在北京工作,孩子和父母經常見不到面的,無論是從祺祺的生活還是學習上來說,都是姥姥姥爺一手操辦,小到吃飯睡覺,大到看病吃藥。因此,孩子來園后,從來沒有在幼兒園里要求過找媽媽,由于姥姥姥爺是農村人,爸爸媽媽又不在身邊,對于孩子的教育上比一般家庭要重視。
從小班到大班一直有這么幾個問題,時常困惑著我們。
其一,祺祺在園睡覺前總會把右手大拇指放入嘴里吸允。
對于這種情況我們連續(xù)觀察幼兒幾天都發(fā)現孩子有吃手的現象,于是與家長交流后,達成統一共識,孩子吃手是在他入睡的時候,在睡午覺的時候我們會巡視孩子午睡的情況,當他把手放入口中,及時提醒然后陪伴在他身邊,有時和他玩一會兒簡單的手指游戲,或者給他一些替代品的陪伴,比如有個小動物手偶玩具需要他照顧,他要拍著小動物手偶睡覺,這樣會使他的手有事可做,他也就會忘記吃手指,效果很好。
其二,祺祺與小朋友發(fā)生矛盾后,老師還沒有說話,祺祺就先大哭起來,不會主動說明事情或是承認錯誤。
我們知道,哭鼻子的他遇到事情了不會說出來是怕老師責怪他??吹剿薇亲用看味家退f:“不管誰對誰錯,遇到事情了一定要和老師說,老師能幫助你解決問題的?!痹谄綍r祺祺就很少與老師溝通,他的表現就是對老師的不信任,沒有安全感,為了增加與祺祺之間的信任度,在班中我會時不時的和他聊聊天,說說話,說一些他喜歡的事情,做一些他喜歡的事情,比如和他玩真人版的植物大戰(zhàn)僵尸游戲,他很喜歡當僵尸,各種僵尸都表演的非常到位。然后在做一些能夠親近他的活動讓他知道老師是喜歡他的,愿意幫助他在幼兒園里遇到的一切事情,讓他充分信任老師,把自己遇到的事情能夠表達出來。久而久之,祺祺知道了遇到事情先要說出事情的前因后果,我覺得這就是他邁出的的第一步。
其三,祺祺不能大膽的表現自己,無法對成人的提問做出相應的回答,而是用眼睛和老師對視或是小聲的哼哼。
看見這種情景,我們就對祺祺投其所好,不善于表達的他也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畫畫就是他最大的興趣,每次教育活動后的展示,我會叫他到前面來展示一下自己作品,并且要求他大聲的講出自己畫的內容是什么,有什么等等。剛開始就算是我站在他身邊也聽不清楚他講的是什么,但是經過時間的推移,上來的次數增多,他的聲音音量是有變化的,但是還是不能表達清楚。
媽媽說曾帶祺祺檢查過,智商上沒有任何的問題,也不是自閉癥。祺祺的一系列行為都表現出他的極度缺乏安全感。在睡覺時吸允自己的大拇指是想使自己獲得安全感,尤其是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在他和小朋友發(fā)生矛盾時,沒等老師開口說話就先大哭也是因為他缺乏安全感而無法對他人產生信任。
現在的祺祺每天早上都是領著姥姥高高興興的來幼兒園,雖然還存在很多情況沒有得到緩解,但相信堅持下來一定會得到改變,這是對祺祺來說最重要的一大步。
祺祺的事例讓我堅信,最好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在這潛移默化的教育中,我將用自己纖細的肩膀挑起一名幼兒教師的責任,用智慧、寬容、堅韌、和無私的愛去呵護祖國的每一朵花。
7、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幼兒老師的愛》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了要培養(yǎng)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熱愛勞動、熱愛科學的情感,由此可見,對幼兒進行愛的教育是我們幼教工作者必須負起的責任。但是對幼兒的愛心教育決不是空中樓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就象涓涓細流、空氣中彌漫的花香,不知不覺中浸潤著你的心田,日久天長,花香會溢滿你生存的空間,流水會濕潤每一片干渴的家園。到那時,你會發(fā)覺我們的世界是多么美好。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的愛則應愛在平凡中,愛在細節(jié)中。愛體現在扎實的基本功、高度的責任感、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嫻熟的專業(yè)技能以及一顆愛孩子們的心。愛體現在對孩子的每一次談話,每一句語言當中;體現在老師看孩子的每一個眼神中;體現在老師對孩子的每一個細小的動作中。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在教育學生與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只有讓他們體會到我們對他們的愛,他們才會心甘情愿地去接受我們的教育。
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睈凼且淮螞]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xù)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xù)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
我們要全身心的去愛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關心他們的成長,為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而欣慰,用愛的泉水去滋潤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長!
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將努力對孩子更多地給予一點呵護、一份真情、一份關注、一些寬容,讓孩子感受到來自老師濃濃的情意和關愛。
8、小班音樂《彼得與狼》反思小班幼兒簡單公開課教案
活動目標
1、聽辨樂曲中表現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節(jié),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2、嘗試用道具表現音樂故事,體驗合作表演音樂故事的趣味性。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6、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7、根據歌詞內容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準備
1、配有故事的音樂。
2、蠟筆、紙。
3、大森林的PPT。
4、對樂器有二定的了解。
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故事
1、初步欣賞
T:在遙遠的大森林里發(fā)生了一件大事,你們聽聽里面有誰?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賞音樂,引導幼兒想象。)
2、再次欣賞
T:聽到里面有誰?
3、找音色
T:有哪些樂器代表這些人和動物?
(出示樂器PPT了解名稱,引導幼兒將角色和音色配對。)
(二)初步表演音樂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
(在了解故事里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礎上,和老師一起制作角色道具,如頭飾、面具、指偶等。)
2、觀摩老師表演
看老師用與幼兒一同制作的道具進行表演,加深幼兒對故事的印象。
3、分組分角色表演
幼兒分為三四組,每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爺爺、小鳥等),自主挑選角色道具,與同伴一起聽音樂故事參與表演。
活動反思
達爾克洛茲說:“欣賞是藝術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們可以在其中體驗人類創(chuàng)造音樂的共同情感?!彼瓤梢耘囵B(yǎng)幼兒良好的聽覺能力和音樂記憶力,又能夠豐富幼兒對音樂的聯想力和想象力,還能增強幼兒對情感的體驗能力及音樂直覺能力,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興趣、開闊音樂視野、豐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