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觀察記錄反思》屬于幼兒園公開課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幼兒園觀察記錄反思
觀察背景
放學之后有幾個小朋友的家長還沒來,便自己開始了一起玩兒雪花片。
觀察目標
該幼兒的社會交往行為。
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觀察過程
下午放學后,有幾個小朋友的家長還沒到幼兒園,小朋友們便自己坐在一起玩兒拼插玩具。小涵剛做好了一輛“坦克”,他的奶奶來了。我摸了摸小涵的頭說:“看,奶奶來接你了?!毙『ь^對奶奶說:“我還要玩一會兒?!蹦棠陶f:“不行,現(xiàn)在就走,趕快?!毙『艽舐曊f:“我就要玩。”奶奶生氣的說:“你不走就算了,反正我要走了?!?/p>
我覺得情況有點不好,便去給小涵說:“奶奶回家還要做飯,我們玩一小會兒就回家,好不好?”小涵點頭同意了,于是我示意讓小涵奶奶等他一會兒,小涵奶奶不高興的坐在旁邊。小涵“開”著她的“坦克”走向寶寶(化名)旁邊說:“我的巨型坦克最厲害,要把你的玩具消滅掉?!?/p>
說完便“開”著坦克在寶寶的玩具上不停的敲,寶寶伸出手去保護作品,保護的同事小涵還在用“坦克”敲下去,寶寶哭著說:“老師,他破壞我的作品,還打我?!毙『棠炭吹綄殞毧蘖?,拉著小涵的手“啪啪”打在了小涵的手上,生氣的說:“弄嘛,我看你還去弄別人?!毙『泊舐暱蘖似饋?,奶奶一邊拉著小涵往教室外走去一邊說:“你去惹事嘛,回家看你爸媽怎么收拾你?!?/p>
觀察分析與反思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觀察學習是兒童攻擊行為獲得的重要途徑。兒童在各種社會情境中,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和行為后果,習得了攻擊行為。小涵奶奶不恰當?shù)膽土P方式,為小涵攻擊行為的習得與發(fā)展提供了觀察學習的途徑,在“適當”的情況下,小涵可能會把奶奶懲罰自己的手段用來攻擊他人。
小涵的攻擊行為可能是從家長不適當?shù)膽土P方式中習得的。因此,首先要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不恰當?shù)膽土P方式的弊端,停止使用體罰。同時告訴家長正確的教育方法。比如,當小涵出現(xiàn)攻擊行為時,可以進行一定的懲罰。但懲罰時應注意:
一、懲罰要及時,讓小涵的攻擊行為能得到及時的反饋,并且在懲罰時向小涵講清楚錯在哪里,應該怎么做。
二、懲罰和鼓勵相結合,對小孩的懲罰“并不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可以采取停止玩玩具,看動畫片等辦法。當幼兒表現(xiàn)出家長期望的良好行為或行為有明顯改進時,成人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以便幫助小孩消除攻擊行為,塑造良好行為。
2、幼兒園觀察記錄《魔法剪刀》范文反思
觀察對象
崔偉彤
年齡段/班
5歲 / 中班
觀察時間
2018年11月下午
觀察背景
下午區(qū)域活動開始了,小朋友們在美工區(qū)已經(jīng)做好了準備,崔偉彤是我們班比較典型的孩子,她的求知欲非常強!但是,她操作能力較差,剪出的作品質量不高。所以我利用區(qū)域活動時間觀察崔偉彤的目的是想提高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
觀察目標
提高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
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觀察過程
為讓幼兒了解蝴蝶翅膀的對稱性,區(qū)域活動時在美工區(qū)為每名幼兒準備了一張帶有對稱中心線的蝴蝶剪紙、一把剪刀。
崔偉彤拿起剪刀,將對折好的蝴蝶沿著邊緣開始剪起來。
剪了一會她看見旁邊小朋友是沿著最外邊黑色邊緣線剪的,而她把每條黑色線都剪開了,蝴蝶翅膀剪壞了,知道自己剪錯了,急的哭了起來,我趕忙手把手教她,教她一步一步剪。
(剪壞的蝴蝶作品)
觀察分析與反思
幼兒園的美術活動是操作性很強的一項活動,它不僅深得幼兒喜愛,也是開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潛能的重要活動形式之一。針對崔偉彤這一情況,我分析了,孩子動手能力差,主要原因有:
1. 成人擔心孩子小不會做事,怕剪刀傷到手,或怕孩子剪壞東西,不讓孩子在家剪紙。許多事情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而由成人包辦,孩子沒有動手操作的機會。
2. 孩子在家動手材料少。父母花錢買的玩具,外表雖美觀,但大多數(shù)是機械或者電動的,不能拆拼,孩子缺乏動手材料。
3. 孩子剪紙基本技能和方法不正確,孩子不自信,不能自主剪紙,缺少老師的及時指導、鼓勵。
反思對策:
1. 幼兒園剪紙活動光靠幼兒欣賞、自由去剪是不行的,學習一些基本剪紙技能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目標制定從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出發(f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有目的、有系統(tǒng)、循序漸進地行,逐步提高幼兒剪紙技能和審美能力。學習剪紙時,從基礎開始,嘗試讓幼兒剪直線、曲線、沿輪廓線剪。例如《剪蝴蝶》活動,就是練習直線、曲線剪。
2. 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在教崔偉彤剪紙基本方法時,要引導她學會自己探索,在《剪蝴蝶》活動中,應先讓崔偉彤觀察剪蝴蝶的步驟圖,探索發(fā)現(xiàn)出剪蝴蝶的方法。
3. 鼓勵、引導。當崔偉彤剪出基本圖形時,教師要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
3、幼兒園大班觀察記錄優(yōu)質范文反思
觀察背景
大班的孩子在藝術領域目標二中明確指出:幼兒具有初步的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能自編自演故事并為表演選擇和搭配簡單的服飾、道具或布景。
觀察目標
觀察戈戈的組織能力及小朋友的配合能力。
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觀察過程
昨天午睡時間,我講了《灰姑娘》的故事。今天自主游戲時,戈戈、柔柔、豆豆、辰辰幾個人選擇到表演區(qū),表演故事《灰姑娘》戈戈自告奮勇選擇自己當導演。接著他拿來紙筆分配角色,由柔柔來扮演灰姑娘,豆豆扮演繼母,辰辰扮演仙女變身。角色分配的很順利,可是在表演時孩子們開始不聽戈戈的指令。
戈戈叫他們按照他的意思去表演,可是其他小朋友沒有采納他的意見。戈戈說:“那好,我聽你們的意見,你們來表演。”可是其他幾個小朋友還是各說各的意見始終不一致。急的戈戈滿頭大汗,一場沒有開始的《灰姑娘》就草草的收場了。
觀察分析與反思
對照觀察的場景,結合《指南》可以發(fā)現(xiàn)以下幾點:
社會領域:人際交往
《指南》目標一:能與同伴友好相處
5~6歲幼兒應該具有:與同伴發(fā)生沖突時能自己協(xié)商解決。知道別人的想法有時和自己的不一樣,能傾聽和接受別人的意見,不能接受時會說明理由。
這幾個孩子自我意識中心比較重
《指南》目標二:喜歡與他人一起討論圖書和故事有關的內(nèi)容。在一個星期連續(xù)的觀察中可以看出:睿睿能夠和同伴交流。
《指南》目標三:具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
睿睿還是有很好的閱讀和閱讀理解能力,因為他能主動的向其他小朋友介紹書中內(nèi)容。
后期跟進:
教師:作為教師,首先要能夠看到幼兒行為,并且讀懂幼兒行為,進而給予專業(yè)支持。
看到、看懂幼兒行為:
觀察:老師要根據(jù)具體情況,指導幼兒學習交往的基本規(guī)則和技能。如:當幼兒與同伴發(fā)生意見不統(tǒng)一的時候,用協(xié)商,合作等方式解決沖突。結合具體情景,引導幼兒換位思考,學習理解別人。
4、幼兒園優(yōu)質個案觀察記錄范文反思
觀察背景
幼兒在室外游戲時
觀察目標
1、能雙腳并攏的連續(xù)向前跳。
2、陪幼兒一起克服心理障礙。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遵守游戲規(guī)則,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觀察過程
今天下午、我?guī)Ш⒆觽兊讲賵錾贤嫣S游戲,孩子們看到老師為他們準備了很多的游戲材料,都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都想趕緊拿到材料就開始玩。以前孩子們在玩跳躍游戲時我只知道他們都玩的很開心,從沒有認真的觀察過他們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
我要求了一些孩子幫助老師一起設置、擺放跳躍的器械后,孩子們就紛紛跑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地方去玩了。這時我發(fā)現(xiàn)挑戰(zhàn)跳躍欄那邊排了好幾個小男生在玩,前面的幾個孩子都麻溜的向前跳去了,只見排在隊伍后面的曾夕小朋友站在后面很緊張的左右張望,輪到他時卻遲遲不往前跳。后面的小朋友著急的就開始催促他:“曾夕你快點跳呀!”曾夕不好意思的說:“你們先跳吧!”
當?shù)剿S時他直接跨過去了,每次他都是跨過去,不懂得雙腳并攏跳過去。
觀察分析與反思
該幼兒年齡比其他幼兒都小,在幼兒2周歲左右一次與媽媽玩跳躍的游戲受過傷之后平時在家就基本不玩雙腳并攏跳躍的游戲。根據(jù)《指南》中3到4歲幼兒健康領域:能身體平穩(wěn)的雙腳連續(xù)向前跳。要尊重幼兒發(fā)展的個體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fā)展按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發(fā)展“階梯”不可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兒,適宜的鍛煉才能滿足幼兒生長發(fā)育的需要。
教師根據(jù)幼兒的情況在跳躍區(qū)豐富了游戲的材料與游戲的趣味性(跳圈、跳桿(20厘米高)輪胎),游戲中途增加:水果玩具等。同時在游戲開始前特意請園里的體育老師示范正確標準的跳躍基本動作。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有意識的帶領著曾夕小朋友一起玩跳躍游戲消除他心理的害怕。
5、幼兒園觀察記錄范文反思
觀察背景
每天早晨,孩子們到班以后會做自己的游戲計劃,由于美食區(qū)材料最多,收拾時間比較長,一般不會是孩子們計劃的首選。凡凡是個男孩子,平時做事總是“慢半拍”,今天早晨,時間到了八點四十分,大二班的晨談準時開始了。
觀察目標
找到孩子做事“慢半拍”背后的原因。
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促進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動作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觀察過程
觀察記錄1:
凡凡像往常一樣珊珊來遲,看著其他小伙伴做好的“計劃”,他直接到美食區(qū)貼好了他自己的、也是唯一的一張活動卡。接下來的喝水時間,凡凡開始游走于各個小組,鼓動小伙伴加入美食區(qū),小伙伴紛紛搖頭表示:“哎呀,美食區(qū)材料太多了,最容易當最后一名!”凡凡說:“我們把材料分開擺放,用完了馬上收好,快“下班”了我們就提前吧!”……
有的小伙伴說:“顧客總是催菜,面條機又不好用,顧客都被氣走了,等會兒“開會”時他們又要提意見!”凡凡說:“面條機不好用,我們就做手工面,我看美工區(qū)還有好多做手工用剩下的碎紙條,剛好可以用來做現(xiàn)成的面條材料……”不一會功夫,有六個孩子改變了自己的初衷,把活動卡換到了美食區(qū)。凡凡這才匆匆忙忙去喝水,盡管他又是喝水的最后一名,但是我卻分明看見他的臉上寫滿了得意。
觀察記錄2:
游戲小結時間,除了凡凡,所有孩子都已到達晨談區(qū),我沒有驚動他,只是給孩子們做了一個保持安靜的手勢,就靜靜地看著凡凡不緊不慢地把美食區(qū)還沒來得及歸類的燒烤材料,逐一放回小框里……輪到凡凡總結了,他說:“今天我是經(jīng)理,我需要把材料收好,讓顧客少提意見……我還答應了好朋友……我要說話算話……”他的發(fā)言贏得了孩子們熱烈的掌聲。
最后,所有的顧客都把活動冠軍票投給了美食區(qū),這是從開學以來,美食區(qū)從未獲得過的殊榮!凡凡和他美食區(qū)的小伙伴們已經(jīng)抑制不住興奮,一邊用手比劃勝利,一邊嘴里不停地發(fā)出耶的歡呼,其他孩子看著他們手中的冠軍“獎金”,都露出了羨慕的神情。此時的凡凡,小臉通紅、滿足的微笑已掛滿嘴角。
觀察記錄3:
早操結束集合了,除了凡凡,所有孩子都排好了隊……我忍不住好奇,開始滿操場搜尋凡凡的身影……在操場的角落里,滿頭大汗的凡凡正在撿拾被大家扔了一地的“金箍棒”,當凡凡小小的懷抱已經(jīng)擠滿了“金箍棒”時,他蹲下身來,把參差不齊的“金箍棒”往地上頓了幾頓,“金箍棒”就聽話地變得整整齊齊,被凡凡碼放在大框里啦!這一次,我忍不住走過去,擁抱了凡凡;這一次,凡凡的笑是羞澀的。
觀察分析與反思
過去,憑著印象,很多老師和孩子都認為凡凡做事慢吞吞的,無論吃飯、睡覺、活動都是最后一名。但是,隨著持續(xù)觀察和定期記錄、反思,我發(fā)現(xiàn),我眼里的凡凡變了!也許不是凡凡變了,而是我看凡凡的視角變了,我更懂他了!我記錄的系列故事,通過不同的解讀,對我理解像凡凡這樣存有個體差異兒童的發(fā)展,有了更大的意義。
教育就像鞋子,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走人生之路;我們只有充分讀懂孩子,才能設計出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方法;如今,我們已經(jīng)慢慢地用“教育目的”或者“教育目標”取代了“兒童觀”-忘記了對兒童每個個體的、當下的、正在進行著的具體現(xiàn)象的關注、理解、識別與回應,而習慣于用一個未來的、統(tǒng)一的、應該去發(fā)生的可能性去要求、評價孩子,并據(jù)此為孩子打上標簽;
瑞吉歐教育奠基人勞瑞茲.馬拉古奇曾呼吁:“關注你心中的兒童形象”……這個內(nèi)在的理論推動我在和兒童交談時、在聆聽兒童時、在觀察兒童時,首先能夠“看到”兒童,并穿過表面去理解每個兒童所具有的潛力和當下的心理狀態(tài),以尊重、理解、認可的心態(tài)接納他們;當孩子遇到困難求助時,給予適時的支持;當孩子有所進步時,給予及時的鼓勵,這也許就是我期待的完美結局。
6、幼兒園觀察記錄《神奇的太陽雨》反思
觀察對象:全班幼兒
年齡段/班:3—4歲/小班
觀察時間:2019年4月11日
觀察背景:幼兒園戶外操場
觀察目標:
1,認識太陽雨,對太陽雨感興趣。
2,通過觀察樂于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觀察過程:
下午戶外分組游戲時,孩子們正玩的起勁,忽然下了毛毛雨,我組織孩子們到一樓大廳避雨。剛回到大廳天又晴了,但依舊下著毛毛雨。依依說:“老師,天又晴了?!毙♀曊f:“可是在下雨啊?!蔽覍π∨笥褌冋f:“孩子們你們看,現(xiàn)在出著太陽下雨,這叫太陽雨。”孩子們有點興奮,又蹦又跳,王幼安大聲喊著:“老師,怎么沒有彩虹呢?”我說:“待會兒有可能會出來?!?/p>
陽光下的雨顯得格外的耀眼,孩子們都張著小腦袋往外瞧,顯然,他們充滿了興趣。于是我們一同走到屋檐下站著,觀察著操場上的小雨,我對孩子們說:“你們可以伸手感受一下,仔細看看雨是什么樣子的?”
紀驍堯:“是一條一條的?!?/p>
李孟芯:“是飄下來的?!?/p>
黃予馨:“好涼啊。像雪糕一樣?!?/p>
九寶伸出了舌頭去舔,說:“我嘗到了,是甜的?!弊雍涝嚵嗽囌f:“才沒有味道呢?!睅讉€小朋友甚至跑到雨里然后趕緊回來,感受雨滴灑在臉上的樂趣,王幼安手舞足蹈的說:“好漂亮啊,雨是彩虹色的?!苯又D過頭說:“老師,我好想畫(雨)。”小朋友們聽見了,都表示想把太陽雨畫出來,我們順著樓梯到了養(yǎng)殖角,想畫的小朋友選擇了畫筆和紙,描繪了剛才的畫面。
觀察分析與反思:
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力較短,想象力豐富,對大自然卻充滿了好奇。所以今天當幼兒表現(xiàn)出對太陽雨的極大熱情時,教師敏感捕捉到幼兒的關注點,適時引導幼兒觀察太陽雨的形態(tài),激發(fā)幼兒自主探究的興趣。在整個過程中,孩子們調(diào)動多種感官在游戲中觀察、體驗太陽雨的特點,如用手摸,在小雨里跑一跑,感受雨滴灑落在臉頰上,甚至張開嘴巴嘗一嘗等,從而對大自然有了初步認識,也滿足他們想要了解太陽雨的愿望。
有了充分的體驗之后,幼兒主動生發(fā)出記錄太陽雨的興趣。從幼兒繪畫作品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對太陽雨的觀察十分細致。黃予馨的畫中有兩條小魚在雨中游泳,因為養(yǎng)殖角飼養(yǎng)了小金魚,她就把金魚畫到了太陽雨的畫里;王幼安的畫作里展現(xiàn)了陽光下的雨滴斑斕多彩;李孟芯和傅思睿的畫作里看到孩童們在雨中玩耍的樂趣;黃蕭棋的畫作里有一個大大的彩虹,他說爸爸告訴他太陽雨過后就會出現(xiàn)彩虹;而紀驍堯的畫里都是綠色,因為操場是綠色,孩子眼中連下落的雨點都是鮮明的綠色。畫中的世界包含了孩子們對大自然的客觀認識,也包含了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今天的事是偶然事件,卻讓孩子們和我都印象深刻。這也讓我明白:教師要追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就應給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支持方式,尊重幼兒興趣,支持幼兒通過親身參與和體驗來培養(yǎng)幼兒的細致觀察能力,這是讓幼兒認識世界、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
7、幼兒園觀察記錄范文含反思
觀察背景
幼兒在寬松、自主的過渡環(huán)節(jié)后,與同伴自由的聊天,自發(fā)引起的討論,通過合作和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從而自主的進行建構。
觀察目標
1、能夠用清楚的語言,積極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想。
2、搭建中遇到問題,愿意思考和嘗試解決問題。
3、增強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感受同伴合作成功后的愉悅感。
4、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觀察過程
喝過牛奶,宸宸走進語言區(qū),拿起語言區(qū)展示臺散放的旅游門票,這時早早走過來:這個地方我知道,爸爸媽媽還帶我去過,這是北京故宮。宸宸:我沒有去過,不過我去過鳥巢,就是墻上釘?shù)哪莻€(班級文化墻),那個地方很大很大,媽媽給我講那是中國舉辦奧運會的地方,工人叔叔用鋼材建造的。
一旁喝牛奶的阿尼爾說:我也進去過,里面還有一排一排的座位呢,媽媽還去里面看過演出。樂兒:阿尼爾,你進建構區(qū)嗎?早早:我進我進我想進,一聽幾個人都連忙選擇建構區(qū)。宸宸:萌萌你搭什么?早早:還沒想好呢。我:要不要我們就一起也來搭個鳥巢?我拿出手機找出鳥巢的圖片。樂兒、阿尼爾:趙老師,你和我們一起?我點點頭。
于是我們先用積木圍成一個大圓搭建底座,在圍攏上面,想要呈現(xiàn)交叉建筑時問題出現(xiàn)了:積木交叉搭,有點不穩(wěn),我:想一想,怎么讓建筑更堅固呢?早早:我們把積木斜著放在外面。大家開始嘗試,結果放到后面怎么也立不住,還把前面的也推到了。宸宸:要不我們在兩個中間橫著放一個。再次嘗試終于成功了,不一會建好了。我:我先準備去售票,一會邀請小朋友來鳥巢,你們繼續(xù)合作把鳥巢建的更好一點,或者設計一個更厲害的鳥巢都可以,一會見。15分鐘以后,在鳥巢周圍搭了樓房和在鳥巢上方和周圍做了彩燈,場內(nèi)做了座椅。
觀察分析與反思
分析:
1、幼兒能夠根據(jù)班級文化墻“我是中國娃”,自發(fā)的討論各自去過的地方,并分享自己的對著名建筑的了解。
2、幼兒在搭建過程中,遇到困難,能夠主動進行思考和堅持。
反思:
引導幼兒在建構區(qū)勇于嘗試搭建,感受北京著名建筑的特點,感受祖國的文化和優(yōu)秀,感知體驗多樣的建筑方法,豐富搭建經(jīng)驗。
8、幼兒園觀察記錄優(yōu)質范文含反思
觀察背景
家園共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班級工作的重點之一。教師和家長都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兩者之間的合作與配合,直接影響著幼兒的發(fā)展。
觀察目標
今年9月份我接了一個新生班小五班,我們班上有個名叫“恩恩”的幼兒,她是一個非常聰明,觀察力非常敏感的女孩子,從進園第一天開始,哭鬧現(xiàn)象非常嚴重,我從她婆婆手里接過來后,立即對我拳打腳踢,在地上打滾,同時,家長還經(jīng)常躲在教室窗外偷看,不愿意離園。
觀察過程
為此,我們嘗試了很多辦法,但孩子的哭鬧現(xiàn)象并沒有得到一定的改善。于是,我與家長進行了多次溝通,可家長非但不配合,還經(jīng)常給我們兩位老師不定時的打電話、發(fā)微信,強行進園看望孩子,我們連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觀察分析與反思
從以上案例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說明并不是孩子有問題,而是家長的認識有偏差,因此,我們老師有義務、有責任和家長有技巧、有耐心地做好溝通交流工作,達到家園共育,目的只有一個:都是為了我們孩子健康地成長!所以我得到以下分析和反思:
一、了解家長是溝通的前提。
作為班級里的班主任老師,首先應當對本班所有幼兒家長的職業(yè),性格,文化水平,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地了解,通過深入分析有針對性地與家長溝通。
二、溝通態(tài)度要熱情、謙和、誠懇。
只有尊重家長,與家長保持平等,才能保證家長與老師順利地交談,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長對幼兒園和教師信任,將孩子托付給我們,雙方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讓孩子健康地成長!
三、溝通語言具有藝術性。
與家長交流時,教師要具有藝術性的語言,我們受過專業(yè)培訓,所以與家長交流的語言要具有專業(yè)性、藝術性和說服力,要讓家長覺得,老師說話的水平就是和別人不一樣。
四、善于傾聽、巧引導。
當與家長溝通前,教師應查閱一些相關資料并邀請家長參加園內(nèi)的各項活動,讓家長通過相互交流,聽聽其他幼兒家長的育兒經(jīng)驗,幫助家長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要與時俱進,適應新的教育理念,溝通時要耐心傾聽家長的意見與感受。
五、鼓勵家長采用多種形式與老師溝通。
加強家長與老師聯(lián)系促進家園共育,拓寬幼兒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渠道
六、學會感謝。
通過溝通之后,一座心與心的橋梁已悄然出現(xiàn)在教師與家長之間,在與家長交流結束之后,教師應及時地對家長的建議給予肯定,對家長的配合給予感謝。
9、幼兒園優(yōu)質觀察記錄反思
觀察背景
張棣實比較調(diào)皮,已經(jīng)入園半年多了,每次來幼兒園,還都讓媽媽帶著在院子里轉一圈,再送到教室,離園的時候,往往在院子里逗留好長時間,不愿離去,經(jīng)常在教室里亂跑,在凳子上坐的時間很短,不時地趴在地上和桌子上,與別的小朋友和老師很少進行語言交流。
觀察目標
張棣實在室內(nèi)活動的表現(xiàn)
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觀察過程
早上來園后,張棣實還是和以前一樣,讓媽媽領著在教學樓里轉了一圈,在教學活動和室內(nèi)活動時喜歡亂動,愛往陽臺跑,喜歡鉆到桌子底下去,并且,老師越讓這樣做,他偏那樣做,叛逆性比較強。
分析張棣實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不會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表達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只能用肢體語言來引起老師和小伙伴們的注意;
二是好奇心驅使,對戶外的環(huán)境和設施比較感興趣,不愛在教室里呆著;所以當他再次亂跑時,我不是斥責和強行制止,而是采用了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讓他安靜下來。比如,早上晨間活動時,張棣實又離開了凳子,想鉆到桌子底下去,我對他說:“張棣實,你衣服上米老鼠的眼睛哪里去了?”他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過來,雙眼緊盯著自己衣服上的米老鼠,我試圖引導他用語言表達出來。
旁邊的小朋友看到后,也都過來找他衣服上米老鼠的眼睛,他們在一起交流探討:米老鼠的眼睛哪里去了。借此時機,我召開了一個故事分享會,讓小朋友們大膽猜測張棣實衣服上的米老鼠眼睛哪里去了,并和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自己虛擬的世界里翱翔,一個個故事應景而生,張棣實因為被關注,所以在那里聽的特別認真,既沒有亂跑,也沒有往桌子底下鉆。
觀察分析與反思
觀察分析:
我這次沒有做過多的要求,只是轉移了他的注意力,從而阻止了他的行為,通過小朋友一起觀察他的衣服,進而以此為主題講述故事,使他感受到同伴的關注,體驗到與同伴一起活動的美好,激發(fā)了他與同伴交流交往的欲望,當他感受到與老師和小伙伴在一起的快樂之后,他慢慢的就會融入這個集體之中,和大家一起學習,一起玩游戲。
措施:
1、降低難度,用自己熟悉的事務轉移注意力。
2、及時鼓勵,讓幼兒在小朋友面前找到信心。
反思與總結:
孩子就象一朵朵小花,每一朵花都有它自己的盛開時間和周期,我們不能強性要求讓每一朵花同時開放,都開得一樣美麗,對那些開得晚的,我們要耐心等待,對那些不美麗的花,我們也要溫柔以待。靜待花開,孩子們會變得更加優(yōu)秀。
10、幼兒園觀察記錄《觀察孩子了解孩子》反思
觀察背景
放學之后有幾個小朋友的家長還沒來,便自己開始了一起玩兒雪花片。
觀察目標
該幼兒的社會交往行為。
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觀察過程
下午放學后,有幾個小朋友的家長還沒到幼兒園,小朋友們便自己坐在一起玩兒拼插玩具。小涵剛做好了一輛“坦克”,他的奶奶來了。我摸了摸小涵的頭說:“看,奶奶來接你了?!毙『ь^對奶奶說:“我還要玩一會兒?!蹦棠陶f:“不行,現(xiàn)在就走,趕快?!毙『艽舐曊f:“我就要玩?!蹦棠躺鷼獾恼f:“你不走就算了,反正我要走了?!?/p>
我覺得情況有點不好,便去給小涵說:“奶奶回家還要做飯,我們玩一小會兒就回家,好不好?”小涵點頭同意了,于是我示意讓小涵奶奶等他一會兒,小涵奶奶不高興的坐在旁邊。小涵“開”著她的“坦克”走向寶寶(化名)旁邊說:“我的巨型坦克最厲害,要把你的玩具消滅掉?!?/p>
說完便“開”著坦克在寶寶的玩具上不停的敲,寶寶伸出手去保護作品,保護的同事小涵還在用“坦克”敲下去,寶寶哭著說:“老師,他破壞我的作品,還打我?!毙『棠炭吹綄殞毧蘖耍『氖帧芭九尽贝蛟诹诵『氖稚?,生氣的說:“弄嘛,我看你還去弄別人?!毙『泊舐暱蘖似饋?,奶奶一邊拉著小涵往教室外走去一邊說:“你去惹事嘛,回家看你爸媽怎么收拾你?!?/p>
觀察分析與反思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觀察學習是兒童攻擊行為獲得的重要途徑。兒童在各種社會情境中,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和行為后果,習得了攻擊行為。小涵奶奶不恰當?shù)膽土P方式,為小涵攻擊行為的習得與發(fā)展提供了觀察學習的途徑,在“適當”的情況下,小涵可能會把奶奶懲罰自己的手段用來攻擊他人。
小涵的攻擊行為可能是從家長不適當?shù)膽土P方式中習得的。因此,首先要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不恰當?shù)膽土P方式的弊端,停止使用體罰。同時告訴家長正確的教育方法。比如,當小涵出現(xiàn)攻擊行為時,可以進行一定的懲罰。但懲罰時應注意:
一、懲罰要及時,讓小涵的攻擊行為能得到及時的反饋,并且在懲罰時向小涵講清楚錯在哪里,應該怎么做。
二、懲罰和鼓勵相結合,對小孩的懲罰“并不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可以采取停止玩玩具,看動畫片等辦法。當幼兒表現(xiàn)出家長期望的良好行為或行為有明顯改進時,成人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以便幫助小孩消除攻擊行為,塑造良好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