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活動《種子嘟嘟的夢想》教學設計故事》屬于幼兒園小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小班語言活動《種子嘟嘟的夢想》教學設計故事
活動目標
1、看繪本、聽故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表現(xiàn)種子的成長過程。
2、感受與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
3、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進一步激發(fā)閱讀圖書的興趣。
4、理解故事內(nèi)容,知道做事要認真、要有耐心。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種子嘟嘟的夢想》故事圖片10張,《種子嘟嘟的夢想》故事音頻等。
紙面教具: 種子、太陽、春雨、小花、各種蔬菜、小草、大樹的頭飾。
活動過程
出示故事圖1、圖2,引導幼兒想象。
——有一顆叫嘟嘟的種子,它很愛幻想,總是想象自己長大后能變成各種東西。
——你們觀察種子嘟嘟,它想變成什么?(花、大樹。)
——你們覺得種子嘟嘟的愿望能實現(xiàn)嗎?它能變成花和大樹嗎?如果不能,那它能變成什么?
展示故事圖片,講述完整的故事。
——誰在種子成長的過程中幫助了種子?(春雨、太陽。)
—— 它們是怎么幫助種子成長的?
—— 在春雨和太陽的幫助下,種子嘟嘟有了什么樣的變化?
—— 種子嘟嘟最后變成了什么?
打亂故事圖片(圖1-圖8),引導幼兒重新排序。
——這些圖片現(xiàn)在順序亂了,請你按照嘟嘟成長的過程,讓這些圖片排成正確的順序吧。
提供紙面教具頭飾,鼓勵幼兒進行角色表演。
——種子嘟嘟勇敢地從一粒種子最后長成了一朵美麗的花朵。我們也來學學嘟嘟的成長吧!
——哪幾位小朋友愿意來表演種子嘟嘟發(fā)芽、長根、長成小苗、開花、結(jié)果這幾個過程?
——再請幾位小朋友一起來表演春雨、太陽和泥土是怎么幫助嘟嘟成長的。
再次出示故事圖片,講述故事,引導幼兒交流討論。
——和嘟嘟一樣的種子還有很多,它們也有很多夢想。
——種子可以長成美麗的花,還能長成什么呢?
——小朋友回家找找,家里哪些植物有種子,種子是什么樣的?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將《種子嘟嘟的夢想》故事圖片彩色打印,制作成小繪本,請幼兒嘗試著將故事敘述出來。
家園共育:引導幼兒和家人一起尋找,哪些植物有種子,哪些沒有種子。
附【故事】
《種子嘟嘟的夢想》
種子嘟嘟有很多夢想,它想變成美麗的花朵,還想變成挺拔的大樹??墒撬降啄茏兂墒裁茨?種子嘟嘟自己也不知道。寒冷的冬天,種子嘟嘟被泥土哥哥包里起來,保護它不被小鳥吃掉,也不被蟲子咬傷。
春天來了,春雨姐姐給嘟嘟送來了雨水,嘟嘟歡快地喝了很多水,肚子鼓鼓的。太陽公公給嘟嘟送來了溫暖的陽光,嘟嘟在殼里不停地長啊長。幾天后,外殼突然“咔”的一聲裂開了。原來是嘟嘟長出了白色的根,把外殼頂破了。嘟嘟強壯的根使勁地鉆進堅硬的泥土里,越鉆越深。它想出去看看,就使勁抬起頭,用力往上頂,終于從泥土里冒出了嫩綠色的小腦袋,這就是小苗。嘟嘟不停地長啊長,終于開出了美麗的花朵?;ǘ涞蛑x又結(jié)出了果實,果實里躲藏著無數(shù)顆像嘟嘟一樣的種子。
2、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種子嘟嘟的夢想》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 1.看繪本、聽故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表現(xiàn)種子的成長過程。
● 2.感受與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
● 3.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 4.體會做事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
活動重難點:
● 重點:大膽表現(xiàn)種子的成長過程。
● 難點:能夠與同伴進行合作表演。
活動準備:
● 《活動名》課件:故事圖片1~10,故事音頻等。
● 紙面教具: 種子、太陽、春雨、小花、各種蔬菜、小草、大樹的頭飾。
活動過程:
嘟嘟的夢想。
· 出示故事圖片(圖1、圖2),請幼兒進行想象。
—— 種子嘟嘟是一顆愛幻想的種子,它總是想象著自己長大以后會變成很多東西。
—— 你們看,種子嘟嘟想變成什么?(花、大樹。)
—— 你們覺得種子嘟嘟能變成花和大樹嗎?如果不能變,那它能變成什么?
嘟嘟的成長。
· 出示故事圖片,完整講述故事。
—— 種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得到了誰的幫助? (春雨、太陽。)
—— 它們是怎么幫助種子的?
—— 種子在春雨和太陽的幫助下,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一一 種子嘟嘟最后變成了什么?
·打亂故事圖片(圖3~圖10),請幼兒重新排列順序。
—— 請你按嘟嘟成長的過程把這幾張圖片排一排隊。
· 幼兒戴頭飾,扮角色,學表演。
一一 種子嘟嘟從一顆種子最后變成了一朵美麗的花,我們也來學一學嘟嘟的 成長好嗎?
一一 請幾個小朋友來表演種子發(fā)芽、長根、長成小苗、開花、結(jié)果的過程。
一一 再請其他小朋友來演一演春雨、太陽是怎么幫助嘟嘟的。
尋找嘟嘟的夢。
· 看故事圖片,再次講述故事。
一一 還有很多像嘟嘟一樣的種子,它們也有很多的夢想。
一一 種子除了能長成花,還能長成什么?
一一 請你回家去找一找,哪些植物是有種子的,它們的種子是怎么樣的。
活動提示:
●在表演的過程中,引導幼兒以動作來表現(xiàn)種子成長的每個階段,不求動作優(yōu)美,只要能夠表達幼兒的理解即可。
●在合作表演的過程中,要適當?shù)剡\用旁白引導幼兒與其他同伴合作表演,培養(yǎng)幼兒表演的興趣。
活動延伸:
回家繼續(xù)尋找資料,看看種子和它們長大以后的樣子。
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哪些植物是有種子的,哪些是沒有種子的。
將《種子嘟嘟的夢想》故事圖片彩打后制作成圖書投放在語言區(qū),請幼兒嘗試看圖講述故事。
在益智區(qū)投放一些種子和種子長大以后的圖片,讓幼兒進行配對練習。
附【故事】
《種子嘟嘟的夢想》
種子嘟嘟有很多夢想,它想變成美麗的花朵,還想變成挺拔的大樹??墒撬降啄茏兂墒裁茨?種子嘟嘟自己也不知道。寒冷的冬天,種子嘟嘟被泥土哥哥包里起來,保護它不被小鳥吃掉,也不被蟲子咬傷。春天來了,春雨姐姐給嘟嘟送來了雨水,嘟嘟歡快地喝了很多水,肚子鼓鼓的。太陽公公給嘟嘟送來了溫暖的陽光,嘟嘟在殼里不停地長啊長。幾天后,外殼突然“咔”的一聲裂開了。原來是嘟嘟長出了白色的根,把外殼頂破了。嘟嘟強壯的根使勁地鉆進堅硬的泥土里,越鉆越深。它想出去看看,就使勁抬起頭,用力往上頂,終于從泥土里冒出了嫩綠色的小腦袋,這就是小苗。嘟嘟不停地長啊長,終于開出了美麗的花朵?;ǘ涞蛑x又結(jié)出了果實,果實里躲藏著無數(shù)顆像嘟嘟一樣的種子。
3、小班語言活動《種子嘟嘟的夢想》教學設計故事
活動目標
1、看繪本、聽故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表現(xiàn)種子的成長過程。
2、感受與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
3、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進一步激發(fā)閱讀圖書的興趣。
4、理解故事內(nèi)容,知道做事要認真、要有耐心。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種子嘟嘟的夢想》故事圖片10張,《種子嘟嘟的夢想》故事音頻等。
紙面教具: 種子、太陽、春雨、小花、各種蔬菜、小草、大樹的頭飾。
活動過程
出示故事圖1、圖2,引導幼兒想象。
——有一顆叫嘟嘟的種子,它很愛幻想,總是想象自己長大后能變成各種東西。
——你們觀察種子嘟嘟,它想變成什么?(花、大樹。)
——你們覺得種子嘟嘟的愿望能實現(xiàn)嗎?它能變成花和大樹嗎?如果不能,那它能變成什么?
展示故事圖片,講述完整的故事。
——誰在種子成長的過程中幫助了種子?(春雨、太陽。)
—— 它們是怎么幫助種子成長的?
—— 在春雨和太陽的幫助下,種子嘟嘟有了什么樣的變化?
—— 種子嘟嘟最后變成了什么?
打亂故事圖片(圖1-圖8),引導幼兒重新排序。
——這些圖片現(xiàn)在順序亂了,請你按照嘟嘟成長的過程,讓這些圖片排成正確的順序吧。
提供紙面教具頭飾,鼓勵幼兒進行角色表演。
——種子嘟嘟勇敢地從一粒種子最后長成了一朵美麗的花朵。我們也來學學嘟嘟的成長吧!
——哪幾位小朋友愿意來表演種子嘟嘟發(fā)芽、長根、長成小苗、開花、結(jié)果這幾個過程?
——再請幾位小朋友一起來表演春雨、太陽和泥土是怎么幫助嘟嘟成長的。
再次出示故事圖片,講述故事,引導幼兒交流討論。
——和嘟嘟一樣的種子還有很多,它們也有很多夢想。
——種子可以長成美麗的花,還能長成什么呢?
——小朋友回家找找,家里哪些植物有種子,種子是什么樣的?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將《種子嘟嘟的夢想》故事圖片彩色打印,制作成小繪本,請幼兒嘗試著將故事敘述出來。
家園共育:引導幼兒和家人一起尋找,哪些植物有種子,哪些沒有種子。
附【故事】
《種子嘟嘟的夢想》
種子嘟嘟有很多夢想,它想變成美麗的花朵,還想變成挺拔的大樹??墒撬降啄茏兂墒裁茨?種子嘟嘟自己也不知道。寒冷的冬天,種子嘟嘟被泥土哥哥包里起來,保護它不被小鳥吃掉,也不被蟲子咬傷。
春天來了,春雨姐姐給嘟嘟送來了雨水,嘟嘟歡快地喝了很多水,肚子鼓鼓的。太陽公公給嘟嘟送來了溫暖的陽光,嘟嘟在殼里不停地長啊長。幾天后,外殼突然“咔”的一聲裂開了。原來是嘟嘟長出了白色的根,把外殼頂破了。嘟嘟強壯的根使勁地鉆進堅硬的泥土里,越鉆越深。它想出去看看,就使勁抬起頭,用力往上頂,終于從泥土里冒出了嫩綠色的小腦袋,這就是小苗。嘟嘟不停地長啊長,終于開出了美麗的花朵?;ǘ涞蛑x又結(jié)出了果實,果實里躲藏著無數(shù)顆像嘟嘟一樣的種子。
4、幼兒園小班語言故事活動《小老鼠的魔棒》教學設計反思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特別喜歡玩變魔術(shù)的游戲,他們對有魔力的東西充滿向往?!缎±鲜蟮哪О簟肪褪沁@樣一個能滿足幼兒想象、充滿神奇色彩的故事:小老鼠有根神奇的魔棒,將魔棒指向某樣東西并念出咒語,那樣東西就會變大或變小。小老鼠利用這根魔棒,不但幫助了自己,還幫助了小伙伴。這個故事非常適合中班幼兒理解和感受。為了能夠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性和想象力,我以此故事為基礎(chǔ)設計了語言活動,讓幼兒在聽故事的同時積極參與故事創(chuàng)編,充分體驗魔棒的神奇,并感受小老鼠用魔棒幫助別人帶來的快樂,以及自己創(chuàng)編故事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嘗試講述小老鼠使用魔棒的有趣情節(jié)。
2.體驗魔棒的神奇,體會幫助別人帶來的快樂。
3.創(chuàng)編故事結(jié)尾,感受創(chuàng)作的樂趣。
4.通過討論、猜測等多種方式,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5.閱讀故事,能細致的觀察畫面,大膽的表述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準備:
一根"魔棒"(可用尺子或樹枝制作,也可以直接購買);《小老鼠的魔棒》故事課件;小老鼠、小鴨、小兔、蘑菇、太陽等故事角色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了解故事第一段,初步感受魔棒的神奇。
1.教師出示一根"魔棒",引發(fā)幼兒的興趣,引出故事內(nèi)容。
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
師:這可不是一般的小棒,它是一根有魔力的魔棒,你想知道這根魔棒是誰的嗎?瞧!原來它是小老鼠的魔棒啊!這根魔棒到底有什么樣的魔力呢?我們一起來看PPT課件吧。
2.播放PPT課件,提問引導幼兒理解故事。
師:小老鼠帶著它的魔棒出去玩的時候,遇到了什么事情?
師:大風把小老鼠的帽子吹到了樹頂上,小老鼠想了什么方法?小老鼠念了一句什么神奇的話,大樹就變小了?
師:小老鼠拿到帽子后又是怎么說的?誰愿意來做這只小老鼠,拿著魔棒對大樹施施魔法,看看大樹能不能變大變小?
教師讓幼兒拿著魔棒對大樹說"咒語",教師通過操作課件,配合幼兒的"咒語",讓大樹變小或變大。
師:小老鼠的魔棒有什么本領(lǐng)?
小結(jié):小老鼠的魔棒真神奇,只要一念咒語它就能把東西變大或者變小。
【說明】播放PPT課件是讓幼兒初步了解故事第一段內(nèi)容,感受魔棒的神奇。利用課件按鈕,讓幼兒使用魔棒嘗試學說咒語,既形象有趣又達到了復述故事中重點對話的目的。
二、猜想故事第二段,講述并表演故事情節(jié)。
1.教師出示故事中的畫面(草地)。
師:小老鼠來到了哪里?找到了哪些好朋友?
師:(點下雨按鈕)忽然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它會想什么辦法呢?
充分讓幼兒自由猜想。
2.教師播放部分課件內(nèi)容,并和幼兒合作表演該段情節(jié)。
師:小老鼠想了什么辦法?它是怎樣念咒語的?
師:請你來當小老鼠,我來當蘑菇,我們倆表演一下吧。
師幼合作表演這個情節(jié)。
3.教師出示故事中的畫面(太陽出來了)。
師:天晴了,太陽出來了,小老鼠又會怎么做呢?
幼兒講述讓蘑菇變小的咒語。
師:我們一起來跟著小老鼠說一說吧。
播放PPT課件,幼兒跟著小老鼠一起講述。
4.完整地講述第二段故事。
師:我們一起把小老鼠在草地上發(fā)生的事連起來說一說。
5.分角色表演。
師:你們看,這兒有小老鼠、小鴨、小兔、蘑菇、太陽的頭飾,你們想不想扮演這些小動物來表演這段故事呢?
【說明】第二段故事,教師改變了講述形式,只出示故事發(fā)生的背景,讓幼兒通過猜想一起來幫小老鼠想辦法,幫小鴨和小兔找到避雨的地方。接下來的角色表演既起到了動靜交替的作用,又鞏固了故事內(nèi)容。
三、創(chuàng)編故事結(jié)尾。
師:小老鼠玩累了,想要回家,走著走著,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怎么辦呢?
在幼兒自由預測故事的發(fā)展時,教師可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進行合理預測,如:小河邊有些什么?小老鼠會想什么辦法來過河?每想到一種辦法,請幼兒來扮演小老鼠,對著樹枝(或胡蘿卜、樹葉)說說咒語,教師操作課件,讓樹枝(或胡蘿卜、樹葉)變大,變成樹枝橋(或胡蘿卜橋、樹葉橋)。
師:誰能把小老鼠在小河邊發(fā)生的事講給大家聽聽?
【說明】由于有第一、二段故事的鋪墊,大多數(shù)幼兒都能創(chuàng)編出小老鼠過河的辦法。即使幼兒創(chuàng)編出與畫面內(nèi)容缺乏聯(lián)系的過河方法,教師也要加以肯定。
四、給故事起名字,完整欣賞故事。
師:你喜歡這根魔棒嗎?為什么?
師:這根魔棒真神奇,它幫小老鼠拿到了帽子,把蘑菇變成傘,還幫小老鼠過了河,幫助小老鼠解決了許多困難,我們來為這個故事起個名字吧!
師:有了名字,故事就更完整了,我們把故事連起來完整地欣賞一遍!可以邊聽邊跟著說一說。
【說明】通過給故事起名字這個環(huán)節(jié),幫助幼兒梳理故事的中心內(nèi)容,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
活動延伸:
假如你有這根神奇的魔棒,你會用它做什么事情呢?
【說明】這個話題是幼兒感興趣的一個內(nèi)容,因為他們都渴望有這樣一根神奇的魔棒。有了這個有趣的話題,幼兒可以繼續(xù)創(chuàng)編出各式各樣精彩的故事內(nèi)容。
活動反思:
為了體現(xiàn)以幼兒為主體的精神,打破傳統(tǒng)的故事教學模式,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新處理了教材。在活動的開始環(huán)節(jié),我抓住幼兒喜歡看課件的心理,讓幼兒看課件熟悉故事的第一段內(nèi)容。為了讓幼兒學說咒語,我巧妙設計了課件按鈕,只要幼兒用魔棒指著大樹說咒語,大樹就能變大或變小,這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游戲,而且在游戲中他們不知不覺就學會了魔棒咒語。學習故事的第二段時,我沒有直接講述故事內(nèi)容,而是讓幼兒當主角,幫助小老鼠和小伙伴們想躲雨的方法。當幼兒看到自己想的辦法跟故事中小老鼠的方法一致時,那種開心的心情是難以言表的。為了進一步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我準備了角色頭飾,讓幼兒分角色表演。學習故事的第三段時,我利用課件畫面的提示,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故事的多種結(jié)果,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編。三段故事呈現(xiàn)形式不同,難度是由易到難有所遞進,又層層鋪墊。這樣的故事教學,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想說、敢說的語言環(huán)境,幼兒學得主動、學得輕松。
附:《小老鼠的魔棒》
有一只小老鼠,它有一根神奇的魔棒。一天,小老鼠戴著它漂亮的帽子出去玩,走著走著,忽然,刮起了一陣大風,把小老鼠的帽子吹到了樹頂上。小老鼠拿不到帽子,怎么辦呢?小老鼠拿起魔棒指著大樹說:"魔棒魔棒讓大樹變小吧。"咦,大樹真的變小了,小老鼠拿到了自己的帽子。接著它又拿著魔棒對著樹說:"魔棒魔棒讓小樹變大吧。"小樹真的變成了大樹,和原來的一模一樣。
小老鼠來到一塊草地上,找到了小兔和小鴨做朋友。它們高高興興地在一塊兒玩耍。突然天上下起了大雨,它們找不到避雨的地方好著急呀,小老鼠拿起魔棒指著蘑菇說:"魔棒魔棒讓蘑菇變大吧。"蘑菇真的變大了,變成了一把蘑菇傘。它們躲到蘑菇傘下淋不到雨啦。天晴了,太陽出來了,小老鼠又指著蘑菇說:"魔棒魔棒讓蘑菇變小吧。"蘑菇真的變小了,和原來的一模一樣。
小老鼠繼續(xù)往前走,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河上沒有橋怎么辦呢?小老鼠拿起魔棒對著樹枝說:"魔棒魔棒讓樹枝變大吧。"樹枝真的變大了,變成了一座樹枝橋,小老鼠高高興興地過了河。
5、小班語言《小班識字游戲》教學設計
語言活動:小班識字游戲
1、游戲名稱:問好
目的:學習生字(第一次學習)
準備:字卡
方法:教師逐個出示字寶寶并以字寶寶的口氣做自我介紹:"我是X字寶寶,小朋友好!"幼兒說:"X字寶寶好!"
2、游戲名稱:長高了、變矮了
目的:學習生字
準備:字卡
方法:教師先把字卡在黑板上排成一排,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把其中一個字卡向上移動一個字卡的距離,然后隨著教師"一、二、三"的數(shù)數(shù)聲,幼兒睜開眼睛,說出誰長"高" 了;反之,教師把其中一個字卡向下移動,請幼兒說出誰變"矮"了。
3、游戲名稱:小動物真愛玩
目的:學習生字
準備:字卡
方法:把字卡出示在黑板上,教師邊說兒歌:"小X小X真愛玩,摸摸這,摸摸那,摸摸Y字寶寶跑回來"邊輕輕的摸某幾個幼兒的頭,這幾名幼兒就跑到黑板前,摸摸這個字寶寶并學著這個小動物的叫聲或動作回到座位。
4、游戲名稱:螞蟻搬豆
目的:學習生字
準備:螞蟻頭飾
方法:請幼兒當小螞蟻,字寶寶當豆豆。
游戲開始,教師以媽媽的口氣對小螞蟻說:"孩子們,天冷了,你們?nèi)サ乩锇岫苟够貋磉^冬吧."幼兒學小螞蟻一個跟一個到黑板前取一"顆""豆豆",跑回"媽媽"身邊告訴媽媽自己"搬"回了誰,說對了,請全體幼兒給他拍拍手,說錯了,請小朋友糾正過來。
5、游戲名稱:捉迷藏
目的:學習生字
準備:字卡
方法:教師先把字卡在黑板上排成一排,幼兒閉上眼睛教師把黑板上的一個字寶寶拿走,請幼兒睜開眼睛,說出誰藏起來了。
教師拿出該字寶寶,驗證對錯。
6、游戲名稱:你來做,我來猜
目的:復習學過的能用動作表示的字、詞。
準備:字卡
玩法:游戲開始幼兒全體起立,教師一張張出示字卡,幼兒看字卡上的字詞做動作。
7、游戲名稱:小貓捉鼠
目的:復習生字
準備:小貓頭飾 字卡
方法:請全體幼兒閉上眼睛,教師把字寶寶分散放在某個地方,幼兒睜開眼睛,請幾個幼兒戴上小貓頭飾扮演小貓去捉"老鼠"(字寶寶),"捉"到后,告訴小朋友自己捉到了誰。
8、游戲名稱:盲人摸字
目的:學習生字
準備:字卡
方法:教師把字卡在黑板上排成一排。
教師或一幼兒扮作盲人(閉上眼睛),用手去摸某個字寶寶,說出該字寶寶是誰,說對后全體幼兒鼓勵:"Yes,Yes,它是X,"說錯了,請全體幼兒給予糾正:"No,No,它是X。"
9、游戲名稱:開火車
目的:學習生字
準備:火車頭頭飾 字卡
方法:教師把字卡在黑板上排成一排。教師請幾名幼兒扮作火車,其中一名帶上頭飾當火車頭,讓他們帶上自己喜歡的一個字寶寶上火車(說出自己帶誰方可上火車)。在《火車快開》的音樂聲中幼兒在室內(nèi)跑一圈。"嗚-"火車停下,幼兒邊說 "X字寶寶下火車了",邊把字寶寶放回原處。
10、游戲名稱:找朋友
目的:復習生字
準備:字卡
方法:幼兒手拿字卡圍成一個圓圈,教師念兒歌:"找找找,找朋友,X和 Y是朋友,敬個禮,握握手,"手拿X 和 Y 字卡的幼兒走到圓圈中間
隨著兒歌互相敬禮、握手后,分別指著對方說:"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見!"再分別回到原處。
11、游戲名稱:大風和樹葉
目的:學習生字
準備:字卡
方法:教扮演大風,字卡當作樹葉。游戲開始,教師伸展開兩臂從黑板前走過(或原地轉(zhuǎn)一個圈),邊走(或轉(zhuǎn)圈)嘴里邊發(fā)出"呼呼"的風聲,當手從黑板前經(jīng)過時,隨手拿走一個字卡藏好,請幼兒說出大風把誰刮走了。幼兒說出后,教師出示該字卡驗證對錯。
12、游戲名稱:考老師
目的:復習生字
過程:教師將剛認識的生字貼在黑板上,背對黑板站好,請個別幼兒上來指字,教師說出幼兒指的字,說對了幼兒給老師拍手說"對對對",請其他幼兒再來指;錯了說"錯錯錯",幼兒繼續(xù)指字,直到老師說對,游戲繼續(xù)進行。
6、小班語言活動《神奇水果屋》教學設計故事反思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并進行合理的猜測和想象。
2.體會故事角色的情感變化。
3.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準備:《神奇水果屋》故事圖片4張、故事分段音頻、故事視頻。
活動過程
教師出示《神奇水果屋》第1幅故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1.讓幼兒通過顏色猜水果。
──果園里有各種顏色的水果,有紅色、黃色、綠色、紫色的,小朋友們能通過顏色,說說熊媽媽都種了哪些水果嗎?
2.播放故事音頻,傾聽故事第一段。
──這是誰的果園?誰來摘水果了?
——熊媽媽和熊寶寶是怎么運水果的?
──誰能學一學它們的動作?
出示《神奇水果屋》第2幅故事圖片,播放故事音頻第二段。
──果園里大豐收!但發(fā)生了什么事?
——熊媽媽和熊寶寶遇到了什么問題?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出示《神奇水果屋》第3幅故事圖片,播放故事音頻。
1.引導幼兒欣賞故事第三段。
──該怎么辦呢? 小朋友們有什么好辦法來幫幫他們?
2.引導幼兒說說水果屋的樣子。
──熊媽媽和熊寶寶想出了一個什么好辦法?
——水果屋是用什么做成的?
出示《神奇水果屋》第4幅故事圖片,播放故事音頻,引導幼兒欣賞第四段故事。
──蓋好了水果屋,熊媽媽和熊寶寶的心情是什么樣?
——你是從哪里看出,他們的心情很好的?
──都來了哪些小動物?他們是怎么慶祝的?
播放完整故事視頻《神奇水果屋》,引導幼兒感受故事里的趣味。
──你喜歡熊媽媽和熊寶寶的水果屋嗎?
——如果你在水果屋里,你最想吃什么水果?
──我們也來唱歌跳舞,和熊媽媽、熊寶寶一起慶祝豐收吧!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
在表演區(qū)利用道具、頭飾自由進行故事表演。打印故事圖片投放語言區(qū),一邊看一邊講述故事。
附【故事】
《神奇水果屋》
熊媽媽的果園里結(jié)滿了各種各樣的水果,有紅色的蘋果,黃色的梨子,綠色的西瓜,紫色的葡萄。
一天清晨,熊媽媽和熊寶寶高高興興地來到果園里摘水果。他們摘了一個又一個,裝了滿滿一車子,熊媽媽在前面拉車,小熊在后面推,“嗨喲嗨喲”把水果運回了家。
水果太多了,把屋子塞得滿滿的。熊媽媽和熊寶寶沒有地方住,只好睡在外面了。晚上,天好黑,好冷!熊媽媽和熊寶寶凍得睡不著覺,在院子里走來走去。
后來,他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用水果蓋間大屋子。熊媽媽和熊寶寶用西瓜做墻,用蘋果做屋頂,用梨子、萄萄做門窗……美麗的水果屋蓋好了。
瞧,屋里的桌椅也是水果做的。熊媽媽和熊寶室每天都可以吃到水果了。小動物們都來,他們吃著水果,跳著舞,高興極了。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我著重教授了“摘、推、拉”這3個動詞。當熊寶寶摘水果時、熊寶寶推車子時、熊媽媽拉車子時,我分別要求幼兒來學一學,加深體會這些動詞的使用和動感,增加趣味性。但對于這篇故事的趣味性,幼兒不是體會的很深,原因有可能是對于小班孩子完整表達語句的水平還較低,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對于為什么要搭水果屋、水果屋搭成后小動物們的喜悅,幼兒表現(xiàn)的興趣不濃厚,積極性不高。
7、小班語言活動:故事《睡覺覺》教案設計與教學反思
一、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學習象聲詞“啪嗒啪嗒啪嗒”;
2、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講述故事;
3、體驗大家一起睡覺覺的溫馨感覺;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現(xiàn)力。
二、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背景圖;木偶小娃娃,小豬,小羊,小白兔各一個。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感知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學習象聲詞。
2、活動難點: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講述故事。
3、指導要點:用象聲詞幫助幼兒掌握一定的講述句式,借助小動物木偶,引導幼兒按照故事形象出現(xiàn)的順序進行講述。
四、活動過程:
1、完整地講述故事。
導語: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稱叫《睡覺覺》。
提問:晚上,天黑了,有誰在大床上睡覺?
反思:在活動中我先用動作暗示引導幼兒說出晚上最明顯的特征,讓幼兒從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感知白天與晚上的區(qū)別。然后讓幼兒運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對故事情節(jié)做一個猜測,調(diào)動幼兒的學習興趣。
2、感知理解故事。
⑴出示背景圖,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提問:你們看看這幅圖是白天還是晚上?
你哪里看出是晚上?(星星月亮)
在圖片上你還看到了什么?(一張大床)
晚上睡覺的時候你躺在床上有什么感覺?(舒服)
?、浦鹨怀鍪灸九迹\用象聲詞和動作表演,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提問:“啪嗒啪嗒啪嗒”誰來了?(按故事中角色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進行講述)
提問:嘟,小娃娃鉆進哪里了?(被窩里)
教師:哇,床上真舒服啊!……
反思:同一種模式的提問、講述方式會造成幼兒學習疲憊,如果老師用猜謎語方式引出小兔等,通過猜想再次激起幼和學習的興趣,保持學習的持久性。
3、在老師的幫助下嘗試運用象聲詞講述故事。
老師操作木偶,幼兒跟隨老師練習講述故事。
反思:當幼兒了解故事中的情節(jié)后,教師逐步退位,在講述語分語句時放慢速度,并留有停頓、空白,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自已說”的能力。
4、觀看木偶表演,完整欣賞故事。
小結(jié):小娃娃、小豬、小羊、小白兔在一起睡覺真舒服啊!還有許多小動物也想來和大家一起睡覺,回家以后,你們可以學一學小動物們的動作,一邊表演一邊講故事給爸爸媽媽聽。
反思: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有意識地減少故事角色的講述,避免重復講述中幼兒出現(xiàn)注意力分散的現(xiàn)象。對于部分只愿意傾聽的幼兒教師用創(chuàng)編角色動作方式引導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