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健康活動《我的身體棒棒的》教學設計反思》屬于幼兒園小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小班健康活動《我的身體棒棒的》教學設計反思
設計意圖:小班孩子初上幼兒園,一切都還不適應,不論是身心發(fā)展還是在生活與學習上都還有諸多不適應。設計這一課,是想讓孩子知道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該怎樣做才能確保自己身體健康無疾病,而且考慮到不論任何年齡階段的幼兒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挑食習慣。因此,想通過這節(jié)活動課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從而促進其身心健康全面和諧發(fā)展,從小抓起,對其今后的發(fā)展也是利大于弊。
活動領域:生活與健康
活動名稱:《我的身體棒棒的》(小班)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常見的水果、蔬菜及肉類等,并認識一些其它相關的內(nèi)容,讓幼兒知道挑食不利于身心健康。
2.初步養(yǎng)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3.了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yǎng)。
活動準備:PPT課件、自編兒歌《我的身體棒棒的》、音樂《健康歌》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用繪本故事《好餓的小蛇》導入活動課。(配合ppt課件)
PPT1.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fā)現(xiàn)了一個圓圓的蘋果。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
PPT2.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PPT3. 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fā)現(xiàn)了一根黃色的香蕉。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
PPT4.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PPT5. 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fā)現(xiàn)了一個三角形的飯團。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
PPT6.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PPT7. 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fā)現(xiàn)了一串紫色的葡萄。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
PPT8.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PPT9. 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fā)現(xiàn)一個帶刺的菠蘿。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
PPT10.啊嗚—咕嘟!
PPT11.啊!真好吃。
PPT12. 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fā)現(xiàn)了一棵結滿紅蘋果的樹。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
PPT13.扭來扭去爬上樹,然后……張大嘴巴……
PPT14.還是咕嘟!
PPT15.結滿紅蘋果的樹呢?小蛇變成了一棵樹。
PPT16.“啊—真好吃”。好餓的小蛇再也不餓了,擦擦嘴扭來扭去地走了。
教師:(1)小朋友們,在剛才的故事中有誰告訴我小蛇都吃了哪些食物呢?最后小蛇還餓嗎?
(2)孩子邊說邊出示圖示,讓孩子對照并再一次加深印象。(PPT17)
(3)小結:小朋友們回答的都正確。原來小蛇每次遇到食物時從不挑食,它什么都吃,所以最后好餓的小蛇再也不會感到饑餓,并且一天天地在茁壯成長。(PPT18)
(二)基本部分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也有一些東西想和大家分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1.出示常見水果類的圖片(PPT19)
(1).請小朋友對照圖片依次說出水果名稱,并想一想這些水果對人身體有哪些益處,隨即教師依次對圖片做以小結。
(2).在出示一些其它的水果圖片,引導孩子嘗試說出這些水果的名稱。(PPT20)
(3).教師小結。(多吃水果,會讓我們的皮膚光亮又嫩滑,而且還能預防疾病的發(fā)生,對我們的身體大有益處)。
2. 出示常見蔬菜類的圖片(PPT21)
(1).請小朋友對照圖片依次說出蔬菜名稱,并想一想這些蔬菜對人身體有哪些益處,隨即教師依次對圖片做以小結。
(2).在出示一些其它的蔬菜圖片,引導孩子嘗試說出這些蔬菜的名稱。(PPT22)
(3).教師小結。(蔬菜里還有大量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能夠幫助我們補充每日所需的不同營養(yǎng)物質(zhì)及幫助我們清理腸道垃圾)。
3. 出示常見蛋奶類及禽肉魚類的圖片(PPT23)
(1).請小朋友對照圖片依次說出蛋奶類及禽肉類名稱,并想一想這些食物對人身體有哪些益處,隨即教師依次對圖片做以小結。
(2).在出示一些其它的相關圖片,引導孩子嘗試說出這些名稱。(PPT24)
(3).教師小結。(蛋奶類及禽肉類的食物應按身體每天所需要的營養(yǎng)進行補充,多食不僅不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同時還會加重我們的腸胃負擔,從而導致積食并引起疾病)。
(三)結束部分
(播放健康歌結束活動)小朋友們,今天我的活動課就到這里了,老師還為此給小朋友們編了一首兒歌,叫《我的身體棒棒的》。(我是一個乖寶寶,爸爸媽媽都愛我。不挑食也不剩飯,我的身體棒棒的)。并且配合音樂,和孩子一起做動作并結束活動。
(四)活動延伸
小朋友回家后看看還有哪些食物是自己認識的,并想想這些東西對自己身體會有哪些益處。
(五)活動反思
這節(jié)課我是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課程內(nèi)容,其中配有歡快的音樂和配音,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故事聽起來更生動豐富些,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在加之配有色彩豐富亮麗的圖片,在配上相關的講解內(nèi)容,能更好地吸引孩子,便于孩子積極主動的認知與學習,知道挑食是不利于身體健康的,從而達到想要的教學效果。在最后以邊表演邊唱兒歌的方式結束活動,是用“動”的方式來表達。期間不足的地方就是在介紹食材那里內(nèi)容可以在豐富一些,講講不同的食材里都含有哪些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可以在講的細致一些。
2、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我的身體棒棒的》教學設計反思
設計意圖:小班孩子初上幼兒園,一切都還不適應,不論是身心發(fā)展還是在生活與學習上都還有諸多不適應。設計這一課,是想讓孩子知道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該怎樣做才能確保自己身體健康無疾病,而且考慮到不論任何年齡階段的幼兒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挑食習慣。因此,想通過這節(jié)活動課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從而促進其身心健康全面和諧發(fā)展,從小抓起,對其今后的發(fā)展也是利大于弊。
活動領域:生活與健康
活動名稱:《我的身體棒棒的》(小班)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常見的水果、蔬菜及肉類等,并認識一些其它相關的內(nèi)容,讓幼兒知道挑食不利于身心健康。
2.初步養(yǎng)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3.了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yǎng)。
活動準備:PPT課件、自編兒歌《我的身體棒棒的》、音樂《健康歌》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用繪本故事《好餓的小蛇》導入活動課。(配合ppt課件)
PPT1.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fā)現(xiàn)了一個圓圓的蘋果。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
PPT2.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PPT3. 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fā)現(xiàn)了一根黃色的香蕉。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
PPT4.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PPT5. 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fā)現(xiàn)了一個三角形的飯團。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
PPT6.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PPT7. 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fā)現(xiàn)了一串紫色的葡萄。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
PPT8.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PPT9. 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fā)現(xiàn)一個帶刺的菠蘿。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
PPT10.啊嗚—咕嘟!
PPT11.啊!真好吃。
PPT12. 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fā)現(xiàn)了一棵結滿紅蘋果的樹。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
PPT13.扭來扭去爬上樹,然后……張大嘴巴……
PPT14.還是咕嘟!
PPT15.結滿紅蘋果的樹呢?小蛇變成了一棵樹。
PPT16.“啊—真好吃”。好餓的小蛇再也不餓了,擦擦嘴扭來扭去地走了。
教師:(1)小朋友們,在剛才的故事中有誰告訴我小蛇都吃了哪些食物呢?最后小蛇還餓嗎?
(2)孩子邊說邊出示圖示,讓孩子對照并再一次加深印象。(PPT17)
(3)小結:小朋友們回答的都正確。原來小蛇每次遇到食物時從不挑食,它什么都吃,所以最后好餓的小蛇再也不會感到饑餓,并且一天天地在茁壯成長。(PPT18)
(二)基本部分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也有一些東西想和大家分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1.出示常見水果類的圖片(PPT19)
(1).請小朋友對照圖片依次說出水果名稱,并想一想這些水果對人身體有哪些益處,隨即教師依次對圖片做以小結。
(2).在出示一些其它的水果圖片,引導孩子嘗試說出這些水果的名稱。(PPT20)
(3).教師小結。(多吃水果,會讓我們的皮膚光亮又嫩滑,而且還能預防疾病的發(fā)生,對我們的身體大有益處)。
2. 出示常見蔬菜類的圖片(PPT21)
(1).請小朋友對照圖片依次說出蔬菜名稱,并想一想這些蔬菜對人身體有哪些益處,隨即教師依次對圖片做以小結。
(2).在出示一些其它的蔬菜圖片,引導孩子嘗試說出這些蔬菜的名稱。(PPT22)
(3).教師小結。(蔬菜里還有大量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能夠幫助我們補充每日所需的不同營養(yǎng)物質(zhì)及幫助我們清理腸道垃圾)。
3. 出示常見蛋奶類及禽肉魚類的圖片(PPT23)
(1).請小朋友對照圖片依次說出蛋奶類及禽肉類名稱,并想一想這些食物對人身體有哪些益處,隨即教師依次對圖片做以小結。
(2).在出示一些其它的相關圖片,引導孩子嘗試說出這些名稱。(PPT24)
(3).教師小結。(蛋奶類及禽肉類的食物應按身體每天所需要的營養(yǎng)進行補充,多食不僅不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同時還會加重我們的腸胃負擔,從而導致積食并引起疾病)。
(三)結束部分
(播放健康歌結束活動)小朋友們,今天我的活動課就到這里了,老師還為此給小朋友們編了一首兒歌,叫《我的身體棒棒的》。(我是一個乖寶寶,爸爸媽媽都愛我。不挑食也不剩飯,我的身體棒棒的)。并且配合音樂,和孩子一起做動作并結束活動。
(四)活動延伸
小朋友回家后看看還有哪些食物是自己認識的,并想想這些東西對自己身體會有哪些益處。
(五)活動反思
這節(jié)課我是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課程內(nèi)容,其中配有歡快的音樂和配音,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故事聽起來更生動豐富些,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在加之配有色彩豐富亮麗的圖片,在配上相關的講解內(nèi)容,能更好地吸引孩子,便于孩子積極主動的認知與學習,知道挑食是不利于身體健康的,從而達到想要的教學效果。在最后以邊表演邊唱兒歌的方式結束活動,是用“動”的方式來表達。期間不足的地方就是在介紹食材那里內(nèi)容可以在豐富一些,講講不同的食材里都含有哪些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可以在講的細致一些。
3、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我會上廁所》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懂得有便意時要告訴老師。
2.初步了解在幼兒園上廁所的方法。
3.教育幼兒養(yǎng)成清潔衛(wèi)生的好習慣。
4.能夠?qū)⒆约汉玫男袨榱晳T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環(huán)境準備:提前將廁所衛(wèi)生清理干凈,準備好手紙盒、手紙桶。
課件準備:《我會上廁所》圖片4張。
活動過程
一、鼓勵幼兒想上廁所時要告訴老師,知道大、小便要在廁所里。
——你們想小便或大便的時該怎么辦呢?
——可以大聲告訴老師:“老師,我想小便(大便)”。
二、閱讀圖片《我會上廁所》,并告訴幼兒不同廁所的使用方法及男生女上廁所的方法。
1.用坐便器的方法。
——如果是坐便器,小女孩要先脫下褲子,然后坐到馬桶上。
——坐好后就可以開始尿尿或大便了。
——上完后,用衛(wèi)生紙把尿尿或大便的地方擦干凈。
——擦過的衛(wèi)生紙要丟到垃圾桶里。
——穿好褲子,如果有拉鏈,別忘了把拉鏈拉好。
——按下沖水開關,把馬桶沖干凈。
——最后記得認真洗手。
2.繼續(xù)引導幼兒觀察了解蹲廁和男生用小便斗的方法。
三、分別帶男孩、女孩到廁所,按照上面學到的知識,試試自己上廁所吧。
溫馨提示
1.建議本活動以小組形式開展,以便于教師對幼兒進行個別指導。
2.剛入園的幼兒因不適應,往往會出現(xiàn)不愿在幼兒園如廁,會憋尿、憋便的情況,甚至會出現(xiàn)尿褲子、大便到褲子上的情形。教師態(tài)度要和藹,及時處理緊急狀況??梢韵葞в變赫J識廁所的設備及環(huán)境,陪伴幼兒了解使用方法,耐心引導,及時幫助,逐漸緩解幼兒緊張不安的情緒。
3.教師根據(jù)本園的廁所情況,指導幼兒相應的如廁方法。如果幼兒園分男、女孩廁所,教師將幼兒分成男生組、女生組,分開指導。
4.幼兒剛入園,不要求他們自己擦屁股。知道小便、大便完了以后要擦屁股即可。
5.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多次提醒、指導幼兒正確上廁所。
5.可以購買《小豬拉臭臭》的圖畫書,組織幼兒一起閱讀,或者放在語言活動區(qū),請幼兒自己翻閱。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里獲取了經(jīng)驗,又在集體練習里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4、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我該怎么辦》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發(fā)生各種危險時,應該撥打的緊急電話。
2、知道 110、119、120 所對應的險情類型。
3、能夠?qū)⒆约汉玫男袨榱晳T傳遞給身邊的人。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重點難點
知道 110、119、120 所對應的險情類型。
活動準備
兒歌,故事,110、119、120 的電話標識及險情類型圖片。
活動過程
一、說兒歌,導入。
“黑貓警長、黑貓警長、喵喵喵,開著警車、開著警車、滴滴滴,小小老鼠、小小老鼠、哪里逃,一槍一個、一槍一個、消滅光?!薄靶∨笥讯贾篮谪埦L非常的厲害,他每天都在保護著森林里的小動物的安全?!苯裉煳覀円黄鸶谪埦L去看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
二、講述故事,認識電話號碼并知道其用途。
1、出示圖片 1 。
提問:
1)圖上都有誰?一只耳在干什么?2) “原來是一只耳在偷玉米,這時, 螳螂姑娘發(fā)現(xiàn)了,她要給警察打電話來抓小偷,你們猜猜她會撥打(119、110、120) 哪一個電話號碼呢?
3)螳螂姑娘撥打了匪警電話 110,我們聽聽她是怎么說的呢?
(“喂,110 嗎?110 嗎?110 嗎?紅牌樓北街 55 號玉米地里有小偷,請警察快來捉小偷”)
4)我們遇到什么事情的時候可以撥打匪警電話 110 呢?
小結:在生活中,如果我們遇到小偷偷東西、或者有人在打劫搶東西就可以撥打匪警電話 110, 警察叔就會來幫助我 們 。
2、出示圖片 2。
提問:
1)圖片上發(fā)生了什么事?2)“剛才黑貓警長前來捉拿一只耳時,發(fā)現(xiàn)了不遠處的房子著火了.你們猜猜黑貓警長會撥打(119、110、120)哪一個電話號碼請消防員叔叔來救火呢?
3)黑貓警長撥打什么電話?我們來聽聽他是怎么說的?(喂, 119 嗎?119 嗎?119 嗎?東大街 5 號發(fā)生了火災,請消防員來滅火。)
5)平常我們還可以在什么情況下?lián)艽蚧鹁娫?119?
小結:平時,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房子著火了、汽車著火了,就要撥打火警電話 119,消防員叔叔就會趕來滅火。3、出示圖片 3。
提問:1)白貓警士怎么了?2)“哎呀,不好了,在和一只耳決斗中白貓警士受了傷,昏倒在地。你們猜猜黑貓警長會撥打(119、110、120)哪一個電話號碼請救護車來救人呢?
3)黑貓警長撥打了急救電話 120。我們來聽聽他會怎么說?
(喂,120 嗎?120 嗎?120 嗎?雙楠路 8 號有人受傷昏倒,請讓醫(yī)生來救治。)
4)我們還能在什么情況下?lián)艽蚣本入娫?120?
小結:在平時生活中,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人生病昏迷不醒或者受傷很嚴重時,就可以
撥打急救電話 120,救護車就會及時來把他送到醫(yī)院進行搶救。
三、游戲鞏固,知道 110、119、120 所對應的險情類型。“當發(fā)現(xiàn)有小偷在偷東西,有人在打劫銀行,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撥打什么電話?” 出示電話號碼 110.
現(xiàn)在我們要來玩一個“圖片找朋友”的游戲。請先仔細觀察你手中的 6 張圖片,發(fā)生圖片中的事情應該撥打什么電話號碼?請你把該圖片放在電話號碼標識的右邊的框內(nèi)。
四、結束活動,總結
今天小朋友又學到了新的本領,知道了匪警電話 110,火警電話 119,急救電話 120,這些電話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但是我們這些號碼能不能隨便打呢?為什么?
五、家庭延伸:
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電話,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查一查好嗎?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是在孩子們對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和緊急電話號碼110、119、120 感興趣的基礎上,以孩子們十分喜歡的動畫人物黑貓警長貫穿整個活動.通過本次活動主要時為了讓孩子們了解發(fā)生各種危險時,應該撥打的緊急電話。同時又知道110、119、120所對應的險情類型。基本達到預設目標。
2、活動過程中孩子們的參與性非常高,但是由于課堂中對孩子們沒有提規(guī)則要求, 課堂的秩序不是很好,如回答問題時七嘴八舌、被請到回答問題時不起立等。
3、在觀察孩子們的操作過程中我還發(fā)現(xiàn)我的操作圖片找的不是十分恰當,如孩子知道法身圖片上的事情該撥打哪一個緊急電話號碼,但是他用語言表達不出圖片上發(fā)什么了什么事.
4、孩子們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時,課堂太亂:上來分享的孩子的聲音太小,下面的孩子沒有安靜的傾聽。
5、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哎呀我要嗯嗯啦》教學設計反思
課程分析:
小班幼兒初來幼兒園,總會帶著一點緊張、一點焦慮。幼兒在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過程中,除了情緒上的穩(wěn)定外,最大的挑戰(zhàn)還是生活中的自我服務能力。在日常觀察以及和家長的溝通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幼兒都不愿意在幼兒園大便,有的幼兒即使有便意也要忍到家里去解決,來不及就拉在了褲子里。如何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便意,并且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及時大小便,這是我現(xiàn)階段思考的問題。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具有良好的衛(wèi)生和生活習慣”“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目標,也是其他領域?qū)W習與發(fā)展的基礎。因此,結合學習活動的開展,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意識,對小班幼兒的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隨著來園時間的增加和一日活動的開展,初入園的幼兒較以前活躍了,能夠和同伴進行互動交流,能夠用簡單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因此,我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需要和思維特點,設計了本次學習活動。
課程目標:
1.在猜猜講講中,對“噗噗”進行有趣的聯(lián)想。
2.知道“噗噗”后有便意了不憋著,愿意表達自己的需要。
3.幫助幼兒了解身體結構,對以后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4.了解保持個人衛(wèi)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課程準備:
1.活動材料:小叮當PPT、律動《小星星》。
2.幼兒已有經(jīng)驗:知道憋大便不舒服,知道“噗噗”了以后可能要大便。
課程過程:
一、叮當“噗噗”啦——情境導入,激發(fā)活動興趣
1.出示圖片(小叮當),和小叮當打招呼。
2.播放律動,和“小叮當”一起動一動。
3.尋找小叮當。
總結:小叮當不要難為情,噗噗很正常,每個人都會噗噗的,小叮當你快出來吧。
二、猜猜講講小叮當吃了什么——對“噗噗”進行聯(lián)想
1.吃了什么東西,會“噗噗”?
鼓勵幼兒對已有經(jīng)驗說一說
2、吃了什么,會有圓形的噗噗?
師:這是形狀很特別,是什么形狀的?
師:小叮當可能吃了什么?
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用有節(jié)奏的語言進行回應,如“西瓜西瓜圓圓,啊嗚啊嗚吃下去”,并配以肢體動作,增加趣味性。
師:小叮當吃了那么多,小肚子都圓了,又忍不住“噗噗”。
3. 吃了什么,會有噼啪的“噗噗”?
師:聽,它還在吃什么? 這個聲音好特別。
小叮當可能吃了什么啊?
(咕嚕咕嚕的聲音、咔嚓咔嚓的聲音)
總結:小叮當有可能吃了特別的食物,所以才會有不同聲音的“噗噗”。而且不停地吃,肚子都吃撐了,難怪有那么多的“噗噗”。
三、每個人都會“噗噗”——知道“噗噗”后有便意,不憋著,要及時表達自己的需要
1.“噗噗”還會是什么樣的?
師:“噗噗”除了有聲音,還會……
2.想要“嗯嗯”了怎么辦?
師:因為有時候“噗噗”了,會想要“嗯嗯”。
師:在幼兒園要“嗯嗯”了,怎么辦?
師:每個人都會有“噗噗”和“嗯嗯”。想“嗯嗯”了,就要快點向老師尋求幫助,或者自己去找小馬桶。
3.一起來跳跳“嗯嗯”舞。
師:小叮當還要教我們怎么自己去“嗯嗯”。讓我們一起來和小叮當跳一個嗯嗯舞吧。(播放音樂)
師:找到自己“嗯嗯”的好方法了嗎?
師:小叮當?shù)摹班培拧蔽瑁嬖V我們“嗯嗯”的時候先要脫下褲子,穩(wěn)穩(wěn)地坐在馬桶上,然后用力氣,“嗯嗯”好了以后還要記得擦屁股。
課程反思:
★關注生活,讓學習變得更有趣
本次學習活動來源于幼兒的實際生活需要,結合小班幼兒初來幼兒園,有便意后不愿意在幼兒園解決的情況,在活動設計時選擇了有趣的游戲情境,講講關于“嗯嗯”的聯(lián)想,同時關注幼兒其他素養(yǎng)的培育。
例如,在和“小叮當”打招呼的情境中,關注幼兒的禮貌養(yǎng)成;在尋找“小叮當”的環(huán)節(jié)中,運用過渡語提問“是誰‘噗噗’啦?小聲地問一問,是不是小叮當啊”,從而引導幼兒理解、發(fā)現(xiàn)別人“噗噗”時不要大聲詢問,要注意顧忌別人的情緒,因為這是別人的“小秘密”,進而使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不再教條化,讓整個學習活動變得生動有趣。
★注重鼓勵,讓想象變得更精彩
活動中有較多的想象環(huán)節(jié),對于初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這樣的環(huán)節(jié)還需要適當?shù)囊龑?,尤其是借助畫面展開想象的過程。因此,想象前,幼兒對畫面的觀察就顯得至關重要。在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仔細看,多用鼓勵的語言激發(fā)他們細致觀察,引發(fā)他們觀察想象。
例如,在對“圓形”食物進行想象的過程中,孩子們結合已有經(jīng)驗,想出了西瓜、龍眼、比薩餅、蘋果、棒棒糖等食物,教師就要表示出對幼兒想象的欣賞,進而鼓勵他們進一步借形想象。在借“聲音”想象的過程中,幼兒也能夠結合聲響的特質(zhì),說出跳跳糖、爆米花、雪碧等。由于教師的不斷鼓勵和欣賞,幼兒充滿了積極的情緒,想象過程也變得輕松精彩。
★啟發(fā)模仿,讓表達變得更清晰
小班幼兒的語言表述常常滲透在師幼互動之中。在對食物進行聯(lián)想時,教師引導幼兒表述“可能是……”“我猜是……”,隨機創(chuàng)編了“××××圓圓,啊嗚啊嗚吃下去”等有節(jié)奏的語言,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時,啟發(fā)幼兒通過模仿、替代的方式,讓語言表述更完整、更清晰。
6、幼兒園《我要上廁所》小班健康活動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大膽向老師表達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2、知道有便意時及時入廁,養(yǎng)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濕褲子、不隨地大小便的習慣。
3、教育幼兒養(yǎng)成清潔衛(wèi)生的好習慣。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故事掛圖、課間、圖片。
2、表格、哭臉笑臉標志。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講述故事《小剛的褲子濕了》。
2、集體討論:
(1)故事里的小剛怎么啦?他為什么會尿濕褲子?
(2)你尿過褲子嗎?尿在褲子里會有什么感覺?
3、引導幼兒體驗尿濕褲子的感受:
(1)出示體驗。
(2)請幼兒談自己的感受。
小結:現(xiàn)在是冬天,天氣很冷,有了大小便不及時告訴老師尿在褲子里,就會像剛才毛巾放在胳膊上那樣,冰冰涼涼、不舒服,而且如果是拉到褲子里會很臟、很臭。
4、引導幼兒說說有了大小便該怎么做。
二、引導幼兒觀看課件,激發(fā)幼兒在活動中能大膽表達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1、課件一:蒙氏自主活動中提問:小朋友們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2、課件二:集體活動中提問:小朋友們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3、課件三:做操時提問:小朋友們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4、課件四:戶外活動時提問:小朋友們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小結:你喜歡剛才的小朋友嗎?為什么?
三、熟悉幼兒入廁環(huán)境,培養(yǎng)幼兒不隨地大小便的習慣。
1、圖片一:廁所里外環(huán)境--簡單介紹入廁方法
2、圖片二:廁所男女標志--區(qū)分男女廁所
3、圖片三:男、女孩入廁--正確入廁
4、圖片四:清潔員清理廁所--提醒幼兒要將大小便便到便槽里。
四、判斷對錯
1、介紹表格及哭臉笑臉標志
2、引導幼兒根據(jù)圖中幼兒表現(xiàn)判斷對錯,并貼到表格中合適的位置。
五、組織幼兒集體入廁
活動延伸:
1、學習正確大小便方法。便后整理衣服。
2、生活中,加強幼兒入廁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反思:
小班部分孩子由于環(huán)境的改變,心情變得焦慮、緊張,有了便意時憋著,不敢上廁所、不敢向老師尋求幫助,以至于尿拉褲子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根據(jù)這一情況我設計了“我要上廁所”這一活動。目的是通過這次活動激發(fā)幼兒能大膽的表達有便意時的需求,養(yǎng)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濕褲子的好習慣。
7、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小腳的朋友》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知道襪子、鞋子能保護自己的腳。
2.學習穿脫鞋襪。
3.愿意和小腳一起玩游戲,從中體驗游戲的快樂。
4.幫助幼兒了解身體結構,對以后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5.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活動準備:
腳印人手一對、玩具鋪成的小路、爬行墊、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跟著孫老師一起來做個游戲吧。在音樂《郊游》的
伴奏下進入場地。
二、學習脫掉小襪子
1.認一認(脫鞋襪,認小腳)
師:小朋友和孫老師一起做游戲開心嗎?我們的小腳也想出
來做游戲,請小朋友脫下我們的小鞋子(提醒幼兒,兩個鞋子是好朋友,要讓他們親親熱熱在一起)”
脫襪子:師:“請小朋友一塊脫下我們的小襪子?!?兒歌引導:縮起小脖子,拉長小鼻子,彎起小身子,住進小房子。)
2.看一看(觀察小腳)
(1)師:“看一看你的腳上有什么?數(shù)一數(shù)一只腳上有幾只腳趾?另一只呢?”
(2)引導幼兒闖一聞小腳,小朋友之間撓一撓腳底,體驗和小腳玩的樂趣。
(3)我們的小腳能干什么呢?(走路、跑步、跳繩、踢球)
三、光腳走一走
教師帶領幼兒光著腳在地面上走一走,有什么感覺?(涼),然后再帶領幼兒在事先準備好的凸起的積木雪花片上走走,感受一下是什么感覺?(刺腳)
教師總結:原來光著小腳走路很不舒服,而且容易受傷,那我們怎樣來保護我們的小腳呢?(引導幼兒說出穿上鞋子和襪子、每天洗腳、勤剪腳趾甲)
四、聽故事
師“可是有一個淘氣的小腳丫丫就是想要光著小腳到外面走一走,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提問:小腳丫丫的好朋友是誰?小腳丫丫離開好朋友之后發(fā)生了什么?為什么說鞋子、襪子是小腳的朋友?
五、學習穿襪子
師:“摸模我們的小腳有什么感覺?(涼)怎么辦呢?給小腳了找朋友吧?!?/p>
穿襪子:兒歌引導“縮起小脖子,鉆進小洞子,拉拉長鼻子,穿好小襪子。”(在幼兒穿襪子的過程中,要提醒幼兒特別注意腳后跟,避免穿反了)穿鞋子
(穿完后與地上的腳印對照,檢查是否穿對)
六、穿著鞋襪在地而上再次體驗,感知并比較(舒服)。
活動延伸:
現(xiàn)在請小腳了帶我們?nèi)ハ词珠g洗洗我們的小手吧,出發(fā)!
課后反思:
《小腳的朋友》這一活動就是讓幼兒在真實的體驗中獲得具體感受的活動,我把其定位為健康領域,主要是為了讓孩子們能夠?qū)W習穿脫鞋子和襪子,知道鞋子和襪子能保護自己的小腳。并愿意喜歡穿襪子。午睡時,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有的小用友好奇地脫下襪子,好像很感興趣似的玩著小腳,也經(jīng)常聽家長們抱怨孩子一回家就脫下鞋襪,光著腳在地板上走。另外,現(xiàn)在的孩子在家長們的百般寵愛下成長,特別是孩子的爺爺奶媽,樣樣事都替孩子做了,孩子都沒有自己嘗試的機會,使得孩子們的自理能力很差,自我保護意識也就相應地差了,該如何讓幼兒正確認識鞋子和襪子呢。我利用了《小腳的朋友》這一活動,讓幼兒在認識小腳的用友是鞋子和襪子的基礎上,學會正確地穿脫鞋襪。
活動的導入,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游玩的情景,老師和孩子們在《郊游》音樂的伴奏下,來到了草地上,我請小朋友們脫下鞋子,一起來到墊子上,和小腳一起玩游戲,激發(fā)了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
接著,我讓孩子們先脫下一只襪子,老師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比如:用力拉襪尖部分,怎么也拉不下來(活動中沒有發(fā)現(xiàn)這一個問題,因此在討論時我沒有及時引導孩子們討論這個問題,我感覺是一個失誤),或是脫下襪子時,襪子是反著的等。并和幼兒討論怎樣做才能避免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并在兒歌的引導下邊說兒歌邊教幼兒學會正確地脫襪子,并脫下另一只襪子。
幼兒在脫下襪子后,我就引導幼兒數(shù)一數(shù)自己的小腳有幾個腳趾頭,在數(shù)一數(shù),間一間,相互撓一撓中體驗和小腳玩游戲的快樂。
當問到“我們的小腳能干什么呢?”孩子們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都能說出走、跑步、踢球、騎自行車等等,并讓孩子們站起來模仿一下,又一次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愉快的課堂氛圍。光腳走一走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光著腳,分別在地面上和玩具鋪成的“五彩小路”上走一走,讓小腳感受到地面的“涼”和玩具“刺腳”的感覺,教師并及時小結:光著小腳在地上走有點冷,走在積木上還會痛。原來光著小腳走路很不舒服,容易著涼、受傷。因此展開討論“怎樣保護我們的小腳?”,孩子們可以自由講述,大膽說出穿上鞋子和襪子,但是對“勤剪腳趾甲”,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才能說出。
接下來,我利用了故事《小腳的朋友》,既培養(yǎng)了孩子安靜地傾聽故事的能力,讓孩子知道了鞋子和襪子是小腳的好朋友,能保護小腳。
在學習穿林子的過程中,我仍然先讓小朋友先嘗試自己穿一只襪子,老師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為了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我特意模仿穿錯的現(xiàn)象給孩子們看,比如:腳后跟穿腳背上了或是穿到側面了,我仍然運用了兒歌的形式,引導幼兒正確地穿上另一只襪子。
穿好襪子后讓幼兒幫小腳找到另一個好朋友“鞋子”,并穿上,提醒幼兒穿好后對照一下是否穿對,有沒有穿反鞋。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再一次體驗到快樂和成功,他們用自已的小手讓三個好用友重新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最后,我提醒小朋友先洗洗小手,再到戶外活動場地上走一走小石頭,再一次體驗、比較,加深理解鞋子和襪子是小腳的朋友,它可以保護我們的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