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繪本教案:一只手套》屬于幼兒園中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中班繪本教案:一只手套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嘗試和老師合作講述故事。
2.在老師引導下,學習觀察圖中動物的表情、動作,從而猜測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
3.感受故事中幽默詼諧帶來的快樂。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紅色毛線手套,PPT,動物胸牌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調(diào)動已有經(jīng)驗,引出故事主題
1.出示手套,幼兒感受手套
提出:這是什么?寒冷的冬天戴上手套什么感覺?
2.教師小結(jié)
寒冷的冬天戴上這只紅色的、柔軟的手套,很溫暖,很舒服。
二、學習觀察故事的封面,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1.提出:今天老師就要說一個關(guān)于紅色手套的故事,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封面。
2.通過短暫觀察記憶的游戲,幫助幼兒熟悉故事角色
提出:請問封面上都有哪些小動物?
3.再次觀察,通過細節(jié)判斷故事發(fā)生的季節(jié)
三、初步感受故事前半部分,學習角色間的簡單對話
1. 老師播放幻燈片,開始講述故事。
2.還有哪些動物沒有出現(xiàn),出現(xiàn)后會發(fā)生什么事情?請你們一起跟我講故事。
3. 師幼合作,分角色講述故事
四、通過對比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討論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并嘗試進行簡單的表述
1. 提出:空空的手套一下住進了四只動物,他們可能會怎么樣。(幼兒猜測)
2.現(xiàn)在他們還舒服、還暖和嗎?
3.引導幼兒依次觀察并講述。
(1)觀察模仿狐貍
(2)對比觀察發(fā)現(xiàn)兔子和老鼠前后的不同,進一步感受“擁擠”。
4.提升小結(jié),幫助幼兒梳理圖片的內(nèi)容。
5.故事繼續(xù)延伸:
(1)“大熊”出場,幼兒猜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2)出示破裂的畫面,細節(jié)觀察,幼兒表述,體會故事發(fā)展的幽默。
五、通過意想不到的故事結(jié)尾,進一步體會其幽默的風格
1.觀察破碎的手套,引發(fā)幼兒的思考:手套被大熊撐炸了,還有用嗎?真的沒有用嗎?
2.揭示故事結(jié)尾,大家模仿小鳥,戴著小帽子離開。
2、中班數(shù)學繪本活動:一起一起分類病公開課教案反思
教學環(huán)境分析:
以無線局域網(wǎng)、HTML5網(wǎng)頁游戲、AirPlay同屏鏡像功能、西沃5代操作系統(tǒng)、電子白板一體機、平板電腦、視頻、音頻、錄屏軟件等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shù)支撐此次活動,利用其直觀、可交互、操作性強等特點,充分發(fā)揮其對教學活動的支撐、整合作用,使教學過程更加形象化、生動化、有趣化。突出、突破“學習按物體的二維特征進行分類”這一重難點是本次活動的重要任務。HTML5網(wǎng)頁游戲設(shè)計和平板電腦的支持,實現(xiàn)了人機互動;網(wǎng)頁游戲中分類標準的多重組合使得幼兒端每次接收到的分類表都有所不同,幼兒在趣味游戲中自然地學習二維分類。最后,我將百度搜索引擎服務于教學,通過網(wǎng)絡(luò)幼兒進一步認知分類并感知互聯(lián)網(wǎng)的強大功能。
教學目標:
1.會看標記,在按物體的某一特征進行分類的基礎(chǔ)上,學習按物體的二維特征進行分類。
2.積累各種分類方法的經(jīng)驗,在觀察比較中,提高思維的正確性、敏捷性。
3.了解分類使我們的生活更有序、整潔、方便、舒適等。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5.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三、教學準備
1.電子白板教師演示課件一套;
2.電子白板一體機、蘋果平板電腦10臺;
3.無線局域網(wǎng)、HTML5網(wǎng)頁游戲(使用Webstorm制作H5網(wǎng)頁游戲、通過阿里虛擬空間發(fā)布到互聯(lián)網(wǎng),并形成二維碼供掃碼使用)、AirPlay功能、投屏軟件、西沃5代操作系統(tǒng)、班級優(yōu)化大師軟件;
4.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經(jīng)掌握了一維分類的相關(guān)方法,有去過水果店、超市等地方的經(jīng)驗;
5.幼兒編號1--10號。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情境中感知和認識事物的多樣性,積累各種分類方法的經(jīng)驗。
難點:會看標記,學習按物體的二維特征進行分類。
五、教學過程
(一)設(shè)疑導入,激發(fā)興趣
導入語:小朋友你們生過病嗎?那你們生過什么病,有什么感覺?
有一個叫馬克的孩子,他得了一種病,叫“一起一起分類病”。這是一種什么病呢,得了這種病會怎樣呢?
【媒體運用:1.Airplay桌面同步功能;2.利用EN5代白板的動畫觸發(fā)功能動態(tài)呈現(xiàn)“一起一起分類病”?!?/p>
【設(shè)計意圖:1.Airplay桌面同步功能的使用,實現(xiàn)了教師在幼兒中間,通過蘋果平板遠距離操控課件,更方便教學。2.動態(tài)的東西總是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白板的動畫觸發(fā)功能的使用、“一起一起分類病”的動態(tài)呈現(xiàn),將幼兒的注意力聚焦到這種“病”,充分地調(diào)動了幼兒的好奇心,將有效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p>
(二)共讀繪本,積累分類經(jīng)驗
1.衣服分類:馬克在做什么?他把什么和什么放在一起?
【媒體運用:利用電子白板的圈畫筆功能】
【設(shè)計意圖:利用白板的筆圈畫功能,將有相同特征的物品圈在一起,使得集合更為明顯,分類更加直觀,有利于幼兒對于分類的理解和掌握?!?/p>
2.玩具分類:后來馬克看到自己的玩具,又想要分類了。那他是怎樣分類的呢?
【媒體運用:利用電子白板的即時性觸發(fā)動畫功能】
【設(shè)計意圖:因為幼兒的回答順序是隨機的,通過白板的“即時性觸發(fā)動畫”功能的使用,實現(xiàn)非線性教學,進一步豐富幼兒的分類經(jīng)驗?!?/p>
3.對“一起一起分類病”的了解
師:現(xiàn)在你們對這個分類病有沒有一點了解呢?幼兒說說自己的理解。
小結(jié):“一起一起分類病”是對周圍的事物都要分類的一種病。得了這種病的人無論看到什么東西,都會把相互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找出來,分類并起出新名字。
【媒體運用:視頻+解說、班級優(yōu)化大師】
【設(shè)計意圖:通過視頻+解說,直觀、形象、動態(tài)地向幼兒介紹“一起一起分類病”,解開幼兒對“分類病”的疑惑,加深對“分類病”的認知。班級優(yōu)化大師的排名功能,激發(fā)每個幼兒積極動腦,踴躍回答?!?/p>
(三)情境操作,自主學習
1.自主嘗試
后來看到家里這么多的東西,你覺得得了分類病的馬克會怎樣來分類呢?請你們每個人拿出自己的平板試一試,分一分。
【媒體運用:幼兒用蘋果平板的相機掃一掃二維碼,在safari瀏覽器中生成HTML5網(wǎng)頁游戲并進行分類游戲】
【設(shè)計意圖:一維分類對中班幼兒來說并不難,但是二維分類卻是有難度的。我將主動權(quán)交給幼兒,讓他們自己先“跳一跳”----通過可以適應多平臺的HTML5網(wǎng)頁小游戲的設(shè)計,幼兒自主嘗試物體的二維分類?!?/p>
2.師幼同評
師:都分好了,我們來看看分得對不對呢?
(1)來看這幅圖,這個標記是爸爸,表示這下面放的都是爸爸的東西。這個標記是媽媽,表示這下面放的都是媽媽的東西。我們來檢查一下,爸爸的皮鞋、運動鞋、拖鞋、剃須刀……媽媽的高跟鞋、口紅、香水……
(2)小朋友,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前面還有兩個標記呢?這個標記是鞋柜,這個標記是洗手間。把分類錯的圈出來。
【媒體運用:利用AirPlay投照片功能、圈畫筆功能】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是突破難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我將幼兒的操作結(jié)果即時投放到一體機上,師幼共同點評。教師了解幼兒的分類水平的同時,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一個物體的不同屬性、了解兩種分類標準、學習運用二維分類表對物體進行分類。在點評過程中,通過畫筆的作用,幼兒能夠直觀地看到分得不對的地方,有效對比,在看看、說說中掌握二維分類知識,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p>
(四)鞏固運用,舉一反三
1.討論二維分類標準
馬克在操場上遇到了一群小朋友,他會怎樣分類呢?
小結(jié):男孩女孩分一分,衣服不同分一分,一個分類表就出現(xiàn)了!提醒你們哦,你們每個人的分類表可能不一樣,一定要看清楚標記再分。
【媒體運用:白板的動畫觸發(fā)功能】
【設(shè)計意圖:幼兒充分觀察、思考,結(jié)合上一環(huán)節(jié)的經(jīng)驗,認知小朋友的不同屬性,自己確定男女性別與衣服特征的二維分類標準,教師通過白板的動畫觸發(fā)功能的設(shè)計,即時生成二維分類表?!?/p>
2.幼兒情境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師幼評價
【媒體運用:利用HTML5網(wǎng)頁游戲、AirPlay鏡像投屏功能;班級優(yōu)化大師】
【設(shè)計意圖:在這次的HTML5網(wǎng)頁小游戲中,二維分類表格是隨機的,每個幼兒端的分類表是不一樣的。幼兒運用不同的分類表格多次進行操作,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同屏鏡像將操作狀況及時反饋,幼兒不僅能分享自己的操作結(jié)果,還能明晰別人的思維過程,使數(shù)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展示評價更加直觀、清晰。而班級優(yōu)化大師的使用,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的同時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p>
(五)經(jīng)驗遷移,拓展分類
1.續(xù)讀繪本,水果店的老板也有分類病
你們覺得水果店的老板有沒有得“分類病”呢?為什么?幼兒回答并說出理由。
【媒體運用:音頻】
【設(shè)計意圖:通過音頻,再次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拓展對“分類病”的經(jīng)驗?!?/p>
2.其他有分類病的人
小朋友請你想一想生活中除了馬克、水果店的老板得了“分類病”,還有沒有其他人也有這種“分類病”呢?
(六)聯(lián)系生活,感悟分類的價值
1.師:平時我們認為“病”都是不好的,那你覺得我們今天說的這種“分類病”是好還是不好呢?后來馬克醒了,原來他做了一場夢,他并沒有生病,而是養(yǎng)成了分類的好習慣。
2.百度也有分類的好習慣,搜索“動物”、“水里的動物”等。
【媒體運用:百度搜索引擎】
【設(shè)計意圖:運用網(wǎng)絡(luò),現(xiàn)場拓展分類經(jīng)驗,再次感知分類的多樣性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的強大,潛移默化地告訴幼兒探索世界的另外一條線索——網(wǎng)絡(luò)】
3.分類與生活
其實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分類。分類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有序、方便、整潔和舒適。
【媒體運用:視頻】
【設(shè)計意圖:觀看視頻,直觀感知分類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有序、方便、整潔和舒適?!?/p>
結(jié)束:現(xiàn)在我們?nèi)ビ變簣@里找一找,看看有沒有哪些東西也是這樣分類擺放的,看看幼兒園里有哪些人也有這種分類的好習慣。走吧!
教學反思
通過對中班幼兒上的這一節(jié)課,該班幼兒基本能掌握對物體進行分類,以及進行分類的方法,在顏色、大小上分類掌握較好,但是在形狀、以及用途上掌握較困難。在以后的教學中可通過其他的領(lǐng)域來鞏固對物體的分類,也可在幼兒一日活動中進行學習。
3、幼兒園中班繪本活動:湯姆的小妹妹教案設(shè)計
活動目標
1、分段閱讀,知道湯姆家添小妹妹前后發(fā)生的事,明白父母不同的表達背后不變的愛。
2、理解湯姆在妹妹出生前后的心理變化,學著大膽說出煩惱,積極調(diào)整情緒。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PPT課件、大圖片4幅。
活動過程:
認識主角,引出故事
過渡: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在這個故事里,有一只快樂的小兔子,他的名字叫湯姆
分析:通過打招呼的方式認識主角湯姆,明確關(guān)注的重點,引出故事內(nèi)容
二、閱讀理解,關(guān)注重點
集體閱讀故事第一段,感受妹妹出生前湯姆的心情
講述故事,了解家人對妹妹出生前的感受。
提問:你們覺得家里多一個弟弟或者妹妹是件開心的事情嗎?說說你的想法。
提問:你覺得湯姆喜歡他的小妹妹嗎?他為妹妹做了什么事?
追問:這會兒湯姆看見小妹妹心情是怎么樣的?
小結(jié):這會兒湯姆的心情真的是非常高興,他覺得自己更加幸福了出示表情符號,以示湯姆的心情。
2、妹妹回家后湯姆的心情
過渡:這樣的快樂真的能一直繼續(xù)嗎?我們往下看。妹妹回到家以后,似乎所有的人都圍著她團
團轉(zhuǎn),沒有人再關(guān)心湯姆了。這樣讓人煩心的事好像一下子多了起來。
提問:看看他還遇到了什么事?(出示4幅大圖片,分別呈現(xiàn)在4張桌子上。)
邀請幼兒自由結(jié)伴閱讀。
3。幼兒自由觀察畫面,閱讀故事第二段
提供幼兒5分鐘左右自主閱讀的時間,教師提示幼兒耐心看完全部圖片
提問:湯姆家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追問:以前家里總是熱熱鬧鬧的,但是為什么現(xiàn)在爸爸媽媽總讓湯姆小聲點呢?
提問:發(fā)生了這么多事情,湯姆的心情變得怎樣?找一個合適的詞來形容一下。(出示第二個表情符號,幫助幼兒覺察主要角色的心理變化。)
追問:傷心的湯姆需要一些安慰,想想你會怎么安慰他,讓他心情好一些呢?
提問:幫湯姆出出主意,如果遇到不開心的事,你有哪些辦法可以讓自己開心起來?
過渡:謝謝你們幫助湯姆想了那么多的辦法。湯姆聽了你們說的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想他該去找找媽媽,把心事講給媽媽聽。于是,他來到了媽媽身邊
分析:通過分段講述,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湯姆家庭生活的變化,從而察覺湯姆的心情變化,理解他的煩惱,并尋找解決煩惱的各種辦法
三、分享交流,感受愛意
1。完整聽完故事
提問:當湯姆聽到妹妹喊他哥哥時,你猜他的心情會變得怎樣?(出示第三個表情符號,引導發(fā)
現(xiàn)和之前第一次開心不同的程度,進一步感受湯姆心情的變化。
小結(jié):看,有時候大膽講出自己遇到的煩惱,也許是我們找到快樂最重要的辦法。湯姆就是用了
這個方法,為自己找到了快樂。
2。出示道具沙發(fā)椅,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煩惱
游戲交代:湯姆的爸爸還親自為湯姆做了一個有趣的沙發(fā),只要遇到煩惱就坐到這個沙發(fā)上,大聲說出煩惱,這個煩惱就會被沙發(fā)后掛著的魔法口袋變成一顆甜蜜的糖果,讓湯姆快樂起來。
提問:你們遇到過煩惱嗎?如果有,可以來試試,看看我們的煩惱是不是一下子就變成了甜蜜的糖果?(教師可以先示范一次,然后鼓勵每個幼兒嘗試表達。)
3。介紹湯姆系列叢書,鼓勵幼兒自主閱讀
分析:通過傾聽繪本故事,孩子的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華,他們感受著湯姆在妹妹出生前后的心理和情感變化,期待一一喜成,豐富了他們的情感,又學習到了湯姆解決煩惱的積極做法,敢于大膽說出心中的煩惱。
4、中班繪本公開課教案:一只手套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嘗試和老師合作講述故事。
2.在老師引導下,學習觀察圖中動物的表情、動作,從而猜測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
3.感受故事中幽默詼諧帶來的快樂。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紅色毛線手套,PPT,動物胸牌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調(diào)動已有經(jīng)驗,引出故事主題
1.出示手套,幼兒感受手套
提出:這是什么?寒冷的冬天戴上手套什么感覺?
2.教師小結(jié)
寒冷的冬天戴上這只紅色的、柔軟的手套,很溫暖,很舒服。
二、學習觀察故事的封面,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1.提出:今天老師就要說一個關(guān)于紅色手套的故事,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封面。
2.通過短暫觀察記憶的游戲,幫助幼兒熟悉故事角色
提出:請問封面上都有哪些小動物?
3.再次觀察,通過細節(jié)判斷故事發(fā)生的季節(jié)
三、初步感受故事前半部分,學習角色間的簡單對話
1. 老師播放幻燈片,開始講述故事。
2.還有哪些動物沒有出現(xiàn),出現(xiàn)后會發(fā)生什么事情?請你們一起跟我講故事。
3. 師幼合作,分角色講述故事
四、通過對比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討論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并嘗試進行簡單的表述
1. 提出:空空的手套一下住進了四只動物,他們可能會怎么樣。(幼兒猜測)
2.現(xiàn)在他們還舒服、還暖和嗎?
3.引導幼兒依次觀察并講述。
(1)觀察模仿狐貍
(2)對比觀察發(fā)現(xiàn)兔子和老鼠前后的不同,進一步感受“擁擠”。
4.提升小結(jié),幫助幼兒梳理圖片的內(nèi)容。
5.故事繼續(xù)延伸:
(1)“大熊”出場,幼兒猜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2)出示破裂的畫面,細節(jié)觀察,幼兒表述,體會故事發(fā)展的幽默。
五、通過意想不到的故事結(jié)尾,進一步體會其幽默的風格
1.觀察破碎的手套,引發(fā)幼兒的思考:手套被大熊撐炸了,還有用嗎?真的沒有用嗎?
2.揭示故事結(jié)尾,大家模仿小鳥,戴著小帽子離開。
5、中班數(shù)學繪本:15只老鼠的禮物優(yōu)質(zhì)課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在為小老鼠們選禮物避開貓的故事情境中,運用分類、計數(shù)等方法,嘗試統(tǒng)計。
2、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3、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yǎng)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4、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活動重點】
閱讀老鼠們投票的有關(guān)畫面,運用數(shù)數(shù)、比較、說出總數(shù)等方法,嘗試統(tǒng)計。
【活動準備】
PPT、幼兒操作材料(統(tǒng)計表、數(shù)字卡片、貼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十五只老鼠就住在倉庫里,倉庫里很溫暖舒適,每個袋子里都裝滿了食物。有一天,老鼠們發(fā)現(xiàn)倉庫里亂七八糟,還留了一張紙條(膽小鬼,你們好啊,我是農(nóng)場主的貓。今天就算我的自我介紹了,下次見面時,我會飽餐一頓。明白嗎?)
誰來過了?老鼠們看到貓要吃了它們可害怕了?你們能想個辦法幫助老鼠們嗎?老鼠們也聚在一起商量,最后它們商量的結(jié)果是在貓脖子上掛點什么?
二、感知統(tǒng)計
1、繼續(xù)講述故事:在脖子上掛什么好呢?有的老鼠說:“掛重的東西,讓貓動彈不得?!庇械睦鲜笳f:“可是太沉,我們怎么搬呢?”“不行,掛重的?!?/p>
“不行,掛輕的”就這樣,小老鼠們鬧騰開了。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覺得在貓脖子上掛重的東西還是輕的東西呢?
出示鎖和羽毛的圖片,你們覺得哪張圖片代表輕的東西,哪張圖片代表重的東西。
幼兒舉手表決。
2、小朋友們認為掛輕的多,那我們來看看小老鼠們是怎么選的?我們一起數(shù)數(shù),選掛重的東西的老鼠們有幾只?選掛輕的東西的老鼠們有幾只?哪一隊多?
小結(jié):選擇掛重東西的一隊有5只老鼠,選擇掛輕東西的一隊有10只老鼠,10比5多,所以,老鼠們決定掛輕的東西。
三、嘗試統(tǒng)計。
1、幼兒投票:
重點提問:
(1)輕的東西選什么掛上呢?(幼兒討論)
(2)(出示有味道的、會發(fā)光的、有聲音的物體)老鼠們選了哪幾樣物體?為什么選這些?
小結(jié):襪子、香水能發(fā)出臭味,給貓帶上就能聞到味道;電筒、燈籠有光亮,給貓帶上遠遠地能聞到味;哨子、鈴鐺等有聲音,如果哨子響就知道貓來了。好像都有道理,可是到底選擇什么呢?
(3)小朋友們,如果是你們,你們會送什么給貓?
(出示表格)請幼兒將自己的貼紙貼在表格里,數(shù)一數(shù)我們選擇了什么?
2、統(tǒng)計記錄:
(1)重點提問:看看小老鼠選擇了有味道的、會發(fā)光的,還是有聲音的物體?
(2)嘗試統(tǒng)計
這一次小老鼠是以什么來投票的?(栗子)數(shù)一數(shù)有幾只老鼠選了有聲音的?幾只老鼠選了有味道的?幾只老鼠選了會發(fā)光的?哪個最多?
(3)集體驗證幼兒的統(tǒng)計表。
小結(jié):選擇掛有聲音的東西的老鼠有9只最多,老鼠們決定給貓掛上有聲音的東西,那就是鈴鐺。
四、經(jīng)驗遷移。
1、誰能把鈴鐺送給貓呢?什么時候送?(幼兒選擇并講述理由)
2、小老鼠們有的選擇清晨去送、有的選擇大半夜,還有的選擇中午,分別有幾只?
3、教師講述故事:小老鼠決定在中午,老鼠們弄來個鈴鐺并精心包裝起來。第二天中午,農(nóng)場主人家的門鈴響起來。叮咚叮咚!
女主人一開門就看到腳邊的禮物盒。“給聰明帥氣的貓咪?哎喲,貓咪,給你的禮物耶!”女主人把鈴鐺掛在貓脖子上。從那天開始,老鼠們聽到當啷當啷的響聲就藏到院子里,田野里,就這樣,十五只老鼠欣喜若狂,頓頓飽餐度過了。
教學反思:
我意識到本次活動有不足之處。在整個活動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接著一個環(huán)節(jié)過渡時,都是由老師提出問題,沒能體現(xiàn)幼兒的主動性,在語言組織中,不夠精煉。這是以后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
6、幼兒園中班繪本語言教案:逃家小兔反思
活動目標:
1、學會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nèi)容,體會兔媽媽對兔寶寶的愛。
2、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nèi)容的猜測與想象。
3、學會如何接受愛和對待愛,并用動作和語言表達自己的愛。
4、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進一步激發(fā)閱讀圖書的興趣。
5、理解故事內(nèi)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重點難點:
1、愿意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nèi)容的猜測與想象。
2、愿意用動作和語言表達自己的愛。
活動準備:
《逃家小兔》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現(xiàn)在我給大家介紹兩位新朋友,(出示課件圖片)(兔媽媽和兔寶寶)
二、理解故事
(播放背景音樂)一天,兔寶寶對媽媽說自己要逃走了。
1、師:你們想兔媽媽聽了小兔的話,媽媽會怎么辦呢?媽媽會說些什么呢?
2、師:小朋友,你們想過要離家出走嗎?為什么呀?
師:如果你們出走了,媽媽也會去追你的,因為你也是她的小寶貝呀!
3、師:小兔子可不想被媽媽追上,他說:“如果你來追我,我就要變成溪里的小魚,游得遠遠的?!?/p>
提問:這下子兔媽媽該怎么辦才好呢?(幼兒自由發(fā)揮想象,說說自己的想法。)
出示課件一
師提問:仔細看看這幅圖,兔媽媽在干什么?
她用什么做誘餌的?為什么要用胡蘿卜做誘餌呢?
總結(jié):兔媽媽知道它的寶寶最喜歡吃胡蘿卜了,這根紅紅的胡蘿卜中藏著媽媽對寶寶滿滿的愛呢!
4、師:可是小兔子不想被媽媽抓住,所以他說:“如果你變成捕魚的人,我就要變成小花,躲在花園里?!?/p>
提問:小兔變成小花,媽媽該怎么辦呢?(幼兒自由想象)
播放課件二
兔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花,我就變成園丁,我還是會找到你。”
師:看看兔媽媽拿著一些什么東西?為什么要拿小草?
總結(jié):兔媽媽知道它的寶寶也很喜歡吃小草,這些青草中也藏著媽媽濃濃的愛呢!”
5、師:可是小兔子還是不想被媽媽抓住,所以他說:“如果你變成園丁找到了我,我就要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p>
提問:這時,媽媽會變成什么呢?為什么?
播放課件三
你找到兔媽媽了嗎?她變成了什么?為什么要變成大樹?(幼兒自由說)
兔媽媽也是這樣想的嗎,我們一起來聽聽。
兔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我就變成樹,好讓你飛回家?!?/p>
總結(jié):“因為樹是小鳥的家,不管小鳥飛的再遠都還是要回到家的。
6、師:兔寶寶和媽媽越聊越開心,他說:“如果你變成樹,我就變成小帆船,飄得遠遠的?!?/p>
提問:這回兔媽媽又會想出什么辦法呢?為什么?
播放課件四
兔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帆船,我就變成風,把你吹到你想去的地方?!?/p>
提問:兔媽媽為什么要變成風?風和帆船有什么關(guān)系?
師:“因為風能幫助帆船前進,帆船離開了風就不能行駛,小兔子還是離不開媽媽的幫助啊!”
7、師:小兔還是不甘心,她說:“如果你變成風,把我吹走,我就要變成馬戲團里的空中飛人,飛得高高的。”
提問:媽媽聽了,又會怎么說呢?為什么?兔媽媽可有辦法了。
播放課件五
兔媽媽說:“如果你變成空中飛人,我就變成走鋼絲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p>
提問:孩子們,看到兔媽媽走在細細的鋼絲上,你心里怎么想?你們敢走鋼絲嗎?
總結(jié):鋼絲多細啊,而且很高很高,走在上面多危險啊!其實兔媽媽是很害怕的,但是兔媽媽為了能遇到自己的寶寶,還是冒著危險走在細細的鋼絲上。
8、師:小朋友,如果你是小兔子,這時你還想逃走嗎?為什么?
播放課件六
小兔說:“天哪!我不如就待在這里,做你的小寶貝吧?!?/p>
播放課件七
媽媽說:“那就這么辦吧,來根紅蘿卜吧!”
師:這個故事好聽嗎?它的名字叫《逃家小兔》。
三、激發(fā)幼兒對自己媽媽的愛
1、兔媽媽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去追小兔子呢?
2、兔媽媽那么愛自己的寶寶,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是怎么愛你的?
3、媽媽這么愛我們,她們的愛就像彩虹一樣美。我們身邊爸爸、媽媽、許許多多的人對我們的愛都很美,讓我們聽一首好聽的音樂感受一下我們身邊這么濃的愛吧!播放課件,歌表演《彩虹的約定》。
4、我們的家人都這么愛我們,你們愛她們嗎?現(xiàn)在你想對她們說些什么呢?請找到你的家人,把你們對她們的愛也大聲的說出來。
四、活動結(jié)束。
案例反思: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在第一個活動環(huán)節(jié)中,首先我在輕柔的音樂聲中呈現(xiàn)給幼兒一幅兔寶寶和兔媽媽溫馨的家的畫面,請幼兒猜猜它們是什么關(guān)系?讓幼兒談談看到這樣的畫面的感受時體驗出一種溫馨的味道,加上恰到好處的輕柔音樂,為整個活動奠定一個溫暖柔和的情感基調(diào)。
二、理解故事內(nèi)容,體驗愛的情感。
我把整個故事用課件分段講述呈現(xiàn)給幼兒。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層層遞進的提問,孩子已經(jīng)深深感受到兔媽媽對兔寶寶的愛。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媽媽對自己的愛。
在教學活動中,所提供的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充分作用于幼兒的眼和耳,促進思維發(fā)展。而且視聽覺的結(jié)合,打破單一、枯燥的教師說幼兒聽的模式,使教學更富有趣味性、生動形象性,達到了更好的教學效果。在這個活動中,我借助輕音樂配上圖畫書,用既寫實又浪漫的美麗畫面,充分挑起孩子們的興奮神經(jīng),使幼兒樂于去觀察畫面,并且非常享受表達的樂趣。
三、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情感教育。
問題“兔媽媽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去追小兔子呢?兔媽媽那么愛自己的寶寶,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是怎么愛你的?”讓幼兒通過回憶現(xiàn)實生活中媽媽對自己愛的不同方式,獲得切實的情感體驗。
激起幼兒愿意以歌表演的方式表達對媽媽及家人的愛,也再次體驗了家人的愛,歌表演《彩虹的約定》把活動推向了**。
最后我問孩子“我們的家人都這么愛我們,你們愛她們嗎?現(xiàn)在你想對她們說些什么呢?”引導幼兒能接受愛的同時大膽表達愛。
鼓勵幼兒用最深情的語氣對自己的家人說一句:“媽媽(或其他親人),我愛你!”看著孩子們奔向自己的家人,幸福的依偎在家人的懷里,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彼此之間的愛,其樂融融。
整個活動都在一個愛的氛圍中開展,孩子沉浸在不斷質(zhì)疑、不斷思考之中感受著小兔的調(diào)皮、可愛,感受著兔媽媽無私的愛。當然活動中也難免有些小的缺憾,如:故事情節(jié)的教學稍嫌冗長,要控制好時間;盡量減少對多媒體的運用,進一步凸顯繪本的魅力,激發(fā)孩子自主閱讀繪本的欲望等等。
總之,活動中我能以孩子為主體,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提問設(shè)計具有開放性,給孩子們留下了思考、探究和表達的空間。師幼互動非常充分有效,孩子們思維活躍,情緒高昂,非常投入,獲得了有效的發(fā)展,達到了教育目標。
7、公開課教案中班數(shù)學繪本:小刺猬的項鏈反思
活動目標:
1、 利用繪本中的情境,幫助幼兒掌握間接排序的經(jīng)驗。
2、 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自編規(guī)律,并按照規(guī)律排序。
3、 讓幼兒體會到助人為樂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4、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5、引導幼兒對數(shù)字產(chǎn)生興趣。
活動準備:
1、《小刺猬的項鏈》PPT2、彩色珠子,繩子。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學習間接排序的規(guī)律
教師講述:小朋友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一只可愛的小動物,他渾身長滿了刺,你們說是誰?(刺猬)(出示圖)這只小刺猬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拉亞。拉亞總是孤單的一個人,因為它渾身都長滿了刺,所以它經(jīng)常緊緊的縮在一起,小動物看見它就跑!每天。拉亞都是一個人玩,一個人吃飯,有一天,小刺猬拉亞從院子里撿來了許多豆豆。
1、提問:小朋友看,這些豆子有什么不一樣呀?(顏色、大小)
2、拉亞看著這些小豆子,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提問: 猜一猜,它會用這些豆子做什么呢?(幼兒講述)
3、聽故事:我們一起來聽聽刺猬把豆豆變成了什么?教師講述拉亞拿起小豆子穿呀,穿呀,穿成了一條項鏈。你覺得拉亞的項鏈美嗎?你能不能說出拉亞項鏈的秘密?你覺得項鏈美在哪里?
(幼兒發(fā)現(xiàn)紅綠規(guī)律)一個紅、一個綠。。。。。原來這條項鏈是用一個紅、一個綠。。。這樣的規(guī)律來排列的。
4、第二天,拉亞戴著這條美麗的項鏈出門了。森林里的小動物看到拉亞的項鏈會是什么反應呢?(出示圖片)瞧,小動物什么表情啊?這次為什么沒有躲開呢?(幼兒講述)
教師講述故事:(小動物們看到拉亞的項鏈,都在想拉亞的項鏈真好看,他們也想有這樣的一條項鏈!拉亞看到小動物們不再害怕他了,還想跟他做項鏈,心里很高興。于是拉亞說:“走,我?guī)銈內(nèi)於棺?,它們可以做成美麗的項鏈?”拉亞帶著小動物去樹林里撿豆子去了,他們回來之后也做了項鏈。)
二、大膽嘗試
1、小動物們撿了好些豆子準備大展身手了。他們已經(jīng)開始了??葱⊥米拥谝粋€做好項鏈,我們?nèi)タ纯葱⊥米拥捻楁準窃鯓哟┢饋淼哪?(圖片)
(幼兒發(fā)現(xiàn)紅黃綠規(guī)律)項鏈里面有顏色的秘密。我們一起來說說秘密:一個紅、一個黃、一個綠,一個紅、一個黃、一個綠……
2、過渡:小兔子的項鏈穿好了,真漂亮!可是旁邊的小猴子著急了,我們來看看小猴子遇到什么麻煩了?(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不完整的項鏈,幼兒說出規(guī)律)
3、老師這兒也幫小朋友準備了一些串項鏈用的紅、黃、綠豆豆,你們能按照規(guī)律,幫小猴子穿好項鏈嗎?
小結(jié):小朋友可真厲害,一起舉起來給老師看看好嗎?真的每個小朋友串的項鏈都和它的一樣誒!小猴子太開心了,他感謝你們。
在一旁的小鴨子著急了,吵著也要一條漂亮的項鏈,你們愿意幫忙嗎?
三、幼兒操作
1、小朋友,先想看,你準備用什么樣的規(guī)律幫小鴨子做項鏈?小朋友還有什么不同的排放規(guī)律嗎?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情感升華,體驗互幫互助的快樂
小鴨子在大家的幫助下有了一條漂亮的項鏈,你幫助了他,你快樂嗎?幸福嗎?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幸福(播放幸福拍手歌音樂)
活動反思:
此活動將繪本與數(shù)學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特別濃厚,而且將分享合作能力自然而然的融入其中,給人已美妙的感覺,這是我工作以來到目前為止組織的最好的一節(jié)數(shù)學活動。雖然比較成功但也有不足之處現(xiàn)將此活動反思如下;
1、我班幼兒在小班時已熟練掌握ABAB、ABC 、并創(chuàng)新了AABB、AABBCC等許多規(guī)律,根據(jù)本班幼兒的發(fā)展水平我設(shè)計了學習按物體的兩種特征進行排序,促進孩子們在原有基礎(chǔ)上能進一步發(fā)展。因此此目標適合本班幼兒發(fā)展水平。
2、活動中教師把問題拋給幼兒引導幼兒觀察、思考、表達,正確到位的提問孩子們很快能發(fā)現(xiàn)每條項鏈的規(guī)律,而且在說第三、第四條項鏈的排列規(guī)律時百分之八十的幼兒能將兩種特征結(jié)合起來一起說。
3、在操作環(huán)節(jié)大部分幼兒在拿到材料后,能主動找到好朋友一起分享材料,有3名比較靦腆的幼兒在老師的幫助下也找到了伙伴分享材料。孩子們串出規(guī)律水平不一有的喝教師演示的規(guī)律一樣,有的則大膽創(chuàng)新了許多規(guī)律,有的幼兒甚至9個物品為一組規(guī)律特別棒!但也有的孩子所串的項鏈看不出按什么規(guī)律串的,有2個孩子是性格特別外向沉不下來交往能力特別強,找到了6個伙伴合作分享材料,因此材料的種類太多,他們看到這些材料后就迫不及待地串了起來,因此沒按規(guī)律來串。還有1名幼兒他的能力在三到四個物品為一組規(guī)律之間,但分享到的材料過多,導致沒有按規(guī)律來串。
4、此活動時間有一些長大概有35分左右,但整個活動氛圍特別融洽,孩子們特別快樂!活動結(jié)束后孩子們?nèi)猿两诜窒淼目鞓分胁辉缸叱龌顒邮摇?/p>
8、中班繪本教學教案設(shè)計:《小刺猬的項鏈》
目標:
1、喜歡繪本閱讀活動,在欣賞與講述中理解繪本內(nèi)容。
2、學會簡單的有規(guī)律的排序的方法。
3、懂得并感受到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4、能自由發(fā)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5、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fā)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小刺猬的項鏈》繪本一本,并制作成PPT。彩色圓形磁鐵一些,
2、排序練習操作紙人手一份。彩色珠子人手一盤。
活動過程:
一、出示繪本,引起幼兒興趣;播放PPT,出示封面圖片。
提問:小朋友你們看今天徐老師會給小朋友帶來一個什么故事呢?(出示小刺猬的封面圖片)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小刺猬的項鏈的故事。
二、讓幼兒完整欣賞。
三、教師針對繪本內(nèi)容,進行相關(guān)問題提問。引出排序內(nèi)容。
提問:
1、出示第一頁圖片。小刺猬怎么了?(讓幼兒觀察刺猬傷心的表情,并發(fā)散幼兒的想象)它為什么傷心呢?
幼兒:因為它孤獨
師小結(jié):小刺猬因為孤獨所以每天都是一個人享受大餐。
2、有一天,它帶回了一些什么食物?
3、你們覺得用這些食物可以用它來干什么?(發(fā)散幼兒的思維)
4、我們一起看看小刺猬把這寫漂亮的食物變成了什么?
讓幼兒觀察圖片,變成了一條怎么樣的項鏈?
5、小刺猬喜歡自己脖子上的項鏈嗎?那項鏈是怎樣做的?其它小動物看見了它脖子上漂亮的項鏈手是怎樣想的?小猴、小兔、小鴨分別是怎樣的?
6、小刺猬帶小動物們撿到了漂亮的食物,都有些什么顏色的食物?請幼兒分別說說紅色的是什么?黃色的是什么?綠色的是什么?
7、 你們有這們多漂亮顏色的食物你們會去穿一條什么樣的項鏈呢?請幼兒說說你會怎么穿?
8、我們一起看看小動物們的穿的項鏈都有什么不一樣?(分別觀察)
9、現(xiàn)在小動物喜歡這只小刺猬嗎?為什么?(教師小結(jié))
四、教師與幼兒一起進行排序內(nèi)容。
師:大象也想要一條漂亮的項鏈,我們一起看看小動們給它做的項鏈漂亮嗎?用什么東西做的?這些食物是怎么排隊的?
五、幼兒操作“小動物做未完成的項鏈項鏈”,教師進行巡回指導。
六、幼兒用彩色珠子做一串自己認為最好看的項鏈送給好朋友,大家手拉手跳拉手舞結(jié)束。
9、中班繪本閱讀教案:好餓的小蛇(襪偶)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夸張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
2.仔細觀察畫面,并用語言表述自己的猜測與想象。
3.大膽表現(xiàn)故事中的擬聲詞,嘗試用襪子偶表演故事。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樂意觀看表演,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桌子、繪本PPT、小蛇襪偶每人一只、
“食物”—鵝卵石、小輪子每人一套,小棒、圓片、半圓等較多數(shù)量每組一盆。
活動過程:
一、教師表演木偶片段,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二、閱讀理解繪本。
三、用襪偶表演繪本。
10、幼兒園教案中班繪本語言:螞蟻和西瓜語言領(lǐng)域反思
【教材分析】
《螞蟻和西瓜》是一本極富于趣味性的圖畫書,漫畫似的夸張和簡單的線條,讓這本書從頭至尾都散發(fā)出一種輕松、幽默的味道。它描述了一群螞蟻是如何將一塊西瓜,通過分割、搬運回螞蟻窩,在搬運的過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麻煩”的事情,最后用西瓜皮做了個滑滑梯的小故事。繪本幾乎沒有太多的文字,但是每只螞蟻的神態(tài)和動作以及表達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的栩栩如生,讓我們仿佛置身在螞蟻的世界里。
【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繪本,了解圖畫的內(nèi)容,知道螞蟻具有聰明靈活愛動腦筋的優(yōu)點。(重點)
2.善于觀察繪本,大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難點)
3.模仿小螞蟻的動作,充分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激發(fā)幼兒主動復述故事的欲望,培養(yǎng)幼兒高自控性和高興奮性。
【活動準備】
1.螞蟻和西瓜圖片,故事 PPT。
2.繪本《螞蟻和西瓜》。
3.教師自制大西瓜一個。
【活動過程】
一、教師利用歌曲《螞蟻搬豆》導入,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1.教師與幼兒一起表演唱歌曲《螞蟻搬豆》。
2.教師出示西瓜和螞蟻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今天螞蟻要干什么?(出示西瓜)哦,原來螞蟻發(fā)現(xiàn)了一塊大西瓜。
二、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學說故事對話。
1.出示大西瓜畫面,教師講故事:在一個好熱的夏天的下午,不知是誰在草地上放了一塊大西瓜,甜甜的大西瓜,引來了幾只很小的小動物, 你們猜猜會是什么小動物呢?
引導幼兒暢所欲言,猜猜會是哪種小動物?我們一起來看看會是什么小動物呢?
2.出示有螞蟻的圖片,提問:這么大的西瓜,請你用好聽的詞形容西瓜的味道。如果你是螞蟻,你最想怎么做?
引導幼兒用夸張的動作模仿螞蟻吃西瓜的樣子。
3.出示吃剩下西瓜的畫片,教師講述故事:螞蟻們ー下子就吃飽了, 還剩那么多西瓜怎么辦呢?嗯,一只螞蟻搬不動,嗨喲,兩只媽蟻也搬不動,嗨喲,四只小螞蟻還是搬不動,圖片上的小螞蟻是怎么搬西瓜的?他們用力了嗎?你是怎么看出米的?(引導幼兒學習使用合適的動詞,并模仿相應的動作。)
4.請幼兒為螞蟻們出主意想辦法把西瓜搬回家:螞蟻們怎么樣都搬不動,螞蟻數(shù)量太少,力氣又小,即使非常用勁也搬不動大西瓜。我們快來想想辦法幫幫他們吧。
教師小結(jié):西瓜實在是太大了,看來光靠人多沒有工具是不行的,靠工具整塊搬也是行不通的。
5.開動腦筋,幫螞蟻們想辦法。
教師提示:怎么分工好呢?用什么辦法搬既快又省力?請幼兒分組討論。
6.幼兒討論后出示螞蟻分頭行動的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圖片上的小螞蟻們用的辦法和你們想的一樣嗎?它們是怎樣分工的?想了什么辦法搬運西瓜?我們一起來和小螞蟻鏟西瓜、背西瓜、抱西瓜吧!) 7.故事最后部分:西瓜都吃完了,還剩下什么?(西瓜皮)把西瓜
皮搬回去做什么呢?“哈哈,這是螞蟻的西瓜滑梯,真是太好玩了,小螞蟻們正在玩西瓜滑梯和跳水呢。
四、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1.播放故事《螞蟻和西瓜》,讓幼兒完整的聽故事。
2.組織幼兒討論:為什么一開始小螞蟻搬不了西瓜,后來卻成功了?
3.教師小結(jié):小小的螞蟻終于搬走了大大的西瓜,我們小朋友只要肯努力、肯動腦筋,和朋友們團結(jié)合作、互相幫助,就沒有什么戰(zhàn)勝不了的困難!
五、隨音樂搬著西瓜走出活動室。
附:螞蟻和西瓜
在一個好熱的夏天的下午,螞蟻們發(fā)現(xiàn)了一塊西瓜。西瓜紅紅的、大大的,有好多好多的汁,看起來真誘人呀!
螞蟻們很興奮,興奮得一蹦三尺高,兩眼放著綠光,眼睛直盯盯地看著西瓜,饞得直流口水。它們迫不及待的爬上大西瓜嘗了起來“真好吃啊, 咱們把它搬回家吧!”。
一只小螞蟻跳下來,伸開了胳膊,蹬開了兩腿,咬著牙使出了渾身力氣推西瓜,可是西瓜沒有動,兩只螞蟻來幫忙,三只螞蟻來幫忙……“嘿呦! 嘿呦!”盡管它們使出吃奶的勁,可是西瓜還是一動也不動,累得大家趴倒在地上直喘氣。于是,他們只好跑回家,請來更多的螞蟻兄弟幫忙。
螞蟻兄弟們看見大西瓜直呼:“太棒了!”大伙兒馬上忙開了,瞧!它們有的抬,有的頂,有的推,可是西瓜紋絲不動。他們只好想別的辦法。它們找來棍子,拿石頭墊著,想把這個大家伙撬起來!“一、二,嘿呦!”“哎呀,怎么不動呀!”還有什么別的辦法嗎?
螞蟻們又想到了新的辦法,用鏟子鏟,但是西瓜太大了,每次只能鏟出那么一點點。不過沒關(guān)系,它們有許許多多的兄弟。只見成千上萬只螞蟻,歡呼著爬上西瓜,它們有的拿起鏟子,使出吃奶的勁,用力地鏟呀鏟,有的把鏟出來的西瓜放在吊車上,像起重機一樣往下放,還有的站在下面等, 一有西瓜放下來,它們就抱著西瓜走。大家干得熱火朝天。
螞蟻們搬呀搬,直到家里都放不下了才停下來。一只螞蟻說:“好,剩下的大家一起吃掉吧!”大家吃得肚子圓滾滾的,像個大西瓜!
最后剩下的西瓜皮被大家搬回去做成了一個西瓜滑梯!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語言課,由于多次改動故事情節(jié),因此,上課時,PPT細節(jié)上面有點小問題,故事畫面,情節(jié)都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小朋友的學習積極性也很高。上課時,有點緊張,因此,在有些語句方面,表現(xiàn)的不到位,未將本故事中的情節(jié)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