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會教案=《殘疾人和我們一樣》反思》屬于幼兒園中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中班社會教案=《殘疾人和我們一樣》反思
【活動前評析】
在生活中我們一見到殘疾人就覺得心里怪怪的,在路上看到了不是同情一下就是遠遠的躲開了,其實,我想他們要的不是你的幫助你的同情,他們更需要的是你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他們。他們最需要的是你的理解和一視同仁。你能做的工作,他也可以做到;你能擁有的生活,他也可以擁有;你能享受的幸福,他也可以享受,他是有資格享受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放下自己心理的芥蒂,和他們平常的聊天平常的交往,沒有鄙視,沒有特殊。我們不能高高在上的提供自己的幫助,幫助他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因此,我們要學會偷偷的、不動聲色的幫助他們。這是每個人都必須學會的。
【活動目標】
1. 知道殘疾人是跟我們一樣普通人,我們應該跟殘疾人多接觸、多幫助他們、多尊重他們 更增強對他們的愛。
2. 了解體驗殘疾人的生活,學習他們的克服困難、堅強勇敢、熱愛生活的精神。
【活動準備】
殘疾人生活圖片12張、殘疾人生活影像片斷、眼罩、耳罩、鈴鼓。
【活動過程實錄】
一、看殘疾人生活圖片。
看完圖片后, 教師小結:盲人、聾啞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礙的人,我們叫他們稱殘疾人。
教師、幼兒相互交流。
● 這些殘疾人怎樣生活? 怎樣與人交流?
● 每位小朋友都要說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小結:這些殘疾人也是跟我們一樣的。殘疾小朋友也是想上幼兒園、玩游戲。我們應該跟他們多接觸、多交流,關心、幫助人們,與他們成為好朋友。
二、教師介紹我們延邊地區(qū)一位很優(yōu)秀的殘疾學生-金蓮花
※ 金蓮花是我們延邊地區(qū)失去雙手的一名優(yōu)秀學生。2009年,她以579分的優(yōu)異成績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
● 觀看金蓮花姐姐的生活影像片段。
1) 金蓮花姐姐用寬膠皮將筆纏在手臂上,認真練寫字的場面。
2) 金蓮花姐姐用殘缺的手彈電子琴、操作計算機、寫作文的場面。
3) 金蓮花姐姐克服困難跟同學們堅持軍訓的場面。
4) 運動會時金蓮花姐姐幫參賽選手做后勤工作,并在前面帶領同學做啦啦對的場面。
● 觀看影像片段之后,讓幼兒自由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教師小結:金蓮花姐姐是延吉市二中失去雙手的一位殘疾學生。她是一位認真學習,不怕困難,助人為樂的很優(yōu)秀的姐姐?!翱焖祭蠋?教.案網出處”我們應該學習金蓮花姐姐不怕失敗的頑強毅力,學習她的像正常人一樣對待每一項事情的健康的思想。
三、 體驗殘疾人面臨的種種困難。
1) 體驗盲人:全體幼兒蒙上眼睛聽鈴聲找到老師,并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 體驗聾啞人: 如果我們不會說話會遇到什么困難呢?
3) 體驗肢體殘疾人:失去雙腿或雙手的殘疾人,又會是怎么樣呢?
● 體驗后互相討論幫助殘疾人的方法。
幼兒1:我要跟殘疾小朋友在沙灘上玩游戲。
幼兒2:我?guī)兔と税⒁踢^馬路。
幼兒3:我攙扶肢殘人乘坐公共汽車。
幼兒4: 不讓我哥欺負他們,跟哥哥一起幫助他們、尊重他們。
幼兒5:我要學啞語,跟聾啞人說話。
教師小結:孩子們,你們真是有愛心的小朋友,想了這么多的辦法跟殘疾人交流,有了你們的尊重,有了你們的關愛,他們不會感到孤獨。 小朋友們記住,殘疾人和我們是朋友。
四、一起聽聽大家喜歡的歌曲"愛的奉獻"。
活動延伸:組織幼兒到福利院進行慰問活動。
活動反思:
在體驗中萌發(fā)愛心,就是要讓幼兒體驗到關愛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讓幼兒進行了了解殘疾人、關心殘疾人的活動。在活動中,為了讓幼兒進一步體驗殘疾人的痛苦,老師把幼兒的眼睛蒙上,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要求幼兒用一只手取籃球體驗活動,觸動了幼兒幼小的心靈,原來殘疾人朋友的生活這么困難……。體驗活動使孩子知道應該正確對待殘疾人,關心幫助殘疾人,從身邊點點滴滴
2、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和 “=” 》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使學生經歷比較物體個數的具體過程,認識符號=、﹥和﹤及其含義,能用符號或詞語描述所認識的數的大小。
2. 使學生在比較物體多少的過程中,感受一一對應的策略和思想,體驗和理解比較物體多少的基本方法,初步建立“同樣多”“多”“少”等概念,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判斷和推理的初步能力。
3. 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來自于生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 音樂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今天上課之前我們先學唱一首歌。
白板展示歌曲內容;大于號,小于號,
兩個兄弟來報到。
大于號,嘴巴朝著左邊笑,
小于號,嘴巴朝著右邊笑,
大于號,小于號,
嘴巴朝著大數笑。
二、探究新知,比較大小。
教師側耳傾聽:“哇,森林里好熱鬧啊!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呢?咱們一起去看看吧?!?/p>
好多動植物都來參加運動會啦,真熱鬧啊!
1、‘‘摸大樹’’游戲
(1)現在進行的是‘‘摸大樹’’游戲,同學們看一下,都有哪些動物參加了這個游戲?它們各有多少只?
學生看圖回答 ,教師給予肯定。
(2)教師給學生介紹‘‘﹥’’,并告知學生
‘‘4>3 ’’讀作‘‘4 大于 3’’
2、‘‘捉迷藏’’游戲
(1) 同學們,小松鼠和小白兔的只數,誰多誰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一個對著一個比,小狐貍沒有了,小白兔還有多余的,我們就說小狐貍的只數比小白兔少。
(2)教師給學生介紹‘‘﹤’’,并告知學生
‘‘2﹤3’’讀作‘‘2小于3’’
3、‘‘搶松果’’游戲
(1)小松鼠和小兔子各有多少只?誰多誰少?
學生交流自己的說法,得出“小松鼠和小兔子一樣多” 。
(2) 教師給學生介紹‘‘=’’,并告知學生
‘‘3=3’’讀作‘‘3等于3’’
三、課堂練習,鞏固記憶
1、教師和學生共同復習歌曲,再次加深對大于號、小于號和等于號的記憶。(學生邊唱邊用手指表式)
2、比較“﹥”和“﹤” 。
(1)你們看,“﹥”和“﹤”像什么?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學生觀察交流自己的發(fā)現。
(2)鞏固記憶“﹥”和“﹤”
出示兒歌:開口朝左大于號,開口朝右小于號。開口對大數,尖尖對小數。
(師生邊說邊用剪刀式手指表式)
3、放飛氣球游戲。
學生完成課本第19頁“想想做做1、2題” ,集體糾正。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通過數的大小比較,認識了那幾個新朋友,新符號?你會用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認識“﹥”、“﹤”和“=”)
活動反思: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我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將學生喜愛的“森林運動會”的場景作為切入點,一下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調動起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很快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饒有興趣地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注重方法教學
新課程的特點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在本課的教學中,需要學生比較兩種動物的多少時,采用了一一對應排列的方法。先把小兔和小猴一一對應排列起來,讓學生觀察,要求說說從這樣的圖中可以看出什么。在學生充分表達的基礎上,明確:一只小兔正好對著一只小猴,沒有多余的小兔,也沒有多余的小猴,這就說明小兔和小猴同樣多。在教學“多”和“少”時,我也采用了這樣的方法,并在教學松鼠和小熊的多少關系中,讓學生體會“多”“少”的相對關系。
(三)順口溜突破難點
由于大于號和小于號在外形上有些相似,學生比較容易混淆,所以本課的難點也在于區(qū)分記憶大于號和小于號。在區(qū)分記憶大于小于符號時,我看了一些教師編的順口溜——尖尖對小數,大口對大數,我認為這種順口溜不是太好,因為我以前碰到過有些孩子能使用數學符號“<、>”來表示比較的結果,可大部分往往分不清是大于號還是小于號,但是他們的表示的結果是對的。我就把順口溜又修改了一下,變成——大口朝前大于號、尖角朝前小于號。并馬上運用,結果很是順暢,學生記憶情況還不錯。這樣就形成了一首較完整的順口溜來幫助學生記憶理解這課內容。順口溜是“大口朝前大于號、尖尖朝前小于號;大口對大數,尖尖對小數;牢牢記住莫忘記”。也許這個順口溜不是很完美,但是它無疑是當前最適合學生實際需要的。
本節(jié)課上下來感覺大部分學生有了順口溜的幫助能區(qū)分記憶等于、大于、小于號了,并能正確應用這些符號。但是熟練程度還不夠,原因是順口溜背得還不是很熟,需要在課后再練習背熟順口溜。
3、大班社會=教案《認識環(huán)保標志》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環(huán)保標志,知道它們所表達的意思。
2、通過各種參與活動,把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轉化成環(huán)保行為。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計算機課件(人體呼吸器官圖、灰兔市的整治)
2、圖片兩幅(白兔市和灰兔市)
3、各種標志各一、獎牌一枚
4、正方形紙、蠟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評比衛(wèi)生城市(出示白兔市和灰兔市的圖片)①請幼兒做小評委,相互討論②提問:你選哪座城市為衛(wèi)生城市?為什么?
(幼兒A:我選白兔市,因為白兔市地上沒有垃圾。幼兒B:我也選白兔市,因為白兔市看上去很漂亮、很干凈。"屈,老師.教案,網出,處!幼兒C:我選白兔市,因為白兔市整潔、衛(wèi)生、很神氣。)幼兒回答后,給白兔市發(fā)獎牌。
③結合灰兔市,提問:你們?yōu)槭裁床贿x灰兔市?(幼答:灰兔市的地上到處有垃圾,有許多人在吸煙,汽車司機在大聲鳴喇叭)④白兔市和灰兔市還有什么不同?
(幼兒A:白兔市的天空藍藍的,飄著朵朵白云。而灰兔市的天空灰灰的。幼兒B:白兔市的街道上、商場門口有一些標志,灰兔市沒有這些標志。)(評:這一環(huán)節(jié)采用幼兒當小評委的形式,調動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初步了解活動中標志的作用,為下一環(huán)節(jié)打好基礎。)2、認識各種標志①認識垃圾入箱標志⑴提問:這是什么標志?表示什么意思?
(幼兒A:這是把垃圾扔進垃圾箱里的標志,我經常在街上看見。
幼兒B:這是垃圾入箱標志,表示垃圾一定要扔到垃圾箱里。)⑵垃圾入箱標志提醒人們什么?
(幼兒A:垃圾入箱標志提醒人們不能把垃圾扔到地上。幼兒B:垃圾入箱標志提醒人們要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不能隨地亂扔。)②認識禁鳴喇叭標志⑴這個標志上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幼兒A:這個標志上有一只喇叭,有一根斜線,表示不能吹喇叭。
幼兒B:這個標志是不能按喇叭標志。)⑵那我們就叫它禁止鳴喇叭標志,司機們看見這個標志應該怎么做?為什么?
(幼兒A:司機們看見這個標志就不能鳴喇叭。因為喇叭發(fā)出的聲音很難聽、很刺耳。幼兒B:司機們看見這個標志就不能隨便亂撳喇叭。因為撳喇叭回發(fā)出難聽的聲音,是噪音。噪音對身體有害,會使人生病……)③認識禁煙標志⑴你在什么地方見過這個標志?它叫什么名字?
(幼兒A:我在華聯商廈里看到過這個標志,它叫不能抽煙。幼兒B:我在加油站看見過,它叫不能吸煙標志。幼兒C:我在許多地方看見過,它是禁止吸煙。)⑵為什么要禁止吸煙?
(幼兒A:吸煙對人體有害,會使人咳嗽,得器官炎。幼兒B:吸煙不小心會引起火災。幼兒C:吸煙會使空氣變臟。)⑶演示計算機課件(一):人體呼吸器官圖,感知吸煙對呼吸器官的危害。
?、任鼰煹奈:φ娲?,我們以后看見別人吸煙應該怎么做?
(幼兒A:我會對他們說:請不要吸煙。幼兒B:帶他去看禁煙標志。幼兒C:叫他不要吸煙,告訴他吸煙對身體有害。)④小結剛才,我們認識的垃圾入箱標志、禁鳴喇叭標志、禁煙標志,它們都是為了保護環(huán)境而設計的,我們稱它們?yōu)榄h(huán)保標志。
(評: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幼兒掌握這些標志的名稱、作用,將關系到下一環(huán)節(jié)標志的運用。為此,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及提問,可以使幼兒從各個角度來認識各種標志,加深對各種標志的理解,知道它們具有特殊的環(huán)保功能。)3、整治灰兔市(出示課件二,灰兔市)①討論治理的辦法⑴幼兒討論幫助灰兔市的辦法⑵你想怎么幫助他們?
(幼兒A:我去幫他們撿垃圾。幼兒B:我?guī)退麄兇驋咝l(wèi)生。幼兒C:讓灰兔市向白兔市學習,貼很多標志。幼兒D:我想幫灰兔市畫一些標志,送給他們。)⑶用什么辦法最快最好?(幼答:用各種標志來幫助他們)(評:提供幼兒討論的機會,在幼兒交流、商量的過程中,調動幼兒參與治理灰兔市的積極性,進一步體會標志的作用。)②幼兒制作環(huán)保標志(放一段輕松的音樂)"灰兔市的居民請小評委幫他們畫些標志,你們想畫什么就畫什么。畫好后,送上來,說一說,你畫的是什么標志,要放在哪里?
(評:讓每個幼兒動手制作標志,在畫畫、講講的過程中,鞏固了已認識的各種環(huán)保標志,增強了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體驗了幫助別人的快樂、自豪。)③送標志(演示課件)⑴灰兔市的居民在垃圾箱上貼上了什么標志?居民們看見了是怎樣做的?
?、蒲?,這么多人還在吸煙,我們趕緊給他們送什么標志?
?、沁@輛汽車真吵!用什么標志提醒司機呢?
⑷給灰兔市也送一塊獎牌(評:此過程是在現代多媒體課件中完成的。多媒體活動、有趣的畫面,容易激發(fā)幼兒學習的欲望。通過多媒體動畫,使幼兒進一步認識了這些環(huán)保標志的作用。)4、情感教育"小評委們真能干,幫了灰兔市的大忙,真象些神氣的環(huán)保小衛(wèi)士。你們知道嗎?我們的家鄉(xiāng)常熟也是個國家級衛(wèi)生城市,也需要小衛(wèi)士們好好愛護它。"(評:此時,幼兒的自豪感不言而喻,在這時進行情感教育,能夠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活動延伸給幼兒園拾落葉、給活動室整理玩具柜。
活動反思
1、環(huán)保教育在以前的活動中經常提及,孩子們也有一些零碎的經驗。通過認識標志這一活動來增強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養(yǎng)成正確的環(huán)保行為,以前從未嘗試過。幼兒的新鮮感很強,這對發(fā)展幼兒的自主性、積極性很有益處。
2、在活動中,教師根據標志具有圖案簡單、一目了然的特性,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寬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自由討論,發(fā)表見解,使幼兒在獲得相關知識的同時,環(huán)保行為也得到了發(fā)展。
3、整個活動過程各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次清楚,教育媒體運用恰當,教學效果較好。
4、大班數學優(yōu)質課教案《認識“”、“”和 “=”》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使學生經歷比較物體個數的具體過程,認識符號=、﹥和﹤及其含義,能用符號或詞語描述所認識的數的大小。
2. 使學生在比較物體多少的過程中,感受一一對應的策略和思想,體驗和理解比較物體多少的基本方法,初步建立“同樣多”“多”“少”等概念,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判斷和推理的初步能力。
3. 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 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ppt, 音樂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今天上課之前我們先學唱一首歌。
白板展示歌曲內容;大于號,
小于號,兩個兄弟來報到。
大于號,嘴巴朝著左邊笑,
小于號,嘴巴朝著右邊笑,
大于號,小于號,
嘴巴朝著大數笑。
二、探究新知,比較大小。
教師側耳傾聽:“哇,森林里好熱鬧啊!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呢?咱們一起去看看吧?!?/p>
好多動植物都來參加運動會啦,真熱鬧啊!
1、‘‘摸大樹’’游戲
(1)現在進行的是‘‘摸大樹’’游戲,同學們看一下,都有哪些動物參加了這個游戲?它們各有多少只?
學生看圖回答 ,教師給予肯定。
(2)教師給學生介紹‘‘﹥’’,并告知學生‘‘4>3 ’’讀作‘‘4 大于 3’’
2、‘‘捉迷藏’’游戲
(1) 同學們,小松鼠和小白兔的只數,誰多誰少?"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一個對著一個比,小狐貍沒有了,小白兔還有多余的,我們就說小狐貍的只數比小白兔少。
(2)教師給學生介紹‘‘﹤’’,并告知學生‘‘2﹤3’’讀作‘‘2小于3’’
3、‘‘搶松果’’游戲
(1)小松鼠和小兔子各有多少只?誰多誰少?
學生交流自己的說法,得出“小松鼠和小兔子一樣多” 。
(2) 教師給學生介紹‘‘=’’,并告知學生‘‘3=3’’讀作‘‘3等于3’’
三、課堂練習,鞏固記憶
1、教師和學生共同復習歌曲,再次加深對大于號、小于號和等于號的記憶。(學生邊唱邊用手指表式)
2、比較“﹥”和“﹤” 。
(1)你們看,“﹥”和“﹤”像什么?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學生觀察交流自己的發(fā)現。
(2)鞏固記憶“﹥”和“﹤”
出示兒歌:開口朝左大于號,開口朝右小于號。開口對大數,尖尖對小數。
(師生邊說邊用剪刀式手指表式)
3、放飛氣球游戲。
學生完成課本第19頁“想想做做1、2題” ,集體糾正。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通過數的大小比較,認識了那幾個新朋友,新符號?你會用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認識“﹥”、“﹤”和“=”)
活動反思: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我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將學生喜愛的“森林運動會”的場景作為切入點,一下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調動起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很快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饒有興趣地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注重方法教學
新課程的特點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在本課的教學中,需要學生比較兩種動物的多少時,采用了一一對應排列的方法。先把小兔和小猴一一對應排列起來,讓學生觀察,要求說說從這樣的圖中可以看出什么。在學生充分表達的基礎上,明確:一只小兔正好對著一只小猴,沒有多余的小兔,也沒有多余的小猴,這就說明小兔和小猴同樣多。在教學“多”和“少”時,我也采用了這樣的方法,并在教學松鼠和小熊的多少關系中,讓學生體會“多”“少”的相對關系。
(三)順口溜突破難點
由于大于號和小于號在外形上有些相似,學生比較容易混淆,所以本課的難點也在于區(qū)分記憶大于號和小于號。在區(qū)分記憶大于小于符號時,我看了一些教師編的順口溜——尖尖對小數,大口對大數,我認為這種順口溜不是太好,因為我以前碰到過有些孩子能使用數學符號“<”、”>”來表示比較的結果,可大部分往往分不清是大于號還是小于號,但是他們的表示的結果是對的。我就把順口溜又修改了一下,變成——大口朝前大于號、尖角朝前小于號。并馬上運用,結果很是順暢,學生記憶情況還不錯。這樣就形成了一首較完整的順口溜來幫助學生記憶理解這課內容。順口溜是“大口朝前大于號、尖尖朝前小于號;大口對大數,尖尖對小數;牢牢記住莫忘記”。也許這個順口溜不是很完美,但是它無疑是當前最適合學生實際需要的。
5、大班數學優(yōu)秀教案《秋風吹(認識“+”和“=”)》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認識"+"和"=",理解加法的意義。
2、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根據圖意將算術填寫完整。
3、嘗試按組分別數蘋果,將數字填寫在正確的位置,進行10以內的加法練習。
4、愿意結合顏色邊操作邊講述:×個紅蘋果加上×個綠蘋果,一共有×個蘋果。
5、促進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fā)展。
活動準備:
1、貼絨圖片、磁性數字卡。
2、水彩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導出課題。
師:小朋友,菠蘿寶寶昨天回家啦,今天它跟我們一樣又來上學啦,我們先跟它打個招呼吧!嗨!小朋友。生:嗨!菠蘿寶寶10。師:嗨!小朋友。生:嗨!菠蘿寶寶8(用這樣打招呼形式分別認識其他幾個數) 師:小朋友,秋天到了,秋風陣陣吹,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新的一課《秋風吹》。
二、展示圖畫,引導幼兒分析理解實物、圖示以及各種符號的意義,認識"+""-"和"="。
1、教師:小朋友,你們數數看這里有三組非常誘人的蘋果!你們數數看每組有幾個蘋果呢?
2、分析理解圖中右邊蘋果、格子和符號的意義。
教師:小朋友,在每組蘋果右邊的圖示是什么意思?這些蘋果和下面的格子表示什么意思?。屈,老師.教案.網出處。(引導幼兒說出右邊的蘋果表示紅蘋果和綠蘋果,格子里寫數字,表示紅蘋果有幾個,綠蘋果有幾個,兩種蘋果一共有幾個。)這是什么符號?(教師的手分別指示加號和等號)它們表示什么意思呢?(引導幼兒說出加號表示紅蘋果和綠蘋果合起來的意思,等號表示合起來紅蘋果和綠蘋果一共有幾個。)
3、遷移經驗,進一步理解圖中左邊的蘋果與右邊格子,符號的關系,學習完成練習的方法。
教師:請小朋友再數一數,每組紅蘋果有幾個,綠蘋果有幾個,正確填寫在格子里??凑l看得準,數得快。
三、嘗試根據圖意點蘋果,填寫數字,并進行加法計算。
1、教師:請小朋友看書仔細數數,填數字。(觀察幼兒完成練習情況,給予有困難的幼兒適當的幫助,同時提醒幼兒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
2、自由交流結果,互相檢查結果。
四、介紹自己的練習結果,清楚講述"幾個紅蘋果加幾個綠蘋果一共有幾個蘋果。"
1、請小朋友把自己的練習結果說一說,板書在黑板。
2、提出不意見,正確學習加法計算。
3、對照答案,進行自檢。
小朋友,你們寫的和黑板上的一樣嗎?請你對一對,邊對邊說你的練習,(引導幼兒清楚講述"幾個紅蘋果加上幾個綠蘋果一共有幾個蘋果。)
游戲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6、小班語言優(yōu)質課教案=《愛唱歌的小麻雀》含反思
設計意圖:
《愛唱歌的小麻雀》是一篇充滿關愛之情的溫馨小故事,作品圍繞愛唱歌的小麻雀不能唱歌這一懸念,通過簡單、重復的對話,使孩子逐步理解故事內容,體驗美好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作品中角色較多,我將有關角色認知的內容放在最前面,為理解故事埋下伏筆;故事后半部分層層遞進,既給孩子清楚明了的記憶、理解、想像的線索,又將活動氣氛推向高潮。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美好情感。
2.愿意在集體面前較自然地表述。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動準備:
1.用舊掛歷自制的有層次的圖書及可粘貼操作的動物卡片,書的內頁制作如圖,前一頁都比后一頁短一些,每一頁上都有一棵樹的造型。
2.利用圖書的封面、封底繪制一棵大樹。
3.故事錄音。
活動過程:
一、第一遍聽故事,突出認知――別人睡覺時不要唱歌,不能吵醒別人。
1.初步了解故事。
(1)出示圖畫書,展示用封面、封底制作的大樹,并介紹故事名稱。
(2)引導幼兒通過故事名稱猜猜故事可能講些什么。
2.理解故事內容。
(1)邊引導幼兒觀察畫面,邊完整講述故事。
(2)提問:誰住在最上面?它的下面是誰?誰住在最下面?
(3)提問:小松鼠為什么叫小麻雀不要唱歌?"文.章出自屈a老師教.案網"
二、第二遍聽故事,激發(fā)情感――結合生活經驗,為小麻雀想想辦法
1.展示圖書。
教師打開圖書,讓幼兒了解本書結構,然后將動物卡片分別粘貼在不同的頁碼上,合上書。
2.合作講述。
教師放慢速度講述,故事對話部分留給幼兒講述。
3.分析討論。
提問:小麻雀可喜歡唱歌了,可現在不能唱了,怎么辦呢?(輕輕地唱;到別的地方去唱;一起睡覺,等等。)什么時候小麻雀才能唱?(鹿寶寶醒了再唱。)
三、第三遍聽故事,行為練習――和小麻雀一起為小鹿唱最好聽的歌
1.播放錄音故事。
2.引導幼兒靜靜地等待小鹿醒來,在最后時刻,教師用醒來的小鹿形象調換原來熟睡的小鹿形象。
3.帶領幼兒和小麻雀一起為醒來的小鹿唱歌、跳舞。
4.以小鹿的口吻感謝懂得關心別人的小麻雀和小朋友。
附:愛唱歌的小麻雀
在高高的樹頂上,住著一只愛唱歌的小麻雀,她的歌聲可好聽了,小動物們都喜歡聽。
有一天,小麻雀又站在高高的樹頂上,大聲地唱起了歌:“大清早的樹林里,有只麻雀愛唱歌……”突然,從下面?zhèn)鱽硪粋€聲音:“上面的小麻雀,請你不要唱了。”小麻雀想:“是我唱得不好嗎?為什么不要我唱?我得下去問明白。”小麻雀往下飛,看見貓頭鷹,問:“貓頭鷹,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貓頭鷹說:“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毙÷槿赣滞嘛w,看見啄木鳥,問:“啄木鳥,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啄木鳥說:“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繼續(xù)往下飛,看見小猴子,問:“小猴子,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小猴子說:“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毙÷槿冈偻嘛w,看見一只小松鼠,問:“小松鼠,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小松鼠說:“是的。是我叫你不要唱的?!毙÷槿钙婀值貑枺骸盀槭裁茨?”小松鼠說:“你飛下去看看就知道了。”小麻雀飛到樹底下,呀!草叢中的鹿寶寶正在睡覺呢。小麻雀不唱歌了,輕輕地飛回樹頂,安靜地等著、等著……她想,等鹿寶寶醒來了,我要為她唱一支最好聽的歌。
活動反思:
這節(jié)《愛唱歌的小麻雀》因為它是一篇充滿關愛之情的溫馨小故事,作品圍繞“愛唱歌的小麻雀卻不能唱歌”的主線,以小小的懸念吸引著孩子,通過簡單重復的對話,使孩子慢慢獲得一份情感的愉悅,從而延伸為內化的行為。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采取恰當的教學手法!根據幼兒認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特點,我在這節(jié)課中利用廢舊掛歷,通過翻閱自制的繪本書,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通過移動教具讓孩子感受上、下空間方位,從而讓幼兒有興趣的接受并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動物的對話,感受愉悅情感。最后通過對故事的學習培養(yǎng)幼兒移情意識,進一步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美好情感。
7、中班社會活動教案《殘疾人朋友》含反思
教材簡解:
殘疾人朋友是現代社會的弱勢群體,經常遭到白眼、嘲笑等不公正的待遇,培養(yǎng)和發(fā)展幼兒的同情心、愛心是幼兒園社會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F代生活中,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得到家庭、社會關愛多、照顧多,而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意識比較淡薄,有的孩子甚至嘲笑、歧視、討厭殘疾人,看見殘疾人甚至直呼他們瞎子、聾子,因此引導幼兒正確對待殘疾人朋友,讓幼兒學會關心、愛護殘疾人朋友是勢在必行的。
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簡單的說教幼兒印象不深刻。該活動設計中穿插體驗式游戲,幼兒在說說、玩玩、聽聽、議議等親身體驗中了解殘疾人朋友生活的困難、自立自強從而激發(fā)其同情心、愛心,學會關愛殘疾人朋友并向殘疾人學習遇到困難樂觀面對的生活觀。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游戲體驗殘疾人生活中的不便與困難, 激發(fā)其同情心、愛心,并且學會關愛殘疾人朋友。
2.引導幼兒學習殘疾人自強不息、堅強勇敢、克服困難的精神。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初步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5.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眼罩、球、ppt課件、愛心卡等。
活動重難點:
重點:體驗殘疾人朋友的困難,激發(fā)孩子們的同情心和愛心。
難點:萌發(fā)幫助殘疾人朋友的意識,學習殘疾人朋友的自立自強。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
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拉個圓圈走走》。
師:小朋友們,大家一起開心地唱歌、玩游戲,開心嗎?可是你們知道嗎?
在我們身邊有些朋友卻享受不到這樣的快樂。<來.源快思教.案網>他們有的不能夠開心地唱歌,有的不能夠想蹲下就蹲下,想站起來就站起來……請小朋友們猜一猜,這些朋友是些什么人呢?
二、體驗殘疾人朋友生活的不易,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并引導幼兒幫助身邊的殘疾人朋友。
1.觀看殘疾人生活的視頻,了解殘疾人,體驗殘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師:對了,這些是殘疾人朋友。
請小朋友想一想,殘疾人朋友,他們的生活方便嗎?
觀看盲人生活視頻,這是盲人朋友,他們的生活和我們有什么區(qū)別呢?
幼兒:他們看不見東西。
1) 體驗盲人:全體幼兒蒙上眼睛聽鈴聲找到老師,并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師:這是眼罩,下面請每個小朋友都戴上它,聽鈴聲來找老師,看誰能找到。
師:戴上眼罩走路方便嗎?你現在是怎么想的。
2)體驗肢體殘疾人觀看肢體殘疾人生活視頻。
師:這是什么殘疾人朋友,失去腿或手的殘疾人朋友,他們的生活方便嗎?
請小朋友們互相討論一下,誰來告訴我。
下面請小朋友們想辦法只用一只手取籃球。
師:只用一只手取籃球方便嗎?誰來說說你的感受。
師:看來,只有一只手的殘疾人朋友生活真的很困難!
小結:除了眼睛看不見的,手殘疾的人還有哪些殘疾人的生活是很不方便的?他們會遇到什么困難?
(幼兒討論講述)還有聾啞人、沒有腳的人等殘疾人朋友。
2. 學習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出示殘疾人自立自強的圖片,請幼兒自由討論。
師:雖然殘疾人朋友的生活很困難,但是他們非常樂觀的面對生活,請孩子們和好朋友一起看看、說說殘疾人是如何克服生活中的困難的。
3.討論怎樣幫助殘疾人。
師提問:孩子們,殘疾人朋友這么可憐,他們生活中遇到了這么多的困難,可是有的人卻還嘲笑他們,你們覺得這樣好嗎?那我們應該如何幫助他們呢? 幼:我?guī)蜌埣踩伺笥堰^馬路。
幼:我推坐輪椅的殘疾人朋友乘車。
幼:我不肯別人嘲笑殘疾人朋友……。
教師小結:孩子們,你們真是有愛心的小朋友,想了這么多的辦法幫助他們,我替殘疾人朋友謝謝你們,是的,只要我們每個人都獻出一份愛,這個世界就會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溫暖。
三.延伸活動:
你們有沒有想要對殘疾人朋友說的話呢?請小朋友一個一個的說,老師把它錄下來帶給殘疾人朋友聽。
出示愛心卡。
今天老師還帶來了準備送給殘疾人朋友的愛心卡,不過愛心卡上什么也沒有,老師希望你們把愛心卡打扮的漂亮一點,這樣殘疾人朋友會更喜歡。 (在《愛的奉獻》背景音樂中幼兒打扮愛心卡。)
活動反思:
在體驗中萌發(fā)愛心,就是要讓幼兒體驗到關愛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讓幼兒進行了了解殘疾人、關心殘疾人的活動。在活動中,為了讓幼兒進一步體驗殘疾人的痛苦,老師把幼兒的眼睛蒙上,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要求幼兒用一只手取籃球體驗活動,觸動了幼兒幼小的心靈,原來殘疾人朋友的生活這么困難……。體驗活動使孩子知道應該正確對待殘疾人,關心幫助殘疾人,從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體驗人與人之間相互關心、幫助的重要性。殘疾人朋友面對困難的樂觀、堅強,給孩子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作用,這對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養(yǎng)成起到了積極的影響。最后的延伸活動,在《愛的奉獻》背景音樂中繪畫愛心卡、說溫暖的話使孩子們對殘疾人朋友的關愛和幫助得到了真正落實,他們在心中刻上了對殘疾人朋友要關心、幫助的烙印!
課程游戲化理念,通過游戲讓幼兒親自去了解、感受、體驗殘疾人生活的不便與困難,從內心激起他們想幫助殘疾人的欲望,激發(fā)孩子的同情心、愛心,讓他們能夠更好的關愛社會的弱勢群體。
8、中班社會詳案教案=《殘疾人和我們一樣》含反思
【活動前評析】
在生活中我們一見到殘疾人就覺得心里怪怪的,在路上看到了不是同情一下就是遠遠的躲開了,其實,我想他們要的不是你的幫助你的同情,他們更需要的是你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他們。他們最需要的是你的理解和一視同仁。你能做的工作,他也可以做到;你能擁有的生活,他也可以擁有;你能享受的幸福,他也可以享受,他是有資格享受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放下自己心理的芥蒂,和他們平常的聊天平常的交往,沒有鄙視,沒有特殊。我們不能高高在上的提供自己的幫助,幫助他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因此,我們要學會偷偷的、不動聲色的幫助他們。這是每個人都必須學會的。
【活動目標】
1. 知道殘疾人是跟我們一樣普通人,我們應該跟殘疾人多接觸、多幫助他們、多尊重他們 更增強對他們的愛。
2. 了解體驗殘疾人的生活,學習他們的克服困難、堅強勇敢、熱愛生活的精神。
【活動準備】
殘疾人生活圖片12張、殘疾人生活影像片斷、眼罩、耳罩、鈴鼓。
【活動過程實錄】
一、看殘疾人生活圖片。
看完圖片后, 教師小結:盲人、聾啞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礙的人,我們叫他們稱殘疾人。
教師、幼兒相互交流。
● 這些殘疾人怎樣生活? 怎樣與人交流?
● 每位小朋友都要說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小結:這些殘疾人也是跟我們一樣的。殘疾小朋友也是想上幼兒園、玩游戲。我們應該跟他們多接觸、多交流,關心、幫助人們,與他們成為好朋友。
二、教師介紹我們延邊地區(qū)一位很優(yōu)秀的殘疾學生-金蓮花
※ 金蓮花是我們延邊地區(qū)失去雙手的一名優(yōu)秀學生。2009年,她以579分的優(yōu)異成績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
● 觀看金蓮花姐姐的生活影像片段。
1) 金蓮花姐姐用寬膠皮將筆纏在手臂上,認真練寫字的場面。
2) 金蓮花姐姐用殘缺的手彈電子琴、操作計算機、寫作文的場面。
3) 金蓮花姐姐克服困難跟同學們堅持軍訓的場面。
4) 運動會時金蓮花姐姐幫參賽選手做后勤工作,并在前面帶領同學做啦啦對的場面。
● 觀看影像片段之后,讓幼兒自由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教師小結:金蓮花姐姐是延吉市二中失去雙手的一位殘疾學生。她是一位認真學習,不怕困難,助人為樂的很優(yōu)秀的姐姐?!翱焖祭蠋?教.案網出處”我們應該學習金蓮花姐姐不怕失敗的頑強毅力,學習她的像正常人一樣對待每一項事情的健康的思想。
三、 體驗殘疾人面臨的種種困難。
1) 體驗盲人:全體幼兒蒙上眼睛聽鈴聲找到老師,并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 體驗聾啞人: 如果我們不會說話會遇到什么困難呢?
3) 體驗肢體殘疾人:失去雙腿或雙手的殘疾人,又會是怎么樣呢?
● 體驗后互相討論幫助殘疾人的方法。
幼兒1:我要跟殘疾小朋友在沙灘上玩游戲。
幼兒2:我?guī)兔と税⒁踢^馬路。
幼兒3:我攙扶肢殘人乘坐公共汽車。
幼兒4: 不讓我哥欺負他們,跟哥哥一起幫助他們、尊重他們。
幼兒5:我要學啞語,跟聾啞人說話。
教師小結:孩子們,你們真是有愛心的小朋友,想了這么多的辦法跟殘疾人交流,有了你們的尊重,有了你們的關愛,他們不會感到孤獨。 小朋友們記住,殘疾人和我們是朋友。
四、一起聽聽大家喜歡的歌曲"愛的奉獻"。
活動延伸:組織幼兒到福利院進行慰問活動。
活動反思:
在體驗中萌發(fā)愛心,就是要讓幼兒體驗到關愛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讓幼兒進行了了解殘疾人、關心殘疾人的活動。在活動中,為了讓幼兒進一步體驗殘疾人的痛苦,老師把幼兒的眼睛蒙上,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要求幼兒用一只手取籃球體驗活動,觸動了幼兒幼小的心靈,原來殘疾人朋友的生活這么困難……。體驗活動使孩子知道應該正確對待殘疾人,關心幫助殘疾人,從身邊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