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shù)學教案《4的合成》反思》屬于幼兒園中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中班數(shù)學教案《4的合成》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數(shù)字“4”可以合成的組合。
2、可以說出哪些數(shù)字合起來是“4”。
活動準備:
四瓣花的圖片3張;飛機模型4個,小熊和圣誕老人布偶。
活動過程:
一、習3的合成
小朋友,你們還記得3可以分成幾和幾嗎?
二、教師出示花的圖片,請幼兒看圖片中的花有幾個花瓣,然后再看花瓣都是什么顏色的,從而使幼兒初步認識4的合成。
三、分飛機游戲。
1、請幼兒上前,教師拿出布偶,"文.章出自屈a老師教.案網(wǎng)"請幼兒給布偶分玩具飛機。
2、引導幼兒運用不同的分法分飛機。
3、教師根據(jù)幼兒操作的情況,在黑板上寫上分解的公式,鼓勵幼兒跟著老師一起念;
四、延伸活動:
“平時在玩玩具的時候,你們可以怎樣分呢?”
“在家里,和弟弟妹妹分糖果或水果的時候,應該怎么分呢?”
活動反思:
數(shù)量充足、色彩鮮艷的數(shù)學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兒掌握知識,完成教學的目標。讓幼兒真正意義上做到“玩中學,學中樂”,從而達到“寓教于樂,寓教于生活”的目的。
2、中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學習4的分解與合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4的分解與合成,知道4分成兩份有3種分法,知道哪兩個數(shù)合起來是4,并能用較為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
2、通過游戲培養(yǎng)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體驗同伴合作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數(shù)字卡、小貓。小兔頭飾各一個。山洞、數(shù)字寶寶(1-3)
2、4個棒棒糖、奶、雞蛋、西瓜、草莓。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走線并入座,出示小貓頭飾,"看,誰來了呀?"二、學習4的分解。
1、師:今天小貓要邀請它的好朋友們小兔、小狗到家里來做客,還為小朋友準備了好多好吃的東西,看!
2、 師:我們先來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
幼:4只棒棒糖。
幼:4個雞蛋幼:4杯奶。
師:那怎樣把這些數(shù)量是4的東西分成兩份呢?誰知道請舉手。
3、我們先來分奶。
你是怎么分的?請你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總結說我們把這4杯奶,1杯奶分給了小兔子,3杯奶分給了小狗。(邊說邊出示數(shù)字卡)并讓幼兒一起學念。重點認識分合號。
4、再請一個小朋友來分棒棒糖,分的時候不能和前面小朋友分的方法一樣。
"你是怎么分的?請你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幼:我把這4個棒棒糖,2個棒棒糖分給了小兔,2個棒棒糖分給了小狗。
師:教師與幼兒一起記錄4可以分成2和2,幼兒一起學念。
師:最后還有4個雞蛋,誰會用和前面?zhèn)z個小朋友不一樣的方法分?
"你是怎么分的?請你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幼:我把這4個雞蛋,3個雞蛋分給了小兔,1個雞蛋分給了小狗。
師:教師與幼兒一起記錄4可以分成3和1,幼兒一起學念。
三、教師小結師:4分成兩份有三種分法。幼兒一起念三種分法。
四、游戲?qū)W習4的合成。
師:小動物們吃得可開心啊,吃飽了,他們邀請我們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們愿意嗎?森林很遠,(教案出自: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我們4人一組開火車去吧! "(聽音樂玩開火車的游戲)咦,看地上有什么呀(草莓),有幾個?(2個)其地方還有沒有?有幾個?(2個),那總共有幾個呀?(4個)聽音樂再往前走咦,看地上又有什么了(西瓜)有幾個(3個),其他地方還有沒有(1個),那總共有幾個(4個)聽音樂繼續(xù)走"呀,看,這是什么啊?(山洞),這個山洞只允許數(shù)字寶寶是4的小朋友過去,可我們小朋友也想過去怎么辦呢?(先變成數(shù)字寶寶),老師這給小朋友準備了好多數(shù)字寶寶,(發(fā)數(shù)字寶寶)看看自己是數(shù)字寶寶幾呢? 是數(shù)字4嗎?那怎樣才能讓我們的數(shù)字變成4呢?(幼兒講述1和3合成……)"真聰明,那快點找到一個與自己合起來是4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隊一起過魔洞吧!"(教師檢查)幼兒分組找到朋友過魔洞后,做一個勝利的表情或動作!
師:"剛才你們都很聰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來是4的好朋友一起過魔洞,真棒!"五、教師小結:
3和1和起來是4,2和2和起來是4,1和3和起來是4.
聽音樂繼續(xù)走(走出教室)六、活動延伸:
在區(qū)域活動中練習4的組成。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改變了以往數(shù)學活動中以"教師教,幼兒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了"給小動物分食物""與好朋友過魔洞""奪取智慧星"等游戲情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快樂中學,充分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整個活動過程,通過讓幼兒自主嘗試探索,從而知道了3分成兩份有2種分法,知道哪兩個數(shù)合起來是3,并能用較為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在活動中,幼兒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又體驗到了的成功的喜悅,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以幼兒為主體的新理念,并創(chuàng)設了較好的生生互動的環(huán)境,活動效果較好。
3、中班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4的合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數(shù)字“4”可以合成的組合。
2、可以說出哪些數(shù)字合起來是“4”。
活動準備:
四瓣花的圖片3張;飛機模型4個,小熊和圣誕老人布偶。
活動過程:
一、習3的合成
小朋友,你們還記得3可以分成幾和幾嗎?
二、教師出示花的圖片,請幼兒看圖片中的花有幾個花瓣,然后再看花瓣都是什么顏色的,從而使幼兒初步認識4的合成。
三、分飛機游戲。
1、請幼兒上前,教師拿出布偶,"文.章出自屈a老師教.案網(wǎng)"請幼兒給布偶分玩具飛機。
2、引導幼兒運用不同的分法分飛機。
3、教師根據(jù)幼兒操作的情況,在黑板上寫上分解的公式,鼓勵幼兒跟著老師一起念;
四、延伸活動:
“平時在玩玩具的時候,你們可以怎樣分呢?”
“在家里,和弟弟妹妹分糖果或水果的時候,應該怎么分呢?”
活動反思:
數(shù)量充足、色彩鮮艷的數(shù)學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兒掌握知識,完成教學的目標。讓幼兒真正意義上做到“玩中學,學中樂”,從而達到“寓教于樂,寓教于生活”的目的。
4、中班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秋天的果園(學習4的分解與合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4的分解與合成,知道4分成兩份有3種分法,知道哪兩個數(shù)合起來是4,并能用較為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
2、通過游戲培養(yǎng)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體驗同伴合作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數(shù)字卡、小貓。小兔頭飾各一個。山洞、數(shù)字寶寶(1-3)
2、4個棒棒糖、奶、雞蛋、西瓜、草莓。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走線并入座,出示小貓頭飾,“看,誰來了呀?”
二、學習4的分解。
1、師:今天小貓要邀請它的好朋友們小兔、小狗到家里來做客,還為小朋友準備了好多好吃的東西,看!
2、師:我們先來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出自:屈;老.師"有多少?
幼:4只棒棒糖。
幼:4個雞蛋
幼:4杯奶。
師:那怎樣把這些數(shù)量是4的東西分成兩份呢?誰知道請舉手。
3、我們先來分奶。
你是怎么分的?請你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p>
總結說我們把這4杯奶,1杯奶分給了小兔子,3杯奶分給了小狗。(邊說邊出示數(shù)字卡)并讓幼兒一起學念。重點認識分合號。
4、再請一個小朋友來分棒棒糖,分的時候不能和前面小朋友分的方法一樣。
“你是怎么分的?請你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p>
幼:我把這4個棒棒糖,2個棒棒糖分給了小兔,2個棒棒糖分給了小狗。
師:教師與幼兒一起記錄4可以分成2和2,幼兒一起學念。
師:最后還有4個雞蛋,誰會用和前面?zhèn)z個小朋友不一樣的方法分?
“你是怎么分的?請你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
幼:我把這4個雞蛋,3個雞蛋分給了小兔,1個雞蛋分給了小狗。
師:教師與幼兒一起記錄4可以分成3和1,幼兒一起學念。
三、教師小結
師:4分成兩份有三種分法。幼兒一起念三種分法。
四、游戲?qū)W習4的合成。
師:小動物們吃得可開心啊,吃飽了,他們邀請我們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們愿意嗎?森林很遠,我們4人一組開火車去吧!”(聽音樂玩開火車的游戲)
咦,看地上有什么呀(草莓),有幾個?(2個)其地方還有沒有?有幾個?(2個),那總共有幾個呀?(4個)
聽音樂再往前走
咦,看地上又有什么了(西瓜)有幾個(3個),其他地方還有沒有(1個),那總共有幾個(4個)
聽音樂繼續(xù)走
“呀,看,這是什么啊?(山洞),這個山洞只允許數(shù)字寶寶是4的小朋友過去,可我們小朋友也想過去怎么辦呢?(先變成數(shù)字寶寶),老師這給小朋友準備了好多數(shù)字寶寶,(發(fā)數(shù)字寶寶)看看自己是數(shù)字寶寶幾呢?是數(shù)字4嗎?那怎樣才能讓我們的數(shù)字變成4呢?(幼兒講述1和3合成……)“真聰明,那快點找到一個與自己合起來是4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隊一起過魔洞吧!”(教師檢查)
幼兒分組找到朋友過魔洞后,做一個勝利的表情或動作!
師:“剛才你們都很聰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來是4的好朋友一起過魔洞,真棒!”
五、教師小結:
3和1和起來是4,2和2和起來是4,1和3和起來是4.
聽音樂繼續(xù)走(走出教室)
六、活動延伸:
在區(qū)域活動中練習4的組成。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改變了以往數(shù)學活動中以“教師教,幼兒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了“給小動物分食物”“與好朋友過魔洞”“奪取智慧星”等游戲情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快樂中學,充分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整個活動過程,通過讓幼兒自主嘗試探索,從而知道了3分成兩份有2種分法,知道哪兩個數(shù)合起來是3,并能用較為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在活動中,幼兒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又體驗到了的成功的喜悅,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以幼兒為主體的新理念,并創(chuàng)設了較好的生生互動的環(huán)境,活動效果較好。
5、中班數(shù)學教案《15只老鼠的禮物》教案反思
老師講述故事十五只老鼠送禮物,然后提問,通過提問,理解老鼠們?yōu)榱吮荛_貓,選禮物送禮物的有關情節(jié),在討論、投票過程中幫助老鼠們選出最適合的禮物避開貓。
【活動目標】
1、在為小老鼠們選禮物避開貓的故事情境中,運用分類、計數(shù)等方法,嘗試統(tǒng)計。
2、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3、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shù)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yǎng)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重點】
閱讀老鼠們投票的有關畫面,運用數(shù)數(shù)、比較、說出總數(shù)等方法,嘗試統(tǒng)計。
【活動準備】
PPT、幼兒操作材料(統(tǒng)計表、數(shù)字卡片、貼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十五只老鼠就住在倉庫里,倉庫里很溫暖舒適,每個袋子里都裝滿了食物。有一天,老鼠們發(fā)現(xiàn)倉庫里亂七八糟,還留了一張紙條(膽小鬼,你們好啊,我是農(nóng)場主的貓。今天就算我的自我介紹了,下次見面時,我會飽餐一頓。明白嗎?)
誰來過了?老鼠們看到貓要吃了它們可害怕了?你們能想個辦法幫助老鼠們嗎?老鼠們也聚在一起商量,最后它們商量的結果是在貓脖子上掛點什么?
二、感知統(tǒng)計
1、繼續(xù)講述故事:在脖子上掛什么好呢?有的老鼠說:“掛重的東西,讓貓動彈不得?!庇械睦鲜笳f:“可是太沉,我們怎么搬呢?”“不行,掛重的?!?/p>
“不行,掛輕的”就這樣,小老鼠們鬧騰開了。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覺得在貓脖子上掛重的東西還是輕的東西呢?
出示鎖和羽毛的圖片,你們覺得哪張圖片代表輕的東西,哪張圖片代表重的東西。
幼兒舉手表決。
2、小朋友們認為掛輕的多,那我們來看看小老鼠們是怎么選的?我們一起數(shù)數(shù),選掛重的東西的老鼠們有幾只?選掛輕的東西的老鼠們有幾只?哪一隊多?
小結:選擇掛重東西的一隊有5只老鼠,選擇掛輕東西的一隊有10只老鼠,10比5多,所以,老鼠們決定掛輕的東西。
三、嘗試統(tǒng)計。
1、幼兒投票:
重點提問:
(1)輕的東西選什么掛上呢?(幼兒討論)
(2)(出示有味道的、會發(fā)光的、有聲音的物體)老鼠們選了哪幾樣物體?為什么選這些?
小結:襪子、香水能發(fā)出臭味,給貓帶上就能聞到味道;電筒、燈籠有光亮,給貓帶上遠遠地能聞到味;哨子、鈴鐺等有聲音,如果哨子響就知道貓來了。好像都有道理,可是到底選擇什么呢?
(3)小朋友們,如果是你們,你們會送什么給貓?
(出示表格)請幼兒將自己的貼紙貼在表格里,數(shù)一數(shù)我們選擇了什么?
2、統(tǒng)計記錄:
(1)重點提問:看看小老鼠選擇了有味道的、會發(fā)光的,還是有聲音的物體?
(2)嘗試統(tǒng)計
這一次小老鼠是以什么來投票的?(栗子)數(shù)一數(shù)有幾只老鼠選了有聲音的?幾只老鼠選了有味道的?幾只老鼠選了會發(fā)光的?哪個最多?
(3)集體驗證幼兒的統(tǒng)計表。
小結:選擇掛有聲音的東西的老鼠有9只最多,老鼠們決定給貓掛上有聲音的東西,那就是鈴鐺。
四、經(jīng)驗遷移。
1、誰能把鈴鐺送給貓呢?什么時候送?(幼兒選擇并講述理由)
2、小老鼠們有的選擇清晨去送、有的選擇大半夜,還有的選擇中午,分別有幾只?
3、教師講述故事:小老鼠決定在中午,老鼠們弄來個鈴鐺并精心包裝起來。第二天中午,農(nóng)場主人家的門鈴響起來。叮咚叮咚!
女主人一開門就看到腳邊的禮物盒?!敖o聰明帥氣的貓咪?哎喲,貓咪,給你的禮物耶!”女主人把鈴鐺掛在貓脖子上。從那天開始,老鼠們聽到當啷當啷的響聲就藏到院子里,田野里,就這樣,十五只老鼠欣喜若狂,頓頓飽餐度過了。
教學反思:
我意識到本次活動有不足之處。在整個活動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接著一個環(huán)節(jié)過渡時,都是由老師提出問題,沒能體現(xiàn)幼兒的主動性,在語言組織中,不夠精煉。這是以后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
6、教案中班數(shù)學《分類》教案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本節(jié)課是老師在幼兒玩積木的時候,無意中發(fā)現(xiàn)幾名幼兒不是拿積木搭建什么樓房,汽車,而是有的幼兒拿的三角形的積木,有的拿的是正方形的積木,有的拿的是梯形的積木,這樣就及時的進行了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學習按物體的某種相同特征(用途、顏色、大小、形狀)的東西可以歸成一類,培養(yǎng)幼兒分析、比較、綜合的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6、培養(yǎng)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7、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能按大小、顏色、形狀進行分類,注重幼兒在對物品進行分類的同時,理解物品的用途。
活動準備
實物:蘋果、梨子、香蕉、皮球、玩具汽車、樹葉、籃球;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教具:蘋果、梨子、香蕉、皮球、汽車。(教師問:小朋友,我們要把這些東西分別放進兩個籃子里,可以怎樣分?)
2、幼兒小組討論。
可能的分法有:
(1)按用途分類。
(2)按形狀分類。
引導幼兒說出:我是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蘋果、皮球是圓形的,梨和車不是圓形的;我是把用途相同的放在一起的:蘋果、梨、香蕉是水果,皮球、車是玩具。
3、以拾落葉的情節(jié)出示樹葉,樹葉大小、顏色不同。
問:我們要把這些樹葉分別放進兩個籃子里,可以有幾種分法?
幼兒討論可能的分法有:
(1)按大小分類。
(2)按顏色分類。
引導幼兒說出:我是把顏色相同的放在一起,或者我是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
4、操作活動。
分積木:啟發(fā)幼兒按積木的大小、顏色、形狀進行分類。
5、活動延伸:
1、幼兒繼續(xù)在其他領域中滲透分類的意識。
2、教師可利用日常環(huán)境讓幼兒學習分類,比如:可以對秋天的落葉按照顏色、形狀等進行分類,還可以對水果、蔬菜按照顏色、形狀等進行分類。
教學反思
通過對中班幼兒上的這一節(jié)課,該班幼兒基本能掌握對物體進行分類,以及進行分類的方法,在顏色、大小上分類掌握較好,但是在形狀、以及用途上掌握較困難。在以后的教學中可通過其他的領域來鞏固對物體的分類,也可在幼兒一日活動中進行學習。
7、教案中班數(shù)學《多變的圖形》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在圖形的反復變化中,訓練幼兒思維,提高操作能力。
2、通過讓幼兒反復對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圓形等圖形進行變化操作,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圖形之間可以相互變化,轉(zhuǎn)換,它們可以變出不同的數(shù)量的各種圖形。
3、培養(yǎng)幼兒利用各種圖形組合成各種物體的情趣。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6、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7、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三角形、長方形、梯形、圓形拼成一幅畫(機器人)。
2、學具:每人一套各種圖形的紙,放在信封中。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小朋友,你們知道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嗎?(教師拿出掛圖背朝幼兒),變!一幅畫展現(xiàn)在幼兒面前?!皺C器人”對!那你看一看機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坝蓤D形拼成。”好!下面我們就來做有關圖形的游戲。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嘗試活動:觀察、思考。
l、請小朋友動腦筋,仔細觀察機器人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由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組成。)
2、每種圖形各有多少個?(圓形6個,半圓形6個,正方形1個,長方形4個,梯形5個,三角形1個。) 第二次嘗試活動:用折紙游戲,看圖形的變化。
1、發(fā)禮物:(學具)小朋友,上面的游戲,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老師要獎勵。每位小朋友一份禮物(發(fā)學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裝的是什么禮物,好,下面就請你們自己打開小信袋(里面出現(xiàn)多種顏色的圖形)。你們喜歡不喜歡呀?(“喜歡!”)這些小圖形呀,它們還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還會變成其它形狀呢,不信,你們試一試。
2、操作:動手動腦,感知圖形變換。
(1)請幼兒動手變一變(折紙)。 (2)請幼兒說說變化的結果: 正方形——變成了三角形還有長方形。 圓形——變成了半圓形、扇形。 長方形——變成了三角形,還有正方形
(三)結束部分:
五彩圖形妙趣橫生:小朋友,這些小圖形好玩嗎?(好玩!)那我們再把它貼在白紙上它還會變成一幅精美的粘貼畫,把這些畫獻給你們的爸爸媽媽吧。師生共同享受動手制作的快樂。
活動結束:
請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媽媽找一找,你家里哪些東西是你認識的圖形。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設計我能夠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確定活動目標和活動形式。由于幼兒直覺行動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年齡特點,整個數(shù)學活動我都采取了操作和游戲的方式,讓幼兒在動手的過程中親自感知、探索、總結。
中班幼兒在圖形認知方面僅限于簡單的圖形分割與拼合,因此在孩子們開展了三角形二等分的經(jīng)驗基礎上,設計了正方形二、四等分和拼合活動,進一步了解各圖形的分割與拼合。活動中采取游戲情景法引入數(shù)學活動內(nèi)容,利用為喜羊羊過生日,結合了幼兒的興趣和已有經(jīng)驗,調(diào)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孩子們一看到喜羊羊等圖片,情緒十分高漲。針對中班幼兒我設計了一個問題情境“給喜羊羊分生日蛋糕,怎樣能夠分得一樣大”,請幼兒集思廣益,幫助喜羊羊想辦法,孩子們操作的熱情一下子被調(diào)動了起來。
通過兩次探索操作,幼兒充分感知正方形圖形二、四等分與拼合,感知和理解圖形間的關系以及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兩次操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并且教師結合幼兒的操作進行小結,幫助幼兒梳理經(jīng)驗認識。孩子們到底是否掌握了對正方形圖形二、四等分和拼合的理解呢?我又通過一個“和圖形娃娃做游戲”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將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在游戲的設計中,我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些小困難,引導幼兒能夠用所學到的知識經(jīng)驗解決這些困難。
最終,幼兒將生活中的知識又運用到生活中,活動的設計比較完整。為了能夠突出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我重點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活動中提問的設計。在這次數(shù)學活動中,我設計的提問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既能夠引導幼兒按照一定的目標思考問題,又能夠激發(fā)每個幼兒求異的思維方式,為幼兒在思維上拓展了空間,鼓勵幼兒和別人想的不同,如進行正方形二、四等分的提問:怎樣能夠把蛋糕分成一樣大的兩(四)塊呢、還有別的方法嗎等。
第二,操作活動后鼓勵幼兒交流。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正是顯示思維差異性的時候,教師作為一名觀察者和指導者一定要了解幼兒的操作特點和思維特點,在操作活動后有目的地引導幼兒進行方法和經(jīng)驗的交流。孩子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能夠?qū)W到別人的經(jīng)驗,這對每一名幼兒來說都是十分寶貴的,而且教師的行為會影響到孩子的思考,他們會努力展現(xiàn)自己的想法,與別人分享。
第三,將所學知識進行運用。在教師的引領下,孩子們在一次教育活動中能夠?qū)W到一定的知識,而知識的作用正是“學為所用”,因此孩子們能將所學的知識得以運用十分重要。
所以我在活動中設計了一個運用知識的游戲環(huán)節(jié),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此次數(shù)學教育活動只是拉開了圖形分割與拼合的序幕,我們還會相繼開展圓形、半圓形等圖形的分割與拼合活動,引領幼兒在圖形學習的領域里探索,為幼兒提供操作、探索與創(chuàng)新的機會,促進幼兒動手、語言和思維等各方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