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會教案及教學反思《講秩序》》屬于幼兒園中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中班社會教案及教學反思《講秩序》
設計背景
講文明、謙讓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xiàn),是 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著先已后人的一種自私現(xiàn)象。針對本班幼兒人數(shù)較多,在就餐、玩玩具、上廁所排隊等存在秩序混亂等現(xiàn)象,很有必要給小朋友上一堂有關文明秩序的活動課。
活動目標
1、學習互相謙讓,知道人多時要排隊,不擁擠。
2、從小培養(yǎng)幼兒講次序的文明行為。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知道生活中許多事情需要排隊。
難點: 培養(yǎng)幼兒自覺遵守次序的習慣。
活動準備
玩具一筐。
活動過程
一、教師把一筐好玩的玩具放在桌上,請全班幼兒同時上來拿,教師不提任何要求,(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觀察幼兒是如何拿玩具的,并記住被擠的幼兒。
(1)提問:,剛才你們拿玩具時覺得怎樣?(教師有意提問被擠的幼兒)
(2)討論:
1、應該怎樣拿玩具才能又快又不擁擠?
2、你知道生活中什么時候需要排隊呢?為什么?
3、教師歸納:比如,看病要排隊,買東西、玩滑梯要排隊,就餐要排好隊領飯。
二、請幼兒排隊拿玩具到室外玩。
(1)指導幼兒有秩序地拿玩具。
(2)教師及時制止個別幼兒還搶、擠的現(xiàn)象,并請他重新排隊。
三、小結:在生活中,因為想做同一件事的人很多,每個人都能謙讓一點,都
能自覺講秩序,自覺排隊,不擠也不搶,我們的心情就會很愉快,做事情就會又快又好。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參與意識很好,課堂氣氛活躍,并且認識到排隊、謙讓的必要性。不過謙讓行為不是一朝一夕,甚至是一次教學活動就能使幼兒自發(fā)產(chǎn)生的,需要老師、家長在以后的生活、活動中不斷強化,才能使幼兒養(yǎng)成自覺遵守次序的習慣。
2、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夏天來了》
活動目標:
1.知道夏天來時,周圍環(huán)境的一些變化。
2.懂得在活動中,注意傾聽同伴講話。
3.通過活動,體驗夏天的快樂。
4.初步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在活動前,家長和幼兒一起說說夏天的周圍環(huán)境
2.動物頭飾若干
3.關于夏天的圖片
4.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雷雨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聽這是什么聲音啊?
幼:雨聲師:還聽到什么聲音了呢?
幼:雷聲師:那你知道在什么季節(jié)會經(jīng)常下雷雨呢?
幼:夏天
二.說一說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
師:到夏天時,我們周圍會有哪些變化啊?
幼:天熱了、衣服穿少了、出汗多、荷花開了、知了叫
三.欣賞圖片,感受夏天的美。
師逐一出示圖片,讓感受夏天的美。
游戲:躲雨今天啊,老師請來了幾個小動物和我們一起玩。<來.源快思教.案網(wǎng)>(椅子下面事先放小鳥、青蛙頭飾各兩個)
師:天變黑了,聽有什么聲音啊?
幼:雷聲師:不好了,要下雷雨了我們快點躲雨吧
小結:告訴幼兒,在下雷雨時我們人是不可以躲在樹下的,我們要找到安全的地方躲起來。
活動延伸:
雷雨停了,我們一起出去玩吧。我們又學到了一些新本領,我們回去把今天學到的本領告訴班里沒來的小朋友,好嘛?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小班幼兒對夏天的前期經(jīng)驗還很少,分不清季節(jié)和季節(jié)的特征,對夏天的景物了解不多。讓他們知道夏天都有些什么變化了,我想知識需要積累,尤其是對中班幼兒,如果在主題結束時再進行一次類似總結性的這樣活動,效果一定會更佳。
3、中班社會教案及教學反思《家里的電器》
活動設計背景
擺放一些家用電器,利用教室的電器直觀認識。
活動目標:
1、了解常見家用電器的正確的操作方法。
2、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利用實物講解家電的作用。
難點:各種家電的用處不一樣,幼兒會混亂。
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讓幼兒說說家中有哪些家用電器。
2、老師分別利用家用電器,如:電視,向幼兒介紹使用方法,放光碟,讓幼兒說說看到什么,知道電視的作用。[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wǎng).]電風吹的使用方法又不一樣,介紹它的方法和其他的有什么不同,每種電器的作用都不一樣。舉例說幾個,讓幼兒明白其中的操作方法。
3、教育幼兒要正確使用家用電器,自己不能隨便亂動。
教學反思
幼兒對某些不太常見的電器不太清楚作用?;径歼_到目的。
4、中班社會教案及教學反思《講秩序》
設計背景
講文明、謙讓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xiàn),是 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著先已后人的一種自私現(xiàn)象。針對本班幼兒人數(shù)較多,在就餐、玩玩具、上廁所排隊等存在秩序混亂等現(xiàn)象,很有必要給小朋友上一堂有關文明秩序的活動課。
活動目標
1、學習互相謙讓,知道人多時要排隊,不擁擠。
2、從小培養(yǎng)幼兒講次序的文明行為。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知道生活中許多事情需要排隊。
難點: 培養(yǎng)幼兒自覺遵守次序的習慣。
活動準備
玩具一筐。
活動過程
一、教師把一筐好玩的玩具放在桌上,請全班幼兒同時上來拿,教師不提任何要求,(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觀察幼兒是如何拿玩具的,并記住被擠的幼兒。
(1)提問:,剛才你們拿玩具時覺得怎樣?(教師有意提問被擠的幼兒)
(2)討論:
1、應該怎樣拿玩具才能又快又不擁擠?
2、你知道生活中什么時候需要排隊呢?為什么?
3、教師歸納:比如,看病要排隊,買東西、玩滑梯要排隊,就餐要排好隊領飯。
二、請幼兒排隊拿玩具到室外玩。
(1)指導幼兒有秩序地拿玩具。
(2)教師及時制止個別幼兒還搶、擠的現(xiàn)象,并請他重新排隊。
三、小結:在生活中,因為想做同一件事的人很多,每個人都能謙讓一點,都
能自覺講秩序,自覺排隊,不擠也不搶,我們的心情就會很愉快,做事情就會又快又好。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參與意識很好,課堂氣氛活躍,并且認識到排隊、謙讓的必要性。不過謙讓行為不是一朝一夕,甚至是一次教學活動就能使幼兒自發(fā)產(chǎn)生的,需要老師、家長在以后的生活、活動中不斷強化,才能使幼兒養(yǎng)成自覺遵守次序的習慣。
5、中班社會教案及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做》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通過游戲,進一步了解有關生活中的安全行為。
2. 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3. 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 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5. 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 教師自攝一段不安全行為教育的錄像帶。
2. 有關幼兒在家庭生活中的安全行為圖片若干幅。
3. 每人一塊泡沫板坐墊、鼓一只。
活動過程:
1. 情境導入:
播放一段有關幼兒在家或戶外發(fā)生不安全行為的真實生活情景的錄像
——“在錄像中,你看到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2. “擊鼓傳花游戲”:
方法:讓幼兒圍著圓圈坐在泡沫板上,圖片間隔放置在泡沫板坐墊下。!.快思.教案網(wǎng)出處!聽到擊鼓聲開始傳花,鼓聲停時花落在誰處,誰的泡沫板坐墊下如有圖片,該幼兒就要說明圖片上的事該不該做,大家可以一起參與討論,以明辨哪種行為正確,哪種行為不正確。
教師就圖片內容設問,引發(fā)幼兒討論:
“聽到敲門聲該不該開門?為什么?應該怎么做?”
“能不能隨手從窗戶往下扔垃圾或物品?為什么?應該怎么做?”
“能不能站在窗臺或陽臺上?為什么?”
“能不能隨便開煤氣?為什么?”
“能不能隨便碰電插座?會有什么危險?”
“能不能隨便吃藥品?會造成什么后果?應該怎么做?”
“上下樓梯應該怎么走”
活動反思:
到了中班以后,孩子們自我意識在不斷增強,但他們自我保護意識淡薄,對好多危險的行為引不起注意。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行為,根據(jù)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接近幼兒生活,結合游戲設計了這次教育活動。從活動一開始就以錄像帶形式真實地再現(xiàn)了幼兒的不安全行為,讓幼兒從一開始就樹立安全意識,通過幼兒的討論讓幼兒明白這些不安全行為給我們帶來的可怕后果。通過游戲的形式緩解活動的緊張,幼兒每個人說一說什么行為是正確的?什么行為是不正確的?個別培養(yǎng)了幼兒明辨是非的能力,設計的內容都是幼兒自我保護意識方面的,所以對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是不容置疑的?;顒硬捎矛F(xiàn)場演示——幼兒討論(結合游戲)的方法,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富有兒童情趣,幼兒在活潑寬松的氣氛中學習,我覺得很好。
6、中班社會教案及教學反思《我是……》
活動目標:
1.愿意參加集體活動,在老師的提示下學習說一句話表達對自我的認知。如:我是藝昕幼兒園中班的小朋友,我有一雙手,我的小手會……,我的臉上長著……,我的眼睛可以……,鼻子可以……,嘴巴可以……,耳朵可以……
2.初步了解自己的身體,能說出人體主要部位的名稱和五官的名稱,知道五官的基本功能。
3.在老師的帶領下活動小手和五官,聽音樂指令有節(jié)奏地活動。
4.培養(yǎng)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幼兒面向教師就坐,前面預留一定的活動空間
活動過程:
1.和中班幼兒打招呼,簡單介紹自己是鄧老師,和幼兒建立最初的親切感和信任感。
2.以和藹的口吻和幼兒交流,
師:寶貝們,你們知道我是鄧老師了,可我還不知道你們的名字呢?誰想告訴我呀?(選擇3——5個愿意交流的幼兒,請他們介紹自己的姓名)。
師:你們這是在哪里呀?知道我們幼兒園的名字嗎?知道自己在哪個班里嗎?教師教幼兒學說完整的句子,逐步深入:“我在藝昕幼兒園”,“我是藝昕幼兒園的小朋友”“我是中班的小朋友”,“我是藝昕幼兒園中班的小朋友”。
3.帶領幼兒進一步了解和認識自己,實現(xiàn)自我認知。
師:我有一雙手,你們有嗎?讓我看看。我的手會搖一搖,你們會嗎?我的手會在身上爬一爬,你能嗎?試一試吧。
師:在幼兒園里,我們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都用小嘴巴,讓我看看你們的小嘴巴在哪里呀?!.快思.教案網(wǎng)!來張大嘴巴,啊----,像小老虎一樣叫一叫,啊嗚----,像小花貓一樣叫一叫,喵-----。
師:我的眼睛看到了某某小朋友學得真好,你們的小眼睛在哪里,睜大了讓我看看,閉上眼睛還能看見嗎?
師:幼兒園里有衛(wèi)生間,我們憋得慌的時候要去尿尿和拉巴巴,誰是站著尿尿的呢?從座位上站起來讓我看看,哦,站著尿尿的是小男孩,來,我們一起說說看:我是男孩,我站著尿尿,我是聰明的男子漢。蹲著尿尿的是女孩哦,讓我們說說看:我是女孩,我蹲著尿尿,我是漂亮的小姑娘。
4.帶領幼兒做手部動作的音樂游戲《放開捏攏》,有節(jié)奏地活動手掌和手指,并指認人體五官。
5.評價幼兒的活動情況,表揚愿意參與活動的幼兒,鼓勵幼兒回家把今天學會的音樂游戲《放開捏攏》的動作也教給自己的爸爸媽媽。
活動反思:
今天的小中班的兩節(jié)體驗活動都是根據(jù)新入園幼兒的需要和年齡特點設計安排的,是該園第一次正規(guī)開展的集體教育活動,因此本班教師都參與了聽課。在體驗中面對沒有幼兒園生活經(jīng)驗的孩子,感覺教師的親和力和感染力以及對幼兒的心理特點的把握是很重要的。在幼兒與我非常陌生的情況下,在這些僅有一周幼兒園經(jīng)驗的孩子們面前,組織一節(jié)集體教育活動真的是很不容易的,是對教師基本功底和能力的極大挑戰(zhàn)。好在我自己的體態(tài)語言比較豐富和夸張,說話全部使用的是兒童口吻,又有對幼兒年齡特征的基本了解和把握,因此還算比較順利地完成了預設的活動。在小班的活動中因為幼兒玩得盡興,在模仿小烏龜爬時,創(chuàng)編出了幾種不同的爬行姿勢,很是讓我欣喜,看來孩子們的表演欲望和創(chuàng)造性還是很好的。但首次活動中還是覺得有些遺憾,比如小班的孩子,只有半數(shù)左右的孩子能和老師互動,參與活動,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處于自由狀態(tài)和靜止狀態(tài),盡管我關注到了他們的表現(xiàn),也鼓勵了,但是他們仍然不愿意參與,我尊重了剛入園幼兒的不適,沒有過多地干預他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愿意參與活動的幼兒身上。
中班幼兒的自我認知比較順利,幼兒參與活動的人數(shù)較小班明顯增多,除了極個別的幼兒外,大部分幼兒愿意參與到活動中和老師互動。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積極,情緒愉悅,讓我感到很高興。幼兒做動作比較積極,語言表達比較起來就顯得有些被動了,在老師的反復引領下,有半數(shù)左右的幼兒能完整地表達清楚一句話,這可能和幼兒在故鄉(xiāng)時使用方言有關系,而在幼兒園僅僅一周多些的短時間里要求使用普通話表達,他們還不習慣,相信隨著入園時間的增加,這種現(xiàn)象會改觀,幼兒會愿意開口表達的。
7、中班社會公開課教案《做客》及教學反思
讓幼兒進入情景中做客,學習去朋友家做客的基本規(guī)則和禮儀,正確使用“請”、“謝謝”、“不客氣”等禮貌用語,主人給我們端水,請我們吃水果、糕點,我們應該說什么?,懂得如何熱情待客及禮貌做客。這是分享的社會領域活動《做客》。
活動目標
1、懂得如何熱情待客及禮貌做客;
2、正確使用“請”、“謝謝”、“不客氣”等禮貌用語;
3、能用較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交往能力。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學習怎樣做客和接待客人。
活動難點 :交流去朋友家做客的感受,學習怎樣做客和接待客人。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 活動前的周末讓爸爸媽媽帶幼兒去別人家做客
2、物質準備:娃娃家場景布置 、小兔子小羊、小熊頭飾 、幼兒每人準備一份禮物。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周末你們去朋友家做客過嗎?你做客的時候是怎么做的?
(1)主人給我們端水,請我們吃水果、糕點,我們應該說什么?
(2)在別人家里我們要怎樣表現(xiàn)?
(3)離開時我們要說什么?
2、情境劇表演,三位配班老師戴著頭飾根據(jù)提供的娃娃家場景進行做客的表演。
(1)小羊去小兔子家做客。
她來到小兔子家門口,輕輕地敲門,小兔子開門后,熱情地對小羊說:“小羊,歡迎你到我家玩!”小兔子說:“謝謝你,小兔子”。
小兔子請小羊坐在沙發(fā)上,并請她吃青草,小羊說:“謝謝你”吃完青草后,小兔和小羊一起玩玩具。
小羊要回家了,她幫小兔子收拾好玩具后對小兔子說:“再見”小兔說:”歡迎你下次來我家玩!”
(2)小熊去小兔子家做客。
他來到小兔子家門口,“砰砰砰”地亂敲門,小兔子開門后,熱情地對小羊說:“小熊,歡迎你到我家玩!”小熊什么也沒說就進了小兔子家。
小兔子請小熊坐在沙發(fā)上,并請她吃蜂蜜,小熊狼吞虎咽地就吃起來。 吃完蜂蜜后,小兔和小熊一起玩玩具,小熊將玩具扔的滿地都是。
小熊要回家了,小兔子對他說:“再見”,小熊沒理小兔就走了。望著滿地的玩具,小兔子無奈的搖搖頭。
3、交流活動。
(1)當客人:
a.小羊在小兔家做客,她是怎么做的?(輕輕敲門,見到主人首先要問好)
b.小兔給點心的時候,應該怎么說?(謝謝) c.回家的時候,小羊說了什么?(再見)
d.小熊是怎樣做的,這樣的客人主人會歡迎嗎?(重重的敲門 --沒向主人問好--主人請他吃點心時沒說謝謝--亂扔玩具--回家時不說“再見”)
小結:去別人家做客,見到主人我們首先要問:“您好”,吃東西要向主人說“謝謝”回家時要說“再見”。
(2)當主人:
請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需要說那些話、做哪些事。(客人來了,熱情地請客人進門, 為客人端水,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客人一起玩,一起閱讀圖書,還可以請爸爸媽 媽幫忙招待。)
(3)教師引導幼兒學習使用“你好、請、謝謝、不客氣、再見、歡迎再來”等禮貌用 語。
4、開展游戲。《請到我家來做客》
(1)請小朋友在娃娃家場景中嘗試做客。
幼兒自由討論:客人和主人做的怎么樣?還可以怎樣更好做好客人和主人呢?
(2)小朋友帶著準備的小禮物到你熟悉的老師或班級去做客(強調途中的安全) 請幼兒用簡短的語言講述做客的經(jīng)過,分享自己是如何做客的。
5、活動結束 :根據(jù)幼兒參與活動使用禮貌用語情況進行講評。
6、活動延伸:幼兒自制邀請卡,邀請自己喜歡的客人來家里做客或者去朋友家做客。
活動總結
小朋友在這次活動中都表現(xiàn)得積極有興趣,能根據(jù)自己積累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觀察、熱烈的討論。知道了去別人家做客,見到主人要說“您好”,吃東西要向主人說“謝謝”,回家時要說“再見”。當小主人時,客人來了,就要熱情地請客人進門,為客人端水, 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客人一起玩,一起閱讀圖書,還可以請爸爸媽媽幫忙招待。通過這次活動,小朋友不僅學會了正確使用“請”、“謝謝”、“不客氣”等禮貌用語,還能用較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交往能力,達到了這次社會活動的目的要求。
8、中班社會優(yōu)秀教案《垃圾分類》及教學反思
設計意圖
垃圾問題日益嚴重,做好垃圾分類也是人人有責,我園近來也在跟進這一活動, 為了更好地利用資源,滿足幼兒對環(huán)保知識的好奇,進行垃圾分類的學習。使幼兒通過主動討論、操作,知道垃圾可以分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自覺地進行垃圾分類,讓幼兒愿意為維護環(huán)境衛(wèi)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目標
1、認識垃圾的危害,并初步地區(qū)分可回收、有害的垃圾。
2、養(yǎng)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3、愿意為維護環(huán)境衛(wèi)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認識垃圾的危害,不亂丟垃圾?;顒与y點:區(qū)分可回收和有害垃圾。
活動準備
1、布置兩個區(qū)域:“垃圾王國”和“清潔家園”
2、自制有可回收和有害垃圾的垃圾桶兩個、一次性手套若干。
3、有關垃圾的視頻、收集一些廢舊品材料(各類實物垃圾,如舊報紙、廢紙盒、 礦泉水瓶、化妝品、燈管、易拉罐、玻璃、廢電池、耳機等。)
4、PPT+視頻
活動過程
(1)引入
1、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里來了一位朋友,他來自遙遠的星球,是一位外
星人呢!(出示外星人思思)她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思思,思思聽她的媽媽說,地球是個美麗的地方,于是她來到了地球旅游??墒墙Y果讓思思很失望。因為啊,地球, 它不美麗。思思還拍了一些照片來證實自己說的話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2)播放圖片(又臟又亂的小區(qū))提問。
師:小朋友們跟老師一起觀看圖片,待會老師要提問的喲。
1、師:看思思拍的圖片大家都看到什么了?(幼兒回答臟亂)
2、思思說想請我們看看整理垃圾的方法,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師:看完了視頻,小朋友們說說那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那些垃圾是有害垃圾? 可回收:舊報紙、果皮、廢紙盒、礦泉水瓶、易拉罐、玻璃。
不可回收:廢電池、化妝品瓶、燈管。
(3)認識垃圾桶標識
1、出示四種垃圾桶標識圖片
(幼兒著重認識可回收的垃圾和有害垃圾桶的標識)
2、出示兩個實物垃圾桶,幼兒認識兩種標志。
(4)游戲:垃圾分類
1、師:老師這里有很多垃圾寶寶迷路了,想請小朋友們幫幫忙,幫他們找到
自己的家,待會請小朋友認真思考后,一人把一個垃圾王國的垃圾分到我們的兩個垃圾桶里。
2、發(fā)放一次性手套,幼兒操作。
(5)結束部分
1、 驗證答案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把這些垃圾寶寶送回了家,看看圖片上和大家整理的垃圾 是否一樣呀?結束后呢,思思也有禮物送給小朋友們喲。
2、小結:
師:為了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我們小朋友可以做些什么呢? (不亂丟垃圾)
師:小朋友們知道了回家還要告訴我們身邊的人,讓大家一起來垃圾分類,保護環(huán) 境,讓我們的地球變得更加美麗吧。
活動總結
“垃圾分類”是環(huán)保教育中的首選教育資源,活動總的來說很順利,孩子們都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孩子們從沒有這個意識到最后能清晰的分辨可回收與有害垃圾, 這活動取得的效果很明顯,小朋友們經(jīng)過活動有了初步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并且在之后的主題活動中,小朋友都非常的感興趣,也許這個比較的貼近孩子們的生活現(xiàn)實,學習操作起來也比較的方便,可能在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還是要有難易程度的設定,這樣可以讓不同能力的孩子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而且在活動中也是有實物的操作,小朋友也是很感興趣,在活動中也存在了很多的不足,需要不斷地完善,來改正和提升自己。
9、中班社會優(yōu)秀教案《拍墻》及教學反思
設計意圖 讓幼兒喜歡參與游戲活動,體驗游戲活動帶來的快樂。在活動中自覺遵
守游戲規(guī)則,能聽指令快速做出動作反應。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游戲活動,體驗游戲活動帶來的快樂。
2.在活動中自覺遵守游戲規(guī)則,能聽指令快速做出動作反應。
重點難點
重點:活動中自覺遵守游戲規(guī)則。 難點:能聽指令快速做出動作反應。
活動準備
1.幼兒有玩木頭人游戲的經(jīng)驗。
2.狗、小猴、青蛙、小兔等動物的貼圖。
活動過程
1.導入
師:老師今天要教小朋友們玩一個新游戲,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跟著老師一起來到活動場地。
2.基本游戲:
(1)教師第一次講解游戲規(guī)則:一人當“拍墻人”,其他人當爭取去拍墻的人。“拍墻人”面對墻壁用手掌拍墻三下,拍到第三次結束時,
“拍墻人”快速回頭看向他走來想要拍墻的人,當“拍墻人”回頭時還有人正在動,那正在動的人就淘汰出局,想要拍墻的人如果能堅持到最后不被“拍到墻”看到動時,順利拍到墻時就勝利地輪為下一個拍墻的人。
(2)教師示范游戲的基本玩法。
(3)師幼第一次游戲,教師當“拍墻人”,幼兒當想要去拍墻的人。
(4)師幼第一次游戲結束后,師幼共同小結游戲的基本玩法及規(guī)則。
(5)幼兒進行第二次游戲,教師隨機指導。
(6)幼兒第二次游戲后師幼再次小結游戲規(guī)則。
(7)幼兒進行第三次游戲。
3.創(chuàng)新玩法:
(1)教師出示小狗、小貓、小猴等動物貼圖,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游戲的創(chuàng)新玩法。
(2)師幼討論后,提升拍墻游戲的玩法:增加角色表演。
提升玩法的游戲規(guī)則:“拍墻人”先說出動物角色的名稱,并用手掌快速拍動物角色貼圖三下再快速回頭,當“拍墻人”回頭時,想要拍墻的幼兒停下來,并扮演被拍的動物角色,如果想要拍墻的人沒能及時扮演動物角色或還正在動的人將淘汰出局。
(3)師幼進行第一次游戲,教師當“拍墻人”,幼兒當想要拍墻的人。
(4)師幼第一次游戲后,師幼共同小結提升游戲的玩法及規(guī)則。
(5)幼兒進行第二次游戲,教師隨機指導。
(6)第二次游戲后,師幼再次小結游戲規(guī)則。
(7)幼兒進行第三次游戲。
4.教師小結,游戲結束。
活動總結
在本次《拍墻》的游戲活動中,幼兒樂意參與游戲活動,并從中體驗游戲的快樂,也初步突破重難點,大多數(shù)幼兒還是能夠聽“拍墻人”
的指令做出動作,幼兒的反應靈敏,角色表演的欲望較強,整節(jié)游戲活動的氛圍比較濃厚;但由于個別幼兒興致較高,我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的情
緒,沒有強調幼兒認真傾聽游戲規(guī)則,導致個別幼兒特別急于參與到游戲中,沒有認真聽清游戲規(guī)則,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多次被淘汰出局。
10、中班數(shù)學優(yōu)質課教案附教學反思《怎么排》教學設計及反思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物體量的差異,能按物體的某一特征進行正、逆排序。
2、會獨立取放、整理和正確使用操作材料。
3、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伙的協(xié)作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可逆性和傳遞性。
5、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6、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二、教學重、難點:
會獨立取放、整理和正確使用操作材料。
三、活動準備:
大小和長短均不同的瓶子、小棒每人各5個;筐子每組2個。教學掛圖《怎么排》。
四、活動過程
一、游戲“找不同”
1、教師出示瓶子和小棒,讓幼兒點數(shù)其數(shù)量。
2、請幼兒找出大小和長短不同的瓶子與小棒,并說出物品的差異(如最大或最小的瓶子和最長或最短的小棒)。
二、物品排序
1、讓幼兒給大小不同的5個瓶子排隊(如按由左向右的順序排列),教師可啟發(fā)幼兒先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再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2、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進行比賽,每組幼兒互相協(xié)作把若干根小棒按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順序排列。
3、想一想:將正排序變成逆排序時,怎樣才能又快又好地按順序排列瓶子或小棒?教師引導幼兒嘗試探索從一種排序方法改變?yōu)榱硪环N排序方法時的最佳方案。如:改變5根小棒的排列順序時,中間的一根不動,將第1根和第5根、第2根和第4根小棒對調,這種方法最快。
4、活動結束時,要求幼兒學會整理材料,將材料分門別類放在兩個筐子里。
三、觀察畫面《怎么排》
1、教師引導幼觀察并講述畫面的內容。
2、啟發(fā)幼兒在畫冊上用點子的數(shù)量分別給粗細和厚薄不同的物品排序,并說出排列規(guī)則。
活動反思:
這是中班的一個邏輯數(shù)學活動,這個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幼兒學習區(qū)別物體的長短、粗細、厚薄,并能用正確的詞進行表達,還有能讓幼兒學習按照物體的長短、粗細、厚薄,并能用正確詞進行表達。五六歲的幼兒缺乏對物體量的認識,在比較長短、粗細、厚薄時,引導幼兒感知被比較的物體應放在同一水平面上,通過目測和觸摸等方法,理解厚薄是相對而言的,這是本活動的重點和難點。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人們的物理知識、社會知識來自外部,而數(shù)理邏輯知識來源于入的內部。因此,幼兒獲得數(shù)理邏輯知識,主要來源是幼兒自己本身,也是每位幼兒自己從物體的各種關系中建立起來的,是思維的產(chǎn)物。結合數(shù)學教育這一特點,我創(chuàng)設了相應情境,提供操作材料,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觀察、比較、體驗理解,并內化遷移為自己的概念知識。在活動過程中讓幼兒所接觸的能通過比較這些排序的物體太少,還能讓幼兒去通過外界去了解還有很多可以進行比較和觀察。
11、中班健康活動《講衛(wèi)生,不生病》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
一、活動目標:
1. 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懂得要講衛(wèi)生愛清潔,才能防止和減少疾病。
2. 養(yǎng)成講衛(wèi)生,愛清潔的良好習慣。
3. 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4. 引導幼兒樂于交流,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培養(yǎng)幼兒的安全意識。
二、活動準備:
盛有水的兩個盆
圖片若干
三、重點:了解引起疾病的原因,培養(yǎng)講衛(wèi)生的好習慣。
難點: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能理解日常生活中各種講衛(wèi)生的要求。
四、活動過程:
1、設入情景,導入活動。
出示圖片提問:
(1)這位小朋友怎么啦?
(2)他為什么捂著肚子?(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jīng)驗猜測肚子的原因)
2、談話活動。
(1)了解肚子痛的原因。
教師逐一出示“不洗手拿東西吃、吃沒洗干凈的水果、吃腐爛變質的食物”等圖片讓幼兒了解肚子痛原因。
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談自己肚子痛的感受和原因。
(2)生病了該怎么辦?(找醫(yī)生看病,按時打針吃藥)
(3)怎樣做一個愛干凈,講衛(wèi)生的好寶寶?
小結:只要講衛(wèi)生,愛清潔,肚子里就不會有蛔蟲,就能預防減少和疾病,身體才健康。
3、操作活動。
(1)出示兩盆水,幼兒分組檢查小手并洗手,老師及時指導幼兒正確洗手的方法。
(2)幼兒觀察不同兩盆水,說說洗過的水和干凈的水有什么不同。
小結:我們的小手有很多細菌,要勤洗手才能做一個愛清潔,講衛(wèi)生的好孩子。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知道生活中要講衛(wèi)生,愛清潔,培養(yǎng)良好習慣。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都樂于參與活動,尤其是在操作活動,孩子們在充滿興趣的氛圍中獲得知識,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欲望。每個活動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循序漸進,過度語句做到了銜接,整個活動動靜結合,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使整個活動達到預定目標。在本次活動中,也有不足之處,今后我會改進,做得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