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游戲教案《孫悟空與孩兒們》反思》屬于幼兒園中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中班游戲教案《孫悟空與孩兒們》反思
幼兒園中班游戲活動教案:
孫悟空與孩兒們
活動名稱:
孫悟空與孩兒們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增強幼兒集體游戲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3、啟發(fā)幼兒探索金箍棒的各種玩法。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5、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并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活動準備:
猴子頭飾、平衡木、紙棒、塑料磚塊、音樂、鐵圈、紙箱。
活動過程:
1、熱身活動(聽音樂,跟老師一起學猴子游戲。)
2、引題,取金箍棒
A、幼兒取金箍棒,然后嘗試怎么玩。
B、教師與孩子一起嘗試怎么玩。
3、游戲
跨過小河——走過獨木橋——鉆山洞(幫孫悟空把經書運回來)教師講規(guī)則,先示范幼兒在做。
4、安靜游戲
A、教師表演雜技,幼兒安靜
B、帶領幼兒模仿猴子跑跳一圈后離開。
教學反思:
課堂環(huán)節(jié)緊湊,幼兒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戲過程中,我講游戲規(guī)則不到位,導致幼兒在游戲過程有的搗亂,氣氛太過度的活躍,導致我控制不住場面。今后我要加強本班的游戲規(guī)則的培養(yǎng),是幼兒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戲樂趣。
2、大班教案《孫悟空》含反思
游戲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地進行化妝活動,提高幼兒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欣賞美的能力。
2、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活動,讓幼兒親自去探索,能有獨立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游戲發(fā)展幼兒身體的靈敏性,柔韌性和協(xié)調性,讓幼兒體驗游戲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相互協(xié)商合作的能力。
5、引導幼兒講述戰(zhàn)勝困難的經歷,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6、培養(yǎng)幼兒清楚表述和大膽表演的能力。
材料準備:
1、動畫片《西游記》片段,幼兒自制的緊箍棒(人手一根)。
2、化裝所需的各種材料。
3、歌曲磁帶《猴哥》,師自編一套金箍棒操。
4、幼兒已玩過闖盤絲洞等的游戲,并已設置過通天河、盤絲洞、游戲場景。
5、多功能滑梯、木馬、鉆魚等
6、各條路的標記地圖人手一張, 10以內的加減法題目、幾何圖形若干。
活動過程:
1、觀看動畫片《西游記》片段,激發(fā)幼兒學做孫悟空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要讓你們看一段動畫片?!?播放《西游記》的片段)
師:你們最喜歡動畫片中的誰?為什么?
幼:孫悟空,因為他勇敢、不怕困難、聰明。
幼:孫悟空,因為他聰明、本領大
師(另一位老師打扮成孫悟空):俺孫悟空來也。
師:我先來考考你們:我的老家在哪里?我的兵器是什么?
幼:花果山、金箍棒
師:你們真聰明!今天我到大(2)班來收徒弟,看誰既聰明又勇敢,就收他當我的徒弟,把他帶到花果山,跟我學七十二變的本領。你們想不想跟孫悟空學本領呀?
幼:想
2、裝扮自己
師:請小朋友先把自己打扮成孫悟空。
幼兒化妝相互合作(用各種材料打扮成自己)。
師:武器沒有怎么辦?讓我變出許多金箍棒(平時活動中幼兒自制的)來。
3、集體操:金箍棒操
師:小朋友來跟我練一套金箍棒操。
(播放歌曲《猴哥》)幼兒學做金箍棒操。
4、帶著徒弟回花果山
師(孫悟空):徒兒們,準備跟我回花果山吧, 可是花果山在那里,該怎么走呢?(啟發(fā)幼兒思考)
師:我用毫毛來變地圖給你們,它會指引你們來花果山的,只要你們能按地圖上的標記尋找道路就能找到花果山。不過在通往花果山的路上,你們會碰到各種不同的困難,你們怕不怕?只要你們肯動腦筋,就一定能到達花果山,現(xiàn)在,我已把標記地圖變到你們的椅子底下了。
師(孫悟空):讓我們一起來尋找地圖。
孫悟空與徒兒們一起尋找地圖,教師出示找到的大地圖告訴幼兒,去花果山有三條路,(1)數(shù)學題迷宮路(2)動物標記路(3)幾何圖形標記路 小朋友手里的小地圖的道路只有一條,(4--5人相同)
師(孫悟空):先看清地圖上是什么標記的道路,然后找和自己相同路線的同伴結為一組,徒兒們你們要看懂在地圖上該走哪條路,一起去找。
(讓幼兒互相幫助結伴而行)
每條路上至少設有3個障礙物,如:跳過小溝,爬山,鉆山洞,走獨木橋,穿越大森林、遇到老虎、走過迷宮等等。讓幼兒在錯綜的三條路中邊看標記邊走、邊戰(zhàn)勝困難、邊尋找花果山。
師(孫悟空):徒兒們,你們戰(zhàn)勝了許多困難,是一群既聰明又勇敢的孩子,我非常喜歡你們。
5、西天取經。
?、拧⒔淮蝿?/p>
師(另一位老師扮成觀音菩薩):請孫悟空和徒弟們一起去西天取經,你們愿意嗎?
幼:愿意
師(觀音菩薩):要想取得真經,你們還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困難,你們怕不怕?要取回真經必須經過火焰山,通天河,盤絲洞,歷盡千辛萬苦,只要你們能戰(zhàn)勝困難,就能取回真經。那時,我一定在那迎接你們,小朋友一會兒見。
師(孫悟空):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要用手中的金箍棒,想辦法,戰(zhàn)勝它。好,出發(fā)!
?、?、火焰山
師:徒兒們,火焰山到了。哎呀,火焰山的火真旺呀,我們怎么才能進去呢?
幼:幼兒們討論〈最后商量為架索道)。
師:好,讓我們動手架索道。
(幼兒用紙棍連成一條索道)
師:索道架好了,我們過火焰山吧。
師:你們過了火焰山,是一群勇敢的孩子。
?、?、盤絲洞
師:現(xiàn)在到了盤絲洞,盤絲洞里有妖怪嗎?
幼:有蜘蛛精
師:你們怕不怕?你們怎樣戰(zhàn)勝它
幼:不怕,我們可以用金箍棒打死蜘蛛精!
師:徒兒們,開始進盤絲洞了!
(幼兒鉆洞,并用金箍棒打“蜘蛛精”)
?、?、通天河
師: 孩子們你們看前面就是通天河了,通天河浪急、河寬??梢杂惺裁崔k法過河呢?
(幼兒商量)引導幼兒用架橋,劃獨木橋,劃大船的方法過河。
6、取得真經(觀音由老師扮演,在山門口迎接)
師(觀音菩薩):你們本領真大!累了吧?,能不能告訴我你們是怎么走過來的?路上遇到什么困難呀?你們是怎么克服和解決的?
(幼兒自由講述)
7、結束活動
師(觀音菩薩):你們真勇敢,為了獎勵你們,我決定送你們每人一個小貼畫。
變出各種貼畫,分別獎給孫悟空和他的徒兒們。
師(孫悟空):徒兒們我們已經順利的完成任務,我也要獎勵你們,走跟我回花果山,我請你們吃鮮桃。
播放音樂《猴哥》回花果山,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西游記》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完整、最精彩,也是最成功的長篇神話小說,其中孫悟空的角色是非常令孩子們崇拜的。在設計這個主題性游戲時我以“孫悟空收徒”,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逐步過渡到看地圖“尋找花果山”,然后深入到“西天取經”的故事情節(jié),給幼兒帶來了無比的快樂。因此孩子參與這個游戲的積極性非常高漲,連平時不太聲響的幼兒也活躍起來了,幼兒在這個活動中大展拳腳,不僅提高了他們動手的能力、獨立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讓他們更進一步了解了“孫悟空”這一形象的精神所在。整個活動通過熟悉而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帶領幼兒做運動,在玩中學,學中玩,使幼兒的跳、爬、鉆、平衡等能力都得到發(fā)展,同時培養(yǎng)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合作意識及勇敢的品質,較好的達到活動目的。
總之,這樣的主題性游戲教學模式,使我們的老師跟幼兒的距離拉的更近了真正成為他們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整個活動師生之間互動性強,幼兒與幼兒之間互相交流、積極合作,充分體現(xiàn)了他們的自主性?;顒又泻⒆觽兪强鞓返摹⒆匀坏?。
不足之處:
1、金箍棒的玩法在架索道這一環(huán)節(jié)有點欠強。
2、游戲的難度還要加強(如走平衡木……)
3、大班語言游戲教案《孫悟空大鬧天宮》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觀察動畫片中人物服飾、神態(tài)、動作,了解孫悟空的性格特征。
2.關注道具和場景變化,感受動畫片的造型美和色彩美。
3.愿意通過語言和動作大膽表達自己對動畫片的理解。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幼兒與父母共同收集了關于《西游記》的連環(huán)畫、圖片、視頻等,對西游記及孫悟空有初步的了解。
2.紙箱、紙筒、塑料袋、絲巾、皺紋紙等材料。(見幼兒活動資源包)。
3.《孫悟空大鬧天宮》教師教學資源。
4.幼兒學習資源4。
活動過程
1.出示“孫悟空”的單幅圖片,激發(fā)幼兒興趣,引導幼兒互相說說孫悟空有什么本領。
2.引導幼兒欣賞《孫悟空大鬧天宮》教師教學資源,在關鍵處暫停并根據(jù)需要提出一些問題。
(1)在播放天宮場景時暫停,提問:這是在什么地方?從哪里看出來的?引導幼兒關注場景的變化,說出自己的感受。
(2)在孫悟空打斗場面出暫停,提問:孫悟空在干什么?你喜歡這個動作嗎?大家一起來學一學他的樣子吧。
(3)欣賞完后提問:《孫悟空大鬧天宮》講了一件什么事情?你喜歡孫悟空嗎?為什么?(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進行描述)你喜歡孫悟空的哪個動作的造型?請幼兒進行模仿。
3.完整觀看動畫片,進一步加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
4.幼兒分組閱讀幼兒學習資源4第1至3頁的內容。
鼓勵幼兒根據(jù)圖片的提示在小組內嘗試輪流復述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5.引導幼兒初步嘗試分組表演《孫悟空大鬧天宮》。
(1)教師幫助幼兒按動畫片中的角色數(shù)進行分組,并請幼兒推選小組長。
(2)啟發(fā)幼兒充分利用替代物布置場景,制作道具,進行角色裝扮,為表演做準備。如:紙筒做金箍棒,大絲巾做袈裟,紙箱壘起做花果山等。
(3)各小組自主進行表演。
提醒幼兒主意角色的出場順序,反復練習角色的典型動作,語言。
(4)教師總結幼兒的表演情況,并請個別小組向大家進行展示表演。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在表演區(qū)交換角色繼續(xù)進行《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表演。
2.繼續(xù)在閱讀區(qū)閱讀幼兒學習資源4第1至3頁。
活動反思:
《西游記》是中國古代神魔小說中的巔峰之作,描寫了唐僧師徒四人降妖伏魔、歷經艱險去西天取經的過程。故事情節(jié)曲折精彩,想象力豐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語言風格生動優(yōu)美,令人嘆為觀止?!段饔斡洝分械娜宋锷钍軓V大讀者喜愛。孫悟空聰明機智、敢于冒險,歷來是小朋友們心中的偶像;豬八戒憨厚可愛、滑稽可笑,最令小朋友們捧腹;種種妖魔鬼怪更是令小朋友們目不暇接。其中富有想象力、離奇曲折的情節(jié)、鮮明的人物性格特征深入到每位幼兒的心靈,尤其是神通廣大的美猴王孫悟空是孩子們心目中的英雄,對于大班孩子來說,尤為如此。因此《西游記》也是孩子們百聽不厭的故事,其中富有想象力、離奇曲折的情節(jié)、鮮明的人物性格特征都深入到每個孩子的心靈。
本次活動我以《孫悟空大鬧天宮》動畫片為切入點,帶領幼兒走進《西游記》、表演《西游記》、創(chuàng)編《西游記》,在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孩子的那種投入那種激動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在設計這節(jié)活動的教具時我也花了很多心思,提供了很多幼兒可以表演的道具,使得語言活動更加生動活潑。環(huán)節(jié)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層層遞進。在觀看——理解——再現(xiàn)——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是幼兒感受到中國四大名著《西游記》的獨特魅力,從中獲得無限的樂趣,并發(fā)展其表現(xiàn)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4、大班健康公開課教案《孫悟空和孩兒們》含反思
活動目的:
1、在游戲情境中探索紙棍的多種玩法,體驗玩紙棍的樂趣.
2、學習跨跳動作,在游戲中提高動作協(xié)調性。
3、促進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動作協(xié)調發(fā)展。
4、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人手一根紙棍、場地分區(qū)、畫圓、妖怪道具、音樂。
2、經驗準備:幼兒有一物多玩的經驗、了解孫悟空的故事、理解老師不同的哨音口令。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游戲情景引入,引發(fā)興趣。
“孩子們看我變成誰?”“現(xiàn)在我就變成了神通廣大的美猴王——孫悟空。我本領可大了,一吹毫毛就把你們都變成我的小猴孩子,看我吹——”
2、教師帶領幼兒進行熱身活動。
“師傅遇到妖怪了我們怎么辦?”
“來孩兒們操練起來?!?/p>
拳操、走、跑、彈跳、直立蹲走、鉆等動作練習。
(二) 基本部分
1、調動幼兒一物多玩經驗,進一步提升玩法。
“今天看誰能想出不一樣的玩法,看誰的玩法多,誰的本領最大?”
(1)教師巡回觀察、指導,拓展幼兒創(chuàng)造性玩法。
(2)幼兒相互交流展示玩法,引出垮跳動作。
“你們剛才是怎樣玩的?”教師對幼兒探索的多種玩法給予鼓勵肯定。
2、學習跨跳動作,掌握動作要領。(難點解決)
(1)幼兒展示跨跳玩法,引導幼兒觀察學習雙腿快速跟進。
“真厲害,他的雙腿跟進的特別快,我們再來仔細的看看”。
引導幼兒進行動作練習,教師觀察指導。
(2)教師兩次示范,引導幼兒觀察學習前腿高抬,加速助跑。
“剛才我是怎樣跨跳過去的?”;.教.案來自:快思老.師教.案網;引導幼兒進行討論。
(3)幼兒自由選擇不同高度的“小山”挑戰(zhàn)練習,教師重點指導。
“打妖怪的路上有三座不同高度的小山,每座小山都去嘗試一下,看你能跨越幾座山?!?/p>
幼兒自由選擇高度不同的小山進行跨跳練習,教師觀察指導。
3、跨越引入鉆洞,幼兒練習鉆山洞。
4、游戲:打妖怪
(1)教師、幼兒共同協(xié)商布置場地,教師介紹游戲的玩法。
(2)幼兒游戲:
第一次游戲重點指導規(guī)則與動作。
第二次游戲重點指導動作。
第三次游戲重點引導幼兒提高速度,增加游戲的難度。
(三)結束部分:
放松游戲:面條人。
活動反思
一、角色道具吸引幼兒,游戲貫穿引導有趣。
玩槍弄棒可以說是男孩的最愛,但一般只會打打殺殺,女孩更是很少接觸,而本節(jié)活動教師與幼兒始終以“孫悟空和孩兒們”的角色探索,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情景,使一根“金箍棒”可以變換多種玩法,可以百變,可以拼擺,可以當作工具……幼兒在自由的玩耍中時時感受著新奇和快樂。
二、時時探索,環(huán)環(huán)互動。
整個活動體現(xiàn)了探索在前。教師在活動中充分尊重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分層次引導幼兒探索金箍棒的各種玩法,教師隨時做一個發(fā)現(xiàn)者,及時捕捉玩法獨特的幼兒,讓他們在集體面前展示,組織幼兒體驗同伴的玩法,以啟發(fā)其他幼兒思考,喚起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熱情。在孩子手中,金箍棒好象真的具有神奇的魔力,會千變萬化,每當想出一種新的創(chuàng)意,孩子都會迫不及待地表演給老師。
三、動作發(fā)展與思維發(fā)展并進。
健康活動以促進幼兒動作發(fā)展為主要目標。在孩子探索時主要以“跳、跑”為主,教師及時引導,如變成飛機、杠鈴等來鍛煉上肢動作,組織游戲“鉆山洞”、“運西瓜”等,使走、跑、跳、鉆、爬、拋接、平衡等各種動作都得到鍛煉,促進幼兒身體協(xié)調發(fā)展。
在健康活動中隨時注重幼兒思維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是本節(jié)活動的一大亮點。 有個人,有合作,有集體,不同的形式,由易到難的要求,大大激發(fā)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欲,而且培養(yǎng)了合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競爭意識。
四、動靜結合,組織有序。
活動注重遵循“動靜結合”的原則,而且設計自然巧妙,每一環(huán)節(jié)在自由探索盡情活動之后都安排了互相交流展示環(huán)節(jié),其實這同時也是休息,特別是在幼兒探索玩“百變金箍棒”后,利用多媒體展示、講評,很自然地將孩子集中過來。
通過實施本次教學活動,感到教師對教具的收放自如是保證教學環(huán)節(jié)順利進行的前提保障,特別是一些孩子們十分感興趣的教具。最初時,教師設計的環(huán)節(jié)是先個人探索金箍棒的玩法,再幾個人合作拼擺,在施教中發(fā)現(xiàn):一旦孩子們持有了自己的金箍棒后,往往都不太愿意放下來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教師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語言去督促他們,即使他們拼搭了造型也會很快將自己的金箍棒取回,這也許是孩子們的合作意識還尚未完全形成,所以將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做以相應調整,即:先組織孩子們合作探索,通過鼓勵、肯定他們,然后將金箍棒獎勵給他們,孩子們不僅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獎品也會讓他們更加興奮、積極。
反思實際執(zhí)教,值得注意的是:
1、在請幼兒做任何事情之前,教師一定要用簡練、準確、符合孩子理解水平的語言,將要求明確提出,以保證活動組織活而不亂。
2、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抑揚頓挫的語言,如:在孩子們比較興奮時,可以用神秘的、小聲的語調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使他們很快安靜下來。
5、中班教案《孫悟空打妖怪》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一篇關于《西游記》故事的兒歌,有節(jié)奏地朗讀。
2、通過觀察圖夾文的兒歌形式,每一句兒歌結尾與下句句首的形象一致。利用圖文以及表情、動作等策略記憶兒歌內容。
3、用不同的表情、動作體現(xiàn)其對兒歌中正、反兩面人物的不同情感。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兒歌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實物展示儀一臺或兒歌文字,西游記角色圖片各2張。幼兒用書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1、教師通過語言的形式,引出主題,激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你喜歡聽孫悟空的故事嗎?你知道孫悟空打妖怪的故事嗎?下面,我給你們念一首兒歌《孫悟空打妖怪》。
2、教師朗讀兒歌,讓幼兒初步理解兒歌的內容。
(1) 出示幼兒用書,放在實物展示儀上放大,教師邊念兒歌邊指放出來的圖文。
(2)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找出兒歌中的規(guī)律。
教師:你們仔細看看圖文畫面,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幼兒說出“句首尾人物相同”的規(guī)律。
教師:再跟老師念一念,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幼兒在跟念時,教師加重每兩句末尾一字的發(fā)音,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咚、空等字押韻的規(guī)律。
3、啟發(fā)幼兒借助實物展示儀放出來的圖夾文兒歌的表現(xiàn)形式,嘗試有表情地記憶和朗讀兒歌。啟發(fā)幼兒想一想,認一認,圖片旁的漢字讀什么?引導幼兒看圖文念兒歌。
4、引導幼兒有節(jié)奏朗讀兒歌,從中體驗活動中的快樂情緒。
教師可引導幼兒逐步提高念兒歌的速度,增加兒歌的趣味性和難度。
在活動中,可根據(jù)兒歌中的角色制作手偶,在學兒歌環(huán)節(jié),可采用活動表演手偶的方式,讓幼兒感知兒歌內容。
因為這個兒歌念起來很有節(jié)奏,所以教師可為幼兒提供圓舞板、鈴鼓等打擊樂器,讓幼兒一邊有節(jié)奏地敲擊樂器,一邊愉快地念兒歌。
活動反思:
這節(jié)活動課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動畫進行教學,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孩子的思維,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這個語言活動中,我嘗試通過多媒體,放映《西游記》,激發(fā)小朋友的興趣,運用提供的有關畫面,展開合理想象,進行念兒歌。在活動中,我將念的機會更多的留給幼兒,我只是引導者,如:“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談們各自那了什么武器?”“那么,誰是大徒弟呢?”等等,充分尊重每位幼兒,欣賞他們具有個性的想象講述。在活動中,我感到小朋友的語言表達還不夠清楚完整,他們有想象,但不知如何很好的表達。我想這與 平常老師的引導有關,因此,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將加以注意,幫助他們豐富語言表達的經驗。
6、中班體育優(yōu)秀教案《小小孫悟空》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探索舊報紙的多種玩法,練習跳躍平衡等基本動作,發(fā)展幼兒集體綜合素質。
2、遵守游戲規(guī)則。
3、能根據(jù)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4、愿意參與體育游戲,體驗在游戲中奔跑、追逐的樂趣。
【活動準備】
廢舊報紙若干;報紙團若干;紙邦若干;錄音機,磁帶。
場地1:四方隊,地上畫好點
場地2:︱︱︱︱︱︱(地上貼好線)
紅綠
場地三:●︱︱〓〓
●︱︱〓〓
【活動過程】
一、做棍棒操。(幼兒四方隊站立)
教師(猴王):今天我們都是小小孫悟空,請大家拿起我們的金箍棒,一起操練起來(幼兒隨音樂做棍棒操熱身,結束動作時向前靠攏)
二、練習跳“小溝”和走“小橋”。
1、師“我們的金箍棒有72般變化,今天我們要變的是小河和小橋”
提問:怎樣才能讓金箍棒變成小河和小橋?(幾個好朋友合作,將金箍棒在地上擺成小河和小橋)
2、(幼兒分散練習)
自由組合,幼兒用紙棍擺成小溝,幼兒用紙棍擺成小橋,然后練習跳“小溝”和走“小橋”。
練習后提問:誰的本領最大,過得橋最窄?怎樣才能跳的遠?
3、(幼兒集體練習)
我們一起來進行一下比試,用剛才大家的好方法,(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比一比誰跳得遠,過得橋窄,誰是真正的美猴王。
(場地2)(分男女兩隊進行集體練習,男由綠色線往紅色線跳,女生相反。過小橋時男生在綠線中走,女生在紅線中走。由幼兒自己記錄過了幾條線.)
游戲“孫悟空運桃”。
師:孫悟空操練了這么久,肚子該餓了。讓金箍棒變點吃的東西來吧,孫悟空喜歡吃什么呢?(桃子)
師:桃子在河對岸,需要孫悟空自己去運過來。
玩法:6人一組,幼兒跳過紙棒擺的小河,走過小橋,到筐里去一個桃子后返回,第二個小朋友接著上。(場地三)
三、整理放松
孫悟空吃桃。(大家拿著桃子,聽著舒緩的音樂整理運動)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里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里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7、中班游戲活動教案《孫悟空與孩兒們》含反思
幼兒園中班游戲活動教案:
孫悟空與孩兒們
活動名稱:
孫悟空與孩兒們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增強幼兒集體游戲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3、啟發(fā)幼兒探索金箍棒的各種玩法。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5、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并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活動準備:
猴子頭飾、平衡木、紙棒、塑料磚塊、音樂、鐵圈、紙箱。
活動過程:
1、熱身活動(聽音樂,跟老師一起學猴子游戲。)
2、引題,取金箍棒
A、幼兒取金箍棒,然后嘗試怎么玩。
B、教師與孩子一起嘗試怎么玩。
3、游戲
跨過小河——走過獨木橋——鉆山洞(幫孫悟空把經書運回來)教師講規(guī)則,先示范幼兒在做。
4、安靜游戲
A、教師表演雜技,幼兒安靜
B、帶領幼兒模仿猴子跑跳一圈后離開。
教學反思:
課堂環(huán)節(jié)緊湊,幼兒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戲過程中,我講游戲規(guī)則不到位,導致幼兒在游戲過程有的搗亂,氣氛太過度的活躍,導致我控制不住場面。今后我要加強本班的游戲規(guī)則的培養(yǎng),是幼兒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戲樂趣。
8、中班音樂優(yōu)秀教案《孫悟空打妖怪》含反思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有情節(jié)的兒歌內容,感受中國傳統(tǒng)兒歌連鎖調的形式特點。
2、能用不同的形式朗讀兒歌,并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兒歌。
3、體驗同心協(xié)力的同伴關系。
4、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5、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二、活動準備:
1、課前排練兒歌的情境表演。
2、兒歌《孫悟空打妖怪》的錄音磁帶。
3、唐僧師徒及妖怪(雙面)的桌面教具一套;響板、木魚、等節(jié)奏樂器若干;橡皮筋、呼啦圈等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引發(fā)幼兒共鳴,通過交談引導幼兒鞏固唐僧師徒的特征。
1、教師故作神秘狀讓小朋友猜猜老師請來了幾位好朋友,他們都是誰呢?然后放音樂《一個師傅三個徒弟》。(聲音先小后大)
2、出示孫悟空面具,然后以他的口吻向幼兒介紹自己——是隨師父去西天取經,誰知道孫悟空的師傅是誰嗎?
3、與幼兒互動,根據(jù)幼兒的回答一一出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等卡片,并說出他們各自有什么特征(如孫悟空有金箍棒、豬八戒非常貪吃……)
二、學習兒歌,引導幼兒感受兒歌連鎖調的特點,并進行安全教育。
1、播放視頻,師根據(jù)兒歌內容一一演示桌面教具。
提問:
(1)兒歌的名字叫什么?
(2)教師完整地念一遍兒歌,并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3)兒歌里都有誰?
(4)誰上當了?為什么唐僧、豬八戒容易上當受騙?
小結: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等,學會自己保護自己。
2、教師念兒歌,幼兒補圖譜。
3、完整跟讀來檢驗兒歌。
4、打節(jié)奏念兒歌。
5、請一幼兒示范,啟發(fā)幼兒用上身體語言有表情的朗讀兒歌。
提問:這首兒歌讀起來你覺得怎么樣?。本.文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特別的地方?
小結:前一句的最后一個詞是后一句的開頭,念起來好聽順口又有趣,就象我們玩的接龍游戲一樣。
6、師利用身體語言引導幼兒熟練、有節(jié)奏的一起朗讀兒歌。
提問:要用什么樣的聲音和表情,兒歌讀起來才會好聽?
7、幼兒分組輪流朗讀兒歌,感受兒歌連鎖調的特點。
三、提供相關材料,幼兒分組練習鞏固兒歌。
1、幼兒分組自行選擇材料,嘗試不同形式的兒歌讀法。
樂器組:利用打擊樂器,引導幼兒邊打節(jié)奏邊念兒歌。
玩玩跳跳組:利用橡皮筋、呼啦圈等,引導幼兒邊跳邊念兒歌、邊轉邊念兒歌等等。
表演組:啟發(fā)幼兒利用桌面教具,邊操作邊念兒歌。
2、請一兩組幼兒上來表演不同的兒歌讀法。
活動反思:
這節(jié)活動課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動畫進行教學,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孩子的思維,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這個語言活動中,我嘗試通過多媒體,放映《西游記》,激發(fā)小朋友的興趣,運用提供的有關畫面,展開合理想象,進行念兒歌。在活動中,我將念的機會更多的留給幼兒,我只是引導者,如:“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談們各自那了什么武器?”“那么,誰是大徒弟呢?”等等,充分尊重每位幼兒,欣賞他們具有個性的想象講述。在活動中,我感到小朋友的語言表達還不夠清楚完整,他們有想象,但不知如何很好的表達。我想這與平常老師的引導有關,因此,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將加以注意,幫助他們豐富語言表達的經驗。
9、中班綜合優(yōu)秀教案《孫悟空打妖怪》含反思
一、活動目標:
1、能根據(jù)兒歌里不同角色的特點創(chuàng)編簡單的動作。
2、運用材料將自己裝扮成兒歌中角色的摸樣。
3、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準備:
1、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妖婆的牽線木偶。
2、制作道具的材料若干。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演示牽線木偶,表演詩歌《孫悟空打妖怪》
2、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對兒歌中不同角色的愛憎情感。教師:這首兒歌里都有哪些人物?。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你最喜歡誰?為什么?你最不喜歡誰?為什么?
3、根據(jù)兒歌中不同角色的特點創(chuàng)編簡單的動作。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講述分別提問:唐僧是是什么樣的?沙和尚呢?(幼兒學一學)猜一猜他扮演的是誰?
4、根據(jù)兒歌中不同的形象,啟發(fā)幼兒討論并自制道具,教師:小朋友都很喜歡他們,剛才也學了他們的樣子。那我們怎么變得更像他們呢?
5、幼兒使用自制的道具集體表演。
活動反思:
這節(jié)活動課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動畫進行教學,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孩子的思維,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這個語言活動中,我嘗試通過多媒體,放映《西游記》,激發(fā)小朋友的興趣,運用提供的有關畫面,展開合理想象,進行念兒歌。在活動中,我將念的機會更多的留給幼兒,我只是引導者,如:“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談們各自那了什么武器?”“那么,誰是大徒弟呢?”等等,充分尊重每位幼兒,欣賞他們具有個性的想象講述。在活動中,我感到小朋友的語言表達還不夠清楚完整,他們有想象,但不知如何很好的表達。我想這與平常老師的引導有關,因此,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將加以注意,幫助他們豐富語言表達的經驗。
10、中班主題優(yōu)秀教案《孫悟空打妖怪》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根據(jù)兒歌里不同角色的特點創(chuàng)編簡單的動作。
2、運用材料將自己裝扮成兒歌中角色的摸樣。
活動準備:
1、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妖婆的牽線木偶。
2、制作道具的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演示牽線木偶,表演詩歌《孫悟空打妖怪》
2、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對兒歌中不同角色的愛憎情感。教師:這首兒歌里都有哪些人物?"快思老師.教.案網出處"你最喜歡誰?為什么?你最不喜歡誰?為什么?
3、根據(jù)兒歌中不同角色的特點創(chuàng)編簡單的動作。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講述分別提問:唐僧是是什么樣的?沙和尚呢?(幼兒學一學)猜一猜他扮演的是誰?
4、根據(jù)兒歌中不同的形象,啟發(fā)幼兒討論并自制道具,教師:小朋友都很喜歡他們,剛才也學了他們的樣子。那我們怎么變得更像他們呢?
5、幼兒使用自制的道具集體表演。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根據(jù)幼兒園語言領域的組織特點,采用課件使兒歌變得生動;通過音樂,談話讓幼而更輕松學習理解兒歌;活動中特意設計了內容表演,更好地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力求把這首簡單的兒歌教學活動變得完整、生動。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快樂。
11、孫悟空和孩兒們 ——大班綜合活動觀摩課教案設計及活動反思
孫悟空和孩兒們
——大班綜合活動
設計意圖:
孫悟空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人物,是幼兒心中無敵的英雄。一天中午飯后,我和孩子們觀看《西游記》,發(fā)現(xiàn)有的小朋友用紙卷起紙筒當金箍棒學著孫悟空的樣子舞動起來,嘴里還不停地哼著:“猴哥,猴哥,……。”于是我設計了“孫悟空和孩兒們”這一節(jié)活動,希望能夠以此為契機,通過設計貼近幼兒生活、貼近幼兒心理特點的活動,既滿足孩子們當孫悟空的愿望,又能在活動中開發(fā)幼兒智力,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目標:
1、探索紙棒的多種玩法、提高身體的平衡、協(xié)調能力和反應的靈敏性。
2、體驗用廢舊材料自制紙棒進行游戲的樂趣。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活動準備:
1、用掛歷紙自制的紙棒人手一根。
2、《西游記》片頭視頻、VCD播放機、《猴哥》《碰碰車》音樂磁帶、錄音機。
3、舊鞋盒、水果籃各兩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播放《西游記》片頭視頻,以此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學孫悟空表演的興趣。)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孫悟空嗎?”孫悟空七十二變本領大,孫悟空降魔除妖用的什么武器?(金箍棒)他的金箍棒能變長變短、能大能小。(每個幼兒手拿一根“金箍棒”)今天我們也用我們的金箍棒玩一玩,我們看一下誰的玩法多。
二、鼓勵幼兒自由玩耍“金箍棒”
1、播放背景音樂《猴哥》讓幼兒自由玩紙棒。(讓幼兒自主探究紙棒的玩法)
評析:孩子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創(chuàng)出了紙棒的多種玩法,有的轉著玩、用額頭頂著玩、學孫悟空騰云駕霧的樣子、當馬騎、當望眼鏡、用來射擊……
2、讓幼兒演示自己的玩法。(適時適度鼓勵表揚幼兒,讓全班幼兒體驗各種玩法所帶來的快樂。)
3、用《碰碰車》音樂為背景,啟發(fā)幼兒用紙棒合作搭成山洞鉆山洞。(師和一名幼兒示范一遍。)
師:老師還有一種新的玩法,請小朋友面對面站成二路,把紙棒和對面的小朋友的紙棒打在一起,山洞既搭成。
4、師:你們會畫房子嗎?讓幼兒動手用紙棒拼成房子。(讓幼兒練習雙腳跳、單腳跳及提高幼兒的平衡、協(xié)調能力。)
三、游戲
電話鈴響,師作接電話狀。告訴幼兒,剛才接到唐僧師傅的電話,唐僧師傅讓我們去摘桃子。(摘桃子時讓幼兒分成兩組,每次由兩個小朋友抬著果籃(舊鞋盒)一起去摘,每次只能摘一個桃子。回來后取出桃子放在本隊的果籃里,下一對小朋友方可出發(fā)。在相同的時間內哪一組摘得桃子多哪一組為勝者。)
評析:用“摘桃子”的游戲提高幼兒反應的靈敏性和合作能力。
四、小結
請孩子們拿起自己的“金箍棒”啟發(fā)幼兒鞏固紙棒的玩法。(能轉著玩、盯著玩、跳房子、射擊……)
活動延伸:
繼續(xù)帶領幼兒探索紙棒新的玩法。
活動反思:
由于幼兒都很喜歡孫悟空,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動的比較多,參與意識強,師生互動的較好,使活動氣氛達到了預期,圓滿完成了活動目標。
在本節(jié)活動中教師充分激發(fā)幼兒興趣,讓孩子自主探究,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大膽嘗試、大膽表演。讓孩子體驗到了從玩中學、學中玩的快樂。利用游戲“摘桃子”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合作能力,讓幼兒從小養(yǎng)成與小朋友合作的好習慣。
此活動案例的成功說明:教師深入幼兒生活,挖掘貼近幼兒生活、貼近幼兒心理特點的活動,對提高幼教質量具有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