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教案《泥娃娃》反思》屬于幼兒園中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中班音樂教案《泥娃娃》反思
活動目標:
1、能借助圖譜理解歌詞,學習用連貫、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2、感受關心他人所帶來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自制泥娃娃一個,圖譜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出示泥娃娃,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2、師:你見過這樣的娃娃嗎?你們知道這個娃娃是用什么做的嗎?
3、師:這是一個泥娃娃,我們和泥娃娃打個招呼吧。
二、欣賞歌曲
1、教師演唱歌曲,理解歌詞內(nèi)容。
師:歌曲里唱了什么?
2、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小圖譜。
三、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幼兒輕聲跟唱。
師:小朋友們輕輕地和我一起唱好嗎?
2、教師引導幼兒有感情地用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
師:聽完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覺?你喜歡這個泥娃娃嗎?我們用好聽的聲音演唱這首歌曲,讓泥娃娃感受到我們對她的關愛。
3、再次演唱歌曲
4、分組表演幼兒分組分別扮演泥娃娃和真娃娃,當演唱到最后一句的時候,泥娃娃和真娃娃相互擁抱,表示關愛。
四、教師小結
師:泥娃娃現(xiàn)在有人疼了,也有人愛了,真得很高興,謝謝各位小朋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前,我先將原教案進行了修改,增加了圖譜這一教學材料,從而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歌詞。(.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在圖譜設計時,我盡可能地使用簡易的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并運用了 "1""X" "真""假"等一些明顯的符號加以輔助?;顒訒r,孩子們能被多樣的圖譜所吸引,正確地理解并用聲音優(yōu)美地歌唱,活動目標有效達成。但是在活動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活動氛圍并沒有預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體動作、臉部表情等更加活躍一些,也許孩子們也能被我的情緒所感染,使本次音樂活動的氛圍顯得更加活躍歡樂一些。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2、大班音樂教案《泥娃娃》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借助圖譜理解歌詞,學習用連貫、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2、引導幼兒體驗自由創(chuàng)編表演的愉悅及幫助他人的快樂。
3、能用不同的動作、表情恰當表現(xiàn)歌曲內(nèi)容,發(fā)展幼兒的音樂表現(xiàn)力。
4、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活動準備
1、自制泥娃娃一個,圖譜
2、下載歌曲——泥娃娃MP3
3、教具泥娃娃課件PPT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出示泥娃娃,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2、師:你見過這樣的娃娃嗎?你們知道這個娃娃是用什么做的嗎?
3、師:這是一個泥娃娃,我們和泥娃娃打個招呼吧。
二、欣賞歌曲
1、教師演唱歌曲,理解歌詞內(nèi)容。 師:歌曲里唱了什么?
2、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小圖譜。
三、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幼兒輕聲跟唱。 師:小朋友們輕輕地和我一起唱好嗎?
2、教師引導幼兒有感情地用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 師:聽完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覺?你喜歡這個泥娃娃嗎?我們用好聽的聲音演唱這首歌曲,讓泥娃娃感受到我們對 她的關愛。
3、再次演唱歌曲
4、分組表演幼兒分組分別扮演泥娃娃和真娃娃,當演唱到最后一句的時候,泥娃娃和真娃娃相互擁抱,表示關愛。
四、教師小結 師:泥娃娃現(xiàn)在有人疼了,也有人愛了,真得很高興,謝謝各位小朋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前,我先將原教案進行了修改,增加了圖譜這一教學材料,從而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歌詞。在圖譜設計時,我盡可能地使用簡易的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并運用了“1”“X”“真”“假”等一些明顯的符號加以輔助?;顒訒r,孩子們能被多樣的圖譜所吸引,正確地理解并用聲音優(yōu)美地歌唱,活動目標有效達成。但是在活動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活動氛圍并沒有預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體動作、臉部表情等更加活躍一些,也許孩子們也能被我的情緒所感染,使本次音樂活動的氛圍顯得更加活躍歡樂一些。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3、小班音樂教案《泥娃娃》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認真傾聽音樂,理解歌詞內(nèi)容,感受歌曲的情緒變化。
2、學習關愛他人,萌發(fā)同情心。
3、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活動準備:
各種泥娃娃,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1、介紹歌曲《泥娃娃》,請幼兒安靜地傾聽歌曲。
2、引導幼兒說說聽了歌曲后有什么感受?泥做的娃娃會說話嗎?
3、學習歌曲《泥娃娃》,先教歌詞,然后學唱歌曲。(.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wǎng))
4、教師放錄音幼兒隨音樂邊唱邊自由表演。
5、教師分發(fā)給幼兒適量的泥,讓幼兒嘗試泥塑,教師提醒幼兒可以使用輔助材料,使幼兒能夠?qū)W習搓、捏、壓等技能。
6、將幼兒的成品放在架子上,建議幼兒互相欣賞,表揚泥塑做的好的幼兒。教師同時提醒幼兒收拾材料、整理桌面,養(yǎng)成好的衛(wèi)生習慣。
7、教育幼兒愛護自己與同伴的作品,欣賞時輕拿輕放,欣賞完物歸原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前,我先將原教案進行了修改,增加了圖譜這一教學材料,從而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歌詞。在圖譜設計時,我盡可能地使用簡易的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并運用了 "1""X" "真""假"等一些明顯的符號加以輔助?;顒訒r,孩子們能被多樣的圖譜所吸引,正確地理解并用聲音優(yōu)美地歌唱,活動目標有效達成。但是在活動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活動氛圍并沒有預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體動作、臉部表情等更加活躍一些,也許孩子們也能被我的情緒所感染,使本次音樂活動的氛圍顯得更加活躍歡樂一些。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4、中班教案《泥娃娃》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借助圖譜理解歌詞,學習用連貫、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2、感受關心他人所帶來的快樂。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xiàn)能力。
活動準備:
自制泥娃娃一個,圖譜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出示泥娃娃,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2、師:你見過這樣的娃娃嗎?你們知道這個娃娃是用什么做的嗎?
3、師:這是一個泥娃娃,我們和泥娃娃打個招呼吧。
二、欣賞歌曲
1、教師演唱歌曲,理解歌詞內(nèi)容。
師:歌曲里唱了什么?
2、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小圖譜。
三、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幼兒輕聲跟唱。
師:小朋友們輕輕地和我一起唱好嗎?
2、教師引導幼兒有感情地用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
師:聽完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覺?你喜歡這個泥娃娃嗎?我們用好聽的聲音演唱這首歌曲,讓泥娃娃感受到我們對她的關愛。
3、再次演唱歌曲
4、分組表演幼兒分組分別扮演泥娃娃和真娃娃,當演唱到最后一句的時候,泥娃娃和真娃娃相互擁抱,表示關愛。
四、教師小結
師:泥娃娃現(xiàn)在有人疼了,也有人愛了,真得很高興,謝謝各位小朋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前,我先將原教案進行了修改,增加了圖譜這一教學材料,從而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歌詞。在圖譜設計時,我盡可能地使用簡易的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并運用了 "1""X" "真""假"等一些明顯的符號加以輔助。活動時,孩子們能被多樣的圖譜所吸引,正確地理解并用聲音優(yōu)美地歌唱,活動目標有效達成。但是在活動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活動氛圍并沒有預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體動作、臉部表情等更加活躍一些,也許孩子們也能被我的情緒所感染,使本次音樂活動的氛圍顯得更加活躍歡樂一些。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5、中班教案《小樹與泥娃娃》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圖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初步感知樹和泥土的關系,了解沙塵暴對環(huán)境的影響。
3.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重難點】
了解樹木能防沙,要愛護樹木。
完整講述圖意。
【活動準備】
1.條件允許,可下載有關沙塵暴的視頻。
2.泥娃娃與樹木做朋友;工人砍樹;泥土流失;沙塵暴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用回憶引出故事
1.(說說泥娃娃的朋友)
2.師:蚯蚓是泥娃娃的好朋友,小朋友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泥娃娃還有一個好朋友是樹!小朋友知道為什么嗎?
3.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
4.師:泥娃娃失去了樹朋友會怎樣呢?
5.幼兒說說自己的猜測。
(二)自主閱讀圖片,理解圖意。
1.(幼兒觀看相關圖片。)
師:泥娃娃與它的樹朋友發(fā)生了什么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師:這個故事里有什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三)幼兒逐幅觀察,大膽表述畫面的內(nèi)容。
1.(觀察,講述第一幅圖片)
師:圖片上有誰?它們在干什么?你覺得它們心情怎么樣?為什么?
(幼兒回答后,請幼兒兩兩結伴演一演)
2.(觀察,講述第二幅圖片)
師:有一天,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小樹,泥娃娃怎么了?
(幼兒回答后,師幼合作演一演。)
3.(觀察,講述第三幅圖片)
師:失去樹朋友的泥娃娃有什么變化?你們想一想,為什么說泥娃娃和樹是好朋友呢?
師小結:泥娃娃又怕風雨又怕烈日,(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好在他們有樹朋友。樹朋友就像一把巨大的傘為泥娃娃遮風避雨,泥娃娃則每天都會為大樹按摩長長的樹根,還給它補充水分,這樣樹朋友就會越長越大。
4.(觀察,講述第四幅圖片)
師:城市發(fā)生了什么可怕的事?人們怎么了?為什么會有沙塵暴?
(四)完整講述圖意,了解沙塵暴的危害。
1.教師與幼兒合作,完整講述圖意。
2.師:怎樣才能不讓沙塵暴出現(xiàn)?
3.幼兒講述。
4.教師總結:多種樹,愛護樹可減少沙塵暴出現(xiàn)的機會。
活動延伸:
1.組織幼兒給幼兒園的小樹澆水,制**護小樹的宣傳牌。
2.把幼兒用書放在閱讀區(qū)供幼兒繼續(xù)閱讀和講述。
【教學反思】
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為了培養(yǎng)幼兒愛護樹木,愛護優(yōu)美環(huán)境的良好習慣。(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我設計了《小樹與泥娃娃》這一活動,愛護樹木是每個幼兒都能做到的事,但有的幼兒有意無意的做一些不文明的事,通過活動增強他們的環(huán)境意識,創(chuàng)設了一個使幼兒感受到“美”并且避免了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為每一個幼兒提供參加集體活動的機會,并讓幼兒明白愛護樹木的道理,懂得樹木對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激勵幼兒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熱愛祖國秀美河山的情感。
6、中班音樂教案《泥娃娃》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借助圖譜理解歌詞,學習用連貫、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2、感受關心他人所帶來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自制泥娃娃一個,圖譜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出示泥娃娃,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2、師:你見過這樣的娃娃嗎?你們知道這個娃娃是用什么做的嗎?
3、師:這是一個泥娃娃,我們和泥娃娃打個招呼吧。
二、欣賞歌曲
1、教師演唱歌曲,理解歌詞內(nèi)容。
師:歌曲里唱了什么?
2、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小圖譜。
三、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幼兒輕聲跟唱。
師:小朋友們輕輕地和我一起唱好嗎?
2、教師引導幼兒有感情地用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
師:聽完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覺?你喜歡這個泥娃娃嗎?我們用好聽的聲音演唱這首歌曲,讓泥娃娃感受到我們對她的關愛。
3、再次演唱歌曲
4、分組表演幼兒分組分別扮演泥娃娃和真娃娃,當演唱到最后一句的時候,泥娃娃和真娃娃相互擁抱,表示關愛。
四、教師小結
師:泥娃娃現(xiàn)在有人疼了,也有人愛了,真得很高興,謝謝各位小朋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前,我先將原教案進行了修改,增加了圖譜這一教學材料,從而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歌詞。(.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在圖譜設計時,我盡可能地使用簡易的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并運用了 "1""X" "真""假"等一些明顯的符號加以輔助?;顒訒r,孩子們能被多樣的圖譜所吸引,正確地理解并用聲音優(yōu)美地歌唱,活動目標有效達成。但是在活動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活動氛圍并沒有預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體動作、臉部表情等更加活躍一些,也許孩子們也能被我的情緒所感染,使本次音樂活動的氛圍顯得更加活躍歡樂一些。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7、中班音樂課教案《泥娃娃》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借助圖譜理解歌詞,學習用連貫、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2、感受關心他人所帶來的快樂。
3、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nèi)容。
4、熟悉()歌曲的旋律,學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自制泥娃娃一個,圖譜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出示泥娃娃,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2、師:你見過這樣的娃娃嗎?你們知道這個娃娃是用什么做的嗎?
3、師:這是一個泥娃娃,我們和泥娃娃打個招呼吧。
二、欣賞歌曲
1、教師演唱歌曲,理解歌詞內(nèi)容。
師:歌曲里唱了什么?
2、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小圖譜。
三、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幼兒輕聲跟唱。
師:小朋友們輕輕地和我一起唱好嗎?
2、教師引導幼兒有感情地用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
師:聽完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覺?你喜歡這個泥娃娃嗎?我們用好聽的聲音演唱這首歌曲,讓泥娃娃感受到我們對她的關愛。
3、再次演唱歌曲
4、分組表演幼兒分組分別扮演泥娃娃和真娃娃,當演唱到最后一句的時候,泥娃娃和真娃娃相互擁抱,表示關愛。
四、教師小結
師:泥娃娃現(xiàn)在有人疼了,也有人愛了,真得很高興,謝謝各位小朋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前,我先將原教案進行了修改,增加了圖譜這一教學材料,從而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歌詞。在圖譜設計時,我盡可能地使用簡易的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并運用了"1""X""真""假"等一些明顯的符號加以輔助。活動時,孩子們能被多樣的圖譜所吸引,正確地理解并用聲音優(yōu)美地歌唱,活動目標有效達成。但是在活動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活動氛圍并沒有預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體動作、臉部表情等更加活躍一些,也許孩子們也能被我的情緒所感染,使本次音樂活動的氛圍顯得更加活躍歡樂一些。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8、中班音樂教案《跳舞娃娃》含反思
制作意圖:跳舞的娃娃是根據(jù)八音盒改變,原來的八音盒需要上發(fā)條,娃娃才會旋轉(zhuǎn)跳舞。通過改編,將用小鼓棒敲擊產(chǎn)生動力,使小娃娃旋轉(zhuǎn),幼兒喜歡夸張的顏色,漂亮的舞臺將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材料為幼兒制作一個既可以動手又能聆聽的玩教具。
教育價值:這個玩教具提高了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也鍛煉他們的小肌肉。通過游戲,培養(yǎng)他們的交往能力。
選用材料:廢舊果盒、吸管、皺紋紙、紙筒、乒乓球、毛線、煙盒紙、果凍殼、筷子
制作方法:
1、將廢舊果盒(圓形)進行包裝,顏色鮮艷;
2、用乒乓球和紙筒做成娃娃;
3、用筷子做成鼓棒;
4、在盒子四周用果凍盒裝飾,安裝4個彩燈;
5、在盒子平面中用煙盒紙貼成金色“地板”;
6、將盒子裝飾好后,放上小娃娃。
適用年齡:4-5歲
操作方法:幼兒用小鼓棒敲擊盒子的中間震動,使小娃娃跳舞,可以根據(jù)節(jié)奏的快慢敲擊。
活動反思:
教學活動目標能總體上達到,但我在教學的動作上還需要夸張一些,同時在幼兒與幼兒之間舞蹈的互動中可以有多種形式,如:可以讓中班和大班的幼兒穿插在一起跳舞等。在幼兒道具的分發(fā)時,我是讓孩子們一起上來自己選擇想要當?shù)慕巧@樣較為混亂,改成想當洋娃娃的小朋友先出來選擇,再請小熊出來裝扮自己,這樣可能會較為有次序一些,同時在幼兒的表情上我還需要提醒幼兒要歡快的、愉悅的。
9、中班美術優(yōu)秀教案《泥娃娃》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復習鞏固團圓、搓、壓的技能,初步學習分泥和連接的技能。
2、發(fā)展幼兒手部肌肉動作。
活動準備:
泥、泥工板、濕抹布、已做好的、未連接在一起的泥娃娃身體的各部件(頭、身體、胳膊、腿)。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小朋友喜歡玩娃娃家的游戲嗎?;文.章出自屈,老師教.案網(wǎng)]今天,我們大家就來做一個泥娃娃,娃娃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
幼兒議論、回答后,老師總結:娃娃有一個圓圓的頭,寬寬的身體,兩只細細的胳膊和兩條長長的腿。
2、引導幼兒學習分泥和連接的技能。
老師出示泥團,示范分泥:做娃娃的時候,先要把泥分為兩塊,每一塊再分為一大一小兩塊,大的分別做身體和兩條腿,小的分別做頭和兩條胳膊。再用我們學過的團圓、搓長、壓扁等本領做出圓圓的頭、寬寬的身體、細細的胳膊和長長的腿。
出示已做好的各部分形象,示范連接:做好以后,將頭、胳膊、腿與身體連接在一起。連接的時候,要注意位置正確:頭是長在身體上部的,腿是長在身體下部的,胳膊是長在肩膀的兩邊的。連接好以后,用牙簽在面部畫出眼睛、嘴巴,平放在泥工板上。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下面請每個小朋友自己來做一個泥娃娃,分泥時要注意份量多少。
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注意提醒幼兒:分泥要注意大小比例,連接時要稍用力,連接位置要正確,特別是胳膊與腿。
4、老師請幼兒評價,誰的娃娃最漂亮。
活動反思:
玩泥對于幼兒來說,是非常熟悉而又百玩不厭的活動。學前班幼兒已有了初步的捏、搓、揉等操作技能。他們愿意探索活動的新玩法,敢于嘗試將簡單造型組合成個復雜的形象。
10、中班音樂教案《小娃娃跌倒了》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愛同伴的情感。
2、培養(yǎng)幼兒對歌曲的感受能力和表演力。
3、反復傾聽歌曲,知道名稱,了解內(nèi)容。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激發(fā)幼兒愛同伴的情感,培養(yǎng)幼兒對歌曲的感受能力和表演能力。
活動準備:
圖譜,音樂磁帶《小娃娃跌倒了》
活動過程:
一、設置懸念,由“哭聲”引出課題。
提問:“咦,聽什么聲音啊?那么是誰在哭呀?為什么要哭?”(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讓幼兒自由說)
二、欣賞情景表演,感受歌曲的旋律,了解歌曲的內(nèi)容
1、老師問:“是誰在哭啊?”(小娃娃在哭)“小娃娃為什么哭呢?”(摔疼了,喊媽媽)“后來,誰來幫助小娃娃了”(小朋友幫助了他)
2、老師清唱歌曲,幼兒感受歌曲的旋律。
三、運用圖譜說歌詞,演唱歌曲并表演,給歌曲取名字
1、老師和幼兒看圖譜說歌詞
提問:路邊有個小娃娃跌倒了,哇啦哇啦哭著喊媽媽,這時候誰來幫助小娃娃呀?(我)我是怎樣幫助他的?
歌曲里的小朋友為什么幫助小娃娃呢?(因為小娃娃摔疼了,哭了------)
2、隨音樂磁帶看圖譜演唱歌曲,鼓勵幼兒小聲跟唱。
3、師幼共同表演并演唱歌曲(跟磁帶)
4、給歌曲取名字
幼兒討論,老師小結,歌曲名稱《小娃娃跌倒了》,幼兒重復。
四、幼兒自己說一說當小朋友遇到困難時該怎樣做?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輕松、愉快、有趣。首先,選材非常好,符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的“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性表達”,利用“哭聲”設置懸念,然后根據(jù)歌曲內(nèi)容自由表演,其次,這個活動設計層次非常清晰,時間安排合理,過渡非常自然,動靜交替,教師教學技巧掌握得非常恰當。第三、教師早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非常用心。如:活動開始部分,設計懸念,由哭聲引入主題,與社會活動相結合初步理解歌詞意思,使活動有了懸念,激發(fā)幼兒去想、去思維,活動結束部分,一般教師的結束語比較格式化,而這個活動中,教師卻用了“你們說一說當你遇到困難時,該怎么做?”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始終興趣盎然,這與活動設計科學合理,用材恰當,真正從孩子的興趣出發(fā)以及教師的教學技巧是分不開的,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
11、中班音樂優(yōu)秀教案《幫助小娃娃》反思
活動目標:
1、反復感受歌曲,初步了解歌曲的性質(zhì),知道名稱,了解內(nèi)容。
2、在活動過程中萌發(fā)愛同伴的情感。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認真傾聽并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6、學唱歌曲,掌握斷頓、歡快和連貫、舒緩的不同演唱方法。
7、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活動準備:
木偶、圖片4幅、情景表演,雞、鴨、狗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1、游戲《小動物找家》:幼兒根據(jù)不同的小動物的音樂,做相應的小動物的律動,音樂結束,幼兒用心聽音樂:356 | 356 | 356 |……6(53)根據(jù)最后一個長音的唱名,分別找到小動物的家。
2、動物大合唱。
(1)老師出示節(jié)奏卡片X X | X X|幼兒拍出后,老師啟發(fā)幼兒想象是哪些動物來了,幼兒說出后,老師逐個出示該動物的圖片(鴨、雞、狗)按節(jié)拍演示小動物,幼兒用四分音符的節(jié)奏學小動物叫。
(2)老師把三個小動物按左、中、右分成三組貼在黑板上,幼兒分成三組各看著代表自己組的小動物邊聽音樂邊在一定的速度下學動物叫聲。
3、 發(fā)聲練習:
1 3 1 3 5 5 5 | 5 4 3 2 1 ― |
(老師)娃 娃 跌 倒 了(幼兒)快 快 抱 起 他。
我 們 抱 起 他 快 快 送 回 家。
4、新授:
(1)讓幼兒聽錄音機里小孩的哭聲。老師問:“聽!什么聲音呀?誰在哭呢?為什么要哭?”(讓幼兒自由說)
(2)欣賞情景表演,感受歌曲的旋律,了解歌曲的內(nèi)容。
老師問:①“是誰在哭呀?”(小娃娃在哭)②“小娃娃為什么哭呀?”(摔疼了,喊媽媽)③“后來,誰來幫助小娃娃了?”(小朋友幫助他)
(3)欣賞木偶表演,進一步了解歌曲的內(nèi)容。
老師問:①“路邊有個小娃娃跌倒了,哇啦哇啦哭著喊媽媽,這時候誰來幫助小娃娃呢?”(我)②“我是怎樣幫助小娃娃的?”(用歌詞內(nèi)容小結)③“歌曲里的小朋友為什么要幫助小娃娃呢?”(因為小娃娃摔痛了,哭了……)
(4)老師清唱歌曲,幼兒再次欣賞,完整感受歌曲內(nèi)容。
(5)老師出示4幅圖片,啟發(fā)幼兒按歌詞內(nèi)容進行圖片排序,加深對歌曲內(nèi)容的理解。
“今天,我?guī)砹?幅圖片,圖片上畫的畫就是歌曲里的內(nèi)容,我們一起來幫圖片排排隊。(老師唱一句,幼兒找一幅圖片,將圖片按順序排隊。)幼兒跟著圖片順序?qū)W說歌詞。
(6)給歌曲取名稱。
幼兒討論,老師小結歌曲名稱《幫助小娃娃》。幼兒重復。
5、 游戲《灑水車》:聽音樂做游戲,遵守游戲規(guī)則。
活動反思:
這首樂曲旋律歡快,歌詞淺顯易懂,很有趣味性,適合中班進行歌唱。活動中幼兒可以自己結合歌詞做自己喜歡的動作,做出相應的表情,幼兒自由模仿動作,用肢體語言來表現(xiàn)感受,所有幼兒在一遍一遍的游戲中體驗到歌唱活動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