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術教案《家務小助手》反思》屬于幼兒園中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中班美術教案《家務小助手》反思
課前學習活動設計:
家務,就是每個家庭里同日常生活有關的勞務。做飯、買菜、洗衣、掃地之類的家務,事雖小,確實天天要做。尤其是父母每天工作結束,還要回家收拾整理做家務十分的辛苦,而幼兒作為家庭的一員有承擔起做家務的義務。在課前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有絕大部分幼兒沒有參與到家務勞動中。隨后便通過“家庭小任務”的方式,激勵幼兒回家?guī)椭笕艘黄鹱黾覄眨⒂脠D片的形式記錄下來。帶回到幼兒園與同伴和老師一起分享怎樣做家務?怎樣做的?做完之后身體有什么感覺?讓幼兒切身體會到干家務的不易。通過觀看機器人做事情給我們帶來的方便與舒適,從而激發(fā)幼兒想辦法設計機器人做家務勞動的愿望。
活動目標:
1.理解爸爸媽媽做家務勞動的辛苦。
2.能大膽的使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父母及自己做家務的情況,并能用點、線、面、裝飾的方法,設計能夠幫助減輕家務勞動的機器
3.感受機器人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幫助與方便。
4.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創(chuàng)造能力。
5.在想象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重點:
幼兒通過交流自己做家務勞動的生活經(jīng)驗,體會做家務的辛苦,知道機器人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能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機器人并用繪畫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
活動難點:
知道自己是家庭一員,有責任承擔家務勞動;了解為什么要設計機器人做小助手?以及不同機器人的樣子和本領也不一樣。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與需求來設計對我們有幫助的機器人:幼兒在繪面機器人的時候如何突出其本領與特征。
活動準備:
幼兒做家務勞動的生活經(jīng)驗、幼兒做家務勞動圖片、《能干的機器人》視頻;畫紙、畫筆;歡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1.生活經(jīng)驗交流,感受爸爸媽媽做家務勞動的辛苦。
提問:爸爸媽媽平時都做哪些家務活兒?他們是怎么做的?
那他們做完這些家務之后身體有什么感覺?
小結:爸爸媽媽辛苦工作一天,爸爸媽媽還要做很多家務勞動,他們很辛苦。
2.幼兒分享交流自己平日做家務勞動的圖片,進一步感受做家務的辛苦和自己做家務的困難。
提問:平時在家是怎樣幫助爸爸媽媽的?都做哪些事情?
小結:雖然我們想幫爸爸媽媽減輕勞動,但是有些困難和危險的事情我們還是做不了。
3.播放《能干的機器人》視頻,感受機器人為我們做家務時帶來的幫助與方便。
(1)幼兒交流討論讓大家既不辛苦,又能做好家務的方法。
(2)播放《能干的機器人》視頻,觀察機器人的工作過程,感受機器人為我們做家務時帶來的幫助與方便。
提問:機器人是怎樣幫助人們做家務的?
小結:不同本領的機器人樣子也不一樣。它們幫我們做了各種各樣的家務。連我們不喜歡和危險的事情都能做,可真厲害!
(3)激發(fā)幼兒幫助媽媽設計機器人減輕家務的勞動愿望。
引導幼兒構思:要設計一個具有什么功能的機器人?
4.引導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觀察幼兒構思畫面的情況。
(2)引導幼兒用簡單的線條來繪畫。
(3)提醒幼兒動作快,抓緊時間。
5.開展“好幫手機器人展覽會”
(1)引導幼兒與同伴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講述自己設計的機器人的特點和功能。
(2)請幼兒互相評價:你覺得誰設計的機器人功能最厲害?
(3)引導幼兒互相評價同伴的作品,重點評價機器人的功能。
有了我們設計的機器人,我們的生活變得怎么樣?
小結:不同的機器人有不同的功能,它們會幫我們做很多事情,給生活帶來方便和舒適。
課后延伸:
1.將幼兒設計的機器人作為設計圖紙投放到活動區(qū)內,引導幼兒利用廢舊紙盒等材料做成立體的機器人模型。
2.開展“機器人幫我做繪畫展”,繪畫機器人為我們做的事情,為我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藍圖。
3.繼續(xù)創(chuàng)設“能干的機器人”主題活動,引導幼兒設計更多用途的機器人。
活動反思:
關愛他人是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良好品質?!吨改稀分赋觯骸耙龑в變鹤鹬亍㈥P心長輩和身邊的人,能生活自理或參與家務勞動”。在此背景下,嘗試以“家務小達人”為主線,以運動為載體,結合中班幼兒對家務勞動的認知和身心發(fā)展特點,讓幼兒在為爸爸媽媽做家務的情境中,通過擦玻璃、掃地、擦地板等家務勞動,并從中體驗勞動的不易和關愛家人的情感。
本節(jié)教育活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從談話導入,體會爸爸媽媽做家務的辛苦:2.結合照片交流自己做家務活的情況,了解自己做家務的困難;4.認識做家務機器人,知道他們可以給我們幫助;5.萌發(fā)創(chuàng)作機器人的興趣;6.深化提升,感受機器人給生活帶來的使利。一步一步地、層層深入地對兒拿找到微家務勞動的好辦法這一主線的連接。這節(jié)教育活動下來,讓我體會最深的是:
1、挖掘和充分利用教育資源
重視和有效利用幼兒這個寶貴的教育資源。如幼兒在交流自已在家做家務勞動的情況時,充分讓兒童交流自己在家常做什么家務勞動。其實這是利用兒單形成的正確的集體的輿論這一寶貴資源對他們進行自我教育,讓兒童在交流當中懂得愛做家務勞動是好孩子的表現(xiàn)!從而使兒童產生愛做家務勞動的熱情,產生想做家務勞動的表現(xiàn)自我的沖動。于是我順勢創(chuàng)造條件,把家務勞動搬進課堂,讓兒童展現(xiàn)自己在家做家務勞動這一面。收集幼兒做家務勞動時的照片,這照片源于兒童生活中最真實,活生生的資源。幼兒在交流時通過自身的經(jīng)驗與感受,知道做家務的不易,從而為創(chuàng)設做家務的機器人做好鋪墊。
2、有效利用多媒體材料教學。
圖片、視頻是幼兒獲得認知和情感體驗最直觀與有效的途徑。我在教學設計中提前向家長收集幼兒家務勞動的圖片,讓幼兒在交流環(huán)節(jié)更加有效的進行分享,調動自己做家務勞動的自豪。在環(huán)節(jié)三中播放《能干的機器人》教學視頻中,使幼兒在直觀或明的帶動下,通過機器人在做家務時的形態(tài)等,進一步認識和了解不同機器人的樣子和本領各不同。
3、多元評價,肯定學生。
評價是教育的一種輔助方法,具有反饋、導向和激勵功能。教學過程中,我注意運用“多元化激勵評價”策略,對學生的品德發(fā)展狀況和活動表現(xiàn)進行以激勵為主的綜合評價,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激勵他們追求新日標的愿望。一、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在活動過程中,我始終壓視、關注兒童積極主動的活動態(tài)度,參與活動的熱情,通過觀察、分析、收集各方面的評價信息進行,體現(xiàn)評價的過程性。如在活動中,我特別認真觀察孩子,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的閃光點,隨時隨地給予他們表揚和鼓勵,(如“我們都是貼心孝順的孩子”、“你是愛勞動的好孩子”等激勵性的語言:)二、注意評價的發(fā)展性:引導學生正視自己的進步與不足之處。如(“如果把你設計的兩個機器人合二為一就更棒了”)。在幼兒作品交流評價環(huán)節(jié)中調動多元主體參加評價,兒單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這樣的評價,使兒童充滿了自信,有著更好的成功體驗,有利于兒童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要繼續(xù)努力,特別是在教育教學中設計問題的嚴謹和切題性,讓幼兒如何通過問題的層層深入來達到預設的日棕.以及怎樣才能使激勵性評價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將幼兒的回答做更有效的回應與提升。發(fā)掘和綜合利用好各方面的教育資源進行教育這些方面,還是值得我今后繼續(xù)探討、實踐的。
2、中班美術公開課教案《家務小助手》含反思
活動目的
1.樂意為媽媽設計減輕家務勞動的機器人。
2.能大膽運用點、線、面、色彩來裝飾盒表現(xiàn)機器人的外形特征。
3.激發(fā)幼兒主動復述故事的欲望,培養(yǎng)幼兒高自控性和高興奮性。
4.樂意參與表演,大膽學說角色對話。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機器人本領大》教學資源。
2.畫紙、彩色筆、油畫棒等。
3.歡快的、動感的音樂。
活動過程
1.幼兒“學做機器人”激發(fā)活動興趣。
幼兒聽音樂,模仿機器人動作,感受機器人的本領,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2.談話“機器人的本領”,幼兒交流自己對機器人的認識與了解,激發(fā)幼兒幫助媽媽設計機器人減輕家務勞動的愿望。
(1)播放《機器人本領大》教學資源,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看到和了解到的機器人的本領,懂得機器人可以為人們服務。
(2)提問:媽媽每天上班,回家還要做許多家務,媽媽做家務很辛苦,有沒有好辦法可以減輕媽媽的勞動?引導幼兒想不同的方法幫助媽媽做家務。
(3)討論:如果涉及機器人,你想讓它幫助媽媽做什么事情。
3.幼兒自由創(chuàng)作為媽媽設計的能做家務的機器人,教師進行指導。
4.布置“媽媽的好幫手機器人展覽”。
幼兒相互欣賞同伴的作品,鼓勵幼兒互相學習同伴的創(chuàng)意,激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延伸:
將幼兒設計的機器人作為“設計圖紙”投放到活動區(qū),引導幼兒利用廢舊紙盒等材料做成立體的機器人模型。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xiàn)出來的操作活動。
3、中班美術教案反思《葫蘆藤》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形式,調動多種感官感受葫蘆藤的藝術美,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2、嘗試用毛筆大膽運用線條進行葫蘆藤的美術創(chuàng)作,體驗自主表達、合作創(chuàng)作的樂趣。
3、根據(jù)對畫面的觀察,發(fā)展視覺的敏銳性。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毛筆、墨水、圖畫紙、顏料、水、盆、皺紋紙條等
2、葫蘆藤的圖片、葫蘆生長過程的動畫、齊白石的國畫葫蘆作品的PPT課件
活動指導:
一、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葫蘆藤的特征。
師:這是什么?葫蘆藤長得是什么樣的?長在哪里?!.快思.教案網(wǎng)出處!葫蘆藤是怎樣長大的?它的藤都長得一樣嗎?哪里的藤長得粗?哪里的藤長得細?有幾根藤纏繞在一起?藤上有些什么?
二、玩一玩藤的游戲。
一些幼兒當架子,一些幼兒拿著各種彩色的皺紋紙條當藤,在架子中穿來繞去,將手中的藤纏繞到架子上。讓幼兒體驗藤與架子的纏繞,藤與藤之間的纏繞。
三、欣賞國畫《葫蘆》
出示齊白石的葫蘆引導幼兒觀察圖上畫的是什么?畫的葫蘆藤都一樣嗎?哪里不一樣?粗的藤要怎樣畫?細的藤要怎樣畫?葫蘆藤上長了什么?有些什么小動物會來葫蘆藤上或藤下玩呢?
四、我來畫一畫。
四人一組,合作從不同的方向畫出藤來,相互纏繞,并在藤上畫出葫蘆、葉、花、并想想還會有些誰在你的葫蘆藤上或藤下玩。
五、欣賞并講一講畫了些什么?
活動反思:
幼兒最近用了幾次毛筆創(chuàng)作,喜歡上了這種工具,于是我選了孩子們最愛的葫蘆娃的葫蘆藤作為創(chuàng)作對象,教師基于兒童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水平的前提下創(chuàng)造適宜的審美情境,讓幼兒欣賞葫蘆的生長過程的動畫和圖片,提供富有表現(xiàn)力的工具和材料,引領幼兒多視角,多通道參與體驗活動,讓幼兒用紙條當藤,讓幼兒體驗藤與架子的纏繞,藤與藤之間的纏繞。從而形成豐富而深刻的審美體驗,有效支持兒童富有個性的創(chuàng)意表達。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孩子們對水的掌握不夠好,所以有些畫面太濕而破了,我想可以用素描紙讓幼兒畫,效果可能更好。
4、中班美術教案反思《好吃的魚》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激發(fā)幼兒畫魚的興趣,能大膽地表現(xiàn)“好吃的魚”。
2、能用幾何圖和線條畫出簡單的魚,并用色彩進行裝飾。
3、繼續(xù)學用“短線排列”的方法涂色,并使幼兒在選擇、調換顏色的過程中感受到色彩美。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jù)所觀察到得現(xiàn)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一)材料:
1、自制教學課件。
2、玩具小貓、圖畫紙若干。(每張紙上畫上一個煎盤,并用縫紉機在煎盤的四周扎一圈細密的小孔。)
3、油畫棒、勾線筆、彩紙條、膠水、剪刀等。
4、實物投影儀、錄音機、《小叮當》背景音樂磁帶。
(二)知識:
1、幼兒在家觀察過家長燒魚的方法。
2、有過運用“短線排列”的方法涂色的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引起幼兒作畫的興趣:
1、課件顯示小貓,告訴幼兒:今天是小貓的生日,朋友們給它送來了很多禮物,是什么呢?
2、屏幕顯示各種各樣的魚,引導幼兒觀察欣賞這些魚的造型。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些魚是什么樣子的呢?(用三角形、半圓形、圓形、梯形和線條組合而成的)
3、師繼續(xù)講述:小貓收到了這么多的魚,心想,如果能把這些魚燒成各種各樣的味道,請朋友們一起來吃該有多好啊!可小貓不會燒魚,怎么辦?(啟發(fā)幼兒動手幫小貓燒魚)
4、師提問:請小朋友想一想,這些魚可以燒成什么味道的呢?(茄汁的、咖喱的、紅燒的、糖醋的、蔥油的……)
(二)教師以燒魚的形式,為幼兒做示范:
1、教師介紹煎盤,準備燒魚。
師:說了那么多,老師都讒了!趕快準備燒魚了,先拿出燒魚用的炊具——煎盤。
2、教師邊示范邊講解:
?、?、先把魚放入煎盤里。(在煎盤里畫上一條魚)
?、啤⑷缓笤隰~的周圍澆一層油。(涂上一圈不規(guī)則的黃顏色)
3、師生共同討論:燒魚的時候可以放些什么作料?
請個別幼兒上前,嘗試自己制作作料并貼在魚的邊上或身上,如綠色的蔥段、紅色的辣椒、黃色的姜片,還可以添畫一些作料,如咖啡色的醬油等。
4、最后,
教師提醒幼兒按照自己的設想用短線排列的方法給魚涂上相應的顏色。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背景音樂):
1、要求幼兒盡量把魚畫大些(不超出“煎盤”)。
2、啟發(fā)幼兒選用一些與咖喱的、紅燒的、糖醋的、蔥油的及其他作料相似的顏色,把魚燒得又香又美。
3、對個別運用短線排列法涂色有困難的幼兒,做個別輔導。
4、提醒幼兒最后撕去煎盤周圍的紙邊。
(四)評價活動:
1、請幼兒將各自的煎盤放在鋪好桌布的桌子上,教師抱著玩具小貓和幼兒一起圍坐在桌子旁以品嘗魚味的形式評價作品。
師:哇!小朋友燒了那么多好吃的魚,(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我們和小貓一起來看一看、嘗一嘗,比一比誰燒得魚又香又美。
2、對大膽造型、配色鮮艷以及構圖獨特的幼兒多做鼓勵,也可用大家提建議的方法,幫助個別幼兒豐富畫面內容。
活動延伸
老師與幼兒一起討論:在煎盤里,除了可以燒魚,還可以燒些什么?讓幼兒在美術區(qū)域活動中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畫下來,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活動反思:
《好吃的魚》是一節(jié)美術課,其中內容比較多,有畫的,撕的,貼的。這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是:
1通過活動激發(fā)幼兒畫魚的興趣,能大膽地表現(xiàn)“好吃的魚”。
2、能用幾何圖和線條畫出簡單的魚,并用色彩進行裝飾。
3、繼續(xù)學用“短線排列”的方法涂色,并使幼兒在選擇、調換顏色的過程中感受到色彩美。
本節(jié)課一開始就以一只小貓導入話題,“今天是小貓的生日,朋友們送來了很多的禮物?!?許多小魚)“但是小貓不會煮魚啊,想請小朋友幫忙煮一下?!毙∨笥褌兟犃艘院?,很興奮,并且很快進入了角色。分別都講了多種煮魚的方法,有水煮魚、紅燒魚、清蒸魚等等。我就開始講解其中一種做魚的方法,小朋友們聽的很認真,幼兒進行操作時,都按步驟來做,而且做的很認真,但我發(fā)現(xiàn),在幼兒操作的時候。
5、中班美術活動《家務小助手》教案反思
課前學習活動設計:
家務,就是每個家庭里同日常生活有關的勞務。做飯、買菜、洗衣、掃地之類的家務,事雖小,確實天天要做。尤其是父母每天工作結束,還要回家收拾整理做家務十分的辛苦,而幼兒作為家庭的一員有承擔起做家務的義務。在課前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有絕大部分幼兒沒有參與到家務勞動中。隨后便通過“家庭小任務”的方式,激勵幼兒回家?guī)椭笕艘黄鹱黾覄?,并用圖片的形式記錄下來。帶回到幼兒園與同伴和老師一起分享怎樣做家務?怎樣做的?做完之后身體有什么感覺?讓幼兒切身體會到干家務的不易。通過觀看機器人做事情給我們帶來的方便與舒適,從而激發(fā)幼兒想辦法設計機器人做家務勞動的愿望。
活動目標:
1.理解爸爸媽媽做家務勞動的辛苦。
2.能大膽的使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父母及自己做家務的情況,并能用點、線、面、裝飾的方法,設計能夠幫助減輕家務勞動的機器
3.感受機器人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幫助與方便。
4.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創(chuàng)造能力。
5.在想象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重點:
幼兒通過交流自己做家務勞動的生活經(jīng)驗,體會做家務的辛苦,知道機器人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能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機器人并用繪畫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
活動難點:
知道自己是家庭一員,有責任承擔家務勞動;了解為什么要設計機器人做小助手?以及不同機器人的樣子和本領也不一樣。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與需求來設計對我們有幫助的機器人:幼兒在繪面機器人的時候如何突出其本領與特征。
活動準備:
幼兒做家務勞動的生活經(jīng)驗、幼兒做家務勞動圖片、《能干的機器人》視頻;畫紙、畫筆;歡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1.生活經(jīng)驗交流,感受爸爸媽媽做家務勞動的辛苦。
提問:爸爸媽媽平時都做哪些家務活兒?他們是怎么做的?
那他們做完這些家務之后身體有什么感覺?
小結:爸爸媽媽辛苦工作一天,爸爸媽媽還要做很多家務勞動,他們很辛苦。
2.幼兒分享交流自己平日做家務勞動的圖片,進一步感受做家務的辛苦和自己做家務的困難。
提問:平時在家是怎樣幫助爸爸媽媽的?都做哪些事情?
小結:雖然我們想幫爸爸媽媽減輕勞動,但是有些困難和危險的事情我們還是做不了。
3.播放《能干的機器人》視頻,感受機器人為我們做家務時帶來的幫助與方便。
(1)幼兒交流討論讓大家既不辛苦,又能做好家務的方法。
(2)播放《能干的機器人》視頻,觀察機器人的工作過程,感受機器人為我們做家務時帶來的幫助與方便。
提問:機器人是怎樣幫助人們做家務的?
小結:不同本領的機器人樣子也不一樣。它們幫我們做了各種各樣的家務。連我們不喜歡和危險的事情都能做,可真厲害!
(3)激發(fā)幼兒幫助媽媽設計機器人減輕家務的勞動愿望。
引導幼兒構思:要設計一個具有什么功能的機器人?
4.引導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觀察幼兒構思畫面的情況。
(2)引導幼兒用簡單的線條來繪畫。
(3)提醒幼兒動作快,抓緊時間。
5.開展“好幫手機器人展覽會”
(1)引導幼兒與同伴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講述自己設計的機器人的特點和功能。
(2)請幼兒互相評價:你覺得誰設計的機器人功能最厲害?
(3)引導幼兒互相評價同伴的作品,重點評價機器人的功能。
有了我們設計的機器人,我們的生活變得怎么樣?
小結:不同的機器人有不同的功能,它們會幫我們做很多事情,給生活帶來方便和舒適。
課后延伸:
1.將幼兒設計的機器人作為設計圖紙投放到活動區(qū)內,引導幼兒利用廢舊紙盒等材料做成立體的機器人模型。
2.開展“機器人幫我做繪畫展”,繪畫機器人為我們做的事情,為我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藍圖。
3.繼續(xù)創(chuàng)設“能干的機器人”主題活動,引導幼兒設計更多用途的機器人。
活動反思:
關愛他人是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良好品質?!吨改稀分赋觯骸耙龑в變鹤鹬?、關心長輩和身邊的人,能生活自理或參與家務勞動”。在此背景下,嘗試以“家務小達人”為主線,以運動為載體,結合中班幼兒對家務勞動的認知和身心發(fā)展特點,讓幼兒在為爸爸媽媽做家務的情境中,通過擦玻璃、掃地、擦地板等家務勞動,并從中體驗勞動的不易和關愛家人的情感。
本節(jié)教育活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從談話導入,體會爸爸媽媽做家務的辛苦:2.結合照片交流自己做家務活的情況,了解自己做家務的困難;4.認識做家務機器人,知道他們可以給我們幫助;5.萌發(fā)創(chuàng)作機器人的興趣;6.深化提升,感受機器人給生活帶來的使利。一步一步地、層層深入地對兒拿找到微家務勞動的好辦法這一主線的連接。這節(jié)教育活動下來,讓我體會最深的是:
1、挖掘和充分利用教育資源
重視和有效利用幼兒這個寶貴的教育資源。如幼兒在交流自已在家做家務勞動的情況時,充分讓兒童交流自己在家常做什么家務勞動。其實這是利用兒單形成的正確的集體的輿論這一寶貴資源對他們進行自我教育,讓兒童在交流當中懂得愛做家務勞動是好孩子的表現(xiàn)!從而使兒童產生愛做家務勞動的熱情,產生想做家務勞動的表現(xiàn)自我的沖動。于是我順勢創(chuàng)造條件,把家務勞動搬進課堂,讓兒童展現(xiàn)自己在家做家務勞動這一面。收集幼兒做家務勞動時的照片,這照片源于兒童生活中最真實,活生生的資源。幼兒在交流時通過自身的經(jīng)驗與感受,知道做家務的不易,從而為創(chuàng)設做家務的機器人做好鋪墊。
2、有效利用多媒體材料教學。
圖片、視頻是幼兒獲得認知和情感體驗最直觀與有效的途徑。我在教學設計中提前向家長收集幼兒家務勞動的圖片,讓幼兒在交流環(huán)節(jié)更加有效的進行分享,調動自己做家務勞動的自豪。在環(huán)節(jié)三中播放《能干的機器人》教學視頻中,使幼兒在直觀或明的帶動下,通過機器人在做家務時的形態(tài)等,進一步認識和了解不同機器人的樣子和本領各不同。
3、多元評價,肯定學生。
評價是教育的一種輔助方法,具有反饋、導向和激勵功能。教學過程中,我注意運用“多元化激勵評價”策略,對學生的品德發(fā)展狀況和活動表現(xiàn)進行以激勵為主的綜合評價,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激勵他們追求新日標的愿望。一、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在活動過程中,我始終壓視、關注兒童積極主動的活動態(tài)度,參與活動的熱情,通過觀察、分析、收集各方面的評價信息進行,體現(xiàn)評價的過程性。如在活動中,我特別認真觀察孩子,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的閃光點,隨時隨地給予他們表揚和鼓勵,(如“我們都是貼心孝順的孩子”、“你是愛勞動的好孩子”等激勵性的語言:)二、注意評價的發(fā)展性:引導學生正視自己的進步與不足之處。如(“如果把你設計的兩個機器人合二為一就更棒了”)。在幼兒作品交流評價環(huán)節(jié)中調動多元主體參加評價,兒單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這樣的評價,使兒童充滿了自信,有著更好的成功體驗,有利于兒童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要繼續(xù)努力,特別是在教育教學中設計問題的嚴謹和切題性,讓幼兒如何通過問題的層層深入來達到預設的日棕.以及怎樣才能使激勵性評價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將幼兒的回答做更有效的回應與提升。發(fā)掘和綜合利用好各方面的教育資源進行教育這些方面,還是值得我今后繼續(xù)探討、實踐的。
6、幼兒園中班美術活動《家務小助手》教學設計反思
課前學習活動設計:
家務,就是每個家庭里同日常生活有關的勞務。做飯、買菜、洗衣、掃地之類的家務,事雖小,確實天天要做。尤其是父母每天工作結束,還要回家收拾整理做家務十分的辛苦,而幼兒作為家庭的一員有承擔起做家務的義務。在課前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有絕大部分幼兒沒有參與到家務勞動中。隨后便通過“家庭小任務”的方式,激勵幼兒回家?guī)椭笕艘黄鹱黾覄?,并用圖片的形式記錄下來。帶回到幼兒園與同伴和老師一起分享怎樣做家務?怎樣做的?做完之后身體有什么感覺?讓幼兒切身體會到干家務的不易。通過觀看機器人做事情給我們帶來的方便與舒適,從而激發(fā)幼兒想辦法設計機器人做家務勞動的愿望。
活動目標:
1.理解爸爸媽媽做家務勞動的辛苦。
2.能大膽的使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父母及自己做家務的情況,并能用點、線、面、裝飾的方法,設計能夠幫助減輕家務勞動的機器
3.感受機器人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幫助與方便。
4.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5.培養(yǎng)幼兒對美的欣賞能力,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活動重點:
幼兒通過交流自己做家務勞動的生活經(jīng)驗,體會做家務的辛苦,知道機器人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能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機器人并用繪畫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
活動難點:
知道自己是家庭一員,有責任承擔家務勞動;了解為什么要設計機器人做小助手?以及不同機器人的樣子和本領也不一樣。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與需求來設計對我們有幫助的機器人:幼兒在繪面機器人的時候如何突出其本領與特征。
活動準備:
幼兒做家務勞動的生活經(jīng)驗、幼兒做家務勞動圖片、《能干的機器人》視頻;畫紙、畫筆;歡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1.生活經(jīng)驗交流,感受爸爸媽媽做家務勞動的辛苦。
提問:爸爸媽媽平時都做哪些家務活兒?他們是怎么做的?
那他們做完這些家務之后身體有什么感覺?
小結:爸爸媽媽辛苦工作一天,爸爸媽媽還要做很多家務勞動,他們很辛苦。
2.幼兒分享交流自己平日做家務勞動的圖片,進一步感受做家務的辛苦和自己做家務的困難。
提問:平時在家是怎樣幫助爸爸媽媽的?都做哪些事情?
小結:雖然我們想幫爸爸媽媽減輕勞動,但是有些困難和危險的事情我們還是做不了。
3.播放《能干的機器人》視頻,感受機器人為我們做家務時帶來的幫助與方便。
(1)幼兒交流討論讓大家既不辛苦,又能做好家務的方法。
(2)播放《能干的機器人》視頻,觀察機器人的工作過程,感受機器人為我們做家務時帶來的幫助與方便。
提問:機器人是怎樣幫助人們做家務的?
小結:不同本領的機器人樣子也不一樣。它們幫我們做了各種各樣的家務。連我們不喜歡和危險的事情都能做,可真厲害!
(3)激發(fā)幼兒幫助媽媽設計機器人減輕家務的勞動愿望。
引導幼兒構思:要設計一個具有什么功能的機器人?
4.引導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觀察幼兒構思畫面的情況。
(2)引導幼兒用簡單的線條來繪畫。
(3)提醒幼兒動作快,抓緊時間。
5.開展“好幫手機器人展覽會”
(1)引導幼兒與同伴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講述自己設計的機器人的特點和功能。
(2)請幼兒互相評價:你覺得誰設計的機器人功能最厲害?
(3)引導幼兒互相評價同伴的作品,重點評價機器人的功能。
有了我們設計的機器人,我們的生活變得怎么樣?
小結:不同的機器人有不同的功能,它們會幫我們做很多事情,給生活帶來方便和舒適。
課后延伸:
1.將幼兒設計的機器人作為設計圖紙投放到活動區(qū)內,引導幼兒利用廢舊紙盒等材料做成立體的機器人模型。
2.開展“機器人幫我做繪畫展”,繪畫機器人為我們做的事情,為我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藍圖。
3.繼續(xù)創(chuàng)設“能干的機器人”主題活動,引導幼兒設計更多用途的機器人。
中班美術活動《家務小助手》活動反思:
關愛他人是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良好品質?!吨改稀分赋觯骸耙龑в變鹤鹬亍㈥P心長輩和身邊的人,能生活自理或參與家務勞動”。在此背景下,嘗試以“家務小達人”為主線,以運動為載體,結合中班幼兒對家務勞動的認知和身心發(fā)展特點,讓幼兒在為爸爸媽媽做家務的情境中,通過擦玻璃、掃地、擦地板等家務勞動,并從中體驗勞動的不易和關愛家人的情感。
本節(jié)教育活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從談話導入,體會爸爸媽媽做家務的辛苦:2.結合照片交流自己做家務活的情況,了解自己做家務的困難;4.認識做家務機器人,知道他們可以給我們幫助;5.萌發(fā)創(chuàng)作機器人的興趣;6.深化提升,感受機器人給生活帶來的使利。一步一步地、層層深入地對兒拿找到微家務勞動的好辦法這一主線的連接。這節(jié)教育活動下來,讓我體會最深的是:
1、挖掘和充分利用教育資源
重視和有效利用幼兒這個寶貴的教育資源。如幼兒在交流自已在家做家務勞動的情況時,充分讓兒童交流自己在家常做什么家務勞動。其實這是利用兒單形成的正確的集體的輿論這一寶貴資源對他們進行自我教育,讓兒童在交流當中懂得愛做家務勞動是好孩子的表現(xiàn)!從而使兒童產生愛做家務勞動的熱情,產生想做家務勞動的表現(xiàn)自我的沖動。于是我順勢創(chuàng)造條件,把家務勞動搬進課堂,讓兒童展現(xiàn)自己在家做家務勞動這一面。收集幼兒做家務勞動時的照片,這照片源于兒童生活中最真實,活生生的資源。幼兒在交流時通過自身的經(jīng)驗與感受,知道做家務的不易,從而為創(chuàng)設做家務的機器人做好鋪墊。
2、有效利用多媒體材料教學。
圖片、視頻是幼兒獲得認知和情感體驗最直觀與有效的途徑。我在教學設計中提前向家長收集幼兒家務勞動的圖片,讓幼兒在交流環(huán)節(jié)更加有效的進行分享,調動自己做家務勞動的自豪。在環(huán)節(jié)三中播放《能干的機器人》教學視頻中,使幼兒在直觀或明的帶動下,通過機器人在做家務時的形態(tài)等,進一步認識和了解不同機器人的樣子和本領各不同。
3、多元評價,肯定學生。
評價是教育的一種輔助方法,具有反饋、導向和激勵功能。教學過程中,我注意運用“多元化激勵評價”策略,對學生的品德發(fā)展狀況和活動表現(xiàn)進行以激勵為主的綜合評價,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激勵他們追求新日標的愿望。一、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在活動過程中,我始終壓視、關注兒童積極主動的活動態(tài)度,參與活動的熱情,通過觀察、分析、收集各方面的評價信息進行,體現(xiàn)評價的過程性。如在活動中,我特別認真觀察孩子,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的閃光點,隨時隨地給予他們表揚和鼓勵,(如“我們都是貼心孝順的孩子”、“你是愛勞動的好孩子”等激勵性的語言:)二、注意評價的發(fā)展性:引導學生正視自己的進步與不足之處。如(“如果把你設計的兩個機器人合二為一就更棒了”)。在幼兒作品交流評價環(huán)節(jié)中調動多元主體參加評價,兒單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這樣的評價,使兒童充滿了自信,有著更好的成功體驗,有利于兒童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要繼續(xù)努力,特別是在教育教學中設計問題的嚴謹和切題性,讓幼兒如何通過問題的層層深入來達到預設的日棕.以及怎樣才能使激勵性評價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將幼兒的回答做更有效的回應與提升。發(fā)掘和綜合利用好各方面的教育資源進行教育這些方面,還是值得我今后繼續(xù)探討、實踐的。
7、中班藝術美術教案《向日葵》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游戲結束后我們一起來到開心農場,突然一個小朋友大喊“老師我們種的向日葵開花了”孩子高興極了都爭著去欣賞向日葵,突然一個妞妞說“老師為什么花邊的顏色和前兩天的不太一樣啊,”妞妞說完大家都開始討論起來,為了滿足幼兒的興趣為此設計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欣賞梵高的作品《向日葵》, 感受畫面色彩搭配及造型美。
2.運用水粉顏料及其它材料進行組合,嘗試用近似色創(chuàng)作向日葵的花瓣。
3.體驗動手創(chuàng)作向日葵的樂趣,愿意用近似色進行創(chuàng)作。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喜歡裝飾。
5.鼓勵幼兒大膽正確的上色。
重點難點
重點:嘗試運用顏料的近似色進行花瓣的創(chuàng)作,感受多種材料創(chuàng)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前期經(jīng)驗準備:認識畫家梵高,對梵高有初步的了解 了解向日葵不同的姿態(tài)特征
材料準備:瓜子 卡紙、彩泥水粉顏料圖片
工具準備:畫筆調色盤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發(fā)幼兒的興趣
師:你們都吃過瓜子嗎?瓜子是怎么來的呢?
二、欣賞圖片,感受不同姿態(tài)的向日葵
1、欣賞提問(1)師:向日葵是什么樣子的?瓜子長在什么地方呢? 是怎樣長得?(圖一)
師:這個和上一張圖片有什么不一樣?(圖二)
小結:向日葵的桿是長長的,黃色的花瓣瓜子長在中間的花盤上。高低、形態(tài)也不一樣,而且是一顆一顆立著長的!你們還記得梵高爺爺嗎?他也畫了向日葵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2)師:畫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圖三)
(3)師:畫中的向日葵長得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幼兒回答)花瓣是什么樣的?花盤是什么樣的?
小結:有的花瓣是長長的尖尖的、有的是圓圓的、有的低著頭有著是抬著頭的、而且花盤的顏色也不一樣。
2、感受畫面中的顏色,體驗色彩美
(1)師:向日葵是什么顏色的?是同一種黃色嗎?為什么呢?
小結:向日葵的顏色的是不一樣的黃色,但是很相似有深點的黃顏色、有淺點的黃顏色。被太陽照到的地方就會很亮,有的被照到一點的顏色就會深一些,沒被太陽照到的向日葵顏色是不是就更深一些。
梵高爺爺認為黃色代表太陽的顏色,像光芒一樣。金黃色的花瓣,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希望小朋友們永遠朝向太陽,茁長成長。
3、材料介紹,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的興趣
師:你們想不想創(chuàng)作自己的向日葵?看看老師今天準備哪些材料?(出示材料)
師:用什么材料來做花盤?怎么把這些瓜子立著長在向日葵上呢?(幼兒回答)
小結:可以用彩泥做一個花盤把瓜子插在里面,瓜子就可以長在向日葵里面了
4、成品欣賞
師:我們的想法很一樣呢,看這是我的向日葵,用彩泥做一個花盤把瓜子插在里面,還有不同黃色的光芒呢!你們也快快行動起來吧!
三、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大膽創(chuàng)作
幼兒大膽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作對個別幼兒進行個別的指導
(1)關注幼兒使用顏料時注意色彩搭配。
(2)操作時引導幼兒注意畫面整潔,創(chuàng)作結束后提醒幼兒整理桌面。
(3)根據(jù)幼兒創(chuàng)作時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適時的幫助。
四、作品分享
哇!幼兒園里開了好多的向日葵啊,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師:誰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向日葵呢?你用那哪些顏色?為什么用著幾種顏色?
活動總結
這節(jié)活動幼兒十分感興趣,在講述中幼兒能夠積極回應老師,表達自己的想法,整個過程幼兒情緒愉悅,達到了活動目標與預期的效果。活動中能及時關注幼兒的情緒變化,也充分尊重幼兒自主表達的權利,對孩子的反應做出及時的回應,同時在對孩子的回答做出反應的同時也要具體肯定幼兒的表達,使幼兒增強自信心,鼓勵其他幼兒大膽的發(fā)言。能夠選用近似色創(chuàng)作向日葵的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