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會教案《我做得到》反思》屬于幼兒園中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中班社會教案《我做得到》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因本班是雙語班,少數(shù)民族幼兒較多,為了滿足少數(shù)民族幼兒對漢語學習的需求,同時也是為了激發(fā)少數(shù)民族幼兒對漢語的學習興趣并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而設計了該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的能力會不斷地增強。
2.理解兒歌內容。
3.增強自理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句型:
1.我會……和……
短句:
2.我有信心,我能做到。
教學難點:
嘗試創(chuàng)編兒歌
活動準備:
圖片(分別有穿衣、吃飯、洗手、彈鋼琴和畫畫的小朋友)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 引入
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幼兒們說出自己都會做些什么?
二. 基本部分
2. 依次出示圖片,請幼兒說說圖中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教師:“小朋友們!請你們看看這些圖片,再說說圖片中的小朋友們正在做什么?你們會不會做呀?”
教師:“如果還有不會做餓小朋友,那么我們是不是應該學會去做我們自己應該會做的事情呀,因為我們已經(jīng)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可不能再讓爸爸媽媽幫你們做哦?”
3. 請幼兒說說除了圖片以外,還能做什么,也可以讓他們說說特長,并跟幼兒們一起討論,并進行適當?shù)馁澷p與鼓勵。
4. 讓幼兒們回想一下,在家里可以幫爸媽做些什么。
5. 教兒歌《我長大了》
“別看我的個子小,其實我已長大了。
我會穿衣和吃飯,樣樣事情做得到?!?/p>
6. 嘗試創(chuàng)編兒歌
“我會……和……?!惫膭钣變喊褍焊柚小按┮隆焙汀俺燥垺眱蓚€詞語,換成其他自己 能做的事情,并配上動作。
7. 較短句
先問問幼兒們想不想學會去做很多的事情,想不想幫爸媽做一些家務活,對自己有沒有信心,由此引出并教短句“我有信心,我能做到?!?/p>
三. 結束部分
1. 說出自己還不會做的事情。
2. 請幼兒畫出自己希望能做到的事情。
教學反思:
整堂課進行的還比較好,幼兒們尤其是對圖片和兒歌很有興趣,也能較好的理解與掌握兒歌內容。[本.文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但是我在教兒歌是帶著他們做動作這限制了幼兒們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應該讓他們自己配上動作。以至于他們在創(chuàng)編兒歌時都不知道做什么動作了,在我的提醒下他們自己去配上了動作。創(chuàng)編兒歌大多的幼兒都能做到,但是對于短句“我有信心,我能做到?!庇行┯變哼€是不能掌握,不能夠理解是什么意思。如果再上這堂課,我應發(fā)揮雙語教學的作用,要對這些幼兒先進性用母語來解釋,再讓他們去學會更好。
2、中班社會詳案教案《我做得到》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因本班是雙語班,少數(shù)民族幼兒較多,為了滿足少數(shù)民族幼兒對漢語學習的需求,同時也是為了激發(fā)少數(shù)民族幼兒對漢語的學習興趣并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而設計了該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的能力會不斷地增強。
2.理解兒歌內容。
3.增強自理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句型:
1.我會……和……
短句:
2.我有信心,我能做到。
教學難點:
嘗試創(chuàng)編兒歌
活動準備:
圖片(分別有穿衣、吃飯、洗手、彈鋼琴和畫畫的小朋友)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 引入
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幼兒們說出自己都會做些什么?
二. 基本部分
2. 依次出示圖片,請幼兒說說圖中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教師:“小朋友們!請你們看看這些圖片,再說說圖片中的小朋友們正在做什么?你們會不會做呀?”
教師:“如果還有不會做餓小朋友,那么我們是不是應該學會去做我們自己應該會做的事情呀,因為我們已經(jīng)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可不能再讓爸爸媽媽幫你們做哦?”
3. 請幼兒說說除了圖片以外,還能做什么,也可以讓他們說說特長,并跟幼兒們一起討論,并進行適當?shù)馁澷p與鼓勵。
4. 讓幼兒們回想一下,在家里可以幫爸媽做些什么。
5. 教兒歌《我長大了》
“別看我的個子小,其實我已長大了。
我會穿衣和吃飯,樣樣事情做得到?!?/p>
6. 嘗試創(chuàng)編兒歌
“我會……和……。”鼓勵幼兒把兒歌中“穿衣”和“吃飯”兩個詞語,換成其他自己 能做的事情,并配上動作。
7. 較短句
先問問幼兒們想不想學會去做很多的事情,想不想幫爸媽做一些家務活,對自己有沒有信心,由此引出并教短句“我有信心,我能做到?!?/p>
三. 結束部分
1. 說出自己還不會做的事情。
2. 請幼兒畫出自己希望能做到的事情。
教學反思:
整堂課進行的還比較好,幼兒們尤其是對圖片和兒歌很有興趣,也能較好的理解與掌握兒歌內容。[本.文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但是我在教兒歌是帶著他們做動作這限制了幼兒們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應該讓他們自己配上動作。以至于他們在創(chuàng)編兒歌時都不知道做什么動作了,在我的提醒下他們自己去配上了動作。創(chuàng)編兒歌大多的幼兒都能做到,但是對于短句“我有信心,我能做到?!庇行┯變哼€是不能掌握,不能夠理解是什么意思。如果再上這堂課,我應發(fā)揮雙語教學的作用,要對這些幼兒先進性用母語來解釋,再讓他們去學會更好。
3、中班社會活動教案《我為老師做件事》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教師節(jié)的來歷。
2、了解不同崗位的教師及“老師”這一稱呼的特定含義。
3、了解教師的基本職責。
4、培養(yǎng)幼兒對教師的感情。
5、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我為老師做件事》
活動準備:
l、彩筆、繪畫紙
2、橡皮泥
3、錄音機
活動步驟:
l、討論老師的工作是什么?班級里的教師每天的工作都是怎樣安排的?
2、老師的節(jié)日是哪一天?老師在節(jié)日里可以怎樣慶祝?
3、想想除了給學生上課的人被稱為“老師”外,其他還在什么場合稱呼別人老師?
4、說一說自己喜歡什么樣的老師,不喜歡什么樣的老師?自己的老師有哪些優(yōu)缺點?
5、每位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為老師做件事:如以畫一張畫、做一件雕塑、做一件拼插造型、錄一句話等。
6、將每位小朋友的節(jié)日禮物做展示。
活動延伸:
不同人的節(jié)日配對:將小朋友、教師、工人、老人、母親、父親等不同角色的人與他們的節(jié)日相匹配。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chuàng)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4、中班社會教案《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含反思
設計背景
針對幼兒,亂扔果皮紙屑等不良的行為,對環(huán)境保護意識差。
教學目標
1、讓幼兒懂得環(huán)境衛(wèi)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
2、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教學難點重點
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活動準備
掛圖,光碟。
活動過程
1. 播放一段環(huán)境優(yōu)美的片段之后,向小朋友提問,想去這里玩嗎?大家異口同聲的回答,想!問:為什么呀?答:有鳥,有花,有樹,好,下面我們看一下這幅掛圖。
2. 接著,展示一幅環(huán)境惡劣,垃圾滿天飛,動物餓死,樹木枯萎的掛圖,問:小朋友,小白兔怎么了?答:死了。問:它們?yōu)槭裁此懒?答:沒有東西吃。
3. 通過用片段和掛圖的對比,向孩子們講訴了良好的環(huán)境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好處,污染的環(huán)境給人類和動物帶來的危害。告訴幼兒良好的環(huán)境是靠每個人從生活的點滴做起。
4.讓幼兒自由討論,如何讓我們的教室,我們的周圍變得更干凈?
教學反思
1. 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基本意識到良好的環(huán)境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增強了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2. 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發(fā)言的機會較少,片段播放的比較抽象,不能更深刻的去理解這些問題。
3. 作為幼兒的啟蒙老師,我覺得很有必要從生活的點滴中教會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5、中班社會優(yōu)質課教案《我?guī)湍棠套銎幢P》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愿意參與家務勞動及社會活動的積極性。
2、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感悟勞動中存在很多智慧。
3、感受勞動帶來的快樂和對美的創(chuàng)造力。
4、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jīng)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扮老奶奶用的(花鏡 帽子 圍裙)、各種蔬菜(有些已熟)和水果、塑料盤若干、一次性手套若干、課件、相機、磁帶。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情景表演:“發(fā)愁的奶奶”
(由老師或一名幼兒扮演老奶奶在家獨白:“哎!今天奶奶我要請許多客人來家里吃飯,可眼看時間快要到了,我的飯菜還沒有準備好呢,怎么辦呀!誰來幫助我?”)提問:小朋友想什么辦法來幫助老奶奶呀?
小結:拼盤又快又好做,讓我們一起來做一些水果拼盤或蔬菜拼盤幫助老奶奶好不好?
2、 活動展開。
(1)、觀看課件,欣賞各種美麗的拼盤。提問:誰看出它們是用哪種水果或蔬菜做的?
(2)、示范表演,請幼兒觀看老師操作。提問:我們怎樣拼擺出來的水果或蔬菜才能既好看又有營養(yǎng)?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播放輕音樂)。幼兒每人一個塑料盤,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拼擺出一份自己認為滿意的水果或蔬菜拼盤。提醒幼兒先戴上手套再進行操作,不要邊吃邊做。
(4)、觀看錄像,集體評價。教師在幼兒操作完成后,逐一為他們錄像,并播放給大家看,小朋友們可以觀看大屏幕的同時互相欣賞、互相評價。
小結:水果拼盤主要講究花色搭配,而蔬菜拼盤既要注意花色搭配還要注意營養(yǎng)合理。
3、活動結束
老奶奶非常感謝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幫了自己一個大忙,并請幼兒把自己做好的水果或蔬菜拼盤送給客人品嘗,還請他們說出品嘗后的感覺。
[活動延伸]
為了讓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請小朋友端著盤子到其它班級,請更多的小朋友品嘗,大家一起感受勞動帶來的快樂!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活動,讓我感受到孩子們的純真愛心是無限度的,在本次活動中的優(yōu)點是時間把握的很好,能控制整個活動的情節(jié)發(fā)展,孩子的積極性特別高,對于老師的提問發(fā)揮的很好。在最后結束環(huán)節(jié)也應該讓孩子感受到世界還是美好的,愛是無限的。
6、中班社會教案及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做》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通過游戲,進一步了解有關生活中的安全行為。
2. 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3. 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 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5. 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 教師自攝一段不安全行為教育的錄像帶。
2. 有關幼兒在家庭生活中的安全行為圖片若干幅。
3. 每人一塊泡沫板坐墊、鼓一只。
活動過程:
1. 情境導入:
播放一段有關幼兒在家或戶外發(fā)生不安全行為的真實生活情景的錄像
——“在錄像中,你看到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2. “擊鼓傳花游戲”:
方法:讓幼兒圍著圓圈坐在泡沫板上,圖片間隔放置在泡沫板坐墊下。!.快思.教案網(wǎng)出處!聽到擊鼓聲開始傳花,鼓聲停時花落在誰處,誰的泡沫板坐墊下如有圖片,該幼兒就要說明圖片上的事該不該做,大家可以一起參與討論,以明辨哪種行為正確,哪種行為不正確。
教師就圖片內容設問,引發(fā)幼兒討論:
“聽到敲門聲該不該開門?為什么?應該怎么做?”
“能不能隨手從窗戶往下扔垃圾或物品?為什么?應該怎么做?”
“能不能站在窗臺或陽臺上?為什么?”
“能不能隨便開煤氣?為什么?”
“能不能隨便碰電插座?會有什么危險?”
“能不能隨便吃藥品?會造成什么后果?應該怎么做?”
“上下樓梯應該怎么走”
活動反思:
到了中班以后,孩子們自我意識在不斷增強,但他們自我保護意識淡薄,對好多危險的行為引不起注意。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行為,根據(jù)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接近幼兒生活,結合游戲設計了這次教育活動。從活動一開始就以錄像帶形式真實地再現(xiàn)了幼兒的不安全行為,讓幼兒從一開始就樹立安全意識,通過幼兒的討論讓幼兒明白這些不安全行為給我們帶來的可怕后果。通過游戲的形式緩解活動的緊張,幼兒每個人說一說什么行為是正確的?什么行為是不正確的?個別培養(yǎng)了幼兒明辨是非的能力,設計的內容都是幼兒自我保護意識方面的,所以對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是不容置疑的。活動采用現(xiàn)場演示——幼兒討論(結合游戲)的方法,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富有兒童情趣,幼兒在活潑寬松的氣氛中學習,我覺得很好。
7、中班社會優(yōu)質課教案《我?guī)妥婺缸銎幢P》含反思
教學理念
為能讓幼兒園中班的小孩更加好的接觸社會,同情爸爸媽媽們的辛勞,并從做家中日常事務的勞動中獲得愉快、睿智,鍛煉動手能力及對美的創(chuàng)造力,我組織了這節(jié)——《我?guī)妥婺缸銎幢P》的社會教學。
教學目標
1、培育孩子樂意參加家中日常事務勞動及社會教學的踴躍性。
2、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感觸與領悟勞動中存在許多睿智。
教學準備
扮老祖母用的(花鏡帽子圍裙)、種種蔬菜(有一些已熟)與水果、塑料盤數(shù)個、一次性手套數(shù)個、教學課件、相機、磁帶。
教學過程
1、教學導入。場景表演:“犯愁的祖母”
(由教師或1名孩子飾演老祖母在家獨白:“哎!今日祖母我要請很多客人來家中吃飯,可眼看時間即將到啦,我的飯和菜尚未有預備好哩,如何是好呀!誰來協(xié)助我?”)提問:孩子想啥方法來協(xié)助老祖母呀?
總結:拼盤又好又快做,叫我們一塊兒來做些許水果拼盤或蔬菜拼盤協(xié)助老祖母行不行?
2、教學展開。
(1)、看教學課件,欣賞種種漂亮的拼盤。提問:誰發(fā)現(xiàn)它們是以何種水果或蔬菜做的?
(2)、演示表演,請孩子看教師動手操作。提問:我們怎么樣拼擺出來的水果或蔬菜方可既漂亮又有營養(yǎng)?
(3)、孩子動手操作,幼兒教師指導(播放輕Music)。孩子每個人一個塑料盤,可按自個兒的愛好拼擺出1份自個兒覺得滿意的水果或蔬菜拼盤。。本.文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叮囑孩子先戴上手套再開展動手操作,別一邊吃邊做。
(4)、看錄像,集體點評。幼兒教師在孩子動手操作做好后,一一為他們錄像,并播放給大伙兒看,孩子們可看大顯示屏的與此同時相互欣賞、相互點評。
總結:水果拼盤首要講究花色配搭,而蔬菜拼盤要留意花色配搭還需留意營養(yǎng)合乎情理的。
3、教學完結
老祖母十分感激這一些討人喜愛的小孩們幫了自個兒一個大忙,并請孩子把自個兒完成的水果或蔬菜拼盤贈送給客品格嘗,還請他們講出品嘗后的感覺。
教學擴展
為讓更加多的人一同分享自個兒的勞動成績,請孩子端著盤子到別的班級,請更加多的孩子品嘗,大伙兒一塊兒體會勞動帶來的愉快!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活動,讓我感受到孩子們的純真愛心是無限度的,在本次活動中的優(yōu)點是時間把握的很好,能控制整個活動的情節(jié)發(fā)展,孩子的積極性特別高,對于老師的提問發(fā)揮的很好。在最后結束環(huán)節(jié)也應該讓孩子感受到世界還是美好的,愛是無限的。
8、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垃圾分類從我做起》教案反思
一、設計意圖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隨著資源的不斷開發(fā),資源浪費的日益嚴重,環(huán)境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結合《指南》精神,幼兒從小要樹立環(huán)保意識,中班幼兒對如何保護環(huán)境已有了一些了解,孩子們經(jīng)常會說到:“我們要保持教室和幼兒園環(huán)境的整潔”、“不亂扔垃圾”、“不亂采摘花草樹木”……但在日常生活中隨手亂扔廢紙、瓜果皮、塑料袋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針對這些情況我們開始關注細節(jié),引導幼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幼兒從小懂得怎樣去保護環(huán)境衛(wèi)生。
二、活動目標
1.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認識垃圾分類的標志和顏色。
2.學習垃圾分類的方法,嘗試按標志給垃圾進行分類。
3.在生活中樹立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用行動保護環(huán)境。
4.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三、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知道垃圾要分類放到垃圾桶里。
2.物質準備: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廢電池、果皮、枯樹葉、菜葉等;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箱標記圖;課件。
四、活動重難點
1.重點:認識可回收、不可回收、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標記,知道亂扔垃圾會污染環(huán)境,危害健康。
2.難點:將垃圾進行分類。
五、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會產(chǎn)生很多垃圾。像廢紙、塑料瓶、過期食品、過期藥品、金屬材料、舊衣服等等。我們應該怎么處理呢?
小結:大量的垃圾如果不及時分類處理,會造成嚴重的垃圾污染,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環(huán)境帶來很大危害。有些垃圾經(jīng)過再處理后,可以成為生產(chǎn)原料或可再利用,有些垃圾對人體和環(huán)境會造成危害,則是有害垃圾。
(二)認識分類標記。
1.出示“垃圾桶”,讓幼兒觀察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教師:老師這兒有四個垃圾箱,請你們看看有什么不同?這是什么標志?
教師:哦,原來垃圾是有分類的,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什么叫可回收?什么叫不可回收呢?什么叫廚余垃圾和其他呢?
2.認識垃圾分類的標記
教師: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玻璃瓶)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廢電池、枯樹葉、嚴重污染的紙) 有哪些垃圾是廚余垃圾呢?像小朋友們吃剩的蘋果,魚骨頭、菜葉,吃完的瓜殼果皮、吃剩下的飯菜都是廚余垃圾。其他垃圾一般是磚瓦陶瓷、渣土、衛(wèi)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及塵土、食品袋(盒)等。
小結:回收以后經(jīng)過處理能在為我們用的就是可回收垃圾,這樣的垃圾應該扔到回收垃圾箱中(紙制品、玻璃制品、塑料制品、金屬制品、紡織品等);不可回收垃圾就是不能再被人們重復利用的,如廢電池、枯樹葉、花、草、嚴重污染的紙等。吃剩的蘋果,魚骨頭、菜葉,吃完的瓜殼果皮、吃剩下的飯菜都是廚余垃圾。
(三)游戲:送垃圾寶寶回家
1.教師:老師這里有很多垃圾寶寶迷路了,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家,想請小朋友們幫幫忙,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家,小朋友們愿意嗎?
2.幼兒操作,送垃圾回家。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都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回收、不可回收、廚余垃圾、其他垃圾了,以后我們都要按標志把垃圾扔進垃圾桶,我們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愛護我們的地球媽媽。
(四)學習垃圾分類兒歌
教師: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垃圾分類兒歌吧!
小朋友,講文明,垃圾分類要分清。
藍色大桶可回收,變廢為寶好顏色,
綠色大桶裝剩菜,變成肥料來灌溉,
紅桶垃圾最有害,電池燈管就是它,
灰色大桶裝其他,廢布舊物來安家。
垃圾分類要牢記,文明行為我做起!
(五)了解手機掃碼識別垃圾
教師:告訴你們哦,在手機支付寶上拍照或者輸入文字就能快速識別垃圾哦!回家告訴爸爸媽媽,掃碼試一試吧!
教師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同時也都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我們更
應當成為垃圾的治理者。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垃圾分類盡一份力!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參與垃圾分類,一起建設我們綠色美好家園!
(六)活動延伸:親子設計宣傳海報
教師:小朋友,回家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設計垃圾分類的宣傳海報哦!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要一起保護它!
活動反思:
“垃圾”是環(huán)保教育中首選的教育資源,教師抓住了垃圾的“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幫助幼兒體驗垃圾對環(huán)境的影響,對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環(huán)保意思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由此可見,周圍生活中的資源,我們加以巧妙利用都能成為幼兒園的教育資源,生活處處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