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教案《我有耳朵和鼻子》》屬于幼兒園小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小班科學教案《我有耳朵和鼻子》
【活動目標】
1、初步知道耳朵和鼻子的用處,了解一些簡單的保護方法。
2、能用耳朵聽辨不同聲音,學習用鼻子聞氣味的方法。
3、對聽聲音、聞氣味活動產(chǎn)生興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玩具電話一只(有電話聲響的)或手機中的各種鈴聲。
2、密封罐,裝有沙子、鈴鐺、積木等。
3、密封但有氣孔的果奶瓶人手一只,分別裝醋、臭豆腐、風油精、麻油。
4、空氣芳香劑一瓶。
【活動過程】
一、與幼兒玩指“五官”游戲,引起興趣。
二、聞氣味,感知鼻子的用處。
1、教師在教室噴香水,提問:你們知道這個罐子里有什么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大家都用鼻子聞一聞,香不香?
2、教師引導幼兒嘗試用鼻子聞“氣味瓶”,注意不緊貼鼻子,也可用手扇動提問:這里有很多氣味瓶,氣味瓶里是什么味?怎么才知道?
3、幼兒聞氣味,并與老師同伴交流,聞到的氣味。
三、玩“聽聽猜猜”游戲感知耳朵的用處。
1、尋找自己的耳朵,了解耳朵的用處。
2、請幼兒聽辨不同聲音:電話聲、鈴聲、并請幼兒玩玩“聲音罐”聽聽發(fā)出的聲響。
四、了解保護耳朵、鼻子的方法提問:鼻子和耳朵都是我們身上的寶貝,我們應該怎樣愛護它們?
五、閱讀幼兒用書——我有耳朵和鼻子。
1、引導幼兒看圖說說:圖上小朋友的臉上少了什么?請幼兒添畫。
2、認一認,漢字“耳朵”,說說:耳朵有什么用?
3、觀察畫面,引導幼兒說說:畫面上有什么?哪些東西能發(fā)出聲音?請幼兒學一學這些聲音,并在能發(fā)出聲音的圓圈里涂色。
4、看圖說一說:圖中小朋友用手指著什么?認一認漢字:鼻。
5、想一想,人的鼻子有什么用,動物的鼻子有什么用。
6、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說說:畫面上有哪些東西?哪些東西有香味,啟發(fā)幼兒在有香味的方格中打√。
2、小班教案《人人夸我有禮貌》
活動目標:
1、在游戲、表演等活動中,學會并正確使用日常禮貌用語。
2、重點理解和掌握“請”這個禮貌用語的用法。
3、愿意學習并使用禮貌用語,以正確使用禮貌用語為榮。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課前排練好情景表演:去兔媽媽家做客。
2、錄象片段、動畫課件。
3、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學習禮貌用語。
教師指導語:今天兔媽媽請來了好多小動物來家里做客。請我們小朋友好好看看,有哪些小動物?它們的表現(xiàn)怎么樣?
內(nèi)容大意:小花貓、小熊、小老虎、小狗到兔媽媽家做客,兔媽媽請小動物吃各自喜歡的食物。小花貓、小熊、小狗都特別的有禮貌:進門之前輕輕的敲門、主動向主人問好、當主人給食物時說謝謝、離開之前向主人道別。只有小老虎到兔媽媽家做客,一點都沒有禮貌:使勁的敲門、不向主人問好、離開時不跟主人道別。小動物們和兔媽媽都不喜歡小老虎。
小花貓輕輕地敲門,兔媽媽問:是誰呀?小花貓說:是我。兔媽媽開門:請進!(重點突出請)小花貓說:謝謝。兔媽媽把小花貓引到桌子前說:請坐。小花貓說:謝謝。兔媽媽說:小花貓,我請你吃小魚,小花貓接過魚說:謝謝。
下面依次是小熊、小狗出場。中間穿插小狗把小花貓的魚碰翻了,互相說:對不起、沒關(guān)系。
最后是小老虎出場,要突出它不講禮貌。
(幼兒全神貫注地觀看情景表演,看到小老虎出場不講禮貌時哈哈大笑)師:有哪些小動物給兔媽媽過生日?
幼1:有小貓。
幼2:有小狗……幼3:有小貓、有小狗、還有老虎、小熊。
師:你覺得哪些小動物有禮貌?
幼1:小貓有禮貌。
幼2:小狗有禮貌。
幼3:小熊有禮貌。
幼4:兔媽媽有禮貌。
師:小朋友講得真好,那么它們說了哪些有禮貌的話?
幼1:兔媽媽說了請進、請坐、請吃東西。
幼2:小動物說了謝謝、再見、對不起、沒關(guān)系。
(這里教師可以采取集體表演和個別表演相結(jié)合的方法,讓幼兒表演部分內(nèi)容)師:剛才很多小朋友看到小老虎出場時都笑了,你們?yōu)槭裁匆δ?
幼1:因為小老虎敲門的聲音很重。
幼2:兔媽媽給東西它吃的時候,不說謝謝。
幼3:它走的時候不說再見。
師:那么你們喜歡誰?為什么?
幼1:我們喜歡小貓。
幼2:我們還喜歡小狗……因為它們有禮貌。
[自評:情景表演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看的節(jié)目,教師和幼兒同臺表演,拉近了幼兒和教師之間的距離,給孩子營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圍,調(diào)動了孩子內(nèi)在的情感。個性鮮明的小動物形象,在視覺上讓幼兒辨別了是非。]
二、聯(lián)系生活、重點練習“請”字。
師:小朋友都很喜歡小花貓、小熊、小狗,因為它們有禮貌,姚老師也很喜歡它們,特別是兔媽媽真有禮貌,對每個孩子都說了一個“請”字,我們小朋友有沒有說過“請”字啊?
幼齊:說過。
師:你什么時候?qū)φl說過?
幼1:媽媽下班了,我請媽媽坐下,請媽媽喝水。
幼2:客人到我家來,我請客人坐下。
……師:你們真是有禮貌的好孩子!
師:其實我們在生活中的許多地方都要說到“請”字,我們來看一看電視里的人是怎么說的?
(幼兒津津有味地邊看邊和旁邊的幼兒交流……)幼1:小朋友請大姐姐幫忙扣紐扣。
幼2:老師請小朋友幫忙遞東西。
幼3:小朋友請老師喝茶。
幼4:小朋友請老師夾發(fā)夾。
……師:錄象里的小朋友都會用“請”,看!老師這兒有一本書,你們想看嗎?
幼齊:想。
師:那么怎樣對我說呢?
幼:老師,請你把書借給我看看,好嗎?
師:好的。
幼:謝謝老師。
師:不客氣。
(請孩子上來和老師表演。)[自評:引導幼兒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配以生活中的錄象片段,再現(xiàn)了生活中的場景,讓幼兒掌握了“請”字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教師不失時機,及時利用向教師“借書”這一活動情節(jié),更加鞏固了幼兒對“請”字的理解和運用。]
三、實踐體驗、指導文明行為。
師:我們小朋友真能干,今天學會了很多的禮貌用語,可是電視里還有一些小朋友不會用,我們來幫幫他們,好嗎?
幼齊:好。
(幼兒觀看錄象1)1)借榔頭。
東東借榔頭,對陳爺爺說“哎,榔頭在哪里?”陳爺爺不理他。
師:陳爺爺為什么不愿意借給東東?
幼1:因為東東沒有禮貌。
幼2:東東不會說有禮貌的話。
幼3:東東看見陳爺爺,不叫爺爺。
師:小朋友快點教教東東應該怎么說?
幼:東東,你應該這樣說:陳爺爺,請你借一把榔頭給我,好嗎?(請該小朋友上來對著電視里的東東說。)師:東東聽了大家的話,真的這樣說了,看看這次他借到錘子了嗎?
幼齊:借到了。
(觀看東東借到榔頭的錄象。)師:我們再來看一段錄象,幼兒觀看錄象22)玩游戲。
小朋友在一起玩游戲,丁丁不小心撞了晨晨一下,晨晨哭了,丁丁心里其實也很難過,但不知道說什么好。
師:我們也來幫幫丁丁,誰愿意教丁丁?
幼兒搶著說:我愿意。
(請一幼兒上來對著電視里的丁丁說)師:今天我們小朋友不僅自己學會了說禮貌用語,還會教別人學禮貌用語,真能干!姚老師要請大家欣賞一個藍貓的禮貌歌。
(一邊觀看動畫課件一邊齊唱《禮貌歌》)小寶寶,有禮貌,見了老師問聲好,見了同學把手招……[自評: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抓住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想辦法”、“幫幫他”的形式,創(chuàng)造機會,讓幼兒上來教一教電視里的小朋友怎樣運用禮貌用語與人交往,使幼兒進行自我教育的同時,還進行了相互教育,充分激發(fā)了幼兒的內(nèi)在的情感體驗。]
四、結(jié)伴表演、鞏固深化認識。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孩子、大人都很講禮貌,姚老師把他們拍成了照片,請小朋友下位去看一看,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演一演,他們說的是什么禮貌用語?
(幼兒自由下位,和同伴結(jié)伴講述、表演)幼兒1和幼兒2在商量、表演。
幼兒1:(用手指著自己)我來做老師。
幼兒2:那我做小朋友。
幼兒1:(對幼兒2鞠躬)老師,您早!
幼兒2:(對幼兒1鞠躬)小朋友早!
幼兒3和幼兒4看著圖片內(nèi)容表演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戲。
幼兒3:我踩了你的腳,對不起。
幼兒4:沒關(guān)系。
……[自評:教師給幼兒提供了自我活動的空間、自我展示的舞臺,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各抒己見、與同伴合作表演,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合作表演時不僅增強了同伴的感情交流,更讓幼兒體驗到了德育活動的無限樂趣。]
活動反思:
1、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注意觀察、加強引導,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文明禮貌用語產(chǎn)生了很大的興趣,我明顯地感到,會講禮貌用語的幼兒多了,特別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正確地使用“請”字還比較困難,可是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幼兒能夠恰當?shù)剡\用,因此,當孩子們有了一些小糾紛時,很多幼兒改變了過去向老師“告狀”的辦法,而是自己利用文明禮貌用語化解矛盾。
2、幼兒的認識是較漫長的過程,它需要親身體驗才能真正認識。平時我們口頭傳授的他們可能記了,但不容易理解,所以不易與行為聯(lián)系在一起。小班的孩子年齡小,對事物的模仿能力較強,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可以多給孩子創(chuàng)設(shè)一些情景表演,激發(fā)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們在模仿中學習。
3、德育活動中,教師應該多孩子平等地交流,討論一些孩子的真實想法,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采取多種活動形式,組織幼兒合作、交流、感悟,孩子們在主動自覺有意義的情感體驗與建構(gòu)活動中,促使他們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體會到文明禮貌語言的魅力,建構(gòu)了幼兒的精神文明世界,形成了生活智慧,使孩子不斷地從思想走向行動,從理解走向?qū)嵺`,在生活中感悟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
4、德育過程作為一個動態(tài)系統(tǒng)來考察,是一個發(fā)展變化的過程,正面宣傳提倡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是需要的,但抓住時機,創(chuàng)設(shè)自然融洽環(huán)境,努力激發(fā)幼兒自身的“內(nèi)應力”與道德情感則是另一回事。所以我個人覺得我們的某些方面教育就顯得脆弱與生硬。幼兒在那種正面教育場合,有時很難放開自己,他們經(jīng)常只是首先意識的被動接受者,即使安排有幼兒在活動中發(fā)言、表演,所說的也常是此刻我應該說此什么,我應該做什么,有的并非內(nèi)心真實所感,不能期望這種形成會達到很好的效果。其實,真能觸到幼兒靈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跡。它不僅發(fā)生在操場上,發(fā)生在課間十分鐘,而且發(fā)生在事先無所準備的最自然的生活與情境中。因此思品活動最講究的是隨機教育、個別教育、即興教育,光要靠一堂課就想讓孩子養(yǎng)成一個什么好習慣是不現(xiàn)實的,所以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敏銳地捕捉孩子的閃光點,進行教育,真正讓我們的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做到“處處皆育人”。
3、小班教案《我有玩具大家玩》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讓小朋友們懂得不獨占玩具,愿意將自己喜歡的玩具與大家分享,體驗交換玩具玩的快樂。
2. 初步養(yǎng)成按要求擺放和收拾玩具的習慣。
3.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4. 讓幼兒體會游戲的樂趣,發(fā)展幼兒開朗,樂觀的性格。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初步體驗分享的快樂。
難點:體會自己一個人在家玩和大家一起玩的不同感受。
活動準備
1. 老師準備一些好玩的玩具。
2. 請家長配合把幼兒喜歡的家里的玩具帶到幼兒園。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
1、大意:小寶的爸爸給小寶買了一輛漂亮的玩具小汽車,車上還有燈,一開起來,燈一閃一閃的,還能唱歌,小寶可喜歡了,他走到那里就把玩具小汽車帶到哪里,他的鄰居小朋友明明看見了,說:“小寶,咱們一起玩好不好?”小寶說:“我有小汽車才不和你玩。”玲玲看見了,說:“小寶,咱們一起玩好不好?”小寶說:“我有小汽車才不和你玩?!闭f完就抱著小汽車跑開了,可是他一個人玩,慢慢的就覺得小汽車越來越?jīng)]有意思了。一天,他看見明明和玲玲在拍小皮球,就抱來了小汽車,和明明玲玲一起玩了起來,玩得可開心了。
2、問題
1)小寶剛開始是怎么做的?
2)小寶后來又是怎么做的?
3)小寶為什么和小朋友一起玩得很開心?
3、小結(jié)“好孩子有玩具大家玩”
(二)教師將玩具帶到幼兒園,告訴小朋友們這是自己喜歡的玩具,它愿意和大家做朋友,請小朋友們也來玩。
(三)鼓勵幼兒將自己帶來的家里面的玩具拿出來和大家一起玩。
(四)和幼兒共同布置玩具角,布置時,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玩具及玩法。
(五)一起玩
1)介紹自己的玩具名稱和玩法
2)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去玩具角玩。
3)觀察幼兒是否只玩自己帶來的玩具,如何玩的?
(六)小結(jié),自然結(jié)束。
“今天我們玩得真開心呀,原來大家一起玩可以比自己一個人玩更開心。和大家一起玩,不但可以交到好朋友,還可以玩到更多的玩具。所以,以后有了玩具我們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玩。”
活動延伸:
1、每月定出一天為“玩具分享日”,請幼兒從家里拿來玩具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
2、從分享玩具延伸到別的東西的分享,在日常生活中,隨機教育,促進他們情感的交流,逐漸增強幼兒分享意識。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我貫徹生活教育和正面教育的原則。
1、本次活動中,我摒棄了傳統(tǒng)社會性活動說教的舊觀念,用一種很自然的形式,以幼兒為主體,遵循由里及外的原則,首先幫助幼兒認清,自己擁有什么,自己可以使用什么。別人擁有什么,別人可以使用什么。然后老師做為一種中介,引導幼兒學會用一種既能表達自己的需要,又能讓對方接受的方式(分享、交換),去滿足需要,去提升幼兒的經(jīng)驗,先享受,再分享,這是人的本能,更是社會性教育在這方面的基本點。
2、對于活動中的突發(fā)事件的處理上。
(1)孩子出現(xiàn)了“搶玩具”的現(xiàn)象,我能以正面引導。如“你為什么要搶他的玩具呢?是不是很想玩他的玩具呀?” “那你可以問問他愿不愿意借你玩呀?”等這樣的問題,引導孩子學會征求同伴的意愿。
(2)在分享玩具環(huán)節(jié)中出現(xiàn)了個別幼兒不愿意分享的情況,我能適時引導,如“他的玩具很好玩,你想不想玩呀?”“如果你想玩別人的玩具,別人不愿意借給你,你是不是也會感到很難過呢?”……等問題,讓幼兒通過情感換位來體會,感受自己和別人的心理,慢慢地,這些孩子也愿意和別人分享了,開心快樂的神情流露于臉上。
社會性的教育需要一個過程,我們也將通過在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教育和后續(xù)的延伸活動不斷地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不斷提升和發(fā)展。
4、小班科學教案《我有耳朵和鼻子》
【活動目標】
1、初步知道耳朵和鼻子的用處,了解一些簡單的保護方法。
2、能用耳朵聽辨不同聲音,學習用鼻子聞氣味的方法。
3、對聽聲音、聞氣味活動產(chǎn)生興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玩具電話一只(有電話聲響的)或手機中的各種鈴聲。
2、密封罐,裝有沙子、鈴鐺、積木等。
3、密封但有氣孔的果奶瓶人手一只,分別裝醋、臭豆腐、風油精、麻油。
4、空氣芳香劑一瓶。
【活動過程】
一、與幼兒玩指“五官”游戲,引起興趣。
二、聞氣味,感知鼻子的用處。
1、教師在教室噴香水,提問:你們知道這個罐子里有什么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大家都用鼻子聞一聞,香不香?
2、教師引導幼兒嘗試用鼻子聞“氣味瓶”,注意不緊貼鼻子,也可用手扇動提問:這里有很多氣味瓶,氣味瓶里是什么味?怎么才知道?
3、幼兒聞氣味,并與老師同伴交流,聞到的氣味。
三、玩“聽聽猜猜”游戲感知耳朵的用處。
1、尋找自己的耳朵,了解耳朵的用處。
2、請幼兒聽辨不同聲音:電話聲、鈴聲、并請幼兒玩玩“聲音罐”聽聽發(fā)出的聲響。
四、了解保護耳朵、鼻子的方法提問:鼻子和耳朵都是我們身上的寶貝,我們應該怎樣愛護它們?
五、閱讀幼兒用書——我有耳朵和鼻子。
1、引導幼兒看圖說說:圖上小朋友的臉上少了什么?請幼兒添畫。
2、認一認,漢字“耳朵”,說說:耳朵有什么用?
3、觀察畫面,引導幼兒說說:畫面上有什么?哪些東西能發(fā)出聲音?請幼兒學一學這些聲音,并在能發(fā)出聲音的圓圈里涂色。
4、看圖說一說:圖中小朋友用手指著什么?認一認漢字:鼻。
5、想一想,人的鼻子有什么用,動物的鼻子有什么用。
6、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說說:畫面上有哪些東西?哪些東西有香味,啟發(fā)幼兒在有香味的方格中打√。
5、小班教案《我有個秘密》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題——朋友之間有著說不完的悄悄話。
2、向朋友傾訴自己的小秘密,體驗和朋友傾訴、傾聽的樂趣。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活動準備:
1、故事磁帶《有個秘密告訴你》。
2、將廣告紙卷成筒狀,做成傳話筒,兩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什么是秘密
1、你知道什么是秘密嗎?原來秘密就是放在心里,別人不知道的事情。
2、我有一個秘密,你們猜猜是什么秘密?那就是“我最喜歡你們了”。
3、盼盼和妞妞是好朋友,她們也有個秘密,我們一起來聽聽她們的秘密是什么?
二、盼盼和妞妞的秘密。
1、聽故事磁帶一遍。
2、提問:
(1)、晚上,盼盼等到妞妞的電話了嗎?為什么?
(2)、盼盼和妞妞的秘密是什么?
(3)、盼盼和妞妞的秘密就是電話號碼。他們?yōu)槭裁炊枷氚炎约旱碾娫捥柎a告訴朋友?(她倆在幼兒園里講不完的話,回到家以后和,還想和好朋友講話。知道了電話號碼,她們說可以經(jīng)常和好朋友講話了。)
三、我的秘密。
1、你有秘密嗎?你的秘密是什么?誰愿意通過神奇的傳話筒送到我的耳朵里?
2、個別幼兒通過傳話筒將悄悄話送到教師耳朵里,教師表示為他保密。
3、你的小秘密愿意告訴朋友嗎?請幼兒兩兩結(jié)伴借助傳話筒將秘密輕輕地告訴朋友。
4、誰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告訴大家?
四、鼓勵幼兒經(jīng)常把自己的秘密告訴爸爸媽媽。
活動反思:
在活動開始部分,我通過自己的秘密引出活動主題,先讓幼兒猜測我的秘密是什么,從而讓幼兒理解秘密就是:只有我自己心里知道,別人都不知道的事情,從而解決的活動難點。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展開還充分地調(diào)動起了幼兒的興趣,更好地為開展活動做下了鋪墊。在理解故事環(huán)節(jié)中,我通過循序漸進的提問,捕捉故事中的關(guān)鍵詞及句,理解朋友之間可以相互傾訴秘密,從而解決活動重點。最后一環(huán)節(jié),我設(shè)定了說悄悄話的形式,請他們說一說心里的秘密,讓全體幼兒有說話的機會,著重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并為幼兒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讓幼兒在這個環(huán)境中敢說、能說、有機會說。讓幼兒在與同伴交流、訴說的過程中,體驗到語言交往的樂趣,更好的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
6、小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我有耳朵和鼻子》
活動目標:
1.認識耳朵和鼻子,知道耳朵能聽聲音,鼻子能聞氣味,了解一些簡單的保護方法。
2.能用耳朵聽辨不同聲音,學習用鼻子聞氣味的方法。
3.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熟悉生活中常見的聲音,如:汽車喇叭聲、電話鈴聲、小動物叫聲等。
2.物質(zhì)準備:
(1)錄音機、磁帶,鈴鐺、鈴鼓、盤子、鐘等能發(fā)出聲音的物品;教學掛圖(大自然的背景圖、流水、刮風、雷雨、鳥鳴等)。
(2)各種有氣味的物品,如:橘子皮、香水、肥皂、風油精、醋、酒等(可請家長協(xié)助搜集);自制神秘箱一個
活動過程:
1.指五官游戲,引起幼兒興趣。
2.感知不同氣味,了解鼻子的用處。
(1)展示搜集來的有氣味的物品,由搜集者介紹該物品,并請大家聞一聞。
(2)游戲:神秘箱。
教師事先將前面展示的有氣味的物品逐一放進神秘箱,讓幼兒用鼻子在神秘箱的小孔處聞一聞,猜測箱內(nèi)藏的是什么東西,最后教師打開神秘箱,與幼兒共同驗證。
(3)與幼兒一起討論鼻子的用途,知道鼻子可以聞氣味。并引導幼兒回憶:爸爸的鼻子平時是用來干什么的?;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媽媽平時用鼻子做些什么?還有爺爺、奶奶的……
(4)游戲:找相同。
教師出示裝有不同氣味物品的瓶子,讓幼兒將瓶子拿起來聞一聞,并把具有相同味道的罐子放在一起,并說說是什么物品的氣味。游戲幾次后,教師可適當增加裝相同氣味物品瓶子的組數(shù),再按上述方式分組進行游戲。
3.游戲“聽聽猜猜”,感知耳朵的用處。
(1)游戲:耳朵耳朵聽一聽。
教師和幼兒邊摸耳朵邊念兒歌:“耳朵耳朵快醒來,聽聽我是誰?”念完兒歌,教師播放事先錄好的幼兒熟悉的聲音(如:汽車、摩托車的喇叭聲、自行車的鈴鐺聲,常見小動物的叫聲,人的笑聲、哭聲等等,或在桌子底下敲擊幼兒熟悉的能發(fā)出聲音的物品),讓幼兒猜猜是誰或什么物品發(fā)出的聲音。待幼兒熟悉游戲后,教師可增加游戲的難度。這時,教師可請幼兒閉上眼睛并變換發(fā)聲的位置,讓幼兒說說聲音來源的方向。
(2)教師與幼兒討論耳朵的用途: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周圍的聲音?耳朵有什么用呢?
(3)出示大自然的背景圖,依次播放自然界中的各種聲響(流水聲、刮風聲、雷雨聲、鳥鳴聲等),請幼兒根據(jù)磁帶所播放的聲音選擇相應的圖片貼到適當?shù)奈恢谩?/p>
(4)討論:在我們生活中你還聽過哪些聲音?并請幼兒模仿出這種聲音。
4.討論:如何保護自己的鼻子和耳朵。
(1)與幼兒一起討論怎樣保護鼻子。
?、俳處煶鍪疽粋€流著“鼻血”的娃娃,教師提問:娃娃怎么了?娃娃的鼻子怎么會流血的?教育幼兒不能用手挖鼻孔,鼻涕流出來時,要用手帕來擦。
?、谡堄變寒敗靶±蠋煛?,教娃娃正確的擦鼻涕的方法。
(2)討論:怎樣保護耳朵。
?、僬堄變赫f說沒有耳朵會怎樣?
②請幼兒捂上耳朵,教師輕聲說話,引導幼兒感知聽不見的不方便。
?、壅f說怎樣保護耳朵?(不要對著耳朵大聲說話,不要讓水流進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5.閱讀幼兒用書——我有耳朵和鼻子。
7、小班科學優(yōu)質(zhì)課教案《我有一張小嘴巴》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了解自己嘴巴的用處,懂得愛護自己的嘴巴,并學會講究衛(wèi)生的良好習慣。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懂得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東西可以做,什么東西不可以做。
活動準備:
1、吹的(氣球、風車、吹泡泡用具、小口琴和小喇叭等)。
2、唱的(話筒、錄音機等)。
3、吃的(糖果、食品等)
4、一些物品的圖片、記錄表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猜猜哪里發(fā)出的聲音?
1、請幼兒閉上眼睛,老師輕輕唱歌。
2、問幼兒聽到了什么?是從哪里發(fā)出的聲音?
二、幼兒談論嘴巴的用處。
1、小朋友,你們的嘴巴有什么用處呢?
2、幼兒根據(jù)平時的生活經(jīng)驗用語言表達出來。
三、幼兒游玩:“小嘴巴樂園”。
1、教師:“今天,天線寶寶的小嘴巴樂園開張了,他們邀請我們小朋友去游玩,你們開心嗎?”
2、引導幼兒去嘴巴樂園游玩,嘴巴樂園里有音樂屋、食品屋和玩具屋,幼兒可以自由地去各個屋游玩,嘗試用自己的嘴巴進行游戲。
3、幼兒游戲后,教師提問題讓幼兒回答。
(1)、誰能告訴我你去了哪些地方游玩?;.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你是怎樣玩的?(幼兒可以邊示范邊回答)。
(2)、你還看到別人用嘴巴干什么?
4、教師小結(jié):我們的嘴巴真有趣,又能吃來又能說,又能唱來又能吹,所以我們要愛護它。
四、請幼兒進行記錄
1、請幼兒根據(jù)記錄表中的內(nèi)容自己進行判斷、記錄。
2、幼兒討論記錄結(jié)果:什么東西不能放進嘴巴里?
3、小結(jié):教育幼兒要愛護自己的嘴巴,嘴巴是我們?nèi)松眢w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它,如果把嘴巴傷害了,人就會很痛苦。
(1)、壞蘋果、發(fā)霉的食品、臟的東西都不能吃,吃了就會生病,使人難受。
(2)、尖、利的東西不能放進嘴巴里,這樣就會把嘴巴戳破的。
(3)、不能把手指放進嘴巴里,這樣不衛(wèi)生。
活動反思:
在此活動中,孩子們興趣濃厚,參與性強,都能通過說一說,嘗一嘗、學一學、看一看、猜一猜等多種方法對嘴巴的用途有進一步的了解。開始一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非常好,孩子們開心地和老師一起游戲。孩子們能開動腦筋說出嘴巴里還有什么。在幼兒嘗味道這一環(huán)境中,準備很充分,每個孩子都能動手操作,品嘗味道,在請幼兒說說各種味道時,引導還不夠,可以請孩子們互相說說,然后再集體或請個別代表說。在游戲——看表情猜味道這一環(huán)節(jié),如在課前做適當?shù)匿伒?,讓孩子學做這幾種味道的表情,效果會更好些。
8、小班社會領(lǐng)域教案《我有玩具大家玩》教案與反思
活動設(shè)計背景
新《綱要》把讓孩子學習分享明確列入社會領(lǐng)域的教育內(nèi)容中。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觀念和分享行為,幫助孩子們學會分享,可以健全幼兒人格,促進幼兒間良好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發(fā)展。但是在帶小班的孩子玩玩具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不喜歡和別人好好一起玩,喜歡獨占玩具,總是和別的小朋友鬧得不愉快,不懂得分享,為了讓小孩子們知道分享,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好好的玩玩具,因此我設(shè)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 讓小朋友們懂得不獨占玩具,愿意將自己喜歡的玩具與大家分享,體驗交換玩具玩的快樂。
2. 初步養(yǎng)成按要求擺放和收拾玩具的習慣。
3.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jīng)學習了知識。
5. 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6.促進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動作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7.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初步體驗分享的快樂。
難點:體會自己一個人在家玩和大家一起玩的不同感受。
活動準備
1. 老師準備一些好玩的玩具。
2. 請家長配合把幼兒喜歡的家里的玩具帶到幼兒園。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
1、大意:小寶的爸爸給小寶買了一輛漂亮的玩具小汽車,車上還有燈,一開起來,燈一閃一閃的,還能唱歌,小寶可喜歡了,他走到那里就把玩具小汽車帶到哪里,他的鄰居小朋友明明看見了,說:“小寶,咱們一起玩好不好?”小寶說:“我有小汽車才不和你玩?!绷崃峥匆娏?,說:“小寶,咱們一起玩好不好?”小寶說:“我有小汽車才不和你玩?!闭f完就抱著小汽車跑開了,可是他一個人玩,慢慢的就覺得小汽車越來越?jīng)]有意思了。一天,他看見明明和玲玲在拍小皮球,就抱來了小汽車,和明明玲玲一起玩了起來,玩得可開心了。
2、問題
1)小寶剛開始是怎么做的?
2)小寶后來又是怎么做的?
3)小寶為什么和小朋友一起玩得很開心?
3、小結(jié)“好孩子有玩具大家玩”
(二)教師將玩具帶到幼兒園,告訴小朋友們這是自己喜歡的玩具,它愿意和大家做朋友,請小朋友們也來玩。
(三)鼓勵幼兒將自己帶來的家里面的玩具拿出來和大家一起玩。
(四)和幼兒共同布置玩具角,布置時,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玩具及玩法。
(五)一起玩
1)介紹自己的玩具名稱和玩法
2)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去玩具角玩。
3)觀察幼兒是否只玩自己帶來的玩具,如何玩的?
(六)小結(jié),自然結(jié)束。
“今天我們玩得真開心呀,原來大家一起玩可以比自己一個人玩更開心。和大家一起玩,不但可以交到好朋友,還可以玩到更多的玩具。所以,以后有了玩具我們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玩?!?/p>
活動延伸:
1、每月定出一天為“玩具分享日”,請幼兒從家里拿來玩具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
2、從分享玩具延伸到別的東西的分享,在日常生活中,隨機教育,促進他們情感的交流,逐漸增強幼兒分享意識。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我貫徹生活教育和正面教育的原則。
1、本次活動中,我摒棄了傳統(tǒng)社會性活動說教的舊觀念,用一種很自然的形式,以幼兒為主體,遵循由里及外的原則,首先幫助幼兒認清,自己擁有什么,自己可以使用什么。別人擁有什么,別人可以使用什么。然后老師做為一種中介,引導幼兒學會用一種既能表達自己的需要,又能讓對方接受的方式(分享、交換),去滿足需要,去提升幼兒的經(jīng)驗,先享受,再分享,這是人的本能,更是社會性教育在這方面的基本點。
2、對于活動中的突發(fā)事件的處理上。
(1)孩子出現(xiàn)了“搶玩具”的現(xiàn)象,我能以正面引導。如“你為什么要搶他的玩具呢?是不是很想玩他的玩具呀?” “那你可以問問他愿不愿意借你玩呀?”等這樣的問題,引導孩子學會征求同伴的意愿。
(2)在分享玩具環(huán)節(jié)中出現(xiàn)了個別幼兒不愿意分享的情況,我能適時引導,如“他的玩具很好玩,你想不想玩呀?”“如果你想玩別人的玩具,別人不愿意借給你,你是不是也會感到很難過呢?”……等問題,讓幼兒通過情感換位來體會,感受自己和別人的心理,慢慢地,這些孩子也愿意和別人分享了,開心快樂的神情流露于臉上。
社會性的教育需要一個過程,我們也將通過在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教育和后續(xù)的延伸活動不斷地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不斷提升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