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課教案《大橋上的藍腳印》反思》屬于幼兒園大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大班音樂課教案《大橋上的藍腳印》反思
設計意圖:
一個節(jié)奏樂活動如何吸引孩子,如何體現(xiàn)孩子的參與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是我們經(jīng)常思考的問題。設計這一活動,意在讓孩子在輕松自然的狀態(tài)下感受不同的聲音效果,學會創(chuàng)作節(jié)奏?;顒右怨适聻榫€索,循序漸進地開展,發(fā)展幼兒對聲音的感受力與想像力,讓幼兒尋找生活中快樂。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學習基本節(jié)奏:X-;XX;XX XX。
2、嘗試用生活中的物品表現(xiàn)不同的節(jié)奏,為故事配上美妙的聲音。
3、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驗活動的成功。
4、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5、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jié)合游戲情節(jié),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活動準備:
1、ppt、塑料筐、杯子、塑料瓶中有沙子。
2、節(jié)奏譜X-︱X-︱X-︱X-;XX ︱XX ︱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
活動過程:
一、導入:聽著音樂《滑稽的腳先生》進入教室,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二、故事導入
1、師(PPT):看,這是誰?幼兒答:這是一只灰老鼠。
2、師:有一只灰老鼠住在橋底,一天,它在橋下等它的客人——一只藍老鼠,等著等著,這時,(看PPT出示四個大腳印)
(1)師:猜猜是誰來了?幼兒回答。
(2)師:大巨人還是小矮人?為什么?幼兒回答。
(3)數(shù)數(shù)他用了幾步走過了橋?我們用一個節(jié)奏型來表示,出示節(jié)奏卡:X-X-X-X-我們一起來拍一拍。(幼兒練習)
(4)師:巨人的腿長腳大,不慌不忙走過了橋。我們一起來學學巨人,看著節(jié)奏型,一起過橋。(幼兒練習)站在橋頭,巨人們,準備好了嗎?出發(fā)!咚—咚—咚—咚—走過橋。巨人腿長腳大,不慌不忙走過了橋。巨人轉(zhuǎn)身,回去嘍!1—2—3—4—走過了橋。
3、師:“哦,原來是一個巨人從橋上經(jīng)過,他不是我的客人?!被依鲜笥悬c不高興。
(1)“咦!又有人來了??纯词钦l?”(出示小狗腳印ppt)大家看,是誰來了?(狗),幼兒回答。
(2)師:你怎么知道是小狗啊?幼兒回答:(因為看到了小狗的腳印)??纯葱」纷吡藥撞?一起數(shù)數(shù)。(八步)
(3)師:奇怪了,巨人走了四步,小狗走了八步,為什么?幼兒回答:(小狗的腳小),巨人走一步,小狗走幾步?(兩步)
(4)師:巨人走的時候是“咚—咚—咚—咚—”,那么,小狗走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趴趴趴趴趴趴趴趴),用身體動作來表示表示。(拍腿)小狗爪子準備好,“出發(fā)!趴趴趴趴趴趴趴趴走過橋?!?/p>
(5)師:巨人和小狗一起出發(fā)會怎么樣?幼兒回答:巨人先走,小狗再過橋。
4、師:可是灰老鼠還是不開心,因為不是他的朋友。聽聽又有人來了,這次會不會是藍老鼠?;依鲜箝_心的拍起手來,你知道是為什么嗎?幼兒回答:(因為他的好朋友藍老鼠來了)來,我們拍手歡迎一下藍老鼠。
師:灰老鼠聽到了藍老鼠走路的聲音,我們沒有聽到,我們想想藍老鼠走路的聲音會是什么樣子的呢?(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我們一起來學一下。
(1)用身體動作來表示聲音,怎么樣來表示?(拍手)
(2)我們來看看藍老鼠總共走了多少步走過了橋?(16步)用拍手來表示。
(3)有什么好的方法來跟我們分享一下,怎么正好用手拍16下的呀,大家來學學。
(4)用數(shù)的,大家一起來試試。
(5)這次我們不數(shù)出聲音,把數(shù)數(shù)數(shù)在心里,再來試一次。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小老鼠也過橋了。
5、巨人、小狗、小老鼠都過橋了,如果把三種聲音連起來,會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來分組表演一下,好不好?(分組表演,換組)
三、故事配音
1、師:剛剛,老師講故事叫做《大橋上的藍腳印》,故事里有沒有聲音(音樂)啊,我們來給故事配音怎么樣啊?配音需要工具,看看我們用到了什么工具。(塑料籮筐,杯子,沙瓶)
2、讓我們一起聽這個故事一起來配上好聽的音樂吧。
四、欣賞一下生活中的聲音
(1)師:剛剛我們用生活中的物品來給故事配音,如果把我們生活中的聲音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組合在一起會變得非常的美妙,相不相信?就有這么一群阿姨她們做到了,我們來看一下。觀看視頻《快樂大媽——鈴兒響叮當》。
(2)師:我們周圍有許多的物品都能發(fā)出聲音,我們一起去找找,再把它們放進美妙的樂曲中去吧。
活動反思:
應該來說對于大班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對于節(jié)奏樂還是有一定基礎,所以在前面識記圖譜的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基本能通過模仿聲音,過渡到掌握節(jié)奏型,并能徒手打出節(jié)奏。之后確定什么角色該用什么樂器,孩子的思路也很清晰,如塑料籮筐的聲音粗粗的,適合用在巨人這個角色。我覺得在這個活動中最大的缺點是我本身沒有把握好節(jié)奏點,忽快忽慢,沒有掌握好時值。導致幼兒在配樂打節(jié)奏時,也是節(jié)奏忽快忽慢。
還有在操作前提的要求不明確,孩子就是孩子,要求不講清楚,現(xiàn)場就開始混亂了,當孩子拿到新鮮的操作材料前,我應該在孩子沒拿材料前就講清操作方法,而不是讓他們把操作材料拿在手里講,這是一個我需要在以后的活動中注意的地方。
當孩子在打節(jié)奏,還不整齊的時候,我應該停下來,對照節(jié)奏譜,讓幼兒清楚知道節(jié)奏,而在活動中,我沒有做到,只是一帶而過。
活動已經(jīng)結(jié)束,通過老師們的評課,我知道了在以后的活動中,應該注意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提問,要善于通過提問把個別孩子有價值的經(jīng)驗呈現(xiàn)在全體孩子面前,有次來提升所有孩子的經(jīng)驗推動整個活動的開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體態(tài)語應該嚴謹一些,平時的一些小動作、口頭禪應該減少,因為你的一個不經(jīng)意的小動作可能會讓孩子誤以為你在跟他游戲,而不是上課,不能很好的進入角色中,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以后的活動這是我該注意的地方。
活動評析:
教師關(guān)注生活,善于發(fā)現(xiàn)本班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從生活中提取教學素材,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與故事相結(jié)合,為故事配上美妙的聲音,使故事更加生動有趣,讓塑料籮筐、小杯子、小沙瓶為故事增添音味,孩子不僅學到了基本的節(jié)奏性,而且感受到配聲音的樂趣,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尋找生活中不同物品來配聲音的激情。
活動中教師尊重孩子的意愿,體現(xiàn)了孩子為主體的觀念,師幼互動,幼幼互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體驗。教師能較好的用其特長,讓多媒體教學發(fā)揮其價值,形音結(jié)合,服務于整個教學活動,結(jié)尾的視頻欣賞拓展了幼兒的知識面,更讓幼兒激動與驚嘆,樂于探尋與表現(xiàn)。
建議馮老師能將挖掘到的好素材有機進行整合,提煉教師的提問語,使《大橋上的藍腳印》活動更具活力與魅力!
2、大班音樂公開課教案《北京的金山上》含反思
活動目標:
⑴.感受藏族音樂,舞蹈的風格,喜愛學習民族舞蹈。
?、?熟悉旋律,學習藏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彈簧步.甩袖等)
?、?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感受多民族服裝的特點。
?、嚷犚魳罚瑖L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著節(jié)奏律動。
⑸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⑴.日?;顒又辛私獠刈逦璧讣胺b的特點,觀看過民族大聯(lián)歡的錄像帶,激發(fā)幼兒學習的欲望
?、?磁帶.錄音機。
⑶.民族的服裝娃娃.圖片若干。
?、?安門圖片.裝飾畫.藏族服裝.蠟筆。
活動過程:
?、?組織問好。
?、?教師彈曲子,幼兒更節(jié)奏拍手.
?、?練聲:《我是小小茶壺》.《山谷回音真好聽》
?、锹蓜樱骸妒滞朕D(zhuǎn)動》.《喜洋洋》
?、?與幼兒談話,引起幼兒興趣,導入課題。
“今天,老師帶了一個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來,你們想看看她嗎?想和他做好朋友嗎?”(出示藏族娃娃)“看,她漂亮嗎?”(漂亮)“小朋友知道我們中國有多少個民族嗎?”(56個民族)“那知道有那些少數(shù)民族嗎?”(藏族,朝鮮族,汗族,蒙古族,等等```)“那你們知道老師手上這個民族娃娃是哪個民族的嗎?”(知道)“她是哪個民族的呀?”(藏族)“!小朋友真聰明,那你們是從哪里看出她是藏族來的小朋友?”(她穿的衣服袖子很長.腰上還有五彩腰帶)“哦,原來是從她的衣服上看出來的,藏族小朋友的衣服很漂亮,小朋友想和她做好朋友嗎?”(想)“那我們就先來聽聽藏族小朋友唱的歌,看看藏族的舞蹈,下面小朋友先聽聽藏族的歌`````````
?、?欣賞《北京的金山上》⑴.欣賞《北京的金山上》
?、?幼兒聽音樂拍節(jié)奏,熟悉音樂旋律
?、?欣賞舞蹈:教師示范跳一遍完整的舞蹈,引起幼兒興趣。
?、?小結(jié):“剛才小朋友跟音樂拍的節(jié)奏真好,來表揚一下自己(嘿嘿.你真棒)在聽完這首藏族歌曲后小朋友能告訴老師,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嗎?”(北京的金山上),“這首很好聽的北京的金山上。”
?、?學習基本工作。
?、?“藏族有哪些基本工作?”(甩袖.彈簧步)“好。下面小朋友跟老師來學習一下藏族舞蹈。
?、僖荒_按拍子點地,雙手一上一下翻動
?、陔p手捧哈達,從身體前方慢慢托起至頭頂上方,右腳做彈簧步,當手升到頭頂?shù)臅r候雙手左右搖擺。
?、厶c步,雙手一切甩袖。
④雙手從下往上翻,做彈跳步。
?、菔稚舷滤π洌_前后點地。
?、蕖鞍驮恕笔请p手在身體的右前方做獻哈達壯,彎腰屈膝,右腳跟前側(cè)點地,“嗨”時雙手合拳拍擊一次原地上跳。
Ⅴ.學習舞蹈。
⑴.幼兒完整學習舞蹈。
“小朋友跳得真好看,來我們跟著音樂來跳一遍藏族舞蹈,好嗎?”(好)
?、?幼兒隨著音樂跟老師表演舞蹈。
?、?小結(jié)舞蹈
今天我們班小朋友學了什么舞蹈呀?舞蹈的名字是什么呀,是哪個少數(shù)民族的?(北京的金山上.藏族舞蹈)
Ⅶ.總結(jié):
?、?除了藏族以外我們中國還有很多少數(shù)民族,秋天來了,天氣變冷了,那些少數(shù)民族的兄弟姐妹想叫我們大(1)幫的小朋友幫他們畫幾件漂亮的衣服,你們愿意嗎?(愿意)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用各種顏色來裝飾各民族服裝。
?、?評價幼兒作品。
來,舉起你們給那些兄弟姐妹畫的衣服來看看,畫得真漂亮呀。我們把你們給民族娃娃畫的衣服,送到天安門去給他們,好嗎?(好)
教學反思:
經(jīng)過這次活動,我發(fā)現(xiàn)在第一課時中應該讓幼兒重點欣賞歌曲,不要求幼兒能夠?qū)W唱歌曲,同時應插入基本步彈簧步、進退步、后替補、側(cè)點等步伐的學習。這樣幼兒在第二課時中才能較輕松地將手部動作與腳步動作協(xié)調(diào)配合起來。同時在教幼兒舞蹈的分解動作時,應更強調(diào)動作的細節(jié),提高幼兒舞蹈動作的準確性。在本次活動的第二課時中,我運用了圖譜進行教學。但是發(fā)現(xiàn)圖譜并沒有對幼兒的學習起到太大的作用,幼兒基本上還是跟著老師的動作學。圖譜的利用率不高,可能是因為圖譜畫的有些小,并且沒有將一句歌詞中出現(xiàn)的動作畫在一張紙上。下次如果仍然選擇用圖譜,那應該充分發(fā)揮圖譜的作用,提高它的利用率。
大班音樂公開課教案《北京的金山上》含反思這篇文章共5062字。
3、大班音樂教案《大橋上的藍腳印》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物體表現(xiàn)不同的聲音,感受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組成的節(jié)奏,并學習用肢體動作加以表現(xiàn)。
2、通過對動作的體驗,了解不同的聲音效果。
3、分享創(chuàng)造和成功的快樂。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jié)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5、通過對歌曲的欣賞以及對歌詞的理解。
活動準備:
1、巨人、小狗、藍老鼠的腳印PPT動畫。
2、臉盆、茶杯、響瓶各五個。
3、幼兒對各種腳印的識別常識。
活動過程:
1、展示PPT,故事導入。
T:PPT上展示的是什么?(大橋)T:橋下住著一只灰老鼠,他在等他的好伙伴藍老鼠,這時……--播放PPT,出現(xiàn)巨人的腳印。
T:誰來了,你知道嗎?
S:藍老鼠。
T:是藍老鼠嗎?(是人)T:你怎么知道是人的?(那個是人的腳印)
T:是一個大巨人呢還是一個小矮人?
S1:小矮人S2:大巨人。(你的理由是什么?)(巨人用了四步就走過了這座橋)
2、感受聲音與動作的關(guān)系。
T:大巨人走路是怎么樣的,誰來試一試?(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模仿大巨人走路,按照四分音符的節(jié)奏。(嘴巴里發(fā)出"咚""咚"的聲音。)
--繼續(xù)講述故事。
T:課時灰老鼠不開心,他的好伙伴還沒有來。咦!又有人過來了!
--操作PPT,出現(xiàn)小狗的腳印。
T:巨人用了四步就走過了橋,小狗卻用了八步,這是怎么回事?
S:……(巨人走路是"咚""咚",那小狗走路呢?)--引導幼兒表現(xiàn)小狗走路的動作。(用手拍腿,以八分音符的節(jié)奏表現(xiàn)。)
T:現(xiàn)在大橋上有巨人和小狗的腳印,如果他們倆一起出來,會是怎么樣的呢?
--教師表現(xiàn)巨人,幼兒表現(xiàn)小狗,陸續(xù)走過大橋。
--最后藍老鼠終于出現(xiàn)了,灰老鼠高興的拍起手來,用拍手的動作表現(xiàn)藍老鼠的聲音(十六分音符的節(jié)奏)。
--幼兒分三組表現(xiàn)巨人、小狗、藍老鼠的聲音,陸續(xù)過橋,然后三組小朋友交換角色再進行表演。
3、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物體給動畫伴奏。
T:剛才動畫播放的時候有沒有聲音?(沒有)T:我們來給它配音怎么樣?(配音需要工具,用什么呢?)--出示:臉盆、水杯、響瓶。
T:巨人的聲音用哪樣東西表現(xiàn)比較好?(臉盆)--最小的響瓶表現(xiàn)藍老鼠的聲音。
T:我們的工具準備好了,在配音之前呢,我們先來練習一下。
--物體分發(fā)到幼兒手中,進行指導練習。
--教師指導,幼兒分組表現(xiàn)巨人、小狗、藍老鼠陸續(xù)過橋,給他們配音。(進行三次)
4、表演三重奏。
T:剛才我們配音的時候,是一個一個表現(xiàn)的,如果他們一起過橋,發(fā)出來的聲音是什么樣的呢?
--播放PPT第二頁。
T:我們給這一段動畫配音,看看效果怎么樣!我們來嘗試一下!
--三組小朋友同時表演。
5、活動延伸:尋找不同的配音工具。
T:如果我們不用今天我?guī)淼臇|西配音,還可以用什么來配音?
--幼兒想象回答。一起去尋找其他配音工具并且嘗試配音。
活動反思:
1.只有更深層次地鉆研教材,才能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有效地情境。
這篇課文以一個生動的小故事滲透了自然界中小動物們的腳印各不相同的常識,并旨在借此篇課文讓孩子對動物各種不同的腳印產(chǎn)生興趣。這堂課上,我對于“不同的腳印”這個常識的滲透還不夠,只是一味地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安排了對于一年級小朋友來說枯燥無味的各項說話訓練。而且,雖然看似訓練點很多,卻因為沒有完全考慮到我班的特殊情況,所以導致訓練目標也沒有完全達成。如果能夠在更深層次地鉆研教材后,根據(jù)孩子的真實情況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也許教學效果會更好。
2.應該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更細化的安排。
在有些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上,我只是略微強調(diào),如果能夠以學生出發(fā),做好更細化的安排,也許能夠在更大程度上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使孩子在充滿興趣的狀態(tài)下主動學習。
3.切記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
對于這篇課文,我給我班學生制定的教學目標是能夠?qū)⒄n文中的語句讀出一定的感情??墒歉鶕?jù)這堂課的教學情況看來,我班的孩子把一篇課文讀通順都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應當適當放寬要求,先將讀通句子這點目標落實后再繼續(xù)強調(diào)語氣的朗讀。
4.表揚要及時,要有的放矢
在這堂課上,我對于孩子的回答所作出的表揚和評價基本到位。不過,在有些小朋友十分出色地回答出一個較難的問題時,我沒有給予他充分的表揚。這就是我在表揚這方面,仍沒有做到有的放矢。試想如果我能夠突出表揚那位小朋友的話,對于其他小朋友來說肯定是一種促使和鼓舞,能夠更容易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
通過這節(jié)課,我覺得我學習到了很多,很多問題暴露出來并不是壞事,如果能得到有針對的分析和引導,還是“不虛此行”的。十分感謝教研員的不吝賜教,讓我有機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問題,是我有了更為明確的改進方向。
4、大班音樂課教案《大橋上的藍腳印》含反思
設計意圖:
一個節(jié)奏樂活動如何吸引孩子,如何體現(xiàn)孩子的參與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是我們經(jīng)常思考的問題。設計這一活動,意在讓孩子在輕松自然的狀態(tài)下感受不同的聲音效果,學會創(chuàng)作節(jié)奏?;顒右怨适聻榫€索,循序漸進地開展,發(fā)展幼兒對聲音的感受力與想像力,讓幼兒尋找生活中快樂。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學習基本節(jié)奏:X-;XX;XX XX。
2、嘗試用生活中的物品表現(xiàn)不同的節(jié)奏,為故事配上美妙的聲音。
3、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驗活動的成功。
4、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5、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jié)合游戲情節(jié),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活動準備:
1、ppt、塑料筐、杯子、塑料瓶中有沙子。
2、節(jié)奏譜X-︱X-︱X-︱X-;XX ︱XX ︱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
活動過程:
一、導入:聽著音樂《滑稽的腳先生》進入教室,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二、故事導入
1、師(PPT):看,這是誰?幼兒答:這是一只灰老鼠。
2、師:有一只灰老鼠住在橋底,一天,它在橋下等它的客人——一只藍老鼠,等著等著,這時,(看PPT出示四個大腳印)
(1)師:猜猜是誰來了?幼兒回答。
(2)師:大巨人還是小矮人?為什么?幼兒回答。
(3)數(shù)數(shù)他用了幾步走過了橋?我們用一個節(jié)奏型來表示,出示節(jié)奏卡:X-X-X-X-我們一起來拍一拍。(幼兒練習)
(4)師:巨人的腿長腳大,不慌不忙走過了橋。我們一起來學學巨人,看著節(jié)奏型,一起過橋。(幼兒練習)站在橋頭,巨人們,準備好了嗎?出發(fā)!咚—咚—咚—咚—走過橋。巨人腿長腳大,不慌不忙走過了橋。巨人轉(zhuǎn)身,回去嘍!1—2—3—4—走過了橋。
3、師:“哦,原來是一個巨人從橋上經(jīng)過,他不是我的客人?!被依鲜笥悬c不高興。
(1)“咦!又有人來了。看看是誰?”(出示小狗腳印ppt)大家看,是誰來了?(狗),幼兒回答。
(2)師:你怎么知道是小狗啊?幼兒回答:(因為看到了小狗的腳印)。看看小狗走了幾步?一起數(shù)數(shù)。(八步)
(3)師:奇怪了,巨人走了四步,小狗走了八步,為什么?幼兒回答:(小狗的腳小),巨人走一步,小狗走幾步?(兩步)
(4)師:巨人走的時候是“咚—咚—咚—咚—”,那么,小狗走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趴趴趴趴趴趴趴趴),用身體動作來表示表示。(拍腿)小狗爪子準備好,“出發(fā)!趴趴趴趴趴趴趴趴走過橋。”
(5)師:巨人和小狗一起出發(fā)會怎么樣?幼兒回答:巨人先走,小狗再過橋。
4、師:可是灰老鼠還是不開心,因為不是他的朋友。聽聽又有人來了,這次會不會是藍老鼠?;依鲜箝_心的拍起手來,你知道是為什么嗎?幼兒回答:(因為他的好朋友藍老鼠來了)來,我們拍手歡迎一下藍老鼠。
師:灰老鼠聽到了藍老鼠走路的聲音,我們沒有聽到,我們想想藍老鼠走路的聲音會是什么樣子的呢?(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我們一起來學一下。
(1)用身體動作來表示聲音,怎么樣來表示?(拍手)
(2)我們來看看藍老鼠總共走了多少步走過了橋?(16步)用拍手來表示。
(3)有什么好的方法來跟我們分享一下,怎么正好用手拍16下的呀,大家來學學。
(4)用數(shù)的,大家一起來試試。
(5)這次我們不數(shù)出聲音,把數(shù)數(shù)數(shù)在心里,再來試一次。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小老鼠也過橋了。
5、巨人、小狗、小老鼠都過橋了,如果把三種聲音連起來,會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來分組表演一下,好不好?(分組表演,換組)
三、故事配音
1、師:剛剛,老師講故事叫做《大橋上的藍腳印》,故事里有沒有聲音(音樂)啊,我們來給故事配音怎么樣啊?配音需要工具,看看我們用到了什么工具。(塑料籮筐,杯子,沙瓶)
2、讓我們一起聽這個故事一起來配上好聽的音樂吧。
四、欣賞一下生活中的聲音
(1)師:剛剛我們用生活中的物品來給故事配音,如果把我們生活中的聲音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組合在一起會變得非常的美妙,相不相信?就有這么一群阿姨她們做到了,我們來看一下。觀看視頻《快樂大媽——鈴兒響叮當》。
(2)師:我們周圍有許多的物品都能發(fā)出聲音,我們一起去找找,再把它們放進美妙的樂曲中去吧。
活動反思:
應該來說對于大班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對于節(jié)奏樂還是有一定基礎,所以在前面識記圖譜的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基本能通過模仿聲音,過渡到掌握節(jié)奏型,并能徒手打出節(jié)奏。之后確定什么角色該用什么樂器,孩子的思路也很清晰,如塑料籮筐的聲音粗粗的,適合用在巨人這個角色。我覺得在這個活動中最大的缺點是我本身沒有把握好節(jié)奏點,忽快忽慢,沒有掌握好時值。導致幼兒在配樂打節(jié)奏時,也是節(jié)奏忽快忽慢。
還有在操作前提的要求不明確,孩子就是孩子,要求不講清楚,現(xiàn)場就開始混亂了,當孩子拿到新鮮的操作材料前,我應該在孩子沒拿材料前就講清操作方法,而不是讓他們把操作材料拿在手里講,這是一個我需要在以后的活動中注意的地方。
當孩子在打節(jié)奏,還不整齊的時候,我應該停下來,對照節(jié)奏譜,讓幼兒清楚知道節(jié)奏,而在活動中,我沒有做到,只是一帶而過。
活動已經(jīng)結(jié)束,通過老師們的評課,我知道了在以后的活動中,應該注意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提問,要善于通過提問把個別孩子有價值的經(jīng)驗呈現(xiàn)在全體孩子面前,有次來提升所有孩子的經(jīng)驗推動整個活動的開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體態(tài)語應該嚴謹一些,平時的一些小動作、口頭禪應該減少,因為你的一個不經(jīng)意的小動作可能會讓孩子誤以為你在跟他游戲,而不是上課,不能很好的進入角色中,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以后的活動這是我該注意的地方。
活動評析:
教師關(guān)注生活,善于發(fā)現(xiàn)本班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從生活中提取教學素材,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與故事相結(jié)合,為故事配上美妙的聲音,使故事更加生動有趣,讓塑料籮筐、小杯子、小沙瓶為故事增添音味,孩子不僅學到了基本的節(jié)奏性,而且感受到配聲音的樂趣,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尋找生活中不同物品來配聲音的激情。
活動中教師尊重孩子的意愿,體現(xiàn)了孩子為主體的觀念,師幼互動,幼幼互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體驗。教師能較好的用其特長,讓多媒體教學發(fā)揮其價值,形音結(jié)合,服務于整個教學活動,結(jié)尾的視頻欣賞拓展了幼兒的知識面,更讓幼兒激動與驚嘆,樂于探尋與表現(xiàn)。
建議馮老師能將挖掘到的好素材有機進行整合,提煉教師的提問語,使《大橋上的藍腳印》活動更具活力與魅力!
5、大班音樂優(yōu)質(zhì)課教案《大橋上的藍腳印》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物體表現(xiàn)不同的聲音,感受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組成的節(jié)奏,并學習用肢體動作加以表現(xiàn)。
2、通過對動作的體驗,了解不同的聲音效果。
3、分享創(chuàng)造和成功的快樂。
4、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nèi)容。
5、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jié)合游戲情節(jié),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活動準備】
1、巨人、小狗、藍老鼠的腳印PPT動畫。
2、臉盆、茶杯、響瓶各五個。
3、幼兒對各種腳印的識別常識。
【活動過程】
1、展示PPT,故事導入。
T:PPT上展示的是什么?(大橋)
T:橋下住著一只灰老鼠,他在等他的好伙伴藍老鼠,這時……--播放PPT,出現(xiàn)巨人的腳印。
T:誰來了,你知道嗎?
S:藍老鼠。
T:是藍老鼠嗎?(是人)
T:你怎么知道是人的?(那個是人的腳印)
T:是一個大巨人呢還是一個小矮人?
S1:小矮人S2:大巨人。(你的理由是什么?)(巨人用了四步就走過了這座橋)
2、感受聲音與動作的關(guān)系。
T:大巨人走路是怎么樣的,誰來試一試?(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模仿大巨人走路,按照四分音符的節(jié)奏。(嘴巴里發(fā)出"咚""咚"的聲音。)
--繼續(xù)講述故事。
T:課時灰老鼠不開心,他的好伙伴還沒有來。咦!又有人過來了!
--操作PPT,出現(xiàn)小狗的腳印。
T:巨人用了四步就走過了橋,小狗卻用了八步,這是怎么回事?
S:……(巨人走路是"咚""咚",那小狗走路呢?)--引導幼兒表現(xiàn)小狗走路的動作。(用手拍腿,以八分音符的節(jié)奏表現(xiàn)。)
T:現(xiàn)在大橋上有巨人和小狗的腳印,如果他們倆一起出來,會是怎么樣的呢?
--教師表現(xiàn)巨人,幼兒表現(xiàn)小狗,陸續(xù)走過大橋。
--最后藍老鼠終于出現(xiàn)了,灰老鼠高興的拍起手來,用拍手的動作表現(xiàn)藍老鼠的聲音(十六分音符的節(jié)奏)。
--幼兒分三組表現(xiàn)巨人、小狗、藍老鼠的聲音,陸續(xù)過橋,然后三組小朋友交換角色再進行表演。
3、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物體給動畫伴奏。
T:剛才動畫播放的時候有沒有聲音?(沒有)
T:我們來給它配音怎么樣?(配音需要工具,用什么呢?)--出示:臉盆、水杯、響瓶。
T:巨人的聲音用哪樣東西表現(xiàn)比較好?(臉盆)--最小的響瓶表現(xiàn)藍老鼠的聲音。
T:我們的工具準備好了,在配音之前呢,我們先來練習一下。
--物體分發(fā)到幼兒手中,進行指導練習。
--教師指導,幼兒分組表現(xiàn)巨人、小狗、藍老鼠陸續(xù)過橋,給他們配音。(進行三次)
4、表演三重奏。
T:剛才我們配音的時候,是一個一個表現(xiàn)的,如果他們一起過橋,發(fā)出來的聲音是什么樣的呢?
--播放PPT第二頁。
T:我們給這一段動畫配音,看看效果怎么樣!我們來嘗試一下!
--三組小朋友同時表演。
5、活動延伸:尋找不同的配音工具。
T:如果我們不用今天我?guī)淼臇|西配音,還可以用什么來配音?
--幼兒想象回答。一起去尋找其他配音工具并且嘗試配音。
6、大班音樂優(yōu)質(zhì)課教案反思《夢之船》《圣桑》《水族館》
活動目標:
1、能用正確的呼吸及歌唱方法,能較流暢的吟唱出歌曲。
2、利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出歌曲中連唱及跳唱的演唱形式。
3、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光碟《圣?!贰秹糁贰端屦^》
活動重難點:
表現(xiàn)出歌曲中連唱及跳唱的演唱形式。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進行氣息發(fā)聲練習
1、伴隨優(yōu)美的旋律進入故事情景(幼兒在活動室門口等候,音樂響起)
(教師旁白)在一個幽靜的湖邊,有一只美麗的天鵝帶著她的寶寶們,正在輕輕的拍著她們的翅膀,慢慢的跳著舞,因為這個夜晚實在是太美了。
2、根據(jù)提示進行氣息練習
“啊,這的空氣太清新了,讓我們好好享受的深呼吸吧。(三次)
3、示范講解進行發(fā)聲練習
重點示范連唱和跳唱的演唱方法。
YO (13531) 這么美麗的景象,我特別想唱歌,你們跟我一起唱,連唱(ya 13531 yo 13531 yi 13531)練習,跳唱(ya 13531 yo 13531 yi 13531)練習。
二、學唱歌曲,借助角色扮演,引出歌曲——《夢之船》,整體范唱歌曲。
“你們看那是什么?”
“我是夢之船,你們愿意上船,跟我到水族館去嗎?”(教師旁白)
“愿意”!
“小天鵝們,夢之船在航行時會遇到水流平穩(wěn)和顛簸的時候,看看自己能在歌中感覺到嗎?"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出處"讓我們出發(fā)吧!”
@唱歌曲《夢之船》邊唱邊表現(xiàn)水流平穩(wěn)和顛簸(第一遍)
教師配以身體動作進行范唱。重點學習連唱和跳唱的演唱方法
@分段表現(xiàn)平穩(wěn)和顛簸(第二遍)
提示幼兒用身體動作感受連唱和跳唱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
@幼兒集體演唱,重點指導幼兒用不同的聲音表現(xiàn)連唱和跳唱的方法
“夢之船,還要行駛一段就到了,讓我們繼續(xù)行駛吧!”(第三遍)
“夢之船,要你們唱出好聽的歌聲才會開門,你們試試吧!”(第四遍)
“門開了”!
三、律動:《水族館》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水族館”(老師旁白)
“我是小水草,我們一起來跳舞吧!”(放音樂—水族館)
四、結(jié)束活動
“當-叮當,”“呀,不好了,時間已經(jīng)到了,夢之船要關(guān)門了,我們要抓緊時間回去了。來一個跟著一個上船,唱著《夢之船》離開教室。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chǎn)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fā)揮想象,表現(xiàn)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chuàng)造。
7、音樂優(yōu)質(zhì)課《大橋上的藍腳印》大班教案
以下這節(jié)通過《大橋上的藍腳印》的故事,讓幼兒嘗試用不同的物體表現(xiàn)不同的聲音,并學習用肢體動作加以表現(xiàn)。幼師教案怎樣寫更好?以下這篇教案由小編整理發(fā)布,歡迎參考和分享。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物體表現(xiàn)不同的聲音,感受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組成的節(jié)奏,并學習用肢體動作加以表現(xiàn)。
2、通過對動作的體驗,了解不同的聲音效果。
3、分享創(chuàng)造和成功的快樂。
4、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nèi)容。
5、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jié)合游戲情節(jié),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活動準備】
1、巨人、小狗、藍老鼠的腳印PPT動畫。
2、臉盆、茶杯、響瓶各五個。
3、幼兒對各種腳印的識別常識。
【活動過程】
1、展示PPT,故事導入。
T:PPT上展示的是什么?(大橋)
T:橋下住著一只灰老鼠,他在等他的好伙伴藍老鼠,這時……--播放PPT,出現(xiàn)巨人的腳印。
T:誰來了,你知道嗎?
S:藍老鼠。
T:是藍老鼠嗎?(是人)
T:你怎么知道是人的?(那個是人的腳印)
T:是一個大巨人呢還是一個小矮人?
S1:小矮人S2:大巨人。(你的理由是什么?)(巨人用了四步就走過了這座橋)
2、感受聲音與動作的關(guān)系。
T:大巨人走路是怎么樣的,誰來試一試?(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模仿大巨人走路,按照四分音符的節(jié)奏。(嘴巴里發(fā)出"咚""咚"的聲音。)
--繼續(xù)講述故事。
T:課時灰老鼠不開心,他的好伙伴還沒有來。咦!又有人過來了!
--操作PPT,出現(xiàn)小狗的腳印。
T:巨人用了四步就走過了橋,小狗卻用了八步,這是怎么回事?
S:……(巨人走路是"咚""咚",那小狗走路呢?)--引導幼兒表現(xiàn)小狗走路的動作。(用手拍腿,以八分音符的節(jié)奏表現(xiàn)。)
T:現(xiàn)在大橋上有巨人和小狗的腳印,如果他們倆一起出來,會是怎么樣的呢?
--教師表現(xiàn)巨人,幼兒表現(xiàn)小狗,陸續(xù)走過大橋。
--最后藍老鼠終于出現(xiàn)了,灰老鼠高興的拍起手來,用拍手的動作表現(xiàn)藍老鼠的聲音(十六分音符的節(jié)奏)。
--幼兒分三組表現(xiàn)巨人、小狗、藍老鼠的聲音,陸續(xù)過橋,然后三組小朋友交換角色再進行表演。
3、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物體給動畫伴奏。
T:剛才動畫播放的時候有沒有聲音?(沒有)
T:我們來給它配音怎么樣?(配音需要工具,用什么呢?)--出示:臉盆、水杯、響瓶。
T:巨人的聲音用哪樣東西表現(xiàn)比較好?(臉盆)--最小的響瓶表現(xiàn)藍老鼠的聲音。
T:我們的工具準備好了,在配音之前呢,我們先來練習一下。
--物體分發(fā)到幼兒手中,進行指導練習。
--教師指導,幼兒分組表現(xiàn)巨人、小狗、藍老鼠陸續(xù)過橋,給他們配音。(進行三次)
4、表演三重奏。
T:剛才我們配音的時候,是一個一個表現(xiàn)的,如果他們一起過橋,發(fā)出來的聲音是什么樣的呢?
--播放PPT第二頁。
T:我們給這一段動畫配音,看看效果怎么樣!我們來嘗試一下!
--三組小朋友同時表演。
5、活動延伸:尋找不同的配音工具。
T:如果我們不用今天我?guī)淼臇|西配音,還可以用什么來配音?
--幼兒想象回答。一起去尋找其他配音工具并且嘗試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