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教案《我和媽媽逛燈會》》屬于幼兒園大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大班音樂教案《我和媽媽逛燈會》
教學目標
1、鍛煉幼兒的單音聽辨能力
2、引導幼兒探索皮影戲的動作
3、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4、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教學準備
音樂CD;《俏夕陽》皮影戲視頻;手工紙
教學過程
1、音樂進場
小朋友,你們看那是什么?(影子,原來影子也會跳舞,你們也想參加嗎?)
好,那我們一起出發(fā)去電影院吧(放背景音樂)
2、幼兒自由做影子動作
好,表演就要開始了,你們準備好了嗎?請小朋友音樂,老師會幫你們照相,看誰的表演最棒?
3、小結:剛才小朋友都很棒,你們做了什么動作啊?(請幼兒個別表演,2~3個)
太棒了,我們一起來欣賞我們剛才的表演
4、看了自己的表演,我們也來看看老奶奶的皮影舞表演,看他們的動作是怎樣的?(放視頻)
5、學習視頻的動作
提問:誰來表演老奶奶剛才跳舞的動作(2~3個)第一次放音樂跳舞
6、繪畫
兩人一組,剛才小朋友都表現很棒,現在老師要求2人一組。一個做皮影人做動作,另外一個來記錄,教師示范。
2、大班音樂活動教案《逛公園》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了解樂曲的結構,以及連貫流暢的旋律。
2、能注意傾聽同伴的歌聲,學會控制調節(jié)自己的歌聲。
3、學會在游戲時適當調整自己的動作幅度,愉快地和他人協調交往,避免碰撞。
4、啟發(fā)幼兒按照原歌詞的結構,創(chuàng)編新歌詞并演唱。
5、認真傾聽并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了解歌曲內容。
提問:先是誰陪誰逛公園的?(先是爸爸,接著爸爸帶媽媽逛公園;媽媽帶著小弟逛公園,最后我不帶小貓去公園),那么你的心情會是怎樣呢?(快樂)為什么我不帶小貓去逛公園啊?(因為它不捉老鼠)
2、演唱歌曲(1)教師示范唱歌曲。
(2)教師帶領幼兒琴聲學習演唱歌曲。
3、兒隨歌曲旋律唱歌曲。
(1)聽著音樂,幼兒輕聲哼唱歌曲,注意歌詞與樂曲旋律的匹配。
(2)幼兒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能表現出歌曲詼諧、幽默的情趣。
4、全體幼兒跟音樂齊唱。
活動反思:
《逛公園》是一首愉快而又帶些詼諧有趣的歌曲,節(jié)奏明快,根據活動目標主要是讓幼兒注意弱起拍唱,并能拍準重拍,能在重拍處及時帶人。在活動中不僅要學唱歌曲還要按照規(guī)則游戲,還要注意圓圈的順逆時針走,對于大班上學期幼兒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掌握的知識點還是蠻多的。
這個律動的加入可能會延長課堂時間,如果加入律動,可改為邊唱邊走,拍準強拍,也可作為課前準備。
教師第一次范唱可改為清唱,讓幼兒聽清楚歌詞。
鋼琴伴奏聲音一定要低一些。
在游戲中教師一定要清楚強調“帶人”的規(guī)則——在第一強拍處。
角色表演唱這部分可放在前面學唱歌曲時,放在后面會影響幼兒游戲的投入。
游戲處應注意對幼兒情緒的收放自如,對于貓抓住了老鼠也應給寫獎勵(貼花紙)。當貓捉老鼠時教師應關注好“爸爸、媽媽、小弟”,從而不至于讓他們感到冷場。
3、大班音樂教案《逛公園》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詞,學習音樂游戲“逛公園”。
2.在反復游戲中學會唱歌曲,能注意弱拍起唱,唱出句首重音。
3.積極參與音樂游戲,體驗集體音樂游戲的樂趣。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準備】
圖譜、音樂、鈴鼓一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律動引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1.老師帶領幼兒一起聽樂曲《幸福拍手歌》邊律動。嘗試在樂曲的強拍上拍手。
2.師:你們覺得什么是幸福的事呀?(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和理解大膽表達)
3.小結:是呀,生活中有許多讓人覺得幸福的事,尤其是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師:瞧!就有這么一家他們去逛公園了,可真開心!
二、初步熟悉歌曲
1.教師范唱前3段音樂,并在強拍處出示圖片。(唱出角色)
2.師幼根據圖譜一同唱。
師:歌曲里哪些人來逛公園啦?歌曲里他們逛公園的順序是怎樣的?(爸爸、媽媽、小弟)
3.教師范唱,幼兒嘗試在強拍上拍手跟唱。
師:他們是在音樂的什么時候出來逛公園的?(強拍上出來的)我們在他們出來時拍一下手表示。(注意引導幼兒弱起后唱重音)
4.師幼合唱并拍準強拍。
師:這一次我們看誰能最快聽出強拍,提醒我們誰來了?
5.出示小貓,范唱第四段。
師:喵!看看誰來了?(小貓)小貓也想去,他們帶它去了嗎?聽一聽。(教師范唱)小結:原來小貓不抓老鼠他們不帶它去(完整歌唱)小結:他們一家玩的真開心呀!我們也去“逛公園”吧!
三、游戲《逛公園》
1.第一次嘗試游戲,探索在音樂的第一強拍“帶人”的規(guī)則。
師:我先來當爸爸,我要邀請小朋友和我一起逛公園啦!
游戲前我有個要求,在爸爸出來時你們用拍手信號提醒我一下,在爸爸帶媽媽時也要提示一下,媽媽帶小弟時也要提示一下!被邀請到的小朋友就跟著后面走,別忘了哦!
(配班老師分段彈琴,幼兒邊跟唱歌曲,邊用第一強拍拍手的方式參與游戲,初步了解游戲規(guī)則。)
2.幼兒角色表演。
3.請幼兒圍成圓圈逆時針有節(jié)奏地走,連貫的游戲一遍。
師:圍公園的小朋友逆時針走,爸爸、媽媽是反方向走,游戲開始了。
4.加入“貓捉老鼠”的環(huán)節(jié),組織幼兒進行游戲。
師:他們有沒有帶小貓去逛公園呢?用同樣的方法我們來找個小朋友做小貓,但是小貓只需站在原地,其他小朋友用手指指著“小貓”邊唱邊表演。
唱完后,“小貓”心里也想去逛公園,現在就去抓老鼠!“喵——”說完馬上去捉老鼠(在場的人)。被捉住的就是“老鼠”,已跑上位坐下的幼兒就不能捉了,逃跑時請注意安全。
(游戲若干次)師:想不想再來一遍啊?趕緊把公園圍起來吧!
太開心了,逛累了,我們一起休息一會兒吧!
四、結束部分:
師:我們玩得可真快樂啊,好,現在回家嘍!(活動結束)反思:《逛公園》是一首愉快而又帶些詼諧有趣的歌曲,節(jié)奏明快,根據活動目標主要是讓幼兒注意弱起拍唱,并能拍準重拍,能在重拍處及時帶人。在活動中不僅要學唱歌曲還要按照規(guī)則游戲,還要注意圓圈的順逆時針走,對于大班上學期幼兒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掌握的知識點還是蠻多的。
這個律動的加入可能會延長課堂時間,如果加入律動,可改為邊唱邊走,拍準強拍,也可作為課前準備。
教師第一次范唱可改為清唱,讓幼兒聽清楚歌詞。
鋼琴伴奏聲音一定要低一些。
在游戲中教師一定要清楚強調“帶人”的規(guī)則——在第一強拍處。
角色表演唱這部分可放在前面學唱歌曲時,放在后面會影響幼兒游戲的投入。
游戲處應注意對幼兒情緒的收放自如,對于貓抓住了老鼠也應給寫獎勵(貼花紙)。當貓捉老鼠時教師應關注好“爸爸、媽媽、小弟”,從而不至于讓他們感到冷場。
【活動反思】
《逛公園》是一首愉快而又帶些詼諧有趣的歌曲,節(jié)奏明快,根據活動目標主要是讓幼兒注意弱起拍唱,并能拍準重拍,能在重拍處及時帶人。在活動中不僅要學唱歌曲還要按照規(guī)則游戲,還要注意圓圈的順逆時針走,對于大班上學期幼兒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掌握的知識點還是蠻多的。
這個律動的加入可能會延長課堂時間,如果加入律動,可改為邊唱邊走,拍準強拍,也可作為課前準備。
教師第一次范唱可改為清唱,讓幼兒聽清楚歌詞。
鋼琴伴奏聲音一定要低一些。
在游戲中教師一定要清楚強調“帶人”的規(guī)則——在第一強拍處。
角色表演唱這部分可放在前面學唱歌曲時,放在后面會影響幼兒游戲的投入。
游戲處應注意對幼兒情緒的收放自如,對于貓抓住了老鼠也應給寫獎勵(貼花紙)。當貓捉老鼠時教師應關注好“爸爸、媽媽、小弟”,從而不至于讓他們感到冷場。
4、大班音樂游戲教案《元宵燈會》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認識元宵節(jié)及花燈,并初步感受民俗曲風。
2、 通過肢體造型、樂器感應重音。
3、 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 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音樂CD,CD播放機
花燈圖片,鼓、打棒
活動重難點
通過肢體造型、樂器感應重音
活動過程
1、 暖身活動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逛燈會,讓我們聽著鼓聲踏著有序的節(jié)奏出發(fā)吧!(老師敲鼓,幼兒隨節(jié)奏的快慢邁著前進的步伐,每到結束部分,幼兒聽到重音的就做各種各樣的造型原地不動。)
2、 認識元宵節(jié)和花燈
(1)談話(出示花燈圖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樣的花燈?我們來學一學花燈的樣子吧?
在哪里可以看到花燈呢?什么時候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花燈?
(2)小結:農歷正月十五日是元宵節(jié),夜晚小朋友提著燈籠外出,街道上張燈結彩,廟會上人山人海,非常熱鬧。
3、 肢體造型感應重音
(1)有一首曲子講的是元宵燈會的事情,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聽了這說曲子,讓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
拍子:拍腿感應拍子
重音:拍地板感應重音
(2)引導幼兒引用不同的肢體動作感應重音。
(3)引導幼兒發(fā)現重音的不同:“小朋友都用了不同的形式感應了重音,重音部分由什么不一樣嗎?
(4)幼兒再次欣賞音樂,感應重音。
(5)肢體造型
師:讓我們也變成一盞盞美麗的花燈吧!幼兒隨音樂的節(jié)拍快步走,在重音處,幼兒做各種花燈造型,老師拍照。
4、 樂器感應重音
(1)出示樂器并介紹名稱及用法
(2)樂器感應重音
拍子:打棒互敲
重音:鈴鼓
(3)幼兒輪換敲奏
5、 結束
小朋友都表現得很棒!能準確找到重音。也能用樂器把它敲奏出來。請小朋友把樂器按順序收好吧!
活動反思:
此活動的教學重點就是通過肢體造型和樂器感應重音。孩子們基本上達成我的預定目標,課堂氛圍很活躍,孩子們積極表現,意猶未盡。
為了讓孩子們準確的感應重音,在第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孩子聽著鼓聲踏著有序步伐前進,遇到重音時孩子任意做出造型,老師的敲鼓聲要有輕重之分,這樣孩子才能準確感應重音。
孩子通過身體律動和樂器來感應重音,我通過提問讓孩子自己探索感應重音的方式,這樣可以滿足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即興表演這一點孩子做得很好,當孩子兩人合作通過擺花燈造型來感應重音的環(huán)節(jié),孩子沒有按老師的要求去完成,這是老師應該要求孩子按老師的指定方向,跟隨音樂的拍子前進,重音時擺出各種各樣的造型??偟膩碚f,孩子的課堂氛圍很活躍,積極參與游戲,教師要注意的就是每次聽音樂之前,老師都要提出要求,語言簡單明了。
5、大班音樂課教案《逛公園》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創(chuàng)編各種形體動作表現音樂內容。
2、能注意傾聽同伴的歌聲,學會控制調節(jié)自己的歌聲。
3、學會在游戲時適當調整自己的動作幅度,愉快地和他人協調交往,避免碰撞。
4、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5、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帶領孩子唱《逛公園》。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有節(jié)奏地唱《逛公園》。
2、游戲
(1)全體幼兒圍成大圓逆時針方向走,被指定扮演爸爸的幼兒在圓內順時針走,同時演唱第一段歌詞。
(2)第二段,扮演"爸爸、媽媽"手拉手在圓內順時針方向走。
(3)第三段,扮演媽媽的幼兒用左手從大圓上拉上一個扮演小弟,三人一起手拉手在圓內順時針走。
(4)第四段唱完后,被指的"小貓"說:"我現在就去捉老鼠,喵-"說完馬上去捉在場的人,被捉到的就是"老鼠",已跑到位置的人不能再捉了。
3、待熟悉游戲后,再增加其他人物,如大哥、大姐、小妹等,增加趣味性。
教后感:第二課時以游戲的形式帶領幼兒邊唱邊玩,幼兒的積極性較高,學唱起來也很快。
活動反思:
《逛公園》是一首愉快而又帶些詼諧有趣的歌曲,節(jié)奏明快,根據活動目標主要是讓幼兒注意弱起拍唱,并能拍準重拍,能在重拍處及時帶人。在活動中不僅要學唱歌曲還要按照規(guī)則游戲,還要注意圓圈的順逆時針走,對于大班上學期幼兒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掌握的知識點還是蠻多的。
這個律動的加入可能會延長課堂時間,如果加入律動,可改為邊唱邊走,拍準強拍,也可作為課前準備。
教師第一次范唱可改為清唱,讓幼兒聽清楚歌詞。
鋼琴伴奏聲音一定要低一些。
在游戲中教師一定要清楚強調“帶人”的規(guī)則——在第一強拍處。
角色表演唱這部分可放在前面學唱歌曲時,放在后面會影響幼兒游戲的投入。
游戲處應注意對幼兒情緒的收放自如,對于貓抓住了老鼠也應給寫獎勵(貼花紙)。當貓捉老鼠時教師應關注好“爸爸、媽媽、小弟”,從而不至于讓他們感到冷場。
6、大班音樂教案活動《逛公園》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詞,學習音樂游戲“逛公園”。
2.在反復游戲中學會唱歌曲,能注意弱拍起唱,唱出句首重音。
3.積極參與音樂游戲,體驗集體音樂游戲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譜、音樂、鈴鼓一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律動引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1.老師帶領幼兒一起聽樂曲《幸福拍手歌》邊律動。嘗試在樂曲的強拍上拍手。
2.師:你們覺得什么是幸福的事呀?(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和理解大膽表達)
3.小結:是呀,生活中有許多讓人覺得幸福的事,尤其是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師:瞧!就有這么一家他們去逛公園了,可真開心!
二、初步熟悉歌曲。
1.教師范唱前3段音樂,并在強拍處出示圖片。(唱出角色)
2.師幼根據圖譜一同唱。
師:歌曲里哪些人來逛公園啦?歌曲里他們逛公園的順序是怎樣的?(爸爸、媽媽、小弟)
3.教師范唱,幼兒嘗試在強拍上拍手跟唱。
師:他們是在音樂的什么時候出來逛公園的?(強拍上出來的)我們在他們出來時拍一下手表示。(注意引導幼兒弱起后唱重音)
4.師幼合唱并拍準強拍。
師:這一次我們看誰能最快聽出強拍,提醒我們誰來了?
5.出示小貓,范唱第四段。
師:喵!看看誰來了?(小貓)小貓也想去,他們帶它去了嗎?聽一聽。(教師范唱)小結:原來小貓不抓老鼠他們不帶它去(完整歌唱)小結:他們一家玩的真開心呀!我們也去“逛公園”吧!
三、游戲《逛公園》
1.第一次嘗試游戲,探索在音樂的第一強拍“帶人”的規(guī)則。
師:我先來當爸爸,我要邀請小朋友和我一起逛公園啦!
游戲前我有個要求,在爸爸出來時你們用拍手信號提醒我一下,在爸爸帶媽媽時也要提示一下,媽媽帶小弟時也要提示一下!被邀請到的小朋友就跟著后面走,別忘了哦!
(配班老師分段彈琴,幼兒邊跟唱歌曲,邊用第一強拍拍手的方式參與游戲,初步了解游戲規(guī)則。)
2.幼兒角色表演。
3.請幼兒圍成圓圈逆時針有節(jié)奏地走,連貫的游戲一遍。
師:圍公園的小朋友逆時針走,爸爸、媽媽是反方向走,游戲開始了。
4.加入“貓捉老鼠”的環(huán)節(jié),組織幼兒進行游戲。
師:他們有沒有帶小貓去逛公園呢?用同樣的方法我們來找個小朋友做小貓,但是小貓只需站在原地,其他小朋友用手指指著“小貓”邊唱邊表演。
唱完后,“小貓”心里也想去逛公園,現在就去抓老鼠! “喵——”說完馬上去捉老鼠(在場的人)。被捉住的就是“老鼠”,已跑上位坐下的幼兒就不能捉了,逃跑時請注意安全。
(游戲若干次)師:想不想再來一遍啊?趕緊把公園圍起來吧!
太開心了,逛累了,我們一起休息一會兒吧!
四、結束部分。
師:我們玩得可真快樂啊,好,現在回家嘍!(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逛公園》是一首愉快而又帶些詼諧有趣的歌曲,節(jié)奏明快,根據活動目標主要是讓幼兒注意弱起拍唱,并能拍準重拍,能在重拍處及時帶人。在活動中不僅要學唱歌曲還要按照規(guī)則游戲,還要注意圓圈的順逆時針走,對于大班上學期幼兒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掌握的知識點還是蠻多的。
這個律動的加入可能會延長課堂時間,如果加入律動,可改為邊唱邊走,拍準強拍,也可作為課前準備。
教師第一次范唱可改為清唱,讓幼兒聽清楚歌詞。
鋼琴伴奏聲音一定要低一些。
在游戲中教師一定要清楚強調“帶人”的規(guī)則——在第一強拍處。
角色表演唱這部分可放在前面學唱歌曲時,放在后面會影響幼兒游戲的投入。
游戲處應注意對幼兒情緒的收放自如,對于貓抓住了老鼠也應給寫獎勵(貼花紙)。當貓捉老鼠時教師應關注好“爸爸、媽媽、小弟”,從而不至于讓他們感到冷場。
7、大班音樂公開課教案《我和媽媽逛燈會》
教學目標
1、鍛煉幼兒的單音聽辨能力
2、引導幼兒探索皮影戲的動作
3、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4、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教學準備
音樂CD;《俏夕陽》皮影戲視頻;手工紙
教學過程
1、音樂進場
小朋友,你們看那是什么?(影子,原來影子也會跳舞,你們也想參加嗎?)
好,那我們一起出發(fā)去電影院吧(放背景音樂)
2、幼兒自由做影子動作
好,表演就要開始了,你們準備好了嗎?請小朋友音樂,老師會幫你們照相,看誰的表演最棒?
3、小結:剛才小朋友都很棒,你們做了什么動作啊?(請幼兒個別表演,2~3個)
太棒了,我們一起來欣賞我們剛才的表演
4、看了自己的表演,我們也來看看老奶奶的皮影舞表演,看他們的動作是怎樣的?(放視頻)
5、學習視頻的動作
提問:誰來表演老奶奶剛才跳舞的動作(2~3個)第一次放音樂跳舞
6、繪畫
兩人一組,剛才小朋友都表現很棒,現在老師要求2人一組。一個做皮影人做動作,另外一個來記錄,教師示范。
8、大班音樂優(yōu)秀教案《逛公園》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創(chuàng)編各種形體動作表現音樂內容。
2、能注意傾聽同伴的歌聲,學會控制調節(jié)自己的歌聲。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帶領孩子唱《逛公園》。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有節(jié)奏地唱《逛公園》。
2、游戲
(1)全體幼兒圍成大圓逆時針方向走,被指定扮演爸爸的幼兒在圓內順時針走,同時演唱第一段歌詞。
(2)第二段,扮演"爸爸、媽媽"手拉手在圓內順時針方向走。
(3)第三段,"快思老師.教.案網出處"扮演媽媽的幼兒用左手從大圓上拉上一個扮演小弟,三人一起手拉手在圓內順時針走。
(4)第四段唱完后,被指的"小貓"說:"我現在就去捉老鼠,喵-"說完馬上去捉在場的人,被捉到的就是"老鼠",已跑到位置的人不能再捉了。
3、待熟悉游戲后,再增加其他人物,如大哥、大姐、小妹等,增加趣味性。
活動反思:
第二課時以游戲的形式帶領幼兒邊唱邊玩,幼兒的積極性較高,學唱起來也很快。
9、大班教案《元宵燈會》含反思
一、 活動目標
1、 認識元宵節(jié)及花燈,并初步感受民俗曲風。
2、 通過肢體造型、樂器感應重音。
3、 讓幼兒了解元宵節(jié)的由來,感受節(jié)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jié)日。
4、 樂于參與節(jié)日的活動。
二、 活動準備
音樂CD,CD播放機
花燈圖片,鼓、打棒
三、 活動重難點
通過肢體造型、樂器感應重音
四、 活動過程
1、 暖身活動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逛燈會,讓我們聽著鼓聲踏著有序的節(jié)奏出發(fā)吧!(老師敲鼓,幼兒隨節(jié)奏的快慢邁著前進的步伐,每到結束部分,幼兒聽到重音的就做各種各樣的造型原地不動。)
2、 認識元宵節(jié)和花燈
(1)談話(出示花燈圖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樣的花燈?我們來學一學花燈的樣子吧?
在哪里可以看到花燈呢?什么時候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花燈?
(2)小結:農歷正月十五日是元宵節(jié),夜晚小朋友提著燈籠外出,街道上張燈結彩,廟會上人山人海,非常熱鬧。
3、 肢體造型感應重音
(1)有一首曲子講的是元宵燈會的事情,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聽了這說曲子,讓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
拍子:拍腿感應拍子
重音:拍地板感應重音
(2)引導幼兒引用不同的肢體動作感應重音。
(3)引導幼兒發(fā)現重音的不同:“小朋友都用了不同的形式感應了重音,重音部分由什么不一樣嗎?
(4)幼兒再次欣賞音樂,感應重音。
(5)肢體造型
師:讓我們也變成一盞盞美麗的花燈吧!幼兒隨音樂的節(jié)拍快步走,在重音處,幼兒做各種花燈造型,老師拍照。
4、 樂器感應重音
(1)出示樂器并介紹名稱及用法
(2)樂器感應重音
拍子:打棒互敲
重音:鈴鼓
(3)幼兒輪換敲奏
5、 結束
小朋友都表現得很棒!能準確找到重音。也能用樂器把它敲奏出來。請小朋友把樂器按順序收好吧!
本教案基本參考教師用書
反思:
此活動的教學重點就是通過肢體造型和樂器感應重音。孩子們基本上達成我的預定目標,課堂氛圍很活躍,孩子們積極表現,意猶未盡。
為了讓孩子們準確的感應重音,在第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孩子聽著鼓聲踏著有序步伐前進,遇到重音時孩子任意做出造型,老師的敲鼓聲要有輕重之分,這樣孩子才能準確感應重音。
孩子通過身體律動和樂器來感應重音,我通過提問讓孩子自己探索感應重音的方式,這樣可以滿足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即興表演,這一點孩子做得很好,當孩子兩人合作通過擺花燈造型來感應重音的環(huán)節(jié),孩子沒有按老師的要求去完成,這是老師應該要求孩子按老師的指定方向,跟隨音樂的拍子前進,重音時擺出各種各樣的造型??偟膩碚f,孩子的課堂氛圍很活躍,積極參與游戲,教師要注意的就是每次聽音樂之前,老師都要提出要求,語言簡單明了。
10、大班音樂教案《元宵燈會》含反思
教學目標:
1、樂于參與游戲,體驗“元宵燈會”游戲活動的樂趣。
2、通過律動和打擊樂器感應樂曲的拍子和重音。
3、了解中國傳統節(jié)日元宵節(jié),欣賞各式各樣花燈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肢體動作表現花燈的造型。
4、感受元宵節(jié)的歡樂氣氛。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教學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看過有關元宵燈會的錄像、圖片。
2、打擊樂器(大鼓、小鼓、吊镲、鼓棒)、呼啦圈、打棒、故事掛圖等。
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中國傳統習俗。
難點:感應樂曲的重音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
“寶寶和爸爸媽媽吃完元宵后,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元宵燈會。哇!好多燈籠啊!有龍燈、金魚燈籠、火箭燈籠等,寶寶看得眼花繚亂。”
(二)習俗活動:認識元宵節(jié)和花燈(觀看VCD花燈造型)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燈籠呢?哦,原來是過元宵節(jié)啦!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或“燈節(jié)”,在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它是整個春節(jié)節(jié)慶活動的最后一個高潮,家家戶戶都熱鬧慶祝。元宵節(jié)的夜晚,小朋友手提燈籠在外面游玩,全國各地也會組織各種活動……(如果提供有關元宵節(jié)的視頻給幼兒觀賞,效果會更好)(反思:中華民族的民俗活動和節(jié)日富有中國特色,其中正月十五元宵燈會是十分熱鬧的,雖然??谌f綠園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舉行元宵燈會,但是班上還有相當多的孩子都不知道元宵節(jié)燈會是干什么的,為什么要舉行元宵燈會。在故事引導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加入民俗故事的講述,更加有利于幼兒對課題的理解。)
(三)肢體花燈造型
你們今年元宵節(jié)看到花燈嗎?你們在哪看到花燈呢?(萬綠園)你們見過什么樣的花燈?能與你的朋友一起做出花燈造型嗎?
1、老師敲鼓(可嘗試放音樂),鼓勵幼兒嘗試隨拍子的快慢以及各種步伐行進。
2、幼兒聽音律動,創(chuàng)編單人、雙人或多人一組,變化各種花燈的造型。
(1)單人游戲。
幼兒聽音走一種步伐,聽吊镲一聲變一種花燈造型,二聲變兩種造型,多聲變多種造型。
(2)雙人游戲。
幼兒雙人聽音走另一種步伐,聽吊镲一聲變一種花燈造型,二聲變兩種造型。
(3)多人游戲。
幼兒多人組合聽音變步伐,聽吊镲一聲變一種花燈造型,二聲變兩種造型。
(反思:孩子們都很喜歡,很積極、活躍的參與到活動中,陶醉在過節(jié)的喜慶氣氛里,能夠跟著音樂變換出不一樣的花燈造型,在本環(huán)節(jié)里我和孩子們一起通過肢體創(chuàng)意造型游戲和肢體律動感應拍子與重音,做各種花燈造型來感受音樂的熱鬧、歡樂的情緒。)
(四)感應拍子和重音
1、欣賞中國民間音樂(元宵燈會)
這么熱鬧的元宵燈會,還有一首好聽音樂,我們一起聽聽《元宵燈會》。
(1)肢體樂器(坐地)
聽音樂的拍子:拍腿(每次重音后換另個地方感應拍子,拍頭,肩,臉等)
重音時拍地板。(口唱:準備好)
(2)欣賞后提問:聽了這首樂曲有什么感覺?這首樂曲有什么變化?
(3)引導幼兒認識重音:和前面的音不一樣,聲音中敲得響的那個音,叫重音。
(4)感應重音
2、律動游戲:跳呼啦圈擺造型
(1)老師示范游戲,并介紹規(guī)則。
(2)分組拿圈。
(3)聽音樂,集體游戲。
拍子:走步/全曲快步走
重音:造型/跳入呼啦圈,肢體做大的造型。
3、大型打擊樂器
(1)推出大鼓。
(2)教師示范。
(3)分組拿鼓棒
(4)練習互敲鼓棒
拍子:打棒互敲/持一對打棒,邊走邊以打棒互敲。
重音:齊奏樂器/停止腳步,于散放的四種大型打擊樂器(軟墊、大盆或吊镲、大鼓等等)上齊奏。
(5)配樂演奏
反思:
(在玩跳圈游戲的時候,孩子們的興趣很大。但是在玩游戲的之前,我沒有把游戲規(guī)則跟孩子們交代得很清楚,孩子們玩的時候顯得有點亂,這也是我有待加強的一面,以后的課堂語言一定要注意組織,要簡單、明了,讓孩子們更容易理解,才能讓整個活動更好的進行。通過過樂器的演奏來鞏固和加深孩子們對音樂的了解,更準確的掌握拍子與重音。)
11、大班音樂游戲《元宵燈會》公開課教案與活動反思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元宵節(jié)及花燈,并初步感受民俗曲風。
2、通過肢體造型、樂器感應重音。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jié),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二、活動準備
音樂CD,CD播放機
花燈圖片,鼓、打棒
三、活動重難點
通過肢體造型、樂器感應重音
四、活動過程
1、暖身活動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逛燈會,讓我們聽著鼓聲踏著有序的節(jié)奏出發(fā)吧!(老師敲鼓,幼兒隨節(jié)奏的快慢邁著前進的步伐,每到結束部分,幼兒聽到重音的就做各種各樣的造型原地不動。)
2、認識元宵節(jié)和花燈
(1)談話(出示花燈圖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樣的花燈?我們來學一學花燈的樣子吧?
在哪里可以看到花燈呢?什么時候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花燈?
(2)小結:農歷正月十五日是元宵節(jié),夜晚小朋友提著燈籠外出,街道上張燈結彩,廟會上人山人海,非常熱鬧。
3、肢體造型感應重音
(1)有一首曲子講的是元宵燈會的事情,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聽了這說曲子,讓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
拍子:拍腿感應拍子
重音:拍地板感應重音
(2)引導幼兒引用不同的肢體動作感應重音。
(3)引導幼兒發(fā)現重音的不同:“小朋友都用了不同的形式感應了重音,重音部分由什么不一樣嗎?
(4)幼兒再次欣賞音樂,感應重音。
(5)肢體造型
師:讓我們也變成一盞盞美麗的花燈吧!幼兒隨音樂的節(jié)拍快步走,在重音處,幼兒做各種花燈造型,老師拍照。
4、樂器感應重音
(1)出示樂器并介紹名稱及用法
(2)樂器感應重音
拍子:打棒互敲
重音:鈴鼓
(3)幼兒輪換敲奏
5、結束
小朋友都表現得很棒!能準確找到重音。也能用樂器把它敲奏出來。請小朋友把樂器按順序收好吧!
教學反思:
此活動的教學重點就是通過肢體造型和樂器感應重音。孩子們基本上達成我的預定目標,課堂氛圍很活躍,孩子們積極表現,意猶未盡。
為了讓孩子們準確的感應重音,在第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孩子聽著鼓聲踏著有序步伐前進,遇到重音時孩子任意做出造型,老師的敲鼓聲要有輕重之分,這樣孩子才能準確感應重音。
孩子通過身體律動和樂器來感應重音,我通過提問讓孩子自己探索感應重音的方式,這樣可以滿足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即興表演,這一點孩子做得很好,當孩子兩人合作通過擺花燈造型來感應重音的環(huán)節(jié),孩子沒有按老師的要求去完成,這是老師應該要求孩子按老師的指定方向,跟隨音樂的拍子前進,重音時擺出各種各樣的造型??偟膩碚f,孩子的課堂氛圍很活躍,積極參與游戲,教師要注意的就是每次聽音樂之前,老師都要提出要求,語言簡單明了。
12、大班音樂游戲《元宵燈會》優(yōu)質課教案及活動反思
教學目標:
1、樂于參與游戲,體驗“元宵燈會”游戲活動的樂趣。
2、通過律動和打擊樂器感應樂曲的拍子和重音。
3、了解中國傳統節(jié)日元宵節(jié),欣賞各式各樣花燈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肢體動作表現花燈的造型。
4、根據歌詞內容做相應的動作。
5、初步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節(jié)奏既充滿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嘗試用語言進行表述。
教學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看過有關元宵燈會的錄像、圖片。
2、打擊樂器(大鼓、小鼓、吊镲、鼓棒)、呼啦圈、打棒、故事掛圖等。
教學隊型
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中國傳統習俗。
難點:感應樂曲的重音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
“寶寶和爸爸媽媽吃完元宵后,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元宵燈會。哇!好多燈籠啊!都有些什么燈籠?幼兒觀察圖片,說出自己看到的龍燈、金魚燈籠、火箭燈籠等,寶寶看得眼花繚亂?!?/p>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以啟發(fā)式提問結合故事圖片的形式進行講述。剛開始參與的幼兒并不那么積極,于是,我以驚訝的啟發(fā)性語言:“哇!好多燈籠啊!”邊說邊展示故事圖片配合引導。通過師幼互動,激發(fā)幼兒觀察,說出圖片中的各式花燈,并結合日常生活經驗說說自己常見的紅燈籠及更多的花燈,為幼兒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作好準備。
二、習俗活動:認識元宵節(jié)和花燈(觀看VCD花燈造型)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燈籠呢?哦,原來是過元宵節(jié)啦!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或“燈節(jié)”,在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它是整個春節(jié)節(jié)慶活動的最后一個高潮,家家戶戶都熱鬧慶祝。元宵節(jié)的夜晚,小朋友手提燈籠在外面游玩,全國各地也會組織各種活動……(如果提供有關元宵節(jié)的視頻給幼兒觀賞,效果會更好)
三、肢體花燈造型
你們今年元宵節(jié)看到花燈嗎?你們在哪看到花燈呢?(萬綠園)你們見過什么樣的花燈?能與你的朋友一起做出花燈造型嗎?
1、老師敲鼓(可嘗試放音樂),鼓勵幼兒嘗試隨拍子的快慢以及各種步伐行進。
2、幼兒聽音律動,創(chuàng)編單人、雙人或多人一組,變化各種花燈的造型。
(1)單人游戲。
幼兒聽音走一種步伐,聽吊镲一聲變一種花燈造型,二聲變兩種造型,多聲變多種造型。
(2)雙人游戲。
幼兒雙人聽音走另一種步伐,聽吊镲一聲變一種花燈造型,二聲變兩種造型。
(3)多人游戲。
幼兒多人組合聽音變步伐,聽吊镲一聲變一種花燈造型,二聲變兩種造型。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利用鼓和吊镲進行游戲。在花燈造型環(huán)節(jié),大多數幼兒都參觀了“萬綠園”的元宵花燈展。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已對花燈品種有了認識和了解,燈展的直觀刺激使得孩子們形成最初的花燈造型模仿和再現;再次激發(fā),經驗就提升到創(chuàng)造。
因此,為幼兒參與肢體花燈造型奠定了基礎,雙人和多人的花燈造型很形象,幼兒之間的合作很默契。
四、感應拍子和重音
1、欣賞中國民間音樂(元宵燈會)
這么熱鬧的元宵燈會,還有一首好聽音樂,我們一起聽聽《元宵燈會》。
(1)肢體樂器(坐地)
聽音樂的拍子:拍腿(每次重音后換另個地方感應拍子,拍頭,肩,臉等)
重音時拍地板。(口唱:準備好)
(2)欣賞后提問:聽了這首樂曲有什么感覺?這首樂曲有什么變化?
(3)引導幼兒認識重音:和前面的音不一樣,聲音中敲得響的那個音,叫重音。
(4)感應重音
反思:引導孩子們感應拍子和重音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肢體樂器,第一小組拍拍子時,我
依照教師用書的方法——拍腿,可我發(fā)現動作有點單調—— 一個動作時間重復時間較長(包括重音有4個8拍),欠缺吸引力。在第二小組的活動時我做了一些調整:拍頭、拍肩、拍肚各1個8拍,第4個8拍拍腿——給孩子一個暗示:重音就藏在拍腿的環(huán)節(jié)里。
2、律動游戲:跳呼啦圈擺造型
(1)老師示范游戲,并介紹規(guī)則。
(2)分組拿圈。
(3)聽音樂,集體游戲。
拍子:走步/全曲快步走
重音:造型/跳入呼啦圈,肢體做大的造型。
反思:律動感應重音部分中的走步伐環(huán)節(jié)。第一小組活動時,我直接提出游戲要求就開始游戲,造成孩子們走步伐的時候自主創(chuàng)造沒有調動起來,出現動作缺乏多樣性的情況。明明是孩子們經驗較豐富的內容,反而因為忽略進行鋪墊就變得被動了。雖然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感應重音,孩子們這點作的很好,但我覺得如果加強走步伐的多樣性,孩子們會做得更好。
第二小組調整:游戲前組織孩子進行簡單的經驗回顧——“你會
走什么步伐”,為孩子們自主創(chuàng)造步伐做鋪墊。孩子們的立即興奮起來,營造了自主參與的情緒。重音時跳到呼啦圈里造型比第一小組更有創(chuàng)造性。達到調整的預期效果。
活動的難點是感應重音,孩子們在第一、二段時,感應得很好,
問題出現在第三段的重音部分,孩子老掌握不好,出呼我的意料。(備課時這點沒有引起我的注意和重視,有點措手不及??磥砦覍Π嗌虾⒆拥牧私夂头治霾粔?,要引起注意)調整策略:拎出來重點分析,讓孩子們比較三段中重音出現的節(jié)奏,從而掌握。本環(huán)節(jié)通過肢體樂器律動游戲的形式感應重音,幼兒很開心,很快掌握拍子和重音
3、大型打擊樂器
(1)推出大鼓。
(2)教師示范。
(3)分組拿鼓棒
(4)練習互敲鼓棒
拍子:打棒互敲/持一對打棒,邊走邊以打棒互敲。
重音:齊奏樂器/停止腳步,于散放的四種大型打擊樂器(軟墊、大盆或吊镲、大鼓等等)上齊奏。
(5)配樂演奏
大型樂器幼兒園沒有,我用學具盤代替大鼓,準備了四個學具盤反在教室的四個方向。要求:孩子們隨音樂四處走各種步伐,重音部分拍“大鼓”。出現問題:由于流動空間大,步伐多樣化的效果出來了,可重音出現時沒有及時拍擊大鼓(不能很好分辨哪個“大鼓”離自己近,造成不知道拍哪個“大鼓”的現象)。
調整:孩子分四組,輪流當小組長(組長的任務是帶領組員走不一樣的步伐)。這樣孩子離“大鼓”近,目標性更強,容易操作。游戲條理流暢,效果很好。
13、大班音樂公開課教案和反思《元宵燈會》
一、教學目標:
1、樂于參與游戲,體驗“元宵燈會”游戲活動的樂趣。
2、通過律動和打擊樂器感應樂曲的拍子和重音。
3、了解中國傳統節(jié)日元宵節(jié),欣賞各式各樣花燈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肢體動作表現花燈的造型。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5、通過圖片理解歌詞內容,并能根據歌詞內容展開大膽的想象。
二、教學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看過有關元宵燈會的圖片。
2、打擊樂器(大鼓、小鼓、吊镲、鼓棒)、呼啦圈、打棒、故事掛圖等。
三、教學隊型
四、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中國傳統習俗。
難點:感應樂曲的重音
五、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
“寶寶和爸爸媽媽吃完元宵后,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元宵燈會。哇!好多燈籠啊!有龍燈、金魚燈籠、火箭燈籠等,寶寶看得眼花繚亂?!?/p>
(二)習俗活動:認識元宵節(jié)和花燈(觀看花燈造型圖片)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燈籠呢?哦,原來是過元宵節(jié)啦!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或“燈節(jié)”,在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它是整個春節(jié)節(jié)慶活動的最后一個高潮,家家戶戶都熱鬧慶祝。元宵節(jié)的夜晚,小朋友手提燈籠在外面游玩,全國各地也會組織各種活動……(如果提供有關元宵節(jié)的視頻給幼兒觀賞,效果會更好)
(反思:這個環(huán)節(jié)做為本節(jié)活動的鋪墊,得到了良好的引入效果,孩子們在觀看了花燈圖片后,對元宵燈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禁熱烈的討論起自己有關花燈的經驗。)
(三)肢體花燈造型
你們今年元宵節(jié)看到花燈嗎?你們在哪看到花燈呢?(萬綠園)你們見過什么樣的花燈?能與你的朋友一起做出花燈造型嗎?
1、老師敲鼓(可嘗試放音樂),鼓勵幼兒嘗試隨拍子的快慢以及各種步伐行進。
2、幼兒聽音律動,創(chuàng)編單人、雙人或多人一組,變化各種花燈的造型。
(1)單人游戲。
幼兒聽音走一種步伐,聽吊镲一聲變一種花燈造型,二聲變兩種造型,多聲變多種造型。
(2)雙人游戲。
幼兒雙人聽音走另一種步伐,聽吊镲一聲變一種花燈造型,二聲變兩種造型。
(反思:孩子在這個游戲環(huán)節(jié)玩得非常盡興,多次要求老師重復游戲,由于時間關系,每個游戲我只進行了一次,單人游戲和雙人游戲孩子們都配合得很好,這個環(huán)節(jié)只是熱身運動,在整節(jié)活動的時間安排上大概需要5分鐘來完成,但是實際用到的時間為10分鐘。)
(四)感應拍子和重音
1、欣賞中國民間音樂(元宵燈會)
這么熱鬧的元宵燈會,還有一首好聽音樂,我們一起聽聽《元宵燈會》。
(1)肢體樂器(坐地)
聽音樂的拍子:拍腿(每次重音后換另個地方感應拍子,拍頭,肩,臉等)
重音時拍地板。(口唱:準備好)
(2)欣賞后提問:聽了這首樂曲有什么感覺?這首樂曲有什么變化?
(3)引導幼兒認識重音:和前面的音不一樣,聲音中敲得響的那個音,叫重音。
(4)感應重音
(反思:這個環(huán)節(jié)孩子聽了兩遍音樂,第一遍是無目的的欣賞,第二遍是有目的地傾聽,聽到重音拍手,孩子聽得很準備。)
2、律動游戲:跳呼啦圈擺造型
(1)老師示范游戲,并介紹規(guī)則。
(2)分組拿圈。
(3)聽音樂,集體游戲。
拍子:走步/全曲快步走
重音:造型/跳入呼啦圈,肢體做大的造型。
(反思:這個游戲進行得比較順利,經過上個環(huán)節(jié)的鋪墊,孩子已經能清楚聽辨重音,因此游戲能達到預設目標。)
3、大型打擊樂器
(1)推出大鼓。
(2)教師示范。
(3)分組拿鼓棒
(4)練習互敲鼓棒
拍子:打棒互敲/持一對打棒,邊走邊以打棒互敲。
重音:齊奏樂器/停止腳步,于散放的四種大型打擊樂器(軟墊、大盆或吊镲、大鼓等等)上齊奏。
(5)配樂演奏
(反思:樂器拍奏游戲比較混亂,有些孩子不能遵守游戲常規(guī),影響了音樂效果,其次是我在地板上放了幾個塑料盆,大部分孩子對盆比較感興趣,由于教具分配不合理,孩子出現了爭搶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