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shù)學教案《分餅》反思》屬于幼兒園大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大班數(shù)學教案《分餅》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或四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4、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重點:
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
活動準備:
繩子、剪刀、圓形、長方形、正方形若干。
活動過程:
1、分組活動
(1)、請每組幼兒將繩子分成同樣長的兩份。
(2)、每組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的,用什么辦法知道兩根是一樣長的?
(3)、請每組幼兒將繩子分成同樣長的四份,說說自己是怎樣分的?
2、幼兒操作
(1)、教師出示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教師示范做圓形的等分活動。
(2)、請幼兒做圓形二等分、四等分的折剪活動
(3)、請幼兒探索長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種不同方法。
(4)、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樣大,以及原來的圖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個大?哪個小?
3、使用幼兒用書。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shù)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diào),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fā)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huán)境,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2、大班數(shù)學教案《狗熊分餅》含反思
【教學目標】
1、在操作和判斷活動中學習對不同形狀的食物或圖形進行二等分。
2、知道整體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體,從中培養(yǎng)比較和判斷能力。
3、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重難點:
觀察知道二等分的特點
嘗試各種二等分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知道對稱的知識
(材料準備)圓餅干、長方形餅干和各種圖形。每人一份圖圖圈圈
【教學過程】
一,故事:《狗熊分餅》(解決重點)
1,老師講故事,理解什么叫公平分餅
2,提問:故事中的狗熊要怎樣分餅干?什么叫公平?
小結(jié):小熊要公平分餅干,就是要將一塊餅干分成兩半一樣大小的部分,這個就二等分。
二,觀察、判斷、操作二等分(解決難點)
1,請幼兒在桌上挑選圖形餅干進行操作二等分
3,分別請幼兒上來介紹自己二等分的方法(引導講述各種分法)
小結(jié):通過操作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圖形有各種等分方法。等分后的圖形大小完全一樣大,能完全重疊。
3,比較等分后的部分和原來的部分的大小?
小結(jié):二等分后的東西比原來的東西少、小。這說明如果等分的次數(shù)越多,被分出的部分就越小、越少。
三,鞏固提高,觀察各種圖形
1,觀察各種圖形,找二等分方法(引導用目測的方法)
2,討論各種圖形的等分方法?
小結(jié):剛才我們運用了目測的方法進行等分,能等分的東西都是能找到對稱的中線的。在生活中許多地方就是要用到目測去等分的。所目測準確也是一種本領。
四,幼兒操作涂涂圈圈(老師巡回指導)
【活動反思】
該活動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以幫狗熊分餅的故事情節(jié)貫穿始終,環(huán)節(jié)清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第一環(huán)節(jié)以故事引發(fā)幼兒用二等分的方法幫助小熊分餅。第二環(huán)節(jié)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主要采用個別、小組、集體學習的方式讓幼兒將各種圖形二等分,并發(fā)現(xiàn)、交流不同的二等分方法。第三環(huán)節(jié)是找出二等分的禮物,鞏固幼兒對二等分的認識。因整個活動用故事貫穿,并伴隨著多媒體的演示,所以幼兒興趣特別高,每個孩子都能夠積極參與活動。我認為該活動有以下三個方面值得肯定:1.內(nèi)容貼近生活。2.形式靈活。3.材料新穎。讓幼兒愉快地進行學習,體現(xiàn)了玩中學,學中玩。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是:我讓幼兒辨認禮物單上二等分的“實物”,結(jié)果幼兒往往顧此失彼,有的只看左右而忽略上下,有的只看上下而忽略左右,有的只看形狀而忽略大小,還有的關(guān)注不到圖案的細微差別。因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的出錯率相對較高,這說明幼兒還沒有真正理解二等分的概念。幼兒暴露的問題蘊含著教育價值,它是引導幼兒深化理解數(shù)學概念的有效切入口。確實,幼兒只有在反復操作中,在不同情境的運用中,才能逐步積累數(shù)學經(jīng)驗,真正理解數(shù)學概念。
3、大班數(shù)學課教案《數(shù)學把蘿卜分一分》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按照物體的特征進行分類,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2、學會發(fā)現(xiàn)物體的共同特征,并能表述。
3、培養(yǎng)幼兒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zhì)。
4、體會數(shù)學的生活化,體驗數(shù)學游戲的樂趣。
5、了解多與少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蘿卜實物圖片若干張(顏色,大小,形狀和葉子數(shù)量不同的蘿卜圖片),各種標記(黃綠兩種顏色標記,三片葉子和五片葉子的標記,大小的圖片標記,圓蘿卜與長蘿卜的標記)。
幼兒操作材料:顏色,大小,形狀和葉子數(shù)量不同的蘿卜圖片若干;框框圖片一人一份。貼有不同特點蘿卜標記的實物框框。
【活動過程】
一、蘿卜豐收了
出示蘿卜,將蘿卜圖片隨意貼在黑板上。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你們看看這些蘿卜長得是什么樣的?”
“這些是兔奶奶家的蘿卜。天氣變得越來越冷,兔奶奶想把蘿卜藏起來,你們愿意幫助兔奶奶嗎?”
二、收蘿卜
操作1:觀察實物框的標記,把蘿卜圖片放入相應框內(nèi)。
提問:“你的蘿卜放在那個框?為什么?”
總結(jié):把有共同特征的蘿卜放在一起,這種方法就叫做分類。
操作2:教師引導幼兒按蘿卜特征,分類放在圖片的兩個小框內(nèi)?!霸谀銈兊奈蛔由线€有兔奶奶采來的蘿卜,它想請我們把這些蘿卜分類放在兩個框框內(nèi),你們看看可以用什么辦法把這些蘿卜分放在這兩個小框里呢?”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請幼兒表述自己分類的方法。
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表述貼上相應標記。如:按顏色分。教師根據(jù)幼兒的敘述出示黃,綠兩種顏色標記貼在磁性筐子圖片旁邊。
教師總結(jié)幼兒不同的分類方法。(顏色,大小,形狀和葉子數(shù)量分類)
【活動延伸】
用分類的方法,給兔奶奶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其實在我們生活中為了方便,也會把許多的東西進行分類。接下去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看看,還有什么東西需要給它分分類。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氣氛是較活躍的,大部分孩子也掌握了按物體的兩個特征分類,操作也基本是正確的。但在第一過程中,按第一特征(顏色)分類是較明顯的,按第二特征(葉子的多少)分類時,由于葉子多少畫得不夠明顯,是在老師的提醒下分出來的。在第三過程中,引導幼兒觀察標志并表達出來,這個環(huán)節(jié)已在第二過程講解的很清楚了,這樣就覺得太煩了,而且時間也不多了。另外,在黑板上操作收蘿卜時,地里的蘿卜比應收的蘿卜多出兩個,并引導幼兒別收錯了。由于受到書上操怍材料的局限性(應采的蘑菇是剛好的),這樣就出現(xiàn)了第三過程比第二過程簡單的現(xiàn)象。
通過這個活動,讓我認識到了教師制作教具時,應注意可操作性。在集體操作時,教師不要偷懶,自己設計操作材料,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4、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分餅》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或四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shù)學道理。
5、讓幼兒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
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
活動準備:
繩子、剪刀、圓形、長方形、正方形若干。
活動過程:
1、分組活動
(1)、請每組幼兒將繩子分成同樣長的兩份。
(2)、每組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的,用什么辦法知道兩根是一樣長的?
(3)、請每組幼兒將繩子分成同樣長的四份,說說自己是怎樣分的?
2、幼兒操作
(1)、教師出示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教師示范做圓形的等分活動。
(2)、請幼兒做圓形二等分、四等分的折剪活動
(3)、請幼兒探索長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種不同方法。
(4)、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樣大,以及原來的圖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個大?哪個小?
3、使用幼兒用書。
活動反思:
《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迸囵B(yǎng)學生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和靈魂,探究性學習方式愈來愈被廣大教師所采用,越來越成為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在設計“分餅”這一教學時,我把本節(jié)課預設成探究課,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控究,在探究中學習新知識、發(fā)展能力。
本課時內(nèi)容是北師大新教材第三單元第二課時,這節(jié)課首先以學生喜聞樂見的“西游記”(八戒分3張餅)故事引入,很快的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帶著問題樂意、自覺地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
故事講完后教師提問:“三張餅平均分給四個人,怎么分?”教師的提問把專心聽故事的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這個問題上來,喚起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學生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用圓片代替餅,通過自己動手實踐、小組合作。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策略(1)先一張一張地分,既把每張餅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1/4張,3個1/4張也就是3/4張。(2)把三張餅重疊地一起,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分到3張餅的1/4。既3/4張餅。在第一問題的基礎上又去解決“九張餅,又該怎樣平均分給四個人?”這樣,學生在教師設置的一個個障礙中去探究真、假、帶分數(shù)的產(chǎn)生過程,從而獲得新知,發(fā)展了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
在學生匯報展示中,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發(fā)現(xiàn)的數(shù)學模型的同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用描述性的語言來敘述真分數(shù)與假分數(shù)的意義、真分數(shù)與假分數(shù)以及帶分數(shù)的特點及相互之間的關(guān)系。最后學生自己舉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反思本課教學,有三點啟示和兩點不足,啟示是:一,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要很好的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服務。在每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學任務和發(fā)展學生能力是本,是根。再好的故事,也只是為其服務的,別本末倒置。二,要有實踐空間。在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中,一定要給學生留下充分的實踐空間。學生只有親歷動手、動口、動腦過程,才能提出屬于自己的發(fā)現(xiàn)、假設、問題,才能充分驗證、得出結(jié)論。三,從“獨白”走向“對話”。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有意義的知識是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活動體驗而自主建構(gòu)的。傳統(tǒng)的教學是“獨白”式教學,它忠誠于學科,卻忽視了學生;體現(xiàn)了權(quán)威,卻淡化了民主;追求著高效,卻忘記了意義。本堂課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對話,很好的解決了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從“獨白”走向“對話”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是師生在新課程中的成長之路。只有“對話”,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不足之處:盡可能地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活動的空間,給他們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但由于每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受時間的制約,往往學生的探究不深入;其次,在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時,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語言描述的規(guī)范性、邏輯性和嚴密性。在數(shù)學課堂中應把學生的口頭表達作為一項基本的能力,良好的習慣來培養(yǎng)。
5、大班數(shù)學教案《分餅》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或四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4、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重點:
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
活動準備:
繩子、剪刀、圓形、長方形、正方形若干。
活動過程:
1、分組活動
(1)、請每組幼兒將繩子分成同樣長的兩份。
(2)、每組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的,用什么辦法知道兩根是一樣長的?
(3)、請每組幼兒將繩子分成同樣長的四份,說說自己是怎樣分的?
2、幼兒操作
(1)、教師出示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教師示范做圓形的等分活動。
(2)、請幼兒做圓形二等分、四等分的折剪活動
(3)、請幼兒探索長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種不同方法。
(4)、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樣大,以及原來的圖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個大?哪個小?
3、使用幼兒用書。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shù)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diào),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fā)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huán)境,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6、大班數(shù)學教案《小熊分餅》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將數(shù)學回歸社會,引導幼兒運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去面對生活情境中產(chǎn)生的矛盾,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幼兒平時特別喜歡自己分點心、分玩具、分學習用品,但也常常因分的不公平而找老師幫忙。我結(jié)合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特點設計了“小熊分餅”這一活動通過讓幼兒 “教”小熊學本領的游戲方式來幫助幼兒認識和理解二等分。
活動目標
1、嘗試對圓形、正方形、長方形進行二等分,知道部分小于整體,整體大于部分。
2、在為小熊分餅的過程中體驗幫助動物朋友的快樂。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嘗試對圓形、正方形、長方形進行二等分,知道部分小于整體,整體大于部分。
2、在為小熊分餅的過程中體驗幫助動物朋友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熟悉的故事兩只小熊以及常見的幾何圖形。
2、材料準備;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圖片若干,剪刀、水彩筆、操作練習紙人手一 份,展示架。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小朋友都聽過“兩只小熊”的故事。因為兩只小熊不會公平的分餅,而因此打起架來,所以他們想學會公平分餅的方法。(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出處)你們看他們來啦。
師;你們能幫幫他們嗎?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帶來啦那些不同形狀的“餅”
二、學習二等分
一;學習分圓形的餅
二;集體驗證幼兒的分法是不是正確的。
教師小結(jié);把一個圓餅對折可以分成相等的兩份,形狀一樣,大小一樣就事二等分啊 。
二;學習分正方形、長方形的餅
1、引出任務
師;他們學會啦分圓的餅,不會其他的形狀的餅我們再來教教他們。
2;交流;討論
教師小結(jié);要知道正方形的餅和長方形的餅是不是一樣大,可以通過邊對邊,角對角,上下左右對稱看是不是一樣的啊。
三、找出二等分的禮物
1;交代任務
師;他們在大家的幫助下學習了二等分的方法。下面是一張他們帶來的禮物單,他們要來看看你們能不能辦二等分的禮物找出來。
2;幼兒在人手一份的操作練習紙上找出二等分的禮物。
3;集體交流、驗證。
四;延伸活動。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以小熊分餅的故事引導出的圖形二等分的學習方法,這節(jié)課比較貼近生活,因為在孩子的生活中有很多要分的如蛋糕、水果、餅干,可以讓幼兒來分。但是這節(jié)課在實際操作中也遇到很多的問題。比如在辨認禮物單上的二等分的時候,有的只看左右而不看上下,有的只看上下而不看左右,有的只看形狀而不看大小,所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出錯比較多。說明有的幼兒還沒有來理解二等分的概念。
7、大班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趣味數(shù)學分房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會看二維標記,進行分房活動。
2.能夠互相協(xié)商合作完成分房任務,提高初步的分析判斷能力。
3.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zhì)。
活動準備:
1.課件及相對應的教具。
2.房子圖片、操作紙、房卡。
活動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出示課件)這是一片美麗的大森林,噓,是誰在嘆氣啊?(出示獅子大王)原來是我們森林里的獅子大王。獅子大王,你為什么事嘆氣啊?
獅王:哎!我近來碰到一個難題,我們大森林里造了兩幢樓房,一幢是紅顏色的三層樓,一幢是黃顏色的三層樓,有六個動物動物參加分房,可是在分房的時候,他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要求,弄得我沒有主意了,只好請小朋友們來幫忙,請你們幫我想一個合理的分房辦法。。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小朋友,你們愿意幫我嗎?
二、多通道參與,引導幼兒學會看標記。
讓幼兒在聽清楚有哪六個動物來參加分房、他們分別提了那些要求后,學會看與之相匹配的標記,懂得標記的含義。
1.老鼠:我嘛,年輕靈活,我想住在三樓,而且我不想和貓住在一幢樓里,太危險了。
2.大象:我太重了,我想住在一樓,而且我不愿意和老鼠住在一幢樓里。
3.公雞:我不愿跟狐貍住在一幢樓里。而且每天早上我要打鳴,叫大家起床,我想住在三樓。
4.貓:我才不愿和老鼠住在一幢樓呢。
5.烏龜:①我的動作實在是太慢了,所以我想住在一樓。
6.狐貍:我嘛,隨便住哪里都可以!
三、嘗試操作,幼兒根據(jù)標記為動物分房。
1、教師操作課件,幫助幼兒進一步回憶動物提出的分房要求、明確標記的含義。
2.幼兒2人一組,共同合作按標記為動物分房子。
四、檢查評價,進一步理解標記含義。
教師與幼兒共同檢查幼兒分房的情況,對有錯誤的分房進一步指導幼兒理解標記的含義,讓其它幼兒幫助糾正。
五、六人游戲,體驗合作找房的快樂。
獅子大王也為小朋友們造了新房,6人一幢,每間房子有一個房卡,請小朋友6人一組,先拿好房卡,再根據(jù)房卡找到自己的房子(幼兒根據(jù)第一次操作獲得的經(jīng)驗,根據(jù)房卡上的標記,共同合作找到自己的家)。
六、延伸活動,驗證新房找對與否。
活動反思:
《綱要》提出數(shù)學教學的目的是讓它與生活走得更近,發(fā)揮它的作用。我們教師應結(jié)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jīng)驗來設計數(shù)學活動。脫離了生活的數(shù)學兒童是不能理解的。因此,我運用了幼兒在生活中較熟悉的門牌號碼,引導幼兒理解二維坐標的意義。制訂出本次活動的教學活動。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使其更易理解和接受。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樂。為了使幼兒輕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數(shù)學概念,我采用了游戲法來吸引幼兒的興趣。正如杜威所說的:游戲就象是一個“糖衣”,讓幼兒在“糖衣”的誘惑下,把本來難以下咽的“苦藥”吞咽下去。讓幼兒在游戲的情景中,主動積極、自愿地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以自己的方式獲得經(jīng)驗。真正體現(xiàn)幼兒在活動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以飽滿的情緒、適時的指導把游戲貫穿于活動的始終,通過游戲的由易到難,層層深入,進一步使幼兒加深和鞏固對雙重序數(shù)理解。在攻破難關(guān)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此外,我還采用發(fā)現(xiàn)法、賞識激勵法等引導幼兒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活動達到科學性、趣味性、愉悅性的和諧統(tǒng)一。整個活動根據(jù)幼兒的學習規(guī)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通過安排、討論設想到操作到再次討論的形式,掀起一個個高潮。整個活動都是以幼兒動手探索發(fā)現(xiàn)為主,充分體現(xiàn)以幼兒為主體,培養(yǎng)幼兒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掌握知識的能力。但在活動中,我也發(fā)現(xiàn)一些不足之處:如一開始我所提出的目標掌握6以內(nèi)的雙重序數(shù)的關(guān)系,對于大班下學期的孩子來說似乎簡單了一些,應該提供多層次的樓房高度和房間數(shù),供幼兒選擇。另外,教師在活動過程中,對于幼兒所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關(guān)注度還不夠,沒有及時幫助其解決問題,反而一帶而過,使得幼兒在后面的活動過程中出現(xiàn)了更多地問題。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除了要設計好活動的過程,更要在活動中關(guān)注幼兒表現(xiàn)、反應,并及時予以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