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教案《跳圓舞曲的貓》反思》屬于幼兒園大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大班音樂教案《跳圓舞曲的貓》反思
【活動前評析】
這是一節(jié)小班下學期藝術領域的活動內容。目標是“培養(yǎng)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喜歡聽音樂;養(yǎng)成安靜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同時能夠主動大膽地用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活動結束之后,我們發(fā)現音樂本身還有很大的挖掘潛能,它的音樂結構、風格很有特點,而大班的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分辨、描述能力都有提高,對音樂旋律、節(jié)奏、速度、性質有一定的基礎,所以,我進行了一次大膽嘗試——“移花接木”,將內容變革創(chuàng)新,重新確定目標,尋找適宜的教學方法,巧妙地設計了圖譜,以視聽結合的方式,大膽嘗試用動作來表現音樂,把抽象的音樂變?yōu)榫唧w的展現。在了解音樂內涵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孩子們的音樂素質。
【活動目標】
1、學會安靜地傾聽音樂,感受音樂詼諧有趣的特點;
2、初步感知ABA三段式(第一段音樂、第三段音樂與第二段音樂不同)結構的特點,會看圖譜來感受音樂,并用動作加以表現。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重點做以下準備:
1、教師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一只會跳舞的小貓一定會引起孩子的興趣,也符合他們的學習特點。小貓的形象能夠使抽象的音樂變得更具體直觀,從而更好地理解音樂。
(2)設計適宜的圖譜:在圖譜的幫助下,引導孩子通過邊看邊聽,理解音樂的性質、結構。圖譜的變化也能讓孩子較好地分辨音樂ABA三段式結構。
2、幼兒準備:
預先熟悉教學內容:在音樂活動中,孩子的緊張很多時候來源于對音樂作品的不熟悉,因此要讓孩子預先熟悉教學內容。比如利用過渡環(huán)節(jié),(來園時間、午餐前后)播放樂曲,在寬松的氛圍下以談話的形式,讓大家說一說聽完音樂的感受。
3、場地準備:
在活動空間的的布局上,我選用每人一塊泡沫墊,讓孩子傾聽時席地而坐,活動時則放在活動室兩邊,然后讓每個孩子自然伸開手臂原地轉個圈,劃出適合自己活動的空間大小。
【活動過程】
一、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樂曲的ABA三段式結構。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認真聽一首好聽的音樂,看誰能聽得出這首音樂一共有幾段,每段音樂有什么不同呢?
小結:這首音樂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而第二段和它們不同。
師:在這三段音樂里都藏著一只可愛的小動物,你聽出它是誰了嗎?(孩子回答)
師:小朋友猜出那么多的動物,一起來看到底是誰呢?(放幻燈片,出示小貓?zhí)鑸D片)
(引導幼兒在安靜傾聽整首樂曲的基礎上能夠感受并說出“這首音樂前面和后面的部分聽起來比較緩慢,感覺優(yōu)美,而中間部分比較歡快。”然后教師給予小結。)
(發(fā)揮孩子的想象,讓他們盡可能地說出與音樂有關的動物,教師不急于做出評價。最后利用圖片的形式把孩子的興趣點轉移到活動的主題上來。)
小結:這是一首小貓?zhí)璧囊魳?,名字叫——跳圓舞曲的貓。
二、分段欣賞音樂,視聽結合,大膽嘗試用身體動作來表現。
1、游戲:誰的耳朵靈
師:我們一起來聽第一段音樂,如果你聽到了音樂中有像貓叫聲的地方,就馬上用這個動作(教師示范小貓叫的動作和聲音)來表示,我們來比比,誰的耳朵最靈,好嗎?
(播放A段音樂,尋找小貓的叫聲,并用動作加以表現。在孩子的傾聽與模仿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機暗示出此段音樂的節(jié)奏并激發(fā)他們做出各種貓叫的動作、表情。)
師:小朋友的耳朵真靈,你們看,這就是小貓?zhí)钑r留下的一串串小腳印。你們想知道小貓是怎么跳舞的嗎?我們一起用小手在自己的身體上學著小貓?zhí)璋?
附圖譜(一):
(引導孩子根據圖譜比較準確地把握音樂的節(jié)奏,同時進行動作的創(chuàng)作和表現)
小結:這段音樂里我看到了許多只小貓都在跳著優(yōu)美的舞蹈,現在我們再來安靜地聽一聽第二段音樂,聽一聽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
2、游戲:誰的舞姿妙
(播放B段音樂,教師觀察孩子對音樂的自主表現,同時以自身的情緒帶動他們,音樂結束后鼓勵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師:這段音樂和前一段相比,變得歡快了很多,讓人聽了有一種跳躍的感覺。那你們想一想,這次小貓留下的腳印和剛才一樣嗎?(停頓片刻)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第二段音樂圖譜并欣賞)
附圖譜(二):
師:這么歡快的音樂,小貓又會怎樣跳舞呢?讓我們都來扮演一只跳舞的小貓比一比,誰的舞姿最妙?(發(fā)揮孩子的想象以及同伴榜樣作用,學習腳尖跳、旋轉跳)
(在B段圖譜中,跳動的線條讓幼兒能夠感受到音樂的跳躍,上滑線和圓圈則勾勒出了一個活靈活現地跳舞的小貓。圖譜上圖案的變化也證實著孩子們的想法)(A段與B段不同)。
3、游戲:誰藏得最好
師:我們接著往下聽,聽一聽這段音樂和哪一段很像?你還聽到了什么?(播放A1音樂)
(再次欣賞A1音樂時,孩子們會很容易發(fā)現它與A段音樂的相似。從而完成了對ABA三段式音樂結構的理解?!耙宦暪方小睅淼亩悴?,使孩子們又一次地感受到了音樂的詼諧有趣。)
小結:這段音樂和第一段很相像,還聽到了狗叫的聲音。
師:想一想,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討論)
小結:你們想得都很好,小狗的確來搗亂,小貓嚇得藏了起來。
師:小貓?zhí)哿耍璨椒怕?,想一想,這一次小貓會給我們留下什么樣的腳印呢?(聽第二遍,用圖譜來表現音樂。)
附圖譜(三):
小結:我發(fā)現有的小朋友放慢了舞步,有的小朋友跟著圖譜創(chuàng)編出了新的動作。
(鼓勵孩子探索多種跳舞的方法,利用即興地表演,強化、發(fā)展他們對音樂的感覺,增加對音樂欣賞的熱情。)
三、再次完整欣賞音樂。
師:讓我們跟著小貓的腳印,再聽一聽這段美妙的音樂吧。(完整播放樂曲)
(在聽的同時,結合圖譜和肢體動作能夠自如地表現出每一段音樂的不同)
(第二次傾聽,體驗ABA結構的完整性。運用圖譜和肢體動作將音樂進行搭建,對音樂有一個完整的框架。同時,孩子們會通過肢體動作來表現每一段音樂的不同。)
師:聽了這首音樂你有什么感覺?
小結:這是一首非常有趣、好玩的音樂。
四、創(chuàng)編音樂游戲,讓幼兒用動作大膽進行表現。
師:孩子們,現在我們就是那只跳舞的小貓,讓我們跟著音樂跳起來吧。
(音樂開始時,孩子們會把泡沫墊輕輕放在活動室兩旁,教師有意識地張開雙臂,自轉一圈說:“這就是我的舞場,你的呢?”孩子們會自由站開,找到自己的活動空間。)
(前面設計的三個小游戲由淺入深,每個小游戲解決著一個難題,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三個游戲,使得孩子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能夠更加自主地去創(chuàng)編,發(fā)揮孩子的想象,對音樂充滿了熱情。)
(音樂是抽象的,而動作卻是具體的、形象的,讓動作來服務于音樂,幫助幼兒分辨音樂。教師不必過多擔心孩子們的舞姿是否優(yōu)美,注重的是對音樂的感受和對音樂形象的表現,從而提升孩子們的藝術表現能力。)
五、小結:
師:今天,我們欣賞了一首非常有趣的音樂,其實,音樂就像一本書一樣,里面藏著許許多多的故事;音樂又像一支神奇的畫筆,能夠讓小朋友畫出美麗的圖畫。老師也希望你們能用自己的畫筆畫出這只可愛的小貓,好嗎?
【活動反思】
《跳圓舞曲的小貓》管弦樂曲。是一首專為孩子們寫的管弦樂曲,由(美)R?安德森作曲。曲調詼諧有趣,描繪了一個天真活潑的小貓在音樂的伴奏下跳起了美麗的圓舞曲。
樂曲具有擬人化與寫實的特點,為三部曲式(A+B+A1),四小節(jié)的引子,好似一個自豪的小貓一步步走進了“舞場”,預備翩翩起舞;A段主題旋律美麗抒情,用弦樂器主奏,小提琴“滑奏”技巧的運用,形象地模擬了小貓的叫聲,增加了樂曲的詼諧情趣和突出了主題內容。旋律進行中快慢交替,充分表現了小貓那頑皮好動的性格。B段旋律歡快活潑,音樂一氣呵成,表現了十分熱烈的場面。用木管樂器主奏。它描繪小貓越跳越興奮,在快速地轉,音樂進行中不時傳宋幾聲貓的叫聲,似乎時刻提醒著欣賞者:這是小貓在跳舞。尤為有趣的是在樂曲的結尾處,忽然傳來了幾聲狗叫,使正在專心跳舞的小貓大為震動,音樂用了一連串的上行音忽然結束了全曲,形象地描繪了小貓聽到狗叫后迅速逃離了舞場,巧妙地結束了全曲。
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比較合理,教學目標明確并在本節(jié)課基本完成。在教學過程中能調動大部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臃矫嬉餐瓿傻貌诲e,課堂氣氛活躍。在教學方式上有自己的方法。不足之處是在教學設計中遺漏了器樂貫穿課堂的重要性,過于依賴現代化教學手段。傳統的教學模式還是需要多利用的。另外一年級小學生這個年齡段對教師語言的理解能力認識還不夠,有些細節(jié)沒有交代清楚。對與這些不足主要是教學經驗和對教育學的深入研究還不夠。因此,以后還要多加學習,來補充自己的教學能力。
2、大班音樂教案《老鼠畫貓》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通過聽聽、看看、說說、畫畫、唱唱等活動,激發(fā)幼兒學習歌曲的愿望。
2、 讓幼兒自然、愉快地演唱歌曲,認識反復記號,學習說唱形式的演唱方法。
3、 嘗試運用表情和動作表現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
4、 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 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學習滑音的唱法和嘗試用說唱形式演唱歌曲。
引導幼兒有表情的演唱和恰當的動作表演。
活動準備:
1、大老鼠頭飾一個、小老鼠頭飾與幼兒相等;
2、音樂《小老鼠上燈臺》、《老鼠畫貓》;
3、貓畫像一張、歌詞圖譜、畫紙一張。
活動過程:
一、練聲活動入場。
二、游戲《小老鼠上燈臺》。
師:鼠寶寶們,我們整天呆在黑黑的洞里,大家都悶壞了吧,今天老貓好像不在家,咱們出去放松一下,不過你們還是要小心,如果老貓回來了,要趕快逃回洞里!老鼠大隊,出發(fā)啦!
(音樂起)
三、畫貓。
師:小老鼠們快坐下,現在我們召開一個緊急會議。你們覺得貓哪里可怕?
師:不會抓老鼠的貓長什么樣子?我們一塊兒把它畫出來。
四、欣賞音樂一遍。
五、出示圖譜,幼兒學念歌詞。
六、認識反復記號。
七、學唱歌曲
師:小老鼠畫出了這么可愛的貓心里得意極了,你們瞧,它的尾巴都翹得高高的了,所以,我們唱“小老鼠”的時候,要唱出一個上滑音來,表示非常得意的心情。
師:在唱到“牙齒一個也不能要”的時候,小老鼠覺得光唱還不能表達它高興的心情,它決定第一遍唱,第二遍要大聲地說出來。
八、開舞會
師:老鼠寶寶們,今天我們畫了一只不會抓老鼠的貓,你們開不開心?原來這么兇狠的大野貓現在變成了這么可愛的小貓,你們還怕不怕,現在我們一起來開個舞會慶祝一下,好不好?
(音樂起)貓叫
師:媽媽告訴你們,我們夢想中的貓其實是不存在的,真的貓還是要來的,我們還是悄悄的搬家吧!
(音樂起)
幼兒退場。
活動反思:
這首歌曲無論是從形象,還是風格上看,都是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中我改變了以往教師唱孩子學的傳統模式,而是通過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感受歌曲內容。
歌唱教學比較枯燥,需要反復練習,為避免這一弊端,我首先用游戲《小老鼠上燈臺》導入活動,吸引幼兒,在聽到貓叫后出示一張兇狠的老貓圖,找出老貓的可怕之處。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與“小老鼠”們一塊兒畫一只不會抓老鼠的貓,邊畫邊按歌曲節(jié)奏念歌詞,這樣一來幼兒在繪畫中熟悉了歌詞。這首歌曲的歌詞詼諧幽默,形象鮮明,但歌詞之間沒有鮮明的前后關系,幼兒易把歌詞內容顛倒,所以我又根據內容設計了一些小圖片,如:小老鼠、筆、小眼睛等等,依次出示這些小圖片,引導幼兒邊看邊念歌詞。
歌曲的節(jié)奏較快,又有滑音、說唱形式的演唱技巧的要求,所以在學唱環(huán)節(jié)中,我先引導幼兒自然地唱,然后再加入滑音的唱法,最后引導幼兒運用說唱形式演唱。符合幼兒認識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規(guī)律,不斷激發(fā)幼兒新的學習欲望,將活動逐步推向高潮。
本次活動也有不足之處:在教幼兒學習說唱部分時,出示圓舞板稍早了一些,幼兒手中的圓舞板分散了孩子們的注意力,要是先用拍手練習說唱部分,在后面開舞會的環(huán)節(jié)再出示圓舞板效果應該會更好一些。
總之,本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在各位資深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讓我在不斷進步和成長。
3、大班教案《水仙花圓舞曲》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水仙花是福建特產,譽滿全國,培養(yǎng)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2.讓幼兒學會基本動作,做到動作優(yōu)美協調。
3.熟悉樂曲旋律,并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水仙花若干盆,音樂磁帶,三用機。
活動過程:
1.幼兒律動進入活動場地。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水仙花,啟發(fā)幼兒討論并回答:“水仙花的故鄉(xiāng)在哪里?水仙花長得什么樣?”
3.教師請幼兒欣賞舞曲,并讓幼兒談談聽完樂曲之后的感受。
4.教師讓幼兒進一步熟悉曲子,并引導幼兒在欣賞樂曲的過程中想像樂曲表現的動作。
5.請個別幼兒來示范他想像出的動作,教師進行指導,讓幼兒的動作更加優(yōu)美。
6.教幼兒學習舞蹈動作。
(1) 先全班一塊兒學習基本動作。
(2) 請個別幼兒示范舞蹈動作,教師講解。
(3) 幼兒找一位朋友,分小組進行練習。
7.幼兒聽音樂進行表演。
活動反思:
導入環(huán)節(jié)沒有吸引力,整個活動一直在強調水仙花在跳舞,但是并沒有一朵水仙花出現在孩子們面前。雖然剛開始的時候,我給孩子們介紹了一下水仙花,但是并沒有展示圖片,所以孩子們頭腦中還真是不知道水仙花是怎樣跳舞的?感受不到那種意境,又怎么會真正的 身臨其境呢?而且,圖譜設計也不是很好,這次活動是音樂欣賞《水 仙花圓舞曲》,后來我才想到,既然是圓舞曲,那為什么圖譜不用三拍子圓環(huán)呢?指揮棒是水仙花,這樣一來,給孩子們的感覺就像真的是水 仙花在跳舞。后來的這個想法很好,有機會,我會再嘗試一下的。不過整個活動孩子們興致也很高。
4、大班教案《小貓圓舞曲》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小貓圓舞曲》詼諧、舒展的特點。
2、能夠愉快的、主動地參與感受、體驗活動,并能合作、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游戲和表演。
3、通過橡皮筋操作、聽故事、做游戲等方式,進一步表現和理解音樂的結構和情緒。
4、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
5、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生活中見過貓并對貓的形態(tài)、生活習性有所了解。
2、物質準備:橡皮筋玩具人手一個;錄音機、音樂;大型躲藏物。
活動難點:
1、啟發(fā)幼兒借用躲藏物用身體表現小貓。
2、啟發(fā)幼兒脫離躲藏物用身體表現小貓。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主題,回憶已有經驗,引起幼兒欣賞興趣。
師: 1、小貓怎樣叫的?
2、小貓是怎樣給自己洗小臉蛋的?
3、小貓又是怎樣伸懶腰的?
( 二)、幼兒安靜欣賞音樂,用自己的方式詮釋對音樂的理解。
1、教師介紹曲名,幼兒安靜傾聽音樂一遍。
師:你覺得小貓在干什么?
2、幼兒邊聽音樂邊做動作,嘗試在座位上表演。
師:你的小貓在干什么?請小朋友邊聽音樂邊用動作表現出來。
(三)、教師借用橡皮筋的伸縮特點,幫助幼兒了解音樂中的張馳變化。
1、幼兒看教師用橡皮筋聽音樂表演一遍。
師:小朋友看看,老師的小貓在干什么?
2、老師借用故事幫助幼兒理解音樂。
3、幼兒玩橡皮筋玩具,跟隨老師再次欣賞音樂一遍。
4、幼兒用橡皮筋玩具,自己獨立表演一遍。
(四)、啟發(fā)幼兒用身體表現小貓偷看、躲藏時的姿態(tài)和神情。
1、啟發(fā)幼兒借用躲藏物用身體表現小貓。
2、啟發(fā)幼兒脫離躲藏物用身體表現小貓。
(五)、師幼玩游戲,幼兒再次完整地感受音樂。
結束活動:
聽《夢幻曲》放松,小貓變成天使小貓飛走了…
師:今天,我們欣賞了一首非常有趣的音樂,其實,音樂就像一本書一樣,里面藏著許許多多的故事;音樂又像一支神奇的畫筆,能夠讓小朋友畫出美麗的圖畫。老師也希望你們能用自己的畫筆畫出這只可愛的小貓,好嗎?
教學反思:
1.這是一節(jié)大班藝術領域的活動內容。目標是“培養(yǎng)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喜歡聽音樂;養(yǎng)成安靜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同時能夠主動大膽地用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能夠愉快的、主動地參與感受、體驗活動,并能合作、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游戲和表演。”活動結束之后,我們發(fā)現音樂本身還有很大的挖掘潛能,它的音樂結構、風格很有特點,而大班的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分辨、描述能力都有提高,對音樂旋律、節(jié)奏、速度、性質有一定的基礎,所以,我進行了一次大膽嘗試——“移花接木”,將內容變革創(chuàng)新,重新確定目標,尋找適宜的教學方法,巧妙地設計了圖譜,以視聽結合的方式,大膽嘗試用動作來表現音樂,把抽象的音樂變?yōu)榫唧w的展現。
2.在了解音樂內涵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孩子們的音樂素質,也有個別幾個孩子注意力不太集中,好像有些暗示性的話語對他們也不起多大的作用,接下來我開始思索這個問題,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在這整一節(jié)活動中讓我也總結出一點自己的感悟:音樂是抽象的,而動作卻是具體的、形象的,讓動作來服務于音樂,幫助幼兒分辨音樂。教師不必過多擔心孩子們的舞姿是否優(yōu)美,注重的是對音樂的感受和對音樂形象的表現,從而提升孩子們的藝術表現能力。
3.在藝術活動中教師要觀察孩子對音樂的自主表現,同時以自身的情緒帶動他們,讓孩子在愉快活潑的音樂環(huán)境中發(fā)掘音樂的美妙和諧。同時,在設計教學活動同時更要注意教學活動難易程度是否適合幼兒接受。
5、大班音樂教案《我是貓》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感受歌曲優(yōu)雅、詼諧的曲調特點。
2.嘗試用不同嗓音及肢體動作表現不同性格特點的貓咪,感受與同伴一同歌唱、游戲的樂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借助已有經驗、圖片和老師的提問,理解并記憶歌詞。
5.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貓咪的幻燈片,音樂磁帶,毛線球,貓耳朵頭飾,角色標識物。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出示貓咪圖片):這里有各種各樣的貓咪,你最喜歡哪一只,為什么?
幼:我喜歡那只白色的小貓,因為她看起來很可愛、很乖。
師(用溫柔的語調回應):是呀,白色貓咪好像在說:“喵喵喵,喜歡我嗎?喜歡我就抱抱我吧?!?/p>
幼:我喜歡這只像海盜一樣的貓,因為他很酷。
師:的確,我也覺得他與眾不同呢。
幼:我喜歡那只像老虎一樣的貓,因為它非常厲害。
師:那你們猜猜這只厲害的貓咪會發(fā)出怎樣的叫聲?(孩子們發(fā)出低沉、粗厚的聲音。)
師:剛才那只白色小貓的叫聲會是怎樣的呢?(孩子們發(fā)出纖細、溫柔的聲音。)
師(小結):原來不同貓咪的叫聲是各不相同的。各種各樣的叫聲可以表示不一樣的心情,就像我們人說話一樣。
二、發(fā)聲練習
1.我要玩毛線球。
(1)師(出示毛線球):小貓咪很喜歡玩毛線球。你們想不想玩啊?試試看能不能用小貓咪叫聲來表達你們的心情,看看我能不能聽懂你們的意思。
(2)請個別幼兒示范,教師即興解讀幼兒模擬的,小貓叫聲。[例如:(1)我明白了,你在說:“給我玩玩好嗎?”真是一只溫柔的小貓咪。(2)你在說:“快給我,快給我,不然我要生氣了!”我聽出來你是一只急性子的小貓咪。]
(3)全體幼兒嘗試用各種叫聲來表達想玩毛線球的情緒。
2.我會玩毛線球。
(1)師:小貓還會和毛線球玩游戲呢??吹矫€拉得長長的,小貓的叫聲就長;看到毛線拉得短短的,小貓的叫聲就短。(教師拉出不同長度的毛線,讓幼兒嘗試進行相應的長短音探索。)
(2)師:小貓還會根據毛線球位置的高低來叫出高低不同的聲音呢。
(教師手拿毛線球在空中劃出高低弧線,讓幼兒嘗試進行相應的高低音轉化。)
三、學習歌曲
1.教師引出情境,完整范唱,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歌曲內容與旋律。
(1)師:(播放四張幻燈片)寵物店里有四只小貓咪,它們都想和我們做朋友。究竟選哪一只小貓做朋友呢?先聽聽它們是怎么介紹自己的,我們再做決定好嗎?(教師連續(xù)范唱兩遍,第一遍不加動作,第二遍加入小幅度提示性動作,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逐一梳理不同貓咪的性格特征。
師:它們都是怎樣的貓?
幼:我聽到歌里唱到了可愛的貓。就是那只總是笑瞇瞇的貓。
師(小結):笑瞇瞇的是可愛貓,動個不停的是調皮貓,打著領結、看上去特別精神的是帥氣貓,露著牙齒、很厲害的是威風貓。
2.教師戴上貓耳朵頭飾,逐一佩戴愛心、網球、領結、皇冠等角色標識物,分別用不同的音色完整范唱歌曲,引導幼兒關注音色、旋律變化與貓咪性格特點的關系。
(1)教師跟隨伴奏范唱可愛貓和威風貓的演唱風格(如用可愛貓的音色演唱時,原歌詞變?yōu)椤拔沂秦?,可愛的?我是貓,可愛的貓;我是貓,可愛的貓;我是貓,可愛的貓;搖搖我的尾巴,喵、喵、喵,請你把我?guī)Щ丶摇?。依次類?,幫助幼兒感受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音色。
師:你們決定把誰帶回家?
師:這么多人選可愛貓,那好,就先帶可愛貓吧。(教師用甜美纖細的嗓音演唱一遍。)
師:威風貓不樂意了!它說:“我會捉老鼠,更厲害呢?!?教師用粗厚的嗓音演唱一遍。)
(2)教師放慢速度清唱示范帥氣貓、調皮貓的演唱風格(方法同上),引導幼兒辨別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音色。
(3)引導幼兒清晰模唱,熟悉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及音色。
3.幼兒完整學唱,嘗試表現不同性格特點的貓咪。
(1)幼兒通過對比,分析角色特點。
師:為什么你們用可愛貓和威風貓的聲音唱的時候那么不一樣?
幼:我是故意用粗粗的聲音來表現威風貓的,這樣聽起來厲害一點,就像大老虎的聲音。
師:是呀,可愛貓的聲音細細的,威風貓的聲音粗粗的。我們通過聲音的粗細可以把它們的特點表現出來。
幼:可愛貓唱歌時笑瞇瞇的。
師:是啊,除了聲音,表情的配合也很重要。
師:調皮貓和帥氣貓唱的時候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幼:調皮貓的聲音短短的、一跳一跳的,帥氣貓的聲音聽上去很得意的。
師:你聽出調皮貓是活潑好動的,帥氣貓是充滿自信的。
(2)幼兒按四種貓的特點逐一演唱整首歌曲(用變化后的歌詞唱),教師用動作提示歌詞順序以及角色特點。
師:四只小貓都那么可愛,我們一起把它們唱到歌里去吧。請注意它們的順序是可愛貓、調皮貓、帥氣貓、威風貓。(教師在幻燈片上為四只小貓標上1-4的序號。)
(3)鼓勵幼兒用變化音色的方法來表現不同性格特點的貓。
師:剛才我從你們的表情、動作里看到了不同的小貓。這回我要閉上眼睛,你們能不能讓我從聲音上聽出四只貓咪是不一樣的呢?挑戰(zhàn)一下吧!
四、分角色輪流唱
1.用角色標示分組并確定角色。
(1)幼兒戴上貓耳朵頭飾,教師將原來圍成半圓形的小椅子的間距稍作調整分成四組,分別將愛心、網球、領結、皇冠角色標志物貼在每組的椅子靠背上。
(2)師:看懂這些標志了嗎?可愛貓、調皮貓、帥氣貓、威風貓的家都在哪里?現在老師要長長地叫一聲“喵”,你們想當什么貓就趕緊坐到相應的位子上吧!“喵——”
2.教師指揮幼兒分角色按原歌詞輪唱,重點用眼神和手勢提前示意幼兒,以降低接唱難度。
3.幼兒交換座位,再次輪唱。
五、游戲:選貓咪
以選貓咪為情節(jié)引導幼兒按原歌詞進行表演唱,要求幼兒用肢體動作、表情、音色來表現不同性格特點的貓咪。
師:真是一些會唱歌的貓咪啊?,F在請貓咪一邊唱一邊來表演,我摸誰的腦袋,誰就跟我走,然后和我一起去選其他的貓咪,最后回家。
活動反思:
1. 多元體驗——教材選擇的初衷
這是一首帶有藍調爵士曲風的樂曲,旋律跨度較大,優(yōu)雅、慵懶中帶點俏皮的風格給人以獨特的聽覺感受,令人聯想起百老匯著名的音樂劇《貓》。在反復傾聽中,那些形態(tài)各異的貓咪形象漸漸在我頭腦中清晰起來,于是產生了與幼兒分享這首樂曲的沖動。為了讓幼兒更為形象地感知、體驗這首樂曲的特點。我嘗試將之填詞改編成可供幼兒欣賞并演唱的歌曲,并通過四種形象鮮明的貓咪角色,為幼兒提供理解并深入演繹的支架。不同的音色便于幼兒辨識和表現可愛貓和威風貓的性格特點,旋律的跳躍與流暢可以對應地表現調皮貓和帥氣貓的性格特點。四種角色的設置為后續(xù)的分角色接唱、表演唱等留下了空間。
2. 從容享受——教學設計的追求
為了讓音樂學習更輕松一些,我將發(fā)聲練習設計得引人入勝,把聲音的長短、粗細、高低變化等一些即將在歌曲學習中運用的經驗自然地與游戲情境融合在了一起。
為了讓音樂感受更充分一些,我的范唱也非一成不變,而是采用了變換角色、加入伴奏、用動作暗示等多種方法。幼兒通過反復聆聽、體驗,累積著對音樂的感受,不知不覺地產生了跟唱的意愿。
為了讓音樂表達更從容一些,我盡量給予幼兒更多的心理支持。比如,反復出現的簡單易懂的角色標志性動作,接唱指揮中前置的目光提示等,都能化解幼兒的焦慮情緒,幫助幼兒在小步遞進中享受自我挑戰(zhàn)的樂趣。
為了讓活動過程更流暢一些,我將規(guī)則提示巧妙地隱含在材料和組織方式中。比如,一個毛線球可以聚焦幼兒的目光,形象地提示發(fā)聲要求;愛心、領結、皇冠等角色標識物可以使幼兒迅速實現角色轉換:在“喵——”聲中上位可以滿足幼兒自主選擇角色的需要,使之沉浸在游戲情境中。
3. 反復演繹——教學延伸的思考
幼兒需要充足的時間在反復的體驗、感知中,在“操作”音樂的過程中慢慢積累學習經驗。因此,我認為不必強求在單位時間內讓幼兒學會唱這首歌曲,而應留給幼兒消化理解的時間。在延伸活動中,我將進一步引導幼兒從音色、表情、動作、體態(tài)等多個角度探究各種角色的性格特點,在富有情趣的游戲情境中將幼兒的表達、表現引向細致、準確與豐富。
6、大班音樂教案《跳圓舞曲的貓》含反思
【活動前評析】
這是一節(jié)小班下學期藝術領域的活動內容。目標是“培養(yǎng)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喜歡聽音樂;養(yǎng)成安靜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同時能夠主動大膽地用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被顒咏Y束之后,我們發(fā)現音樂本身還有很大的挖掘潛能,它的音樂結構、風格很有特點,而大班的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分辨、描述能力都有提高,對音樂旋律、節(jié)奏、速度、性質有一定的基礎,所以,我進行了一次大膽嘗試——“移花接木”,將內容變革創(chuàng)新,重新確定目標,尋找適宜的教學方法,巧妙地設計了圖譜,以視聽結合的方式,大膽嘗試用動作來表現音樂,把抽象的音樂變?yōu)榫唧w的展現。在了解音樂內涵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孩子們的音樂素質。
【活動目標】
1、學會安靜地傾聽音樂,感受音樂詼諧有趣的特點;
2、初步感知ABA三段式(第一段音樂、第三段音樂與第二段音樂不同)結構的特點,會看圖譜來感受音樂,并用動作加以表現。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重點做以下準備:
1、教師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一只會跳舞的小貓一定會引起孩子的興趣,也符合他們的學習特點。小貓的形象能夠使抽象的音樂變得更具體直觀,從而更好地理解音樂。
(2)設計適宜的圖譜:在圖譜的幫助下,引導孩子通過邊看邊聽,理解音樂的性質、結構。圖譜的變化也能讓孩子較好地分辨音樂ABA三段式結構。
2、幼兒準備:
預先熟悉教學內容:在音樂活動中,孩子的緊張很多時候來源于對音樂作品的不熟悉,因此要讓孩子預先熟悉教學內容。比如利用過渡環(huán)節(jié),(來園時間、午餐前后)播放樂曲,在寬松的氛圍下以談話的形式,讓大家說一說聽完音樂的感受。
3、場地準備:
在活動空間的的布局上,我選用每人一塊泡沫墊,讓孩子傾聽時席地而坐,活動時則放在活動室兩邊,然后讓每個孩子自然伸開手臂原地轉個圈,劃出適合自己活動的空間大小。
【活動過程】
一、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樂曲的ABA三段式結構。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認真聽一首好聽的音樂,看誰能聽得出這首音樂一共有幾段,每段音樂有什么不同呢?
小結:這首音樂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而第二段和它們不同。
師:在這三段音樂里都藏著一只可愛的小動物,你聽出它是誰了嗎?(孩子回答)
師:小朋友猜出那么多的動物,一起來看到底是誰呢?(放幻燈片,出示小貓?zhí)鑸D片)
(引導幼兒在安靜傾聽整首樂曲的基礎上能夠感受并說出“這首音樂前面和后面的部分聽起來比較緩慢,感覺優(yōu)美,而中間部分比較歡快?!比缓蠼處熃o予小結。)
(發(fā)揮孩子的想象,讓他們盡可能地說出與音樂有關的動物,教師不急于做出評價。最后利用圖片的形式把孩子的興趣點轉移到活動的主題上來。)
小結:這是一首小貓?zhí)璧囊魳罚纸小鴪A舞曲的貓。
二、分段欣賞音樂,視聽結合,大膽嘗試用身體動作來表現。
1、游戲:誰的耳朵靈
師:我們一起來聽第一段音樂,如果你聽到了音樂中有像貓叫聲的地方,就馬上用這個動作(教師示范小貓叫的動作和聲音)來表示,我們來比比,誰的耳朵最靈,好嗎?
(播放A段音樂,尋找小貓的叫聲,并用動作加以表現。在孩子的傾聽與模仿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機暗示出此段音樂的節(jié)奏并激發(fā)他們做出各種貓叫的動作、表情。)
師:小朋友的耳朵真靈,你們看,這就是小貓?zhí)钑r留下的一串串小腳印。你們想知道小貓是怎么跳舞的嗎?我們一起用小手在自己的身體上學著小貓?zhí)璋?
附圖譜(一):
(引導孩子根據圖譜比較準確地把握音樂的節(jié)奏,同時進行動作的創(chuàng)作和表現)
小結:這段音樂里我看到了許多只小貓都在跳著優(yōu)美的舞蹈,現在我們再來安靜地聽一聽第二段音樂,聽一聽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
2、游戲:誰的舞姿妙
(播放B段音樂,教師觀察孩子對音樂的自主表現,同時以自身的情緒帶動他們,音樂結束后鼓勵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師:這段音樂和前一段相比,變得歡快了很多,讓人聽了有一種跳躍的感覺。那你們想一想,這次小貓留下的腳印和剛才一樣嗎?(停頓片刻)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第二段音樂圖譜并欣賞)
附圖譜(二):
師:這么歡快的音樂,小貓又會怎樣跳舞呢?讓我們都來扮演一只跳舞的小貓比一比,誰的舞姿最妙?(發(fā)揮孩子的想象以及同伴榜樣作用,學習腳尖跳、旋轉跳)
(在B段圖譜中,跳動的線條讓幼兒能夠感受到音樂的跳躍,上滑線和圓圈則勾勒出了一個活靈活現地跳舞的小貓。圖譜上圖案的變化也證實著孩子們的想法)(A段與B段不同)。
3、游戲:誰藏得最好
師:我們接著往下聽,聽一聽這段音樂和哪一段很像?你還聽到了什么?(播放A1音樂)
(再次欣賞A1音樂時,孩子們會很容易發(fā)現它與A段音樂的相似。從而完成了對ABA三段式音樂結構的理解?!耙宦暪方小睅淼亩悴兀购⒆觽冇忠淮蔚馗惺艿搅艘魳返脑溨C有趣。)
小結:這段音樂和第一段很相像,還聽到了狗叫的聲音。
師:想一想,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討論)
小結:你們想得都很好,小狗的確來搗亂,小貓嚇得藏了起來。
師:小貓?zhí)哿?,舞步放慢了,想一想,這一次小貓會給我們留下什么樣的腳印呢?(聽第二遍,用圖譜來表現音樂。)
附圖譜(三):
小結:我發(fā)現有的小朋友放慢了舞步,有的小朋友跟著圖譜創(chuàng)編出了新的動作。
(鼓勵孩子探索多種跳舞的方法,利用即興地表演,強化、發(fā)展他們對音樂的感覺,增加對音樂欣賞的熱情。)
三、再次完整欣賞音樂。
師:讓我們跟著小貓的腳印,再聽一聽這段美妙的音樂吧。(完整播放樂曲)
(在聽的同時,結合圖譜和肢體動作能夠自如地表現出每一段音樂的不同)
(第二次傾聽,體驗ABA結構的完整性。運用圖譜和肢體動作將音樂進行搭建,對音樂有一個完整的框架。同時,孩子們會通過肢體動作來表現每一段音樂的不同。)
師:聽了這首音樂你有什么感覺?
小結:這是一首非常有趣、好玩的音樂。
四、創(chuàng)編音樂游戲,讓幼兒用動作大膽進行表現。
師:孩子們,現在我們就是那只跳舞的小貓,讓我們跟著音樂跳起來吧。
(音樂開始時,孩子們會把泡沫墊輕輕放在活動室兩旁,教師有意識地張開雙臂,自轉一圈說:“這就是我的舞場,你的呢?”孩子們會自由站開,找到自己的活動空間。)
(前面設計的三個小游戲由淺入深,每個小游戲解決著一個難題,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三個游戲,使得孩子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能夠更加自主地去創(chuàng)編,發(fā)揮孩子的想象,對音樂充滿了熱情。)
(音樂是抽象的,而動作卻是具體的、形象的,讓動作來服務于音樂,幫助幼兒分辨音樂。教師不必過多擔心孩子們的舞姿是否優(yōu)美,注重的是對音樂的感受和對音樂形象的表現,從而提升孩子們的藝術表現能力。)
五、小結:
師:今天,我們欣賞了一首非常有趣的音樂,其實,音樂就像一本書一樣,里面藏著許許多多的故事;音樂又像一支神奇的畫筆,能夠讓小朋友畫出美麗的圖畫。老師也希望你們能用自己的畫筆畫出這只可愛的小貓,好嗎?
【活動反思】
《跳圓舞曲的小貓》管弦樂曲。是一首專為孩子們寫的管弦樂曲,由(美)R?安德森作曲。曲調詼諧有趣,描繪了一個天真活潑的小貓在音樂的伴奏下跳起了美麗的圓舞曲。
樂曲具有擬人化與寫實的特點,為三部曲式(A+B+A1),四小節(jié)的引子,好似一個自豪的小貓一步步走進了“舞場”,預備翩翩起舞;A段主題旋律美麗抒情,用弦樂器主奏,小提琴“滑奏”技巧的運用,形象地模擬了小貓的叫聲,增加了樂曲的詼諧情趣和突出了主題內容。旋律進行中快慢交替,充分表現了小貓那頑皮好動的性格。B段旋律歡快活潑,音樂一氣呵成,表現了十分熱烈的場面。用木管樂器主奏。它描繪小貓越跳越興奮,在快速地轉,音樂進行中不時傳宋幾聲貓的叫聲,似乎時刻提醒著欣賞者:這是小貓在跳舞。尤為有趣的是在樂曲的結尾處,忽然傳來了幾聲狗叫,使正在專心跳舞的小貓大為震動,音樂用了一連串的上行音忽然結束了全曲,形象地描繪了小貓聽到狗叫后迅速逃離了舞場,巧妙地結束了全曲。
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比較合理,教學目標明確并在本節(jié)課基本完成。在教學過程中能調動大部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臃矫嬉餐瓿傻貌诲e,課堂氣氛活躍。在教學方式上有自己的方法。不足之處是在教學設計中遺漏了器樂貫穿課堂的重要性,過于依賴現代化教學手段。傳統的教學模式還是需要多利用的。另外一年級小學生這個年齡段對教師語言的理解能力認識還不夠,有些細節(jié)沒有交代清楚。對與這些不足主要是教學經驗和對教育學的深入研究還不夠。因此,以后還要多加學習,來補充自己的教學能力。
7、大班美術活動教案《跳圓舞曲的小貓》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熟悉圓舞曲旋律,初步學會律動《跳圓舞曲的小貓》。
2.喜歡并且樂意與同伴一起合作表演。
3.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
4.熟悉樂曲旋律,并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活動準備:
音樂《跳圓舞曲的小貓》、律動視頻《跳圓舞曲的小貓》、PPT、頭飾。
活動重點:感受圓舞曲的旋律,初步學會律動
活動難點:與同伴合作表演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小貓花花尋求幫助,邀請大家參加舞會為情境,進入主題。
1.欣賞音樂,感受樂曲。
討論:這首音樂帶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2.介紹圓舞曲。
小結:圓舞曲又稱為華爾茲,是三拍子的舞曲,節(jié)奏歡快,旋律優(yōu)美流暢,因為舞蹈時需要兩個人成對旋轉,所以叫做圓舞曲。
二、通過看視頻學習律動
1.觀看律動視頻。
通過視頻讓幼兒感受到律動中的動作。
2.幼兒學習基本律動動作。
根據幼兒的回答帶幼兒一起做做動作,提醒幼兒動作的方向,并通過語言提示幫助幼兒把握節(jié)奏。
3.配歌謠,完整學習律動。
以早晨起床去參加舞會為情境,創(chuàng)編歌謠,將律動融入情境。
我們是 快樂的 小 貓
洗洗臉 真美麗 穿花衣 上舞臺
搖一搖 擺一擺 走上了 大舞臺
我們是 美麗的 小 貓
小貓們 準備 亮相 小貓們 跳的 真好
搖一搖 擺一擺
我們是 最棒的 小 貓
4.聽音樂,念歌謠練習律動。
三、與同伴合作表演律動,體驗合作的快樂
1.戴頭飾,跟隨音樂彩排練習
2.邀請客人老師一起去參加舞會。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8、大班音樂公開課教案《小貓圓舞曲》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小貓圓舞曲
設計意圖:音樂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缺乏體驗的創(chuàng)作和表現是蒼白和沒有生命力的,它喚不起聽者的共鳴,更激發(fā)不了聽者表現的欲望。有了感情的音樂,才能深深打動每一個聆聽者,才能產生共鳴,并有感而發(fā)。當我第一次聽到《小貓圓舞曲》這首曲子,音樂中詼諧、有趣的旋律變化,牢牢吸引了我,不自覺就想起了我家小貓捉迷藏、伸懶腰的樣子,并勾起了我童年“養(yǎng)貓”的回憶。我愿意和孩子分享我的快樂,并有感而發(fā)地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小貓圓舞曲》詼諧、舒展的特點。
2、能夠愉快的、主動地參與感受、體驗活動,并能合作、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游戲和表演。
3、通過橡皮筋操作、聽故事、做游戲等方式,進一步表現和理解音樂的結構和情緒。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5、借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生活中見過貓并對貓的形態(tài)、生活習性有所了解。
2、物質準備:橡皮筋玩具人手一個;錄音機、音樂;大型躲藏物。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主題,回憶已有經驗,引起幼兒欣賞興趣。
師:1、小貓怎樣叫的?
2、小貓是怎樣給自己洗小臉蛋的?
3、小貓又是怎樣伸懶腰的?
(二)幼兒安靜欣賞音樂,用自己的方式詮釋對音樂的理解。
1、教師介紹曲名,幼兒安靜傾聽音樂一遍。
師:你覺得小貓在干什么?
2、幼兒邊聽音樂邊做動作,嘗試在座位上表演。
師:你的小貓在干什么?請小朋友邊聽音樂邊用動作表現出來。
(三)教師借用橡皮筋的伸縮特點,幫助幼兒了解音樂中的張馳變化。
1、幼兒看教師用橡皮筋聽音樂表演一遍。
師:小朋友看看,老師的小貓在干什么?
2、老師借用故事幫助幼兒理解音樂。
3、幼兒玩橡皮筋玩具,跟隨老師再次欣賞音樂一遍。
4、幼兒用橡皮筋玩具,自己獨立表演一遍。
(四)啟發(fā)幼兒用身體表現小貓偷看、躲藏時的姿態(tài)和神情。
1、啟發(fā)幼兒借用躲藏物用身體表現小貓。
2、啟發(fā)幼兒脫離躲藏物用身體表現小貓。
(五)師幼玩游戲,幼兒再次完整地感受音樂。
(六)聽《夢幻曲》放松,小貓變成天使小貓飛走了…
教學反思:
1.這是一節(jié)大班藝術領域的活動內容。目標是“培養(yǎng)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喜歡聽音樂;養(yǎng)成安靜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同時能夠主動大膽地用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能夠愉快的、主動地參與感受、體驗活動,并能合作、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游戲和表演?!被顒咏Y束之后,我們發(fā)現音樂本身還有很大的挖掘潛能,它的音樂結構、風格很有特點,而大班的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分辨、描述能力都有提高,對音樂旋律、節(jié)奏、速度、性質有一定的基礎,所以,我進行了一次大膽嘗試——“移花接木”,將內容變革創(chuàng)新,重新確定目標,尋找適宜的教學方法,巧妙地設計了圖譜,以視聽結合的方式,大膽嘗試用動作來表現音樂,把抽象的音樂變?yōu)榫唧w的展現。
2.在了解音樂內涵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孩子們的音樂素質,也有個別幾個孩子注意力不太集中,好像有些暗示性的話語對他們也不起多大的作用,接下來我開始思索這個問題,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在這整一節(jié)活動中讓我也總結出一點自己的感悟:音樂是抽象的,而動作卻是具體的、形象的,讓動作來服務于音樂,幫助幼兒分辨音樂。教師不必過多擔心孩子們的舞姿是否優(yōu)美,注重的是對音樂的感受和對音樂形象的表現,從而提升孩子們的藝術表現能力。
3.在藝術活動中教師要觀察孩子對音樂的自主表現,同時以自身的情緒帶動他們,讓孩子在愉快活潑的音樂環(huán)境中發(fā)掘音樂的美妙和諧。同時,在設計教學活動同時更要注意教學活動難易程度是否適合幼兒接受。
9、大班音樂優(yōu)秀教案《加速度圓舞曲》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感受樂曲旋律的變化,感知 ABAC的曲式結構。
2. 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創(chuàng)編故事情景和表演方式。
3. 樂意與同伴協商共同解決問題,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加速圓舞曲》音樂(節(jié)選)、音樂圖譜。
經驗準備:課前幼兒多次熟悉過《加速度圓舞曲》音樂,并隨樂初步嘗試想象創(chuàng)編故事。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感知樂曲的旋律變化。
活動難點:根據樂曲旋律的變化能用肢體動作表達故事情景。
活動過程
(一)欣賞《加速圓舞曲》全曲,引導幼兒表達感受。
師:這幾天小朋友聽了一首音樂,今天再來聽一聽,要一邊聽一邊想,你覺得這首音樂里好像講了什么事情?
教師播放音樂與幼兒一起傾聽。
師:聽完音樂你想到了什么?;.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你覺得音樂里發(fā)生了什么事?
……
(二)分別請幼兒隨樂用動作表達自己聆聽后的感受,初步感知樂曲中旋律的變化。
請幼兒集體隨樂表演,初步感受樂曲旋律的變化。
……
(三)出示圖譜,借助故事情景幫助幼兒理解樂曲旋律變化。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好像在表演某某的故事,那我們來一邊聽音樂一邊想這個故事里到底都發(fā)生了哪些事情?
分段講解圖譜,引導幼兒隨樂用動作表現,感知樂曲abac的段落結構。
……
(四)幼兒自由結伴選擇不同情景的小組,創(chuàng)編情景表演,感應樂曲旋律的變化。
1.按故事情景分成三個小組,幼兒自由選擇相應的小組。
師:現在,我們來分組表演一下好不好?
2.各小組創(chuàng)編,教師巡視指導。
(五)集體分享各小組成果,并給予評價和建議。
師:現在有請我們各組小朋友把你們的合作表演展示給大家,哪一組先來?
……
今天小朋友們不僅聽了音樂還創(chuàng)編表演了故事情景,你們表現得真好!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活動區(qū)繼續(xù)表演。
活動反思
《綱要》中明確提出,要提供給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快樂。音樂欣賞活動《加速度圓舞曲》,旨在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幼兒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大膽想象,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
10、大班音樂詳案教案《跳圓舞曲的貓》含反思
活動前評析
這是一節(jié)小班下學期藝術領域的活動內容。目標是“培養(yǎng)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喜歡聽音樂;養(yǎng)成安靜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同時能夠主動大膽地用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被顒咏Y束之后,我們發(fā)現音樂本身還有很大的挖掘潛能,它的音樂結構、風格很有特點,而大班的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分辨、描述能力都有提高,對音樂旋律、節(jié)奏、速度、性質有一定的基礎,所以,我進行了一次大膽嘗試——“移花接木”,將內容變革創(chuàng)新,重新確定目標,尋找適宜的教學方法,巧妙地設計了圖譜,以視聽結合的方式,大膽嘗試用動作來表現音樂,把抽象的音樂變?yōu)榫唧w的展現。在了解音樂內涵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孩子們的音樂素質。
活動目標
1.學會安靜地傾聽音樂,感受音樂詼諧有趣的特點。
2.初步感知ABA三段式(第一段音樂、第三段音樂與第二段音樂不同)結構的特點,會看圖譜來感受音樂,并用動作加以表現。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一只會跳舞的小貓一定會引起孩子的興趣,也符合他們的學習特點。小貓的形象能夠使抽象的音樂變得更具體直觀,從而更好地理解音樂。
(2)設計適宜的圖譜:在圖譜的幫助下,引導孩子通過邊看邊聽,理解音樂的性質、結構。圖譜的變化也能讓孩子較好地分辨音樂ABA三段式結構。
2、幼兒準備:預先熟悉教學內容:在音樂活動中,孩子的緊張很多時候來源于對音樂作品的不熟悉,因此要讓孩子預先熟悉教學內容。比如利用過渡環(huán)節(jié),(來園時間、午餐前后)播放樂曲,在寬松的氛圍下以談話的形式,讓大家說一說聽完音樂的感受。
3、場地準備:在活動空間的的布局上,我選用每人一塊泡沫墊,讓孩子傾聽時席地而坐,活動時則放在活動室兩邊,然后讓每個孩子自然伸開手臂原地轉個圈,劃出適合自己活動的空間大小。
活動過程
一、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樂曲的ABA三段式結構。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認真聽一首好聽的音樂,看誰能聽得出這首音樂一共有幾段,每段音樂有什么不同呢?
小結:這首音樂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而第二段和它們不同。
師:在這三段音樂里都藏著一只可愛的小動物,你聽出它是誰了嗎?(孩子回答)
師:小朋友猜出那么多的動物,一起來看到底是誰呢?(放幻燈片,出示小貓?zhí)鑸D片)
(引導幼兒在安靜傾聽整首樂曲的基礎上能夠感受并說出“這首音樂前面和后面的部分聽起來比較緩慢,感覺優(yōu)美,而中間部分比較歡快?!比缓蠼處熃o予小結。)
(發(fā)揮孩子的想象,讓他們盡可能地說出與音樂有關的動物,教師不急于做出評價。最后利用圖片的形式把孩子的興趣點轉移到活動的主題上來。)
小結:這是一首小貓?zhí)璧囊魳?,名字叫——跳圓舞曲的貓。
二、分段欣賞音樂,視聽結合,大膽嘗試用身體動作來表現。
1、游戲:誰的耳朵靈
師:我們一起來聽第一段音樂,如果你聽到了音樂中有像貓叫聲的地方,就馬上用這個動作(教師示范小貓叫的動作和聲音)來表示,我們來比比,誰的耳朵最靈,好嗎?
(播放A段音樂,尋找小貓的叫聲,并用動作加以表現。在孩子的傾聽與模仿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機暗示出此段音樂的節(jié)奏并激發(fā)他們做出各種貓叫的動作、表情.)
師:小朋友的耳朵真靈,你們看,這就是小貓?zhí)钑r留下的一串串小腳印。你們想知道小貓是怎么跳舞的嗎?我們一起用小手在自己的身體上學著小貓?zhí)璋?
附圖譜(一):
(引導孩子根據圖譜比較準確地把握音樂的節(jié)奏,同時進行動作的創(chuàng)作和表現)
小結:這段音樂里我看到了許多只小貓都在跳著優(yōu)美的舞蹈,現在我們再來安靜地聽一聽第二段音樂,聽一聽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
2、游戲:誰的舞姿妙
(播放B段音樂,教師觀察孩子對音樂的自主表現,同時以自身的情緒帶動他們,音樂結束后鼓勵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師:這段音樂和前一段相比,變得歡快了很多,讓人聽了有一種跳躍的感覺。那你們想一想,這次小貓留下的腳印和剛才一樣嗎?(停頓片刻)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第二段音樂圖譜并欣賞)
附圖譜(二):
師:這么歡快的音樂,小貓又會怎樣跳舞呢?讓我們都來扮演一只跳舞的小貓比一比,誰的舞姿最妙?(發(fā)揮孩子的想象以及同伴榜樣作用,學習腳尖跳、旋轉跳)
(在B段圖譜中,跳動的線條讓幼兒能夠感受到音樂的跳躍,上滑線和圓圈則勾勒出了一個活靈活現地跳舞的小貓。圖譜上圖案的變化也證實著孩子們的想法)(A段與B段不同)。
3、游戲:誰藏得最好
師:我們接著往下聽,聽一聽這段音樂和哪一段很像?你還聽到了什么?(播放A1音樂)
(再次欣賞A1音樂時,孩子們會很容易發(fā)現它與A段音樂的相似。從而完成了對ABA三段式音樂結構的理解?!耙宦暪方小睅淼亩悴兀购⒆觽冇忠淮蔚馗惺艿搅艘魳返脑溨C有趣。)
小結:這段音樂和第一段很相像,還聽到了狗叫的聲音。
師:想一想,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討論)
小結:你們想得都很好,小狗的確來搗亂,小貓嚇得藏了起來。
師:小貓?zhí)哿?,舞步放慢了,想一想,這一次小貓會給我們留下什么樣的腳印呢?(聽第二遍,用圖譜來表現音樂。)
附圖譜(三):
小結:我發(fā)現有的小朋友放慢了舞步,有的小朋友跟著圖譜創(chuàng)編出了新的動作。
(鼓勵孩子探索多種跳舞的方法,利用即興地表演,強化、發(fā)展他們對音樂的感覺,增加對音樂欣賞的熱情。)
三、再次完整欣賞音樂。
師:讓我們跟著小貓的腳印,再聽一聽這段美妙的音樂吧。(完整播放樂曲)
(在聽的同時,結合圖譜和肢體動作能夠自如地表現出每一段音樂的不同)
(第二次傾聽,體驗ABA結構的完整性。運用圖譜和肢體動作將音樂進行搭建,對音樂有一個完整的框架。"來;自.屈;老師;教.案;,同時孩子們會通過肢體動作來表現每一段音樂的不同。)
師:聽了這首音樂你有什么感覺?
小結:這是一首非常有趣、好玩的音樂。
四、創(chuàng)編音樂游戲,讓幼兒用動作大膽進行表現。
師:孩子們,現在我們就是那只跳舞的小貓,讓我們跟著音樂跳起來吧。
(音樂開始時,孩子們會把泡沫墊輕輕放在活動室兩旁,教師有意識地張開雙臂,自轉一圈說:“這就是我的舞場,你的呢?”孩子們會自由站開,找到自己的活動空間。)
(前面設計的三個小游戲由淺入深,每個小游戲解決著一個難題,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三個游戲,使得孩子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能夠更加自主地去創(chuàng)編,發(fā)揮孩子的想象,對音樂充滿了熱情。)
(音樂是抽象的,而動作卻是具體的、形象的,讓動作來服務于音樂,幫助幼兒分辨音樂。教師不必過多擔心孩子們的舞姿是否優(yōu)美,注重的是對音樂的感受和對音樂形象的表現,從而提升孩子們的藝術表現能力。)
五、小結:
師:今天,我們欣賞了一首非常有趣的音樂,其實,音樂就像一本書一樣,里面藏著許許多多的故事;音樂又像一支神奇的畫筆,能夠讓小朋友畫出美麗的圖畫。老師也希望你們能用自己的畫筆畫出這只可愛的小貓,好嗎?
活動反思
《跳圓舞曲的貓》管弦樂曲。是一首專為孩子們寫的管弦樂曲,由(美)R?安德森作曲。曲調詼諧有趣,描繪了一個天真活潑的小貓在音樂的伴奏下跳起了美麗的圓舞曲。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比較合理,教學目標明確并在本節(jié)課基本完成。在教學過程中能調動大部分孩子的參與積極性?;臃矫嬉餐瓿傻貌诲e,課堂氣氛活躍。
11、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老鼠畫貓》反思
設計意圖
《指南》中對于大班幼兒藝術領域的目標中指出:藝術欣賞時常常用表情、動作、語言等方式表達自己的理解,能用基本準確的節(jié)奏和音調唱歌。
《老鼠畫貓》活動主要目的在于幼兒能用準確的節(jié)奏和音調,嘗試說唱的形式學唱歌曲,本次活動的采用圖譜方法進行。我們班級幼兒比較喜歡看《貓和老鼠》動畫片,會在班級和小朋友之間互相哼唱主題曲。根據此興趣和經驗,我尋找關于貓或者老鼠的歌曲。同時大班幼兒在歌曲的節(jié)奏和音調方面還需要加強培養(yǎng) ,因此,設計本次活動旨在提升幼兒的歌唱能力;改變了以往老師唱孩子學的傳統模式;通過對故事情節(jié)的感受,讓幼兒通過想象來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
同時,這種以弱戰(zhàn)強,以智取勝的詼諧生動的反串角色的表演,使幼兒的興趣和好勝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幼兒在聽聽、唱唱、玩玩的過程中能夠掌握這首歌唱難度較大的歌曲。
活動目標
1.情感態(tài)度:感受歌曲幽默詼諧的演唱方式,在音樂活動中體驗快樂。
2.認知經驗:在聽聽、唱唱、玩玩的過程中理解歌詞內容。
3.技能方法:嘗試用拍手唱、對唱、部分說唱的形式學唱歌曲《老鼠畫貓》。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5.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歌詞內容,可以邊拍手邊唱歌。
活動難點:體驗說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老鼠畫貓》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對貓的認知。
物質準備:音樂《老鼠畫貓》,貓的示范圖1張,圖譜1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指導語】:有一天小老鼠在洞里餓的肚子咕咕叫,突然聞到一股香噴噴的味道,小老鼠走到洞口一看,原來是貓熬了一鍋香噴噴的湯,貓這時正在睡覺,小老鼠偷偷的走過去(發(fā)出喝湯的聲音),恩,喝飽了,小老鼠散步去了。這時,貓伸了個懶腰(拍著嘴巴配班老師鋼琴伴奏,幼兒進行發(fā)聲練習),貓醒了之后,一看,我的湯呢?不遠處看見了正在散步的老鼠,蹭的向老鼠撲去,嚇得老鼠沒命似的跑,
回到洞里,心想貓的眼睛那么大,爪子那么尖,腳那么長,每次都差點被貓抓到,我得想個辦法,于是晚上睡覺時老鼠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有一個神奇的筆,重新畫了一只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它畫了什么樣呢?
【核心提問】:
小朋友們仔細聽,小老鼠畫了一個什么樣的貓呢?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播放音樂,幼兒欣賞并適時的出示示范圖。
【指導語】:小朋友們,你們在歌詞中聽到了什么呢?
【核心提問】:
豎起小耳朵仔細聽呦!聽聽歌曲里面都出現了什么呢?
2、教師出示圖譜(按歌詞順序出示)
【指導語】:你們都聽到了有小貓 眼睛畫小 腿畫少 胡子翹 (孩子說一個貼對應的圖譜)
【核心提問】:
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們說一下老鼠是怎么畫貓的?
先畫的哪里呢?再畫的哪里呢?
現在咱們一起來指著圖譜把歌曲聽一遍吧!
教師用圖譜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教師示范滑音的唱法,引導幼兒學唱。
教師引導幼兒學習說唱的唱法,引導幼兒學習。
再次欣賞音樂,幼兒跟著圖譜一起唱。
【指導語】:我們一起跟著圖譜把歌曲唱一遍吧!
4、游戲活動《走迷宮》
【指導語】:
1.老師啊,給大家設計了迷宮探險,一共有三關, 每一關都會有任務。誰想去探險舉手?
2.第一關:小朋友們拍手唱歌
3.第二關:幼兒分成兩組,進行對唱。
4.第三關:嘗試用說唱的方式演唱整首歌曲。
5.大家都非常棒 我們的探險迷宮順利通過了 小朋友們 悅悅老師在戶外也給大家設置的大迷宮,小朋友們補充點水分一起去走迷宮了!
【核心提問】:
1.第一關是什么內容呢猜一猜?
2.第二關是什么呢猜一猜?
3.第三關是什么呢猜一猜?
三、結束部分(出示真正的貓的圖片)
【指導語】:今天我們的小朋友都特別棒,我們一起學習了新的有趣的歌曲.其實,貓是長歌詞里唱的那樣嗎?原來這個貓是小老鼠夢里的貓,因為小老鼠害怕貓,所以夢里的貓就不那么厲害!希望小朋友在生活中,常常開動小腦筋,這樣你們就會捕捉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把普通的變得更加有意思。老師希望你們和小老鼠一樣擁有開心的夢,開心的世界。
四、活動延伸
1、區(qū)域活動:
美工區(qū):幼兒可在美工區(qū)進行“畫貓”的活動。
建構區(qū):搭建“貓和老鼠”的家
科學區(qū):設置三條不同的路,光滑的路、棉花路、有瓦楞的路,可設置情境當貓捉老鼠時,老鼠走哪條路最快。
2.家園合作:家長引導幼兒多觀察、善于思考、激發(fā)想象力。
3.日常生活:開展“貓和老鼠”的主題活動。
附:歌曲簡譜
活動總結
本首兒歌有14個樂句、D大調4/4拍,適合大班年齡階段幼兒開展,首先用貓的示范圖引出歌曲,感知歌詞內容。其次出示圖譜,幼兒熟悉歌詞并了解歌詞順序。最后采取了走迷宮的游戲方式進行設計,第一關是拍手唱歌,熟悉了歌詞同時感知節(jié)拍。第二關是根據歌詞做自己喜歡的動作,幼兒可以即興創(chuàng)編動作。第三關是找一個好朋友面對面邊唱邊做自己喜歡的動作?;顒又攸c是根據圖譜唱歌曲,感知歌詞的幽默詼諧。
針對本次活動的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1.在教學方法上可以運用問題導入的方式開始本次活動,通過有效的提問,幼兒帶著問題欣賞歌曲,在目標和問題情境之間,通過自己的主動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進一步理解歌詞內容。
2.在教學形式上大班幼兒能夠掌握對唱、接唱、領唱、齊唱、輪唱等表演形式,在闖關過程中,可設置多樣的演唱形式。
3.在教學內容上帶有歌詞的音樂能具體形象的呈現歌曲想要表達的內容,歌詞具體描述出了小老鼠“希望的”貓的樣子,可以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引導幼兒大膽的對歌詞進行創(chuàng)編,鼓勵幼兒積極主動思考,大膽表現自己的想法,“畫”出小老鼠“喜歡的”貓,使接下來的活動更具有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并且可由此活動延伸,激發(fā)幼兒探索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