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教案《苗家風情》反思》屬于幼兒園大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大班社會教案《苗家風情》反思
設(shè)計意圖:
當今社會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各民族的許多習俗已逐漸漢化,在我們威信縣除了漢族,就是苗族居多,為了能讓幼兒了解地方民族的習俗,即能從苗家服飾、樂器、花山節(jié)等幾方面來了解苗家的風情,認識苗族,特設(shè)計此活動。
活動目標:
1、能初步感知并了解威信苗族的服飾及苗族的花山節(jié)。
2、樂意參與苗族的歌舞。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yīng)答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苗家風情幻燈片"、蘆笙曲等。
活動過程:
一、師身著苗家服裝,用苗家語言和幼兒打招呼,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你們是大一班的小朋友嗎?哦,可找到你們了!
mi nia a rong(小朋友們好)
hen huai xi rong bo mi(很高興見到大家)
師:知道我說什么嗎?剛才我用我們苗家的語言和小朋友們打招呼。
我是說:"小朋友們好,很高興見到大家!"
我呢,見到大一班的小朋友很高興!你們見到我高興嗎?哦,高興!那想不想用苗語來學說一下"高興",來我教大家說一說,高興就是真棒.大一班的小朋友真聰明,好聽嗎?還想學嗎?那我再教你們說一個苗語的"再見"( mo you da)。大一班的小朋友真是太棒了,一學就會!
二、觀賞苗家風情(自制)幻燈片,能初步感知并了解苗族服飾及苗族的花山節(jié)。
1、通過欣賞圖片了解苗族服飾
幼兒欣賞幻燈片后,回答自己所看到了些什么!
師小結(jié):苗族服裝是苗族姑娘自己用勤勞的雙手一針一線制作出來的,并了解蠟染、刺繡。
2、通過欣賞圖片了解苗族的幾種常見樂器
幼兒欣賞幻燈片后,回答自己所看到了些什么!
師小結(jié):在苗家除了姑娘們能干以外,苗族男孩也是不錯的,他們會許多的樂器,常見的就有蘆笙、嗩吶、吹木葉等。
3、通過欣賞圖片、錄象了解苗族的花山節(jié)
幼兒欣賞幻燈片、花山節(jié)錄象后,回答自己所看到了些什么!
師小結(jié):花山節(jié)是我們苗族最盛大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我們威信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三。我們苗族的花山節(jié)就象小朋友們過六一兒童節(jié)一樣,要穿上新衣服,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但是我們苗族到花山節(jié)的時候,要先選一個比較平整秀美的場地,在場地中間立起花桿,苗家人身著盛裝圍著花桿唱歌跳舞,做游戲,共同祝愿來年更美好!
4、欣賞自遍兒歌感受苗家人的熱情
師:看了我們苗家的花山節(jié)活動,你們想?yún)⒓訂?看到小朋友們這么高興呀,這么想?yún)⒓游覀兊幕ㄉ焦?jié),我也很高興!剛才就遍了一首歡迎你們的兒歌,想聽嗎?好!聽好了:大一班、小朋友,苗家兒女歡迎你,
花山時節(jié)盼你到,
盼你到來跳舞,
共慶明年大豐收、
大豐收!
師:我們苗家兒女這么真誠的邀請我們大一班的小朋友一起過花山節(jié),你們愿意來嗎? 媽.咪.愛.嬰.網(wǎng).幼兒園教案頻道
三、隨蘆笙樂曲跳起苗家舞蹈感受苗族花山節(jié)的節(jié)日氣氛,活動結(jié)束。
師:那大一班的小朋友,就讓我們,隨著我們苗家的蘆笙曲,圍城大圓圈,也來過一下花山節(jié)吧!好嗎?來來來,小朋友,苗家姑娘等你來。聽我口令跟我學跳舞:跳跳跑跑、拍手拍手甩甩手、左右左踢、右左右踢、踢踢走走走-----(可邀請客人老師一起跳)
活動反思:
1.在感受中實施審美
感受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音樂又是聽覺的藝術(shù),引導學生參與聽覺體驗,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yīng)貫穿于音樂教學的活動之中。因此,本課從一開始剪輯的苗族山歌、蘆簽獨奏曲,到后面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聽磁帶范唱等環(huán)節(jié),都是讓孩子們從聽中充分感受苗族音樂特有的音韻美。此外,通過播放精選的VCD課程資源,把苗族音樂、舞蹈中的精彩畫面和苗族人文風情展示給學生,讓作品的藝術(shù)感染力去打動學生的心靈,使其從看中得以充分感受,學生在這藝術(shù)的氛圍和感受中獲得了審美的愉悅。此外,通過音樂與相關(guān)文化的學習,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感知,豐富了審美情感,發(fā)展了審美想象,深化了審美理解,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2.在體驗中實施審美
音樂藝術(shù)與其他藝術(shù)不同,它是情感的藝術(shù),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教師要以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動情的表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體驗音樂的美感;在歌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在學唱、演唱歌曲的過程中,充分體驗音樂的旋律美。學生只有“動”起來、“舞”起來,才會對音樂有真正的體驗和理解。因此,本課還組織學生進行了苗族歌舞的集體表演。在演唱和綜合性藝術(shù)表演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已去體驗歌曲,讓學生用充滿活力的情感來伴隨他們的認識過程,在互動中煥發(fā)他們的表現(xiàn)能力和參與合作的能力。
另外,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記錄著各民族的文化歷史與生活習俗。它是讓人們認識中華民族的一個窗口。讓學生學習和了解這些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將有利于拓寬他們的審美視野,使他們懂得珍視民族藝術(shù)的價值,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操。而《苗家兒童慶豐收》這首歌曲又恰好是咱們貴州本土的苗族歌舞曲,因此,學生們就能從本課的學習中初步感受到貴州苗族歌曲的風格特點,體驗到苗族民間音樂的美感和苗族兒童的生活情趣。從此,我們也悄悄地把熱愛民族音樂的種子,播入了孩子們幼小的心田。
2、大班社會教案《苗家風情》含反思
設(shè)計意圖:
當今社會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各民族的許多習俗已逐漸漢化,在我們威信縣除了漢族,就是苗族居多,為了能讓幼兒了解地方民族的習俗,即能從苗家服飾、樂器、花山節(jié)等幾方面來了解苗家的風情,認識苗族,特設(shè)計此活動。
活動目標:
1、能初步感知并了解威信苗族的服飾及苗族的花山節(jié)。
2、樂意參與苗族的歌舞。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yīng)答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苗家風情幻燈片"、蘆笙曲等。
活動過程:
一、師身著苗家服裝,用苗家語言和幼兒打招呼,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你們是大一班的小朋友嗎?哦,可找到你們了!
mi nia a rong(小朋友們好)
hen huai xi rong bo mi(很高興見到大家)
師:知道我說什么嗎?剛才我用我們苗家的語言和小朋友們打招呼。
我是說:"小朋友們好,很高興見到大家!"
我呢,見到大一班的小朋友很高興!你們見到我高興嗎?哦,高興!那想不想用苗語來學說一下"高興",來我教大家說一說,高興就是真棒.大一班的小朋友真聰明,好聽嗎?還想學嗎?那我再教你們說一個苗語的"再見"( mo you da)。大一班的小朋友真是太棒了,一學就會!
二、觀賞苗家風情(自制)幻燈片,能初步感知并了解苗族服飾及苗族的花山節(jié)。
1、通過欣賞圖片了解苗族服飾
幼兒欣賞幻燈片后,回答自己所看到了些什么!
師小結(jié):苗族服裝是苗族姑娘自己用勤勞的雙手一針一線制作出來的,并了解蠟染、刺繡。
2、通過欣賞圖片了解苗族的幾種常見樂器
幼兒欣賞幻燈片后,回答自己所看到了些什么!
師小結(jié):在苗家除了姑娘們能干以外,苗族男孩也是不錯的,他們會許多的樂器,常見的就有蘆笙、嗩吶、吹木葉等。
3、通過欣賞圖片、錄象了解苗族的花山節(jié)
幼兒欣賞幻燈片、花山節(jié)錄象后,回答自己所看到了些什么!
師小結(jié):花山節(jié)是我們苗族最盛大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我們威信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三。我們苗族的花山節(jié)就象小朋友們過六一兒童節(jié)一樣,要穿上新衣服,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但是我們苗族到花山節(jié)的時候,要先選一個比較平整秀美的場地,在場地中間立起花桿,苗家人身著盛裝圍著花桿唱歌跳舞,做游戲,共同祝愿來年更美好!
4、欣賞自遍兒歌感受苗家人的熱情
師:看了我們苗家的花山節(jié)活動,你們想?yún)⒓訂?看到小朋友們這么高興呀,這么想?yún)⒓游覀兊幕ㄉ焦?jié),我也很高興!剛才就遍了一首歡迎你們的兒歌,想聽嗎?好!聽好了:大一班、小朋友,苗家兒女歡迎你,
花山時節(jié)盼你到,
盼你到來跳舞,
共慶明年大豐收、
大豐收!
師:我們苗家兒女這么真誠的邀請我們大一班的小朋友一起過花山節(jié),你們愿意來嗎? 媽.咪.愛.嬰.網(wǎng).幼兒園教案頻道
三、隨蘆笙樂曲跳起苗家舞蹈感受苗族花山節(jié)的節(jié)日氣氛,活動結(jié)束。
師:那大一班的小朋友,就讓我們,隨著我們苗家的蘆笙曲,圍城大圓圈,也來過一下花山節(jié)吧!好嗎?來來來,小朋友,苗家姑娘等你來。聽我口令跟我學跳舞:跳跳跑跑、拍手拍手甩甩手、左右左踢、右左右踢、踢踢走走走-----(可邀請客人老師一起跳)
活動反思:
1.在感受中實施審美
感受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音樂又是聽覺的藝術(shù),引導學生參與聽覺體驗,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yīng)貫穿于音樂教學的活動之中。因此,本課從一開始剪輯的苗族山歌、蘆簽獨奏曲,到后面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聽磁帶范唱等環(huán)節(jié),都是讓孩子們從聽中充分感受苗族音樂特有的音韻美。此外,通過播放精選的VCD課程資源,把苗族音樂、舞蹈中的精彩畫面和苗族人文風情展示給學生,讓作品的藝術(shù)感染力去打動學生的心靈,使其從看中得以充分感受,學生在這藝術(shù)的氛圍和感受中獲得了審美的愉悅。此外,通過音樂與相關(guān)文化的學習,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感知,豐富了審美情感,發(fā)展了審美想象,深化了審美理解,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2.在體驗中實施審美
音樂藝術(shù)與其他藝術(shù)不同,它是情感的藝術(shù),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教師要以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動情的表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體驗音樂的美感;在歌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在學唱、演唱歌曲的過程中,充分體驗音樂的旋律美。學生只有“動”起來、“舞”起來,才會對音樂有真正的體驗和理解。因此,本課還組織學生進行了苗族歌舞的集體表演。在演唱和綜合性藝術(shù)表演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已去體驗歌曲,讓學生用充滿活力的情感來伴隨他們的認識過程,在互動中煥發(fā)他們的表現(xiàn)能力和參與合作的能力。
另外,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記錄著各民族的文化歷史與生活習俗。它是讓人們認識中華民族的一個窗口。讓學生學習和了解這些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將有利于拓寬他們的審美視野,使他們懂得珍視民族藝術(shù)的價值,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操。而《苗家兒童慶豐收》這首歌曲又恰好是咱們貴州本土的苗族歌舞曲,因此,學生們就能從本課的學習中初步感受到貴州苗族歌曲的風格特點,體驗到苗族民間音樂的美感和苗族兒童的生活情趣。從此,我們也悄悄地把熱愛民族音樂的種子,播入了孩子們幼小的心田。
3、大班社會公開課教案及反思《超市購物》含反思
設(shè)計思路:
“數(shù)學是在孩子的生活中,數(shù)學是有用的”,作為幼兒園的數(shù)學活動,其主旨是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的興趣,引導幼兒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認識貨幣后,結(jié)合幼兒的關(guān)注點和對超市游戲的興趣,我們決定以“超市購物”這一實踐活動為主線,組織幼兒進行“活動前的討論——活動前的準備——超市中的交流——購物時的合作——快樂的分享——活動后的感受”,使之在實際的操作中體驗交流、選擇、合作、分享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充分調(diào)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和探究交流的主動性。
2、使幼兒在嘗試交流、選擇購物中懂得做出決定需要考慮諸多方面問題,并在購物過程中體驗交流、選擇、合作、分享的快樂。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活動前一天組織討論,選擇購物區(qū)域。
2、具體準備由幼兒與老師一起討論決定。
活動進程:
(一)活動前的討論
1.選擇購物區(qū)域:
師:明天,我們要去大統(tǒng)華超市購物,因為地方大,而我們的時間有限,只能選擇超市中的一個區(qū)域,下面請大家講一講,超市里有哪些區(qū)域?
幼:洗滌用品區(qū),日常用品區(qū),餐具區(qū),兒童食品區(qū),糕點區(qū),蔬菜區(qū)……
師:選擇那個區(qū)域呢?請小朋友決定。
(教師貼區(qū)域名稱,準備好粘貼畫“蘋果娃”,以便幼兒決定后在其名稱下貼一標志。)
師:請小朋友說一下作出準備的理由。
2.選擇路線:
師:去大統(tǒng)華超市有兩條路線,一條是從步行街穿過,另一條是從城中菜場穿過;距離差不多,小朋友愿意走那條路呢?
師:請小朋友說出理由。
(大家各抒己見,發(fā)表選擇路線的理由,遵照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最后決定步行街到超市。)
(二)活動前的準備:
師:我們?nèi)ゴ蠼y(tǒng)華超市購物,需要準備什么呢?
幼:要穿園服,要告訴爸爸媽媽,讓他們給我準備錢。
師:準備多少錢?
(結(jié)合幼兒剛剛接觸了5以內(nèi)的加減運算,經(jīng)過協(xié)商,大家一致同意明天穿園服,帶5元錢,自己保存好。)
(三)超市中的交流:
1 .認標簽(認識價格):
幼:老師,我想買這包餅干,我的錢夠不夠?
幼:老師,我想要這個魔方,我的錢夠不夠?
(面對琳瑯滿目的各類食品,真得很誘人,然而,馬上出現(xiàn)了問題:小朋友大多數(shù)不認識價格標簽。)
師:不認識標簽上的價格,是嗎?那么你們想一下,除了問老師還可以去請教誰呢?
幼:我知道了,我去問問售貨員阿姨吧,請他教我。
幼:我可以問問買東西的顧客。
(日常生活中,購物的經(jīng)驗并不缺乏,然而,很多家長并沒有意識到去教孩子認識價格標簽,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會嘗試與周圍的顧客、服務(wù)員去交流,并注意到使用了“謝謝、請、再見”等文明用語。)
2.同伴間的合作:
選擇購物時有幼兒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5元錢買不到自己喜歡的那種物品,怎么辦?
師:那你們想想有沒有別的辦法?
幼:我可以找好朋友和我一起買,重新?lián)Q新的商品買。
(自己喜歡的東西已經(jīng)拿在手中,可是錢不夠,確實挺可惜的,但是,在老師稍加啟發(fā)下,聰明的孩子們馬上想到了合作,并迅速的找到了合作伙伴,共同商議買什么,有的還計劃好了怎樣比較公平的分享。這一過程,是一個合作意識到合作行動的嘗試,他們能從嘗試中體會合作的快樂。)
(四)美食大家分享:
師:小朋友帶回這么多好吃的,真能干!這些東西是我們自己吃了呢還是與別人分享呢?
鵬鵬:給老師吃,老師最辛苦。
婷婷:和爸爸媽媽一起吃。
小鈺:我給奶奶吃,因為她每天都來接我送我。
文文:我給爺爺吃,因為他年紀大了。
(五)活動后的感想:
在整個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幼兒作出選擇嘗試最有效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當他們通過自己的常識、自己的努力積極參與超市的購物、快樂分享時,相信他們會從中獲得思考、交流、合作、認知等很多很多,更會體會到購物帶來的成功喜悅。
本活動通過“超市購物”使幼兒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經(jīng)驗,不僅僅嘗試著自己的選擇,合作購買,而且通過嘗試與周圍人的文明交流解決問題,其中的心理體驗遠遠大于外在的活動本身。真正體現(xiàn)了讓孩子“走進社會、開拓視野”的理念。
4、大班社會優(yōu)質(zhì)課教案《苗家風情》含反思
設(shè)計意圖:
當今社會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各民族的許多習俗已逐漸漢化,在我們威信縣除了漢族,就是苗族居多,為了能讓幼兒了解地方民族的習俗,即能從苗家服飾、樂器、花山節(jié)等幾方面來了解苗家的風情,認識苗族,特設(shè)計此活動。
活動目標:
1、能初步感知并了解威信苗族的服飾及苗族的花山節(jié)。
2、樂意參與苗族的歌舞。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fā)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課件"苗家風情幻燈片"、蘆笙曲等。
活動過程:
一、師身著苗家服裝,用苗家語言和幼兒打招呼,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你們是大一班的小朋友嗎?。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哦,可找到你們了!
miniaarong(小朋友們好)
henhuaixirongbomi(很高興見到大家)
師:知道我說什么嗎?剛才我用我們苗家的語言和小朋友們打招呼。
我是說:"小朋友們好,很高興見到大家!"
我呢,見到大一班的小朋友很高興!你們見到我高興嗎?哦,高興!那想不想用苗語來學說一下"高興",來我教大家說一說,高興就是(huaixi),真棒.大一班的小朋友真聰明,好聽嗎?還想學嗎?那我再教你們說一個苗語的"再見"(moyouda)。大一班的小朋友真是太棒了,一學就會!
二、觀賞苗家風情(自制)幻燈片,能初步感知并了解苗族服飾及苗族的花山節(jié)。
1、通過欣賞圖片了解苗族服飾
幼兒欣賞幻燈片后,回答自己所看到了些什么!
師小結(jié):苗族服裝是苗族姑娘自己用勤勞的雙手一針一線制作出來的,并了解蠟染、刺繡。
2、通過欣賞圖片了解苗族的幾種常見樂器
幼兒欣賞幻燈片后,回答自己所看到了些什么!
師小結(jié):在苗家除了姑娘們能干以外,苗族男孩也是不錯的,他們會許多的樂器,常見的就有蘆笙、嗩吶、吹木葉等。
3、通過欣賞圖片、錄象了解苗族的花山節(jié)
幼兒欣賞幻燈片、花山節(jié)錄象后,回答自己所看到了些什么!
師小結(jié):花山節(jié)是我們苗族最盛大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我們威信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三。我們苗族的花山節(jié)就象小朋友們過六一兒童節(jié)一樣,要穿上新衣服,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但是我們苗族到花山節(jié)的時候,要先選一個比較平整秀美的場地,在場地中間立起花桿,苗家人身著盛裝圍著花桿唱歌跳舞,做游戲,共同祝愿來年更美好!
4、欣賞自遍兒歌感受苗家人的熱情
師:看了我們苗家的花山節(jié)活動,你們想?yún)⒓訂?看到小朋友們這么高興呀,這么想?yún)⒓游覀兊幕ㄉ焦?jié),我也很高興!剛才就遍了一首歡迎你們的兒歌,想聽嗎?好!聽好了:大一班、小朋友,苗家兒女歡迎你,
花山時節(jié)盼你到,
盼你到來跳舞,
共慶明年大豐收、
大豐收!
師:我們苗家兒女這么真誠的邀請我們大一班的小朋友一起過花山節(jié),你們愿意來嗎?媽.咪.愛.嬰.網(wǎng).幼兒園教案頻道
三、隨蘆笙樂曲跳起苗家舞蹈感受苗族花山節(jié)的節(jié)日氣氛,活動結(jié)束。
師:那大一班的小朋友,就讓我們,隨著我們苗家的蘆笙曲,圍城大圓圈,也來過一下花山節(jié)吧!好嗎?來來來,小朋友,苗家姑娘等你來。聽我口令跟我學跳舞:跳跳跑跑、拍手拍手甩甩手、左右左踢、右左右踢、踢踢走走走-----(可邀請客人老師一起跳)
師:大一班的小朋友真棒,一學就會。好玩嗎?喜歡嗎?那呆會兒回去以后教教其他小朋友跳好嗎?現(xiàn)在呢?該我和大一班的小朋友說再見的時候了,真有點舍不得你們!干脆我們照張像留個影吧,好嗎?來來來我們一起喊一二三茄子,好了,大一班的小朋友,記得來我們苗家一起過花山節(jié),好嗎?好了,大一班的小朋友moyouda(再見)!小朋友慢慢走,苗家姑娘送你到門。
活動反思:
1.在感受中實施審美
感受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音樂又是聽覺的藝術(shù),引導學生參與聽覺體驗,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yīng)貫穿于音樂教學的活動之中。因此,本課從一開始剪輯的苗族山歌、蘆簽獨奏曲,到后面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聽磁帶范唱等環(huán)節(jié),都是讓孩子們從聽中充分感受苗族音樂特有的音韻美。此外,通過播放精選的VCD課程資源,把苗族音樂、舞蹈中的精彩畫面和苗族人文風情展示給學生,讓作品的藝術(shù)感染力去打動學生的心靈,使其從看中得以充分感受,學生在這藝術(shù)的氛圍和感受中獲得了審美的愉悅。此外,通過音樂與相關(guān)文化的學習,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感知,豐富了審美情感,發(fā)展了審美想象,深化了審美理解,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2.在體驗中實施審美
音樂藝術(shù)與其他藝術(shù)不同,它是情感的藝術(shù),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教師要以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動情的表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體驗音樂的美感;在歌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在學唱、演唱歌曲的過程中,充分體驗音樂的旋律美。學生只有“動”起來、“舞”起來,才會對音樂有真正的體驗和理解。因此,本課還組織學生進行了苗族歌舞的集體表演。在演唱和綜合性藝術(shù)表演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已去體驗歌曲,讓學生用充滿活力的情感來伴隨他們的認識過程,在互動中煥發(fā)他們的表現(xiàn)能力和參與合作的能力。
另外,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記錄著各民族的文化歷史與生活習俗。它是讓人們認識中華民族的一個窗口。讓學生學習和了解這些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將有利于拓寬他們的審美視野,使他們懂得珍視民族藝術(shù)的價值,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操。而《苗家兒童慶豐收》這首歌曲又恰好是咱們貴州本土的苗族歌舞曲,因此,學生們就能從本課的學習中初步感受到貴州苗族歌曲的風格特點,體驗到苗族民間音樂的美感和苗族兒童的生活情趣。從此,我們也悄悄地把熱愛民族音樂的種子,播入了孩子們幼小的心田。
5、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皮皮的煩惱》教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知道同伴間應(yīng)團結(jié)友愛。
2、體驗與教師、同伴團結(jié)友愛帶來的樂趣。
3、引導幼兒關(guān)注身邊同伴互相幫助、團結(jié)友愛的事,井記錄下來。
4、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zhì)及關(guān)心他人的情感。
5、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教學資源課件。
三、活動過程:
(一)話題討論,引發(fā)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
1、引導語:皮皮在幼兒園遇到了什么煩惱呢?讓我們看看是什么煩惱?
2、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二)結(jié)合教學資源講述故事《皮皮的煩惱》,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知道心里想著別人、讓別人快樂是件快樂的事。
1、提問:皮皮為什么責怪果果?毛毛為什么不愿意和樂樂搭城堡?為什么小朋友都不想和皮皮玩游戲?
2、提出討論問題。
小明分蘋果,大的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這樣做,對嗎?為什么?紅紅分玩具,新玩具給別人玩,舊的留給自己玩。她為什么要這樣做?軍軍帶圖書給大家看。他這樣做,好嗎?為什么?
2、小結(jié):同伴之間要團結(jié)友愛、共同分享,這樣最快樂。
(三)以游戲的形式,進一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學習與人交往的方式。
游戲一:看故事,排一排
游戲二:學習字詞,說一說
游戲三:找一找,對與錯
(四)通過小組交流分享以前做過的讓別人快樂的事,進一步感受到團結(jié)友愛的快樂。
1、小組交流:請講一講自己以前做過什么讓別人快樂的事。
2、集體分享,教師對于表現(xiàn)好的幼兒給予表揚與鼓勵。
活動反思:
通過本節(jié)活動讓幼兒懂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的技能有輪流、分享、合作、謙讓、協(xié)商、尋求幫助、公平游戲等。通過講述<小明的煩惱>這個活動,引導幼兒正確的同伴交往技能。
6、教案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獨特的我》反思
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比較、自我介紹、特長展示等活動,使幼兒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促進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動作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電視機、實物投影儀、教師和幼兒小時候的照片、布、 針等。
活動過程:
1、通過玩游戲《請你猜猜他是誰》,引導幼兒觀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
(1)引起幼兒玩游戲的興趣。
“老師這兒收集了許多我班小朋友小時候的照片,看著照片你能猜出他是誰嗎?”
教師介紹游戲名稱與玩法?!袄蠋熀托∨笥岩黄鹜?zhèn)€有趣的游戲,游戲的名字叫《請你猜猜他是誰》,老師把小朋友小時候的照片放在實物投影儀上,映在電視屏幕上,大家猜猜他是誰?”
(2)引導幼兒制定游戲規(guī)則。
“你覺得大家應(yīng)該遵守哪些規(guī)則才能使游戲玩得更有趣?”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
(3)引導幼兒開展游戲“請你猜猜他是誰?”
?、俳處熢谕队皟x上依次展示本班幼兒和教師小時候的照片,引導幼兒根據(jù)相貌猜測。
“他是誰?你是怎么猜出來的?”“他有什么特點?”
②教師小結(jié):每個人的相貌都各不相同,沒有哪兩個人會長得一模一樣。
2、通過自我介紹、特長展示,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并大膽展示自己的長處,初步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
“我們每個人不光相貌各不相同,而且每個人身上都有他獨特的長處是值得大家認識和學習的?!?/p>
(1)教師自我介紹并展示特長。
現(xiàn)場快速裁剪制做(兒童)吊帶裙,并用別針別好,請一幼兒做模特展示。
(2)鼓勵幼兒大膽講述并展示自己的特長。
“誰愿意把自己獨特的優(yōu)點介紹給大家?”
幼兒依次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長,如:唱歌、舞蹈、武術(shù)、自我服務(wù)等。
3、向客人老師作自我介紹,和客人老師交朋友。
“今天還來了許多不認識你的客人老師,你能禮貌大方向客人老師做一下自我介紹嗎?”
(1)討論并回答“你認為應(yīng)該從哪些方面作自我介紹呢?
(2)幼兒自由尋找客人老師作自我介紹,了解客人老師情況,和客人老師交朋友。
(3)教師小結(jié):老師衷心地祝愿大家能夠交更多的朋友,小朋友要好好學習,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將來為祖國、為人類做貢獻。
活動延伸:
1、幼兒在表演區(qū)繼續(xù)展示自己的特長。
2、開展角色游戲《照相館》,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并表現(xiàn)每個人的相貌特征。
課題評價:
一、效果分析
本活動以“獨特的我”為主題,開展了幼兒自我認識、評價、對同伴的認識、對同伴的評價活動,增強了幼兒的自我意識,養(yǎng)了幼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了幼兒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
活動開始,以游戲“猜猜他是誰”為基本形式,教師通過形象直觀性、趣味性的實物投影儀,將幼兒熟悉的小朋友展現(xiàn)在同伴面前,不僅使幼兒從中獲取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調(diào)動了幼兒觀察、比較、聯(lián)想、判斷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幼兒對隔近友愛的態(tài)度。
二、專家點評:
游戲中引導幼兒制定游戲規(guī)則,體現(xiàn)了“幼兒為主體,為主導”的原則。
從活動組織形式看,幼兒介紹自我和特長展示,既有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的交流,又有幼兒自由結(jié)伴的交流,還有幼兒與客人老師的交流(正在上公開課)。這三種組織形式,既為每個幼兒提供了表現(xiàn)自我長處和獲取成功感的機會,又符合幼兒心理發(fā)展的需要,從而促進了幼兒發(fā)展的實效性。
從實踐效果看,本次活動的全過程,幼兒都處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教師的教態(tài)親切,語言生動,富有啟發(fā)性,而且教師自始至終不忘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例如教師將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展示給小朋友看,教師特長的展示是為小朋友快速裁剪一條時裝裙,使幼兒感到親切、自然,其樂融融。
教學活動中幼兒認識自我與同伴,并展示特長;教學活動后,幼兒在生活中,在角色游戲區(qū)繼續(xù)討論、交流,展示“獨特的我”。此活動使幼兒的社會認知、社會情感、社會行為技能三方面達到了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
三、反思與討論
獨特的我,是展示自我認知與理解,下一步,該如何延伸與繼續(xù)呢?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以游戲“猜猜他是誰”為基本形式,教師通過形象直觀性、趣味性的實物投影儀,將幼兒熟悉的小朋友展現(xiàn)在同伴面前,不僅使幼兒從中獲取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調(diào)動了幼兒觀察、比較、聯(lián)想、判斷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幼兒對隔近友愛的態(tài)度。本活動以“獨特的我”為主題,開展了幼兒自我認識、評價、對同伴的認識、對同伴的評價活動,增強了幼兒的自我意識,養(yǎng)了幼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了幼兒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
7、大班社會活動教案《中秋節(jié)教案》含反思
讓幼兒加深對中秋節(jié)的認識,有必要開展一“中秋節(jié)”為主題的活動。中秋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民間節(jié)日。節(jié)日前品種多樣,色澤鮮亮味美可口的月餅閃亮登場,幼兒見得多也品嘗得多。幼兒在已有的經(jīng)驗中對中秋節(jié)有初步的認識,知道市上有月餅,中秋節(jié)快到了了解中秋節(jié)的習俗,
大班社會活動《中秋節(jié)》教案與反思
活動目標
1. 了解中秋節(jié)的習俗,體會過節(jié)的氣氛。知道中秋節(jié)是我過傳統(tǒng)的民間節(jié)日。
2. 初步了解月亮陰晴圓缺的規(guī)律。
3. 激發(fā)幼兒探索月球的欲望。
重點難點
月亮為什么有圓缺。
活動準備
月餅(若干份)、圖畫紙、彩色水筆、范畫:月之中、月中、月末時的月亮。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月餅。談話導入課題。
1. 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說說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2. 向幼兒介紹有關(guān)中秋節(jié)的習俗,幫助幼兒初步理解中秋節(jié)團圓的含義。
二、了解月亮的變化規(guī)律。
1. 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師節(jié)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2. 交流討論。月亮姑娘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變化的呢?什么時候變細?什么時候最圓?什么時候像眉毛(鐮刀、小船、圓盤)?
3. 教師小結(jié):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變化。月初時,月亮細細的彎彎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變越大,像鐮刀了,像小船了......。到每個月的農(nóng)歷十五十六的時候,月亮最圓,像個大圓盤。接著,月亮又開始慢慢的變小,變呀變呀,到月末時又變得細細彎彎的了。
三、畫一畫:會變的月亮。
教師出示范畫,向幼兒介紹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讓幼兒了解月亮變化的規(guī)律。
幼兒操作:繪畫《會變的月亮》。畫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學反思
通過開展《中秋節(jié)》的活動,幼兒在體驗中加深對中秋節(jié)的認識,了解一些有關(guān)中秋節(jié)的基本知識,幼兒對此活動較感興趣,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我為幼兒提問的資源不夠豐富。例如:在活動時,有小朋友問:“老師,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狀。”
如果課前我能準備月球儀或課件。這時就可以出示 月球儀或課件,向幼兒展示并介紹有關(guān)月球表面的狀況以及宇航員登上月球的情況。激發(fā)幼兒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中秋節(jié)教案:一起過中秋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圖書和童話劇表演,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2、根據(jù)教師所給的閱讀線索,仔細進行閱讀并講述。
3、感受好朋友之間誠摯而深厚的情意。
活動準備:
"字寶寶樂園"教學掛圖(字詞:月亮)。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感受小田鼠毛毛的情緒變化。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第一幅圖片):這是一只小田鼠,它的名字叫毛毛,你們看毛毛的心情怎么樣?它為什么不開心呢?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第二幅圖片):毛毛看到了誰?(介紹小灰鼠托托。)這時候他的心情怎樣?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第三幅圖片):毛毛和托托在做什么?看了這幅圖,你覺得毛毛這時候的心情怎么樣?
4、教師:到底發(fā)生里什么事情,讓毛毛會有這些不同的心情呢?我們來看看,在書中找一找答案。
二、根據(jù)閱讀線索進行閱讀,理解故事內(nèi)容。
1、幼兒自主進行閱讀。
2、集體討論選擇性閱讀。
3、教師:為什么一開始小田鼠毛毛會不開心?站在門外的小灰鼠托托是什么樣子的?毛毛看到托托做了什么?托托是怎么做的?
4、幼兒再次閱讀,邊看邊聽教師講述故事或傾聽教學CD。(教師講述時,注意在語氣上表現(xiàn)毛毛的不同情緒。)
5、圍繞話題進行講述。
三、了解故事所表達的感情。
1、教師: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2、講述自己與朋友之間令人感動的事情。
3、教師:你和好朋友之間有沒有過讓自己很感動的事情,說給大家聽一聽。
4、鼓勵幼兒兩兩結(jié)伴,模仿股市的內(nèi)容進行簡單的表演,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故事的內(nèi)容,感受故事表達的感情。
教學反思
通過開展《中秋節(jié)》的活動,幼兒在體驗中加深對中秋節(jié)的認識,了解一些有關(guān)中秋節(jié)的基本知識,幼兒對此活動較感興趣,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我為幼兒提問的資源不夠豐富。例如:在活動時,有小朋友問:“老師,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狀?!?/p>
如果課前我能準備月球儀或課件。這時就可以出示 月球儀或課件,向幼兒展示并介紹有關(guān)月球表面的狀況以及宇航員登上月球的情況。激發(fā)幼兒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