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蒜》》屬于幼兒園中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中班教案《蒜》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大蒜的外形特征,知道多吃大蒜身體好。
2.運用一頭捏尖的方法制作大蒜,感受面塑活動帶來的樂趣。
3.引發(fā)幼兒學習大蒜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橡皮泥、墊板、大蒜、工具
活動過程:
一、觀察大蒜
1.這是什么?它長什么樣子?
小結(jié):大蒜它身體白白的,里面還藏了很多瓣寶寶,一頭尖尖的,真可愛。
2.為什么多吃大蒜對身體好呢?
小結(jié):原來大蒜可以殺菌,多吃大蒜可以將我們身體的細菌給殺死,從而讓我們的身體變得棒棒的。
二、觀察了解
1.出示圖片
誰能告訴我們這個大蒜該怎么做呢?
小結(jié):先取一團面泥,搓圓,然后將面泥的一頭捏尖,最后用刀刻出紋路,大蒜就完成了。
2.制作演示
重點交流:
(1)大蒜尖尖的頭是怎樣做出來?
小結(jié):我們用一只手將大蒜的一頭捏尖就變成大蒜的尖尖頭了。
(2)大蒜身上的條紋是用什么工具做出來的?
小結(jié):用小刀在上面劃一下,使大蒜上出現(xiàn)條紋。
三、幼兒制作
操作要求:
1.將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制作。
2.先完成的幼兒可以制作許多大蒜。
四、作品展示
幼兒將完成的大蒜放在一起,說說誰做的大蒜最好看。
2.中班教案《蒜》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大蒜的外形特征,知道多吃大蒜身體好。
2.運用一頭捏尖的方法制作大蒜,感受面塑活動帶來的樂趣。
3.引發(fā)幼兒學習大蒜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橡皮泥、墊板、大蒜、工具
活動過程:
一、觀察大蒜
1.這是什么?它長什么樣子?
小結(jié):大蒜它身體白白的,里面還藏了很多瓣寶寶,一頭尖尖的,真可愛。
2.為什么多吃大蒜對身體好呢?
小結(jié):原來大蒜可以殺菌,多吃大蒜可以將我們身體的細菌給殺死,從而讓我們的身體變得棒棒的。
二、觀察了解
1.出示圖片
誰能告訴我們這個大蒜該怎么做呢?
小結(jié):先取一團面泥,搓圓,然后將面泥的一頭捏尖,最后用刀刻出紋路,大蒜就完成了。
2.制作演示
重點交流:
(1)大蒜尖尖的頭是怎樣做出來?
小結(jié):我們用一只手將大蒜的一頭捏尖就變成大蒜的尖尖頭了。
(2)大蒜身上的條紋是用什么工具做出來的?
小結(jié):用小刀在上面劃一下,使大蒜上出現(xiàn)條紋。
三、幼兒制作
操作要求:
1.將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制作。
2.先完成的幼兒可以制作許多大蒜。
四、作品展示
幼兒將完成的大蒜放在一起,說說誰做的大蒜最好看。
3.中班數(shù)學優(yōu)質(zhì)課教案《蒜寶寶坐火車》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認識數(shù)字1—4,學習按數(shù)卡匹配實物。(重難點)
2、樂于參加活動,愿意講述操作過程。
3、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白板課件
2、1—4數(shù)字小卡片人手一份,紅色操作盒人手一個。
3、大蒜瓣每組1筐。
【活動過程】
一、演示白板課件
1、認識數(shù)字1—4
(1)逐一點擊小動物,數(shù)一數(shù)有幾只,出示相應的數(shù)字,幼兒學念并認識數(shù)字1—4。
(2)幼兒練習認讀數(shù)字(集體、個別)。
2、數(shù)字寶寶坐火車
(1)“嗚——來了一輛紅色的火車要帶著數(shù)字寶寶們?nèi)ヂ糜危?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可是它要數(shù)字寶寶們排著隊坐在火車上,你們會幫數(shù)字寶寶找到自己的座位嗎?”
(2)師幼共同為數(shù)字寶寶找座位。
3、蒜寶寶坐火車
(1)“嗚——紅色的火車出發(fā)了,可是開到半路,火車被蒜寶寶們攔住了,原來蒜寶寶們也想乘著火車去旅行??墒切』疖嚫嬖V蒜寶寶:數(shù)字1的座位乘1個蒜寶寶;數(shù)字2的座位乘2個蒜寶寶;數(shù)字3的座位乘3個蒜寶寶;數(shù)字4的座位乘4個蒜寶寶。你們會幫蒜寶寶找的自己的座位嗎?”
(2)師幼共同為蒜寶寶找座位。提醒幼兒邊操作邊說“數(shù)字1的座位乘1個蒜寶寶,數(shù)字2的座位乘2個蒜寶寶……”
二、幼兒操作
1、“還有許多數(shù)字寶寶、大蒜寶寶們也想乘著紅色的小火車去旅游,小朋友們愿意幫助他們嗎?”
2、每位幼兒一個紅色的操作盒,一份1—4的小數(shù)字卡片,進行操作活動。教師對能力弱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鼓勵幼兒邊擺放蒜寶寶邊說:數(shù)字1的座位乘1個蒜寶寶,數(shù)字2的座位乘2個蒜寶寶……
3、游戲:開火車。
嗚——數(shù)字寶寶、蒜寶寶們乘著火車出發(fā)啦,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幼兒桌面上拖動紅色操作盒,集體玩開火車的游戲,體驗活動的快樂!
教學反思:
引領(lǐng)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jié)。
4.中班科學課教案《土里蹦出的蒜寶寶》含反思
【目標】
1、通過看、摸、聞、剝等方法,發(fā)現(xiàn)蒜頭的特征,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2、了解蒜頭在春天會發(fā)芽,教幼兒學會種大蒜的勞動技能,激發(fā)對大蒜種植的興趣。
3、通過認識大蒜、種植大蒜,使幼兒充分感受大蒜的作用并樂意吃大蒜。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準備】
1、蒜頭人手一個
2、課件PPT
3、幼兒具備一定知識經(jīng)驗
【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
(1)上次,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在種植園里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你們還記得么?(拔大蒜)
(2)誰知道大蒜是怎么來的?(幼兒猜想)
(3)(出示大蒜生長圖)原來,大蒜是大蒜頭發(fā)芽長出來的。
(4)你們知道大蒜頭是從哪里長出來的嗎?(土里)
(5)播放課件,蒜頭寶寶從土里蹦出來了,現(xiàn)在,它要蹦到小朋友的簍子里去了!
2、認識大蒜頭,鼓勵幼兒自主觀察、大膽探索
(1)玩一玩,你的蒜頭寶寶是什么樣的
(2)剝一剝,你發(fā)現(xiàn)了蒜頭寶寶的什么秘密
(3)聞一聞,蒜頭寶寶有什么樣的味道
(4)咬一咬,蒜頭寶寶的味道你覺得怎么樣
(5)小結(jié),重點突出蒜頭表面有皮、里面是蒜瓣,能吃的、蒜瓣有水分、形狀一頭尖,一頭平等特點
3、個別探索,激發(fā)幼兒種植大蒜頭的興趣
(1)出示花盆,誰會種大蒜頭
(2)請個別幼兒上臺演示
(3)評一評,對不對,師講解種植步驟
4、鼓勵幼兒繼續(xù)討論,思考大蒜頭作用
(1)人們都很喜歡大蒜頭,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對人有好處)
(2)討論說說,大蒜頭的好處有哪些
(3)出示課件,教師補充說明蒜頭的其他好處
(4)小結(jié):蒜頭真是寶,我們要愛吃大蒜,做不挑食的好寶寶。
教學反思:
引領(lǐng)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jié)。
5.幼兒園中班美術(shù)教案《暖洋洋的火鍋》教案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火鍋有鴛鴦鍋的基本造型,知道吃火鍋會使人暖洋洋的。
2.會用畫筆表現(xiàn)火鍋的樣子,正確使用剪刀剪下自己喜歡的食物。
3.表達喜歡吃火鍋的感受,體會動手操作的樂趣。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5.訓練幼兒的繪畫能力。
二、活動準備:
PPT,素描紙,勾線筆,油畫棒。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邀請了兩位小客人來做客,一起看看是誰呀?和它們打個招呼吧。它們是新新和年年,新新問:過年的時候,最想吃什么呢?年年說:最想吃火鍋。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火鍋嗎?
2.欣賞PPT,知道火鍋的基本造型。
(1)遷移經(jīng)驗,認識火鍋的各種造型。
師:小朋友們,你們吃過火鍋嗎?你吃過的火鍋四什么樣子的?
師:你見過哪種火鍋呢?是什么樣子的?請你來說一說。
這些火鍋有什么不一樣呢?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2)知道火鍋里的很多食物,要葷素搭配。
師:火鍋里通常會有什么食物呢?你吃過什么呢?
師:小朋友吃這些食物的時候要注意葷素搭配。
(3)欣賞制作的火鍋作品,說一說最喜愛的原因。
師:這里還有一些特別的火鍋,大家看看喜歡哪一個?
師:這些師哥哥姐姐做的火鍋,請你來說一說他們師怎么做的?
3.幼兒交流繪畫方式。
師:看了這些火鍋,你們想不想做一個自己設計額火鍋呀?你會怎么做呢?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最后做什么呢?
4.介紹制作材料,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看,這里有一些工具和材料,可以用這些制作你喜歡吃的火鍋吧。
5.作品欣賞評論,討論吃火鍋會使人暖洋洋。
師:火鍋做好了,小朋友們喜歡哪一個呀?吃完火鍋會有什么感覺呢?冬天里吃有什么感覺呢?
6.幼兒園中班美術(shù)教案《梅花》教案反思
活動地點:美工室(活動室)
設計意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提到,幼兒藝術(shù)領(lǐng)域?qū)W習的關(guān)鍵在于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幼兒在大自然中萌發(fā)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美。我們引導幼兒在欣賞自然界和生活環(huán)境中美的事物時,應關(guān)注其色彩、形態(tài)等特征。
在生活中,梅花雖比較常見,但孩子們對梅花缺乏了解,于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顒又?,引導幼兒初步認識梅花的特征,并能基本掌握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技巧,在創(chuàng)作時既能體驗其中的樂趣,又能滿足幼兒創(chuàng)作的欲望,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美的欣賞能力。
活動目標:
1、喜歡吹點畫,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喜悅。
2、引導幼兒初步認識梅花的基本特征。
3、基本掌握吹畫、手指點畫的方法技巧。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chuàng)新意識。
5、作畫時細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畫面的干凈,體驗不同形式美術(shù)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稀釋的黑色、紅色丙烯顏料,圖畫紙,吸管,小勺子,抹布,梅花圖片。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談話引出導入。
小朋友們好,冬天到了,梅花露出了美麗的笑臉,今天小雪老師就帶小朋友們一起去賞梅花吧!
二、基本環(huán)節(jié):
1. 教師出示梅花圖片,引導幼兒欣賞并觀察梅花的基本特征,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觀察結(jié)果。
2. 教師示范講解點吹畫《梅花》的方法步驟:
(1)用小勺子舀適量的黑色顏料倒在紙的下半部分。
(2)拿起吸管,吹出梅花的枝干。
(3)用右手食指蘸取適量紅色顏料,在樹枝的適當位置點上漂亮的梅花。
(4)點畫完成后及時擦手。
3、 分發(fā)材料,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提醒幼兒吹畫時不要吹到紙外;
(2)提醒幼兒注意畫面整潔衛(wèi)生;
(3)提醒幼兒在吹畫過程中注意換氣。
三、結(jié)束部分
1、鼓勵幼兒和他人交流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
2、作品展示欣賞。
活動反思
活動的開始,我先和幼兒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對梅花的興趣。再出示一些梅花圖片,引導孩子們通過觀察,說說梅花有哪些特征。孩子們的興趣特別高,在觀察時很細心,積極回答說梅花是冬季開放,它沒有樹葉只有樹干和樹枝,說出了梅花的顏色和形狀。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幼兒了解了點吹畫《梅花》的創(chuàng)作過程,大大的激發(fā)了幼兒的創(chuàng)作欲望,我就適時的請孩子們到準備好材料的桌子上進行操作。孩子們參與熱情高漲,就連我們班平時動手能力較弱的小朋友,都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作品。本次活動預設的目標基本達成,在活動最后,孩子們主動分享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看著自己的作品,她們高興的歡呼著、跳躍著,成就感特別強。
活動前,我在桌面上鋪好了桌布,也多次提醒幼兒注意不要弄臟自己和小朋友的衣服,所以孩子們在衛(wèi)生方面,做得很不錯。但是也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在倒黑色顏料的時候,雖然和孩子們說了不要倒的太多,但是沒有多次強調(diào),導致有的小朋友在創(chuàng)作的時侯,倒了太多的黑色顏料,把紙都穿透了,這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小細節(jié)。
二、有的小朋友在吹梅花枝干的時候,力度把握的不太好,有吹出紙外的現(xiàn)象,個別幼兒在點梅花的時候不夠大膽、自信。
三、活動中,雖強調(diào)幼兒點梅花的時候,要用右手的食指點畫,但是有一兩個小朋友用的是左手食指,老師沒有及時糾正。
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將改進本次活動中存在的不足,努力做到更好!
7.教案中班數(shù)學《分類》教案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本節(jié)課是老師在幼兒玩積木的時候,無意中發(fā)現(xiàn)幾名幼兒不是拿積木搭建什么樓房,汽車,而是有的幼兒拿的三角形的積木,有的拿的是正方形的積木,有的拿的是梯形的積木,這樣就及時的進行了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學習按物體的某種相同特征(用途、顏色、大小、形狀)的東西可以歸成一類,培養(yǎng)幼兒分析、比較、綜合的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6、培養(yǎng)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7、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能按大小、顏色、形狀進行分類,注重幼兒在對物品進行分類的同時,理解物品的用途。
活動準備
實物:蘋果、梨子、香蕉、皮球、玩具汽車、樹葉、籃球;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教具:蘋果、梨子、香蕉、皮球、汽車。(教師問:小朋友,我們要把這些東西分別放進兩個籃子里,可以怎樣分?)
2、幼兒小組討論。
可能的分法有:
(1)按用途分類。
(2)按形狀分類。
引導幼兒說出:我是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蘋果、皮球是圓形的,梨和車不是圓形的;我是把用途相同的放在一起的:蘋果、梨、香蕉是水果,皮球、車是玩具。
3、以拾落葉的情節(jié)出示樹葉,樹葉大小、顏色不同。
問:我們要把這些樹葉分別放進兩個籃子里,可以有幾種分法?
幼兒討論可能的分法有:
(1)按大小分類。
(2)按顏色分類。
引導幼兒說出:我是把顏色相同的放在一起,或者我是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
4、操作活動。
分積木:啟發(fā)幼兒按積木的大小、顏色、形狀進行分類。
5、活動延伸:
1、幼兒繼續(xù)在其他領(lǐng)域中滲透分類的意識。
2、教師可利用日常環(huán)境讓幼兒學習分類,比如:可以對秋天的落葉按照顏色、形狀等進行分類,還可以對水果、蔬菜按照顏色、形狀等進行分類。
教學反思
通過對中班幼兒上的這一節(jié)課,該班幼兒基本能掌握對物體進行分類,以及進行分類的方法,在顏色、大小上分類掌握較好,但是在形狀、以及用途上掌握較困難。在以后的教學中可通過其他的領(lǐng)域來鞏固對物體的分類,也可在幼兒一日活動中進行學習。
8.幼兒園教案中班主題教案《氣球跳舞》
小朋友都很喜歡玩氣球,本次活動利用道具,氣球來吸引小朋友的樂趣,讓幼兒觀察氣球跳舞。激發(fā)學習興趣,通過活動,讓幼兒能隨音樂節(jié)奏,旋律以及肢體動作表現(xiàn)氣球的各種形態(tài),在活動中可以大膽的進行游戲表演
活動目標:
1、能隨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以及肢體的動作表現(xiàn)氣球的各種形態(tài)。
2、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體驗角色扮演的快樂。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4、在活動中幼兒傾聽音樂,大膽的游戲表演。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活動準備:
1、氣球兩個。
2、氣球、小鳥、老鷹的胸飾若干。
3、音樂、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教師讓幼兒觀察氣球跳舞,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今天老師帶來了朋友”(出示氣球)“氣球?qū)殞氉钕矚g跳舞了,氣球是怎樣跳舞的?”牽動氣球飄動,或上下、或左右、或轉(zhuǎn)圈,幼兒隨氣球做模仿動作。
二、聽節(jié)奏,模仿學習:
1、你們是怎樣跳舞的?幼兒聽音樂做各種氣球跳舞的動作?!懊總€孩子都是一個氣球?qū)殞?,氣球?qū)殞殎硖枇恕?。氣球?qū)殞殠细吲d的心情,好看的舞蹈要跳舞了。
總結(jié)還有什么好看的動作,如兩人拍拍手、抱一抱、轉(zhuǎn)一轉(zhuǎn)等。
2、提問:“氣球?qū)殞氶_心時從哪里看出來”。氣球?qū)殞氶_心時又有好朋友來了。(播放課件)小鳥飛來了。請幼兒模仿小鳥飛。
小鳥要與氣球一起跳舞。幼兒分兩組,一組扮氣球,一組扮小鳥,隨音樂做動作,小鳥與氣球一起跳舞。
3、“聽,又有誰來了?”播放音樂,教師提問:“猜猜是誰來了?”之后播放課件:“老鷹”飛來了。提問老鷹來了氣球會怎樣?(被捉破)。
請幼兒模仿氣球被老鷹啄破時是什么樣。老師扮老鷹,幼兒扮氣球演示一遍,再請一幼兒扮老鷹,其余幼兒扮氣球。
“聰明的氣球是不會被啄破的,應該怎樣做?”提示幼兒老鷹來啄時快飛到凳子上去。
三、分角色,玩游戲,滲透學習:
1、教師帶領(lǐng)幼兒玩游戲,提示幼兒各個環(huán)節(jié)應注意的問題(老鷹捉氣球時,坐回凳子上的氣球是不會被捉到的)
2、幼兒自由選擇游戲角色,玩游戲。
3、深入游戲:“氣球跳舞”。聽音樂說一說發(fā)生了什么故事,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
4、播放音樂和課件,幼兒一起做游戲。(教師指出幼兒游戲中錯誤的做法)游戲反復進行。
四、教師小結(jié):表揚鼓勵在游戲中遵守規(guī)則的幼兒。
五、活動延伸:
幼兒帶著氣球回去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氣球跳舞”的游戲,注意遵守游戲規(guī)則。